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文学论文

幼儿文学论文

时间:2022-05-16 03:59:37

幼儿文学论文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教学论文

一、幼儿文学教学的困境

1.教学课时的减少

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对于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安排是在第三学年度,而教材设定的学习时间为一年。然而,由于现在国家教育部规定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实习时间不少于一学期,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拿出一学期甚至高于一学期的时间放在岗位实习上面,因此很多院校都对教学流程安排进行调整,导致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实际学习时间只有半学期,课程安排紧凑,幼儿文学教学面临着教学学时严重不足的局面。

2.教师专业上的局限性

对于幼师的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从事教学的老师大多数为语文学科的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中文专业毕业,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极为擅长,但是对于幼师生所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未能从实用性方面出发,导致教师只是进行单纯的文学教学,未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且其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可操作性。

3.教材的体系不够完善

幼儿文学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文体论、鉴赏论和创作论这三个模块进行创建的,虽然教材的编写也涉及到一定的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但仍是以文学为主,未能将其与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进行整合。而幼儿文学这门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与了解一些幼儿文学的基本知识,阅读大量的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训练幼儿文学的写作能力,然而并未对幼师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规定和指导。

二、幼儿文学教学的对策

1.课程设置

尽管幼儿文学课程的开设在幼师学校中已相当普遍,但很多学校都是把幼儿文学课列为选修课,相对于其他专业课而言,幼儿文学课毫无疑问地处于副课地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地位既然不高,课时当然也少,并且教材变动比较随意。幼儿文学课经常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也相对较轻,在这种现状下,教师也往往很难花大力气搞教学研究,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幼儿文学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符的。学校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能忽视幼儿文学课程的开设。必须通过幼儿文学的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外幼儿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使幼儿文学成为师范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不给幼儿文学以相应的学科定位,幼儿文学教学和研究是难以振兴的。所以必须进一步为幼儿文学“正名”,以使幼儿文学课程理直气壮地跻身于文学课的行列,把幼儿文学课列为必修课,安排相对充足和稳定的课时,提高其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地位,成为幼师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幼儿文学在师生眼里的从属角色。

2.教材改革

幼儿文学一些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教材的编写不仅涵盖了基本理论与文学史的内容,而且还精选了各文体的一些精品佳作予以点评,观点上也比较新。但问题是教材的层次性不明,缺乏规范化的教材也导致了幼儿文学教学培养目标的混乱和无序,培养目标、教学程度和教学侧重点等等的把握全在于教师的灵活掌握。当前幼师学校使用的教材变动性比较大,幼儿文学教材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幼师生编写的教材。所以,应尽快编写一套适合各阶层教学的规范化的教材,以适应中职幼儿文学教学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教学。首先,这套教材一要能体现出它的阶梯性,如按幼师、专科等不同层次进行编写,各层次教学内容的分布要重点突出;其次,要注意它的实用性,让教师便于操作,如可以选取名篇名著作较为详细的范例分析,又能够包含中、小学实际教学的指导内容,对学生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再次,教材编写一定要体现教学实践性,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就业指导相结合,教材内容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起来。

3.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幼儿文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比较单一,“满堂灌”和缺乏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还非常普遍。教师本人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多是以讲授为主,很少“以学生为主”,相对于《幼儿文学》课的教学而言,改变这一状况尤为重要。另外,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也还很少运用,网络的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的运用。因此,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是今后幼儿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文学的教学一直以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现在应顺应新形势的教学需求,必须加强对于幼儿文学的认识,改变思维,提高幼儿文学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于幼儿文学教学的实际使用能力。诚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汗水,但是我相信,幼儿文学教学定能走出困境,取得突破。

作者:桂玉成 单位: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口语技能文学教学论文

一、幼儿文学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2010年之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名称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而是幼儿教育专业,这一改变意味着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及其思维变化。幼儿文学作为专业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文学的教育人才,其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以便向幼儿传递文化思想,具备深厚的幼儿文学素养,以便向幼儿传达文学知识,具备执着的探究精神,以便更加清晰有效的教育幼儿。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幼儿文学教学应努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幼儿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幼儿文学的发展状况,学会从现实的文学作品和教学中发现新的研究的课题。

(二)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他学科及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同

幼儿文学的课堂里,教师仍是以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味地以满堂的言语进行授课,然而这与现代教育理论是相悖的,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中心,教师教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学,因此必须转变思维,认识并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上面来,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模式。此外,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目的,形成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以未来实用性为指导的学习模式,教导学生认识到幼儿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组织以幼儿为主体的文学活动,并进行适当的教学与学习。

(三)突出语言训练

强化口语技能口语专业水平对于幼儿文学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与关键的,因为幼儿文学需要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表演与诵读、故事的表演,而学生的口语专业技能在此就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口语能力越好,其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就会越好。因此,为适应幼儿园实践的这个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必须加强学生对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口语技能水平。在幼儿文学教学的儿歌单元,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儿歌的表演,让其自主自由地进行编组,选取曲目,并进行一定的串联和主题编排,进行有准备的表演,既能提高他们对于儿歌的乐趣领会,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口语技能的锻炼与学习。

(四)模糊学科界线

渗透幼教内容幼儿文学和语言教学法在幼师专业的教学当中是两个不同的课程,两者之间完全独立设置,毫无交叉。因此,我们需要将幼儿文学与语言教学法之间的限制打破,模糊他们的科学界线,使幼儿文学与语言教学法更加紧密配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文学教学里,儿歌和幼儿诗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在教材设置上面也是分开为不同的章节,并进行详细介绍、学习和创作,而在语言教学法里,儿歌和幼儿诗则统称为幼儿诗歌,是一体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幼儿文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并了解文体特点,训练写作技能,强化作品鉴赏能力,而语言教学法的教学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利用幼儿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掌握整个组织活动的流程,从作品选材到过程设计再到案例分析,因此二者是天生的合作者,老师应充分发挥这种合作的作用。

二、结语

总之,虽然幼儿文学这门学科并不是新鲜课程,但是之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顺应新形势的教学需求,必须加强对于幼儿文学的认识,改变思维,提高幼儿文学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对于文学教学的实际使用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汗水,但是我相信,幼儿文学教育的将来会是美好的。

