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务文化论文

商务文化论文

时间:2022-03-19 16:44:04

商务文化论文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

[中图分类号]F7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6)11-0072-03

[作者简介]黄晓雄,南昌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江西南昌330099)

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向世界,中国和外国,东方和西方在商务交流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商务交流像一座跨越中西方商务的桥梁,把中国的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向了世界,把西方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资金引进了中国,使得中国的企业飞速发展同世界发达企业的发展在缩小差距。

这种跨文化商务往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通过语言交际来沟通的。在当今世界上,国际通行的商务语言主要是英语。我们知道,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局部交叉渗透。

语用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就英语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思维、个性、价值观、言谈举止、风俗习惯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这些不同,另一方面又受到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中国涉外企业在商务往来中就极其容易产生文化迁移,导致英语语用失误,从而对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失误的原因

1.跨文化商务往来中受汉语的语用规则及汉语文化的干扰。“本族语者(native-speakers)和非本族语者(non-native-speakers)之间以及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形成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思维方式、说话规则、价值观念、词汇的社会内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误解或谈话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s)”。“语用失误”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Thomas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中西方往来中文化语境不同,人们在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商务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容易形成“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民族中心主义往往表现在交流传递信息上,因此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本民族文化负面迁移。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商务往来的语用失败。

比如说在商务往来交际初次见面互相介绍场合,“老经理”是我们有时表示对年纪虽不老但资格老的人的敬语,而在西方文化里,“老”(Old)表示“过时”、“没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被冠以“Oldmanager”(老经理)的“头衔”,西方人肯定迷惑不解甚至不悦。他们喜欢用“experienced”(有经验的)这个词来表示赞赏和尊敬。

2.对员工只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忽视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无庸置疑,涉外企业对员工的英语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非常重视对员工的英语培训。但是,培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英语语言技能,反复练习英语的词句、翻译、会话等,却忽视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员工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显见,外语培训需要文化学的支撑。人们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时,又在传递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所以,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缺少文化创造力的参与,文化创造力是员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涉外企业跨文化商务往来语用策略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良好的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并不是说可以较好地运用英语语用策略进行得体的交流。在涉外商务交流中,由于语用失误而造成互相不理解、不接受从而丧失很多商务机会,甚至造成经济损失的教训很多。比如,北方有家企业向英国出口“山羊牌”羊绒被,他们把中文里的“山羊牌”说成英语“Goats”,结果虽然羊绒被的品质上乘,但却滞销,这是因为“Goats”在英语里含有“色鬼”之意。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语言的文化差异问题。英国语言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要理解语言,归根到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我们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理解或表达,都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句。而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防止语用失误。因此,涉外企业提高自身跨文化商务往来的英语语用策略研究是必须的。

1.加大员工英语技能培训时跨文化交际的训练力度。在企业培训中,除了加强员工的英语学习,还要加强员工的跨文化训练,加强员工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给员工提供信息为主的训练,如邀请有经验的涉外专家对和本企业经常有商务往来的一些国家的历史和风俗作专题讲座或报告,通过播放录像、DVD等让员工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并对有关西方文化问题组织讨论;经常让员工了解有关在跨文化商务往来中英语语用出现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员工结合自己在涉外工作中的经历分析和研究案例,并以此为鉴;引导员工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其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广泛地进行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必要时可以让员工进行角色体验型训练,就是训练者指定受训者一定的角色,由他们扮演,并体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人为地制造另一种英语文化环境,让受训者在这种环境中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此外,鼓励员工多和西方人士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访问网站,与西方网友交流,让员工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2.注意英汉语言的语用差异,恰到好处地使英语语言适合其语境。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语用失误表现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时容易套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格式、套话,含有本民族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容易使对方产生歧义。

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又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其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对对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否胸有成竹。我们在用英语语言交流时应该避免英语语言不适合其语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注意不要两种语言在用词上一一对应。这是在英语交流中常见的问题,汉语里喜欢用重叠的成语来加强语气,比如“处理和对待”、“贯彻执行”等等,如果在英语都去找其对应词,那么是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律的,显得很生硬,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二是不要把汉语里的“套语”完全“套”成英语。比如,在开正式商务会议时,发言人喜欢最后祝福与会代表“家庭幸福、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等客套语,如果把这种“套话”完全“套”成英语,未免使英语人士啼笑皆非,因为在正式会议场合,英语国家不用这么长的句子来表示客套,如果用,只需简单的词和句子一带而过。三是注意处理好汉语中的一些特殊环境下所产生的“独特”的语言。在汉语里,我们喜欢以简单的词和词组来概括很丰富含义的内容,比如“出口转内销”、“暴发户”、“五讲四美”、“八荣八耻”等,诸如此类的很多词在汉语里有着其独特的典故、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的内涵,对于这应该加以解释说明,以便让对方很好地接受,不至于产生迷惑。比如,在向外商介绍投资环境时,把一座城市的优点概括为“三城五优”,若只是把这四个字直译出去,不加任何解释,那么外商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字作进一步的解释,“三城”是指“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新兴的工业城,“五优”是指“优越的环境、资源、服务、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效益”。有了这些解释,效果就会极大的不同,生硬难以理解的表达一下就可以生动起来。四是切忌初次见面询问一些对方忌讳的问题。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懂得和了解这些一般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常见的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克服文化自卑崇洋和“面子”心理,以平等的语用策略进行跨文化商务往来。有些西方大企业自恃资金雄厚,在商务往来语用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文化优势,涉外企业在这种情形下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不亢不卑的英语语用策略。每一种文化都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结晶,不存在孰优孰劣。不同的文化应该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借鉴和融合。所以,涉外企业无论在商务谈判还是在商务接洽时都应该采取平等的语用原则,以不变应万变。遇到对方挑衅,可以针锋相对,义正辞言。

另外,“面子”问题是一个老调重谈的问题。我们一贯强调中国是礼仪之帮,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顾及“面子”,涉外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有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比如,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maybe,perhaps),“随便”(Whatever)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便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他们会觉得和中国人商务交往非常困难,会产生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公开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没有能力公开地阐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的印象,其结果造成商务往来困难和无效率。涉外企业在对外商务往来中应该积极地以文化适应态度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进行交往,一方面,懂得英语语境和汉语语境差异性。由于商务往来在目前大多为英语,若以汉语语境和思维模式用英语表达,势必造成语用失败。因此,应该尽量适应和融入英语语境;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适时地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文化背景,避免由于文化理解可能造成的对外商务交往冲突。克服“面子”困惑,不要因小失大。

4.在跨文化商务往来中注意非语言交际,以实现英语语用最优化。非语言交际是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触、体距、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等。Samovar说过:“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美国有专家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对于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我们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一般是和语言结合使用的,起着加重语气、重复、表明态度和好恶等作用,但也有不和语言一起使用的,比如时间观念、体距等等。一般来说,非语言交际如果能够配合好英语语言交流,那么对英语语用优化是一个促进作用,它能够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得体大方、彬彬有理;反之,则可能破坏语言交流的作用,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见,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往来语用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如何采取恰当的跨文化商务往来英语语用策略,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是每个涉外企业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涉外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车丽娟,胡英坤.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5).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2

(一)商务英语的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以其应用英语特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紧密相连。东西方国家由于自然因素、以及发展程度不同使得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体系具有较大差异。同样的一个概念和行为在两个不同的国度,他们的理解可能有巨大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例如,龙在中国是威严和吉祥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国家就是邪恶与暴力的象征。因此,产品品牌的设计中的“龙”如果直接译为“dragon”,就会对产品在西方文化中的宣传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商务活动和贸易中,需要准确地认识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尽量地熟悉各个国家文化习俗,避免商务出现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商务纠纷和损失。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传递性与交流性

在商务翻译上,传统的翻译观念讲究以原文本为核心,根据美国生成语法学派“翻译就是再编码,是通过改变表层结构以反映其深层结构”的理论,文本或语篇在翻译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在这种翻译思想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活动往往会给目标语的读者带来阅读、认知以及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因文化、语境等因素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讲,双文化有时会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调整来取得整体上文化信息的对等。这种形式上的调整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对于源语言语篇绝对忠实的理念,而更加倾向于通过灵活的手段使的译文符合目标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取得读者对于译文心理上的认同。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心理文化

功能对等奈达被称为是“当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理论成果的核心就是翻译的“功能对等”。根据奈达的功能理论,翻译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两种语言之间功能上的对等,而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奈达的理论可以说是受到了以韩礼德为中心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影响,而将语言的交际性放在了翻译的首位。在商务英语中,奈达这种“功能对等”理论要实现,就要求译者要突破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二者语言结构,也就是字、词、句、语篇等限制,而降翻译过程融入到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也就是说,要从语言的表层层面深入到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以及文化当中去。在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另一种文化可能要费力加以解释,要实现文化的对等性有时就要打破语言结构上的限制。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实现的更多是促进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目的,文化与心理上的对等性的传递就要比对原文的绝对忠实更加重要。

