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

时间:2023-01-26 20:27:35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1

Project项目描述

通过教学视频和互联网服务结合的形式为中小学学生提供网络互动学习课程。教学视频融合了故事性案例、网络化语言和动画,还具有练习与测试的功能。学生通过购买加密优盘获得视频。超级课堂公布的数据:2011年销售额为2000万元,今年的销售目标是3500万 元。

Innovation创新之处

迎合互联网移动化、碎片化的趋势,一个课程仅为5至10分钟;针对应试考试,把考点精准表达出来,把考点和故事、流行文化元素综合在一起,让学习有乐趣;同时产品包含了交互式的练习与评 测。

Users用户

中小学学生是最直接的潜在用户,目前中国约有1200万人。超级课堂通过合作的商、加盟商将内容销售给中小学学生。目前有50家和加盟商,来自广西、江苏、山东、浙江、黑龙江等地。

Team团队

目前超级课堂有60多位全职教师,20多位后期技术人才,20多位从事加盟商服务、人事、行政、后勤等工作。杨明平主管公司战略、管理、融资、人才引进、加盟商谈判等;另一位创始人杨明泰是他的弟弟,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主管课程研发、信息系统建设 等。

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

将线上开发的课程做成加密优盘销售给有渠道优势的商,超级课堂获得直接收入,商赚取产品差价;线下通过加盟商开设旗舰店,超级课堂获取加盟费,加盟商为用户提供培训等增值服务。超级课堂曾经打算线上线下都独立去开发,但是从去年年中开始调整为专注于线上开发,线下则通过加盟商逐渐扩张。

Market Potention市场机会

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及个性化教育市场需求很大,教育部给出的预测数字是到2020年将达到3000至5000亿人民币,但是各个地方市场比较分散,没有比较知名的教育品 牌。

Question

Q 1:以优盘这种形式传播,你们担心过产品的盗版问题 吗?

不担心。除了产品外,超级课堂还提供服务。比如除了学习视频外,超级课堂有练习与测试,学生完成后,超级课堂的老师通过后台数据会与学生取得联系,另外目前推出了超级问答软件,用户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向在线的老师请教,这些都需要购买正版产品才能获得。

Q2:同样是教育行业,英语培训的竞争很激烈,你们怎么建立一定的门槛?

互联网的特点是赢者通吃,但是教育行业并不完全是这样。而且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老师,必须要有跨界的人才,比如懂得讲故事的物理老师,能够将数学融入游戏的老师;教育市场的口碑也很重要,必须要投入到一定规模才能有足够的品牌知名度。

Q3:你们把教师当做核心竞争力,如何考虑老师的选择?

要有服务意识。曾有名校的退休教师来超级课堂应聘,却没能留下来。因为这些老师没有服务意识,会认为“老师讲课,学生听不明白是学生的问题”,而没有换个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目前,超级课堂的全职老师都很年轻,大多数是名校毕业、在其他行业工作过几年的毕业生。除了学历之外,热爱教育、善于表达,最好还有些文艺范。因为,这样的老师拍摄的视频往往更能吸引学生。

Last Shot

Big trouble麻烦问题

目前还是通过与加盟商合作的方式,营造出超级课堂的影响力。未来希望能与公立学校合作。就像印度的Smart Class那样,通过提供素材库和教学系统的方式服务了3万多所学校、1200万名学生。但目前的公立学校还是相对封闭、传统,对外部培训机构并不开放。

Ask Mentor最后一问

曾经希望颠覆教育行业的乔布斯已经不在了,那就请教同样重视教育的李开复老师吧,他怎么看待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之后的市场机 会?

CBN Note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组;动态数据表;PHP;二维权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当前,随着高校“内涵型”建设的不断深化,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系统应用的模式上,本文认为之前国内较为流行的B/S架构和C/S并存架构,已不能满足多人信息共享以及责权明确地共同管理信息的需求,故本系统决定采用纯B/S架构,在网络编程语言方面继续使用PHP,在使用体验方面使用异步通信技术,综合运用XAjax和JQuery技术。下面将对如何运用网络编程语言PHP,实现对高校精品课程组网络平台系统的关键技术“动态数据表实现课程的动态创建”、“教师二维权限的实现”、“学生二维码的实现”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1 动态数据表实现课程的动态创建

第二步:在1执行成功后动态创建一系列课程所需要的数据表和文件,本过程有分为3步:

(1)获取刚才在步骤1中插入的记录的ID号,以用来构造系列数据表的名称;

(2)构造系列数据表并动态创建。具体的动态创建方法有两种。第一种直接SQL语句法,即直接使用SQL语句进行创建;第二种母表法,即先在数据库中创建系列母表,当需要动态创建时获取母表创建的SQL语句,再执行该系统创建的SQL语句。鉴于代码书写简便和后期更改方便我们采用的第二种方法,即先在数据库中创建系列母表,然后再编写程序进行动态创建。

(3)复制系列课程所要的文件。课程所需要的文件的复制主要包含两部分申报型平台文件和学习型平台文件,我们已经初始存放在了“apply”和“study”两个文件夹中。

2 教师二维权限的实现

本精品课程组平台涉及到多门课程多位教师,同时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位教师进行管理,一位教师也可以管理多门课程,也就是说本系统中课程与教师是多对多的关系,而且这种对应关系也不是一次不便的,也就是需要动态更改的,所以本系统平台设计了二位权限管理模型。本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均在超级管理员中。

为了实现这种二维权限的分配和管理,首先我们要设计存储课程和教师各自信息的数据表,如表1和2所示,其次我们还要设计存储课程和教师关联以及权限信息的数据表,如表3所示。

我们正是利用lesson_teacher_info数据表来实现教师对课程二维权限的管理的。每存在一门课程与一位教师的权限管理管理,在该表中就存在一条记录。当然通过该表要查询某门课程的管理权限的教师有哪些,以及某位教师管理了那几门课程也是很容易的。

在实际实现中,又可以分为两部分:超级管理管理权限和教师管理员读取权限。超级管理员管理权限就是直接向lesson_teacher_info中添加和更新数据。

3 学生二维权限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智渊,王祖源,陈,吴於人.自主学习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模块设计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08).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3

一、 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作用及现状

1、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作用

出版美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承担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产品设计、图文处理、印刷工艺设计等印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素描课程的开设对于专业支撑具备以下两个作用:

(1)、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对象的写实能力的培养。如商业绘画需要设计人员对产品有着细腻地质感表现,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素描功底。

(2)、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形态的分析和对结构的理解、立体研究、材料分析、空间分析、意象研究、形式联系、表现研究以及美学范畴的研究等等。

2、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

我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强调设计。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以传统素描教学为主,学生追求画面的写实效果。两个专业的素描教学各具特色。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在进校前大都是通过专业速成进校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短期作业、人物头像、半身像素描和人物速写上,而对静物素描的质感表现和细节表现缺乏训练,很少进行长期素描作业稿的训练,在进入我校后他们需要加强长期作业的训练。

(2)、素描主要参照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但学生对于设计素描的创作形式和手段缺乏认识,创作思路难以打开。

(3)、表现技法单一,传统的素描大都是用素描纸、铅笔或者炭笔作画,在表现上显得较为平淡,视觉冲击力不强。

针对以上现状,要想使学生符合本专业的专业需求,既具备对对象的表现力又具备设计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下是我这两年来在实践中的改革思路。

二、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对学生进行超写实素描能力的培养

(1)、超写实素描的概念

超写实素描源于超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又称超级写实主义(Super-Realism)、新现实主义(New Realism)和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表现在艺术上则是“逼真”和“酷似”,必须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再现现实,是对描绘对象的形体、质感、肌理均能极为细腻地表达和刻画的素描形式。20世纪8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维尔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超写实绘画材料与技巧班,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画家,他们又把超写实观念带入到各大美术学院,在工艺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超写实表现素描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超写实素描的作用

超写实素描训练是最能体现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为短期绘画作业,以表现大的黑白灰关系为主,而对于出版美术专业,学生将来需要更为细腻和艺术化的表现产品或者画面,超写实素描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更偏重于塑造力的表现,特别是对物体质感和表面的肌理效果的塑造。同时,学生通过超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序、细致、耐心的作画习惯,这在他们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为今后涉及到的商业绘画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超写实素描的教学安排与要求

在环节安排上首先以临摹为主,让学生在临摹中体会优秀的超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技法。随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要表现的静物,比如一片树叶、一段麻绳,在传统素描中,一片叶子的表现只要求概括的表现它的形体的卷曲关系、光影和主要叶脉,而在超写实素描中,每一条细纹、虫蛀或者肌理都需要细致描绘出来,这对培养学生更为深入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作业量的安排上不宜过多,1到2张为宜。超写实素描比一般素描都要深入,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画、塑造,作业量太大,必然导致学生因为赶作业而不重视质量。学生在刚接触超写实素描时,对表现技法比较生疏,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小的简单一些的静物练练手,待学生有了经验后再布置一张长期作业。

在静物的摆放上,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运用点、线、面构成画面?如何处理静物的主次关系?什么样的静物搭配能够使画面和谐?静物怎样摆放有趣味性?

