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收入实训总结

收入实训总结

时间:2023-01-19 01:35:52

收入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农民技能培训;农民经济收入;培训效益

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全面掌握村域农民技能培训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弄清农民技能培训与农民经济收入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潜力,为今后农民技能培训投入提供指导性依据,我们对陕西省镇安县青铜关镇前湾村、大坪镇芋园村、结子乡栗湾村的300户农户2007、2008、2009年3年的技能培训与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次调查内容的基本特点:突出农民技能培训对农民经济收入的促进作用的实际性;突出农村产业结构与培训方式现状;突出调查活动的直接性和翔实性;突出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民经济收入状况的普遍性,从普遍性中总结典型性和代表性。采用的基本方法:将全县208个村,按产业发展情况分为好、中、差三个类别,在每个类别里随机抽出一个村,作为样本村,共计3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00户(不包括居民户和五保户)作为调查对象,每村派4名调查员进行逐户调查,填写调查表格和问卷,获取基础数据信息,之后将基础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方法,得出有说服力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和研究,提炼了一些农民技能培训与农民经济收入之间的密切性关系数据,现总结如下:

一、农民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民收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调查中发现,农村经济发展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二是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三是生产者掌握生产技能的熟练程度,其中最具有挖掘潜力的是生产技能。因此,农民技能培训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3个样本村2007、2008、2009年3年的农民技能培训及经济收入状况按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劳务5个类别进行了全面调查,从中发现:(1)从业人员培训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3村参加各类培训共613人(其中系统培训258人,随机培训355人);2008年3村参加各类培训共668人(其中系统培训266人,随机培训402人),比2007年增长了10.89%;2009年3村参加各类培训共697人(其中系统培训312人,随机培训385人),比2008年增长了10.43%。(2)在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和生产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培训人数的增加和培训力度的加强,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劳动价值逐年增加。2007年5872元,2008年6656元,比上年度增长11.33%,2009年7316元,比上年度增长10.99%。(3)系统培训的人均创值远远高于随机培训和未培训的人均创值。具体参数见表1:

二、农民技能培训整体推进更能显现培训效益

在调查的3个样本村中,前湾村是产业发展优秀村,以烤烟生产和劳务业为主。烤烟生产从业人员占到总劳动力的60%以上,烤烟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53%以上。劳务业从业人数占到总劳力的30%以上,且多数在本地就业。该村的所有劳动力从2004年开始系统地接受了烤烟生产技术、建筑技术等专业培训,每个劳动力平均每年至少参加100小时的培训,成为镇安县农民技能培训整体推进的典范村。栗湾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板栗种植专业村,以随机培训为主,从业人员年平均接受20多小时的零星培训,农村服务业有所发展,但不完善,劳务业占从业人数比重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芋园村的生产基础条件优于前湾、栗湾两村,但该村以传统的粮食生产和劳务业为主,没有主导产业。全村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长年外出务工,其中多数全家外出,多数土地荒芜。全村农民技能培训开展较差,各类从业人员每年人均参加培训不到10小时。由于技术培训程度不同,3村农民经济收入明显不同。农民技能培训整村推进,开展系统性的专业化培训的效益突现出来。以2007-2009年3年间种植业、劳务业和人均收入为例,进行以下数据比较(见表2和表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民技能培训时数及整体性、专业化程度与从业人员创造劳动价值和农民的人均收入成正比,特别是整村整体进行系统化培训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

三、抓住主导产业进行系统性、专业化培训是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农民技能培训的效益体现在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的幅度上,体现在主导产业所占农民经济收入的比重上。近年来,随着“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使一些“名品”发展成为村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一过程也是村域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深化的过程。前湾村的烟草种植和劳务业(建筑业)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已发展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从业人数占该村总劳动力的73.4%,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2.77%(图1)。该村在培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技能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利用农闲时节对全村烟农和建筑劳务工人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结合农时和工程需要对其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每年每人参训时间不低于100学时,并且多年长抓不懈,使全村的113户烟农和86名建筑农民工熟练掌握了生产技术,使这两个产业发展成该村的主导产业,凸显出了技能培训工作的作用和效益。

四、对农村服务业和劳务业进行系统化培训的收效高于其他行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成型,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农村服务业(公共事务管理、运输、商务、餐饮、休闲娱乐)随之而生,一开始,政府就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并引导他们就业创业。调查的300农户中有27人从事农村服务行业,平均年收入分别为:2007年24996元,2008年33060元,2009年33259元,收益显著。农村劳务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越是贫困山区、农业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劳务经济占的比例越大。在我们调查的300农户中,从事劳务业并参加系统培训,有组织输出的108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分别是:2007年16941元,2008年17109元,2009年17357元。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且参加系统化培训的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不到7000元。从以上数据看,对农村服务业和劳务业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并有组织地引导他们就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也远远高于未参加培训或参加零星培训的从业人员。

总之,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性措施。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抓住主导产业,以村为单位,开展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培训,实现整体推进,才能保证最佳的培训效益。

第2篇

关键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34-02

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调查区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是对新疆新型农民培训方面所进行的一次调查,调查范围是昌吉州的5个县市,以此作为调查样本的采集地,这5个县市分别是: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和五家渠市。调查的对象是这5个县市的农民。

本次调查所采取的调查方式有问卷式和访谈式。对所要调查的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能快速、有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用访谈式加以辅助,以便更详细、更全面地收集信息。调查方法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即从这次选定的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随机式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数据主要来源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所得,还有与被调查者的访谈,以及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数据。调查问卷分别在昌吉州的五个县市各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总计发放了500 份调查问卷(附录),最终收回有效问卷 492 份,问卷有效率达 98.4%。男性占调查样本的比重为63.2%,女性占36.8%;汉族占调查总体的53.8%,少数民族占46.2%;年龄在 41―50 岁的人数最多,占45.2%。被调查样本中,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占到调查总体的74.6%。在收入方面,家庭收入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果树、蔬菜栽培方面,其中养殖业所占的比重最多,达到了80.5%;整体上看年收入是相对较高的,90%以上的农民年收入都达到了 5 000 元以上,但是依然有27.4%的人不满意自己的收入,只有17%的人是非常满意自己的收入。

总之,各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本总体呈现正态分布特征,且能够反映当前新疆农户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培训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调查情况分析

1.获取培训信息渠道广泛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信息,其渠道也会因为地区、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昌吉州所调查的5个县市中,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在这6个获取信息的渠道中,“村干部通知”占41.1%;通过“培训组织人员通知” 获取信息的有123人,占25%;通过“家人、亲戚朋友口头相传” 获取科技培训信息的有98人,占19.9%;通过“当地政府人员登门宣传”获取信息的有34人,占6.9%;通过“报纸、网络等传媒上的招生信息”获取培训信息的有23人,占4.7%;从“其他”方面获取培训信息的有12人,占2.4%。这说明目前农民获取科技培训的信息虽然广泛,但主要还是靠村干部的通知来获取信息的。

2.培训内容以养殖技术为主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民科技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以下6个方面:农民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养殖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占培训内容的35.1%;其次是种植知识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为32.6%;法律知识所占的比例为23.5%;文化知识所占比例为6.3%;管理金融等知识所占的比例为1.8%;外出务工技能仅占0.2%;其他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为0.5%。这不仅说明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内容较广泛,也间接证明了培训工作的实用性。

3.个因是导致没有参加培训的主因

导致农民没有参加科技培训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其中,主要原因集中于“培训时间、地点不合适”和“培训费用较高”这两个方面。前者有198人因此没有参加培训,占40.2%;后者有179人因此没有参加培训,占36.4%。其次,因为“不知道什么地方举办培训”没有参加培训的有45人,占9.1%;选择“就是不想去,没有原因”的有32人,占6.5%;因“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没有参加培训的有15人,占3.1%;选择其他原因的有23人,占4.7%。调查分析结果说明了导致农民没有参加培训的主要还是培训方式的原因,与其他主体的原因关系不是很大。

