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22-08-07 17:48:44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1

【关键词】 PBL教学法;护理病例讨论;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我们自2010年6月起把PBL模式引入重症护理病例讨论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参加过12次重症护理病例讨论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6岁,平均27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4名,本科3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

1.2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组织一次病例讨论,讨论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

1.2.1 PBL病例讨论 ①选择问题:组织者选取病房中疑难、重症作为讨论对象,提前2天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告知护理人员;②收集资料: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3组,根据病例进行资料的搜集,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网上检索有关内容的最新护理动态;③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采取小组共同讨论的形式,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患者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可能采取的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④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⑤汇报病例讨论的结果。

1.2.2 评价内容 使用自编问卷调查,问卷共5个条目: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热情。每个条目为3个级别:显著、一般、无。

1.2.3 评价方法 由专人发放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5份,有效收回率91.7%。

1.2.4 统计学方法。2 结 果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见表1。

表1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n=55) 例(%)

项目 显著 一般 无

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提高 42(76.3) 5(9.1) 8(14.5)

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 38(69.1) 18(32.7) 4(7.2)

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 35(63.6) 12(21.8) 2(3.6)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29(52.7) 20(36.4) 6(10.9)

主动学习热情提高 42(76.3) 10(18.2) 3(5.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士认PBL教学法进行护理病例讨论能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对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提高。3 讨 论

3.1 PBL的目标[2]

3.1.1 逐步培养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3.1.3 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

3.2 PBL教学法的病例讨论优势

3.2.1 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同时锻炼护理评估的基本技能、思考问题的方式,践行护理措施,观察实施的效果。这个过程利用护士在护理个案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在一个典型的病例讨论中,护士或者主查者提出问题,问题紧紧围绕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展开。临床案例结合PBL教学法目的在于提高护士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过程[3]。

3.2.2 锻炼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 PBL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4],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学,启发全体人员参与,人人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变被动参与讨论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发言,提高病例讨论的效果。

3.2.3 培养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位护理人员理解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以加强团队协作精神。4 小 结

护理病例讨论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0.

[2] 董欢.网络环境下PBL的教学辅导策略及其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4):7.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2

【摘要】病例讨论课是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巩固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构建良好的医德医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例讨论;教学;改进对策

病例讨论课作为临床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是对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强化、辩证思维和与临床接轨、完成课程与专业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的有效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病例讨论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对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1病例讨论课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原因

1.1符合临床和教学需要内科护理学是认识、预防疾病,治疗、护理病人和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研究人的机体动态变化,平衡机体内外环境紊乱,维持机体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病例讨论教学就可以满足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病例,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自行组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做出小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育人观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临床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发展和提高了学生。

1.2符合现阶段和未来护生培养目标现代护理要求临床护士能够进行科学思维、决策和行动,进而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满足其需求。也就是说,要求护理人员应该能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对面临的现象、情境或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拟定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做出决断并付诸实施,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而病例讨论教学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它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提供给学生客观的病例作为讨论对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新时期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讨论发言,可以反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哪些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1]。

1.3有利于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护理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做出每一个决策之前都必须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估病人,收集健康资料,从而发现病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和实施恰当的对应的护理措施。而不能凭想象中的诊断去诱导病人或是往病人身上套,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树立爱伤意识。

2目前病例讨论存在的问题

2.1所选病例的内容有欠缺我们面对的学生有高考普招班和三职班,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参差不齐,就算是一个班内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显然用同一个病例会有很多弊端,对普招班的学生太简单,问题很容易回答,就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兴趣,达不到课堂效果和课前目标;而对于三职班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学生就会怕学,厌学,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尴尬,很冰冷,同样达不到目标。除此之外所选病例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在整个章节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很单一,缺乏扩展性和发散性思维。

2.2病例讨论的方式有欠缺理想的病例讨论课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联系理论和实际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但在实际中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教师的启发性不强,使得病例讨论课变味成为灌输式的复习课,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思考,就达不到病例讨论课的目的。

3改进对策

3.1精心选择教学病例。新的教学模式的宗旨在于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训练,改课堂教学为床边教学,增加教与学的互动。病例讨论课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积极方式[2]。病例的内容应进可能丰富,典型,反应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本系统章节中前后联系紧密。这样就会使学生用动态的眼光去看问题,动态的思维去想问题,对疾病的预后和意外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这样的病例本身也符合临床实际,全面而复杂,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知的兴趣,真正体现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当然难易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水平,真正达到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让学生发展和成才的培养目标。定期进行床边教学,让学生接触病人这个活病例,亲自和病人沟通,刺激他们的探知欲和增强职业感.

