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时间:2022-10-04 13:52:20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构建和谐**,加快推进“四城”建设,经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全区在职党员在建设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参加范围

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在职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登记。在职党员要主动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完成分配的任务,并在居住地社区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二、具体要求

每个在职党员应结合自身的特长,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主动为社区建设管理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具体要做到“八个带头”、“六个一”:

“八个带头”: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协调邻里纠纷,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创建社区文明,带头种花养花美化环境。

“六个一”:

1、当好一名信息员。在职党员应注意倾听居民群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社区和有关部门反映,成为社区与居民、社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原则上每名在职党员每年至少向社区提供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2、做好一个表率。要树立党员的文明形象,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以一户带动一幢,推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3、参加一支服务队。要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1个以上社区特色服务项目,并服从社区党组织的编组、管理,每年至少参加2次以上志愿服务。

4、帮好一家困难户。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职党员可组成多个帮扶小组,每个帮扶小组与1家困难户结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帮扶活动。

5、提出一条好建议。在职党员应主动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为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每年向社区提出1项以上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6、办好一件社区事。根据需要和可能,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方面,为本社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原则上每名在职党员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一项社区文化活动、一次社区环境整治、一项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三、实施步骤

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文教党委和区级机关党工委要及时对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进行深入动员,提出明确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整个活动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部署发动阶段(3月下旬-4月上旬):各单位党组织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组织学习区委组织部关于“在职党员进社区”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下发《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手册》(在职党员每人一份),并介绍好各社区党组织的分布和设置情况(参见附表1),要求每位在职党员提高思想认识,了解掌握报到的方式方法,明确“八个带头”和“六个一”的具体内容。各社区党组织要认真掌握“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配备好有关设备设施。

(二)集中报到阶段(4月中下旬):各单位党组织指导在职党员填写好《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手册》,在规定时间内(报到时间最迟不得超过4月31日),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到社区报到,作好表率。各社区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接受报到工作,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积极渲染气氛、大力营造声势,营造一种亲切热烈浓厚的活动氛围;要安排好工作人员在党员服务站(中心)接受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并根据《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手册》的首页内容,认真填写《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表》(参考附表2),并将信息录入电脑。要填写好《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手册》中的《报到回执》,并加盖社区党组织印章,由在职党员带回本单位党组织。

(三)检查汇总阶段(5月上旬):各单位党组织收集好党员《报到回执》,统计汇总在职党员报到情况,并于4月31日前向上级党委(党工委)上报《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情况统计表》(附表3)。对个别党员未报到的,要摸清原因,做好工作,督促迅速报到。各社区党组织根据报到情况,结合本社区实际和党员特长、个人意愿等情况,合理拟定党员编组方案,经征求组内党员意见后,确定各组正副组长1-3名,明确其职责,并通知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及本人,然后向各党委(党工委)上报《接受在职党员报到情况统计表》(附表4)。

(四)日常管理阶段(5月10日后):各社区党组织要与各组负责人商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重点内容、方式方法,形成工作计划,发给全体在职党员;由各组负责人根据社区活动计划,定期联络、组织成员开展活动;由各组负责人记录好在职党员出勤和表现情况,并在《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手册》上做好登记;对各组在职党员落实“八个带头”和“六个一”情况进行汇总。每年12月10日前,为每位在职党员填写《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意见栏》,并盖章。对全年在职党员社区活动情况进行工作总结。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2

一是强化工作措施抓报到。结合____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在职党员中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县居住地在城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省驻蒲单位)、人民团体的在职党员,树立“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思想,积极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城区单位和社区分布情况,本着便于开展共建活动的原则,确定145个单位党组织与6个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截止目前,全县有1819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县直各部门党委书记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对接、领岗认责,积极参与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起到了以上带下的示范作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向党员统一配发和组织填写《____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个人持《活动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填写《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登记册》,驻区单位党组织统一到共建社区报到,填写《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登记册》,实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和工作地社区党组织的双报到。特别是对新发展和新转入的党员,各单位党组织及时配发《活动证》,并督促其及时到社区报到,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灵活工作方式搭平台。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积极推行 “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双重管理机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电子和纸质台帐,详细记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和参与活动等情况。各社区广泛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环境维护岗、邻里互助岗”等岗位,在职党员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每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1项社区服务项目,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便民活动,全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在“零距离”接触群众中受到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职党员每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社区党组织如实在《____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上填写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情况并盖章,城镇6个社区与在职党员和共建党组织签订《服务承诺书》和《共驻共建协议》,并对在职党员所认领的服务岗位、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宣传栏、显示屏进行公示,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志愿服务,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便利条件。