4.专家在田间和课堂讲授是培训的主要形式

培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据调查,当前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下6种。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村委会组织的专家田间或课堂讲授”,这种形式的培训占49.7%;其次是“合作社(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占35.7%;“上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广校)”的占3.5;“在大中院校上的培训班”占2.4%;“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班”占1.5%;其他形式占6.8%。分析结果说明,由于集中上课式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所以培训的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民培训的动力

在回答“您目前最希望政府帮您做的事情”这道问题中,农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愿望对以下选项做出了排序,它们的顺序依次是:“B建立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A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得到实惠”;“D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修整村容村貌”;“H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和其他产业”;“F完善农民的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师资等)”;“C进一步激发农民从事种植业和其他农副业的积极性”;“E改善乡风民俗,提高农民的道德和文化素养”;“G大力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和技能水平”。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效果分析

1.农民科技培训效果显著

这次所做的调查显示,农民科技培训效果很显著。69.5%的人认为培训非常有效果;132人认为培训一般有效果,占调查总体的26.8%;只有18人认为培训没有效果,占调查总体的3.7%;没有人认为培训是完全没效果的。

此外,在通过培训后取得的证书方面,近85%的农民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种培训证书。

2.增加农民收入

从调查和访谈情况看,开展了培训工作的县市农业经济形势多少都有良好的发展;相关的培训技术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甚至还能带动周边的农民得到收入增加。昌吉州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55 689名培训人员中接近一半的学员家庭收入都有所增长。

3.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农民进入市场能够降低风险的前提是提高组织化程度,这也是农业发展的向上趋势。散户在获取市场信息、技术和资金支持上的能力是不强的,因而就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这不仅很容易造成农产品资源的浪费,还会给农户带来损失,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散户因为分散,所以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就不能满足大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呼图壁县在培训中结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向广大农民学员介绍和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

4.理论指导实践,培训切合实际

之所以在农民学员对于培训的方式满意度和培训效果上都取得了成功,原因就在于理论指导实践,培训切合实际的需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充分考虑到了农民每个学员的特殊性和需求性,在传授理论的前提下,以“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在短期内就能够理解所学技能,为技术的更进一步掌握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培训的内容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一致,培训内容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专家及相关部门考察后所定的。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最终起到了实用的效果,为当地农民的技能提高起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培训情况

1.1组织实施新员工入职培训:严格按照新员工入职培训流程,7月至11月,新员工入职培训共组织实施了40期,受教育员工668人,平均每期参加17人,入职培训规章制度、质量管理、安全环保教育三门课程覆盖率为100%。

1.2关于公司级及单位培训:7月至11月公司级培训共实施15场,培训人数为436人,重点落在机动部组织的点检技能与案例分析、设备维护及检修操作规程培训,安环部组织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煤气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能源管理中心组织的节能技术培训;7月至11月各单位培训实施107场,培训人数为4688人,各单位的培训重点落在安全环保、工艺质量、技能操作等方面。

1.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证情况:在领导的指导下,7月组织炼钢厂锅炉培训考证,人数为10人;9月组织动力厂报考锅炉三级考证,人数为20人,报名完毕,等待对方培训考证通知;10月组织炼铁、烧结行车人员考证,人数为10人。与此同时,在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在7月接收的平沙锅炉班学员20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16人;8月接收了平沙行车班学员29人来公司实操,待实操考试结束后优先录取了21人,及时填补了锅炉工、行车工离职给公司带来的较大人员的缺口。

二、常规培训管理情况

2.1培训设施管理情况:所有培训南水培训教室7月-11月使用83场,培训设施依旧保持原样,教室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有要求单位进行清扫卫生,并且每星期都有去检查实施情况,教室在使用期间,通过对各单位的协调沟通,没有发生一起在时间上有冲突的情况;409培训教室的使用,除了每周二、周五定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还用于了其余单位的培训、考试及会议,教室卫生每星期都有让阿姨进行打扫;关于电脑和投影仪的借用,由于培训设备欠缺,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有单位需要借用培训设备,每次单位借用都有要求其单位领导签字的申请单,至今没有发生培训设备异常现象。

2.2培训资料收集情况: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会及时催交各单位培训资料,7月-11月,共收集培训资料纸制版52份,见表:

培训资料收集时,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完全按照了资料提交要求进行的,这是提交资料的不足之处;同时,各单位提交资料时,没有要求其提供电子版,这是今后一定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2.3关于特种作业台账的管理:自从8月份特种作业人员信息台账出来之后,依据台账的信息,都及时通知了单位需要复审的人员进行复审,没有因为一人由于通知不及时导致证书失效的情况发生。由于公司离职和入职的人员每天都处在变动之中,因此要求了各单位将部门台账每两个月将更新的信息发来汇总,等到年,即将由两个月提交一次新台账改为到一个月提交一次,以便更及时的掌握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信息。

三、培训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年度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公司领导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计划执行,若不能执行,应该提前告知并用纸制材料说明原因,这方面不少单位没有这样做。在年,培训管理员将加大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落实监督力,每月月初将通知有计划的单位进行计划的落实,如不能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将要求其提供书面说明材料以备查验。

第二,培训资料提交不完整的问题。至目前为止,不少单位提交的培训资料并未完全按照规定要求提交,这也于单位培训管理员换人速度比较快有关系。年,将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管理,按照年检的要求,一步一步教会单位培训管理员怎么装订合格的培训资料,提交怎么样合格的电子版培训资料。

第三,特种作业台账信息待进一步改善问题。首先是台账中没有显示单位特种作业岗位的定员,有了其岗位的定员,就更能了解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动态;然后是台账以后应该由各单位每两个月提交一次改为每一个月提交一次,然后每月都进行汇总,汇总时将体现三个月内复审的信息,另制表格,最后将汇总的台账信息每月提交领导一份以供参详。

第4篇

内训师的定义,就只是针对所就职的企业做某方面的培训服务,没有像外训讲师那样,有知名度,可以应邀到任何企业做培训,而且上课收费按天算,收费也是过万元以上价格不等,现在的企业内训讲师上课要么按课时算,要么拿固定的工资,收入和外训讲师也是没得比,讲师收入高低个人观点认为主要是取决于三点:

第一、知名度,也就是讲师是否在行业当中建立起个人的品牌,和良好的口碑;

第二、课程内容,讲的是管理课程,还是一般的礼仪课程,还是产品课程等;

第三、受训对象,受训对象是老板?还是高层主管?还是基层员工?不同的受训对象,收费价格自然也是不一样。给老板做培训自然收费是最高的,基层员工由于收费低也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不论内训外训讲师,对于讲师的职业要求有三点,核心第一点、讲师就是要从他的从业经历当中总结他的经验,在传授给学员的时候能够给学员有启发性。针对不同培训课程内容,有和课程相符实战的案例,和有自身经历经验非常非常的关键,网络下载和抄袭别人东西很难有说服力,也没有底气,生命力也是很短,也很难在学员心中产生共鸣!第二、讲师要有很好的授课技巧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现场的掌控能力,幽默风趣,课程有内容有深度通俗易懂才会受学员喜欢。第三、讲师外在言谈举止要为人师表,外在可以形象一般,但要内外兼修。

如果今天你是企业的内训师,只是针对终端导购员做培训的讲师,只能为企业终端导购员讲讲该企业的产品知识,和面对学员讲讲销售技巧,你只是局限与该企业做产品培训的时候,这样讲师的路就很窄,很受限制,即使产品培训讲得再好也是局限与这个企业,没有跨行业授课交流,影响力很小。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晋升加薪很不利,换个另外企业做产品培训,也要重新熟悉产品,不跨行业做培训,也很知道自己的水平在这个行业是高是低,内训师的个人品牌也难以建立起来,影响力范围太小;第二培训课程范围要全面,培训课程又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是只单单局限在企业产品知识培训上;第三,受训对象是基层员工,基层员工普遍流动性很大,很多企业老板并不是很重视,也不愿投入太大费用去做培训。

以上所述三个难点注定了企业内训师在企业的地位和收入,如果你只是给企业做产品培训的内训讲师,你加薪晋升的路在何方?