作者:罗彦旭单位:河南省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论文

一、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幼儿文学是启蒙文学,是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基石,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年轻文学门类,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在19世纪末之前开始出现,直到晚清民初,才在出版市场出现了幼儿文学,而无论是中国幼儿文学还是外国的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幼儿文学作为中国一门独立的文学门类与语文教育接轨,并经过之后的发展,使现代幼儿文学的创作达到最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工具论中产生了很多收获。即便是在时代低迷时期,两者也未脱离关系。“”之后,中国新时期的幼儿文学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进入了黄金时代,并逐渐随着各界人士对语学前教育关注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由此变得更为紧密,并共同为服务于幼儿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76.82%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幼儿文学作品,大约只有10.90%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但还没有出现讨厌的状况;而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用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满意度方面来看,48.64%的学生表示满意,27.27%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有漂亮图片、神奇且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调查中还发现:中国的孩子和家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和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问题也较为严重。但能每天坚持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长不到5%,而且阅读方法比较单一,时间没有保障,坚持在2个小时以上的只占到10.56%,仍有11.1%的家长没有与孩子进行过阅读交流。在这部分不交流阅读的家长中,除了文化程度低的因素之外,工作忙没时间成了最主要的原因,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忙着打牌、打麻将而没时间理孩子。而对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在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对幼儿文学发展史了解欠缺、相关文体知识不扎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等问题。另据一些教师反应:幼儿文学作品教材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作品陈旧、体裁单一、教育性过强、成人化倾向严重等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三、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幼儿文学自身的特点方面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蒙昧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幼儿文学具有纯真、稚拙、欢愉、变换的美学特征,无论从内容的常识性方面、形式的综合性方面,还是表现的趣味性方面,它能很好地补充百科知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作为幼儿园教材的主要内容,都能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对个体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这些都在如《明亮的小窗》《妹妹的红雨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我给小鸡起名字》等幼儿文学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二)在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方面

经历了1996年以前的快速发展和之后数年幼儿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直到2008年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最好期。随着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断出台,使得学前教育的普及度和保教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给幼师工作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陈旧教学观念,彻底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实行素质兴趣教育,提出了鼓励幼师进行不分级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关联化的教学新方向,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通过幼儿文学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各项水平,也是学前教育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及学前教育不断备受重视的时代大环境中,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将会不断加固。

(三)在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

学前教育需要用幼儿文学作品来当作实用教材,而幼儿文学同样能够为学前教育提供所需的服务,并顺应时展趋势不断加以完善和成熟。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且密不可分的联姻式关系,使得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对新生命的智力、德性、感情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将浅显的幼儿文学作为其主要课程,其存在的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并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成人的呵护,更需要幼儿具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如何走进幼儿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合理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性,才能找出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让幼儿文学真正发挥其传授知识、开发心智、培养智慧和发展思维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功能。

作者:甄珍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散文学习方法论文

关键词幼儿散文学习方法教学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幼儿散文可以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一定的所思所感,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均可成为散文的题材。当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也走入了种种误区:如:片面强调幼儿会读会背,然而散文抽象概括的语言要背就必然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又如片面强调散文中词汇的丰富,然而散文中的词汇更多的是朦胧的、可意会而不可解释的,往往会让你越教越糊涂

如何改进这种现象?新《纲要》理念指导我们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我们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环境中,而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而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更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活动前,我们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认为芽是指的牙齿。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很快的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

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有的散文中,新词汇量很多,如果一下子要让孩子接触那么多新词汇,又要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做解释,那会破坏散文的整体感受,影响幼儿的学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出现了5个新词汇,其中有一个词语“雨露”,我们就放到了早晨来园后教师有意的带孩子观察树叶上的露水,解释阳光雨露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如果在课堂中又讲不清楚。这样不仅化解了散文学习的难度,也便于让幼儿理解散文。

3、散文中游戏是否是幼儿熟悉。我们常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来反复感知、体验、跟诵散文。这些游戏如果都是幼儿不熟悉的,那么不但不能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乐趣,相反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幼儿熟悉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

在幼儿学习散文前,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好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幼儿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与作者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是幼儿进入散文后的第一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二步。我们知道,散文所承载的很多信息,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幼儿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此时,教师如能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获得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急于走过程,而不能让幼儿反复的、充分的感知的话,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致就会被破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大班散文诗《夏天》:树叶打着卷儿……风来了,雨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在炎热的夏天里微生物对风、雨的渴望。

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三、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三步就是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我们首先设计了这样2个关键词:“胆怯”“勇敢”,让幼儿来交流、模仿自己对这2个词的理解,最后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芽会从胆怯的小姑娘变成勇敢的小女孩呢?”每个孩子生活经验不同,你一句我一句,通过相互交流很快就理解了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就是阳光、春风、雨露帮助芽勇敢长大。

这里还强调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因为散文中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来直接描述,我们一定要放宽要求,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用动作,用比喻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意思接近,不可强求统一。例如:刚才提到交流“胆怯”一词,一个女孩就做出一个胆怯的表情,非常容易意会。因此,宽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释放孩子的紧张心理,让孩子放松的表达,更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

四、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言语训练中让幼儿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因此,散文学习要引导幼儿通过语感实践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运用的“所以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散文学习中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是最适合幼儿语言训练的一个步骤。《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散文跟诵方面我们尝试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跟诵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雪花》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高山、房顶、大地”的场景,让幼儿扮演高山、房顶、大地的角色,随着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态自由表现,自然的跟诵。又如:在散文诗《芽》中,我们设计让幼儿分别表演太阳、春风、雨露、芽等角色,分别跟诵对话语言,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游戏当中,丝毫不觉得跟诵是件枯燥的事情。

跟诵散文一定要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千万不可教师读一遍,幼儿跟读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学的无味,教师教的很累。

五、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在保留个另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的原则,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依照散文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词、句、段等,拓展原作品意境。可以说,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是幼儿散文学习的第五步,是拓展、提升的环节。在这一步中,我们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散文结构是否适合幼儿创编。哪一个地方可以创编,可以创编到什么程度,等,教师都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对幼儿创编能达到的效果要有一个心理预期,不是说拿到什么散文都要求有这个环节,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创编。

例如:中班的散文《芽》,整个散文优美,词句精练,并且有角色的互动,适合让幼儿感受欣赏,就不适合幼儿创编,教师不能强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增加这个环节,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其次,创编内容是否简单。是否是幼儿通过简单的迁移就能够做到的,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直观的,因此教师选用的创编点应该是简单的,由简单入手,适当累加,便于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迁移,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例如:散文诗《绿色的眼镜》,《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等,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通过自己简单的迁移就可以达成,容易获得满足。

最后,已有框架结构是否熟练。幼儿创编散文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结构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对创编结构已经达到熟练程度,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迁移经验,进行创编。但如果原有的节奏没有掌握,那么就谈不上还能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一个散文活动还没有让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幼儿仿编,导致无效,只能起到形式主义的反作用。我们说,一节课不求完整,但求有效,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在熟悉样本的基础上,帮助拓展,展开创编环节。

例如:在大班散文《蒲公英》教学中,教师如果整堂课只给幼儿欣赏了2遍,没有跟诵环节,也没有一个示范,就要求按照图谱提示来又画又编,最终导致幼儿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不会”。

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它只是我们进行散文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它并不是一种模式,我们觉得教师更需要灵活的取舍,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学习散文的五步曲中,我们更强调的是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重视幼儿的感知学习,重视幼儿的体验行为,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等。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些,我想,也就解决了散文教学中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教育论文