三是丰富活动载体显成效。按照“灵活多样、小型分散、重在实效”的原则,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妇联党支部开展“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卫生局党委开展“免费义诊、下基层、服务居民”,公安局开展“安全防范惠及社区居民”、司法局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参与在职党员群众856多人(次)。活动开展以来,____食药局党委下辖3个共建党组织,利用星期天时间深入东街社区各条街巷,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整改,初步整改企业门店185余家,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500余份,在食药行业全力推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联创办党支部张卫仓、支部委员耿晓卉、党员干部任雪婷、____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原斌在达仁社区党支部书记魏俊蒲的引导下,分别对达仁社区董福森、冯兆秀、宋亚军、韩孝友、李新民5户社区居民进行了慰问,并与他们拉家常,询问日常生活情况,并嘱咐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注意家中用火用电安全。为他们每家各送去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达仁社区还为他们送去了春联,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是着眼长远建制度。推行双向共管责任制,在职党员既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教育管理,又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协助管理监督。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档案,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反馈群众反映问题建议,讨论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增强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促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让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众受益,取得社区欢迎、群众满意的效果。通过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狠抓落实活动主要内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局良好,目前取得了初步地显著成效,但与省市深入开展红袖章活动的具体精神实质要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职党员思想上松懈,积极性不高。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涉及到的党员人数多,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职党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存在有懈怠情绪,一些在职党员认为在单位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行了,到社区履行奉献义务是多余的,去不去无所谓。

二是驻区单位把支部中心工作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工作联系不紧密。有些单位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与具体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明确,载体不新颖,形式过于单一。认为只要开展好支部的相关工作就行了,对于支部在职党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没有明确要求,缺乏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协调联系的“共建”意识。

三是缺乏抓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热情和办法。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不支持,认为这方面工作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及基层党建工作大局。另外,认为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这个问题只是普遍,存在有等、靠、应付的消极心态。

四是社区党组织资源有限,支撑活动难度大。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群众活动,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更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条件十分有限,一时半会有上千名党员进入社区参加活动,如何做好在职党员的报到、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确保每名在职党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不仅需要社区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更需要社区党组织上级镇党委的支持与配合。

一、强化思想意识转换,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态度不积极的问题。一是思想上引导。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县委组织部、机关工委牵头,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大力宣传活动效果,并向各单位党组织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从“8小时党员”延伸为“24小时党员”,变“隐形党员”为“在线党员”。二是制度上约束。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对全县1892名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进行建档管理,专人负责。开展党员承诺公示,把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长、联系方式、服务意愿、一句话承诺等内容公开在所居住的楼道、小区公示栏中,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情感上融入。要求各社区开通在职党员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主动邀请在职党员加入,通过QQ群向在职党员宣传社区党建工作,征求在职党员对社区发展、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党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互动,给在职党员一份归属感,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社区大组织中。目前,6个社区已建成QQ群、微信、五城联创网络等网络交流平台4个。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3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以“在职党员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为目标,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根本,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有关活动,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基本原则:一是全员参与。组织在社区居住、党的组织关系隶属其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8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群众的联系中发挥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是简便易行。在职党员原则上以居住地社区为主,就近就便参加活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能力、条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三是坚持经常。在职党员进社区要坚持经常、常抓不懈,防止走过场、一阵风。要及时总结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成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机制。四是注重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确保在职党员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体察民情、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责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在职党员要按照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开展政策宣传。通过上党课等形式,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深居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决策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与居民群众的沟通交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党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居民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反馈,成为社区与居民群众、社区与党委及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三是维护社区稳定。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帮助社区党组织健全民意表达、信息通报等制度,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四是解决群众困难。热心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主动与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结对子、交朋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帮扶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弘扬先进文化。发挥自身特长,协助社区开展科普展览、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六是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积极为社区工作出点子、想办法,协助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工作重点,解决工作难题。推动社区党组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沟通协调,促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活动互助,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由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共同负责,具体实施。一是抓好思想发动。各单位党组织要广泛宣传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在职党员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要督促本单位党员主动与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联系,走进社区、走进群众。二是做好报到接洽。组织在职党员凭介绍信等证件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社区党组织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接洽工作,建立本社区在职党员信息库,记录在职党员的基本信息和报到情况。三是组织开展活动。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际,根据在职党员的特点,为在职党员领岗履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四是加强双向管理。社区党组织要加强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协助做好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的管理,每年底以适当形式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各单位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本单位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将社区党组织的反馈意见作为评先选优、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之一。

2013年以来,辽宁省把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制定了《关于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意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并带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进社区服务,推进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有序衔接、深度融合、统筹开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肯定。前不久,在全国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为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组部将在全国推广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这一做法。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4

一、充分认识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基础在基层,社区是载体。社区地位与作用的日益凸现,必然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才能得到体现,才能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旨在促进市直单位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新形势下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区建设合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有助于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干部监督机制,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推动我市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稳定发展。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重要思想新高潮,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背景下,大力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强调党员如何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作用,这对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促进社区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各单位党组织必须从全局的、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探索开展“党员进社区”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参加对象:市直单位党组织管理范围内的在职党员。

2、活动内容:主要是要求市直单位中的党员在所居住的社区亮明党员身份,参与社区活动,由社区党支部将其在社区参与活动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

3、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在今年3月底以前,市直单位党组织要动员、组织在职党员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到居住地社区(居民区)党组织报到。《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由市直单位党组织统一到市直机关工委领取。市直单位的党员向社区党支部报到后,社区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市直单位的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等活动。如党员居住地搬迁,由本人及时将个人在社区党支部登记的有关资料转交到新居住地社区党支部。

