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施工技术员总结

施工技术员总结

时间:2022-08-30 16:06:24

施工技术员总结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1

一、工作方面

年初,我去了四川xx援建项目,在那里日夜奋战的三个月生活,让我的得到了进步,知道了什么是使命感,看着灾区人民的艰苦生活,让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配合领导、组织工人早日将援建路修通,心中坚定了信念,所以我们就不分昼夜的倒班工作,我们三个人负责指导一队的施工,一队是个外包队伍,没有施工经验,蛮干乱干,而且有时不好好干,严重耽误了施工进度,后来项目部决定清他们出场,由我们接手,我们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因为后续队伍就跟在我们身后,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出施工作业段落,所以我们几个人倒班,白天两个人在现场,我负责测量,一边测量还要一边负责山体开挖的施工,队长则要负责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我们分工明确,下班之前还要要把晚上施工的段落提前测量放样,保证夜间正常施工的进行,因为夜间就一个人,所以在交班之前必须提前完成这些工作,经过二十几天的努力,我们终于不负众望,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了我们的负责的段落,保证了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出色的完成一队的工作,我们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接着我们又去接手三队、四队的工作,就这样我们完成着一个又一个非常紧急的工作,保证了我们的援建项目按时完成,给四川与辽宁的父老乡亲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四月份我回到了我一直参与建设的xx高速路基项目,由于气候的原因,我们今年开工有点晚,但是为了保证工期我们必须加班加点的把之前耽误的赶回来,我们到了项目就马上进入角色,各负其职,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能够提前的去做好准备工作。作为测量人员,我们每天都是提前做好施工放样,保证不耽误施工机械施工,没完成一段都及时准确的测出数据,做好测量记录,到月末准确计算工程量,配合好经理部做好结算工作。

七、八月份,xx地区到了雨季,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施工,我们不但要进行施工,同时更要注意路基排水,但由于雨水特别打,经常出现水毁问题,而且我们还要注意路基排除的水是否会影响到老百姓的庄稼,是否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出项暴雨的天气我们还要组织临时工进行雨中抢险,防止雨水过急多大对路基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的工作环境没有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意外的东西,丰富了我的阅历。

九月份,我调到了xx路面施工项目施工。由于自己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路面施工,这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到了这边我的工作还是测量员,但多了两个新来的学生要带,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一方面我要努力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正常的施工生产,另一方面我要手把手的教好新来的同事,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这样才能加强我们队伍的施工作业能力,为我们队伍注入新的力量。在工作中,我会主动给他们提供机会,我来做助手,让他们亲自操作,熟悉熟悉仪器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晚上回去教他们看图纸,整理测量数据,共同分析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从真正的成长起来。通过与他们的相处我发现,刚参加工作的他们缺少自信心,于是我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的去干,我为他们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分析解决,让他们总结错误的原因,吸取成功的经验,使他们不断地进步。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更是懂得了作为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团结。

二、思想方面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当自己因外界人或物影响到情绪时,我懂得了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头脑保持清醒,在头脑不清醒的时候一定不要乱作决定,因为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所做的决定都会参杂个人情感在其中,会影响到主观上的判断,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先把情绪排解掉,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之后再去分析解决问题,理性的处理所遇到的每一件事。

遇事沉着、冷静。遇到事情时不要慌、不要怕,冷静的去思考、分析。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或者做错了事的时候就害怕,就蒙了,不知道怎么解决,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而是因为害怕的心理使我们的头脑变得不冷静,变得混乱,变得不知所措。而这样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还要 延误了最好的补救时间,所以我就时刻告诫自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遇到了问题我们首先想的不应该是因谁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是谁的责任,而是应该冷静的思考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大家一起努力将损失做到最小,挽回不理的局面,当问题解决之后再去追究责任,进行批评教育。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的提升,加强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早的加入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中。这一年里我按时向党组织报告我的思想动态,接收党组织的批评教育,认真的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严格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公司、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xx年工作规划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施工队的技术负责,我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把好技术质关,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不蛮干、不乱干,及时发现与解决施工过程中暗藏的隐患,配合队长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施工生产计划,协调组织队内人员有序的按照队长的思想生产作业,保证领导下达的施工计划及时的完成。

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要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发扬我们公司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的指导,手把手的教,把自己的所学倾囊传授,鼓励他们大胆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改正,让他们早日成长起来,成为我们公司的优秀技术人员,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发扬团队精神,统一思想,迎接挑战。作为一个团队,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这样大家才能把力量使到一起,才能拧成一股绳,工作时才会更有韧劲,才能不断的克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所以我一定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像纽带一样把整个队伍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当队内意见出现分歧时,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找出正确的思想,再主动地去和队内人员探讨,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起,在队长的带领下去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2

