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收入证明样本

收入证明样本

时间:2023-06-02 09:22:55

收入证明样本

第1篇

签证父母收入证明模板

致签证官:

兹证明同志在我xx工作,担任职务,月薪为rmb 10000 元。其孩子前往英国参加“xxxxx”的全部费用将由承担,特此证明。

单位电话:

单位地址:

英文版

dear sir or madam:

it is hereby certificated that is employ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huas a . his monthly income is rmb. he will cover all the cost of his child participating in the oxford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ximun XX) in the united kingdom.

tel:

unit add:

出国留学办理签证父母收入证明

家庭经济证明相关的材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存款证明,另一个就是父母的在职和收入证明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在职证明和收入证明所包括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般除极个别学校对于在职收入证明有固定格式以外,大部分学校的申请材料中,在职证明、收入证明最好分别单独开具,也就是说材料包括父亲在职证明、父亲收入证明、母亲在职证明、母亲收入证明,这样四份组成。

在职证明主要为了证明父母在某单位工作,因此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年龄,就职时间,现在是否在职,是否有职务,主要负责何种工作,最后需盖单位公章;收入证明主要包含父母在职期间的最近三到四年中的收入明细,比如月工资/年工资、奖金、缴税、总收入等等,关于具体内容可以请就职单位的财务协助填写,最后需盖财务章,以及单位公章。

在这里特别提醒在职证明和收入证明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抬头信纸。和其它所有的材料一样,在职证明和收入证明的内容一定要确保真实可靠,切不可太过编撰,特别是收入,要与自己的职位和工作职责相符,这些内容都必须打印在有就职单位抬头及地址电话等相关信息的信纸上。

2、核实抬头信纸下方的地址电话等单位相关信息。特别是电话号码,一定要核实确实是真实可靠的电话号码,绝对不能出现电话号码是空号或者无人接听的情况,同时,此电话的接听人最好是熟悉学生父母的同事,不然在学校或者法务部打电话时,如果对方说根本不认识学生家长这样的情况的话,是会影响签证的。

第2篇

【摘要】为保证会计工作质量,进行会计凭证事后审核的人员必须做到爱岗敬业、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公正无私的品质、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坚定的信念、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按会计流程审核业务。

【关键词】凭证事后审核 爱岗敬业 职业判断 按规定程序办事 提升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出点差错时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差错、堵塞漏洞、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岗位设置了会计凭证的事后审核这一工作岗位。它对会计凭证的正确、真实起到了又一次的有力保证。经过几年认真努力工作使我认识到,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审核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只有爱岗敬业,才会发现会计职业中的乐趣,有了乐趣就会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能,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会计业务知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现会计凭证中出现的问题,为做好会计凭证审核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不爱岗敬业就不会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工作。那么对会计凭证的审核要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是否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审批手续和签字是否完整;凭证附件是否完整有必要和规范;是否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记账凭证上的签章是否齐全等等。例如:在审核会计凭证时就发现凭证制单人将每日的医疗收入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就其原因,由于单位医疗收费程序不太完善,当日医疗收入报表不能将收入的具体明细项目(治疗费、检验费、药费、手术费等)反映出来,制单会计就先将医疗收入列在其他应付款科目,待到月末再将列在其他应付款科目的医疗收入按照月末明细表逐项列入医疗收入。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就是因为制单人对会计科目所应反映的内容没理解透、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收入是指各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行资金。其他应付款是指各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收入是不需要偿还的,其他应付款是必须偿还的,两者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不论怎样收入一定要列在收入科目中,他的性质是不能变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得到审计检查人员的认可。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爱岗敬业。

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公正无私的品质: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新的业务事项,不能一遇到新的业务事项就不会了,这时就要能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解决问题。曾经在一本会计杂志上看到一位资深的老会计工作者说过一句话:遇到复杂的、难的、新的工作,只要处理的是合理的,就是对的。这句话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一是以前由银行打印银联卡收入明细清单时字选的是最小号的,就很节约纸张还能清楚的反映经济事项的内容,而由我单位自己打印时字较大,同样一项业务银行用一张纸,而我单位用三张纸,很浪费,看着心疼。因此就要求将字缩小,节约纸张。一次工作能节约几张纸,那是一项长期工作,时间长了就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二是工作几十年来没有做过收入工作,但在审核凭证中发现收入的账务处理不合适,及时提出。主任带着做收入账的会计人员到别的单位学习,结果与我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样;三是收费处的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预收款清单经常出现人为改动的现象。我觉得经过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的信息出现认为改动的事项很不科学,失去了信息化管理的意义,这样做很容易造成财务漏洞,就与经办人和主任多次商量、讨论、争论、问清事项的原委,最后发现是收款员将退押金条放到收押金条账务中,如果将退押金条放到退押金清单账务处,就不会发生人为改动的现象,使问题得以解决。四是劳务费的发放清单用复印件。能用复印件吗?即使你不明白原始凭证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复印件,从常理上看也是不行的。因为原件与复印件的本质区别是:原件有唯一性而复印件没有。如果用复印件的支付清单做附件,很容易出现财务漏洞,带来经济损失,出现冒领问题。因为它不能说明一次签领单使用了几次。我院转账凭证中一直有出纳签章,我认为转账凭证与出纳没有关系,出纳签章属于无效劳动。经主任同意于2012年开始,出纳在转账凭证上不签章。当时心里还挺忐忑的。后来在辅导一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发现会计基础工作这本书中对此有明确规定。以上充分说明良好的职业判断的重要。即使在你不知道规定和遇到新业务的时候,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坚定的信念:会计凭证的审核工作是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一环套一环的性质。只有保证每一环正确才能保证整个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正确。例如每月对药品的报销凭证的审核(每月购入药品发票很多达500多张,金额1000万左右),先看每一张发票是否正确,然后看验收入库单是否和发票一致,再看验收入库单与汇总表明细单是否相符,再根据汇总明细表计算出每月购入每家销货单位的药品金额,这样才能保证购药业务的正确。由于药剂科负责药品报销工作的人,工作非常认真,几年来在以上几个环节没有出现问题,有时对自己的工作方法产生怀疑,认为有没有必要那样核对,曾对此产生过动摇。但如果哪次不那样工作,心里总是不放心,后来一直坚持那样工作,终于有一次发现在验收入库单汇入购入药品汇总表时少列一个入库单,造成购入药品金额与实际数不相符。通过这件事,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审核凭证一定要符合逻辑思维,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整个业务就会出现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按会计流程审核业务:例如每年年底都是会计人最忙的时候,2012年年底要支付几笔购药款,出纳拿着开好的支票让我审核签字,我一看与平时支付药款审批程序不一样,心里就犯嘀咕,我当时也很忙,心里想不会有问题的,出纳平时工作很认真几乎没出现过问题。按程序办是不太认真了,让人觉得很怪,管他三七二十一呢,我就想签。但心里又不踏实,管别人怎么想我,我就让出纳按平时支付药款的程序把请款单拿来让主任签过字我再签字,出纳就去拿请款单,结果就没找到,这时才想起有两笔款已经支付了,两笔金额合计130多万元。由于本人工作认真,按规定的程序办事,堵住了工作中的漏洞,当时感觉很欣慰。哈哈!

本人按以上几个方面经过5年会计凭证的事后审核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本单位会计凭证的真实、完整,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3篇

个人经济收入证明是由工作单位开具的,证明个人有收入的证明文件。在申请个人贷款时,个人经济收入证明是需要提交的材料之一。

比如,申请个人信用贷款,需要提交收入证明、工作证明、身份证明以及居住证明。其中,收入证明就是指的个人经济收入证明。以下为某银行的收入证明样本。

xxxx银行:

兹有我单位职员(姓名)_______________,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向你行申请贷款。特此证明其在单位职务为________________,已连续工作___________年,税后收入情况如下:

基本工资:_________元/月

奖金:_________元/月

分红:_________元/月

总计:_________元/月,上年收入_________元/年

我单位将承担该证明与实际情况不符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单 位(章):

电 话:

联系人:

日 期:

附注:

第4篇

兹证明工作单位证明xx同志现从事 工作,累计满 年,现工作单位证明范文。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

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

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xx-xx年X月X日

记住要盖个公章。

------------------------------身份的证明在线看-------------------------------------------------

收入证明

银行:

兹证明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年,在我单位工作年,职务为,岗位为,工作性质为(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无),单位工作证明《现工作单位证明范文》。身份的证明在线观看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元

填表人签字: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填表日期: 年 月

-------------------------------------------------------------------------------

收入证明

中信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书为本单位职工初婚未育证明样本,固定月收入,年收入为本证明仅限用于申请中信信用卡,且不负责员工的信用卡法律及欠款责任

单位盖章:

招商银行信用卡申请个人收入证明格式

个人收入证明

兹有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特此证明!

