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量土地方法

测量土地方法

时间:2023-09-27 09:35:19

测量土地方法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1

关键词:土地测量方法;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时代的发展带动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土地测量项目也因技术的发展而遇到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土地资源的勘测市场的发展,我国土地测量项目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同的土地测量方法和技术,导致土地测量的质量是不同的。本文就土地测量实施的方法和技术分别作一介绍。

一、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

土地测量是测绘科学技术在社会建设发展中的直接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土地测量技术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除了涉及建设工程的几何及物理量测定,还包括了对测量结果的快速分析和对物态发展变化作初步预报。现代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是由传统的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测量技术转化,逐步实现土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测绘工程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并发展成为工程测量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手段。如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精密测距仪、光电测距仪、激光扫平仪和激光准直仪等一系列相对比较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都不同程度的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基础,其发展主要改变了传统工程测量中的工程控制网布置、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繁杂的作业方法。

二、土地测量工作范围

1、边界测量

边界测量是指对非人工设置的自然边界线进行的测量,地籍行政边界及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的部分边界通常以天然地物,地块为界线,如河流、山脊等,构成这些地物的边界线,不外乎是折线和曲线,折线的转折点和曲线的拐弯点,对构成地物的轮廓具有决定作用。

2、地块测量

地块测量是指以地块为单位,对其位置(所处的地籍区域地籍子区)、权属界线、界址点、面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为内容,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最终获得地块平面图以及权属界址点坐标、地块面积等数据和资料。

3、建筑物测量

为新建、改建输泄水渠道、人工航道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新建大型灌溉和供水工程的干、支渠道测量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选线测量、定线测量、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选线测量一般在规划阶段进行,在已有地形图进行灌区规划及沿线建筑物概略位置的布置,估算工程量和编制概算,进行渠线方案比较。

三、土地的测量方法介绍

所谓的土地测量主要是指根据遥感技术和测量学上的方法对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地形、分布等特点进行绘图和测量的工作活动。土地测量的内容主要是地籍测量、土地平整测量、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调查、地形测量、土地利用状况测量等。土地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普通测量、遥感技术测量、大地测量、地图编制等方法。在我国的土地测量主要是指针对地形测量之外的所有测量内容,在土地资源测量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地形图进行实际的测量。下面分别介绍我国土地测量的方法。

1、大地测量方法

所谓的大地测量主要是对地球形状的大小、地球重力场、地面点位等进行精密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所进行测量的主要是天文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大地测量计算、精密导线测量、重力测量、三角测量等。进行大地测量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空间科学以及国防建设提供更加准确的点位距离、地球重力场、方位角、坐标等数据;同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地震预报、地壳运动等活动提供最佳的资料;也能够为大型的工程测量以及地形测图等提供最基本的高程和平面控制。应用大地测量的土地测量方法主要是在我国广大地区范围内为建立高程和平面控制网而进行的土地精密测量,在进行大地测量时,测量中遇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球的大小、形状以及重力场,大地测量主要是解决一些大地测量学学科的问题。利用国家和区域内的大地控制网等信息,可以很精确地进行地形的测量以及其他有关土地工程的测量工作,这样就能够为地球大小、重力场、形状等精确测量提供一定的信息,并能够准确掌握空间方位和目标坐标以及相关的地壳变形等信息数据。大地测量所用到的高程控制网主要是建立水准测量,根据这个水准进行点位的正常高测定,然后把这个点位设置为高程控制网的基本控制基点;所谓的平面控制网,主要是与重力测量、天文测量相配合,利用三遍测量、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边角测量以及空间大地测量等将所测量的数据计算到地球的椭球面上,然后利用数据计算出各个点位的大地坐标,然后根据地图投影的换算方式将数据换算成平面直角坐标,进而成为平面控制网的基本控制基点。

2、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所谓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主要是利用飞机上面的航空摄影仪器对地面进行拍摄,然后根据摄取的相片来进行地面的测量,主要是对地面的控制点进行调绘、测量以及立体测绘,这样就能够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主要是根据中心投影透视进行变换,将投影过程中的几何图形进行反转,然后进行立体测图。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分内业和外业。所谓的内业主要是包括:测量和绘制地形原图,利用空中的三角测量方式进行加密测量图形控制点,一般是以摄影的像片上的控制点为基点,然后以此推测出测量图形的控制点,并且还要检查地形图的平面坐标以及高程。所谓的外业主要是包括:利用像片进行调绘,通过像片进行判读,掌握基本的地形图符号,然后绘制和标注出土地的形状、地貌等要素;标清楚调查得到的地名等信息;利用综合法进行测图,这样就能够利用平板仪在单张的像片图或像片上进行等高线的测绘;测绘过程中还要测量新加的或者是没有影像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地形;像片控制点主要是在航空摄影之前进行地面点位标志,这样利用像片控制点进行联测,可以明显看到地面物体的方位,进而利用测距导线、高程导线、等外水准、测角交会等一些普通测量的方法进行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测量。

3、遥感技术测量方法

遥感技术主要是指远距离的、非接触性的探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和传感器来探测物体的电磁波反射、辐射等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来分析物体的特点、状态以及性质,进而总结出相关的方法、理论、应用等科学技术。遥感技术主要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最开始是航空进行遥感,然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不仅是应用于卫星发射,同时还广泛应用于地质地理、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中遥感技术发挥着先进、实用的空间探测技术。

四、土地测量技术

1、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系统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安全可靠,具有高定位精度的测量系统,由于其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通视,可以在各种不利因素下进行作业。具有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GPS系统在作业时对环境和条件要求较低,而且通信方便,可以实现灵活布点,全天侯进行作业,所以在我国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时,没有常规三角网面布设时诸多繁琐的要求,只需要符合其控制点位选择取要求,仪器精度和等级控制精度相互匹配即可满足地籍规程的要求。

2、COR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CORS系统是在GPS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其不仅可以提供远程服务,而且实现了数据上的共享,在动态领域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地形测图中,这种测图是为了满足城市及矿区工各种工程中比例尺地形图而进行的,以利于城市进行规划。利用常规方面进行测图时,首先需要对控制网点进行布设,即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次级控制网点,然后利用这些控制网点和图根控制点来对地物点及地形点进行测定。而利用CORS技术来进行测量,不仅可以快速的对各级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测定,而且可以确保测量的高精度。而且在测量中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直接利用流动站即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而且在野外测绘中,一次测绘即可实现电子地图的绘制,然后输出所需要的比例尺的图件来。

结束语

总之,土地测量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并且贯穿于土地利用管理规划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土地测量技术和方法也快速的发展着,现代测量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土地测量实现精确测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龙.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分析.科技视界.2013,(15)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2

现状调查、勘界资料制作等,在现状图测绘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与常规测量进行比较,论述

了其基本要求、内容和特点,针对其特殊性采用和常规测量不同方法;在勘界资料制作过程中,

应用编制的勘测定界测量系统,自动化编辑基本数据,生成各类勘界成果,通过采用这些方法

和技巧,确保了测绘成果正确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 前期立项测量; 现状图测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勘界资料制作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测量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土地整理,属于一种专题测量,它贯穿于整个土地整理过程,分为前期立项测量、中期施工测量、后期竣工测量,其中前期立项测量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工程项目设计、概(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包括现状图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勘界资料制作等三大方面。它源于常规测量,又不同于常规测量,下面就其内容和方法不同之处具体阐述。