紧张而又繁忙的2018年即将过去,自我2018年12月加入罗浮建工攀枝花项目以来,作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我,对于项目里面的员工、设备仪器等等都是陌生的。但领导们都非常信任我,支持我,给与我这么大的一个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收获很多,使我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加倍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二、2018年度工作事项和业绩

1、掌握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标准,熟悉工程的基本概况,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初步明确工程技术施工的重点、难点,为以后的施工做准备。

2、熟悉CAD、天正等画图软件;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3、学习改编各种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2018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年度重要节点目标为1月20日四五六组团营销开盘节点,项目部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在不遗余力的为实现集团公司的目标而努力,不敢懈怠,总体从以下几方面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1、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对班组领用材料控制不够全面,实物完成量没能及时体现在竣工图或者经济签证单上。接下来的项目中,应更多组织库房及专业施工员加大对现场材料的管控,做到领料有施工员签字的定额领料单,库房按定额领料单发放材料,将现场材料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施工过程中,将实物完成量及时绘制或签单。

2、文明施工上的不足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不仅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重视,也特别关注现场的文明施工及环保工作,本期文明施工存在的问题是,施工班组每天施工完成后,没有做到工完场清,扬尘控制不佳,现场的施工机具摆放不规范等。接下来的工作中,项目部将加大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定时检查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3、自我的知识欠缺

由于我才从学习毕业出来没多久,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施工技术这个岗位,对很多有关技术的工作知之甚少。对在接下来的工作上,我将提升自己知识方面的广泛性、全面性、正确性,为项目部更快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问题。

四、2019年度工作规划及主要思路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继续提高管理水平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所以,在新的一年中,我打算首先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考取二级建造师的证书。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另一方面,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作到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拓视野。当然,在加强技术方面的学习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经营预算方面,做到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进一步作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

工程工期的长短也是体现一个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工期的缩短不但能使工程提前投入运营,为甲方创造可观的收益,也可以减少我们施工单位众多机械、材料的租赁费,减少人员管理的费用,为公司为老板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个方面甲方和我们施工单位的利益空前一致,所以工程的工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工程管理人员中的一员,协助项目经理,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缩短工程工期就是义不容辞。

3、进一步作好材料的管理工作: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3

一、思想道德方面: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时了解和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还深知要先身之律。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意文化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1、在施工质量和工艺工序上,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将施工工艺工法严格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控制,再根据钻孔灌注桩的工艺特点和流程,合理安排好各工序的衔接和各机台的相互位置,将工作细化到控制各机台的施工操作上。指导工人合理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2、在环境、安全文明施工上,以兼职安全员的职责要求自己,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制止违章操作,督促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在钻进、砼灌注的工序中控制泥浆不外溢,混凝土不随处滴漏。

3、在材料成本上,始终以一个主人翁的态度控制管理施工材料。我将材料浪费的经济损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可见材料浪费,如施工用水、钢筋、钢管、格构柱用钢材、挖机、吊机的非指令作业等;第二种是不可见材料浪费,如施工用电、混凝土超灌过多等问题。可见材料浪费是在施工现场立即可以看到的直接浪费,不可见材料浪费本_文_来_源_于_贵-州.学,习;网是在施工现场当即看不出的间接浪费。我认为对于不同的材料浪费现象,应从不同的根源去控制,有时候需要我们立即制止,有时候需要我们综合管理、跟综控制,有时候我们要动手关一个开关、关一个阀门,有时候我们要动手捡起一截钢筋……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紧盯一切可能发生浪费的地方,让浪费消灭在发生之前。

如此做来,我在夏港项目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赢得了领导的信任。

同样在Xx项目部和Xx项目部我运用在夏港项目部的经验和方法,并加以改进,对自己而言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4

老天眷顾,机场路没出现较大的失误。没干过下部结构,对这些东西是一脸懵逼,毫无头绪,迷迷糊糊的就当了技术主管,也就迷迷糊糊的过来了。我承认我很不称职。

就先说放桩位吧。说真的我觉得真的不要太容易,又不需要全站仪那么笨重,讲句不该讲的话,大部分的桩顶标高是低于护筒低标高的,护筒又是1.2m的护筒,挖出来可以全部归咎于钢筋笼偏位。但是话说回来,按照我给小伙子列的几条要求,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就算是真的偏了那也是没办法了。校点:机场路的rtk全线校点13个,平日校点使用基站平移,(我试过,CPII-036校点到CPII-040复测偏差1cm以内,两点间距3.3公里,精确度无需置疑的。)校一个CPII点,复核一个加密点(通常情况下不要选择有高压线及接收机上方有遮蔽物的点进行校点,容易出现假固定),确保校点没有错误。校点时带上杆高,备用。下面就是放桩位了:通常我要求一次性放3个桩位,一个准备下护筒,两个用来复核。桩与桩的中心间距是已知的,放出桩位后尺量桩间距也可复核桩位放样是否存在异样(放桩位时需注意RMS值,可确保避免假固定现象)。