一、合理选择教材,提升幼儿文学的质量

我国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水平提升后逐步获得了幼儿用品市场的份额,但是在幼儿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的幼儿书籍只注重发行速度以及销售量,而忽视了幼儿文学本身的质量,因此在庞大的幼儿文学市场上,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的适宜性也有待考究。在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时,教材的选择应当作为幼儿文学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以教材的优质性推动幼儿文学欣赏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经典幼儿文学《三只小猪的故事》,以平实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学生在书本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个人努力、勤劳的重要性。在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这本教材,通过趣味故事朗读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幼儿对于作品欣赏的兴趣。朴实的语言可以让幼儿直接感受故事内容所表述的部分哲理,再加上成人或者教师的帮助,幼儿对于文学中所展示的哲理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幼儿文学赏析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主题情景创立,带领幼儿走入文学世界

幼儿对于文学欣赏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足的提升,因此在幼儿文学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对文学书籍失去兴趣或者是因为注意力的不集中而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如果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为幼儿文学欣赏教学设立合理的情景主题,带领幼儿走入文学世界,那么在主题情景的熏陶下,幼儿对于文学欣赏的学习兴趣更浓,对哲理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课堂情景的设立是幼儿文学欣赏的最佳方式,在文学欣赏教学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在班级设立各个特定的情景,并邀请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例如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聪明的小白兔等等,使得学生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感受文学中的乐趣、体味文学中所折射的道理,而教师需要做好指引的工作,帮助学生自行进行知识的探索,以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选拔专业的师资队伍,开展好幼儿文学教育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幼教的培养与选拔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时对于幼教的资格认定以及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儿园在选拔师资的过程中,除了对于学历、普通话、艺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还需要强化教师耐心、文学素养、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借助综合水平高的教师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来提升幼儿文学素养。在幼教资格证书考试的笔试和面试环节适当增加幼儿文学阅读、讲解能力的考核内容,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有着显著的必要性。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现阶段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考核内容的设置,只有通过这种严格的方式,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幼儿文学欣赏教学工作的开展才具备实际的可行性。总之,幼儿文学是幼儿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学欣赏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发掘文学中的趣味性,提升其对于文学认知的水平,增强其对于哲理探究的能力。在幼儿文学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提升幼儿文学的教育地位;同时以合理的教材以及适宜的主题情景,不断提升幼儿文学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最后,相关部门也要做好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为开展好幼儿文学欣赏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作者:黄爱琴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章郭幼儿园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一、前言

在高职院校幼儿教学专业中,幼儿语文中的文学教学是比较基础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鉴赏,再到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视,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逐渐都开设了开放教育的模式,为高职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提高高职幼教专业学生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

二、现阶段幼儿文学教学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有所欠缺

很多幼教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幼儿文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数量严重不足,很多幼教生在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择上也有着偏差。这样就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幼教生很难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实例讲解,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引起学习兴趣。

2、没有站在幼儿的心理层面去体会幼儿文学的精髓

幼儿文学的教学过程其实是针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研读过程。很多幼儿文学作品都需要站在幼儿的心理层面去审视幼儿视角中体现的世界观。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中幼教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幼儿文学教学方面的学习中缺少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学习过程,导致教学工作进展不顺利。

3、没有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理论

幼儿文学有着其特殊的创作基础和素材来源,对于幼儿文学的教学工作首先就是要学习和整理幼儿文学作品在创作和鉴赏方面的理论依据以及基础知识。由于缺少理论支持,现阶段很多高职幼教生在幼儿文学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幼儿文学作品的赏析讲解很吃力,整个教学过程都缺少理论上的依据。

4、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少情感的交流

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幼教生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情感交流的环节,这就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与教师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大大影响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幼儿在幼儿文学的学习中无法真正体会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变化。

三、开放教育条件下,如何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在幼儿文学教学的实践能力

1、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量

阅读能够使人头脑清晰、思维敏锐,在幼儿文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幼教生不断加大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尤其是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利用开放平台提供的优秀资源去选择适合自己和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例如下载一些新锐的幼儿文学杂志的电子书籍,或者在平台网站上了解一些关于幼儿文学发展的最新动向,这都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讲解能力。关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也有很多技巧和学问,首先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幼儿文学网站,这样的网站发展都比较成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也可以通过幼儿文学杂志去筛选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幼儿文学作品。阅读量的提升能够明显提高幼教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教学工作中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2、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幼儿的心理学特点进行教学实践

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幼教生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注重幼儿心理的变化。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有大量的幼儿心理学的资料查阅,通过系统地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对幼儿的学习心理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例如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个文学作品的讲解要控制在多长时间内讲解等等,在学习幼儿心理学的过程中,也要让自己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去感知文学作品带来的影响,这样就能够设身处地区设计教学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

任何教学工作都需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教学的支撑。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利用庞大的数据平台和开放教育模式,来学习幼儿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于幼儿文学创作理论和阅读赏析的学习,去理解幼儿文学的写作手法特点和文章结构框架,继而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应对地更加从容。

4、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幼教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对于教学模式的教导过于单一,在开发教育的方式中,教师应当教导学生通过开放教育平台去观摩更多的关于幼儿文学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加以融合,最终应用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带给幼儿更好的幼儿文学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也逐渐提高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四、结语

幼儿文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研读的学科,要求任课教师具备相当高的文学素养,在教学工作进行的同时带个幼儿情感上和理论上双重的文学体验。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幼教专业的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资源,不断去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学习来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能力。

作者:翟红霞 单位:吉林省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文学论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文学教学模式

一、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来了教育观念、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正好与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幼儿文学课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二、幼儿文学教学模式探索

1、以创设课堂情境为前提

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为顺利获得新知识做好铺垫。创设情境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目标性原则: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诱发性原则,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任务性原则,情景创设要带给学生思考和要完成的任务;趣味性原则,情境能引起学生兴趣;现实性原则,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可以用故事、音乐、图片、谜语、实物、视频等。如在讲授图画书概论一节时,以经典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创设情境。第一遍,ppt只展示文字,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第二遍,ppt展示图片,隐去画面上的文字,提问:你看到的这个故事和刚才的看到的是同一个故事吗?第三遍,ppt展示原版图画书,提问:最后一次观赏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这样的书和你以前看到过的书有什么不同?因为学生之前绝大多数没有阅读过图画书,图画书又有着与其他儿童文学样式迥异的表现手法,所以通过这三遍不同方式的展示,既给学生直接的例子观赏,又与以往的故事形式做比较,同时,感受到图画书=文*图的特点,为后面图画书理论的学习营造很好的情绪氛围和思考氛围。

2、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优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的教学法,其主要方式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交流探讨,最后通过协作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分析与解决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明显的优点,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方面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对话与协作,完成自己的意义建构。此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等方面有很好地效果。不过,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要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做中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同时能真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正如美国学者布鲁斯•乔伊斯所说的:“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我们应尽量少把学生看做信息的吸收者,而应多看做知识的建构者。”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虽然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设计高质量任务,任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的任务要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尽可能多的涵盖所学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尽量注意到任务的趣味性。任务发到学习小组之后,要注意掌控学生交流协作的的局面和进度,督促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增进学生交流协作的效率;此外,在遇到较大困难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上、方法上、精神上等方面的有效支持。总之,在对话协作阶段,决不能放任不管,使“以学生为中心”流于形式。仍以图画书理论教学的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如下:

