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田径教案

田径教案

时间:2022-02-06 02:59:36

田径教案

田径教案范文1

关键词 田径教学训练 运动损伤 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田径教学包含跳跃、跑、投等多项内容,同时在田径教学活动中,也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田径知识和技术,同时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身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田径项目也有自身特殊性,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锻炼习惯,甚至田径教学的场地和器材都有可能对学生身体造成一定伤害,而这不仅会影响到田径训练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更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田径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田径项目中,较强的技术性与直接竞争性就决定学生受伤现象难以避免。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到运动训练的效果,更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田径教学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原因,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体系和应对策略则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1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分析

要想有效避免田径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问题,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通过对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为更好地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1.1 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认识不足、意识淡薄

在田径教学活动中,很多运动损伤现象都与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够有关。对运动损伤认识越到位,就越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现象发生,而错误的预防认识和较为淡薄的预防意识就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出现运动损伤是田径教学训练的正常现象,因此对田径训练中应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认识不足。

1.2 田径训练前缺乏有效开展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开展不仅是田径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热身活动更是田径训练的基本要求,通过热身活动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从而唤醒肌肉,通过提前开展热身活动,确保身体及早适应田径活动的教学训练,有效减少田径训练带来的运动伤害。

1.3 缺乏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案和合理的组织方法,训练负荷量较大

要想有效避免学生在参与田径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就要制定结合学生实际的田径训练方案。无论是田类项目,还是径类项目都必须依托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案来实施。但当前在开展田径训练活动时,我们往往不能将教学训练方案和组织方案与学生基本素质相联系,对学生培养也缺乏足够耐心,因此对田径教学强度把握不够,训练负荷量把握不到位,极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

2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分析

2.1 重视学生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培养

田径教学训练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就是学生运动损伤意识的缺失。学生很难认识到因为运动损伤意识的不足将会直接导致损伤发生,因此重视学生运动损伤意识培养是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保障。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危害的重视,帮助学生认识到田径训练活动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从而有效减少田径教学训练中学生的运动损伤。

2.2完善田径教学训练的准备活动,提醒学生关注保护易受伤部位

田径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必须完善准备活动。在田径教学活动开始前,要结合气候环境和学生基础及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方案,完善准备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同时能有效加快学生的血液循环,从而提升身体器官机能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身体进入运动状态,有效减少因缺乏热身活动所带来的运动损伤。

2.3 结合学生状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量

田径教学训练要想达到教学效果,就必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实践性教学活动,只有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有效保护自己,确保健康成长,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量的同时,也要有效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要认识到合理、一定量的标准才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而教师也要对田径教学内容细致处理、深化处理,通过对可能造成身体损伤的运动板块进行及早预防,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技术引导和风险提示,从而能够直接有效地减少身体损伤的发生。

3结语

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质。田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因操作不当、重视不够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参考文献

[1] 宗春.跳远教学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

田径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田径教学;探讨

田径运动作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今后也不会改变,但田径作为一种单一重复的运动项目,不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田径运动中。所以,教师更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提高田径课程教学效率。

一、丰富田径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而新课标强调田径教学应打破传统观念,精心选择具有锻炼价值的田径内容,并在其中融入“快乐体育”和“主动体育”的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身体适应性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在走、跑、跳、投等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田径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创设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增强学生的运动体质。

二、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运用互助式、启发式、诱导式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置疑问、课堂导入、示范操作、角色互换等课堂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运动情境中,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但是不管教师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原则:通过改变授课地点、教学手段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内的地形、器材等体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长跑”时,由于这一运动方式过于枯燥和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和比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采取变速跑、定时跑、追逐跑、变向跑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跑步,或者在操场上设计一定的图案,让学生沿着图案进行跑步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跑步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耐力。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并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增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成就感,为其将来进行“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例如,在教学“跳远”时,并不一定非得按照竞技方式进行授课,还可以采取“助跳板跳远”“短距离助跑踏上高台跳远”“越过一定高度跳远”“在不同地形中跳远”等多种方式,以此来丰富田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田径教学也不例外。田径运动中的很多项目和动作都需要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需要教师亲身做示范,但对于一些偏难的动作,例如,投掷时的转肩动作,尽管教师反复讲解、演示,进行动作分解等,学生仍不能真正地理解与消化,而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把生动、形象的情境影像再现在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在生活中难以完成的田径内容,可利用多媒体把相关动作制作成生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整个动作过程,还可以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还原动作过程,让学生不断重复练习,达到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完美结合,这样不仅完成了田径教学任务,还让学生最快最好地感受到了田径带来的乐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田径教学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真正成为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健康体育教学的开创者和促进学生主动锻炼的引导者,充分利用好田径教学,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承芳.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0).

[2]陆振凤,曾玲杰.改革和创新小学田径练习的方法和手段[J].新课程:小学,2010(11).

[3]莫艳.以兴趣培养入手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J].中国外资,2011(8).