证明书格式XXXX公司(加盖公章)

工作单位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 ,现就任于本公司 职位,工作年限已达 年。

特此证明

(签盖单位公章)

单位证明

XXXXXXXX:

兹证明,本单位XXX同志自XXXX年—XXXX年期间,在本单位从事XXXXXXXXXXX工作。

特此证明。

领导签字:X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单位公章:

任职证明

兹证明,X先生/小姐

身份证字号: XXXXXXXX

出生年月日: YYYY.MM.DD.

手机号码: XXXXXXXXXXXXX

于XXXX年XX月XX日起任职XXXXXX公司,担任XXXXX一职。

每月薪资: XXXX元

单位主管姓名: XXX

特此证明

公司(盖公司章)

第5篇

(一)了解货币资金的职务分工

了解出纳员、会计员、内部审计人员、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的职责分工情况,是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出纳员应当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与保管,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会计人员应当负责记账凭证的编制,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负责独立核对银行账,突击盘点库存现金,独立检查收支凭证及账簿记录,独立核查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不得制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得附有处理处罚权。部门负责人应当提出本部门的预算申请,参与企业货币资金预算制定。会计主管应当负责本单位年度预算的起草,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授权审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制定等工作。

(二)了解资金预算

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公司的经营计划,提出年度财务计划,并依据年度财务计划,编制公司年度预算,送呈管理部门审定、评估。

(三)了解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

了解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核销是否符合规定。企业应当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实际需要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企业应当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得使用银行账户进行偷税漏税、逃避债务、套取现金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四)了解收款的控制

了解收款流程,收款是否能够足额登记入账。收款必须开具收据,收据应当连续编号,作废收据应当加盖作废标记并妥善保存。收据的购置、保管、登记由专人负责。

(五)了解付款的控制

了解付款的流程,付款是否执行了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为了防止企业资金的流失,付款应当执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付款一般应当经过支付审核、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等程序。

(六)了解有关印章及票据的管理

了解印鉴的管理是否做到专人分开管理,票据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对有关印章的管理。一般而言,财务专用章应由财务主管或指定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鉴。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票据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七)了解货币资金的内部稽核

了解企业是否制定资金稽核管理制度,管理层是否做到定期监督。通过以上测试,得出结论,南宁骏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有效运行。因此在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中,审计人员应当应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二、对货币资金实施控制测试

(一)对货币资金实施收款测试

对货币资金实施收款测试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银行对账单金额与收款记录是否核对一致;收款是否及时入账;收款业务的内容与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相关;收款凭证的对应科目与付款单位的户名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内容、金额是否核对一致。

(二)对货币资金实施付款测试

对货币资金实施付款测试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申请付款项目是否有预算;付款单据是否经过审核并履行了审批程序;付款后在原始单据上是否加盖“付讫”戳记;银行对账单金额与付款记录是否核对一致;付款业务的内容与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相关;付款是否及时入账;付款凭证的对应科目与收款单位的户名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内容、金额是否核对一致;不相容职务是否已分开设置并得到执行;通过控制测试进一步得出结论,南宁骏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有效运行。根据测试结论,确定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三.对货币资金实施实质性测试

(一)函证银行存款

函证银行存款,可以核实银行存款的所有权,证实银行对账单所列示的金额是否正确等相关问题。银行对账单虽然是外部凭据,但由于审计人员获取的对账单是经企业之手,其可靠性有所降低。函证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来自于第三方,因此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要更高一些。实务中CPA应当对所有的银行存款账户进行积极式函证,包括零余额的账户及近期内注销的账户。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货币资金”―“银行存款明细表”―“右击”―“放入函证”―“银行询证函”―“进入D审计主界面”―“询证函”―“银行询证函”―“录入账户名称、银行账户等信息”―“加载项”―“生成询证函”。

将生成的询证函打印盖章,由CPA亲自寄出。回函应当直接寄给会计师事务所,CPA对回函结果进行分析调整,同时编制函证结果调节表和函证结果汇总表。

(二)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编制调整分录

2015年1月4日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398149.24元,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余额1116845.82元,中国建设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750.83元。企业提供的银行日记账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522923.74元,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余额992071.32元,中国建设银行山西区分行高新分理处余额750.83元。

解析:案例中,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核对不一致。所以,审计人员应当详细查账,查账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很显然,造成此项错误的原因是,银行或企业有一方记账错误,经查原始凭证得出结论,企业记账错误。所以应当做审计调整。调整方法如下:

进入D审计软件界面,点击“审计调整”―“期末调整分录维护”―“添加调整分录”:

借:银行存款\中国工商银行太原高新区分行 18010.5

贷:银行存款\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 18010.5

借:银行存款\交通银行太原市支行高新分理处 142,785.00

贷:银行存款\中国工商银行太原高新区分行 142,785.00

调整后,工商银行日记账的余额为:522923.74+18010.5-142,785.00=398149.24;

交通银行日记账的余额为:992071.32+142785-18010.5=1116845.82。调整后,日记账与对账单余额一致,因此得出审计结论,调整后余额可以确认。

(三)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监盘表

2014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账面余额1516.95。2015年1月8日对南宁骏业的货币资金进行监盘,监盘的结果是2616.95元。其中100元26张,10元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张,1角4张,5分1张。

2015年1月7日末账面余额2000元,未入账收入1000元,未入账支出383.05元。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8日收入1500元,支出400元。库存现金监盘表的填列如表3所示。

解析:通常库存现金的监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进行,监盘的结果只能证实审计日库存现金余额是否正确,为了证实报表日的余额是否正确,就应当进行追溯调整。应用的公式如下: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余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收入总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付出总额=盘点日(审计日)账面应有金额。进而推算出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余额=盘点日(审计日)账面应有金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付出总额-报表日至审计日库存现金收入总额。将推算出的报表日库存现金应有余额与报表日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此确定库存现金账面余额是否正确。本案例中,报表日库存现金的应有余额等于账面余额1516.95,因此得出结论,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四)检查大额现金的收支情况,编制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

为了体现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实务中,难以将全部的库存现金纳入到审计范围中,所以需抽取部分现金收支业务进行检查。具体操作如下:

进入D审计软件界面,点击“总账明细账”―“凭证抽凭”―“科目编号1001”―“抽样方案货币资金―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搜索”―“选择抽样方法”―“试抽取”―“确定”―“保存”

在抽样方法中,涉及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完全随机的抽取样本。系统抽样是指,在抽样前先对凭证列表进行随机排序,然后根据用户输入的样本数计算出抽样间隔数,系统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样本的抽取。例如,样本总体12,抽取样本数4,样本区间=样本总体/抽取样本数,即样本区间为3,分别为1-3,4-6,7-9,10-12,然后从1-3,4-6,7-9,10-12中各抽取一个样本,共抽取4个样本。分层抽样是指将样本按区间进行划分,然后从各个区间中抽取一定的样本量。例如,可以将区间分为?10000元,10000-100000元,100000-500000元。

抽样完成后,打开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详细检查所抽取的样本,核对的主要内容有:①原始凭证是否齐全;②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③账务处理是否正确;④是否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⑤是否经过授权审批。通过检查得出审计结论,库存现金余额是否可以确认。

(五)检查银行存款收支情况,编制银行存款收支检查情况表

在D审计环境下,银行存款收支检查情况表的抽凭方法等同于大额现金收支检查情况表。

在银行存款收支检查中,核对的重点是,有没有异常收支。在对南宁骏业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中国工商银行对账单2014年4月6日收款750000,2014年4月30日付款750000;中国交通银行对账单2014年12月21日收款800000,2014年12月30日付款800000。一收一付均未在银行日记账中体现。通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调查核实,证实企业存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问题。

(六)测试银行存款的截止情况,编制银行存款截止测试表

进入D审计软件界面,选择截止日前后的天数及金额,点击“加载项”―“生成”。将生成的结果进行测试,确定银行存款是否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是否存在跨期(见表4)。

第6篇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二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XX年x月x日

记住要盖个公章。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三

银行:

兹证明 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年,在我单位工作年,职务为,岗位为 ,工作性质为(正式制 ;合同制;临时制 ;其他 ),职称为,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 ;无 )。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 元

填表人签字: 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四

中信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书 为本单位职工,固定月收入,年收入为本证明仅限用于申请中信信用卡,且不负责员工的信用卡法律及欠款责任。

单位盖章: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五

招商银行信用卡申请个人收入证明格式

兹有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特此证明!

xxxx公司(加盖公章)

xxxx年x月x日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六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 为本单位在册职工,已联系在本单位工作 年。

该职工目前在我单位 部门担任 职务,近一年内在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 元,(大写:人民币 万 仟 佰 拾元整)。

该职工身体状况 (良好,差)。

本单位承诺本证明是真实的,正确的,仅限于申请办理中信银行信用卡事宜,不负责其欠款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单位电话:

第7篇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民收入;有效需求;面板门槛模型;边际消费倾向;保费补贴

文章编号:1003-6636(2013)02-0079-06;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供需双冷”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业保险外部性与保险公司利润最大化原则之间存在矛盾。但对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早期学者往往从农业保险的属性来进行解释,例如冯文丽、林宝清(2003)认为农民在投保农业保险后,会出现利益外溢的现象,消费的正外部性导致了需求不足[1]。费友海(2005)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同样认为农业保险自身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2]。上述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各国普遍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的现实,然而无法解释为什么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改革至今已进行八年,农业保险的参保率依然低于同样开展该业务的美国、西班牙等西方国家,这促使一些学者开始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自身特点入手来寻找原因。吴祥佑(2005)认为我国的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业这两个弱质产业的“弱弱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除了由于农业保险自身准公共品的性质外,还由于我国农民收入过低、人口规模过大、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产品价格和商品化程度低等原因[3]。

在上述众多因素中,农民收入过低是否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这一问题尚无定论,主要的观点可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可以简称为“无关论”。梁平等(2008)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研究了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但农民收入不是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4]。李林、王健(2010)运用Logit模型对河北省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5]。孙朋,陈盛伟(2011)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对山东省1983—2008 年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二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对于农业保险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6]。另一种更为主流的观点则认为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有关论”,但是在对这种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张跃华等(2005)运用伯努利效用函数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与购买农业保险的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左侧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民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增强,购买保险的动机增强;而在拐点右侧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民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减少,购买保险的动机减弱。然而作者对山西省和江西省进行的实证分析却表明,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没有发现明显的拐点[7]。陈妍等(2007)从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用函数和J. 斯蒂格利茨的保险需求理论出发, 运用Logit计量模型对湖北省农户样本数据分析后认为家庭农业收入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有正的影响[8]。徐维(2009)通过测算陕西省保险需求收入弹性后发现,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存在三次函数关系[9]。杨浩(2011)通过把吉林省15个乡镇分成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大,因此认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保险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详细探讨了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但是研究结论却存在重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混淆了“消费意愿”与“有效需求”的概念。已有文献大多从预期效用理论出发,通过构建效用函数来分析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框架下描述的是农民收入对于农业保险“消费意愿”的影响,但是在实证分析时研究的却是收入水平对于农业保险的实际购买情况即“有效需求”的影响,这一概念的混淆造成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论之间的偏离。

(二)实证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存在缺陷。已有文献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研究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一是将整体样本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组,然后分组探讨收入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的关系,并加以比较;二是在模型中加入收入变量的二次项或三次项,然后分析这些高次项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值得商榷:前者在样本区间的划分上更多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选择,很难避免人为划分样本区间而带来的偏误;后者由于自变量与其高次项之间往往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从而导致模型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此外,目前国内学者在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问题进行探讨时,几乎都以某一特定地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t模型进行分析。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因此源于一个地区的研究结论可能并不具备普遍意义。[11]通过比较已有文献的实证结论我们也可以发现,基于不同地区调研数据得出的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有些结论甚至恰好相反。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从“有效需求”的概念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收入水平对于保险有效需求影响的内在机理;其次,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12]来研究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门槛模型本着“让数据说话”的原则,可以依据数据自身特点内生地划分样本区间,避免人为划分造成的偏误;宏观面板数据的运用,则能够保证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徐为山和吴坚隽(2006)曾提出运用面板模型对我国保险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的设想,但由于当时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很多数据缺失而且时间序列又短,因而无法进行分组别的面板数据分析[13]。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过若干年的快速发展,能够保证模型估计所必需的时间维度和样本数量,相关统计资料的完善也使省际面板数据的使用成为可能。

二、收入水平对于保险有效需求影响的机理分析

保险的有效需求,是指在一定的风险发生概率和费率水平下,消费者在保险市场中愿意并且能够消费的保险产品数量。上述概念意味着保险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共同决定了保险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就消费意愿而言,根据预期效用理论,消费者由于风险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因此对于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程度和购买意愿。一般而言,消费者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收入的增长会不断提高,购买保险的意愿会逐渐下降。就消费能力而言,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密切相关,消费者收入水平决定了保险的潜在需求能否转化为有效需求。

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虽然其购买保险产品以规避风险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收入水平有限,不得不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支出,因此购买保险的能力不足;中等收入者一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并不稳固,存在成为低收入者的潜在风险,因此购买保险的意愿较强,另一方面其收入水平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具有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高收入者已经拥有了非常坚实的经济基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尽管具备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但由于其能够凭借自身的财富抵御一般风险带来的损失,而且分散风险的渠道也比较多样,因此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综上所述,从保险的有效需求来看,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购买保险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中等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收入水平与保险有效需求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二者之间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即表现为区间效应。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不同收入区间内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最基本的单一门槛模型为例,模型设定为:

yit=μit+θxit+β1ditI(qit≤γ)+β2ditI(qit>γ)+εit (1)

上述模型中的I(·)为指示函数,根据指示函数列示的条件可以将模型分为两段,因此上述模型还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yit=μit+θxit+β1dit+εit,qit≤γ

μit+θxit+β2dit+εit, qit>γ

其中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yit和dit分别代表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xit为一组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有显著影响的控制变量,θ为其相应的系数向量,qit为门槛变量,μit用于反映各省区不随时间变化且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εit~(0,σ2)为满足独立同分布假设的随机干扰项。

限于篇幅,门槛值γ的具体估算方法可以参照Hansen(1999)的论述[12]。得到γ的估计值之后,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验:一是门槛效果是否显著,二是门槛变量的估计值是否等于其真实值。前者可以运用Hansen提出的自抽样法(Bootstrap)来获得F统计量的渐进分布,继而构造相应的P值进行检验;后者可以运用相应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进行检验。

以上是基于单门槛变量的分析,但在实际经济分析中可能出现多个门槛,例如模型(1)对应的双重门槛模型可以设定为:

yit=μi+θxit+β1ditI(qit≤γ1)+β2ditI(γ1

按照这种逻辑,可以将模型进一步扩展为多重门槛模型。双重门槛和多重门槛模型的估计和检验方法与上文单一门槛的情况类似,不再赘述。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自2004年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改革之后才有较快的增长,在此之前由于相关统计资料的缺乏导致缺漏值过多,因此选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4—2010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和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数据处理与模型的估计均采用stata11.0软件,相关的模型估计程序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连玉君老师提供。

本文选取农业保险有效需求(y)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民人均收入(inc)作为门槛变量,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之间的门槛效应。相关变量的详细描述如下:

1.农业保险有效需求(y)。已有文献往往采用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来衡量保险市场的发展水平。但考虑到我国地方GDP数字普遍存在高估的情况,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农村人口的统计数字与实际存在较大偏离,因此本文并未选择上述指标,而是选择农业保险保费支出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保费支出在农民收入中占的比重越大,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越高。

2.农民人均收入(inc)。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结构趋于多样化,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农业生产联系最为紧密,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对于农民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选择的农民人均收入指标中只包含了家庭经营性收入。为避免通货膨胀和各地区价格水平的差异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本文用各地区历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对农民收入进行平减,求得以2004年为基期的农民实际收入值,以万元为单位。

3.其他控制变量。为了进一步控制各省区农村居民的个体效应,本文在模型中进一步加入下列控制变量:

(1)农业受灾面积(dis)。该变量等于各地区上一年度农业受灾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例。经验表明,自然灾害的规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风险预期,如果上一年度受灾较为严重,农民会产生强烈的避险需求,因此对农业保险需求的预期影响为正。

