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播音主持台词

播音主持台词

时间:2022-11-08 10:42:01

播音主持台词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1

关键词 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

1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问题

1.1文字表述功底不深厚

许多电台播音主持人的文字表述基本功不扎实,在播音中经常信口开河,没有准确掌握语音、语法,用词粗糙,频频出现常识性错误。电台播音主持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向听众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一些播音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语言不精练、含糊其辞,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未能将内容表达清楚,降低了电台媒体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此外,还有一些播音主持人为了活跃气氛,在节目中滥用幽默,过度引用幽默语,导致传播效果适得其反,降低了节目的档次。

1.2语速控制不当

电台播音主持在播报新闻时常会出现语言表达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尤其对于播音主持新人而言,受紧张情绪的影响,内心节奏会不安、躁动,使其在播音主持时忘了控制语言表达速度,出现语速加快而浑然不知。还有一些播音主持在面临新闻稿件时,显得过于沉稳,忽视了听众的正常心理节奏,使得听众对同一新闻信息产生了不同的理解,甚至会产生理解偏差。

1.3情感表达过于单调

在部分电台的播音节目中,播音主持人经常对着新闻稿件进行诵读,语气生硬、情感色彩单调,并且贯穿过多的空话、套话,导致播音过程沉闷、毫无生气。播音主持人缺乏对声音、气息、感情三者之间的掌控,使得传递出来的信息苍白无力,很难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听众在接收完信息后就抛之脑后,不会进一步思考和解读信息。此外,电台只是声音的传播媒介,受现场条件的限制,如话筒质量、电子设备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会进一步削减播音主持人声音的情感表现力。

1.4内容重点不突出

一些电台播音主持人没有掌握播音要领,在新闻节目播报中没有用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强调重点,导致新闻讯息传播偏离主旋律,易使听众断章取义,对播报内容造成误解。还有一些播音员没有深入分析稿件的内容,认为字字句句都重要,缺乏对重音的妥善处理,使得听众无法掌握收听内容的重点。

2解决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问题的对策

2.1规范播音中的文字表述

文字表述功底是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电台作为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具备传播覆盖面广、传播影响力大、教育引导作用强的特点,这对播音主持人的文字表述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台播音主持人不仅要达到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字正腔圆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要减少口误频率,做到文字表述准确,注意语言上的遣词造句,既要保持语言的通俗易懂,又要保证言之有物,强调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在实际工作中,电台播音主持人要重视文学素养、艺术修养的培养,保证词汇、语法、语言运用的合理性,尽量少用长句、关联词、人称代词、书面用语等。同时,播音主持人还应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影射、一语双关等手法,挖掘信息的内涵,做到表达含蓄、进退有度,充分调动起听众的想象力、理解力。在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时,播音主持人可恰当引入历史故事、名人语句、专业学科知识等进行深入剖析与解读,引导节目内容进入深层次探究,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2.2保持播音语速和节奏的协同性

播音语速和节奏的协同性是保证播音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电台播音过程中,播音语速要结合节目风格、播音内容、听众接受程度以及主持人自己声音特点对语速快慢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宜将语速控制在每分钟320字左右。在实际工作中,播音主持人还要做到灵活变通,若节目播出时间有限,但播音内容较多,播音主持人可适当加快播音语速,保证重要信息在有限时间内得以传递;若电台播音节目的气氛较为舒缓、柔和,则播音主持人也应当减缓语速,保持随和的语气,使播音符合节目的定位。在播音过程中,毫无节奏感的播音会降低听众的收听兴趣,甚至会引起听众的反感,所以播音主持要根据实际内容处理好播音节奏,突出播音的主题,利用播音节奏的轻重缓急来突出内容的层次感,在节奏的节点上要处理好重要段落和词句的运用,并在播音中做到感情的收放自如,增强播音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3控制播音中的情感表达

在电台播音中,播音主持人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能够增强播音内容的感染力,使呆板、沉闷的播音内容变得富有生机,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所以,播音主持人不能照本宣科地诵读稿件,而是要适当融入情感色彩,丰富信息传递内容,增强节目的说服力、感染力。播音主持人要坚定积极向上的立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此同时也要避免在播音中掺杂过多的自己情感和偏好,从而误导或影响听众的判断,造成不良的社会舆论。在电台播音中,播音主持人在表达情感时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一是真实性,播音主持人不能主观捏造事实,不能矫揉造作地营造虚假情感,而是要将最真实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二是互动性,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要充分考虑听众的需求,与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增强节目的亲民性;三是适度性,播音主持人要提高对自身情感的控制能力,不能在节目中过度宣泄自己的情感,给听众带来思想负担或心理反感。

2.4训练播音的语言技巧

电台播音主持人要加强语言技巧训练,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正确理解新闻稿件,从整体上把握传播内容,串联相关信息,合理组织语言,精心设计表达方式,准确传递新闻内容。其次,播音主持人要坚持阅读播音理论书籍,钻研汉语文化知识,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学习优秀播音主持人的表达技巧和优美语言,提升自身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播音主持人要每天坚持练口,突破字音障碍,解决气息不足、重音杂乱、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处理重音时,播音主持人不能单纯依靠提高音量来达到强调的目的,而且要善于应用非重音的轻重、长短、虚实、抑扬来对比突出重音,尤其要做到重音少而精,避免重音杂乱成为听众接收信息的障碍。最后,播音主持人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技巧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

3结论

总而言之,播音主持人作为电台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必须具备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保证电台播音节目的品质和社会影响力。在播音节目中,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规范文字表述,保持播音语速和节奏的协同性,有效控制播音中的情感表达,妥善处理好重音的运用,从而将信息准确传达给听众,增强节目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广播电台节目的收听率,促进广播媒体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兰.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发展方向[J].科技传播,2014(12):80-81.

[2]范晶晶.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5(9):41-42.

[3]秦双.浅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52-53.

[4]陈轩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10):75-76.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2

关键词 播音主持多角色应变能力

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广播电视台中,大多数是基层的县区级广播电视台。由于诸多原因,基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摘人编制始终很少,许多基层台的播音主持人只有几个。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台的节目形式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新闻、有社教专题、还有文艺广告等等,在主摘人、播音员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通常一个人必须承担几个栏目,播音员、主持人经常是上了新闻又播社教专题,播了社教专题又播广告,并且要承担一些文艺表演等舞台节目主持活动,许多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既要播广播节目又要播电视节目,经常不断地更换角色。可是节目的形式和文稿的体裁不同要求播音员、主摘人的播音、主持方式是有区别的,如何决速地调整播音主持状态,切换到适合节目形式和稿件体裁的播音主持方式,对基层台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既是挑战也是考验。

那么,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怎样提高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呢?这首先要掌握各种形式的节目和不同体裁稿件的播音、主持特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体会试从三大方面浅析:

1 广播、电视传播途径

由于广播没有画面语言,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单一的,广播稿一般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交待新闻要素和必要的新闻细节。 广播的这种特性要求我们播报广播稿时:

第一要语速要较播电视稿慢,咬字、发声力度强于电视新闻片配音。口齿要清晰,一字一句播清楚。电视稿由于有画面语言,可以播得快一些,语速太慢会感觉拖沓,不适合信息时代快节奏的要求。

第二要感情投入较电视播音更充沛。要发挥情景再现的联想力,用心去体会稿件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这样才能体现广播用声音感染听众的特性。

2 语言传播主体

从语言传播主体上,注意区分播音和主持不同的语言传播特点和创作要求目前在广播电视领域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分仁还不甚明确,这在基层广电台尤为明显,播音工作和主持工作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必须要明白播音和主持不同的语言传播特点: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是由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组成的。主摘人采用的是第人称的口吻,和受众之间是一种如同朋友间交谈一样的平等和谐的传播环境。主持人的口头语不是加一些“啊”、“呢”等语气词,而是一种具有较强逻辑性、简洁、流畅、动感的语言。在用口头语和受众进行交流时,节目主持人还要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比如主持人和嘉宾坐着交谈时,可以支撑起上半身向嘉宾倾斜,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倾听欲望,以此调动起嘉宾的诉说欲;由胸口向外翻转的手势则表达出主摘人真心、坦诚的交流信息。

3 节目传播形式

从节目传播形式上,注意区分新闻、专题、广告等不同形式节目的播音、主持要求:

(1)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表达方式应以播报式为主,辅以宣读式。一档新闻节目一般由时政类新闻和资讯类新闻组成,二者的播音风格是有差异的,播音员的新闻播音表达方式要很好的体现新闻之间的区分。时政类新闻是以宣传为目的,播音员在播音时应该相对严肃,要让观众感受到被宣传对象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相比之下,在播资讯类新闻时应相对放松,应该是一个以播新闻和说新闻两者合一的风格。在新闻导语的播音中适度使用说新闻风格,可以提升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兴趣,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中所要传递的关键要素。另外,这种风格的使用可以加强受众与新闻节目及主摘人之间的亲近感,让资讯类新闻不至于像时政性新闻那样的严肃。

(2)专题节目的播音语言表达方式应以讲述式为主,充分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技巧。专题报道,其新闻容量大,反映问题深刻具体,形象鲜明,写法巧妙,多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播专题报道时,要全面分析理解稿件,理顺稿件的整体脉络,让稿件内容在头脑中“活”起来,富有生命力。专题类播音语言表达变化丰富,和消息类新闻播音的节奏明快、起伏相对平稳有明显不同,特点是语调中带感情,发音规范、专业,语言表达根据内容和体裁而有丰富变化,包含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评述等多种方式。在专题报道播音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并结合自己对作品内容的感悟,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努力完美阐释作品,方能以深刻、灵透的感情形象感染听众,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3)广告的配音要体现艺术特色,彰显个性化,播音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广告配音既区别于新闻播音,也区别于专题片解说,广告配音需要播音员具有极强的声音变化控制能力和对社会生活深刻的理解力,需要恰当的声音想象的塑造,广告配音是将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转变为活的美的有声语言,是一种体现艺术特色的再创造。个性化、有特色才会在受众心里产生深刻的印象。

基层广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还要从多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包括吐字用声、语言表达技巧、快速正确备稿等播音基本功的训练,以及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品德品行等知识和素养的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把自己塑造成全能型的播音主持人才,才能适应目前基层广播电视台多角色播音主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敏.播音员主i当人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新闻传播》,2012年03期,(243).

