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时间:2022-03-09 06:06:56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审美;接受美学;音乐分析;解构主义;音乐技术

音乐是一种依靠听觉来感知的时间艺术,古今中外的理论对音乐创作、表演关注的同时,也对“音乐欣赏”的理论诠释所重视,有人还将这一诠释视为“三度性创造的艺术”[1],以此来和创作、表演的一、二度创造艺术相提并论。中国远古的“高山流水觅知音”、西方音乐中阿门达对贝多芬《F大调弦乐四重奏》中“情人离别”的感受等故事,都说明欣赏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钱仁康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寻觅知音的重要组成环节,它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沟通音乐信息、发挥主观能动的审美作用、判断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接受感心动耳和荡气回肠的艺术享受,把音乐欣赏引导纳入寻求音乐美感的快意中[2]。李宝杰主编的《音乐鉴赏》(下文简称《李鉴》)就具有钱先生所言及的探索,它是在理论探索之中应时代之需进行的学科理论建构。

一、继承传统 推动学科

撰写“音乐欣赏”类书籍的传统不仅在国外盛行,在中国也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文人在品乐中留下了精彩文献,老庄的“大音希声”、孔子的“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赏乐格言已为世人所熟知。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专业音乐理论的传入,中国的“音乐欣赏”领域进入新的境界,黄自的《音乐的欣赏》(1929)等系列著述的诞生就是早期的代表[3]。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音乐欣赏领域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编的《音乐欣赏手册》(1981)内容丰富、文笔活泼、实事求是、编排新颖[4],钱仁康的《音乐欣赏讲话》(1982,1991年又出续编)注重知识理论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内容形式与辩证关系自然地结合、知识介绍与审美认识、艺术想象启发相结合[5],孙继南的《中外名曲欣赏》(1985)通过通俗的笔调、深入浅出的介绍,喜闻乐见地评介了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和艺术流派音乐名家的声乐、器乐作品(见赵沨序言),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系列(1991)等,将中国在“音乐欣赏”领域的探索逐步引向纵深。

近年来,“音乐欣赏”类的著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江明惇)、《世界名曲与CD指南》(杨雁堤)、《中外名曲欣赏》(邹燕凌)、《中外名曲50首欣赏》(张鸿玮)、《中外音乐名作欣赏》(张志军)、《中外名曲欣赏指南》(宋申)、《中外名曲100首欣赏》(杨惠芬)、《中外名曲赏析》(王盛昌)、《中外音乐名作欣赏》(冯步岭)、《音乐名作赏析》(张文元)、《中外经典音乐欣赏》(周世斌)、《音乐名家名曲中国篇》(王安国)、《中外音乐名作选析:1. 2.3》(王少华)、《中外音乐名作赏析》(朱之谦)、《中西名曲欣赏》(关伯基)、《声乐作品欣赏》(武兰平)、《世界名曲赏析》(李虻)、《音乐欣赏》(张旭)、《中外名曲赏析》(茅原)、《外国音乐欣赏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编)、《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编)、《交响音乐名作鉴赏》(胡企平)……另外,以辞典形式对中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评介的还有缪天瑞的《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罗传开的《外国名曲欣赏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罗忠镕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林逸聪的《音乐圣经》(三卷本,华夏出版社1999、2000)等,著述虽然繁多但良莠不齐,比如:有人对《现代音乐欣赏辞典》所做贡献的高度赞扬[6],而有人认为《音乐圣经》是“快餐时代的低劣出版物”[7],《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是“一本谬误百出放胆抄袭的教材”[8]。而在期刊的研究文章方面,据笔者统计,从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见诸于刊物的“音乐欣赏”类的论文就有6千余篇,是所有音乐研究中最为兴盛的领域。这些论文有涉及到具体作品欣赏的,有以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角度予以解析的,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一方面表明“作品欣赏”在音乐传播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必将促使人们去深思“音乐欣赏”应具有学科化建构的意识。否则,欣赏类著作的撰写必将停留在重复的层面上,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大众对音乐文化传播的渴望与需求。《李鉴》的出版可说是应时代之需进行的较好学理探索的成果之一,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规划教材,集合了音乐院校和综合院校“音乐欣赏”的一线授课教师,把编者们多年来对该领域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整合,编写中表现出“教材”所需要的普适性、进阶性的特点从而展现出较强的个性特色。它按照课堂教学的规律来分类不同专题,每个专题又“有史有论”、“有个案有线索”。它以音乐体裁的专题史发展为形式,将散性的个案鉴赏整合为可供学科化教学实施的艺术专题。书中内容既有宏观历史线索的勾勒,又有微观作品的音乐内涵解读,尤其注意了选修课的广宏涵盖面和对象的特殊性,其施教对象并非只考虑到音乐专业学生,文科诸专业甚至工科院校也是其涵容的对象。这些教材化的建构特点是李宝杰、冯立斌、齐宜婷、唐继凯、夏艳洲、王青等编者深入认识“音乐欣赏”既往学术成果,整合优化其精要,是在新时期的学科化发展理念下所做出的探索。这一探索既有教学讲解中的历史性价值评判,又有学科视野下的进阶性、整体性、艺术性,还依据学科发展特点注重了学术规范的要求。这一探索把音乐技能培养与情感心理引导相结合,在音乐耳朵感染中接受文化、历史与生命律动的音韵美。它以既往“音乐欣赏”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以学科教学实践所需要的规律进行整合、优化,从其论述线索中可以看出它对“音乐欣赏”学科建构的推动性贡献。

