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疾病护理论文

疾病护理论文

时间:2022-11-03 22:04:38

疾病护理论文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1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5岁。临床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1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动脉闭塞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10ug/支,保存条件0~5℃。

2.2用法将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10ug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观察指标

3.1.1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每增减100米为一级。

3.1.2静息痛,分无痛、较痛、很痛、难忍疼痛四级。

3.1.3溃疡面积以长径*短径为测量标准。

3.1.4皮肤感觉按无痛、麻木、麻痹三级。

3.1.5踝/肱指数通过多普勒测得的踝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流量比值。

4最终疗效评价标准

4.1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见下表)

表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

4.2最终疗效评价标准

4.2.1显效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达Ⅳ级,其他都不低于Ⅲ级。

4.2.2有效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Ⅲ级,其他都不低于Ⅱ级。

4.2.3无效五项观察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Ⅱ级,其他都不低于Ⅰ级。

4.2.4恶化五项观察指标中有一项达到Ⅰ级。

5治疗结果

5.1结果显效3例(占16.7%),有效12例(占66.7%),无效3例(占16.7%),本组总有效15例(占83%)。

5.2副反应全组未观察到严重静脉炎、头痛等副反应。在注射过程中,有8例主诉注射部位有疼痛感,其中3例于注射后出现血管段微红、轻压痛,分别于注射后2、3、5小时后体症消失。

6护理

6.1使用本药的护理

6.1.1本药为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故应冷藏保存,但应避免冷冻,宜注意冰箱中的温度和放置位置。

6.1.2报道本品偶见过敏性休克,首次注射前应测量病人的血压,同时准备抢救药品,注射液静脉注射时应缓慢,随时询问病人主诉感觉,发现不适和异常,应立即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

6.1.3由于本制剂对血管内壁有一过性刺激,有时会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发红、硬块、瘙痒等症状,故注射后应用生理盐水滴注,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

6.1.4本制剂注射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尤其是血管增容剂(右旋糖酐、明胶制剂等)混合,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6.2观察项目的护理

6.2.1皮肤溃疡面的观察本组采用照相对比测量,故原则上将最大的、最容易拍摄的溃疡作为观察病灶。每日进行创面护理,以免继发感染,影响疗效结果观察。

6.2.2病情观察和护理使用本制剂曾有过加重心、肺水肿,使眼压增高、胃肠道出血、口腔炎等症状,故应加强对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副反应症状。

6.2.3加强血栓方面的护理定期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血脂、血糖、肝功能和尿糖、大便隐血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判断与本药是否有关。

6.2.4某些药物的使用影响药效故在护理上应积极配合医师,防止使用对血液凝固织容系统、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对微循环有影响的药物,前者如噻氯吡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潘生丁、华法令、肝素、尿激酶等。后者如已酮可可碱、激素、氯贝特、吡醇氨酯、硝酸脂、烟酸类、细胞色素C、右旋糖酐类等。

6.3心理护理

6.3.1用药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药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除疗效外,尚存在一定的药物副反应,故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听取医师对药物的介绍,掌握使用特点和有关知识。本药品作为对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四肢静息痛治疗药物,应向病人及家属作较详细的介绍,说明某些病例用药后无效的可能,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解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治疗。

6.3.2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不同病人对新药治疗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大部分病人往往看好新药,而忽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有时对新药作为试验对象而存有疑虑,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细小现象均疑及与使用新药有关,故主诉甚多。我们应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细致了解病人的心态,然后给予启发和解释,以区别是否属药物反应,必要时与专题负责医师联系。

6.3.3疗程结束后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为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闭塞性疾病的治疗质量,治疗结束后对显效病例的鼓励,对有效病例嘱咐保健事宜,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对无效病例的心理安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7讨论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下肢动脉缺血症不断地被医务人员研究和解剖,文献报道目前疾病在我国以每年60万的数字在递增,其中有5%~6%的人被迫截肢。由于目前盛行的内膜剥脱术和旁路转流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因此,血管扩张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微循环改善剂等药物不断被开发应用,其中前列地而近期被探索试用。可是静脉应用该药经一次肺循环约80%~90%失活,推广动脉用药方法,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目前有静脉一次性给药的方法,但剂量增加了4~8倍,伴之血管红痛、全身发热、腹泻、肝功能损害副反应骤然增加,且药物选择性差,即只扩张正常血管而缺血组织血管不扩张。

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将药物包裹在脂微球中,采用0.2um的脂肪微粒,既具有了靶向作用(在病变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释放),又防止了肺代谢的失活,注射用量可大为减少,缓解了静脉注射的副作用。本组18例,有效率达83%,而无一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而减轻静息痛则更为明显,缩短了间歇性跛行距离,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的授药技术,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各项指标的观察护理,对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在我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采用以往直刺采血法,100例采用现在定位斜刺采血法,它们的平均年龄74.5h,平均体重3215g。男44例,女56例,均系足月新生儿,无其他合并症,出生后吸吮力好。

