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26 04:36:33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科技馆 专业技术人员 胜任力模型

科技馆是以普及科技知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公益性科普工作机构,承担着展示科技成就与发展,举办科普展览,开展科普活动及相关社会服务的职责。我国科技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蓬勃发展,全国现有科技馆273座,从业人员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国家科技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科普专职人员已达22.97万人。随着科技馆新建、改建规模的扩大,近年来不断引进和聚集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业人员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要做好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胜任力的问题。因此,弄清楚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并根据相关的胜任力设计选拔、培养的标准和方案,根据胜任力来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职级评定标准,这对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1.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文使用的是才能评鉴法,其核心是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该方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遗憾的2~3件事,每件事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 牵涉到哪些人? 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 结果如何?

2.访谈被试

综合绩效考核、领导推荐、专家意见确定了18名员工作为绩效优秀组。在其余员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5名作为绩效一般组,根据录音清晰度、访谈配合程度等问题,去掉了2份不符合要求的录音。选出了绩效优秀组17名,绩效一般组14名,共31名被试的访谈录音进行分析。

3.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程序

(1)胜任特征编码

第一步,将访谈录音输入计算机,整理成WORD文档。

第二步,编码训练。采用Spencer的《胜任特征编码辞典》,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成的4 人编码小组分别对一份访谈录音文稿进行试编码。经过讨论,使得4人对这份访谈文稿的编码达成了一致意见。

第三步,预编码。4人分别对11份录音文稿进行预编码,这11份文稿全部来自绩效优秀组。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编码规则。

第四步,正式编码。选择预编码过程中编码一致性较高的2人作为组长,将4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分别对10份文稿进行编码,同一组中的2人对同一份文稿进行编码。

(2)数据处理

将编码结果汇总。统计出每个被试在每个特征出现的频次、平均等级分。将31名被试的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科技馆的特点,把科技馆工作人员分为三类,分别是:科普工作类、教育活动类和工程技术类。下面对三类员工的结果进行分析。

1.平均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首先,我们进行科普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7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培养人才、团队领导、随机应变、思考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力、信息搜集。

其次,我们对教育活动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3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团队领导、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

最后,我们对工程技术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9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政治判断力、进取心、计划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

2.胜任特征的频次分析

Spencer认为,胜任特征出现频次也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在前面的分析中可知,频次与长度相关性较大,说明其受访谈长度影响较大,所以我们没有统计其在优秀组与普通组的差异。但出现频次较多的特征,表示在事件中被访者经常表现出这种行为,所以可以作为通用胜任特征(徐建平,2004;李文,2006)。

科普工作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13次,最低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随机应变、组织承诺、专业知识与技能、进取心、主动性、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其中,随机应变、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秩和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两项后得到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组织承诺、进取心、主动性、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

教育活动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22次,最低1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随机应变、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其中自信是秩和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一项后得到科技馆教育活动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随机应变、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

工程技术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20次,最低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客户服务导向。其中,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信息搜集是t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六项后得到科技馆工程技术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专业知识与技能、主动性、客户服务导向。

三、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总结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分别见下面的三类模型:

1.科技馆科普工作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由图1可知,优秀科普工作类人员的胜任特征有:培养人才、团队领导、随机应变、思考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力、信息搜集。科普工作类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有:主动性、进取心、组织承诺、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

2.科技馆教育活动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由图2可知,优秀教育活动类人员的胜任特征有:团队领导、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活动类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有:主动性、计划性、信息搜集、组织承诺、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分析问题、进取心、人际沟通力、随机应变。

3.科技馆工程技术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管理运营,规划,长远发展,创新

 

目前,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极其重视,促使各地科技馆建设如火如荼。我国国内科技类场馆很多,而且各地还在不断地兴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但这些场馆都存在一个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对科技馆当前及今后的管理运营和创新发展有了如下的思考。论文参考网。

1.我国国内科技场馆与国外科技场馆相比,在管理运营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国外一些国家,例如英国,在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做得很到位,非常先进,尤其在科技馆、博物馆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给自足、入能敷出是国外科技场馆的一个特点、一个优势。论文参考网。

我国科技类场馆和国外的科技类场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科技类场馆既是向公众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又是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的主要社会力量。科技的教育、传播,是全面提升公众科技素质的基本手段。大众除了在学校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外,科技馆在传播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馆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场馆的建设、改造和日常运营中,片面追求大而全。

2)其功能主要以展览、展示为主,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交流。

3)缺乏科技馆的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

4)经费不足,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备。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运营能力是科技馆创新和发展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在于经费、管理,理念,还在于它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教育责任的方式和程度。

1)借鉴国外展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功的运营模式,多与国外展馆沟通、交流、协作。

2)更新展品设计、制作理念,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举办

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展览教育。在创意和理念方面实现突破、跨越和提升,激发每个人对科学技术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创新度,令人耳目一新。传统的科技馆,以陈列展品、展示为主,对观众的基本要求是“请勿动手”,而现在我们提倡和引领观众亲自动手参与到活动当中,用“请你参与体验”的方式,使观众从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汲取知识。

3)加入地方特色元素,避免陷入雷同。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精髓。对当地地理、人文、历史等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体现当地特色。

4) 提供优质服务,为观众提供便利。主动引导,向不同年龄、不

同知识层次的观众推荐适合他们参观、参与的项目等。论文参考网。同时开辟停车场,特殊人群服务区等以方便观众。

5)争取当地政府的最大支持,除了政府投资外,尽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从社会、企业得到更多的赞助。

3.长远规划,确定科技馆的总体经营方案,包括战略目标、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市场推广、游客服务等。编制科技馆日常经营的各种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1)制定一个关于未来的计划或规划,体现未来三至五年的短期目标,甚至五到十年的长期目标。

2)加强科技馆的自身管理,不断增强科技馆发展的活力和服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对服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服务培训,建立积极向上的科技馆馆内文化。

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科技馆参观,走多渠道、多样化的科普宣传道路。并留住回头客,使回头客成为科技馆最好的宣传使者。在农村或偏远地区设立科技宣传点,定期开展科技活动,普及科技知识。

4)解决经费问题,第一可以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而且不能依赖一个投资者,要从不同渠道获取资助;第二可以创办科普产业,制作和销售科技书刊,航海航空模型,科普小玩具等;第三可以适当地引进外资,共同管理。

科技馆的管理运营与发展创新,是一项巨大而特别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索。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科技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经营理念都是重大的课题。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科技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推动科技馆的发展进步,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闫荒亚. 展品创新中的几点思考. 科协论坛, 2007.

[2]钟燕凌. 创新与教育——新世纪科技馆的发展方向. 海峡科学,2008.

[3]王晓帆. 现代科技馆与主题文化. 科技馆, 2009

[4]朱卫国,曾勇. 科技馆展品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馆, 2009.

[5]常羽.科技馆教育活动组织过程的思考. 科技馆, 2009.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3

一、科技馆教育传播的要素分析

教育传播学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交叉学科,对科技馆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传播学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因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与本文研究的内容关系不大,下文将重点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阐述:

1.教育者。科技馆教育者应该由三类人群组成:教育管理者,负责研究科技馆教育理论、策划和组织实施教育项目等;资源建设者,研发学习资源,包括展品及配套的学习单、教材和指导手册等;学习指导者,包括辅导员、实习生、志愿者等。教师群体有丰富教育经验和教学资源,应充分参与科技馆教育传播工作。

2.受教育者。科技馆的受教育者,依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及需求不同,可重点分为以下几类群体:①学生群体,可细分为儿童、少年和青年三阶段,是科技馆最为重要的受众群体。科技馆应依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及需求特点等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实施。②家庭群体。据统计,科技馆参观受众中有超过50%是亲子家庭,即“家庭群体”。③科普教师群体。是科技馆受教育者的重要部分,他们一方面接受科技馆各种教育资源并参与教育培训;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流动展的种子教师,承担起教育传播者的角色。④社区群体;⑤其他群体。如偏远地区的受众、行为能力障碍人群、有特殊需求的专业人士等。国内科技馆发展的30多年,一直将学生群体以及以青少年为主的家庭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忽略了教师群体的作用。本文重点围绕教师群体进行分析。

二、国外部分科学中心科普教师项目的情况介绍

(一)美国探索馆的教师项目

1.师范学院。“师范学院”启动于1998年,其对象是初、高中的科学科教师,包括初教者项目(两年以下初、高中科学或数学科教师)、暑期学院(新教师和在职教师)以及领导者项目(丰富教学经验的教练和导师)三个层级。这三个项目相互重叠构成对科学教师的完整培训体系,通过持续的周末讲习班、先进的暑期学院以及互联网资源在线支持来实现。

