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素描活动总结

素描活动总结

时间:2022-02-14 18:25:17

素描活动总结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美术功底、艺术素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从课程建设设计中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几方面优化与创新,可减少设计理论、观念以及方式上的问题,为今后课程学习打下牢固根基。设计素描课程建设重点在于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打造更加专业、综合素质更高的师资队伍,下面就相关问题具体探究。

1 设计素描课程定位

首先,通过设计素描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心灵受到启发,培养反应能力与思考力;其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转变定式思维模式,学生大脑接受信息、记忆信息、分析、理解、转化信息的能力均得到增强;另外,可使学生大脑、手、视觉与听觉同时接收信息、处理信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1]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血神各项思维得到训练就要加强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准确理解,明确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传统素描重点在于绘画,侧重锻炼学生绘画功底,培养艺术创作力,可独立为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与雕塑、油画等并列存在;设计素描重点在于草图或者产品的结构、方案图,侧重实用性与效果。[2]由此,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将现代美学思想与审美作为导向,建立立体-平面-空间等专业领域设计平台,增强专业课程的广泛性与基础性,将美学素养应用到教学中,掌握企业、市场真正的设计需要。

2 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2.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目标为:立足于传统素描教学,借鉴吸收国外教学与设计行业经验,打造出与行业或者自身创意相符的教学课程,即,将素描作为基础,将现代艺术与思想作为主线,对设计发展未来与可能无限延伸。结合当前实训内容,将设计素描教学目标归纳为:观察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结构、机理以及质感、光彩等,应用素描方法传递出图像的信息,进而表现出物品潜在功能与关系,获取自然界原有物质形态与表象,[3]从中洞察出尊重自我、崇尚艺术觉悟,即,透过物质看表象,明确抽象与具象间规律与运动法则。

2.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从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可看到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创造力与观察力培养是课程目标,造型能力与造型语言规律则是课程核心。设计素描课程将“课题”贯穿在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将课程分为物态表象研究、物态解析、造型语言几个设计内容。其中,“物态表象研究模块”是从物态空间变换、结构、质感、造型几方面训练,对设计素描的创意与构思较为看重。“物态解析变形”则是以物态结构关系、画面构成关系为切入点,侧重对形式语言规律的表达。“造型语言表现研究”侧重素描语言研究与表现,立足于当代思想。

2.3 课程教学方式的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手段,课内环节主要以PPT多媒体授课、课堂讨论、作品鉴赏、课程训练、现场评比、课堂总结等方式为主。课外环节以教学工作室设置多见,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素描本领的同时,在课外开展各种实验室、定期举行的小型研讨会、作品展等,将教研、科研成果汇聚其中,充分收集资料,打造自由、开放、多元的学术活动。通过课内外联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与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了艺术情操。

2.4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表现手法的培养下往往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中,各企业品牌活动或者产品设计说明都需要有设计师的口头描述与讲解,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在课程中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或者课堂讨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描述自己的创意,借机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另外,学生作业除了素描训练外,还可以让学生记录一段写生或者创造过程心得,在课堂上大声向所有同学分享交流,也是学生间、师生间互动方式。

教师介入与干预设计。在设计素描各个环节,教师干预介入法可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被遏制,还能及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需要教师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营造更充足的自我思考与创造的空间,同时,不能过分放任与松懈,对错误的思想与看法及时纠正,并不是打断学生思路、不尊重学生想法的行为,而是引导学生向更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委婉、正确的方法及时纠正学习错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作业讲评设计。将作业讲评分为个体与集体讲评两方面。前者是对单个学生进行的重点讲评,比如,学习吃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在于对作业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的建议。而后者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整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在阶段性学习后将作业内容呈现至幻灯片中集中讲评,可使讲评效果提高。

教师示范设计。教师示范在课程设计中也同样重要,学生初次接触素描课程,会遇到很多入门难题,此时,教师在技法上的示范可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示范方法有很多,比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帮助学生辨识各种物体形态特征等,示范不是完全的告知与生硬的灌输,而是通过适当点播让学生自己总结深层次的规律,掌握特殊、异常形象的分辨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造型形式与原理的掌握,灵活运用各种造型方法与技法。还可以与学生一起鉴赏名家艺术手法与风格,对名家应用的素描技法现场示范,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营造一种现场学习的氛围,感知艺术魅力与神奇,对学生感性与个性化觉悟的发掘很重要,倡导并鼓励形式与风格奇异的创作手法,遵循学生个性与想法,可以随意选择应用适合的工具与绘制方法。启发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教师示范与鉴赏名家作品都是在为学生入门打基础,是提升学生艺术见解、了解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一种方法,可尽快让学生养成艺术性与创造性思维。

3 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方法

本次以“装饰设计与表现”课程为例,对象为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究。

3.1 课程信息与目标设计

课程名称:“装饰设计与表现”课程类型: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授课时间:大一第二学期;学分:10分;先修课程为素描;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实训。课程总体设计目标:本课程为装饰专业主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室内家装的设计与安排,具备较强的绘制与设计能力;掌握透室对室内空间绘制方法,能够快速用制图工具完成室内空间润色与点缀等。学生可对教师提供的室内设计作品进行临摹与分析,应用彩铅、针管笔、马克笔等工具,结合透视(两点或一点)制图法。快速表现出室内陈设、空间效果图。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作为素质目标。

3.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要求

将能力训练分为基础练习(7学时)、家具与陈列表现(32学时)、素描工具使用技法(35学时)以及三维空间综合实训(57学时)几个方面。在训练期间开展一些师生活动,讲练结合,活学活用,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素描技巧。课程基本要求为:要求所有本专业学生均学习此门课程,从普通造型过渡到现代化设计思维,对物体结构与空间结构有正确认识,熟悉应用各个设计工具与软件,可独立创作出完整的作品或者临摹出大师的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学习并领会创作时的理念,学习到各种创造与表现手法、形式等,最终提高素描表现力与创造力。课程单元实施课程教学总体方案的最小单位,本部分将其分为2学时,每个学时50分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是按照教师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工作方案,也可以当成教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模板,每一节课都要组织授课教师对总体教学方案有效把握,充分认识到教学内涵与作用,以团队方式学习与讲课,实现不同单元的精细化设计。单元教学方案需要将单元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将行为作为导向,体现教学设计的自身特色与人本化设计理念。

3.3 考核方案

本专业设计素描课程考核方案内容见下表1所示。

通过以上素描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分,将素描基础课程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用更多学时开展实训,讲练结合,突出实训的重要性,也表现了该专业课程设计侧重实用性,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展现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本质区别。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重视课程设计中学生艺术情操与素描技巧的培养与锻炼外,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艺术远见也很重要,对学生以及课程设计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艺术素养体现在审美意识、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教学能力上。随着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培养成为紧迫工作,我国各院校艺术类教师经验与素质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有条件可组织到国外深造,领略不同国家艺术魅力,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提升艺术审美。最后,加强教学评价与考核,对学生与教师学习以及教学态度、方式、质量综合考核,建立师生间、生生间互评机制,增强考核透明性与公平性。

