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28 03:35:21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三)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市教育体育局2018年预算安排“点对点”结对帮扶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大教育经费统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预算扶贫所需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扶贫措施的落实。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2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目标标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已脱贫对象的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教育行业扶贫

(一)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依法控辍、质量控辍、精准扶贫控辍、建立动态监控网络等形成控辍保学合力,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二)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实施的学前教育资助、中职免学费和中职助学金、普高免学费和普高助学金、高校新生入学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两免一补”等资助项目,确保符合条件的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相应的国家资助政策。同时,要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政策,做好县级资助工作。

(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落实规范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好吃饱。

(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按标准为贫困地区在编在岗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省属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师资需求。完善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通过落实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送教到校”研培活动,狠抓“四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五)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提升工程和2020年“厕所革命”年度工作任务,打造教育“硬环境”。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改善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完成全县26所学校的“同步课堂”建设,开设“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优质资源,解决乡村学校部分学科师资不足问题;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作。

(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加强公办幼儿园、已审批民办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教师资队伍。力争2020年底完成河北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工作,提升幼儿入园率。到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八)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配合相关项目单位做好贫困劳动力和残疾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

(九)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落实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招生计划。

三、教育包村扶贫(珠子河村、小营子村)

(十)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包保村的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确保两村义务教育子女不失学辍学,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确保脱贫户不住危房,保障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十一)织牢贫困人口综合保障网。协助帮扶两村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和临时救助政策,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十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强化产业扶贫。针对两村集体产业项目,适当注入帮扶资金,提高“造血”功能,增加产业收入。强化就业扶贫。结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积极推进转移就业,抓好就近就地就业尤其是在本乡镇和县城就业。强化消费扶贫。落实国家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要求,组织引导教育局机关、全县各中小学食堂、社会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购买、销售农副产品,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强化金融扶贫。稳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满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需求,加强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强化异地搬迁后续帮扶。提高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异地搬迁子女就读问题,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强化典型示范,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及其子女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十三)深化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发挥社会扶贫网作用,促进社会帮扶与贫困对象需求有效衔接。

(十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包保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加大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协调落实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制度,提高集中处理能力。帮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通村组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对包保村所有退出贫困人口,继续执行现有帮扶政策,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责任人帮扶力量,持续提升帮扶成效,巩固脱贫成效。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突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重点领域,强化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人口不出现新致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和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鼓励引导包保帮扶学校、帮扶责任人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为有需求的贫困群众捐献衣物、实施公益救助等,着力提升“两不愁”水平。

四、加强脱贫攻坚检查督导

(十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指出及反馈问题整改。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对账销号。

(十七)做好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和成效考核工作。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扎实做好迎接贫困县退出评估和验收工作。对检查成效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问题较多的实行学校年度考核“一票否优”,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十八)推动脱贫攻坚持续达标。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动态排查、持续跟进,即时做好骤贫处置,随时解决发现问题,保证脱贫攻坚质量。

(十九)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查清包保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保证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十)强化驻村帮扶。加强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责任,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提升因户因人施策水平。

(二十二)推进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强化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六、做好总结宣传工作

(二十二)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制定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总结各帮扶学校、单位取得成就、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二十三)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加强涉贫舆情监测处置,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二十四)编制“十四五”减贫规划。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七、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压紧压实各学校、单位扶贫责任。坚持和完善“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推进工作机制。

(二十六)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合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强绩效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继续支持贫困对象、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3

2012年,十闭幕不久,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讲了这么一段话:“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的同时,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词,着眼于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

面向未来

今年夏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引发全国上下的集体聚焦。因为这是一项惠及广大乡村教师、亿万乡村孩子的民心工程,通过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等关键举措,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着眼未来,面向未来,是教育扶贫全覆盖各项政策举措的一个鲜明基调。

从2011年开始连续实施两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比2009年增长77%,是东部地区增速的四倍;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量比2009年增长65%,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

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规划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 000多万名农村贫困学生。

一项对贫困地区6至15岁男、女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体重、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一结果对我国2011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无疑是个积极的回应。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计安排资金1 443亿元,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 210万名农村学生。

今年初,在的亲自关怀下,教育部会同9个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将680个连片特困县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作为实施范围,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领域,加快实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对儿童关爱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以超前规划、着眼未来的姿态,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民生底色

21世纪初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曾伴随着广袤乡间随处可见的“标语”深植于一代农村学子的心间。

随后,“农村”二字的消失,赋予了这项政策更多的民生内涵,也让政策的阳光洒向更多生活在城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已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

在高等教育阶段,目前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

在国家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的进程中,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大领域一度“缺席”。然而,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3年,一年一进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三大领域全部纳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

2010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495万名学生享受资助;

2011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51亿元;

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

援助帮扶

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何光彩介绍,经过十几次提高“三包”标准,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年受益学生达52.5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在毗邻的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尔克孜四地州则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两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年受益人数190万人,资助金额超过50亿元。

重点帮扶、定点援助,成为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道风景。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直接“成果”,是投入资金5.95亿元,17个省(市)实施的148个教育项目,涵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贫困生资助等。而到2014年19个援疆省(市)实施的386项教育项目,则以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4万人次,派出支教教师3 000余人。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全面启动,不仅新疆1 584所中小学与援疆省(市)中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疆内1 200余所学校之间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探索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也是教育扶贫政策的实践选择。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政策推进过程中,44所科研实力最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直属高校已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5.3亿余元,承担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 (来源:《中国教育报》 柴 葳 万玉凤/文)

【相关阅读】

20项教育扶贫政策

第一项政策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以来,已经连续实施两期,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比2009年增长77%,是东部地区增速的四倍;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量比2009年增长65%,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

第二项政策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3年开始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 000多万农村贫困学生。

第三项政策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1年起,国家按照每生每天3元(2014年11月提高到4元)标准为片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计安排资金1 443亿元,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 210万农村学生。监测表明,贫困地区6~15岁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体重、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第四项政策是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从2011年起,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51亿元。

第五项政策是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已免除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

第六项政策是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495万学生享受资助。

第七项政策是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每生每年2 000元的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 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

第八项政策是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目前,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

第九项政策是15年免费教育和新疆南疆四地州14年免费教育。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年受益学生达52.5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新疆南疆四地州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两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年受益人数190万人,资助金额超过50亿元。

第十项政策是教育、援疆政策。教育部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组织17个省(市)实施了教育项目148个,投入资金5.95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贫困生资助等。教育援疆工作以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到2014年19个援疆省(市)实施教育项目386项,投入资金85亿元,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4万人次,派出支教教师3 000余人。