在作画步骤上,要求学生“全面打稿-局部塑造-整体调整”,先用铅笔轻描出对象的轮廓,包括各个结构的细节,再从某个局部开始深入塑造,逐步扩展,最后整体调整。

2、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培养

西方国家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已经趋于完善,我国针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国内一些美术院校都根据国外最新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素描教学进行改革。设计素描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具体化,以下是本人对于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

(1)、平面构成在设计素描中的作用

本专业素描主要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进行素描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学习,如平面构成,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构成的思维引进素描教学,在进行了半个学期的超写实素描练习后,转而将学生引导到设计素描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利用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形式让学生来组成素描画面。如以眼睛为设计元素,可以从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聚散构成、空间构成、分割构成等等角度去进行表现。在讲解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范画来启发学生。如在讲解近似构成构成眼睛的时候,我就找了一张较为经典的范画作品,该作品是用素描的形式描绘眼睛的不同表情,并将这些表情放在相同大小、排列整齐的圆里。学生看了后大受启发,立马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取得了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2)、设计素描中工具和技法的综合运用

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表现技法,尽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素描所用工具一般为铅笔、炭笔,而在设计素描中,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去表现画面,如粉笔、水彩颜料、甚至是废弃的报纸或杂志,通过点、抹、染、裁切、揉搓、粘贴、烟熏等各种手段制造各种特殊的效果。

(3)、设计素描中的联想和“写意”

作画的形式由学生照本宣科的描绘改为主动的思考构思,作品要求“写意”,或是写一种特定的形式美、或是引起人的一种思考,如进行想象和联想训练,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思维之间联系得桥梁,在训练中让学生通过某个物体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可以使接近的事物、类似的事物、或者有因果联系的事物, 如以喝酒禁止开车为主题,学生用整个骷髅头作为背景,把汽车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结合在一起,酒瓶组成鼻梁形状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诠释了喝酒开车的后果。

(4)、强调设计说明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

要求学生每幅作品都写15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让学生会“想”会“画”的同时也要会“说”,这为将来学生面对广告文案的撰写和设计产品说明的撰写打下了有利基础。刚开始要求写设计说明时,学生常常不得要领,长篇大段下来就是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没有切中要点,通过引导后好了很多。学生在撰写说明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画面效果。

3、利用计算机辅助创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作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利用计算机对上课对象进行快速创意设计。如将各种图像素材通过电脑进行修整、剪切、拼接,这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创意的效果,并可以对多种创意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选择出最佳的设计。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传统手绘方式无法比拟的。

(2)、创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实现灵感的捕捉。在上课创作过程中,整个周期一般较长,很多时候都会随着实际的场景和对象变化、实际对象和事先准备的素材不完全一致和个人想法变化等,导致不停的有新颖的灵感迸发,那么需要我们能够快速地将这个灵感付诸实现,并看是否可行。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有利的工具,可以快速的确定新想法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创作路线与方案。

(3)、创作完成后,可以同学之间对各自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启发。一般的素描课程课后没有同学之间进行作品互评,或者只是针对已有作品本身进行表面上的评价。而如果采用计算机的话,同学之间就可以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价和启发,比如某个同学对某个作品有某个看法或者观点,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实现效果,直观地表达自己想法,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表面上。这样可以大大地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与启发,真正意义上增进交流。

围绕上述计算机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三个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将效果落到实处,在我所授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式实施各项措施:

(1)、在课前,提前给学生布置设计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先在计算机上实现几个创意,组成成员进行互相选择,得到出较好创意方案。

(2)、在课程中,如果有学生有新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的实现创作方案修订,但是在进行方案修改的前需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以免耽误过多的课程进度。

(3)、创作周期结束后,除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外,增加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环节,对互评实施效果较好的组进行适当的加分,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启发和再创作。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本专业属于目录外专业,其教学改革还在不断地进行。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管是超写实素描还是设计素描,亦或是用计算机辅助创作,我们都需要取其精髓,为我所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令晓君.论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性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而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讲就是主体性的发展。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从而对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主体性原则,即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二、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习兴趣是价值规律成功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因;学习兴趣是推动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兴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内因。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性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杜威把兴趣看成是活动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否则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初中生开始都比较喜欢英语课,认为英语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将来就业的通行证,学习期望值较高。在学习英语时,新奇的知识和曲折的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珍惜学生这种原始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很不成熟地发展了一种新的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形成了稚嫩的英语语言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十分爱护学生幼芽般的英语语言自我意识,因为这种自我意识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的开始。教师要尊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用科学的态度给予热情的帮助,鼓励每次微小的进步,给学生自主学习报以热烈的掌声。往往教师不经意的一种手势,一个微笑,会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兴趣和爱好是学习一切知识,也是学习英语并唤醒英语语言主体意识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和爱好,就像给生命注入了一股活力。带着这份好奇与向往,在知识的大道上不断摸索。

三、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既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都会有这三者。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英语多媒体学习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学习程度,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改变的以往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初三Lesson 30《Christmas Day》,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插入音乐《Silent Night》,使整个教室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氛。这时配以圣诞老人驾着雪橇,背着大包礼物的画面,激起学生们了解Christmas Day的风俗习惯欢庆活动的渴望。师生们以音像画面为背景,化好妆,借用实物道具,在音乐声中进行圣诞节欢庆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引起极大兴趣。老师扮成大胡子圣诞老人,学生扮成可爱的孩子,仿佛置身于纽约的街头。大家在圣诞树下同唱《Merry Christmas》这首歌,彼此祝福,接受圣诞老人的礼物。学生们在活动中增强了语言的真情实感,确确实实体会到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开展课外活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1.课外活动从“英语角”开始

课堂教学,在40分钟内,难以使每个同学获得足够展示的机会。爱好英语的同学,常常下课后仍觉得意犹未尽。开展课外活动是满足英语爱好者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课外活动往往从成立“English Corner”开始,时间一般定在周五下午的活动课,地点设在教室一角。广大英语爱好者主动参与,民主推行组长。英语教师担任总辅导员,师生共同研究制定活动计划和日程安排。每次活动要有点名、有主持、有活动记载、有总结反馈。活动开始从口语对话入手,相互介绍,难点质疑,学习交流。大组活动和个别接触相结合,逐步形成自主、热烈、活跃的活动氛围。英语角除了进行口语交流之外,还开展各种各样的英文作品赏析活动,有读后感,有电影观后感,还有对当今时事的评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思维能力,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2.采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5

一、“超写实主义”雕塑课程超越中国现有雕塑教学模式

中国现代雕塑教学,在1928年,引进的是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解放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艺方针,贯穿于美术教育之中。后来参照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逐步形成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在国家统一的办学方针、各院校间的师承关系以及唯部属院校马首是瞻的成因下,导致中国雕塑教学的模式单一。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激进的雕塑家,将西方现代雕塑的诸流派,如立体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极少主义等演绎了一遍,也尝试创作一些诸如活动雕塑、现成品雕塑、集合雕塑等。在西方哲学和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国内雕塑教学也进行反思与评价。1993年,由中国美术学院邀请英国雕塑家Mike来系传授金属焊接艺术,开启了西方现代雕塑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雕塑专业传播之门,如今,该课程已是全国各美术院校雕塑课程中普及率最高的材料课程。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陆续聘请了数名外国雕塑家来系作短期授课,讲解各自所擅长的有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课程,为工作室教学与课程安排作了尝试,其中的现代主义(一)石雕、现代主义(二)金属、大地艺术等已纳入雕塑教学大纲。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从2008年开始的“超写实主义”雕塑课程,独树一帜。通过几年的耕耘,其收获是有目共睹的。该课程作业的完整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技巧加工的极限性、材料选择的技术性等对其他教学单位有很好的借鉴。

中国雕塑一直面临“当代”问题,中国雕塑的“传统”是什么?从1928年传进来的“西方古典主义雕塑”,是西方的“传统”,还是在我们国家传承了几十年后变成我们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尝试的算不算中国“现代”雕塑,还是西方现代雕塑在中国的演绎?中国“当代雕塑”是什么?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当代”问题,“当代”的价值取向、“当代”的精神需求、“当代”的个人体验等,是不是在这种背景做出来的雕塑都称之为“当代雕塑”。我们只能说雕塑教学中的一些课程是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展开,或者说受西方的哪种思潮影响更深一些,却无法给中国当代雕塑进行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划下清晰的界线。

“超写实主义”雕塑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也正是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交接时期。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 在《现代雕塑简史》中的描述:(西方)现代雕塑最大的变化是对塑造对象的抽离,脱离对“母题”的关注,强化对塑造对象的主观感受,转而寻求材料语汇以及对雕塑空间的探讨。据此论断,“超写实主义”雕塑似乎归属于后现代艺术更加妥当些。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是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形态,也是后现代主义批评家的一种方法论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一种美学意识。通过解构、挪用、互补、重复等手段,借用现存的文本、图像、物像、影像,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惯用的伎俩。“多极的语言媒介、超级的文类、综合的文体、将不同的艺术、技巧方法,不同的时空态与生存领域收编,复写进更广阔与多层包容的领域里,以建立起人类新的自我认识。”1后现代艺术家已从生态学、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样艺术入口,将艺术与人的感官和环境、时间、空间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各种艺术的可能性正在得以探索。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手段,对雕塑固有的内涵、审美、空间等产生重大影响,很多艺术形式以雕塑的名义出现,如废品雕塑、社会雕塑、光雕塑、软雕塑、生态雕塑等,雕塑开始泛化。材料的内涵已不仅是传统雕塑材料中的金、石、木等,而是指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介,材料作为雕塑的媒介,其转换方式已从原先的置换、直接向综合过渡,综合的材料、综合的语言、综合的方式。

杜尚强调:艺术家的思想比他所运作的物质材料更重要。在雕塑教学,特别是毕业创作中,出现带有“后现代艺术”标签的“超写实主义”雕塑,是对后现代艺术创作中的观念先行与解构主义的反叛还是雕塑本体论的回归与坚持?这是一个有点尴尬的话题。

二、“超写实主义”雕塑语言超越雕塑本体语汇

“超写实主义”雕塑一度被认为是对自然机械的描摹,其通过极限式的细节刻画来达到逼真的视觉感受是作品的主要特征。然而,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真实与自然,诱发雕塑教学中培养目的的讨论。

追求真实与自然,一直是雕塑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古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2埃及雕塑的特点是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相结合,艺术家尽可能清楚、尽可能持久地把一切事物保留下来的目的导致古埃及的雕塑都遵循正面律的特征。

古希腊雕塑在埃及雕塑的基础上,“发现了短缩法”,加上对人体结构的重视和人体结构力学的研究,导致雕塑史上最重要的人体造型法——对应法则的产生,雕塑也进入黄金时期。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强调以科学态度观察客观事物,这种自然主义的突出表现是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研究,雕塑艺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中国古代,《礼记·檀弓下》记载,有些俑“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为了追求“生人”效果,所谓的“机发”可能是四肢加榫铆,可以表现肢体活动的效果。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陶俑、木俑的“妆銮”艺术手法,后来沿用到宗教雕塑、建筑雕塑以及民间工艺雕塑之中。塑其容貌、绘其材质,甚至衣服、发须、道具用真实物品替代。为达到神似,眼睛也由绘画改为镶嵌等。这一切的努力,无不是为了追求真实、自然。

