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

时间:2022-06-27 04:31:33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护理学基础 毕业统考

随着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质量的全面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内、省内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统考。这对于了解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探讨考试方法以及推动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二年级在校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也要进行一次毕业统考,毕业统考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的,由河南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省范围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试卷由省厅统一批改,考试成绩由全省统一排名,因此,各学校对于毕业统考都高度重视,力争在全省取得较好名次。自工作以来,笔者每年都参加了本校《护理学基础》毕业统考的考前辅导,结合自己的辅导经验,现对统考复习辅导进行了一些总结。

1 合理安排课程,考前集中辅导

1.1 课程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所需学习课程很多,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突出专业特点。比如护理专业的课程中,《护理学基础》分三学期讲授,总学时达21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36学时,第二学期108学时,第三学期70学时,课时分配相对其他学科较为充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充分掌握所学内容,加上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每个实践内容的技能考核,定期检测学习效果,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为以后毕业统考和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1.2 考前集中辅导,强化记忆

在二年级学期末,毕业统考前两周,学校组织了统一的考前辅导,统一安排课时,每门课程每周10学时,共计20学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统考科目进行集中的考前辅导,加强学生理解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领导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工作

对于每年一次的毕业统考,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面向参加毕业统考辅导的老师召开会议,强调统考的重要性。每天,学校相关领导都要对任课教师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走进班级,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督促作用。

3 探讨辅导方法,研究复习策略

3.1 认真研究辅导资料,吃透教材

我省采用的《护理学基础》教材是由郭耀玲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本由石玉、高晓梅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下篇,是以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测试题的形式编写的。这本配套的教材重视与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配套,突出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注重与临床护理工作相一致,并且题型全面,覆盖广泛,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的改变,加强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有助于师生课堂总结、学生重点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

3.2 集体备课,探讨最佳辅导方法

《护理学基础》不仅是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的课程,也是护士、护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鉴于《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集中复习之前,我校护理教研室主任对参加统考辅导的教师进行了集中备课,探讨辅导复习的方法,对考前20个辅导学时进行合理安排,力争找出最适合的辅导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3 分析重难点,及时归纳总结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技能操作性强,很多重难点都在操作过程中,针对这一特点,可让学生结合实训课程进行复习总结。结合《护理学基础》下篇这本书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也可以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的知识要点或口诀,如穿、脱隔离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4 组织模拟考试,检测学习效果

统考复习期间,每周学校都组织一次全校模拟考试,考试形式以统考为准,标准试卷,填涂答题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监考,严肃考场纪律,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巡考。成绩出来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排名,张榜公布成绩,检测复习效果。班级内排名督促学生,班级间排名督促教师,找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策略,掌握所学知识。

5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寻求最佳复习方法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病理学;教学改革

在所有的医学课程中,病理学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是一门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病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护资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广泛,题型越来越灵活,与临床工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题目深度和命题思路均有了明显变化,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与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有所增加。同时,对单纯知识点进行考核的A1型题目减少,综合性题目有所增加。这就要求考生在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注重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课程,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非常有限。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护资考试通过率,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成了中职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桥梁课程的病理学,也急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重组教材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一套体现现代化教学理念、符合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体系。

1根据护资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护资考试大纲有了明显调整,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病理学教学却仍旧沿用传统教材,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与目前护资考试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护理教学对基础医学知识要求“必须、够用”的原则,结合护资考试大纲要求,将大纲内没有且临床上不常用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对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临床常用的知识点进行侧重讲解。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与临床相关的病例,尤其是历年护资考试真题中出现过的,做好理论与临床的衔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提早进入备考状态。同时,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添加一些病理学国内外研究的新成果、新观念、新进展,给学生以新鲜、生动的听课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2根据护资考试大纲重组教材结构

近年来,护资考试大纲调整,教师应紧随大纲变动,在调整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考试大纲要求,将病理学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做好相应调整[1],使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更加系统化、条理化,降低理解和记忆的难度,提高护资考试通过率。传统的病理学教学侧重于总论的学习,而近年来由于护资考试中综合案例分析题的比重逐年加大,病理学教学重点也应与时俱进,转变为以各论内容为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具体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对于病理学中与护资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也要加以总结,重点讲解,使学生对护资考试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3改革教学方法,符合考试要求

3.1重视实验教学

病理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较枯燥抽象的理论教学,学生对实验教学更感兴趣,更愿意去实验室观察、学习。同时,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的文字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侧重实验课的安排,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仪器、标本、模型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实践,做到有的放矢。对于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重新学习和复习。

3.2改革考试形式

在病理学理论知识考核中,一改之前以名词解释、填空、问答为主的传统题型,而根据护资考试题型安排理论知识考核,给学生以护资考试的体验。与以往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考试不同,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对考试形式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还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考核,并计入总成绩。通过考试形式的改革,增强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可以结合大体标本及多媒体图片进行授课。比如在讲肝硬化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展示肝硬化的肝大体标本,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于病变的进展过程,则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或动画让学生进行直观学习。比如在讲血栓形成过程的时候,就可以播放血栓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部分内容。在讲病理学各论知识的时候,尽量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尤其是与护资考试相关的或在历年护资考试中出现的病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在病例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更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护资考试做好准备。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知识的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平时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以及测验中,教师可以根据护资考试大纲要求,为学生选择一些题目,积累做题经验。