然后就是护筒埋设。(其实有些东西是需要灵活掌握的,有时候监理提出的要求也是过分小心了。但是我们做到了也能避免很多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对监理有太大的敌意,要合理利用监理。)规范要求护筒高度高于地面50cm,护筒中偏差5cm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了,没什么好说的,现场总结一下,护筒埋设也不要太高,基于我们现场场地现况,护筒埋设20cm-30cm即可,太高了打灰有困难,而且钢筋笼焊接及下导管时都是坐在护筒上,放的枕木不起作用。保持这个高度,护筒周围夯实密实,监理或者其他单位检查,也不会拿这个说事情。护桩是个必须存在的东西,作用单一但真的很重要,往往现场还没到成孔,护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钻头、钢筋笼对中都能用上,往往现场不能引起重视。

护筒埋好了测个标高吧。之前校点rtk带的杆高这个时候用上了,用过很多次,rtk校点后标高是绝对有偏差的,但是可以作为对比标高使用,对于小伙子的水准仪使用我一直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以至于一开始侧标高我都亲自去,有时候后半夜我也要去一趟,真的不放心。水准仪使用小伙子总是不听我的,不留测量记录,不闭合,想想看,无论一站还是转站,只要闭合都能查出问题,无奈我只能让他们用rtk侧标高来跟他们的水准仪的结果做对比,避免出现错误。

开钻吧,也没什么好说的,钻进过程中也没那么忙,多研究研究渣样,钻进快结束时测测护筒顶高程看看是否有变动,及时调整孔深,多测测,避免超钻或者孔深不够。

成孔了检查孔深孔径垂直度,我至今都无法理解1m的孔下1m的探孔器为什么还要成为规范,以至于成为某些心术不正的监理吃拿卡要的第一炮。一系列的报检以后(钢筋笼焊接还要说?),现场在干726承台的桩基时我就发现,施工队伍在钢筋笼焊接及混凝土浇筑时就是把导管及钢筋笼全部架在护筒上,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钢筋笼顶高度会有差异。

最后就是打混凝土了,我真的担心我这的基坑开挖完桩基有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打灰是我最担心的步骤之一(另外一个就是放样及标高)。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好坏,导管接的是否紧密,有没有漏水,小伙子拔导管不会算会不会拔脱了,不能准确判别混凝土是否到达设计位置导致超打甚至桩头不够,一大堆担惊受怕的。无论是我也好,部长也好,对这个打灰都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多次了,我相信就是没接触过的也应该会了。无非也就是加减法。

写着写着就觉得真的没办法再说下去了,一直强调的问题,也就这个样子了,我觉得现场用点心,都是可控的,没什么难得。真的没什么难得。其余得下钢筋笼之前再次检查钢筋笼长度啊,都懒得说了。但是有一点我想在最后强调得是,旋挖钻进场一定要校一下钻杆得垂直度。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5

摘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施工技术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为着入点,分析了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土建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指的是利用管理职能与科学方法以促进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就是在施工过程当中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政策、上级部门技术规定和指标,科学地、有条不紊地组织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与章程要求,使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最大保障。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活动、技术工作以及于技术相关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评价、总结、实施、计划的系统管理,是企业技术管理活动在现场的控制和延伸,它对建立正常的技术秩序,严格技术责任制和工作程序,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序地、有计划地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能够保证施工的流程尊重科学,遵循技术规律,有利于将实际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结合起来,采取适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工种与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使工程质量与工期得到了保证。同时,有利于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技术管理素质与技术能力;有利于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有利于技术研究与技术改进,总结经验创造出新的施工技术。

2、施工前期技术管理

2.1合理组建项目部。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后,项目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规定开始组建项目班子,主要人员有项目经理、材料人员、测量人员、档案人员、内业人员、质检人员、安全员、施工人员、技术负责人,将这些人员的资料报送公司办公室及工程部存档。