第十一项政策是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在新疆和援疆省(市)各民族学生中广泛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新疆1 584所中小学校与援疆省(市)中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结对学生146.8万人;疆内1 200余所学校之间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第十二项政策是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从2009年起,四川组织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职学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每年1万人左右,每生每年7 000多元。已惠及藏区学生近5万人,其中87%以上来自农牧民家庭。

第十三项政策是内地民族班政策。内地班已办班30年,累计招收初中生4.64万人、高中生3.45万人、中职生0.84万人,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内地新疆班已办班15年,累计招生高中生7.1万人、中职生1.02万人,为新疆培养输送高校毕业生1.3万人。

第十四项政策是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自1980年举办,到2014年,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40万余人,被誉为“造就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的金色桥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开始实施,截至2014年,累计为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近2.7万人。

第十五项政策是职业教育团队式对口支援。2012年,东部地区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口帮扶滇西职业学校发展,并协助对口合作州(市)制订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等。2014年,建立17个东中部职教集团与和四省藏区17个地州的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机制。

第十六项政策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自2012年起,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本科一批为主的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实行定向招生。到2015年,招生规模从1万名扩大到5万名,实施区域从680个连片特困县扩大至包括国贫县在内的832个贫困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学校和中央部属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学生18.3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近两年连续增长10%以上。

第十七项政策是对新疆、高校开展团队式对口支援。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共成立了42所高校参加的6支对口支援团队,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大学、民族学院和藏医学院。

第十八项政策是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由44所科研实力最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统一纳入新十年定点扶贫工作体系中。经过近3年的努力,探索出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高校精准扶贫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已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5.3亿余元。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4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结对共建活动载体,组织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多为对口扶贫点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主要内容

1、牵头组织召开对口帮扶单位工作座谈会。与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社科院、省工商联、安徽医科大学、省农行、中石化安徽省石油公司、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等单位加强联系,协调对口帮扶单位每年在岳西(或合肥)召开1—2次现场会或座谈会,总结经验,了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增强贫困山区的“造血”功能。

2、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参与帮扶活动。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贫困村“结对子”,积极开展帮扶活动。机关结对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帮扶点调查研究,帮助结对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坚持每年到帮扶点对接1—2次,帮助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3、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对口帮扶点,开展走访座谈,访民情,听民意,记“民情日记”,填写《党员帮扶登记卡》。采取一名或多名党员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每年上门走访1—2次,为帮扶对象做1—2件实事。通过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4、集中送文化、教育、卫生下乡。充分发挥机关资源和优势,每年到扶贫联系点集中组织开展1—2次送文化、教育、卫生下乡活动。组织党员捐一本书或购买一批适合农村的图书,集中送至“农家书屋”;协调相关方面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劳务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安排机关幼儿园部分教师到乡村幼儿学校,进行帮扶支教,为乡村幼儿教师到机关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创造条件;组织机关医院部分医护人员,为农民群众进行义诊、送医送药,为敬老院五保户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尽可能为贫困山区群众提供服务。

5、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助推山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建设,在姚河乡建立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联系点,组织机关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向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生活和体育用品。在机关开展“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捐款帮扶姚河乡中心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暑期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子女到共建点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座谈交流,邀请共建点品学兼优学生与机关青少年联欢,参观城市建设和科教文化场馆,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爱。

6、帮助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主动帮助姚河乡、姚河村争取省直有关方面支持,充分发挥挂职和选派干部的作用,指导推进实施姚河乡“土地整理”项目,积极配合县乡申报成片油茶、毛竹基地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村庄规划整治、乡村道路改造、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协调省直有关方面资源,帮助姚河乡建设文化站,在姚河乡中心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姚河村“农家书屋”每年更新一次图书,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每年集中将机关闲置的桌椅橱架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进行挑选和优化配置后,赠送姚河乡、姚河村,缓解乡村两级办公及活动所需。

7、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加强学习交流,及时总结宣传党建工作的好做法、新经验,谋划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和措施。利用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组织基层党员外出学习考察调研,安排党员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党员干部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8、切实做好“送温暖、献爱心”等走访慰问工作。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夕,组织机关党员走访慰问姚河乡、姚河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广泛动员党员干部职工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从节约的机关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款项,切实帮助受灾地区和困难群众尽快渡过难关。

三、基本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帮扶工作由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各党总支、党支部要指定专人负责,将此项工作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制订好工作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加强领导。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关党委牵头并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统一组织安排,抓好帮扶工作落实。在政策结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上多下功夫,协调各党总支、党支部履行职责、落实措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5

一、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推进教育扶贫面临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州(市)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我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与内地先进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1.幼儿园覆盖面小,农村幼儿“入园难”。学前教育总量不足,据统计,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怒江州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17.15%、24.08%、25.95%,分别比全省48.95%的平均值低31.8、24.87、23个百分点,距离普及学前教育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山区幼儿园普遍存在保教配套设施简陋,户外活动场地、班级活动室等面积不足,有的农村幼儿园靠租房开展教学。广大农村山区由于居住分散,难以集中办园,部分乡镇和多数村委会没有幼儿园。学前教育规模小,办园水平总体偏低,例如,红河州等级示范幼儿园仅6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5%;全州现有的23所省一级示范幼儿园中,南部边疆6县仅有2所,边疆县的比例不及全州的10%,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教育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成为薄弱学校聚集区。一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危房多、标准化程度低。例如,目前红河州农村中小学剩余D级不安全校舍64.2万平方米,B、C级不安全校舍87.2万平方米,排危任务艰巨。二是高中教育办学条件不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缺乏。三是由于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设施不足,实训设施设备缺乏且老化。

3.控辍保学形势严峻。《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相继出台后,我国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一些地方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招用童工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执法过程中,没有形成合力,往往是教育部门孤军奋战,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流失呈上升趋势,控辍保学形势较为严峻。据统计,2006年云南省普通小学招生76.03万人,2012年毕业72.28万人,毕业生数比招生数少3.75万人;2009年全省普通初中招生69.70万人,2012年毕业66.49万人,毕业生数比招生数少3.21万人。在流失学生中,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占的比例较大。