二、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一)交际信息的准确性

在众多翻译的理论中,对于译文的“信”可以说大都排在首位。翻译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准确而又完善地在两个语言体系之间传递话语中的交际信息。因此,是否能够保证交际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是判断翻译质量的首要标准。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达到“信”的标准,那么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信息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过程中受到的文化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虽然传递的是等值的交际信息,但是因为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这种文化心理因素在语言表达上的影响,才能合理规避翻译中的失误。

(二)专有名词的对应性

特定语言的社会语境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因素,结合商务英语的翻译来看,商务英语活动与经济、贸易、法律、合同、保险、投资等领域关系密切,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大量的专业术语。这种专业术语在跨语境的情形下为保证交际信息的准确和交际过程的顺利,通常情况下都会带有很强的对应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对术语进行精确的使用,才能够保障交际信息的语际转化,也让双方能够在同一文化语境平面内完成商务交流。

(三)语体的适切性

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语境的人对于“好”、“坏”、“美”、“丑”等带有强文化心理影响的概念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差异。尤其在商务英语中礼貌与寒暄语的翻译上,中文的“哪里哪里”与英语中的“Howdoyoudo.”这样的表达很难在翻译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概念意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忠实于交际含义的准则之外,还应考虑到文化心理差异给语体带来的影响。

三、文化心理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一)核心概念转化考虑到文化心理因素对跨语言交际信息的影响

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应从传统的对语篇的拆解-再编码的过程转变为对语篇核心概念意义的转换。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解决语际交流中因为意象缺失或是意象偏差而造成的翻译困难。如在英文中“blue”代表着蓝色,也代表着忧郁,而在中文确没有可以与之相对的概念意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注释才能够在目标语完整地传达源语言中的交际信息。如商务信函中的“Thegoodshasbeenshipped.”在翻译时若译为“货物已被托运”,从语境文化的角度上来讲,这个句子所传达的交际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缺失,即在译文中无法体现出货品托运的途径。若译为“货物已经轮船运出”,在目标语上则会显得信息冗余。因此,商务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源语言语聊进行核心概念的转化,才能更好地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

(二)语言特征的协调性从句式特征上来讲

英语以圆周句为主,汉语则以松散句为主。在商务英语中,为了显示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英文长以复杂句式的长句为主。因此,在中英转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两种语言的不同的特征,才能够在跨语境的翻译过程中,保留下更多的语言特色和交际内容。例1:Thehomeofyourdreamsawaitsyoube-hindthisdoorandwhetheryourtastebeacountrymanorestateorapenthouseinthesky,youwillfindthefollowingpagesfilledwiththeworld’smostele-gantresidences.译文:打开门,恭候着您的就是梦寐以求的家。无论您企盼的是一座乡间宅第,抑或是一间摩天大楼的顶屋,翻开下面几页,您就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雅的住宅供您选择。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译文将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中文句子,其下还包括数个小的分句。这种句子转换的翻译方法在中英互译的过程中并不少见,尤其在商务英语中更为常见。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语境和语言文化因素对句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让译文更加贴近读者的文化心理习惯,也更加方便读者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的结合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两种常见的对立的翻译策略

归化是以目标语言为导向,其目的在于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境文化规范,如将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为“RomeoandJulietofChina”就是汉译英中的归化现象。与之相对的是,异化是以源语言为导向,以源语言的语境文化习惯为规范的翻译方式。近年来,汉译英的过程中异化的现象在逐步提升,“GongbaoChicken”、“kongfu”、“theyearofhorse”等短语越来越多地被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以下例为例:例2:IscloningtechnologybecomingtheswordofDamoclestohumanbeings?译文A:克隆技术是否正日益成为人类安全的威胁呢?译文B:克隆技术是否正成为人类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呢?译文A是典型的归化译法,拜托了原文中句子表层形式和修辞手法,直接将句意展示出来。而译文B则是异化的译法,他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源语言文化知识,才能够理解该句传达出的完整的交际概念。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归化的译法和异化的译法要完美结合的使用才能更大地发挥出翻译的作用。

四、结语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3

【英文摘要】Theenterprisecultureisthesumofcommonconsciousness,valuesense,careermorality,behaviornormandcriterionwhichisformedthroughsocialpracticeundersomesocialeconomicconditionsandfollowedbyallmembers.Itisaparticularculturemanagementmodel,withvalueasitscore,formedduringthedevelopmentofanenterpriseoranorganization.Theenterprisecultureistheresultofthecombinationofsocialcultureandorganizationmanagementpractice,and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managementpractice.Butwith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itbringsoutalargerevolutionofeconomic、social、behaviornormandvaluesense.ThisarticlediscussedhowtorebuildtheChineseenterprisecultureinthetimeofelectroniccommerce.

【中文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再造

【英文关键词】electroniccommerce;enterpriseculture;therebuildingoftheenterpriseculture

随着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大规模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文化随之产生,它在一个企业在产生的一种新的价值观,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从新整合,在为企业带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缩短生产周期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对已有的企业文化发起了挑战。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商业运作模式的变革,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均发生了彻底改变,传统的企业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主要见证。广义的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体现企业的竞争实务、竞争精神和整体形象。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面对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信守的、为争取事业成功的一套非正式规则。它表明企业奉行何种管理哲学,以及企业通过管理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成为公司员工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企业文化的本源问题是如何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它的要义就是怎么使企业能够有效的整合资源,以达到对外部的适应性,使公司在竞争中生存,进而实现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开展文化管理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能够对外竞争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并能根据环境变换做出迅速反应的行为方式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根据外部竞争的环境需要而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应促进这一能力系统的形成,并维持好这一能力系统。中国的许多企业例如海尔、联想等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发展了一整套公司理念、经营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形象和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现代企业,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从产品质量到管理设施,从环境建设到产品开发,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无不体现企业形象。企业的良好形象(即“商誉”)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以展示“名牌效应”赢得社会与公众支持,符合现代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理论。从现代管理理论看,企业精神反映企业群体的理想目标,显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代表企业的未来和前景,使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的实现做出贡献,从深层推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技压“群芳”。

2、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在企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用的作用。

其一,有利于营造灵活协调的企业营运环境,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社会环境相对与企业而言更具有客观性,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研究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要求,明确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社会需求及潜在需求,完善企业的各种薄弱环节,调整企业战略,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为企业营造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促使改制以后的股份制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其二,有利于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组织和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念。对企业来说,其核心任务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为消费者提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对核心任务的认同并不自动保证企业成员具有共同目标。价值观的确立,为企业极其员工的行为准则界定了成功和追求的目标。

其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些文化的整合与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共同文化的熏陶,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保持和维护了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客观上加强了团结奋斗、共同创业、整体发展的效能。

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内涵。有别于周围环境的企业自成系统,其内部各种机制的协调运行离不开企业文化。一方面,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与夹子指向,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企业员工的满足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公司的长远目标、策略以至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遇到了多重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企业文化提出了如何提升知识价值,如何面对知识员工的新课题;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使得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企业文化老方法、老套路屡屡失灵;而网络技术的兴起,又为催生新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利器。一句话:机制变了、时代变了、技术变了,于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着重塑企业文化的问题。郭士纳在拯救蓝色巨人时,首先是明确地改变了IBM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创立了IBM的新文化,这就是“力争取胜(Win)”“快速执行(Execute)”和“团队精神(Team)”。郭士纳说“作为IBM的领导人,你当然需要领导的规划和具体的项目。但是你的职责还包括带领员工、建立工作团队、并创立高绩效的企业文化。”GE前CEO韦尔奇也认为:“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十年的时间在我们企业里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底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优患意识,严重者可能离心现象严重。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我国企业文化常见错误有:

1、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

2、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3、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笾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抑制了人的个性,在企业中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生产观念下产生的“集体主义”,难以形成企业的内聚力。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急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三、电子商务时代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速度文化和创新文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信息经济就是“速度经济”,速度已经成为企业一个提高竞争力的工具。因特网的出现,使得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可谓一日千里。因而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可以迅速地了解市场信息,快捷地收集客户需求,广泛地进行产品宣传,即时地完成网上交易结算,众多的商务活动都可以瞬间完成,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句话,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得以大大降低。现在全世界都在讲创新,因为在今天的经济环境里,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一切都在变。对此,任何组织和企业如果不时时变革和创新,就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不创新,就死亡”,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自身创新的确定性才能来对付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了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在电子商务时代,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命力源泉,传统的生产规模、成本优势等因素不再决定未来,企业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生存发展。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是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式,大胆创新,牢牢把握瞬息万变的商机。