2.2加强图纸会审。首先,进行由项目技术的组织施工图自审。接到施工图之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要及时安排与组织技术人员和各专业的班组长读图自审,形成一个各专业的书面读图记录之后,再报出进行多方施工图纸会审。其次,由建设单位组织多方施工图会审,监理、设计、施工以及分包单位共同参加,对会审当中提出的问题与回复要做好图纸会审记录。通过两次会审,可以更深刻地理会设计单位的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对于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比较模糊的地方,施工单位要及时地提出,做好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图纸审查,详细了解了与工程相关的一些地质资料,检查了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完备,施工图与总平面图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是否符合,建筑图与电气、给排水、结构等相关专业图纸是否有出入。同时,对于一些结构非常复杂、施工难度特大或者是重点土建工程项目,在施工图会审前2周要将全套的施工图送至公司的总工程部,在图审时要通知总工办或者工程部派专员参加施工图纸会审。

3、施工过程当中的技术管理

3.1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至关重要。整个工程的各个分项分部工程,都需要及时进行准确的技术交底。隐蔽和特殊工程,更要加强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要求,包括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成品保护和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采用的新工艺、新结构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必须要在各个分项工程施工之前进行,交底的内容要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而且要以书面形式进行交接。交底内容要完整、清晰,同时要有交底人和接受人的亲笔签名及交底时间。要将技术交底进行分级,公司向项目部的全体管理人员交底,包括质量安全、材料管理、目标、叫工期等一些重点要求;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向主管工长以及部分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施工技术等具体措施的交底;主管工长分段分时地向班组再进行分项分部工程的交底。通过这样层层分级的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要求、质量控制点等做到了心中有数。

3.2加强安全施工管理。首先,安全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巡视,这是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监督,采取定期检查要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在施工的高峰阶段要积极进行专项检查,如机械设备、电气线路、高空作业等方面重点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机械伤人、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其次,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机制。选派骨干力量设置善后处理组、物质供应组、交通治安组、抢救组、通讯组等,备齐各种救援物资,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等工作,避免事故扩大,以减少经济损失。

3.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当中项目部要严格按照国家施工验收标准、规程、规范及地方标准和国家强制性条文以及设计文件、相关文件进行组织施工,严格地执行专检、互检、自检制度,保证将施工质量控制在计划之中。同时,在各道工序施工的时候,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要随时进行抽检和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地整改,经过复检合格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工程当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处理办法要及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累积资料。

3.4控制好材料费用。在施工过程当中,一般材料费占建设项目工程总造价的60%~70%之间。由此可见,在施工阶段控制好材料费用,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非常显著。施工单位要建立材料花费的收支动态报表及台账,造价控制人员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4、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6

【关键词】疾病控制机构 人力资源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4-02

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山区,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辖区内共有八个县(含2个县级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以下简称CDC)是州、县两级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政府对重大污染、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最有效控制的实战单位,也是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科研教学和健康教育等预防医学技术服务和指导中心。所以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水平现状,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的运行状况,本文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现有组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探寻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期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山区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 组织结构分析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是在原各县(市)卫生防疫站和各县(市)皮肤病防治所的基础上优化组建而成,分别于2004 年左右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均大体下设行政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包括中心办公室、党群工办公室、财务科、健康教育科、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公共卫生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制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预防医学门诊部等。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设置大致分布如下:(1)行政职能科室:中心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财务科、总务设备科。(2)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科室: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消毒与媒介控制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寄生虫与地方病防制科。(3)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食品、环境、学校卫生科、职业病防制科、健康教育科。(4)实验室分析与研究:中心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5)服务部门:预防医学门诊部。

2 人力现状分析

本文从员工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专业结构四个角度来分析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人力现状水平,并将各项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以寻找差距,并做了简要分析。

2.1 员工年龄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有着较好的年龄梯队状况,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全体员工中30 岁以下的40人,占总人数的9.96%,31-40 岁的117人,占总人数的29.10%,41-50 岁的152人,占总人数的37.81%,51 岁以上93人,占总人数的23.13%。总体平均年龄43岁, 50 岁以上员工比例高于30 岁以下员工13个百分点,因此,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有老龄化的倾向。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个别县员工老龄化较严重,其平均年龄高达47岁,远远高于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全体员工的平均年龄。

2.2 员工学历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员工学历结构比例为:研究生3人,占总数的0.75%;本科生114人,占总数的28.35%;大专生163人,占总数的40.55%;其他(中专及以下)人员122人,占总数的30.35%。硕士研究生代表的高学历人员比例很小,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17人,占总人数的29.10%,因此,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相对缺乏高学历人才、低学历人员比例偏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科室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人员,尤其是业务科室。由于缺乏高学历人才,业务科室常感到无法开展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性的业务。