4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院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病理学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抽时间去临床一线实践,对于临床常见疾病和疑难问题有一定了解,对于临床上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有一定的掌握。病理学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或者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只有建立起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的护资考试保驾护航。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并实施“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毕业当年可以同时取得毕业证和执业资格证。这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为适应护资考试的要求及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枚.激发病理学学习兴趣的做法[J].中国社区医师,2008(19):209.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护生;护考;影响因素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通知[1],2008年10月为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生专门增加一次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组织和辅导从医院转到学校,各学校之间为了生存而竞争,无形中成为了各个学校巨大的威胁与压力。中等卫生学校那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面目已经一去不复返,从事护理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是深感形势严峻、压力巨大。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1分析影响中职护生护考通过率的因素

影响护生护考通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学生自身因素、学校重视程度、日常教学质量、学生实习质量、护考教材质量、护考辅导质量。

1.1护考通过率必须先抓学生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考通过率的高低主要因素取决于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护考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培养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开始,其最主要的抓手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宣传、鼓动和管理等方面的班级工作是否到位也影响到考证的成功率,所以加强考证班班主任配备和管理也是关键,我们应该把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与护理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班主任配备到护理专业,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护理专业班主任队伍。

1.2学校重视程度影响学生的护考通过率 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在宏观上把握好方向。教务科平时的教学环节上,健全教学质量督导、质量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校教学与护考接轨,这是提高护考通过率的重要因素。此外,学校在招生时把好质量关,护理专业的招生要有一定的门槛,中考成绩太差的学生不能入读护理专业,第三学期学习成绩太差的学生要及时分流。

1.3学生实习的质量也是护考通过率的一个决定因素 从2011年起,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已经改革,护考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形式较以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考试内容不再以学科为主线编写,而是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综合各学科内容来编写;增强了对社会医学和人文知识的考核。所以,要加强实习阶段的管理,实习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考证前一段休整期,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做好备考的准备,是考证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要求实习科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辅导和模拟考试。

1.4对学生进行考证前辅导培训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修改考证班级的教学计划,提前到医院实习,实习结束后全体学生返校,进行为期40~50d的强化培训。培训时分成若干培训辅导小组,并制定考证激励方案,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的选择和学生护考通过率息息相关 学校很多学生对护考怎样复习,购买什么样的护考辅导用书,都很盲目。所以,作为学校的老师,特别是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复习,给学生选定相对权威的护考教材,给学生提供帮助,这是很有必要的。

2分析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护考师资培训,创办了由我校教师团队组成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培训班。几年来,我校的护考通过率逐年升高,由40%提高到了今年的70%,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认真总结,全面看待问题。目前,我校护考通过率较以往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如何稳定学校护考通过率?这还是一个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护考教师团队的培养,各学科护考教师团队的集体备课,做好历年重点、考点分析等方面应该再加大力度,以保证护考通过率有增无减。其次,要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和配备,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考证班班主任,进行护考"零距离"的指导、沟通。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教学与护考做到完全接轨,同时严格要求专业教师到临床见习,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正确的处理护患关系,医患关系,能够很好的进行护患沟通,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优质护理服务[2],最终再将知识带到课堂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总之,要想更好地实现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抓起,学生只有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拿到护士执业资格证这一通行证,才能进入临床工作,才能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但是,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才能做到最好,所以必须呼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再创明天的辉煌!"

参考文献: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4

1.科室准备

1.1带教计划修订:护士长、科室总带教老师根据院年度带教要求、护生文化程度及上届护生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讨论,修订新一年度带教计划。

1.2带教人员确定:采用自愿报名加民主评选产生。首先科内发动,自愿报名。其次,根据护士文化程度、护龄、带教经验、护生评分、临床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定,择优录取,确定带教人员。

1.3带教培训:科总带教老师对带教护士进行系统培训,主要包括:科室带教计划;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优秀带教护士介绍带教经验;带教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2.实习生入科教育

2.1入科第一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集中教育。讲解科室规章制度;科内人员;病区环境;仪器设备;主要收治病种;常用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基本护理操作示教等。并强调医疗安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2.2根据护生文化程度差异结合护理院校实习要求,告知其入科后须掌握的临床护理知识、技能;出科考试内容、形式。

2.3护生与总带教老师相互交换联系方式,如:手机号、qq号等,以方便在实习过程中沟通、交流。

通过上述步骤,消除了护生入科时陌生感,对实习科室有了初步了解,对实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能帮助护生顺利开展护理实践工作,较好地完成护理目标。

3.实习过程中人文化带教

3.1带教老师二“主动”。一指主动与护生沟通,随时了解带教计划完成情况,个性化一对一带教。二指主动关心护生生活、交友及情绪变化,予以照顾、帮助。

3.2护生二“主动”。一指主动参与病房管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感情融洽的护患关系。二指积极与老师交流,不断累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3护理总带教、护士长对每位护生至少进行一次交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鼓励护生参与科室活动,使护生能更好、更快融入新科室。