2、现状图测绘

2.1准备工作

(1)收集测区及附近高等级控制成果资料,分析其系统和精度,确定其可利用程度。

(2)到国土管理部门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台账、项目可研资料、1:10000航测地形图等资料。

(3)测量技术人员在作业前,应与国土部门、镇(乡)、村、组等相关人员一道,到实地进行踏勘,根据项目拟总投资额度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将需要整理、新建道路、水渠、山坪塘、水田、坡改梯等内容初步确定下来,以便在测量过程中按不同要求和精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满足要求的优质测量成果资料。

(4)收集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民风民俗等资料,以便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入乡随俗,不触犯当地百姓的禁忌,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在个别较困难地区,无法联测国家系统,则可以在1:10000航测图上量取近似系统,但要保证同一个项目区内系统基准相同,采用这一方法要报项目区国土管理部门批准,在测量技术方案中要加以说明。

(3)项目区首级控制:平面采用E级GPS控制以上等级布设,高程采用四等水准以上精度观测。

(4)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和常规测量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2.3精度要求

(1)项目区普遍采用1:2000比例尺测绘,规划的土地整理区提高到1:1000(500);点状工程,如塘、堰、提灌、新村建设地址提高到1:500,个别特殊要求地方以1:200测绘;线状工程按带状地形图测绘,测图比例尺以1:200(500)为宜,也可以测量线状工程的纵横断面图来代替带状地形图。

(2)测图等高距:平原1米,山区和丘陵2米;高程注记至分米。

(3)测绘重点是项目区与建设整治有关的区域,与整治建设方案度不紧密的区域可降低测绘要求,如林地不是目前土地整理的重点,则只绘林地地类边界线,加注林地植被,形成林地图斑即可。

2.4碎部测绘内容

(1)按1:500(200)比例尺测绘部分

a、渠(含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按实际测绘并标注,当宽度无法用双线表示时,则用单线表示,但需在其旁边注明宽度值,每隔30米应至少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转弯处必须测注高程,当材料不是土质时,要加注材料名称,同时调查水流方向,如k为材料,a为宽度,b为底度。

b、道路包括贯穿整个项目区的各等级道路,项目区内的田间道、生产路、支路等,大于或等于1米的道路用双线表示,小于1米的道路用单线表示,道路中央及相关特征点应测注高程,其周围20米内的地形地貌应详测,以满足设计的需要,标注道路名称和路面材料。双线道路边线和房屋、围墙等建筑物重合时,用建筑物外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和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2mm。

c、在经济发展地区,对于需要整治的居民房,应逐栋测绘,区分楼层,调查房屋所有权人姓名和建成年代,对于居民房旁边的空闲宅基地应重点测绘其范围线并标注清楚。

d、水库、堰塘等要测绘其周围坝和水涯线,并标高程,调查其名称,当四周为陡坝时,无法用水涯线表示时,则画出四周坝子并测注塘底的高程,对于其坝建筑,按实际测绘,坝顶底应详细测注高程。排水涉及的沟道,需测注堤顶高程、水位、宽度等;水源涉及到的塘、坝、水库等,需测注蓄水工程的特征水质,如堤项顶高程、溢洪水后、灌溉渠道水位等,各级堤灌站实测绘图,对于工程的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和高度A孔数口和宽度B,用n×A米×B米样式标注,所有涵洞均应测注洞底高程、高度A和宽度B,用A米×B米表示。

e、电线杆、电塔、地下光缆、输度电、供排水、天然气、输油管等各类管线,按实际位置和走向进行测量,电线不连线,只标注其走向即可。

(2)按1:2000比例尺测绘部分

a、农村居民点只测轮廓、内部标注村名、居民点内与相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均应测绘。

b、项目区内坟地、沟渠、空地、菜地、荒草地、双线田埂等应按实际测绘,不能取舍,梯田坎过宽时,间距小于图上5mm可舍去,水田、旱地内的人行路及主要田坝必须测绘。田土坎在图上投影宽度≥1mm时,逐条测绘其长度和宽度,陡坎、斜坡的源头,从表示的高程开始测绘,等高线不能直穿陡坝、斜坡,要错位相接,与高程相符。

c、在(1)中未提及的其他地形、地物均按1:2000比例尺精度测绘。

(3)不详测部分

a、国有建设土地范围内;

b、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整治的农村居民点,项目区内镇乡所在区域;

c、林地;

d、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

e、项目区外的一般区域,与项目区相连接的沟渠、道路、水系等相关地物应测绘上图。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地名等。

3.1行政、权属界线调查

行政界线主要有省、县(区)、镇(乡)、村界、组界,包括插花地和飞地界,权属界线主要是工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权属界。

以实测的现状图作为工作图,本权属单位和相邻权属单位的指界人员,共同到现场确定界线,双方对指定界线无异议后,实测指定界线,并由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

对于项目边界的主要界址点,均应埋设混凝桩标志,并采用全站仪或GPS RTK测绘界桩坐标和高程。

3.2地类调查

地类就是土地表面的植被类型和用途,地类调查可在现状地形测绘时一并进行,也可在完成现状图后,打印工作底图再到实地调查,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具体的工作时,一般是将两方法相结合,即在测现状地形时,同时调查地类,待现状图内外业完成后,打印一份工作图,到实地进行地类核查和补充完善,同时核对地形和调查地名,地类测至二级,地类成图最小面积居民点4平方毫米、旱地、林地等其它地类是6平方毫米,对不够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类进行合理归并,不作打点注记。对于无法准确确定、模棱两可的地类,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测。

对于水库、堰塘的堤坝,面积够上图的则单独标绘,而面积不够最小上图面积的并入水面,对于堤坝上有道路的,将道路按实际测绘出来。

4、勘界资料制作

以现状图为基础图,编制勘测定界图,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勘测定界报告等资料(具体流程见图01),由于这一流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单位根据流程特点,利用VB语言编制了一套勘测定界测量系统,它由数据编辑和成果提取两部分组成,数据编辑部分由面积属性、村组编号、定义图斑地类、地类检查、图斑编号等内容组成,成果提取部分由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地类号和地类编码组合体等内容组成。

4.1划定图斑

(1)划定原则:同一图斑内只能有一种地类;同一图斑不能跨越行政和权属界线;图斑面积不宜过大。

(2)划定方法:

a、项目区内行政界线、权属界线、项目边界直接作为图斑线;

b、居民点图斑包括房屋及周围的竹林盘地和空闲地;

c、图斑线尽量沿沟、道路等线状地物划分;

d、旱地、水田划分以田土坎和地类界等为界,个别图斑过大时,应沿地形变化或特征线划分,并确保图斑形状协调一致。

e、斜坡作为图斑时,直接利用坎上边线和坎脚线作为图斑线。

4.2 面积拓普

(1)将图斑线文件导入MIPGIS软件中,进行断线、多余线、重复线等编辑处理,生成封闭的图斑线和图斑面积文件。

(2)将(1)生成的文件嵌套入现状图,检查图斑线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不合理的进行调整,对不正确进行修改后,再将文件分别依次转入MIPGIS,重复(1)操作。