[2]陈爽.浅谈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才智》,2011年03期(147).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3

关键词:媒介融合;播音主持;职业素养

一、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着来自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平板电脑等无线业务的挑战。由于新媒体的接收终端更多样化、携带方式更便捷、使用范围更广泛、传播速度更迅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待在屋内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特别是年轻一代,喜欢使用无线网络接收最新的新闻资讯,因此这对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1]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尴尬现状

(一)缺乏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

过去,由于广大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接收平台有限,报纸、广播、电视成为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主持人的话被当作真理,很少有人觉得广播主持人也会出错。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媒介融合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接受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强,逐渐形成了自我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播音主持的话语权一方面逐步减弱,另一方面,不同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播音主持工作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当前较为流行的“直播”使人人都能当上主持人、主播,播音主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直播平台信息,获得收入,这使得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播音主持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文化素养不高

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需要有较高的播音专业素养,能够涉猎社会各类知识的工作。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有的播音主持人只是“一台播报信息的机器”,只会照本宣科,利用提词器播报新闻,不注重日常的学习和积累,日常工作循规蹈矩,没有创新精神,得过且过,完成当日的新闻播报就算完成任务,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综合文化素质都较

三、对播音主持人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一)播音主持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新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主持人首先应该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具体来说,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有过硬的语言功底,以保障这门用声音传播的艺术的优良品质。在掌握基本的播音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播音员应勤加练习,加强对运气吐字、语调节奏、声情并茂、音画同义等节奏的把握,做到字正腔圆、发音清晰,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些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自觉训练和自主学习,另外也需要所在单位、部门、组织多给予培训、学习的机会,为其发展提供平台。

(二)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全媒体知识的学习

在媒介生态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加强对全媒体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主持人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学习并灵活运用新的传媒技术,从而增强自身发展的优势。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喜马拉雅App,许多自媒体人在上面发表书评,讲述异国风情的故事,或者普及育婴知识等,收获了大量的粉丝,这些自媒体人其实就是平民主播。他们脱下了电视台、广播播音主持人高高在上的外衣,以一种平易近人、自然的方式在自媒体上进行播音主持,在收获上万点击量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传统主持人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全媒体理念以及专业知识,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自己的工作,提高节目的质量,是值得每一位播音主持人思考的。

(三)大胆创新,形成播音主持的个人风格

所谓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和特点,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播音主持人的个人风格,是以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基础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董卿、水均益等一大批名嘴主持,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这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同才能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主持人在确定自己的主持风格之前,首先应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擅长主持的节目类型,以及自己的心理定位有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节目内容、服务对象调整自己的主持方式。通过大量的播音主持实践,不断创新,随着自身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播音主持风格。[2]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媒体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也需要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大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岗位有了新的要求。主持人不再是简单地播报新闻信息或者一段综艺串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内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积累主持实践经验,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央吉巴毛 单位:玉树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4

关键词 广播电视 节目主持人 语言 规范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在国务院随后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普通话的内涵得到完整的表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994年启动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文字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国家广电总局将普通话水平达标列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上岗条件。2000年lo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首次确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广播电视如需使用方言,必须经过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的批准。

普通话得到空前推广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准的提高以及广播、电视等有声传媒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水平代表了传媒语言的规范程度,应该成为推动全社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窗口,并担负起重要的示范责任。时下主持人的语言总体上较为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语言中频频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的错误,另外还出现了外语化、方言化、杂交化、扩大化等语言问题,不能不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一、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失范

现代汉语由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构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失范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 语音错误和缺陷

(1)容易混淆的字词

汉语言文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多义字,有些因词性不同而发音不同,有些是因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而发音不同,如,《新闻快报》的主持人将“载(zai)重”读成了“载(zai)重”,将“应(ying)届”读成了“应(ying)届”,将“参与(yu)”读成了“参与(yu)”;《财经早8点》主持人将“悄(qiao)然”错读成“悄(qiao)然”,“拖累(lei)”错读成“拖累(lei)”;《1818黄金眼》主持人将“粘(zhan)贴”念成“粘(nian)贴”;《玩物创智》中把“头箍(gu)”的“箍”念成“ku”;浙江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快报》主持人将“绯(fei)闻”读成“绯(fei)闻”。

(2)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

南方人说普通话常见的错误就是平翘舌音不分,如z、c、s、与zh、ch、sh经常混淆,这些会影响听众对词义的把握。如《城市之声》广告中把好吃(chi)读成好吃(ci);《旅游之声》的主持人将“路况综述(shu)”读成“综述(su)”、“迅速(su)”读成“迅速(shu)”等;《社区发言人》栏目中女主持人把“沧桑”的“桑”念成(shang);《浙江房产报道》的主持人将“陈”读成了后鼻音;《整点新闻在线》主持人将“氛围”的“氛”读成了后鼻音。

(3)音变错误

这里所说的音变是指语流音变,即在实际语流中,前后的因素或音节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语音的音变,常见的有“一”“不”的变调以及轻声、儿化。如《小智热线》“一模(mo)一样”应该为“一模(mu)一样”;《旅游之声》:“一辆”读成了第一声。

2 词汇使用不当

词汇方面的错误和不规范使用主要体现在词语、成语的错用以及方言词语、网络词语的滥用误用。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稳定与演变两重特性。基于这两重特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也具有坚持与调整两重特性。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规范标准要以坚持为主调整为辅,要全局坚持局部调整。为了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要妥善处理:哪些规范标准要坚持不变,哪些要做出调整;如果要调整,什么时候调整。而广播节目中出现的词汇应该反映了语言文字稳定、规范化的一面,应该是积极向上、正确常用的词汇。但由于收听压力或直播节目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主持人在使用词汇时还是出现了种种错误。

(1)词语、成语的错用

有个别主持人在使用成语时往往望文生义,词语、成语的规范化使用还有待改进。比如《新闻快报》的主持人想表达不太令人满意的意思,结果用了“差强人意”(“差强人意”是说还能令人满意);想表达某一阶层首先接受试验的,结果用了“首当其冲”(“首当其冲”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和遭受灾难);想表达说话人理由充足、自信满满。却用了成语“信誓旦旦”(“信誓且旦”意谓誓言诚恳可信);《早间新闻在线》主持人在结束节目时说“感激您的收听”,“感激”一词使用不当;《发靥发靥》栏目女主持人说:“不是关系所在”,应改为“不是关键所在”;《拨拨就灵,就灵就灵》“让那个贼有了威慑力”中“威慑力”用在贼身上显然错误。

(2)方言、口头禅以及网络用语的不规范使用

广播电视频道的一些自办栏目,因为要迎合普通大众的口味,或是本身节目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网络用语、方言和口头禅。虽然语言是开放的,跟随时代潮流的,但是过度泛滥的不规范用语也是需要广播节目重视并加以改进的。例如《快乐晚高峰》主持人经常夹带方言主持,在10月28日16:30——17:30一小时中共出现了9次方言,其中如“藏藏好”等方言语用法,城市之声主持人用“小姑娘家”、文艺频道主持人用“听拎清”等方言。

主持人的网络用词也非常泛滥,如《私家车下班路上》主持人用“够牛的”、“咪咪小”、“拉风”,另外还有“我觉得你在找抽”、“比较雷人的观点”等等。这会让部分听众听得丈二摸不着头脑,影响了广播语言通俗易懂作用的发挥。

同时,很多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多次出现“这个”、“那个”、“然后”等口头禅或是句子拖长尾音,直接影响了节目的流畅性和整体性。

3 语法不规范

广播电视中因为有很多是直播节目,主持人都是临场发挥串词,因此存在很多语法的错误和不规范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搭配不当。

大部分搭配不当的情况是动宾搭配不当,如《私家车下班路上》主持人说“大家一起将问题和困扰一起探讨与沟通”,问题可以探讨,困扰不能沟通。浙江新闻综合频道的主持人说“提高沟通艺术”搭配不当,应是“提高……水平”。其次还有中心语和修饰语的搭配不当,如《整点新闻在线》主持人说“有效地停放和管理,“有效”与“停放”搭配不当。《浙江房产报道》中出现“出台的政策更加激烈”这样的搭配错误,城市旅游之声主持人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安全的选择”,量词用错。

(2)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不仅说的人拗口,听的人也是百般别扭,对节目的流畅性有很大影响。例如“一起共同来关注”、“逐渐离我们远离”、“步伐不断停步”等等。

(3)缺少成分

由于某些句子较长,主持人在播音时忘记了定语的中心语,如《新闻快报》中主持人说:“针对部分产品中含有甲醛,……”句子中显然缺少了“的事件”这个中心语;浙江新何综合频道主持人说“探讨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应为“探讨解决金融危机的措施”。这是考验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也给主持人“说好普通话”增强了难度。

二、主持人语言失范的负面效应

1 影响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

据对“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的调查研究,虽然媒体及受众对主持人群体的社会关注多于对其的职业关注,但是造成主持人负面影响最多的却是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如针对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庸俗、方言(语言不规范)、口误,指向主持人气质风格的低俗、煽情、娱乐化等关键词占了60%,这说明主持人群体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容易破坏主持人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有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稍有纰漏,如直播时的一次口误、一个哈欠会立即影响到主持人的媒介形象。

2 影响传媒在受众心目中规范使用语言的榜样作用

1998年印发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提纲》中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思路做了这样的表述:“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传媒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标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语音是媒介的声音形象,在全国人民中发挥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受众如何正确使用规范语言。如果出现了过多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传媒在受众心目中规范使用语言的榜样作用以及普通话长期以来形成的声望。

3 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语言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因广播电视媒体无可比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社会上、在群众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期的青少年而言。节目主持人的言语失范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为了在竞争中求胜,提高收视率,一些主持人放弃职业的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甚而将这种低俗之风蔓延到了儿童节目中,已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4 滋长方言优越感

用方言播放节目,滋长了方言优越感,获全国百佳栏目的《阿六头说新闻》调查数据清晰地显示:观看该节目的人群结构25岁-55岁占有55%的比例,而这个年龄群体往往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消费能力、最有决策权的人,也是广告商最青睐的目标客户人群。媒体宣扬的这种语言上的优越感,使城市的外来人口和非方言区人口,相对地就会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泛方言化的媒体节目在无形中不断提醒非方言区的人口:你不懂本地方言,你融不进当地社会,你无法平等分享公共信息资源和其他资源,从而导致本地域受众文化上的优越感。

5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节目主持语言中“农民工”、“丐帮”、“城市寄生虫”这一类带有歧视性的称谓,既不符合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也不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原则,人为地强化了不平等的意识,伤害了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的尊严。随着人们的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的觉醒,由主持人语言失范引起的这类负面效应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提高主持人语言素养的建议性策略

1 实施问责制,规范传媒语言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确立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2006年12月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通过《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并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九条规定: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达到一级乙等。2007年3月22日,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印发《认真做好我省首部语言文字法规章宣传贯彻工作》的文件,对如何宣传贯彻《实施办法》提出了要求。