显然,贝尔尼尼在《圣特雷莎的沉迷》中用大理石雕凿成质感细腻、来回缠绕的主人公衣着,跟秦兵马俑中对发髻结扎、甲衣鳞片、裤管鞋袜等细致入微的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追求真实、自然。当然,秦俑中的彩绘脱落、兵器朽烂。其遗憾跟德加的《Petite Danseuse de Quatorze Ans(十四岁的舞蹈家)》中的裙子是一样的,(尽管其拍卖价为1920万美元,是2009年最贵的十件艺术品之一)。德加采用现成品给雕塑穿上真实的衣裙,跟罗丹对大理石近似人的皮肤的描述——“这是真的肌肉”“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温暖”相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前者从古至今一直有之,但始终排除在雕塑本体语汇之外。而后者,却是被认为是对雕塑材料加工技能的体现,一直被推崇着,“巧夺天工”是对雕刻技能最高的标准。

似乎“真实”可以归为“科学的真实”与“感觉的真实”两类。“科学的真实”在操作层面主要靠现成品来体现,所以“超写实主义”雕塑也承载“现成品艺术”与“波普艺术”的艺术主张。但同是“超写实主义”雕塑的西格尔与汉森的作品,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前者还遵循温克尔曼“单纯的高贵、静穆的伟大”论断。让·穆克在空间尺寸上的努力,似乎想突破“科学的真实”,给观赏者带来“异样”的视觉与心理感受。“感觉的真实”一直以来是古典艺术训练的重点,如校正同样大小的白色与黑色方块带来视觉色差;从真人身上翻制与泥巴塑造带来的视觉体感差异等。

由罗丹开启的西方现代雕塑,其脱离对“母题”的关注,是忽视对塑造对象形体真实性的追求,转而寻求艺术家自身对对象的主观感受。对材料真实性的探索成为现代雕塑探索的方向之一。如布朗库希的雕塑形式是“在两个颇为使人折服的观念下发展进行的——普遍的和谐及材料的真实性。”3塔特林,开始“一种真实空间中真实材料构成”4。亨利·摩尔认为每种物质材料都有它自己个别的特质,只有当雕塑作品直接地与材料发生关系时,物质材料才能作为观念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他收集各种自然造型,如贝壳、骨头等,从中体味自然造物的无穷变化,并将这种魅力移植到雕塑作品中,所以他的雕塑作品与自然环境总是非常契合。对这种自然生命力,他曾描绘:“有一种深厚的超自然感觉——魔那[mana]或超自然的生命力,赋予艺术的所有的自然形式,不仅是有机界的,尤其人形,而且包括所有无机界的范围, 增长(亦即:结晶)和自然力(亦即:受风和浪的侵蚀的岩石)赋予无机物的一种结构。”5

利用现代雕塑对材料探索的成果,结合现代加工工艺,充分利用视错觉,突破固有审美,雕塑传统的石、木、陶等材料可以焕发新的生机。如将石、木雕凿成空灵、松软、扭曲之状,使观赏者以为是塑料、泡沫或是现成品材料,走进细看,才发现是由石材、木材雕刻而成的,如把大理石雕成流动状的奶油,用木材雕成毛茸茸的毛毯等等。类似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雕塑系的低年级石雕、陶艺课程中,已经出现。只是由于课时与造型能力的关系,尚未达到“超写实主义”雕塑那种逼真的视觉感受。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材料工作室,曾在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阶段,安排“材料异化”的单元课程,学生作业效果不错,达到训练目的。检阅近几年的全国雕塑专业毕业作品,石质作品罕见,木质作品也多为“因材施雕”,只有陶瓷作品中个别出现类似“超写实主义”风格。个中原因,跟材料本身加工难度与丰硕的遗存作品相关,在这个领域,似乎创作“超写实主义”的作品,困难与机会并存。

三、“超写实主义”雕塑制作加强同学技能训练

雕塑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几千年的艺术发展使雕塑审美形成固定的模式,雕塑的材料也相对地集中在几类之内。作为雕塑学生,要学会细节刻画与整体把握、体验局部深入与大型概括,在空间、节奏中游走,在形体、结构上揣摩,动态是否准确、体感是否强烈等等。雕塑的学是在“技术”与“艺术”间彷徨。

长期以来,雕塑教学分基础与创作两部分,基础部分包涵艺术熏陶、培养。创作部分体现技术加工技能。在“技术”与“艺术”之间,我们总是以“艺术”的名义来判别其最终的效果。在“技术是基础,创作是结果”的共识下,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会产生对技术的宽要求而产生藐视,对艺术的热追捧而形成浮躁的问题。

瓦萨利等人创建第一所美术学院——佛罗伦萨迪塞诺学院时,主要的目的:是为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培养提供不同于中世纪行会师徒制纯技艺训练的人文主义教育。人文教育是美术学院不同于师徒制最主要的差别,也是所谓的培养“艺术家”与“技术匠”的分水岭。这本是瓦萨利等人为了提高中世纪行会师徒制培养出来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的社会地位,进而培养出像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大师。但自第一所美术学院建立以来,四百多年间从未培养出像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大师。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艺术界的“重工业”,创作出一件伟大的雕塑作品,因素很复杂,但“技术”因素是基础。米开朗基罗14岁进入“雕像花园”,从多纳太罗的继承人——白托多那里接受绘画与雕刻的教育,到28岁创作出《大卫》,没有十几年的石雕洗礼,掌握精湛的石雕技艺,是不可能创作出类似《大卫》这样的作品。

由于局限于本科的课时关系,每门课程皆以蜻蜓点水似的方式轮流一遍。雕塑本科五年相对于一位雕塑家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而几周的单元课程相对于五年的本科教学来说也是很短促的,若从单元课程中再分离出“技术”与“艺术”,就勉为其难了。在“艺术”的幌子下,有了“想法比操作重要”,“观念先导”的思维,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许多需要自己动手的“技术活”,只能假技工与教辅人员之手。现在美术院校的教学看似实现了瓦萨利等人的目标,但矫枉过正,只剩下“人文主义”,没多少“技术”可言。目前,几周的单元课程多是基础与创作的融合体,前半段为掌握技术,后半段为创作,课程的安排多在高年级,否则,基本的造型能力尚未掌握,结合材料创作出完整的、富有个性形式语言的作品成为纸上谈兵!事实上扩招之后,学生的专业水平削弱,能完成教学目的的课程很少,大多是半成品的作业,既未达到使学生掌握材料加工技能的目的,也未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在这种状况下,“超写实主义”雕塑课程与其说是一门教学实验,还不如说是一门能让学生沉下心来练习技能的良药。虽“过五关、斩六将”,考进美术学院的,并不一定喜欢雕塑专业;在雕塑系上课的,并不一定喜欢泥塑写生。而同样需要造型能力训练的,模特不一定是唯一途径。“超写实主义”标签,意味着其在视觉上要极限的逼真,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从形体塑造到肤色、褶皱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处理。许多领域不是雕塑专业传统的训练科目,许多效果需要一点点、持之以恒地完成。即使是冲动地选择这种形式,也需保持一贯的积极性,克服枯燥乏味的制作过程,因为“超写实主义”雕塑课程不是一门“偷懒”的课程,也是很难出彩的课程,更是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课程。

注释

1 岛子著.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P126

2 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P29

3 赫伯特·里德.林荣森译.现代雕塑简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P63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6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进入2017上半年,这个词显然变得更热了。

当手机变成了现代人的新“器官”,移动支付顺畅,知识付费的跑道就修好了。在这条道上跑得最快的,是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分答、豆瓣时间这几家平台,它们几乎都是从2016年才开始出发的。

得到:粉丝聚集地

罗振宇应该是国内“知识付费”的开先河者。

2014年,他的微信公号《罗辑思维》首推付费会员制,5500个名额只半天就售罄了。2016年5月,他的团队开发出“得到”App,以经管类大咖讲课为主,199元一年,目前李笑来、经济学家薛兆丰、互联网专家刘润的课程订阅人数均突破10万。

“得到”更像是粉丝聚集地,每个主讲人背后都有自己的粉丝群。得到和主讲人的关系有点像淘宝和淘宝店主,双方五五分成。

在订阅者破10万时,《5分钟商学院》的主讲人刘润写了一封公开信,说他的5分钟,来自每天先整理2万字的素材、然后花2小时写出长文、再花3小时缩短到1800字左右、语音五分钟的量。在这里面,他要设计一轮起承转合,“用5分钟时间,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

目前“得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有15万人订阅,它的主讲人是前新东方名师李笑来。粉丝说他是亿万富翁。虽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家,但他在“得到”开的这门课,已经为他和平台分别带来了1500万账面收入。

他与罗振宇认识很久,是去年7月第一批加入“得到”的主讲人。“既然要写,就要写到订阅量最多”,他研究了“得到”的受众,喜欢看商业内容,他就讲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上线后,保持每天增长700人的速度至今。

李明是一名环境工程师,也是李笑来超过10年的“铁粉”。因为李笑来的入驻,李明成了“得到”的第一批用户,现在他每天都会在里面听课或看书。他觉得199元不贵,“也就是一顿饭钱”,这些经过挑选的内容省去了他搜索的时间,这是他看重的。

花钱买时间,是很多工作繁忙的人们用付费内容的主要原因。

分答:做“时间电商”

知识付费在朋友圈人尽皆知,是从“分答”这一现象级产品开始的――去年5月,王思聪一问一答卖了5000元。

答题也能赚钱?“分答”瞬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的游戏规则是提问者付费、有人偷听则提问者与答题者五五分成。上线42天,“分答”创造了商业奇迹――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超100万付费用户,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

然而在最红火的时候,“分答”因故被下线了47天。再次回来,热度已散,它需要重新打理战场。

互联网观察者羿飞是理财类的热门答主。玩了三个月左右,他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在一天的提问中选十个答完,像晚间档节目。让他印象很深的是总有人来问某个平台是不是传销、骗子,其实这种问题百度一下就知道了,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花钱买来的、权威人士的答案。“提问的人交了钱,就像交了挂号费,有了沉没成本,更容易接受建议”。他说。

“分答”已不像去年开始时那么火爆,在羿飞看来,大概是因为名人们觉得赚这点小钱没意思,注册后答了几十个问题就不玩了。

在“分答”的创始人姬十三看来,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时间电商”,是有经验的人通过付费形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知乎Live:写作课火了