[4]朱雪山.浅谈“快乐体育”思想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田径教案范文3

(1)是社会思想对田径课程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思想的进步对人们的学习观、生活观带来了一定田径课程体系的改变,对高校体育教育来说也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认可化,大众对体育的认知属性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单一理论转向了多元论。现在的体育教学不再只是注重生物学体育,而是集生物、心理、社会为一体的多元体育教学。拓展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能够实现教育与体育功能的有机结合,构建多层次的动态学习系统,这也是经济发展与“终身教育”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应进行新的改革与拓展,以满足特色化教学的需求和社会思想的发展方向。

(2)是教育回归生活理念对田径课程体系的要求。

教育来源于生活,田径课程体系教学也是如此,想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明白课程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不管是学习还是教学都要从生活出发,用心而为。传统的高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多以尽信书为主,忽略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拓展是回归教学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3)是市场需求对教学提出的本质要求。

市场需求对体育类教学的要求表现在对竞技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如果出现哪一方面的不统一,就会导致课程结构出现偏差,只有掌握了掌握运动教学的动作规范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才能从实质上提升田径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养成。

2拓展田径课程体系的原则

拓展田径课程体系要根据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导,从生活化和实效化的角度开展可持续教学,对陈旧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辩证继承与拓展,可以依据以下5个原则着手开展工作:

(1)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统一。

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向统一原则主要表现在打破传统以竞技为主线的教材内容,注重运动与知识的结合,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追求时尚、娱乐、挑战的心理。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出发,完成田径教学课程体系拓展。

(2)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开展田径课程体系拓展教学,首先要符合田径运动者的本质特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及发展方向实行个性化教学。教师还可以对人体的生理特征、运动学特征等进行剖析,从人体结构形态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当下具有可行性和普及性的田径内容,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3)地区性与学校特色相结合。

以地区性为原则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考虑南方北方的温度因素,考虑先进和落后地区的文化因素,以及考虑冬天和夏天的季节性因素。在考虑地区性因素的前提下与高校自身的特色向结合,创建出与教学相匹配的课程内容。

(4)阶段性与终身性学习相结合。

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所选择的田径运动项目是不同的,根据阶段性与终身性学习相结合这一教学原则,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最适合自己年龄的体育活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教育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田径课程学习是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因此更应该强调阶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田径课程自学和教学意识。

(5)厚基础、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高校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和竞赛的相关工作,因此高校教育应以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为教学目标,开展相关的拓展训练。在这一目标的督导下,田径课程体系的相关拓展也需要打好基础,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化需求。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拓展的内容和知识

3.1田径课程内容拓展

在专业课程方案中也提到了田径类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主要有三大构建属性,分别是竞争性、健身性和实用性。在田径内容拓展上需要以此属性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内容拓展性训练。将基础运动技能、健身内容和使用技能这三方面运用于教学中,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竞争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理解能力,这些对学生后期的教育和学习工作的开展都是大有益处的。在田径课程体系拓展上,高校方面还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扩大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将课内课外、国内国外的体育竞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

3.2田径课程知识拓展

在田径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重点介绍运动技术原理和方法,这也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来决定的。掌握运动技术原则和方法,能够使田径课真正的回归本质,带来最好的学习效果。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教学内容的本质是不变的,运动技术原理也是相同的,因此,在田径课程体系拓展上,还应从技术原理出发进行拓展和延伸。

4优化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1优化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拓展教学上,我们并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要正确地分析和总结,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加以创造,比如分层教学法、发现与启发教学法等。重点是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以人为本的方针上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多样化,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及情感的整体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4.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为了改变传统的以达标分数定成绩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认可和肯定学生的平时表现,这也是时展对教学效果提出的新型评价方法。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结合,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不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田径课程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5结语

(1)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体系已经落后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要求,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田径课程体系拓展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2)田径课程的拓展方向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价值取向出发,结合地区性与学校特色,遵循科学实用性原则。同时注重厚基础、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拓展原则,根据专业课程方案开展兴趣教学。

(3)要遵循田径类课程体系构建的三大属性,主要对运动技术原则和方法加以训练,从基础的技能训练开始,逐渐对实用性、健身性内容加以掌握,以拓展田径系教学原则为指导,来进行相关的课程训练和拓展研究。

田径教案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田径教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一、正确认识田径运动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课时有限,但是教学内容复杂,尤其是田径运动方面的,所以学生特别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偏向于运动训练,而不重视技术的传授,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

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对于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的养成都有重要的影响。田径运动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通过田径运动可以为学生其他的运动提供基础的体育运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于体育兴趣的培养。从现在我国的教育来看,初中毕业的学生无论是走高中这条路还是选择职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初中毕业后的学生都面临着紧张的高中学习或者是专业教育,无论哪种途径都需要学生有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更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基本的身体保障。田径运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腿部力量和上肢力量,例如,对于要从事高空架线或塔吊职业技术人员来说,田径运动对于他们身体素质的培养就很重要。

二、如何提高初中田径运动的教学质量

老师的备课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田径运动也不例外,老师的备课很重要。在田径运动中,老师备课要有重点,有内容地练习。老师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所以教学的单一性是不可取的,想要获得一个高效的课堂,作为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老师的备案要足够充分,做到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老师在做备案时要想到各种突发状况更要更多地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和感悟。教师在初中体育田径运动中要把教学与练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熟而生巧,熟练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动作所蕴含的意义所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有针对性的练习,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困惑时给学生以暗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老师备课多用点功夫,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努力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积极性,相信一堂高效的田径课堂出现在我们身边不是难事。

分小组学习法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田径运动。分小组学习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很有成效的办法。小组学习利用的好,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也能为学生积极学习提供动力。首先在分组时要参照学生的意愿、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合理的分组,一个小组中要好、中、差生都有,这样才能起到带动作用,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讨论学习中受益。小组组长在小组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小组长要先得到成员的信服,小组组长不一定是在田径运动中表现最好的,但是组长说的话小组组员可以听得进去,这样我们的学习进度才可以跟的上去。每次上课前,老师在进行田径的方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锻炼,让学生主动学习田径运动。