3.2不拘一格,创新讨论形式。我们的目的是在讨论课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我曾尝试着以一场辩论赛的形式进行病例讨论课教改的尝试,每个学生可以是独立的一方,摆明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他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发表异议,通过这次课,学生的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很热烈,学生们自己发现了一些错误,举证的有理有据,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进行正确引导和启发,不能大包大揽将信息单项传递给学生。

总之,病例讨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乐学,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3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 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4

[关键词]病例分析;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病例导入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O’Neill等人认为,结合临床分析并进行讨论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目前,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应用较为普遍,我国也有报道应用于内科教学。

1 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内科护理学》教学,单靠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不同的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内容较抽象,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密切关系缺乏认识,对已学过知识的淡忘,使学过的知识出现脱节,从而形成学生学习难的问题。根据学生反馈,“内护难学、难记、容易忘”的信息,我校曾多次举行改革教学方法,经过改变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学、变为以病例为示范,讲述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学生参与,把过去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转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活学活用,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病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类比、推理的能力

2.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造成悬念,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的上,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2

内科护理学各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穿插病例讨论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准备适当的、有代表性的,同时体现整体护理理念的病例,教师在上课前将病例分析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比如:(1)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进一步确诊需做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哪些?(3)该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还有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4)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哪些?哪一个是目前最主要的?(5)目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6)如何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在课前先阅读、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般根据具体情况,以4―8人为一组。重点强调在讨论中,每位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并就选择的护理诊断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详细的说明,自己是怎样在选择、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的基础上,加以精炼并作出的预测以及预测的理由等。此环节是病例讨论教学过程的关键。通过此种创设临床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加强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锻炼了他们主动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3病例分析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因此,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和临床思维辨别能力。

3 病例分析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能力转化

3.1病例分析是缩短教学情景与现实情景之间的距离。沟通学习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病例描述的是完全真实的特定的现象,可以把抽象的疾病具体化,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学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从而结合学习过的健康评估内容,病例生理内容,可以推断病人要做哪些相关检查、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然后确定护理措施,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何女士,42岁,农民。半年前不全流产,此后月经不正常,20~25日一次周期,每次持续10日左右,月经量多。1月来头晕、乏力、食欲下降伴稀便。体检:慢性病容,眼结膜苍白,皮肤干燥、无光泽,心率98次/分。血红蛋白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60g/1,血细胞和血小板正常,骨髓铁染色(一),血清铁蛋白11g/1。请思考一下问题:(1)如何评估病人?(2)医疗诊断?(3)主要的护理诊断?(4)应对病人采取什么主要护理措施?(5)如何做好此病人的健康教育?给学生10~20分钟时间,4―8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上台回答以上问题,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再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3.2病例的运用反过来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为阅读和分析病例要求有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们运用理论,去分析、讨论和解释病例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

4 病例分析教学可以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

4.1在病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所讲病例进行设计、收集,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渊博、高深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外,还要学习人文学科知识(如心理学、高等教育学、人际沟通、行为学)等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扮演学生的“导演”、“顾问”等角色。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5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于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内科护理学涉及疾病种类复杂多样,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较多,内容琐碎难懂,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的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及认为的多方位护理,是一种身心护理模式。为了使大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中尽快适应整体护理模式,也便于学生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护理病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归纳实现临床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能将枯燥的内科护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病例,闫蕊的研究表现,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但由于中专生和大专生自身特点的不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内课护理学教学和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中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合笔者近两年讲授这两类群体内科护理学的体会,现对比分析如下:

一、两者的实施过程是类似的

1.教师提前选好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所学内容的案例,并展示给学生。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1)典型性,案例来自临床实践,不可太复杂。(2)知识性,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融合在护理案例中。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基础水平设置难度各异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注意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分析探讨病例并回答问题。

4.老师详细分析总结病例,并点评学生的回答。

5.学生书写病例报告。

二、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探讨病例的主要方法是不同的。

根据中专生和大专生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给予其同一病例,提出相同问题,结果发现中专生更适合于小组讨论法,尤其是要求各小组先给自己命名一个代号,中专生的课堂氛围顿时就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积极地寻找能代表小组特色的代号。代号环节完成后,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就分析病例是否正确全面、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全面进行比赛,实行奖惩制度。小组成员就会积极查阅资料,展开激励的讨论。

大专生则更适合随机发言,任意补充,没有小组的概念,大家畅所欲言,不断地分析、探讨,查找相关资料,使病例材料逐渐清晰明了。

三、两者具体步骤中学生分析病例,讨论问题的结果是不同的

相同的病例,针对提出来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中专生讨论的结果偏重以教材为主,照搬教材相关知识点,整体护理观念淡薄,不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大专生则以教材相关知识点为参考,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分析患者各项体检指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较完整又贴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四、两者实施的最终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次课反馈上一次课案例分析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中专生明显没有大专生掌握得牢固、全面。期末考试中涉及利用案例分析法学习的知识点,中专生的正确率没有大专生的高。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6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教学法;护理学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剖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近年来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案例涵盖面广,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2]。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问题,同时要体现出整体护理的理念,并融入护理伦理、人际沟通、职业防护等职业思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案例”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化、规范化地应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具体作法:(1)采用李小寒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护理学基础》,结合新规范,主要针对含有护理操作技术项目的内容等章节精心设计案例。(2)案例中包含性别、年龄、职业、主诉、典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案例经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应与教学目的相吻合,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相联系。(3)案例应由易到难、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选择临床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病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3]。

2 案例教学方法

2.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活动精彩展现的前提。学生4~5人为一组,在发放案例之前提前复习课堂所讲的相关疾病理论知识,鼓励学生运用已学习的知识评估病人,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合作程度、心理状态等;小组讨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再次课堂讨论时进行答疑,如针对尿潴留的护理措施,案例为患者李某,男,68岁,退休工程师,主诉下腹痛,排尿困难,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样包块,叩诊呈浊音。请学生根据病例分析对病人可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学生通过收集病人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列出护理措施。操作中需要主动与病人沟通,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减轻病人痛苦,达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案例讨论

2.2.1 巧妙地呈现案例 案例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呈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型,巧妙地呈现案例。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时间中,开头10分钟的效果是最佳的[4]。例如讲授出入院护理内容时,在导入新课后先将准备好的案例运用文字、录像、声音、投影等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屏幕上,使典型的案例具有新颖性、吸引性。

2.2.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会暴露出一些片面的、浅显的、错误的理解,即使正确理解也期待教师肯定。教师要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评述性讲解,肯定正确,补充完善,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对讨论进行有效控制,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避免离题。如在讲授“导尿术”内容时,课前为学生选择病例:患者张某,女,30岁,中学教师,妊娠7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提示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医嘱留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操作前评估时该如何告知患者?从保护患者隐私角度考虑操作中该注意些什么?接触病人尿液过程中,护士该如何做好职业防护工作?操作完毕该如何分类处理用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争辩、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始终注意将案例的问题贯穿于其中,不断设疑、启发、提问,加深理解。

2.2.3 情境激励运用 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课件,穿插图片和动画使学生有感官认识,如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泌尿系统的图片,留置尿管技术的动画,使学生印象深刻,加强记忆效果[5]。病人出入院护理可以通过视频课件和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模拟临床场景,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如吸氧、口腔护理等。

2.2.4 案例讨论的总结评价 在教学结束前,对学生的沟通进行点评,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要将总的情况真实告诉给学生,肯定成绩,指出缺点,纠正错误。教师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2.5 课后作业与考核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考核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的疑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和考核,如pH与导尿管更换时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课后去思考,查阅文献。