(1)选一本小组成员都认可并喜爱的经典图画书。

(2)介绍该图画书,介绍内容包括该图画书外在形式(如封面、环衬、开本等),还包括主要内容和主要看点(如画风、媒材、主题)

(3)得出结论:图画书与其他儿童文学样式的联系与区别。其中第一项任务要在课前布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作,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师期间可以提供的引导与支持有:检查学生借阅图画书的情况,提供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渠道,掌控学生课堂讨论的主题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3、以实践作为意义建构的检验标准

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可是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完成了意义建构呢?这就需要一个检验和评价的机制,而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标准。幼儿文学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比如在课堂范围内,有作品创编、作品墙报展示、儿歌竞演、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在校园范围内,可以组织教学设计大赛、童诗朗诵大赛、童话创编大赛等,优秀作品推荐报刊发表;在幼儿园及社会范围内,除了在幼儿园的实习、见习时在幼儿园组织幼儿文学教学活动,平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童话剧入幼儿园表演、撰写幼儿文学教育小论文,深入社会,到社区、图书馆、图书大厦做故事姐姐等。教师要综合平时的实践成绩做为主要的评价参考,最终给出期末成绩,这样从教学评价上也刺激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终极目标的达成。

三、结论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他的教育经典《教育的目的》前言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他在书中又重点强调这个观点,“我们必须要记住: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建构主义理论中建构意义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不谋而合的。在幼儿文学的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前提,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优秀,以实践作为意义建构的检验标准,最终形成学生个体的意义建构,能够实现怀特海所说的“自我发展”,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来自于《文学教育》杂志。《文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徐广宇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

一.幼儿文学教学中审美情感对心灵的滋养

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客体的审美艺术特征满足主体审美需要所产生的积极主观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在长期的幼儿文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审美心灵的培养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辨善恶是非,才能让学生在审美的熏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如此才能更好教育儿童,让孩子们在天真、烂漫的情趣当中感受到儿童文学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儿童文学的作品都是由成年人创作的,而儿童文学的接受者却是儿童。这样就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要更多地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高尔基曾经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最不喜欢枯燥乏味的故事,他们更需要的是有趣的东西。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欢愉美。在这种充满着欢愉的氛围之中都感受一种心灵的提升。比如《小马过河》在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中就讲述了小马过河的一个很有趣味的话题,当遇到小松鼠的时候说河水很深,当遇到老牛伯伯的时候河水很浅,最后小马犹豫不决只好去找妈妈,妈妈的回答是只有亲自去试一试才知道河水的深浅,结果小马的结论是河水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样深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浅。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在这样的作品中就是充满着欢快的色彩的,同时学完之后学生还能够在心灵上有所提升。使孩子的情感世界更加得丰富,更加的具有一种审美的心灵。曹文轩先生认为:“要解决孩子情感弱化的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文学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别林斯基说:“鉴赏是崇高的精神快乐和蓬勃热情的源泉。”鉴赏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奋。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比较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北京的青年作家曹文轩,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是民族性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一种庄严的神圣的使命感。”这种认识,作为儿童文学家神圣的使命,这正是儿童文学美学追求的目标。要让学生更多地去读一下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精神追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这样的作品当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别力,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更多地感受到美善,感受到精神的欢愉和内心的陶冶。比如:《皇帝的新装》这部童话作品中,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向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最后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相,皇帝原来没有穿衣服。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能以天真、质朴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因此,在幼儿文学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情趣,从而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幼儿文学教学中审美道德的启蒙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都有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作为正处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学生来说,他们必须接受道德道德规范的教育。在幼儿文学教学中这种审美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形象生动的。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文学不是些干燥辛辣的教训文字。文学本寓有教训的意义,但要像藏在白雪里面的一些棘手的草芽,决不能像一些张牙舞爪的狮子。在幼儿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用物来行动或说话,这种替代对学生会产生很好的暗示作用。例如,张继楼的儿歌《怎么来?》:“怎么来?抱着来。怎么来?背着来。骑在爸爸肩上来。坐在妈妈车上来。牵着奶奶手儿来。挺着胸膛自己走着来。”全文采用白描的手法,没有一个褒贬词句,但批评了谁,表扬了谁,应该怎样做才是好孩子,作者鲜明的态度不言而喻。幼儿文学内容中大量、细致地向读者传递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从爱祖国、爱人民到诚实宽容、勇敢无私;从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到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等。马雅科夫斯基的幼儿诗《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也是一首带有鲜明教育目的作品,“……大风掀掉瓦盖顶,头上掉下冰雹,谁都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散步不好。下点小雨,天放晴。太阳到处照耀。对小孩子对大人,这都非常地好。身上比夜晚还要黑糊糊,一脸乌七八糟,这对孩子的皮肤,自然非常不好。而是孩子爱牙粉,而且喜欢肥皂,这孩子就乖得很,他这样做真好。要是小孩爱打人,专门欺辱弱小,我不愿让这恶棍,在这书里看到!……”诗歌的内容好似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四.幼儿文学教学中审美想象力的丰富

在幼儿文学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的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可以遨游世界。”审美想象力指的是通过感知把握到的艺术形象或者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提炼、铸造成全新意象的能力。我们知道文学欣赏既有欣赏主体丰富经验的渗入,也是主体在广阔心理时空内的遨游,因此,审美想象力的发挥首先要有丰富的“内在图式”。审美想象力发展的规律,即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文学想象力与记忆力和表象存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多积累,多记忆,表象信息越多想象的材料就越丰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但在文学鉴赏活动中不一定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它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丰富的幼儿文学作品在这方面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平台。在作品中作者所创造的那些丰富、新颖和怪诞的形象,含有丰富的感性形象,为再创作和再想象提供了依据。总之,在文学范畴里,美是文学最深层的基本内容,而审美是我们进行儿童文学推广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以后独立地自我判断和鉴赏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车轶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的启蒙教育分析

摘要:幼儿文学是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其特殊的性质与作用目的,幼儿文学对幼儿的身形成长将造成一定特殊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故事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幼儿文学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愉悦与正面的情绪

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有一次,我们中班上了一节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我问道:“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艾博说:“是甜甜美美、特别高兴的感觉。”乐乐说:“是我想亲亲她的感觉。”听完后,我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2.幼儿文学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节美术活动时,小石头小朋友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他的画平时完全不同。我急切地问道:“你能把你的画给我讲一讲吗?”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最喜欢坐在盆子里,让妈妈给我洗澡了。”原来他的妈妈不在奎屯工作,在乌鲁木齐上班,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所以每当妈妈回来后,都会给他洗澡,他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洗澡了。哦!我明白了,孩子因为在与妈妈一起洗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妈妈的爱,所以才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如此丰富而美丽的图画。