(2)农民受教育水平(edu)。该变量等于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张跃华等(2005)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保险的作用和特点,更倾向于利用农业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手段,因此该变量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预期影响为正。

(3)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pol)。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陆续对各省区农业保险保费进行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有助于降低农民负担,激发了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本文在模型中加入反映这一政策效应的虚拟变量,若某地区当年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该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三)模型估计与分析

为了确定门槛个数,本文依次在不存在门槛效应、存在一个门槛和存在两个门槛的原假设下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本文发现单一门槛效果非常显著,而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将模型设定为单一门槛模型。

对于模型中的控制变量而言,农业受灾面积(dis)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pol)对于农业保险需求均有正面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显著的,这些结论与前文的预期和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都是相符的。模型的截距项由共同项和各地区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两部分构成(因篇幅所限,表4中仅列出了共同项的估计值,各地区的个体效应估计值在文章附录中列出),代表了不可观测的确定性因素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共同项的估计结果为负值,除新疆、内蒙古等农业保险发展基础较好的省区外,各地区个体效应的估计值也多为负值,这表明仅依靠农业保险的自主发展,其需求会逐渐萎缩,这进一步证明了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农民受教育水平(edu)虽然对于农业保险需求有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对于农业风险的认识,与农民的务农年限有关,教育程度的影响相对有限。

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表4的结果来看,无论是低收入组还是高收入组,收入的增长都有助于促进农业保险的需求,只不过在低收入组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论与前文理论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尽管对于农业保险有较高的潜在需求,但是其收入在满足了自身生存以及农业生产等必需开支后,能够用于购买农业保险的支出非常有限,无法将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模型的结果同样解释了近年来农业保险迅速发展的原因:2004年以前我国没有一个省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位于门槛值以上,较低的收入水平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自2005年以后,随着跨过低收入门槛的省份逐渐增加,收入的提高对于农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农业保险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然而前文理论分析中,高收入者保险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这一结论,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并没有被证实。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与理论假设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的“高收入者”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换而言之,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还未达到“拐点”的水平,因此收入的提高与农业保险需求是正相关的,这与张跃华等(2005)的结论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我国的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具有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区间关系。相对而言,高收入群体对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要大于低收入群体。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增加补贴力度。本文的结论不仅为学术界一直以来争论的话题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样也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有助于克服农业保险外部性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将试点地区的经验进行推广,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和覆盖区域,使农业保险惠及更多农民。政府同时也应给予农民更多保费补贴,政府的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助于提升其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可以引导更多农民主动利用保险分散农业生产中的风险。

(二)实行农业保险差别化费率补贴政策。我国农业保险目前执行的是统一的补贴比例,即无论保险产品提供何种保障水平和保险责任,也不管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风险水平如何,政府都给予相同比例的保费补贴[14]。这种政策虽然保证了公平性,却损害了农业保险补贴的效用。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省区之间农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农业保险需求的差异。如果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更多补贴,将有助于激发他们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将其对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保水平。

(三)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农民收入仍位于门槛值以下,农民收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需求。农业保险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制度的完善,还有赖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本文尽管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但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只是研究了农民收入的绝对水平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从而使结论暗含了一个假设前提,即人均纯收入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这样的假设可能忽视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收入分配是否会对农业保险需求产生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宝清.保险需求与GNP增长同步相关验证[J].发展研究,1996(7):15-16.

[2]费友海.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金融研究, 2005(3):133-144.

[3]吴祥佑.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特殊性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67-70.

[4]梁平,梁彭勇,董宇翔.我国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经验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8(1):46-48.

[5]李林,王健.农业保险消费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省的实地调研[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92-94.

[6]孙朋,陈盛伟.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2-87.

[7]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83-92.

[8]陈妍,凌远云,陈泽育,郑亚丽.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2):26-30.

[9]徐维.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保险的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杨浩.吉林省农村不同收入群体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1]谭英平.我国农业保险研究的相关问题综述[J].金融与经济,2010(11):62-65.

[12]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93: 345-368.

[13]徐为山,吴坚隽.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6(2):127-137.

[14]周县华.民以食为天——关于农业保险研究的一个文献综述[J].保险研究,2010(5):119-127.

How Income Influences the Demand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vidence

Based on Panel Threshold Model Analysis

ZHANG Xi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laboratory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Exchange,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Liaoning 116052,China;School of Finance,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Liaoning 116052,China)

第8篇

电算化方式下会计分录的编制方式与手工编制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有部分会计分录的编制与手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对以前手工编制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改才能满足电算化的需要。例如:人事部李某退回差旅费800元,手工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800

贷: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手工方式下,期间费用类帐户一般是借方分析式多栏账,平时发生的各项业务登记到借方,只有到月底时从总账贷方转出,出现贷方发生额,明细账仍然用红字从借方转出。对于上面这笔业务,记账人员在记账时就会用红字(但分录金额本身是贷方蓝字)登记到“管理费用-差旅费”账户的借方,从而造成账证不一致,但不影响会计报表的编制,而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仍然这样编制的话,软件在记账时会直接登记到“管理费用-差旅费”账户的贷方,这样就影响报表从“管理费用”账户的取数,因为报表取数一般是从期间费用类账户的借方取数,如果等到月底所有损益类科目结平并记账以后,这时仍然从借方取数的话,很显然就不正确了。如果在手工账和电算化并行期间,手工账仍然将此笔业务用红字记到“管理费用-差旅费”的借方,而机内账将这笔业务记到“管理费用-差旅费”账户的贷方,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费用-差旅费”手工账的借贷方发生额与机内账不一致。因此,电算化下对此类业务的处理仍然象手工那样的话,会严重影响会计报表的编制和电算化的运用效率。为了不影响报表的编制,适应电算化的会计处理的特点,会计人员要改变这类业务的处理方法,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下面就上面的例子先介绍几种普通处理方法:

第一种、借贷红字法: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红字)

贷:现金

800(红字)

这种方法旨在将费用类平时发生的贷方发生额用借方红字编写,这与手工方式方下登记费用贷方发生额时用红字登记的方向一致。这样编制虽然满足了报表对费用的取数要求,但不能反应“现金”账户的真实业务情况,且该种做法的前提是该单位采用的记账凭证格式是通用记账凭证格式。如果该单位的记账凭证分为收、付、转三类,这笔业务本身就是是收款业务,但这张凭证填写的却是付款业务,这就让人费解。如果该单位是先做手工凭证,然后再按照电算化要求将手工凭证输入机内,手工编制仍然按照正常方式编制,电算化凭证按照上面第一种方法编制,这样就会造成手工凭证与机内凭证不一致,再说该单位实行电算化以后,出于对货币资金的重视,仍然要求出纳人员每天手工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明细账,是根据手工凭证是用蓝字登记到借方,还是根据机内凭证用红字登记到贷方呢?如果用蓝字登记到借方,就会导致现金手工账与机内账不一致,如果用红字登记到贷方,表示现金的减少,红字就更让人难以理解。因此,电算化方式下此类凭证的编制方法仍然有不妥之处。

第二种、借方红字法

用红字冲减费用支出数,用蓝字借记现金增加数,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借:现金

800

手工方式下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借贷法记账原则,但可以过账。电算化方式下,有的软件为了方便客户的应用要求,可以将软件设置为会计分录只有借方或贷方,只要分录金额不为零,所有分录金额汇总为零,就可以保存和过账,这既违背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仅有借方或贷方,也违背了财政部[财会字(1994)第27号]文件《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第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即违背了在输入记账凭证过程中,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以下提示功能:“正在输入的记账凭证有借方会计科目而无贷方会计科目或者有贷方会计科目而无借方会计科目的,应予提示并拒绝执行”。

这种做法虽然解决了会计报表对费用的取数要求和现金的登记管理要求,但很大程度上不符合会计处理规范,因此这种做法也有欠妥之处。

第三种、过渡科目法

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但会计处理方式上都有欠妥和不规范之处,为了既满足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又符合会计处理规范要求,下面就用过渡法来处理,过渡科目可以任意设置,但月底必须要结平,具体处理如下:

① 借:现金 800

贷:过渡科目 800

②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贷:过渡科目   800(红字)

这样处理虽能满足报表的编制和会计处理规范要求,但是如果每月此类业务较多的话,每笔业务需要分两次做,这就显得非常麻烦。

采用以上三种处理方法虽然解决了报表编制问题,却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第一种方法不能反映“现金”账户业务的真实情况,虽然余额一致,但机内账不能凭借贷发生额来反映其收支情况;第二种方法不符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第三种方法需要引用过渡科目,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平时处理时要非常细心,而且月底时要检查过渡科目是否结平,如果损益类科目都有这种情况的话,就显得烦琐。