三、在市直单位中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市直单位要积极组织好“党员进社区”活动。市直单位党组织主动向社区党组织介绍在职党员情况,组织好单位在职党员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和《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到居住地社区(居民区)党组织报到。同时,市直单位党组织要把《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册》分社区填写好,送到各社区,报到市直机关工委备案。要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提供条件,经常关心、了解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主动沟通、配合社区党组织做好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工作,干部职工集中居住或工作在社区的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尽力为党员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1、明确专人负责联络工作。每个社区(居民区)党支部都要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联系册》和党员服务站,党员服务站领导成员由各社区在职党员推选,党员服务站负责与在职党员的联络、协调等工作,制定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目标任务、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开展活动,担负起活动组织者的责任。

2、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做到适时、适宜、适度,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和积极性。一般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或划定党员责任区,组织在职党员参加各类咨询,科普宣传、绿化保洁、医疗服务、义务修理、治安巡逻、广场文化、献计议事、关爱援助、关心青少年等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开展社区活动一般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要考虑在职党员的劳动强度。

3、建立在职党员人才资源库。社区党组织要对在职党员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重点掌握联系一批有专业特长、有社会影响、又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的在职党员,建立相应名册和台帐,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一些专项活动。

(三)在职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市直机关单位的在职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重要思想,在社区活动中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做到“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一个样。要尊重、理解、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合理处理好自身工作与参与社区活动的关系,服从安排,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工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创建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四、建立健全的“党员进社区”活动机制

为保证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的活动机制。

1、建立在职党员登记报到制度。各社区党组织负责社区在职党员登记工作,加强对在职党员8小时工作之外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名册及档案,掌握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资料。

2、建立在职党员表现情况反馈制度。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收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工作、生活、做贡献情况,广泛认真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并结合掌握情况,每半年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一次沟通、反馈。社区党组织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发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反馈情况卡”,定期对党员表现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党员所在党组织。

3、建立考察党员干部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市直单位在选先评优、民主评议党员、提拔使用干部等方面涉及考察工作时,注重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将党员8小时工作以外在社区的表现作为重要内容,社区党组织认定不称职的干部不能作为评优、提拔的对象。

4、建立定期走访制度。科级党员干部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到居住地所在社区走访,一般干部由所在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到居住地所在社区走访。走访工作每半年一次。

5、建立在职党员活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在职党员,对于表现一般的或起反面作用的在职党员及时向市委组织反馈,由市委组织部给予通报批评;市委组织部适时召开一定规模的会议,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使此项活动真正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5

一、认真做好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登记工作

凡居住在本县各社区的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机关在职党员,应持所在单位《推荐信》(样式附后),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由社区党组织在《推荐信》的回执上盖章后,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交县委组织部,其他在职党员交本单位党组织。已到社区报到登记的也要按上述要求报告情况。

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登记工作要求在6月15日前全部结束,登记结束后,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要将机关党员到社区登记情况汇总后报县委组织部。

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登记后,出社区党组织负责安排任务,参加社区活动。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登记档案,并根据在职党员的意愿、特长和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服务岗位。

二、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管理制度

1、推荐制度。县级机关各部门和乡镇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本单位党员向其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做好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推荐工作。对居住地变化的在职党员,要及时调整被推荐社区党组织。

2、报到、回执制度。在职党员持本单位党组织的推荐信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各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接纳工作,登记造册,并及时将回执联按规定反馈给县委组织部和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

3、定岗定责制度。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情况,合理确定其在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工作岗位。

4、活动记录制度。社区党组织要将在职党员参与活动情况及时在《参与社区建设活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5、考评表彰制度。各居住地党组织要定期总结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情况,定期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情况进行考评,一般每年考评一次,对表现突出的授予“五好”社区在职党员称号。

6、信息反馈制度。反馈采取签发考评情况单的形式,各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要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表现情况、考评结果,分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及一般党员二个层次,分别向县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一般每半年反馈一次。在职党员要在所在单位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上主动汇报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情况。

7、信息运用制度。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每半年收集一次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表现情况,汇总后报县委组织部,并作为评定党员政治思想表现的重要内容。在党员民主评议、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时,应将居住地党组织的意见作为其社会表现的主要内容。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6

一、充分认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重庆加快推进富民兴渝、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广大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生活在社区,是社区的重要成员。积极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和激励他们在社区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客观需要;是有效延伸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及市委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各类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全市已有7万余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通过社区“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把党员的先进性从单位延伸到社区,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的发展。但是,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这项工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上在职党员参与面还不大;一些单位基层党组织社区意识不强,开展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在职党员没有把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应本着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参与居住地社区的建设,积极服务社区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在职党员应主动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表明党员身份,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提出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意愿。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后,应及时将报到情况向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汇报。

(二)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在职党员回到社区,应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支持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支持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的工作,主动申请加入社区“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应带头履行居民义务,带头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积极参与社区宣传教育、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医疗保健、环境整治等力所能及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可采取“认领一个服务岗位、结成一个帮扶对子、参与一次公益活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的方式,把集中性活动与经常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

(三)建立双向互动机制。社区党组织要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登记制度,做好活动记载、服务记录工作;要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档案,掌握活动次数、服务效果和群众反映等情况。社区党组织每年要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书面通报。同时,单位党组织应建立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档案并做好相关记录,共同教育、引导和督促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要纳入党员民主评议,并作为评定等次的一项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应在社区进行公示,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选拔任用党员领导干部,应注意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考察了解其“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评选区县(自治县、市)级及以上先进时,应征求街道或社区党组织的意见。