2.3 员工职称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现有员工402人,其中,管理人员35人,工勤人员8人。员工中具有高级职称54人,占总人数的13.43%;中级职称180人,占总人数的44.78%;初级职称157人,占总人数的39.05%;无职称者11人,占总人数的2.74%;具有初级和高级职称人数比较集中,占总数的52.49%。在人员职称构成方面,国家规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职称构成应为2∶4.5∶3.5,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现有在职员工402人,其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者比例为1.3:4.5:4.2,可见各县市CDC 的人员职称结构还有待改善,需要促进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增加中高级职称员工的比例。

2.4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在各专业构成中,预防医学类专业82人,占总数的20.40%;卫生检验、微生物学专业69人,占总数的17.16%;其他医学类专业203人,占总数的 50.50%;其他包括计算机、财会等专业及无专业人员等行政后勤人员共48人,占总数的11.94%。非预防医学的人员比例最大,但是行政后勤类人员比例过高。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方面,国家规定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85%,而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8.06%,但预防医学、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37.56%。在访谈中,业务科室普遍提到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要求。

综上述,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全体员工年龄梯度正常,但平均年龄偏大,个别科室有老龄化现象;较缺乏高学历人才;各级职称人员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尤其是高级职称员工比例过小,无职称人员比例较高;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后勤类人员比例过大。

总之,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过少,很多科室存在专业不对口人员;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缺乏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三是高级职称人员相对偏少,而且中高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年龄偏大。

3 问题分析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对疾病控制机构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使其能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疾病控制机构地改革和发展,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面临的新课题。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首先是:全州八县(市)总人口397万人(户籍人口),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402人,每万人口仅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0.98人。参照《湖北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标准》,县级原则上按1.2-1.5人/万人口配备,全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476-59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工代表职工总数的80%以上,全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81-471人。这与国家、省定标准相差甚远,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不相适应。其次是学历明显偏低,而且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到了30.35%。从职称上看,以中初级职称为主,无学历和无职称的人员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总结概括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平衡,缺乏高学历人才等。

目前,全州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才无法进入,而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调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非疾病控制专业人才,造成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结构极不合理。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只有借入专业人员,而这批专业人才的编制、职称等均无法给予解决。在人才竞争激烈情况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需要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招人、育人、用人的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如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人员、考评人员、激励人员、吸引人员、培养人员的制度和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是人才队伍建设最具体、直接的影响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地方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因此难以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到疾控行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资金紧张,经费只能维持人员基本工资和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无力投入资金进行后续教育,导致人员水平难以提高。继续教育发展缓慢,专业培训机会不足,人才培养跟不上事业的发展。这对我州疾病队伍的建设和疾病预防工作都起到不利的影响。

4 总结和建议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上一节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加强疾病控制机构队的建设和优化组合,使其能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疾病控制机构的发展需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面临的新课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广泛,技术性强,需要有多学科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应有高度的人才紧缺意识,尽快根据经济和人口的发展状况,增加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加大县(市)疾控机构人才调整力度,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财政也应保证他们的全额工资和绩效工资,并安排必要的业务经费,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在经费上的倾斜。

4.2 规范招聘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进一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的对内与对外人员招聘制度、人员准入制度, 严禁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加大预防医学人员聘用比例,逐步分流非专业人员,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总之,建立起人才吸引机制,营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4.3 完善培训体系。营造鼓励人才成长环境,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力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大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从管理和技术两条线帮助员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协调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中心需要。采取分级带教和重点培养的方法,建立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人才梯队。

4.4 推进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绩效管理体系,丰富激励内容,完善激励措施,加大激励力度,尤其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可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如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可以适当加大激励的比例。

4.5 建立科学薪酬制度。在不改变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完善现有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让薪酬制度逐步由高稳定模式向折衷模式转变,既能给员工安全感,又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实施以岗位工资为主、技能工资为辅的工资结构,充分体现岗位价值的不同,让绩效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管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

于建筑行业而言,施工和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和改善建筑施工的施工方式以及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民的居住条件水平,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来说,一些新兴的建筑施工的管理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流程,发挥高技术在建设施工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施工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和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这些问,注重建筑施工的管理模式,适时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让施工单位和企业在市场中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整体上提高建设施工的管理水平。

1 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问题分析

安全问题是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于建筑建设安全管理一定要重视。不过很多施工单位和企业并没有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并没有真正的安全生产,使得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必须明确的是安全隐患存在于安全施工的各个方面,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环节,施工方务必要重视起来,将施工建设的安全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要进行安全监察,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相关负责人要负起自己的责任,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发现的安全问题要立即处理好,减低施工建设的风险,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