4.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一是普及程度较低。从云南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怒江州、昭通市、文山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42.4%、45.73%、52.81%,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6、24.27、17.19个百分点,距国家和省制定的规划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二是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红河州为例,全州进入省一级高完中行列的学校仅有10所,在校生仅占40%,全州一级完中都分布在北部县市,由于南部边疆县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学生到建水、蒙自、个旧等市县高中就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在全州27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达到省部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有12所,仅占44%,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职业教育办学力量分散、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5.农村学校环境条件艰苦,山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困扰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地区性缺编和空编不补的现象仍存在。二是教师配置、学科结构不合理。山区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三是教师总体素质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长年工作、生活在封闭的村庄,与外界接触很少,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留不住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匮乏。四是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且双语教师相对缺乏,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加快推进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对策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有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实现教育梦,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奠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育扶贫攻坚,帮助贫困地区成就教育梦。

1.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切实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通过新建幼儿园、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措施,以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在乡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加快幼儿园建设,不断扩大幼儿园覆盖面、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幼儿入园率。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改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针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推进教育扶贫中存在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的问题,建议中央继续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实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给予贫困地区更大的经费支持;建议省级政府将教育经费投入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的同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充分整合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资金,彻底消除现有D级危房和B、C级危房,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得更坚固、更美丽,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加大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确保学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中小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意见,并将控辍保学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把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因控辍保学工作不到位带来严重后果和造成恶劣影响的,对县市政府、乡镇相关领导、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其他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建议人事部门增加编制,在州(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教育执法机构,有关部门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执法力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6

一、结对帮扶葛寨镇南坪村情况

自2017年1月份以来,我办主要领导和帮扶工作组成员定期走访结对帮扶村葛寨镇南坪村,现将帮扶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多次协调,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针对南坪村孩子上幼儿园难的问题,多次协调县教体局出资,并联合筹资40万元,将原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了一所设施一流的普惠幼儿园,使全村120名适龄儿童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二)发展产业扶贫,有效推进村民脱贫致富

联合教体局、档案局筹资15万元建成蘑菇蔬菜种植大棚9个,利用互助金项目为贫困户办理贷款资金,带动18户贫困户发展蘑菇蔬菜种植。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出资3万元,为村街道安装太阳灯路灯8盏,修缮、增加体育器材5处,改善篮球场1个、戏台1个,新建老年活动室1个。

(四)增添文化墙,营造积极向上生活氛围

维修文化墙3处、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星支部”创建、二十四孝图、善行义举榜等文化墙5处。

二、2018年结对帮扶葛寨镇黄岭村情况

2018年以来,我办主要领导和帮扶工作组成员定期走访结对帮扶村葛寨镇黄岭村,现将帮扶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积极组织帮扶人员上门走访慰问

     不断加强帮扶人员与被帮扶贫困户的沟通联系,各帮扶人员每月至少到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对接一次,完善当卡资料、精准核对信息、制定帮扶放哪 ,对大病患者、残疾人等,定期上门慰问、探视。

(二)帮助贫困户享受各项扶贫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共为17名贫困户中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门诊卡,为63户贫困户办理到户增收63笔,发放到户增收资金31.5万元,为3户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共计7万元,积极协调申报雨露计划13人,并组织短期技能培训班,共培训报名23人。

(三)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上级部门资金63万元,对通村公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客运车辆每天早、中各一班,交通便利,可满足群众日常出行,实施农网改造,确保户户通电,普及率达100%,另外,实现了宽带畅通,信号覆盖全村。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7

(一)关于教育工作

1.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全县幼儿园从2015年的1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发展到2020年的231所(个),其中,县公办园1所、民办园12所、“一乡一园”25所、“一村一幼”教学点193个。在园幼儿从5828人增加至167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幼儿6544人,入园率88.73%),全县4—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3.1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等建设项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强化教师补充,全县师生比达到了1:21的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州级复核、省级评估。在校高中生从2016年的5个班182人增加至2020年的19个班974人(其中,江油、会理5个异地班196人)。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累计上线130人,其中一本15人。认真按照大小凉山“9+3”中职教育政策,先后送出“9+3”中职学生2729人、“3+2”和3年制中职学生2005人。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输送中职学生54人。

2.新增学位缓解入学难题。整合9.96亿完成68所学校173个单体项目建设;投入7.953亿元启动4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教育园区、阿布泽鲁小学、地洛二小等3所学校,完成38所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改扩建工作。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459994.02㎡,新增学位11592个;运动场面积达到364558.36㎡;宿舍面积达到156044.72㎡,新增宿舍1836间14688个床位。目前,县内学校班额平均为52.88人/班。有学生宿舍3751间30008个床位,平均0.99人/床位。全县38447名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5063名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到99.59%。拖觉镇中心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大学生资补助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补助资金60317.78万元,其中学前7860.06万元,受益6.41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补助资金50675.74万元,受益19.02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补助、助学等资金588.68万元,受益0.16万人次;落实中职和本专科建档立卡特别资金522.23万元,受益0.31万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671.17万元,救助困难学生0.53人次。二是全力确保教师待遇。累计投入3530.35万元补助农村教师0.45万人次,投入3857万元补助特岗教师0.13万人次,投入7269.3万元发放村幼辅导员劳务报酬0.3万人次。建成教师周转房1412套,争取国家能源集团教育基金500余万元,累计发放260余万元。

4.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招聘特岗教师383名、公招教师530名、考核招聘教师137名、公费师范生34名,补充教师1084名。出台选人用人等管理制度,交流轮岗校长49人次;组织参加省、州教师培训7518人次(部级含“国培计划”2908人次,省级1484人次、州级78人次)。

(二)关于体育工作

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455.6万元在94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受益群众19128户83208人。先后投入80万元在38个行政村实施“彝家新寨健身路径”项目,受益群众8159户33011人。投入54.1万元为49个购置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

(三)关于科技工作

2016年以来,投入60万元实施“凉山半细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带动两个村10户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投入40万元在沙洛乡哈石普村、鲁子村成功实施“蓝莓栽培示范研究与推广”项目;成功实施省级科技扶贫重大项目“优质特色水禽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先后4次为乐安乡坡洛村、日朵村20多户贫困户发放价值60万元的优质水禽9600只和饲料18000公斤及药品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马铃薯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特木里镇日呷、则洛、苏嘎3个贫困村50户贫困户脱贫,助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收。指导培育壮大马铃薯、黑绵羊2个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黑绵羊示范基地等2个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州级项目《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

二、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先后集中学习10次,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抓实学校党建重点工作,开展警示教育120人次,述职述廉1次,转正党员51名,培养积极分子124名,列为发展对象38名。三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指导2个联系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就业脱贫增收等工作,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员,组织全员帮扶下沉500余人次。