我们可以只做终端导购员培训,不一定非要讲管理课程,但是给终端导购员做培训,要在同行业当中建立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独特,擅长领域,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个人魅力,最后一定要以自己实战的培训能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这样内训讲师也可以走出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第二条选择,或者内训讲师不断的学习总结,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总结经验,做经理,做总监,再到做总经理,再到做董事长,有了资历后,反过来你再做讲师的时候,你的授课内容范围就广了,你的培训对象也就不一样了,你的价值你的收入自然而然也就不一样了,到时有实力有品牌有口碑,你的讲课也可以每天过万以上!

内训讲师你的路在何方?两种选择,你想好了吗?

第5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3.021

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甘肃省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开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速原有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然而,在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在甘肃省内城市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过重,而外资、合资、以及民营经济尚未形成气候,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甘肃省开始出现大量的下岗职工。同时,随着国家企业体制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破产步伐不断加快,原有的职工也成为了失业工人。据劳动部门公布的资料,1998―2003年,我国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2 818万人,到2003年底,“全国城市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0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1.3%。庞大的失业队伍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在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女职工。应该说,目前在甘肃省,除去石油、化工、电信、电力等部门的国有企业能够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其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均通过破产、重组、并购,完成了所有制的转换或彻底退出了市场。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失业/下岗现象日益突出,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急剧攀升,已经成为了影响当地社会稳定、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城市结构中形成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女性人员的生存现状一直受到包括政府、公民团体、工会组织、媒体以及广大公民的关注,并且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择业或创业,或者改善其生活条件。其中,针对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培训就是解决下岗妇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有效手段,甘肃省政府部门和妇联组织已经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开始对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进行培训。

1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的基本情况

1.1 评估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贫困省份之一,全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总人口2 600多万,其中女性人口约为1 300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增长缓慢,截止2004年底,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 800多元,居全国倒数第一,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约560万,其中妇女和儿童约占三分之二。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地区,省地形图呈东南―西北走向,省内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但是,依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原则的国有企业改制造成了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的出现,甘肃省兰州、天水、金昌3市都属于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兰州的兰石化、金昌的镍矿、天水的机械等都是全国闻名,这些地区的失业/下岗人员也相对较多,而且很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此3地为调研项目区。甘肃省妇联在上述的3个项目区也在大力宣传和实施针对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培训活动,当地政府部门也在努力解决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问题,而且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因此,该评估项目选择在此3地收集数据,对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1.2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调查基本情况

3个项目区(兰州、天水、金昌3地)接受调查的就业培训妇女总人数为1 061人。其中,兰州地区521人,天水地区264人,金昌地区276人。本次调查主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了60名受培训的失业/下岗妇女进行深度访谈,具体情况如下。

1.2.1 参加就业培训的失业/下岗妇女的年龄分布 经过对全部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在参加培训的失业/下岗妇女中,26~50岁中年女性所占比例最大,在样本中共有989人,占总人数的93.48%,可见她们是失业/下岗妇女这样一个目标群的绝对主体,其中36~45岁共有407人,占总人数的38.47%,26~35岁有363个,占总人数的34.31%,如图1所示。

1.2.2 参加就业培训的失业/下岗妇女的文化程度分布 经过统计,在所有参加调研的妇女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全部比例的1.89%,而初、高中学历的妇女以69.31%的比例占据绝大多数,其中初中学历占总体的32.77%,高中学历占总体的36.54%,小学以下与大专学历分别占总体的12.28%与16.43%(图2)。

1.2.3 培训后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实现情况 参加培训后的失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的人数为832人,约占总数的78.42%,而未实现再就业的人数为229人,约占总数的21.58%。为了更准确地统计培训后的失业/下岗妇女找到工作所需的时间,问卷中专门设置了有关找到工作所需时间的问题,经调查发现,参加培训后的失业/下岗妇女在1~3个月找到工作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4.4%,1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人占29.41%,3~6个月的人数占14.32%,经6个月以上找到工作的人数占总数的9.43%。

为衡量培训后的失业/下岗妇女实际月收入是否可以达到当地消费水平,特地利用月实际收入指标来反映实际的培训效果。经统计,在所有参加就业培训的妇女中,实际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15.83%,实际月收入达到401~800元这个水平的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36.76%,月收入达到801~1 200水平的人数占24.22%,月收入在1 201~1 500元以及1 500元以上这个水平的人数分别占8.67%和3.20%。

培训后失业/下岗妇女月收入的增加量是检测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后在物质方面是否有所改善的直观体现,也是对再就业培训效果实现的满足程度的客观反映。统计发现,经过培训后,妇女的月收入增加量在0~200元这个区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5.06%,在201~400元区域的人数占33.27%,在401~600元的人数占13.85%,在601~800元以及800元以上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3.11%和4.34%,另外有占10.37%的妇女表示收入没有改变。

理论是实践的灵魂,失业、下岗妇女思想观念能否转变可直接关系到再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对失业/下岗妇女的培训特别要重视其思想观念的适应和转变。通过对就业充满信心、培养了竞争意识、转变了就业观念这3方面指标的设置进行调查,有关思想观念的数据统计为:对就业充满信心的妇女占总人数的36.25%,认为培养了竞争意识的妇女占总数的32.00%,认为转变了就业观念的占总数的29.56%,此外,还有2.19%的妇女表示在其他方面产生了思想观念的转变。

总的来说,培训带给失业下岗妇女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收入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使妇女们认识到了就业观念与现实环境的符合度以及深层次的就业问题。以上有关基本的调研信息是每一个受培训者信息的综合反应,有了这些信息的支撑,后面的评估分析才会更有价值。

2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分析

2.1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的指标体系

按照标准的指标体系设计要求,此次评估采用二级指标体系并利用标准化的量化方法进行评估,具体的指标设计如表1。

2.2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的方法

本次评估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文献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之甘肃省“支持贫困、失业/下岗妇女就业”项目评估调研。调研时间为2009年6月20日―2009年7月30日,评估组成员对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金昌市的再就业培训妇女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所调研的3个项目区发放调查问卷总计1 061份,兰州市521份,天水市264份,金昌市276份,问卷收回1 061份,收回率为100%,再就业访谈60人次,每个项目区分别访谈20人。本次调研的问卷和访谈提纲是根据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设计和实施的,完全符合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的要求。

2.3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培训评估的实证分析

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培训项目评估分析主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其中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得出造成有关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困惑因素,为建立对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有效的政策建议提供可靠依据。

2.3.1 建立假设 假设一:失业/下岗妇女的年龄会影响其再就业的实现,即年龄越小再就业实现越容易;假设二:失业/下岗妇女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再就业的实现,即文化程度越高再就业实现越容易;假设三:政府的各方面政策支持会影响失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即政府出台相关就业政策的数量和质量越高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越容易;假设四:妇联组织的支持会影响失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即妇联组织给予的支持力度越大,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就越容易。

2.3.2 相关分析 统计学中,相关分析是以分析变量间线性关系为主,它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双变量之间相关问题,根据其相关程度的大小分析得出在改善就业培训中须重视的热点和难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本次调研所统计的有效问卷共有1 061份,将数据录入后根据统计软件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相关图表。

从表2、图3和表3中可以看出,再就业者的年龄结构与再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3。即随着年龄段的不同,参与培训的人数也随之不同,随年龄的增长再就业率会上升,总体来说的相关折线图所反映的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实际调研情况亦如此,年轻妇女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适应时代变化时比年龄较大者表现得更为积极,很大一部分年轻妇女参与了创业,但也有很多年轻妇女不愿意从事家政、环卫等脏累工作,所以,出现了年龄越大对这些工作挑剔的情况越少的情形,这也是调研中妇女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难点。

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用于说明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用r表示,且|r|≤1。0

从图4和表4中可以看出,再就业者的文化程度和再就业关系是正相关关系,虽然在高中与大专之间出现了下滑趋势,但是不会影响总体的相关性,只能说明二者相关性较弱,因为其相关系数是0.567

政府是失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的强力后盾,政府是否出台针对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会影响到妇女再就业的实现程度。尤其是有关对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开展的培训项目,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支持并提供相关政策、服务方面的援助。图5和表5反映出政府政策与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3。即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数量或质量越高,妇女再就业率就会越高。按照实际情况有关失业/下岗妇女最希望获得政府哪些方面的支持,调查问卷和访谈中也都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更多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培训、给予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支持等,通过统计调查发现,希望政府提供给予优惠政策占27.59%,认为提供更多就业信息更重要的占24.7%,认为政府应该多提供资金支持的占24.59%,其余的认为政府要提供就业培训,占23.12%。从4个指标的反馈情况来看,在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期望,政府应该考虑妇女再就业时需要的优惠政策和所需资金方面能否给与支持和帮助。

妇联组织作为广大妇女的权益代表,在促进妇女再就业活动中需要帮助失业/下岗妇女早日实现就业,并在实现就业后维护失业/下岗妇女的合法权益。如图6和表6所示,妇联政策与失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42,即妇联组织的支持越多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实现率越高。妇联组织在这次培训和评估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政府与再就业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妇联组织实现了对广大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培训目标,而且在相关政策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提供就业渠道、组织就业培训、加强与用工企业沟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4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提供就业渠道、加强与用工企业的沟通是呼声最高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妇联组织是失业/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的直接指导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2-43.