在知乎,有两款产品先后试水知识付费,一个是“值乎”,一个是“知乎Live”。与“分答”的规则类似,“值乎”是一对一问答收费。但火了一阵后就销声匿迹了。

知乎Live类似于卖线上语音讲座,由知乎大V主讲,用户可以随时提问,讲座结束后仍然可买,单场收费9.9元以上,也有系列课程,一般收费是199元。近日,“知乎”效仿电商,率先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款”功能,听了不满15条可以选择退款。

截至2017年4月,“知乎”共举办了近三千场Live,平均一场75分钟,约有269万人参与,人均消费28.6元。

主讲人时薪过万,是知乎创始人周源在最近的英文演v中喜欢展示的数据。记者采访的主讲人普遍表示,“时薪过万”的课是需要大量准备的。

叶伟民是某报社前编辑,2017年3月他在“知乎”开了3场非虚构写作的Live,每场9.9元,最多的有1000人参与。他之后还有一个7周的系列课程,被置顶在“知乎”头条。上班之余,叶伟民每场Live大概要准备两周,搜集问题、找资料、写提纲、试讲一遍。准备期间,他一般下班就赶紧坐地铁回家,吃个麦当劳,在家关起门来戴着耳麦讲。

写作课大受欢迎,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是因为写作跟学英语、开车、做PPT一样属于现代职场人士的必备技能,人人都该“能说会写”。在叶伟民这里,很多自媒体人来学师,也有很多创业者来学怎么在融资时讲个好故事。

豆瓣时间:寻找精神家园

已经创立了12年的豆瓣网,被公认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豆瓣以书影音起家,属于国内最早的共享知识社区,拥有1.5亿注册用户、日活用户3亿。两个月前,豆瓣上线了付费栏目“豆瓣时间”,目前已推出了五款课程,分别是北岛等人的诗歌课、杨照的《史记》百讲、白先勇讲《红楼梦》、常江的亚文化电影课和姚谦的写词课。每套128元一年。

豆瓣希望这里的节目是一种向内的寻找,符合豆瓣精神家园的定位。豆瓣时间的总负责人姚文坛,从事了近20年文化领域的工作,曾是梁文道、陈丹青等人参与的“看理想”系列节目总制片人。她想把豆瓣本身的文学、诗歌、艺术、音乐、设计等元素融入课程,“人类历史这么多年,这些内容是可以陪着人类往前走的”。

白先勇的内容是出品方从台湾大学买的版权,把课程录音变成音频产品。音频小编没想到,因为无法更改底本、只能靠剪,处理课堂上的重复、停顿、跳跃,一节课的内容仅是初剪,就要花去七八个小时。

白先勇和杨照的课程上线一个多月,就卖过了百万。小慧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她买了杨照的《史记》百讲来听。她说,最开始还不错,后来就容易走神,因为一般是在乘公交、洗衣服、跑步的时候听,“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了”。

“知识付费是一种学习,而学习是痛苦的过程”。专家认为。

喜马拉雅FM:“我专注,你随意”

在诸多知识付费产品中,喜马拉雅FM节目最多、受众最广。

2016年6月,它推出付费频道,由马东团队的《好好说话》打头阵,当日卖出了500万的成绩。目前已有850位主讲人、超过2000个课程。《好好说话》主创之一周玄毅曾说,从前一个书柜才能装下的知识,现在用精致的方式打包推送给你,“我专注,你随意,这是知识付费时代的根本逻辑。”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7

教育产业是一个细分领域众多的大市场。当家长对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我愿意把所有的钱都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后者的回答是:“孩子是在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换言之,哪怕执牛耳者如新东方,也只能专注于教育市场的特定领域,为客户提“前程培训”的相关服务,就如同智新超越,所专注的是为少儿提供“成长学习”的解决方案。

产品体系升级

少儿培训行业当中,一般的竞争模式是在“招生渠道”与“师资力量”两个层面上下功夫。前者侧重客户拓展、后者侧重产品质量打造。智新超越选择的却是第三条路——教育产品的升级和优化。

当下的中国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已呈红海之势,课程产品同质化的竞争让后来者难有立锥之地。智新超越创始人耿军进入市场之初,决定以独特的产品做市场区隔,他将目标定格在了记忆力课程上。这项课程产品曾经因为被市场认为缺乏实用价值,所以火爆一时却难成气候,客户们发现,他们的孩子学到的,只是传统死记硬背方式的“升级版”。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对这个前景并不为人看好的产品进行升级,打造出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智新超越为此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首先是从提升产品服务体验人手,提高用户投入度和关注度。智新超越将记忆力课程升级为“兴趣激发+脑力开发”。针对少儿学员这种特殊用户各种主观消极的心理原因,开发出相应的服务产品——“天籁之音”课程,让他们以用户群的方式,在集体氛围的感染下,由教师做引导,打消对培训课程的不适与排斥的同时,也增加企业与用户、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智新超越通过对产品服务模式的重塑,使用户有新的、积极的体验。

其次是将课程产品的价值设计得更具持续性,让客户(家长)觉得物超所值。他们主打“习惯养成教育”这个服务理念,将“兴趣激发+脑力开发”置于习惯养成的旗帜之下,使得由“天籁之音”课程培训出的用户的良好习惯得以长久坚持。

但“习惯养成教育”也是被行业使用得比较泛滥的名词,智新超越必须具有区别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内涵与外延,才能使这个主打概念被客户承认。为此,他们在丰富产品线,延展品牌附加值、建立企业对外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尝试。

智新超越有一项“饭桌文化”课程,是让用户与客户(学员与家长)像“围炉夜话”一样促膝长谈,两者之间不断互动,进而使得用户的好心态、好习惯能够传染给客户,这是企业与用户的另一种良性互动。另外,智新超越还积极介入客户生活当中,通过“书房文化”,向客户提供图书、影视、家庭会议等家庭文化生活的指导,陶冶与客户的情智,提升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的层次,最终为用户的成长提供书香世家的氛围。

规模效应“脱水”

随着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智新超越逐渐触碰到了市场需求与企业规模不匹配的天花板:短短两个月的暑期市场和一个月的寒假市场已经不能解决全国各地学员的需求,为保课程质量,它需要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培训网点。

智新超越走的是一条利用口碑营销树立品牌,吸引加盟商快速扩张,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布局的道路。

首先,智新超越以为用户和客户量身定制的公益培训为市场切入口,那些听完公益培训的孩子真实地展现出大脑的潜力,在客户当中形成一定的口碑。在2010年夏天,“智新超越”就在许多城市掀起了“中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特训风暴,从清华大学到孟州、运城、徐州、鹤岗,随后又蔓延到宁波、西宁、长沙、长春等一、二线城市。

此外,在各个城市开设分支机构的方法就成为智新超越突破瓶颈的有效方式。连锁加盟的扩张方式解决了培训时间紧张的问题——当地培训不会局限于寒暑假期,每周有两天“玩中学”的培训时间,这样每月可有效完成10天一个阶段的课程。

针对地方市场的开拓,智新超越打造“七个一”营销体系。即:一张名片、一张海报、一个天籁之音模板、一个天籁之音音频、一段招生视频、一本公信力画册、一个短板模板。用实际的教学效果,学员实际的改变与积极的精神状态去冲击市场。比如学员记忆特长、才艺特长的展示,比如学员对父母的感恩报告会。

如何保证分支机构教育质量?总部金牌老师到各地分机构进行一线支持,持续授课并对新老师进行长期的教学能力养成培训——事实上,智新超越的年计划是培养50名主讲老师,500名助教;同时,通过助教回访、总部教学督导的暗访,对教学质量进行追踪、监控,保证“习惯养成”产品体系的在全国的差异化优势。

除此之外,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快速丰厚的市场回报,再加上“这是一种受人尊重的盈利模式”——帮助万千个孩子,就是帮助万千个家庭,“智新超越”每落地一个城市,就迅速占领市场。很多从事其他教育培训的加盟商,纷纷加入智新超越。

但所有企业的扩张绝不能是单纯的量增长。智新超越有一套独特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一方面,围绕习惯养成,智新超越通过脑力开发、传统文化、人性潜能等方面的内容,在每年都要对课程进行创新和优化;另一方面,智新超越聘任清华教授,总结国内外的教学经验,不断对教师队伍进行质量升级。

从2008年的公益讲座,到如今已经招40期学生。

“智新超越”以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速度依靠口碑迅速成长。2009年暑假,2期夏令营,100多人;2010年,3期夏令营,200人;2011年,4期夏令营,300人;2012年暑期夏令营,500人……这还不包括周末特训营、冬令营等课程。

品牌形象“脱俗”

产品体系的差异化优势树立之后,智新超越还需要在形象上变得与众不同,与传统的少儿教育机构划清界限。少儿培训行业有它的特殊性,其核心在于教育质量,但对很多少儿培训机构来说,对待教育质量的热情远远不如对待扩大招生的热情。这就导致了一个微妙的市场现象:在招生一线,签约交费后,家长觉得机构服务热情;交费后那些服务电话就马上消失。所以,售后服务变得非常重要。

智新超越的“脱俗”首先就从这方面的改良开始。通过网站、文章、视频、短信等多种方式,智新超越的助教老师会向家长汇报孩子每一天的学习情况,使家长们每天逐渐看到学员的变化和成长。每一期培训之后,智新超越的助教老师也会与学员家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跟踪学员的在校表现情况。在智新超越,家长遇不到那种骤热骤冷的服务。

另外一点饱受社会指责的是,在家长对培训机构不满意的情况下,退款常常是一场漫长且无结果的“战役”。智新超越则在这方面开始了心理战,承诺学员与家长当天听课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款。在一次招生过程中,智新超越创始人耿军,甚至承诺了不满意可以两倍退款。当然,这些笼络市场人心的举动,源自干优质的课程产品体系的支撑。

虽然行业被功利者带来争议,但在无序市场向有序市场整合的过程中,恰恰是行业洗牌、劣汰存强的机遇,为创造有价值的服务的培训机构将会崛起。

除此之外,智新超越在许多方面也一反行业传统开辟创新之举,让市场渐渐感觉到它与一般配需机构不同的“别有用心”。比如,智新超越也是最“宠”孩子的培训机构,每30个左右的孩子,就配备一名班主任、一名主讲老师、一名安全老师、一名医护老师、一名生活老师。另外,每7~8名孩子还配备一名助教老师。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8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竞聘上岗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主任教师。

申报理由如下:

1、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教学风格明显,学生满意度超过95%。

2、在校内举行“**与综合实践活动”学术讲座,在全市宣讲选拔活动中获一等奖,跟随专家宣讲团到**、**、**、**等县市区进行人生规划宣讲。

3、获得市教学能手称号,获全市人生规划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一学期听课23节,能带动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4、2008年参与的“性格解析与中学生成长”课题通过市级鉴定,担任课题组长的“学会做人的新德育研究”通过市级审核,批准开题。有担任课题实验研究子课题主持人的能力。

5、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全年带班27次,优秀班级次数占带班总次数的92.59%,创造性开展德育工作,形成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我是2002年从大学毕业来校工作的,工作七年来,

从刚刚开始时的“说文论语”“文学漫话”到如今的“职业启蒙”、“戏剧天地”、“口才训练”、“规范普通话”,在课程的开发上我努力寻找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从2003年的市优质课到2007年的“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再到2008年人生规划市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在课堂的控制方面我不断探索,敢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2005年撰写的案例第一次获得市级一等奖到案例、论文多次获奖、经常发表,参与的校本课程获得市级二等奖,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一路走来,坚持不懈,收获颇丰。

工作七年来,为了提升自我素质,我报考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明年即将毕业。

为了建立与学生的长期联系,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博客,用文字引领学生的心路历程,访问量已超万人。为了挑战自我,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人生规划宣讲团选拔活动讲演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了教育局工会组织的市直学校“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

此外,我还与**老师共同负责学校的“校园之声”广播站的日常工作,连续两年和**老师共同设计初中生、小学生学生实践活动成长录,与几位老师一起为学校争创市教育局创新**奖并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市推介会,与**老师共同担任了学校的讲解员,尽我所能为学校服务,在工作中磨练意志,收获成熟。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9

(一)各地各学校在执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时,要适当减少高一年级并开科目,严格控制周课时,高三年级上学期仍应以新课教学为主,不得过早结束新课;要保证所有学生每学年在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和选修Ⅱ中都获得一定学分;要注意课程设置与会考、高考方案的衔接。

(二)从20*级开始,全省普通高中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一门学科调整到高二开始开课,高一的周课时不超过31课时(含选修Ⅱ1课时);高二的周课时不超过34课时(含选修Ⅱ1课时)。具体调整方案由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征求学校意见后制定。

(三)学校可以在征得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自行调整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开课顺序,自行确定选修IA、IB模块的开课时间和顺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大选课、走班的力度,选修IB模块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走班”每周不少于两个单位时间。要积极探索学生跨校选修或在社会教育机构中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是把握教学要求、评价学业水平以及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各地各学校要认真研究执行,以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测时不得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性统考。

(五)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应继续发挥在高中课改的研究和引领作用,在修订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各专业指导小组每年应向省课改办提交专题研究报告,要逐步培育起一支本省的高中课改专家队伍,省课改办可以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做出必要的调整。

(六)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创造课改经验,努力成为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样板学校”。省课改办应定期对样本学校的工作进行调研与评估,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对样本学校进行适当调整。

二、关于普通高中会考

(一)从20*级开始,“自选综合”改为选考科目,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但不作为高中毕业要求,学生可以自主确定是否参加考试。“自选综合”科目的考试分为两类:一类的考试范围为人文与社会领域选修ⅠA模块的全部内容,另一类的考试范围为科学学习领域选修ⅠA模块的全部内容,参加考试的学生可以选考其中一类。

(二)今后高中会考的科目安排为:1月(10日左右)开考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自选综合”6个科目,6月(20日左右)开考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6个科目。从20*级开始,由于各学校的开课方案不尽相同,学校可以选择在高二年级参加历史或地理科目的会考,可以调整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科目的会考顺序。

(三)必考科目成绩不合格者可以参加一次补考。补考在会考成绩后的一个月左右进行,由省会考办组织命题、确定考试时间和科目安排,各市会考办负责施考、阅卷等工作。补考合格与否由各市会考办确定,补考合格记为“P”。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会考在课程管理、学业评价、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会考工作的领导,健全会考组织机构,充实会考管理力量,保障会考工作经费,加大对违规事件的查处力度,确保高中会考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各级会考办要认真研究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细化工作规程,完善操作办法,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作弊或泄密事件,应立即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会考办报告。

三、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

(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并指导、督促学校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应在今年6月底前,将当地的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制度、方案等向省教育厅基教处和省课改办作一次书面报告。

(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综合素质评价测评项目的等第比例,以市(含所辖区)和县(市)为单位,各测评项目的A等不得超过25%、E等不得超过5%,否则省里不予确认。

(三)学校应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按学生日常表现和相关课程修习状况,及时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和相关项目的测评工作,并按时上传到“浙江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电子学籍系统”。高校招生时,由省教育厅教研室依据电子学籍系统中记载的情况,合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作为录取时的重要依据。

四、关于普通高中毕业条件

(一)我省学生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我省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的普通班)学籍;2.品行端正,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3.高中期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且总学分达到144以上(其中,必修不少于110学分、选修ⅠA不少于16学分、选修ⅠB不少于12学分、选修II不少于6学分);4.参加所有科目(不包括“自选综合”)的高中会考,且不合格科目不超过一门;5.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四个测评项目中,不合格的项目不超过一项。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10

关键词:产教融合;传感器;实践教学;创新设计

1引言

高校的传感器课程改革已推进很多年,实际上一些高校在传感器教学改革上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笔者也在传感器课程改革中做了相关工作[1-3]。传感器课程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没有本质改变、教学形式披着项目式教学的外衣等问题,使得教学改革浮于表面。尽管如此,传感器课程改革的核心即如何实现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过程,尚未有相关过程的描述文献,也就是说,传感器课程的改革尚未取得相关课题组的认可或值得推广的进展。传感器种类繁多,工作原理各式各样,其课程属于交叉学科。现在发展正热的人工智能对传感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传感器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4]。学校的需求是如何把传感器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简单、直观和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快速地上手关于传感器的相关工作,因此,传感器的实践教学过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出符合产教融合形式的传感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

2问题分析

自国家开始推广产教融合以来,校企合作就作为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认识到企业和高校之间需要密切合作,通过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来推进企业产品的升级。事实上,高校和企业的想法都很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企业有自己的一套对外交流合作的规章流程,而高校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并不是针对企业某类产品开发、设计和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其次,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及推广在未推向市场之前都是保密的,由于牵涉企业保密协议,高校师生想深入地参与不太现实。由于涉及企业的切身利益,考虑到社会现状,企业和高校无法进行深入且密切的合作,大都停留在合作的表面层次,这样双方都无法获取有用的信息。传感器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很多年,特别是针对实践教学改革做了很多相关工作[5-7],如调整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突出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学生通过项目任务引导和驱动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完成课外项目任务来提升动手能力;等等。这些方式确实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无法直接与企业岗位对接,还需要企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传感器工程师岗位,这也是企业对现在毕业生能力感到比较苦恼的地方,也是高校培养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实际上,学校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论从专家论证还是调研需求方面,都没有真正地深入企业,没有搞清楚企业的真正需求,因此,在培养人才目标上出现偏差。现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内容的调整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传感器课程改革的最佳思路是采取产教融合形式来进行改革,这符合目前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也符合高校课程的改革方向。本文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传感器实践教学过程创新设计理念,解决目前困扰传感器教学的实质性问题,为高职院校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3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本小节首先分析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传感器课程目标,然后描述课程教学形式,最后给出了基于产教融合形式的传感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3.1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目标

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企业和高校对相互间的需求和目标都很了解,高校能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而企业的人才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8-10]。从社会层面来讲,高校前沿技术应该走在企业技术的前面,企业应该向高校进行学习和讨教,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都需要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刚好与欧美社会的情况相反。针对目前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从实际出发,对传感器课程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义,主要有以下内容:(1)基于典型传感器企业工作岗位构建能力提升框架。根据企业典型岗位来设计传感器能力训练和提升体系,该操作也是由来已久,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虽然教育专家给出这方面的指引,但为什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在实际企业调研这一环没有做好,每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情况不同,得出的传感器课程能力培养方向的侧重点就不同,或者这一环没有进行深入而翔实的讨论,使得结论不符合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武汉地区传感器企业的情况,传感器课程能力提升分为培训基础任务、完成项目模块和开发产品三个层次。(2)设计合理适用的任务项目模块,达到企业岗位各级能力水平。如何实现三个能力层次的递进?设计的项目很重要,较好的项目任务能有效地夯实学生的基础,进而达到完成整个项目的能力,最后通过相关强度训练和努力,使得部分优秀学生具备传感器产品开发的能力。设计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覆盖各层级的学生,能有效地满足各类企业的传感器人才需求。以力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这个项目包含4个,分别为力传感器基础、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认识和使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认识和使用、力敏集成传感器的认识和使用,这四个模块包含了上述三个能力层级。传感器课程被重新定义的目标是区别于以往课程目标,其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自然地融合企业产品生产属性,使之重新定义的课程目标既能巧妙地糅合企业产品生产属性,又能很好地实施教学过程,当然要实现新课程目标还要靠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

3.2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前面设定的传感器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始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基于产教融合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既要保持一定的教学形式,又要有传感器制作过程,将产品设计与制作和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践教学过程如何能较好地融合教学规律和产品生产过程呢?重新设计的项目内容是关键,很明显,开发的全新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采用何种形式的基础。项目内容的开发主要来源于目前企业传感器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因此,项目开发的研究是核心。这里以超声波传感器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超声波传感器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任务:认识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发送电路设计与调试、超声波接收电路设计与调试、超声波测量系统设计与制作。由于现在的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理实一体化模式,因此,专业课教学过程都是实践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超声波项目文本制作。涉及的超声波文本主要包括项目教学设计、教案、项目教师工作页、学生工作页,这些资料都是建立在重新设计项目内容基础上的。这些项目文本都需要在项目实施前完成,并把学生工作页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工作页描述了该项目的目标、能力训练要求、所需知识点、任务安排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等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专业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进行撰写和安排,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教学改革经验才行。(2)项目元器件的准备。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这个工作主要由学生提前准备,根据学生工作页中提供的原理图、元器件清单等信息来完成。学校提供一些基础的设备如电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钳子和镊子等工具,学生购买元器件所需费用由学校承担一部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的传感器作品由学生自己管理。这种做法同企业员工的技术能力及出勤情况和薪酬挂钩一样,只有涉及自身利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这种类比企业员工的做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3)项目任务的推进。这个项目规划8个课时,任务1、2分配4个课时,任务3、4占用4个课时。任务推进大致步骤为:首先,给学生介绍超声波项目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学完这个项目后所具备的能力;其次,将项目分解成认识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发送电路设计与调试、超声波接收电路设计与调试、超声波测量系统设计与制作四个任务,并说明这四个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再次,推进各个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任务的分析和指导;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情况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撰写项目报告。(4)项目总结报告的撰写。项目报告的撰写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整理,超声波项目涉及四个任务,完成这四个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超声波发送电路设计与调试、超声波接收电路设计与调试这两个任务,针对电路设计与调试过程中存在的信号不稳定、信号接收不到等问题,需要学生仔细检查电路板找到问题所在进而解决。因此,在撰写报告时,要将这些问题总结并记录下来,避免后修的任务遇到类似的问题。总结报告需要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总结报告的质量。当然,教师会根据总结报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撰写的报告内涵丰富、数据翔实、描述清楚。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始终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即让学生站在公司员工的角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位导演,协助并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这样的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3.3课程考核形式