现在的社会普遍浮躁,传媒人员、播音员对自己的业务刻苦钻研不够,主持人的语言素质没有多大的提高和长进,而且缺少配套的业务培训制度。实施问责制在现阶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的监督机制,对于减少差错、提高传媒的传播质量有着较好的作用。另外对于懒散懈怠不够敬业的传媒从业人员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必要时可以辅以相应的惩罚措施和经济手段。

2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主持人语言文化素质

许多广播电台、电视台选择主持人只要有一张漂亮脸蛋、一个好听的“声线”就可以了,大多数主持人没有经过规范的语言训练,他们对语言在传播中重要性的认识还很肤浅。

从业务特性来说,主持人是语言工作者,他们的言语状态是业务水准高低的标尺。主持人的语音、语气、语调以及用词造句,不仅表现为外部形态。而且能反映出他的文化、思想、智慧、情操、审美等内涵,是主持人传达节目内容、体现个性和才学的重要窗口。主持人的语用方式比“照本宣科”的播音创作困难很多,不仅受内容、时间、环境的严格制约,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思维与表达同时起步。面对话筒、面对观众,一张口说话即抵达信息输出的“终端”,完全脱离控制。却又要对每句话负责。

主持人若要获得较高的言语技能,必须把练口才和练笔才看作同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工作之余,进行积极有效的业务培训成为提高主持人语齐文化素质的必要途径。

3 辩证地处理直播言语与生活言语的关系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5

关键词:电视台 专业素养 播音主持人员

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占据着媒体领域的宝座,对播音主持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从未停止过培养和提升。随着新形势、新技术、新的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电视台的发展迎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态势下,人的力量不容小觑,尤其是播音主持要有更加高超的职业素养,才能应对如今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

一、播音主持专业素质的内涵

(一)播音主持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长期的发展中,广大电视台播音主持的学习渠道、学历、从业经验等有着些许的不同。有的播音主持并非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因此专业素养不能称得上合格,在后期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将专业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素养建立起来。

(二)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播音主持作为新闻事件、舆论的守望者,必然担负着政府与民众、社团沟通交流的职能。政治素养是电视播音主持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自觉提高职业意识,将政府需要宣传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将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呼声反馈给政府,起到“桥梁”作用。

(三)职业道德素养是社会各行各业都普遍要求具备的素养。电视台播音主持工作者作为众多职业中的一类,同样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这需要不断提高播音主持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严把质量关、诚信关,以维护大众传媒公信力为己任,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维护播音主持的社会形象。

二、提升专业素质的措施

(一)媒体如一面多棱镜,反射出的是百态人生。电视台就是一个用声音和画面,通过播音主持的智慧,利用技术手段,将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展现的媒介。面对百态人生,播音主持需要拥有巨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将事件真实地展现并加以评论。F如今世界每天发生的事件和变化层出不穷,新名词、新事物争分夺秒地出现,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坚实的知识功底,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这一职业的要求。不能将最前沿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就失去了播音主持这一职业的意义。因此,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以精准的见解、独特的视角进行材料的选取、内容的制作,是每个播音主持应该具有的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对政策的把握力度、对现象和本质的精确分析与判断是电视台播音主持的基本功。

(二)提升政治素质要从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始。在电视台日常的频道工作中,播报任务必须在整体宣传策划任务范围内开展工作。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看待宣传任务中的政策、路线、思路,并且具备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的能力。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上,如何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如何将节目编排得引人入胜又不偏离舆论轨道,需要播音主持在平时下功夫掌握各种舆论动向,了解国内外动态,并加强自身政治素养,不断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导向意识。

(三)电视台播音主持要具有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这是电视媒体兼具大众传播手段和信息载体的功能要求。电视节目的特性是对不同的镜头和内容进行排列组织,让大众从声音、画面中得到更多的信息。电视播音主持除了具备文字组织能力、摄像能力、镜头感等,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让电视节目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制作者不仅需要娴熟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高的视野、全面的知识和艺术的灵感。

(四)对电视节目的创作与创新,是播音主持在选材、播报等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方式。播音主持在节目的制作和稿件的播音主持中,要强调节目的可视性,就要不断在报道形式上有所创新,不仅将事实予以报道、评论,还要增加内容的趣味性,让受众喜欢看,乐于听,还想继续追随。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让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真正的实力。

(五)电视节目的策划对于节目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播音主持应学会全面分析新闻报道,了解需要播报的内容的背景资料,明确节目的主线。

(六)作为电视台频道的播音主持,专业技术水平是综合素养中的第一要务,这个专业技术水平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工作技术、播音主持功底、分析判断事件的能力、处理稿件的熟练度,每个环节都是对播音主持的考验,能否做出观众喜爱的节目,就要看播音主持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了。

参考文献:

[1]刘铮.主持人的身份构建分析[D]. 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4.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6

关键词:民国 弹词 电台 广告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国弹词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751038。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阅读调查及资料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3&ZD120

1922年上海创设无线电公司,开始电台播音。起初有些电台,因为音质不佳,营业不振而停顿。至1924年夏,开洛公司成立,一开始它“播送之节目大多为西乐及外国唱片,并播送极少数中国唱片,然迎合华人之节目太少,是以该公司经理发售之收音机未能畅销。嗣经曹仲渊先生聘徐大经先生为该台主任,报告商情、时事,以灵通内地华人之商情,并多插中国唱片,添播弹词节目一小时以增兴趣(计播一年六个月即行取消)”。[1]公司希望通过弹词节目,来增进国人购买收音机的热情。从此,弹词与这一新的传播媒体相结合从书场走进百姓的卧室厅堂。

一、电台弹词节目的兴盛及其对弹词艺人技艺的影响

为了提高收听率,弹词名家成为各大无线电台争夺的对象,徐云志、周玉泉、薛筱卿、蒋月泉、严雪亭、杨振雄、朱雪琴、范雪君等一批响档名家都相继在电台弹唱。他们不仅唱弹词,甚至还充当新闻和广告词的报告员。

到20世纪30年代,弹词节目更是发展迅速,1934年,俞子夷在其《谈广播节目》一文中就当时听众提出广播中娱乐节目太多,学术与教育的太少这一问题作了回应,他以上海中国电台28家(暂停播音者或无详细节目表者不计)节目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非娱乐的,每家平均不过1.3档罢了。娱乐的每家平均有7.75档。每日每家平均播送七八时的娱乐,娱乐的机会真多”的结论,并指出“娱乐中弹词占第一”。[2]同时他也意识到在当时的上海,电台的正常运营要靠广告来维持,所以电台内容不可能将民众教育作为唯一目标,他主张用具有新思想、新内容的弹词来替代“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旧式弹词,从而改变听众的趣味,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

在孤岛时期,弹词依旧兴盛,《申报》于1938年11月29日发表了新亮的《上海的播音界》一文,文中指出上海“最流行、最脍炙人口的节目是要算弹词了。每天共有一零三档,每档计四十分钟,总数为四一二О分钟。假使一齐拿到一个电台上去播送的话,则需时二天又二十小时”。[3]

苏州的广播电台,开始于1930年。此后陆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电台,到1949年4月苏州解放时,苏州在这19年间先后有过18家广播电台。[4]其中久大电台创办于1932年,出版过评弹开篇《夜声集》;百灵电台创办于1932年秋,出版过《百灵开篇集》、《百灵唱片集》。其中《百灵唱片集》出过三集;苏州电台创办于1935年9月,出版过《天声集》一、二册,内容包含评弹开篇。[4]109-128

除了广播中的弹词节目深受欢迎之外,弹词唱片也受到追捧。当然,有感于广播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密切,听众和当局对广播节目是否有伤风化也比较关注,如吴侍中在其于1932年10月10日发表在《无线电问答汇刊》中的《广播无线电播音者与收音者应有之道德》一文中,批评有些“播音者实在缺乏道德,于播送节目时间,往往加入几张粗俗而肉麻的唱片与不堪入耳的污秽言词”。[5]上海市教育局也于1932年8月26日训令:“查无线电播音流传甚广,且与社会教育有相互之关系,对于选材取义颇关重要。乃近查市内各无线电播音台播音材料类多弹词、歌曲,每于言辞声调之间含有诲淫伤风之意,殊足影响社会风化。兹为防微杜渐起见,合行令仰各电台遵照,此后关于播音材料务应郑重选择,惮免流弊,而维风纪为要。此令。”[6]

1934年10月5日《申报》有关于教育局审查发表首批播音节目的报道:“本市教育局为整顿本市各无线电播音台播音材料,前曾会同国际电信局决定由教育局负责审查各电台播音节目底稿。兹闻该局第一批审查结果,计准予播音者有……弹词九十八种……应修正复核者,计词一种……不准播音者,……弹词八种。”[7]教育局审核非常仔细,从审查结果可知,弹词在电台播出众多,此次审查通过的弹词有98种,需修正复核的一种,而“有伤风化”不准播音的为8种。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7

首先我们对播音应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播音是一种语言传播。第一,播音以有声语言为主线,同时兼容了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而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本文试论述台湾播音员在新闻播音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播音方式。播音存在多种表达方式,说、播讲、播读、念,是其中区别比较大的四种方式。

说是口语的语言形式,要求播音员脱离稿件,由于边想边说,语句结构松散,发音也较随意,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以东森新闻台的新闻类谈话节目《关键时刻》为例,播音员脱离稿件与现场嘉宾交流,在谈到当地地名时就会用当地方言表述。

播讲的口气有点像说,但它是在依靠稿件或提示器的前提下进行的。播讲有时可以修改稿件,以适合口语表达,增加说话的意味,因此语气助词也相应增加。

播读与播讲形式类似,是将文字稿转为声音,但发音比较正式和工整。播读通常不能修改稿件,因此听起来比较书面化,缺少表达的生动性。播读会造成表达内容与说话人分离,让人感到说话人是在转述。由于新闻播音员要转述来自不同渠道的报道,因此这种表达方式更适合新闻播音。台湾的新闻播音也以播读为主,播音员感情放松,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自然,但由于台湾普通话与大陆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有明显的地域语调。

念与播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播音过程中只是将一个个字转换成有声语言,并不经过播音员的再创造。此种方式容易导致新闻生硬,增加理解难度。在现代播音方式中念的方式已经很少运用。