3 体会

案例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评估病人和健康宣教锻炼了学生们沟通的技巧。学生在病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临床实际工作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和启发。临床案例分析中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临床现有的护理技术及新仪器、新知识,并将这些新进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指导学生探讨研究过程中既要达到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还要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给学生留下进一步自主探索的空间[6]。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并且自我提高才能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4 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要得体,案例与讲授内容相符;案例要典型,具有现实意义,尽量是学生感知、熟悉的案例。引入案例要合理,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时的安排,可在理论课教学中提供相应案例,或在专门安排课时提供案例;或在课前提供案例让学生先前准备,复习、查阅相关资料[7]。

参考文献

[1] 李艳,马锦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993-994.

[2] 郭莉,张瑞丽.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84.

[3] 黄清.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35.

[4] 王丽君,张玥.案例式教学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21-422.

[5] 杨朔眉.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现代护理,2006,12(12):1165.

[6] 李斌.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227-2228.

[7] 邬刚,张少林,黄光胜.病例教学中病例和问题设置的课堂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00.

2.2.3 情境激励运用 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课件,穿插图片和动画使学生有感官认识,如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泌尿系统的图片,留置尿管技术的动画,使学生印象深刻,加强记忆效果[5]。病人出入院护理可以通过视频课件和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模拟临床场景,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如吸氧、口腔护理等。

2.2.4 案例讨论的总结评价 在教学结束前,对学生的沟通进行点评,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要将总的情况真实告诉给学生,肯定成绩,指出缺点,纠正错误。教师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2.5 课后作业与考核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考核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的疑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和考核,如pH与导尿管更换时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课后去思考,查阅文献。

3 体会

案例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评估病人和健康宣教锻炼了学生们沟通的技巧。学生在病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临床实际工作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和启发。临床案例分析中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临床现有的护理技术及新仪器、新知识,并将这些新进展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指导学生探讨研究过程中既要达到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还要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给学生留下进一步自主探索的空间[6]。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并且自我提高才能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4 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要得体,案例与讲授内容相符;案例要典型,具有现实意义,尽量是学生感知、熟悉的案例。引入案例要合理,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时的安排,可在理论课教学中提供相应案例,或在专门安排课时提供案例;或在课前提供案例让学生先前准备,复习、查阅相关资料[7]。

参考文献

[1] 李艳,马锦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993-994.

[2] 郭莉,张瑞丽.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84.

[3] 黄清.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135.

[4] 王丽君,张玥.案例式教学在临床护理学中应用评估[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21-422.

[5] 杨朔眉.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现代护理,2006,12(12):1165.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7

【摘要】病例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满足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真实病例或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病例,把学生们带入特定的情景里,然后引导学生对所给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此种教学方法在美国的形成和运营中不断完善、丰富,我国护理教育也逐渐引进。我国的病例教学应用领域主要有: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与护理学专业课等。应用的方法主要是病例编制。病例教学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本文也揭示了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

【关键词】病例教学;护理教育;应用;意义

1 应用范围

1.1 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随着病例教学法在美国的形成和运营中不断完善,我国护理教育也逐渐引进此方法。在进一步的国家护理教育改革中,我国的许多医学院校都加大了护理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研室里把病例教学收入基础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列。

1.2 医学专业课与护理学专业课: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儿童还是妇女,各种病例都很常见。护理学专业课的教师不仅把病例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而且一些教师还把病例教学纳入到自己的考试命题里,把它的考核结果作为其学习专业课效果的评价。此外,病例教学还为学生们提供了模拟护理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

2 应用方法

2.1 病例编制

2.1.1 编制模式――SOAP模式: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病例教学过程中所用的病例编制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大多数老师与学者习惯用SOAP模式,无论是在临床教学,还是在护理教学中,大都用SOAP模式编写一些病例。SOAP模式是医生们用来描述病人身体健康问题的一种常见格式,同时也是解决难题的一种有效“套路”。