3.幼儿文学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小孩要从小教起”,“一开始就要教好”,人们在幼儿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幼儿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教材。

4.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一样,蕴涵着情感的美、思想的美、语言的美,在幼儿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5.幼儿文学对幼儿是非观形成有巨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很仔细,过一会开饭了,我给他们盛好饭小朋友高兴地吃起来,正在大家安静吃饭时,李×大声笑着说:“老师,闫×像你讲的大公鸡一样是漏嘴巴。”全班小朋友都看着他笑了起来。我走过去告诉闫×:“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我们要从小节约粮食。但是小朋友做错了我们要给他机会改正,不能嘲笑他。”小朋友点点头。

三、幼儿文学的启蒙教学的策略

1.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深化文学作品阅读

例如,对《拔萝卜》这一故事的讲解,我们就其内容和特色,开展了“拔萝卜表演区”“图书制作”等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友爱理解故事。又如,绘本《七色花》我们可以引出“各种颜色”“夏天到了”等活动。再如,在作品《拔萝卜》的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去欣赏、感受故事,在让孩子们去观察、认知、探究、绘画。最后让孩子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友爱,体验情感。

2.为幼儿提供自由放松的环境

(1)在幼儿园创办书吧,以及各班的图书角都放一些幼儿文学读物。(2)创办创意区,让孩子自己欣赏交流。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形式并不是死板的。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平行阅读、集体阅读、开放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方式。

四、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的误区

1.以成人的审美取代幼儿的审美主体地位

这个误区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出现以大人的审美要求为主来要求孩子,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成人为中心来灌输成人的思想。二是教师主观臆断去猜测幼儿的审美取向,并将这种审美方式强加给幼儿。

2.忽视幼儿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是成人从教育感化幼儿的方法,把审美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比较注重幼儿阅读作品中真善这一方面的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幼儿创造美、欣赏美。二是偏重对作品进行科学性分析。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强调:“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外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喜爱。

作者:杨羚霞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文学论文: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思考

摘要:家长及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高低对幼儿感受和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采用问卷法和文献法对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初步梳理出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地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儿童文学;文学素养;现状;策略

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即指幼儿教师在儿童文学的理论、儿童文学鉴赏、儿童文学教学、儿童文学创作等方面,通过不断的研习和实践达到的水平。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主要包括(1)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2)了解一定的文学常识;(3)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4)养成文学阅读的习惯;(5)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1]儿童文学素养包括儿童文学鉴赏素养、儿童文学教学素养、儿童文学创作素养三个要素。[2]正如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所说“幼年文学表面上是为了幼儿,实际上是写给大人(家长、教师)看的。由于幼儿处于启蒙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因而幼儿文学主要是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由家长和老师讲给幼儿听,这是一种以“听”为特色的听赏文学。幼儿文学首先是由大人阅读接受、再经由大人的挑选、理解、过滤之后,转述给幼儿。”[3]因此,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十分重要。这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一线的幼儿教师是直接推动这一事业向前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为儿童直接传输知识的纽带,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第二,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帮助。这里,把幼儿领入儿童文学的世界,除了父母,就是我们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向幼儿介绍广阔的儿童文学世界时,对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的要求就格外的高。幼儿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幼儿以及怎样把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传达给幼儿,都是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具体体现。第三,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也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表征之一。幼儿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文学素养作为教师素养的组成部分,也会影响着教学效果,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气质,有利于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现状概览

2012年10月,在“四川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顶岗置换班”上,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来自四川省达州、广元、成都、遂宁、南充等地区的12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总共发放80份,收回75份,有效问卷67份。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四川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一)职前儿童文学学习情况

根据“在职前学习时,学校里有没有开设儿童文学课?”的回答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前学习中开设有儿童文学相关课程的占49.3%,不足二分之一,这说明他们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的不足。表1还显示,这些幼儿教师学习儿童文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时,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都选择“阅读相关书籍”这一项,这说明多数教师还是选择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而利用新媒体、培训机构等途径的则为数不多。这两个问题反应出,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属于“先天不足”,在职前,很多幼儿教师没接受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没有很好地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来学习儿童文学相关知识。

(二)职后儿童文学学习情况

四川省农村幼儿机构对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高大部分都是支持的态度,其中“非常重视”所占比例为35.8%,只说不做的比例为41.8%。这里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四川省农村幼儿机构在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上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有部分幼儿机构对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其中还有6%的幼儿机构是不倡导幼儿教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同时还有所占比例多达16.4%的幼儿机构从未言及让幼儿教师阅读儿童文学相关知识。这个比例相对而言是非常大的。在职后,幼儿教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的比例与职前相比有所下降,仅有49.3%,而通过网络途径学习儿童文学相关知识的比例则上升了十几个百分点,这里也可以看做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不容乐观的是,在职后我们可以看到还有比例不小的幼儿教师是没有通过任何途径学习过儿童文学相关的知识。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所以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在后天是“发展畸形的”。

(三)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要素分析

1.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分析

儿童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由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引发的一种审美活动,说它是精神活动,是要求鉴赏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体验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发掘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3]幼儿教师儿童文学鉴赏能力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和甄别的一种能力,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十分关键的能力。问卷的第8、9、11、12题都是幼儿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能力的一种判断。由表3可以看出,当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选择文学作品时多数从众,有46.3%的教师选择了“看到权威书评,感觉值得一看”这一选项,这显示他们有一定欣赏水平。还有44.8%的幼儿教师选择的是“好友推荐,拿来翻翻”,好友的知识局限性、学科的不同性质等都制约了幼儿教师的正确选择。表3中显示了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藏书量。超过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作品藏书量集中在10%以下,甚至还有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幼儿教师是一本儿童文学相关书籍都没有。在进行幼儿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家的了解情况的调查时,我们可以看到,62.7%的幼儿教师对儿童文学著名作家是了解的,这也是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川省幼儿教师的阅读量是比较欠缺的,在问及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除了像《格林童话》《皇帝的新衣》《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集》这类非常经典的作品被大多数幼儿教师谈及之外,像《怪老头儿》《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这些新的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不被多数人知晓了。

2.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教学能力分析

幼儿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不容乐观。只有少部分老师选择了那几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籍,有44.8%的教师表示没看过,由此可以见,很多幼儿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上是没有相关理论指导的。关于儿童文学教学形式,很多老师都选择讲故事,其次是念儿歌。这是比较古老而经典的儿童文学教学形式,而作为新兴的儿童文学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则仅有13.4%的教师选择,这可能是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幼儿园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导致的。关于“进行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省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比较先进的,是与时俱进的。70.1%的幼儿教师选择了要注重激发想象,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是比较提倡促进幼儿想象力的,而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充满想象的,所以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应带上想象的翅膀。也有19.4%的老师选择了在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注重体验,这也是可取的。在阅读时间保障问题上,表4显现,59.7%的幼儿教师在孩子在园期间很少让幼儿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还有14.9%的幼儿教师是没有给时间让幼儿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只有6%的幼儿教师是天天给幼儿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间。这显示出四川农村幼儿教师早期阅读方面有较大问题。从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方式来看,是比较丰富的。有19.4%的幼儿教师是没有尝试组织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而其他指导方式的选择也是不集中的,34.3%的幼儿教师选择了班级读书会,38.8%的幼儿教师选择了读书指导课,10.4%的幼儿教师选择了读书汇报活动。