总体来说,台湾新闻播音的播音方式较为轻松,语句处理比较灵活,有讲述的感觉,容易理解。播报速度较快,不注重语句细节的揣摩,简单明了。

语音词汇。台湾国语的语音词汇是构成新闻播音的语言基础。顾百里对其的定义是指在台湾30岁以下至少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台湾籍和大陆籍人士所说的通用语。??目前台湾新闻播音在语音词汇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zh、ch、sh向舌尖前音z、c、s靠拢。如:一场cǎng、之zī间、大战zàn、形状zuàng、当时sí、桌zuō上,这种现象在女播音员中并不常见,主要是男播音员中这种语音问题比较严重。

2.没有轻声和儿化音。如:答应yìng、玫瑰guī、设计jì、故事shì、技术shù、便宜yí、折磨mó、招牌pái,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当中后一个语素都是轻声,而在台湾国语中则没有轻声,而且这些词语经常会出现在句尾,播音员在使用时甚至还会把末尾的字加重读音。而近来由于两岸交流频繁,台湾部分播音员也会学习儿化音,如东森晚间新闻中出现过“媳妇儿”,当然也有像“哥儿们”这样不成熟的学习。

3.个别词汇与普通话发音用词差异。如:和hàn,而hàn的音原本是北京土话。台湾光复后齐铁恨先生每日清晨七时起作“国语读音示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③齐先生按照北京土话把“和”念成hàn,从此台湾国语学习者就把“和”念成了hàn,并代代相传。除此最具特色的词语发音外还有法fà国、期qí待、究jiù竟、消息xí、认识shì、企qì业、目击jí、拥yǒng抱等。但个别词汇也存在差异,例如表示不支持的“唱衰”、表示k粉的“k他命”等。

4.口语娱乐化。在节目中使用大量语气助词,如《关键时刻》一期关于山体无故自崩的节目:可是当天呢,没有大雨;而他呢也承认了;到底有没有地震喏。诸如此例比比皆是。还有出现在东森新闻台《群星会》中的同期声:每一位歌迷都high到不行;这也见证了玉米的老少通吃;不只是台湾热翻了。

语音表达。1.停连。停连,包括两方面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停连的依据有几种。一是凭借普通话语感,参考词语之间的语义关联停连。二是根据词语的组合,由于特殊的表达需要,考虑在词语中停顿,但不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三是参考标点符号进行停连。四是还要考虑到语速快慢??,但在台湾新闻播音中几乎颠覆了这种新闻停连原则。

总体来说,台湾新闻播音同一小节词语播读紧凑,语速稍快,两字一顿、三字一顿,句尾还会逐字停顿。

2.重音。重音,是讲在语意表达中的重点与非重点,主要是由新闻内容来决定的,还有一层是语音层面,指语节内音节的轻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词语声音的响度,而且也是人们凭借听感和语感最便于把握的语言变化之一。语义表达的重点与非重点,在语音上表现为语句重音与非重音的直接对比。??在台湾新闻播音中重音相对集中在句尾,且停顿和重音多同时发生。

由富有个性的停连和重音的组合,就构成了陈述句句尾语调上扬加重拖音的风格。

新闻播报速度。语速对新闻节目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有限的节目时间容纳更多信息,除了精练新闻内容外,加快发音速度也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当然语速不完全取决于播音员自身,这与受众的受教育水平、理解力都有很大关系。台湾新闻播音最快每分钟346个字,虽然这和央视部分播音员的语速相当,但为什么台湾新闻播音会感觉更快,原因是台湾新闻节目的风格偏重娱乐化,语言活泼,简洁明快,节奏丰富鲜明,使停连、节奏、语气、重音的配合突出彰显了播音的张力与语言活力。

台湾新闻播音风格形成原因

台湾国语形成的原因。原本同源的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在长期隔绝后发音已经产生了区别。

1.人口来源。据台湾当局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资料,截至2009年8月底,台湾总人口23,082,125人,除原著人口约占2%以外,其余均为汉族,台湾居民大部分是大陆移民,主要有泉州、漳州及厦门移民,占总人口的70%,他们都讲闽南话;还有就是粤闽山地的客家人,讲客家话,占总人口的18%,这两种方言成为台湾的主要方言。此外还有占台湾总人口10%的来自大陆各省的外省人,大部分都讲带有原籍口音的普通话。这种带有原籍口音的普通话也是台湾国语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2.政治历史角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败北,被迫割让台湾,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后,不断推行日本语言,日语在当时的台湾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主态语言”。??1945年台湾光复时,当地语言十分混乱,不久后成立了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推行普通话,建立国语标准,对乡土语言予以压制,“独尊国语”的局面逐渐形成。从1987年到1994年,台湾当局对挑出的4247个多音字逐一审定,大量合并文白异读的字音,简化两读以上的字音,大大减少了一字多音现象,这次修订总共简化了3000多个,只保留了976个,与大陆普通话形成新的差异。??

新闻播音的特殊性。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语言表达方式。正是新闻播报要求有新鲜感、明晰感和传达及时的特性,因此决定了新闻播音的态度、情感处理及整体风格。

20世纪90年代台湾新闻播音的播音风格就是如此,而逐渐改变了风格的台湾新闻播音,庄重朴实感已大不如从前。

电视产业化经营的竞争机制。台湾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拥有上百家有线和无线电视公司。台湾电视行业过于倚重资本运作,舞台小,资源少,竞争异常激烈。

在市场竞争态势下,最初的节目竞争发展到栏目竞争,目前正处在频道竞争和电视台竞争阶段。

在台湾有不少新闻台,例如中天新闻台、东森新闻台、三立新闻台,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较为优秀的新闻节目,如中天新闻台的《新闻现场》、东森新闻台的《关键时刻》、民视新闻台的《全球现场》等。在节目与节目之间,新闻台与新闻台之间便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新闻战。

在应对新闻节目竞争的策略中,在资源甚少的台湾新闻界的竞争策略更是别出心裁。首先是台湾新闻台比较有特色的党派性,如东森新闻台亲,民视新闻台亲等。其次是采用著名主播、美女主播的方式,在节目创新的同时,美女主播的播音风格也在变化,台湾人喜欢听女声很“嗲”的声音,于是各新闻节目就改变严肃、庄重、沉稳的传统播音方式,转变为现在的轻松活泼、娱乐性较强的播音风格,著名主播和美女主播有侯佩岑、方念华、张雅琴等。再次是新闻题材亲民化,地方小,资源少,因此新闻选题就会挖掘民众身边的事。最后是播报新闻时使用大量口语化词汇,新闻内容中关于凶杀、犯和明星八卦事件的报道偏多,而且语言过于直白。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台湾新闻播音逐渐远离了行业要求,在播音风格上仍在不断“推陈出新”。

播音员语言个人化风格。在追求收视率的过程中,播音员在播音中融入了更多个人风格的传播特色。首先表现在标准化语言传播的松动。顾百里在研究台湾语言的现状时,把台湾的通用语分为两种,即标准国语和台湾国语。标准国语指用于正规的书面语言以及电视广播中的通用语,基本上是北京方言减去带极端口语味道的地方特征,是大陆和台湾都作为共同语来推行的言语形式,和大陆的普通话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在台湾电视广播中应使用标准国语,应同大陆普通话基本一致。新闻播音就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新闻播音淡化了对发音、音调、语速的标准化要求,同时随着流行语的发展,在新闻播音中也加以使用。其次是播音员强烈的个人风格化,以个人腔调、大胆用词或语言使用特色形成播音风格。最后是语言传播的地域化,符合地方性需求而产生的发音,如在2011年3月10日的《关键时刻――月球逼近,灾难袭来》里,播音员讲到科学家的话时,就自然使用了当地方言:“当然科学家说现在不用怕(‘不用怕’发音为‘闷嘎啦’),那只是一个自然现象。”

受众的心理需求。现代传播中“受众中心”观念已根深蒂固,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了对节目的选择。受众的需求往往是决定节目风格的主要原因,台湾的新闻业也是如此。如今在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下,只有电视观众才是决定电视节目价值和地位、赋予节目以目的和意义的绝对条件,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受众的需求是努力改革的方向。

在对有关台湾受众资料查询中得知,大部分台湾人喜欢新闻播音中两字一顿、三字一顿、陈述句句尾语调上扬加重拖音的风格,而且语调越夸张越好。因此,这种发音方式便成了各大小新闻节目竞相追逐的对象,为了追求利润,他们放弃了庄重、沉稳的传统播音方式,放弃了新闻特殊性对新闻播音语言表达的要求,采用了受众喜欢的语调、词汇和表达方式,但却与经典渐行渐远,逐渐走入“受众中心”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注释:

①李芳乾:《浅论播音风格》,《新闻爱好者》,2007(8)。

②⑧转引自邓丹、石铎、吕士楠:《普通话与台湾国语声调的对比分析》,《声学学报》,2006年11月第31卷,第6期。

③鲁国尧:《台湾光复后的国语推行运动和〈国音标准汇编〉》,《语文研究》,2004年第4期(总第23期)。

④⑤李晓华:《新闻播音节律特征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页,第179页。

⑥“主态语言”,指日据时期,台湾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是强势语言。在台湾的日本人人数只有6%,但是殖民者强制推行日语。我们把当时台湾的日语叫做“主态语言”。引自鲁国尧:《台湾光复后的国语推行运动和〈国音标准汇编〉》,《语文研究》,2004(4)。

⑦张梦晗:《海峡两岸汉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7)。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8

[摘要]:近年来,新闻主播已引起中国电视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人们对新闻主播的认识还存在不少争议和误区,本文追溯新闻播报的源流,借鉴国外的新闻主播,探讨我国新闻主播的真正涵义,在严格界定之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和造就我国新闻主播的途径。

“2005年中国电视主持人 论坛 暨颁奖盛典”上首次设立了“年度最佳新闻主播奖” 。中央电视台康辉、湖南电视台张丹丹和上海东方卫视劳春燕获此殊荣。在2007年2月份举行的“第50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凤凰卫视的胡一虎获得“最佳新闻主播奖第三名”(第一名空缺,第二名是cnn的一位主播)。目前在 网络 上搜索到的“新闻主播”词条有二、三十万条。这些说明新闻主播正日益得到关注,中国电视呼唤新闻主播。然而,到底什么是新闻主播呢?目前人们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因此,理清新闻主播相关概念和建立相关的理论,对我国电视新闻改革与 发展 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闻播报的源流

一般认为新闻主播是来自于 英文 “anchorman”,先是港台等地将其翻译成“主播”,之后经大陆引进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新闻主播。“主播”的引进绝不只是称呼的改变,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还是从与之相关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入手。