1.2采血时间新生儿出生72h后,4天之内,采血前应停用抗生素及含碘药物、制剂并要充分哺乳。若在哺乳前无蛋白质负荷的情况下采血,会出现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的假阳性,72h后血样可避免生理性促甲状腺素(TSH)上升,并可防止生理性促甲状腺素上升延迟患儿的假阴性。

1.3采用方法采集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观看,以免新生儿哭闹引起家属紧张不安,无形中又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影响采血的成功率。运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儿沐浴后,将新生儿平卧,操作者左手推住新生儿左足,暴露足底,右手轻轻的按摩或热毛巾敷足底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签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右手持采血针沿新生儿足踝外侧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针头与皮肤呈40°~45°斜刺进针,深度0.5~1.5mm,不要用力挤压,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血斑标本合格。

2结果

2.1一针成功率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一针采血,血量渗透均匀,血斑直径≥8mm,定位斜刺采血法100例,一针成功99例,成功率99%。

2.2穿刺点止血时间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止血法平均(5±7s),通过对100例筛查新生儿进行比较:

3采血时的注意事项

3.1采集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观看,以免新生儿哭闹引起家属紧张不安,给家属必要的解释,劝其不必紧张,采血不会给新生儿造成身体大的伤害,采血前必须带口罩、帽子,按正规化洗手,采用一人一针,操作前后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后方可操作,同时要严格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2调节室温28-30℃,当室温过低,新生儿因四肢寒冷,血流缓慢不畅,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而导致采血失败。室温过高,新生儿大量出汗,因汗液中含水分99%,固体成分不到1%,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会使外周阻力增大,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流至局部的血流量仍缓慢不足,造成采血斑过小,而且血滴到圆圈内迟迟不渗透,严重者可导致凝固而需重新采血。

4护理体会

4.1此法采血一针成功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斜刺进针的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穿刺点为浅静脉汇聚点,血量丰富,出血快,对滤纸片渗透好,渗透均匀,又由于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层组成,常规“直刺法”易入皮过深,针头易到达皮下脂肪层,此层血管相对较少,血流欠丰富,用力挤压易挤出脂肪颗粒,是导致采血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更精确,效果更好。

4.2操作简便易行,效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不采取任何辅助工具,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针刺过深及反复穿刺,大大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4.3对新生儿及家属的影响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只需轻轻挤压,血斑标本即可合格,有效地降低了因血量少而反复用力挤压所致新生儿长时间哭闹及家属紧张心理,同时穿刺后止血时间并不延长,降低了新生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

5讨论

近年来我院分娩人数不断增多,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再加上现在大部分父母只生一个孩子,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父母会觉的很心疼,这两年多我科采用了定位斜刺采血法,定位准确,效果满意,而且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标本的合格率也高,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赢得了家属的满意。采血最好是选择在38-40℃温水沐浴后,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采血的成功。总之采血成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每位护士都遵守正规操作的流程,注意采血时的细节,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吸取经验,一定能够把这项采血的工作做好。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外科 护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1-01

外科疾病主要是指需要以手术或手法处理作为主要手段来治疗的疾病为外科疾病。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外科疾病的类型有多种,对于外科疾病的护理有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外科护理的对象是一批即将或已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其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临床上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多,牵涉到护理人员的诉讼案件也逐年上升,此现状给外科护理人员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

1 外科疾病护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疾病护理的特点。外科疾病的种类较多,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也是特别复杂繁琐,对外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的提高,外科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增多,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和简单,给外科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1.2 外科疾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外科疾病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外科疾病的特点原因,导致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繁杂,而且许多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来认真执行和履行自身的责任,很多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令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面对这种不良形式,必须加强对外科疾病护理工作的完善,制定外科护理工作的相应策略及实行有力的管理措施,做好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

2 外科疾病护理的分析

2.1 外科疾病患者身体护理的分析。外科疾病大多是比较常见的类型,患病人群相对来说较多。对于疾病患者来说,对自身病症的治愈期望都相当高。但是病患自身及其家属对于病症并不很了解,只能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医生和护理人员身上。因此,外科疾病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非常认真谨慎的对待患者的病情变化。外科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自身病情的变化最为在意,那不仅是身体病症的治愈,也是患者生命恢复健康的象征。

2.2 外科疾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分析。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护理的方式已经得到大量的认可和应用,良好、有效地心理护理能够在患者的病情康复过程中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利于外科疾病的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

2.3 外科疾病护理人员的分析。

2.3.1 资料与方法。外科护理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案例如下:某医院有护理人员共200人,床位400张。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发生护理病例事件100次,针对这100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