5 结语

本文主要对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的定位、教学体系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设计方法、教师素质提升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与探究,表现了设计素描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艺术创造技巧。

参考文献:

[1] 马海元.“设计素描”课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结构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0):330.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造;线务

一、前言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态、谐和安定的静态,更可以表现画家的个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都把素描看作是艺术的灵魂,绘画的生命,素描练习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心灵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们探索已往艺术大师奥秘的钥匙。素描训练对画家的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也是画家智能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素描基本功能的训练对提高画家的艺术素养,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决不等于生活。艺术不应该是模仿,绘画更不应该是生活的模仿。绘画艺术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应的素描观念,以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去进行创作。我们提倡与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创造型素描。我们同样重视生活,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以形象构成的本质因素为基础,注入作画者的真情实感,追求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素描没有特定的方法,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东西,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对象生动的、和谐的、合规律的美:

当然,我们在强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并不是就讲不要写实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训练中把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学中技术与艺术应整体上同步发展,不要企图越过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现与发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把艺术家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学生时,将他(她)看作学生,要教得透彻、耐心、毫不保留,但评价他的作品时要把他看成艺术家,严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别审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从艺术素质上去培养,防止纯技术的观点。

二、素描中的的比例作用

首先谈谈素描中的比例。初学素描的学生应该先学比例,因为他必须考虑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或整体在大小、数量上的关系。但在学生的素描有创造性时,他就可能把物体画变了形。因为他这时想的最多的是美学上的比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比例只求准确。以尺码的准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陷入苦恼的局部比较当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体感和认识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夸张和自觉处理,过多的强调了共性特征,把个性特点限制到了很小的范围内,画出来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时学生的艺术才能、创造性被轻易的扼杀了。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其次,在我们传统素描训练的观察方法中,主要是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法。在素描训练中应当改变这种方法,采取形体、结构的观察法。这并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而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它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被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只有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所以这些明暗层次和光影虚实都会因不同的形体结构而使它们发生改变,但形体结构却不会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而变化。

三、素描教学中重视线条的表现力作用

另一方面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以明暗层次光影虚实为主体的面造型手段,而忽视线条的表现力。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往往除了讲究造型、结构以外还具有线的表现力。“画家所用的线往往是风格的最明显体现,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艺术元素,也是画家主观意图的传递者。线条与素描的关系,“犹如色彩之于绘画,形体之于雕塑。”“只要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看到‘明暗关系’已经作为素描的成分进人素描中去了,因为已经考虑到线条的明暗值。假如我们在造型时,不考虑线的变化关系,统统用一种线条去刻画,可以想象作品会如何的单调和乏味。如果根据物体的造型体态、结构关系、空间层次、透视关系去表现,视觉效果就会截然不同。而失去变化的线条,不能产生节奏和韵律,无法达到造型的目的。我国古代画家通过长期积累所倡导的铁笔十八描:如钉头鼠尾描、游丝描、兰叶描等,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注重线条的疏密变化,都是基于通过凝炼的造型以提升表现力的考虑。在素描训练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线条对塑造形象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素描造型艺术中的线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它更是形的高度概括而极富艺术个性的载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素描教学中,不应片面强调一个”难”字,因为在艺术的表现中,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夸张、概括、感觉、写意等手法和意图。只能在加强对规律的理解中和灵活运用中使学生画起来主动且又放松,使他们能时常处在一种心理上自我平衡的状态中,感受到塑造的乐趣,画出自己的气质来,使学生想画、敢画,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课堂习作应强调研究性。习作同时要表现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为一张画的得失而动心,而是以感觉到更多东西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基本功训练一开始就成为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对于培养新的创造型艺术人才来说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逐步形成或找到自己的造型面貌,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颜铁良.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官东平.“素描”教学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3

1何为素描的个性化绘画语言“建构”

“建构”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依据个人目的需要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认知方式,在绘画领域中它特指绘画者依据个人艺术创作目的的需要在长期学习绘画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个人艺术语言特点的学习方式,它伴随着绘画者主动获取绘画知识并建立个性化绘画语言特点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素描学习过程中获得绘画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立有关个人艺术感知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绘画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素描中学习者最终的目标是在个人主动获取素描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达到个人艺术语言的“意义建构”。

2素描教学中个人艺术建构的特点

绘画者在确立个人素描艺术语言“建构”的探索学习中是对素描造型语言的一种个人艺术感知下的认知(认识和掌握绘画知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素描学习都会经历由“加”至“减”的个人艺术建构历程。“加法”是对绘画者系统学习素描造型语言过程时期的总结,它经历了绘画者对素描的启蒙学习和既定造型语言的探索学习。在这个阶段中,绘画者个人逐渐开始形成自己认识和观察事物的方式。素描造型语言作为绘画者从事个人艺术活动的一种特定的工具和手段被借以来描绘自然物象。由于受到个人艺术素养和认识成长阶段的制约,在绘画语言表达和形式中绘画者往往都是以模仿对象和在画面中还原对象为基准,这是素描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能力,我们需要在长期的素描学习过程中不断去充实自己的素描知识,通过不断积累和借鉴他人素描的技能技法来完善个人的艺术图式,从而使自己的素描绘画逐渐符合艺术视觉的图式。从很多大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学习绘画的人都是沿着具象到抽象的一条轨迹而不断循环变化的,即使象梵高这样杰出的印象大师也是如此,因为不断模仿和还原事物的过程一方面能使绘画者不断提高和掌握个人的绘画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更能锤炼绘画者个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以及培养个人观察事物的独特性,以上两方面的积累即前面所提到的“加法”,而且这两种积累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经历了“加法”过程后绘画者才真正具备了对素描既定造型语言的全面深刻认识,但是这种能力要和个人独特的艺术感知相结合才可发生质的飞跃。而当绘画者真正进入到个人素描绘画建构时期,他们经历的是一个“减法”的个人艺术创作过程。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恰恰是对生活繁琐表面的一种简化,纯粹遗留在画面上的应当是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绘画语言个人选择下的精神体验,在素描绘画中也正是如此。“因为从学习素描的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只有在诸多素描元素中提取符合个人感受最深的某些元素,画面才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就会使画面显得平庸而缺乏生动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素描教学专家巴尔•夏克曼(BarrySchactman)在教学中就特别指出过:“对于一个教员来说,在素描绘画中对某个领域中走的更远和深刻要比那种‘事事都行’的杂家更有利于教学和对有价值的艺术传统的继承。”这是素描教学中单因素深入化的一种肯定和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素描造型个性化语言元素的一种提倡,而且这也符合作为艺术素描的视觉规律,就象当我们以艺术的目光停留在一幅素描绘画上时,我们首先是被绘画者在画面上提供给观众的一种个性化绘画语言特点所感染,然后我们才会对作品中艺术家作品中的技法和材料进行探索与研究,而这两个方面在画面中的结合正是绘画者个人情感下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的建构,这种认识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减法”过程。