(二)不断强化校园安全。按照“两案十制”要求抓实疫情防控,开展专项培训3次、健康教育活动83次和实操演练80余次,购置测温仪620台、体温枪60把、84消毒液9.3吨、酒精871升、一次性口罩21.42万个。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2次、“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1次;广泛开展西昌“3.30”火灾反思警示、校园森林草原防火、汛期安全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安全应急演练和教育,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加快基建项目进度。均衡发展等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完成25所迎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截止6月19日,我县226所学前教育园舍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特木里镇则洛二小和县城二幼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春季学期可投入使用。

(四)持续抓实控辍保学。完成省控辍保学动态销号系统销号任务1314条、州控保办反馈357条中335条户籍、学籍存疑信息中核查更正工作;截止10月9日,小学毕业库4908人学籍全面“清零”,“幼升小”新生5618人全部入学。先后视频调度14轮,开展10轮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步要求各乡镇、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并常态化扎实推进。在出县重要通道设立卡点5个,县内共排查车辆6320余辆,劝返适龄儿童少年74人次,先后通报批评乡镇1个,处罚帮扶负责人2名,处罚监护人5人。

(五)高质量推进“学前学普”行动。锁定“让学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普通话测评,完成村幼教点基本设施设备数据统计、小学一年级曾入园学生与未入园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3期860余人;完成59个村幼教点、19个“一乡一园”设备采购和村幼教点环创工作。

(六)持续抓实队伍建设。一是在县民小、交际河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试点,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等工作,为县城学校遴选教师245人,新提拔交流校长17人、副校长29人。三是加快推进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242名(含141名合同制)新招聘教师全部到岗,选聘辅导员147名。四是接收江油市对口支教教师19名,高校顶岗实习支教教师254人,教育部帮扶凉山支教教师8人。

(七)持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学前阶段16152名在园学前幼儿免保教费1146.09万元、13082名农村学前幼儿膳食补助经费784.92万元、公办幼儿园13450名幼儿学前生均公用经费67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4397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526万元、免作业本费137.4万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376万元、25917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4421.91万元、8890名非寄宿“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58.92万元;10700名学生高海拔取暖补助297万元。普通高中阶段6411名高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108.9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免学杂费、书费补助122.43万元、4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国家助学金95.4万元。中职教育补发2019年中职和高职学生资助金6.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技工5.7万元。并下达教师培养培训经费1249万元;此外,拨付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经费1267.6万元,下拨学前辅导员劳务报酬1809.4万元。引进学前学普资助项目物质(折合)8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资助资金和物质(折合)667万余元。

(九)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2020年,立项“科技扶贫特派团产业技术服务与示范(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与运行维护”等省级科技扶贫项目2个;立项“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适宜栽培藜麦品种筛选和种植示范”“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州级扶贫项目3个,获得支持经费14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均按照项目任务书进度,组织实施。

(十)加快推进体育扶贫和校园体育工作。完成总投资54.1万元的49个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安装工作,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一期,篮球裁判员培训一期38人;成功举办第二届“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比赛和校园篮球操比赛。

三、教体科局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对接“十四五”和下一步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创新改革发展,突出“体教融合”大力推进社会体育和校园体育互动发展,突出造福人民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加快推进幸福美丽繁荣文明新作出应有贡献。

一、防疫情,常态化抓好防控工作

1.强化校园疫情防控。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州教体局工作要求,抓好开学“前”、“中”、“后”全程疫情防控和信息摸排、调度督查、跟踪监管工作,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2.备好备足防控物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标准配备好手持式测温仪,同时配备足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全面科学有序开展校园消毒杀毒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3.抓实校园环卫工作。精心谋划、全力抓好春季开学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抓党建,切实强化党的领导

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教体科局党组领导班子重点学习内容和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讨论,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5.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县委、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和完善党对教体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6.坚定不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实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十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防“”问题反弹,力戒形式主义、。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三、促发展,协调推进各类教育

7.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发展。坚持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全覆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村幼教点保教质量,同时,加快民办普惠园发展。

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为抓手,精准对接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9.推进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推进江油一中对口帮扶和禅城区“点对点”帮扶各项工作,创新组织管理、优化教学结构,为创建州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持续落实“9+3”“3+2”等中等职业教育惠民政策,不断为脱贫攻坚增底色、添亮色。

10.推进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加快拖觉镇亚河小学步伐,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益,并进一步强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

四、强担当,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11.合理安排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做好2021年教育经费预算安排,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推动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统筹推进体育、科技相关项目经费,确保高质量推动发展。

12.强化惠民政策落实。持续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继续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不断深化“体教融合”。

13.优化规范财务工作。加强对教体科系统各项经费支出的检查、督查及内审工作,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管理。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指导,充实核算中心力量,加强对核算中心管理,规范学校各项支出。同时加强和规范社会资助管理工作。

14.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小学向乡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办学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3000个学位的特木里镇初级中学项目建设,同步做好3000个学位的1所县城小学项目建设启动工作。同步加快“十四五”期间学校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好县域尤其是县城学位欠缺的问题。

五、强师资,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5.切实抓实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重要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常态化教育学习长效机制,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16.强化师能提升。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建设。加大教学常规和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试点实施“青蓝”工程,推进“传帮带”工作。继续开展“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同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7.抓好交流轮岗。扎实做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启动“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校风、好业绩)学校创建,试点“教联体”制度,以“县管校聘”为重要载体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8.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着力“五育并举”,继续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切实丰富学生校内学习生活。

六、抓控保,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19.持续抓实控辍保学。锁定“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目标,逐一落实省州县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在现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体系,全力落实教育局长、校长、师长责任,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持续常态化抓实控辍保学并推进任务“清零”,同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互联、互通、互控、互助”长效机制。

六、重体育,务实推进健康惠民

20.推进体育项目建设。依托县城及县城附近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启动新建体育运动场馆1个,并力争纳入州级项目库。继续推进“民俗坝子体育健身项目”“健身路径”和“彝家新寨”等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21.推进校园体育运动。积极广泛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活动,加快发展篮球操、女子足球、青少年武术等校园体育,继续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和校园篮球操比赛,进一步抓实“体教融合”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

七、兴项目,推进科技扶贫为民

22.结合实际,力争在州级“十四五”项目规划中争取省州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抓实科技扶贫项目的落地落实。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8

“精准扶贫,恒大率先。精准脱贫,大方争先。”

在毕节市大方县的街头巷尾,关于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标语随处可见。

短短三个月,创立于广州的恒大集团已经在大方县家喻户晓,恒大集团对口帮扶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1月,恒大集团落实了特殊困难群众保险;2月,恒大启动了贫困人员的就业培训;3月,40个恒大援建项目全面开工……