3.5严抓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护生进行各种形式讲课:即兴提问、小讲课、业务学习、疾病查房,鼓励护生主持讲课等。不断促使护生主动学习,强化理论知识。

4.规范出科考核

4.1理论考试:由科室护理总带教命题,带教老师监考

4.2护理操作考试、整体护理考试由总带教主持、把关。考核结果予立即反馈,肯定优点,指明缺点,告知其改进要点。护士长抽查。

5.带教效果反馈

5.1对护生考核:护生完成出科小结后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护生自我评定、平时工作表现、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整体护理考试结果结合实习目标给出总体评价。

5.2对带教老师考核:避免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失真,评价表由护士长发放、收集,并在表格发放前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务求真是、可靠。护生从带教老师带教态度、专业知识、讲课能力、操作技能、教学管理能力等几方面对带教老师作出评价。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临床实习;分散知识点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59-01

国内外关于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比如典型的PBL(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1,2],然而,不同时期,教育对象明显不同,需要带教老师因材施教。分散知识点教学是把教学内容有重点地归纳总结成若干便于掌握的知识点,工作中渗透给学生,最后再进行反馈、系统讲解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中的护生均是90后的中专护生,他们总体特点:年龄小、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竞争意识强,但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做事缺乏主动等[3]。而神经外科,专业性强,危重患者多,患者病情变化快,基础护理多,因此对实习护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4]。笔者根据2年来对中专护生的带教经验总结,发现分散知识点教学对于护生快速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要点帮助很大。

1 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2年,我科共接收来自多所卫校的中专护生86名,进行为期8个月的临床实习,其中女生81人,男生4人,年龄17~20(18.76±0.72)岁。其中2010~2011年度实习护生48名设为对照组,其中1人因中断实习,不列为研究对象;2011~2012年度实习护生38名设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均为北京市中考统一招生,学制、年龄、教育背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根据护理部要求,每位实习护生在我科进行为期2-4周的临床实习,对照组护生的带教为传统形式,实验组实施分散知识点教学。年度实习结束,对实习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果。

2.1 制定临床教学计划

根据护理部2-4周的实习安排,制定4周的教学计划,把神经外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常规、用药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等组条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要点作为知识点作为带教和理论考核的重点,出科的操作考试以护理部每月的考试安排为主,首先给予护生示范,护生反复练习后进行出科考试。根据护生实习时间的长短,结合护生实纲,有重点地进行带教指导。

2.2 实施带教计划

2.2.1 对照组护生的带教采用传统形式,根据科室工作情况排班,由当天上班的高年资护士(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主管护师)带教。新护生入科后第1周,进行医院环境、基础护理的带教,此后基础护理和常用护理操作贯穿实习始末,对护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第2周和第4周分别一次讲课,由科室指定的带教老师授课,每次时间2小时,授课内容为教学计划的内容。出科当周组织实习护生座谈,对护生的建议和意见给予重视并完善教学计划,完成出科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2.2.2实验组护生由长期责任班的高级责任护士或科室指定的带教老师专人带教,每天抽出10~20min针对某种疾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授课,每周4次,次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就个案进行总结、反馈。第2周和第4周分别安排一次讲课,时间为1小时,主要是对2周内所学知识点简单回顾及整体护理的学习,出科当周组织实习护生座谈,对护生的建议和意见给予重视并及时修整教学计划,完成出科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2.3 效果评价

该年度实习结束,对所有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并与护理部沟通,了解护生在护理部的考核成绩。同时就带教方法、内容,带教老师工作态度、是否进行操作示范及及时解答工作中护生提出的问题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及护理部考核结果都较对照组更理想,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生出科考试中:人文素质占20%、理论成绩占40%、操作考试成绩占40%,总分100分,出科成绩比较(见表1)满意度调查结果取百分比(见表2)。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3 效果

表1 两组护生毕业实习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表2 两组护生满意度调查表

4 讨论

4.1 分散知识点教学法实施2年的时间,实习护生对实习活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神经外科实习结束后,总体反应实习效果好,对专科疾病护理的重点内容均能较好掌握,每2周的小讲课中给予系统归纳,对于护生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学习更具指导性。

4.2 分散知识点教学法实施以来,我们也发现了此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比如在提高中专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尚不尽理想,可能与中专护生年龄小、知识层次低、习惯于被动接受等原因有关[5],在下一步的临床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蓉,孟秀,张瑞丽,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7,32(6):347.

[2]张茹英,马志华,万宝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在护理秩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杂志,2004,10(20):65-66.

