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

时间:2022-04-07 14:07:01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仓储与配送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在《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加大了实训的力度,专门开设了实训课程,时间连续两周的课程,课时到达40课时以上,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同时意味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实训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填鸭式”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实训目标设计、实训项目准备、实训组织实施、实训评价和考核及实训总结与反思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仓储配送实训类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

物流类课程所对应的毕业生,毕业后,通常是在企业基层任基础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比如运输、仓储和配送、分拣等多项业务。此后,依据个人能力、自身优势和工作经验,可逐步晋升到仓管员操作组长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

2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行业是一个层次较清晰的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会涉及诸多业务流程,而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执行层的物流人员,主要是负责物流操作中的环节,需要掌握相关的出库、入库、配送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层的物流人员,则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较科学的物流计划,对物流作业的整体流程加以控制。

3仓储配送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一:物动量ABC 分类为例进行项目教学。

3.1项目任务

某配送中心每周对所有货物进行相关的出库量统计,出库作业周报6份(物动量统计),将配送中心的货物根据出库量进行分类,主要分清重要物资、一般物资和次要物资,从而有区别地确定货位的存储。

3.2学习目标

理论目标:ABC 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关键核心问题;

技能目标:会根据货物信息量进行ABC分类并确定类别进行储位规划;

职业目标:对近期物动量进行统计加强对货物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3相关知识学习

物动量基本原理。物动量 ABC 分类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以货物累计周转量为衡量标准,划清货物的主次顺序,为货物上架存储安排奠定理论基础。

表1:储配作业优化设计内容

表2: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教学及任务

步骤:①对6周出库作业周报的货物进行合计按降序排序;②计算货物出库量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③分类(货物累计周转量百分比在0-70%划分为A类;累计周转百分比在70%-90%划分为B类;其余的10%划分为C类)。

3.4项目实施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

物动量核心先汇总降序再进行累计百分比:(1)统计每种货物总的周转量进行降序;(2)计算货物的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3)制作ABC分类表;(4)绘制物动量ABC分类图;(5)根据入库货物制作入库货物ABC分类表。

根据情景进行物动量ABC分析:(1)在对货品进行储位分配时需要对各种货品的物动量进行判断,累计周转率在70%以下的货物定为A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70%-90%的货物定为B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90%以上的货定为C 类货物。(2)入库货物ABC分类,根据货物ABC分类结果,将此次入库单中货物再分类 (依据情景任务提供入库任务单),将分类结果标注。

3.5教学拓展与延伸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掌握并理解物动量ABC分类,应进行任务拓展练习,虚拟情景20种以上货物出库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对每一种货物总的出库量进行统计降序,再计算累计周转量并划分类别。

3.6检查与评价

先由小组互评,再由老师检查评析,师生共同对每一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实训练习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改正杜绝错误的发生。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3

一、前言

在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作为担任业余训练任务的县区级体校的教练员,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探索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分期问题,否则,势必直接影响其现在和将来的学习成绩及运动水平的提高。

二、分析讨论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分期问题,从理论上最早是由前苏联专家马特维耶夫于1965年提出的。他主张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把一个大的周期划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三个时期。

分期问题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为运动员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提供了保证。

几十年来,这个理论促进了训练实践的发展,被普遍认为是安排训练的一条基本原则。(见表1)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于作为后备力量的县区级体校的少年运动员来讲,分期问题的严肃性应当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一)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大赛中争名次、夺金牌、创纪录,训练中更多地突出的是专项。专业教练员必然紧紧围绕为提高专项成绩来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训练的目标是准备在几年乃至十几年后的大赛中争名次、夺金牌、创纪录。我们目前参加比赛的目的是对教学训练大纲执行情况以及教学训练效果的检验,因此,在全年训练过程中一个周期各训练时期的划分,其指导思想应立足于打好基础,着眼未来。

(二)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习惯按照季节变更划分训练周期。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正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所训练的对象,除了参加业余训练外,还得完成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并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等。

为了使孩子们既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全年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我们试图围绕学校的学习活动时间安排训练节奏,使训练分期问题具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三)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的比赛任务有别于专业运动员

专业运动员往往依据往往依据要参加的国内外大赛举办的具体时间安排相应的训练周期。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则不同,我们是借助于各级传统赛事检验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诸如,5-6月份的各级选拔赛,7月末8月初的省级优秀苗子赛,以及10-11月份的校际比赛等。

鉴于以上各点,再考虑到少年运动员生理、心理状态等特点,我们提倡由三周期体现每个训练年度的训练分期。(见表2)

总而言之,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无论如何分期,都要在上一个训练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而每个训练周期结束,又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使下一个训练周期在上一个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状态水平,从而逐步接近既定目标。

三、结束语

3.1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分期问题的最大优势在于为运动员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提供了保证。

3.2 由于县区级体校少年运动员在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和承担的比赛任务等诸多方面有别于专业运动员,故提倡以三个训练周期体现每个训练年度的训练分期。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编著:《全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 大纲》,中国田径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

中图分类号:G84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1001-03

自我国网球以女子项目为重点实行职业化以来,2006年是中国女子网球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继雅典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后,我国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上勇夺女子双打冠军,开创了中国网球新历史。

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需要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优秀网球运动员也不例外。国家女子网球队在遵循职业网球训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职业网球教练在年度训练安排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网球项目训练实际,对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年度训练安排进行了研究(图1)。年度训练的合理安排运用,不仅为国家网球队完成2005年冬训备战任务、为我国女子网球2006年获澳网女双冠军、单双打项目整体实力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职业网球年度训练规律,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年度网球训练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国国家女子网球一队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网球及其训练方面的论文近50多篇。