2.探究学院。这是职业发展项目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将探究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探究式学习工作室和研讨会适合职业进修者、管理者、首席教师、国家教育改革领导者、校外教育者、大学社团等各种学习者。此外,该项目还在线教学指南供课堂教学实践者使用,指导探究式教育实践。

3.展览教育资源共享。成立于1999年,其目的是帮助每个合作方学会如何将展品作为教学工具进行使用并设计活动或展品。该项目还会依合作方需要开发工作室,包括如何加强讲解员素质、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开展教师职业进修项目。

(二)芝加哥科工馆的教师项目

1.教师教育课程,面向学校教师免费开放,包括连续5天的暑期培训课程和学期中6次课程培训,内容涉及生命、地球、环境和宇宙科学等。通过该课程,老师可获得科学课程的课件、材料和视频。参与系统培训的教师还可获得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学分并得到中学科学教育机构的认可。

2.教师实习项目,面向伊利诺斯技术学院和芝加哥州立大学学习教育的学生。他们在芝加哥科工馆工作6周时间,参与教育项目的策划实施、观众辅导等。

(三)安大略科学中心的教师项目

1.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体验式讲习班,加深教师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传给学生。这为教师提供提问、讨论并分享的机会。

2.教师学习资源提供项目,提供教师指南、展览查询、课程、电影或展厅相关资源等供教师下载,还提供若干活动,如新型教师资源,提供展厅展品的探索指南;展览/项目探究,为部分项目、讲习班等提供专题展览探究活动;同时还包括如实地考察小提示、学校课程评估表等其他信息。

(四)新加坡科学中心的教师项目

1.专业教师研修班,以实验室为基础并包括大量的动手项目,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规则设计不同活动项目,学科内容包括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厨房科学和数字媒体等。同时,还会分享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2.科学交流与创新教学研讨会,这为教师提供与专家进行科学交流的机会。它与传统课程不同,除注重教学策略、课程评估外,还关注其教育理念如何应用于实践;并鼓励教师创造新的、展示科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

三、我国部分科学中心科普教师项目的情况介绍

(一)台湾地区科技类博物馆的教师项目

1.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老师项目

科博馆设置科老师(自然科学辅导教师),高、中小学内担任自然科学教学或具有服务热忱的老师都可申请成为科老师。其职责包括担任义务联络员,负责学校与科博馆之间的联系;协助师生到馆参观或研习活动,随队辅导教学活动,促使学校运用馆内资源开展活动;推广科学教育活动,参与活动规划与推广。

2.台湾自然科学教育馆的科普师资培训课程

科教馆举办常态化的科普师资培训课程,主要面向全台湾的国小教师或本馆科老师免费开放,性质上是国小教师的在职进修课程。内容上配合自然与生活学科各学期单元进度设计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延伸。培训课程分三类:①主题式师资培训,围绕某一大主题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课程,采取滚动轮换方式更新;②科普式师资培训,开展一次性体验活动,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小制作任务;③种子教师培训:接受科技馆的先期培训后,负责培训学校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科技馆的展品和教育项目资源,进行科技馆教育项目的推广。

(二)中国大陆地区科技馆的教师群体活动

在中国大陆,仅中国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及厦门科技馆开展教师群体活动。中国科技馆的教师活动分两类:(1)科普教师专项培训:对象为各区县青少年科技馆工作人员和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课老师;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及演示实验、科技小制作、科技魔术等。(2)团体预约教师培训:针对学免的团体教师进行培训,介绍科技馆可提供的教育资源,如参观路线、实验演示、学习单、活动室活动等。广东科学中心的教师群体活动也分为两类:(1)在线资源提供,如学生工作纸、专项探究活动、室外展项定向探寻活动等电子资源;(2)联合教育部门、师范高校、中小学等开展交流培训活动,内容包括科普教育资源介绍、交流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以及探索课余科学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等。厦门科技馆会对其培训中心外聘的科学课老师进行教学培训,这些外聘老师多为各中小学的科学课老师。对其进行的教学培训也会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国内科技馆学校教师项目的发展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国内科技馆教师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和形式较为受限。而国外科学中心的教师项目则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本部分结合我国科技馆发展现状,对教师项目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一)明确科技馆(科学中心)的功能定位

国内科技馆应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提供中心和科普教师群体的培训中心。欧美科学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学教育资源已成为馆校结合合作模式的重要保障。如展品资源可作为教学用具,课程、培训等是教师技能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普教育人员成为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网络资源成为教师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宝库。我国科技馆要想与学校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应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学校科学教育的资源提供中心。同时,科技馆应担负起中小学科普教师培训的职责,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升科普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水平。

(二)充分认识到教师项目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项目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正规教育中的重要群体,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教学经验和媒体使用能力。同时,他们也将成为科技馆科普教育的传播者,一方面,参与科技馆组织的科学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承担起“种子教师”角色,完善科普教师的培训链条。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实施者和评估者,对活动开展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阶段、分步骤的组织教师活动

国内科技馆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科学中心在教师项目的先进经验,在结合本馆可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层次化、多样化的科普教师活动。

1.初级阶段应努力将科技馆打造为科学教育资源的提供中心。基于此,除了开展对团队预约教师的培训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如官网、微博、微信)新媒体手段来完善学习资源提供项目,如学习单、展项信息、活动信息、电影或展厅等资源;还包括专题探究活动、活动评估表以及问卷调查等。

2.中级阶段应努力将科技馆打造为科普教师群体的培训中心,包括教师交流会和教师培训两种形式。在这一阶段,应与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和教师资源及中小学校的科普教师力量,推动科普培训和交流活动的开展。

3.高级阶段应开展如美国探索馆的师范学院、探索学院等内容。此时,培训对象已不局限于培训科普教师,学校管理者、国家教育改革领导者、校外教育者都可能成为培训的对象;活动内容扩展至完整的课堂活动、系列化的培训体系、结合探究理念的探究工作室和研讨会等。这是对科学中心的高水平要求,目前在我国科技馆中还比较难以实现,是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作者:张彩霞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参考文献: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科技馆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3-02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科技馆事业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新旧体制转型的阶段反映了出来。面对科技场馆从行政到科普研发,管理指导到推广服务的一系列转变,如何培养好一支能适应当今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摆在人们面前。

1 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科技馆事业发展近况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迫切,科技馆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技馆逐渐成为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科普事业投入经费不足15亿,到近10年间投入经费已接近100亿。据《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共拥有科技馆259座,其中,省级科技馆31座,地市级科技馆138座,县级科技馆90座。

1.2 科技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技馆的场馆设施可以通过国家投资一次性完成硬件建设,但是摆在全国两百座多科技馆面前的是新建、改扩建后的科技馆的管理与运营,科普活动的开发与设计,科普展品、器材的升级和更新等一系列软件建设的问题。科技馆作为一个展教结合的科普公众场所,展与教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硬件建设完成后进行有效的,配套的软件建设,是关乎科技馆能否适应未来科普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管理运营、开发设计,研发更新等一系列软件建设的实现的关键在于科普人才。科普人才俨然成为衡量一座现代科技馆软实力的标杆。

2 科技馆科普人才的现状及需求

2.1 什么是科技馆科普人才

科普人才,首先是从事科普工作的实践者,同时应具备一定科学素质和科普专业技能,其次在科普实践工作中进行了创造性劳动,为科普事业做出或愿意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从科普人才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普人才是一种具有综合学科专业素质的科技实践人才,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表明,科普人才不是可以通过单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习所能培养出来的。

2.2 科技馆科普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科普事业起步较晚,早期没有针对性的部门、机构来培养,在现有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才队伍里,许多人都是通过长期工作实践成长起来的。从总体上,我们科普人才队伍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科普人才分布不平衡,局部地区形势十分严峻;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向基层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培训人才缺乏。

随着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基础薄弱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从我国科技馆设立开始的运作之初,以事业单位体制的运营模式的科技馆人员配置存在着重管理轻科研的趋向。长期以往就导致了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中专业人员比例不高,而在新一轮科技馆新改扩建过程中,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引进的时日尚短。

(2)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复合性人才缺乏。在科技馆的内部人员调控,在职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体制问题,使专业技术员难以得到综合成长,在一定程度制约专业人员的成长空间。