以上三种方法是对费用类账户特殊业务的处理方式,下面以收入类科目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发生销售退回业务一笔,货款10000元,税款1700,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分录编制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会计报表对收入取数一般是取贷方发生额,如果电算化分录仍然这样做的话,就会个报表取数带来困难,为方便电算化报表取数,会计分录如果采用以上三种方法的话,对编制报表没有问题,但同样会引起其他问题,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银行存款”就会出现借方发生额,这又会出现象第一个例子里的“现金”业务处理问题。无论采用上面哪一种方法都会出现“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发生额,这就违反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销售退回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规范的会计处理应该就是上面的处理。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为了便于报表从费用和收入类账户取数,平时发生的业务全部记入一方,这就淹没了有些业务的真实情况,纯粹是为了编制报表,不能准确的记录原始数据,如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销售退回时会计处理应将收入和税金记入借方,这样月底或年末就可以根据借方发生额或借方累计额得出销售退回情况,原始数据可以直接取得。而为了电算化编制报表的要求,对有些业务进行了不规范处理,将费用类业务全部记入借方,收入类业务全部记入贷方,这就造成本月费用的发生和冲减,本月销售的实现和退回全部混合在一方,如果要统计销售的退回和费用的冲减情况,只有查阅机内凭证或打印出的凭证,如果是统计全年的发生额就显得麻了烦。

上面的处理方法不是在会计处理规范方面,就是在会计报表编制上出现问题,下面就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即通过设置费用或收入科目的性质来控制会计分录的编制,从而满足会计报表的编制。

现在有些软件在账务处理方面提供了科目的栏目功能,设置栏目的科目只能是明细科目,栏目的特点和好处是:栏目不记录余额,只记发生额,结转时可以直接从上级结转,对于需要结转的科目非常方便;平时发生业务时必须要从明细科目走,可以记入借方或贷方,但不能从总帐走,只有月底结转才能从总帐相反方向走。

以下科目可以设置为栏目:①明细科目不需要核算余额,只考察发生额(包括本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②下级科目设为栏目的科目可以从总帐直接结转,所以对于那些每月需要结平的科目可设为栏目,如损益类科目。这样会计分录才可以按照规范来处理了,反映业务的真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性质都是普通科目,即如果该科目下设明细科目,平时发生业务必须要核算到最明细,否则凭证保存不了,月末需要结平的科目在月底结转是必须从每个明细科目结转,将每个明细科目结平。那管理费用来说,管理费用下设很多明细科目,月末结转时必须要将每个明细科目结平,如月末结转时就必须象下面这样做: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工资

—招待费

—差旅费

—办公费

由于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下的明细科目较多,即使将其设为每个月自动结转,在打印时也会很麻烦,每笔分录凭证很多。如果将管理费用下的明细科目设为借方栏目,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如上面的差旅费退回问题电算化会计分录就可以沿用手工方式。

借:现金   800

贷:管理费用—差旅费   800

月末结转时,就可以将借贷差额直接从贷方总帐转出,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同样上面的销售退回业务就可以按照会计规范来做,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第9篇

近年来,证券市场中的惯性与反转现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所谓惯性现象,是指过去的赢 (输)家组合持续成为赢(输)家组合,而反转现象是指过去的赢 (输)家组合成为未来的输(赢)家组合。惯易策略是以股票过去的表现作为买卖判断的基础,即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而反转策略则卖出近来的强势股,买入近来的弱势股。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价格对过去或公开的信息发生具有规律性反应。惯性与反转现象的发现,被视为“市场异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能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的规律性现象是对传统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emh)的极大挑战,冲击着当代金融理论的基石。从投资实践的角度看,把握资产价格的这些规律性变动,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增加获利空间。关于惯性与反转现象以及相应投资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国外市场发达的交易机制和成熟的投资环境基础之上。本文以中国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和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方向标;二是从1998年3月中国发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元,沪深两市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家,开放式基金102家,发行基金单位6551.13亿份,基金资产净值 1050亿元,可见中国基金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发展壮大投资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根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3月10日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 {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应该在每个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整的投资组合公告,并经基金托管人复核后予以公告。基金公告的内容包括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细,即股票名称、数量、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本文将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义为“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为研究样本,样本以一个季度为间隔,时间跨度从1999年3月31日至 2006年3月31日。为使样本数目尽可能达到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数目的经验要求,本文选择了投资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闭式基金,共49支;投资组合公告在两年半以上的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共24支,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天软数据库、深圳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和金融界网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统计软件。

(二)模型定义

本文根据gtm模型,做出如下改进:

首先,gtm模型对惯性反转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先对整个市场的股票按照某一标志,如超常收益率进行排序,选择高低两端的股票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并分析这两种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超常收益率情况。本文认为,由于资产价格对不同的信息将发生不同的反应,并且不同的资产其价格对同类信息也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选择了24支开放式基金和49支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基于这些股票过去一段时期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进行分组,分别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之所以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一是因为其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二是因为基金持股的偏好受到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以上证综合指数来构筑赢家、输家组合,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统一的分析参照系。

其次,gtm模型并没有区分基金在买卖股票时所采用的交易策略的差异性,比如:投资组合中的某只股票的权重变化为负值,有可能是因为相对于通过持仓调整而将权重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投资策略而言,投入到该支股票的新资金所占比例较小。然而,本文希望测量的是增加的交易量本身,而不是由价格变动或由新股票进入、退出所引发的权重变化带来的惯性估计值的改变。

如图1(以股票进退投资组合和市值为研究对象)和图2(以股票进退基金投资组合的支数为研究对象)所示,中国基金进出股票相当频繁,持股仍以中短期为主。因此,本文将基金买卖股票的行为分为三类:完全退出、新进去和持仓调整。分别考虑有股票进入或退出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影响,并检验未来一段时期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和惯性反转的程度。这样一来,权重变化在有新资金进入(退出)的情况下总是正值(负值),并且,在没有惯性(或反转)交易的零假设下,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惯性值应趋近于零。

综合以上内容,本文提出用以检测基金投资策略的衡量指标的模型为:

其中,t表示股票j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出现的次数;n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所考察的股票支数,因本文以基金投资组合中前10位的重仓股为研究样本,所以 n的最大取值为10;rj,t-k为股票j在t—k期间的收益率,按照复利方式根据股票的日收益率计算出股票的季度收益率:表示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权重,pjt表示t季度股票j的季末价格,hjt表明t季度投资组合中股票j的股数。

本文采用复数表示惯性估计值m,其中实部为

用来衡量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当rj,t-k>rm,t-k时,即股票i在t—k期的收益率大于同期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若wj,t>wj,t-1即基金增加股票j的持有市值比例,则m>0,表明基金采取追涨的惯性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杀跌的惯性策略。表明基金采取了卖高的反转策略;当rj,t-k<rm,t-k时,若wj,t<wj,t-1,则m<0表明基金采取了买低的反转策略。总之,m衡量的是基金在考察期内所采取的投资策略的综合效果,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追涨杀跌的惯性策略;如果m<0,表明基金采取的是买低卖高的反转策略。虚部数值的变化可将基金交易行为区分为新进入、完全退出和持仓调整三类。imm(i)>0,表明本期增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减持了股票j;imm(i)=0,表明本期股票,j退出基金的投资组合;imm(i) =∞,表明新股票i进入该基金的投资组合。1表示对基金投资组合权重变化进行检验的时间跨度,当1等于1时,是对连续季度的投资权重变化进行检验;当1等于2或4时,检验的时间间隔分别为6个月或1年。本文对1分别取1、2、4时的惯性值 m进行检验。k表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是根据本季度或前k季度的股票价格波动所做的反映。当k=o时,m值反映基金经理基于本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当k=1时,m值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根据上一季度股票收益率所采取的交易策略。

三、实证结果分析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 (1995)用gt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时,采用的是t—统计检验,本文考虑到每个季度的估计值不一定独立,采用fama-macbeth方法,对各个季度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基金持股比例、收益率和m值的统计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实证结果表明,全体股票、新进入股票这两列m值,其均值和中位数,不论是t—检验还是符号检验,都大于零,表明基金投资行为的惯易倾向显著。基金在有新进入股票时的m值,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远远大于全体股票、退出股票的相应度量值,这表明基金在买入股票时,追涨现象十分显著;在只考虑完全退出股票时,m的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即存在反转交易行为,这表明基金在卖出股票时,高卖的现象十分显著。