2.3.2 目的。调查在外科疾病护理的过程中,影响患者治疗的护理因素的比重,根据调查结果来做具体的分析研究及做出相应的对策。

2.3.3 临床研究。对把在外科病患护理的事件做详细具体的统计,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把原因和结果分类记录。针对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3.4 结果。调查显示:与事件发生相关的因素分别是:护理人员因素占60%、管理因素占15%及患者因素占25%,护理人员是外科疾病护理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

由调查研究的结果可见,外科疾病的护理人员是患者病症康复的关键,护理人员不能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不能以应付的心理对待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的、全方面的综合素养,高水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高度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提高外科疾病护理工作的质量。

3 外科疾病护理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对外科疾病患者的全方面护理。外科疾病的病种多样,患者在患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自身病情的猜想和恐惧,要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规范来为外科疾病的患者做全面的护理,以专业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应对病情变化,以完善科学的护理技巧和程序,对外科疾病的患者做综合的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的病情全面、彻底的康复。

3.2 完善外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理论。在外科疾病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占很重要的部分,心理护理理论已经成为护理学中的关键因素。由于不同的病患,不同的病情特点,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不相同,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症特点、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做出相对应的适当的心理护理。及时掌握外科疾病患者的心理变化,灵活有效的对患者做出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建立病症治愈的希望和信心,更加的促进患者外科疾病的康复。

3.3 全面提高外科疾病护理人员的素养。外科疾病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各方面素养,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首先必须加强外科疾病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素养,做好护理人员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养以及加强职业道德的规范,打好专业护理基础。并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护理人员应把握新进医学设备的操作;其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监督,制定规范、严格的护理政策,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并执行,树立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和医院良好的护理荣誉;再者,护理人员要加深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症状并及时采取安全有效地护理措施。

4 结语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履行自身的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尊重疾病患者的生命和权利,尽自身的最大努力,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总而言之,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而长远发展并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方法的工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探索,以期找到更好、更先进的护理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1] 段洁,吴爱须,张丽芳,等.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22):3220-3222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3-02

工作相关疾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一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或病情加重,例如:神经衰弱综合征、腰椎颈病、呼吸道疾病等。大量调查结果显示[1],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率,容易导致工作相关疾病发生,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ICU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医疗器械使用多,各钟床旁检查频繁,ICU护理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机会相对较多,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威胁其生命[2]。故本研究拟对ICU护理人员工作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促进ICU护理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四川省2所三甲医院的12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参考蔡文智[3]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使用的医务人员工作相关疾病调查表,根据ICU科室的特点修订而成。

1.2.1 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年龄、职称、工龄等。

1.2.2 护士工作相关性疾病调查表包括:哮喘、肺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胃溃疡、冠心病、神经衰弱、白内障、听神经受损、腕管综合症、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颈病、流产/畸胎、原发性高血压、肺结核、甲/乙/丙型肝炎、艾滋病、放射性病、SARS、抑郁症、癌症等21种工作相关疾病。工作相关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不同工作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人数总和/(工作相关性疾病种类×同期调查人数)×100%。

1.3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

1.4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ICU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名ICU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有17名(14.17%),护师有36名(30%),护士有67名(55.83%);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有14名(11.67)、11年-20年有29名(24.16%)、6年-10年有31名(25.83)、5年及以下46(38.33%)。年龄分布:小于等于25岁有25人(20.83%)、25岁到30岁有28人(20.33%)、30岁到35岁有32人(26.67%)、大于35岁有35人(29.17%)。

2.2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98%,排在前十位的工作相关疾病分别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见表1。

2.2.1 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由表2可见: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不一样(χ2=22.48,P﹤0.001),职称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

2.2.2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01);工龄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见表3。

2.2.3 不同年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比较 不同年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95,P﹤0.001),30岁以上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较30岁及以下的ICU护士,见表4。

3 讨 论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护士面临着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社会性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4]。由于ICU属于重病科室、对环境和物品的消毒要求极其严格,加上环境封闭,故ICU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机会比其他科室护士要多和严重,ICU护士更容易发生职业相关疾病。本次调查发现三甲医院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总患病率为6.98%。患病率排在前十位的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这可能与ICU护士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经常加班、工作节奏快、护理工作使身体处理某一位置,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有关[5]。故ICU护士在工作期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降低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职业有害因素对护士健康的影响程度随着工龄及年龄的增大而加重,与护士的相关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代艳然等[6]通过对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查发现,工龄在1-6年的护士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为0;而工龄在7年及以上者发生率为66.2%。同样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护士腰背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7];临床护士的焦虑程度与年龄成正比,40-49岁护士中重度焦虑高发(40.0%),明显高于30-39岁、20-29岁护士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17.39%、15.38%)[8]。本研究也发现年龄大、高职称、工龄长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低职称、工龄短的ICU护士。故高年资的ICU护士更应该重视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休息和合理营养,降低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减少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2]路静,章左艳,金辉.ICU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11,12(2):39-41.