1.2.2访谈调查法课题组人员走访了国家网球男女队教练、国家队领队和网管中心训练部管理人员;并与应执教的外籍教练通过专题座谈会进行交流;还参加国家队和训练部组织的中外教练和管理人员发言的专题研讨会等,通过访谈调查获取一手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的依据在新的竞赛系统下,众多的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对传统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提出质疑与挑战。多年来,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发展研究虽然主要集中在体能主导类项目范围内,但是,其它项群运动项目的训练实践,并不因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不能涵盖而停止其前进的脚步,训练实践与理论在发展中逐步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新的周期理论中以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等人的理论最系统和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对马氏理论的应用范围提出了质疑,认为该理论己不能适应当代高水平运动员竞赛和训练的要求,导致许多运动员在成绩进入高水平阶段之后,由于其在训练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训练方法手段上违背了“生物适应”原理,导致运动成绩长期徘徊和停滞,不能达到世界级水准。他们提出了新的“单元”训练模式和“负荷跳跃式转变”理论。该理论以具体训练实验数据为依据,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对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周期性安排进行了详尽阐述。目前,它已成为“训练周期”理论的一个新的主流理论。

网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项目,可以用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等人依据 “生物适应”原理提出的“单元”训练模式和“负荷跳跃式转变”理论来指导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训练。

决定运动训练分期的两大因素:竞技状态和竞赛日程,都因项目不同而各具特点,可想而知由它们决定和影响的年度训练周期也将因项目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世界职业高水平网球选手每年一般要参加20站左右的比赛,平均每2~3周就要打一次比赛。运动项目年度竞赛次数的增加主要是根据人们对项目本身观赏需求而定的。因而也就难以顾及这种竞赛日程安排是否符合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运动训练的合理分期。更难以充分顾及这种竞赛日程的安排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正因为如此,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年度训练安排与选赛、参赛显得特别重要。

2.2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的安排对职业选手来说,网球是竞技运动中为数不多的没有赛季和非赛季之分的项目之一。网球职业赛事分布于全年前50周当中,WTA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每年有60站左右的比赛,高水平的职业选手要维持较高的国际排名一般每年要参加20站左右的比赛,平均每2~3周就要打一次比赛,有时连续参赛4~5周、每周打一站比赛。由表1 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2006年度4个周期参加训练、比赛的时间统计表明运动员一年中用于比赛的时间远远多于训练时间,也说明网球赛事多,比赛频。可见网球赛事的增多对年度训练、周期训练、周训练、课训练的安排都会有影响。赛间训练贯穿于全年比赛过程之中,比赛已成为训练的一部分。一些大赛前的热身赛既是训练的延伸,又是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由此可见,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理念、训练安排、训练方式与方法等发生改变实属必然。

2.2.1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与参赛安排全年的竞赛日程使得网球职业运动员不可能采用传统周期理论所提倡的年度完整大周期安排模式,继而只能采用年度多个中小周期的模式安排全年的训练与比赛。

世界职业网球运动员也都是以重大比赛(奖金额高)为主要目标来安排自己的训练与比赛,试图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国外职业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虽然较中国运动员多,但是,也同样要将年度比赛进行分级,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及比赛目标,有选择性的参加比赛,进而合理的安排年度训练与比赛。已有研究与实践表明美国运动员阿加西、桑普拉斯等都是将年度中的澳大利亚公开赛,温布尔登公开赛、法国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作为重要比赛来安排自己年度训练与比赛的。总之,由于比赛场次太多,国外优秀运动员,特别是优秀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多是以中周期和小周期为主的年度短周期形式安排训练。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也是采用多周期形式。从表2中2006年度各周期训练、比赛时间安排可以看出我国网球女一队年度训练的安排采用的是多周期形式。国家女子网球队结合职业网球赛事频繁、比赛周期长的特点,各大周期的训练准备期一般都控制在3-5周左右,而比赛期的延续时间通常在10周以上,基本上采用的是“3-5周训练+10-12周比赛”的训练比赛节奏模式来安排全年的训练和比赛。

在训练周期的安排上,根据国际职业网球全年赛事繁多、档次不一、比赛周期长的特点,基本上按每年四大公开赛的比赛周期及亚运会或奥运会来安排年度训练各周期。全年训练共安排四个大训练周期,其中第一训练周期和第四训练周期时间较长,第一训练周期为冬训,第四训练周期为准备亚运会。年度训练的安排以全队系统的集中训练为主,重视赛间和赛中间隙训练。注意全年各大周期之间与赛间中、小周期训练的衔接和结构调整,处理好赛事间的较为系统的2~3周的中周期训练与赛前、赛中、赛后小周期训练的关系。在每站赛事之间,要及时找出上站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确定下站比赛的任务目标,合理地、针对性地安排赛中间歇性训练,在改进不足的同时,也提高了运动水平,为下站比赛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在每站比赛中,要根据对手的特点和自己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训练。

训练和比赛的系统安排决定了运动员的训练成效和参赛成功率。不同级别的网球赛事对抗强度不同,参赛的目标和重视程度也不同。根据职业赛事安排通常围绕四大网球公开赛,在实现主要比赛目标的赛事前要选择2~3站较低级别的赛事,作为主要比赛的热身。在连续参加5、6站比赛中注意了大小比赛、高中低级别不同赛事的合理搭配和统筹兼顾。在几站的高级别赛事中穿插安排了一些较低级别的赛事,以调整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比赛状态,进行积极性的机体恢复,体现其比赛时间节奏的合理性。在10~12周的比赛期,主要采用连续参赛与分段参赛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将比赛期分为两半,即连续4、5站比赛后调整一周或两周,再连续参加几站的比赛。

2.2.2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内容安排我国国家网球女队主要训练内容仍然分为三大块,即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详见图 2网球运动员训练内容示意图。年度训练内容以实战对抗、战术性训练内容为主,年度各项训练内容的安排程序从基本技术一般体能过渡到特长技术专项体能到实战训练。众所周知,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比赛中受心理的影响很大。国家网球队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心理训练的内容。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战术和体能要求都很高的项目。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安排比重问题,一直是网球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冬训期间课题组与国家网球队聘请的澳大利亚专职体能教练马克对此进行了探讨,他介绍:“职业网球选手可安排75%的体能训练,25%的场地技战术训练,因为职业选手的技战术基本定型,要继续提高或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体能训练是最好的办法……”。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全年都要参加比赛,应该怎样练。外教约尔说按三分论训练:即整体训练三分之一;专项、速度、力量三分之一;网球技战术三分之一。

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全年各期都安排有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如表3所示。