(3)科普事业单位体制下难以留住人才。现在有科技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后和缺失,加上薪酬待遇等问题,让真正人才难有发挥的空间和用武之地,人往高处走的人才流失难以避免。

3 科技馆未来科普人才的需求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普教育的公益窗口,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的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以培育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参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识,增强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能力,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所以,科技馆未来发展需要应备以下几类人才。

(1)创新型管理人才。科技进步在于创新,科普事业的推广与运营同样需要创新来促进发展。在传统行政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科技馆的发展,传统体制的限制与约束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科普知识日益的增长的需求的矛盾需要富有创新理念的管理者对新局势进行破冰。

(2)科研型技术人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生产”的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的经验以及未来科技馆的需求定位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的研发能力是一个机构,一个行业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有竞争力和发言权。科普教育的专业特点也要求,科技馆的科研人才是综合性的科研人才,可以不需要精通一个领域知识却需要把几个领域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3)专业型策划人才。一个科技馆的管理水平与科研技术水平怎么能够体现以及科技馆的科普成果怎么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这都需要一个好的策划。专业的策划人才不仅深谙科学技术的知识,也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市场的脉博,策划出与时代气息符合的科普教育活动项目。

4 科技馆科普人才培养路径

近十年的发展,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初显成效,科技馆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科技文化需求与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变化,而科技馆的人才结构却没有太大变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因此,培养一支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专业强的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是当前全国科技馆系统势在必行的重点工作,是巩固全民科普建设基础,实现科技馆工作蓬勃向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科技馆未来人才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4.1 转变观念,为科普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前提,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人才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科普人才有应从工作转型,人事制度和文化建设等三方面来着手营造适应成长环境。

(1)场馆转型,从行政科普向科研科普推广转型。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与科研教育一直存。在科技馆还需要自负盈亏时期,重行政轻教研是一些客观条件造成的,而随着国家对科技馆事业的大力投入与支持,生存问题已经不是困扰现在科技馆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好发展机会,从行政为主向科研教育转型成为科技馆发展重要方向,从而促进专业技术的科普人才的成长。

(2)完善人才交流制度,有利于复合性人才成长。基于行政划分的业务部门,不利于科普人才的综合性成长,基于项目设计的矩阵部门结构可以让部门人员迅速成长成为熟悉各个业务领域的多面手,但在现有体制下难现实的部门设置调整,完善人才交流机制成为短期解决科普人才复合成长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在各业务部门的实践和煅练,才能让管理人员懂技术,技术人员会策划,策划人员能统筹,进而形成一个大综合的人才成长环境。

(3)增强科普场馆的文化建设,营造团队和谐氛围。科技馆作为国家的科普公益的机构,是肩负着民族使命的,,这就意味着从事科普公益事业不能与市场经济利益相衡量,培养科普人才的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强调团队合作,相互关爱,共同促进文化建设,让科普人才成在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工作生活,做到用情感留人,文化留人。

4.2 完善在职科普人才培训体制

(1)建立建全在职培训体系,为科普人才做好职业规划。在职培训是科普人才继续深造学习的主要手段,科普人才的成长模式决定了在职培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在职培训的频率也会影响到人才成长的效益的问题。所以,为科技馆员工职业规划的成长计划,完善在职培训体制,不仅易于科普人才的成长同时增强科普人才在科技馆的归属感。

(2)加强馆校合作,推动科普人才培训的学科专业建设。高校在科学技术学科上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科体系,丰富的师资和理论创新成果,借助高校优势资源来人才培养服务,可以对科普人才的培训可以在知识上进行系统性培养,以弥补科普人才偏专业上的不足。

(3)加科普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促进科普实践项目发展。以项目促实践,以实践带发展的人才成长模式,很好解决了科普人才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工作的转接,可以有目标有阶段促进科普人才的成长。

4.3 推进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实施

科普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专业项目需求到基层普及推广,科普人才在不同领域、地区的类型划分和层次划分都有所不同。科技馆作为以场馆展品基础的展教科普场馆,科普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要对硬件环境熟悉,还需要懂得利用硬件设施进行持续的软件开发,然后通过一系列科普项目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带动所有人员联动成长,从而逐步把整个科技馆打造成基础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而反刍科普人才的持续成长。在中国科协的《科普人才规划》中对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提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和战略要求,在整个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框架里,如何设立多方面全方位的不同层次科普人才的培养项目和实施,如何搭建起整个培训、服务和交流的平台使其发挥枢纽作用是整个系统工程实施的关键。

5 结论

科普专业人才是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普服务项目的开发、科普活动主题的策划、科普知识的传播等都在越来越需要植入科普专业化策划理念人及一定数量的专业策划人员的参与。我们在广泛动员现在社会各行业阶层的力量组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普服务志愿者队伍是提高现科技馆科普服务工作的捷径,同时我们应该尽快推进和完善科普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是促进科技馆事业及全民科普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任君福.科普蓝皮书――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12-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任君福,高宏斌.中国科技传播与普及报告[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大众科普 科技馆 专业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91-02

研究大众科普视角下科技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明确科技馆的具体功用性,以及科技馆在大众科普中的重要地位,才能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1]科技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科技馆管理发展方面的内容,其目标是能够适应当前科普工作的需求,实现大众科普范围的扩大和品质的提升。

1 目前科技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科技馆专业人才的界定

科技馆专业人才包括科技馆内场馆展览内容的设计者、科普辅导员以及场馆的运行管理者。科技馆专业人才不仅仅是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还必须具备科普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专业性的高等学校培养在体系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科技馆专业人才的岗位培训地位就更加重要。

1.2 科技馆专业人才发展和培养现状

1.2.1 高素质和专业性人才缺失

由于我国科技事业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公共设施场所的发展经验不足,因此,在科技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经验的积累都是渐进的过程。目前,科技馆业内真正专业性强的高学历人才缺失,精英型高质量的人才发展缺乏,这就造成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缺失创造性和生命力。而且多数事业单位性质的科技馆在管理体制上,也易造成人才流动性差、人员学习意识不强等弊端,各种人才的专业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1.2.2 培训的利益性不明显

科技馆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科技馆的经营就基本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人才的薪酬和升迁的变动也不会受制于市场等因素,因此,科技馆专业性人才往往意识不到培训的意义。培训对于加薪和升迁并没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僵化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员工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极少数员工因为希望充实自我或是乐于为事业做出贡献者愿意进行再培训。而培训的功用性没有通过加薪或者是升职来体现,因此,专业性人才自主学习培训的观念淡薄,造成展览理念日益落后,展馆的创新性和艺术性发展都处于低端。

1.2.3 培养经费缺失

科技馆作为公益性单位,大部分场馆免费开放后,科技馆的运营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对于科技馆专业性人才培训的经费则未列入财政拨款范围之内,进行培训的经费来源往往需要培养对象自己负担,这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训极为不利,很大程度上损伤了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1.2.4 培训机制不完全

科技馆的培训缺乏培训计划和严密的培训机制,对于培训学员的评价和考核都不完善,造成培训往往重过程,轻内容,培训的实际功效并不大。对于培训没有实行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容易形成推搪敷衍的现象,而少量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表层层次,对于员工的具体科技素养、综合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方面的考核严重缺失,培训没有体系化的发展,造成培训工作缺乏实质性和实效性。

2 科技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国科技馆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在发展后劲方面也呈现失衡的情况,主要由于人才分布不均,造成高精尖的人才集聚一线城市或较为发达的省份,这类地区的科技馆由于有人才支撑,加之经费保障,此类科技馆展览和活动开展较为丰富,理论水平也比较扎实。因此,从推动全国科技馆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地方科技馆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实现大众科普的必由之路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媒介,是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令公众了解科技前沿,提升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的重要窗口,因此,科技馆的设计必须集趣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尽量以形象有趣的方式讲述科技知识。但这一切得以实现的依托就是科技馆的专业人才,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科技馆实现其科普定位的根本。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技馆的展览必须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而科技馆的专业人才必须明确科技发展的新动态,积极对科技馆展厅内容进行更新,将陈旧的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内容割除。伴随大众审美和西方审美的流行,场馆的设计必须考虑美学的特点,因此,场馆的布局也必须进行改变。而场馆讲解员也必须学习新的讲解内容,丰富讲解内涵。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科技专业人才的培训进修,固步自封和原地不动是不能够与时俱进的。