二、观念新颖 构思精巧

拓展阅读视野和促进音乐文化发展是《李鉴》在编写观念上给读者的印象之一,而以音乐体裁为艺术单元、以历史纵横向的音乐学理比较是其构思上给人的特色之处。其构思的精巧在于不同于以往个案解读,而是以专题历史沿革为导引的论述线索,这就涵盖了学术极为丰富的信息,还以“延伸”阅读的补充方式扩展其正文之外的内容,使个案解读的鉴赏中增添了宏观的学科涵容广博。而这些观念和构思又是为其欣赏的专业课程化教学服务的,它不同于以“单曲介绍”为形式的、辞典式的“音乐欣赏”著述。

从观念上看,《李鉴》从影响爱乐者审美情趣的深层机理出发,进行音乐欣赏表现方式的挖掘,对音乐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进行了技术性的解读。它体现了音乐欣赏在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上的实践[9],注重音乐作品的技术信息解构,注重对象的艺术品格剖析,尤其以爱乐者的知识建构为技术解析对象,以雅俗共赏的叙事方式展开其逻辑层次。

《李鉴》既有整体编写的统一性控制,亦有个案性格化的叙事展开。这种控制与展开都是编写团队深入理解既往音乐欣赏领域的优点而作出的学科化建构。如“管弦乐”部分,编写者将其分为以序曲、组曲等形式的“管弦乐”和以多曲哲理联缀的“交响乐”,这一区分既有传统的习惯又有学理的技术细分,体现出明确的整体与个体关系。在欣赏导引部分,编者以交响乐历史发展为宏观线索梳理,给读者建构起观念上的初步印象,从词意、乐意、乐史的层面为读者建立起了交响乐这一体裁的学理知识,这为后续的“名曲”技术层面的解读铺垫了基础。在《艾格蒙特序曲》个案的技术解读中,编写者以歌剧的戏剧结构为基础而将音乐结构的发展置于主题思想的层次剖析之中。这种个案的叙事在宏观的知识导引下逐步引申展开,将贝多芬作品中特有的“英雄性”乐意及其思想逐层渲染。这种编写观念和构思是着眼于学科教学的实际,立足于学生乐思的接受实践过程,由此彰显出《李鉴》编写的特色。 转贴于   三、体例独特 结构清晰