2006年度我国国家女网一队的训练指导思想是能力网球、速度网球、力量网球、攻势网球,并突出解决好能力网球,把全年系统的体能训练作为训练的突破口,进一步提出能力先行,技术跟进,风格对路,心态理顺,境界提升的发展思路。全年系统的体能训练除在第一周期备战澳网的冬训中大幅度提高了体能训练的比例,而且还在赛前期训练,以至全年比赛的全过程中适当安排了体能训练。总趋势为随着比赛的临近,单一的体能训练课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以技战术、体能和比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课增加。

2.2.3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运动负荷安排据国外研究结果,网球运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氧无乳酸的运动,比赛进行时,运动员在大约70%的时间内需要这一系统供能;约有20%的时间需要无氧有乳酸运动,即通过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只有10%的时间内需要有氧供能。根据该项目能量代谢的特点,无氧系统供能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该项目运动员年度运动负荷安排主要突出接近比赛强度负荷量即无氧强度负荷量在全年度所占比例较大,且随着比赛期的临近负荷强度达到最大。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全年训练天数因参加比赛的站数多少而不等,且越是参加比赛多的运动员训练时间越少,相对而言年度负荷也越大。如李娜2006年度(2005.11.7-2006.12.17)59周中用于集中系统训练时间只有19周(32.2%),其冬训期间一周训练课次数为10至11次,一次训练课时数为2.5 h左右;赛间调整康复训练时8周(13.6%);比赛时间为32周(54.2%),占的比重较大。

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负荷的评定通常采用外部指标一般用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密度来表示,内部指标一般用心率及血乳酸来表示运动员的负荷强度。有资料将网球运动的大强度定为心率190次/min以上;中等强度定为160次/min以上;小强度定为140次/min以下。表4是国家女子网球队部分运动员冬训期间部分练习的心率统计。

总之,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是在较高强度与量的水平上,运动负荷强度与量交替呈波浪状,并体现出高强度负荷为主导。

3结论与建议

1) 网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项目,可以用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等人依据 “生物适应”原理提出的“单元”训练模式和“负荷跳跃式转变”理论来指导网球运动员的年度训练。

2) 对职业选手来说,由于比赛场次太多,国外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多是以中周期和小周期为主的年度短周期形式安排训练。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也是采用多周期形式。

3) 我国国家网球女队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即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年度训练内容以实战对抗、战术性训练内容为主,年度各项训练内容的安排程序从基本技术一般体能过渡到特长技术专项体能到实战训练。

4)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是在较高强度与量的水平上,运动负荷强度与量交替呈波浪状,并体现出高强度负荷为主导。

5) 建议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年度训练、比赛安排更加科学实效,从而使训练与比赛安排真正达到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使竞赛与训练完美结合,以赛促练,调节好竞技状态,提高年度总体排名与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晋芳.抓住机遇 再接再厉 争取网球运动再上新台阶(第五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报告)[R].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05,18.

[2] 国家网球队科技服务组.国家网球队2005年冬训科技服务工作情况总结[R].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06.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构造;实训方案

“建筑构造”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此课程旨在了解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掌握其构造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施工图的理论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填鸭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消极的学习态度。适当地引入实训,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实训方案的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方法,适当缩小理论授课学时,(由原来的54个学时减为42个学时),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必要的随堂实训(12个学时),以及课后安排两周的实训周。具体内容如下:

1.随堂实训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参观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增加感性认识\&2\&2\&墙体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墙身详图\&2\&3\&屋面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屋顶平面图\&2\&4\&参观楼梯\&了解楼梯的类型、作用及位置\&2\&5\&楼梯大作业\&根据条件绘制楼梯详图\&4\&]

2.实训周安排(两周共计60学时)

实训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分组先量测校园内1号教学主楼各部位的尺寸。第一组完成建筑总平面的测绘和全部平面图绘制,第二组完成建筑立面和剖面的测绘及立面图绘和一个剖面图的绘制,第三组完成墙身大样图的测绘和绘制,第四组完成楼梯的测绘和绘制。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任务书下达\&教师布置任务,讲解相关内容\&4\&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相关资料\&2\&2\&建筑物测绘\&教师讲解测绘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测绘、记录数据\&22\&3\&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教师讲解绘图要求及注意事项\&2\&学生绘图\&20\&4\&测评\&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2\&教师点评\&4\&]

总之,实训任务由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进行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二、方案实训过程

以我院1号教学主楼为学生的实训任务。

1.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

在随堂实训时,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从外观到每个楼层的布局,再到一个教室的组成、具体布置,全面观看。参观过程中教师介绍这栋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功能、作用、构造、使用的材料以及国家对住宅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提问,也可互相讨论,教师做解答,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2.实训环节设计

在为期两周的课后安排实训中,将实训环节设计分为五部分。

环节一:提出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的。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任务。虽然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但实训都是通过两个部分完成的,第一部分是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环节二:互相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

在给出任务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在测绘“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学生要知道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要绘制建筑总平面图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应该如何利用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内容去完成一些实际工作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环节三: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绘制建筑平面图”任务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建筑底层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结合“建筑制图”课程的相关知识讲解,用现有的底层平面图纸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自行总结底层平面图里应包含的内容。

环节四: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索完成实训人物,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组合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每一组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环节五:成果评价,先进行小组评价,然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对成果进行总评,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每一个任务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做出反馈和评定,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指点。与此同时,要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方案实训的目的

实训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里面来,从信息的收集、任务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成就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既熟悉相关的建筑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又加深对建筑构造一般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在课程实训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完善、提高,逐步提升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观察思考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在与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工作后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梁媛,李娜娜.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

[2]王伟玲.浅析建筑构造与识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6

摘 要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江苏大学体育系乒乓球专项的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从统计学角度研究高校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为科学化、创新化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乒乓球 力量素质 实验研究 训练方法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各项运动技术的前提,力量素质作为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在乒乓球运动中显得更加重要。以江苏省17届省运会乒乓球比赛普通组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当比赛进行到第四天时已有多数运动员手臂、腰、腿等多处肌肉酸痛,甚至贴上药膏。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苏大学体育教育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的10名男子运动员。实验组5人,年龄19.82±1.01岁,身高177.35±5.79厘米,体重68.10±7.30千克,专业训练5.52±1.85年。对照组5人,年龄19.57±0.89岁,身高174.84±6.21厘米,体重65.44±5.86千克,专业训练6.14±2.07年。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实验法。