[2] 王丽娟,贾宝红,信丽媛,等.非农就业对天津市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108-111.

[3]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34.

[4] 段海善,石莎,秦作霞,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9):1003-1005.

[5] 张建鑫,任倩,胡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对策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2,19(1):73-76.

[6] 张根明,郭永中.199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软科学,1998(1):9,105-113.

[7] 王峰.淮安市农民增收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2(6):686-690.

[8] 俞志宏.经济转型期失业率提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经济科学,1999(2):12-17.

[9] 任淑荣.河南省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5):22-25.

[10] 许晓红,侯曙光.社区服务业:城市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主要领域――《城市社区妇女就业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报告[J].经济师,2008(6):14-16.

第6篇

一、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__烟叶工作站辖__x镇和__镇,万人口亩耕地,是以果树和花生为主要农作物的乡镇,同时也拥有比较好的黄烟种植环境和基础,种植黄烟1454亩,其中__镇1354亩__镇150亩,收购量近40万斤,

今年我站共有19个种烟村,77户种烟农户,种植面积由的亩增加到亩,其中上等烟公斤,中等烟公斤,上中等烟比例为%;均价由的元提高为元,亩产值由的元增加为元,比去年增加了元,亩产量由去年的公斤增加为公斤,取得了有史以来的好收成。是近几年来,收购量最大、交货率最好、均价最高、老百姓最满意的一年。

二、生产工作与措施

1、大棚育苗。专业化管理,今年我们从大棚育苗开始狠抓优良品种的推广,以云烟85、k326为主中烟100、cf90nf为辅,在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为重点的基础上,及时足量的培育出了无病壮苗,为烟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推迟移栽时间、避开长期低温。根据今年气候特点,适当推迟移栽期,避开低温时数,有利于烟叶留养,减轻后期病虫危害,提高烟叶内在质量和单产量,增加烟农收益。于5月12日开始大面积移栽,5月18日全面完成移栽工作,移栽时间总体推迟10天。同时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加大统防统治投入和工作力度,严格统一施用防病毒病药剂,严格实行无病壮苗带药移栽。

3、烟叶收购工作,严格执行“七条要求”和“五条纪律”。8月26日我站的烟叶收购工作全面展开。今年我站的收购工作关键环节是入户预检的工作。对入户预检人员和定级人员都进行了严格、标准的培训,制定和严格执行入户预级人员、定级人员相关管理考核措施。在收购期间还指定技术员到烟农家中进行入户预检工作的监督和督促。掌握好今年的收购标准,领会和贯穿上级领导的收购要求;做好验证岗,当天收购的烟叶务必当天打包完毕;团结一致,以身作则,不得与烟农有任何纠纷现象发生,全心全力为烟农服务,随时接受领导和烟农的监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每天按时关闭门窗,检查灭火器时候正常,确保人身、财产安全;抓好质量关,统一收购标准,在历次烟叶质量检查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队伍和烟农素质。加强技术培训,采用“现场实作”的方式加大对烟辅员、育苗管理人员、烘烤和烤房建盖指导员、预检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育苗管理、整地理墒、规格化移栽、病虫害防治、新型烤房建设等综合技术得到提高。我乡今年累计举办烤烟生产技术培训16期,培训人数100余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全站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我站今年的收购工作于10月25日全面结束,为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在各项生产任务当中,仍存在着不足和问题:

1、随着烤烟任务的逐年增加,新烟区的开发和新农户的增加,基础设施存在着不够用的问题。

2、技术力量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员和烟农素质。技术员、仓管员、报账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必要加强学习,加强培训力度,以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20__年工作计划

我站烤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各项工作成绩达到新高,借助如此的良好机会,趁势而上,提前为20__年健康持续发展烤烟产业做工作计划。

1、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做好烟叶生产调研总结工作,深入调研辖区内种植品种的长势、长相、耐肥、抗逆性、成熟落黄、采收烘烤、产量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调研施肥种类和数量、今年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的效果,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形成高质量的总结报告,为明年的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2、及早搞好明年生产规划(来源:文秘站 ),在稳定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膨胀大村、大户,发展有基础、有潜力的大村、大户,扩大种植规模,为基地单元建设创造条件。

3、搞好明年基础设施和生态村建设规划,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搞好规划,突出亮点,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样板。

第7篇

2006年,全乡劳务开发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下,全乡上下认真贯彻翠屏区2006年劳务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加强组织领导,拓展信息资源,强化技能培训,注重服务管理,组织输出和自谋输出相结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坚持走“版权所有信息搜集、组织招收、技能培训、输送管理”的路子,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和市场调节,加大组织输出力度,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06年度我乡劳务输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劳务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全乡计划输出劳动力5000人。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乡劳动保障所和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组织,全年实际输出劳动力5500人次,占年计划的110%。其中组织输出65人次,占任务的108%,自谋输出5435人次,培训农民工1200人次,占计划900人次的133%,培训川妹子18人,培训川厨师16人,培训川缝纫13人,培训川建工18人;全年订单输出610人次,占全年计划550人次的110%,年内创劳务总收入0.26亿元,人均劳务纯收入7800元,逐年递增的劳务经济收入,即渗透着广大务工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也充分体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的科学决策,反映出我乡劳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二、具体做法

(一)以信息搜集为基础,拓展增收空间。为了同用工单位长期开展合作,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坚持走“组织招收、技能培训、输送管理”服务一条龙的路子。乡党委、政府把劳务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核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快劳务产业的发展,把劳务工作向村、社逐级延伸,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劳务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劳务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劳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进社会各界对劳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和依靠劳务输出致富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对比算账,增强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能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能是阻碍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把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水平作为劳务输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明确培训方向,突出规模效应,整合培训资源,2006年全乡共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200人次,其中获证人数32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交流合作,拓宽输出渠道。2006年,我乡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确保农民工收入的稳定性,坚持走“组织招收,技能培训、输送管理”服务一条龙的路子。

(五)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2006年,我所组织各村、社干部,深入各村、社,对我乡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普查,摸清了人力资源底子。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务输转移掌握到第一手资料。

三、2007年工作安排

(一)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把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劳务输出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和最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版权所有质,使劳务输出人员由“劳力型”、“体能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促使劳务收入的有效增长。

(二)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和体系,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劳务输转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信息作支撑,才能减少其盲目性,实现劳务输出的正常运作。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根据我乡的实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到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建档到户,掌握到人。及时准确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方面劳务信息,使劳务输出的方式从无序性向有序性、有组织性转变,减少盲流性。

(四)继续加大宣传,营造有利于劳务输出工作的良好氛围。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广泛宣传劳务工作,通过讲困难、讲形势、讲政策、讲法规、讲典型经验和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实际出发,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让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第8篇