2、更新观念,塑造员工行为。

企业员工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在电子商务方面独领的企业而言,最短缺的既不是原材料,也不是资金;既不是技术,也不是新兴市场,而是人才的匮乏。这些人才可以为瞬息而至的未来插上想象的翅膀。美国麦肯锡公司总裁埃德·迈克尔斯说:“筹集资金并不难,精明的经营策略也可以模仿。技术的半衰期一直在缩短。对当今的许多公司而言,人才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首要因素”。如今管理人员意识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化和以网络速度运行的全球市场上,由拥有自的人才组建的精干企业对快速决断具有关键意义。电子商务企业有赖于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来作出更贴近消费者、对市场反应更快的决定。

电子商务,重在服务,电子不过是手段。电子商务也可以说是电子服务,使Internet能够为人类服务,服务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企业的文化、员工的素质;Internet经济是服务经济,而不是技术经济、网络消费者交易的平台,也不是商品陈列的环境;厂商不是单纯的供应商或销售商,而是服务供应商,谁比谁服务得更好,谁赚到的钱就更多。

在全新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最成功的企业给予新员工在过去只有顾客才能享受的尊重:它们通过创造人人平等的精英管理体制,满足员工们对从事有意义工作和创造财富的愿望。它们慷慨地回报员工们的良好表现,不只是支付现金,而且也让他们拥有企业所有权,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决策行为中,创新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要由原来的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向新型的网络组织结构转化。其次,管理重点由资本管理转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第三,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在信息时代和网络条件下,新的经济形态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例如柔性制造、分布式制造、敏捷生产、企业流程重组、学习型组织、制造资源计划等新思想新方法。

在创办电子商务企业和企业经营中必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如金融风险,交易风险等,而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旦遭受不测,没有韧性就会彻底。因此,企业家要有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和百折不挠的勇气,要有献身事业、不惧风险、敢冒风险的精神。

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一种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让其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给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要注意几点:①应具有针对性,使被强化者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例如,合理行为被肯定,也就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强化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励他行为的再生。②应考虑反馈的获得,也就是预测强化的盗用。③注意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④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要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以强制性措施推行变革,这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如果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企业员工一时又难以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在这种应急情况下,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强行变革,以保证企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人们对市场竞争的关注程度也迅速升温,毫无疑问,在国门进一步敞开之后,中国企业与国际顶尖企业的这场大比拼已成箭在弦上之势。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强化,国外企业与中国企业的竞争领域必须会由低向高、由表层向深层发展,即渐渐从产品竞争、市场占有率、客户竞争、人才的发展到企业文化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最本质、最关键的商业竞争,我国企业只有建立、推行了正确的企业文化观,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波涛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布德瑞著,《企业研究院》,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连玉明著,《学习型企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美)巴雷特,《解放企业的心灵:企业文化评估及价值转换》,新华出版社。

4.上海电信公司宣传处编,《企业文化案例》,学林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荷]丰斯.特龙彭纳斯,[英]查理斯.汉普登,《在文化的波浪中冲浪》,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版。

6.林佑刚,《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管理》,2004年第3期。

7.徐彦,《论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及其实施》,《企业活力》,2004年第2期。

8.张国兴,《构筑现代企业文化战略的思考》,《企业活力》,2004年第3期。

9.王吉鹏,《企业文化的五大误区》,《中外管理》,2004年第1期。

10.梁红凤、游文丽,《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企业研究—策划&财富》,2004年第2期。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文化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结合,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BusinessActivity)中所使用的英语,在西方国家通常称为“BusinessEnglish”。商务英语以英语为载体,以适应各种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主要目的,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通过英语这个媒介灵活应用于商务交流。当前,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把跨文化、商务文化意识嵌入到日常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无疑给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与商务文化意识双重嵌入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商务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更多的表现为将英语语言、商务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融合为一个整体,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及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商务活动的技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证明,文化因素导致的误解对人际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比纯粹由语言造成的误解大得多,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在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双重嵌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1.跨文化意识嵌入的意义

学习英语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提高人们在商务情景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各行各业的商务活动、商务交往的日趋频繁,其中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合作在不断加强的同时,文化间的隔阂却在不断扩大,各国文化的不同导致行为准则、词汇内涵、思维方式和语篇组织等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如果从事同一商务活动的人员不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往往会影响双方的沟通,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削弱国际商务合作的经济效益。面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实现商务交流这一交际目的,这就需要了解交际中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含义和价值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际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2.商务文化意识嵌入的意义

商务文化主要包括商务价值观念、商务伦理道德、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节与礼仪、商务语言交际及非语言因素等,还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宗教文化、企业文化、饮食、传媒、娱乐、经营、营销等多方面。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异。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商务文化因素往往渗透在各种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如果缺乏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就会因为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从而影响商务交流的成功。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因此,必须处理好商务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文化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

二.双重嵌入的具体策略

1.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嵌入

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交际能力,如何应用商务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嵌入,能够使学生了解东西方商业环境下的文化差异,能够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有利于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1)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在组织教学中只有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教育相结合,学习语言者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宽容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因此,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客观分析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培养比较、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达到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目的。

(2)采取多种途径、方式、方法,立体式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录像、电视以及英文原版电影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隋;通过设置语言情景模拟,塑造仿真英语环境,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特定场合情景中的内涵及所表达的内心感情,增强学生的交际角色意识;在课外,开展一系列围绕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竞赛和“文化、“文化多棱镜”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理性地去看待跨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习惯、社会关系、价值观等方面的材料,有意识地实行“文化渗透”。教师可通过交替式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选用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3)加强商务英语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表达方式上自然存在差异。任何人不可能在思维问题的时候总是用外语思维,首先都会不自觉的用熟悉的母语来思维,用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首先,授课教师让学生区分中英思维模式的区别。汉语思维重直觉,比较忽视逻辑的形式论证,属螺旋型模式;英语则重视个体思维、逻辑思维,是直线型模式。其次,在教学中坚持规范、准确地使用英语授课,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在平时的教与学环节中要最大限度地用英语去理解,用英语去思考,用英语去创造,用英语去实现。再次,授课教师在课内外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置问题和情景,启发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跳出汉语的思维习惯,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思维并进行英语交流的习惯。最后,强化模仿、口语、阅读等训练,止’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和多思,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训练英语的语感,不断拓展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

2.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嵌入.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文化、宗教和风俗,以及经营习惯、商业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形成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商务文化差异。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应该注重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嵌入和渗透,跨越商务文化的障碍。

(1)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商务文化素养。涉外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许多因素,但能否跨越商务文化障碍是关键。而商务文化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宗教文化、企业文化、饮食、传媒、娱乐、经营、营销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涵盖了商务价值观念、商务伦理道德、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节与礼仪、商务语言交际及非语言因素等。教师首先必须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授课教师尤其是要注意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包括它们的政治、经济、历史、教育体制、宗教习俗、风俗习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

(2)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电影、电视、图片、幻灯片等,以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使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日常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授课教师也可邀请一些在国际商务领域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商务人士或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商务礼仪等,学生还可以与他们进行双向的探讨与交流。

(3)通过各种途径与渠道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国际商务活动实践。寻找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去观摩一些具体、真实的国际商务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在真正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学习、观察、体会各种商务价值观念、商务礼仪、交际习俗,增长对商务文化的感性认识。学校还可以与一些外企公司合作,让学生去公司实习、培训,实地接触不同的国际商务人士和他们的文化,在实践中应用自己所学的各种商务知识,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加深对商务文化的理解。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适应性

    商务英语翻译问题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接触。在不同文化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弱化和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英语作为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和商务往来的有效工具,具有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着国家、地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重国外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文化环境是一个不同区域、行业、特征和性质的文化交织影响、能动渗透的有机能动场,尤其是其中的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波及力和辐射力,会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效应,商务英语翻译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折射,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和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又流溢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既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和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和重要保障;既是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应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

    密切关注国外企业文化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培育和创新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如何借鉴、学习、吸收和内化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等关键问题,并没有从理论上、学术上加以明确描述和科学阐明。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待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局限和满足于介绍和翻译,而忽视根据本土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以及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吸收、修正和创造性地应用。

    忽视文化盘点,即忽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制约性,不注重原产地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析,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未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其来龙去脉,缺乏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深层次的文化学透视。

    缺乏对我国本土文化独特性的准确认识,未经系统科学地分析就直接从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中演绎出各种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手段、设想、方式与模式,企图在较短的时期内来完成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实践证明,单纯考虑国外企业文化,不会产生与国内企业商务交往活动的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操作方式,也不会促进国内企业商务活动的持续、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反而给企业商务交往与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巨大破坏。