(四)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街道(镇)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宣传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先进事迹,注意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大力表彰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切实保护和调动广大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县(自治县、市)党委组织部原则上每两年表彰一次,街道(镇)党组织每年表彰一次。

三、切实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要牢固树立区域性大党建观念,把开展这项工作与推进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有机衔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探索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7

一、社区非在职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各地在非在职党员管理中采取了许多方式方法,但社区加强非在职党组织建设确实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在职党员人员多、居住分散、分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互不相识,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二是非在职党员成分复杂,综合素质差别大,给日常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难度。许多离退休党员进了社区,但他们内心却不能接受由“企业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三是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社区非在职党组织建设工作内容完全是根据社区党建的实际变化情况而定,无预见性,要随时依变化的情况而调整。四是社区非在职党组织开展活动缺少阵地,不利于支部开展活动,同时对稳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造成了非在职党员组织管理难、组织生活难、收缴党费难,非在职党员的党性观念逐渐淡薄,组织纪律性下降,给社会的稳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加强社区非在职党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非在职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做好社区非在职党员管理,克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在职与非在职组织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健全的组织、完善的制度是搞好非在职党员管理的关键。因此,必须把在职和非在职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现象。一方面,要健全非在职党支部班子,配齐支委,固定办公和活动场地,落实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带头担负起非在职党员管理的重任,以自身的表率作用为维护小区稳定和小区建设做贡献。另一方面,要突出发挥在职党员在小区建设中的作用,与非在职党组织建设达到有机统一,要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承包联系点制度,开展“党员进小区”和“党员结对子活动”,每个在职党员和非在职党员结对子,主动为小区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小区建设献计献策,在小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生产经营,广泛开展以在职党员为主体的“党员义务奉献”、“我为党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树立党员形象,又能较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加大了在职党员与非在职党员共同受教育的管理力度,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二)突出“三个结合”,强化非在职党员管理。

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社区非在职党员管理的新路子,使非在职党员管理达到组织建设规范化、学习教育制度化、党建活动特色化,应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与提高非在职党员素质相结合。要提高非在职党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非在职支部书记的业务素质,要选拔政治敏感性强,有责任感和事业心,乐于小区建设的身体好、素质高、有热情的老党员担任支部书记。

二是与小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创新和丰富非在职党员教育形式。非在职党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个体差异很大,要把教育与小区文体建设结合起来,根据非在职党员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阅报栏、戏曲晚会、文艺演出、播放电视教育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积极向上、居民乐于参与的小区系列广场文化活动,既充实了非在职党员的精神生活,又抵制了不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三是与稳定工作相结合,突出发挥非在职党员在小区稳定中的领头雁作用。非在职党员离开了工作岗位,居住在小区,他们既是稳定工作的对象,也是做好稳定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关注非在职党员思想动态的同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座谈会、上党课,宣传有关政策,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统一认识,顾全大局,言传身教,引导其他非在职人员自觉维护油田稳定。

(三)不断总结完善,努力构建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架起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在职和非在职党支部书记、楼片长要成为职工家属的贴心人,发挥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定期向小区住户发放《民意调查表》,建立《居民意见处理反馈台账》,及时掌握不同时期非在职党员的思想变化,对他们反映的生活上的难事、烦恼事,坚持不推、不拖、不躲,履行服务承诺,把为民办事制度化。通过在小区开展系列群众文体活动,拉近与居民的距离,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让群众有畅通的诉求渠道。

2.进一步加强非在职党员管理,充分发挥非在职党员在维护小区稳定中的作用。党员成分复杂、分散区域广、综合素质差别大,是社区非在职党员的突出特点,这给非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难题。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建立起非在职党员长期受教育的活动机制,引导非在职党员积极投身小区建设,带头维护小区稳定。

3.尊重和维护非在职党员的权利,真正关心他们。各级党组织在强调党员尽义务的同时,要切实保障非在职党员的各种权利,要努力做到义务与权利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非在职党员,加强管理和教育与帮扶并举的措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党员,切实给予关心照顾,尤其是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离退休职工党员,更应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

4.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把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与长效性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地共管协商机制,多方与外出打工的党员进行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之中,坚持在边教育边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流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5.不断修订完善非在职党组织管理规定。加强非在职支部书记培训,明确非在职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增强非在职支部书记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使非在职支部书记党务管理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突出发挥其在维护小区稳定工作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社区首先要把非在职党员管理作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大胆探索和创新社区非在职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活动形式,通过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围绕非在职党员管理的各项党建活动的蓬勃开展,使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实现组织建设规范化、学习教育制度化、党建活动特色化,为维护社区的发展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8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省、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组织动员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延伸、拓展”为主线,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强化党在城市基层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渗透力为重点,构建以天马镇党委为龙头,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内全体党员为主体,由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活动内容