一、干部综合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全系统644名在岗干部中,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仅5人、占总人数的0.77%;具有本科学历的仅143人,占总人数的22.1%,且第一学历为本科者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在职或函授学习所得;中专以下学历仍有140人,占总人数的21.64%。从今年州局组织的业务比武情况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推荐参加市局竞赛的人员大多是多年来业务考试的尖子,这说明在基层职工学习中已开始出现两极化现象,少数干部业务相对熟练和大部分职工亟待提高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竞赛结果看,部分参赛人员财会知识不熟,查帐技能不足,竞赛总体成绩偏低,干部综合业务素质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二、教育培训缺乏年度工作目标,培训绩效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尽管总局制定有明确的阶段性培训目标。但从实践来看,基层税务机关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标,教育培训工作处于随机性状态,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判标准考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虽然每年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但多流于形式。常常是以举办培训班的类型、班次的多少,参加培训人数、考试是否合格等表面的几个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绩效,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倾向比较严重。

三、教育培训工作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纵观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政治、经济等短期利益驱动,为进行某些学习竞赛。活动而组织干部培训的现象十分普遍。凡总局、省局、市局进行抽考、竞赛的年份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抓的紧些。

四、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思路需拓宽。表现一,重视税收政策培训,对财务会计等应知应会培训少;表现二,重视征管法等税收法律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少;表现三,重视理论学习,一般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少,与税收具体工作实践结合的培训少;表现四,在更新知识培训上,仅限于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其他现代科学知识培训少;表现五,重视初任培训,对干部轮训少;表现六,重视任职培训,对一般干部培训少;表现七,注重科股长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对办税服务厅、稽查人员和一线管理员的培训少。

五、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学习的危机感明显增加,而由于目前干部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状态,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大多数干部不喜欢古板式的课堂授课,特别反感内容陈旧的重复讲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内部交流多,与外地交流少。

六、学习型组织建设处于一般号召状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和有效手段,系统内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许多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些干部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七、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一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没有经过严格受训的师资力量作保证;三是学习资料少、缺乏系统的培训教材;四是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认真剖析,找到以下根源: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近年来,尽管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整个干部群体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仍不够统一、不够到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城区以外)税源单一,核定征收是最普遍的征收方式,复杂的业务知识在基层征收工作中派不上用场,“实用、够用”思想成为阻碍干部继续提高的一大因素。

二、教育培训工作缺少科学的实施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干部素质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纵观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进行临时性的突击培训;二是应付阶段性的业务考核或技能比武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工作进程中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规范的作法而进行的“短、平、快”式的指导性培训;四是鼓励干部参加系统内名额有限的学历教育等等。这些临时性或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反映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的缺陷:一是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在组织领导方面时紧时松、时断时续,教育培训决策缺乏战略思维;二是教育培训目标缺乏科学的界定。目前,我们自己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三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及技能需求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区分,虽然干部在某一岗位和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在学习培训上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严重;四是工作职责缺乏系统分工, 责任不明,有人事教育部门大包大揽的倾向。

三、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干部培训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干部参加培训只听辅导人员讲、摘抄笔记、适当讨论,被动地接受培训。在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上很单一,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

四、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的,针对于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二是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忽视学用结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强;三是没有把培训与干部任用、绩效考核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工学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瓶颈靠问题。基层一线征收机关的税收任务繁重,每个干部都是“一岗双责”或“一岗多责”,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有时还真是“分身无术”。同时,组织教育培训的机关,也处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中,很难静下心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了“说来重要,忙来不要’’的工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地税学习文化建设。突出“两个对照”,在系统内深入开展学习认识再教育活动。一是每一个干部对照地税工作要求,看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有多大的差距;二是每一位干部对照自身岗位,看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那些工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干部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差距,增强广大干部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教育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把学习变为自觉行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使干部职工的学习常态化,在系统内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二、正确认识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实施规划。在实施规划中:一是必须结合实际,明确干部培训的总体目标(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干部岗位技能、培养系统复合性人才和拔尖人才),要有明确的年度目标规划,明确不同级次干部、不同年龄干部、同一级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目标,在目标上要把重点放在适应岗位工作能力上;二是根据培训目标和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殴人施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在以往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干,部进行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制作可视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育培训。要突出学用结合,注重发挥实践锻炼、岗位练兵和参观考察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针对地税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要狠抓干部自学,提高干部个体的自学能力。要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从一般号召,通过有效机制的建立转化为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四要建立符合地税实际的教育培训分工制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和领导工作体制。

第9篇

一、20*年农牧局工作情况

1、实施基地优化工程,种植业生产稳健推进

20*年,*县耕地土壤墒情略好于往年,备耕工作比往年提前,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储备充足,春耕生产小额贷款到位及时。全县按照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继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依托六大蔬菜市场、玉雄淀粉有限公司、中粮糖业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重点提升蔬菜、玉米、糖菜三大基地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5.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64万亩。在全县播种总量中,玉米、蔬菜的播种面积又分别达到了44万亩、29.6万亩;特别是糖菜基地,新世纪后第一年规模发展,播种面积就达到了4.86万亩。尽管在生产期中,全县遭受了近年最严重的夏秋连旱、红蜘蛛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到了90多万亩,重灾面积达到了40万亩,但得益于抗防措施得力,再加上价格拉动,全县种植业仍实现了增产增收目标;粮食作物总产达到了20.06万吨,保守收入可达2.65亿元;蔬菜作物总产量达到了10亿公斤,实现收入12亿元;糖菜作物总产量达到了13.75万吨,糖农收入8250万元。从生产资料、劳动工值、水电价格等生产成本要素变化情况来看,总体农业种植成本比上年增加了11%左右,但农产品单位商品价格平均上升了40%,特别是蔬菜产品,单位售价比去年上升了近100%。因此,生产成本的增加没有对农业生产形成摆动影响,反而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作用,弥补了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总体评价全县农业生产形势,可以概括为“有灾情无灾象”,20*年全县农民仅种植业一项,人均纯收入达近3000元,比上年增长17%。

2、实施试验示范推广工程,实用农业技术发挥威力

一年来,*县农牧局紧紧抓住“引进一试验一示范一推广”四个环节,持续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强与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引进新技术12项、新品种183个、新肥料10余种、新农药20种。全县玉米、蔬菜的试验、示范面积2500亩,涉及12个乡镇68个村,共80个项目点,共投入试验、示范费用12万元。一是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主要在农业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组织开展了无公害蔬菜产地、产品的重新认证工作,目前,胡萝卜、青椒、马铃薯、架豆又获得了农业部产地、产品认证;二是推广优良品种面积80万亩,优种覆盖率达到了95%。蔬菜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翠龙216、巨圆216、屯椒16青椒等,有星光118、晋黎316、金富早黄椒、金富600尖椒等;有早春红冠、红霸、东洋改良胡萝卜等,有双青玉豆王、高优2号、津良96、新育成8号架豆等,有夏波蒂、伏尔瑞它、摘花白马铃薯等。玉米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有:晋玉811、大丰5号、沈单16、潞玉6号、潞玉13号、并单1号、大丰20等;三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50万亩。其中,玉米18万亩,蔬菜30万亩,甜菜2万亩;四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全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主要推广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叶面追肥技术,突出在蔬菜地增加钾肥使用;五是推广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蔬菜种苗的植物检疫和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病虫草害进行物理、生物的综合防治,并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针对甜菜蟓甲、玉米红蜘蛛以及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此外,我们还重点推广了农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立体种植技术等。特别是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在大黄巍乡4个村示范,面积达到了3000亩,机播大丰20玉米新品种,亩产达到了900斤,实现了旱地传统耕作方式的重大转变。六是加强植物检疫,开拓“促绿通道”。实行流程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加强产地检疫,严把调运检疫关。全年共签发鲜活农产品调运检疫证书7860批次,14.5吨,其中蔬菜7520批次,13.9万吨,瓜类340批次,16万吨。