2.2 改变展览理念,适应大众需求的重要途径

科普场馆的体制化管理造成了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即不受到市场的检验,不必依据大众需求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于科普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科技馆的展览内容、活动形式与大众的格调不相符,科技馆的因循守旧的展陈模式已脱离了公众的需求。“在科普教育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自说自话忽视公众的需求,采取了一种‘供给主动型’的模式,导致虽然公众的需求很大,但由于供需脱节,使得需求不能实现,成为无效需求,而难以实现效益”[2]并且长久以来,科技馆的展览理念都存在误区,展览不是展览品的简单排列,而是透过展览向公众和社会传达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的思想,启迪民智。科技馆的人才需要通过培训来转变理念,并且明确新的理念指导下的实际性的改变,切身提升展览的教育能力和科普水平。

2.3 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专业培训,令员工对于现代科技馆的运营、展览、活动举办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加了解,有利于专业性人才迅速的适应岗位,满足科技馆的人才需求模式。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利于形成综合性、通识性的人才,便于场馆的运营和更新,便于人才的流动。同时通过专业人才培训,令科技馆员工对于科技馆的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科技发展的力量有更深刻的体会,对于岗位的价值定位和人生的价值选择也重新有了思考,改变以往消极应对的态度,加强敬业精神。因此专业人才培训既是技能的强化也是心态的改进。

3 面向大众科普视角科技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科技馆的展览必须面向社会公众,大众科普是科技馆的重要目的,因此,人才培养也是为大众科普而服务的。

3.1 完善约束和奖励机制

机制是保障运营活力,保障内在生命力的传送带,合理而科学的机制是科技馆专业人才培训效果斐然的保证,因此,必须完善约束和奖励机制。“评价作为一种控制手段,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可以使培训活动时刻按照组织的发展方向展开,保证员工培训这个子系统在组织大系统中和谐地运转”[3]坚持培训成果利益化,评选优秀辅导员,给每个员工以获得肯定和奖励的机会,坚持公平公正的评选。另一方面对于能够为场馆发展提建设性和创新性意见的员工,优先考虑升迁和职称评定,给予内部的奖励。

3.2 重点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科技馆作为社会公共设施不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单位,因此,资金来源必须依靠政府财政部门。科技馆的管理阶层应当向政府明确科技馆培训的资金问题,以及科技馆专业人员培训对于科技馆的发展和大众科普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支持科技馆进行的业务培训和新展览内容的开发。

3.3 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流程

在培训中,对于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方法是否有系统完备的计划,直接影响培训的具体效果。因此,提升科技馆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必须形成健全的培训体系。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并举,增强整体实力。其次,在培训人员上,应当聘请高学历或是专业领域的人员进行授课培训,或者是送员工出外培训,专业学习,提升理论高度。培训方法上坚持多角度,创新性的培训,单一的培训形式容易造成员工的抵触心理,既有管内培训,也应有科技馆交流培训,还可以和高校联合设立进修培训的方式,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分配。

3.4 加强宣传,转变员工的观念

加强对于科技馆专业人才的思想动员,认识到科技馆在大众科普中的重要位置,并且认识到自我在科技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科技馆形成一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的精神理念,令员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转变自我观念,积极参加科技馆的教育培训,充实自我的业务技能,为科技馆在大众科普工作中的贡献力量。

4 结语

我国的科技馆发展相比较与外国起步晚,发展经验少,因而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人员的素质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充分体现科技馆大众科普的重要作用,科技馆的专业人才培养还需要有更深刻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EB/OL.]http:///link?url=zLY9BwioEikueZ3VBnZZkYQ9sp163UbqGfpULN3EdsamLp0cwEyQWfy0nrdmFz7JvlemDpxzqchlVPuqhG1xudNvil5BEazgKYrzxGNP0MZU_y4UZaMatjR7N7UUhwO5KhhvJXbFm_pD0Mqw4TVo2P2nG0RVLH_xBEFb8A-rlEW.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6

当前时期,我国各类各级科技馆在科学知识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如对科技馆的性质认识不足,科场馆展览设备老化严重,活动经费短缺且来源渠道单一,科技馆职工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和科技馆工作影响力的提升,是亟需我们破解的难题。因此,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并实现科技馆工作创新发展,是新时期科技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新常态下,科技馆工作应当以党的十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和《科普法》为主线,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实把握经济新常态对科技馆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科技馆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深化思想认识、深化场馆建设、深化科普创新、深化资源整合”,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突破发展,不断推动新常态下科技馆事业阔步向前。

一、深化思想认识,认识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科技馆的性质和优势。科技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直观视觉刺激和互动体验,来唤醒人们的理性意识和科学理念,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激励人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人们增长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的价值观。对于科技馆的这种科普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只有对科技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功能定位,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给科技馆注入灵魂,才能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功能和效应,使科技馆焕发出生命力。科技馆作为我国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科技设备、科普场地、科技理念、科技专家等科普资源,这些优势资源需要我们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前时期,新常态的背后有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等重大变化,科技馆的工作内容、任务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重新正确认识科技馆的性质和优势,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我们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科技教育服务意识;要重新树立科技馆教育理念,明确科普活动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更要关注培育公众的想象力,启发人们的创造力;要有效整合社会各类科普资源,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职能优势,力争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找准新常态下科技馆工作坐标和定位。科技馆的功能目标应是科普教育的龙头和展示科技成就的窗口,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科普文化设施,是开展科技交流、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有效平台。当前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目标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根基在于全体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而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途径在于科普教育。作为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科技馆应以此为指导,勇于肩负起铸建“万众创新”社会基础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各级科技馆要通过贯彻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转变工作思维,找准工作坐标,精确工作定位,强化“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全国科普日”、“流动科技馆”巡展等系列科普活动,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深化场馆建设,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

(一)加快科技场馆场馆建设,夯实科普教育阵地基础。科技馆建筑设计要新颖、简洁、现代,既能体现科技元素,反映地方特色,又要兼顾成本,不能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市和一部分县(市、区)已建立了科技场馆,还有少数地级市和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立属于自己的科技场馆。这是现实,也是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应当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扶持、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等多项措施,不断推进科技场馆建立建设步伐,完善科技场馆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夯实科普教育阵地基础。

(二)加快科技馆制度建设,完善规范制度保障。各级科技馆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长效的管理机制,如建立健全社会资金吸纳和管理机制,优秀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激励机制,与相关部门、行业的合作交流制度及《科技馆工作守则》等等,做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努力实现科技馆管理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三)加快科技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科技馆是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要想更好服务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发展,就要精心打造好科技馆文化。打造好科技馆文化,首先,要注重在科技馆职工群体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科技馆文化作为一个群体文化,它应该是全体科技馆职工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所以,科技馆文化建设,要注重在全体科技馆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引导职工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其次,要以“探索与发现”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要让人们每次来馆参观都能有所发现,都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还有就是要努力营造和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注重对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取只是科普教育的一项内容,但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领悟科学、运用科学、传播科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其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四)加快科技馆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科技馆事业的创新发展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最坚实的人才保障,因此,抓好科技馆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好科技馆队伍建设,要以强化职工思想教育为核心,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思想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关键,通过技能培训、业务交流、技能竞赛等措施,不断增强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要以实行全员聘用制为基础,进一步健全中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后备干部和储备人才。

三、深化科普创新,立足新常态,探索新途径

(一)顺应信息化潮流,积极开展“校园数字科普行动”。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作为新手段的科普活动日益成为当前科普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新形势,各级科技馆要不断创新基层科普服务方式,积极联合中小学校开展科普素质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普信息化、数字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园数字科技馆”建设,真正使广大青少年既能亲身感受“校园数字科技馆”的独特魅力,又能增长科普知识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实施“流动科技馆”,可有效弥补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科普资源短缺、科普阵地薄弱等短板问题,同时也为我国未建立科技场馆的部分市、县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流动科技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应以互动科普展区、科技体验区、机器人表演区和数字科技馆体验区等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展示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和数字魅力等数十台互动展品,将科学表演与科普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动手、动脑操作实践,在玩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

(三)实施“请进来”战略,积极邀请科普专家深入中小学校授课。

目前,我国有很多已退休但仍热心于科普教育的老专家、老教授,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战略,主动邀请他们深入当地中小学校进行授课,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大课堂等多种方式,既能发挥老专家教授的余热作用,又能增强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最终达到共赢目标。

四、深化资源整合,引领新常态,用好新动力

(一)向自身建设要动力,练好“内力”。 针对科技馆自身建设,我们要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自身组织建设;规范活动经费管理,坚持公益性工作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科技馆系统人才优势,吸纳社会各界优秀科普人才充实到科普志愿者队伍当中,进一步强化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服务环境,丰富展品展项,完善配套服务,加快科普器材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强化基础科普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技馆工作人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普队伍专业素质,推动科技馆职工的科技服务实现专业化、规范化。