(1)由4.2生成的图斑线和图斑面积文件,分别依次调用勘测定界系统中的面积属性和村组编号两个功能程序,生成过渡图斑图。

(2)将过渡图斑图嵌套入现状图,运行定义图斑地类功能程序,依次定义每一个图斑的地类。

(3)运行地类检查功能程序,检查图斑地类的正确性,如有错误则重复(2)操作。

4.4 提取勘界资料成果

利用勘测定界系统的成果提取部分中的功能程序,计算机就自动生成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地类号和地类编码组合体、勘测定界图。

利用勘测定界测量系统,在整个勘界资料制作过程中,只是在各个程序衔接时才进行人工干涉,其余部分均是计算机根据提供的基础数据,自动编辑、统计、生成所需勘界资料,从而使整个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当然,各个单位使用软件不同,原理和理论依据是相同的,因此即便作业方法和过程不一样,其成果资料同样满足规范要求。

5、结束语

土地整理自2003年开展近十年时间,土地整测量这项专题测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形式上看它是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结合,由于它的服务对象、用途和目的不同,说明不是简单的结合,它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各个从事土地整理测量单位根据自身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和作业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丹,刘庆元. 土地整理中问题及对策 [J]. 矿山测量,2011(02).

[2] 古志新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02).

[3] 闻恭俊,苏炳华,朱玟,夏宗勤. 土地整理与权属调整 [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

[4] 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3

【关键词】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要求;要点;措施

一、土木地基工程的质量检测要求分析

1、地基工程样品采集要求。(1)样品取样方法及操作规程。土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样品是由现场采取的,可分为原状土样采取和岩石样品采取,其中原状土样采取方法有:钻孔、孔内用取土器以打入法切取土样品;钻孔、孔内用取土器以压入法切取土样品;基坑内直接切取原状土样样品;钻孔,孔内泥浆护壁,以回转钻进法切取样品岩石样品的采取方法有:钻孔在孔内钻出的岩芯或钻芯中采取岩石样品;基坑内直接采取基岩层岩石样品。(2)加强和重视样品的质量及代表性。进行土木地基工程试验检测,其目的在于为土木工程设计提供不可或缺的参数,是土木工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地基岩土的试验检测是土木工程的第一环节,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的设计与规模。在地基岩土层的试验检测中需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分析的前提是岩土样品,其质量及代表性直接影响着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错误的试验结果会影响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土木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与损失,这样的个例层出不穷。因此,选择有代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岩土样品是准确进行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岩土样品的代表性至为关键。

2、地基工程样品储存要求。土壤样品:采取好的样品,不论是原状土还是扰动土,都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并附上标签;取土筒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若原状土取样时不满取土筒应以扰动土充填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扰动土应选择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土壤样品应认真填写送样单,应填明取土图纸资料的符号以及标签说明;取好的土壤样品应及时送往实验室。岩石样品:为保持岩石样品原有的天然湿度状态,取好的岩石试件应立即包装封闭处理,其中硅质硬岩样可不作处理,泥质岩样品可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岩石样品标注岩石的上下记号;无论是硅质硬岩样其岩样品还是泥质岩样品均应附上标签;取好的岩石样品试件应与送样单一起及时运往实验室。

3、地基工程样品试验检测要求。随着土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进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程和制度,样品的试验检测一定要按照规程完成,以提高试验检测的可靠度和可信度。目前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50007-2011《土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及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标准如广东省标准DBJ15-60-2008土木地基基础检测规范等。

二、土木地基工程质量的检测要点分析

土木地基工程质量的检测要点包括:(1)天然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天然地基质量检测需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天然地基进行检测,然后按照天然地基的土层结构、岩土的类别、色度、深度等对勘察报告的数据进行核对。比如在基坑检测过程中存在软地基时,如果对于该基坑实际情况不了解,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并且要详细了解地质变动的历史情况,检测人员需要重点检测地层的含水量、土层的均匀性、流塑性,以便于让地基的顺利施工具有准确的参考。(2)人工地基质量检测要点。通常人工开挖的地基工程,一般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在河流高低和丘陵地带会出现人工挖孔桩基础地基。是因为在这种地带可以对基岩和覆土可以清楚的分辨,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地基的复杂性进行考虑,还要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地质。以便找到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这种比较复杂条件的检测,检测工作要进行反复的核查和监督。(3)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建筑复合地基工程中对土体进行加固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在进行检测时,需要要针对不同加固方法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比如利用空动力触探法检测经过强夯法和换土法处理过的基坑,采用荷载试验法检测经过深层搅拌桩、砂桩和碎石桩等处理过的基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基坑检测结果表明基坑土地加固处理工作不合格,那么施工企业要根据检测结果重新进行基坑处理,直至检测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三、加强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

1健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检测制度,才能提高检测工作水平,减少检测工作失误。检测单位要努力健全相关内部工作制度体系,规范检测工作的流程步骤,并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每一个检测步骤工作,同时,检测单位制定的检测方案要符合工程施工方案要求,确保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保障地基工程|量检测仪器的精确。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时,检测仪器非常重要,专业的检测仪器是检测工作的前提,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和精密度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工作的质量,并且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机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基检测工作中所采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和GPS等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检测单位要实时关注检测设备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工作设备,提高地基检测工作的硬件水平。另外,检测单位在日常中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地基检测工作的质量。

3、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检测人员是决定地基工程质量检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并根据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检测单位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参与学习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先进设备操作能力,从而保障检测质量。

结束语

地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对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

参考文献:

[1]张俊华.土木建筑地基检测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4(9)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4

关键词:浅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土地测量;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l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malpractic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in land survey,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alk simpl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and surve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土地测量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一大关键分支,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土地测量现代化技术,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研究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对 GPS 土地测量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不断推动土地测量和整个土地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1 传统土地监测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弊端

一般来说,简易补测法与平板仪补测法是土地监测在野外环境进行过程中的一般性监测技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遥感技术在土地测量中应用日益广泛。这种土地监测技术对土地测量区域宏观变化呈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但受到遥感技术在成像条件与监测区域地形环境变化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这种遥感监测技术还无法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土地测量作业中得到有效利用。传统的简易补测法在对各项土地实施数据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所掺杂的人为因素过多,只能在较小规模土地测量区域或是测量区域周围有明显地标的测量作业中实施。在土地测量范围较大或是测量区域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传统土地监测技术仅采用平板仪补测技术对测量作业加以完善,其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下、测量数据稳定性差,是传统监测技术在土地测量中无法全面应用的制约因素。