2 建筑施工的技术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的技术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及的领域多,覆盖面广,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桥梁建筑施工一定要严控质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施工前,要充分的考虑施工技术方案是否充分、细致、全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施工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工作都有待提高,相关的施工建设人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对施工建设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让其学会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在实践中总结施工技巧,并结合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建设施工技术的质量。

3 建筑施工的进度管理

因为建筑施工的复杂、规模大、技术难点高,需要严格的控制建筑施工的进度。施工建设中常常会出现突发事件,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进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实施,影响施工的经济效益,增加施工的成本,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建筑施工的进度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要严格的按照规定对施工进度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在保证安全和技术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管理,及时的完成施工任务。

4 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成本的合理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材料的管理是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实际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周期通常较长,而建设材料的价格有随着市场的变化波动很大,因此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材料价格很可能会的上涨,这就需要施工建设相关的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对设备的使用量和材料的使用量进行合理的计算,减少不必要的囤积和浪费,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周转资金,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

5 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

做好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合理的分配施工人员的工作,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培养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人员的个人素质,与此同时,施工人员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施工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6 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建筑施工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创新,才能适应不断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施工单位要从根本观念上进行创新,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施工管理。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改变也就是管理模式的变更,施工的管理模式的改变将对施工的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保证企业、施工项目、施工人员三方面的利益。建筑施工的创新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7 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7.1 技术协调

保证建设时设计图纸的质量,有助于后期工程的建设,避免因为技术错误产生的施工问题。设计人员要在设计的时候审核自己的图纸,做到与实际相符,并与工程建设的其他部门和人员统一协调起来,及时的找出设计图纸的缺陷和问题,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7.2 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能只在技术上进行,还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协同进行。可以通过管理弥补施工期间各部门难以配合的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明确责任的归属问题,制定相应的赏罚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7.3 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情况,这时候据需要发挥施工组织协调的作用,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保证施工建设的质量。

7.4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技术管理人员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完善和协调施工建设管理制度,将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起来,结合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使得工程施工建设更加合理,达到相应的施工标准。

7.5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对于施工建设的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十分必要。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生产新产品。

8 结束语

在适应时展和市场经济的同时,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一定要重视建筑施工的管理。作为一项危险系数高、环境恶劣、内容复杂的工作,进行工程建设时要严格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安排好工程的相关工作,控制好施工进度,了解施工人员的动向,并要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理念不断的推陈出新,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建筑企业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75-01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施工技术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1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有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一直无法改善的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工期,甚至是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在整体建筑实施工程中至关重要,只有在不断研究和改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配合下达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倍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建筑施工技术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不断发展,大小城市建筑建设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在10层以上的建筑已经数不胜数,建筑的结构日趋立体化、多样化,这些因素对施工技术带来巨大考验。一般建筑施工技术包括工程测量技术、土方工程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技术、结构安装工程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和防水工程技术等等,这些施工技术在建筑实施过程中无处不在,对于特殊的施工项目或是为了达到某一效果的建筑施工结构都需要增加独特、针对性强的施工技术来配合施工方案,同时这些施工方案需要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人员支持,要不然会造成建筑不管是质量、美观度和本身应具有的实用价值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技术中是重中之重,没有技术人员那么施工技术就是空谈,即使有了机械化工具,但是没有操作人员恰到好处的实施,那么整个施工技术水平也无法跟上建筑结构、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等等的建筑质量和施工要求。

3施工技术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单位重建不重管、质,致使施工技术人员施展空间有限, 由于处在现代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下,很多建筑单位只是一味的控制成本和费用,还有建筑施工单位在中标后为了在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往往不注重工程技术是否到位、工程质量是否有保障,而是在赶进的盲建。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三者实际配合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操作人员为了进度而只是做表面功夫实际上质量根本没有达标,管理人员只注重制度规章,大部分走过场,没有实际考虑如何提高共同配合超额质量完成任务,技术人员对于无法完成的技术或是建筑单位无法给与的工具而罢工等等棘手的问题。

3.2 技术人员组织力度不够,极度缺乏与管理层、操作人员的沟通。 由于施工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强,但是缺乏高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组织能力,往往存在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无法真正理解管理层和组织操作人员按照技术要求来工作的实际问题,也没有给与技术上的协助来更好的完成施工目标,同样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知之甚少,也无法充分了解技术人员的个性、专业水平和素质,整个沟通存在非常大的障碍带给建筑施工单位不断的冲击和考验。