2015年12月19日,恒大集团和大方县签订了《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未来三年,恒大集团将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措施,助力大方县到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因户施策探索精准扶贫新路

2015年11月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刚结束,恒大集团当晚便作出了结对帮扶大方的决定。

次日凌晨,恒大的考察调研组从广州赶往大方,进行帮扶的前期考察调研。当天下午,恒大初步拟定了帮扶大方的方案细则。

大方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389个村中有175个村处于贫困水平,总人口110万中仍有贫困人口18万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艰巨。经过半个多月的考察调研,恒大集团再次修改帮扶方案,使方案更加完善成熟,符合大方县的实际情况。

2015年12月19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正式亮相。

脱贫方案不过两页纸一千余字,但却是字字千钧――

在产业扶贫上,恒大集团将出资12亿元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其中,4亿元用于扶持发展天麻、冬荪、皱椒等特色农业;6亿元用于扶持发展畜牧产业,同时引导贫困户组成互助合作社;1亿元用于建设种苗基地,建成后产权确权给周边贫困户;1亿元用于投放生产信贷,为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予以担保。

在易地扶贫搬迁上,恒大集团将投资10亿元建设10处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易地搬迁2万名贫困人口,并谋划通过易地搬迁转移就业。

在吸纳就业扶贫上,恒大集团将通过组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在物业、园林、酒店等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吸纳3万人就业。

在教育扶贫上,恒大出资5亿元支持大方县教育发展,将新建10所标准小学,10个标准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1所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立“恒大大方教育基金”,用于表彰奖励大方县优秀教师和贫困家庭学生。

对于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恒大集团将出资2亿元新建1所慈善医院,出资5000万元新建1所敬老院和1处儿童福利院,出资5000万元,每人赠送1份万能险。此外,恒大员工志愿对大方县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留守儿童、生活困境儿童和孤儿“一助一结对、手拉手帮扶”。

通力合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年时间,精准脱贫18万人。恒大集团为此专门成立了扶贫办公室,从恒大抽调180名员工组成帮扶队。

大方县为了更好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破解扶贫攻坚难题,成立了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负责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日常事务工作,指挥部又下设五个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项目。

五个小组分工明确,细化恒大帮扶大方五大项目,从各县(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抽调100多名工作人员分别加入各实施项目,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2016年帮扶60个贫困村,2017年帮扶80个,2018年帮扶35个。175个贫困村的精准脱贫,恒大决定分年度成片区整体推进。

立说立行,说干就干。恒大员工和大方县抽调的工作人员一起办公,加班加点,制定方案,各项目迅速推进。

2015年12月30日,恒大援建的13所幼儿园、1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技术学院、1所慈善医院、1处敬老院、1处儿童福利院完成选址,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之一“奢香古镇”,开始征地拆迁。

2016年1月2日,恒大首批援建的40项重点工程选址全部完成。

1月8日,恒大首批10亿元扶贫资金捐赠到位。

1月10日,恒大首批援建的移民安置区等40项重点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完成。

1月11日,恒大首批扶持的200个特色弄畜产品基地建设方案确定,设立了总额10亿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贷款担保基金。

1月15日,恒大集团为全县14140名特困群众购买商业保险。

1月20日,第一批产业扶贫项目“长石镇千座大棚食用菌栽培基地”正式开工。

1月27日,恒大首批援建的奢香古镇、新农村、学校、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40项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全部结束,前后用时仅27天。

2月2日,首批100名贫困人员到恒大贵阳物业公司就业,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第四期吸纳就业培训班结业,前四期共完成4000余人的就业培训。

2月26日,恒大首批援建的40个重点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

从首次考察到正式签订帮扶协议,恒大只用了20余天;从签约到40个帮扶项目动工,恒大只用了70多天。

七小时注册一家公司、24小时完成14000人的万能险保单、20天完成40个项目的规划建设。

一个个快速记录的时间节点,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据,短短三个月时间,恒大结对帮扶大方已经结出累累硕果。

结对帮扶激活大方发展活力

三月春意闹,人勤春来早。

3月17日,大方县奢香古镇旁的移民安置区,600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200多台大卡车进进出出,千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

羊场镇的辣椒育苗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计划种植4片地块共计1800余亩。

慕俄格的恒大三幼已经完成一层主体施工,形象进度完成率100%。

……

高效办事的“恒大速度”也点燃了大方人干事创业的激情,为了实现摆脱贫困的共同愿景,全县干部群众争分夺秒,主动请缨参与精准脱贫工作,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各个项目有条不紊地从一纸规划落到实处。

大方县扶贫办主任胡B已经习惯带着充电宝出门,工作微信群里不时有工作人员各种消息,手机电量总是不够用,恒大帮扶的各项目建设总有大小不一的问题需要他来协调解决。

每晚休息4个小时,甚至通宵工作,已经成了胡B生活的常态。胡B告诉记者:“今年春节都没放假,大年初一都在工地上,刚开始也不适应,跟不上恒大的工作节奏。时间长了,大家也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观念、态度也发生了极大改变。”

“以前收到的文件经常会有四五页纸,现在大家写工作方案都会去掉空话套话,简简单单把事情解释清楚,最多一张纸。”胡B认为恒大带来的管理模式、工作理念、时间观念,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

“累,但很充实。”这是东关乡政法书记姚智海参与恒大帮扶工作后最深的体会。

姚智海说:“累是因为工作时间没有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的区分,只要工作没完成,就得加班加点。充实是因为能参与到大方的脱贫攻坚战中,还能从企业学到很多东西。”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双方签约后的1个月时间里,在恒大帮扶的五项措施同步推进中,大方县31个乡镇办事处和7个工作组共4767人全程参与相关工作,召开群众会2482次,开展调研和座谈会1096次,有592名干部与恒大团队配合挑灯夜战,制作一个个规划方案、核定一份份贫困农户名册等。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9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四届五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重点抓好渔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教育扶贫三大任务,努力实现渔农村教育水平有新提高,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新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新提高。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__年开展“关爱基层、服务三渔(农)”实践活动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市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5。加快渔农村学前教育发展,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着力提高渔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确保全市20__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普职比保持1:1左右。继续建设XX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五大培训中心,重点扶持XX职业技术学院和XX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抓好十大专业建设,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实施扶贫助困教育券制度,全市帮困助学金额达到270万元以上。切实帮助暖促指导员所驻村解决实际困难,做好9个结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渔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1、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让城区优质学校与渔农村偏远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结成教育共同体关系。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组建普教集团、成教集团、幼教集团。市属学校率先开展办学试点2个,并推动县区试点工作。