2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GPS 在土地测量作业中的测量作业效率比较高。一般来说,GPS 控制下的设站监测在较为稳定的地形条件下能够完成 5 km 半径范围内的实时数据测量分析,减少了人工测量时消耗极大的劳动力与搬站费用开支;其次,对于GPS应用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支持下的土地测量作业,无论是测量精度、数据真实性还是定位准确性,均对传统的测量技术作出了改进,再加上 RTK 技术极强的适应性,使整个GPS在土地测量中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发生性能改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GPS 技术所具备的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整个土地监测作业受人为因素的干预较少,整个监测过程对辅助测量作业的依赖程度也比较小,进一步提升土地测量数据的测量精度与数据变化稳定性。

3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优势,要认识到现代化、自动化、高精度化的 GPS 土地测量技术在土地测量乃至整个土地管理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土地测量中研究好、利用好这一技术,整个土地测量工作势必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笔者就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3.1 GPS 土地测量中引入了地籍细部测量系统

地籍细部测量作为对规定测量土地区域内土地权属问题、线状位置、土地形状等问题进行详细测量的技术之一,是构成整个土地地籍调查工作的关键部分之一。国家有关土地测量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指出:在地籍细部测量工作中,城镇街坊界址点与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之间间距距离的误差应严格控制在 10cm 以内,同时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与村庄内部界址点的间距距离则需要以 15cm 范围内为宜。笔者认为,未来还能够通过地籍细部测量系统技术与解析交会法、图解交会法的测量技术的集合,不断提升整个地籍细部测量系统技术的测量效率,进而实现对 GPS土地测量技术的持续优化与整合。

3.2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外业实施系统

合理的测量点选择是外业实施系统的最关键构成方式。一般来说,土地测量在进行监测站点选址过程中有着图形选址与点位选择 2 种方式。而 GPS 技术较好的适应性对各监测站点间的通视条件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点位选择也由此成为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最佳测量站点选择方式。与此同时,点位选择下的 GPS 土地测量技术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各个 GPS 监测站点周围高度角 15°范围内不应存在阻挡卫星信号接收与传输的障碍物;测量站点要尽可能避免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建设位置向重合,避免这种大功率无线设备的地磁场对 GPS 信号产生干扰。

从本质上来说,土地测绘是整个土地管理作业下的一大关键分支,它是由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整理以及土地开发利用这几大部分共同构成的。土地管理将土地测量定义为围绕土地权属问题所开展的各项确认并设置界桩的测量工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作用下,一方面城区的高密度建筑类型使得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比较复杂,传统的土地测绘技术无法精确的对各种土地参照因素进行详细测量,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利用受土地权属问题的影响程度比较大,作业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面积宽广。因此,传统的土地测绘技术也无法较好地满足农村用地土地测绘需求。笔者认为 GPS 作为一种以空中卫星传输为载体,为土地测量工作所提供的各项监测数据均能够得到持续性、实时性、精确性方面的保障,因而在土地测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聚方,郝亚东,于富全.传统测量技术在黄河灌区规划治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913-10915.

[2] 詹长根,鲍家伟,黄德霖.全站仪棱镜常数未改正引起的测量误差分析[J].北京测绘,2005(3):30-33.

[3] 赵宝锋 ,焦明连.连云港市地籍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 [J].北京测绘 ,2005(4):23-25.

[4] 赵宝锋 ,董春来.房产地籍中房屋面积测算方法及精度分析[J].北京测绘,2006(3):41-43.

[5] 王霞.浅谈 GPS 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J]. 价值工程 ,2011,30(7):156.

[6] 白文杰 ,李红宇.GPS 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1(6):118-119..

[7] 叶捍东.浅谈土地地形测量中 GPS 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6):349,351.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5

[关键词]土地测量 土地规划 土地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48-1

0前言

土地是有限的,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加上资源紧缺,土地资源的珍贵程度变得更加突出,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够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践行我国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保护我国现有资源和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就土地规划中土地测量的应用,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1土地测量的涵义和发展历程

1.1土地测量技术涵义

现代的土地测量技术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在国民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测量是一项工作周期长、基础性强并且技术含量高的运用测量学和遥感技术方法对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地形等特征进行测量、绘图的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平整测量、土地利用现状测量、荒山荒地等后备资源调查等内容。

1.2土地测量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土地测量内外作业一体、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可系统行为的智能性、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是土地测量技术的六大主要特点,精确、快速、可靠、实时、遥测、集成、简便和安全是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应用中的主要优势。未来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以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2)基于知识和数据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统;(3)从土木工程测量和三维工业到人体医学测量;(4)多传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统;(5)GPS、GIS、RS、TPS和激光扫描系统等多技术集成融合;(6)大面积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及处理;(7)精密数据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数学物理建模;(8)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

2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1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今,RS、GIS、GPS等土地测量技术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对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输出以及更新的系统的建设。RS快捷、实时、高效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GPS快速准确采集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空间位置;GIS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 这些技术使土地调查中工作量大、工序多、工作效益低、精度底、数据分析难度大、成果输出不方便等问题迎刃而解。

2.2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测量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运用可以更为合理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复垦和转让。首先,勘测土地的使用范围来获取准确的土地使用情况信息和土地的实际面积等可以作为我国国有土地在审批和相关地籍情况方面的有效的数据。其次,土地测量技术在勘测定界方面的运用也将为我们土地的测绘和勘测报告的编写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时了解我国国有土地资源的情况,方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方面。在勘测定界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先使用GPS―RTK技术定位,然后通过相关的基站将捕捉到的信息反馈给流动站,最后由流动站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计算。第二种是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完成对土地的勘测界定测量、或对土地征收数据进行管理。不论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土地勘测定界能真实高效的进行。

2.3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快速的发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收集变化的数据。在以往,我们在真实了解一个土地的具体利用现状的时候还是十分被动的,而且收集到的数据较为粗糙,真实性也低,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后得到的结果与现实差异较大。目前,我们利用土地测量技术进行相关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充分发挥遥感卫星中对矢量数据处理和GPS数据精确定位的优势,最终通过GIS实现土地的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4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土地测量技术还简化了土地执法部门的流程:首先将遥感监测技术和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相结合,对土地利用进行排查,尽可能的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再通过便携式GPS接收设备和GIS提供的电子地图,快速准确的发现并到达疑似违法用地的现场。近些年来,土地测量技术已经成功的运用于土地执法监察中,科技与人力相结合,使土地违法利用的行为显著减少。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测量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工作更具科学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的 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措施,为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不过,土地测量技术还有待完善,我们还应该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完善或创新测量技术,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利军.GPS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6(1):102, 104.