1.实验设计:本力量训练方法与标准是经过对《国家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与《体能——训练指南》等相关著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的训练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1)上肢训练方法:握力器、抓接哑铃片;正、反握轻杠铃翻腕3min×3组;卧推6次×3-4组;快推10次×3-4组;双杠双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

(2)下肢训练方法:肩负次极限力量做半蹲、全蹲;肩负中、大重量弓箭步换腿跳;单、双足连续多级跳;跑台阶;肩负大重量杠铃提踵。

(3)腰腹力量训练:仰卧斜板起坐;仰卧两头起;负中等重量做各单项技术转体动作,15次×3-4组。

2.实验地点与时间:本实验训练在江苏大学乒乓球馆进行。45″绕台跑、45″侧滑步、45″双摇跳绳均在室内完成,掷实心球在田径场完成。训练时间为2013年4月16日-2013年6月30日,每周一、三、五专项训练课之后,时间约30分钟,共计10周。

3.实验器材:实心球、球台、跳绳、杠铃、哑铃、单杠、双杠等。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各项成绩对比

实验组:掷实心球(米)X=12.60,S=0.91;45″侧滑步(个)X=36.84,S=1.49;45″双摇跳绳(个)X=73.11,S=1.56;45″绕台跑(秒)X=16.24,S=0.51。对照组:掷实心球(米)X=12.68,S=0.72;45″侧滑步(个)X=37.35,S=1.85;45″双摇跳绳(个)X=72.45,S=1.71;45″绕台跑(秒)X=15.98,S=0.49。掷实心球p=0.743;45″侧滑步p=0.672;45″双摇跳绳p=0.872;45″绕台跑p=0.651。

四项成绩中45″双摇跳绳、45秒″绕台跑实验组略好于对照组,掷实心球、45″侧滑步对照组稍好于实验组,但四项成绩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各项成绩对比

实验组:掷实心球(米)X=13.81,S=1.77;45″侧滑步(个)X=38.12,S=1.46;45″双摇跳绳(个)X=74.23,S=2.77;45″绕台跑(秒)X=15.39,S=0.51。对照组:掷实心球(米)X=13.54,S=0.56;45″侧滑步(个)X=37.71,S=2.49;45″双摇跳绳(个)X=73.95,S=3.04;45″绕台跑(秒)X=15.69,S=0.47。掷实心球p=0.614;45″侧滑步p=0.750;45″双摇跳绳p=0.742;45″绕台跑p=0.024。

据统计可知,经过10周专项力量训练,实验组成绩均略高于对照组,其中45″绕台跑平均值分别为15.39和15.69,标准差为0.51和0.47,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各项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5″侧滑步(p=0.017

三、总结

经过10周的专项力量训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成绩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对高校运动员而言,一方面可以安排单独的力量素质训练课,根据肌肉疲劳恢复水平来合理规划训练方案,调整力量训练周期;另一方面,将技战术训练与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相结合,以加大多球训练负荷来代替体能训练,或在技术训练课结束前进行较短时间掰手腕、跳绳、蛙跳、俯卧撑、立卧撑等力量素质训练。此外,教练员要加强对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高校条件设施,根据运动员制定相关的科学的系统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案。训练时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和周期性,避免肌肉损伤。

参考文献:

[1] 王文渊,魏子涵.力学视角下乒乓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必要性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1.

[2] 杨瑞鹏.对乒乓球力量的分类和调控方式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9.1.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7

    1课外分散培训

    常设一个实验室,配有齐全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常年对培训学生开放。按学生的层次不同,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周一下达培训设计内容,周末检查。指导老师每周按时对学生指导,采用老带新的方法。新生的培训从基本技能开始,进行一些常用电路安装、调试培训,由浅入深。老生的培训则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设计制作的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定期下达一个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难度相近的电子系统设计制作任务,指导老师定时进行检查指导。

    2暑期集中培训

    对参加每年一届的省级竞赛的同学,其培训时间一般为期2-3个月,其中用一个月时间对常用电路设计知识进行培训。每周进行2次校内模拟竞赛,电路设计难度和制作时间与省级历届的题目相近。对参加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全国小组竞赛的学生,其培训时间一般为3-5个月,充分利用暑期进行培训。要求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查阅,电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设计报告等工作。培训后2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充分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3加强培训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建立大学生竞赛培训指导教师的培育与团队建设中心。在竞赛组织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研讨,集体讨论竞赛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定位。支持培训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4竞赛技巧培训

    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能力培训。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除设计作品之外还有设计总结报告部分。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绩,进行技术设计报告的规范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结构安排、格式、文法与表达等。资料查阅能力培训。电子设计大赛涉及面广,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与有用,以及如何选择信息。进行资料查阅能力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将对培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能力培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平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便于竞赛时能有条不紊。

    5结语

    学校通过竞赛的培训工作的建设和培训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竞赛”变为“主动竞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内驱力。多年培训工作证明,凡参加培训的学生,其学习兴趣高,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电子设计大赛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也为社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做出极大的贡献。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8

    “经管实训超市”的构建

    为了切实加强对经管实训超市的管理,确保超市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既定职能的发挥,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经管实训超市董事会”,董事会由学院分管领导、实训中心主任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超市总经理由董事会指定人选并对超市董事会负责。总经理下设运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电子商务部、采购部共5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分别由两位实训指导老师和若干名管理实习生组成,见图1。超市职能部门实训指导老师由总经理提名,并报请实训超市董事会批准。超市职能部门管理实习生在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中公开招聘。