表3为基金持仓调整时的 m值,本文将它作为衡量基金投资综合效果的参照。从表3中可见,对于持仓调整策略而言,虽然其惯性估计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非常小,但均为正值。例如,对于一个季度(k=1,l=1)的滞后回报,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均值分别为0.2116和0.1974,中位数分别为0.2066和 0.1574。以封闭式基金为例, 0.2116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在该季度的回报率仅比上个季度开始时持有股票的相应回报率高0.2个百分点。这和grinblatt,titman和 wermers(1995)0.3个百分点的惯性估计值非常接近。随着滞后期的拉长,均值的估计值上升,而中数却仍然很小。此外,所有m估计值的分布都是偏斜的,中位数比均值小。在持仓调整的情况下,所有m值的滞后平均惯性估计值都为正数,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虽然显著值非常小。可见,不论以本季度股票回报率的变动(k=0)还是以上一季度股票回报率(l=1)作为决策依据,基金明显倾向于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

从投资的综合效果来看,当 k=0时,m值的均值大多大于 k=1时的均值。可见,绝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即采取追涨的惯性投资策略。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幼稚市场,当大盘开始启动后,个股存在着较大的上涨惯性;当大盘开始下跌,无论是绩优股、成长股还是垃圾股都同步下跌,基金只有采取趋势投资策略顺势、借势、甚至造势,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中国基金业绩评价标准粗糙。目前,对于多种风格、不同风险收益目标的基金,各基金管理公司都采用基金净值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价。由于基金经理采用同一股票研究分析平台,又为了获取市场认同,在业绩上不输给同业,不得不采取谋求短期盈利的行为,导致选股和投资决策雷同和基金投资风格趋同。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基金是否存在收益的惯性反转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在交易策略上,证券投资基金整体采用惯易策略,但倾向于买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尤其是收益率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股票;不倾向于卖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即采用高买高卖的策略。m值在考虑有新股票进退时,显著大于其他各种情况,这表明基金经理在选择新股进入投资组合时倾向追涨。并且选择股票时偏好收益率高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股票。m值在考虑股票完全退出的情况下,所有的m值均为负值,说明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时,都倾向采用完全退出并投资新股的策略。可见在偏股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资跟风、同质现象依旧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加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数量;另一方面也应使基金的投资风格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EGARCH模型

一、引言

量价关系的对比研究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市场上,金融风险是由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引起的,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市场对新信息的反应。成交量作为市场交易中供需情况的体现,反映了投资者对新信息认同的差异程度;波动性则反映了价格变动的剧烈程度。而在实证方面,有关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研究,无论是通过描述上证指数绝对点位的变化、通过指数波幅震荡来判断波动程度的定性分析,还是采用标准差、GARCH类模型或VaR方法、市场模拟法等的定量分析,基本上都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十分剧烈,显示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其中,GARCH类模型能很好地刻画金融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及波动聚焦性,对序列的厚尾特征也有一定的解释力度。后来,为捕获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因子,又衍生出一种新的GARCH类模型,即Nelson提出的EGARCH模型。实证表明,应用EGRACH模型对条件异方差的估计要比其他模型更好些。

二、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性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选择

本章选取上证综指自1990年12月19日至2013年6月7日期间段的日收盘价数据,采用一阶自然对数差分得到对数收益率,即Rt=100*(ln(Pt)-ln(Pt-1)), 其中Rt为股指收益率,Pt为第t日上证综指收盘价。

中国股票市场相比一些成熟股票市场,从建立至今虽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在这过程中,投资者结构、交易规则和宏观经济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将金融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段分析,其分段依据是:1995年1月3日,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或基金不能在当天卖出);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依此划分的时间区间如下。

1.样本区间一:1990年12月19日至1994年12月30日。

2.样本区间二:1995年1月3日至1996年12月13日。

3.样本区间三:1996年12月16日至2013年6月7日。

4.样本区间四:1990年12月19日至2013年6月7日。

依RESSET金融终端及中经网数据库数据,使用EViews6.0可得到各区间统计量,如表1。

(二)EGARCH模型的估计

为了更好地解释股票市场收益率的种种特征,下面选取1996年12月16日至2013年6月7日样本区间三来进行具体分析并引入一个加入非对称项的EGARCH模型。

1.模型的建立

EGARCH模型被称为Exponential指数GARCH模型,其条件方差方程为

ln(σ2t) =ω+α

-+γ+βln(σ)(1)

由于EGARCH模型是对条件方差的自然对数(即ln(σ))建模,因此参数估计值没有非负的约束条件限制。同时,杠杆效应的存在可通过γ

2.模型的参数估计

为检验本文所应用的EGRACH模型对条件异方差的估计要比其他模型更好些,根据样本对数收益数据,得到如下参数估计对比结果,见表2。

原则上依据似然对数值L越大越好,AIC&SC准则值越小越好,可知利用EGARCH模型,所估计的结果更为精确,具体参数估计值见表3。

从估计结果可看出以下结论。

(1)ω的值很小,表明市场风险很大;

(2)α>0,说明实际股票波动呈现集群性现象,即过去的波动扰动对市场未来波动有着正向但减缓的影响,较大幅度的波动后面往往伴随较大幅度的波动,股市参与者投机性较强。且α+β>1,说明波动具有持久性,当前信息对预测未来的条件方差很重要。

(3)非对称项系数估计值γ=-0.049334,小于零且显著,说明坏消息对波动有“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条件方差的对数产生0.240533倍的冲击,即0.191199+(-0.049334*(-1);利好消息对条件方差的对数产生0.141865倍的冲击,即0.191199+(-0.049334),即负收益率冲击所引起的波动要大于同行程度的正冲击所引起的波动。

三、结论

本文力求从宏微观层面,以及构建EGARCH模型这一实证分析的角度,详尽论述我国股票市场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指收益率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上证综指日收益率序列表现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并且采用EGARCH(1,1)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我国股市的价格涨跌幅度有限制,但仍然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而波动具有聚集性,则说明现阶段我国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存在着“羊群效应”,即投资者习惯于根据市场气氛进行顺势操作,采取“追涨杀跌”的正反馈交易策略,导致股价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高铁梅,王金明,梁云芳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樊欢欢,李嫣怡,陈胜可.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第11篇

关键词:融资约束;负债资产率;劳动收入份额

中图分类号:F832;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062-04

The Impact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on the Labor Income Share

YAN Manhua1, LIU Tingting2

(1.Sichuan Province Energy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hengdu 610000;

2.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2006 to 2011, a sample of the gearing ratio as a proxy variable of corporate finance constraints,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SFC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financing constraints on the labor income sha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on the labor income share is negative, which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longterm liabilities of assets affected by the rate of labor income share.

Key words: financing constraints; gearing ratio; the labor income share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及内陆城市的企业数目也在不断地增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大量的金融机构出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存在局限和不足,企业面临着一定的融资约束。Franklin Allen与Jun QJ Qian提到,一方面,我国的金融系统是银行主导型的,并且银行信贷的大部分是用在支持国有企业的;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在规模和重要性方面还不能和银行部门相比[1]。ZhengSong、Kjetil Storesletten与Fabrizio Zilibotti将企业分为高生产力的企业和低生产力的企业,并指出这两类企业在生产能力和进入金融市场方面存在着异质性[2]。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出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劳动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受到学者的关注。白重恩等对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 资本收入份额越高,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 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 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凸显。金融对劳动收入也具有影响作用。白重恩与钱震杰利用1985~200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产业结构、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税负水平、经济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等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4];罗长远与陈琳以1999~2002年为样本期,我国的制造行业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私人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均会对劳动收入份额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5]。

本文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角度,分析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的影响。一方面是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对居民收入(劳动收入)的差距给出一个金融视角的解释。

2 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机制分析

企业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融资成本。基于融资约束相关理论可以推知,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还款成本,于是企业会减少劳动工人的劳动报酬作为未来还款的一个来源。

企业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二是推迟或减少企业投资。Bond与Meghir指出:企业的生产能力是通过投资环节实现的,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推迟投资[6];Aivazian Ge 与 Qiu的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负债同企业的投资呈现负向变动[7],由于企业负债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因此可以推知融资约束会对企业投资起到抑制作用。由于企业的投资延缓或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生产利润,于是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也较低。