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联动:一是以开展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共同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四个摸清”、“四个知道”的要求,组织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党建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党员队伍的现状。单位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要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并在其居住地社区进行公示,接受社区党员群众的监督。社区党组织要认真组织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共同参与创建“学习型”支部。共建单位每年至少为社区党员上一堂辅导课。同时,实行在职党员与社区党员学习结对,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二是以争创省级党建示范社区为目标,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形成定期不定期反馈情况、听取意见、互相促进、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单位党组织要转化职能,延伸服务,每年至少为社区办一件实事、好事,积极为社区建设排忧解难。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发挥其组织优势,力所能及为单位党组织提供有关服务。三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落脚点,共同深化社区服务。社区党组织要从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根据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的特点和单位、社区工作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吸引力、影响力和富有实效的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单位党组织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主动开放其党建资源,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投入、资源投入和活动投入,提供必要的精神、物质及业务上的支持,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联动:一是共同参与“保先”活动。根据党内不同群体的需要,组建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共同参加的“党员社区行动小组”,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倡导党员自觉奉献在社区。在职党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党员组织生活。社区党组织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共同参与的公益性活动,社区党员、在职党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以上的社区集中公益活动,社区党组织对其在社区发挥作用进行双向评价,并听取党员对“三联动”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二是共建党员先锋岗。根据党员自身的特长或工作性质,按照楼组相邻、职业相近、业余时间相同等办法,组织党员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奉献岗,确定联系户等形式,明确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在“三联动”活动中的职责、任务和服务对象。在职党员、社区党员通过认领服务岗位,积极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并将服务岗位建成党员先锋示范岗。三是共建党员爱心平台。实行社区先富党员、在职党员与困难党员“N+1”结对帮扶,开展以学习互助、技术互助、创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党内“三互助”活动。同时,党员要向社区党内互助基金积极自愿奉献一份爱心。在此基础上,党员要积极与社区困难家庭共结对子,尽可能给予其思想上、技术上、生活上、资金上等必要的帮扶。

社区党组织和社区群团组织联动:一是抓组建促覆盖。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五个先行”的要求,社区党组织要积极配合天马镇党委因地制宜健全、调整社区内有关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凡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单位(社团、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要建立党组织;党员数不足3人的,要按照行业相近或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二是抓培养促发展。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单位,社区党组织要主动与有关单位协调,把“推优”工作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加强发展青年党员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以单位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指导员)的形式,加强宣传指导,以先建工会、共青团组织的形式,积极稳妥做好社区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尽快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实现社区党的工作向群团组织及新经济组织延伸。三是抓活动促提升。结合本社区的实际,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资源优势和广泛联系社会的优势,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志愿服务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阵地,创新服务载体,认真引导社区内各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三、工作要求

参加“三联动”活动对象是驻社区内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党员(包括居住地在社区的其他在职党员)和社区的党组织、党员。其中,参加党组织联动的为共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参加活动的党员(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由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组织开展活动,居住地与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考评、管理。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是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区宣传栏和社区小报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党建“三联动”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参加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动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上下贯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多级网络。要培育一批有活力、有特色、有成效的共建典型单位,并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导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共建。为便于推动面上活动的开展,县里将7月定为“三联动”共建月,进一步浓厚“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建氛围。

二、围绕需求,服务社区。社区党建涉及社区建设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而且广泛。开展社区党建“三联动”活动,关键是要找准党建工作与驻社区单位共同关注的结合点,多做社区、驻社区单位想做而没有做或难以做的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服务中,要从驻社区单位、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形成服务社区的合力,积极开展为民便民服务活动。二是构建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要从提高社区品位、提高居民素质入手,实现社区党组织、党员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密切配合,用先进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社区阵地,营造社区良好的人文环境。三是营造安定祥和的人居环境。要注重统筹推进,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一中心,突出服务群众这一重点,把创建“万名党员社区共建”示范点与创建“文明社区”有机结合起来,把创建“五好”社区党组织与创建“平安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9

 近年来,集里街道党委将“在职党员进社区”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创新项目,通过三力提升、三岗服务、三制管理,发挥好每一名在职党员的作用,真正使在职党员充分融入社区、服从统一管理,营造“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良好氛围,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的热情。

一、 注重“三力”提升,把在职党员“聚”起来

一是主动搞好服务,提升凝聚力。按照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格局的工作思路,社区始终用心用力为驻区单位、在职党员提供服务,利用“爱心驿站”、“黄帽子”、“红马甲”、“党员志愿580”、“义工联”等志愿服务平台提供周边治安巡防、卫生清扫、矛盾调解等服务,让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社区驻(住)得更舒心、更安心、更顺心,提升了党员的凝聚力。二是积极搭建平台,提升组织力。积极谋划为在职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实践、服务平台,依托“红色风筝”工作室、党支部阵地等多方面资源,积极打造“社区里”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活动,让在职党员在社区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存在感,提升党委组织力。三是创新抓好宣传,提升号召力。开设了“百宜冲锋号”、集里桥黄帽子、乐居龚家桥、北斗星、至臻锦美等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员故事专栏,挖掘推介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先进事迹,组织了全街道2000多名在职党员参加街道工委举办的“火红七月·初心绽放”党建主题活动,表扬了一大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支部书记,通过倡树典型,让在职党员的奉献和付出有回响、有回应,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热情,让工委的声音在在职党员中“一呼百应”。