[3]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凌凤,陈平,何龙江,等.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7,23(1):14-15.

[5]李连芝.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615.

[6]代艳然,何亚会,宋向阳.手术室护士的下肢静脉曲张预防措施[J].职业危害与临床,2007,23(5):379.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心身疾病;心理护理;护理原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6-02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病变,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好转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治疗心身疾病要注意从心理和身体进行双重把握,心身疾病的护理工作也要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心身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身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岁到47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32.6岁,病程在三个月到两年之间,其中25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40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25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10例患有皮肤系统疾病。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帮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节,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帮助患者提高适应以及应对的能力,对患者的心理反应予以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自身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χ±s)表示,并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在具体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心身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例如,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希望得到照顾;患有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较为刻板,感情容易受挫;患有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比较好争斗,做事追求完美;患有瘙痒症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患者脾气较为暴躁,易怒。对于这些特殊的人格特征,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难以进行调节,而进行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则可以很好的跟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进行情绪调节。

根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身疾病患者康复较快,治疗后对于自我的情绪的调节能力有很大提高,超过95%的患者对自己所患心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对照组的心身疾病患者康复较慢,且病情易复发,治疗后对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调节,仅一半人对自己所患心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3 讨论

经过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的实践表明,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让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对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把握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是对心身疾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从而调动患者的能动作用,帮助患者尽快痊愈。应用心理护理应该把握以下三大原则:

3.1.1 把握心理护理与身体护理的整体性 在很多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尤其是心身疾病[2]。心身疾病本身就与患者的情绪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患者的不良情绪会导致心身疾病产生,而心身疾病又会加剧患者的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理护理要与身体护理紧密结合,既要重视患者的身体护理,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又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情绪反应。

3.1.2 针对具体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不同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这要求在护理人员把握患者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3]。

3.1.3 重视患者亲友对患者的心理作用 患者住院后,几乎脱离了原先的生活环境,在陌生的地方住宿,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这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因此,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亲友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从而尽快康复。

3.2 将心理护理程序规范化 心理护理是通过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方法、原理等应用到护理程序之中,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实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5]。

心理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规范,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了解患者病情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从专业知识和技能出发,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还要对患者的心理活动、精神状况、社会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对心身疾病患者的具体发病因素进行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很多心身疾病的身体治疗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效。但是,心身疾病的产生与好转都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根据我院的护理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痊愈,帮助患者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方法,减少病情反复发作的现象,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郑小红.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当代医学,2010(12):123-126.

[2] 韩小娟.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1(03):75-79.

[3] 张桂荣,任改英,刘志贤.浅谈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01):145-148.

[4] 王艳霞,张君毅.心理护理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165-168.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80―0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自《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比喻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或全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所占课时比重大,授课时间长,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关系密切,庞大的内容使学生难以应对。加之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重点、难点、考点等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对内科疾病基本知识框架的建立。所以,为避免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无效学习状况,教师应及时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完成内科护理的教学。

一、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学生因素。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医学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而中职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不足,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要点、考点等,对于知识的内在联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往往过于注意一些局部细节,而忽视对疾病整体的把握。

2.教师的因素。由于内科护理学内容多,涉及众多医学基础学科,因此学生进行临床课程学习时部分基础学科内容遗忘,导致在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学习中教师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使得课程时间紧张,尤其是遇到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会采取化繁为简,强调重点、考点较多,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内在联系涉及较少的做法。久而久之,加剧了学生对疾病认识的碎片化。

3.考试的导向作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旨在培养服务于临床的护理人员,但是由于护士资格证的考取对学生来说是毕业后就业的“敲门砖”,对学校来说护考的过关率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所以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为达到更高的过关率,教学中更多强调考点知识,割裂了具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内科护理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提高教学实效的策略

1.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选择合适案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一个完整疾病案例,往往包含着诸多信息,如患者性别、年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这些信息可透露具体内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主要病因,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典型症状及体征,再加上对应的实验检查和影像学诊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会更加完整、系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笔者对于疾病案例的选择大多取自临床真实的案例报告,并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第二,案例应与内科护理学课程紧密结合;第三,案例应反映内科疾病的重点难点内容;第四,案例具备知识综合性。

2.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长期以来,内科护理学教学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独立讲解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忽略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密切联系,使内科疾病的学习变得晦涩、枯燥,对于复杂疾病的知识学习只能用“碎片化”的模式死记硬背。为此,用PBL教学法,找出疾病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的内在联系,找出关键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疾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重点内容相互串联起来,对疾病有了整体、全面的掌握。例如:

(1)教师在教案中首先引入疾病的基本概念:肝硬化通俗地讲是肝脏的变小、变硬。由概念引出两个关键词:变小、变硬。再引伸出讨论性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

(2)以“肝脏变小”关键词引导学生主动联想及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并展开讨论;正常肝细胞减少、假小叶形成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变小,其后果是导致肝细胞减少,储备功能下降。由上述关键词引申出肝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7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龄妇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整体护理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等综合情况,以科学理论与医学实践为指导,以患者为围绕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高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31-01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整体护理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加强对病人自身的护理,还要关注患者所处的环境、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影响疾病康复的因素[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龄妇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龄妇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年龄范围63岁~78岁,平均年龄65.8岁。本组合并高血压、发热病36例,糖尿病32例,慢性支气管炎29例,两种以上合并症患者24例。两组患者患病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取高龄妇科常规护理:确保患者拥有足够休息时间,饮食护理,严密观测患者机体变化和用药效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

1.2.1日常饮食护理。对于患有严重的妇科疾病的患者,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与饮食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一般要摄入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热量等低脂肪的食物。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有:贫血的患者要多吃含铁的鲢鱼、动物内脏、海带以及各种绿叶的蔬菜等;对于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要禁烟禁酒忌辣以及煎炸食物、忌食用各种类型的糕、糖、油腻食物以及多补充维生素B类含量丰富的食品[2]。

1.2.2心理干预。高龄妇科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老年人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时常会合并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由于妇科疾病治疗时间长,反复发作,患者往往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产生烦躁、懈怠、消极等负面情绪,对妇科疾病认识不深,缺乏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沟通,向家属介绍临床治疗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让患者和家属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3健康宣教。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有关妇科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临床体征,同时还应告知患者饮食、心理等方面与疾病的关系。由专业人员在社区内进行妇科疾病的健康宣传的教育,并且,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发放科普宣传手册或者是出黑板报等,并且定期的举行各种妇科疾病的讲座,讲清楚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对妇科患者病情的影响力度,同时还应提高患者对妇科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3]。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100例高龄妇科患者手术治疗护理后,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术中和术后出现血压、心率不稳定,面色苍白,昏厥等症状,判定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测量患者出血量,不超过5mL为合理现象;患者疼痛分为0、Ⅰ、Ⅱ、Ⅲ等级,0级表示患者无疼痛症状;Ⅰ级表示患者有轻度疼痛症状;Ⅱ级表示患者有中度疼痛症状;Ⅲ级表示患者有重度疼痛症状。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100例高龄妇科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和人口高龄化,高龄妇科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高龄妇科患者患者可能同时带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新陈代谢缓慢,临床症状在发病时表现不明显,病情发展迅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使得疾病治疗和护理更加复杂困难。高龄妇科患者的康复不仅仅要得到医疗器械和药物的支持,同时还受到护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对高龄妇科患者采取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实现高龄妇科患者的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医疗方面,人们对卫生保健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护理以科学理论与医学实践为指导,以患者为围绕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双梅,付银菊.老年妇女妇科手术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5(05):147-148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 中医护理;心理护理;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111-02

我国传统的中医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不仅仅在疾病的辩证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临床护理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下面笔者将对中医学理论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特色做一简单论述。

1 中医心理护理

中医的病因学说认为,人的心理或情绪波动过于剧烈、持久,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学理论对于人的心理活动异常的变化与疾病之关系,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论述。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的情感的不同变化,对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最终都将导致气血逆乱,脏腑机能失调。而在临床上,除了对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外,也可以通过精神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心境处于平和状态之中,使人气血调畅,肝气条达,脾胃健运,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心理方面的致病因素减轻或者消除,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能起能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方面,中医护理就具有自身的特色。

1.1 祝由疗法

“祝由”实际上是以言语开导为主的心理疗法。“祝由”一词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也就是祝说发病的原因与疾病的由来,从而调节与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以达到调整患者气机,使精神内守而化解疾病的方法,因此又称为“移精变气法”。马莳[1]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药未兴,针石未起,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病也”。这种方法也可称为移情异性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并不是要压抑患者的情感,只是改变其指向性,易性也不是取消其个性,而只是更易、消除其消极的情绪因素[2]。

1.2 情志相胜法

这种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些情志致病的患者,按照五行生克之理论,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适当采取运用一种情志活动,去调控因为另一种情志刺激而引发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正如吴昆[3]在《医方考》中所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2 辨证施护