企业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三是流动资本受到限制。这主要体现在生产阶段,企业在生产初期购买原材料和雇佣工人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流动资本。但是,对于面临流动约束的企业而言,获得外部融资的难度较大,于是对原材料和工人的需求量会随之降低[5],在劳动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则表现为劳动报酬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预测融资约束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并且表现为负向影响。

3 数据选择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行业分类主要是借助于证监会行业分类,样本期为2006第二季度至2011年第四季度。通过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和异常样本后,共获得有效样本数为2831个。

一般而言,负债资产比与获得融资的难度正相关。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较高时,由于债权人或投资者会担心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于是,企业获得相应融资的可能性下降,融资难度增大;反之,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较低时,融资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本文将借鉴罗长远与陈琳[5]的做法,在实证分析中将选用负债资产比作为融资约束的变量,并且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中将区分短期负债资产比和长期负债资产比。

同时,考虑到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边际利润及资本的边际产出水平相关,为了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将引入企业的边际利润和资本的产出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其次,还引入了时间虚拟变量。选取的变量及变量的测度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企业具有以下特征:①就劳动收入份额占比来看,劳动收入平均占企业收入的15%。同时,劳动收入差距比较大,占比最大的为0.997,最小的则接近于0。②就负债资产比而言,短期的负债资产比相对较大为0.4582,长期的负债资产比相对较小为0.0994。③就劳动收入份额与负债资产比的波动程度来看,总的负债资产率及短期负债资产率的波动要大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情况,并且相差不是很大,但是长期负债资产率的波动要小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而且差距相对较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另外,就平均水平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负债大部分集中在短期负债。

4 估计结果及分析

考虑到不可观测的因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将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建立的实证分析模型为:

lsi,t=c+α1*dcri,t+α2*mri,t+α3*(k/y)i,t+α4*yeari,t+γi+μi,t

其中,γi表示不随时间变动且不可观测的因素。

由回归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负债资产率、资本产出比、边际利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总负债资产率、短期负债资产率和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这表明负债资产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情况。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0.468,呈现负向影响;短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0.031,影响是正向的。就影响程度而言,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要大于短期负债资产率,于是总负债资产率的影响方向同长期负债资产率的影响方向相同。就显著水平来看,长期负债资产率的影响比短期负债资产率更加显著。

(2)就资本产出比、利润边际来看:资本产出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趋近于0,并且不显著。利润边际在总负债资产率和长期负债资产率模型中的影响趋近于0,并且不显著。虽然,在短期负债资产率中,利润边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显著的,但是影响效果趋近于0。

(3)就年份来看,2009~2011年内的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整体的变化,并且变化方向都是负向的,并且2010年的影响程度最大,2009年的影响程度最小。

由于在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中,资本产出比、利润边际对劳动收入份额没有解释力,所以,将这两个变量剔除后进行分析,如果回归结果与前者没有较大的差异,则可以说明在本文建立的模型中这两个变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确实没有显著的影响。

由回归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总负债资产率和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48、-0.047,即呈现负向影响,短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总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长期负债资产率。

(2)就年份来看,2009~2011年内的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整体的变化,并且变化方向都是负向的。并且2010年的影响程度最大,2009年的影响程度最小。这同前一个实证分析中得到的结果是相符的,并且影响程度也很接近。

由模型1至模型6的实证分析结果综合表明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特征是:

首先,以负债资产率为变量的融资约束确实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影响,主要是长期的负债资产率作用的结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当企业的长期负债资产率较大时,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相对较难,于是降低劳动者劳动报酬进而作为企业内部融资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当企业的长期负债资产率较大时,企业的负债压力相对较大,于是,削减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作为还款来源。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会进一步加大劳动者与管理层、股东等的收入差距,从而加剧我国的贫富差距。

其次,资本产出比和利润边际在劳动收入的影响中作用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里劳动和资本的替代性较小,于是资本产出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最后,就劳动收入份额本身来讲,2009~2011年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整体变动,均体现为劳动收入份额整体下降,并且2010年的变动程度是最大的。这可能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2009~2010年间出现了通货膨胀迹象,原材料价格上涨,虽然我国也对工人的工资进行了上调,但是劳动收入份额仍然表现为下降趋势。

与1999~2000年我国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的影响[5]对比可以发现:总的负债资产率和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都是负向的,这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是一致的。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前,短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股权分置改革后,短期负债资产率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不显著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

5 政策建议

本文以2006~2011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以负债资产率作为企业融资约束的变量,就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主要是长期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结果。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了缓解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企业应积极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负债资产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

由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企业应当调整资本结构,包括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之间的调整,以及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之间的调整,从而弱化负债资产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这也会对缩小我国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

(2)国家应重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进而增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1年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整体变动,均体现为劳动收入整体下降。这些年来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虽然国家出台政策对劳动者的工资进行了上调,但是总体而言,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份额反而是下降的。根据经济均衡原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等于劳动者创造的边际产品价值。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会削弱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国家应当重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进而增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劳动者应多样化投资渠道,使得整体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居民的投资渠道不断增加,劳动者应当多样化收入的投资渠道,增加收入来源。这一方面会抵消通货膨胀对劳动者报酬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增加劳动收入来源,缩小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Franklin Allen,Jun “QJ” Qian,ChenyingZhang,Mengxin Zhao. China’s Financial System: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Z]. Working Paper,2012.1.

[2]ZhengSong,KjetilStoresletten,FabrizioZilibotti.Growing like China[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1).

[3]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

[4]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12).

[5]罗长远,陈琳.融资约束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吗—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2(3).

[6]Bond S, C Meghir.Dynamic Investment Models and the Firm’s Financial Policy[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4,61(2).

[7]Aivazian VA , Y Ge and J Qiu. The Impact of leverage on firm investment: Canadian evidenc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5,11(1-2).

第12篇

【关键词】 信号; 业绩波动; 研发支出资本化

一、引言

研发活动给整个商业市场的供应带来了重大的革命,研发活动自身的优势以及由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最直接原因。为了使研发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最大化,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自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支出采取有条件资本化模式,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自此一直以来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争论暂时平息,各界转而开始关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研究。然而,由于研发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研发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主观判断,这就使得研发支出资本化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研发支出资本化是否真正增加了公司的业绩,还只是管理者操纵利润的手段。本文试图从信号理论的角度研究市场是否能够识别公司业绩波动的信号传递效应,并把这种效应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回归分析中反映,来识别资本化的研究项目是否真正具有未来盈利能力。

西方现有文献发现,研发支出强度对公司未来盈利水平和未来盈利波动有影响。研发强度越大,公司未来盈利水平越低;研发支出强度越大,公司未来盈利波动越小(Ciftci等,2011)。虽然研发活动一直以来都备受市场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度建设起步较晚,我国上市公司有关会计准则制度促进研发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西方国家有关会计准则制度促进研发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尚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会计准则促进研发活动方面的执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依据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新会计准则对研发活动的激励与公司业绩波动的三个维度(公司财务业绩波动、公司市场价值波动、公司成长性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加大了研发支出的投入,但是研发支出的盈利效应在短期不明显,从长远来看,加大公司研发支出投入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说

(一)研发支出与公司业绩波动

王淑芬、王培凌(2009)选择以台湾知识密集产业的IC设计业为实证研究对象,以2003—2007年为研究期间,探讨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股东财富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台湾IC设计业之研发递延效应发生在当期及递延期间,且高研发密度者之研发资本与股价报酬之间的攸关性不论在高营业收入或低营业收入之群组皆呈现高度相关,说明研发活动有利于公司绩效。也因研发资本与股价报酬具有攸关性,对投资人而言,在选择IC设计业为投资标的时,应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才能合理评估其价值。查勇(2009)从研发支出入手,初步探讨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支出的关系,进而分析了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影响,认为股权激励对研发支出的作用是正向的。股权激励促使管理层加大研发支出力度,更多地促进企业长期绩效的发展。李世新、张燕(2011)分析了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不考虑盈余管理程度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定价;在区分盈余管理程度后,低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正的定价,高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负的定价。Lauerel A.Franzen,Kimberly J.Rodgers和Timothy T.Simin(2007)对财务困境的会计计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是高的研发费用提高了有能力偿还负债公司错误分类的可能性。二是修正后研发支出保守的会计处理增加了正确识别困境公司的数量。三是修正后困境计量缓和了先前证明高困境风险、低净值市价比公司的异常低回报。Mustafa Ciftci和William