3.3 施工技术缺乏先进和科学性,造成工程质量令人堪忧。 在大部分城市施工技术人员水平有限,但是建筑的各方面发展却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二者之间的差距极大。当建筑楼房高度在20米以下时,对基础楼层和保温板施工应该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的技术.黏结时所用的胶水应现用现配,而且必须保证一天之内用完。这些细致性的施工技巧,在施工技术中是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没有什么科学性的技术来予以替代,导致工程质量时常存在问题并很难控制好建筑成本费用,加大了总体建筑成本影响资金的流动与控制。

3.4 施工技术实施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考虑不周到问题。 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安全制定了负责人,但是有名无实,然而本身操作人员队长对自身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施工技术实施中技术人员对于安全问题根本来不及或是几乎不考虑在内,直接交付给管理人员解决,他们认为这个安全问题是工地管理人员的工作。诸多考虑不全的原因使得施工技术实际应用中经常受到影响,间接也反映了施工技术的不全面性。

3.5 施工技术使用机械装备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目前,施工技术需要的机械装备配置不足、设备的预期费用低和设备产生综合经济效益差等因素,严重影响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的效率和建筑的效果。

4针对施工技术实际应用中产生问题的对策

4.1 制定专属于施工技术切实可行的施工全面方案。

在施工项目投标前后都必须根据施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来对于建筑的地基、测量尺寸和建筑结构难度数等方面进行修改,有的建筑对于施工技术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施工单位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设想和质量要求。故在工程开工前应修改和全面制定好施工技术的方案。如:确定好测量仪器、装卸仪器等设备,这些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建筑施工中作业时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都必须事前充分考虑。每个星期、每个月甚至是每日都必须根据施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和劣势进行总结,并事先考虑和制定好明天施工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施工技术的对策。

4.2 充分培训和考虑施工技术人员的各方面能力。

施工技术人员处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中的承上启下作用,培训技术人员与大部分是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的操作人员、高管理知识水平的人员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尽量让培训技术人员凡事先通过随时的和管理人员交流后,找到合适、适宜的方法来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4.3 积极使用更加先进和科学性的施工技术。 统筹规划施工技术管理,并随时了解各种适合的、先进的和科学性的工程施工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人员总管理领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特点,统筹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制定有效技术实施方案和质量控制计划。尽量结合计算机精密的测量和准确的控制,保障施工技术的实施。

4.4 设置了解施工技术知识同时具备安全防范能力的人员。 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造成的突发安全隐患,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条件。因此施工单位设置一组灵动的、了解施工技术控制点、具备安全防范和控制能力的人员,在各种特殊的施工技术实际应用中从旁协助,并提前做好施工工地的一切准备工作,来确保施工技术实际应用中提高完成效果和达到工程质量要求。

4.5 采用优秀、适宜的施工机械化设备。 为了满足建筑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合理使用起重运输组合体系、运用好吊装的施工机械和塔式起重机等等基础设备来达到建筑施工技术的设备要求。对于在一些特殊无法靠基础设施完成的施工技术应该花费资金进行购买或者租赁。

参考文献

[1]孔维贞,现场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和实际应用[J],大观周刊,2011(30):177-177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9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9.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10.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5.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6.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18.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1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0.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1.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3.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4.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5.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6.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2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9.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的审核

30.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3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32.地(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3.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4.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人事部备案后,由国务院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政府直属机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六、岗位聘用

35.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6.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七、专业技术一级岗位

41.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4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43.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1)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人事部;

(3)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确定。

确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组织实施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5.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6.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4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8.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打击报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10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9.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10.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5.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6.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18.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1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0.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1.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3.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4.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5.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6.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2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9.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的审核

30.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3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32.地(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3.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4.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人事部备案后,由国务院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政府直属机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六、岗位聘用

35.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6.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七、专业技术一级岗位

41.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4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43.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1)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人事部;

(3)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确定。

确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组织实施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5.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6.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4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8.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打击报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标准 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任务及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规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符合技术标准,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技术管理工作的作用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使员工能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2、保证施工时能按科学方法及技术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并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潜力及设备、材料的利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还要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并且要与平行承包单位做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衔接。因此,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从广义上讲是以工程承包合同结构所确立的管理关系,对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的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按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确保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范围内进行技术管理。

(二)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制度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图纸审查的注意事项

深化对图纸的理解,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和合同相矛盾;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检查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是否错误,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存在等。