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中,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其两大基本特点。辩证论治是将通过中医四诊所取得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分清疾病的阴、阳、寒 、热 、表、里、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临床医生将这些获得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在临床上,医护虽然是不同的工作,但本身属于一个整体,所以护理工作也要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在饮食方面,根据病情性质,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与方法,如病性有寒热之分,依照《黄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说,进行临床护理之时,如果是寒症患者,则须给予温热性质的饮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如果是热症患者,则应反之进行。

3 三因施护

作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气候、地理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做到三因施护,也就是因人施护、因时施护和因地施护。比如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减弱,气血亏虚,所患疾病性质多为虚证或者是正虚邪实之证,因此护理多用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再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腠理致密、毛孔开放不畅,患者服用辛温解表之药后,可以嘱咐患者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喝热粥汤,提高发汗之力,最终使邪从汗解。

4 防未病的护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成为了预防医学的座右铭[4]。这对于临床护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针对病情,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调养精神,劳逸适度,饮食合理等方法,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中医护理的这些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l37.

[2]陈玉风.浅谈临床患者的中医心理特色及护理[J].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959-960.

[3]吴昆.医方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0.

[4]韩洛川.中医心理卫生及心理卫生疗法[J].陕西中医,2006,27(7),831-833.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9

1.1研究对象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11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共69人,其中男生2名,年龄20-22岁。

1.2研究方法对儿科护理学部分内容进行一个学期的中英双语教学(共120学时)。

教学步骤为:

①建立班级QQ群,每次课前在群里课前预习内容,如本次课程的英语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的疾病讲解概要;

②课堂中用全英文讲解疾病护理程序,制作中英文ppt,教师要求用英文提问本课堂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

③每组学生由一名学生代表做英文课堂总结,代表应该轮流担任;

④布置课后中、英文习题(根据护士资格考试和CGFNS题库改编)。

整个教学中,教师可用中英文授课,但偏重用英语,中英文比例应至少达到6:4。教学内容为: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住院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常见肿瘤患儿的护理。在期中和期末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本科涉外护理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满意情况及其自我评价。问卷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和专家督导审核,保证其有效性。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共发放问卷69份,收回69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调查结果学生对该双语课程的满意情况调查

2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双语教学的方式对任课教师和听课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当有挑战性的。首先,这对任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们的医学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有海外留学或游学的背景。教学改革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角色从以前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转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做展示(presentation)的方式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还可以在课后评阅学生设计的模拟病例,课堂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给教师增加了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的工作量,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通过开展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定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因为有了兴趣,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而课堂的良好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我们在课堂上还设置了纯英语环境的情景教学环节,即学生自己设定临床病例、模拟临床环境、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全英语的角色表演。小组与小组之间还相互评价。教师做最终的评分,作为期末成绩的评价标准之一。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为了在小组竞争中取胜,学生们必须在课前查阅英文的文献、资料、设计病例和进行排练。所花的时间精力是传统教学时的几倍,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加强了。另外,分组学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是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问题和挑战

实际上,通过一个学期的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对基础英语也更加重视,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将临床课程中学习到的专业英语运用到实践中的锻炼机会。总的来说,这种模式是合理有效的。双语教学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来,如部分学生反映课外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时间较长,学业负担加重;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也影响到了课堂的参与和知识的理解吸收。这些问题是双语教学开展之初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和学习能力,不仅要花费时间精力在课堂材料的准备上,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更要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难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10

[关键词] 人性化;健康教育;术后患者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2-138-02

健康教育是研究和宣传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致病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恢复健康的科学[1]。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妇科术后患者的相关研究,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医院科室。华生(Jean Watson)认为,人性照护是护理的核心和本质,护理的目标是促进个体达到身体、心理、心灵的最高和谐境界,从而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尊重、自我康复、自我照护,同时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人性照护理论尊重患者个性,给予个体化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和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效果,使护士和服务对象都得到有益的价值观和信念,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护理专业的重要性[2]。近年来,我们在97例妇科术后患者中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196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5.65±4.73)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开展健康教育,其中子宫肌瘤剜出术62例,子宫全切除3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24例,宫外孕手术46例,卵巢囊肿切除术30例。实施健康教育前全部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病情相对稳定,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无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等认知障碍,无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无脑器质性疾病史。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97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术后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妇科手术后干预组依据人性化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宣教结束后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参考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等[3]自行设计,包含①手术后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②情绪有无波动;③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情况;④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⑤对术后自身恢复的满意情况五个方面。出院时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开展健康宣教后进行评价。①优:护士对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提问回答正确率≥80%、无较大情绪波动、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对术后自身恢复满意、术后3d内肠蠕动恢复。②良:护士对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提问回答正确率≥60%、有轻微情绪波动、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对术后自身恢复满意、术后5d内肠蠕动恢复。③差:护士对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提问回答正确率<60%、情绪波动较大、对医护人员工作不满意、对术后自身恢复不满意、术后7d内肠蠕动恢复。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健康宣教效果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个体差异

