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时间:2022-10-21 16:45:32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第1篇

梵蒂冈是个独立的国,这个国家小得让人不可思议,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与我国的天安门广场一样大,人口只有1400人,但常住人口仅54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却是全球八亿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而进入的梵蒂冈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国界仅是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车到圣彼得广场,就看到这条国界线了,导游说线外是意大利,线内就是梵蒂冈,原来这里的国界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到圣彼得广场时,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听说教堂里有个宗教活动,不能进去的教徒和游客就暂时在广场上听广播或看大型电视屏显示直播。

圣彼得广场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著名建筑大师姜,洛伦佐,贝尔尼尼的建筑杰作。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台抱。顶上竖立着140位圣人的大理石雕像和教皇阿勒桑德罗,苦季七世巨大的徽志,虽然没有几个游人能一一记住这些圣人的名字,但那艺术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确让人感到惊叹。这些大理石像是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

圣彼得广场的建设工程仅用了11年的时间(1656―1667年),而欧洲一些有名的大教堂从施工到建成都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或几百年时间。

在广场的中央耸立着埃及独立方尖碑,它是广场最古老的文物。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迂工程,圣彼得广场全景,在方尖碑顶上竖有阿勒桑德罗基季家庭的青铜徽志:五座小山丘、一颗圣十字架残片的星。

广场上两个美丽的喷泉是在不同时期建造的。右边那个是马德尔诺于1615年所建,左边的喷泉是贝尔尼尼在1677年建成的,它是广场上最后完成的建筑。

在两个喷泉和方尖碑之间的两边地面上,分别嵌入一块圆形大理石。站在这块大理石上观望广场四周的长廊,就会感到长廊内只有一排圆柱。而实际上是四排圆柱,可见设计者贝尔尼尼当初设计的绝妙。不知旅游客从哪来得到信息,这块大理石上拍照的络绎不绝,没耐心根本排不上号。

游客和罗马市民每个星期天的正午都要聚集在圣彼得广场,接受教皇的祝福。每年的1月1日、圣枝主日、复活节、圣诞节,广场上往往都会聚集20多万之众。广场设计可容纳50万人。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更是一个艺术宝库,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他们也不拒绝旅游拍照,倒是成了梵蒂冈的一道拍照景点了,他们都是来自瑞士,是雇佣兵。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公元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廷,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三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西斯廷小教堂,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琪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著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

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特殊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梵蒂冈域早在公元774年形成教皇国,8世纪已成为教皇国的中心。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示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国家,其属教皇。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进入教堂内,不论你有什么信仰,都如时光倒流,好像是进入中世纪的时空。好像大师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罗丹、康丁斯基、达利、蒙克这些名人忽然成了眼前真实的存在一样。梵蒂冈的艺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次洗礼,无数次沉淀才成就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梵蒂冈当成一本书来读,一本超越政治、利益、金钱的人类文明艺术史的教科书。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洗去了几百年人世浮沉的伤痕,洗去了俗世荣辱的尘嚣,在其中走上一遭宛如经历了一次纯美的朝圣之旅。

第2篇

【关 键 词】邓小平/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

【 正 文 】

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立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事实,突出强调了生产力、世界交往、世界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趋势和方向。邓小平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等,赋予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形成了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探索和研究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对于在全球化已作为现时代重要特征的背景下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基本内容

第一,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依据的外在条件,把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认识发展到新水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他们的世界历史思想。他们指出,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结果。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地理条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是非常稀少的,各个民族处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从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族发展图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范围的扩大,才最终突破了国家、民族的地域局限性,使民族历史开始逐步转变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p.88)。

如果说在资本主义早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才初显端倪,那么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则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企业甚至个人的活动,以国际市场和信息技术进步为纽带,越来越连接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开放、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世界整体,世界历史进入了它发展的新阶段,即全球化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这种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p.64 )他更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p.78 )即中国要快速发展和繁荣稳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在条件。同时,邓小平还指出,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都要对外开放。他认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在“扬弃”的基础上拿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此可见,邓小平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在现时代下的具体运用,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发展到新水平。

第二,邓小平关于各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核心机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造成了不断攫取剩余价值的无穷贪欲;而它的市场经济的交往形态,则赋予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扩张力量。这样,资本必定会创造出世界市场,换句话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必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因为通过融入和参与世界市场,人们摆脱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通过全球的全面生产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分析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俄国恰好又生存在现代的历史环境中,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它可以通过世界市场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东西而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的波折和痛苦。这为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由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发展的趋势。邓小平根据这种趋势从一方面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整体繁荣依赖于世界市场的发展。因为国际间的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 2](p.79)。因此,不断开发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世界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另一方面邓小平又指出中国要赶超世界水平,必须实施“台阶式”发展战略。而要真正过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必须立足于世界市场。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2](p.290)而要立足世界市场,还必须通过改革以适应世界市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是通过改革适应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由此可见,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充分说明了各个民族国家,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核心机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思想发展到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关于在现代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依据的最重要因素,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动力的思想发展到新高度。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考察了近代科学技术在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和在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现代生产中,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生产工具的改革、生产新工艺的采用,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然物的属性,有效地对其进行加工以及发现和创造新的劳动对象,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动密切相关;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知识水平的增长,体力和智力的强化,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武装。事实证明,18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持续、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伟大革命,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而是几乎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3](p.8 7 )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作用,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它说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也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发展到新高度。

第四,邓小平关于在两种制度并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搞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障,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国际矛盾运动作出了新判断。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国家进入了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中谋求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发展时期,人类总体的发展历史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不仅具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且还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性质、结构和运行机制;但是,随着世界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又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地域性界限,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作用。这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逐渐成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矛盾运动;另一方面表现在这种矛盾运动在扩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各个民族国家固有的社会矛盾运动产生碰撞和冲突,从而使各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矛盾运动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运动相互激荡,“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1 ](p.115—116 )这就使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既表现为一定的民族性矛盾,又表现为各个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体现为民族性矛盾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矛盾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关系。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趋明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也由军事较量转向“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这既表现在国际领域两种社会制度比优势、比竞争力、比吸引力之间的较量和竞争,也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之间的较量和斗争。邓小平指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2](p.195)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方面必须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和平演变”的图谋;另一方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作出了新判断。

第五,邓小平关于要建设共同富裕的、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后实现的首要目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历史的前提,而且更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p.87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之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建成的。由于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体系得以建立,最终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成为社会上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两个阶级,他们的斗争形式也成了社会的主要斗争形式,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而且是世界性的。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和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第一次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是与我们最终建立的社会主义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始终认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只要能够建立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邓小平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 2](p.382—3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 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 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现代价值

第一,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使我们能以更为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及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将各个国家和民族卷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世界有机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谋求社会发展时,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特点,同时也必须确立观察世界的正确方法。面对全球化的现实,深刻领悟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刻内涵,会极大地拓宽我们观察世界的视域和思维空间,改变人们往往从本国或本民族出发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狭隘眼界,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事务,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近两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对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趋利避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使我们能进一步认清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世界历史是各国间普遍联系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这种态势决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验、管理办法,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才能以跳跃式的发展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尽可能地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四,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使我们能够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思想都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这使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进一步认清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二战以后,虽然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不管在国际范围还是在国内都还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邓小平指出:“如果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经济文化肯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切要求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也在努力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努力为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直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3](p.168)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p.383)。“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2](p.320)邓小平还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2](p.135)因此,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吸收和引进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文明成果,在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等方面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差距并逐渐超过资本主义而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收稿日期:2001—03—1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第3篇

论文摘要: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当代国际形势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避免,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是构成世界和平的新威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方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国策等。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邓小平同志在多年从事频繁的国际外交事务伟大实践中,以他深邃敏锐的目光,洞察秋毫的智慧和他那伟大外交家的气魄和胆量,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当代国际形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这些重要思想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带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

20世纪60年代,我们党根据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把世界矛盾概括为四大基本矛盾,即社会主义阵营同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垄断资本集团同垄断资本集团的矛盾。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的主要矛盾却发生了引人关注的重大变化。其一,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这两大陈营的矛盾已不复存在了。其二,由于生产国际化和社会化大潮流的出现,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由过去军事争夺为主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向经济上既对抗又联合逐步转化。其三,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其四,由于殖民地国家政治上逐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国家的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相互间经济发展上的矛盾。由于以上四个变化,使得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关系也出现了新格局,即东西南北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认为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即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当今世界带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突出问题。他指出:“世界上关系到全局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主要矛盾的思想,对我们分析理解战争与和平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

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和避免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缓和和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性逐步降低。对此.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指出虽然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如果搞得好,战争是可以推迟和避免的。如果世界和平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因为邓小平认为,和平力量首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它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国家众多,因而成为谁也不可忽视的力量。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同时冷战结束后,世界和平的呼声更加高涨.以中国、巴西、东盟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和平的中坚力量迅猛壮大。就战争力量而言.冷战时期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国和苏联。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有能力发动和进行世界大战,但世界科技、经济竞争的严峻现实也促使它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国内问题,把立足点放在经济、科技的和平竞争上。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是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但其实力已不足以支撑同美国进行全球范围的军事较量,更无力也无必要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其内政外交也不以其为目标。尤其是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并存和日趋激烈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立国、科技强国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不得人心,谋求平等、寻求合作、加强对话、和平共处已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各种进步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迅速得到发展,对战争因素也产生了空前的制约。以上这些因素形成了日趋强劲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主流,而动摇了世界性战争发生的基础。

三、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是构成世界和平的新威胁

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讲话时指出:我们感到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仍要提高警惕。第2年3月4日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谈话中又指出: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邓小平同志通过对战争后国际形势的透彻分析,在继续肯定维护和平是有希望的同时,又强调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世界仍不安宁,并明确指出,霸权主义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霸权主义过去是讲美苏两家,现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也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邓小平同志这一观点,对马列主义关于战争根源于帝国主义的观念作了继承和发展,是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现实的。因为从当今国际形势看,前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两个超级大国对峙争霸的局面,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所抬头。西方某些国家违背国际关系准则,利用人权、贸易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垄断传媒的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思想渗透,力图充当“世界警察”,向不合其意的国家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从而引起争端或紧张局势,进而爆发局部战争。例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军事侵略.以及2002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好的说明。

四、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当今世界,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如何制止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历史发展到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宏伟气魄,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新途径。他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有个想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方式。他认为,和平共处是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稳定国际局势的基本原则。他在1984年10月3I日会见缅甸总统昊山友时的谈话中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还说,和平共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据此,邓小平又提出了著名的“一国两制”思想。我国原香港问题、原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充分证明了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正确性。我们相信随着“一国两制”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解决国际争端的成功,必将进一步证明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国策

早在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谈话中就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并且指出,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谈话中.在谈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时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制定了中国的国策,同样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同年6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在1990年7月11日又指出:现在出现的新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不能长久的。少数国家垄断一切.这种形式过去多少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今后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国的这一国策,并付诸于伟大实践,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树立中国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

邓小平同志曾在1985年6月4日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同时,邓小平同志还在1989年10月26日会见泰国总理差猜的谈话中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强权政治在升级,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想垄断世界,这是我们看得很清楚的。社会主义中国谁也动摇不了的。邓小平同志回忆说,1989年7月14日至16日由法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七国首脑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在法国巴黎曾举行会议,决定制裁中国,他们使用经济手段,也使用政治手段,但这些东西并没有影响中国,动摇中国。邓小平同志指出,美国也好,法国也好,他们的决策人至少有两点对中国认识不清。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22年仗才建立起来的,建国以后又进行了3年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国家随便就能打倒了?不可能。不但国内没有人有这个本领,国际上也没有人有这个本领。超级大国、富国都没有这个本领。第二,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结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所以,外国的侵略、威胁这一套在我们看来并不高明,而且使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事实表明,那些制裁我们的人也开始在总结经验了。总之,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不管国际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这是我讲的怎样真正认识中国的话。

七、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并郑重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历史证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主要靠自己,同时不能闭关自守。

对中国的发展,国际上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会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发展对他们有利还是有害?邓小平同志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和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政治角度,一个是经济角度。他指出:从政治角度说、“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我们算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又是小国。大是地多人多,地多还不如说是山多,可耕地面积并不多;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个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的话,现在这个力量还很小。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这就是说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起来,才能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所以邓小平还提出,“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总之没有发展,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也就没有发展。这正如邓小平所提出的,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所以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进出口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农业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须的食物,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必须的原料。人类的历史从最基本的方面看,始终是农产品的供应和其所养活的人口的二者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适应的过程。