传感器课程的改革是基于产教融合的形式,其课程考核形式需要具备企业产品属性和教学考核的双重属性,因此,需要对原有的考核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同时,考核方式应该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挂钩,将考试与实际的应用开发相结合,设计的考核方案如下:在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传感器的操作,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文档撰写的职业素养,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制作过程,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在项目完成阶段,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查、验收,配合答辩结果确定学生成绩,课程成绩包括职业素养考核+平时作品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具体分值分别为:(1)职业素养考核。根据平时表现来判定,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操作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值为20分。(2)平时过程考核。从项目报告、提问答辩、操作情况和产品设计制作四个方面来考核:①项目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流畅、观点正确;②提问答辩,包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操作情况,即根据项目的功能对各类传感器进行操作的情况;④产品设计制作,包括调试工具软件、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以及硬件电路、控制程序的设计调试能力。分值为40分。(3)期末理论考核。主要是对理论知识要点的考查,分值为40分。上述考核形式,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不同层次的能力,反映在技能操作、理论水平以及企业级产品开发上。因此,经过重新设计的考核形式是比较合适的,能有效地适配新的教学内容。

4结论

本文分析了现有传感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传感器实践教学过程创新设计理念。该思想分别从基于产教融合的传感器课程的目标、实践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形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说明了重新构建设计的项目内容是实现该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并以此为基础,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形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该教学设计已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智能产品开发两个专业2020级学生的传感器课程教学中成功得到实施和应用,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教学的评教也很好。

参考文献

[1]蔡振.基于产教融合的传感器实践教学发展策略[J].科教文汇,2020(29):132-133.

[2]蔡振.面向创新意识和技能训练的传感器课程构建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148-149.

[3]蔡振.基于单片机应用的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6(4):73.

[4]邓亚琦,李加升.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1):193-194.

[5]范秀伟,申沂明,姜守振.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2):201-206.

[6]雷慧,荣星,肖国红.“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21(13):109-110,137.

[7]曲春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8):68-70.

[8]陈小兰,罗筑华,刘永.建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要素、问题与策略[J].科技风,2021(22):151-152,164.

[9]姚亮.校企协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的现状与未来[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5):240.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11

[关键词]课程 文化基础 研究方法论 文化制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144-05

一、课程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课程的文化基础,是指课程与文化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各种关系,以及对其进行认识而形成的观点、理论和思想,它们构成了课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维度的依据和原理。当下人们对课程与文化的认识,正经历着划时代的除旧布新过程。就课程而言,正逐渐超越教学包含课程和教学与课程相互独立等传统认识,而建构起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1]就文化而论,正逐渐超越将文化定位为“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体现”的已有看法,而建立起“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广义文化观。[2] (P1)因此在当代社会,课程包含了教学,文化则囊括了政治和社会等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多层面内容。

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对课程的制约以及课程对文化的影响。这两个方面都包含着两类基本关系。一是课程与学校外部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即文化领域的各因素既分别地又综合地构成课程赖以存在的背景,而对其产生制约甚至决定作用,同时又受到来自课程的发展与变革的影响与冲击;二是课程与学校内部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即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及管理文化等对课程产生影响,同时通过课程变革也可以形成或改变学校内部的文化状态。

(一)文化对课程的制约

当前文化呈现飞速发展与激烈变化的趋势,课程唯有不断调整与改进自身,才能较好地反映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至落伍,进而才能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迁中的文化,并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活动中。所以,文化是课程变革的源泉。在文化领域,知识是最活跃的成分。从发生学意义上说,课程起源于人类传授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的需要,知识是课程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过,即使文化不断要求课程调整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倘若教育行政系统和学校仍然严格遵循既定的准则与规范,那么课程变革也不能落到实处。因此,教育行政系统与学校是课程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

而在历史维度上,文化对课程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性质有所不同,存在着从政治决定到经济决定再到文化决定的主导因素转换律。第一,政治决定阶段。一种新政体形成之初,在影响课程的文化因素中,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是主导的制约因素,政治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变化发展发挥着决定作用。第二,经济决定阶段。随着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而持续增长便成为社会的中心任务,经济逐步替代政治成为影响课程变革的主导因素,并开始产生决定作用。课程被赋予适应并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课程内容更多地体现科技取向,课堂教学更多关注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力图培养出有意识、有能力去促成经济增长的社会成员。第三,文化决定阶段。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高。按照联合国的理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l000美元的社会会出现瓶颈状态,社会再发展,则更多地受文化制约。[3]这时,文化开始凸显出来成为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并越来越发挥决定作用。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整个课程研制过程,或是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模式,都受到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集体心理和传统价值观等因素的制约。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l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的课程变革进入了由文化因素起制约甚至决定作用的阶段。这迫切地要求我们加强研究与把握文化对课程的影响,以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对文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文化的多样性越来越凸现,专门知识经验累积得越来越多,内部和外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面临这样的情势,只有少而精的知识经验能够进入课程而得以有效传播。通过课程传播给学生的,只是不断增长中的文化知识经验集合总体的范例而已,教师无法将全部知识经验悉数授予学生。课程通过选择性地传递文化,既保证与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也为文化发展提供着某种导向,对文化体系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改造。

当下在课程领域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倡导并践行让学生认识与尊重文化差异的理念,不仅有助于缓和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与冲突,而且有助于削弱学校内不同民族、地域、阶层、性别和年龄师生之间的文化隔阂与疏离,进而向文化平等的理想目标趋近。同时,当下的课程也开始关注战争与和平、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家庭分裂、交通与住房拥挤等社会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搜集与分析信息,提出对这些问题的批判性见解,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能力。课程通过培养学生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意识以及具备创新性的改造能力,发挥着变革与创新文化的作用。

二、课程文化基础的三个层面

课程的文化基础包罗万象,需要进一步明确要深入研究的具体问题。我们从三个层面勾勒课程文化基础的研究对象。

(一)核心问题

文化的深层内核,体现在价值观之中。[4] (P1)因此,文化的多样性,最集中表现为价值观的差异。文化的价值观与课程的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研究课程文化基础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又主要关涉价值取向与价值信念两个方面。

西方和中国的文化与课程,有着个人主义与群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差异。在西方,被广泛认同的是从个体到社会的价值取向。它首先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等的限制;然后才关注通过集体合作谋求社会发展与进步。在这种价值取向影响下,西方的课程将个人视作价值主体,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体验、自我建构、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等特征。在我国被广泛认同的则是从群体到个体的价值取向。它首先强调家族、社群、民族或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个体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群体或社会繁荣与昌盛;然后才关注个体的自由成长与发展。在这种价值取向影响下,我国的课程体现出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特征,不能满足群体需要的个体就会被淘汰。

西方和中国的文化与课程,还存在着超验追求与和谐态度的价值信念差异。在西方,以为核心的超验追求,作为基本价值信念深入人心并渗透进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与灵性认知方式的关注,触及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的本质,主张课程是人的内在精神之旅,不仅应当涵括能够经验的事实,而且应当渗透某种超验的东西,强调课程与超验精神结合是课程发展的未来走向之一。[5] (P420)在中国,深厚的儒家或儒教文化传统与根基,浸透其中的是对和谐的崇尚。和谐态度作为基本价值信念,已经渗透到过去和当下的文化生活之中,成为中国人基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审美方式。与西方的超验追求不同,这种和谐态度既承认人的物质生活,也重视人的精神世界,更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合而为一;既看重人的理性经验,也关注人的超验精神,更突出人的理性经验与超验精神的交融圆通。所以中国的传统课程,既直接应对科举考试以求现世的功名利禄,又始终贯穿着对天道的终极精神追求,充满对仁义礼智信的不懈诉求;而中国的当代课程,既直接应对高考以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又始终表现出重艺轻术、重普通文化而轻职业技术的高雅精神取向,更充满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激进批判和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向往,以图建构新型的和谐课程。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要求有不同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因此,形成高度的文化敏感性、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省能力,通过开放视野,借鉴社会心理学和价值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洞悉当代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向,把握住我国文化的特质,才能为课程找到相应的文化支持系统及有助于课程建立和发展的价值观,进而使得课程既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契合,又能推动文化的变迁。

(二)基本问题

在课程的文化基础研究中,除了必须处理好不同价值观的同构与交互外,人们始终面对着“文化因素对课程的影响机制”和“课程领域里的特殊文化现象”这两个基本问题。

文化因素的影响具体存在于课程场域。进入学校的知识是对更大范围的社会知识进行选择的结果,它是一种文化资本,经常反映社会中有权势者的观点和信仰。[6] (P8)文化因素还渗透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方面面。我们的任务不是让课程超越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样做既无价值也不现实。我们应通过剖析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来回答课程所代表与传递的是谁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由谁来选择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教学,这对特定群体是否有益等问题,进而揭示课程现状的深层文化原因及其影响机制。如此才能对课程与文化间的关系做出较具体而清晰的把握,使课程理性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并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策略来促进文化的变革与完善。

文化因素渗透进课程场域,与其紧密结合,便在课程领域里形成特殊的文化现象。有研究指出,教师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似受雇者、似母亲(养育者)、似技术专家、似劳工、似有机的知识分子、似新兴的小资产阶级、似意识形态的人、似独立的技艺匠、似转化型的知识分子或似文化工作者等。[7]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与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个性和年龄特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生族群文化、阶层文化、性别文化和同辈文化等。每所学校还拥有各自的管理文化,而且随着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学校的管理文化日渐向领导文化过渡。课程领域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等待着我们去扎扎实实地进行考察与研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或防止某些现象,以顺利开展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