    把握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文化的适应性。当然,文化适应性的观点决不是否认不同商务英语翻译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渗透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东西方管理文化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彼此各有优势,很难找到一条客观、有效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究其本质是由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所致。因此,在我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反映国外企业文化特性,才能更好的造就企业商务英语翻译在企业商务创新实践中实现实质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本文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的首要前提应该是注重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有效体现国内外企业商务活动交往之间的文化适应性。

    全面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

    文化适应性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说明商务英语翻译要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一致。商务英语翻译是体现企业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射,因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文化,是在与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表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追求意识,“无为而治”的管理意识和“有生于无”的创造观以及孙子的“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培育和建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的重要基石。

    长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和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中。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扎根于现实土壤、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才能使企业发展具备永续的原动力和发展的持久力。例如,海尔的“In Good Faith Forever”,集中反映了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也正是由于海尔把传统文化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将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于身后。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应置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去深入探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商务英语翻译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体系和模式,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应用、测量、评估、诊断和追踪的实证性研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赵雪涛,王明辉.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关联[J].商场现代化,2008(24)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务英语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与西方进行有效交流,就必须要掌握西方的文化。商务英语并非简单的“英语+商务知识”,商务人员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谈判和合作的进行,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语言与文化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为反映文化需要而服务的;另一方面,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人,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因为在具体的国际商务交往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导致商务谈判的失败。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要而紧迫的。

二、国际商务交往中的文化误解与文化冲突

先来看一个在招待会上交际失败的例子。宴会上,一位美国教授(A)从自己皮包里面取出餐巾纸给一位中国学者(C)用,便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C:’Ihey are so beautiful,aren’t they?

A:"Ihey really are.I bought them in New York.

C: Well, well. We don’ t have to use them. You may save them for your important guests .

A: What do you mean? Don’t you tlvnk you are my impor-tart guest?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旦对方接纳自己,友谊的方式往往是视对方为“自己人”,在交往中,无须过于客气。对话中C的言外之意是“既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您也就无须将这么好的餐巾纸给我用,不如留给其他重要的人用”。C所说的important guest指关系疏远而需要讲究礼节的客人。C的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友谊,而结果却适得其反。

还有一个案例:中国有个品牌化妆品“芳芳”,在国内很畅销,因为这名字会使人想起可爱女孩的形象。但该产品推销到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时,译者简单地用汉语拼音“fang一fang’’做广告,结果销路很差,原因是在英语中“佃喝一加唱,’是蛇的毒牙的意思。消费者难免会对它望而却步。

国际贸易交往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会有些只是闹出笑话,而有些则会造成经济损失,败坏公司形象。有时不了解贸易国家的文化环境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会引起国际商务活动的冲突和摩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化形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商务人员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例如,一般情况下,欧美等国在送礼方面注重的是礼物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礼物的货币价值,他们只把礼物作为传递友谊和感情的媒体或手段。在美国,一般的商业性礼物的价值在一二十美元左右。因此,有时赠送很昂贵的礼物效果适得其反,对方会怀疑是否有贿赂的嫌疑,这样不但不能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增进友谊,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戒备。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十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

例如:“You mus have had a tough journey. 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请让我来帮您拿行李)通常对方会感到吃惊,甚至不悦。"No, no.听journey is OK, and I can manage my luggage.”

综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人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三、商务英语中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纯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讲解。实践证明,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熟悉商务英语教学所涉及到的两种文化—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意识地增加文化差异方面的介绍和讲解,对自身薄弱方面进行充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倡教师的自我进修。国际商务英语教师应努力做到精通“双语言”、“双文化”,熟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目前,大多数的商务英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role一play,group discussion, pair一work等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商务活动中的能力,加速学生将语言训练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从理论向实际技能转化,从而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

(二)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1.课堂教学导人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将英语与汉语、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作为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列人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计划,对现有的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增设如英语交际文化习俗、英语与英美文化、商务英语与文化、商务礼仪、外事接待英语等社会文化课程,以利拓宽文化视野、增加文化内涵,改变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教学、轻语言背景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懂得只有狭义的语言能力不足以顺利进行对外交往的道理。教师应引导他们多读有关课外书籍,因为文化知识的获得不可能仅仅来自于课堂。如可通过电影、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

2.利用多媒体及其它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当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商务英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新闻、在线视频等网络资源,从西方社会的日常行为中去学习、体会对方文化与我们的不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7

一、引言

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依托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兴旺普及),货物、资本与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产生了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需要使人们日益注意到,无论是商品的跨国销售、企业的跨国经营都要跨越文化的鸿沟,国外奔波工作的工商界人士需要培养跨文化技巧和增进跨文化认识,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商务风格。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在中美商务活动中,因为经营者不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和商务风格而导致投资失败或铸成大错的事例屡有发生。要了解探讨商务风格就必须先要探讨两国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二、中美商务风格的差异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T.Hall撰写的《超越文化》中提出“高语境”(HighContext)和“低语境”(LowContext)两个概念,并且据信息传播依赖语境的程度将各种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根据Hall的观点,高语境是“绝大部分的信息或存在于有形的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被编码的清晰的被传递的信息中”,即信息的传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高。相反,低语境是“大量的信息蕴含在清晰的编码中”,即信息的传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很低,交际双方需要通过清楚、直接明了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中国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而欧美文化则可归为典型的低语境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自我交流和心领神会,说话喜欢绕圈子,不会直截了当。中国文化着眼于伦理本位,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长期的农耕生活导致家族制,而建立于血缘关系之上的集体(家族)是一种立体状的等级结构。君臣父子、长幼有序带来等级制,注重面子、中庸,正如费孝通所言,我国社会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呈波浪状扩散的差序格局,由此形成亲疏有序、远近有别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力差距型文化(highpowerdistance),即人与人之间由于阅历、职位、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上下级式的纵向关系。而美国则刚好相反,其强调言语的明确表达。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人种、多文化的社会,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人员组成复杂,人口流动较大、较快,人们很少有机会长期生活在同一的社会环境之中,彼此之间交流较少,人际关系较淡,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而且不同种族文化群体之间缺乏共同的经历,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中言其所指,以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最终逐渐形成了“低语境文化”。美国人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并且主张发扬个性,因此其文化属于低权力差距型文化(lowpowerdistance),人与人之间是横向的平等关系。

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跨文化商业行为的模式:关系导向型文化(中国)和生意导向型文化(美国)。关系导向型的人们则以人(先建立关系后做生意)为导向,而生意导向型的人们主要以任务(做成生意)为导向。今日国际社会学中新的核心概念—“社会资本”,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它有条件转眼间成为中国式管理的一个新的世界典范。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好拉“关系”,精通“关系学”,拥有“关系万千重”。关系,可说是中国商业精神中的土特产。社会资本被理解为人际互联网,在新经济中大放光芒。来自关系导向型文化和生意导向型文化的人们要进行商务往来就会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的建立

在建立业务关系阶段,中国人往往不与陌生人做生意,而是通过“关系”,即安排合适的人或者组织来引见,理想的引见者是双方都熟悉的权威人士或者组织。中国人不太适应通过邮件或者电话来讨论重要事情,他们希望和生意伙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中国,打电话、发邮件推销一般是行不通的,即使打电话也是给关系客户打。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地理位置频繁地迁移,所以多数美国人习惯与陌生人做生意,美国可谓是地道的“打陌生电话推销之乡”!与美国人建立业务关系,你可以用英语发一封信或电子邮件,介绍你的公司和产品的基本情况,陈述你希望有进一步的接触,并进行约定。之后打电话请求两三星期之后会晤,对方如果对你的公司和产品感兴趣,就会和你约定时间和地点。第一次和商务伙伴会面后,美国人通常马上就开始谈生意。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方对美方企业和组织有业务意向,就可以试探着发信、发邮件或者直接打电话说明情况并约定时间会晤。

(二)语言风格与超语言行为(对话轮换与对话穿插)