1 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基本格局

历来亚、非、拉和北美是农产品出口地区,而西欧是世界农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方向发生了变化。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贸易变化很大。欧洲联盟的建立和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的实施,使得欧洲特别是西欧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也成为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最集中的地方;主要农产品不仅由短缺变为自给,而且还有大量的剩余供出口。北美地区由于受到欧盟的激烈竞争,出口地位有所下降。

美国历来是世界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它的出口额一般占到了世界出口额的12%到19%,农业出口总额在1996年达到了66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目前农产品进出口国家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垄断地位也受到冲击;欧盟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见表1)贸易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以往发达国家多数以出口工业品为主,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农产品为主。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不仅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且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大力发展农业,大量剩余产品出口。

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这种现象显示了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在1996年欧盟无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总额为642亿美元。(见表2)

2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中国有近一半的农产品首先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是欧盟、东南亚、韩国和朝鲜,这些国家和地区大约占中国农产品的30%。中国的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丁美洲和欧盟。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而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北美地区。

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产品,出口额占到农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谷物和大豆是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约50%左右。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成为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3 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进出口分析

3.1 真正的农产品贸易冠军――荷兰。荷兰位于西欧大西洋沿岸,冬暖夏凉、降水丰沛的气候,为荷兰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荷兰的园艺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及观赏植物。其中郁金香花的出口居世界首位。2001年的出口额约30亿欧元,花卉出口占世界份额的58%。荷兰的畜牧业分为放牧型和集约型。前者主要是饲养奶牛、肉牛,牧场用地远远大于种植业耕地;后者主要是在室内实行人工喂养的养猪业,猪肉的出口曾经占据过世界第一位。

荷兰农业从整体规模上来看虽然远远比不上美国,但农产品贸易远远大于美国,是真正的农产品贸易冠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从1989年开始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是被公认为仅次于美国的居世界第二的农业大国。但这种统计口径没有包括花卉等园艺产品和渔业水产品,如果加上这两项产品,荷兰的农产品的净出口值远远大于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999年统计荷兰的净出口值(包括花卉和水产品)为18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26亿。

除花卉出口世界第一外,马铃薯、鸡蛋、番茄、洋葱头、奶酪的净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一。荷兰农产品贸易中除出口外还需要大量进口。由于土地资源少,谷物等饲料、热带水果、咖啡、茶叶、酿造啤酒的大麦、麦芽、啤酒花等均需依赖进口。

3.2 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加工国――美国。国际贸易对于农产品一直是很重要的,对于美国农业来说尤为如此。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商,也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世界争霸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产品的出口是美国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农产品贸易年年顺差,2001年农产品出口额564.8亿美元。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粮食(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棉花、大豆、烟草)。其中小麦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5%,玉米占70%。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出口占34%,玉米占21%以上。1996年至2004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度上升,进口增加了近70%;在进口方面,咖啡、可可、茶叶、热带水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完全依赖进口。2006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创汇687.2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顺差达46.96亿美元。美国的畜牧业也很发达,2002年美国出口牛肉111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每年猪肉大量出口,2003年猪肉出口创历史记录,达72.6万吨,其中一半出口到日本,另有22%出口到墨西哥。

3.3 世界上农产品进口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日本。长期以来,日本推行一条“牺牲农业,发展进口”的政策。20世纪末农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日本农业劳动力投入相对较高,粮食自给率却相对较低。多年来日本的农产品自给率在不断下降,1980年为53%,1990年为47%,1995年下降到42%。工业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初级产品)进口率是相当高的,成为世界上进口资源最多,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除稻米和鸡蛋能够自给自足外,其他粮食作物产量很少,小麦、大麦、马铃薯、玉米的自给率微乎其微,日本每年仍需进口大批粮食,约2500万吨,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包括饲料)进口国。2003年,日本进口农产品总额为508.59亿美元,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1/10是日本进口的。肉蛋奶的自给也建立在进口饲料的基础上,饲料粮玉米几乎全由美国进口。小麦约有一半从美国进口,其余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供给,还从美国进口大豆等。日本每年从中国及其台湾省、美国、菲律宾、韩国等进口蔬菜和水果。2000年进口蔬菜276万吨,共占总进口额的12.8%。现在土畜产品进口量大,尤其是肉类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量的10%以上,2000年进口量246万吨,价值88.2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水产品进口金额最多,2000年进口渔产品310万吨,价值154.6亿美元,约占总进口额的33.6%,中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90%。

3.4 欧盟四国。

3.4.1 欧盟第一出口大国――德国。德国农业发达,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仅占GDP的1%,但农业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德国既是欧盟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又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法国、荷兰的第四大农 产品和食品出口国,1996年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尤其是牛肉的进口已经接近日本。国家已经变成农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家,尤其是加工食品,但它仍然是一个大的进口商。在农产品贸易中,德国为逆差,农产品贸易的2/3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并且以畜牧业为主。

3.4.2 欧盟最大的农业国――法国。法国农业十分发达,是世界最大的农副产品输出国之一,是西欧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食品加工产品出口国;小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大麦出口居世界首位,玉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葡萄酒的出口世界称雄。法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农产品出口值占法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例接近18%,每年出口农产品和农业食品加工业产品约为150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10%以上,居欧盟首位。在世界谷物进出口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大麦、奶油、马铃薯、甜菜、葡萄、葡萄酒、小麦、玉米、牛肉、牛奶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法国每年出口农产品约180亿美元左右。目前法国出口的农产品2/3以上销往欧盟各国。花卉和早鲜蔬菜也大量出口。现法国农畜产品中约73%以上经加工后出口,全世界每年需求鹅肥肝1.5万吨,80%产自法国。法国渔业经济不发达,水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3.4.3 欧洲主要的渔业大国――英国。农业在英国经济中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农业从业人数少,产值大。畜牧业是英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重要性超过了种植业,英国的气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为英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英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仅8%,原木和林产品90%以上需要进口,每年进口值达80亿英镑。小麦已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口,是欧盟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牛肉、奶制品;进口的只要农产品有粮食、烟草等。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出口量大。

第5篇

迪拜(Dubai)很小,面积3885平方公里,于1971年12月2日才脱离英属殖民地的命运,与其他6个沙漠游牧民族――阿布扎比、沙迦、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哈伊马角共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

20世纪60年代,自发现石油与天然气后,迪拜就从贫瘠的小渔港,摇身一变成了小富邦。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口也开始快速增长,如今已经高达280万人。人口虽少,但它已经让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区区一家帆船饭店,就让全世界一夕之间认识了迪拜,这栋独步填海造岛的风帆形建筑,自1999年12月31日建成以来,平均每年吸引600万以上的观光客涌进迪拜,秘诀只有一个:第一名只有一位,全球最贵的饭店只有一栋。虽然饭店的分级最高只到五星级,但它远远超过五星级标准的设备与服务,让它被一位英国记者尊称成“七星级”,也瞬间提高了它的世界知名度。这就是迪拜邦酋长在2006年4月所出版的《MyVision》中所提到的观念:“谁会记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

迪拜的地理位置,比不上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几国相连的欧洲观光腹地,在旅游版图上也可说是非常孤零零的,而且没有如北欧峡湾冰川的自然风光,没有如东欧、西欧保存完好的人文资产,没有中国、南美以及北非的千年文明古迹,迪拜只有大面积的沙漠、酷热的天气、极小的面积,其条件充其量只能当转机地。正因为如此,迪拜有的是比别国更大的重新创造空间的可能。若想要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中异军突起,它必须非常有想象力、创造力,且能无中生有。上帝以六天创世,之后就让物种自己繁衍,同样的,迪拜在小而贫瘠的土地上,以最大的梦想执行力创世纪。

仅剩不多的石油库存,让迪拜很早就有危机意识,成功地将国家提前转型。现在石油产业收入值只占全迪拜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6%,其余是运输贸易、观光休闲、建筑地产、金融服务、制造业、电信等。迪拜自称到2010年前,要把石油产业收入值缩减到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就像手上只有一小盒乐高积木的小孩,很天真地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完全不会因为可行性,或是经济效益裹足不前。整个迪拜的计划,绝大多数来自酋长一人的点子。他在荒芜之地上,清楚看到了梦想中的饭店、海滩、岛屿……他每天都有新点子,只要打开报纸,就可以看到他刚出炉的新梦想,然后整个执行团队,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行业精英,不分国籍、克服万难来到迪拜,以地球史上最快的兴建速度,追赶他的狂想,让昨天的梦迅速成真,让明天更大的筑梦计划接着成形,把如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梦,一处处地兴建起来。换句话说,如果领导者没有一张出奇制胜的蓝图,只依循目前各国既定模板来规划,那么迪拜将会与世界其他地方雷同――“很纽约”拥挤、“很东京”消费、“很埃及”观光……而迪拜就不会是迪拜。这也就是所说的:“没有风险的事不值得做,勇敢的人才能创造惊奇……”

迪拜正在走一条无人能走、无人能追的路。在创立一个强国的道路上,已经有许多广为人知的思维被提出,并在数年间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国家都吸取了迪拜经验。

迪拜政府以完全免税、外国人可优惠置产的方案,吸引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富商、地产大亨、各国知名企业前来消费与投资,让小小的迪拜,有条件容纳,并描绘出了全人类最大的梦想蓝图――世界最大的杰贝阿里机场(预计2050年前完成)、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高的建筑、世界最大的办公室、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场、世界最大规模的人造岛群、世界最大的迪拜乐园。除此之外,迪拜还规划了以下设施。

迪拜媒体城――目标成为全球的媒体集中地。

迪拜网络科技城――目前已有微软公司、HP(惠普研发有限合伙公司)、Nokia(诺基亚公司)、Oracle(甲骨文公司)、Dell(戴尔公司)、Siemens(西门子公司)、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Canon(佳能公司)等将近300家厂商,近万名IT工作者进驻。

迪拜国际空海运、物流城:目前已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港,也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区,加上免税优惠,与世界最大机场联运的搭配,使各国乘客转机、货物转运省钱省时间,让迪拜有足够条件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转运地。

……

迪拜不只是在“空间”上极尽创世之能事,还将一年从头到尾的“时间”,排满了会议、商展等等。迪拜自称为庆典之国、享乐之国、未来之国。

迪拜在石油将尽的关键时刻,从传统宗教社会,成功转型为知识经济社会,并把自己直接摆上世界第一的位置,不只玩沙漠的游戏规则,如骆驼、金字塔、肚皮舞等这些小规模的观光特色,而且置身在无限可能的状态,创造出顶尖的富裕环境,吸引全世界最有消费力的富豪、最能影响全球产经界的知名企业、创意最疯狂与工程最大胆的建设投资案前来,让迪拜不会因为石油用尽又再度回到贫穷渔港的时代。

若为迪拜写一句很极端的Slogan(广告口号)就是――“如果你还没受邀到迪拜,表示你还不够重要!”