(三)热点问题

近1/4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教育所优先应对的文化热点问题,构成了课程文化基础研究的聚焦点,当前大致形成了科学化、卓越性、教育公平、农村教育、道德社会重建、犯罪与法制、家庭需要、公共社会参与和民族教育等九大热点问题。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的课程一直处于追求科学化的挑战之中。在西方,随着科学的过度发展与技术的滥用,导致种种问题和危机加剧,“科学主义”遭受猛烈批判与解构。与之不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欠充分,科学主义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势迫切要求学校课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化水平。

中国的近代史是饱受欺凌和满含血泪的屈辱史,这激发出了振兴中华的现实渴望与再现盛唐的理想憧憬。培养大批文化精英是历史赋予当代学校课程的使命。课程不能仅仅化简为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它亟需应对的严峻问题是如何在兼顾大众的同时培养一批批卓越的人才。

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平衡性与受教育需求的无限性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使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出来。课程研究者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长,研究与解决好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中的公平问题,以促进课程领域中学习机会的均等。

农村教育肩负着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使命。然而,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何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以发挥农村学校课程的通识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双重作用,已成为越来越尖锐的问题。而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则关系到近十亿农民的命运,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生态伦理等都出现了新旧观念与规范的矛盾与冲突。道德失范,德育低效,成为普遍现象,课程改革被历史地赋予了复兴道德教育和重建道德社会的重任。

随着经济与社会改革不断推进,违法犯罪案件逐渐增加,尤其是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学校课程必须普及法制意识,培养年轻一代的法制行为规范,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法治进程。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五伦为本的家与国“同构”,[8] (P351-356)家庭是其中最基本、最具自主性和无所不能的社会细胞。所以在中国人的心里,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异常强大。家庭十分看重每个成员的成长,为了给子女争取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条件,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和持续地对学校课程进行干预。当课程改革着力于解决偏深和偏难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许多家长花钱让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辅导班,在校外接受严格训练,为的是将来能考上理想大学和热门专业,为今后出人头地和光宗耀祖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家庭需要及其影响,是课程设计者与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主题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由政府及其有关专家决定,鲜有公共社会团体或人士参与。但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公共社会力量逐步成长壮大,并开始从各种渠道涉足教育领域,官员及其专家包办课程决策的情形已悄然改变。可以预言,公共社会将积极参与我国当前及未来的课程改革,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干预甚至决定课程的变迁。因此,突出研究公共社会同课程的互动关系,才能深入地揭示和建构我国课程的文化基础。

我国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论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过去在汉族文化的强势影响下,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化现象,现在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质量,开发民族文化课程,挖掘民族教育教学方式,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已是当务之急。

三、研究课程文化基础的方法论路向

在廓清课程文化基础的研究对象之后,接踵而至的问题就是选择怎样的方法论开展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到,课程的文化学和社会学研究路向已经孕育形成,而政治学研究路向也已凸显。在“大文化观”看来,文化学包含了社会学与政治学,但实际上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研究立场,导致了课程领域中文化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交叉重叠。

(一)课程文化学的研究路向

在历史发展中,人类社会逐步形成了无限的文化与有限的学习之间的永恒矛盾。这一矛盾在课程研究领域孕育出两大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如何从文化中选取教育内容?二是如何将选取作为人类共同经验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者的个体经验?对这两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课程文化学的两大主题:“教育内容的文化选择”和“教育内容的经验转化”。

在西方,课程文化学研究成形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文化分析和多元文化等取向。前者以劳顿(Lawton,D.)等为代表,认为人类文化无限丰富,而学校时间和资源非常有限,必须认真规划课程,才能确保对文化的适当选择。然而课程要合理地选择文化,就必须建立一套筛选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文化分析”。因此,研究的关键是创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文化,以便从文化中选择出最有价值的内容来构成学校的课程。后者以班克斯(Banks,J.A.)等为代表,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学生理解与接纳不同民族、不同的态度,增进学生保持与发展多元文化的知识与技能等。这一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的多元化,尤其有赖于改造学校的隐生课程。因此,研究的关键是对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平等观念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等进行开发与设计。近年来,我国的课程文化学研究也蓬勃兴起,形成了文化哲学的研究、一般性的文化研究和具体的文化形态研究等取向。文化哲学的研究,旨在聚焦课程的文化本性,以开辟课程发展与建构的新路向;一般性的文化研究,主要探讨文化种类、文化生态、文化模式、文化变迁、文化交流等范畴同课程的关系;具体的文化形态研究,展开了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的批判与建构。

(二)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路向

20世纪70年代,课程社会学研究在西方兴起,形成了结构功能、冲突和解释学等取向。以涂尔干(Durkheim,E.)和帕森斯(Parsons,T.)等为代表的结构功能取向,强调维护既有社会结构以保持社会稳定,认为教育一方面通过唤起学生的集体良知和共识以行使社会整合的功能,达成社会团结,另一方面通过筛选学生促进社会分化与分工,让不同的学生进入适当的社会位置。据此,该取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课程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阶层、种族、性别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与学生学业成败的关系等。以鲍尔斯(Bowles,S.)、金提斯(Gintis,H.)、布迪厄(Bourdieu,P.)和阿普尔(Apple,M.W.)等为代表的冲突取向,猛烈抨击结构功能说的调和立场,主张对教育的分析必须以社会冲突与斗争为线索,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同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力上,统治阶级不断利用学校的再生产功能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冲突取向旨在揭示,统治阶级如何通过课程传递其意识形态进而实现社会控制。以杨(Young,M.F.D.)和凯迪(Keddie,N.)等为代表的解释学取向,则着重探讨学校课程与课堂互动,主要研究学校课程内容的社会性构成,以及师生在课堂上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的互动等。我国的课程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才陆续有成果问世,形成了课程社会学研究和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等取向。课程社会学研究,重在揭示课程决策、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存在的社会控制现象。课堂教学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分析课堂中存在的班级与小组等特殊社会组织、作为权威的教师与有着不同家庭及群体背景的学生等特殊社会角色、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及师生人际交往等特殊社会文化,分析课堂规章制度等特殊社会规范以及由此引发的控制与服从、对抗与磋商等多种社会行为。

(三)课程政治学的研究路向

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已经触及到了课程中社会控制现象的权力运作机制。然而,透过这些现象,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把握课程领域中,统治阶级、各种利益团体或主体以及不同的学生群体究竟应当拥有哪些权利,决定权利取舍的标准应当是什么,应当由谁来决定取舍标准,如何通过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来保证权利的落实等,则属于课程的政治学研究。如果说社会学的研究路向着重对课程中的社会控制进行现象揭示,那么政治学的研究路向则具体地关注课程中的利益、权利和权力的分配、调节与平衡,进而开展缺失性批判和正当性论证,最终形成促进课程公平及正义的可行性对策。

我国很长时期存在社会泛政治化的倾向,以至于课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熏染着过于强烈的政治气息。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研究者为了追求与彰显课程研究的独立品性,有意无意地悬置和回避相关的政治学研究,使得这一领域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形,我们要敏锐地意识到并勇敢地担负起开拓和发展课程政治学研究路向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黄甫全. 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00,(5):1-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报告(1998)――文化、创新与市场[M]. 关世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石岩. 十年浮生:她们在“主义”之外[N]. 南方周末,2005-8-4.

[4]杨国荣.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美]奥恩斯坦等.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美]阿普尔. 意识形态与课程[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超级课程表创始人范文12

有人预测,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接下来的一场大革命将是脑力革命,也叫教育革命,而且这场革命已经拉开了序幕。

时间:2013年8月26日。

地点:清华园。

事件:超感学习力训练。

“真是太神奇了,不是亲眼所见绝不敢相信,这些学生蒙着眼睛竟能看到,正面朝下扑克牌的颜色和数字……”清华大学新生导引师、清华关工委委员蒋新官老师惊叹地说。

“这个孩子蒙着眼竟能感觉到字卡背面的内容,今天我亲眼见证了人类大脑潜能的力量!”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林元烈无比兴奋的说。

“我随手写的字,折起来,这个学生竟能一下子感觉到什么字,来我再写一个……”全国著名好习惯教育权威关鸿羽教授开心的参与学生的效果见证中。

“这是我来的路上刚买的新书呀,我儿子竟然呼啦啦随意翻几下,就把80%的内容讲出来了。还有几首古诗,他看三遍竟然一字不漏的全背下来了。耿老师,你们的波动速读真是让人不得不服呀!”一位学生家长兴奋地热泪盈眶……

当然,在现场热泪盈眶的几乎是所有人。

惊叹……逆天……假的吧?从眼罩缝里看到的吗?

不敢相信……似信非信……不得不信……

掐下胳膊,好痛,哦,这真的不是在梦里。

一直沉默不语的清华大学外文系蒋隆国教授,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对会场负责人说,我要说几句话。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我今天看到,又一场革命将要开始了,那就是脑力革命,也可以叫教育革命。每次伟大的革命都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并将其移作他用,最终实现全球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的太多,所以不单是学生压力大、大人的压力也大,你今天不学,明天可能就落后于人。这时候,轻松的、超强的学习能力就随着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了。众所周知,人类大脑仅开发了5%,如果把人的大脑再多开发一点点,人类的发展和文明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次革命就是人们大脑的又一次开发。美国奥巴马今年上半年启动的“脑计划”也是信号之一!

今天看到这么多孩子们在几天的训练中,就产生出如此惊人的学习效果,完全有理由相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瓦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领军人物;信息革命时期出现了比尔盖茨、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领军人物;脑力革命的领军人物,将在参加智新超越教育率先掌握超感学习力的同学们当中产生,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有!哇,全场沸腾了!)

在这里,我谨代表关注人类智力开发的老学者们向智新超越教育“超感学习力”团队的研发人员表示真诚的祝贺!