(二)向外部资源要动力,巧借“外力”。 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增加科技馆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媒体宣传、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打造优良的发展氛围;充分利用社会科普人才资源,调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利用当地科技专家、科技人才优势资源力量,积极开展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等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科普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科学素质;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借鉴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馆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努力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7

(重庆科技馆 重庆 400024)

摘 要:重庆科技馆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工业之光”展厅的首期展览——“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2011年底正式开放,该展览中所有展品全部由企业提供。在建设过程中,重庆科技馆为促成合作和使展览达到满意效果,做了大量的工作部署。就展厅的定位思考、社会资源的开发引进和展览的内容建设及运营管理方面采用的技巧和策略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社会资源;科技馆;科普展厅;共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18

收稿日期:2014-10-09

重庆科技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展示教育平台,沟通专家与市民的科技文化传播交流平台,面向全市的科普展览资源开发与服务平台。三个平台的建设,尤其是科普展览资源开发与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科技馆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特征。

重庆科技馆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合作共建的“工业之光”展厅(面积为1 850m2)首期展览——“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于2011年12月2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省级科技馆中的企业展厅,展示主题为“智慧驱动绿色未来”:智慧是汽车知识和汽车文化的集成,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给人类创造更好、更环保的汽车产品;而科技普及使人们更好地使用和养护汽车产品,绿色出行;“驱动”则是汽车动力的表现词。展览分设汽车历史、汽车科技、汽车体验和汽车未来四大展区,总价值约3 835万元的35件套展品全部由长安汽车提供。

此次共建从定位思考、开发引进、展览建设(资源科普化)乃至达成预期效果并非易事,重庆科技馆为之做了诸多部署,现将其中的思考、策略和技巧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1 定位思考

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展厅不同于2009年9月9日建成开放的另外七个常设展厅,重庆市政府对其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展示重庆科技成果,重庆科技人物,重庆工业企业、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科技成就,展现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为落实市政府要求,重庆科技馆结合科技馆自身的特性,对展厅的定位作出以下思考:

1.1 服务企业

最佳办法莫过于让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等社会资源直接作为展览主体参与建设。并且,企业作为展览的主体,具有如下优势:

(1)在整个创新体系建设中,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他们在长期直接面对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在其专业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能促使产、研、用、思真正结合,能为展教内容建设提出独到的见解,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2)企业在投资上更具有灵活性,一旦展览符合企业期望,企业一方面能为展览提供大量的财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持续投入、优化展览,让展览常展常新。

1.2 服务观众

“工业之光”展厅作为科技馆的常设展厅之一,必须要使观众满意。选题贴近公众,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展览内容以及好看、好玩、好奇的展品等要素是观众是否喜欢展览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本次展览不宜将太多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的科技内容杂合在一起,办成无法理清逻辑的、杂货铺式的、无鲜明主题、无故事线和无知识链的展览。那么,应该有针对性地集中展示1~2家(个)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

1.3 因地制宜

“工业之光”展厅面积为 1 850m2,一般企业无法支撑如此面积的科普展览,为保证言之有物,应该在大型企业中筛选合作单位,打造“馆中馆”形式的企业专题展览。

2 开发引进

既然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是展览主体,如何引导和引进合适的社会资源参与展览便成为关键的一环,重庆科技馆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下列措施:

2.1 寻求政府主导

小型企业关注市场,而大型企业更加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于是,馆领导决定向政府单位借东风,向上级主管部门市科协求助,由市科协与市科委沟通协调,共同发文主导宣传“工业之光”的共建政策,借助于政府单位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吸引相关社会资源的注意和重视。

2.2 分析双赢结点

科技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己任,最为看重社会效益。企业作为盈利性单位,最为看重经济效益,大型企业更擅长、更注重通过品牌运营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公益性质的科普展览是大型企业提升其品牌形象、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良好途径。

2.3 宣传展厅优势

为落实首期展览的招商工作,我馆详细归纳并宣传“工业之光”的优越性,同时面向社会资源制定了招展的基础性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参与展览建设。

2.3.1 说明科技馆的区位优势和公众号召力

重庆科技馆位于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型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人流量年超100万人次,正在逐步成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和都市旅游的新去处,并且“工业之光”展厅建成后将对公众免费开放。

2.3.2 制定招展的基础性优惠政策

①科技馆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协助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进行展览内容规划;②科技馆在首期展览中承担布展费用;③科技馆在首期展览中免收场租费和运营管理费;④考虑到企业投资成本因素,科技馆承诺首期展览的展期不低于1年。

2.4 针对目标营销

实际上,科技馆起初便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主题观众都会喜欢,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都能够支撑1 850m2的科普展览。如果能和重庆百强企业中的第一名(长安汽车)合作,选择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集成多种现代科技的汽车作为展览主题,既有利于获得百姓较高的关注度,又有利于展览内容的配置,科技馆与长安汽车强强联手还将提升“工业之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展览建设和运营的成功增加胜算。为促成与长安汽车的合作,重庆科技馆对其采取了多渠道合围的营销策略:

2.4.1 政府发文

市科协和市科委发文和召集全市多家企业召开馆企对接会,宣讲招展的相关信息、要求和优惠政策。而企业的对口部门和参会人员往往不是企业的决策层,其对品牌运营的认识高度不够、理解不深,未必会将招展信息传递到企业决策层。

2.4.2 私人接触

科技馆领导托人将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展厅的共建信息和招展政策告知长安汽车总经理,引起决策层的注意,将压在部门的、来自于政府的招展资料调到决策层案头上。

2.4.3 参谋辅助

联合长安汽车的车展长期合作单位,从专业层面向长安汽车决策层出谋划策,为之分析、论证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5 采取激将方式

常言道:请将不如激将。重庆科技馆通过市科协和市科委主导的馆企接洽会与多家企业(行业或工业园区)建立联系,特别是与长安汽车的市场竞争对手紧密联系,营造竞争态势。鉴于长安汽车在重庆的企业地位,而“工业之光”建设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典型公益科普案例,如果竞争对手率先与重庆科技馆达成合作协议,占领了本次品牌运营的绝佳制高点,必将陷长安汽车于尴尬的境地。所以,长安汽车势必争取合作的成功。

通过上述措施,形成初步的合作意向便是水到渠成。

3 展览建设

展览建设内容为王,形成合作意向之后,内容规划便成为关键,为此,重庆科技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合作:

3.1 成立优势互补项目小组

企业对展览逻辑、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等方面的把控具有权威性;科技馆对观众的需求和展品的互动形式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还需要一个展览设计单位来完成整个展览的表现方式。因此,重庆科技馆建议企业先行确定一个布展设计单位,由科技馆、企业和布展设计单位成立项目小组,共同设计、规划展览。

3.2 组织基础调研

科技馆联系、组织项目小组成员一起到中国科技馆、北京朝阳公园“索尼探索科普乐园”、广东科学中心、深圳工业展览馆、上海科技馆和上海汽车博物馆等类似场馆进行考察学习,增强小组成员对科技馆科普展览特性的认识,了解目前相关展览的现状,了解公众对此类展览的喜爱程度、需求及期望,向国内同行学习,统一建设目标,即将“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建成一个观众喜爱、内容丰富、长安汽车特色的科普展览。

3.3 确立观众导向

企业期望一次投入能获得更长的展览周期。我馆不与企业签订固定时长的展览协议,以观众是否喜欢为导向,以年度参观人流量作为考核指标,决定第二年展览的去留,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机制,激励企业在内容建设时充分考虑观众感受,不打显性广告,并注重在展品数量、展览形式和展教资源上加强配置。

3.4 贯穿始终参与

尽管所有展品由企业投资,展品的所有权归属企业,但我馆在展览的主题设计、展区划分、展品构成、展示逻辑、展品招标、展品设计、展品监造、展品安装调试、展品验收中都全程参与,并在选择展品展示形式和展品生产厂家时发挥重要作用,保证了展览和展品符合预期。

3.5 强化内容审核

一方面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写真、说明牌等展示内容和背景知识进行审核,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重庆科技馆对展示内容进行公益性确认,排除广告式用语。

4 多赢局面

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建设,“工业之光”展厅如期开放,开放仪式上,黄奇帆市长对长安汽车和展览给予极大的肯定,并承诺积极支持长安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