    “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职能的实现

    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平台的首要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4]。“经管实训超市”作为创新型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明确提出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目标归因于对以下两点因素的深入思考:第一,一店虽小,但“五脏”俱全。林丽卿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一名优秀店长的胜任力需要具备包括沟通影响力、员工与团队管理能力、理货业务能力、大局观、创新适应力、顾客导向思维、计划执行力、安全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在内的十大能力[9]。因此,合格店长的培养目标不仅能够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还有利于锻造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自我调适、计划执行等基本职业素养。第二,由于全球零售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的国内零售业的扩张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零售业店长人才极其稀缺[10]。鉴于此,以培养合格店长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训教学的目标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导向。从具体实施上看,经管实训超市为保证店长的培养质量,采取从职能部门管理实习生中选拔副店长,再从副店长中选拔店长的阶梯式提升制度。与此同时,超市内部采取周期轮换制度,以两周时间为一个岗位实训周期,每个岗位实训周期结束后进行部门岗位轮换,通过岗位轮换和阶梯式提升制度,以保证每位店长都经历过基层部门的锻炼和长达至少4周时间的超市实训。以“特色店长实训”课程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载体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知识可以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实践知识的掌握[4]。高职高专层次的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往往聚焦在操作技巧、技能的掌握,作为本科层次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不仅要解决“知其然”还要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不仅要解决操作层面还要解决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超市里获得的直观感性体验升华到可以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与对问题背后机理的透彻理解,“经管实训超市”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组织专业老师开发了“特色店长实训”课程和配套讲义《经管实训超市店长手册》,并纳入到经管实训超市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实现“脑”与“手”的统一。经管实训超市“特色店长实训”课程内容包含有机相连的三个部分:首先是老师现场指导,每个指导老师以两周为一个周期,依次循环轮流,每个指导老师在所属周期内每天在经管实训超市内进行一个小时的现场指导;其次是参加实训同学集中授课,每学期要进行5个模块内容的集中授课,共32课时,具体每个模块内容如表1所示;最后,每两周进行一次的由实训同学参加的经营讨论会,每次一两个小时。以企业特聘专家沙龙论坛作为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平台的有益补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实践教学质量密切相关[11]。殷辉等认为,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占比较大,他们普遍缺乏工商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人才要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并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例提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强化起到独特作用[12]。为了提高经管实训超市的实践教学效果,学院聘请宿州金满食品有限公司门店运营总监与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直营连锁总监作为校外指导专家。校外特聘专家的指导避开了讲座式的单项交流,而是采取了沙龙论坛的形式:首先,受邀企业嘉宾分别就各自的连锁经营管理职业生涯及体验做15分钟的主题分享;之后,由经管实训超市管理实习生与受邀嘉宾进行现场互动问答;最后,论坛主持老师进行观点分析。企业特聘专家沙龙论坛使得经管实训超市的校企对接更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经管实训超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外对就业能力的研究较早,其概念内涵也几经变迁,至今尚无统一的界定。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学者马绍壮等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大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自己满意工作的能力”,并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个人展示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就业求职能力”三个维度,其中“个人展示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说服能力”、“性格外向”和“善于表现”,“社会交往能力”包括“考虑别人”、“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整”,“就业求职能力”包括“简历制作”、“职业规划”和“面试准备”[13]。为了探索“经管实训超市”的实施效果,本研究随机选择了10位已完成实训的店长,并对其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通过深度访谈发现:首先,作为店长,在经管实训超市实训期间需要“与供应商沟通”、“与顾客沟通”、“与同事沟通”和“与老师沟通”,纷纷表示“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而沟通能力提升直接有利于“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改善,进而提升了实训学生的“个人展示能力”;其次,受访店长表示通过实训“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店长需要“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学习别人教予的知识”和“学习自己不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团结一致,互相促进,才能让自己和他人发展”;“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自己憋着,要向他人谦虚询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做事要有主见,不能犹豫不决”;“团队精神至关重要,没有合作,没有分工,就没有发展”;“遇到问题不能回避,要集思广义,敢于尝试,不怕辛苦”和“要给自己鼓励,拿出勇气,转换角色,敢于面对供货商”,这些感受反映了通过实训,学生店长提升了“学习能力”,经历着“自我调整”,开始“考虑别人”;最后,当店长的这些经历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开始更实际地思考自己的职业未来。综上所述,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经管实训超市”的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展示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就业求职能力”,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经管实训超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管理经营素质首先,根据经管实训超市实践教学的安排,每个店长在任期开始之初都要与指导老师一起共同制定任期内的营业额目标,然后由店长对任务进行分解,管理协调门店的各部门工作,确保每天的正常运营,并对最终的目标达成负责。在任期结束后,店长需要系统地总结任期内的经营成果,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通过“任前计划—任内执行—任后总结反馈”的完整循环提升学生的计划、执行和总结反馈能力。其次,实习店长需要对任期内的各职能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和激励,店长通过实训的感性认知促进了对“管理员工、管理财务、管理货物、管理自我”,“学习做一个管理者”和“团队精神是灵魂、目标一致是纽带、内部和睦是润滑剂、相互激励是推动器”等管理问题的理性思考。再次,门店的日常管理中,经常有机器损坏、“员工”生病、顾客不满意等各种突发问题,对这些突发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淬炼了实习店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经管实训超市对店长实行评比机制,每学期末根据各项经营指标对店长进行考核评比。因此,每个店长在任期内都想方设法开源节流,进行消费者访谈和市场调研,分析超市商圈结构和性质,并据此调整货架商品组合,设计促销方案,并加以实施,这些思考和实践都显着提升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经营能力。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经管实训超市”形成了全新的互动学习模式在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经管实训超市”构建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对指导老师既是一个考验又是一个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也同样是一种深入“企业”实际的横向学习。在老师与实习店长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创新性思考对老师的既有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冲击,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与此同时,指导老师与学生摆脱了“上课见面,下课走人”的传统沟通模式,在实训基地的平台上有了更多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双方都有了更多的认知,构建了除“师生关系”以外的“团队伙伴”关系。最终,在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经管实训超市”的平台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实践教学互动学习模式。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9

概要: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期望已久的实训周已经结束。经过两周的实训练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回头想想实训这几天我确实是有很大收获的。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从总体上达到了实习预期的 ...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期望已久的实训周已经结束。经过两周的实训练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回头想想实训这几天我确实是有很大收获的。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从总体上达到了实习预期的目标和要求。这次总实习给了我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我进一步从实践中认识到数控机床拆装对于我们数控维修专业的重要性。我以后在工作中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行。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全部实习环节.