3、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一村一品建设步伐加快

20*年,我县被省农业厅优选确定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自承担培训项目后,我们持续推进以玉米、蔬菜、甜菜高产高效栽培种植和奶牛繁育管理为主的项目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共举行以县集中培训4期,受训农民达1500多人次;由2个授权培训机构在全县34个培训示范村定向培训农民1360人,每个示范村的集中培训时间都达到了15天以上。全县95%的受训农民掌握了1—2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90%的受训农民已经成为新型科技示范户和创业带头人。在实施培训中,全县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实行了领导组成员目标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二是实行“三个公开”,确定培训资格。公开确定了2个培训机构,公开招聘了34名培训教师,公开在各村选择培训对象。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实行阵地建设和培训内容相结合、专题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培训基地展示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规范操作和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为全县培训了一大批种养带头人和乡土人才,有95%的受训农民成为胡萝卜、青椒、脱毒马铃薯、甜菜、奶牛饲养科技示范户,有435户农户成为种养大户;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建成了一大批胡萝卜专业村、青椒专业村、日光温室专业村、高产玉米专业村和奶牛养殖专业村等,促进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广大农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提高了农业科技的普及*用水平,科技在全县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48%以上;项目实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农技人员明确了服务方向,找到了展示自身、实现自我的空间。

4、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看好

20*年,县农牧局把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1号工程,按照“一池三改”的沼气模式推进示范。组织乡(镇)领导到怀仁县和沈阳学习考察了“一池三改”沼气工程和秸杆气化工程,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又组织重点推进村支部书记到右玉县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同时组织了全县34个试点村的瓦泥工100多人,分三批参加全市举办的沼气工技术培训班,其中有90人获得了沼气生产技工证书,为大面积推广沼气工程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上级沼气建设配套资金还未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多渠道整合投入,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及其细则,结合实际,严把工程进度关和质量关,加强监督检查,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共在12个乡镇100个试点村建成沼气示范池1201个,其中80%的沼气池已投入使用。同时,导入市场机制,吸纳民营资金,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总投入190万元,在大临河乡留义村启动了秸杆气化项目工程,可满足716户农民用上清洁能源,目前,该项工程正在建设中。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更为下一步以沼气为纽带建设无公害生态农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5、实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20*年,我县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3个培训基地共开设了计算机*用、餐饮旅游服务、建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6类专业12个工种,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22期802人,其中实现转移就业746人,转移就业率达93%,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的全年培训任务。在开展培训工作中,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落实培训订单、加强技能培训,四是开展转移服务、推进稳定就业,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挥了培训示范作用,提高了农民竞争意识。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吸取“黑砖窑”事件和高危传染病在农村蔓延的教训,开展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培训和艾滋病防治培训,共引导性培训农民2000多人。

6、实施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工程,农民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一年来,县农牧局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展产、加、销渠道,最大限度地缩短农户与市场的距离,使农民尽可能多地得到实惠。至20*年末,全县累计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93个,经纪人队伍达到1000人,发展会员6800人,带动基地农户17800户。这些协会和经纪人在连接农户与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开拓市场、寻找货源、创造更多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中,从基地规划、环境监测、规范种植、分级包装、安全质量、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均由协会组织进行公开运作,既保证了生产,又保证了销售。今年,在移动大棚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由协会具体运作,实行了技术引进、设施安装、日常管理、生产服务“四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县150个移动大棚将建成无公害蔬菜优质育苗基地,可促进蔬菜产销期延长1个月左右。在发展经纪人队伍方面,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通过产销联合,努力使我县的蔬菜产品打出去,拓展外部市场,全县蔬菜产品已经远销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

7、实施农业执法保障工程,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良好

一是加大了种子经营市场的检查力度。在种子销售期间,我县及早组织执法和技术人员进行市场监督检查,共组织人员36人次,出动车辆12台次,对全县所有种子经营单位检查2遍,对重点地区、重点门市检查4遍。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县种子市场经营秩序好于往年,经营品种相对齐全,主推品种都能满足供*。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个别违规经营现象,个别门市存在散籽经营情况。针对违规经营现象我们采取了有力措施,没收违规经营种子2000多公斤,召回缺陷种子10000余公斤,并责令违规门市限期整改,从而使我县种子市场经营秩序有了根本性好转;二是加大了农药管理工作力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监督检查和宣传培训相结合,特别是重点开展了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结合执法检查发放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禁用农药和限制使用农药宣传材料500余份,在无公害基地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并张贴上墙。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县农药经营单位和农贸市场开展了专项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对全县4个经营生产企业和10个大小集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对5种高毒农药进行了重点整治,没收不合格农药500余公斤。在抓好农业执法的同时,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加强领导,制定“三项补贴”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宣传,认真开展核实工作,共落实三项补贴面积57万亩次。补贴总金额1039万元,全部按规定程序下拔到乡村,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保证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20*年种植业生产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试验示范经费不足。较突出的是无公害农产品的检验、检测缺乏相*的仪器设备和系统的管理体系,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证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以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项目资金短缺。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县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农民手中资金短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能够支持农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不宽,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三是信息网络亟待完善,经纪人队伍和经济合作组织急需规范;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生产经营活动不够规范;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乡镇农科站人员普遍年老龄化、知识弱化、能力退化,技术人才断档断层,影响了农技服务活动开展。

三、20*年农牧局工作要点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市场需求,毫不动摇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学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保持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2、主要种植指标

粮食总播面积56万亩,总产量22亿公斤,其中玉米播种面积45万亩(新增面积主要发展旱作节水聚肥玉米基地)。

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总产量比上年增10%,达到11亿公斤。

甜菜面积保证达到10万亩,总产24万吨。

3、工作任务

①继续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在完善20*年入户沼气工程的基础上,新建沼气池1500个(户),完成接马峪村大型秸杆气化工程,在全县新建3个沼气服务站,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②深化优化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在全县34个试点村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工程,把此项工程列入全县年度大事实事之一。按照农民意愿,实行订单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建立“理论培训—地头指导—实地观摩—外送深造”四位一体新型农民培训模式,重点解决新技术的示范*用,实现农业技术的上档升级。期间,定向培训新型农民1360人,组织园区观摩3次,外派新型农民50人到北京农业院校学习深造。

③围绕工业原料基地建设新目标,依托各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无公害蔬菜20万亩;依托玉雄淀粉有限公司,发展“三高”型优质玉米30万亩;依托中粮糖业公司,建设西部万亩联片糖菜基地8个。

④推广绿色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防治等12项新技术。

⑤引进玉米、蔬菜、糖菜新品种126个,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区25个,面积3000亩。

⑥建设农作物质量安全和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

⑦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30个,整章建制,规范运行。

⑧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⑨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50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人。

⑩创新经营管理和农业执法工作。改革种子公司管理体制,大力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切实抓好农业综合执法,在确保农贸市场健康运行的同时,重点探索加强植物检疫、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工作的新途径。

4、重点项目

①继续实施沼气能源建设项目。

②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

③全力实施玉米示范基地县项目。20*年全省新增9个项目县,我县被列入玉米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项目实施期4年,计划建一个万亩丰产园区、10个千亩丰产示范村、1个百亩品比试验基地。

第10篇

对《以案说法——大企业疫情税收优惠政策解读》的学习心得

2020年7月21日,省税务局组织参加《以案说法——大企业疫情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培训,在培训中,老师结合实例对新冠疫情期间税费政策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

一、形式新颖,方便快捷

此次培训一改往日面对面培训的方式,采用钉钉群直播的方式进行讲解交流,使我们基层财务人员直接面对省局层次的专家,传播范围广、接收方便快捷、效果比较好。

二、通过培训,全面总结了税收优惠政策

以往接收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通过税务专管员或总行人员转发信息,虽然比较及时,但是不够全面、容易遗漏。此次培训中,全面总结了疫情期间国家颁布的各项税收、社保等方面的政策以及各类政策执行的期间,使我们更明确地把握了大方向。

三、内容充实,贴近日常工作

此次培训中,老师讲解了大量案例、透过案例讲解具体的政策条款,更容易理解,实践性更强,通过案例也能更清楚地看到我们国家战胜疫情、扶持企业、恢复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第11篇