近两年的运营过程中,“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仍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长安汽车对展览进行了持续的投资,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展品维修维护;2013年替换更新了5件互动性更强的展品,以增加展览的持续吸引力。

科技馆和长安汽车以展厅为纽带和依托,结合双方资源为社会团体和普通观众配置了丰富的展教活动,包括展厅“寻找汽车人”系列主题科普活动、长安汽车的国务院千人专家做科普报告、参观长安汽车生产流水线、组团到长安汽车的汽车研究院参观汽车研发、观看汽车碰撞实验等内容。

“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向观众普及汽车知识,使交通参与者更加了解、认识交通工具和交通法规,知危险、会避险,达到了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2012年被重庆市交巡警总队命名为“重庆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授牌后1年时间内,市交巡警总队和江北区交巡警支队在展厅内结合展览内容开展面向社会的主题科普活动,至今已累计开展活动19场次。

随着展览的不断升温,长安汽车将“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展览项目报送重庆市经信委,申请“重庆市工业设计中心”授牌,目前正在评审中。

自2011年12月29日建成开放至今,展厅的参观人流量已突破45万人次,实现了观众、企业、科技馆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多赢局面。

5 结语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 博物馆 表演类教育活动 策划研发 科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26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Education Creative Ways

XU Yan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Shanghai 200127)

Abstract Education content planning and presentation of choreography is the soul and the fundamental performance class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and level of activity innovation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educational results. So this performance class for the cont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the planning, perform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skills and propagation effects, especially art exhibit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duction, for a new performance class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design. In this study, both the conventional theory of inheritance, but also put forward new trends, so that the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comb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lanning future performance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museum; performa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cience communication

1 实践意义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实践创作,尝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创作,最终确定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演绎,并在上海科技馆进行展示和传播,配合馆校结合模式推广至上海市中小学。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形式来发现科学表演所遇到和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创作和演出技巧的提升提供实践依据。

2 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策划

2.1 策划分类

2.1.1 剧情类

剧情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普剧。一个好的科普剧不但能清楚地展现奇妙的科学现象、趣味的科学知识,在人物表演要求上、服装道具的精美程度上,剧情的冲突设定上,都远远高于其他的科普表演形式。①

表演者是信息传递者,观众是信息接收者,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跟随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理念。表演者要表达一种情绪,就需要利用较为夸张的肢体语言或者丰富的面部表情,如果动作幅度较小,细节处理不到位,就缺乏内在层次感,观众很难感受到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无法完全融入剧情中。②

2.1.2 实验类

顾名思义,关注实验本身,演示实验同时以精确的语言揭示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相对科普剧,此类活动弱化戏剧表演的演出技巧,突出实验效果本身,表演者辅助解释实验原理及科学知识。选择科普实验要注意:(1)实验及实验结论应该是科学的,真实的;(2)科普剧中的科学实验应具有直观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3)科学实验要安全易操作,不应使用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实验操作要合乎安全操作;(4)加强实验中的观演互动,让观众更充分地感受科学的魅力。③

2.1.3 动手做类

早在2001年我国就引进了“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取名“做中学”。④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需根据观众不同年龄结构设计不同操作内容。比如,针对3~6岁学龄前的儿童,可以通过做纸工、折纸等较易控制的方式、简单的操作让他们体会到动手的乐趣;针对小学段学生可以以观察物品为切入口,辅导员引导,让学生思考并加以分析。此时,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都是表演者,而不仅局限于科技辅导员,这已经是社会表演学范畴。

2.2 策划选题――以《细说材料》教育活动为例

目前国内科普场馆中,有关新材料、新物质的内容较少。《细说材料》选取新材料为主题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以“奇异的材料”临展为依托,是展示资源有益的延伸和补充。以材料科学为主题,介绍日常用品中鲜为人知的材料特性。采用互动参与、DIY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实验和动手做,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动手动脑,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其对新材料、新物质探索的乐趣。

3 演出技巧的多样性

3.1 多样的演出手段

3.1.1 以角色扮演为主

在舞台上,演员利用服装、道具和化妆塑造人物,突显人物个性。通常可以看到老师会佩戴眼镜;学生则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卡通人物则穿着肥大宽松的衣服。从人物外形就可辨别一二。比如运用夸张的动作、舞蹈等手段的法式科普剧表演《普朗克与量子论》。舞台剧代替讲解,和展品互相辉映,把展品的内容更生动地介绍给观众。

3.1.2 以肢体语言为主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臂、身、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不同角色。⑤默剧《惊奇化学》,说的是一个男孩误闯化学实验室,从而引发一系列离奇怪异的故事……此节目由6个化学实验串连而成,整剧无一句台词,只有背景音乐,配上到位的肢体语言把主题思想准确无误地诠释出来。目的是引起观众兴趣,体验和感悟科学。

3.1.3 以口语表述为主

以语言解释原理,分析现象为主。优点是把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分析得很透彻,让观众完全掌握这一原理。缺点在于缺少趣味性,因此实验必须吸引眼球。如果选择脱口秀来演绎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就可增加与观众交流机会,较为适合。脱口秀由外文“talk show”翻译过来,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的翻译家们形象地译作“脱口秀”。⑥

3.1.4 以互动体验为主

“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体验”就是“体”和“验”。体:身体(大脑、肢体、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学习要重视身体参与以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即“亲身体验”,才能进而升华出理性知识。验:经验(“既包括经验的过程又包括获得的结果”)。总之,体验式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经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过程并获得经验(包括学习对象的知识和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

3.2 内容策划――以《细说材料》为例

内容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灵魂。剧中的实验和科学原理构成了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对矛盾冲突作横的分析,便可以分清主次,初步得出科学原理的主题思想;作纵的分析,进而可以理出情节结构、把握节奏起伏变化。总之,剧本矛盾冲突和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剧本体裁等有直接关系,对剧本矛盾冲突作纵横两方面的分析,剧本的基本面貌便轮廓清晰了。

据统计,观看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受众年龄大都在4至12岁之间,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有科学家研究发现:5~7岁儿童为15分钟,7~10岁儿童为20分钟,11~12岁的儿童为 25分钟。因此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科学活动最好是15~25分钟,这样科普传播效率是最高的。基于此,确定《细说材料》四组实验:水中捞冰、水去哪儿了、人造雪粉以及磁泥。前三组脱口秀15分钟,后一组DIY20分钟。

3.3 演绎设计――以《细说材料》为例

科学活动创作时,应首先研究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观看的科学实验,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阐述原理,同时加入一定的情节将实验穿连起来,不断激发观众参与的兴趣。因此,《细说材料》确定以脱口秀结合DIY方式进行。

DIY即动手做。在“动手做”理念中,科学教育就是儿童亲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动手做”强调孩子在科学探究中的主导地位,引导他们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他们与世界真实的接触中为自己的疑问寻找答案。

4 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效果

4.1 访谈结果与分析

共访谈3位现场老师。老师们首先对活动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些想法。老师们认为主持人与学生进行交谈讨论中,现场反应热烈,场面有些混乱,需加强管理。在DIY实验环节中,由主持人一人辅导5组进行实验有些应接不暇,要增加辅导老师。另外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例子,告诉学生哪些物品运用了新材料,可以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根据访谈内容进行如下整改:(1)以脱口秀方式演绎前三组实验时,台下学生与主持人间互动频繁,谈论热烈,需增加现场管理人员一名进行维序。(2)DIY实验操作时,需三名辅导员,以一人负责两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及实验记录表填写。(3)需增加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展现新材料的实用案例。例如把尿不湿、冰宝贴等物品用作展示,增强学生实验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4.2 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传播的意义和作用

4.2.1 增加人气

需要关注社会大众的知识需求,开展主题新颖、可观性强、符合观众需求的教育活动。而表演类科普教育活动是其中最能激发观众兴趣、观众最易接受科普知识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旨在增加科技馆参观人气,提高社会知名度。上海科技馆在开展表演类科普教育活动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进行科普传播。

4.2.2 拓展展教内容和形式

众所周知,科技馆教育形式主要有两类,常设展览和临展。但是这样常规的模式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更新力不够、吸引力不足,因此结合常设展与临展,配套形成成熟的科学教育活动显得十分必要。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体现科学性、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教育活动。立足于广大观众、服务于广大观众。

4.2.3 转变传播模式

科技馆如何开展好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设置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地点?如何组织观众?这些问题都是一项成功的表演类科普教育活动在前期策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加强馆校合作,传播科学知识;鼓励馆企合作,建构传播桥梁;促进社会联动,扩大传播受众是科技馆、科学中心等科普场馆开拓科普传播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⑦

注释

① 沈超群.关于科技馆科学表演的一点思考[J].科技馆国际论坛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② 黄梅珠,黎明.对合作促进科普剧发展可行性的探讨及若干建议[M].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4.