3素描教学中“建构”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前面建构理论的了解,我们知道素描基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达到个性化绘画语言的意义建构,它重在培养绘画者对造型语言的一种个人独特的认知方法,这种独特的思维认识方式必定会促进绘画者在素描绘画中个人造型语言和艺术风格的独特形成。

3.1“建构”促进绘画者形成个性化素描语言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展开的社会行为,在素描绘画中个人的素描艺术创作活动都是个人对素描绘画语言认识下的精神产品,我们知道个性化绘画语言是艺术家在长期绘画过程中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技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化为具体感官的艺术图式。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大脑对已有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整理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转化为艺术作品。在当代的艺术教学中,对怎样形成个人艺术感知的个性化绘画的注重已经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和学生开始对素描基础学习中怎样更有利于建构绘画者个人的造型语言进行思考,并且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简单地说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要注重自己的素描绘画语言特点。这种素描中的个性化语言从某种形式上讲,也意味着个人素描绘画语言的“单因素”性,它是绘画者在素描绘画中对素描造型语言如线条、形体、调子等的个别强化。比如在印象派画家修拉的素描中他喜欢淡弱线条的轮廓线,在画面中非常注重强化事物的明暗调子层次,这种弱化线条通过明暗方式表达的手法反而更强化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正反映出“单因素”素描绘画带给我们的内心震撼和视觉享受。而在当代学院艺术的素描教学中,大多是从“全因素”角度出发开始综合训练绘画者的素描造型语言能力,这种训练方式正是帮助绘画者大量获取素描知识的一种“加法”体验过程,它并不是弱化“单因素”即“个性化"素描语言的发展,而是为了使绘画者更好地从全因素的认识当中提炼出个人喜好的单因素素描绘画语言,因为只有在通过对素描造型语言的全方位的学习和了解的情形下我们才能在全因素认识结构中选择真正符合个人艺术感知的素描元素,并且在今后长期绘画过程中我们不会由于认知方式的单一而在处理各类不同的画面时显得束手无策。从前面丢勒和修拉的素描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一种单因素的强化并不是排斥其他元素的介入,只是对其他元素的一种淡化,这种淡化的视觉效果是为了更好地增添画面中的画家个性情绪语言的表达。因此,学习“全因素”素描的认知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绘画者在诸多素描元素中认识和寻找到适合个人素描艺术建构的绘画语言元素。

3.2“建构”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在画面上经营的绘画图式,并能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的享受。从绘画本身角度出发,素描艺术作品是由绘画者个性化的素描语言和其所选择的素描绘画材料组合而成,这是绘画者对画面的一种“经营”。“经营”是绘画者依据自己的艺术感知,对画面形象和造型语言元素进行安排,使其达到体现绘画者个人感性的意图,实现素描成为艺术品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作品创作的所有环节中。我们知道从素描绘画的单线构图开始就附带了绘画者的表现意图,在整个围绕以绘画者思想表达为中心而展开的描绘过程里,绘画者都是依据个人艺术感知对造型语言和绘画材料进行选择和运用从而逐步达到艺术形象的具体化,最终停留在画面视觉效果中的是绘画者对素描造型语言个人艺术建构下的认知成果,它正反映出绘画者对素描知识的一种个人体验,并且这种体验在每一个社会的变革中总是呈现不同的精神状态。通过欣赏众多形式的素描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艺术家与传统艺术大师的不同,他们不单单满足于以还原对象的“镜像”为目的的传统素描绘画,而更多地关注以个人感受力为主的创作性素描,因为它在打破传统的镜像绘画的单一形式上更能赋予画面个人的情绪化和绘画语言的纯粹性,比如在德国当代艺术家赫伦韦恩(Helnwein)的素描作品中,画家在素描材料上突破传统材质的单一,大胆应用彩色铅笔创作出一幅幅色彩单纯的素描景象,这与当代油画艺术的简约与色彩单纯不谋而合,至此,这位画家在素描语言的纯粹性和绘画新材料的应用中分别赋予了当代素描新的形式与内涵。

4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艺术语言的建构认识方式在学习素描基础中不但能帮助绘画者全面掌握视觉艺术绘画的一般规律,而且能够培养绘画者确立个性艺术语言需要的一种认识思维,这种思维认识方法是我们探索一切艺术形式全方位的也是最前沿的部分。因此,当代学院艺术教学中绘画者在接受教师传授素描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从个人生活情感的艺术建构角度出发,主动而又勇于创新地在素描的学习和实践中寻找和探索个人的艺术语言,并通过独特的个性艺术语言的整体建构来带动今后绘画者各自所从事的各类画种的实践创作。

作者:丁君君单位:邵阳学院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造;线务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态、谐和安定的静态,更可以表现画家的个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都把素描看作是艺术的灵魂,绘画的生命,素描练习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心灵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们探索已往艺术大师奥秘的钥匙。素描训练对画家的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也是画家智能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素描基本功能的训练对提高画家的艺术素养,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大师那里,素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的素描语言塑形以构成画面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然而现今我们所因袭的素描教学模式中的素描训练已很难体现这种创作意图了。那种单调,表面、几乎是保守的训练方法体现在素描观念上是模仿,拷贝生活,它的特点是在.“全因素”的口号下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这种素描需要很长时间作业且不能离开模特儿,时间短了,无法完成,离开了模特儿,便画不下去。

    应该说这是苏派教学模式的传统遗留,重写生能力而非创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现能力。后果是受其影响的画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儿写生代替创作,他们的画从创作意图上看是含糊不清的,形象往往较之生活原形逊色而且雷同。目前,仍有人把这种模特儿型素描看作是唯一的素描方法,许多教师还用这种素描方法来训练学生,甚至对许多有创造性的学生的素描不加以鼓励和诱导,而是加以贬低。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只会跟着教师去进行机械复制,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我们的素描训练最终失败,我们的素描也就失去了表现创作意图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决不等于生活。艺术不应该是模仿,绘画更不应该是生活的模仿。绘画艺术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应的素描观念,以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去进行创作。我们提倡与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创造型素描。我们同样重视生活,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以形象构成的本质因素为基础,注入作画者的真情实感,追求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素描没有特定的方法,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东西,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对象生动的、和谐的、合规律的美:

    当然,我们在强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并不是就讲不要写实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训练中把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学中技术与艺术应整体上同步发展,不要企图越过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现与发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把艺术家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学生时,将他(她)看作学生,要教得透彻、耐心、毫不保留,但评价他的作品时要把他看成艺术家,严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别审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从艺术素质上去培养,防止纯技术的观点。

    首先谈谈素描中的比例。初学素描的学生应该先学比例,因为他必须考虑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或整体在大小、数量上的关系。但在学生的素描有创造性时,他就可能把物体画变了形。因为他这时想的最多的是美学上的比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比例只求准确。以尺码的准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陷入苦恼的局部比较当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体感和认识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夸张和自觉处理,过多的强调了共性特征,把个性特点限制到了很小的范围内,画出来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时学生的艺术才能、创造性被轻易的扼杀了。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凡·高的素描作品《樵夫》中,画家没有受到传统严谨刻画表达方式的束缚,而是用略加夸张的造型、充满激情且呈长条放射状的笔触藉以寄托再现其对对象近乎狂热的内心感受。正因为这样,凡·高走上了艺术王国的颠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素描基础;创新;艺术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33-01

一、素描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素描基础课之重位动摇

作为培养艺术专业的综合绘画水平的基础素描,只有以写实为主才可能达到基本的绘画水平。由于西方大量后现代艺术的引入,许多人开始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也削减了素描基础课的比重,认为踏踏实实地进行写实素描没有用,认为有了照相机、电脑等高科技的帮助,画家可以摆脱再现对象的素描技术,只要根据个人自身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随意地去表现,只需把感受的内容和形象变换成色彩和形体就行了。但事实上,任何高新技术也无法动摇素描的基础地位。只有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才能向艺术的巅峰一步步的迈近。

还有人认为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基础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及志趣的培养上。事实上,脱离了造型基础的理解及志趣如同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写实性素描是传统素描中的精华,它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认识、思维与表现,对脑、眼,手三者协调一致的训练,培养观察力、描写力、分析力和表现力,从而建立形体观念、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写实性素描在基础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形式单一化

强调基础并不代表只强调基础。这是一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在基础课教学中也要始终围绕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想像力与创造力。虽然艺术提倡从自然出发,以研究自然为起点, 直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但都不能脱离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育中探索素描在基础教育中以及在艺术形式的创造过程中的新形式,寻找新的视觉造型语汇。首先是不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的事实,而要学会另辟蹊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美术院校培养的学生,今后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需要将人的设想付诸于精神的,物质的或实体的现实,需要用内在的想象并根据这种想象去工作。素描学作为各科学习的先导,既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又是造型观念的确立,更是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训练过程来完成认识——体验——创新——表达这四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两者结合中,从理解能力过渡到表现能力,从理性思维的思考上升到创新思维的想象。

二、对素描基础课的教学建议

(一)基础与创新结合教育法

明确教学总目标,设计课程阶段目标,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体系,把画种技法和题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素描训练目标设置内容次序,在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课题,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实行素描教学。

首先,通过素描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结合结构素描,完成素描静物初步的学习目标。结构素描的显著特点之一,既是以“线“为基本,应用透视的原理,强调描绘对象的构成特点,从而理解物体的结构本质。如果从素描的“功能”入手,实施教学,便可在如此扑朔迷离的线条变化中抓住要领而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接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现力,结合不同的表现方法,完成明暗素描的技法练习。它是第一阶段学习目标的深化和提高,也是全面而深入地接触素描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大量观摹中外优秀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要领,注意纠正其错误观点和认识,帮助树立高尚的艺术观念。

最后,也即是素描基础教学的高级阶段,通过人物肖像和人体学习,完成素描独立创作任务。这一阶段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素描写实潜力,发挥其个性,使之初步具备艺术创作的能力,同时,积极挖掘其素描创作的主观性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

传统素描基础教学的实施重在“以技人道”,而大学的艺术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为目的的。通过作业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等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从艺术思维能力方面发掘、分析作业里流露出来的艺术思想,个人审美素质等方面的优点,并通过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他们专有的艺术个性上进一步培养专业素质。

总之,基础和创造,传统和现代,个性与整体,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在美术院校素描基础课中,教学者只有顾及到教学的双面性,才能不偏颇的培养出全面而特点突出的艺术人才。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6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素描兴趣

素描教学,激发兴趣是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角度,设计情境,以趣味、新颖的导入,带动学生的素描兴趣。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情境创设,将学生的素描兴趣带动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作为小代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中小乌龟的爬行路径(以动态形式呈现,突出效果)。第一次,小乌龟以直线形式爬行;第二次,小乌龟以曲线形式爬行;第三次,小乌龟以折线形式爬行;第四次,小乌龟以螺旋线形式爬行。学生被这一情境吸引了,美术学习兴趣被渐渐激发出来。其次,为了让学生体验会变的线条,教师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前,利用粉笔画出自己能画的线条。在这个环节,学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线条。有学生说鸟巢的线条错综复杂;有学生说一般的立交桥上有很多线条;有学生说斑马上也有线条……教师峰回路转,转回话题: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学习素描,用最简单的素描,表现出这些生活中的线条呢?学生大声回应“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兴趣入手,以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线条,再激发学生的素描学习激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安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学会制造素描教学的“趣”点。以往的小学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基本引导学生围绕石膏几何体展开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素描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也很容易让学生丧失素描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石膏几何体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静态的,毫无生命可言。为此,教师就必须灵活安排素描学习内容,以最大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描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寻找,然后进行素描。有学生觉得画妈妈的化妆品很有趣;有学生觉得画爸爸的手机很有趣;有学生觉得画自己家的宠物狗很有趣……在学生选好素描对象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始素描。在学生素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回想素描对象的外形,然后思考如何利用素描表现出来,让其更生动。一开始,等学生初步完成素描作品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修改、调整、优化,渗透素描知识。例如:注重整体构图;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等。这样的素描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教师也无形中渗透了素描基础知识,避免“灌输式”渗透,提高素描学习效果。

三、设计任务,促进学生大胆表现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素描知识和技能后,教师还必须设计一定的任务,不断训练学生的素描能力,促进学生大胆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素描是表现的艺术,如果学生不注重融入思维、想象等活动,不敢大胆通过艺术形式呈现作品,那么素描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对于他人而言也是没有吸引力的。为此,教师必须以灵活、开放的任务作为牵引,激发学生大胆表现,创作出独具创意的素描作品。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以“春季”为主题,进行素描创作,促进学生大胆表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本课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素描风景写生。在教授本课时,正值春季,于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室外,捕捉春的气息,让学生就地取景,构图素描,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春季”这一主题凸显出来。在这次素描任务中,学生基本都能大胆创作,并学会处理远、近、中景,还能够抓住重点,分清层次。