初中田径运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发展很重要,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对于初中田径运动的学习,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通过田径运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爱好的养成。

参考文献:

田径教案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训练;问题研究

一、体校田径专业的现状

从近年来体育类运动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各学校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能力逐渐减小。在体校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前提背景下,虽然田径类班级有着一定数量的在校生,但其新学员整体的招收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体校的田径类班级一直默默地推动着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倾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大中专毕业生呈喷涌式增长,占据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给体育类院校的扩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宏观背景趋势下,田径训练也未能幸免,也被迫面临着生源质量差、选材渠道变小等问题。

二、影响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媒体关注因素。我国田径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是要关注新一代青少年的田径训练,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可以通过加大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宣传,来让社会认识、了解进而支持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媒体也就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谁把握了舆论的导向,谁就占据着发展的主动权。

根据实证调查发现,广大社会媒体很少发出涉及青少年田径事业的报道,对我国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发展鲜有关注。媒体关注的多是足球和篮球运动,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报道,涵盖着由备战到比赛的整个赛事过程、从运动员到教练的整个队伍体系,甚至是运动员个人生活等等无所不含。反观田径运动,特别是我国整个田径事业发展的基础青少年田径事业,媒体除了会针对比较重大的田径比赛进行报道外,其余极少会有与田径有关的报道出现。

(二)训练单位管理因素。训练承办单位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训练成绩的好坏。承办方的管理人员能否深入了解田径训练工作,切实针对训练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这对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各训练承办单位都能较好的做好训练工作,并均是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问题是,从受训练者的个人情况(器材和资金条件)来看,各训练承办方的投入尚有欠缺。

建立、完善在校运动员的档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其不仅能够反映出各运动员的成绩和发展,还可以反映田径运动整体的训练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关于训练工作决策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现在,各训练承办单位虽然已对在训运动员的信息,进行了搜集和保存,但是各单位在对运动员信息进行入档时,普遍存在信息分类混乱、不成系统、信息不全甚至缺失等现象。有些训练承办单位甚至肯本就从未对运动员建立档案。

(三)家庭支持程度因素。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人又分属于一个个家庭,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甚至能够向外扩张进而形成一股影响整个社会的力量。家庭成员的是非标准和观点认知,在家庭活动中影响着子女的认知水平。父母对体育的看法和认知水平决定着子女能否从事体育活动,因此,家长对子女接受田径训练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参与训练时的积极性。

(四)竞赛制度。判断与衡量青少年田径竞赛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应是这种制度能否有利于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健康培养。青少年的田径比赛不同于一般的普通赛事,要以运动员的培养为理念,结合青少年特点和发展计划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比赛内容。不能为了强调专业要求,而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针对青少年的比赛,不可太过强调名字和金牌的重要性,要以选拔人才、检查近段训练成果和积累运动员比赛的经验等为举办目的。

从对田径教练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现在在各青少年田径比赛中所实行的竞赛制度,肯本就没有体现我们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赛理念。其组织开展的比赛内容缺乏针对性、质量也不高,评分的依据有失公允,组织比赛的次数也未达到培养人才的要求,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使得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打好坚实基础和早出成绩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五)教练员因素。教练员从选材、训练的诊断、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到训练过程的指令、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教练员本身技能水平的高低和知识积累的深浅,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长与提高,间接影响着田径运动的竞技水平。教练员是田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田径后备资源的培养中,教练员就是田径事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力争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田径运的后备资源,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循环渐进的一步步推进,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因此,为了青少年田径事业的推进,需要获得各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力争实现“专人专管”以及合理的奖励与优惠政策,减轻青少年训练的额外负担,鼓励广大青少年投身于田径运动中。

(二)采用科学化的训练方法。随着科学训练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日常训练中,使日常训练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此处呼吁广大教练员和在训运动员要深入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开展更高效的、更先进的训练活动。

(三)确立新的竞赛制度,推出公正合理的比赛活动。竞赛制度是培养运动员的“助推器”。在旧有的比赛制度上建立与青少年训练实际相符合的竞赛制度,才能确保青少年田径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每年青少年田径比赛的举办数量和裁判及举办单位的公正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训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波.当前青少年田径训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体育科技,2006(02).

田径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学 田径教学 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

一、前言

田径运动的开展,对与高校学生来说,既是丰富其课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此外,高校内实行田径运动,还能够有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磨练高校学生的意志,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但是当前,田径运动教学活动在高校中的开展,遭遇了前所未有有的瓶颈,高校田径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可见,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必须要提高高校内田径运动的地位。而对院高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深入研究当前的素质教育,不断地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从而为高校田径教学活动增加更多富有现代化意义的内容,从而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二、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大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薄弱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生活压力小,生活环境轻松,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再进行日常运动。且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来说,高考的压力迫使其花费更多的时间攻读课本内容,以期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成绩。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其生活环境也不再习惯于进行体育运动。即使是学习环境突然放松,他们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玩游戏、看小说上,也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此外,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怕脏、怕苦、怕累的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让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如跳远训练时,一些学生因担心鞋子里面进沙子,而不愿意参与到跳远运动的训练中。长跑训练时,因为担心跑的太多,而造成身体感官太累,进而不愿意参与到长跑训练中。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其主体意识的弱化严重制约了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田径运动的技术变化小、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相比其他的内容的教学活动来说,其内容显得乏味枯燥,且与这个阶段大学生追求娱乐性、新颖性、娱乐性活动的爱好完全背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此外,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田径运动项目,就必须对该项目勤加练习,但是此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与能量,进而很多同学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中来。如长跑项目的训练,体质差的同学在跑完后可能会出现呕吐、疲劳、昏厥等不良反应。而铅球、铁饼等传统项目,对学生的技巧又有较高的要求,其运动过程中,其安全性也不高,学生毕业后因为场地限制和运动条件的限制而放弃该项目的多练。此外,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是在室外,夏天要遭受太阳的暴晒,冬天还要忍受寒风,恶劣的运动环境也影响了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