在谈判时,美国的谈判者注重直接评价,使用坦率、直接的语言,生意导向型文化中,直接和坦率就等同于诚实和诚恳。美国人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不断做出各种反应,提出各种问题(对话穿插)。美国人还会说“Ieducateyou”,可能仅仅是认为在某一件事上他更有经验,从而更有发言权,所以他可以教你,其中没有低估你价值的意思。而中国的谈判者常常会采用一种间接的、微妙的迂回方式,以确保不冒犯每一位与会者,为了保全大家的面子,他们不希望有粗鲁的表达、生硬的话语。因为在和关系导向型高度相关的文化中,直接和坦率等同于不成熟和幼稚,甚至是傲慢自大。中国的谈判者好像把“不”字看作是一个不妥的词汇。为了避免侮辱对方,他们会小声地说“我们再研究研究”、“下次再谈”。最常用的变通语是“可能”和“如果方便的话”。中国人在听别人谈话时遵守秩序,总是习惯于默默地听着,不轻易打断别人说话,以表示礼貌和谦逊(对话轮换)。在与美国人的商务活动中,为了应对美国人的直率,避免被动的局面,有人提出中国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学会说“不”:“当卖方的时候,不应该说‘不’,当买方时就可以说‘不’,因为不说‘不’就会引起很多麻烦;求人时不能说‘不’,而被求时就可以说‘不’;自己着急时不可以说‘不’,对方着急时就可以说‘不’,以增加自己的要价;别无选择的时候不能说‘不’,有备选时可以说‘不’。美国人则该说‘不’就说‘不’,因为他们习惯如此,如果他和你说‘不’,你为什么不能说‘不’”?[4]#p#分页标题#e#

(三)谈判与合同

美国商人高度重视书写协议的合法性和细微处。美国人在谈判过程中重具体胜于整体,谈判一开始就直奔正题讨论具体款项。许多美国公司都会带一份冗长的合同草案和一名律师到谈判桌上。然后,逐个条款进行谈判。当发生分歧和争论时,随时请教律师,采用一种非个人、尊重法律的合同方式。美国人认为合同的签订是谈判的首要和根本的任务,是其个人价值利益的体现。但是,在关系导向型文化中即中国,这种方式可能就不会奏效,因为中国商人更多地会依赖人际关系来回避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律师和详细的合同,律师通常处于幕后。“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谈判策略是中国人谈判方式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中方谈判者谈判的过程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谈判目的更多的是为建立和发展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的合同代表着长期互利合作的开始。在签订合同时,用英文起草合同也是商业活动中的惯例。美国人会特别注明,合同一式两份有中、英文版本,但是他们会要求如果出现争议,以英文版为主。这样如果争执起来,主动权就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因为他们对英文商务条款的理解,往往比中国人深入,他们甚至在商务条款中埋下了伏笔,用词都是有利于他们的,合同也都被他们的律师审核过,又经过多次签订,尤其是当他们向中国出售设备和技术时,中方如果接受了“商业文本以英文版为主”这个条款,就实际上给自己带上了一副多余的枷锁。针对这种差异,中方为了能够跟美方谈判,就要相应地改变策略,“入乡随俗”,要重视合同文本的拟定并按照条款进行谈判的过程,并且坚持一旦发生争议,中、英文商业文本具备同样法律效应。建立关系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重视合同条款的美国人来说,先做成生意才是关键。

(四)称谓

在称谓方面,中国人贬己扬人,自己用谦称,而称呼别人时使用姓名加头衔。因为中国人重视等级、地位和关系,因此“王经理”或者“张主席”的称呼就表示了对相应等级身份的尊敬。在汉语的称呼中,对待年长者常加称一个“老”字以示尊敬。如“老领导”、“老先生”、“老同志”等。甚至在姓氏后面加一“老”字以示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如“刘老”、“张老”等。美国人因为注重平等,因此他们的称谓很简单,喜欢直呼其名(firstnamebasis),甚至是刚刚认识的人,一般在首次见面时会说明身份,但之后的交往中只要称呼Mr.Smith和MsOliver就可,不需称呼职位或职称。除非你是医学博士或政府高级官员,否则多数美国人不习惯使用尊称和头衔。在美国,和年老者谈话时应尽量避免提及年老的事实,即使涉及有关内容,也总以委婉的形式出现,如用seniorclerk(资深职员)。

(五)商务礼仪(宴请和送礼)

在商务交往中懂得必要的礼节与礼仪是商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着装、见面的礼仪、身势语、用餐礼节等等。商务交流中还应该重视对方的禁忌与,忽视这些细节,极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失败。商务宴请是重要的交际场合,商务谈判谈的是事,最终落实的毕竟是人,相互产生信任很关键,而聚餐就是增加双方信任和了解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聊家常拉近双方的距离。在中国,大家围圆桌筵席而坐,注重座次的安排,尊者坐在上座。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传统的宴席上,圆桌首先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人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这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宴席间会频频敬酒。在美国则是以右为尊。“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饮酒,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你应邀参加美国人的鸡尾酒会,会和许多完全陌生的人在一起交流,并且没有人引见。接近别人和团体的适当方式就是微笑和自我介绍。中国人敬他人酒时,自己的酒杯往往低于对方的酒杯,而美国人则是高于对方的酒杯,目的都是表示对别人的敬意。

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请美国人吃饭前可以事先征求一下有无禁忌的食物(比如你不能吃什么),在点菜时不要点多刺的鱼类。他们也不喜欢切得很碎的肉丝之类,但是对牛肉则有特殊的偏好。美国人还喜欢生吃蔬菜,吃菜的原味,不宜点太多油烧的炒菜。请美国人吃饭要少而精,忌大吃大喝。美国人喜欢简单的饭菜,花大价钱请客反而不领情。从这点上看,一些地方政府在宴请美国人时那种铺张浪费的行为,酒席上要剩一半菜的宴请常常会吓跑投资者。在宴请美国人时要根据情况,不可按照我们的标准大肆宴请或者频频举杯敬酒。另外在席间或者谈判期间,中国人该避免向美国人敬烟,而且自己抽烟前应该得到他人许可。送礼:同大多生意导向型的文化相比,关系导向型文化中的人们更看重礼物的交换,因为这是一种建立和巩固加强个人关系的认可方式。中国人非常重视给客户“送礼”,以为礼物越重情谊越深,关系越铁,因此经常挖空心思怎么用礼物来投人所好,特别是在业务关系建立阶段。但是美国人在商务活动中一般没有送礼的习惯,特别是个人之间或者业务伙伴之间如果送贵重的礼物就有受贿的嫌疑,因此如果要给美国客户送礼,不必太贵重,可以选择有品位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以示友好。在选择礼品时应该注意下列五点:突出礼品的纪念性、明确礼品的对象性(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体现礼品的民族性、关注礼品的时效性、重视礼品的便携性;还要做到在接受礼物时欣然接受、启封赞赏、拒绝有方、有来有往。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产生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运作模式,将给人类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

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应使企业内部运作电子化、信息化。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的信息化,并构建信息化模型,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何谓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以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何谓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經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在网络和信息化社会中,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和立足之本。这些信息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它制约着其市场竞争力,决定着电子商务信息优势的创造与发挥。因此,现代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活动必须完全融合在一起。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许多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驱动力,归纳因素如下:

市场变化因素

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

由于生产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促使供应商们形成供应链。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商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者要求供应商提供集成度高的产品,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原因迫使供应商们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条供应链,对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因素

信息技术不仅用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运转更加协调。

利用电子商务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由于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开发出的新产品具有较低价格和较低廉的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对供应商们来讲,他们觉得有必要比订货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电子商务也可以提高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当今社会,信息已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商品进行买卖,比如包含有产品历史信息的数据库,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更多企业把可获得的企业内部信息用于经营决策。

企业利用网络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比如,通过电子公告牌、主页和其他的商业信息系统。

政府政策法规的因素

按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要向诸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越来越多的报告,以披露相关信息,在这种压力下,企业为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迫切需要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的因素

提供信息和远距离通信服务的商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会促使商家提供更多的和更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有效的服务。

从上述形成企业电子商务驱动力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前进动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不能用局部模块的信息化来代表。它需要借助社会的多方力量,尤其是专业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共同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一场技术变革,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革。即借用先进的工具(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呈螺旋上升的方式,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

首先,在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后,在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前加入一个实施步骤,即“模拟上线”运行的培训方法,直观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貌。其次,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思路,从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最后,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果,同时为新的需求做前期预研工作,为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做准备,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化能够持续、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已完成信息化战略抉择的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在战术策略上,借助外部中立的、第三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积聚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竞争战略应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并积聚优势:

巩固现有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对现有顾客的要求和潜在需求有较深了解,这样,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才会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便于实施和控制,顺利完成营销目标。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根据企业网络数据库存储的大量现实和潜在客户数据,确定为顾客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借助于网络数据库,还可以对目前销售产品的满意度和购买情况作分析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顾客的满意。

为入侵者设置障碍。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成本日渐下降,但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一旦某个企业已实行了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竞争者就很难进入公司的目标市场。

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目前,有很多大公司开始实行电子商务,其数据库产品服务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满足了顾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也获得了市场上有关新产品方面的许多新信息。

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以美国的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为例,其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让公司根据零售店的销售情况来制订商品补充和采购计划,然后通过网络把采购计划立即送给供应商,同时供应商适时送货到指定零售店。在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沃尔玛正是凭借其与供应商稳定协调的关系,使其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组织单元间的传统边界被打破,生产组织形式将重新整合,开始建立一种直接服务顾客的工作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一个显著特征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的转变。由于电子商务的推行,企业的经营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一种完全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