[3]施秀娟,詹苗苗.针对现代护生特点进行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2(6):770-771.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护理学;课程考核;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9-02

考试具有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目前护理教育必需面对和思考的课题。我国高校目前的考试模式和评价制度,在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由于考试形式单一和考试方法僵化,严重制约了考试功能的发挥和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为此,我们对我院本科护理在校的2009级、2010级、2011级三个年级的考试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目前,我国高校考试仍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重知识再现、轻能力创造,一考定成绩,这样的考试方式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针对我院三个年级的30余门课程考试情况进行调查,90%以上的只有期末一次考试,平时没有阶段性的考试。试卷的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部分课程的试卷完全是选择题。学生在临考前开始复习,主要以死记硬背知识点为主,缺少对知识的整理和深化,也缺乏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

2.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够。我院大多数课程的考核以学期末的总结性考试为主,多数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占该课程的学业成绩的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以2009级本科护理学专业6门学位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的调查情况为例(表1),均无期中考试,期末成绩占70%,平时加实验成绩占30%。这种单纯的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失公平性和准确性,缺乏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够。

3.对考试的总结分析不够,缺少学生反馈的环节。考后的总结分析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从而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命题的科学性。我院护理学专业各门课程普遍缺乏对试卷考核后的总结分析,即使少数的考后总结也非常简单,分析不全面不深刻。考试结束后,缺少教师与学生反馈的环节,教师很少再与学生见面沟通,指出其考试的得失原因,并根据学生不足的方面做出辅导。

4.对考试课和考查课的界定和管理不合理。国内多数高等院校的课程有“考试课”和“考查课”之分,其区别主要在于考试课在学期末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成绩以百分制为主。而对于考查课,有的高校以闭卷考为主要的考试形式;有的高校由任课老师通过实验报告、课堂测验、提问等方式给学生记分,学生多可轻松通过考查课,评价的随意性大。学生对考试课和考查课的重视程度区别也非常大。我院护理专业的课程也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2009级、2010级、2011级三个年级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中,公共课程、学科及专业类课程的考试课所占比例不到40%,专业方向课均为考查课,考查所占比例超过60%以上(表2)。究竟哪些课该作为护理学专业的“考试课”或“考查课”,界定的标准模糊,说服力不强,可操作性差。人为的将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不利于学生对医学核心课程的学习。

5.考试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学院对考试课命题有明确的要求,并由学院教务办统一安排组织考试。对于考查课的管理较为宽松,命题和组织考试都由教师自行决定,监控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考查课容易通过,考试课难过。在评分标准上,以试卷考试的考试评分标准相对要规范、科学合理;而以论文或其他形式考核学生的,考核标准操作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不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区分度。考试的管理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加强对考试各环节的有效管理。

二、改革考试现状的思路

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的考试应当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即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获取护理学知识的同时更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认识学生特长,发现学生学习障碍所在,以便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笔者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考试方式。考试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服务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改革考试的方式,改变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试形式,在某些课程的考试中允许学生带工具书进行考试,不以考核学生记忆能力为目的,而是考查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换到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当的时候采取口试加笔试的形式进行,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我们09届毕业生中有学生在应聘回答提问时,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而丧失就业机会。因此,建议考试方式多样化,增加开卷、口试、阶段性考试的比重,尽量避免以闭卷为主的终结性考试的一考定成绩的现象。同时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培养其自学能力,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2.改革考试内容和题型。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势在必行。除了考查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考查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在考题的设计上,要重点检测学生运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命题上,应适当减少客观题所占的比例,加大非固定答案的主观题的比例。虽然护士执业考试以选择题为主,但作为非选拔性考试的大学学习阶段的课程学习,在出题上应尽量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真正发挥考试的功能。在专业课的考试时,一定要安排技能考试的环节,让学生的模拟场景中进行操作考试,纸质的试卷一定要出论述性试题,答案不固定,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目前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单一,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有一考定成绩的趋势,我们必需进行改革。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多元化标准,以确保评定的准确和客观。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还应该包括实验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小测验成绩、讨论活跃程度、上课出勤情况等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不低于50%,而期终考试成绩不大于50%的比例。

4.建立考后反馈的制度。我院护理学专业多数课程只有期末一次考试,学生完成期末考试后就再没有机会和科任教师见面,考试答案情况学生无从知晓,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考后反馈机制,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安排教师与学生见面,讲评试卷,对学生把握不好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对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点。同时,试卷质量分析对于提高命题水平、考试质量、教学效果,完善题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试卷质量进行规范化、量化分析,有助于查明课程考试实际结果与考试预期目标间的差距,正确使用考试结果,正确评价教与学效果的客观性,反馈教与学信息的真实性,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整改措施,同时也是试题库建设及实现教考分离的基础[2]。

5.模糊考试课和考查课的界限。人为地将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在实际教学运行中已经浮现出许多弊端,让学生重视考试课而轻视考查课,教学管理部门对考查课的监管不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而护理学专业许多专业核心课程如护理学导论、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预防医学等必修课程,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护理伦理及法规、五官护理等选修课均为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会有所下降。因此,应该淡化考试课和考查课的界限,一视同仁,特别在实行学分制后,每门课程按学分计入学生的成绩,考核的要求和管理标准一致。

6.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最主要方式,考试环节的规范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重大。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只有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从教师的命题制卷、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期末的考试管理、学生成绩的评定,都应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进行管理。课程的考核办法应该由教研室集体讨论,报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综上,“考试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构成,是学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基本内涵之一。国外一些高校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能力考查为重点,考试方式多样,试题答案强调开放性,成绩构成具有系统性,评分标准公正,考试机遇多样,成绩评定灵活,有许多可供我国高校考试借鉴的地方[3]。护理学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有非常强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护理学专业的考试,既要检测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考核相关的技能、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在现有的笔试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口试、答辨和现场操作、阶段测试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改革成绩评定方式,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现状,建立考后反馈的制度,淡化考试课和考查课的界定限,建立健全考试的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4-17.