3.教学模式陈旧

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往往依赖于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再由其自行练习。旧的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限制,而其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学生只能通过学习教师的动作,才能掌握课堂内老师教授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学,老师也习惯性地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方式来指导大学生上田径课,并以竞技运动的标准来评定大学生。即使是新课目标在大学教育中的实施,仍然有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工作者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当前以人为本核心里面获得了飞速发展的今天,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高校的田径运动教学。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高校运动教学活动导向发生偏差,以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展现高校体育运动教学的魅力,就必须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采用适合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的新的教学模式。

4.教学环境失衡

教学活动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活动,而是意向复杂的系统。只有保证其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有序,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展现教学活动的魅力,发挥教学活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最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学者李权权(2010年)在其研究成果中表明,教学环境是田径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环境现不容乐观。由于大学的扩招,学校原有的场地、运动设备等硬件环境不能与当前校内的学生人数匹配,而软件环境方面,教学资源不能实现有效的利用,其整体功能也没有达到整合的功效,其直接结果就是各个子系统要素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考评方案的设置并没有贴合学生实际,考核标准方案过于呆板。一些体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田径课中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这种不完善的考评体系下,学生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成绩,但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仍有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体质瘦弱、运动基础较差等现象。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虽然不存在上诉问题,但是其在田径项目活动中难以达到该项目的要求,也会打击该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进而失去田径运动的信心。

三、解决制约高校田径教学因素的措施

1.提高学生运动意识

将运动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从而将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意志品质培养能力以及田径运动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的内涵以及意义所在,从而提高其进行运动的积极性。而对于高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就要正确的认识到田径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理论学习,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度,从而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主体意识。

2.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田径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打造强健的体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深刻的认识到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从而为学生树立康乐的体育思想,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进行长跑、跳远等田径运动项目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给予学生满足学生精神发展以及生理发展的需求,塑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并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四、结语

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满足高校学生精神发展与生理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改变现有的田径运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雷蕾.高校田径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3,3(27):69-70.

田径教案范文7

摘 要 现在国与国之间开展了多层次的大型的体育竞赛活动越来越多,这不仅仅为那些爱好体育事业的人才提供了发展舞台,也使得合格的体育老师成为促进各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高校田径体育老师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本文主要是采用了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某高校师资队伍的状态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在我国高校体育老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校 田径体育 师资队伍 培养策略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田径体育教师绝大多数是来自于高校的,但是不管是综合素质,还是总的数量来看,都与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无疑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在田径事业的发展,为此,笔者想以天津某高校为例,对高校田径体育的老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一个初步的调查,发现高校体育老师的薄弱环节。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大学体育学院的30名体育老师作为调查的总样本,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主要是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这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总共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

二、天津大学田径体育教师现状及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是运动训练中的领头羊。负责确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同教师的执教和管理能力间接决定了运动队伍水平的高低。教师队伍质量如何,决定了运动员质量如何。

(一)田径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情况

学历与职称不是完全呈对等关系的,这只是教师知识和执教水平的一个反映,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对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现状的调查,以了解田径体育教师竞技体育的专业水平。在调查的30名教师中,具有中专学历的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3.3%,专科学历的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3.3%,本科学历的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3%;30名教师中,其中有5人是初级职称,占被调查人数的16.7%,中级职称有1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6.7%,另外有8人是高级职称,占被调查人数的26.7%。就总的来看,在天津田径体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都是还说得过去的,无论是学历,还是在职称上,高学历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就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实际教学效果要远比自己的学历以及职称重要的多,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团队提高体育水平。因为在正式比赛时,我们更多的是了解教师的执政效果,而不会去关注他的学历和职称。

(二)教师的年龄、执教年限情况

体育运动训练实质上是一种集体力和脑力为一体的活动,为此对于教师来说,经验最为重要,他们要花大量的工作来实践和总结经验,而年龄结构要尽可能合理,这样才能发挥出教师的执教水平。据有关统计表明,我校田径体育教师30-4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70%。西方学者曾经就人才创造成绩的最佳年龄做过研究,并提出观点即人在30-50岁时,最容易创造成绩。由此看天津大学田径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三)教师的待遇状况

天津大学田径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人才,责任重大,如果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为之付出较大的努力,为此,必须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只有这样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在工作中调动起来,才能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教师的待遇不满意的却不在少数,对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25%和35%的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是“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有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低于”其付出;有2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是“基本相符”。这表明在我市训练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强度没有成正比,劳动待遇偏低以及没有体现其劳动价值的情况表现得比较明显。