③ 崔春瑜.科普剧的引进创新与国内科普场馆科普剧研究发展的必要性[J].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2.

④ 陈沁芳.“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4中).

⑤ 晨曦.心理学与读心术[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58.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园林;昆虫;科普

1园林昆虫科普馆的建设

1.1昆虫馆建设概况

重庆市园林昆虫科普馆位于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办公大楼内,占地600m2,2013年3月建成并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目前,已建成昆虫起源展厅、昆虫与人类展厅和趣味昆虫展厅3个主题展厅,展厅内共展示有昆虫标本1000余份,昆虫相关工艺品120件以及大量的昆虫海报和昆虫展板等内容。展馆内配备了专业的园林昆虫科普知识讲解员3名,定期为参观者提供讲解咨询服务。截至2015年6月,已接待市民2万余人,其中中小学生占90%。

1.2展馆布置与设计

园林昆虫科普馆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昆虫照片墙长廊、昆虫起源展厅、昆虫与人类展厅、趣味昆虫展厅以及3D留影区。(1)昆虫照片长廊主要展示了常见园林昆虫的图片200余张,并将四周的墙壁用漫天飞舞的蝶画装饰,让大家感觉仿佛进入了昆虫的世界。(2)昆虫起源展厅分为模型触摸区、标本展示区和壁画展示区。主要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发生历史、生长发育、分类命名及常见园林昆虫等基本知识,通过文字描述与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地认识昆虫。(3)昆虫与人类展厅主要介绍昆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资源昆虫部分展示了人类利用各类昆虫的情况,如食用昆虫、药用昆虫、工业原料昆虫、传粉昆虫、天敌昆虫、工艺观赏昆虫等。害虫部分主要展示了家居害虫、室外园林害虫和家庭养花害虫。而昆虫文化展区展示了古今中外与昆虫相关的诗、词、书、画等内容。(4)趣味昆虫展厅主要介绍一些有趣的昆虫行为、昆虫之最及昆虫微观世界相关知识,并实景模拟了一些昆虫的生活环境。此外,展厅内还设计了昆虫迷宫图,增添场馆的趣味性。(5)3D留影区是应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3D绘画技术绘制了一副3D壁画,参观者通过留影的方式与昆虫亲密接触。

1.3软件建设

1.3.1开设昆虫科普知识小课堂。面向广大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邀请了昆虫学的博士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讲解昆虫的一些的知识,与大家互动,让大家能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昆虫。

1.3.2制作昆虫科普小册子。为更好地宣传园林昆虫科普馆,我们制作了园林昆虫科普小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昆虫馆的概况、昆虫小知识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防虫治虫的小方法等,供参观者索取,满足科普需求。

1.3.3配备昆虫背景音乐。展馆内收集了各种昆虫发出的叫声,如蝉、蟋蟀等,在市民参观时循环播放,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2园林昆虫科普馆的发展设想

2.1收集,制作高档昆虫标本

每年定期对馆内现有昆虫标本进行整理维护,开展除尘、防潮、整形等工作;每年通过外出采集和直接购买的方式引入一批昆虫标本,丰富馆内标本的数量,提升标本的档次。

2.2引进数码展示设备

对标本进行数字化表达,建立昆虫标本资源数据库。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站查询平台,对整个昆虫标本馆的概况和基本信息进行有效地检索和查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光造型影视技术、多机同步播放控制技术、多媒体合成自动编程控制技术等手段,对陈列的标本进行多视觉、全方位的多媒体演示。

2.3加强软件建设,优化管理水平

昆虫馆的发展在投入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件建设,优化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加强场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制订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工作思路等,并严格按照既定目标计划进行落实。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10

一、高校博物馆发展历程与现状

高校博物馆是建立在各种综合性大学或着专业性高校内的博物馆,通常有展厅、陈列室或标本室等组成。它们有的直接受学校管辖,有的则属于学校内某一学院的管辖。其实许多早期博物馆的发展雏形都受大学博物馆的影响,比较著名的如1683年开放的牛津大W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它可以称作是英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据现存的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达到150多座,它们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四川和两湖等地;而高校博物馆的类型更是涉及历史、民族、地质、交通、纺织等多个领域。高校博物馆日渐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与众多高校对高校博物馆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其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促使我国高校博物馆开始进入一个较为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比如:许多大学的领导层还并未注意或重视到高校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对其的建设与完善,使高校博物馆始终处于学校战略规划层面的外端。馆内的教学设施仪器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或是定期更新,落后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使高校博物馆始终处于一种陈旧的展览形式中,缺乏区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特殊吸引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整体运营情况不容乐观。在当今体验经济的时代下,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围绕藏品进行的学术建设,逐渐转向以观众为核心,学术建设、资金运作和组织管理三大环节并重的博物馆整体运营。而对高校博物馆商业化的设计思考正日益成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运营的核心之重。

二、体验经济视角下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思考

博物馆是一种文化设施,它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博物馆建筑本身就具备高端的艺术价值。这点在高校中却是难以完成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博物馆都是基于旧建筑改造而成,只有极少部分是经历过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设计完成的,而观众来到博物馆不仅只是来简单的参观,更重要的是为了体验博物馆内所蕴藏的文化魅力。所以从总体上要形成以高校博物馆为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旅游综合体”,使收藏、研究、教育这三大博物馆所具有的功能得以衍生和延伸,为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宏观规划上,构建博物馆综合体

博物馆建筑是众多商业综合体建筑之中的一部分,其功能体现在社会教育服务,社会公众服务,与各类商业服务叠加为一体,通过加强博物馆内在特色与外界事物的关联性,来构造博物馆的新兴环境与氛围。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什么是体验经济?体验是指个人心境与事件之间的互动。而体验经济则是通过一些特定的主题体验设计,使人们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成功的主题体验设计必然是有效促进体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体验经济”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也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紧接着,本文将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结合时展的特点,来解析以休闲体验式为主的博物馆综合体设计,为今后探索体验经济下的博物馆商业化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借鉴形式。目前,博物馆正进入多样化的时代,如何“以文养文”,即以文物为文本,解构文本蕴含的美并将商业元素渗入其中,实现文化与商业两者相结合,并反哺文物业的行为;如何平衡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打造出自身专属的文化品牌吸引观众,在这一点上,美国博物馆的餐厅体验设计,上海玻璃博物馆综合体开发给了设计师们很好的借鉴。纽约现代博物馆内的现代餐厅将美味的美式和法式餐点,与丹麦顶级设计师精致的餐厅装潢完美搭配,为游客带来一种视觉与味觉相结合的奇妙盛宴。上海轻工玻璃有限公司建设的以玻璃为主题的多功能博物馆园区,除了布置日常的主题展览外,还设立了热玻璃演示中心、DIY工坊、小型图书馆和演讲空间,并定期举办各种丰富精彩的活动,使不同的人群都能在此寓教于乐,享受到体验式的服务,这种巧妙的设计形式将商业运作毫无痕迹的融入到了博物馆里。

最后,博物馆好比是一个大型的文化产品,其设计与建设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丰富以及在提升民众文化生活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而博物馆的商业化设计更加关注它的运行,更加注重它的经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服务体验功能,博物馆“热闹建设,冷清运营”的局面也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我们的博物馆设计事业也会有质的飞越。

(二)微观规划上,提升服务功能设计

1.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延伸:体验式旅游的开发

高校博物馆除了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将其作为学科实验室外,在今后的建设和设计中应该越来越重视其交流、休闲、商业、娱乐甚至旅游等的多功能性,体现其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例如: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1984年所设计的盖蒂艺术中心,就是多功能博物馆综合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盖蒂艺术中心除了建有以陈列文物为主体的中心展览馆外,还建有艺术与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与餐饮中心等各类建筑体,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活动。

2.科普教育基地的延伸: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高校博物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来说,其实拥有很多潜在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使博物馆成为科普教育基地的同时,通过无固定课程设置模式延伸为素质教育的大课堂。例如,高校博物馆可利用学校拥有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优势,定期举办有趣生动的科普专题讲座;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年学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及内涵。随着这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会逐步提高,博物馆也将成为净化他们心灵的一方乐土,而博物馆的观众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高校博物馆也更应该克服不利环境,发挥其在高校中存在的作用。