[2]刘伟东,屈华,石萍等.试卷分析的量化与规范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00-102.

[3]刘淑英.国外高校考试“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及启示[J].科技信息,2008,(33):555,547.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7

【关键词】护士执业考试 新变化

外科护理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54-02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建立了护士执业考试、执业注册管理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护士管理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1995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并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通过考试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执业。由此可见,考试的通过率及成绩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学校招生、就业等工作,最终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校在教学改革中以学生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且在护士的执业考试中占着较大的比例。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发生了新的变化,考试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对此,如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需求,改革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2011年护士执业考试发生新变化,改革力度较大,考试内容打破了学科界限,考试学科、疾病种类、疾病内容均有增减;考试形式为两个科目,增加了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型的A2、A3、A4型题。笔者结合这些变化,将大纲的变化归纳为“七变”:一变是考试涉及学科由专科到全科,并增加人文、沟通的相关知识;二变是考试形式立体整合,两个科目的考核包括了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法规、护理伦理、护理管理、中医的相关知识;三变是考试题型A2、A3、A4等临床病例题分量大增;四变是主要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五变是增加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重沟通、重预防,逐渐接近临床;六变是疾病的增加和删除;七变是考试大纲的形式抽象化、考试内容灵活化。

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新变化下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新大纲的变化,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按“以适应护士执业考试标准,符合护士职业能力要求,围绕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来进行整合。

1.将医学基础知识渗入教学中。医学基础知识作为医学临床的奠基石,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运用到的医学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由于目前的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弱,且学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医学基础课程多,学生难于理解,如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较为局限。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学过的医学的基础知识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熟悉医学基础的教学重点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如在讲授“烧伤病人护理”的内容时,教师帮助学生复习皮肤结构、皮肤功能等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后,再帮助学生理解体液、水电解代谢紊乱、补液的知识,后引入新的内容“烧伤病人护理”,这样就解决了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到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牢记所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

2.通过临床案例,设计工作情境,将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法规、护理管理等知识融入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如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年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外科护理学进行整合,设置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胃大部分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大肠癌病人的护理、开放性伤口病人的护理、烧伤病人的护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甲亢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肾结石病人的护理、血气胸病人的护理、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等11个学习情境。同时,按照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设计实施情境的过程,并将护理的技能、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及沟通技巧融入学习情境中。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应了护士执业考试编排及知识面的综合性;工作情境设计,也体现了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过程,符合护士执业考试内容的变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以临床案例的形式,设计学习型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型工作任务将知识、技能、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态度,从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下以学习“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为例,描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第一,教师布置学习型工作任务。即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病人情况完成相应的任务。病人基本情况:病人王某,男性,5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据此,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学会接待病人,并完成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病因、发病机制、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二是制订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护理计划;三是按操作流程完成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手术前护理;四是学会使用外科术前护理常用器械、物品;五是与病人及其家属、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第二,学生分组。学生分为6组,每组为10人左右,并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

第三,课前知识准备。按下发的工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相关学习材料,通过网络、临床医院等学习途径,准备与工作任务有相关的知识,如阑尾炎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病人的入院指导,静脉输液技术、术前准备,等等。

第四,工作方案制订。将所收集的材料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并与教师共同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同时做好角色的分工。

第五,学生工作任务的实施。学生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直观、易于理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意识,并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进行自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成果展示及评价。实施后,每组进行成果展示。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

第七,总结与反思。学生分析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哪些知识有遗漏,哪些没做好,提出下步改进的措施。

第八,知识拓展。采用启发式或精讲的形式,根据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护士执业考试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加强课后实训,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训室由学生管理,实施全天开放,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不定期到实训室练习,强化与巩固对课中的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学习“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与“胃肠减压护理”时,二者吸气末屏气拔管操作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吸气末屏气拔管,是预防气体通过引流口进入胸膜腔;胃肠减压吸气末屏气拔管,是预防拔管时内容物进入气管。这些知识易于混淆,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识别它们的不同点,将知识点融入操作过程中,达到有意识记忆,使学生便于记忆,牢固掌握知识。同时,课后练习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的学习,学生实现互动学习。护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和自检,可以学会共同学习,加深友谊,满足心理需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加强护士执业考试前的强化训练。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教师除狠抓在校的教学课堂质量外,还应加强考前的辅导。学生经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医院的1年实习,虽然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仍较弱,学生对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的认识仍是分散的。笔者认为在考试前1~2个月,教师应组织学生集中辅导,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理解记忆,利用顺口溜、谐音、联想记忆寻找规律,将书本知识生活化,以便学生掌握知识点,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必要时,可通过列表归纳、比较记忆或是口诀记忆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如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活动的记忆:“一(24小时)动手,三(1~3天)动肘,功能锻炼朝上走,四可以动动肩,直到举手高过头”。

总之,由于新大纲的变化,护士执业考试难度相应增加,教师与学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适应新大纲的变化,确保考试的通过率,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书贵,张立新.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医院管理,1997(3)

[2]张巧玲,杨金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对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3]李英.工学结合一体化课业学习包的开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3)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8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9