三、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策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就当前高校而言,高校田径师资队伍就要从学历,年龄,以及他们的待遇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高校的老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促进师资队伍更加合理化

一是,要针对高校田径师资人才老龄化的情况,聘用更多的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的新人才,主要是从年龄和教龄上进行把关,淘汰年龄较大的、无法在体育事业中发挥自身作用的老师,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用各种政策吸引新人才;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力度,主要是要从学历和职称上进行严格考核,作为高校老师,必须是不光仅仅会体育训练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职称,才能够胜任田径体育教学工作。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考核制度对于每一位高校田径老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他关系到老师的劳动价值是否得到认可,同时还有助于他们主动开展工作。为此,要制定合理的绩效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工作态度、科研能力等,并且以教师任务书的形式发给教师,教师要在此任务书上书面承诺予以确认,以此让教师深刻明白绩效考核的内容以及方法。其次,教师在参照绩效方案工作时,领导应常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不能是重结果,轻过程。在绩效期结束,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一定要确保考核的严肃性、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袁从文.陕西省田径优势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田径教案范文8

关键词: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分析

1.前言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以田径运动能力为基础。近几年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教育观念正在从“体质教育”逐步转向“健康第一”。只有促进人向现代化发展,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今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从当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现在的高校田径普修课大多采用了两年普修和两年专修,这种培养方案基本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田径课程目标和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评价系统和课程结构逐步完善,在满足健身和竞技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是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田径对实现中小学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条件与要求,选取了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大学体育学院的全部田径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在中国知网以及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全国报刊索引,检索了近十年来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资料和查阅教育部颁布的相关的纲要与方案,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2.2.2问卷调查法。对临沂大学的田径教师、体育学院学生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获取有效资料,从而为本研究提供撰写依据。发放问卷(份)400,有效问卷(份)351,有效率(%)87.752.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等应用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过程要素的调查分析

3.1.1田径普修课开课学期和分配课时的调查分析。经调查发现,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设置在大一、大二四个学期,每周4学时,根据动作遗忘“V”型曲线,动作刚学会时,遗忘量是最大的,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量会慢慢减少。所以应该以动作的遗忘规律为依据合理安排田径普修课教学,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建议田径普修课应该每周间隔两天进行。2012、2013级田径理论课学时30,技能课学时130,理论课课时占据总学时的17.86%,技术课占据总学时的82.14%。由此可以看出理论课比技术课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不重视理论课,一味的去看重技术课。因此要理论课与实践课一并发展,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必须要保证理论课的教学实数,使技术课与理论课之间的比例优化。3.1.2田径普修课课程内容的调查分析。临沂大学田径普修课技术课开设项目:短跑、跨栏跑、跳高、跳远、铅球、撑杆挑和标枪。撑杆跳为介绍性内容,根据目前群众体育、中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田径教学中应开展一些健身类的项目。田径普修课理论课教学内容为:第一学期对田径概述和田径来源方面的讲解、第二学期对田径运动的具体技术和提高田径技能理论知识的讲解、第三学期提高学生应对中学阶段田径运动教学的讲解、第四学期田径运动场地、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知识的讲解。3.1.3田径普修课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临沂大学田径普修课以小班讲授作为主要的讲授方式,其次则是集体讲授的方式。集体讲授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能使学生习惯在书本之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可是大型教室的讲授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减少,课堂的气氛会失去活力。小班教学使教师的自觉能力和讲授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上的不足。临沂大学现在田径普修课的人数都小于25人。3.1.4对田径普修课学生成绩评价的调查分析。临沂大学田径普修课平时成绩比较注重对出勤率方面的考察,而对于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课外作业方面考察比例相对较低。在临沂大学田径普修课的调查中发现,平时上课成绩占10%,理论课考试成绩占30%,技术课评定与达标成绩占60%。田径普修课应该增加平时成绩中学生能力的考察,这样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积极地学习田径技术知识。

3.2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

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共有4名田径普修课教师,这些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2.5岁。由此可以看出临沂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普修课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缺少年轻的新教师。职称结构:副教授有3人,教授1人。

3.3学生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

3.3.1学生的田径基础。影响田径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由调查结果可以知道,学生的田径基础良好,仅仅只有8.55%的人基础素质较差。表明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水平都比较高。这样有助于田径课程的开展和学习。3.3.2田径普修课中学生的兴趣调查。运动兴趣是对体育运动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情绪、喜欢的想法,对促进身心健康和获取运动技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有了运动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的融入他所喜欢的体育运动中去。喜欢田径普修课的学生有52.51%,有47.47%的学生不喜欢田径普修课。不喜欢田径普修课的原因如下:一是田径课的内容枯燥乏味;二是田径的课程比较难;三是田径课的课时较少;四是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五是考核评价方法不合理;六是场地设施不足。3.3.3学生对田径普修课教学条件的评价。学生对临沂大学田径普修课教学条件(田径运动场地、技术课教学器材、理论课教学设备、田径书籍资料)总的来说比较满意,但理论课教学设备和田径书籍资料满意度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针对田径理论课方面的建设。临沂大学应该加强田径教学设施的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田径各项器材的利用率,及时对田径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也要增加田径类的课外书籍。

4.结论

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课时存在很大差别,并且开设学期不一致,要适当增加教学课时,这样就可以增加田径教学的质量;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突出竞技项目,而基础运动、实用技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临沂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以小班教学为主;动作技术的班级规模比较合理,但缺少现代化教学水平的应用,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教学条件较好;临沂大学田径教师的职称结构较合理,教师中有较多的青年教师,但教师的学历匮乏。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较高;临沂大学体育教育学生田径素质和动机较好,但缺乏兴趣。临沂大学学生对理论课教学设备和田径书籍资料的满意度较低。