[2]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6

关键词:永久船闸;薄衬砌墙;施工质量;无损检测

    1 概述

    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以水电工程用量巨大。由于其抗拉强度相对较小,可能产生裂缝,或者施工振捣不足,内部存在蜂窝狗洞、或建筑物使用期长而碳化、或预留试件不足与代表性不强、或施工期混凝土强度增长与建筑物的长期跟踪管理等,都需要对结构物进行检测。无损检测对混凝土结构不造成破坏,利用声、光、电、磁和射线等方法,测定有关混凝土性能方面的物理量,推定混凝土强度、密实性、均匀性、以及存在的缺陷等。无损检测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可进行重复测试,它既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监测,又适用于工程的竣工验收和建筑物使用期间混凝土质量的检定。上述优点及大量的工程需求,使得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和广泛应用。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四条长达1640m的闸室混凝土衬砌墙以及输水隧洞衬砌墙均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考虑到结构质量检测工作量极大和钢筋布置等各种现场与设计条件的制约,不宜大量采用对结构混凝土具有一定损伤的钻孔取芯法。应该说,可靠准确的钢筋混凝土内部质量无损检测方法较适用于永久船闸不同结构混凝土内部质量的检测。为选择适用可信的钢筋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建立相应的检测评判标准,针对永久船闸地面与地下衬砌混凝上进行了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和验证。

    2 几种主要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比较

    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回弹法、超声波法、射线法和垂直反射法等,其中以回弹仪和超声仪为主要仪器的无损检测方法操作最为方便,使用最为普及,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基本无损检测技术。另外,在地球物理勘测中经常采用地震波法和这些年发展起来并得到应用的地质雷达法。

    2.1 回弹法

    回弹法是在混凝土侧面或顶面(底面)均匀布置一定数量的测点,利用回弹仪测得混凝土的回弹值,并根据已知的测强曲线,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表面回弹值之间存在的统计相关关系,通过换算求得混凝土当前状态的强度。以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和抗压强度。其优点在于:仪器构造简单,方法易于掌握;测试工作有较好的灵活性,可以在结构物的任何部位迅速进行;适用于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随机的、大量的检测。但是,回弹法反映的仅是混凝土表面10~15mm厚范围内的质量,即只能用于检测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2.2 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是在被测体的表面或钻孔内布置一定的测点,利用低频超声波测混凝土的波速,根据已知的标准状态的声速来检测混凝土的质量(均匀性及内部缺陷)和强度。测量时,可在被测体的表面、相向的两对侧面进行对测,也可以钻孔进行单孔或跨孔测量。其优点有:测试时超声脉冲穿透混凝土的全部厚度或较深的内部混凝土,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被测结构物的质量;测试工作有较好的灵活性;可以在同一部位进行多次重复测试;无需钻孔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但是,超声波法测试数据受耦合条件和钢筋影响较明显。

    2.3 垂直反射法

    垂直反射法是 种极小偏移距离(收发距离很小)的反射方法,其工作原理是由发射探头向混凝土块发射一声脉冲波,在波传播过程中遇到波阻抗有明显差异(如架空、蜂窝等)时将产生反射波而返回到混凝土表面被接收传感器接收。通过对记录下的弹性波信号的振幅、相位、频率等进行分析,即可判断出混凝土中的缺陷。该方法可在混凝土单 表面进行,当向被探测对象激发一纵波时,传感器所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中只有纵波,不含横波等其它类型的转换波,记录波型的成份单一,资料分析十分简单。但它要求反射震源和接收检波器必须具有短余振特性,并要解决好高频与大功率之间的矛盾。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7

【关键词】地籍测量;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建议

1、前言

我国土地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的土地制度分为公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这就决定了地籍测量具有正规性、权威性,地籍测量指的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和土地政策对所有土地进行不同的属性测量、登记和测绘的工作,是土地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地籍测量的主要依据是地籍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土地的关键点和交叉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定土地的相关属性,如位置、大小、面积等,并由此绘制成地籍图。面对我国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挑战,地籍测量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应对土地贫瘠的挑战,土地部门的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对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视,做好地籍测量的本职工作,探索和研究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控制方法,有利于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满足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提升我国土地管理水平。

2、地籍测量的相关内容

2.1地籍测量的定义 本文将地籍测量定义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和土地政策对所有土地进行地籍测量,登记相关的各项属性,并依据属性测绘地籍图,是土地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地籍测量的主要依据是地籍调查的结果和相关数据,利用不同的测量技术,对土地中的关键点和交叉点进行有效的控制,由此获得有关土地的位置、大小及面积等各方面属性,并依据此形成地籍图。

2.2地籍测量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施地籍测量的方法有许多,如果依据测量工具分类为:光学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机械测量等;如果依据测量的种类分类为:控制测量、细部测量。本文从地籍测量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控制测量为介绍重点,因为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和相对精确度的测量方法比较准确,可以通过足量的点位密度、方便点位对目标区域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控制网点的科学性、合理性。

2.3提升地籍测量质量的意义 地籍测量的数据和结果是进行土地登记和土地管理的依据,地籍测量可以采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一方面缓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地籍测量有助于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地籍测量的重要作用要求土地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树立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着对我国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提高地籍测量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水平,广泛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积极配合各个单位,做好地籍测量工作,致力于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

3、地籍测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1质量第一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依据客户的要求实施地籍测量,充分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和客户对地籍测量的有效建议和意见。土地的管理部门和客户有监督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权利,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的每一个环节时,都要依据实际要求进行测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3.2数据为主

地籍测量的主要结果就是土地各项属性的数据,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一定要坚持数据为主,以数据为依据,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测量水平和质量,最终以主句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判断,由此来确定地籍测量的质量。为了保证测量的质量,还要对地籍测量的数据进行审核,并依据实际的测量数据对地籍测量的质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

3.3以人为本

实施地籍测量的技术人才是影响地籍测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合理的运用人才,有利于实现地籍测量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从而保证测绘工作的高效性、有效性。

3.4事先预防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在保证地籍测量质量的前提下,应当注意预防测量过程中测量问题的出现。首先对测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有效的控制,然后对测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解决策略。在对测量产品进行检查的同时,需要对地籍测量的工作和流程进行质量检查,从而有助于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

4、影响地籍测量质量的因素

1.测量方法的不同。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合理的测量方法,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地籍测量质量。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升地籍测量的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地籍测量的质量。

2.环境因素。地籍测量的主要环境是测量技术环境、作业环境、生产环境等多个实施环境,环境因素对测量产品的质量有所影响。通过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不断改进生产条件,进而降低环境因素对测量质量产生的影响。

3.人为因素。人是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管理者,从设计阶段到数据的测量、处理、编制等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为因素是影响测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数据处理工作及测绘工作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测量质量。

5、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建议

5.1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 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是保证测量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指的是地籍调查工作。由于建立地籍是由政府部门所进行的,所以应当由政府部门组织和建立相关领导机构,进行严格仔细的地籍调查工作。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审核和验收,保证地籍调查的质量。

5.2做好地籍测量的监督工作 建立健全地籍测量的监督体系,对地籍测量工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分配,使各个部门各尽其职。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从而保证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全面促进地籍测量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严格有效的进行地籍测量,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3加快高科技的应用速度 实施地籍测量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和仪器设备,有助于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地籍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测绘部门应进行数字图的规模生产,应用GPS定位系统和WBGPS―Survey测绘系统,进一步提升测绘水平和速度。

6、总结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只有对地籍测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保证土地管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对地籍测量的认识和管理,对测量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有助于地籍测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8