关键词: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对策

社区就业是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个人或者组织起来,通过在社区从事配送、幼托、家政、防护等社区服务;从事保洁、保绿、保养和社区保安等公益性劳动;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提供临时性、突击性的劳务等渠道进行生产自救的一种就业形式。社区就业主体是在社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上工作的社区成员,他们包括待业下岗及失业人员。在国外任何国家非正规部门就业都不可避免,它是劳动者不依靠政府创造而自主就业的过程。它在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节约资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打破工资刚性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被认为是农村过剩劳动力非农化的必由之路,能吸收大量的被拒之于正规部门之外或被正规部门挤出的人员被称作巨大的劳动力海绵,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城市就业渠道和新增就业岗位的来源。对我国来说,社区就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也是非正规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社区就业是随着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相对于政府公务员、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群体等传统的单位就业而言的一种新的就业形式,推进社区就业对解决当前就业矛盾尤其是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社会学的经验调查,直接了解社区就业人员的所想所需,呈现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社区就业人员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困难,是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的具体举措。

本文对铜官山街道所辖社区就业状况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在铜官山街道共调查所辖十余个社区,调查样本101个,样本选择是本辖区的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有劳动能力的社区居民,包括失业人员、“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外来及农村劳动力不列入本次调查范围。“零就业家庭”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中,目前无一人从事有收入劳动的家庭。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性别、年龄、文化结构、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及来源、失业类别、技能素质、就业状况、健康状况、就业意向、援助、优惠政策、培训等。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目前铜官山街道总户数为19881户,街道总人口数(70130)人,铜官山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辖区处于城乡结合部,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失业人口数5341人,低保户数1750户,低保人数3944人,财政收入650万元,省级及以上财政投入到本街道就业方面的资金大约3万元,市、区财政投入到本街道就业方面的资金大约4万元,街道财政投入到就业方面的资金大约4万元,有专门机构负责社区就业,工作人员是3人。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1.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家庭状况

根据调查的结果男性有44人,女性有57人。其中年龄最小的是19岁,最大的是56岁。20岁以下只有1人,21---30岁人占总体约为5%,31---40岁人占总体约为40%,41---50岁人占总体约为50%,50以上有3人。说明31---50岁的人员是主体,占总体的90%。

家庭的人口:两口人的家庭占总体约为7%,三口人的家庭占总体约为60%,四口人的家庭占总体约为16%,五口人的家庭占总体约为15%,这说明以三口人的家庭为主。这其中“零就业家庭”占总体约为17%,一人就业家庭占总体约为31%,二人就业家庭占总体约为47%,说明“零就业家庭”依然存在,而且占相当比例,社区就业任重道远。

2.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

从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小学及以下的约占11%,初中的约占24%,高中的约占52%,大学专科的约占13%,说明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相当大的比例,教育成本的浪费。

3.调查对象的经济收入。

对于家庭收入的调查,设计了两道题,一是家庭的月总收入,另一个是家庭收入来源。根据调查结果,月总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占12%,月总收入在501---1000元的占17%,月总收入在1001---2000元的占40%,月总收入在2001---3000元的占24%,说明调查对象的月收入偏低,急需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收入来源靠工资的占58%,做生意的占13%,低保占14%,表明大部分人工资收入,一部分人仍然靠低保生活,生活极其困难。

4.调查对象的工作状况。

关于调查对象的工作状况,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以前有无工作经历,二是失业类别,三是就业意愿。根据调查结果,84%的人曾经有过工作经历。失业类别就业转失业的占68%。说明大部分人都是被动下岗,或因企业经济不景气、破产,或因单位优化组合、减员增效。社会更有责任关心这些人群。有就业意愿的占89%,表明绝大部分人下岗失业后还想继续找工作,取得收入。

5.调查对象的个人技能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有个人技能的占56%,没有个人技能的占44%,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即使有个人技能的也是技术含量较低,这说明下岗失业者首先是没有个人技能和个人技能较低的人员,同时这些人员再就业也更困难一些。

(三)对调查对象提供就业方面的状况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45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中第三十八项“实施就业‘1+2’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促进就业,2009年,开展城镇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新增就业20000人(其中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不少于2000人)”。铜官山街道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通知,为争创充分就业社区,该街道在原有就业帮扶工作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引导自主创业、积极筹备建立街道社区充分就业信息库、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充分帮助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并对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帮助,及时解决难题,避免就业人员再失业。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数据了解一下对调查对象提供就业方面的状况。对于这个调查,设计了四道题,一是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32%的人很满意,40%的人比较满意,10%的人不满意,2%的很不满意,9%的人无所谓,7%的人不知道。这一结果表明,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的满意达到72%,但也有12%的不满意,按中国人的心理,无所谓、不知道的16%也有问题,不满意的要超过12%,社区在这方面要加强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要更关爱居民。二是有无享受的援助,享受哪些援助。约有60%的人享受过社区的援助,约有40%的人没有享受过社区的援助。其中享受过社区的援助,31%的人享受的援助是送政策,15%的人享受的援助是送岗位,14%的人享受的援助是送服务,35%的人享受的援助是送培训。表明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社区的温暖。三是有无享受社区的优惠政策,享受社区的优惠政策是哪些。73%的人享受社区的优惠政策,其中49%的人享受社保补贴,22%的人享受小额贷款,16%的人享受过再就业培训,9%的享受过岗位补贴。然而也有27%的人没有享受过社区的优惠政策。四是是否参加社区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哪些。52%的人参加过社区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48%的人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计算机类,17%的人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是餐旅服务类,13%的人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服装设计类,6%的人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岗位资格类。不过有48%的人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

二、社区就业存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建设幸福铜陵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推进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就业,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全力推进就业,努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本街道及所辖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许多社区服务需求还处于潜在和隐性的状态,大多数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还徘徊在社区服务之外。是什么原因导致社区就业渠道不畅呢?我们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调查对象心理预期偏高

近年来,本较低及所辖社区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不愿从事社区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下岗职工心理预期偏高,表现为收入要求较高。

本次进行的社区就业调查显示,想从事工作的人工资待遇,21%的人月工资想在2000元以上,49%的人月工资想在1001---2000元,29%的人月工资想在501---1000元,仅有1%的人月工资想在500元及以下。这一调查结果表明,21%的人月工资想在2000元以上,超过铜陵市月平均工资水平,49%的人月工资想在1001---2000元,尽管这一收入水平相对铜陵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而言并不算高,但与能接收下岗、失业人员的单位愿意支付的每月工资水平相比还是较高的。此外,由于大部分社区服务实体规模小、投资少、微利运营,客观上需要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否则实体无法生存和发展。加之,社区服务大多数岗位的技术含量比较小,需要劳动力素质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低成本。总之,必须有低成本的劳动力大军作后盾。显然,社区服务需求方的微利、低成本运营与供给方较高的收入要求形成了一对矛盾。

(二再就业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创业意识差

发展社区就业其实不光属于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也属于其他劳动者。长期以来,知识阶层往往以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是就业的最佳场所,后来发展到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打工的观念非常强烈,缺少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这也是导致社区服务业中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发展数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意识差,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是传统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造成的。21世纪是创业的世纪,而创业就必定要从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开始。大力提高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充分社区就业重要途径。

(五)优惠政策难落实

这些年来,政府为促进社区就业已经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对于推动充分社区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出台的政策不具有实际效用,只是留于文件和会议,给基层工作人员造成工作中的许多无奈。如政策规定,安置下岗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才能免征营业税,使得这些条款形同虚设。此次社区就业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有限: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的达到27%。

(六)部门之间难协调

社区就业是一项牵涉较广的社会活动。最初由民政部门牵头,最近劳动社保部门开始介入社区就业,但是力量远远不够,还涉及到工商、市政、卫生、城管、税务等各部门的介入。由于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经常发生矛盾,十分不利于充分社区就业。另外,由于部门之间难协调,使有关优惠政策大打折扣。

三、促进社区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通过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就业,政府一定要放宽对从事社区服务领域的经营政策,鼓励人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业。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落实各种税收和减免行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目前最关键的不是再出台多少新的优惠政策,而是要把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对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与社区就业的,可以携带一定的扶持资金进入,享受一次性开办补助费的支持。对于从事社区服务业收入达不到一定标准的,可以从相关基金中出资补助到规定的水平。

总而言之,在不降低国家原有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将被动领取救济金转变为对社区就业人员的扶持,用活这笔资金;并且提高资金到位的速度,加快资金的运营周期。除此之外,社区就业促进领导小组应该筹集经费对一般劳动者从事社区服务业提供贴息贷款或者银行贷款担保,切实解决资金困难。