人性照护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要求,是对整体护理的补充和完善。华生强调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人性照护理论尊重患者个性,给予个体化护理。患者及家属由于个人生活经历、文化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年龄、所患疾病的不同,对护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护理工作必须因人而异,辨证施护,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工作。患者与家属的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既要根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焦虑感、恐惧感,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其次要对患者与家属最关心的内容做最详细的健康教育,使其理解和配合医务人员实施治疗和护理工作[4]。

3.2 病种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不同,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给患者灌输战胜疾病的信念与希望,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活动是缓解或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耐心回答其提出的有关治疗和护理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同时与患者家属做好充分沟通,可安排家属陪伴,让家属对疾病的康复做到清楚明白,并通过一些具体康复实例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病房中患者间的相互沟通与支持,彼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认识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在饮食方面,禁饮水12 h后,肠蠕动未恢复前可少量进食小米粥、面条、鸡蛋汤等少渣易消化食物,禁止食用甜食、豆浆等产气的食物。通气后可正常进食,进食量要以自体消化功能为准,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3 时间差异

护患沟通时要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5]。人性化健康教育虽始终伴随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活动,在选择的时间段和时间点不同其效果也不会一样。于卫华等[6]报道指出,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健康教育优于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疾病缓解期的健康教育优于发作期的教育效果。在妇科患者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时,要同时实施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入院时建立帮助信任关系,医护人员要热情的接待住院患者,让患者感到生活在人性化、安全、值得信赖的环境中,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入院人性化健康教育,使其尽快熟悉院周边环境。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相关解释工作,并同时积极为患者寻求家庭、社会支持,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主动参与各种康复锻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决心。

3.4 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

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主要由10个关怀照护性因素构成,其中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要经常巡视病情,并根据病房、病种、患者的性格特点建立兴趣小组。这些小组都有助于帮助患者及其家人减轻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增强她们的安全感 ,并帮助她们更多地了解自己。护理人员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之交谈,培养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顽强意志。责任护士详细了解患者术中情况,嘱其术后平卧6 h后取半坐卧位。肠蠕动恢复后,采用多种方法鼓励患者进食。对存在恶心、呕吐患者,可少量多餐。嘱家属与患者共同进食,不断更新食物样式与品种,选择患者平时喜欢的饮食品种。治疗期间要适量饮水,根据病情与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适宜的活动计划,促进患者的恢复。患者术后24 h拔除尿管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出院时发给患者出院指导手册,注明下次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复查的时间、联系电话等。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保持联系,进行针对性教育。

4 小结

人性照护是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要求对整体护理的补充和完善。人性照护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华生于1979年创立的,此理论强调人性照护是护理实践的本质和核心[7]。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主要由10个关怀照护性因素组成,包括:①人文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②灌输信念与希望;③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④建立帮助、信任、关怀性的关系;⑤鼓励并接受患者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表达;⑥在决策系统中应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⑦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⑧提供支持性、保护性、矫正性的心理、社会和精神环境;⑨协助满足个人的需求;⑩允许存在主义、现象主义及精神力量的存在。这些要素都是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8]。华生后来进一步将这些关怀要素演变成临床博爱程序(clinical caritas process),以使人们能够以开放的方式看待该理论[9]。各因素都具有与互动性护患关系相关的动态现象成分。描述人性照护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如何应用,以引导临床护理实践。

《国际护士道德守则》中指出: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健康教育是以医院具体科室为基地,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理解健康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促使其行为向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方向发展[10]。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患者以 最好的精神状态应对疾病,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妇科术后患者肠蠕动的功能障碍,经常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情况,影响了切口的愈合和生活质量,若延长了禁食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本项研究表明,经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主诉不良情绪均可消除,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有关知识率比传统健康教育高,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传统健康教育明显增高,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提高了应对疾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3]李俊.如何更好地解读社会――论问卷设计的原则与程序[J].调研世界,2009,(3):46-48.

[4]付爱霞.感染性疾病患儿及其家属的人性化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9,24(5):48-50.

[5]徐鸣鸿. 把握护患沟通的契机[J].当代护士,2006,(3):22-25.

[6]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3):531-532.

[7]王庆华,刘化侠,杨新芳,等.华生人性照护理论[J].护理研究,2004,18(12):2069-2071.

[8] 庄海珊,张少瑜,林顾珠.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7,7(1):49-50.

[9] Favero L,Meier MJ,Lacerda MR,et al. Jea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a decade of Brazilian publications[J]. Acta Paul Enferm,2009,22(2):213-218.