[关键词]复杂地形 土方测量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06-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设计上的一些问题以外,土方测量也是很重要的额前期准备工作,准确地土方测量为工程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地形,土方测量工作更是不能缺少的。只有保证土方测量的准确度,才能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划和施工的各个工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认识了土方测量的重要性之后,就要找出提高土方测量质量的方法。土方测量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其测量质量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有人为可控制的也有不可控制的。所以测量人员只能尽量做到准确。测量之前,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对于一般的地区,常常用全站仪和RTK两种仪器来进行土方测量工作。考虑到地形的原因,一些地区地形复杂,有很多树木、河流和山,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以单独使用全站仪测量。但是这种测量方法,效率比较低且成本花费高。如果只用RTK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如果地形过于复杂,树木过高,GPS信号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测量质量。因此,对于复杂的地形,单独的使用一种测量方法是不够的,两种测量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根据实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卫星信号正常就采用全站仪测量,如果卫星信号较差就采用RTK,两者相互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土方测量数据。

1.2验证控制点的正确性

一般情况下,控制点都是甲方从当地所属测绘部门购买或者是实测引点的,三个控制点是最为可靠的。在土方测量工作进行之前,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要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校。只有严苛检校,才能减少误差,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较少不必要的纠纷。由于控制点测量失误,甚至会导致整个测量工程报废,因此,要高度重视验证控制点的重要性。

1.3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断面法、方格网法、三角网这三种方法是土方测量最常用的计算方法。要根据施工地具体的地形地质特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1]。一般来说,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可采用方格网法和三角网两证测量方法进行有效测量,但是,如果是带状地形,一般采用断面法。

具体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要根据具体地貌地形决定。对于复杂的土方测量,最围合式的是三角网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逼真的模拟地面情况,获得最精确的测量数据,提高土方测量的准确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做好业外数据的采集工作

在土方测量过程中,外业数据的采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工作来说,更要重视外业数据的采集工作。

2.1明确高程系统

在我国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地区,土方测量时采用的高程系统并不是统一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判断。我国曾采用过吴淞高程系统、黄海高程系统国家高程基准等多种高程系统,不同高程系统的选择,是由于一定的年代也地区决定的,因此,在考虑采用哪一种高程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地貌地形特征和社会发展阶段[2]。如果高程系统过于陈旧,那么根据高程系统计算出来的基准面以及平场标高等都是错误的,给工程将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明确高程系统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2注意斜坡及陡坡上下高程点的测量密度匹配

对于相对复杂的地形来说,最为合适的土方测量方法就是三角网法。三角网法可以通过对该地区地形地质的模拟,获得比较准确地数据,提升建筑工作的效率。采用三角网法时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确定相邻的最近高程点之后,如果坡度过大,地形过于复杂,要注意坡脚和坎下高程点密度与斜坡、陡坡高程点密度是否相匹配。如果出现不匹配的状况,那么就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对建筑的施工来说就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2.3注意外业司尺的条理性

外业司尺具有条理性,才能方便业清楚地成图。由于自动化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少作业单位已经不需要人工绘制草图,这给工程建设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外业司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业司尺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土方测量不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个填、挖方量,外业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特征而已,因此要高度重视外业司尺,这样才有利于业内判断点位高程值的合理性。

3业内数据的处理

业外数据的采集是土方测量的基础,而业内数据的处理则是土方测量的核心。业内数据的计算比业外数据的收集更为复杂,注意事项也更多。

3.1对图面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地形比较复杂,而且测量地区面积比较大,可能会对该地区进行多组作业,每一个组负责不同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会对某些地区重复测量,而某些地区遗漏测量,甚至仪器内高杆输入也极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业内人员要仔细检查图面,找出其中隐藏的问题,判断高程点是否遗、是否重复。对于错误的高程点要及时修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计算结果出现误差。

3.2人为插入高程点

有些地区会出现较大的沟或者是悬崖,由于测量区域范围较大,数据数值太大,如果边界采样间距太小,就会出现运行缓慢甚至是死机的情况,如果边界采样间距太大,那么据算出来的数据就无法保证准确性。因此,当计算红线穿越这些地貌时,应该认为的插入高程点。这样就会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减少数据偏差的出现。

3.3多种计算方法同时应用

计算的准确性对于土方测量工作意义重大,其结果一定要把误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多种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尽量提高数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对于复杂地形,可以化分为几个相对规则的区域,然后利用几何公式进行计算。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感性的认识。

4结束语

土方测量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人员的相互配合,同时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以后的建筑建筑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确保土方测量的准确性。除了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性我们无法掌控之外,其他的比如业外。业内的数据的采集与计算,一定要保持结果的准确性。只有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进行每一个工序,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9

1 概述

广东是南方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广东省的有大中型水库334座,小型水库7036座。受当时条件所限,已修建的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普遍出现老化,病险问题突出,安全隐患大。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开展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许多加固工程也相继完成。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维修加固过程中大面积的扰动地表,必定会产生水土流失,如何准确的测量出此类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对以后水土保持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高州水库是广东省的大型病险水库之一,该水库由两个库区组成,之间由联通渠连接。工程扰动范围大,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本工程取土场多,弃渣场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尤其是渣、料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监测的重点。施工期采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期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区侵蚀强度采取定性分析,最终判断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这就是水土流失量监测的最终目的。

2 监测方法

该工程监测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地形图、数码相机、测距仪、测高仪、标杆和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分区的的地表扰动不同类型的面积。

(2)地面定位监测:本工程主要使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钢钎法:在汛前,将直径0.5~1.0cm、长30cm的钢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照横3行,竖4列的布局布设于监测区域,每条钢钎前后左右各相隔2m,样方面积为80m2。钢钎沿铅垂方向打入坡面,距坡面均留5cm,编号登记入册。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采用均值)和土壤侵蚀量。

简易坡面量测法:在开挖边坡和堆填边坡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样方坡面面积、初形成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降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从而得出各时段的沟蚀量,并通过沟蚀与水蚀的比例计算出流失量。

(3)巡查法:不定期地进行全线踏勘,若发现较大的流失现象或扰动类型的变化(如出现新堆渣、已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及时监测记录。

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和扰动地貌的土地类型划分结果,定位监测主要布设在弃土弃渣场平台和坡面、土料场、大型开挖面、挖方区域、填方区域以及相应的背景值观测点。

4 监测的实施情况

(1)监测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监测法。组建工作组,调查该工程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植物种类及覆盖度、项目区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2)施工期:依据监测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全线踏勘调查,选定典型地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场,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渣保土状况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同时开展面上的调查、巡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工程进展状况、损坏水保设施量、土石方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强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3)植被恢复期:采用样地调查及巡查等方法,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数量和质量);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植物措施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和覆盖度;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等。

5 监测数据分析

利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得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共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1.8万t,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8416t/km2.a。其中主体工程区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04万t,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来源,平均侵蚀强度为7266t/km2.a;其次是取土场区,水土流失量为0.56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12500t/km2.a;弃渣场产生的土壤流失为0.10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10800t/km2.a;施工(营)场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5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4800t/km2.a;临时道路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4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8000t/km2.a。