迪拜某全国连锁店总经理SalahKhoory说:迪拜不只是个城市,而是为所有人提供任何东西的全球胜地。当我人在迪拜,感觉它仿佛是独立于其他国家的迷你联合国,可以看到全世界各种族文化的人、吃到全世界各地的顶级美食、买到全世界各地的精品,世界能叫得出名号的品牌沿街都是,像是地球上人类的迷你文明橱窗,如果外星人在地球只有半天行程,那么安排在迪拜,就可以把人类世界一览无余。

第6篇

1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基本格局

历来亚、非、拉和北美是农产品出口地区,而西欧是世界农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方向发生了变化。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贸易变化很大。欧洲联盟的建立和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的实施,使得欧洲特别是西欧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也成为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最集中的地方;主要农产品不仅由短缺变为自给,而且还有大量的剩余供出口。北美地区由于受到欧盟的激烈竞争,出口地位有所下降。

美国历来是世界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它的出口额一般占到了世界出口额的12%到19%,农业出口总额在1996年达到了66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目前农产品进出口国家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垄断地位也受到冲击;欧盟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贸易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以往发达国家多数以出口工业品为主,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农产品为主。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不仅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而且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大力发展农业,大量剩余产品出口。

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这种现象显示了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在1996年欧盟无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总额为642亿美元。

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中国有近一半的农产品首先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是欧盟、东南亚、韩国和朝鲜,这些国家和地区大约占中国农产品的30%。中国的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丁美洲和欧盟。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而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北美地区。

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产品,出口额占到农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谷物和大豆是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约50%左右。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成为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3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进出口分析

3.1真正的农产品贸易冠军——荷兰。荷兰位于西欧大西洋沿岸,冬暖夏凉、降水丰沛的气候,为荷兰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荷兰的园艺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及观赏植物。其中郁金香花的出口居世界首位。2001年的出口额约30亿欧元,花卉出口占世界份额的58%。荷兰的畜牧业分为放牧型和集约型。前者主要是饲养奶牛、肉牛,牧场用地远远大于种植业耕地;后者主要是在室内实行人工喂养的养猪业,猪肉的出口曾经占据过世界第一位。

荷兰农业从整体规模上来看虽然远远比不上美国,但农产品贸易远远大于美国,是真正的农产品贸易冠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从1989年开始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是被公认为仅次于美国的居世界第二的农业大国。但这种统计口径没有包括花卉等园艺产品和渔业水产品,如果加上这两项产品,荷兰的农产品的净出口值远远大于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999年统计荷兰的净出口值(包括花卉和水产品)为180亿美元,而美国只有126亿。

除花卉出口世界第一外,马铃薯、鸡蛋、番茄、洋葱头、奶酪的净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一。荷兰农产品贸易中除出口外还需要大量进口。由于土地资源少,谷物等饲料、热带水果、咖啡、茶叶、酿造啤酒的大麦、麦芽、啤酒花等均需依赖进口。

3.2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加工国——美国。国际贸易对于农产品一直是很重要的,对于美国农业来说尤为如此。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商,也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世界争霸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产品的出口是美国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农产品贸易年年顺差,2001年农产品出口额564.8亿美元。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粮食(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棉花、大豆、烟草)。其中小麦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5%,玉米占70%。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出口占34%,玉米占21%以上。1996年至2004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度上升,进口增加了近70%;在进口方面,咖啡、可可、茶叶、热带水果等热带经济作物完全依赖进口。2006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创汇687.2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顺差达46.96亿美元。美国的畜牧业也很发达,2002年美国出口牛肉111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每年猪肉大量出口,2003年猪肉出口创历史记录,达72.6万吨,其中一半出口到日本,另有22%出口到墨西哥。

3.3世界上农产品进口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日本。长期以来,日本推行一条“牺牲农业,发展进口”的政策。20世纪末农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日本农业劳动力投入相对较高,粮食自给率却相对较低。多年来日本的农产品自给率在不断下降,1980年为53%,1990年为47%,1995年下降到42%。工业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初级产品)进口率是相当高的,成为世界上进口资源最多,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除稻米和鸡蛋能够自给自足外,其他粮食作物产量很少,小麦、大麦、马铃薯、玉米的自给率微乎其微,日本每年仍需进口大批粮食,约2500万吨,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包括饲料)进口国。

2003年,日本进口农产品总额为508.59亿美元,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1/10是日本进口的。肉蛋奶的自给也建立在进口饲料的基础上,饲料粮玉米几乎全由美国进口。小麦约有一半从美国进口,其余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供给,还从美国进口大豆等。日本每年从中国及其台湾省、美国、菲律宾、韩国等进口蔬菜和水果。2000年进口蔬菜276万吨,共占总进口额的12.8%。现在土畜产品进口量大,尤其是肉类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量的10%以上,2000年进口量246万吨,价值88.2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水产品进口金额最多,2000年进口渔产品310万吨,价值154.6亿美元,约占总进口额的33.6%,中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90%。

3.4欧盟四国。

3.4.1欧盟第一出口大国——德国。德国农业发达,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仅占GDP的1%,但农业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德国既是欧盟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又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法国、荷兰的第四大农

产品和食品出口国,1996年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尤其是牛肉的进口已经接近日本。国家已经变成农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家,尤其是加工食品,但它仍然是一个大的进口商。在农产品贸易中,德国为逆差,农产品贸易的2/3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并且以畜牧业为主。

3.4.2欧盟最大的农业国——法国。法国农业十分发达,是世界最大的农副产品输出国之一,是西欧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食品加工产品出口国;小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大麦出口居世界首位,玉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葡萄酒的出口世界称雄。法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农产品出口值占法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例接近18%,每年出口农产品和农业食品加工业产品约为150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10%以上,居欧盟首位。在世界谷物进出口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大麦、奶油、马铃薯、甜菜、葡萄、葡萄酒、小麦、玉米、牛肉、牛奶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法国每年出口农产品约180亿美元左右。目前法国出口的农产品2/3以上销往欧盟各国。花卉和早鲜蔬菜也大量出口。现法国农畜产品中约73%以上经加工后出口,全世界每年需求鹅肥肝1.5万吨,80%产自法国。法国渔业经济不发达,水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3.4.3欧洲主要的渔业大国——英国。农业在英国经济中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农业从业人数少,产值大。畜牧业是英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重要性超过了种植业,英国的气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为英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英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仅8%,原木和林产品90%以上需要进口,每年进口值达80亿英镑。小麦已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口,是欧盟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牛肉、奶制品;进口的只要农产品有粮食、烟草等。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出口量大。

第7篇

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一个亚洲人的名字永远被载入了国际小号的音乐史册,这个亚洲人就是小号演奏家――葛韬,同时受聘于美国职业交响乐团和美国音乐学院。他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号演奏家。葛韬的成功,不仅给我们中国音乐界带来了极高的荣誉,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骄傲,还为世界音乐带来了一份莫大的惊喜。葛韬名副其实地成为亚洲小号界进军世界的领军角色。

当今活跃于世界乐坛的著名小号演奏家葛韬,现任美国Columbus交响乐团成员,Columbus Ballet交响乐团首席小号,Columbus州立大学、Schwob音乐学院讲师。他曾与众多知名交响乐团和重奏团合作,其中包括加拿大铜管五重奏、哥伦布铜管五重奏,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科罗拉多交响乐团、新世界交响乐团、拉格朗日交响乐团、梅肯交响乐团等。他还曾与大卫・泽曼、大卫・罗宾逊、约翰・威廉姆斯、詹姆斯・康伦、马林・艾尔索普、科米・肖纳等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合作。并且被邀请出席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荣誉音乐会,以及与马友友、吉尔・沙汉姆、谭盾等世界级音乐大师同台演出。与此同时他还被特邀参加包括阿斯本音乐节、布雷肯里奇音乐节、布莱福德音乐节、美国西方音乐节、美国国家乐团学院、美国国家曲目交响乐音乐节等一系列世界最著名的音乐节。

葛韬的音乐足迹遍及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厅,其中包括美国肯尼迪中心、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杜利音乐厅、巴尔的摩梅耶霍夫交响音乐厅、西雅图贝纳罗亚音乐厅、洛杉矶拉克曼艺术中心、日本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大阪交响音乐厅、汉城艺术中心、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及上海大剧院。

葛韬,2000年赴美国留学,并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额奖学金,以及彼博第音乐学院院长奖学金。师从该院著名小号教授JoeBurgstaller和Edward Hoffman。并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出任Peabody交响乐团首席小号,2007年作为首席小号被邀请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荣誉音乐会上演出,作为美国艺术界最重要的演出之一,此次音乐会仅仅邀请最杰出的音乐家出席,与此同时美国总统也亲临现场。并且由CBS国家电视台、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以及巴尔的摩太阳报全面报道。

由于葛韬的出众才能,彼博第音乐学院授予他事业发展基金,并推荐他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团首席小号MichaelSachs、巴尔的摩交响乐团首席小号Andrew Balio、大都会歌剧院首席小号Mark Gould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首席小号进行交流学习。葛韬的出色成绩吸引了美国音乐界的目光。2007年,他被邀请与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阿尔卑斯交响曲以及春之祭。乐团首席小号AndrewBalio先生评价道:“他是一位具有极强个人魅力小号演奏家,他的演奏总是给人带来那种自然、新鲜、以及令人惊讶的感染力”。此次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演出的实况录音,被灌制成CD进行发行,并且成为美国当年最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

作为一名出色的小号演奏家,葛韬凭借过人的音乐才华夺得多项大奖,在2004年他获得大赛评判团的一致通过,夺得“Jan and Beattie Wood”协奏曲大赛一等奖。并且成为历史上唯一获得“亚洲小号演奏家”殊荣的亚洲音乐家,同时他被邀请与Brevard交响乐团合作演奏Hummel小号协奏曲,并获得巨大的成功。葛韬的演奏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将古典协奏曲作品中那种华美、瑰丽、雍容、显贵的气氛充分发挥出来,而他高超的吹奏技巧,也从他快速且清晰的音符,以及他与乐队、指挥默契的配合上反映出来。2007年,在巴尔的摩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国际演奏大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以明显优势夺得职业表演组的冠军,刷新了中国音乐家在此项赛事中的获奖纪录。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首席小号Paul Merkelo先生谈到他的演奏说:“葛韬先生的演奏贯穿着激情和自信,他强烈的感染力,以及技术的灵活性贯穿着每一段乐句。他的艺术赋有诚意并且令人耳目一新”。

葛韬作为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亚洲音乐家,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曾与国际著名的加拿大铜管五重奏合作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大量音乐作品。世界著名小号演奏家,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成员Joe Burgstaller先生谈到他的表演时说:“虽然我们是不同年代的音乐家,但是我极其欣赏他的演奏。他有一种对小号的突出的掌握能力,他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能够表达出深厚的音乐内涵,葛韬是真正在美国成功的极少数的国外铜管演奏家”。

葛韬的成功,不仅代表了他突出的个人能力,也在亚洲的铜管演奏者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世界级演奏家成功的代表形象。在美国,音乐界是一个极赋有竞争力的行业,尤其是在美国的职业交响乐团,每一个职位的选拔都有数十位或是上百位出色的音乐家进行试听。能够考上的外国音乐家更是凤毛麟角。2008年5月,葛韬被Columbus交响乐团邀请,试听该乐团的小号职位。这次试听吸引来自美国各地76位出色的小号演奏家出席。葛韬从第一轮幕后试听,直到最后一轮只有5人的开幕考核。他凭借那完美的声音,出众的技巧,优雅的艺术风格,以及对音乐的出色理解能力脱颖而出。成为该团第一位亚裔音乐家。并且成为唯一的亚洲小号演奏家受聘于美国职业交响乐团。该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George DelGobbo先生评价道:“他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小号演奏家之一”。

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事业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在于:“演奏”和“教学”,对于葛韬在此两方面都有着非凡的事迹。他的突出贡献和卓越的能力使他成为Columbus州立大学,Schwob音乐学院的第一位亚裔讲师。在教学方面,葛韬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最有效的提高任何水平下学生的综合能力。他的综合教学能力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在厦门出版社出版的《小号考级曲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小号基础教程》书和光盘,葛韬被特邀演奏了大量曲目,由于他的精湛演奏,使其发行量大增。在当年音乐期刊的发行榜中名列前茅。葛韬除了在交响乐团的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外,同时在独奏室内乐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2009年6月。他被邀请成为美国哥伦布铜管五重奏的成员,并且出席了该团的大量演出和教学工作。这一系列卓越的音乐活动获得了美国音乐界同仁的一致好评。世界知名杂志《Santa BarbaraNews-Press》以及《Peabody Magazine》等多家刊物曾对他的成功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在美国成功的国外音乐家大多数是钢琴、弦乐、木管、声乐等专业,但是对于铜管来说,成功的范例却是少之甚少,葛韬的成功正是弥补了这一空缺,他成为了第一位在美国成功的亚洲小号演奏家。葛韬的成功对于亚洲管乐界,尤其是小号界具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国际音乐舞台而言,这也成为了世界音乐界了解亚洲管乐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中国的小号界也正在向世界最前沿迸发,而葛韬的成功正是验证着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期待中国铜管乐能够飞速发展,我们也预祝葛韬在演绎和教育事业上勇攀新的高峰。

第8篇

“嘘!长得帅不是我的错,崇拜我的要低调。”在一旁的黄金脸颊微红,笑露八齿。

“谁说你啦,我是说迪拜的黄金街!”

“迪拜?不就是前阵子刚盖好世界上最高摩天楼的迪拜酋长国吗,怎么又蹦出个黄金街来了?”黄金一脸疑惑。

接着他一握拳:“藏黄金的地方怎能少得了我黄金的慧眼?走,去看个究竟!”