二、围绕“三岗”服务,让在职党员“动”起来

一是科学设岗。落实在职党员兜底教育管理的标尺,明确社区按照“党员所能、居民所需”的原则,积极为在职党员搭建履职平台。在职党员是社区的宝贵财富,社区党委结合实际,根据来社区报到登记党员的岗位优势,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让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黄帽子”志愿服务。科学合理的设置了文明劝导员、文明创建监督员、五全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13个岗位。二是主动领岗。每名党员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工作特点,通过社区设岗和本人自愿申请相结合,各自认领一个“黄帽子”服务岗位,根据岗位要求,开展服务活动。目前,已有245名党员认领岗位500多个,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1000余次。集里桥社区的红盾小区集中居住了70多名市场和质量监督局的在职党员,他们主动加入社区的“五全红袖章”巡防和“黄帽子”文明服务岗,为社区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就近上岗。针对物业与业主矛盾纠纷多等问题,社区党委大胆探索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引领小区治理,在红盾小区、畜牧局小区、万景桃花源小区相继成立在职党员小区党小组,其中万景桃花源小区的党小组长是正科级领导档案局杨钢局长,红盾小区党小组成员罗嗣明还勇挑重担,担任了小区业委会主任。社区党委引导小区业主选举在职党员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或委员,成为小区的“红管家”,形成党的领导与小区自治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有效增强了在职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强化“三制”管理,使在职党员“严”起来

一是落实“四个一”制度。集里桥社区在职党员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为了更有效激的发在职党员服务热情,社区建立“四个一”(一张报到单、一本服务登记台账、一张服务情况反馈卡、一个微信群平台)管理机制,实现在职党员报到全覆盖、服务全跟踪,成效全反馈。二是实行双向评价制度。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可以及时、准确、直观地了解其在社区的服务态度、工作成效,社区根据在职党员分布情况和早出晚归的作息规律,还进一步细分在职党员网格,将活动载体延伸到小区、楼栋,真正实现“党员在身边,活动在家门”。三是推行“红色星期六”制度 。社区党委以“日子好记、时间集中、方便活动”为原则,推行在职党员“红色星期六”制度,规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主题党日,通过定时间、定主题、定流程、定标准,实现每个在职党员在社区组织生活全覆盖、规范化。作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建三保工作体系”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每个“红色星期六”都严格按照“学—言—做”的流程进行,并重点突出“做”,社区党委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微实事,街坊邻里大满意”活动,比如,红盾小区在职党员众筹2万多元修建“阳光下,心连心晾晒休闲小广场”,畜牧局小区党员捐资修建小区文化休憩景观亭,市自来水公司党员朱桂林还参与了社区“老罗蓝天碧水督导队”对礼花路一巷污水管道改造工程。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10

一、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思想认识较为成熟。调查显示,92.7%的在职党员认为进社区服务群众重要或者很重要,93.5%的在党员基本赞成或者完全赞成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的活动,91.6%的在职党员基本认同或者完全认同“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提法。在回答“哪些因素促使您愿意进社区服务群众”一题中, 选择“向群众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增进自己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改善群众的生活和促进社区的发展与稳定”的均超过90%,而选择“完成上面规定的任务”、“增加评奖评优的条件”、“提升自己在群众中的知名度”的均低于6%。因此可以说,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的思想认识在总体上已经较为成熟。

2.执行力度较为强大。调查显示,90.7%的在职党员认为自己在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时全身心投入或基本用心投入,89.6%的在职党员认为进社区开展的服务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居民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在扶贫助困、就业帮扶、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就业帮扶方面,在职党员会定期进社区免费对待就业人群实施技能培训,并积极推荐学有所成的居民就业;在法律援助方面,在市、区司法部门工作的在职党员会在每周三上午到社区设置的“法律诊所”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3.实际效果较为良好。调查显示,针对“您进社区服务群众后有哪些感受”一题,选择“帮助了他人而有快乐感”、“充分利用了工作之外的时间而有充实感”、 “解决了群众的问题而有成就感”、“从群众中学到了东西而有收获感”的在职党员分别达到90.7%、91.3%、89.2%、92.3%。针对“您对目前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的相关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一题,选择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在职党员总共占到90.1%。就社区居民而言,针对“您在遇到困难时最想找谁帮忙解决”一题,选项“在职党员”的得分仅次于“亲戚”和“社区管理者”。92.5%的社区居民认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很有必要,89.4%的居民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满意或大体满意。就社区负责人而言,各社区的负责人在访谈中一致认为:在职党员进社区为居民开展了众多实实在在的活动,弥补了社区服务力量的不足,无论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对社区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制约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因素

1.资源分布不够合理。资源分布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在职党员进入各社区的人数在各社区之间差异较大,尤其与各社区的面积、总人口不相称。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面积才0.29平方公里、总人口才5476人的B社区,有来自8家单位的107名在职党员开展过服务活动,而面积为0.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8329人的D社区,只有来自5家单位的50名在职党员开展过服务活动。主要是因为坚持“就近分配原则”,直接导致所开展的服务活动种类和次数在各社区之间分布不合理,造成有的社区服务活动过多,而有的社区服务活动过少的情况。