第一天老师上到实训室就给我们讲纪律和实训中的相关事件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了维修钳工的基础知识以及数控维修的重要性.以便让我们在以后实训知道我们该怎样做的更好,老师特别强调了要我们在拆卸当中做纪录而且要求我们每天写实训日记.在这次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比如耐心,我以前做事情总是急于求成,所以我们在第一次装配中就遇到了问题,在装配完以后就多了两个螺母.在装配上它要求很准确,如果不准确就容易出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或人员死亡。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都很积极,后来拆装的次数多了就觉得有些枯燥了.后来我想想可能是我们刚开始觉得新鲜吧.于是我便耐心地画,我们在装配主轴箱花键的时候,总是装不上后来就有火但是越火越是装不上.后来静下心来才把它装好.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了耐心的确很重要。

信心也很重要,没有信心就很难做成大事,名人说过,信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钥匙.我们数控维修专业不可能在学校学会将来遇到的故障或问题.我们只有大胆心细,在懂得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并满怀信心的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这次实训让我体会较深的就是怎样使用新的工具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能否正确高效的使用新工具就在很大程度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其次就是我们态度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态度去对待工作就是我们的能力再高也很难得到认可.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在这次实训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可是无实践的理论就是空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我以前总以为看书看的明白,也理解就得了,经过这次的实训,我现在终于明白,没有实践所学的东西就不属于你的。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读好书,而不是读死书。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而不是理论好的人,对于我们高职生来说这更重要了,我们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流的职业技能的人。

实训期间,我认为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学习不够认真等等。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以后一定会改掉这些缺点的.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及个人坚定的意志,一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理想,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

中图分类号:G9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32-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奥运会或世界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有代表性的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国家游泳队现役的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及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游泳项目主管领导。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根据研究任务及内容要求,本研究主要运用的调查法有专家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游泳管理中心的主管领导进行调查,以获取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及相关训练文件;并对部分世界冠军的教练员进行重点访谈。

1.2.2个案研究法对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有关竞赛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从而揭示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特点。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软件在微机上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问卷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结果与讨论

2.1我国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概念的界定“赛前训练”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因而造成人们在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的认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查文献资料几乎都未对赛前训练做出明确的定义,有的把赛前训练定义为“赛前直接准备阶段”(前民主德国《训练学》哈雷),有的定义为“赛前中短期集训阶段”(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和全国体院《运动训练学》通用教材);还有的是从时间划分上去解释赛前训练,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多数游泳教练员对赛前训练的认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从重大比赛的选拔和具有选拔赛功能的全国比赛结束之日起至重大比赛开始之日止”;另一种是将赛前训练看成:“从赛前强化训练结束之日后开始恢复、诱导训练之日起至重大比赛开始之日止”;以上两种意见各占总数的50%,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游泳教练员对赛前训练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赛前训练”界定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在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而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专门安排的一个准备性训练周期。

2.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特征赛前训练时间长短,根据项目及运动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文献报道,短跑项目一般为4周(A・扎亚克,1987年);举重项目以7周为宜(黄强辉,1986年;弗尔纳杰夫,1982年);柔道项目为8周(刘武功,1987年);长跑项目为10周(易为倍,1987年)。此外,王保成(1993年)认为田径项目赛前训练阶段一般为6~8周;过家兴(1995年)指出,体能类项目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 d之间。

2.2.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在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教练员均将赛前训练持续时间界定在赛前6~8周,意见是非常一致的。在国家游泳队赛前训练安排的经验交流会议中,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所长王清讲到:赛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赛前一个阶段的训练保持或者出现竞技状态,赛前训练的周期应为5-7周。

个案分析1: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幺X-“东亚运动会的赛前训练周期为四周”

“针对较为重要的国内外比赛,我的赛前训练大多安排在6周左右,但在东亚运动会前的赛前训练中,我采用了四周的周期,其中两周训练、两周调整。”

个案分析2: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冯X-“赛前训练时间通常安排6周,赛前3周为赛前减量的最佳时期。”

国家游泳队的冯教练认为,赛前训练多安排在6周左右,而在赛前三周应是最佳的赛前减量期,对于赛前三周的训练安排为:第一周松一松,第二周拉一拉,第三周根据身体再做调整,如果情况不好,再丢一丢。

2.2.2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分析资料表明:赛前训练起始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身体机能状态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比赛目标三方面不同组合的结果。此外,比赛的规模、水平高低、对手多少、竞争激烈程度、对心理造成的压力大小、训练方法、营养恢复条件、教练员的训练操作调控能力、经验水平等因素也是影响赛前训练时间的主要因素。目标任务难度较大时,赛前训练的起始时间无疑要早些,反之可根据不同的难度,分别适当调整时间的长短。过去有些人把赛前训练时间简单笼统地规定为半个月或一个月,还有人认为大赛一个月小赛二周等方法,这忽视了决定赛前训练时间长短的机能状态、发展趋势、目标任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制定出来的赛前训练起始时间,必然难于符合赛前训练的时间要求,影响赛前训练目标任务的实现。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国家游泳队部分教练员关于影响游泳赛前训练时间的因素的观点(图1)。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时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赛前的状态及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

2.3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特征各竞技项目的教练员都着重把运动负荷的安排作为赛前训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竞技能力的完善和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的出现。对赛前运动负荷的控制,关键在于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大小的确定,以及对负荷量度的把握。

2.3.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的特征分析资料表明:在赛前训练中,应减少多少运动负荷量的问题比减量训练持续时间的长短这一问题更为重要。在赛前训练期间,训练量可以随训练强度的变化而减少。

2.3.1.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量安排特征原澳大利亚国家队教练,现英国国家队主教练Bill Sweetenham在“Championship Swim Training”一书的赛前训练篇中谈到,建议每一次训练中只做一次改变,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可以引入新内容,也可以抛弃旧东西。但一定不能减少训练量并增加质量训练的量,否则很可能导致比赛失败(图2)。如果正常训练周期中每周训练量最高为75 km,到赛前2周,运动负荷量应减少到50%-37.5 km。