2.1.2 编制依据与原则:病例是老师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载体,所以,在编制病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病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合适病例的主要依据:一是教学大纲,老师选择的病例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并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课本教材。老师们必须揣摩教材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并掌握所有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当然,在参考教材的同时,思维不能受到教材的限制。三是所教学生的水平。要充分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其接受能力,使其可以理解接受,并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

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病例编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在选择病例,首先要对医学与护理术语有一定的科学认识,要确保自己所选择的病例中,各种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二是,真实性原则:所选病例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可以为医院的存档病例也可以是其他的来源,但是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真实,这就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选取,此外还可以和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合作,获得其帮助;三是典型性原则:越典型的病例越能突出事物的本质,越具有代表性;四是病例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和系统性原则:病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问题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探索新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2.2 操作模式:老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把握病例运用的合适时机与学生的参与度等。笔者认为病例教学的操作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课堂讨论模式:要想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大家必须准备充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讨论前的1~2周,把要讨论的病例与问题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首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进行集体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该模式中把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只是一名组织与辅助者,只要把握住讨论内容的主旨与方向就好;二是,课堂导入模式:提出病例中的可疑之处,让学生观察,然后呈现给学生,由教师负责主要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分析得出结论;三是,大病例系统分析模式:从整体护理的理念出发,系统、全面地对病例进行分析。但是,这种模式占用的时间很长,所以经常用在临床实习的教学中。

3 应用作用与效果

经过病例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其书写护理诊断、目标和护理措施的优秀率明显高于那些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病例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效。在病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相长。病例教学虽然强调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无论使用什么方式的病例教学法,教师都要负责把握课堂主旨与方向,控制教学进展,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因此病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也会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二者相互促进。

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现在,虽然病例教学法发展很快,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病例教学法还缺乏和其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病例。老师选取病例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且规范性比较差,这与进行病例编制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此外,病例编制还受到学生的知识背景的限制,所以在选择时病例还要考虑听课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水平。

综上所述,病例教学是护理教育方法所要发展的方向。护理教育老师们要借助改革的形势,扩大病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病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病例教学体系,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斌. 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6.(11)∶2227―2228.

[2] 赵静 葛柳燕 王春红.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5 .19.(4)∶644―645.

[3] 郭莉 张瑞丽 茹淑玲等 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11.(22):984―985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90-03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事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结构和背景,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B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哈佛大学,发展至今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培训领域。而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是培养一名合格护士的关键课程。多年来,传统医学教学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一味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一定的抑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自2015年开始,我院外科护理学组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收到满意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护理学院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49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全部是女生,年龄19―22岁。

(二)方法

1.案例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临床真实案例,案例应具有完整性、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且难度适中。然后再围绕临床案例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作答,以利于学生理解课程所讲的内容;同时,也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合到案例中;还能体现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和现代优质护理的特色,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临床工作实践的体验。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案例,教师应更多地参加外科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晨会交班,以掌握临床实际案例的收治情况。

2.适时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1)案例导入法教学。上课前一周先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上课时以案例导人新课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首先由学生轮流讲解案例相关知识,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时针对案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与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正确引导,启发更多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与案例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学生讲解与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消除模糊不清的概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予以强调,让学生理清案例分析的思路。最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描述的本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结合起来。(2)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教学。在理论授课过程中,特别是强调重点、难点内容或讲到某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时将案例穿插其中。如讲到某疾病并发症的护理时,可同时列出几个不同并发症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判断,并启发学生思考、对比给予的案例,通过同时呈现不同并发症的类似案例,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并发症的特征性的表现,并加深学生对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3)课后案例模拟练习。针对理论性强且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如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的知识,可以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的作业,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掌握。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根据给予的病案设立病人、床位护士、主治医生、麻醉师、病人家属等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前先进行小组讨论编写剧本,内容包括术前评估及准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评估、术后护理及出入院等场景,然后再根据剧本进行排练和表演。通过这种方法演练,学生之间互相提醒遗漏的评估项目、未制定的护理措施,使学生对学习的手术前后护理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另外,通过扮演病人,既掌握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经过,又可以体会病人的需求。通过扮演床位护士,既掌握了疾病的相关护理理论及技能,还锻炼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还体会到了医、护、患为了达到统一的目的,如何相互配合。通过扮演医生,可以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利于做好疾病的相关护理工作。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体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移情,有助于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4)实境案例教学法。将学生按每组4―5人分组到临床科室见习,在分组时,带教老师就把任务即具体的临床案例布置给每一组的组长,要求全组学生以课堂上教学案例的形式描述问题,得出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并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学生们带着任务去看病人,对病人进行评估、讨论并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就相关问题和带教老师进行商讨,最后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完成小组的作业任务,从而可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带教老师需随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以使学生更好地在实境下带着思考去行动。