3.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窗口的延伸:展示实力的综合平台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可以作为学校对外展示其教学资源丰富的窗口,也可以作为展示大学综合实力的平台。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它原是一座以地学为主的自然博物馆,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而在建的新馆将设立地球奥秘厅、生命起源与演化厅、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厅等7个不同的陈列厅,分别向观众展示地球物种起源与变迁的奥秘;并且将通过先进技术,使观众们融入到博物馆的参与体验活动中,以情景再现或是互动参与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内涵,同时将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青年学生勇于探索和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当然还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最鲜活的形式展示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定期更新数字博物馆传达的信息,努力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给观众带来一种高校博物馆所特有的魅力。

三、结语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11

(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东省科普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山东省科普事业局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普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普统计可以为山东省今后规划指导科普发展提供详实准确的依据,因而开展科普统计调查工作势在必行。从2013年山东省科普统计数据来看,山东省科普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是搞好山东省科普工作的关键。

1 山东省科普工作总体概况

科普统计调查省、市、县三级单位,调查范围涉及科协、教育、国土等25个相关部门,调查内容包括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及科普活动共5个方面86个指标。

2013年,山东省科普统计调查单位共2089家,按单位级别划分,调查省级部门35家,市级部门235家,区县级部门1819家,分别占调查单位的1.68%、11.25%、87.07%。

从部门科普人员规模来看,科协组织、农业和计生部门的科普专职人员较多,科协系统科普专职人员共计7580人,占全省科普专职人员的35.86%;农业和计生部门的科普专职人员数分别达到了4968人和2280人,分别位于山东省科普专职人员中第二及第三位次。科普场地中,科协组织、教育部门及气象部门科技馆数量位于前三位次,分别有28、16、7个。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中,科协组织筹集经费14922万元,占总筹集额的42.56%,旅游部门及计生部门紧随其后,分别筹集2909万元及2618万元,占比8.3%及7.5%。科普活动中举办讲座次数来讲,卫生、计生部门科普讲座举办次数较多,分别占到总举办次数的33.6%及23.8%。

2 山东省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科普专职人员匮乏

衡量科普人员的三个指标即科普专职人员、科普兼职人员及注册科普志愿者,2013年科普统计数据显示,科普专职人员在科普人员总量中,占比为7.1%,科普专职人员比例及数量明显低于兼职人员及注册科普志愿者。

2.2 科普场馆地区间不平衡

目前,山东省科普场馆建设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2013年调查的81家科技馆中,济南市占21家,占全省的25.9%;其次是泰安市、临沂市,两个市分别有10家科技馆,这三个市科技馆数量占全省的51.25%;日照市、德州市两市无科技馆。27家科学技术博物馆中,青岛市有7家,在全省排名中居于首位;科学技术博物馆数量紧随其后的是东营市、日照市,各有2家;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4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数量空白。

2.3 科普经费筹集渠道单一

科普经费是关系科普事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科普事业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科普经费是科普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有利保障,也是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的重要保证。科普统计调查中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主要由政府拨款、捐赠、自筹资金以及其他收入四部分组成。2013年科普经费筹集额中政府拨款占主导地位,占总筹集额的70%;社会捐赠增长缓慢,在经费筹集额中占比1%;自筹资金在四种筹集渠道中经费筹集额居于第二位,占26%;其他收入占比仅高于社会捐赠占3%,从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科普事业发展的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的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

2.4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

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普知识传播的渠道是否充足,手段是否高效,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山东省科普能力强弱的标志。从2013年山东省科普统计数据来看,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等都在山东省科普宣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相对山东省公众科学素质现状和科普传播现状,电视电影、报纸书刊的科普服务还大有潜力可挖。

2.5 青少年科学普及环节薄弱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一直是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完善学校教育,通过科普活动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2013年山东省科普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科技夏(冬)令营参加人数较之2012年分别下降3.4%、19.9%;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活动,主要是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及科技夏(冬)令营活动,模式固定、内容单一,缺乏多形式多元化的科普活动。

3 加强山东省科普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普知识教育、培训与宣传的人员队伍。全省科普统计应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3.2 推动科普场馆资源共享

针对山东省部分市零科技馆零科学技术博物馆的现象,应继续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以此来实现科普场馆资源共享。通过增加科普场馆免费开放天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实现有科普场馆的内容、提升科普场馆的服务、激发其活力,以此来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3.3 实现科普经费多元化融资

科普事业若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注重政府科普投入的引导作用,最大化的发挥政府科普经费的“催化剂”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吸取来自企业、民间等社会力量的支持。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科普经费多元化融资体系,完善科普投入的社会激励机制,打破科普全靠“政府养”的局面。

3.4 加强科普传媒平台建设

强化传统媒体科普服务能力,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增加电台、电视台科普节目播出时间,提高科普节目质量,使科普传媒的受众面拓宽。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方面要尽量提高其知名度,培育大批量读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数字电视网络媒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打造数字媒体成为“大众科普”的主战场成为我们新媒体发展下的产物,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小视频,在移动公交电视、车载电视以及楼宇电视中循环播放,使其成为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

3.5 丰富青少年科普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除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举办科技夏(冬)令营等,还应积极探索“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中小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模式,使科技工作者与青少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科普知识的传播,科普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山东省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宣传、学习科普知识,营造宽松有力的大环境,最终达到“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敢新,钟博,丁媛媛.中国基层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146-150.

[2]黄芳,李明生.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4(112):38-39.

[3]刘传彬.我国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东北大学,2009.

[4]李成芳.我国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

科普体验馆工作计划范文12

检索、查询“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管理”一下子检索到1400万条相关信息,可见对于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管理问题的研究炙手可热,观点是百花齐放,手段是不断推陈出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今已经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数字化已经无孔不入,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在探索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那么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依旧研究传统的纸质保管、借阅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整套纸质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管理经验,有关部门运用起来已经得心应手,娴熟之至。本文将重点针对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数字化管理问题谈一些粗浅见解,权当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近年来有关数字科技馆建设研讨培训会议经常见诸报端,媒体争相报道,国家乃至各地区都在争相进行项目论证,各路人马跃跃欲试,都希望在数字科技馆建设过程中有所建树,名列前茅。然而,如果在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势必浪费资金,浪费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做到有计划地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广,实现合理布局,让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真正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服务。

中国数字科技馆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部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是面向全体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一个网络科普园地,通过科技馆可以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从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通过这个平台上,公众不但能增长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而且在体验科学的同时激发创意灵感。

众所周知建设数字化科技馆,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这一平台,公众可以实现网上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动态、体验科学过程,并激发创意灵感。中国数字科技馆已建成90个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专题馆以及科普图片、展览、报告、动漫、音响制品等9类科普资源库。中国数字科技馆未来发展的定位与服务模式逐步清晰,加强为公众服务,实现与公众互动,开展网络科普的创新十分重要。同时还要集成各地科技馆或科普机构的科普资源,延展科技馆的展示空间和展示时间,以数字化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馆或科普机构的资源优势。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在会上指出,“科普资源建设需要‘大联合、大协作’,希望这种联合与协作扩展至整个科技馆行业,并充分发挥各地方馆的场馆、资源、人员等优势,打造具有科技馆特色的数字化科普形式,实现全国科技馆间的互动与联盟。”徐延豪表示,今后将把中国科技馆建设成为科普资源开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发挥实体馆、数字馆和流动馆三驾马车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和社会大众。

有专家提出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8个意识:优质资源意识、基层资源需求意识、应急资源意识、国家热点焦点意识、动态即时资源意识、市场意识、公众日常信息意识以及开放和融合的意识。数字科技馆发展的任务是出思想、定方向、抓基础、寻突破、拓亮点、谋发展,以及工作中需要贯彻的十六字方针:创新、激情、责任、奉献、夯实、激活、求实、有为。

中国科技馆始终把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作为理念。体验科学就是使观众在参与、互动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情境,感受科技的美妙与神奇,品味科技带来的福祉与乐趣,从而令其对科技产生强烈爱好与追求。启迪创新就要引导观众自主学习,让观众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感悟科学,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展示科技创新历程,传播科学文化,促进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服务大众就是坚持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性质,为全体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公众了解国家科技政策、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的需求,为观众提供必要的休闲、游览服务。促进和谐的主要含义是提倡科学发展观,让公众知晓人与科技、自然、社会的关系,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从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服务。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一方面是传播科技知识,一方面是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和学习科学方法,同时能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

建设数字科技馆,实现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方便人民群众网上阅读科技资料,学习科技知识,对于科学技术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