(一)播音员

关于播音员的定义,在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一书中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传统播音”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是在电台、电视台的专业工作者,在话筒前、屏幕前所从事的活动,都是直接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www.133229.Com播音员的主要任务是把编辑部门采访编写的各类节目的文字稿转化为有声语言向受众传播。

可见播音员更多的是以“传话筒”的身份出现,在节目的播出中处于第三人称的地位,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忠实地表达作者在稿件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准确地表达每一个字。美国学者海德在《广播电视概论》一书中曾说: “作为一名播音员,最难对付的工作之一是以有效的方式朗读他人撰写的稿件,在以撰写为起点,听众为重点的传播纽带中,你起的是桥梁的作用,你的职责是把作者的思想忠实传递给听众、观众。”[1]

播音员除了作为“话筒”忠实的把稿念好之外,他们一般不参与采访、编稿等工作。一般也不会固定在某个节目中,与具体的节目没有固定的联系,只负责最后一道工序——播报。同时基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的播音员直接代表国家在新闻媒体中权威形象。如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们直接以第三人称的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的形象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

(二)节目主持人

与播音员相比较,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要曲折一些。1981年元旦,中央电台台播部从对台宣传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办了由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节目,从此在中国广播史上,徐曼成为了第一个正式的以主持人名义出现的节目主持人。节目主要策划者兼负责人于礼厚撰文回忆《空中之友》筹办的经过:我们请袁相隆先生( 台湾 归来的船员)介绍台湾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他在西方各国看到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当他介绍了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时,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改革我们广播电视的一个突破口,之后,我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力主开办主持人形式的节目。

发展到今天,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但主要还是指在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在有固定时间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较为固定的以第一人称出现的直接面对受众引导节目进程的传播者,他们多以谈话体的状态播出节目。也就是说,主持人更多的是一种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在节目中使用第一人称的传播者。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有关新闻性节目的播报者,因而将着重于对新闻性节目的分析。学界对于到底该不该称谓电视新闻主持人一说还存有很大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主持人与美国的“host”相对应,而“host”在美国主要是指称娱乐类节目的传播者,进而认为主持人就是应该专指娱乐类节目的传播者,而对于新闻类型的节目则不能称之为主持人,更多的则应该是“anchorman”,也就是“新闻主播”。暨南大学的黄匡宇更直言道: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与此相反,更多的业界人士则认可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说法。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曾说“新闻是社会的良知,主持人若不具备认识的高度及健康的良知,就无法传递出对社会及观众有益的信息。”[2]显然,从这段话中可见他把主持人是归为新闻类节目的。对于到底何谓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很多的学者对此下过定义,总起来看,主要是将新闻节目主持人看作是众多节目主持人中的一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节目中的各类新闻串联起来,将节目内容顺畅的组合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顺序播出,他们的工作范畴包括:新闻串联、现场采访、即兴评论、现场调度、把握时间等。

二、新闻主播的起源

目前,我国对新闻主播的认识皆源自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电视新闻播报。在国外,与新闻主播相关的主要称谓有:announcer(播音员)、presenter(报道员)、host(节目主持人)、moderator(原意是“仲裁人”、“协调人”,借用到电视节目中,特指游戏、竞赛类型节目的主持人),anchorman(一般译为新闻主播,它源于美国)。

从1955年开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保持全国电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长达21年之久。它的成功来自于它的高质量新闻节目。而这种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的风格和特性是由最具有影响力的、最经常同观众见面的记者(或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来决定的。cbs从第一个代的默罗开始,接下来是克朗凯特,然后是丹•拉瑟。克朗凯特曾说,cbs的新闻特征是由“对个性的崇拜”为基调组成的。个性风格是主持人或主播的重要特征。

人们最早熟悉的默罗是从广播开始,1938年的“慕尼黑危机”报道和1940年的“这里是伦敦”的广播,使他成为一名“那个年代像艾森豪威尔一样的英雄和人物。”直到1951年11月18日,《现在请看》节目第一次播出,默罗才真正开始在电视观众面前展示他独特的个性风格和表达方式。默罗的另外一个颇具风格的节目是著名的访谈节目《面对面》,默罗先后邀请了500多位嘉宾,在他平和的发问下,和观众一起去追究并思考生活中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此时的默罗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主播,他更象是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人的存在首先依靠于与之相对应的节目形态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主持人节目。陆锡初的《节目主持人概论》一书曾这样定义:所谓主持人节目,是相对于播音员播出的节目而言的,是指有固定的真实的人,以个人的身份与受众直接交流并主持的固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在节目中与嘉宾交流是主持人的重要特征。

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主播当属cbs的第二代当家人克朗凯特。美国传播学者布耶(boyer)曾经说:“沃尔特•克朗凯特虽然在美国最躁动不安、最是多事之秋的60年代和70年代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但他始终保持着沉稳、自信、忍耐、执著、持之以恒和严肃认真的品质。”[3]克朗凯特在一系列的重大 历史 影响事件中——总统选举、越南战争、种族冲突、暗杀事件、水门事件及阿波罗号登月等——扮演着通告消息、揭示事实和解释事实的角色。在 1952年冬天,他已经不再是一般的announcer(播音员),而被cbs称为“anchor man”。 查阅《新英汉词典增补本》,我们发现“anchor”的第1个词义是“锚”,第4个词义便是“团体比赛中位置(或顺序)排在最后的运动员”。 休伊特曾明确地告诉中国记者,“anchor man”与船锚没有任何关系。他说“anchor man”是借用词,来自体坛。它借用了某一接力赛运动队最佳选手的名字,进而解释说,在田径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总是最强最棒的人,这个人就叫“anchor man”。

但是此时的克朗凯特既无内容主控权,又无高薪收入,只是在声名上显得耀眼,在公众心目中象一个权威。所以,50年代的克朗凯特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新闻主播。整整10年之后,cbs打造《克朗凯特晚间新闻》,任命休伊特担任执行制片人,克朗凯特担任主播。这一次,克朗凯特才提出他必须拥有“managing editor”职权,对新闻报道的选题和新闻制作过程具有决策权。自1963年开始,克朗凯特作为主播,同时也是主编。但是,他的薪金并未同时发生变化,因而克朗凯特并不富有。

然而就是这个变化,让“主播”概念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更为准确的含义。即不仅在演播室现场负责组织新闻报道的串联,而且从头至尾要在节目制作流程中起内容主导作用,主播即主编,是栏目内容的最高领导。也就是在此时,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主播。之后进一步 发展 ,逐渐进入了电视新闻明星制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是丹•拉瑟。

1981年,克朗凯特退休了,丹•拉瑟继任,他继承了克朗凯特拥有的一切,但权力更大。他不仅控制着自己栏目的内容,而且在cbs制订新闻制作政策的时候也有发言权。他无须通过制片人,可以直接给记者部署报道任务。他甚至有权调用一切他所需要的人员——可以列出新闻部所有一流记者、一流摄像师、一流灯光师、一流录音师的名单,这些人,必须随时听命于他,而其他制作人如果需要这群人,必须得到拉瑟的首肯。

此外更重要的是,拉瑟得到了克朗凯特从来没有得到过的高薪——年薪220万美元! abc和nbc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察到全新的新闻主播时代来临了,自己也必须给自己的主播大幅度提薪。这消息拉瑟很快知道,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主播不应该等同,自己是灯塔,所以他要cbs追加薪俸。结果,cbs给拉瑟每年加了80万美金,并且签下延续雇佣合同,保证拉瑟担任晚间新闻主播直至1990年。事实上,拉瑟一直做到2004年因为小布什案才被最终拉下马来。

可见,到了80年代的拉瑟时代,电视新闻主播才开始集内容控制权和巨薪于一身,并最终确定了其基本属性。形成电视新闻主播的三大特点:言论权威、内容大权、高薪收入。准确地说这是超级新闻主播的特点。

三、我国的新闻主播

如上所述,新闻主播与播音员有很大的区别,与新闻节目主持人却十分相似,这也是业界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其实,新闻主播还是有其独特的传播功能和工作职能的。他在新闻播报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他将在我国电视新闻改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新闻主播有三个主要的特征:

首先,新闻主播是新闻节目的主要播报者,他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传播语态是播报,主要是一个人播讲消息类节目或杂志型节目;后者的传播语态是谈论,主要是通过与嘉宾和评论员的交谈,主持谈话类新闻节目。同时,为了形成个人风格和节目品牌,新闻主播对于其所在的栏目是相对固定的,并对其进行包装推介,在国外甚至以名主播的名字来命名栏目。

其次,新闻主播与播音员的区别在于:他除了播报之外,还负责新闻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实际上行使主编的职能。丹﹒拉瑟的工作是这样的:每天上午11点钟,新闻中心要把采集到的所有重要新闻打印出一个目录。编辑经过初选后,在12点钟时,打印出第一张节目单。节目单下方画一条曲线,线上面的新闻目录,是《晚间新闻》准备采用的,线下面的新闻目录,是备选的。这张节目单打出之后,丹﹒拉瑟就和他的三位主要助手开会,讨论并确定《晚间新闻》上哪些新闻,哪条新闻上头条等等。由此可见作为主播的丹﹒拉瑟拥有新闻内容控制权。“新闻节目竞争在于新闻‘含金量’的竞争。未来将是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信息可以独家占有,惟一可以追求的是独家的视角, 主播将对共享资源中的独家视角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4]

第三,为了确保对新闻内容传播的掌控,他还要负责调度和指挥一个工作团队。这里要指出的是,我国的新闻主播与国外的超级主播不同,他主要拥有内容控制权,而不一定拥有行政控制权。因此,还需要制片人和监制给予的配合支持。当然,对于一些名主播也应让他拥有一定的行政控制权,让他掌握更多的节目资源以打造节目品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新闻主播作一个较为严格的界定:新闻主播就是新闻内容的编播者,他不仅是新闻栏目相对固定的播报者,而且拥有播出内容的控制权,为了确保这一控制他还享有一定的行政权力。这与目前我国业界习惯称为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一般来说,所谓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并不完全具备以上定义,除了播报语态之外与播音员并无多差别,且带有一定的表演成份。因此,笔者认识还是叫新闻主播更准确一些,更符合电视新闻的传播 规律 。

然而,集编播于一身的新闻主播,目前在我国还比较匮乏的,优秀的新闻主播就更是廖若晨星了。如何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新闻主播?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换机制,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郭镇之教授曾经指出:媒体与政府合为一体的体制为世人所诟病。这一体制的确制约着新闻主播的话语空间,然而体制改革的确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在现行的新闻体制下,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新闻主播的自身价值。其次要转换机制,为新闻主播提供最多的新闻采访、编辑和播出的权利。变行政中心制为制播中心制,让他们有更大的新闻内容掌控权、制作资源掌控权,为新闻主播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改革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