3.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创作素养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到71.6%的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都没有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有26.9%的幼儿教师会偶尔创作儿童文学,35.8%的幼儿教师认为儿童文学创作可有可无,只有1.5%的幼儿教师会经常进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儿童文学是人类给予儿童的文学,蕴含着人类对儿童最深厚的情感、期望和祝愿;儿童文学同时又是人类给予自己的文学,表达着人类对自身童年永远的留恋、怀想和想象,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深切渴望。[4]所以儿童文学的创作更是显得神圣而重要。幼儿教师身处一线,有太多鲜活的素材,应该有创作意识,这对促进教学和儿童文学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提升四川省农村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在校幼师学生的儿童文学功底的训练

四川有19家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培养幼儿教师的本专科高等教育机构,还有若干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也在培养幼儿教师。这些学校都在课程设置中有儿童文学课程,尽管课时比例不同。对于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先天不足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儿童文学师资水平和课时量的足够;经常进行儿童文学作品于都和写作的训练、竞赛等。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学生,一名能胜任现代幼儿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广阔的幼儿文学的阅读视野,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储备,并善于在阅读中主动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在文学知识的分析运用层面,应该具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品质和必要的改编、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技能层面,要具有再现作品的能力,具有儿童文学作品朗读、讲述、表演、指导等能力,还应该具备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在幼儿园的文学“阅读”活动中担起“点灯”的责任。[5]

(二)加强幼儿教师职后的培训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幼儿教师部级培训中,应该嵌入儿童文学的课程,对离开学校一定时间的教师们开展一些儿童文学知识的培训,弥补在职的幼儿教师的“先天不足”,重新点燃这些在职幼儿教师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之情,从而掀起学习儿童文学的热潮,让幼儿教师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幼教机构也要有所作为,要将对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抓落实。比如可以定期进行阅读交流会、创作竞赛等。

(三)幼儿教师改善自身对儿童文学素养的认识

幼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主动学习文学知识,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习惯。安排好个人的时间,购买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藏书架,多关心文学作品的最新信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幼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要主动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去影响幼儿、熏陶幼儿,陶冶他们的文学情节,让他们在文学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的同时,引导幼儿阅读和关心文学作品,让幼儿在文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作者:肖红1 谷兴苗2 单位:1.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2.成都市龙泉区第21小学幼儿园

幼儿文学论文:早期阅读活动幼儿文学素养研究

摘要:在热闹非凡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幼儿文学素养问题是影响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关键问题。并阐述了基础的幼儿文学素养与早期阅读活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早期阅读;必备;幼儿文学;素养

自进入21世纪,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与研究在我国幼教界可谓是轰轰烈烈,可以说早期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婴幼儿凭借色彩、图象、成人语言、标记以及文字符号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与阅读有关的任何行为、与阅读有关的一切准备活动。早期阅读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幼儿文学可以说是早期阅读的主要内容。图画书作为幼儿文学体裁之一,图画书特有的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表现方式,使得图画书成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首选对象。如果幼儿教师具备基本的幼儿文学素养,就能挑选适宜的、优秀的图画书作品以吸引幼儿的兴趣,使早期阅读活动真正达到早期阅读目标,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

一、早期阅读活动要建立正确幼儿文学理念

正确的幼儿文学的理念,即“两个回归”的理念:“文学性”和“幼儿性”。文学有它内在的完整意境,有它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无所不在、渗透内外的特定神韵,文学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形式建构的产物,文本意义和文本形式是不可剥离的。幼儿文学其根本属性是文学,是艺术,仅仅将其视作语言学习工具,从根本上是背离幼儿文学的文学属性。周作人先生提出“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观点,就是强调幼儿文学回归“幼儿性”。幼儿文学是为幼儿服务的,那么幼儿的文学就应该体现幼儿不同于成人的情感需要和审美追求。幼儿文学就不能披着“文学”的外衣,努力向幼儿灌输成人世界的种种规则,而要凭着作家对幼儿世界敏锐的观察,用神奇的笔触把幼儿世界的特别规则演绎出来。因此,当我们为幼儿选择文学作品时,我们要按照文学的标准和幼儿文学的特殊规律去衡量作品价值;当我们要把作品传递给孩子时,也要按照文学内在规律和幼儿的接受特点去寻找适当的途径。

二、早期阅读活动作品选择要结合幼儿的文学接受方式

刘绪源先生指出“儿童的最初的审美对象多为有节奏无意思的儿歌类作品,他们主要是从这种节奏、音韵中得到乐趣。这与他们与生俱来的对节奏的敏感有关。也正是节奏这一‘审美形式’,引领他们进入了最初的审美———虽然严格说来,这还只能算是‘前审美’”。正是幼儿文学接收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幼儿文学是诉诸于听觉的文学,无论何种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都应该遵循这一特点。语言的音乐性,富有鲜明节奏的作品才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大脑,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节奏还包括童话故事中的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结构。与此同时,幼儿文学所具有的浅语艺术特点不仅能使幼儿容易接受文学作品传达的意义,而且经过幼儿文学作家高明的技巧搭配,可以使幼儿文学作品语言变得格外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性。在图画书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例如根据民谣改编的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其中的语言就是极具节奏感的,开篇就是“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油油……”这类图画书都是对幼儿极具吸引力的。了解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并有效利用幼儿文学作品的节奏性,能是早期阅读活动在文本的选择上适宜幼儿,还使早期阅读活动充满审美情趣。