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

在工程施工前或施工中,由于设计的原因或业主的需要及现场条件的变化等,会导致施工图的变更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依据的变化,而且涉及到工程量增减的变化。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图某些技术问题存在异议或提出改善性的建议,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提出,由设计部门出具设计变更图才能实施。关于设计图的变更,必须按规定程序处理变更问题,一般由设计单位签证确认、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命令,企业或现场技术部门备案后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健全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内容包括: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新技术项目交底的目的是将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具体操作方法等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待,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导;设计变更交底时,必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交底。健全技术交底制度的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对象的建筑特点、设计情况、技术要求及操作注意事项有较详细的了解,以便科学施工。

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主要内容有:工程定位轴线、标高、尺寸、配合比、预留洞、预埋件的材质、吊装预制结构的强度等。工作时必须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规定复查,并做好记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故事。

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要力求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始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状况、动态过程。施工日记的规范记录可帮助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每天的气象、作业内容、施工部位、作业能力效率、整改措施及结果等。

(三)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主要包括结构配件,建筑材料,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审核记录,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

做好计量工作

正确配置计量器具有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落实计时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开展计量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图放样;技术措施;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

做好信息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四)加强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措施

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首先,以法治企,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其次,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不仅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要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加大技术投入

企业技术进步要有适宜的投入做保证。技术投入包括人力、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相对于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定。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注重施工后期技术管理

首先,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遗漏和失误。对重点设备和工段应进行重点检查。其次,要注意建筑工程的清扫和打压。管道在安装前后都要进行清扫,要焊一段清扫一段,这样可大大减少系统封闭后的清扫工作量。在现场施工中,管线中常常带有污物和施工残留物,应及时清扫,否则会对阀门、设备、仪表带来严重损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照抄照搬,而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是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优化组合这些现有资源,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我国至今大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ERP、MIS这些大型的系统虽然好,但其投入也是巨大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最好是立足现有资源,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而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各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员总结范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construction work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TU74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与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二、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 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的目标。

4.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三、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四、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 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

(3)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

(4)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

(5)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6)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7)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

(8)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

(9)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10)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3.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质量工作建筑施工从设计到施工、竣工,周期较长,为了工程工序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实施跟踪检查,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这些质量保证措施包括:

(1)要加强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决不允许抢进度或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领导必须亲自抓好这项工作。

(2)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工程质量,从工程开始到竣工,有始有终。

(3)要有具体可行的质量措施。检查是目的,而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此只有具体措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4.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实施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他们业务知识水平,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五、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构

技术管理机构由管理层和执行作业层组成。管理层负责对内管理和对外接洽,起指导作用;执行层、作业层则负责按管理层的意图将设计图实施到现场。具体而言,要实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制,由他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组织成立技术管理机构,并对其他人员制订更为详细的职责划分,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对总工提出工作的具体落实;工程部负责技术交底、图纸疑问解决、整理报送变更等;质检部负责质量交底、质量措施制订并督促落实,起质量控制作用;合同部负责对外对内计量、统计、成本分析,建立相关台账。以上为管理层,基本属服务、咨询、指导、控制、管理部门。余为执行层、作业层,即按管理层意图和设计图纸要求分工协作,并及时将现场情况向管理层通报,尤其发生特殊情况时。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指导施工全过程,是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文件。因此,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合同要求严格遵守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做好人工、材料、设备综合平衡,严格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要按规范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2)施工程序,采用流水作业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3)施工机械:选择技术性能好和经济适用型,既能满足现场施工,又经济合理,做到物尽其用。(4)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确定科学的技术保障措施,即质量、安全、降低成本和季节性措施。(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这是施工项目中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主要工程应相应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6)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期限和经济效果,特别是对于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就材料供应、劳动力使用、机械使用安排具体计划,以达到经济有效。

3.重视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

建筑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项目的根本,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这一关,提高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口碑。(1)应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建筑的主体结构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2)加强建筑工程的一些关键性部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比如卫生间、楼道、地下室等,越是这些不经常去的地方越是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因此,这些关键性的部位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的质量。(3)随着新技术产品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使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时,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应该明确施工人员所应该达到的施工质量要求。(4)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杜绝在施工过程中的一切质量隐患。

4.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各类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优越性在各个领域中都获得了充分体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是众多获益者之一。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配以相关的软件,可以准确给出施工全过程的逻辑关系,这有助于提高施工的预见性,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管理的成效。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效率,可使合同建档、归档以及分类等工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还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更为全面、细致。

5.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使职工树立质量意识,以质量要求自己,做到工作一丝不苟,以质量取得效益;其次,加强施工人员基本素质管理,使施工人员树立以场地为家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爱护工程公物,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再者,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培养高业务水平人员,提升工作能力;第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制度,促进职工有序而良好的工作。总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加强是多环节、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配合和支持。

6.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为了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我们建议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施工技术交底,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使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整个工程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同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