2.经费紧缺尚未缓解。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的绝大部分服务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经费支撑,例如开展绿化小区的活动需要购买树苗和工具。然而,经费紧缺的现象十分普遍。调查显示,94.7%的在职党员认为经费紧缺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其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的最大因素,绝大部分在职党员都认为,只要经费紧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其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的工作成效会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所需的经费,主要是通过在职党员向自己工作的单位争取的,而很多单位经费有限,很难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提供较多的经费。

3.激励措施尚不完善。这里所说的激励措施主要是非物质层面的。在非物质层面给予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以适当的激励,有助于其更加愿意开展服务、更加用心开展好服务。然而,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的激励措施在目前还相当不完善。调查显示,只有34.5%的单位在选任考察、评奖评优时会将在职党员是否进社区开展服务及其服务的效果纳入其中。针对“您认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提高成效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一题,选项“激励措施”的得分位列第三位,其得分仅次于选项“经费紧缺”和“资源分配”。

三、对策思考

1.坚持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原则。要使在职党员所开展的各种服务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惠及社区居民,就不能在为社区分配在职党员时仅仅坚持就近服务的原则,而是要坚持更加公平的资源分配原则。具体而言,各单位在决定在职党员到底去哪一个社区开展服务时,除了要继续坚持就近服务的原则,还要将社区面积、社区人口、社区发达程度等因素考虑在内。一般而言,社区面积越大,社区的人口越多,往往也就需要更多的在职党员开展服务活动。如果社区面积、社区人口都差不多,各单位对在职党员的分配就可以考虑社区的发达程度,发展比较落后的社区往往比较发达的社区需要更多的服务活动。将就近服务、社区面积、社区人口、社区发达程度等因素进行灵活、通盘考虑,才能真正保证在职党员及其开展的服务活动在各社区更加公平的分配。

2.探索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缓解经费紧缺的关键在于改变目前经费来源单一化渠道,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首先,街道办事处应多与在职党员所在的单位协商沟通,力争这些单位多向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其次,街道办事处可以尝试与各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的形式获得经费。再次,街道办事处可以与一些专业类的协会取得联系,力争其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资助。例如,针对社区急需治疗的病人,街道办事处可以先向预防和治疗疾病类的协会争取一定的经费资助,然后再由懂医术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利用争取到的经费为病人开展治疗活动。总之,只要努力探索,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是可以实现的。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11

作为党在城镇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重大已无容质疑。面临我县城镇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党建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社区人口日益增加,人员结构进一步多样化,使社区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石泉县城区共有4个社区,有居民8332户38700人,各类流入人口4650人,城区人口占全县的24%,比2001年增加79%。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人口向社区转移的力度还会逐渐加大。存在于社区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7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0人;社会力量办学1所,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从业人员219人;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提前离岗的干部职工2450人,下岗职工975人;同时,还有5261名在职干部、职工大部分时间在居住的社区度过,这使得社区人员结构十分复杂,而且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进一步多样化。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进一步加快,进入社区的下岗、分流的职工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改制基本结束的县缫丝厂、栲胶厂、纤维板厂、纸厂已有143名下岗、分流职工党员进入社区,而全县正在和将要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共有41家,共有职工党员348人,这些党员绝大多数组织关系都将转入社区;加上离、退休干部版权所有职工党员逐渐增多,给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加了新的任务。同时,随着再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新的工作内容转向社区,社区在群众生活保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党组织宣传、组织、帮助群众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职业的相对流动性和居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使职工对单位的依赖相对减弱,对社区的依赖则大为增强;实行双休日、年休和七天长假之后,职工在社区活动时间相应增加,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依赖感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强,这些情况也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社区建设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居民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团体大量涌现,对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呈现出更高的需求。社区党组织要适应社区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不同群体的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改进和创新贴近群众,为群众欢迎的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的关怀渗透到社区各种阶层、各个领域,才能为我们党赢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问题:不能承受其重

1、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党组织虽然加强了同社区内各单位的联系,但仍没有建立起持久、规范、有效的共驻共建机制,相当一部分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不够主动;

2、社区党的基层干部力量相对薄弱,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年龄普遍偏大。城关镇4个社区中,有2个社区的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支部书记年龄均超过60周岁。

3、社区党组织办公和党员活动阵地条件差,活动经费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社区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面积小,条件差,甚至还有两个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至今在租用的民房中办公和开展活动。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还比较紧张,除组织部包抓的北街社区和东街社区积极争取驻社区单位支援等措施解决办公和活动经费外,其他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全靠居委会少量收费解决。社区工作者收入低,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和文书月生活补贴仅120元,其他干部没有生活补贴,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参与社区工作。

4、社区党员流动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事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场所和工作不固定,管理和组织活动十分不便。同时,由于人员流动,给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工作也带来了较大困难。

5、社区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居民小区、楼栋和社团组织中还存在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

对策:做好“整合资源、互惠共享”