“不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只要早晨第一道曙光出坝,你一定要跑得比对方快,才能活命;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与竞争者的赛跑,胜利的奖赏惊人,而失败的灾难同样惊人。所以我们跑,为胜利而跑。”

――迫拜酋长《我的愿景》

世界上的国家形形,各有绝招搞发展。据黄金考察,迪拜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地方,是富翁的天堂,为什么这么说呢?

迪拜是阿联酋的第二大酋长国,起初只是沙漠边上沉寂的小渔村。1930年,马克图姆家族来到迪拜湾,靠捕鱼、打捞珍珠和贸易起了家,时至今日,迪拜仍由马克图姆家族领导着。我们知道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极其丰富,从1960年起,迪拜正是靠卖石油换来的“石油美元”发了家。但石油终究是会枯竭的,迪拜打起了“转型”的算盘,利用地处港口的地理位置优势,搞起海外贸易。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迪拜华丽转型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级都市。在阿联酋迪拜,你常会听到一句话:“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人们永远只会记住第一名是谁。”如今的迪拜是奢华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迪拜的“世界之最”,使它成为一个挑战人们想象力的“外星”城市。

号称世界第奇迹――迪拜棕榈人工岛

中国有“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而迪拜的人工岛正在把神话变成现实。完全用沙子和岩石填海,不仅如此,这海还填得别具一格,那就是它的形状宛如一棵巨大的棕榈树!迪拜棕榈岛一共有三个,其中朱美拉棕榈岛、阿里山棕榈岛已竣工,代拉棕榈岛预计201 5年竣工。每个岛均呈棕榈树的形状,一座比一座大,再由一弯月形岛包围,加上旁边的“世界岛”,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岛,在太空都能看得见,堪称现代“世界第奇迹”。

岛上建有旅馆、豪华住宅、办公楼、购物商场、高尔夫球场、电影院以及主题游乐场,一条体现未来主义风格的空中单轨列车将载运游客在巨岛上穿梭。这些奇异的人工海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腕儿们抢购楼盘,英国球星贝克汉姆、欧文已经各自订购了岛上一栋豪华别墅。

世界上最神奇的人工岛――迪拜地球群岛

如果说迪拜人工棕榈岛是把迪拜放到了世界地图上的话,那么迪拜地球群岛则是把地图放到了迪拜上。这不是痴人说梦,或者纸上谈兵:这也不是一幅普通的地图,而是迪拜酋长的大创意:用沙石在海面上填出300个面积从2.3万至8.4万平方米不等的小岛,然后逐一进行商业出售。从空中看去,这些小岛正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微缩世界地图。真是太神奇了如果能乘上直升机在高空俯瞰迪拜的海岸线,绝对是见证这个人类绝佳创意的最好方式。

现在,55%的填海工程已经完成,1/3的小岛已经售出,6%的岛屿被保留做私人岛屿――它们是售价最贵的。购买者可以在岛上修建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也必须遵守一些事项,比如在“北美”中部的一个岛屿不能修六层以上的建筑,因为那将会遮挡到别人的视线。有消息透露,“英国”已被以约3300万美元的售价卖给了英国大亨理查德・布兰森;一个私人财团则已买下了整个“大洋洲”,欲把它打造成一个度假村;影星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更买下了“世界岛”中的“埃塞俄比亚”;艾尔・帕西诺对某一小岛情有独钟;“澳大利亚”、“科威特”、“法国”等岛屿也已名花有主。

一位中国温州的商人用2800万美金买下了世界岛中的“上海”,他一心想完成自己心中那个大上海的梦想,投资在岛上建一个“S”型的海河,代表上海的黄浦江,在海河两旁还要“翻版”建设外滩、陆家嘴等上海标志性景观。

盘点迪拜的“世界甲”

经过黄金的考察,迪拜好看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世界“之最”在这里到处可以找到,看来迪拜酋长的野心真是大得匪夷所思

世界最高级的酒店――迪拜七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够酷够炫吧,还要再加两个星!矗立在海边那个帆船形状的建筑物,就是著名的迪拜七星级酒店――阿拉伯塔(迪拜帆船酒店)。据说它可是用了40吨黄金装饰的,真是触目皆金!

世界最大的机场――迪拜国际机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杰贝拉里人工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

第9篇

一、中国制造的呜呜祖拉

在南非世界杯上球迷用的大喇叭――呜呜祖拉,被称为世界杯最强噪音。望了相关的解释,这东西名字原来叫:vuvuzela,是当地人民常常使用的一种乐器,长约一米,是专门制造噪音的武器。它的本来作用是用来驱赶当地众多的狒狒,不让狒狒打搅人们的正常糊口,所以说,它是一种驱赶动物的工具。最初,这种喇叭由锡制作,本钱比较高。到上世纪90年代,南非一家公司开始用塑料制造,因为价格便宜,喇叭很快流行起来。

起初人们也许是觉得呜呜祖拉好玩,后来吹着吹着便成了一种流行,现在往球场没这个东西好像缺少了点什么,这在南非就相称于中国球迷望球时喜欢抬着锣鼓往。

据调查,往年10月至今“呜呜祖拉”在欧洲的销达到了150万个,本届世界杯期间,“呜呜组啦”的销量有看达到2000万个,带来200万欧元的销售额。你可知道,大多数竟然为中国汕头制造的。

因为南非当地来不及出产,因此也给了中国人赚钱的机会,有着世界玩具制造中央之称的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各大玩具制造厂商为南非世界杯制造了数百万个“呜呜兹啦”。

走在约翰内斯堡大街上,随处可见卖瓦瓦祖拉的商贩,有时候,你坐在车内等红灯都会有人过来兜售。跟着世界杯的到来,瓦瓦祖拉的身价也渐长,原先,一个一米长的瓦瓦祖拉不到50兰特(30多元人民币),小的瓦瓦祖拉也就10兰特左右。可现在,要是在商场里买,最大的那种瓦瓦祖拉售价已经高达200兰特,即便如斯,瓦瓦祖拉的销售仍然火爆。按照南非媒体的统计,光约翰内斯堡,瓦瓦祖拉的销售数目已经突破了20万个。

“呜呜兹啦”为中国广东的玩具厂商创造了巨大财富,也从某个角度反映出,如果没有中国在经济层面上的介入,足球世界杯将失色不少。

二、南非世界杯迸用足球“普天同庆”

南非世界杯比赛用球“JABULANI”有个很喜庆的中文名字“普天同庆”。

从海内相关企业获悉,“普天同庆”足球大多产自江西九江市星子县的一家运动器材出产企业。这家名为九江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的企业由世界最大球类出产商台湾思格瑞公司投资建成。作为南非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授权产品的供给商及装备商,阿迪达斯公司将南非世界杯专用球出产任务在全球调配,99%的足球订单落得子县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南非世界杯官方用球采用了新材料和技术,使球体可以在任何天色前提下始终保持不乱的飞行路线,大大晋升了球员对足球的控制力。由8块皮革构成,重440克,轻巧、圆润、灵便,是球星们脚下真正的致命武器,它的中文名叫“普天同庆”,南非世界杯专用足球。在网上查询,“普天同庆”的价格为1080元左右。众人不知的是:它是由月薪2000元的中国工人缝制的。江西九江某公司2009年5月被授权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主要出产基地,开始出产南非世界杯指定用球。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光荣传说,并非始自C罗、梅西、卡卡们的脚下,而是从一双双中国工人粗糙、结实的手中开始的……

三、南非世界杯球场中心空调格力造

比拟中国足球队被称为世界杯“看客”,另一支“中国队”却坐上了南非世界杯的盛宴,他就是代表“中国家电队”入军世界杯的格力电器。此前,南非世界杯多个重要项目,都采用格力产品。

两年前,当各国足球队角逐南非世界杯32强的同时,格力也开始和世界空调巨头争夺世界杯中心空调采购项目,其激烈程度不亚于足球之拼。在与日本大金、美国开利等国际制冷巨头的角逐中,格力以其领先的技术及优秀的品质脱颖而出,终极中标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开闭幕式和决赛主体育馆工程等工程,同时还为多个配套工程提供了空调设备。

据悉,在南非世界杯各类配套举措措施的招标中,作为介入竞标的独一中国品牌,格力中心空调一举中标了世界杯开闭幕式和决赛主体育馆工程(Soccer City)、世界杯官员办公大楼、世界杯Sinaba比赛训练习体育馆工程项目、机场PROTEA酒店等中心空调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格力也为包括高腾省高铁项目(Gautrain)在内的7个世界杯重点基建配套工程提供全部的空调透风设备。中标金额已超过两亿元。

格力中标南非世界杯场馆,虽然表明格力产品和服务品质入进了世界顶级行列,得到了是认同。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表示,经由多年自主立异,格力中心空调厚积薄发,依赖自主品牌和自主立异的核心技术入进南非世界杯球馆,是技术与实力的体现。低碳节能需要踏踏实实,自主品牌更需务实立异,格力将不断努力践行“中国创造”之路,在中国后改革开放30年,让世界望到更多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

四、汉字闪耀南非世界杯

6月12日22时,南非世界杯吹响揭幕哨,你是否发现,在赛场上有一个中文广告牌:中国.英利。它作为绿茵场上的“中国元素”陪伴全世界球迷一起分享全部64场出色赛事。

据了解,这家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产品商标为“YingliSolar”是一家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拥有最完整工业链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之一。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光伏组件的开发、出产和销售,主要市场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中国和美国。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YGE),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多个分支机构及办公室,员工总数超过6000人。

创建于1987年的英利品牌,从1998年才入进太阳能工业,并且在02年建成了第一条出产线。从02年开始至今,他们的产能从最初的3兆瓦到至今的1000兆瓦,得益于公司领导团队,以及这个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2007年在华尔街主板上市后,英利成为一个年销售额120-150亿人民币的企业,也恰是这种实力,使得他们能够跻身于世界杯赞助商的行列。该公司提供了所有南非9个比赛城市的球场照明设备!

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事实:英利已经同百威、麦当劳等国际着名品牌一起,坐在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上。这不仅意味着世界杯历史上首家中国赞助商的诞生,同时也是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赞助商入军世界杯。成为2010年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赞助商。

“许多人在我们公布和FIFA的合作后,写文章的时候标题都是:英利豪赌世界杯,类似这种。”刘博士说,“事实上,固然我不能透露我们赞助的金额,但是作为一个一年销售额就120亿的企业,我们投进在世界杯的赞助以及相应的营销本钱上,并不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我们不存在豪赌的题目,赞助世界杯是我们公司品牌战略重要的一部门,我们的品牌战略考虑的是长期的品牌影响力,而不是一次性的,短期的收效。”公司副总裁,刘耀诚博士如是说。

市场战略的制定,是英利决定赞助世界杯的一大动因。一个更大的动力,来自于对中国民族品牌的弘扬,以及想要往做第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杯赞助商的远大梦想。“作为一个民族品牌,我觉得应该首先考虑,我们要做就做第一个。”刘博士说,“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赞助商,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新能源领域的赞助商。这个第一两个字,价值就太大了。我真的觉得,做第一,是一件非常令我,令整个英利集团都觉得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五、观众望台座椅是中国制造安装

在南非伊丽莎白港的纳尔逊曼德拉湾球场,拥有德罗巴科的特迪瓦队和拥有C罗的葡萄牙队在这里上演了世界杯G组的首场赛事。这座为世界杯特意修建的新球场能容纳5万人,而5万张座椅是来自中国的浙江余姚某体育设备有限公司出产。其品牌不仅成为世界杯赛场的坐椅供给商,甚至已经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场馆坐椅的竞标资格。中国品牌确实正在国际市场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也是中国元素大放异彩主要因素。

六、中国啤酒首次亮相世界杯

哈尔滨啤酒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品牌,也是首个成为FIFA世界杯(FIFA World Cup?)官方合作伙伴的中国啤酒品牌。而哈尔滨啤酒的场地广告首次泛起在FIFA世界杯的赛场,也将使哈尔滨啤酒这个中国品牌走向国际迈出坚实的一步。

七、“中国制造”的球迷用品

更多的中小企业没有直接“入军”世界杯,但也从中捉住机会踢出“香蕉球”,获得间接收益的案例也并不少。

义乌小商品城集团的宣传负责人黄薇告诉记者,小商品城的6万多商户中,就有不少人直接或间接地从南非世界杯中获益。义乌市场上有170多万种小商品,被联合国、世界银行蹬势巨子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而前几届世界杯也在当地掀起了销售热潮。

在中国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国旗、假发、足球、喇叭、墨镜、望远镜等产品就持续热销,让当地商人大赚了一笔。