(三)建立公益性载体。

在各层次建立的社区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的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管理和服务均应当免费。至于这类机构的经费来源应当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拨付,解决日常开支问题。这类公益性载体的主要任务:一是对有意创办实体的人员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办理申请认定手续等服务;二是对各种非正规就业组织提供经营指导服务;三是直接组织一些服务项目,如组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公益性劳动,整合松散的家政服务等。

(四)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失业人员就业竞争力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技能单一的现状,结合社区就业的特点,与企业和各类就业培训机构合作,选择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为培训项目,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培训服务,大大提高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成功率。同时,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

第12篇

一、规划区基本情况

*村基本现状:*村位于*乡东北方,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78户1959人,有耕地面积2577亩,其中水田907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0.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7元,人均占有粮食589公斤,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主要产业有粮食、烤烟、茶叶、泡核桃等。

*村民小组基本现状:*村民小组位于*乡东北方,距*村委会驻地1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距县城20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955米,最低海拔1650米。2007年末,该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3户131人,其中劳动力76人;有耕地面积160亩,其中水田47亩,旱地113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人均茶叶面积1.3亩、泡核桃人均0.5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9元,人均占有粮食527公斤;村民经济收入中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有27户,以养殖业收入为主的有4户,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有2户。村内群众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28辆,有移动电话31部,彩电30台,太阳能4户,有卫生厕6间,人畜分院21户。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村内设党小组1个,有党员5人,有产业发展协调小组1个,成员5人,村内有村完小1所,距村寨300多米,在校学生80人,入学和巩固率100%;有村卫生所1个,距村寨400多米,学生就读和群众看病方便。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服从建设总体规划,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着力抓好村社道路、公共设施、能源建设、产业发展、人居条件、农村文化等项目的实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基础。

(二)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建设重点,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加快经济增长步伐。

2、突出产业,全面发展坚持巩固与发展相统一,突出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夯实发展基础,强化科技投入,重点抓好烤烟、茶叶、泡核桃和畜牧业,做到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注重提高村民素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全面发展。

3、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总体规划的实施按三个层面稳步推进:即宏观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事业;中观上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微观上从群众的生产生活细节抓起,从群众最迫切、最有条件做的项目实施起,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4、依靠群众,政府扶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主体、持续利用”的方针,加大政府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着力于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激活民智、集中民力,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自力更生的自我发展观念,充分发挥村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和村民有效互动、单位部门和社会广泛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新格局。

5、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经济基本经营制度,在加强政府扶持、社会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不断创新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三、20*年建设内容及规模

按照总体规划中的实施步骤,除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外,各大项工程分步骤、分规模逐步实施,20*年计划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大项8个小项目。

(一)村庄道路建设

1.1村庄道路硬化

1.1.1建设内容拓宽改直、支砌桥涵、挡墙、修侧沟、铺弹石路面、水泥路面。

1.1.2建设规模拓宽改直村庄道路长811米;宽3.5米,开挖土方1130立方米;铺筑弹石路面长735米,宽2.5米,合计1837.5平方米;铺筑水泥路面长76米,宽2.3米,合计174.8平方米;建涵洞9座(d30水泥预制管80米、d60水泥预制管6米;支砌挡墙3道,支砌石方41.8立方米;侧沟毛石混凝土现浇4立方米。

1.1.3建设投资工程总投资9.83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9.5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0.3万元。

1.1.4建设时间4月1日至5月30日。

(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

2.1新植泡核桃

2.1.1建设内容新植常规泡核桃、早实泡核桃。

2.1.2建设规模新植常规泡核桃70亩,早实泡核桃80亩。

2.1.3建设投资工程预计投资5.4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2.35万元,整合产业化建设资金0.36万元,信贷资金1.5万元群众筹资及投工投劳折资1.19万元。

2.1.4建设时间20*年5月至7月。

(三)人居环境改造建设和能源建设

3.1农户庭院建设项目

3.1.1建设内容实施“六改三建”工程,即改水、改电、改路(入户通道)、改厕、改厩、改厨和建家、建园(菜园或果园)、建池(水池或沼气池)。

3.1.2建设规模地板硬化8户,改厩17户,改厕18个,建沼气池10口,改灶18眼,新建入户通道水泥路16户160米,宽度不低于1米;砖混结构正房4间,砖混结构厢房6间,建大门8户,人畜分院围墙17户,粉刷墙壁28户。

3.1.3建设投资预计总投资28.9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2.32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6.18万元,农村能源建设资金0.4万元。

3.1.4建设时间20*年4月开始建设,12月底完成。

(四)农民文化活动室

4.1建农民文化活动室

4.1.1建设内容新建*村民小组农民文化活动室。

4.1.2建设规模新建一层5格砖木结构活动室,建筑面积1*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4.1.3建设投资预计总投资5.3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市级补助5万元,群众自筹0.3万元(地租)。

4.1.4建设时间20*年12月以前完工。

(五)科技培训

5.1劳务输出培训

5.1.1建设内容举办劳务输出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

5.1.2建设规模举办劳务输出培训1期50人次。

5.1.3建设投资预计总投资0.1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0.1万元。

5.1.4建设时间20*年4月至6月。

5.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5.2.1建设内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5.2.2建设规模举办沼气池管理使用技术培训1期60人次,茶叶种植、管理、修剪定型技术培训3期190人次。

5.2.3建设投资预算投资0.5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0.5万元。

5.2.4建设时间20*年4月至6月

(六)基层组织建设

6.1基层组织建设

开展好村内党员经常性教育,吸收一批有文化、懂科学、年轻有为的青年进入党组织,增强党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选择在种植业、养殖业或其它领域有一定特长的人,组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产业发展柬言献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七)民主法制建设

7.1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法制教育,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信意识,倡导团结互助、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路水平。

四、投资及资金筹措

*新农村20*年建设内容计划总投资50.0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9.8万元(其中:整合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4.8万元,新农村建设市级补助5万元),农户自筹(含投工投劳)28.37万元,整合其它部门资金0.36万元,信贷资金1.5万元。

五、总体目标

按照行政村、自然村、农户、农民“四个层面”,把*村民小组建设成经济发展、环境整洁、设施基本完善、服务基本配套、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型山区农村。

──行政村实现“五个有”:即有一个团结务实的“两委”班子、有一套民主公开的管理制度、有一个文明健康的活动场所、有一所能满足六年制义务教育需求的学校、有一个便民卫生所。

──自然村建设“五个一”:即建设一个文化大院、一批农家乐、一个硬化道路网、一项支撑骨干产业、保护一批古民居。

──农户要具备“五个一”:即有一个家庭建设的发展规划、有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有一座整洁优美的居所、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有一个平安和睦的家庭。

──农民要达到“五个标准”:即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讲文明、守法纪。

到20*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保持在600公斤左右。户均拥有茶叶5亩以上、泡核桃10亩以上,户均茶叶、泡核桃收入达6000元以上。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3户以上,培植1户年产值在2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农户人畜分院、卫生厕、卫生厩、沼气池建设、庭院硬化普及率达70%以上。农户电话机及交通工具普及率分别达8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面、外出务工人员培训面达90%以上,中小学巩固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到2009年末,使*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村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安全饮水率、卫生厕普及率、安全用电率以及电视机、节能灶普及率分别达100%,农户电话机和交通工具普及率分别达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面达80%以上,中小学巩固率达100%,外出务工人员培训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100%,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实现“平安村寨”创建目标。

到2010年,*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农户电话和交通工具普及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面达95%以上,中小学巩固率达100%,农民人均受教育达9年以上,外出务工人员培训面达100%;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保持整洁优美,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文明乡风和民主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的领导,乡上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挂村领导任副组长、宣传、水利、国土、规划、林业、兽医、农服中心、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支书、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个分项目的规划、实施上指定专门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责任。

(二)营造氛围,激活主体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规划统领,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组织建设和验收,立足*实际,有效利用自然条件,挖掘发展潜力,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民智民力、先易后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