植被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率和降雨情况,对项目区地表类型进行分类,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积为24.96hm2,本区域不产生水土流失;平地面积为35.50hm2,本区域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微度流失;坡度为5~8°的面积为12.33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坡度为8~15°的面积为5.05hm2,本区域产生轻度流失。项目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938.8mm,施工期项目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787mm。根据植被覆盖率、地形条件和降雨量综合分析得出,植被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500t/km2.a。

施工期项目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通过采取桩钉法、简易坡面量测法对不同类型的施工工区进行了监测,批复的方案的防止责任范围是96.81hm2(扣除淹没区面积),预测的水土流失量为5.13万t,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2990t/km2.a,侵蚀强度属于剧烈侵蚀级别;实际监测的防治责任范围是77.84hm2,实测的水土流失量为1.8万t;施工期实测水土流失量比方案预测值减少了3.33万t。

植被恢复期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低于500t/km2.a。监测结果表明,扰动后的项目区经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布局更为合理,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6 结论

(1)多数维修加固工程由于工期短或者是工程占地面积有限等因素,不具备径流小区和卡口站观测条件,所以简易观测法作为最直接和最直观的观测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其观测数据通过多次测量汇总后翔实的反应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情况。

(2)结合工程的监测方案、合理划分监测区域并布设监测点、选择科学的监测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了定期定位的监测方法,整个监测过程所记录、整理的数据及图文资料可真实、动态的反应出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变化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防治效果,为今后水保方案设计和工程水保验收提供依据。

(3)在监测过程中,采用了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多种方法同时使用,解决了监测点布设受制约的情况,综合分析多项测量 结果,最终得到较为可靠的数据。

(4)从预测的侵蚀模数到实测的侵蚀模数到最终的植被恢复期的侵蚀模数,是一个陡降的过程。这个数据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本工程在施工期过程中实施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参考文献

[1]宁建国,广东西南部地区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强度监测方法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11(3):32-34

[2]陈法扬.城市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商榷.中国水土保持,1999(3):30,36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测;抗压强度

现代的建筑施工工程中主要承重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所以说,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近些年来,无破损的检测技术通过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得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就以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运用居多,下文着重介绍了回弹法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运用。

一、制定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检测的计划

混凝土的质量检测计划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来具体制定。在对混凝土总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前,选择混凝土原料配比相同、施工工艺与龄期相近、检测方法统一的工程作为检测的总体,然后分别对其中的其个体进行规划,随机选择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增加样本的数量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同时要规划好测区的布置和检测顺序,使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单位要选用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的操作人员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防止人为的操作失误致使检测结果有偏差。检测前,要对有关混凝土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比如被测结构的设计参数、混合材料的组成和配比、结构的形状等。

二、建设施工中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要点

混凝土实体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是否过关的关键。在施工现场常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有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法、拉拔法及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几种。其中回弹法由于不会损害原有结构,并且检测成本低和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单位内部。这种方法对预拌普通混凝土的检测准确度可达85%以上,对于泵送混凝土的检测准确度高达95%以上。

(一)检测前回弹仪的选用

回弹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运用回弹仪来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回弹硬度进而推断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值越大,表明混凝土的硬度越大,抗压强度也就越高。要选用具备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的回弹仪。在回弹仪使用前,需要对回弹仪按标准方法在钢砧上进行率定,其率定平均值应为80±2,作业的环境温度只能在-4℃~40℃范围内才能取得有效数据。

(二)检测中的具体做法

回弹法可以对单个结构或构件进行检测,也可以进行批量检测。对于具有相同生产工艺和相同强度等级的建筑混凝土,保证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和龄期基本一致,在不少于10件的同类构件中随机抽检的数量要大于同类构件总数的30%。

1.选定测区。测区要选在构件的对称可侧面上,或者是在同一个可侧面上均匀分布,特别主要再要构件的重点和薄弱部位设置测区。测区必须保证是在清洁、平整、表面无异物、结构紧密,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表面。测区的面积一般选定为0.2m×0.2m,或者是小于0.04m²的面积,测区之间的距离在2m内(离构件边缘的距离要控制在0.2m至0.5m之间),测区的数量必须在每一个构件上应不少于10个,但对长度小于3m,高度小于0.6m的构件,测区数量可是减少为不少于5个。

2.回弹值的要求。在使用回弹仪检测时,轴线必须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测区的水平面,缓慢施加压力,准确地记录每一次测点的回弹值并精确至1,然后快速复位,对同一测点只能弹击一次,每一个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

3.碳化深度值的要求。在测量碳化深度时使用1%―2%浓度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测区直径为15mm的孔洞内壁边缘处,利用溶液遇碱变红的化学性质观察颜色变化,用专业碳化深度测量尺测量碳化深度,测点为不少于测区的30%并取其平均值。如果碳化深度值大于2mm的时候,应该在每一个测区测量碳化深度。

(三)检测后得出评定结果

在16个回弹值中去掉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用余下的10个回弹值用公式结算得出测区平均回弹值。利用修正公式对检测数据进行修正,如果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要经过考察测区的实际情况、操作是否规范和回弹仪的情况来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行修正,保证检测准确性。最好选用地方测强曲线得到测定混凝土强度值换算表,因为它比国家制定的通用回弹法检测的测强曲线更符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养护工艺和混凝土原材料的特性,它比通用测强曲线的检测结果更接近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三、提高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检测精确度的方法

虽然回弹法由于自身的优势被广泛用于施工单位的混凝土质量检测中,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比如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质量存有明显的差异或是缺陷,则难以保证检测的精确度,它只是能从混凝土的表面硬度来测定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使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降低。所以,要想提高混凝土检测的精确度,最好使用两种结合或是两种以上的检测方式确保更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它与回弹法相结合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上,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超声法同回弹法一样是无损检测技术,它的检测依据是基于混凝土强度和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声速就越快,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测量出混凝土的相关物理量,然后用关系式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由于混凝土是一种由各种原料配比经过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存在不确定差异性,所以运用回弹值和超声法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物理力学参量,建立混凝土强度与多项物理力学参量的综合关系,综合不同角度的评定出高准确性和可靠性混凝土强度。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11

关键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式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109-02

0 引言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土资源日益匮乏,如何有效减少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水土保持监测,是指针对水土流失的危害、产生、进展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所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而展开的一项长期性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在工程建设期间实行水土保持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建设区及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区位于北部,年平均降雨量500mm~800mm,夏季平均气温23℃以上,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建设区以夏季风速最小,春季风速最大,平均风速1.9m/s~4.6m/s。建设区内土壤以黄土质粘土居多,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并存在一定数量沟蚀;同时,该地土壤质地疏松,抗浊性较低,尤其成土母质一旦暴露[3],将可造成当地水土大量流失。

建设区占地面积140.2公顷,其中施工区占地27.4公顷,厂区占地35公顷,区内建设项目为发电厂;电厂规划容量为600兆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台,一期建设600兆瓦燃煤机组1台,同时展开脱硫装置建设工作。建设经历两年,如今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2 水土保持监测时间与内容