企业管理网络化

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最为显著的影响是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网上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的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前景广阔,但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一样,总会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电信市场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本环境,电信市场的非开放性,导致网络资源管理混乱,服务收费过高,网络带宽受到限制。

网络法规出台迟。根据对电子商务应用前景的在线调查结果,很多人不愿意在线购物,担心因遭到黑客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企业更是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担心商业机密的泄漏,担心网络上的商业欺诈行为。因此,急需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交易的安全。

信用消费的不发达和货币电子化进程缓慢。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我国在开发适用于电子商务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支付系统方面几乎是空白。传统上消费者对信用消费的排斥态度,对“隔山买牛”这种远距离购买行为的不信任,以及国家金融系统对在线远程结算的保守态度,都会促使这一问题表现更加尖锐与突出。

商品配送困难。很多城市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专业的配送企业,单件商品的长途运输或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9

[摘要]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和模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更高,由此产生了新的特点。电子商务下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解决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与相应会计理论发展不平衡问题、安全保障问题以及会计人才问题。

电子商务是借助于因特网与计算机的电子化商务活动,是知识经济时代典型的经济模式。它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对我国来说,在加快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参与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最直接方式。

会计电算化多年的发展,从技术上实现了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DOS平台到WINDOWS平台,从模式上实现了模拟手工到替代手工,更进一步发展到了资金、项目管理和辅助决策等,从核算型逐步走向了管理型。这些都是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到了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面临新的经济环境,作为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如何变革,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将是笔者地此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下企业的新变化

首先,企业的含义有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企业指的是一个个商务活动的实体,而在电子商务下,企业表现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个域名,它表示的可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实体,也可能仅是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个虚拟企业、地址符号;可能是一个实在的企业实体与一个虚拟企业的组合,也可能是一个虚拟企业与另一个虚拟企业的虚拟组合。这种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经营权意义上的企业,而不是财产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在这种形式下,企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和虚拟性,可根据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进行灵活重构,随市场机会的持续而存在,一旦失去市场或组合任务完成即可迅速解散。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展示自己最具优势的资源部分,达到优势组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电子商务下,企业层面含义已表现为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企业———企业域名,在会计学上可表现的只是一个无形资产。

其次,企业之间的竞争有了新变化,竞争与合作变得同等重要。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是永恒的话题,但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直接面对企业的网站及主页,企业竞争出现了平等化、透明化、全方位化趋势,每个企业都可利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的产品、资源、技术、人才等,企业的各种信息全部展示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在网络上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方便的选择方式,哪家企业的产品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可选择哪家。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靠把消费者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来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的管理者只有互相协作,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样,企业间的竞争变化为合作与竞争共存,合作甚至变得比竞争更重要。

再次,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有了新的变化。一方方面,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垂直型转向了扁平化。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集中表现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中间管理人员是企业基层与高层之间的关键纽带,大量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管理模式为垂直型。在电子商务下,企业内部信息网与因特网使横向信息交流和越级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借助网络,企业最高领导可以随时了解下情,这就弱化了中间管理层的功能,从而使企业可以大量减少中间层,加快企业信息的流通,企业管理模式趋向扁平化。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手段从有纸化转向了无纸化、信息化。企业传统管理手段主要依靠管理人员手中的笔、纸、各类报表及辅助工具,信息是分散的和孤立的。电子商务下企业日常管理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内部各方面管理信息透明化,通过网络,由信息孤岛汇集成企业的管理信息流,各方管理人员可依据自己的管理权限随时自由调用,方便综合管理。这些都使企业管理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手段,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电子商务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建设,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系统相融合,迅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于整个企业的设计、生产、运输、管理等各环节,这些环节各有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正是这些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构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数据。在电子商务下,这样一些系统各自表现出其局限性,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覆盖范围太小,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这些具有各自功能的不同系统,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与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化、集成化的互相联系、信息共享的有机整体,充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

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数据巨量化。会计电算化从具有核算功能到具有管理功能,处理的数据量相当巨大。可是在电子商务下企业生存的时间是无法用传统的会计时间去计量的,对具体的企业业务的核算和反映,在考虑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的同时,必须考虑企业的时间价值问题、人力资源(智力、知识、技术)问题、无形资产(域名、信誉、专利、商标)问题等。对时间价值、人力资源价值、无形资产价值等的计量不仅要使用原来管理会计的内容,而且要使用人力资源会计等诸多经济工具指标去考察,这些指标需要的数据量将是传统会计电算化的几倍。为满足各方面对信息的需求,电算化系统不仅可按月、按季、按年输出有关信息,还可以按周或日输出必要的信息,甚至可实时处理,随时输出信息需求者所要查询的信息,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趋于智能化、国际化。一方面,电子商务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在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不再是信息的缺乏,而是信息相对过剩。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挑选有用的经济信息,提供最佳的会计数据,除了不断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应该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及经济学有关研究成果,自动筛选和分析信息。另一方面,在因特网上,企业之间的交流已无国界,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要能在国际上通行,它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能够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国际化功能。

三、电子商务时代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了电子商务时代,完全脱离了传统手工模式的影子,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核心,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全面性。会计电算化信息全面地反映了企业供、产、销等日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所有成员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经济活动数据的收集,各部门和管理人员都在某种范围内利用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反映和监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复杂性。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全面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它的这种功能就决定了它结构的复杂性。一方面,它与其他管理信息子系统都发生联系,从其他子系统中取得有关数据,加工处理后又反馈给有关系统。另一方面,它与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关系人联系紧密,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中,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要求很高,这就导致了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复杂性。精确性。与其他系统不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本身不仅要求正确、可靠,而且其信息处理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严格地按规定执行,做到数据的来源、加工和披露具有可检验性,确保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适时平衡。

风险性。由于企业内外信息系统具有分布式、开放性、远程性等特点,与原有的集中封闭的信息系统相比,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更加重要,风险性更高。具体表现为内部系统故障、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以及外部的病毒风险、黑客风险、数据安全风险。

四、发展电子商务下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

从计算机成为会计的运算工具以来,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它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也一定会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而完善。但是,电子商务已对传统会计理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原来的规则与规范都可能重写。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与相应会计理论发展不平衡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先进高新技术,其中有基于因特网的Web技术,它包括了网络安全技术、网页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大型数据库技术,它解决了大量数据存放及数据运算问题;三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它们为电子商务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理论不仅需要传统的会计理论的支持,还需要信息技术学、经济学、司法诉讼学等多方面理论的支持。可见,理论的研究必须加强、加快,才能为会计电算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保障问题。电子商务这一经济活动涉及国内与国外企业的贸易交流,必然发生经济纠纷与国际仲裁,这是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而又不能沿用传统法律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它需要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更需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各国相关法律在内的国际法律体系,以保证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有效。1996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为各国电子商务立法提供了范例。面对电子商务无纸化特征,新型的认证、确认方法如不能尽快进行立法确认,电子商务将是无生命力的。

会计人才问题。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为此,必须重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的电子商务时代更显出人才的重要性,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成为人们的共识。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具有财会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通讯知识、Web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必须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使他们不断更新观念,完善自我,在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有效地利用系统,完成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把注意力转到管理职能上,充分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加强电算化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自律能力的培养,保证企业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合法、安全,保证电算化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不危害经济信息的安全,使会计职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发挥它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文斌,电子商务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10

内容提要文章在研究电子商务分类、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把电子商务与电话、电视、广播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电子商务发展基本趋势及其对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揭示了电子商务发展革命性意义,并就我国政府和企业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使用为中心的电子、信息革命。这场革命目前正处于加速阶段,其整体概貌尚未定形,但是,它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打上了深刻烙印,已经造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电子商务革命就是这场电子、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正在改变人们的商务活动、商务行为标准。电子商务一旦成为通行做法(新的行为准则),它就为(企业获取)保持竞争力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东西。

电子商务必将改变企业的竞争模式。但这种改变的进度如何,影响多深刻、多广泛,企业如何驾驭电子商务潮流或跟上电子商务潮流,保持或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不被潮流所抛弃或不走过头,形成自己的竞争劣势;政府在发展、促进、规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可为空间有多大,什么是政府的恰当抉择,已经成为摆在企业、政府面前的重大挑战。