1.1研究对象

将到骨科实习的120名中专护生,按单盲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人,采用PBL加对比性护理查房的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对照组60人,采用经典的PBL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分20批次先后于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骨科实习,实习周期为4周。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从临床业务查房内容中选择一种疾病为重点进行经典的PBL护理教学查房,其特点是以疾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主要治疗、预期目标、护理诊断、诊断依据、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及生理、心理的健康问题为基础,理论联系实践寻找护理对策,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护理查房质量及教学效果,提高了整体素质,由“知识中心型”教育转变为“能力中心型”教育[1]。但经典的PBL护理教学查房取消常规理论授课,带教老师是引导者和指导者[2]。观察组:护生到科室后,第1周,熟悉科室情况、带教老师、疾病种类及教学要求。第2周,选择科室典型疾病进行系统的理论讲座,再根据讲座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由带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选择合适的患者为查房病例。带教老师提出4~5个主要问题,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复习讲座内容,查阅资料。第3周,进行教学查房。首先汇报患者病情、床边查体、询问症状。然后进行讨论,把收集到的患者资料与书本、讲座的内容相比较,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释,同学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讲述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遗漏、错误之处由带教老师补充、纠正。最后由带教老师回答学生提问,总结此例患者的个性和此类患者的共性,使学生从护理查房中对同类患者有着全面的理解,并突出此例患者的个性。同时配合示教、练习等,使护生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要领,逐步掌握护理程序运用技能,为优质护理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3]。第4周,进行考试并填写带教调查问卷。

1.3评价方法

1.3.1出科考试成绩

对出科考试成绩分析对比,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由科室带教小组统一评分)。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操作、护理交班报告书写3项,均为百分制。

1.3.2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对每一位护生采用问卷调查,由学生自己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所采集的资料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4周护理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护理交班报告书写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操作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我科根据骨科自身的特点,针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难点和弱点,尝试采用PBL加对比性护理查房的护理教学查房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理论讲座-选择查房病例-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充分准备-理论与实践做比较-讨论-提问老师-带教老师总结查房,从而使护生理论知识扎实,养成良好的评判思维和分析能力。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人为临床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学习方法,从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4]。特点:取消常规理论授课,以问题为基础定向学习,由带教老师提出学习的主要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然后集中讨论得出答案,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带教老师成为引导者和指导者。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病理学;考试改革

我国现行的应试型考试形式,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课程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但考试又是课程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考试在高等教育阶段同样有指挥棒的功能。学生和教师的许多行为,其实都是为了适应这一制度安排的要求,或者是通过与其博弈而张扬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利益诉求。”[1]改革“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就是为了树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理念,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把考试内容定位在对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能力的考查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作为教学质量鉴定的一种方法,应该是一种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考试机制。”[2]为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考试方法作了如下探索性改革:

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课程考试由平时考试、实验考试、单元考试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组成。平时考试成绩占总分值的20%、实验考试成绩占总分值的20%、单元考试成绩占总分值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值的40%。平时考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读书报告、病例讨论等。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角度为出发点,我们对实验教学的考试分值所占比例定为20%,其中实验考试也包括平时实验完成情况。单元考试主要由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定期测验构成,适当体现阶段性考试。

二、考试的方法

1.平时成绩考试的方法

我们利用部分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师生互动教学。小组教学主要采用病例讨论、撰写论文的形式。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两次讨论课,由教师决定病例讨论题目,学生10人一组进行准备。讨论题主要包括了课程大纲的内容,也涉及部分相关的临床知识,要求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因为学生准备很充足,课堂气氛很活跃。除此之外,平时作业主要是以综述性质的论文形式布置给学生,作业在开课后第1周布置,并要求在学生在7~8周内完成,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

2.实验考试的方法

实验考试以标本考试和平时每次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两部分组成。

(1)标本考试。主要以鉴别标本的方式进行考试,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标本的性质自行识别出病变标本,并注明病变和疾病名称,教师根据其实验结果予以评分。

(2)实验完成情况评分。带教老师根据多年批改实验报告的经验和学生课堂标本观察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对学生每次实验完成情况客观地评出相应的分数,期末结束计算出平均分作为实验完成情况的分数。

3.单元考试的方法

单元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形态学和机能学。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两次单元考试,要求学生注重平时考试。

4.期末考试的方法

仍然采用传统的笔试方法。试卷的题量较大,覆盖面广,以100分题量组成试题,最后再按实际所占比例折算分值。

三、考试改革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任课教师对本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投入了很多精力,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课堂讨论、课后文献查阅等实践考察,侧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在新的考试评价模式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体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新型的教学考试方法表示赞同,认为改革后的考试制度增强了自己学习的自信与主动学习的兴趣。从实施结果来看,本课程的考试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1.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学习过程

在教学管理第一线的研究人员将高等学校考试的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功能;②评价功能;③引导功能[3]。经过改革,平时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等均纳入考试范围。新的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避免学生逃课现象,使学生更注重日常学习。

2.课堂到课率高,气氛活跃

自从课堂提问、病例讨论表现等纳入最终考试范围后,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更加关注,注重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出席率和听课效果。

3.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将实验完成情况和标本考试纳入考试范围,使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重视起来。从学生实验课课堂表现、观察标本、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看出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师教学积极性明显增强

实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觉得改革并不仅仅只有学生受益,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学习。改革能使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及时发现问题,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真正体现了“大爱育人”的教学方针。通过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师也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考试改革的体会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出,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模式也应强化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检测,顺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应紧密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运用教学改革的机制和作用,带动和促进考试制度的改革[4]。我们对“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通过强调过程考试,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也相应降低了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实验考试,促进了学生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态度[5]。

课程考试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考试,通过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符合护理专业特点的考试体系。本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适应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能力本位、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完善了考试评价体系,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使得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于实际护理工作,有利于全方位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邵守先.大学考试改革的研究视角与方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6,20(1):13—17.