在新形势下,怎样牢牢把握社区发展脉膊,把社区党组织真正建设成社区的领导核心,为促进我县城镇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我县城镇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完善社区组织工作体系,构建网络化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要调整完善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社区党组织新网络。筹建副科级建制的街道工委,隶属城关镇党委,作为街道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对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建立党总支,根据党员从业性质和居住位置,按行业或按居民小区(楼栋)建立党小组(支部)。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按流动方向,组建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从而形成纵向到头,横向到边的党组织覆盖网络。在此基础上,将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如治保、调解、青妇、行业协会、物业管理机构及民间社团组织等)整合起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各种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凝聚和团结社区群众。二是要建立社区党建协调机制。针对社区构成情况比较复杂,驻社区单位工作性质差异较大的问题,拟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宣传、纪检、工会、妇联、共青团、民政、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研究、落实涉及区域性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2、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构建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格局。通过对社区内党员全面调查摸底,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职业等不同特点,把社区党员分为老龄党员、失业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五类,结合他们的活动规律和需要,把社区内传统和新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整合,理顺关系,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老龄党员实行送教育、送服务“双送”上门,促使老党员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在失业困难党员中开展带头就业、带领失业困难职工再就业“双带”活动,加强对失业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流动党员采取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工作、生活等情况,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党内政策、家乡重大决策和事件等情况的“双向联系”,以及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的办法;对在职党员采取八小时以内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以外由社区党组织监督的“双重管理”模式;对个体工商户党员采取由主管部门党组织、个体协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办法,破解社区各类党员管理中的难题。从而增强党员“社区”意识,改善辖区内党群关系,提高党员队伍在居民群众及流动人员中的公认度,吸引更多各界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发挥社区党员优势,构建社区党建为民服务的新格局。调查发现,社区党员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的宝贵财富。在他们中间,既有理论宣传、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特长的党员,又有擅长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的党员。尤其有一部分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比较热心社区建设,对组织生活有较高的热情,又有充足的时间,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党员身上的优势,将党员的先进性与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本着量人分类、量技归位、设岗定责、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开展党员“结对包帮”、“四带头”等活动为载体,将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治安巡逻、绿化美化、扶贫济困、法律咨询、敬老包户等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优势,展示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让社区群众看到党员的形象,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

4、整合社区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区发展格局。社区服务,主要依靠社区的各种资源。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整合社区所有闲置的设施和资源,采取改建、置换、出租、拍卖及兴办社区产业等方式,使闲置的设施和资源发挥作用,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积极采取县乡财政拨一点、驻社区单位助一点、社区群众捐一点、有偿服务赚一点的办法,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驻社区单位的各项工作,协助解决驻区单位的实际困难。如帮助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监督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情况,维护驻社区单位的安全和周边环境,及时接转改制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党员组织关系,为驻区企业联系招工,为驻区单位职工解决照顾老人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争取驻社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合力共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积极协调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向居民开放学习、休闲、娱乐等硬件设版权所有施,充分发挥这些单位在就业、政策宣传、医疗和教育的优势,主动与驻区单位联办服务实体,共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积极为驻区单位的发展和主观利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势互补。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范文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区直机关工委的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现将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思想发动。

移民局党组高度重视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按照《区关于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迅速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以“为什么进社区、到社区做什么”为主题,组织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谈心会,广泛宣传在职党员进社区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热情。并向社区党组织如实反映本单位党员基本情况,组织、督促本单位党员到社区参加活动,精心谋划,切实指导本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

二、集中报到,有序活动。

统一程序,协调推进是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集中统一报到。按照不扰民、不烦民、不乱民的“三不”原则,统一报到程序。目前,区移民局党组共有2名在职党员,通过积极与前坪社区(村)沟通联系,通过填写《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服务报到登记表》和《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服务纪实卡》,于4月10日到该社区统一报道,并建立了在职党员台帐。二是结对定点服务。根据前坪社区实际情况和局党组在职党员工作的特点,实行“两对两定”工作模式,即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结对,服务人员与服务事项结对;定服务地点、定服务时间,充分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增强服务灵活性。在职党员根据个人岗位、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和个人意愿分别认领了相应的志愿工作岗位,并亮明党员身份和所认领的公益岗位,在前坪社区予以公示。

三、定岗践诺,依岗服务。

一是依人定岗。前坪社区党支部根据每个岗位及岗位申报人员基本情况,明确在职党员服务岗位和服务内容。局在职党员根据所认领的岗位职责、服务事项,就服务目标、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等做出切合实际的服务承诺,利用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前坪社区结合工作实际,按需设岗定则,共设立文明劝导、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民事调解、就业指导等10多类服务岗位,局在职党员庞灿同志认领了困难帮扶岗位,杨琴丽同志认领了政策宣传岗位。二是依岗服务。在职党员认领岗位后,就围绕自己的岗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开展服务。困难帮扶岗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争取政策;政策宣传岗向群众宣讲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活动开展以来,全局在职党员共走访群众30余户,为社区开展政策宣讲2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份,举办就业培训班1期,与3户困难群众家庭“结对认亲”,帮助争取到6000元大病救助金和3000元贫困学子助学金。

四、健全制度,形成常态。

一是建立意见征集制度。建立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及时了解社区所需、群众所愿,定期梳理、服务需求,及时更新服务项目和服务岗位。二是建立服务纪实制度。在职党员如实记载服务情况,经社区党组织查验后,由在职党员定期报所在单位备案。三是建立双向反馈制度。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要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定期了解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现实表现。社区党组织要适时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在社区服务群众情况。在职党员要做好双向反馈的具体联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