一、电子商务概念、种类与特点

有关电子商务概念的定义、分析很多,但认识并不统一。为了认清问题和研究便利,我们的电子商务研究就从电子商务概念、特点、分类做起。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相互有交叉的阶段,即1960—1980年的以事务处理系统为中心的由机器替代人的手工劳动的自动化阶段(DPera),1980—1995年的以专业工作电子化管理为中心的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管图形分析及其打印的办公自动化时代(microera)1990年开始的计算机与电子通讯技术共同发展的网络时代(networkera)。从广义上看,计算机应用的所有发展都有商业价值和商业意义,都是计算机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都可称为电子商务。如果虑及电子通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广义的电子商务就可定义为以计算机、电子通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其内容涉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品的制造、支持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电讯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产业,如计算机制造、网络建设、网上订单的货物配送、电子货币、软件开发,等等。这就是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众多产业的含义很广的概念。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特指直接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如网站经营、网上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基于网络的企业其他商务管理。人们日常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分为基于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技术的功能性业务——狭义电子商务、支持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运行的支持性业务、作为标准商务数据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服务于特定产业的特殊电子商务(如传统的EDI技术)。

工具性、基础产业性是电子商务的基本性质。除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如光纤导线制造、电子通讯网络与设备维护、计算机零配件制造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商务管理、政府信息处理等的工具革命。工具革命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根本性革命,意义十分深远。现代的工业基础、交通运输、电子技术、教育水平,造就了电子商务革命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不同的现代产业革命特点。

首先,电子商务革命呈加速发展态势。从20世纪60—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到简单的计算机联接、内部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升级状态,其普及、推广速度大大快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

其次,电子商务革命是在不成熟和高速变化中展开的。电子商务革命至今没有定型,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范式,不确定、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协调、安全性受到挑战仍然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三,成长迅速是电子商务发展、革命的另一特点。目前。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一种交易与交流方式、一种企业管理手段,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无论是网线的扩张、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企业上网的普及,还是企业,学校、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几十至百分之几百的速度发展着。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拉动点。

其四,电子商务在总体上具有开放性、易进人性、创新性、易变性特点。目前,这些特点还有强化趋势。电子商务的这些特点使其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其五,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并不矛盾。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局面。当然,电子商务在有些方面正在替代传统商务活动,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二者是相互补充和促进。事实上,这正是电子商务生命力和创新力的源泉。

其六,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与现代教育普及、经济技术基础有很大关系。但是,电子商务的“高技术”与友好用户界面的完美化结合,则是其得以迅速普及、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电子商务与电视、广播、电话经营的比较

电子商务与电视、广播、电话的经营相比,有相似性,也有不同。

上网服务与打电话服务十分相似。“网吧”或“公用电话”为顾客提供计时、计次上网或打电话服务;固定客户按月或计时、计次付上网或打电话费用。起初,使用者少,“网吧”或“公用电话”唱主角;随着使用的普及,固定客户逐步占主导地位,“网吧”或“公用电话”只起补充作用。

从业务特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比电视、广播、电话等的业务更具综合性,且以不同方式覆盖了这些传统业务,出现了基于网络的电话、传真、电视、电影、广播;强化了使用主体的主动性,增强了主体的选择空间,形成了网上互动,改变了单向传输信息的局面;其易使用性与便利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现在的电视、广播,而与电话同步。

与广播的发展相似,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依次出现“诸侯竞争,一片混乱”,产业标准与垄断出现,保持竞争与产业战略联盟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目前,电子商务正处于“诸侯竞争,一片混乱”与产业标准、垄断出现之间,产业标准尚未定型,虽有垄断苗头,如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办公软件和视窗操作系统上的垄断,但在电子商务的软、硬件方面的竞争仍然很激烈,真正意义的垄断尚未形成。

有关电子商务、电视,广播、电话经营在卖点、主要业务内容、非广告收入、其他收入支点方面的异同,可参见附表的具体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电视、广播、电话经营有很强的相似性,只是电子商务的综合性更强、更有现代特点而已。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电子商务并不神秘,其发展必须有卖点支持或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

三、电子商务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站在以往电话、电影、电视、广播、传真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革命性更彻底,影响也更深远。

顾永才认为,“今天的电子商务不在于只是拥有最耀眼的Web页面,而是在于要成功地集成前台和后台系统;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革命性意义主要有三:第一,它是一个巨大的新产业。这个新产业会替代一些过时的旧产业,会压迫一些产业进行重组,会成为(或已经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第二,它是一场交易方式的革命。它的廉价、高效的交易方式将促成企业内部与外部围绕交易方式的企业管理革命,并将产生适合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模式。第三,电于商务造就的与传统产品不同的新产品、新空间、新理念,如网上电话、电影、电视、音乐、书籍,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只有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才真正预示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

电子商务目前面临一些严重问题,如安全问题、技术不成熟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又是其充满挑战与机会之所在。从本质上看,这些问题丝毫不会减小电子商务的魅力,更不会降低其革命意义。

四、我国政府层面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

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政策指导框架,是决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外部环境。制定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战略,必须注意电子商务的社会性、革命性,必须注意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必须兼顾、包容未来的电子商务产业标准。

笔者以为,我国政府层次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的要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开发,强化我国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的关键。这是因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给其相关技术带来了巨大市场,抓住这一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创造出世界领先的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创造中国式的电子商务奇迹。

第二,把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作为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除了产业发展导向性支持外,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还应表现在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上,如完善与电子商务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减少电子商务法律纠纷;在税收、开发区政策,优先发展产业政策上,给电子商务投资企业以优惠;在项目审批、企业设立、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此形成一种企业有充分自主投资权、发展动力、发展空间的充满活力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

第三,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建设。对于单个企业投资存在困难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参股投资、提供专项资助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具有公益性、公共产品性、半公共产品性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项目,如国家经济、社会基本数据库开发,网络干线铺设与管理,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或以政府为主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必要的。

总而言之,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具有基础性特征的公共产品、半公共产品投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技术开发支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强化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适当手段和战略性取向,也是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五、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在企业层面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的企业内部网是企业内部规范化的内部信息处理、交流系统的完善;电子商务的基于因特网的与顾客交流的良好界面,规范化的数据交换与个性化的数据交换相结合,是企业内部智能管理系统的外向延伸,是企业的更为广泛的智能化触角。这种良好强大的信息交流界面,使个性化需求更容易表达,使企业更易进行以顾客为中心的低成本的弹性生产,由此也就必然形成企业由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向突出顾客个性满足的个性化生产方向的转变。

电子商务的信息、智能化发展导向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企业内部的合作要求更高。以功能为中心的精干组织、小组团队精神、企业结构弹性化、授权、关心员工和强调员工的多层次的自我实现的当前的高技术企业和知识化企业的经典管理模式,将逐步成为运用电子商务的普通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就是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企业的内外信息沟通手段的飞跃过程,而且是企业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过程,是企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力素质的升华过程。对此,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市场管理必需进行相应的知识化、信息化改造。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主动性、创新素质,使企业能在新的条件下健康成长,将逐步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正在改变企业的规模经济特性与范围经济构架,正在树立企业竞争效率、效益的新标准,正在形成全新的企业竞争模式、企业成长模式。

在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经营工具的新条件下,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组合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会产生新的变化,企业竞争将更趋于立体化,企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企业经营弹性将成为其应付这种新的具有迅变特性的环境的基本前提。适应这一变化导向,企业的以功能为中心的小组将成为企业的核心模块或基本单位。根据环境对企业的要求,由具有多种组合形式的小组构造出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并通过这些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将成为企业在新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

企业内部组织是企业适应环境的根本构架。企业外部的广泛的战略联盟则是企业在保持自己特点、功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基本活力和存在意义的条件下,借用外部力量,构造自己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在技术发展处于“爆炸”状态的今天,在电子商务作为有效信息处理手段的今天,企业独立开发所有自己生存、发展必需的先进技术存在不可能、不经济、不具时间有效性问题。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外包内包战略联盟,则是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有效、有生命力的“双赢”战略。事实上,企业战略联盟是企业开发自己单独无法进行开发的技术,增强自己市场力,抓住市场机会,减少“两败俱伤”的不可回避的选择。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技术、路线还没有定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与利用的方向选择上存在着选错路线造成重大方向性失误的风险。笔者认为,目前,经济发展趋势正由传统的独立专线线路经济——电话线、输电线、电视传输线、专用网络、互联网络分立经济,向共同经济、多相多功能兼容的网线合作经济过渡,形成多相兼容的高效率的统一网络、经济网线经营新局面,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企业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发,无论是硬件开发还是软件开发,如果不适应这一趋势,都将面临被迅速淘汰的巨大风险,都将面临走入歧途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统一网络、经济网线还没有大规模地取代现有电子商务技术,但是,这是一个已经有成功范例的基本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1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2]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08

商务文化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语用移情;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能力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飞速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的国际商务合作也随之展开,其中必然涉及众多跨文化商务谈判。然而,成功的跨文化商务谈判不仅需要参与者具备优秀的商务语言能力,也需要其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建立有效沟通。而掌握语用移情策略则是语用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语用移情与跨文化商务谈判相结合,首先介绍语用移情的概念,而后使用实际案例分析其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如何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实现移情能力,以建立有效沟通,促进国际商务合作的发展。