二、结果

课程结束后,发放案例教学法满意度及学习效果调查表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100%,有效调查表49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果见表1。

三、讨论

1.案例教学法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分析、推理、思考的机会,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围绕具体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解决提出的问题为目的。在教学中通过呈现一个设有问题的具体案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查阅相关文献,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并围绕案例组织讨论,从而提出解决所设问题的各种方案。通过查阅文献、阅读教材、组织讨论来解决案例中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传授、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决策评价和总结归纳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查阅文献并讲解病例相关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理论知识,使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个综合性的临床实境工作的训练机会,教师结合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案。案例教学法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临床病例、并设计案例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资料、最终解决所设的问题,这些环节都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分析讨论临床案例并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变得活跃,积极地、自觉主动地联系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4.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培养。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单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生动的形象思维入手,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及查找相关资料,主动深入到教材中去索取知识。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时,可以随时与教师交流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激发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有助于学生之间协作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案例教学法是同一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互动,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形成比较完善的解决案例涉及问题的方案。在进行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只有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氛围,使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才能充分进行相互交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讨论的有效性,通过同一小组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

6.有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对教师的专科业务水平、教学工作能力、教学工作态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选择案例、编写案例,并做好案例教学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如问题的创设必须反映临床实际情况,贴近专业要求、突出专科护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周密安排各教学环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以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7.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法使得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模拟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病人,使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缩短学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工作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非常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联系,提高学习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本院同行专家的肯定,所培养的学生也得到了实习工作单位的认可。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切实提高了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校第一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2):156.

[2]白云,潘思文,刘萍.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8(2):172.

[3]梅碧琪,周英,周薇.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58.

[4]刘芳,王雅青,于红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38(7):824-825.

[5]黄雪勤,唐新民.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55-56.

[6]龙桂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4-95.

[7]唐新民,黄雪勤.临床操作表演训练教学法在职教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9):94-95.

[8]蒋维晟.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61-62.

[9]孙艳,孙艳影,姚淑娟,等.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713-714.

[10]江帆,米方林.《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112-114.

[11]袁汉创.基于PBL的中等卫生学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79-80.

[12]龙桂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甩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4-95.

[13]于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4):120-121.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9

1.1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病案教学中,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所选择的案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1)所选的案例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贴切、恰当,能反应教学内容。(2)案例要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难易适度。(4)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来创设问题。

1.2病案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和结果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之后,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点评,其目的,能够使我们的同学尽快的习惯临床思维方法。此阶段,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必须要特别的讲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论背景重点指出,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做必要的强化,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疾病。

1.4设计实例

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查体:体重9kg,身长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1.5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2病案教学应用的启示

2.1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病案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病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病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在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各科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应用和联系实现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10

[关键词]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妇产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31-02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趣味性,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们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我们采用了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级护理学专科专业学生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名,以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以高中为起点的统招生。

1.2 方法

对照组用《妇产科护理学》(夏海鸥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在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组织教学,并贯穿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全过程。采用计划、实施和总结3个步骤进行。

1.2.1 计划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典型临床教学病例,提前3~5 d将病案及讨论问题书面通知护生,将护生按要求分组,指导护生收集相关质料。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体现问题性、多元性、实践性等原则,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1.2.2 实施首先由1名护生进行病例介绍,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分别由护生先就某个或某几个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其他的护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后再进行下1个问题的讨论。依次类推,逐个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1.2.3 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及时讲评、补充,并就护生争论的焦点、难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使其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的目的。

2 结果

两班病例分析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两班技能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

3 讨论

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展开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改变单纯知识传授模式,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此教学法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提高学习兴趣,护生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病案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提高护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病案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病案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这就激发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坚持学习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他。可以培养其他方面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临床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帮助。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病例分析的项目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技能操作方面除“处理实际病人能力”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项目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表2)。说明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引入《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之中是临床教学改革的需要。这种改革,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临床教师大部分是临床医生,所以也给工作增加了难度。教学中需要重组教材,到临床收集资料,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总之,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成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邱贤云,俞继方,扬毅.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86-87.