参考文献:

[1]刁志勇.江苏省普通高校体教本科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06

[2]胡新华.新疆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06

[3]张建伟.对云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大纲的分析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06

田径教案范文9

【关键词】田径教育 初中生 体育课程 教学

一、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田径体育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现如今田径教育的方法、形式选择过于陈旧,对中学生而言枯燥乏味,并且评定要求过高,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正确地实现真正的课程目标。有很多的体育教师由于能力不够,导致田径教育缺少应有的趣味性,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的情境。

2.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初中院校,有很多的体育教师并非田径专业,却担任着田径教师的职责,也就意味着这些教师对于田径的理解是片面的,是没有经过系统化训练的。于是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的田径知识往往是教师的随心讲授,或变成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课,还有的教师会选择较为简单易懂的田径授课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起不到根本作用。

二、田径教育对初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田径教育可以教给学生们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在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此时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能否得到正确的发展对初中生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长久以来,我国对田径教育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并且将田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经常进行田径运动,有利于学生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发育。现在有很多的院校通常只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而忽视学生的体能状态,而通过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可以全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等,培养学生的各种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坚韧、果敢等。

三、教学实验

1. 实验原理

实验期为一学期,实验对象为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实验方法为一个班用较为娱乐性,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田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一个年级两个班进行对比实验,采用同一教师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结果采用各个项目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2. 实验过程

对小胜中学的一个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对比实验,采用同一教师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用较为娱乐性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田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对照班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实验前首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关于田径的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田径的认知和学习态度,然后根据体育田径教学大纲在这一学期选定4个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1000米跑,投掷)进行学习,每个项目学习6个学时,在学习项目之前先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在每个项目学习过后,仍然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运动能力测试。

3. 实验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得到结果如下:

以上数据是除去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后得到的平均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是比较客观的数据。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提高了很多,然而对照班的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提高。在学习成绩上面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都有显著的进步,而对照班的进步不明显,有的项目甚至出现了退步现象。

四、新课标初中田径教学的改进方案

初中田径教学方法应当全面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抛弃原来的教育方法,在田径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采用贴近学生富有娱乐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能够在田径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增添更多的乐趣。学生对于田径更易接受,更愿意去学习田径了,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身体素质的提升。

各个院校应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支出和师资力量的培养。学校体育教育的提高离不开体育经费的投入,各种体育项目都需要有优良的体育设施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所以应当科学化的管理体育经费,在购置体育设施时要做好计划,一步步的进行。学校体育教师的个人水平影响着学生田径学习的好坏,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关于田径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增加课程的专业性,娱乐性。学校也应加大教学的研究力度,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结语

田径关乎着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我们应当努力提高田径教学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田径关注力度,让初中生能够在较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田径教案范文10

【关键词】管理;初中;田径训练

初中学校体育教师挑选学生组建学校业余田径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田径训练,不仅是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体育教师所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之一。组织开展好课余田径训练的工作,对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开展初中业余田径训练面临的问题

1.时间分配纠结

初中学校田径队的业余性质决定着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训练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占用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而实际上田径队训练的时间就是利用学生的休息以及部分学习时间,除此之外,由于训练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能量,因此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训练之后的学习与休息。对于这一问题,除了应该严格控制训练时间之外,更多的需要从提高训练时间的利用效率以及由校方出资补充学生的营养等方面进行改善。

2.训练手段落后

在初中学校所进行的田径训练属于一种在基层开展的青少年业余运动训练,训练条件和训练水平与各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的优劣有着直接联系。在很多的学校中并没有合格的运动场地以供学生日常训练使用,同时由于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以及手段方法,例如训练内容不遵循身体发展规律,过早或者过迟的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人为的造成了许多的好苗子被耽误和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令人痛心的。对于这一问题,除了改善运动场地设施条件之外,更多的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这些基层教练员尽快的提高自身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3.心理辅导缺乏

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表现很好,但是一到比赛场上的时候就会怯场,导致平时的训练水平发挥不出而遗憾赛场。这种现象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何在平时乃至赛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这无疑是摆在所有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加强学习以及多向专家同行请教,并将学习和请教之后得到的成果进行合理运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举措。

二、提高初中业余田径训练成效的举措

提高初中业余田径训练成效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根据各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笔者想从田径训练队管理建设的高度来谈一谈如何通过高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初中学校课余田径队的训练成效。

1.熟悉学生,洞悉学生心理特征

熟悉学生,体育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在运动方面的优缺点(例如有的学生力量强,弥补了技术动作上的不足;有的学生协调性好一点等等,弥补了力量素质上的一些不足。),还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的熟悉分为共性部分,例如初一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与其年龄层心理特征相符合之外,联系到田径训练方面的话则存在着是否对训练抱有积极性,对何种项目具有兴趣以及厌恶等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要熟悉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等等。在这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每个正式运动员建立心理档案,以便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在比赛中由于心理原因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力争使良好心理素质成为学生获得优良成绩的助推器。