M.Cready(2011)对1975—2003年的大量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支出相关的盈利表现和盈利波动依赖于公司规模,未来盈利水平和研发支出强度正相关,这时,研发支出强度提高了公司规模;未来盈利波动和研发支出强度负相关,这时,研发支出强度降低了公司规模,并且研发支出生产力提高了研发规模。研究也发现研发规模和低的市场回报相关,并且研发支出投资风险降低了研发规模。

(二)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信号理论

从信号理论分析,经理人与股东处在以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环境下,经理人对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向外部传递了研发支出项目是否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效应。研究费用资本化表示可以给公司带来未来收益,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研发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收益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会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经理人为增加公司的盈利会倾向于把研发支出资本化。宗文龙、王睿、杨艳俊(2009)以2007、2008年沪深两市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企业为样本,基于会计选择理论对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动因进行了回归分析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行为主要受到债务契约的影响,财务杠杆越高,企业的资本化强度越高;政治成本因素主要表现为对盈利水平的考虑,而企业规模的影响较弱;此外,企业存在利用资本化政策实现扭亏的行为,但是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盈利下降的企业出于平滑利润的目的提高资本化强度。许罡、朱卫东(2010)对2007年和2008年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大,其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倾向越高;管理当局通过对研发支出允许资本化选择进行了盈余管理,其动机主要是避免亏损和再融资的需要。王艳、冯延超、梁莱歆(2011)认为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受到债务契约和资本市场动机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越高,越倾向于把R&D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在经营状况不好时,企业为保持上市资格、扭亏为盈而趋于把R&D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薪酬契约和收益平滑尚不能很好地解释R&D支出资本的选择动机。Beatriz Garcia Osma(2008)对大量的英国公司进行研究,检测独立董事在限制短期研发支出削弱上是否有效。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更多地操纵了研发支出费用。

(三)研究假说

结合现有文献和我国研发支出的现状,本文拟从公司财务业绩波动、公司市场价值波动和公司成长性波动三个维度来衡量公司业绩波动,并研究其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关系。具体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财务业绩波动正相关。

假设2: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市场价值波动正相关。

假设3: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成长性波动正相关。

三、变量定义与研究设计

通过回归模型来检验研发支出强度和公司业绩波动之间的关系,即假说1—3:

CAPRt=β0+β1GCYB+β2GSJB

+β3GCXB+μ (1)

CAPRt=β0+β1ROEt+1,t+β2ROAt+1,t

+β3EPSt+1,t+β4IPSt+1,t+β5IBRt+1,t+β6

OPRt+1,1+β7INDUt+1,t+μ (2)

其中,被解释变量CAPR为研发支出强度,用开发支出除以营业收入之比来衡量,t为样本公司所在年份。解释变量中,公司业绩波动结合三个假说考察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公司财务业绩波动(GCYB)。分别用净资产收益率变化(ROEt+1,t)和资产净利润率变化(ROAt+1,t)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二是公司市场价值波动(GSJB)。分别用每股收益变化(EPSt+1,t)和每股营业收入变化(IPSt+1,1)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三是公司成长性波动(GCXB)。分别用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化(IBRt+1,t)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变化(OPRt+1,t)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如果研发活动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即假设1—3成立,预计回归系数为正,即研发支出强度越大,公司业绩越好。此外,基于现有文献,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了公司所在行业作为控制变量。

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参见表1。

四、样本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7—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一是剔除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研发支出没有资本化的公司;二是剔除金融类和保险类公司;三是剔除此范围期间被ST的公司;四是剔除上市时间不满一年的公司;五是剔除财务指标异常和研究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335家上市公司总计1 340个观察样本。财务数据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GTA)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锐思(RESSET)金融数据库。

(二)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公司业绩波动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公司财务业绩波动情况、总资产净利润率在2008年有明显变化,2007年到2008年总资产净利润率呈下降趋势,但2008年到2009年总资产净利润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到2010年总资产净利润率变化不大。净资产收益率在2009年和2010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是2007年到2008年的变化不大;公司市场价值波动情况,2008年样本公司每股收益比2007年样本公司每股收益低,2009年和2010年样本公司每股收益却呈现上升态势。2008年样本公司每股营业收入和2007年样本公司每股营业收入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但2009年到2010年间样本公司的每股营业收入却又大幅度提升;公司成长性波动情况,营业收入增长率在2009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08年和2010年样本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呈现上升趋势。样本公司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在2008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09年和2010年有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2008年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回归结果

表3报告了以2008年研发支出强度(CAPR)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2)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公司成长性波动的两个变量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化(IBRt+1,t)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变化(OPRt+1,t)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表明公司成长性高未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强度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果拒绝了假说3。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大力投入研发费用,但是研发费用在短期并没有收回成效,使得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和营业利润增长比200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和营业利润增长有所减低,这与描述性统计结果相吻合。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2008年的数据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所下降以及以前年度的研发活动失败使得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增加、当期利润下降造成的。

(二)2009年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回归结果

表4报告了以2009年研发强度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2)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显著性水平为1%,公司财务业绩波动的两个衡量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变化(ROEt+1,t)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变化(OPRt+1,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表明2009年公司财务业绩波动的大小对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强度产生显著性影响。上述结果接受了假说1。实证结果说明,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部分有所增加,促使公司业绩的增长,公司业绩波动有所增加,这与描述性统计中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有上升趋势的结果相吻合。

(三)2010年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回归结果

表5报告了以2010年研发支出强度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2)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显著性为1%的水平上,2010年研发支出强度与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营业收入(IPS)、营业收入增长率(IBR)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表明2010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均对2010年研发支出强度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可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上市公司在2009年研发支出资本后没有在研发活动中继续投入,使得研发支出所导致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部分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所产生的效益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在短期内并没有对公司业绩的波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依据2008年到2010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强度和在此期间上市公司业绩波动情况进行研究,进一步从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的公司财务业绩波动、公司市场价值波动和公司成长性波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对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强度的影响。实证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2008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有所增加,上市公司加大了研发支出的投入,并且加大的研发支出投入对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产生了暂时的负面影响,说明了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有滞后效应;2009年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部分有所增加,并且研发支出资本化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2010年的实证结果分析,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波动的影响不明显,说明研发支出效益有滞后效应。

具体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由于上市公司研发活动在生产和实践中日益重要,相关的法律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研发强度有重要影响,并且现行的法律和会计准则推动了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投入,这种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关系有滞后效应。从长远看,加大公司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有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艳,冯延超,梁莱歆.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动机研究[J].财经研究,2011(4):103-110.

[2] 李俊梅.新会计准则影响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1):12-32.

[3] 陈广汉,蓝宝江.研发支出、竞争程度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基于1998—2004年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与R&D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2):101-106.

[4] 李世新,张燕.盈余管理、信号传递与研发支出资本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5] 庞丽,李显君,皮新玲.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研发支出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6] 潘飞,童卫华,杨慧辉.我国研发支出的成本化研究——一个基本上市公司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启示[J].财经研究,2004(4):77-87.

[7] 田元飞,孟志华,梁莱歆.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治理与研发支出相关性实证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1):100-105.

[8] 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317-320.

[9] 宗文龙,王睿,杨艳俊.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因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9(4)339-454.

[1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23-127.

[11] Beatriz Garacia Osma.Board Independence and Real Earings Mangement:The case of R&D Expenditure[J].Corporate Goverance,2008,16:116-130.

[12] G Geoffrey Booth,Juha Junttila,Juha-Pekka Kallunki,Markku Rahi-

ala,Petri Sahl- strom.How does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affect 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R&D spend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6)15:197-214.

[13] John Asker,Mariagiovanna Baccara.Subsidies,Entr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D invest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0)28:254-270.

[14] Julio Pindado,Valdoceu de Queiroz,and Chabela de la Torre. How Do Firm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wtween R&D and FirmValue?[J].Financial Mana-gement,2010,757-782.

[15] Laurel A.Franzen,Kimberly J.Ro-

dgers,and Timothy T.Simin.Measuring Distress Risk:The Effect of R&D Intensity[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931-2967.

[16] Mustafa Ciftci,William M. Cready. 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2:62-80.

[17] Sumit K.Majumdar.Scalabity versus flexibility:firm size and R&D in Indian indu- stry[J].J Technol Transf (2011) 36: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