[2].以病例为引导教学的近期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6:35-37.

[3]林妙承.医学实习生的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0):79.

(收稿日期:2007-08-26)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11

【关键词】外科护理 病例情景教学法 传统讲授教学法

“外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外科护理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近年来,我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剧增,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训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面对病人常常手足无措。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授课,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将该法汇报如下。

1 对象

选择2009级中职护理2班67名学生作为实验班,2009级中职护理3班62名学生作为对照班。129名学生均为女生。两班学生在年龄、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在教学内容、目标、时数相同的情况下,由同一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授课,对照班沿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

2.1 选编病例,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备课时根据外科护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需要,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系统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加以修剪、设计,编写成准确、严密、重点突出的教学病例。再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围绕病例创设一系列难易适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且问题要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2 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课前3天将典型病例及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发给实验班学生,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课本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最好能提出新问题,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3 理论讲授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扼要讲解相关概念、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整个疾病的护理。

2.4 病例讨论和情景模拟

此阶段使学生从教师“讲”、学生“记”的被动学习局面,进入 “思”“用”阶段。教师组织学生随机分组,围绕病例问题和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讨论,要求每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学生经过充分讨论,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巩固。随后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病人、护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要求学生正确获取病人的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给予指导。

2.5 总结

在教师的主持下,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对本小组的讨论及模拟训练情况作总结性发言,教师进行恰当、客观的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3 效果与评价

3.1 考试成绩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外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外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考分≥80分人数比较

由表1、2可见,实验班采用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不论是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还是超过80分以上的人数均较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P

3.2 实习结束调查

临床实习结束后,对实验班6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89.5%的学生赞成病例情景教学法,认为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增强,进入临床实习时能很快适应角色的变化。

表3 实验班67名学生对病例情景教学法的评价﹝n(%)﹞

4 结论

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授课,取得了比传统讲授教学法更好的教学效果。

5 讨论

5.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讲授教学法授课单调、沉闷、平铺直叙,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而病例情景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问题的设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探究知识的兴趣。

5.2 活跃了课堂气氛

采用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授课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动,教学相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引导、相互启发,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5.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分析是一个有效途径。病例分析讨论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角色扮演这种接近临床护理工作程序的演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和与他人合作能力。

5.4 拓展了教学资源和实训活动方式

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授课,创设了贴近护理岗位的学习情景,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让学生在乏味的理论中增加了实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资源和实训活动方式,缩短了学校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5.5 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讲授结合病例情景教学法授课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角色情景演练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对病人的同情关怀和体贴,充分体现了护理理念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也提高了学生护患沟通的技巧,为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6.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12

关键词:门诊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

近几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若不能有效的控制自身饮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为进一步讨论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为参考对象,对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做进一步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4.3±1.7)岁;对照组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8.6±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饮食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门诊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①建立患者服务档案,记录患者检查情况、护理情况,若患者未接受定期检查,通过电话及时提醒患者;②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其正确认识糖尿病;③评估患者治疗情况;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1];⑤告知患者低血糖处理办法;⑥用药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服用药物的正确剂量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1.3患者满意度统计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χ2值、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

2 结果

2.1患者血糖变化统计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3.08%(54/65),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20/3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终身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出现问题,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电解质等发生紊乱,遗传、环境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3]。从本文分析结果来看,门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P

本院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时,收到良好效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欧阳向君.门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20):146-147.

[2]赵英,张倩.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护理论著),2013,15(05):281-282.

[3]伍焕勉.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4(2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