2、寄宿制初中建设。采取“撤、并、联、建”等形式,推动各县区的示范性寄宿制初中建设。扎实推进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力争一、二、三类达标学校在20所以上,。

3、学前教育发展。探索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园长公派制度,做好城乡幼儿园分级分类评估。全市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

4、新城学校建设。根据新区学校规划,新建新城小学,扩建大成中学,完成总工程量的50;完成临城中心小学改建规划,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

5、实施教师关爱工程。重点在教师政治民主、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等三个方面关爱教职工,帮助解决教职工及子女的就业、入学、住房等实际问题。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

1、办好海运学院。完成海运学院今年招生任务,确保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为渔农民转入海运业培训1000人以上。完成海运学院工程的决算、工程审计和拆迁安置工程的竣工验收及交房。协助学院做好摘筹的各项任务。

2、基地化办学。引导职校走“厂校一体”、“校企合作”的基地化发展路子。着力打造临港工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省级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与船舶修造业基地,努力争创部级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劳动力培训基地。

3、重点专业建设。根据海洋经济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扶持和建设好港口与物流、航海轮机与驾驶、机械加工、船舶修造、旅游服务、宾服与烹饪、贸易与营销、水产品加工、电子电工、石化等十大专业。开展市重点专业评审,创建省级重点示范专业1—2个。

4、社区教育统筹。根据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渔农村学校校舍、设施、师资、设备优势,举办社区学院,为渔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建立学习型社区服务。

5、“暖促”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以重点职校为核心的开放式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扶持国际海员、舟山职业技能培训等五大培训中心建设。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

(三)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1、“扶贫助学”教 育券制度。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市帮困助学金额达到270万元以上。

2、办好XX学校,XX学校坚持“谁困难,谁优先”的原则继续面向全市家庭经济最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招生,计划招收40名学生左右,在校生保持在350名左右。XX初中重点面向渔民子弟,计划招收150名左右新生,在校生达到650名左右。

3、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以公办学校为主,以适量民工子弟学校为辅,切实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服务“三渔(农)”的政策措施。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市委开展“关爱基层、服务三渔(农)”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服务“三渔(农)”的自觉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有力的工作措施、良好的精神状态,合力抓好这项活动。

2、调查研究,明确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我市渔农村实际和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服务“三渔(农)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具体的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处室。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10

2018年帮扶责任人扶贫工作总结

2018年4月下旬,县扶贫办重新调整结对帮扶对象,我局帮扶对象由XX镇坎头村转到XX镇五丰村。在镇委镇政府领导下,我所在的五丰村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驻点的五丰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个人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和业务。为熟悉、理解、掌握扶贫工作政策和业务,我认真学习了上级一系列扶贫工作政策和重要文件,学习省、县精准扶贫工作系列文件,参加全县、所在乡镇的扶贫会议,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和业务,明确任务和职责,为做好扶贫工作打好基础。

二、依靠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我同本单位其他4名帮扶责任人经常沟通交流,在一起学习、讨论,互相请教,虚心向其他同事学习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五丰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入户座谈等形式宣讲扶贫工作、惠农政策。利用入户访谈、调研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政策,让群众了解情况,明白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督促群众按时参加脱贫攻坚电视夜校的学习,抓好思想帮扶工作。下访中,注重与群众交流沟通,了解群众的诉求、愿望、想法,收集有价值的建议,向组织反映情况,做好沟通、服务、协调,尽量发挥好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争取群众支持、赞同精准扶贫工作,进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三、深入开展调研,收集扶贫对象信息。调查研究,收集扶贫对象第一手资料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在入户座谈、访谈中,注重沟通,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有情况和信息,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存在困难和需求,做好记录,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为因户施策,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四、制订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精准施策。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制订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我结对帮扶已脱贫不脱政策的2户,根据各户情况,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帮扶计划。XXX一家5人,3个子女外出打工,因残(患精神病)、缺技术致贫,制定帮扶计划6条,动员、督促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学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产业上扶持种植圣女果4亩,帮扶贴息贷款1万元用以支持发展种植;落实医疗帮扶,给予购买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家庭人身保险和残疾补贴等,全年落实帮扶措施29条,已取得效益有27条。王XX一家7人,5个劳动力,2个婴幼儿,因缺技术、缺资金、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制定帮扶计划5条,督促积极参加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学习,扶持种植圣女果11亩,金融帮扶方面落实贴息贷款3万元;给予全家购买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家庭人身保险等,安排儿媳当村计生专干。全年落实帮扶措施23条,已取得效益有21条。

五、完善扶贫台帐,规范管理扶贫档案。经常上门走访,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状况,记录好各种惠农补贴、扶贫措施落实、核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信息、家庭收入等方面情况,该上报的上报,该记录、录入、修改的按要求办理。规范填写好2户扶贫手册,按要求重新抄写2户扶贫手册。收集、整理和完善一户一档台帐资料。按要求上报有关表格资料。登录XX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录入、修改、核对有关动态信息、数据,做到扶贫手册、管理平台和XX扶贫手机APP准确无误,信息同步。

六、带着感情扶贫,送温暖感化群众。我保持每周入户走访一次,就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与结对帮扶对象交流。有时应上级要求,频繁进村、入户,每次走访就像回家,用温暖去感化帮扶对象。利用元旦、中秋节等,与同事一起慰问结对帮扶对象,给予米、油、糖果、饼干等慰问品。在消费扶贫中,我们集体购买贫困户的生猪,给予每户猪肉五六斤,送到群众家里,他们十分感动,把我这个帮扶责任人当亲人。务工补贴政策出台后,我积极与贫困户子女联系,建立微信交流群,把文件和务工奖励申请表发给他们,详细讲解,要求填写后发送给我,我出面办理他们的务工补贴事宜。同时把他们当成小弟弟小妹妹,给他们介绍对象,劝导早日成家,以抚慰父母之心。

七、强化纪律,改进作风。我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进村入户,做好钉钉签到、XX扶贫手机APP签到,按要求填写“帮扶动态”,落实扶贫责任和扶贫措施。按要求关注了国家、省、县几个扶贫公众号,安装了中国扶贫APP和国家扶贫办新浪微博。经常上线学习最新扶贫政策、扶贫业务,阅读扶贫新闻动态,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扶贫先扶志,做好贫困户的扶志工作是脱贫致富重要而关键一着。入户做好思想帮扶时,我也重视抓好下一代的扶志工作,在微信群与贫困户4个子女交流,鼓励他们继续务工打工,早日成家立业,早日脱贫致富。总而言之,对上级要求整改的问题,认真对照检查,扎实落实整改,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11