我国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 教育 有一种畸形现象:一方面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挤破了门槛;另一方面无法满足业界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将播音员、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这三种专业人才培养统统放在一个播音主持专业里,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就是除了播音技能和理论外,学生无主专业。根本满足不了电视新闻传播的需要。因而,我们认为应该把该专业一拆为三:一是播音专业、属于应用语言学;二,节目主持人作为影视 艺术 专业的一个方向;三,新闻主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从学科性质和专业分工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专业设置更为 科学 。

(三)转变新闻主播的培养模式

实际上许多新闻主播或新闻节目主持人并非来自播音主持专业。反观国外根本就没有播音主持专业。不仅美国没有,世界上所有传媒大国也没有。无论是cbs的默罗、克朗凯特、丹•拉瑟,还是abc的约翰•达利、弗兰克•雷纳兹、彼德•詹宁斯;nbc的约翰•钱塞勒、汤姆•布鲁考等大腕,这些新闻一线的“老记”,无不是经过摸爬滚打半辈子才坐上新闻主播的宝座。新闻主播的产生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我国,正如胡一虎所说 “新闻主播路还很长”。如某新闻频道选拔新闻主播,却要参赛者进行才艺表演比赛,无疑将新闻主播等同于娱乐节目主持人,能选到优秀的新闻主播吗优秀的新闻主播不是来自于播音员,不是来自于节目主持人,也不来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而是来自于新闻一线的资深电视记者。因而,我们必须建立全新的新闻主播培养模式:新闻记者——资深新闻记者——新闻主播——名牌主播。只有沿着这一路径, 中国 电视才能打造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主播,更多的名牌主播和名牌栏目。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9

突出口语化

广播电视中的新闻传播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因此语言必须准确易懂。但是在此基础上,“播新闻”又显得庄重严谨,具有较强的书卷气息;“说新闻”却相对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口语化色彩。这种口语化色彩通过语音、词语、句法、修辞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语音选择上,“说新闻”经常使用单音节词来表现口语的灵活机动,比如“上周政府出了新政策,不让随便乱涨价”,这里不用“出台”而用“出”、不用“允许”而用“让”、不用“新的”而用“新”、不用“胡乱”而用“乱”,这些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搭配,读起来错落有致、生动活泼;使用重叠形式来表现口语的轻松散淡,比如“开个窗子透透气”、“我给您念几条听听”、“新闻里总要提提这事儿”;使用儿化音节增加语言的口语化和亲切感,比如“名牌儿、当官儿、小鸡儿、事儿、大院儿、公园儿、里边儿、大家伙儿”。而“播新闻”多是使用双音节来体现语言的匀称平稳,不用重叠形式,也很少使用儿化音节,比如:“本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婚姻登记等方面,陆续出台了30多项新的政策措施,惠及广大市民群众。”(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这段话以双音节词为主,“重点、难点、热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婚姻登记”这些双音节词、四音节短语读起来整齐匀称、节奏铿锵,增强了语言的庄重性和气势。

第二,词语选择上,“说新闻”常用浅易的口语词、谚语、歇后语等来使语言晓畅。如常用“呢、吧、啊、的、了、么”等传情丰富的语气词来表现各种语气色彩,还使用叹词、象声词来增加语言的鲜活感。比如:

例1:呵,老人家真够专业的,这还给我们当场做起了化学实验呢。亏我们记者还读了两年书呢,听着老太太嘴里叨唠着的这些个专业术语,都快找不着北了。

“够”、“亏”、“叨唠”“这些个”、“找不着北”都是平实朴素的群众语言,这段话还使用了4次语气词和1次感叹词,表达感情非常生动,就像是与老朋友亲切聊天儿一样。

“播新闻”则通常选择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书面词,比如用“获悉”而不用“据说”、“听说”,用“出席”不用“参加”,用“抵达”不用“到达”;不使用语气词;不使用叹词和象声词。

第三,句法特点上,“说新闻”经常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句子结构短小,省略成分多。而“播新闻”使用陈述句,语法结构完整、长句多,体现出书面语言的严谨周密。比如:

例2:都说涨价,可是最近我却听说了一降价的事。北京烤鸭吧,老字号里除了全聚德,再有的就是便宜坊。便宜坊有一新招,点菜吃饭,吃光了给九折,吃剩了不给打折。烤鸭这东西油大,眼馋肚子饱是经常的。这优惠能实行下去吗?

这段话中有6处省略成分:一(件)降价的事、再有的(老字号)、一(个)新招、吃光了(饭菜)、经常的(事)、这(种)优惠;语句简短,基本上在10个字以内,最长的一句也不过14个字;疑问句的运用也通俗平易,轻松自然。

第四,修辞手法上,“说新闻”经常使用比喻、拟人、仿拟等辞格来增加语言的生动形象,而“播新闻”在辞格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

例3:据说最近在首饰界特别流行一种工艺,叫金镶玉。不用说,这是北京奥运金牌的宣传效应,而把玉镶在黄金里,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更叫您花钱无数”。

这里用了仿拟的手法,仿造诗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生成“金风玉露一相逢,更叫您花钱无数”,揭露了消费者因购买伪劣的金镶玉首饰而上当受骗的事实,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所谓“说新闻”追求口语化,并不是不加斟酌地照搬日常口语。它摒弃了日常口语的随意、唆、粗糙等缺陷,而保留了日常口语的通俗、简洁、鲜活的优点;它摒弃了书面语的呆板、晦涩、冗长等不足,而保留了书面语的规范、典雅、精练的长处。请看:

例4:各位好!欢迎收看《第七日》。本期话题我们来谈论“诚信”。做生意要讲究诚实守信,这老百姓买东西不都瞅准了那“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牌子去的吗!可见,诚实守信关乎一个企业的存亡。做人亦如此,我们可以把诚实守信看成一个人的品德。品德的高低,就像人生路上的指路标。讲求诚信的人,路标永远指向前进的方向;不讲求诚信的人,也许会误入歧途。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采访。

这段话干净利落,既有“这老百姓买东西不都瞅准了那‘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牌子去的吗”这样非常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也有“诚实守信关乎一个企业的存亡。做人亦如此”这样颇具书卷意味的语言形式,可谓雅俗共赏,显示出主持人良好的语言功力。

富有亲和力

新闻节目具有教育和导向作用。其中“播新闻”更讲究权威性和严肃性。为此,“播新闻”形成一套特有的播送方式,即:在声音表现上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在表情姿态上稳重沉着、正襟危坐,在用词造句上句稳词妥、庄重典雅。尽管“播新闻”也强调播音要具有对象感,但是总体上看来,权威性和严肃性决定了“播新闻”仍然是一种“我讲你听”的传播方式,尽管播音员们面带微笑,但在语言上比较缺乏交流感和亲和力。

而“说新闻”的产生却有深刻的理论基础①,比如:建设民主政治的理论要求新闻贴近大众生活、传播学理论要求新闻具有人情味儿,等等。为此,一种新的传播模式――“说新闻”应运而生。“说新闻”区别于“播新闻”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亲和力”。亲和力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如新闻的选题、主持人的形象等。其中,语言的运用在亲和力的形成因素中有重要的作用。“说新闻”在语言上更加突出交流感,正是这种富有亲和力的表达方式,使受众对主持人产生极大的亲切感。语言上的亲和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说新闻”经常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咱”、“咱们”和第二人称“您”。这两种人称的使用将主持人和受众都置身于新闻事件中,从而拉近了主持人、新闻、受众三者之间的距离。而“播新闻”只使用第三人称,比如“本台记者”、“某某”,显得非常客观冷静。

第二,“说新闻”经常运用商榷讨论的口气,以此体现对受众的尊重。比如:

例5:上周热闹的事儿多,如果您还有时间,我再说几件好玩儿的。

例5中主持人用“如果您还有时间”这种商量式的语气,表现出尊重观众、为观众服务的传播理念。

第三,不使用直接祈使句,而使用间接祈使句。“说新闻”同样具有思想性,主持人在告知新闻信息的同时,要适当对其加以议论和点评,以表明主持人的态度和观点,但是主持人不用带有命令、禁止语气的直接祈使句,而是使用谦和、请求的间接祈使句,语言委婉亲切,观众乐于接受。请看:

例6:奥运不光是运动员的,是咱所有北京人的。想着这个道理,您就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了吧。

第四,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主持人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通过带有一种人文关怀的、个人感慨的成分,能有力地加强传授双方互动的传播效果。”②比如下面的例子通过选择疑问句“是……还是……”的形式来引起观众的意识共鸣和观点认同。

例7:北京市今年已经有34万人年薪在12万元以上,34万人,不少吧。税务局的人还说,这34万里头,海淀区的人数最多,看到这不知道您有什么感觉,觉得多还是少,羡慕还是嫉妒?12万,你到了吗?

彰显个性化

“播新闻”鲜明的政治性决定了它无论是从节目内容还是节目播出来说,规范性都远远高于个性。“播新闻”的内容一般都是重大的时政新闻,播报者不能改动稿件内容,所播报的通常是记者、编辑提供的稿件,因此“播新闻”者为播音员。而“说新闻”则淡化了政治性,突出了新闻性。“说新闻”的报道内容广泛,播报者往往直接参与构思、采访、写作、编辑,因此“说新闻”者为主持人。

播音员与主持人的一个区别就是语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不同。播音员的语言个性化空间较窄,主要体现在有声语言上,比如音色的差异、停连等技巧的处理差异;而主持人的语言个性化空间较广,除了声音以外,选词、造句、修辞方式都为主持人的语言提供了个性化的创作空间。优秀的“说新闻”主持人在语言上都力求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比如,有的人喜欢说理,有的人喜欢叙述,有的人喜欢抒情,有的人喜欢通俗平易,有的人喜欢幽默风趣,有的人喜欢庄重深刻,等等。

1999年《第七日》开播,凭着它独特的叙事与精彩的点评相结合,该节目创下了北京电视台周日中午时段的收视新高点,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其中主持人元元功不可没。元元的语言非常具有个性化,体现在:

第一,京腔京味儿,朴实自然。《第七日》关注的是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因此使用了很多北京话的儿化词、口语词以及表达方式,但是“元元的京味在用词和节奏上有一定控制,并非越土越好,更不是昔日皇城百姓的慢条斯理”,③而是短小精悍,干净利落,从例4即可见一斑。

第二,别具一格,锐利深刻。元元的节目多半是揭露和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但是她善于思考,能够从多个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深刻性通过语言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如,顾客到必胜客吃比萨饼时,因为沙拉是免费提供的,于是很多顾客就多盛多拿,以致吃不下而堆积浪费,一般人简单地认为这反映出中国人素质低下,元元却是这么来分析的:

例8:100多元吃一顿比萨饼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有些奢侈,于是就容易拿沙拉找心理平衡。打个比方,国外吃比萨饼白给沙拉,就像我们去早点铺喝粥白给咸菜一样,你说我们素质低,可咸菜我们并没有多盛呀!