经营假发的商人杨邦印说,今年前5个月,他的假发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一,主要产品就是球迷佩戴的假发。假发通常在冷寒的冬季旺销,但是球迷假发则是例外,他们愿意戴上与国旗色彩相符的假发,在炎炎夏日下表达激情。“世界杯让球迷都疯狂了,他们才不怕暖呢。”杨邦印说。

杨邦达是阿根廷队的忠实球迷,他的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最大的一笔订单就订了37万套。“现在阿根廷的生意做好了,我要为阿根廷队加油!”他说。

义乌市天程工艺品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方向前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他的公司已经向德国、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出口了超过50万顶球迷发,交易额超过700万元人民币。固然他不清楚这50万顶球迷发中有多少会跟着各国球迷到达南非,但他以为世界杯对销售晋升的效果非常显著:寻常年份一般只能卖出二三十万顶,世界杯一来销量几乎翻倍。

据义乌海关统计,受南非世界杯带动,当地体育用品的月度出口额连续半年超过了1000万美元,今年前5个月的出口额比往年同期增长了110%。而4月和5月,每月都有1500万美元以上的体育用品出口。

李笑梅在义乌市场经营国旗。从往年9月起,世界杯参赛国的国旗订单纷至沓来。如今,在商展里还挂着大大小小的国旗样品。“今年上半年,我们光做世界杯生意都忙不外来,连世博会都没有顾上。”“像巴西、南非、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这些国家,国旗订单都很大。我一个货柜里就装了40万面小国旗,是球迷插在汽车上用的。”

尽管不是球迷,但李笑梅同样关心世界杯赛事。“等八强赛、四强赛和冠亚军决赛时,可能会有客商需要追加订单。现在就已经有意大利客商打电话来,要我至少预备5千面产品。”

不外,李笑梅对追加订单比较谨严。“假如他们的国家队没有出线,国旗就都积存在仓库里了,所以仍是等结果出来再说。”

经营球类的杨梅丽也在今年春天迎来了销售旺季“以去都是篮球卖得好,但是现在世界杯让足球好卖了,像南非、巴基斯坦还有中东国家的客商在‘五一’节前,就已经把货订满。”

每年有20多万外国采购商访问义乌,目前已经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名外约定居当地,开办了2700多家采购代表处。在这支采购雄师的推动下,义乌往年向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小商品,可以装入50多万个尺度集装箱。同样通过这张销售网络,义乌的世界杯商品走向了全世界。而义乌的商人们已在瞄准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

沈阳唯实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炜最近就通过环球资源商务平台收到了一笔来自南非的订单。一家涉及南非世界杯安保工作的企业预定了他的安保产品样品。

杭州陌上花电脑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应筱雯淘金世界杯的经验丰硕,她从2002年韩国世界杯就开始出口世界杯主题的领巾,这次南非世界杯她已经卖出近60万条领巾。

第10篇

不过,中国必须深化政府管理与企业产权的改革,建立统一市场、企业治理结构、健康的金融体系、政府良治、合理再分配与民主机制以及良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持政治稳定,鼓励科技开发和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和发展趋势,成为亚洲的“北美”,而不是亚洲的“拉美”。

与贸易有关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资源禀赋、规模经济、出口带动增长这三大理论。瑞典学者赫克歇尔和奥林建立了著名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Heckscher and Ohlin,1991)。该理论指出,生产和贸易中,各国用己之富,换己之缺,互通有无。在赫克歇尔和奥林看来,生产要素可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种,当然也可以分成更多种。一国会用它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制造和出口产品,从它国换取它缺乏的生产要素所制成的产品。如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土地和资金短缺的国家,会专门生产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将产品出口他国,换取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迭尔多夫(Deardorff)指出,即便在关税和运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资源禀赋理论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然而,利昂提夫(Leontief)却对资源禀赋理论提出了疑议。人们本认为美国是个资本资源丰富的国家。他发现,美国进口商品中的资本含量比出口更重。这就是所谓的利昂提夫之谜。但是,利玛(Leamer)认为,利昂提夫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他只是简单地比较美国进口出口产品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利玛重新分析利昂提夫的数据,发现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国家。利玛通过对资源禀赋理论所做的最系统和仔细的经济计量检验,证明该理论是正确的(Leamer,1984)。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家发展出新的贸易理论。他们意识到,规模经济大,可带动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克鲁曼(Krugman,1979)指出,贸易可帮助公司扩大生产,降低每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增加利润。马库森(Markusen)认为,跨国公司可在全球范围划分工种。这样,可避免在各国建立相同的工厂,造成无谓的重复投入和效率的低下。这种内在的规模经济,可带动贸易与增长。在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外在的规模经济同时会起作用。在大国,公司可拥有巨大的市场,降低运输成本;随着公司数目增加,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企业就可降低其服务价格。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大国如能保持经济开放,则可享受低的单位成本,其出口产品价格更低,因而出口的竞争力则更强。与此同时,其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可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西方学者弗兰考尔(Frankel)和柔马(Romer)通过对98个国家进行计量研究,发现在控制国际贸易这一变量(因素)后,人口较多、地域较大的国家人均收入较高。

近几十年来,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理论已为西方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该理论认为,贸易可对经济带来多重好处。第一、出口可带动生产的扩大,提高国民收入。贸易的结果,参预的双方生产能力上升,消费产品总量增加,国民收入增长。贸易还有助于合理地分配资源,带动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二、贸易促进创新、就业、储蓄、投资,提高生产力、技术、劳动技能、经营水平、创业精神,诱导民众消费。这些影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外在效应(positive externalities)。第三、贸易有助于外资的流入。外来投资可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禀赋(如廉价的劳动力),制造产品,然后出口或内销。这样一来,生产扩大,就业机会增加。第四、政府为了保证出口的持续增长,要采取有效率的政策,以此可减小寻租活动。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证研究证明,贸易较多的国家增长较快(Michalopoulos and Jay,1973)。

后进国家的贸易与增长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两个国家先后主导了世界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老大”。英国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世界贸易最大国,而美国则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仍是世界贸易最大国。183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5%,1870年上升到25%,但在1900年下降到19%,1938年进一步下降为14%。在上述年份,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7.5%、10.4%、10.7%,远在英国之下。在1830年到1938年间,英国仍为世界经济中当之无愧的“老大”。1953年,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飞升到16%,英国只占10%。美国一举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领袖。

本文称英美分别为前后两个世界经济中心国,称这两国主导世界贸易的时期分别为“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当然,这里所谓的“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是经济意义上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往往拥有世界最大、最开放的经济体和市场。它也是先进技术和雄厚资本的主要来源地,对后进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时,需要着眼于它们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的贸易关系。

上述三个理论,能帮助我们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间的贸易,如农产品与工业制成品间的贸易。而资源禀赋理论又最能解释产业间的贸易。如资源禀赋理论所示,与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禀赋互补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的贸易来往会较大。按出口带动增长理论来看,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的贸易来往较多,经济增长潜力则较大。由此,我们可推出以下的假设:假设一:与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禀赋互补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的贸易来往会较多,经济增长较快。这一假设,是相对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禀赋互补性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上升,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会缩小,与发达国家开展的产业内贸易(如以汽车发动机换汽车轮胎),会迅速增长。规模经济对国际和国内贸易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上述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最能解释产业内的贸易。该理论指出,大国从规模经济得益更多。大国单位生产成本较低,出口价格竞争力更大;国内市场更大,国内贸易对经济推动作用明显,也易吸引外资。因此,大国经济发展的来源更多、更有力。进而,我们可以推出假设二: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在其它因素相同情况下,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的贸易会更多,该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贸易发展会更快,经济增长也会更快。(注:在这里,作者要说明两点。一、作者无意否认其它经济因素如储蓄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作者只想专门探讨国际和国内贸易对增长的作用。二、除专门说明处以外,本文中亚洲主要指东亚和东南亚。)

美洲、亚 洲的贸易与发展

“英国世纪”时期的美洲发展

英国是第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它一举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英国土地贫乏,但劳动力丰富。这点与东亚相似。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则土地丰富而劳动力贫乏。1875-1889年间,英国、日本、中国、法国为世界上可用土地最贫乏的国家,人均可用于农牧林业的土地分别为1.4、1.8、2.4、2.7英亩。特立尼达、马来亚、俄国、哥斯达黎加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在5.7到8.5英亩间,居中间水平。智利、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巴西、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在25到216英亩间,属于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从资源禀赋贸易理论和上述假设一来看,发达的英国与发展中的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是理想的互补型贸易伙伴,可互通有无。英国与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应当很大,而与亚洲的贸易有限。历史事实的确如此。以1900年和1913年两年为例,土地丰富的北美和拉美,与英国的贸易来往密切。在1900年和1913年,对英出口平均占七个美洲国家出口的四分之一(25%),却只占亚洲国家出口的7.5%到10%。

英国的贸易数据显示,在1860年,食品、家畜和原料占英国进口的92.7%,到1927年,仍占80.7%(Mitchell1982,p.521-522,474-477)。北美和拉美成为英国最大食品和纤维供应地。通过与英贸易,北美和拉美扩大了生产规模,赚取了外汇,取得了资金,获得了新科技,提高了劳动技能,从而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在1900年和1913年间,北美和拉美主要国家的产品大量出口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根据麦迪森的资料,在1820年和1870年间,拉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0.2%,在1870年和191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5%,在1913年和191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5%。相比之下,英国价廉物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机器制造的纺织品),与亚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纺织品)激烈竞争。结果.亚洲许多手工业破产,引发政治纷争甚至内乱。另一方面,亚洲主要国家向英国出口总量有限,亚洲经济因而增长缓慢。在1820年和1870年间、在1870年和1913年间、在1913年和1950年间,亚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分别为0.1%、0.6%和0.1%,远远落后于拉美(麦迪森,1997)。

“美国世纪”时期亚洲的发展和拉美的落伍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贸易最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到1990年,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仍远远高于另一个世界贸易大国日本。日本只占约8%。在1946-1949年间,美国和拉美仍是土地丰富的国家与地区,美国、智利、哥斯达黎加、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人均可用于农牧林业的土地,分别为11.8、12、16、20、29、30英亩。

而亚洲则是土地贫乏而人口密集的地区。例如,新加坡、日本、台湾、韩国、中国大陆人均可用于农牧林业的土地,分别为0.08、0.95、0.98、1.85、1.97英亩。在“美国世纪”时,亚洲和拉美与世界经济中心的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正如资源禀赋贸易理论和假设一所阐述的那样,资本和土地丰富的美国,对亚洲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甚大;对拉美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则相对地小。

在1950-1973年间,劳动力丰富的亚洲国家地区,对美国出口的增长,要比土地丰富的拉美快得多。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看到美国巨大的潜在市场,便大力推动出口。在1950-1973年间,亚洲经济体日本、台湾、韩国对美出口年平均增长率在15%到28%之间。强劲的出口扩大了生产规模,带来了利润、储蓄和新技术,促进了管理和劳动技能的提高,推动政府采取合理的经济政策。东亚丰富和熟练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因此,东亚经济体逐渐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其比较优势和技术也逐步升级。在对美出口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在1953-1973年间,日本、韩国和台湾的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2%到8%。

相反,拉美在出口美国和世界市场方面不太顺利,出口市场波动甚大。在1953-1973年间,阿根廷和智利对美出口平均每年分别下降2.3%和0.5%,巴西、哥伦比亚对美出口也毫无增长。此间,只是秘鲁对美出口平均每年增长为7%;墨西哥得益于与美为邻,对美出口平均每年增长为13%。总的来说,拉美在这个时期对世界经济中心国的出口强差人意;与英国主导世界经济时比,更是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拉美国家抛弃了在“英国世纪”奉行的贸易自由主义,改用对外封闭的进口替代战略。在1950-1973年间和1973-1992年间,十一个亚洲国家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分别增长3.1%和3.5%,而七个主要拉美国家的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分别仅增长2.4%和0.4%(麦迪森,1997)。

规模经济与美洲、亚洲的经济中心

美洲和亚洲的发展经验也证实了假设二,即规模经济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当美洲在“英国世纪”期间蓬勃发展时,最大的美洲国家美国最终成为美洲和世界的经济中心。当亚洲在“美国世纪”期间蓬勃发展时,外贸大国(首先是日本、后来是中国)先后成为亚洲最有活力的经济体。