四、多样评价,增强学生素描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多以作品的“像”或者“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也容易让学生丧失素描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创新素描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素描兴趣。例如:在对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四季的色彩》这一课进行评价时,笔者从多个角度实施评价,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素描构图非常好,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哇,你的素描构图非常好,能让老师感受到春的生机。如果稍微在技法上更提高一点,作品就更完美了。在这个评价中,教师先赞美学生的构图,满足学生的表扬需要;再提示学生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又如:有的学生的作品线条非常流畅,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这幅素描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线条非常流畅,老师非常欣赏你的作品。如果稍微注意一下风景远、近的处理,你的作品会更加完美哦。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但教师也应点出其中的不足,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重视美术中的素描教学。为了增强素描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优化素描教学方法,融入一定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爱上素描。

作者:李铃钧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丹岱学校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7

一、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一直都是“育人”,素描教学也是如此。谈及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更应从人的视角上审视。首先,素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感悟事物的能力。在对事物不断的临摹和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自然形体的解构和重组,从而全方位地认识事物。进行素描教育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图解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收获新的体验。其次,素描教学改革是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单纯的技术已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进行素描教学改革,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与现代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最后,与其说进行素描教学改革是一场人的因素所主导的活动,倒不如说这是一场自发的革新。以往的素描教学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既定的素描教学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素描人才的需求。为了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适应,素描教学亟待改革。

二、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

1.高校教学系统的优化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才会有生命力。这就要求素描教学的改革需要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教学系统中实现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加强其他学科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也更加科学。2.提升师资力量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强化师资队伍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教学改革的开展都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素描教学的起点,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度以及完成的质量。3.施教合理由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创造符合不同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求异的思维。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合理的教学。4.注重与实际相联系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开展,如果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空谈改革,相信这样的改革创新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任何的感染力。而将素描教学与现实相连,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现实中的事物,能够用素描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将素描教学融合其他一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随着素描教学的不断完善,相信素描教学会更加适应我们的现实生活。总之,对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探究总会有所收获,这些收获将会使素描教学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改革后的素描教学一定是与时展的步伐相一致的,其培养的素描人才能够与社会适应,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贺林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8

关键词:设计艺术;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82-01

一、设计素描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起源于人的需要,设计诞生于人类衣、食、住、行的启蒙时期。人类为了生存、生活,总有许多需要,客观的环境难于满足主观的要求,主观的要求又得适应客观现实条件,为了满足生活上的需求,利用客观条件来改变客观的环境,人类就必须充分开动大脑的创造思维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设计。原始人用石头琢磨成斧,少数民族用于生活和防身的宝刀,从造型到装饰,都是要经过推敲的,这个琢磨过程,我们不能说不是设计。也就是说,凡是有意识地通过构想可能塑造出来的东西,都是设计。人类除了自身本能的作用外,还通过身外的物资手段来达到生活的需求,石器的出现,也就是设计的开始,包括洞穴石居的安排,石锥、石斧、彩陶、织布等各种工具的创造都是设计,衣、食、住、行的启蒙时期,也就意味着设计的诞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创作工具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渐摆脱自然形态的束缚,设计出自然界中。

二、设计素描的价值

设计艺术中理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促进学科、行业的专业化、科学化,体现社会责任等方面。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从设计艺术的功效性角度来看,设计艺术中工具理性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在于高效社会的需要。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它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受社会限制,并为社会服务,以充满美感而富有智慧的设计语言和形式高效解决设计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艺术中理性价值和意义的集中体现。工具理性作为实用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与设计艺术相互结合,促进和加速了物质文明的创造和社会的运转,而这一结果又会反作用于设计艺术,形成设计艺术活动与社会需求之间高度的互动运动。与此同时,设计艺术中的价值理性作为人类造物思想和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的需求相联系,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关系的良性运转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又将有助于提升设计艺术的自身价值,即通过价值理性的指导促成设计艺术活动与社会需求之间互动的良性发展。

三、从多方面来看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一)造型功能

素描就是要在平面的纸张上来表现三维的空间效果,否则设计素描也就失去他原本的意义。透视则是造型的终结,客观形状通过视觉变形产生“透视”,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整体的透视变化是完成造型训练的标志。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就是在符合结构、工艺、材料、技术等设计要素的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发挥其造型功能。

(二)视觉思维

设计素描是培养对物象的观察分析、理解认识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虽然,不同的造型理念,不同的素描形式在这种能力的展示活动中反映不一样,但却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必须视觉思维。在素描的过程中,对物象视觉化的处理,是在一定的情感、观念支配下进行的,是对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物象所获得的视觉住处作不同方式的处理。素描中一切技法技巧的运用,也都是对视觉信息综合处理的表现。这种处理,由“外”和“内”两方面促成。外,即观察到的物象,包括比例、形体、透视、体积、明暗、质感等构成物象外部形态的诸多因素;内,即对视觉住处做出反应的内在机制,它涉及想象、认识以及内在审美观念等思维活动。所谓视觉思维,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从视觉思维特质出发。设计素描是一个人观察体验的视觉信息最直接的反应和处理,并因一定的情感或理性的指向而趋于深化的一种过程。由此看出,设计素描其实就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不断地积聚信息,积蓄感知的能力,使审美感受机制不断地迈向更高的层次、更新的阶段,从而为以后的艺术设计凝聚创造的潜能。

四、结语

设计艺术中理性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代设计史的演进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内容。今天,科学的理性精神追求与艺术的生活化之间日益融合,人们对理性设计的需求涉及到价值哲学、生态环境学研究以及对人文精神和思想追求等广泛的领域,理性的设计艺术,特别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逐渐成为设计艺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必然,也是设计艺术自身进一步健康合理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今天所有设计艺术工作者必须直面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的体现。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9

【关键词】素描教学现状对策

素描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绘画功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艺术类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新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得到解决,素描专业教学也需要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素描基础,引导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变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1.素描教学现状

传统的素描教学主要是以平面绘画造型为基础,创作相对独立、完整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审美能力和表现视觉形象的造型能力,以客观的、静止的写生为主要内容,以重现为主要目标,表现客观物体的静态造型。现在,各大与绘画有关的专业都十分重视素描的教学,对培养艺术类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素描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结主要为以下几点:

1.1教学内容同质,现在教学所选用的教材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发展。素描基础教育的方法单一,模式化程度高,素描训练与专业学科配套时缺乏相应的依据,定位不甚准确。现在,艺术和设计教育发展很快,但教学内容同质化程度很高,严重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1.2绘画技能训练不足,素描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同样具有绘画艺术的普遍特征,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雕琢,不断传承,不断延续的。但是在日常的素描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教授,忽略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使得在像设计类这种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中,素描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专业课程要求的、相应的、必备的造型能力,在拉低素描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也阻碍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1.3教学形式传统落后,艺术教学的课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现实的素描教学中,大多还是采用静态写生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现在很多与绘画艺术相关的专业,如服装设计、动漫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传统的静物写生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不能满足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