再比如,在某省组织的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招生考试中,有3名副县长派自己的秘书充当“”代考,结果被考场的工作人员当场抓获。对这一现象,元元的评论却是辛辣而犀利:

例9:我想之所以由秘书代劳,并不是因为领导本人文化水平过不了关,或者非要摆个官架子,而是纯属一种习惯动作。平日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想亲自办的和不好意思亲自办的,都由秘书出场,一个秘书半个官,就像人们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第三,用语生动,诙谐幽默。比如在报道北京灭蟑螂周的一期节目中,元元就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蟑螂的生活习性,使节目别具一格,生动有趣:

例10:我是蟑螂,用我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这样,什么什么都很高大,前些年总听有人唱:我们是害虫,还有什么杀死,杀死。我就是那歌里唱的害虫,我觉得没招谁没惹谁,可人们就是讨厌我,大概是因为我什么都吃,而且哪儿哪儿都去,繁殖速度也快,十几天就能当上爷爷……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闻娱乐化,很多电视台都开办了“说新闻”栏目,但是其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有的反而让观众反感厌恶,播出不久就草草收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持人的语言贫乏、肤浅、粗俗,对观众毫无吸引力。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谈了“说新闻”的语言特色。一个优秀的“说新闻”节目,应该是口语化、亲和力、个性化的高度统一,这样节目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注释:

①林兴仁:《论新闻电视主持人“说”之理论基础》,《语言文字应用》,2001(2)。

②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③吴郁:《风格独特勇于创新的主持人――元元》,《电视研究》,2002(6)。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10

关键词:电视台;播音主持;特点;技巧

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和观众直接的桥梁,播音主持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一项极具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除了满足广大电视观众对于新闻时事的了解需求外,对于宣扬社会正确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地方电视台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本文从电视台播音主持的特点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地方电视台自身竞争力,为推动我国电视播音主持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 电视台播音主持的特点

1.1 需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

电视台播音主持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丰富的生活感悟和社会阅历,善于感悟人生,从c滴小事中体会人生意义,在对播音内容有详细了解的基础上,配合电视画面,赋予自己客观独到的见解并宣扬正确的社会人生价值观和正能量,以给观众不落俗套的播音主持。作为电视媒体的代言人,播音主持人代表的是政府或是电视台的形象,如果播音主持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就会使得播音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播音主持人对于播音内容的分析并不合理,或是自身社会责任感较差,思想道德修养不高,对播报内容理解偏离正确的是非观,就会影响节目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拉低节目收视率,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因此,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应该深刻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坚持都基层路线,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1.2 需要强调播音主持事件的真实性

播音主持开始前需要对播报内容进行反复的审核,以保证稿件内容的真实性。从法律角度而言,电视观众具有新闻知情权,强调播音事件的真实性和新鲜感,有助于在获取观众好感的基础上也能够尽量避免虚假新闻对于社会大众的伤害。另外,播音主持中,特别是对于政治类新闻节目时,播音主持人应注意避免掺杂个人情感和个人政治观点,避免因为政治观念冲突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情感类节目的播音主持中,也应尽量宣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正能量,不能为了收视率或是仅仅满足观众猎奇或是好奇心而虚假播报,诱导观众。

1.3 需要保持播音主持内容的简练性

冗长、枯燥的播音主持内容会让观众产生观感疲劳,减低节目收视率。对此,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能够对播报内容进行精炼以及简单的润色调整,使得播报内容高度概括新闻内容,强调新闻重点的基础上更加生动贴近生活,吸引电视前观众的注意。

2 电视台播音主持需要的主持技巧

2.1 注意对情感变化的把控

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较高的新闻综合素养,通过在播音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体验,正确把控个人情感。播音主持在播音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谦和,冷静的播音态度,避免出现具有攻击性的面部形象以及态度语气,而是以明辨是非的正确是非观来调控个人情感,并将情感准确的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始终处于积极并且和平的交流环境中,使得节目更具真实性,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例如:当节目环节或是涉及的事件较为消极或悲伤时,整体节目效果陷入低沉,这时就需要主持人通过恰当的语言,语速来表达情感,进而和缓整体节目的氛围。另外,在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中,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一系列的新闻播报,会引起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这时就需要播音主持人通过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把控对新闻进行细腻化,来吸引观众的观众进而接收新闻消息的传递。

2.2 注意播音节奏

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应在播音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在注意自己准确发音、吐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播音节奏和语速快慢程度。在掌握语速的同时,播音主持人还应注意语句的断句,抑扬顿挫,尽量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听觉感受。一般播音主持语速应保持在每分钟280个字左右,这种语速最令观众感到舒服,播音内容既不能语速过快让观众听不清或是有紧迫感进而产生厌恶感,也不能过于拖沓进而影响节目的整体过程。

2.3 播音主持人应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

播音主持人的形象代表着电视台的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符合电视节目整体风格的前提下,播音主持人应给予观众大方,得体,舒适的外在观感,播音时注意使用标准普通话,严谨使用俗语或地方方言,注意声、韵、调,准确发音以及重音的使用。此外,播音主持人员要避免模仿其他主持人风格,加强自身主持魅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时调节自身情绪,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直播节目或是与观众沟通交流时,提高自己的感应度,将自身情感最大化的表露出来,让观众感受到自己的亲切感。

2.4 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遇到紧急或是突发事件或是意外,播音主持人应具备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职业素养,灵活运用专业的语言能力和主持素养积淀的逻辑思维,通过幽默风趣或是巧妙的转折变换随机应变的对播音节目进行合理的改动,保证节目的通顺流程,一气呵成,避免断档、卡壳等尴尬局面。

结论

电视台播音主持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和职业素养,加强播音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播音节奏,通过有效的掌控播音主持的特点和技巧,与观众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此外,播音主持人还根据节目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节目内容与环节,将播音主持特点贯穿与整个节目中,提高观众收视率,增大受众群体,进而促进我国电视传媒广播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宏.基层电视台新闻播音特点及风格的定位[J].新媒体研究,2015,1(18):77-78.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11

【关键词】网络广播电台 便携性 专业化 盈利 政策监管 【中图分类号】G220

网络广播在我国的发展从1996年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但发展速度不是很快,尤其是网站独立制作、播放的节目很多不见起色。梳理网络电台的发展过程发现,优胜劣汰规律明显,竞争比较激烈,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态势。在后来者不断涌入的同时,不少电台销声匿迹,其中包括曾名噪一时的商业网站创办的网络电台,如腾讯QQ电台下线,网易电台早已停止更新,21CN网络电台等一些商业网络电台和个人网络电台经历了几番起伏后,最终选择了退出。2008年底,雅虎也把其网络电台业务委托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经营,不再独立运营网络电台服务。可见,网络电台的经营运筹和市场开发并非那么简单。

事实上,网络广播也正在淡出专业人士的视线。当我们查找网络多媒体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时,几乎所有的评测机构都把目光重点放在了网络电视或网络视频上面,而对网络广播提及甚少。网络广播的发展瓶颈在哪里?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广播的先天不足

和传统广播只要一台收音机就可收听节目相比,网络广播的终端设备在费用上比较昂贵,更不用说使用中产生的网络费用。

网络电台音频信息的传送完全依赖于网络信号,所以网络电台的先天不足就是便携性差,而传统广播电台最大优势就是强大的移动性和伴随性,在激烈竞争中仍能抢占一席之地。

现在能够通过网络接收音频信息的网络广播终端主要有这么几类:连接网络的电脑、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Internet Protocol TV or Interactive Pemonal TV)、上网的手机、车载网络广播等几种类型。电脑和网络电视机体积大,不易携带,显然不能为受众带来收听广播的享受;另外,网络带宽的大小决定了流媒体的下载速度,带宽较小或带宽不稳定的地区,在收听过程中经常时断时续,播出效果不够稳定和流畅,影响收听者的情绪,这使网络电台的听众数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手机广播和车载广播的存在形式,有两层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一是在手机或车上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无须通过各种有线、无线网络,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这与传统的收音机功能是一样的。

使当代广播媒体重新大放异彩的车载广播和手机广播,由于网络和技术等原因的限制,这一次却没有更大的独特优势。受网络速度的影响,网络广播电台并没有面对所有的车载广播和手机广播终端普及,如豆瓣电台支持的移动客户端仅包括iPhone和Andfiod和Nokia(Symbian3系统)的部分手机,使得在这两种终端上收听网络广播的听众数量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中显示,使用移动互联网手机音频广播业务的用户渗透率低,调查中只有3.5%的用户使用此项业务。另外,由于存在FM模式业务的比较,听众也不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在手机和车载音频广播上。

当然,现在已经生产出了网络收音机产品,但由于价格昂贵,以及有些地方的网络广播电台加防盗版的防盗链技术,使得网络广播播送的节目不能在网络收音机产品上收听,而只能在网页上收听等等多种原因,这种产品尚不能普及。

二、网络广播的专业水准低

网络电台,特别是互联网上大量存在的自由网络电台,其专业化程度和传统的广播电台有很大差距,其节目虽然鲜活,但是制作不够专业,节目制作不规范,质量不稳定。另外,网络电台的N7(网络直播节目主持)来自各行各业,其播音水准和传统电台受过严格播音训练的主持人差距还比较大。

1.主持人的非专业性

目前的网络电台主要有几个类型:联播电台,即传统电台的网络同步版、正式网络电台公司的电台、商业网站公司建立的电台以及自由的个人电台等。在这些类型中,除第一类电台从业者较为正规、专业外,其他几种或打着电台的“名”行商业贩卖之“实”,或纯粹出于对电台的一腔热诚,却是业余玩票性质。

2.节目内容的非专业性

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广泛性以及宽松自由性,不可避免地使网络广播组织上的松散和管理上的不周,直接影响到节目内容的数量和质量。

(1)节目内容的质量

NJ的无薪工作完全是出于爱好和自愿,所以就可能随时离职而造成工作的混乱和瘫痪,而且这种自由性也可能造成网络言论规范的巨大危险。“我之所以要给网络电台兼职当主持人,实在是希望把所有传统广播不能说不能放,隐隐晦晦又好玩的事都搬上去。”一位网络主持人说,“我坚持认为网络电台一旦混同传统广播,就进入死路了。在我看来,网络电台理想的状态应当是:所有懦弱的、无力于现实世界的叛逆青年在网络上都能扮残酷,扮深沉。”