早在1820年,美国便成为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那时,美国人口为970万,相当于拉美总人口两千万的一半(麦迪森,1997)。美国可供耕种、养牧、造林用木的土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特别是食粮、玉米和棉花)、肉食用和产奶用的家畜、木材的最大生产国之一。在1854到1900年间,美国成为英国头号粮食和纤维供应国。美国产品在英国进口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834-1836年间的6.1%,激增到1854-1860年间的19.7%和1889年的22.4%(Mulhall 1892,p.128-134,146)。美国得益于庞大的英国市场,获得宝贵的英镑、先进的英国技术,经济增长有了外在动力。在1820-1870年间,美国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3%,高于英国的1.2%、德国的1.1%、拉美的0.2%。在1870-1913年间,美国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高于英国的1%、德国的1.6%、拉美的1.5%。到1913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富有、最大的经济体。不过,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成为最大的贸易国。

随着美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贸易日益成为重要的增长来源。庞大和日益扩展的国内市场,也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单位成本的下降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1820-1870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1%,略低于英国的1.16%;也可能由于美国在这期间增长靠资本的大量投入,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降低0.15%,英国却平均每年增长0.15%。在1870-1913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提高到1.88%,大大高出英国的1.13%;美国在这期间资本生产率明显改善,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得以平均每年增长0.33%,高于英国的0.31%。在1913-1950年间,美国劳动生产率明显改善,平均每年增长高达2.48%,大大地超出英国的1.66%;在这期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得以平均每年增长1.5%,高于英国的0.81%(麦迪森,1997)。总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美国拥有两大优势——与世界经济中心国(英国)资源互补,对英出口频繁;美国本身经济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国内贸易对经济和生产率增长推动作用大。美国因此能在二十世纪成为美洲和世界的经济中心。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也就是“美国世纪”的最初几十年,日本是亚洲唯一大力推动出口政策的大国。而中国和印度都奉行自力更生政策,不重视出口。在1953年,日本人口为87 50万,韩国人口为2100万,台湾880万,泰国2120万。日本人口,多于其它大力发展出口的亚洲国家地区人口的总和。在1953年到1990年间,日本出口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对美的出口占日本总出口的26.5%。在1950年到1973年间,日本出口每年增长16%。可观的国内市场和较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在1950年到1973年间,日本劳动生产率以平均每年高出美国4.8%的高速度追赶美国。相比之下,韩国只高出美国1.3%,台湾只高出2.8%。在1950年到1973年间,日本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高于韩国的5.2%、台湾的6.2%(麦迪森,1997)。到八十年代,从经济实力来看,日本已成为亚洲经济的中心国家。

东南亚与中国的崛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效法经济成功起飞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体,大力推动出口。马、泰和印尼出口飞速发展。在1980-1990年和1990-1999年间,马来西亚的出口分别每年平均增长10.9%和11%,泰国的出口分别每年平均增长14.1%和9.4%,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分别每年平均增长2.9%和9.2%。

在资源禀赋方面,这三国与东亚有所不同。在1991年前,这三国的出口产品中,石油、矿产和农产品占首位。自1992年起,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产品才开始超过石油、矿产和农产品,成为最大宗出口产品。在强劲出口的带动下,在1985-1995年间,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人均国内总产值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8.4%和6%(World Bank,1997,p.214-215)。

但这个时期经济增长最强劲的、表现最耀眼的,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奉行自力更生政策,出口和经济增长缓慢,在1953年到1978年间,中国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2.2%(麦迪森,1997)。自1979年起,中国开始效法东亚大力推动出口的政策。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从1980年的9.8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521亿美元,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80年的5.4%,上升到2000年的20.9%(MOFTECC,1992,p.409-415,403-404;2001,p.587-591)。如果我们把中国转口香港、再出口美国的部分算进去,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会更高。出口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5年的8.9%,上升到1999年的20.1%(《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年,第70页)。中国因有大量廉价和合格的劳动力,外商直接投资源源不绝地流入。中国吸引的外资,从1984年的12.6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407.2亿美元。1985年到1999年间,在外资和出口的带动下,中国人均国内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成为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对亚洲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加。

中国与亚洲其它经济体的竞争

如假设二所揭示的那样,与其它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亚洲国家地区相比较,中国经济规模的优势十分明显。具体来说,第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多元化的劳动力资源。首先,中国人口总量高居世界第一,为12.5亿,是印度人口的1.25倍、印尼的6倍、泰国的20倍、韩国的26倍、马来西亚的54倍。其次,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比印度更高。在1998年,印度的成人识字率仅为55%。中国则为83%,略低于泰国和马来西亚,与印尼相当。另外,中国的劳工成本相当低。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马来西亚的25%、泰国的40%,比印尼仅高约30%。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达2.6亿,这是庞大的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在1997年,中国有七千万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打工。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支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1997年,中国有3200万人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这个数量,相当于泰国或韩国人口的一半。中国每百万人中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的比例,高出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印度1.5倍以上。在1995年,共有25万中国人到海外(主要是美国)留学或留过学,其中32%即8万人已经回国效力。将来这个比例将继续上升。与外资一道,这批数目可观、有一定素质、多层次的劳动力促进了中国的制造品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到1998年,工业制造产品占中国商品出口的87%,比马、泰、印三个东南亚国家高。1998年,高科技产品占中国工业制造产品出口的15%,高于印度和印尼,但比韩国的27%、泰国的31%和马来西亚的54%低。

第二,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国内贸易方面拥有规模经济巨大的潜在优势。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有着数目可观的有消费能力的顾客。约5%的城市居民即430万户每年收入在50000元(6300美元)以上。30%的城市居民即2750万户每年收入在15000元到50000元(1800-6300美元)之间。另外,6.4%的农村居民即约5800万人每年收入在5000元(63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3100万户城市居民收入较富有,5800万人的农村居民是工业制成品的潜在消费者。在未来,这些数目会进一步上升。因此,在中国,公司可在较大的规模上运作,降低单位成本。1998年,在中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即轻工业产业中,大型企业已占了产值的49.3%,17家大企业每家生产1百万个单项产品。2000年,3到5个名牌产品占领了80%以上冰柜的市场、70%以上的电冰箱市场、60%以上的彩电市场、50%的空调市场。规模经济带来了低廉价格和出口的低价格优势。1999年与1995年相比,在有统计数据的28类产品中,14类价格下降,另3类价格持平。即使除去外资的作用,在1995年到1999年间,在14类主要工业产品中的11类中,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增加了14%(《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年,第72页)。一项研究表明,亚洲金融风暴和东南亚货币贬值并没有明显削弱中国出口的竞争力。

第三,如假设二所揭示,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加,因而可减小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对中国消极的影响。在1990-1999年间,在主要亚洲国家中,中国服务业(其中大部分是国内贸易)增加值的年增长率达9.2%,居这些国家之首。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将受益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近年来,中国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出口时,受其它国家的限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但是入世后,这些壁垒会逐渐消除,这些产品的出口会增加,而外资会进入中国发展较慢和滞后的服务业,会带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当然,外资和外商的进入,会迫使中国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提高效率、改善经营上下功夫。从长远看,这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奥运会显然会刺激国内投资、消费 ,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上述的有利因素,中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资输入国。在1994年和1998年间每一年,流入中国的外资,比东亚四小龙总和高出150亿到195亿美元,比东南亚五国(马、泰、印、菲、越)的总和更高出199亿到302亿美元。在1994年到1997年间,外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年增长率的15.2%,与马来西亚的15.8%相当,比泰国的4%、韩国的1.1%和台湾地区的2.8%,高出一筹。

东南亚(本文把新加坡列入东亚四小龙)直接面临中国的竞争。东南亚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去不远,况且所出口的大多又是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和家用电器)以及劳动力密集型农矿产品(如羽毛、蔬菜、鸡鸭、海鲜、香料、燃油、钨矿石和荧石)。东南亚和中国近年来也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此外,东南亚和中国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也相同,以美国、日本和西欧为主。因此,中国和东南亚可能会在不少领域相互竞争。然而,正如上面所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多元化的劳动力资源,有规模经济巨大的潜在优势,又将受益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主办奥运会,中国对东南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当然,东南亚可采取以下对策:向中国大力出口热带或优质农产品(如棕榈油、大米),出口原料(如天然橡胶、原油),选择有比较优势的制造行业大力发展。即使在电子产品方面,东南亚近年对中国大量出口集成电路、计算机和有线通讯器材,在制成品和半成品方面,向中国出口塑料、纸、胶合板、石油产品、铜、铜产品、锡等。此外,某些东南亚国家在服务业、法治、公司治理方面领先于中国大陆。因此,中国与东南亚贸易来往还是有一定空间的,东南亚的服务业也可打入中国市场。

中国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也会有一定的竞争。当中国逐步地提高工业产品中的技术和资本含量后,中国会吸引这些国家地区的企业、资金,间接影响它们本地的工作机会,对这些国家地区的中低层次制造业,形成挑战。中国庞大、多元化的劳动力资源、巨大规模经济的潜在优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主办奥运会的优良商机,对日本和东亚四小龙有明显吸引力。近年来,这些经济体的许多企业把劳动力密集型甚至是高新科技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来逃避原产地的昂贵的地租和劳动力成本。1999年,中国外资的64%来自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例如,1999年惨烈的大地震后,台湾的多家半导体厂家把生产线转移到广东、苏州、昆山。现在,这些地方成为了世界磁头、机箱、敷铜板、驱动器、高级交流电容器等部件的世界生产基地之一。在亚洲,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后最大的个人计算机生产基地(《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年,第156-159页)。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须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以应付中国的挑战。不过,除科研相对落后的香港外,日本和东亚三小龙,有其明显的优势——它们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产品远比中国多。例如,中国平均每百万人中只有454名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而日本有4909人,韩国有2193人,分别是中国的11倍和5倍左右。1999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占工业产品出口中的15%,而日本占26%,韩国占27%。如日本和东亚三小龙能迅速提升产业结构,则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对中国的技术优势。它们在服务业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可打进中国市场。此外,它们对市场经济的了解比中国更深,经济方面的法治远远领先中国大陆。因此,它们对外资的吸引力,不逊色于中国。东亚四小龙吸引外资的总和,在过去5年远远落后于中国,却在1999年达到了433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大陆的404亿美元。

经济中心向中国的转移

过去1500年,世界经济曾出现巨大而有趣的变化。在世界贸易的广泛兴起前,先进技术和稳定、有效的政府,带动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出现。公元500-1850年间,世界历史上出现几个经济大国。其中两个是中国与英国(另一个是阿拉伯帝国)。中国的实用科技先进,中央政权强大,科举制度择优录用,官僚制度便于施政。中国经济得以在数百年内,居世界上游。麦迪森认为,在公元500-140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欧洲,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世界独占鳌头。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在实现工业革命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自由的经济政策,也促成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英国大力推动世界贸易,提高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英国经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领袖。按麦迪森的估计,1820年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为中国的3.4倍。英国的成功,也带动邻近西欧和北欧逐步工业化。

1850年后,世界贸易兴起,席卷全球。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往往经济规模很大、与旧的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互补并有大量贸易来往。通过世界贸易,资源与英国互补的美洲,对英贸易和经济迅速增长。美洲中经济规模最大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二战后,与美国资源互补的东亚和东南亚,对美出口和经济飞跃发展。其中经济规模最大的日本、中国,先后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

近2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已经从劳动力密集的英国转移到土地丰富的美国;看来会再从美国转移到劳动力密集的中国。在中国与早期的美国相似,国内潜在市场庞大,与世界经济中心国(美国)的贸易将继续增长,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有可能首先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然后再慢慢地在其他方面超过美国,逐步成为下一个世界经济中心。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世界经济中心国需要先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国力长盛不衰,技术不断创新,雄踞世界之首。当初英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议会民主,又有最早的工业化的市场经济,更奉行自由贸易。经济霸主美国,有世界上最完善和稳定的宪法民主政体,有合理的联邦制来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和鼓励竞争和创新的制度,技术一直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同时奉行自由贸易。

较之于当初称雄世界的英美,中国在政府治理和市场发育和机制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做到以下事情:一、打破地区封锁、变相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让有竞争力的企业的产品在全国市场畅通无阻,兼并低效企业,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些重要行业(重工业)如汽车行业,地方市场分割相当严重,汽车生产的规模相当小,生产成本很高。二、政府要加强和鼓励科研创新及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保护知识产权,占领世界科技领先领域。三、私营、民营与国有企业都要改善管理,建立起好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负责和守法地经营,及时向董事会、股民或有关机构提供准确信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让市场的力量更有效地决定生产、销售、分配。深化国有银行的改革,建立起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模式,理性和透明地决策,逐步减少银行坏账,控制金融风险。建立强有力、独立、透明、经常性的监督机制,以有效地防止政府官员和国企管理人员的贪污和失职行为。四、政府必须建立良治(或善治)(good governance)。政府要透明和负责地施政,维持政治稳定。政府与社会须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实现 经济法治。五、政府反腐败要继续进行并深化。要防止官商合一,保障一般民众与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官员和党的干部须改变干预市场运作的习惯,认真履行中立、友好的市场裁判员的职责。这样,才能向外资、内资和创新发明提供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六、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深化。中央与地方应建立良性互动和法制性稳定体制。在保障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再分配主导权和紧急状况下干预能力的前提下,国家可逐步扩大地方的自治范围。让地方民众参与地方官员的推选,借用民意对官员的真实政绩进行有效审核。让地方政府针对本地人民的需求,有效施政。可逐步扩大选举以及舆论自由度,让专家、民众和社会参与决策,让他们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产生强烈认同,自觉捍卫政治经济体制。

总之,中国有两大优势:与美国互补的有利资源禀赋、潜在巨大的经济规模。中国改革的深化,有利中国仿效当年美国和日本,实现经济的起飞,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甚至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国。

【参考文献】

1 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李德伟、盖建玲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3 Frankel,Jeffrey and Romer,David."Does Trade Cause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 no. 3 (1999): 379-399.