教育行业的创新突围

2013年8月22日,北京朝阳区千禧大酒店,一年一度的中国产品创新高峰论坛如期而至。继2012年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峰会荣获“未来之星”,智新超越教育培训再度拿下“2013年度创新产品十强”。一个仅仅五年历史的企业,连续两年拿下如此重量级奖项,对同行来说是如此意外,但对智新超越而言,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30年商业实践证明,在增量竞争的市场态势中,满足消费者需求就可以赢得市场,而在不确定的存量竞争战场,我们该如何应对?答案唯有创新二字。

20年前,应试教育方兴,在英语刚刚成为高考拦路虎、出国通行证的年代,培训市场蓝海无限,新东方等一批应试培训机构趁势崛起。时至今日,大街小巷遍布各种补习班、培训机构的广告,应试教育市场俨然一片血腥红海,单纯以应试解题为主营业务的培训机构如何存活?

减负口号日益响亮,素质教育一再呼喊,面对应试教育市场的饱和,如何在素质教育领域寻找新的契机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而创新,则正是这片干涸的市场所急需的一场雨露。

“什么是创新?创新从‘骗’开始!”

“1999年,马云闯进互联网领域成立阿里巴巴。起初,别人认为他是骗子,可一骗就骗过了这么多年,骗成上亿资产,骗出了互联网的全新格局。 ”

五年光阴转瞬即逝,一路走来,耿军顶住了赞美与非议,在智新超越格局日益壮大的同时,却从未中止创新的步伐,因为耿军深知,这二字是智新超越制胜的关键。

创新“骗术”1.0:超级脑力开发

“AH、RS、OU、LU、UV、ET……”清华大学液晶楼,智新超越教育集团智优培训师现场,20多位学员随机报出36个毫无关联的字母。在外人看来,短短几分钟时间记住如此繁多杂乱的英文字母,就像事先安排好的一场骗局表演。可正是这场“骗局”,打开了智新超越创新教育的格局,撬动了中国教育行业的变革。

2008年,作为志愿者从汶川归来的耿军,旅途中参加了一个家长沙龙。沙龙上,他看到学生对快乐学习的渴望,听到家长教育孩子时无助的叹息,体验到科学方法带来的震撼效果。身为人父的耿军迫切想与更多家长分享这一方法,而这种冲动也促使创业路上的他看到了教育市场的新兴商机。

“或许,这正是我一直寻找的可以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

汶川归来,智新超越在清华大学迅速成立,耿军立即组织研发团队,立足学生需求编写“欲渔理论”的教材,分别从兴趣激发、脑力开发、习惯养成,整理出兴趣激发的三大体系和脑力开发的六大课程。一天记住一千单词,《弟子规》两天倒背入流,一个个“天才儿童”在智新超越被“批量生产”。

“填鸭式教育正面临社会淘汰,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将孩子从繁重的书山题海中解救出来,从而提升孩子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在教育变革的路上,脑力开发只是耿军的一个开始。

创新“骗术”2.0:快乐的好习惯播种营

“学习方法是养分,学习习惯才是根本,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掌握高效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会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2013年3月13日,龙抬头。十二五“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组长关鸿羽授权智新超越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好习惯“育种师”与“播种师”正式牵手,将高效学习方法,嫁接到好习惯养成,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来激励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说:“教育这个词,往精深说,就‘养成好习惯’一句话。”好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

智新超越已形成完备的好习惯“播种”体系:“玩中学课堂”(三大系统:兴趣激发、脑力开发、习惯养成)和快乐的好习惯课程(播种营、家庭特训营、家长俱乐部、家庭特训营、书房文化、图书馆、智优培训师、阶梯教育、习惯实战课程)。河南孟州育新小学、安徽阜阳东城小学、成效中学、云南昆明重点小学,一名名孩子悄然改变,一个个家庭重获温馨。

“让好习惯成为更多家庭快乐的源泉”,避开应试培训,智新超越选择了教育市场的底层,从习惯性格塑造入手,虽说目前正在通过的是扇“窄门”,可门后却是一片新的天地。

创新“骗术”3.0:家长课堂

创新不仅体现在产业链自上而下的拓展,更体现于纵向的延伸与突破。

继脑力开发、习惯养成后,智新超越并没有被青少年教育所局限,在经过对上万名学员观察交流后发现:望子成龙,所需要教育学习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上课!”

“起立——老师好!”

2013年8月22日,北京清华科技园,一场特殊的课程正式开课。讲台下面不再是一张张稚嫩的面孔,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位位家长。

这堂名为“家长课堂”的课程,由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副组长王光宏主讲,以“好家长成就好孩子”为主题,通过“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孩子六大习惯养成”、“ 1+1>2:奇迹由家长创造”、“伟大的孩子来自清晰的目标规划”、“和谐幸福亲子沟通策略”等课程内容,旨在让各位家长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如何和孩子沟通才更有利孩子健康发展。

在全行业关注度一味聚焦于孩子身上时,智新超越创造性地提出“好家长成就好孩子”,不仅在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教育界更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创新“骗术”4.0:超感学习力6S

谈起隔空猜物的超感学习力,耿军认为:“一种能力,只有个别人能达到,那这种能力叫特异功能;可如果人人都能通过训练达到,那这种能力背后必然隐藏着科学规律。”

外人看起来如同特异功能般的超感学习力,只是源于耿军一次意外的发现。

一次给孩子们进行松果体开发的中,耿军拿出一张小纸条,在上面写了个“智”字,然后折叠起来拿给孩子们猜:“今天谁感觉对了里面是什么字,我有奖励!”

本来只是随意的一个小游戏,可万万没有想到,竟有几个孩子真的准确猜出。惊奇无比的耿军立马重写找了十张纸条再写了十个字再让他们猜,有五个孩子准确率在80%以上!

耿军没有忽视这个重大发现,回去后立马咨询专家组织团队对这种现象进入深入研究,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超感学习力6S”。

“通过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开发大脑松果体,激发个体潜能,这便是超感学习的关键。”

目前课程仍在内测,却标志着智新超越正式步入“尖脑”领域,后期将通过注意力感应灯、脑力测评仪等一系列科学仪器,实现对脑力培养开发的科学化、精准化测评,解决长久以来以分数来评判孩子的难题。

除了内测的超感学习,“习冠健脑6s店”正筹划落地:未来10年,将在全国成立1000家健脑店,将智新超越所有课程体系打包进健脑店,为孩子成长提供贴身教育。

教育产业链的整合价值扩张

“选择教育,不仅选择了一份事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从脑力开发到习惯养成,从家长课堂到超感学习,智新超越正逐渐形成完备的“青少年成长解决方案”产业链,在应试培训的教育红海中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市场。但价值的扩张靠的不仅是规模,更是市场的认同。

“2011年,我开了第一场观摩会,经过总部讲师团现场展示,现场招生62人、成交率达到42%!”智新超越孟州商可林,原来做传统销售的,回忆转行的经历,那种震惊仍历历在目。“累计招生2000多名!完完全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无本通商的徐州分校校长朱天奇,用“七个一”营销系统一个暑假赚取100万;智新超越浙江绍兴校长崔柳通过家长俱乐部创奇迹,不开观摩会招到36名学员。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奋斗》栏目的采访中,现场随机打电话抽查30多个学员变化,得到的结果惊人:无一例外都是进步!

在连锁加盟模式的推动下,一所所智新超越分校在全国落地生根,智新超越“善”的商业模式迅速在全国铺开。

“一千所分校,一万家家长俱乐部,培训一亿人次;每年不低于100场公益讲座,建立五百家快乐的好习惯图书馆,1000所学校建立智新超越教育‘好习惯慈善基金’,影响五亿人。”

……

有人说,脑力革命(也叫教育革命)已经由以北京智新超越教育机构为代表的先行者们拉开了序幕,好戏即将上演。

这个观点,笔者认同并期待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教学楼4200厅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6-800-928

电话:010-51295007

传真:010-82866991

E-mail:

智新超越·超感学习力

学员及家长感言实录摘要

学员一鸣:“上周,我看到表哥把我折叠好装到信封里的字条‘我能’两个字报出来的时候,我羡慕的眼珠就快掉下来了!哈哈,现在我也可以了,还让我惊奇的是,有个数学应用题,我还没列算式,答案就直接蹦出来了,验算完后,竟然完全正确……”家长感言:“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第二天下午看了孩子的展示后,他就特别的自信,原来没几个朋友的他,现在竟成了孩子王。其他家长说鸣鸣身上充满了正能量,看着孩子每天快乐的成长,内心有说不出的感激和感动,很庆幸当初的决定。”

学员玉龙:“扑克牌对我来说小菜一碟,蒙眼、夹在书里、随机抽取第几张,都可以报出花色和数字。今天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在班里作为范文读了,不知怎的,我现在写作文,手停不来。还有很多新的词组,就感觉有人在我耳边说一样……”家长:“原来这孩子,作业老慢了,特磨蹭,经常作业到晚上11点后,自从参加超感学习力后,作业很快就完成了,每天玩的时间还很多。他班主任也很惊讶龙龙的变化,我实在想不通在智新超越的两天里竟有什么魔力,让孩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都想去学习,但孩子班不收13岁以上的。我只能祈祷成人班早点开课吧!”

学员杨帆:“再远一点,再远点,你就是把字卡反过来,我也能感应到。班里的同学称我为——超感小王子。有次,英语考试前,我突然感觉到4道难题,我就立即找资料,全部做了一遍。奇了怪了,这四道题,考试的卷上全都有。这次我的英语第一次满分,妈妈到肯德基好好的犒劳了我一顿大餐,哈哈,真怀念智新超越超感班的伙伴们,真怀念在清华的日子……”家长:“当时看到这个课程,很感兴趣,心都要蹦出来了。心想,原来我请家教、上辅导班、买各种教材都没让孩子的成绩有起色,反而他越来越不爱学习了。如果孩子也具备这种超感能力,他不就是开窍了吗。但一看到价格,给驴踢了一脚一样,将近3万元呀!在报不报中想了好多天,晚上睡不着觉,最后一狠心,为了这个家族的兴旺,报了!当看到孩子拿100分的卷纸给我看的时候,我感觉这钱花的太值了。如果当时没做正确的决定,说不定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智新超越后续的课程我都要报名,哈哈……”

如何加盟智新超越

三大合作方式任您选:

1、初级合作

通过孩子快乐的成长提升家族文化!

1)招收学生,到清华总部上课。

2)组织20人以上学生,总部安排讲师到当地上课,总部保证教学质量。

2、中级合作

单店面合作共赢,20万合作费。区域,30——90万不等费。

3、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