2.解决素描教学问题的对策

2.1调整教学内容,艺术是一种传承,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发展,素描作为艺术的一种在传承过程中同样遇到很多问题,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一些传统的、枯燥的、远离现实的理论教育,减少一些静物、石膏、真人写生等教学内容,再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专业发展需求、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调整教学内容。艺术不是单纯依靠反复的练习就可以取得成功的,更多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学生学习的不是素描的技术,而是把思维与创新融入到素描创作之中,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2.2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素描教学不是一个短期的美术学习或美术创作的过程,它是需要长时间积累、感受的艺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也在不断变革,但其本质的传承还是一脉相承的。素描教学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表明了艺术的主题思想,在艺术领域有着其别具一格的作用。了解素描绘画艺术的特色,要充分认识素描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其艺术特色,引导现代素描教学的发展。

2.3转变教学形式,素描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绘画呈现美丽的场景,通过绘画创造美好的社会艺术环境,通过绘画创造良好的艺术价值,绘画作品记录着美好的事物,打动人们的心灵。在现代素描绘画教学中,为了与其他专业更好的结合,要建设好相关的教学场地与教学环境,建立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在形式上可以自由转变。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10

关键词:素描;教学;以生为本;引导;合作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在十七大报告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得到了最为完整的阐述。 “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之于教育时便成了“以生为本”,而此时教育便具有了开发人、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那么,究竟如何在高职素描教学中渗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措施论述如下。

一、以生为本,分层教学

高职学生的入学基础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中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教学活动,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特性,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高职学生普遍自制力差,加之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学对象,认识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和规律着手,按照学生学习程度水平,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组织教学讨论,展开同学间互助学习。比如绘画基础弱的同学做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练习,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做石膏几何体及静物组合素描。在进行分组时,组中画得好的同学带差的同学,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也能够使教师兼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根据学生学习程度能力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并最大可能的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可以采用学生自由结合的形式,并随进度可适当做出变换调整。

二、教师引导,合作探究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在共同动手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并和学生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过程中共同体验成功与失败,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泥塑头骨的素描教学中,如何将头部骨骼的起伏高低和结构转折表现出来,骨点的位置如何确定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开始练习阶段,我只要求学生用泥块塑造大的结构和体积,对细节不做过多要求。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大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这一阶段基本达到要求后,然后再进行局部刻画。在这一步,不可能要求学生去凭记忆去塑造,因此让学生对照头骨模型和解剖书来进行。在泥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常常是他们在素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相似性。那么,教师应对症下药,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其印象,以此来加强素描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后的素描训练中,这部分学生在石膏头像(包括人头像)的刻画上较之其他同学更为准确和深入,明暗调子和结构结合的较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设计,发挥想象

在掌握了理性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技巧后,要培养高职学生在练习中产生设计的意识,这也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良好体现。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对物体结构进行重组。具体的训练方法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在旧物市场寻找废旧产品,比如旧自行车、旧电器、旧机械零部件等。对其进行拆装,逐一对每个零件进行结构素描写生。而后,可根据各自的构图需要,重新组合零件进行结构写生。通过这种自由灵活的重构方法,可产生出新奇、独特、带有趣味性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现技法方面,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特写、改变物体的真实造型,或根据现实的物体想象出一个超自然的形态,改变物体的材质等。这种课程的安排,能够培养学生一种从无到有的构想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内在的灵感驱动力。并且,学生从中学到了创新设计的规律与方法,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表现、创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素描课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来进行主观创意表达,坚持以生为本,使学生打破一贯的思维模式,令其想象力更加活跃、丰富。

四、兴趣促学,诱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也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最重要的体现。因此,我在素描教学中经常采用学生有兴趣的主题进行教学。例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尝试用“分析梵高的风景素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真正动手素描之前让他们先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描绘。因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必定是对之有情感、有想法的,才会主动地探寻表达情感以及想法的绘画语言。这样同学们就不会机械地去临摹,而是带有探索精神的创作。比如其中的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选择了民宅作为表现对象,意在表达一种类似儿童稚拙心理的趣味。他尝试使用浓淡不同的墨水刻意反转了一些明暗关系,产生类似负片的效果,将墙面、地面的砖和门窗的构造转换成点线的节奏,朴实而自然。这个学生的画让我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教学效果,这个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调子、布局和材料上的一些造型基础问题,但都得到了一些解决,使得景物的塑造统一于整体的气氛之下。这是一个尝试的个案,让我们看到了在教学中将艺术素描和基础素描有机融合的尝试,看到了学生在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对绘画语言的探索,看到了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主体意识。

五、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几点粗浅总结,事实上在高职素描教学中渗透以生为本的方法还有很多。我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更多的一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提高学生的素描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郝彦杰. 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07)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11

论文摘要:保守的素描训练方法厦艺术观念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本文检讨了传统美术教学中素描认识和训练的种种误区,结合学习和教学经验,分析、总结,从古典至现代的艺术观念中抽取概括出注重形感及结构塑形的素描教学手段,强调了线务的合理表现对于造型的重要性。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态、谐和安定的静态,更可以表现画家的个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都把素描看作是艺术的灵魂,绘画的生命,素描练习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心灵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们探索已往艺术大师奥秘的钥匙。素描训练对画家的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也是画家智能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素描基本功能的训练对提高画家的艺术素养,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大师那里,素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的素描语言塑形以构成画面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然而现今我们所因袭的素描教学模式中的素描训练已很难体现这种创作意图了。那种单调,表面、几乎是保守的训练方法体现在素描观念上是模仿,拷贝生活,它的特点是在.“全因素”的口号下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这种素描需要很长时间作业且不能离开模特儿,时间短了,无法完成,离开了模特儿,便画不下去。

应该说这是苏派教学模式的传统遗留,重写生能力而非创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现能力。后果是受其影响的画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儿写生代替创作,他们的画从创作意图上看是含糊不清的,形象往往较之生活原形逊色而且雷同。目前,仍有人把这种模特儿型素描看作是唯一的素描方法,许多教师还用这种素描方法来训练学生,甚至对许多有创造性的学生的素描不加以鼓励和诱导,而是加以贬低。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只会跟着教师去进行机械复制,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我们的素描训练最终失败,我们的素描也就失去了表现创作意图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决不等于生活。艺术不应该是模仿,绘画更不应该是生活的模仿。绘画艺术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应的素描观念,以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去进行创作。我们提倡与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创造型素描。我们同样重视生活,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以形象构成的本质因素为基础,注入作画者的真情实感,追求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素描没有特定的方法,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东西,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对象生动的、和谐的、合规律的美:

当然,我们在强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并不是就讲不要写实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训练中把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学中技术与艺术应整体上同步发展,不要企图越过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现与发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把艺术家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学生时,将他(她)看作学生,要教得透彻、耐心、毫不保留,但评价他的作品时要把他看成艺术家,严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别审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从艺术素质上去培养,防止纯技术的观点。