4 Heckscher,Eli and Ohlin,Bertil(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arry Flam and M. June Flanders). Heckscher-OhlinTrade Theo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1.

5 Krugman, Paul."Increasing Returns,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9 (1979): 469-79.

6 Leamer, Edward.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84.

7 Michalopoulos, Constantine and Jay, Keith. "Growth ofExports and Incom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Washington: AID Discussion Papers, No. 28, 1973.

8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MOFTECC),ed.Almanacs of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Trade.Beijing:Foreign Trade

Publishing House, 1992, 1995, 2001.

9 Mitchell,B.R.ed.British Historical Statis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10 Mulhall, Michael. The Dictionary. of Statistics.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Limited, 1892.

第11篇

曾和刘翔一起跨栏

1984年3月22日,张梓琳在石家庄市姥姥家出生。半年后,在中国农业大学任教的父母又把她接到北京。由于遗传了父母的“高人基因”(爸爸1?郾87米,妈妈1?郾72米),小梓琳上幼儿园时,就比同龄的孩子足足高出了一头。

女儿长得又挺拔又漂亮,爸妈都非常高兴,但由于个子长得太快,小梓琳也遇到过不少伤心事儿。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过4岁生日时,妈妈特意为她买了一条镶花边的白色纱裙,小梓琳穿上以后简直成了一个会动的大号芭比娃娃。她对这个礼物喜欢得不得了。但那是一条夏天的裙子,因为当时天气还很冷,小梓琳一直扳着手指头盼望夏季快点到来。3个月后天气终于暖和起来,可以穿裙子了。女孩高兴得又蹦又跳,立即跑回房间拿来那条最喜欢的纱裙,但原本非常合体的裙子已经短得不能穿了。一时,妈妈被搞得哭笑不得。

因为从小就“高人一等”,再加上奔跑速度极快,张梓琳上小学时就引起了体育老师的关注。8岁被破格吸收进学校的运动队。后因擅长100米跨栏和三级跳远,被学校作为体育人才推荐给了北京海淀区田径队。

刘淑萍(张梓琳的妈妈)很多同事的孩子都是硕士博士,出国留学的也不少,当同事们得知刘淑萍的孩子进了田径队时,就善意地提醒她,别荒废了孩子的学业,但刘淑萍夫妇认为课余时间练练田径,不仅对女儿的身体有好处,还能够培养她的吃苦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一直非常支持。小梓琳也非常懂事,无论训练多么辛苦,从来没有影响过学业。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张梓琳在田径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8年,她在北京市第十届运动会上获得百米跨栏冠军,第二年又获得全国中小学运动会跨栏比赛第3名。与此同时,她也迅速长高,到初二时,身高已经达到了170厘米。

初中毕业后,张梓琳顺利考入北大附中,曾与刘翔一起接受跨栏训练,而且成绩十分出色。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许这位跨栏高手会和刘翔一样,成为中国体坛上的一颗明星。令人遗憾的是,已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却告别了跨栏。2002年,张梓琳以优异成绩考进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经济管理专业。这时,她的身高已超过180厘米。

因为高而瘦,她曾被好友们戏称为“鸵鸟”。不过,张梓琳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更像一只长颈鹿,纤长、温柔。对于身材,张梓琳最满意的是手和腿。她无比迷恋超短裙,因为那样可以把她修长的展露无遗。在沙滩上,张梓琳更是拼了命也要穿比基尼。

虽然身材出众,但对于自己的脸蛋,张梓琳却毫无信心,她总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所以出门前总是仔细地化妆,否则就不敢见人。“我的身高容易被很多人盯着看,所以不能不注意形象。”不过,女孩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张中国式脸蛋,几年后却成功地征服了世界!

意外进入模特圈

在大学里,张梓琳学习十分刻苦,为人也很随和,没有一点傲气和架子。加上开朗的性格和靓丽的外表,大家都喜欢和她交朋友。

进入模特圈,对张梓琳来说纯属偶然。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实行封校管理。已经回家的张梓琳进不了学校,上网打发时间的她无意间发现新丝路模特公司举行模特大赛,张梓琳1?郾82米的身高具有优势,但她之前从来没有走过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报了名。

她计划8月份参加北京赛区比赛“开开眼界”,9月份便回学校上课。出乎意料的是,她初次参赛便获得了北京市亚军。随后在海南三亚参加全国的比赛,又获得“全国十佳模特”称号。张梓琳就这样成了新丝路模特公司的签约模特。赢得这次比赛后,张梓琳和比赛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照样从不耽误上课。业余时间,她最大的乐趣是带着一帮女孩,到学校附近的批发市场挑选便宜的衣服和小饰品,并且特别会侃价。张梓琳说,在地摊上“淘宝”不仅经常能得到意外的惊喜,一路上大家叽叽喳喳地说笑打闹着,本身就很快乐。

虽然做兼职模特出名后拍过不少广告,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得不错,尤以英语最为突出。张梓琳把这归功于在大学当老师的妈妈。受她影响,梓琳从小就一直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对她来讲,模特做得再好,学习也不能丢。因为一方面,模特行业是个青春饭,她得为以后的生活着想;另一方面,她坚信充盈的知识积累能给人特别的自信。

大学毕业后,张梓琳便成了新丝路模特公司为数不多的A级模特,国内知名的时尚杂志常有她的身影。出于职业关系,她对世界小姐的比赛极为关注,进而产生了深厚兴趣。张梓琳从网上了解到,二战后的1951年,世界选美大赛首先在欧洲亮相。尽管当时人们对身着三点式比赛的选美还难以接受,但世界第一位美女皇后还是顺利产生,她就是瑞典女孩基基・哈孔森。此后瑞典成为世界选美获奖大国,先后5次摘走“世界小姐”桂冠,与亚洲的印度并驾齐驱。更令人惊奇的是,由于气候和人种混合优势,南美小国委内瑞拉也因“盛产”世界小姐而闻名全球。

遗憾的是,50多年来人口众多的中国还没有出现过一位世界小姐。“究竟怎样的一个女人,才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张梓琳的脑际。她觉得这一切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是那样的高不可攀。

2007年冬季,第57届世界小姐大赛将在中国举行,新丝路模特公司推荐张梓琳参赛。世界小姐大赛是全球举办最早、规模最大、也最具有影响力的顶级选美大赛。参加这样高规格的比赛,几乎是每个模特的夙愿。眼看北京赛区的比赛就要截止,张梓琳却迟迟不敢报名。

妈妈得知情况后急坏了,知道女儿没信心,就对她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专业模特的目标就应该是世界小姐。这次比赛即使无法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能给你很多的经验。只有给自己机会,梦想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在母亲的鼓励下,张梓琳终于鼓起勇气报了名。

这次比赛由各地区初赛、决赛和全国比赛挑选出中国小姐,才能参加世界小姐的评选。仅北京赛区,报名参赛的“佳丽”就有30多位。因为不能在女儿身边陪伴,刘淑萍学会了用手机发短信,那段时间她发得最多的就是“尽力而为,做到自己的最好就足够了。”“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妈妈源源不断的鼓励,给了张梓琳克服困难和战胜自己的信心,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和比赛,她以北京赛区亚军的成绩,顺利拿到了全国总决赛的通行证。2007年10月28日,张梓琳又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全国总决赛的冠军。也就是说,下一步她将代表中国,同来自全世界106个国家的美女展开角逐,争夺“世界小姐”桂冠!

成为中国首位“天之骄女”

2007年12月1日,北国早已千里冰封,海南三亚却风和日丽,蓝天碧海,犹如仙景。这一天,是第5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即将见分晓的日子。当时,华丽的颁奖晚会大厅中,15位盛装的佳丽款款走来,宛如天外仙子。身着宝石蓝鱼尾裙晚装的张梓琳一出场就引起一片惊呼,她美丽的容貌,迷人的气质征服了所有的中外评委和观众。

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机智问答“,张梓琳抽到的题目是“为何要参加世界小姐比赛?”她略一沉吟回答:“明年奥运会将在我的家乡北京举行,我愿成为世界小姐和奥运的连接,用美丽和智慧为奥运会服务……”

当世界小姐组织机构主席莫莉夫人宣布“当选第57届世界小姐的是――中国小姐张梓琳”,并为她戴上世界小姐的桂冠时,全场顿时掌声雷动,所有闪光灯的焦点都对准了这位美丽的北京女孩。只见张梓琳张开双臂环绕舞台一周,然后径直走到妈妈身边,与她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太令人骄傲和自豪了,张梓琳是57年来首次荣膺“世界小姐”的中国女性!为了这一刻,我们等待的实在太久太久。

接着,张梓琳就马不停蹄地飞往伦敦的世界小姐机构总部报到。12月4日凌晨,当她抵达香港转机伦敦时,她那高挑的身材,甜美的笑容很快被机场里过往的乘客认出。很多人纷纷上前向张梓琳祝贺。上机后,刚好当天航班免费发放的报纸――英国最有名的每日电邮报,头版头条登的就是她当选的消息,她得奖以后微笑向观众挥手致意的照片极为醒目。乘务员一下认出了张梓琳,并随即给她多拿了两份报纸,供她保存留念。

到达伦敦的时候,同样是当地时间的清晨。据随行的世界小姐新闻官员史蒂夭讲,在机场海关进行检查时,当海关人员问她来英国的目的,梓琳将手中的报纸一展,然后用英文答道:“I am Miss World.(我是新当选的世界小姐。)”其实当她绽开她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时,那位官员就已经认出她了。没费过多的口舌,梓琳在工作人员的祝贺声中顺利通关。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张梓琳在伦敦首次以世界小姐的身份参加了一个为儿童慈善组织募捐的盛大活动。同时,她还为伦敦当地一份最大的杂志拍摄时装照片。

在随后为期一年的世界小姐任期中,张梓琳还要按照“世姐”组织机构的安排,到非洲、拉美及亚洲等地,尤其是正在经历战乱、灾祸的地方亲善探访,进行公益和慈善活动。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行,日前张梓琳已接受邀请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奥运会志愿者形象大使。她表示,今后自己还将参加更多公益活动,用美丽、爱心和智慧向全世界传达中国人的友善,用微笑书写中国年轻人最好的名片。

第12篇

A:她的专业素养非常好,学习又勤奋刻苦,大家都很喜欢她

于文霞,198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新华村,全家人以种地为生,家境贫苦。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她去种地,就把她放在田间地头上。她从小喜欢民歌,就在田间地头唱儿歌,一边唱歌,一边玩耍,消磨时间。后来,一家人从新华村搬到了亚布力镇,她在亚布力镇度过美好的中学时光。由于她身体较单薄,因而妈妈常给她些买好吃的食品补充营养。于文霞比较喜欢唱歌,初中毕业之后便开始接触音乐,从高中开始真正进行音乐学习。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她去了职业高中读书,在学校学的是礼仪专业,当时就想着早点就业,以便挣钱贴补家里,让一家人的生活好起来。她没有专门学过艺术,但职业高中的金老师发现她声音条件很好,于是就鼓励她一定要考大学,学声乐。为了能赶上职考允许参加高考的末班车,金老师跑前跑后,校长特批让她跳了一级。结果,2008年,她如愿考上重点本科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民族声乐。然而,进入艺术专业学习,一年的学费就接近1万元。于是高考一结束,她就到哈尔滨打工,当迎宾员,想把学费挣出来。但是,做迎宾员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月,一共才挣了999元,扣除生活费,剩下的钱根本不够交学费的,第一年的学费最终还是家里东拼西凑交上的。