[10]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6-02

作者简介:修焕娟(1966-),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骨科护理及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临床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2年-2008年,对全院63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大科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第1~2月按科室培训计划进行专科护理知识、技能、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病情观察能力、应急能力培训,第3个月由护理部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民主考评,不合格不予轮转,留原科继续培训,直至合格。结果:培训后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差错数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规范化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综合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

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终生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人才培养,提高护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且为培养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奠定基础[1]。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其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将其界的定为低年资护士[2]。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大科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既能巩固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专业知识,又能学习各科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自2002-2008年对我院63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大科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毕业5年以内护士63人,学历:中专40人,大专16人,本科7人。

1.2培训目标:熟悉各病区环境及护理工作程序,掌握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技巧,熟悉各种疾病观察技巧,能将护理告知贯穿各项护理操作中,并能在疾病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具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1.3轮转及考核方式:进行大科轮转,每个病区3个月,第1~2月科内进行培训,科内培训考试、考核合格,于第三个月最后一周,申请护理部进行专科理论、技能考试及民主综合考评,理论不低于85分,操作不低于90分,民主综合考评(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团结协作、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各20分)总分不低于90分,有一项不合格,不予轮转,留原科继续培训,直至合格;将每次考试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继续教育学分与晋升、护士再注册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4培训方式

1.4.1成立培训考核小组:建立三级管理系统,护理部制订总的科室轮转计划,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护理部成员及科护士长负责考核、综合考评。病区护士长制订病区培训计划,指定有带教资质的高年资护师负责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护士长监督培训工作的落实,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1.4.2培训内容

1.4.2.1岗前培训内容:由病区护士长完成,介绍病区环境、专科疾病特点、护理工作模式、护理工作制度、护士专业形象、职业道德规范、专科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1.4.2.2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由带教老师按计划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各种疾病护理要点;每周进行护理查房一次,采取针对疾病病因、诊断、护理措施、相关并发症、出院指导等进行提问讲解形式,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专科技术操作,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再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示范。

1.4.2.3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年轻护士在工作当中存在重操作,轻观察现象,观察内容肤浅、简单,对有医嘱的观察项目完成较好,对无医嘱但有病情变化的病人,主动观察意识不强[3]。以至于观察不仔细、不及时,使病人可能丧失最佳抢救机会。每个病区都邀请主治医师针对专科疾病进行业务讲座;由护士长组织对危重及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及抢救护理措施是否正确、到位,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经验,认识不足,减少护士病情观察过程中的偏差与遗漏,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2.4健康教育知识与护理告知程序培训:各病区根据专科疾病特点,将健康教育知识装订成册,由带教老师针对时机选择、沟通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示范。组织学习各种疾病从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的内容,由带教老师针对操作前准备、操作中配合、操作后注意事项如何告知进行演示。培养护士富有爱心,乐于实践,将护理程序贯穿于病例讲解中,因人施护,使病人能及时获取知识,提高护理质量[4]。

1.4.2.5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新上岗护士遇到特殊事件或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紧张无序甚至束手无策。为此,各病区制订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及详细培训计划,培训中做到先讲解示范,再进行模拟演练;在情景模拟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根据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情景变化,及时引导和启发,训练护士综合判断与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效果

2.1提高了住院病人满意度(表1)。

3讨论

3.1提高低年资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轮转科室较多,护理的病人涉及多个学科,且护理学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护理范围不断扩大,除专科常规护理外,更涉及心理、营养、康复护理。通过临床实践,使她们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才能弥补课本知识的局限性,才能有相应的知识资本积累,才能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因此,她们除了积极参加专科知识培训外,都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加了自学考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病情发作风险较高,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治疗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主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1],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70.11±3.42)岁,平均体质量(56.82±9.56)kg,平均身高(164.45±8.15)cm;对照组中女30例,男3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77±3.08)岁,平均体质量(58.22±7.57)kg,平均身高(163.77±4.77)cm。所选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者,并排除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本次研究实验进行前,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护理方法。具体为:①为患者讲解所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教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嘱咐其一些疾病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预见性的告知患者可能的护理效果等。②在患者的饮食方面应进行正确指导。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在患者的心理疏导方面,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多做些适宜的运动,例如散步等。教导患者深呼吸的正确方法,让病情康复意志坚强的患者和其他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交流,潜移默化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理压力释放,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非依从行为得到改善,使患者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对待疾病。将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分析讨论。

1.3评价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有时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从不按时按量服药。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完全依从40例,部分依从19例,不依从1例,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20例,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心血管疾病和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非常关键[3,4]。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效果[5]。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丽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2]严红霞,薛云霞,严晓珍,等.探析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病因与健康教育措施.医学信息,2014(37):364.

[3]姜瑜,徐景,张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82.

[4]陈双莲,吕荣,张霞,等.健康教育在构建心血管内科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效果.当代医学,2014,20(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