首先谈谈素描中的比例。初学素描的学生应该先学比例,因为他必须考虑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或整体在大小、数量上的关系。但在学生的素描有创造性时,他就可能把物体画变了形。因为他这时想的最多的是美学上的比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比例只求准确。以尺码的准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陷入苦恼的局部比较当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体感和认识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夸张和自觉处理,过多的强调了共性特征,把个性特点限制到了很小的范围内,画出来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时学生的艺术才能、创造性被轻易的扼杀了。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凡·高的素描作品《樵夫》中,画家没有受到传统严谨刻画表达方式的束缚,而是用略加夸张的造型、充满激情且呈长条放射状的笔触藉以寄托再现其对对象近乎狂热的内心感受。正因为这样,凡·高走上了艺术王国的颠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 其次,在我们传统素描训练的观察方法中,主要是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法。在素描训练中应当改变这种方法,采取形体、结构的观察法。这并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而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它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被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只有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所以这些明暗层次和光影虚实都会因不同的形体结构而使它们发生改变,但形体结构却不会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以明暗层次光影虚实为主体的面造型手段,而忽视线条的表现力。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往往除了讲究造型、结构以外还具有线的表现力。“画家所用的线往往是风格的最明显体现,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艺术元素,也是画家主观意图的传递者。线条与素描的关系,“犹如色彩之于绘画,形体之于雕塑。”“只要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看到‘明暗关系’已经作为素描的成分进人素描中去了,因为已经考虑到线条的明暗值。在瑞士著名画家贾克梅蒂的素描作品(达格拉斯·库帕肖像》中,人物与桌椅只是画家摹写的实存物体在瞬间留下的景象。大师将线条融入整体之中,画面中的线条在叠交运行中形成一种内聚力而指向中心,对于画家来说,物体的颜色、外形以及上面的光线只是一点点难以定义的东西,画家认为这点东西可以通过点、线表现出来。这些足以说明线条在素描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假如我们在造型时,不考虑线的变化关系,统统用一种线条去刻画,可以想象作品会如何的单调和乏味。如果根据物体的造型体态、结构关系、空间层次、透视关系去表现,视觉效果就会截然不同。而失去变化的线条,不能产生节奏和韵律,无法达到造型的目的。我国古代画家通过长期积累所倡导的铁笔十八描:如钉头鼠尾描、游丝描、兰叶描等,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运动感,注重线条的疏密变化,都是基于通过凝炼的造型以提升表现力的考虑。

纵观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提香、伦勃朗等等,他们对线条的运用和理解都达到纯熟的境界。比如鲁本斯松动而准确的线条,寥寥数笔却赋予人以生命力。凡·高的素描线条稚拙中见深刻、朴实中见真诚。仔细读来,大师的素描精练而到位,下功夫去领悟、推理,每一处转折、每根线条都表现出了生动丰富的形体,因此带来的感觉是舒畅、有信心的。

素描活动总结范文12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28-03

素描基础教育源于西方,从二十世纪初引进我国后就成为了各个高等美术类院校一直使用至今的教育模式,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设计院校一直沿用着模仿的教学方法,造成了艺术与现实毫无挂钩,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毫无创新的模仿,在设计方面的能力极其薄弱,无法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如今,设计素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时代性、多元性与设计性。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越来越多的融合性、模糊性,是设计素描不断发展的特点。设计素描的不断衍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对物质生活不断追求的结果。

素描是从外国引入到中国的一个绘画种类,在我国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素描在英语中被叫做“drawing”,可翻译为“简单绘事”。本质上素描是与彩色绘画相反的一种绘画称谓。所有以铅笔、炭笔、木炭条、钢笔、毛笔等单色工具在墙面、纸面、板面上绘制的画子都可以叫做素描。素描单纯地解释为是一种运用单色的线条或明暗调子来展现客观事物的形体构造的描绘方式。它主要探究客观事物的外形和结构、质感和量感、明暗和虚实、透视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等等各个方面的塑造手法和艺术展现规则。

设计素描是利用物象的大小比例、立体空间理念、透视原理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解剖等方面来展现新的传递信息方式与造型方法,培训制作设计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愿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是在素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事物的最基础的构造型练习。这一门课程大都可以用在所有的设计门类的学科,要求画面在透视和解剖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原则,把具体形态的客观物象换个方式再次展现出来。设计素描要想准确地表达它的设计意图,离不开绘制设计图的能力的基础培训,以此来提高画面的透视和结构方面的准确性。或许从某些方面来看,不管什么形式的素描都有着强烈的创新的设计理念。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类基础教学中必须要教授的授课内容。从设计素描的特征和本性上来看,应该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的理性归纳和更有目的性、科学性的表现形式。设计素描在艺术实践生活中,利用了传统素描的绘画技法和规律进行形象生动的人文沟通来传递现代社会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而慢慢地变化成了一种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构造型体方面的因素差不多相同,比如结构、质感、空间、明暗、光影等很多地方都是有相似之处的,它们之间具有着长远的继承性。如果把传统素描描述成纯绘画艺术领域的最初的形式,就可以说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艺术领域的基本形式。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构成基础上形成的,同传统素描一样有着造型能力、美学法则和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共同条件。素描在绘画艺术的创作和设计师的设计中都起着重要的主导及辅助作用。艺术创作一般都是从素描开始的,传统的艺术家在构思创作主题时首先是用素描的形式来概括形体,铺设与构架创作思路,更不用说收集创作素材的阶段了。正常来说,从最初的构思创作到确定在画纸上的构图,在画面中找出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所用的单色画稿也被划归为素描的范畴,设计师进行艺术创作前绘制的创作构思图也可以算为素描的一种,所以素描在纯艺术的创作中和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和辅助作用。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创新思维的产物,它与传统素描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素描是建立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之上的,依靠于传统素描,二者不可分割。

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也有着自身越来越多的设计特点。传统的基础素描强调对客观物体的真切重现技术,而设计素描则是强调创造性思维才能的培养;传统素描注重人的塑造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注重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强调以线表现结构、以面与块表现空间、以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表现创意等综合的过程。设计素描从观察方法到表现形式都很大程度的相异于传统基础素描,因为设计的活动离不开设计,所以未来的设计不要求是否具有既专业又现代化的创造设计头脑。虽然我们的设计素描还要从传统素描开始,但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绘画艺术。设计素描是一门刚形成的基础课程,它是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是所有设计艺术领域的基点,它与传统素描不同。传统素描侧重于感性认识,设计素描更重视理性了解,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来认识形体和机构变化的规律。传统素描基本处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而设计素描基本处于由理性追求感性的阶段,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设计素描不是只在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思维看法和展现手法上超过了传统素描,扩大了传统素描的思路,而且功能上的变异则是它最大的不同。根据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不一而有所取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地方:

一、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和目的不同

传统素描主要指以真实地表现物体的构成、明暗、外形、质感等为目的的一种造型活动;设计素描则是以训练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技能为目的。它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运用设计的理论,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的概念很好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新的物象。设计素描意味着更重视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被遮挡在物体外形下的内部构造结构,那些生活中不曾有过在或不直观而在理念中应该存在的规律或原理,甚至完全出于主观臆想的、荒唐的物体等等,都可以是设计素描描绘的对象。由此,思维在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中也有不一样的表现。思维是人们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在设计素描中充分的展现了其个性特征。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不同于传统素描那样简单地只有不停地打型,是主要培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突出地展现设计素描的主观能动性。要想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动性,就要将学生脑子里各种形色的物体进行构想并形象化,绘画在画面中,通过挑选、增加、删除等专业的修改与处理,让学生有理性的去构型,描绘出新兴作品。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并不是毫无理由的任由创作者胡乱构想,随意分解抽象的物象,目的在于授意和引发创作者怎么样识别、分解、重组、创新出新的造型,并非无依无据地创作,而是由外到里、多角度、创新地表现出生动的物象。

二、观察方法方面的不同

在素描的创作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就是观察物象。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到观察方式,这是素描培训的前提条件。相比传统素描来说,设计素描的观察方式有着更多的丰富效果。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具有单一性、纯粹性、长时间性、静止性;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运动性,表现物体的微观性、宏观性,单一视点的组合性等。传统素描为了表达个人的感情和个人的独特看法,从而观察方式是相当牢不可变的;设计素描是一种剖析解读图形的创新手段,它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和多个视点来观察物象。在我们日常写生过程中,首先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全方位地观察整个物象,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内在构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把复杂的物象分解成简单明了的几何形状,从而更加形象的表现在画面中,这样有利于深入认识整个物象,也有利于绘画者更清晰的把握画面的整体块面关系。例如观察一辆小汽车,我们可以把车窗、车轮、座位、发动机、后备箱等分解出来,然后研究其重组的综合方式,再就是将其不同部位想象形象化成不同的形状,分解重组结构。

三、构图安排方面的不同

一幅画的好与坏,首先重点在于整个画面的构图。构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在我们写生环节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的内容。在绘画艺术中,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表现出作画者良好的构图修养。传统素描的构图比较简单,就是处理画面中所有的线条、形状和要素同四边画面的关系,我们在描绘对象时,需要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纸幅进行绘画。保加利亚画家瓦西卡尔・莫内娃的作品《静物》,这幅画具有较强的装饰风格。一只藤椅正面安放在画面中间,它充满整个画面,半圆形的椅背连同扶手构成稳重而对称的形式,将放在椅子上的果盘和花瓶紧紧围拢一体。背景中的两个方形画框与弧形相切,使规整的弧线与方形的直线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传统素描重视外在的审美感觉,但设计素描则重点表现个人的创造性。设计素描的在构图上更加强调的是画面物体的合理安排,在画面中要合理安排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使得画面中的物体有条不紊,具有一定的韵律美,使得整个画幅中的物象的形状大小、高低、前后距离、物体与物体间的疏密联系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得到均衡与变化的统一。画面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的范围之内,所以其构图想象只要不与总的要求有所矛盾就可以了。多注重些统一平衡,而对虚实、紧疏不需要刻意强调,不然就会毁坏画面所想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四、表现方法方面的不同

传统素描是以明暗调子的形式表现,它最重要的上课课程是区分出明暗素描调子的规则和充分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整个画面没有明显的结构,用黑白灰的大色调拉开了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设计素描主要在于探究和剖析物象的内部结构特征,用以简单、干练的线条来表现,不通过明暗变现方法完成,因为线条又是在于对线条的精准度,遵从一定的绘画规律,所以设计素描在进行运用时相当的严谨。线条的作用就是可以非常准确地勾勒出物体的透视效果,所以设计素描在对物体的比例尺度方面要求尤其严格。传统素描大都是人物、人体、风景等,设计素描则多偏重于静物以及机械部件等带有明显工艺性的事物或者组合,同时强调结构性的表现手法。画中完全通过线条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机器的内部构造,有着较好的空间透视感,充分体现了设计素描特有的表现技巧。

五、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不同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空间观念上和立体效果的展现上也有着相当多的区别。传统素描通常在立体和空间表现上非常自然,令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传统素描用明暗来展现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而设计素描要求从不同角度来观看和分析事物,也就是从不一样的视觉角度和多方位的观看方法来观察物象的内部结构,尤其是每一个物体自身内部构成的各个方面之间的互相关联和各个部分重组的关系。图中是一个空间感极强的环境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空间的内部结构,内部物体与整个空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素描对设计者在立体空间想象力方面的能力需要更高,设计师用设计素描把物体表达出来,其目的是为了构建联系实际对象的模型,所以在空间观念与立体型方面,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是两个根本相异的领域。在画面展现细节内容上,设计素描想要展现给大众的是物象大的内部构造关系,它想要明确地表达什么才是内部构成形式和状态,以及这个物象的各个零散的部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形体。为了在自己的作品上准确的解释这样一个基础的疑问,就必须要忽略许多细节方面的具体表现,因此构图不需要像传统素描那样严谨。设计素描最在意的是物象原本的特质,只有从实际的物象中精挑细选,然后再解释那些想象的形状是怎么样形成的,然后经过怎样构成一个整体。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宏大,但人才质量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仍然有许多学艺术设计的毕业生遇到就业艰难的问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当匮乏,缺乏实践经验,创新本领比较差,所学的学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深受国内素描的影响,设计素描课程在国内主要是比较重视对学生构图的能力的培训。在日常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学以写生为主,这样就控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自由性的艺术教学课程比较少,限定了学生创作性思想的发散,进而设计素描没在绘画的教学中离开来,更没有完成设计素描真实的目标。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创新已经变得迫在眉睫。最近这么些年,素描的教学维新在不停的进步,设计素描更是一马当先,要想把素描和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二体一位”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与专业间的密切联系做开发性的引导,为学生向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要深刻了解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不仅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素描,既“扬长”,还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弥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代沟”,根据素描基础服务对象的不同,有所侧重的引导学习造型基础深化绘画类、设计类基础教学的改革。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对于设计素描的教学,需要在不断总结前人优秀的教学成果上增加更强的时代性。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基础的素描知识,更要在其基础上学以致用,从实际应用出发,不断地创新。当下的学院设计素描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在打基础的阶段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创新不仅仅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最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只有教学方法创新了,绘画教师才能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学习绘画的学生也有了更好的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刘荣伟,刘沛.设计素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黄艾,林蔚然.基础素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