三、早期阅读活动设计要遵循幼儿文学创作原则

幼儿文学的创作原则就是快乐原则,这一原则是充分顾及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他们稚嫩的心灵不能负载过多的阴暗、悲伤、孤独、忧郁等负面情绪。唯有快乐的文学才能迎合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为其心智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快乐原则强化了幼儿文学的审美功能,使之成为伴随幼儿愉快成长的良伴。幼儿在听读幼儿文学作品时,其主观意愿追求的完全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幼儿文学作品使他们潜在的欲望得到满足,郁结的情绪得到渲泄。同时在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人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早期阅读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从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阅读教育测重培养阅读能力和技能。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幼儿对阅读和文字符号产生兴趣,使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对文学的爱好,使幼儿在审美能力和情感上得到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幼儿文学快乐的特性,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经验等目标的达成变得趣味横生。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要利用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在本质上与文学有相同之处,但因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幼儿文学比任何种类的文学都更要求讲究创作技巧。特别是幼儿文学的幼儿情趣属于美学中“趣”的范畴,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作品的“趣”。幼儿文学作品中的情趣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童趣的提炼、融铸。幼儿情趣在作品中表现为稚拙美和纯真美。首先,幼儿文学的稚拙美是一种柔和、清新、淡雅、纤细、精巧、童嫩、轻盈、不加雕饰、使人赞叹和怜爱的美的形态。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是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悖于常理的,然而却异常明净、透彻的美。例如,《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和《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等作品都表现出孩子般稚气可爱的气息,属于充满稚拙的幼儿情趣作品。其次,幼儿文学的纯真美是幼儿纯洁真诚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艺术概括,它具有幼稚、纯净、诚实、率真、透明、一尘不染的个性美。它使幼儿文学作品富于生命力并更具欣赏价值。例如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月亮,生日快乐》和《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都属于情感纯真、一尘不染的纯真美的作品。由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文学的审美评价不应指向表面的浅显直白,而应导向深层结构的美学意蕴。浪漫神奇、稚拙纯朴是幼儿文学生成的深刻前提,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成人不可以用世俗的眼光将其嗤之为浅陋,幼儿文学的美正在于它是适应幼儿诗意的生活,就在于他在相对简单的艺术形态中所表达的是人类普遍的、共同的、永恒的感受和人性体验的意义,这就是幼儿文学的美学智慧。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文学审美特点的把握,能帮助教师恰当提炼作品主题和确定情感基调。一个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作品的幼儿情趣点,以及作品的重点部分一定是重合的。教师对文学作品准确的分析是早期阅读活动成功组织的基础,不能想象一个连文学作品都把握不住的幼儿教师能够组织一个精彩的早期阅读活动。

五、优秀幼儿文学作品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给予幼儿高质量的语言给养

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性———浅语艺术。幼儿文学的“深浅”问题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达到浅而不薄,又达到强烈震撼的效果,这是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追求。然而轻视幼儿文学的思想依然存在,认为幼儿文学仍然是“小儿科”,缺乏和幼儿在阅读中共同成长的理念。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文学是极其简单的文学形式。因此在面对幼儿时,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评价的主体,把自己对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幼儿,轻视、忽略幼儿的存在,这是成人对幼儿世界侵略的表现。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创作幼儿故事时说:“花在语言上的功夫惊人的多。必须得让故事字字句句都做到精彩、简洁、淳朴,而最主要的是———明确。”“浅语”的幼儿文学作品在呈现出的浑然天成、天然去雕饰、毫不做作的美,与此同时也把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传达给了幼儿,在看似单纯中却又显现出意味深长。例如,前苏联作家安德烈•乌萨丘夫的作品《大海的尽头在哪里》,作品描述了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来到海边,他们对大海的另一端充满了好奇,但看不见大海尽头的现实令他们十分伤心。这时一条金枪鱼游到了岸边。他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哭。“大海的尽头看不见。”蚂蚁和大象回答道。“怎么?”金枪鱼感到奇怪,“这难道不是大海的尽头吗?我认为大海在这里正好到头了!”听到这儿,蚂蚁和大象都欢呼起来。但大象顺便思考了一下,问道:“那么大海的开头又在哪里呢?”作品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发出了具有某种终极关怀意味的追问。在浅语表达的故事中,隐藏着深邃的意义。这里没有精巧的修饰,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而全然是一派本真、自然的生命感觉和意趣,一种大巧若拙的文学形式意味。幼儿教师面对幼儿文学作品,要能在浅显的文字中体味深刻,同时带领孩子们感受这种意味,却不是简单的说教。与此同时幼儿文学语言是既规范又生动且形象的书面语言。所以这样高质量的语言对于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而言,一定会给予他们丰富的语言发展给养,而且在兴趣盎然的积极阅读状态下,幼儿语言水平自然而然就得以提高。幼儿教师在陪伴幼儿阅读活动中,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也会与幼儿共同成长。除了以上基本的幼儿文学素养是幼儿教师应必备的,幼儿教师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幼儿文学素养,同时扩展自身中外幼儿文学佳作的阅读量,提升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既包括阅读过程中的艺术形象的再现,也包括读者根据自身经验、知识、艺术鉴赏力而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歌德曾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让你们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会过高,而是恰如其分。”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幼儿教师如果有足够的幼儿文学精品的阅读量,选择和评判一个作品的优劣就非常的容易了,也为自身的鉴赏力做潜移沉淀和内化工作,以此提高自己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和爱好,与幼儿文学密不可分的早期阅读活动就会使幼儿充满激情的投入其中,并且乐此不疲。

作者:瞿亚红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幼儿文学和其他文学读物不同,虽然写的都是非常浅显的语言,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是幼儿出生之后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极大影响的文学读物,所以,充分地利用好幼儿文学对幼儿的教育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

1幼儿文学的认知作用

1.1认知幼儿文学

认知是一个孩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由于幼儿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的欲望,因此,解读幼儿的这些好奇也就成了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责任。由于幼儿识字有限,我们可以让幼师或家长读给幼儿听,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在幼儿这一时间段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

1.2语言智能

语言是认知的前提,它使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的整体,语言可起到承接的作用。在培养幼儿智能的过程中,对幼儿语言的培养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幼儿口语和书面语中,口语的培养要优先于书面语培养,口语可以让幼儿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幼儿时期是掌握口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大脑发育快,记忆力极强,所以,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最佳的时期。

2幼儿文学的审美教育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美,但是不同的人,审美能力也是有区别的,幼儿阶段我们要给幼儿相应的审美教育,奠定好幼儿的审美基础,让幼儿对审美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审美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学习是审美教育的途径,对幼儿文学的启蒙与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在幼儿文学作品中,美是无穷尽的,比如说语言美。语言美正好符合幼儿纯洁的心灵,儿歌又是一种极其凝练的文学作品,带给幼儿心灵上的享受,再比如意境美,意境美是指幼儿文学在优美的语言中为幼儿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意境,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童话故事,幼师在讲授童话故事的时候,幼儿会在心中勾画出自己想象的优美的画面,置身其中,此时幼儿的感性认知会被逐渐的挖掘出来。审美能力是人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否在生活中找寻到自己的快乐,审美能力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3幼儿文学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启蒙

3.1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

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对幼儿的道德启蒙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在幼儿文学作品当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含有正义感和积极向上的,这些健康品质对幼儿的心灵会有很大地触动,我们在童话故事中也会发现很多有道德意义的材料,幼儿在了解这些材料之后,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这一行为的出现也是德育教学的一大亮点,再有就是幼儿文学作品中的爱国精神会感染到幼儿的心灵,由于爱国热情并不是幼儿生来就有的,所以对幼儿的爱国热情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所以,一部好的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可以带给幼儿勇气和力量,还能够让幼儿真正的成长起来。

3.2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

我们在探寻幼儿好奇心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儿童,所谓的尊重儿童,其实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因为幼儿基本上都是在好奇的心态下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我们对幼儿的想象力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接受范围的小故事,逐渐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和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的兴趣也是确保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性的举措,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很难开展下去,相反,幼儿在兴趣的指导下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和学习当中,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此外,教育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支点,又是判断我们的幼儿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