我们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五周国家游泳队各个组的训练量进行了统计(图3)。从统计的结果来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五周国家游泳队各个组的训练量的平均值与Bill Sweetenham的观点基本一致。图4为Bill Sweetenham观点中赛前五周负荷量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我国国家游泳队赛前五周负荷量度及负荷百分比的对比,从而更加证明了在游泳项目的赛前训练中,负荷量度随比赛的临近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3.1.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次数安排特征在赛前训练中,训练的频率也是教练员和研究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1994年Houmard 和约翰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练习频率与每个星期练习的时间有关。在减少训练量方面不能以大幅降低训练频率为代价。为了保证恢复,一些强度特别大的训练计划应该减少次数,或者进行修改。一天两练的运动员可以逐渐减少训练的次数,如取消一次早晨的训练以获得更多的睡眠。但是随着大赛的临近,早上的训练还是不能轻易取消的,因为运动员需要在早晨就拿出最好的竞技状态,如果早晨总是睡觉的话恐怕会对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起到反作用。因为赛前训练的内容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国家游泳队赛前训练安排进行统计(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赛前七周时平均每周水上课的次数在12次,随比赛的临近每周的水上课次数均在小幅度地逐步减少,直至赛前三周才有明显的减少,大致在基础水上课的基础上减少1/3。

从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安排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均随着比赛的临近呈有步骤递减的趋势。

2.3.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分析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教练员要在训练过程中更快地提高运动员的机能,必须突出强度,因为强度对有机体的刺激较负荷量深刻,更重要的是,负荷强度特别是专项负荷强度往往体现出专项能力的强弱。从负荷角度看,比赛主要是比专项强度,强度直接关系到专项成绩的水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都非常重视对负荷强度的监控。

2.3.2.1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主项计时量的统计分析一般认为,主项的训练是整个训练的重点,因此在讨论赛前训练运动负荷强度时,我们首先选取了主项计时量这一数据,并在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七周的运动量统计的同时,也对主项的计时量进行了统计(图4)。

从统计结果来看,随着比赛的临近,赛前训练的运动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主项计时量的比例变化不大,也就是说,随着比赛的临近,运动量逐渐减少,运动强度仍保持一定的比例,无明显的起伏状态。

赛前训练的任务决定了训练总量,要使训练充分地将运动员的机能能力提高到最高水平,就要加大强度。尤其是对于游泳等体能类项目而言,“在这个阶段,以耐力素质为主的运动项目,其训练量仍可以很大;而必须提高速度或爆发力的运动项目,训练量可以比准备期达到的水平要低,但其强度应不断增加,且在重大比赛前二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然后再逐渐降低”(加拿大图多・博母帕《运动理论与方法》)。

2.3.2.2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各种训练强度的比例分析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我们对国家游泳队的教练员就训练强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由于种种原因该问题的调查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根据所得到的有限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具有个性特征(表2)。

从统计结果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国家游泳队的赛前训练中,极限强度和大负荷强度的训练量所占比例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中等负荷强度和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这与长驻美国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强特-斯金纳所提出的:“有氧训练在任何训练阶段都是关键,是任何一种训练计划的基础”的观点相符合。他将1995年准备泛美运动会选拔赛的训练与1996年准备奥运会选拔赛的训练作了对比,得出了上述结论。他提出:在赛前的调整阶段中,扩大最大摄氧量训练量,减少乳酸峰值训练和乳酸忍受训练量,既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高水准的技术效率,并出成绩,又能使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有氧能力。这种训练安排使运动员在无氧和有氧能力方面都受益。同时,使运动员在达到第一个高峰后,立即能进入攀登第二个高峰的训练。

个案分析3:美国国家队游泳运动员Brooke Bennett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训练中有氧训练几乎占据训练总量的80%。

在Brooke Bennett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两周的训练计划中,由有氧一级和有氧二级组成的有氧训练所占比例非常大,几乎占到整体训练计划的80%,主项的梯形游有氧练习是Brooke Bennett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前两周中最为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

3结论

1) 赛前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在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而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专门安排的一个准备性训练周期。赛前训练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重大比赛中调整出最佳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

2) 对国家游泳队教练员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持续时间在6~8周;而赛前减量调整训练的时间一般在赛前3周左右。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时间、竞技能力在赛前的状态及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能力及恢复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游泳项目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

3) 赛前训练中的负荷安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实践难题,安排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中的出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重视和加强恢复措施是确保赛前训练合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4) 通过对赛前训练运动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安排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及训练次数均随着比赛的临近呈有步骤递减的趋势。

5)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负荷强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赛前训练中,主项计时量并未因比赛的临近而明显减少;在负荷强度方面,极限强度和大负荷强度的训练量所占比例较少,更多中等负荷强度和小负荷强度的有氧训练成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迪克・哈努拉著,高捷,李久全译.游泳成功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

[2] 列・巴马特维也夫著,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9:10-22.

[3] 运动竞赛学编写组.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5:10-99.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11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体育教学逐渐受到教育领导者的关注,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也在体育教学的理念与训练方法中提出新的观点。篮球作为一项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颇受青少年的喜爱,因此篮球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的提升对高校的篮球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校的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期望对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理念训练方法

篮球作为广大高校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不进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缓解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等都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学生体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篮球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学者必须对篮球训练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有效的总结与提升,保证篮球训练的质量。

一、高校篮球训练理念系统概括

(一)周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训练理念[1]

周期性训练是指有周期、有规律的对蓝球进行训练的理念。周期训练又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分为大周期与小周期训练,每个周期都要包括准备、比赛和调整三个阶段。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篮球教练并不是非常规范化的专业篮球教练,学生也并不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所以,在平时的篮球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或学校中组织的篮球比赛进行周期性的训练规划。针对性训练理念是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训练基础、训练状态进行了解,注重发挥学生的长处,并在学生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训练规则与训练内容,让学生有规律、有计划的进行规范的周期训练。

(二)对抗性和实战性相结合的训练理念

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篮球训练中的对抗性不可忽视,学生必须具有敢于对抗、科学对抗的体育精神才能更好的达到训练目的。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坚持对抗训练的理念,训练学生在比赛环境中做到快、准、狠,提升篮球技能,达到训练目标。篮球运动的技巧与对抗性主要在实战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注意在训练中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性的练习,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感受赛场的变化,提升篮球技能。

(三)规范化与定额负荷训练理念

在篮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篮球技术规范性讲解,学生只有具备基本技能才能在实战中发挥战术作用,学生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避免在实战中出现问题。在规范性训练理论基础上,可以在学生可负荷范围内增加训练的难度与力度,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挑战欲望,提升训练的水平。