一、基本情况

我按照个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以义务教育保障为核心,在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控辍保学、建立健全资助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先后深入到***等6乡镇6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实地走访了75户贫困户,召开乡镇层次座谈会6次、教育局全体领导班子座谈会1次,村级座谈会6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共征求意见建议6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个。通过调查研究,我县教育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了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一)控辍保学措施有序实施。一是强化行政控辍。多次召开教育保障指挥部、教育局党委会等相关会议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县教育局、各学校以及乡镇均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组织。实施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辍学台账,按照“一生一案”的要求,实行周报告制度,随报随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县教育局把派驻各学校的教育督导员作为控辍保学督导员不定期地对各乡镇、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二是强化依法控辍。开学前印发了《致家长一封信》,让每个家长知道送子女入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督促家长主动送子女上学。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义务教育儿童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使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责令限期改正。同时,积极与公安、司法、人社、市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部门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强化情感控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乐于参加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防止弱势群体学生因入学权利受到侵害而辍学。通过家访、谈心交流、单独辅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耐心细致做好因基础差而厌学、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思想有问题、行为失范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感化、转化工作,切实将帮扶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强化扶贫控辍。认真落实教育各项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到位。积极动员不愿到普通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到职业学校进行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学习,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紧紧抓住齐市技师学院对口帮扶我县的契机,为贫困学生争取了“六免一优先”的优惠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寻求升学和就业提供了保障。为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实施了送教上门服务,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学的学生,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表,安排相关教师进行送教上门。

(二)学生资助政策得到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资助体系。成立教育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教育资助工作,落实上级有关资助政策文件精神,各个学校也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拜泉县教育扶贫资助实施方案》和《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逐步建立从学前至大学各个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提升知晓率。通过县电台、宣传手册、主题班会、宣讲团和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精准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资助申请办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和家长知晓政策内容,明确申请方式,清楚申请时间和具体流程。三是规范资助程序,狠抓政策落实。严把个人申请关。要求各级学校申报贫困生一律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并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审核把关。严把资助条件关。严格按照省市文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评议 ,年级组、学校审核,班级、学校公示。严把材料建档关。资助中心和各级学校都要规范建档。严把公示公告关。学校不仅要把资助政策在学校进行公告,而且要把享受资助的名单、对象及标准在学校进行公示,做到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单公开。严把信息录入关。把贫困生资助与学籍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时将贫困学生基本情况和贫困生受助时间、金额、资金等情况录入到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中。

(三)基本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维修公立幼儿园20个;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标准化学校达到100%,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通过了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的校舍进行维修改造;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中心拟建的108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完成前期图纸设计、地勘等工作,明年开工建设。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师资队伍优化工程,2015年以来招录特岗教师和安置90年代末师范生451名,交流中小学校长29名、教师229名,逐步实现了教师资源配置校际间相对均衡;大力实施优秀校长培养工程,组织中小学校长赴北京大学、上海宝钢中学、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重庆巴蜀小学等名校,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全新办学理念,建设了一支专家型、创新性、务实型校长队伍;大力实施教师成长摇篮工程,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33人、第三梯队成员52人、骨干教师300人,开展国培网络校本培训、专任教师培训、特岗教师培训、跟岗位实践研修和送教下乡培训等各类培训2564人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形成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二”的结对帮扶活动。农村学校根据地域和交通划分成6个片区,片区联合开展活动。片区学校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同探讨教学设计、统一教学进度、同步实施学业监测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网络开展专题讲座、共办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为片区学校搭建教科研平台,加快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片区内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相互观摩,教育质量统一评估;片区内定期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教育片区共同体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贫困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贫困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群众要脱贫,教育要先行。虽然我县在教育扶贫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教育面广、人多,在教育扶贫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管理有待加强。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12.4%,留守及单亲儿童基本由隔代监护,缺乏父母的保护和教育,学习成绩差,辅导跟不上去,对学习没有兴趣,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存在辍学风险。

(二)农村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受特岗计划政策的影响特岗计划是我县补充教师唯一的渠道,近几年,由于特岗计划不断减少,达不到教师“退补想当”的要求。我县每年退休教师在150人左右,招录特岗教师在几十左右,造成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形成了年龄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理念老化的教师占绝大数,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比较少。

(三)家长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家长对《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没有概念,不了解学生辍学后,家长应该负有什么法律责任,加大了学生辍学风险。

(四)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较强。受多种因素影响,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出现自卑、孤寂内向,甚至厌学心理。同时,政府、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层面在关爱这些学生时,多数注重进行物质资助,忽略了情感交流,导致一部分受过捐助的学生缺乏感恩和上进心。

(五)贫困代际传递有待破除。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能力和意识不足,认为赚钱比上学有用,多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就选择辍学,这种现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加大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

(六)企业用工管理有待加强。未满16周岁辍学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都从事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这些私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劳动法》有关规定,给辍学学生提供生生存空间,同时,缺乏对私营业主有效监管,加剧了辍学几率。

(七)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待加强。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9所,有贫困寄宿生的只有8所,因住宿条件差等原因,所以大部分住宿学生都在校外住宿,导致贫困寄宿生总数少、占比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学生心理教育。在控辍保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物质上的贫困”,更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精神贫困”,要将物资资助与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和发展动力。加强推行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家校合作”,携起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主题活动等方式,创造和拓宽贫困学生回报社会的途径,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

(二)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按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完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配套设备。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谋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学校食堂和宿舍建设;继续推进公立幼儿园建设,新建兴农镇幼儿园和丰产乡幼儿园,达到公立幼儿园覆盖每个乡镇。同时,实施学校燃煤锅炉改造计划,改善学校周边空气质量;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

(三)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达到教师“退补相当”。在整顿上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教师进行教育和警示力度,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抓好寒暑假期间教师有偿补课,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畅通举报渠道,开展“微腐败”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在制度建设上保持健全规范。按照市里关于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师德师风,做到制度管人。在培训学习上保持经常持续。发挥进修学校作用,对教师培训达到制度化和经常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学习更新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四)强化法律知识普及层面。深入开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搞好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台、自媒体和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普及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将普法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争取每月上一节法制教育课。

幼儿贫困帮扶工作计划范文12

各小学、幼儿园:

根据高新区教体局扶贫办6月4日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教育扶贫工作安排如下:

一、控辍保学

1、基本情况

全镇因身体原因不能在校就读的适龄少年儿童共8人。其中朱家滩小学学区1人(朱家滩村庞中南,女);南村小学学区4人(北村朱怡妍,女,南村赵茂延,男,南村文佳瑶,女,颉头关志恒,男);中心小学学区3人(高桥沟李梦瑶,女,张家村刘晨浩,男,大湾沟王金涛,男)。经区教体局组织人员鉴定,南村小学学区朱怡妍送教上门,文佳瑶送教上门或特教学校。中心小学学区王金涛送教上门。

2、工作要求:各校校长对本学区以上情况要做到知根知底,统计情况留好档案资料;送教上门工作要坚持开展,资料要留存好。

二、学生资助

1、本校资助学生资助金发放

做好每学期学生资助金享受公示、按时发放,按学期留存好档案资料。

2、资助政策宣传。

一是各小学以“高新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资助政策指南”为准,安排人员上门对镇、村帮扶干部开展培训宣传,留存好资料(培训安排,培训图片)。二是各校园安排帮扶教师入户对帮扶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精准宣传学生所在学段应享受的资助政策。三是对在本校就读的建档立卡(16脱贫(含)至未脱贫)学生发放本学期的资助告知书(样表附后,各校园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填写,其中营养餐计划标准为每天4元,按实际在校天数补助)。对帮扶的区外就读建档立卡学生,在宣传资助政策的同时,了解其本学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并协助其落实资助政策,完成本学期“贫困人口就读资助情况统计表”(教育组筛选及时下发)的填写。6月底以前不收假的高职、大本及以上学校就读学生的资助情况填“未收假”。了解学生资助情况时要注意策略,一是必须与学生见面或电话直接交流。二是要让学生回答是否享受了资助项目,享受了多少钱。三是学生若回答未享受,则要求学生将具体在读情况及未享受情况以书面形式发过来,告诉学生我们将以组织形式与其在读学校协调予以解决落实。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重点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扶贫政策培训,实现帮扶责任“一口清”、帮扶学生所在学段资助政策“一口清”、帮扶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一口清”、帮扶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一口清”、帮扶学生享受资助情况“一口清”。特别是各校园领导要身先力行,对学校的教育扶贫整体情况知根知底(以上内容学校留存好资料,帮扶教师对帮扶学生需做到一口清的最好做一个详细资料留存)。

三、核实各学段享受资助政策(含14、15年贫困户)

前期各校园各学段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政策享受由于部分帮扶教师政策理解不清,深入不够,核实问题较多。各学段享受资助情况精准摸排当前仍是短板,既不能多填,也不能少填。本次数据下发后扶贫办要求各校园做最后一次复核(教育组下发的数据如果经学校核实后资助政策享受有误的及时和教育组罗晓宁联系修改,不要私自修改)。为了提高本次复核工作成效,扶贫办设计了《高新区贫困人口就读资助情况数据采集表》(详见附件),要求各学校统一启用以夯实工作责任,提高数据信息精准度。复核完善后于6月9日前报送以下电子版与纸质版资料:

学校(幼儿园)方面:

1.《宝鸡高新区***学校区内户籍建档立卡学生在校就读及历年资助情况统计表》。

2.《宝鸡高新区***学校学区内户籍建档立卡学生区外就读及历年资助情况统计表》

3.《宝鸡高新区***学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不在校情况统计表》(2019-2020学年度)。(全镇8人,附佐证资料)

4.《宝鸡高新区***区外户籍建档立卡学生2019-2020学年度在校就读资助情况统计表》

上报的纸质版统一加封面,要有“填报人”、“校长”签字。

本次享受资助政策核实是最后一次,各校园(长)要对帮扶教师讲解相关教育资助政策,对《高新区贫困人口就读资助情况数据采集表》要安排本校园扶贫管理员逐一审核并由管理员签字确认,校长随机抽查签字,确保正确无误。要让全体帮扶教师明白《高新区贫困人口就读资助情况数据采集表》在普查中是作为问题追责的主要依据,区局在督查过程以及国家普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因个人不负责任造成的问题将予以追责。

四、规范完善教育扶贫工作档案

教育系统自2016年启动教育扶贫工作,教育扶贫档案是反映教育扶贫工作痕迹及成效的主要手段。整理完善2016年以来的教育扶贫档案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

2018年,市教育局提出的教育扶贫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贯彻中省市脱贫攻坚精神

2.计划安排

3.作风专项治理

4.控辍保学

①学年度6-15岁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统计表。

②学年度(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学籍统计表或在校学生花名册。

③控辍保学工作制度汇编.

④控辍保学责任书

⑤控辍保学特殊情况备案资料

⑥残疾儿童少年(含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花名册及过程性资料

5.精准资助

①学年度(学期)学生资助统计表。

②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统计表及花名册

6.教师结对帮扶学生汇总表及过程性资料

7.《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书》及《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工作统计表》

8.各种来文、报文、报表等。

9.问题整改

10.职教培训(双返生培训)

11.资金监管

12.项目建设

13.城乡联盟

14.普优行动

15.宣传报道

16.其他能够反映工作痕迹、举措和成效的资料。

“5.①学年度(学期)学生资助统计表”,前期教育扶贫资金清核活动已完善;“5.②贫困学生资助情况花名册”以及“6.教师结对帮扶学生汇总表”,各镇、校每学期都有整理报送,无“统计表”的补充完善就行。

各校(园)要依据市局对扶贫档案提出的要求,查漏补缺予以完善,合理分类装盒,于6月20日整改到位。

五、了解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普查内容比对

近日资助办获取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普查内容。

取自“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涉及教育系统指标有一条:

文化程度:1.文盲或半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专。6.本科及以上。

此条要求国办系统数据与教育系统实际摸排数据要统一,及时修改完善数据。

取自“现场”的指标有三条:

A4.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不在校的人数 人

A5.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不在校的主要原因及人数(每人限选一项)

1.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 人

2.送教上门 人

3.休学(一年内)人

4.延缓入学 人

5.已初中毕业 人

6.不想上学 人

7.务农或打工人

8.上学不便 人

以上两条指标要求对适龄贫困人口就读情况底数要清,档案完善。

A18.建档立卡以来,除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外,享受哪些教育扶贫政策(可多选)

1.学前教育幼儿资助

2.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营养膳食补助

3.普通高中免学杂费

4.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

5.国家助学金(高中、中高职、本专科、研究生)

6.国家助学贷款(本专科、研究生)

7.雨露计划(中高职)

8.以上均无

此条指标要求对学生从学前到研究生学段享受资助情况底子清,档案齐全。

六、工作要求

各校园要吃透任务,周密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及时督查指导,扎扎实实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