2.建立梯队,实施分层次的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讲究因材施教,在田径队的训练中也应如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来进行划分,如将部分运动成绩突出的学生组成一线队,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同时可以将刚刚参加训练以及运动成绩暂时不是特别出色的学生组成二线队,以基础的技术和体能训练为主,以期待具有潜力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这样的分层次训练,既能满足部分尖子生对训练方式和心理上的需求又能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使其扎实训练,为以后的拔尖奠定基础。

3.加强联系,邀请名优教练指导

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与田径项目传统高中学校以及少年体校的老师教练们之间的联系,定时请他们到学校里来指导训练,从选材和训练两个方面进行把关,并为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所要进行的训练做好过渡与连接。

4.生活管理,体育文化力争双优

鉴于田径队学生的作息时间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不同,为了便于管理这些学生,体育教师应该全方位的贴近学生,成为这部分学生的生活管理老师,安排好这部分学生的食、宿、洗(澡、衣)等问题,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定期和每位队员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进行沟通,以获取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可以直接停止其继续训练的资格。教师通过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两手抓,促使很多的队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在搞好田径训练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好学习,使其成为体育文化双优的田径队队员。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学校田径训练实际工作中,对田径队日常管理方面所做的一些举措。笔者认为,管理制度的优越性与可执行性是提高田径队训练水平以及成果的重要保障,并且可以使运动队在现有队员组成以及训练条件的基础之上获得最佳的综合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石海.浅谈如何抓好学校田径队的课余训练.西江教育论丛,2010, (01)

[2] 李小伟.抓好学校课余训练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中国学校体育,2012, (01)

[3] 张军.中学业余体育训练队工作初探.考试周刊,2011, (82)

[4] 王成.科学管理,促教师有效送考.中国学校体育,2012, (01)

田径教案范文11

关键词 趣味田径模式 阳光体育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82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自2006年阳光体育理念出现之后,提出自2007年开始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学校做好广泛、深度的调查,积极推广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的出现具体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体质健康;其二,表现出一种人文意蕴,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学生主体意识向着人文关怀方面回归。趣味田径模式的出现,响应阳光体育的基本要求,对中职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中职趣味田径模式下阳光体育理念可行性

中职趣味田径教学下,阳光体育理念的融入作用显著,笔者认为其植入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阳光体育及趣味田径模式的发展土壤目前尚在。根据最近一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职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表现在以下特点。第一,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对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理解不够清晰透彻,但体质健康这一核心目标并未改变。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应该建立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与新理念。趣味田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趣味之中去感受体育教学本质目标,阳光体育理念指导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更好的去认知体育价值;第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体育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决定着对知识的接受状况,能够满足自我全面提升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及对体育认知能力的增强,这些因素都为阳光体育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提供了巨大推动力。传统体育教学实践中好的想法与好的点子由于受到基础条件方面的限制,在执行与应用阶段受到影响。而在当前物质条件能够满足的条件下,趣味田径模式开展所需要的体育装备、体育设施与体育技术因素都能够得到满足,思想意识层面也更加关注新教学方法的实施与运用,具有较高可行性。

2趣味田径模式下的“阳光体育”中职教学途径

趣味田径模式模式下“阳光体育”中职教学途径实施可行性已经在上文中有所阐述,在教学途径探索方面依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包括教学规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从全过程进行教学途径的探索,对趣味田径模式植入阳光体育理念推动作用显著,下面展开具体途径探索:

2.1做好教学规划

做好教学规划是趣味田径模式下植入阳光体育的前提条件,但这一过程应该确定一个基本的前提与假设条件,那就是趣味田径模式已经受到中职学生的广泛认知与喜爱。如果学生对趣味田径缺乏兴趣,则通过趣味田径课堂教学的实施培养其兴趣与主观意识,真正去接受趣味田径模式。这一过程,虽然所能够采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本质依旧是以学生为核心,以快乐为主,让学生掌握田径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也能够在其中感受快乐,培养兴趣。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应该充分做好有关于阳光体育与趣味田径的调研工作,将阳光体育理念如何融入到趣味田径教学当中做好规划。对于教育而言,其并非是一盘棋局,可以在一步走错之后重来,如果教育失败则影响的是一代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趣味田径模式下“阳光体育”中职教学实践探索要做好规划,在观念层面革新思想,最终制定的教学规划既能够符合田径教学要求也能够展现出阳光体育理念所传递出的价值,让学生真正获得所想要得到的东西。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趣味田径模式在中职教学中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这其中就包含多个基本环节的探索,认真研究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性与时效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规划制定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具体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评价教学效果并验证教学规划基础目标。

2.2完善课程体系

阳光体育真正的执行到中职趣味田径教学当中最终必然会落实到课程体系与课程目标值上,因此当前完善中职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在现行的中职课程体系当中已经存在一个固化的发展模式,如果想要全面否定c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教材之所以作为中职教学内容,其经过千锤百炼与体育教学发展必然所确定的,当前之所以无法发挥出实际功效,主要是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体系之间适应性出现问题;其二,现行的课程体系已经与中职教育紧密联系,如果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必将对教学实效产生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应该坚持原有的课程基础体系之上做好更新与完善工作。具体如下:第一,坚持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引入新的教学素材,增加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趣味田径教学的魅力与阳光体育的价值;第二,完善教师团队。趣味田径教学模式本就与传统田径教学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教师团队对于趣味田径教学的理解对推动教学实践作用显著。学校方面,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引进来则是引进阳光体育与趣味田径教学方面的专家,来中职学校开展示范教学工作。走出去则是为本校体育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在接受培训之后将先进的理念带回到中职学校,为趣味田径模式下“阳光体育”的融入奠定坚实基础。