二、高校篮球训练方法

(一)想象训练法

想象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呈现所学的技能动作,经过多次的想象之后,大脑中会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在实际操作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并且能够连贯、熟练的做出动作[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想象在大脑中增强动作的记忆,一般动作要经过多少次想象训练,以及想象训练方法的重要性等,要让学生重视想象的训练,通过自主的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记忆。比如在教授“问旨缟贤独骸币欢作是时,教师对动作进行示范,学生先进行思考与记忆,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将教师的动作在大脑中进行连贯的记忆,经过反复想象之后,进行实际操作,有利于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

(二)游戏训练法

在体育训练中引入游戏,在增加训练趣味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在篮球训练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并能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并掌握。比如在“三步上篮”一动作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并针对所要学习的动作设计几个任务,要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两组进行竞赛,教师负责监督与计时,完成任务用时较短的一方获胜,然后进行奖励与惩罚[3]。通过这种游戏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并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经过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无形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篮球基础动作,并且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作技能得到多次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引导训练法

引导训练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实际训练中规范学生的动作,调整学生的姿势,讲解动作的要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的动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练习,创造轻松、积极的训练气氛。比如在练习“传接球”的动作时,教师要通过自身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掌握伸臂接球,在接球前双臂要保持恰当的角度等动作要领,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做试验等方法,消除学生对动作的疑问。在训练结束后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教学内容。

三、结语

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教育者一定要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特点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练习,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义森.高校篮球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27.

大学一周实训总结范文12

摘 要 《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规定了男女中长跑运动员全年训练负荷、训练次数,课次的训练时问、比赛次数、负荷强度、作出了纲要性的指导和宏观的总体控制。总之,男女中长跑是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系指跑的练习而言,而跑是运动员主要的练习形式,运动员在跑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求承担一定的负荷,适宜的负荷是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中长跑运动员 双周期训练 负荷

负荷的大小是由跑的数量(段落的长度、重复次数和跑的强度,快跑的段落的速度,休息的形式和时间以及练习的条件)所决定的,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提高中长跑成绩是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中长跑的成绩最终是从跑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即跑的负荷表现出来的,而要达到一定的负荷义必有足够的数量作保证,所以说在中长跑的训练中,量是基础、负荷是主导、速度是关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跑的快慢,反映着训练的质量好坏,在一定量的范围内,运动员完成了某一负荷,他在比赛中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成绩,那么,不同的成绩各要求在双周期不同阶段时间内达到多少必要的负荷《大纲》中指专性规定了训练负荷,毫无疑问是有很强的科学性的,但是通过实践来看,存在着地区差别,环境差别,运动员不同层次的差别,不同训练年限的差别,还有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必须在认真贯彻执行《大纲》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和自己所带队员的实际惰况。采取具有针对性很强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来安安排不同年龄,训练年限的双周期负荷的比列训练。

一、研究方法

采用全年双周期负荷分配实验程序如下:

(一)男女13—14岁,训练年限一年为A组,15—16岁训练年限二年为B组。

(二)A、B组年周训练11次,每次训练2.0至2.5时全年训练总次数344天—360天,全年比赛2—3次。

二、研究对象

云南省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女中长跑组运动员,男队8人,5人训练二年,4人训练一年(二级运动员5人、三级运动员4人),女队10人,5人训练一年,5人训练二年(9人二级运动员)。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女中长跑运动A、B组双周期计划负荷安排(见表1)。

(一)有氧训练量:指练习结束时脉博数为25次以下/10″的跑量,(要求男运动员每公里在3分50秒以外,女运动员每公里在4分30秒以外)。

(二)混氧训练量:指练习结束时脉博数为26至29次/10″的跑量(要求男运动员每公里在3分50秒至3分25秒每公里,女运动员4分30秒至4分00秒每公里)。

(三)无氧训练量:指练习结束时脉博数为30次以上每/10″的跑量。要求男运动员每公里在3分20秒至2分50秒每公里,女运动员4分00秒至3分30秒每公里)。

(四)百分比的计算方法为训练量/总量×100%。

脉搏测量方法:

一是定量负荷前测遁安静时(每天凌晨5点15分起床前)静劲脉110″;

二是测定负荷启即刻和l、3、5、7、9分钟10秒的恢复情况;

三是测量须110秒的脉搏超出前月(良好)训练安静时的脉搏减慢老除外,正常范围、应即时复测,以确定是否属于病态和其它原因并综合评定。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玉溪市体校A、B组通过双期较为系统安排并严格地执行不同负荷计划的实验表明,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见表4运动员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表2、表3。实验表明:严格执行男女中长跑(大纲)所规定负荷,根据其对象的情况,来区分安排不同训练年龄的阶段负荷,通过运动员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的。

三、各因素与负荷合理分配岁排的关系

(一)上一年度的成绩、队员在l至2年的训练过程中,其历年比赛的成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AB两组18人两年成绩的变化情况,从他们的平均成绩来看,成绩逐步提高是符合男女中长跑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的。

(二)在制定负荷指标时,必须重视和预先充分估计省城市运动会、省运会大赛中表现最高成绩是理的,因此,大赛的时间对指标的制定,就成为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索,男女中长跑运动水平的高低对竞技体育和中长跑项目的酷爱程度、耐忍力是否坚强,都与运动成绩可能提高的幅度和负荷计划分配密切关联,也必须认真予以考虑,同时也考虑到所带运动员在一个完整训练双周期中制定负荷的每月序要求的合理型式,证实负荷能否增加必须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承受能力和个体差异米安排双周期负荷比例。

四、结论

(一)男女中长跑13—16岁双周期运动员的负荷恰当分配并实施有助于运动员机能的增强和运动成绩、合理地、有规律地提高。

(二)根据所带队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科学地、灵活地掌握和安排双周期阶段的月、周负荷是可以有效提高专项成绩的。

(三)《大纲》规定,全年训练计划负荷指标是男女中长跑制定计划负荷最直接的根据。

(四)制定双周期年、月、周负荷数应考虑上一年度最好成绩,多种节奏跑的能力,健康状况(伤和病)及身体全面发展水平,重大比赛的时期及所带队员的思想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