[2]赵 丹,李新宇.国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0):62—64.

[3]邵 进,吕浩雪,陈云棠,等.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16(6):59—61.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11

【关键词】 糖尿病专科护士;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评价

随着医学领域科技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护理工作在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对护士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在职继续教育,也要加快专科护士的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发展逐渐成为趋势和需要[1~5]。糖尿病领域对护士的专科化要求显得尤为突出,临床需要护士与医生合作,共同参与糖尿病预防、教育、治疗、研究、咨询、管理等工作[6]。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自1975 年harden首次提出至今,应用于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在国内外均取得了一定成绩[7]。目前在我国,许多医学学科都应用osce其作为评价临床能力的方法,并已将其作为临床能力考核的重点[8]。本研究参照国内外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研究,结合我国专科护士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考核与评定方法,结合培养方案,为今后形成糖尿病专科护士认证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实现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的系统化、规范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4年级护理本科生(四年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平时成绩与学生意向,共选择品学兼优,且同意接受培训的学生30人,参加为期3个月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后,进行osce,以检测osce对培训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效果。护生的情况:男生5人,占总人数的16.67%;女生25人,占总人数的83.33%,年龄最小21岁,最大23岁。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见表1。表1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内容

1.2.2考站设置考试设置12个站点,见表2。表2考试站点设置

1.2.3评分标准osce考试中13项能力的考核均制定有统一的评分标准(表3)。设定每个考站分值均为100分。

1.3考核过程控制13个站点考查学生糖尿病护理技术、护理程序应用、糖尿病病例分析、pbl小组配合、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科研能力、职业态度和评判性思维等13项能力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依次进入各个考站,每名学生考试所需考试时间共260min。考核过程采用流水作业形式,考完的学生离开考试场地,不得与未进行考试的学生接触,避免考核过程中出现泄题、漏题现象。

1.4统计学方法考试结束,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考试结果通过正态性w检验和各分数段成绩分布进行分析;考试质量通过难度系数、区分度系数、cronbach系数的α值以及cvr效度进行分析。考试的难度系数采用学生在某考站实得分的平均数与该考站满分之比计算,以反映考试难易程度。区分度采用某考站的得分与考试总分之间的极差相关系数表示,反映考试对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考试的信度采用cronbach系数的α值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9]。在考试前进行关于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难度、考试权重和评分标准的专家咨询和审核,以检测考试的效度cvr。表3各站点评分标准

2结果

2.1考试成绩分析对护生osce成绩分别进行了正态性w检验和各分数段成绩分布,结果见表4、表5;图1。表4护生osce平均成绩的正态性检验结果表5护理本科毕业生考试各分数段成绩分布

2.2考试质量分析见表6。表6考试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2.3问卷调查与座谈考试结束后,就有关考试的设计与组织、质量和效能等方面的内容,对参加考试的30名护生和7名主考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座谈。学生问卷在考试后现场发放、现场收回,发放30份,收回30份,均为有效问卷,教师问卷在考试后发放,2天后收回,发放7份,收回7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座谈会在问卷调查后第10天举行,以辅助分析调查结果。

3讨论

3.1考试成绩分析表4、表5所示:本次考核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生各成绩段人数分布均匀。说明考试质量控制良好,考试结果客观、公平。各考站学生平均成绩分布的峰度系数为低峰态,提示位于平均成绩附近的学生较少,高低分人数较多,学生的成绩相差较大,优劣区分明显,即osce考试能区分学生的优劣,呈现差距。考试中,学生面对具有真实体征变化的“患者”,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联系起来,将意识融入行动中[10],故考核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有利于评定学生的知识掌握、个人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3.2考试质量评价

3.2.1考试难度卫生部国家考试中心将试题难度分为难、中、易三档,难度<0.4属“难”,0.4~0.8之间属“中”,难度>0.8属“易”[11],难度指数越大,考试难度越小。表6所示,osce各考试难度均在0.7~0.8之间,难度适中,表明本次考试的难度是可以接受的。

3.2.2考试区分度美国当代教育测量学家ebel.l提出:区分度指数>0.4,试题的区分度与鉴别能力好,区分度在0.3~0.39之间,试题的区分度良好,略加修改更佳[11]。本次考试的区分度较高,表明本次考试有较好的区分和鉴别能力。

3.2.3考试信度美国全国医学考试委员会规定只有α>0.70才可以被接受[12]。osce各考站信度均α>0.70,因此,osce考试具有良好的α内部一致性,考核结果较为可靠。