2.3更新教学方法

趣味田径模式下“阳光体育”中职教学之途径探索,更新教学方法十分必要与关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以互联网作为基础性工具,大数据作为辅助工具,进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通过国民素质调查与数据的统计整理,能够最直观的得出不同年龄段国民的体质情况,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中职阶段的学生体质状况,进而在获取体质数据之后,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时效性则会明显提升。从体育事业的本质入手可以发现,其实质上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国防价值又能够带给每一个公民收益的事业。伴随着最新出现的工艺手段,3D立体打印技术可以充分的引用到趣味田径模式与阳光体育实践当中,打印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可以从田径器材方面感受到趣味性的存在,为更新教学方法拓宽渠道。现阶段体育的发展,阳光体育理念的渗透已经逐渐发挥出其应有的内在价值,根据调查数据与调查内容,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尝试,让学生从从未感受过的教学模式中找到学习的趣味性,对每一节田径教学抱有期待;另一方面,可以综合运用大数据所带来的便捷性优势,在网络环境中获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素材,吸引学生走进趣味田径教学的大门,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体育理念。

2.4建立教学评价

验证趣味田径模式与阳光体育在中职教学当中的实施情况,则需要依赖于教学评价的方式去具体检验田径教学的具体效果。因此,中职教学应该建立起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其一,在中职体育田径教学中建立一种评价标准,根据标准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其二,做好整个活动过程的记录整理与收集工作,以便于更进一步的修改数学方案,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三,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依据指标具体展开,这包括教师自我评价指标、学校和家庭评价指标与学生自我评价指标。但在这三个基础指标当中,最后一个指标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但不可否认,趣味田径模式与阳光体育在中职教学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具体实效直接表现在学生的自我评价指标当中,只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才更有话语权。因此,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则需要从学生的自我评价方面入手,感受差异性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闫俊涛,张首文.趣味田径在中职女生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2(01):171-173.

[2] 徐兵.田径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在情景兴趣教学模式中的比较[J].湖北体育科技,2014(11):1025-1026.

[3] 李梓敏,林武忠.趣味田径在中职女生体育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190-191.

田径教案范文12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这愈发凸显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田径运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又缺乏对田径运动的全面了解,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导致学生对田径学习缺乏兴趣,影响了田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本文将对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田径教学 教学困境 教学改革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体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诱发人对某事物产生喜好的意识倾向,是吸引和推动人们积极从事某事物的精神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并保持兴趣时,会给他带来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因此,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的保持,是学生学好田径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田径运动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爆发力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加上田径训练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上的缺失。

一、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虽然田径运动主要是小型团体项目,但是在改善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手段过于传统,训练方式过于单一,加上田径教师的素质高低不同,所以造成很多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很难赢得学生的青睐,这就造成了高校田径教学上的障碍。从整体上看,目前的大学生在选课时,更加喜欢选择观赏性、参与性比较强,容易出训练成绩的集体项目,因此高校田径教学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必须在“快乐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高田径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尤其是对于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必须积极承担起高校田径趣味性教学的重任,对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在田径课堂上要淡化纯粹的田径技能教学,重视学生田径情感和运动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二、增强高校田径趣味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程的认识

在每个学期选课之前,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如可以多安排一些田径学习课程的专题讲座,或者让部级著名的田径教练员、运动员对田径课程进行宣传,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内涵与价值,田径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计划,田径运动的魅力、健身价值等等,这样学生在了解田径基本知识、健身价值和授课模式之后,会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程的选课兴趣,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如此一来,大学生在田径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

(二)对田径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创新

在传统的高校田径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针对相应的竞技项目开展竞技性教学,涉及到的内容也主要是跑、跳、投等技术性项目,这些教学内容不仅技术难度大,对学生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加上缺乏趣味性,容易造成学生在田径课堂上的心理障碍。因此,高校田径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创新,淡化或减少纯粹的技能型教学项目,可以在保留原来项目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降低技术性考核标准,赋予田径课堂更多的空间和弹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田径情感和终身体育意识,如在田径课堂上多组织一些竞技小游戏等,这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使田径课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以赛代练,提高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

在高校田径课堂上,过于单一的学习内容、训练方式无疑是非常枯燥的,也很难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可能会造成高校田径教学上的低效。但大学生通常都有一定的好胜心理,自我表现的意愿比较强,尤其是某个学生崭露头角之后,往往想挑战一下,或通过比赛的形式一决胜负。这时,作为田径教师要因势利导,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比赛的形式对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行有效激发,如在在田径课堂上“短跑”训练项目中,多组织一些竞赛教学活动,可以在班级上形成良好的竞技氛围,增强学生在田径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田径社团或俱乐部

基于田径教学重要性与田径教学趣味性缺乏之间的矛盾,俱乐部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且经过实践验证具有很多方面的教学优势。通过建立田径社团或者田径俱乐部,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与训练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适应性,激发出学生的田径兴趣和参与田径活动的主动性,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训练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田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延伸。“俱乐部”型田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堂上的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结语

总之,针对高校田径教学中趣味性不足的教学困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赋予田径项目更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田径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高校田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或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心理特点,在“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因材施教”的授课原则,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田径、热爱田径,增强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段文玉.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篮球选项课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0(09).

[2] 黄赛强.高校田径队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