建设项目运行初期,分别于汛前、汛中、汛后各实行一次监测工作,而后每年根据项目建设区降雨情况实行地面定位观测与调查。5月至9月因降雨量集中,每月执行一次监测工作,若降雨量达到50mm以上,则适当增加监测频率;此外在夏季、冬季时期也各行一次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监测施工准备阶段,为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当地的景观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二是监测施工阶段,工作内容主要为监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与影响因子,并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评价;三是建设项目运行阶段,内容主要为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数量及其带来的新增生产能力,包括护坡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建设、临时防护工程等。

3 布设监测点

1)侵蚀沟量测法。首先选择需要测定的坡面,而后对坡面构成物质的容重、坡长及坡度等进行量测,记录导致侵蚀沟发生的次降雨量。待降雨后,再次到该地进行量测工作,计算侵蚀沟体积与沟蚀量,而后经由水蚀中沟蚀所占比例得出水土流失量;2)径流小区法。装设水平长度为10m,宽5m的两个径流小区至坡面上,而后于小区上方左右两侧装设排水沟与截流沟,下方则装设容积为1.8m3的矩形集水池,同时以截水墙小区将小区周边围起。采集水池含沙量、含水量、水量及降水量等信息;3)控制站法。布设控制站于项目建设区厂区总排水口,经由监测含沙量、流量等信息估算出区域水土流失量;利用降雨径流的关系,结合项目建设地区降雨量数据资料将该地区总地表径流量推算出来;使用流速仪监测口断面流速;并运用烘干法监测泥沙含量,以1/100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完成测定工作;4)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通常于项目建设区分散土状堆积物边坡布设,经由在每次汛期或大型降雨结束后观测钉帽与地面距离,从而得出总水土流失量与土壤受侵蚀程度。

4 常见监测方法

4.1 调查监测法

调查监测法主要采用常规调查、普查、抽样及资料筹集等方式进行监测,目的为获取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防治效益、保持因子、基本情况等信息的数据。

4.2 地面监测法

1)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各控制部位的特点,经由无泥沙出流取土场低洼坑淤积量,拦渣墙拦渣量计算出该区域水土流失量。除此之外,亦可采用其它具备沉沙池功能的水堰、截水沟泥沙淤积量将土壤流失量推导出来;2)应用侵蚀沟量测法、临时小区监测法或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于水蚀地区各定位监测点进行监测工作;若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应布设临时小区;若为典型地貌,则在结合已有控制站与观测点的基础上布设长期观测小区;3)在林草植被恢复期间,应用网格法及取样线法测定林草保存率与成活率。

5 监测结果

1)水土流失危害监测。主要危害来自厂区运灰道路、灰渣场及临时堆渣场等区域,由于植被措施不到位,致使地表暴露,一些泥沙在暴雨后被水流带至沟渠并沉积下来,进而影响沟渠的正常排水功能;2)水土流失量监测。项目建设区土壤侵蚀模数之前300t/km2.a~3802t/km2.a,加强后为3920t/km2.a~20850t/km2.a,侵蚀程度超过轻度指标;新增水土失量为22450t,其中以取水管线流失量最低;3)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建设区占地面积140.2公顷,水土流失责任范围面积为146.8公顷,实际扰动土地面积83.4公顷,开挖土石方257.6万平方米,弃土石方28.5万平方米,填方230.1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间年降雨量正常;4)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防治目的监测。通过对建设项目实行全方位监测工作,成功实现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水土流失总防治度97.2%,扰动土地整治率98.6%,拦渣率99.3%,土壤流失控制比平均值1:3,林草覆盖率57.4%,林草植被恢复率97.5%,综合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6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本建设项目区内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各异,故其水土流失情况也各有不同,因地制宜;同时,水土流失强度、动态数据、背景及程度等信息的获得应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特征,分时段开展地面调查监测和观测工作,从而提高监测效率。经由全方位的水土保持监测,可使建设单位自主自觉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对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12

【关键词】土壤;施肥

当前,农民在农作物施肥管理上,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重视氮肥磷肥,轻视有机肥,忽视钾肥微肥”,偏施、滥施现象比较普遍,氮磷钾肥比例不合理,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与此同时,片面依赖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施用越来越少。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概念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体系。通俗地说,测土配方施肥包含着测土、配方和施肥三个方面的内容,测土是配方的依据,施肥是配方的实施。一是测土.就是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二是配方,即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同时根据肥料的特性,选择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法,并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套,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遵循的原则

一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必须以有机肥料为基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坚持多种形式的有机肥料投入,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要使“作物一土壤一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破坏或消耗了土壤肥力,就意味着降低了农业再生产的能力。

三、基本方法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利用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调查和当地田间试验资料,把土壤肥力按南、中、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再应用资料和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当地的农民施肥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便,提出的肥料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的农民施肥经验,群众易接受。缺点是局限性较大.每种配方只能适应于生产水平差异较小的地区,而且依赖于一般经验较多,对具体田块来说针对性不强。在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理论指导的比重。

2.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这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本身和施肥两个方面供给养分的原理来计算肥料的用量。先确定目标产量,以及为达到这个产量所需要的养分数量,再计算作物除土壤所供给的养分外,需要补充的养分数量,最后确定施用多少肥料。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计算公式为:

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X肥料当季利用率)

目标产量确定后,因土壤供肥量的确定方法不同,形成了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两种。

1、地力差减法 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来计算施肥量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施肥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X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肥量中养分含量X肥料利用率)

2.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涉及目标产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五大参数。土壤供肥量即为“3414”方案中处理1的作物养分吸收量。

3.田间试验法

(1)肥料效应函数法 采用单因素、二因素或多因素的多水平回归设计进行布点试验,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式。根据其函数关系式,可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不同增产效果.以及各种肥料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确定施肥上限和下限,计算出经济施肥量,作为实际施肥量的依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映肥料等因素的单一和综合效果,施肥精确度高,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地区局限性强,不同土壤、气候耕作、品种等需都置多点不同试验。

(2)养分丰缺指标法 这是田间试验法中的一种,此法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根据在不同土壤养分测定值下所得的产量分类,把土壤的测定值按茬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应该施肥量对照检索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测得土壤养分值,就可以从对照检索表中,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

(3)氮、磷、钾比例法 也是田间试验法的一种。原理是通过田间试验,在一定地区的土壤上取得某一作物不同产量情况下各种养分之间的最好比例,然后通过对一种养分的定量,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他养分的肥料用量,如以组定磷、定钾,以磷定氮、以钾定氮等:应了解配方施肥三大系统的特点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施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上,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目前在全国应用的配方施肥方法很多,从基本原理方面可分为测土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农作物营养诊断法三大系统。

四、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和作用

一是促进农民施肥观念和方法的改变。测土配方施肥的开展,可以改变农民过去那种“施肥越多越好”、“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盲目施肥做法。在施肥方法上,由撒施、表施向深施和因土、作物的需要施肥转变,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二是可以起到明显的增收节支效界。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每亩节约氮肥(尿素)4公斤,每亩增产粮食30公斤~50公斤,每亩增收节支30元~60元;三是提高耕地质量。测土配方施肥是在合理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积农家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有机肥的利用水平,使土壤养分结构得到改善,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四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测土配方施肥采取“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有效地满足不同地方、不同种植规模科学施肥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