她上学的学费是贷款,大学4年,她有3年时间都申请了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才使她完成了大学学业。由于有了助学贷款,家里每年只要拿一半的钱就可以了。那时,她常在星期天到时装会、车展以及时装周等场所去做模特,或到模特公司接一些走秀的工作。她出去表演,要起得很早,凌晨4点起床开始准备,5点就得出发,风雨无阻,有时为了挣钱,几十块钱一天的剪彩活她也接。到大二时,她就不向家里要生活费了。于文霞自己赚钱后,有多余的钱时还会邮回家里。放假回到家里,还帮妈妈捡瓶子等废品卖,靠劳动赚钱养活自己。她特别孝顺懂事。她妈妈经常熬夜很辛苦,有一次累病了,于文霞听说后就哭了,特别伤心、自责。她挣的钱,除了缴学费,都寄给家里了。即便这样,每次演出回来,她还是不忘给寝室的姐妹们带些零食,或是请大家出去改善一下伙食。

她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幸运。刚刚上大一的时候,有师姐开音乐会,学校老师会给她个机会,即让她当主持人,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

于文霞的爸爸妈妈一直都特别尊重她的想法,总是给予她热情的支持。父母在教养过程中,于文霞在接受父母给予的爱的同时,父母也会从各个方面来教育她。她今天能有这样不辞辛苦、刻苦学习的心态,都离不开父母对她的教育;父母虽然没有给她更多的富裕生活,但她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很幸福。

其实,于文霞的父母不仅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但还为没有为她提供更好的上学条件而感到很自责。但是,对于于文霞来说,她没有考虑去享受生活,而是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活现状变好,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不过,她特别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豪,每次爸爸妈妈来学校看她,她都跟大家介绍自己的父母。

于文霞早在大学入学时便引起了院校老师的注意,出众的外貌和出色的嗓音,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后来,她师从黑龙江省著名声乐老师曲冬梅。曲冬梅说:“我跟文霞是一面投缘,她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纯净、朴实、端庄、秀美。她穿着非常简朴,日常生活开销非常小,她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入学开始,我就告诉她,不能去歌厅唱歌打工,她很年轻,也很漂亮,担心她在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学坏。”

虽然当时她穿着很朴素,但高挑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使他在班里非常显眼、形象十分出众;更难得的是,她的专业素养非常好,学习又勤奋刻苦,大家都很喜欢她。

于文霞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她特别爱自己的声乐专业,平时一节课也不落。无论春夏秋冬、下雨下雪,每天早晨她都是第一个去琴房练功;无论交给她多难的曲目,她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还总是不停地在自己身上找差距。另外,学生们练功的琴房没有专门的清扫卫生的人员,于文霞就主动揽下这些活儿,认真清扫卫生。

B:老师说:应该参加比赛,通过比赛,学到的更多

2009年,于文霞曾任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开幕式引导员。当时是招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她去参加竞选被选中,很荣幸地举起中国这块牌子,代表中国队入场。

2010年9月,于文霞在哈尔滨参加全国旅游小姐大赛,获得哈尔滨赛区冠军。2012年初,于文霞准备办自己的独唱音乐会。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是很费神的事情,一场音乐会要演唱10多首歌曲,需要充分的准备才行。她的宣传海报都印了,场地也租好了,曲目也练得差不多了,因为当时是大四,2012年7月份就毕业了,有这样一次机会,也是向学校的一个汇报。不料,就在这个时段,国内有一个世界小姐选美大赛让她动心了。

报名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并不是于文霞自己的主意,而是缘起于同门师弟的提醒。当时,于文霞正在全力以赴地准备毕业独唱音乐会,这让于文霞并没有把比赛的事放在心上,而细心的师弟则在看到报名宣传后,替她领回了一张报名表,同学们都力挺于文霞去参加比赛。拿着这张报名表,于文霞找到了自己的专业课老师曲冬梅。老师说:“应该参加世界小姐的比赛,通过这个比赛,可能会从中学到的更多、接触的更多,让自己的经验更丰富一些,因为人的一生只年轻一次,这个机会不要错过。”老师的一句话,最终让于文霞坚定了信心,走到了聚光灯下的舞台。

于文霞清纯靓丽,时尚的装扮使其大有明星之范,身材高挑的她彰显着东方特色之美。于文霞从哈尔滨赛区一路杀到世界小姐全国总决赛。以“美丽启航,爱在路上”为主题的第62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暨颁奖晚会于2012年6月30日在美丽的北京金海湖畔举行,在全国8个分赛区胜出的39名选手闯入总决赛。最终,于文霞成功摘得新一任“世界中国小姐”桂冠,并有资格参加2012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的角逐,让全世界领略属于东方的中国之美。

2012年8月,于文霞进入世界小姐总决赛,按照组委会的规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佳丽都是独自参赛,这是对她们综合能力的检验。于文霞抵达鄂尔多斯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佳丽被分成4组,每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安排每日的工作和比赛。参赛佳丽两人一个标间,居住条件较好,于文霞室友是新加坡小姐佘庆美,俩人相处得很好。

在鄂尔多斯,于文霞早上7点30分吃早餐,早餐后进入录制、彩排等工作状态。除了参加宴会,一日三餐都是自助餐,品种丰富,她最喜欢吃鸡蛋,也爱吃各种小咸菜,或者是饺子。但是,各国小姐都非常注重形体和体重,尤其是沙滩美单项赛要穿比基尼亮相,怕影响形体美,即使是美味佳肴她也不敢多吃。

由于平时日程安排比较紧,经常要在早上5时之前起床,白天休息的时候不多,因此在彩排间隙还要及时补充睡眠。比赛期间要参加很多活动,各国佳丽都带着大量的服装、配饰等,于文霞只带了两个小行李箱,箱中只装了几件表演时的服装和小饰品,是同行中携带物品最少的参赛小姐。她平时很少买衣服,这次参加选美比赛,她买了一些衣物和小饰品,其中比赛用的一条裙子才花了60元。

在竞争激烈的场所,于文霞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思想坚定,有拼搏精神,在困难或者特别累的情况下,她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下来,之后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于文霞说:“整个比赛期间的化妆都由各国小姐自己完成,需要根据不同的光线、出席的场合和所穿服装的颜色、样式,制定不同妆容,从展示不同风格的美。”110多位世界佳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各异。初到鄂尔多斯,外国佳丽们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如何用中文说:“你非常漂亮。”于文霞就不厌其烦地教她们。每到一个城市,于文霞就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佳丽们做导游兼翻译,传递美好的祝愿。

当晚,进入总决赛,于文霞在才艺展示中,她向全球观众精彩地演绎了中国民歌《芦花》。在世界赛区,她还是唱这首歌曲,因为她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特别优美,可能外国人听不懂她唱的歌词是什么,但能够通过这个优美的旋律打动他们。

C:她告诫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能够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于文霞,身材高挑,外形靓丽,气质出众,落落大方。在总决赛中,她将美丽发挥到了极致,成功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于文霞表演完之后,心情特别激动,能够在总决赛中展示自己,她感到很自豪。评委对于文霞的长相评价较为统一:大气,国际化,有辨识度。

决赛那天,父母都到内蒙古去给她助威。当时,父母还很担心自己的女儿比赛状况,因为在台上要穿很高的高跟鞋,而且要一直站在台上,妈妈就说:“穿高跟鞋那么久,会不会很累呀?”

2012年8月17日,2012年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在这次全球总决赛上,于文霞以其出众的才艺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击败115名各国对手,夺得冠军。在当晚的加盟晚宴上,世界小姐机构还宣布于文霞获得了“亚太美皇后”的称号。

当上届世界小姐沙尔科斯将闪闪发光的顶冠戴到于文霞头上为她加冕时,现场一片欢声雷动;当宣布获得世界小姐冠军称号,各国美女都围到了她身边。

结果出来时,于文霞非常激动,她在台上已是泪光晶莹,走到台下她也哭了。她一晚上都没睡着,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很不容易,根本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也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夺得这个桂冠。她感到真有一种做梦的感觉,第二天早晨还在想这是不是在做梦,以前没有过这种感觉。爸爸、妈妈也兴奋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比赛过后,于文霞看到身后115位选手马上就要分别,心里有一些不舍。她忘不了和来自各个国家的选手在一起相处的日子:她们在一起聊天,说自己国家的情况,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很快地去了解一个选手生活情况,而且几天之内的相处,大家就成为了好朋友。

同学们和于文霞最近一次见面还是一个月前,当时文霞得了全国冠军,回到学校和大家聚餐庆祝。这次聚餐大家都抢着和于文霞合影,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以后你要是当上了世界小姐,再找你合影可难了!”没想到一句玩笑话,竟然变成了现实,同学们看到于文霞夺冠的那一刻,都高兴得哭了。

总决赛夺冠后,于文霞在第一时间就给老师曲冬梅打去电话。当时,于文霞没说几句话就激动得哭了,她说近期要参加多项活动,一旦活动结束后,一定第一个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当面感谢大家。

于文霞从东北赛区到中国赛区,再到世界赛区,都是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一直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形象。虽然她现在通过选美,人生方向发生了改变,但世界小姐不是一生的职业,一年的职责履行完成之后,她还要回归正常的生活。她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寻找到更好的职业,或者继续自己的声乐梦想。今后,希望自己有这个能力可以去当音乐老师,可以教更多的孩子学习音乐。

世界小姐大赛是全球举办时间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选美赛事,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全球年度文化盛事。世界小姐这个赛事和其他的选美赛事是不一样的,它主要是针对通过这个比赛来角逐,不仅是外表美丽,更重要的是心里美丽,要有爱心的健康女性参与,可以通过世界小姐这个平台去做一些慈善公益的活动,传递更多的爱心。于文霞获得世界小姐冠军后,她可能会到伦敦总部办公室,或者去其他一些国家,参加一些慈善活动。

我代表的是中国人,我要去做很多的事情,所以我要时刻告诫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世界小姐,突然之间已经是全世界瞩目的人了,走在路上也不一样,人们对她的态度也不一样。仔细想一想,于文霞觉得自己要比之前多一份责任,要更加努力,因为有很多人关注她,因为自己是代表世界小姐的形象。

作为世界小姐冠军,于文霞也一直秉承着世界小姐的原则,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向大众传播爱与责任。2013年3月,于文霞与2013年世界先生冠军Francisco Escobar出席了第39届Variety电视马拉松式募捐活动,筹得总额达360.3万美元,也是这项活动创办39年来募捐获得最多的一次。2013年11月,于文霞携“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支教队来到福建省宁化县水茜乡庙前小学开展了义务支教活动。

于文霞在任职的两年时间里,倾心投身于公益慈善之旅,足迹遍布除大洋洲以外的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比如在海地帮助当地难民寻找干净水源等。于文霞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尽职尽责地投身于公益事业,即了解当地新的人文环境,感受各国不同的地理文化,见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向世界传播人文情怀与关受。

2014年,于文霞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好莱坞大片《玩命速递4》开拍。在电影中,作为唯一的亚洲面孔,于文霞扮演了神秘又性感的美女杀手,经历了一场十分刺激的惊险之旅。2015年7月,《玩命速递4》在中国大陆上映,反响强烈。

2015年8月,由中红十字基金会倡导的“天使之旅――青海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筛查行动”在青海正式启动。于文霞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带头捐款,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及家庭募集善款。随后,于文霞走访了当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了解孩子的术后康复情况,并与他们一起玩耍、唱歌,十分亲切。于文霞用温暖的笑容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鼓励与支持。

此后,于文霞与郎朗等艺人共同参加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和郎朗一起为慈善努力工作。

2016年5月,于文霞回到母校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全校师生一起分享了她的人生心得。于文霞话语朴实、情感真挚,在讲述过程中,她泪光闪烁;她感激母校的培养,感激专业老师的教诲,并鼓励同学们为了理想和梦想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