1. 语用移情的概念

“移情”起源于美学,后应用于哲学、心理学,而后发展到语言学领域,成为语用移情理论[1]。日本语言学家Susumu Kuno最早把移情应用到语言学研究之中,他认为,移情就是说话者用句子叙述事件或状态时,把自己也投入句子的情境中,以体现他跟参与对象的关系和关系程度[2]。简单来说,就是说话者一方站在听话者的角度传达信息,以便听话者理解;而听话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来理解话语,以便准确接收信息[3]。

举例来说,A和B处于不同位置,A前往B处。那么,A说的“我去”和B说的“你来”其实指的是同一件事。语言形式的不同是因为A和B所处的位置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但是,A和B的语言相通,且文化背景相似,因此,这并不妨碍A和B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这就是语用移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象。

然而,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文化背景差异,交流双方往往不能顺利地实现语用移情,因而导致各种沟通障碍和问题的产生。同时,我国的何自然教授也指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语用” [4]。 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强调语用移情策略的培养十分重要。

2. 语用移情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2.1 语言形式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由传递方、接受方、信息、传媒等因素构成[5]。传递方将想要传递的信息经过一定的编码传送给对方,而接受方对所收到的编码进行解码,解读其所蕴含的信息。因此,传递方和接受方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必须有共同的编码[6]。然而,在跨文化谈判中,交际双方均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仅语言不同,其所经历的历史、文化、习俗也不同,再加上个性的差异,双方难免在交际中出现种种理解问题。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跨文化商务谈判普遍涉及双方经济利益,这一特性往往使谈判双方更为敏感和谨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谈判的失败。因此,没有正确掌握语用移情策略往往给跨文化商务谈判带来问题。例如:

例1:

中方本意:如果你方订货量大,我方可给予95折。

中方表达:We allow 3.5 percent off as a quatity discount [7].

在例1中,中方的表达符合英语语法要求,也将其意愿完整表达。然而,这一表达使用we为主语,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单一强调了中方的利益。然而,同样的意愿,若是根据语用移情的原则,换用不同人称,会有不同的效果。建议改为: You will obtain 3.5 percent if you place a large order. 这一说法以you为主语,强调外方将获得的利益,淡化中方的利益,较容易打动外方,促进谈判顺利进行。

例2:

中方本意:您能理解我说的吗?

中方表达:Do you understand?

在例2中,中方本意询问自己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且在中文表达中使用了“您”的尊称。然而,在英文表达中,you并没有尊称的含义,只是普通地理解为“你”或“你们”。同时,中方使用了反问句,并以第二人称you为主语,在外方看来,带有一种责备及怀疑外方理解能力的态度,自然会给外方带来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谈判的顺利进行。更为合适的表达建议为I don’t know whether I have made myself clear or not.这一表达使用陈述句,语气较为温和,且将责任归结于自己,强调不知道自己是否表达清晰,而不是怀疑外方是否理解自己所说的。因此,这一表达正确运用了语用移情,站在外方角度考虑问题,避免在谈判中给外方带来不良情绪。

2.2 非语言形式

上述的案例多涉及到语言问题,除此之外,在非语言部分,如果没有有效地运用语用移情策略,也会使跨文化商务谈判出现问题。例如,亚洲人谈判的焦点往往在于建立长期合作的人际关系[8]。因此,中方人员常常在谈判初期倾向于谈论涉及个人的内容或进行寒暄,以缓和场面气氛,促进双方关系。然而,在英语之中有一句表达:Let’s get down to business.(我们直入主题吧。)这一表达是外方谈判的真实写照。就欧美国家商务人士来说,他们习惯免去不必要的寒暄和闲聊,直入主题。因此,这一细微的文化差异常常在一开始就导致了中外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障碍,给双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如果中方了解外方的这一习惯,免去寒暄和个人内容的讨论,将帮助谈判较为顺利地开展。因此,有效地实现语用移情,强化基于文化差异的谈判管理,对于有效提高谈判效率十分重要[9]。

综上所述,不管是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上,还是在非语言形式的处理上,有效地运用语用移情策略对于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3. 如何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实现语用移情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谈判中出现语用失误等问题,谈判参与者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语用能力,在语言及非语言形式上实现语用移情,以推动谈判顺利进行。

3.1 换位思考,慎选人称指示语

纵观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失误,很多都是因为话语者自我主体意识过强,错用人称指示语,给外方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从而给谈判带来不良影响。而语用移情的重点策略之一,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组织语言形式。

一般情况下,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是以信息发送者为中心组织起来的[10]。这就意味着,话语者在组织语言形式时,倾向于以自我为主体。简单来说,话语者习惯以“我”作为句子的主体。这一微小的习惯常常是导致谈判失败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宴会上,出于礼貌习惯,人们往往会对相邻座位的人说:“坐在你身边真是荣幸”。倘若中方人员以自我为主体,将这句话说成: What a bit of luck that you are placed next to me[1],外方人员将会感觉被贬低,同时产生中方人员自视甚高的感觉,从而给接下来的沟通带来潜在问题。但是,如果中方人员了解语用移情的重要性,则会以更加合适的语言加以表达,如What a bit of luck that I am placed next to you。同样的语法结构和语言形式,不同的人称指示语带来的语用效果也大不相同。

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参与者应该消除自我主体意识,站在对方角度来组织语言,慎选人称指示语,以实现语用移情,促进谈判顺利发展。

3.2 多采用积极礼貌策略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往往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尽力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然而,在谈判过程中,如果谈判者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始终以自我为主体,将会面临谈判破裂的危险。因此,谈判参与者有必要采取适当的积极礼貌策略,降低语言的威胁程度,实现语用移情,力求达到共识,取得双赢局面。

在Pragmatics一书中, Levinson将积极礼貌策略解释为“对别人表示赞许和认同” [11]。具体来说,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参与者应该适当对对方表示赞同,感兴趣及表达希望合作的愿望,以获得对方心理上的认同,更好地促进谈判进行[12]。例如,在表示产品价格过高时,可先对对方产品质量加以赞许,如We are sure that your products are of the best quality。这样的赞许对于话语者来说可有可无,但却是语用移情策略的重要体现。对于对方来说,这一赞许等同于一种心理需求上的满足和认同,也有助于接下来价格谈判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参与者必须掌握积极礼貌策略来实现语用移情,给对方带来心理满足和认同,为达成共识埋下基础。

3.3 善用委婉语

在跨文化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参与者有时需要提及一些无法直言的信息。这些信息若直接传递,则会产生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甚至会给谈判气氛带来消极影响[13]。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参与者必须采用语用移情策略,善用委婉语,得体地传达信息。例如,在各国文化中都较为忌讳的死亡在英语中就有多种委婉语翻译,如pass away、gone、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等[14]。同时,现代人已经习惯在中文中使用洗手、化妆间来代替厕所。在英文之中,也有rest room、wash room、powder room等委婉表达来表示洗手间。除此之外,倘若遇到对方谈判参与者中有伤残人士,在语言选择方面也该更加注意。在英语中,人们常用imperfect hearing来代替the deaf、用visually retarded来代替the blind等[14]。这些委婉语的产生有助于减少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冲突,帮助交际双方在不影响他人情绪的前提下准确地传达信息,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因此,谈判参与者必须掌握大量常用委婉语表达,并在谈判过程中善用委婉语,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冲突,给谈判带来不良影响。

3.4 学习外方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谈判参与者跨文化意识淡薄的原因所致。因此,跨文化商务谈判参与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学习外方经济、文化、政治、历史、民俗等文化背景知识,努力强化自身跨文化意识,掌握语用移情策略,从而提高语用能力,避免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出现各种由于跨文化意识薄弱而导致的问题。

4.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跨文化商务谈判已经成为跨国商务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虽然谈判双方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但是,谈判的最终目标是取得双赢[15]。因此,谈判参与者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善用语用移情策略,不管在语言形式,还是非语言形式上,避免语用失误,以给跨文化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进一步推动跨国商务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心爽. 论语用移情及其应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3): 130-131.

[2] 何自然.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4): 11-15.

[3] Vers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9.

[4]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5]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2, 4 (2): 91-112.

[7] 周芹芹. 语用移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09, (1): 201-202.

[8] 庄恩平.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9] Guffey, M.E. Business Communication[M]. Ohio: South 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0.

[10] 马晓梅、何岑成. 试论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移情策略[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1, (6): 146-149.

[11] 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2] Brown, P. &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3] 李卫航. 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透视[J]. 福州大学学报, 2002, (1):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