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健全的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等机制,所以极易在其播出中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和政治性错误。另外,由于政策原因,有些网络电台只能打球报道娱乐新闻,这就导致不可避免地陷入“三俗”泥潭,无法跻身主流强势媒体之列。而对严肃的社会问题没有话语权,也无法成为社会议题的意见领袖。

(2)节目内容的数量

网络电台在节目数量上也无法与传统电台相媲美,如猫扑网络电台只在每晚7点开播,白天则以重播的模式进行节目播放;萤火虫网络电台每天只有四至五档节目,播出时段从每天19:30到0:00;青檬的NJ每天早9点到晚上24点在线直播。对比青檬而言,门户网站电台则大多是录播节目,而豆瓣电台、猫扑电台等网络电台,其节目则是完全无主持人、只播放音乐。这些都说明节目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网络电台的节目类型虽包括音乐、情感、文学、谈话、娱乐等,但打开任意一家网络电台,似乎都有一种“千台一面”的感觉――无论何时、何台,播放器里传出的,更多的都是音乐而非主持人的声音。不管电台当初的定位是公益还是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似乎都逐渐变味成音乐电台。专业人员的缺乏和资金设备的不足造成了节目样态的单一,音乐成了节目内容匮乏时最便利的剂和填充物。

(3)节目的音质

网络电台在声音质量上不尽如人意,在网络电台上播放的节目播出时经常会夹杂着一些噪音,或是在播放的过程中或下载的音频文件中间有断音,这是由于网络电台的业余性决定的,录播场地和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

三、网络电台面临双重压力

目前,国内独立网络电台网站举步维艰,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有政策与监控的压力,一方面需 考虑自身的盈利问题。

1.网络电台的盈利困境

几乎在传统电台试水网络的同时,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腾讯等也很早开始涉足网络电台领域。在2004年开办网络电台的时候,网易高层曾满怀期望地表示“除了可以利用短信实现一些点播之外,还可以开发在线广告的潜力来弥补网易的短板;或者运用其短信优势开展短信点歌、声频点播等业务,或者采取包月收费收听的方法”,但网易电台的无疾而终宣告了这一设想的失败。2009年初,曾经花费数十亿元收购无线电广播广告公司(D Marc Broadcasting)和广播声道通信公司(clearChannel)电台广告业务的谷歌公司宣称,自2009年5月31日起退出了电台广告市场。

目前,门户网站的网络电台在网站的运营中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盈利前景一直不乐观,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低收听率难有广告收益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了4.85亿,据了解,国内500多家网络音乐电台,并无一家网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而网络音乐电台网站的使用率虽然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78.7%。

然而,超高的使用率却无法带动网络音乐电台网站盈利。究其原因,业内人士称,网络音乐电台网站的商业模式单一,并且没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门户网站的网络电台在整个网站部的运营中不是主流产品,加之缺少高质量的原创节目,收听率一直不乐观。国内的专业网络电台如音乐网络电台,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依靠用户的在线收听和下载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在此基础上吸引广告,从而赚取微薄的广告费用。然而,这些广告费用却是支撑整个网站的主要力量,占据网站总营收的80%以上。凭借这单一的盈利模式,网站很难平衡收支。

由北京团市委、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的青檬网络音乐电台自2007年4月正式开播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日均听众量已达11万人次,并且,日平均收听时长从起初的60余分钟增长到现在的80余分钟。但即便如此,目前广告也很少,日常运营的维持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广告以及主办“主持人大赛”之类的活动获得的资金。

豆瓣网站于2009年底正式推出豆瓣电台,某种程度上,豆瓣FM不仅仅是一个网络音乐电台,也是一个音乐社区――豆瓣的音乐人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的独立音乐人,并且通过豆瓣也走出了很多受关注的独立音乐人。

即使豆瓣电台的影响力很大,植入性广告却也较少,用户也是免费收听,豆瓣电台的收入也只能用微薄来形容。

(2)听众的免费收听习惯难获收益

国内受众有长时间的网络免费使用习惯,普通受众的支付意愿低、对收费存在抵触情绪。据艾瑞的问卷调研《2009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分析》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尚未形成为在线音乐内容付费的习惯,在过去一年内94.1%的中国网民通过互联网查找音乐时没有为音乐内容付过费。5.9%的网民因为找不到免费的内容等原因为在线音乐内容付过费。可见,免费索取是中国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音乐内容的主要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音乐都可以在各大音乐网站找到免费下载的链接,因此用户无须付费便可轻松下载到自己想要的音乐,这在无形中是将用户的付费倾向进行了人为引导,一定程度上置付费下载服务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另外,媒体本身内容同质化程度高,付费内容与免费之间的可替代性高。受众当然会选择免费;版权保护意识淡薄,盗版、转载是常态,“免费是理所当然的”思维模式相当普及,所以潜在用户较难转化为忠实用户。

同时,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却不断加重运营成本。这个“办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细化规定,明确指出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需要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报酬的数额由双方协商约定;无约定或约定不成的情况下,按广播电台、电视台一定比例广告收入或播放音乐时长收取。

2.网络电台面临的监管压力

随着网络广播行业逐渐成熟,影响面越来越大,网络电台也面临着牌照和内容监管等必须正视的法律和政策问题。

从2010年起文化部开始宣布打击音乐网络电台网站,可可西音乐网、水母音乐网等一批著名的音乐网站相继关停。可可西音乐网的关闭公告明确提出:“本站因无网络音乐许可自行关闭整改”。好听音乐网、千千音乐在线、一听音乐网等也难以幸免。

大多数正规网站组建的网络电台节目还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互联网的特性,致使很多网站在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有些网友翻唱的歌曲,随意篡改歌词,歌词里随意加进不健康的东西,成为“歪唱”。特别是午夜以后,各类边缘话题就出场了。

为吸引眼球,多家音乐类的网站也会打“球”,上传恶俗另类音乐来吸引点击,盗版音乐链接更是不在话下。因此,音乐网站惹来无数官司,并引来相关部门的重拳打击。到2011年8月份为止,文化部已通告了三批未经内容审查或备案的网络音乐产品,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均未按照有关规定,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或备案。一些网络音乐网站擅自提供这些网络音乐产品的播放、试听、使用和下载等服务,扰乱网络音乐市场秩序,危害国家文化安全。

四、其他媒体与技术的冲击

媒介生态的“利基(Niche)理论”认为,媒体的竞争与合作类似于生态系统,由于一个环境之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不同传媒组织或产业存在生态位的相似性时,就产生了媒体的竞争关系。

网络广播自诞生后一直受到来自其他媒体和技术的冲击。

如果说传统广播诞生后还经历过一段没有电视竞争的发展黄金期的话,那么,网络广播则几乎没有任何黄金期,因为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几乎同时诞生,而网络广播却不如网络电视有优势,网络广播因为带宽的“优势”而短暂繁荣的年代,很快随着宽带的扩容而过去,听广播和听电视伴音,已经变得同等方便快捷。

播音主持台词范文12

关键词:播音主持;情感应用;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47-01

播音主持是现代电视广播和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台节目主持的灵魂。随着媒体技术,新闻理念及广播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日益提高,对电台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则是传播中的重中之重。

一、播音主持情感把握的重要性

情感是播音员对新闻内容浏览后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播音员的声音和播报的内容都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一个好的播音主持人一定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将自身的情感感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从而产生一种共同的审美体验。

在节目主持中,主持人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表述观点,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的。因此,主持人语言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节目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在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中的情感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台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主持人的情感构建是否到位,是否让受众易于接受,这也直接决定了这档节目的收听率。

二、播音主持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自然与真诚

播音主持人在播报稿件时要有对象感,要做到与受众面对面的真诚交流,要把自己融入到作品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适度与互动

播报人员要以一种中立客观的态度去对待所播报的事件,不能过分加入自己的个人情感,既不会因播报的内容轻松而过度欢愉,也不会因内容的悲哀而过度深沉,一定要做到情感表达适度,才能保持电台节目情感基调的整体与统一。

播音主持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单向的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而必须是以受众为中心,以实现情感表达的双向交流和有效互动。与此同时,播音员也要与绝大部分受众保持情感倾向的一致,感受大家的喜怒哀乐,而不是任凭自己随心所欲的畅怀。

三、播音主持情感把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前提条件

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备科学的用声方法、浓厚的知识底蕴、扎实的播音品质、熟练的表达技巧等。除此之外,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生活,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也是情感掌握的重要前提。

播音员在节目中对情感的掌握不仅仅代表的是个人情感,还是广播电台信息传播的情感主线。所以,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应积极调动自己的情绪,丰富自身的情感,才能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

(二)重要途径

在播音主持中,情景再现是构建主持人情感的重要途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进而可以调动起主持人相应的情感因素。这不仅对主持人可以起到相应的情感效果,也能够帮助受众酝酿情绪,通过主持人或欢乐或忧虑的声音基调,让受众根据声音所蕴含的深意来展开想象,达到以“景”动“情”,以“情”动“心”。

除此之外,角色互换也可以对主持人和受众搭建新的感情平台。只有当主持人在播报内容时,自己处于受众位置,时时刻刻想到受众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情感表达,会对哪种情感基调感兴趣,这样才能增加受众对播音员的亲切感和可信度,才能使播音员真正深入到受众的心灵和情感深处。

(三)注意事项

主持人、播音员要想更好地掌握情感,就要学会贴近生活,热爱生活,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把生活中的积累与经验进行挖掘和升华。除此,在播报新闻消息内容时,我们既要保证对新闻真实情感的流露,又要避免感情的过度宣泄,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自身对情感的表达,也避免了在节目播报中出现的情感失衡。

主持人、播音员在传播过程中要想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感悟,也可以在前期采访及后期编辑中进行积极的参与,这可以使主持人了解整个节目稿件的情感主线,更加准确地掌握事件背景,从而迅速激发自身的情感储备。

四、总结

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不能片面地定义为简单的吐字发声,它不是印刷机式的文字传播活动,也不是简单的对稿宣读。它需要播音主持人运用规范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现,也更需要主持人在播音中融入自身的文化积淀与情感去帮助受众理解作品,深入作品。

参考文献:

[1]曾小洪.播音中的情感调动[J].声屏世界,2005(12).

[2]周蓉.浅议新闻播音主持中的情感把握[J].科技信息,2009(16).

[3]杜亚男.浅谈播音主持中情感表达的四个原则[J].华章,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