4结语

教育虽然并不能真正的决定人生的所有幸福,但是幸福的人生却是从教育开始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文学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幼儿文学中愉悦的生命情感能够唤起幼儿对世界的乐观感知,幼儿在文学作品中能体会到自身的改变,对事物的好奇心,自身兴趣的定位都有了明确的标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幼儿将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作者:任爱增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文学论文:民间文学幼儿教育培养思路

一、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我国民间故事以它神奇的想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幼儿对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兴趣和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切审美心理活动的开端,如何将幼儿引入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意境,使之产生学习的愿望呢?1.根据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设计引导语及不同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例如,学习民间故事——《兔子三瓣嘴》时,我们设计的指导语是:“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客人马上出来了。”出示标本小兔子,可爱的小兔子一下子吸引了幼儿,自然也产生了想认识和了解它的愿望。接着利用观察感知法、讲述学习法,讲故事,丰富词汇,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情绪高涨,听得非常认真。设计引导语,要注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努力做到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这样能收到好的效果。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在民间文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实物引导、图画引入法等引出主题,利用不同的电化教学手段、教具的辅助讲述故事,最后在游戏中巩固练习、进行品德教育等几部分教学构成,在欣赏故事时,让幼儿感受故事的形式美、结构美,培养幼儿对故事的节奏、音韵及表现手法的敏感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民间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

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活动,不仅是智力、创造力、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发展,同事也为审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游戏活动是开展民间文学教育活动的关键。结合民间文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产生与作品情感一致的情绪体验或在游戏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可以满足幼儿不同情感的需要。以民间传说故事《聪明的阿凡提》一课为例,作品表现的是幽默、聪明、善良的情感。这个民间传说故事适合表演。我们组织幼儿玩“故事表演游戏”,边讲述故事内容边表演,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去体验幽默、聪明、善良。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皇帝要杀阿凡提时,孩子们都非常恨皇帝,同时也为阿凡提捏了一把汗。当皇帝对阿凡提说:“你千万别死啊!你顶好再活一万年我给你许许多多金银财宝。”孩子们高兴得大笑起来。他们已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审美情感经常是在联想和想象中向两方面转移,情感由客体向主体转移,称为情感移入;主体情感情绪投射倾注于客体,使审美对象具有自己相通的情感,称之为情感移出。“移情”现象说明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可以被主体情感所感化,同时也使自己情感得到宣泄。我们结合教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均注意在游戏中渗透情感教育。如在学习民间童话——《花边姐姐》故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对”,将童话中的公鸡、小龙等画在白纸上,贴在活动室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幼儿参与游戏,请幼儿讲述公鸡、小龙等是怎样变活的。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约束,完全按自己的意境、自由发挥、宣泄扩张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三、引导幼儿从对作品情节及人物的情感意识中,学会做人的哲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文学无论是诗的意境,故事的主题和寓言的寓意,都是向真、善、美的方向引导和影响幼儿。我们注重通过民间文学教育,引导幼儿从对作品情节及人物的情感意识中,学会做人的哲理。一是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一名幼儿,从小比较娇惯。有一次手被玩具划破一点点皮,就大呼小叫的,吵着去医院。教师看伤处没什么大问题,简单地给他处置了一下。可他却害怕得不得了,哭了大半天。后来,我们在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时,重点对他进行了启发教育,教育他向海力布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二是教育幼儿要热爱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当孩子们讲述民间故事《岳飞勤学》后,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并以他为榜样,引导幼儿要多读书,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品德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幼儿良好的情感发展,是推动他们走成长之路的强大动力。它能改善幼儿心理活动,增强道德和智力活动效果及影响幼儿的个性形成。在民间文学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审美情感,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文学论文:民间文学幼儿情感教学分析

一、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我国民间故事以它神奇的想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幼儿对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兴趣和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切审美心理活动的开端,如何将幼儿引入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意境,使之产生学习的愿望呢?

1.根据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设计引导语及不同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例如,学习民间故事——《兔子三瓣嘴》时,我们设计的指导语是:“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客人马上出来了。”出示标本小兔子,可爱的小兔子一下子吸引了幼儿,自然也产生了想认识和了解它的愿望。接着利用观察感知法、讲述学习法,讲故事,丰富词汇,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情绪高涨,听得非常认真。设计引导语,要注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努力做到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这样能收到好的效果。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在民间文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实物引导、图画引入法等引出主题,利用不同的电化教学手段、教具的辅助讲述故事,最后在游戏中巩固练习、进行品德教育等几部分教学构成,在欣赏故事时,让幼儿感受故事的形式美、结构美,培养幼儿对故事的节奏、音韵及表现手法的敏感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民间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

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活动,不仅是智力、创造力、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发展,同事也为审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游戏活动是开展民间文学教育活动的关键。结合民间文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产生与作品情感一致的情绪体验或在游戏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可以满足幼儿不同情感的需要。以民间传说故事《聪明的阿凡提》一课为例,作品表现的是幽默、聪明、善良的情感。这个民间传说故事适合表演。我们组织幼儿玩“故事表演游戏”,边讲述故事内容边表演,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去体验幽默、聪明、善良。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皇帝要杀阿凡提时,孩子们都非常恨皇帝,同时也为阿凡提捏了一把汗。当皇帝对阿凡提说:“你千万别死啊!你顶好再活一万年我给你许许多多金银财宝。”孩子们高兴得大笑起来。他们已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审美情感经常是在联想和想象中向两方面转移,情感由客体向主体转移,称为情感移入;主体情感情绪投射倾注于客体,使审美对象具有自己相通的情感,称之为情感移出。“移情”现象说明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可以被主体情感所感化,同时也使自己情感得到宣泄。我们结合教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均注意在游戏中渗透情感教育。如在学习民间童话——《花边姐姐》故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对”,将童话中的公鸡、小龙等画在白纸上,贴在活动室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幼儿参与游戏,请幼儿讲述公鸡、小龙等是怎样变活的。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约束,完全按自己的意境、自由发挥、宣泄扩张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三、引导幼儿从对作品情节及人物的情感意识中,学会做人的哲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文学无论是诗的意境,故事的主题和寓言的寓意,都是向真、善、美的方向引导和影响幼儿。我们注重通过民间文学教育,引导幼儿从对作品情节及人物的情感意识中,学会做人的哲理。一是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一名幼儿,从小比较娇惯。有一次手被玩具划破一点点皮,就大呼小叫的,吵着去医院。教师看伤处没什么大问题,简单地给他处置了一下。可他却害怕得不得了,哭了大半天。后来,我们在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时,重点对他进行了启发教育,教育他向海力布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二是教育幼儿要热爱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当孩子们讲述民间故事《岳飞勤学》后,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并以他为榜样,引导幼儿要多读书,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品德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幼儿良好的情感发展,是推动他们走成长之路的强大动力。它能改善幼儿心理活动,增强道德和智力活动效果及影响幼儿的个性形成。在民间文学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审美情感,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