3.2.4考试效度考前进行专家咨询和审核,本次ecs考试的效度检验cvr平均得分0.94,说明考试的内容效度较好,专家咨询结果认可此两项考核代表了相应检验内容。

3.3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了解此次osce的应用效果。

3.3.1考试的设计与组织的调查结果93.33%的教师认为考试在考试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设置较为合理,用以测评护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较为客观、全面。由于考试时间较长,6.67%的学生认为考试时感到紧张,提示加强护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3.3.2考试质量调查结果在考试质量方面,90.0%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运用osce检测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客观地评价了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考试难易度适中,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基本要求。有10%的学生认为,有些突发性糖尿病危重急症使自己措手不及,提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3.3.3考试效能调查结果在考试效能方面,96.67%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osce考试内容与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接轨,对护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与他人配合相互协作有帮助。在座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osce考试在某种意义上讲,令自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有助于提高今后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理论学习水平和临床技能的掌握。

4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是:牢固掌握糖尿病护理理论与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庭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13];开展糖尿病护理研究;能够为社区与公众组织举办糖尿病教育课程,促进群体健康;能够组织和实施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与护理同行、医生、专业人员以及健康领域的其他人士协作;指导和帮助低年资医生和其他护士提高糖尿病相关防治工作;把握专科发展的前沿,开展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等。此次对参加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的护生进行osce考试,(1)了解了护生的总体水平和糖尿病专科护理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改进的依据。(2)检验了考站设置、考试方式以及各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结果证实,osce 考试在遵循“实践性、客观性及保护性”评估原则的前提下[14],测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体现了考试的客观性、规范性和可重复性,实践证明,osce可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考核与评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85-88.

2张平平,张江雁.日本临床护理专家及专科护士的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6-717.

3张立颖.高级执业护师的诞生与发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 20(12):545-547.

4姜安丽.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的现状和展望.护理杂志,2002,19(4):1-3.

5卜美琦,张燕.培养临床护理专家的必要性及其认证现状.现代护理,2005,11(16):1307-1308.

6霍孝蓉,刘世晴,莫永珍.建立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实践与体会.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496-498.

7刘文励,杨为民.临床程式化直观教学测试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8李颖,范自力.浅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的体会.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81-1482.

9王孝玲.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140.

10张静,陶红,桂莉.急救护理学的综合模拟教学.南方护理学报,2002,9(6):53-55.

11金中执.考试与考试理论化简介.继续医学教育,2000,14(3):20-22.

12周东海.医学教育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152.

13李亚洁,张立颖,彭刚艺,等.广东省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499-501.

护师考试重点总结范文12

1.1紧紧围绕高职护理专业能力的培养,选择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临床护理课程教学要求,将病理学课程设计为三大知识版块:病理学总论、病理学各论、病理生理学。根据与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探讨的结果,应该加强病理学总论和病理生理学的学习。病理学总论是学生走向临床课程学习的阶梯,进入临床的桥梁,必须讲透、讲细;而病理学各论在临床课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因此,可以适当减少这方面的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从疾病功能、代谢方面研究疾病本质,这部分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大,比较抽象,但实际上病理生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非常紧密。为增强护理学生对生命指征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更好地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和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尤其是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发热,缺氧,休克等章节[1]。

1.2每个章节的重点应放在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上,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授课时适度补充疾病与临床护理联系方面的知识,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当学生在临床上面对患者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如何进行护理。从而在工作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给医生提出合理建议,而不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2]。

1.3淡化镜下结构,强化大体标本的学习。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大体形态病变来判断病情。因此,对于疾病的镜下特点不用过多的讲述,每种疾病记住最重要的几个病理特征即可,而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仅作为了解内容。

2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

2.1推广以“临床案例”为任务的项目教学法。高职学生普遍认为病理知识枯燥难懂,因为未将病理知识与以前所学的解剖和生理知识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前,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需要掌握、熟悉的内容;并布置一个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分析、讲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开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直观教学法。病理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科,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大量典型的病理变化,解决了教学中病理标本缺乏或不典型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科、时间、空间的限制,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由于学时的限制,病理生理学的综合性实验大部分被取消,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以视频形式将整个实验过程向学生展示,将抽象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4]。

2.3注重与临床的紧密结合,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设计某个场景,如休克,让学生参与和扮演其中的角色:休克患者、医生和护士。进而开展交流和讨论:休克每个时期着重观察的生命体征、相对应的病理生理学联系、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出现的后果等。教师应以理论知识为依据,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不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讨论,营造一个发散性思考的课堂氛围。该教学方法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比较适用[5]。

3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3.1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包括教学结果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效果评价等。通过完善这一系统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了解教学质量,判断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6]。

3.2传统的病理学教学考核方法主要是闭卷理论考试,并以卷面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模式没有突出职业、行业特点,也没有强调能力的考核。高职护理专业的考核应是多种方式综合性的测评:

(1)理论知识考核,着重考核病理学各种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在重要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3)实践考核,着重考核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情况,如临床病例分析。考核形式不拘于笔试,可以采取口试、操作、论文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强调考核学生对疾病机制及应用技能的掌握。所有的项目和知识考核都必须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方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