体例的创新是《李鉴》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其体例以“艺术歌曲”、“器乐独奏”、“歌剧”、“室内乐”、“管弦乐”等体裁为结构单元,以中外音乐经典作品为个案内容为叙述逻辑,将各体裁的历史和技术特点娓娓道来。而每一部分又细分为多节,分述不同内容的代表作。这样的论述方式除了给人以体例独特而有别于以往的“音乐欣赏”,还在结构上以层层递进的展开给人以线索清晰之感,而章节式的体例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延伸的推荐曲目又有了“课外作业”的意味。每章的“欣赏导引”除了给人以体裁专题史的知识铺垫外,还给教学过程的导入注进了理性逻辑。

以国民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审美接受的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看,《李鉴》从每部作品的作者、背景、戏剧结构等方面来层层推进,将普通音乐课程新标准、艺术课程实施规律予以“音乐欣赏”化的贯彻。这一强调音乐审美来推行新时期乐教核心的方式,使《李鉴》的体例具有了宏观学科视野下的具体课案实践的探索意味,这与音乐欣赏的学科发展背景是相合的,体现出欣赏的目的、内容、过程乃至逻辑这些新时期对音乐欣赏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10]。

如《李鉴》中的“艺术歌曲”,它以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为“欣赏导引”,以“德奥”、“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别为结构单元,对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进行了鉴赏。编者以艺术歌曲发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历史进程中的不同国家各领风骚的艺术歌曲鉴赏为突破口,将作品进行技术解析,并结合歌词意蕴对其抒情性特质进行了阐释。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看,《李鉴》中的艺术歌曲叙论结合、层层展开、灵活多变地将教学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呈现出来。这种体例和结构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步骤推进,也符合不同教学单元的个性展开。其思路之清晰、叙事之独特是《李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四、阐释精到 引领乐品

音乐欣赏是一种在娱乐基础上的深刻社会素质建构的有效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还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既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又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力量[11]。一部优秀的“音乐欣赏”论著就是社会审美引导的美丽风景。要达到引领思想风尚的艺术效果,光依靠作品的视听还无法达到准确表意的目的,其中精到的欣赏理论阐释是必不可少的。

《李鉴》的阐释精到首先表现在每章的标题上,如:“乘着歌声的翅膀”——抒情歌曲、“魔鬼的颤音”——器乐独奏、“今夜无人入睡”——歌剧精粹、“如歌的行板”——室内乐等。这些标题多以各体裁的经典作品为指代,使标题的指向性意图明了,直达乐意,文风活泼,加强了“娱乐性”阅读的情趣。

阐释的语言风格也是《李鉴》阐释美学的表现形态之一。如:对江文也的《台湾舞曲》 的论述,编者引论到:

20世纪早期是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发生碰撞的特殊阶段,由于多变的局势动荡,致使一些较早踏上现代音乐之路,在那个时代华人音乐家阵营中并不多见的,本该成长为世界级的作曲家,或者说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世界影响的作曲家,却过早地断送了艺术生命,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这就是本节所要介绍的台湾籍作曲家江文也的艺术道路及其惊世之作交响诗《台湾舞曲》(《李鉴》第191页)。

这段引论以简略的笔墨将《台湾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成就精要地呈现出来,其后,论述以“追随世界音乐潮流,追求奇特的形式结构,探求新的音响”为作品技术阐释中心,将这一创作阶段中的江文也的曲作特色呈现开来。阐释中,编者以结构内容的逐层表达为逻辑层次,如在乐曲的开始处所鉴赏的内容,它解析出《台湾舞曲》的“有意打乱旋律节奏的轻重关系”的特色,并就此延展出乐曲整体性的节奏形态特质;又以回旋曲几个插部的节奏和旋律形态特征,来说明乐曲中所运用的印象派手法的娴熟,表达了作曲家深情款款的故土情怀、对民间音乐的主动发展以及对管弦乐创作的技术和思想。这种以技术解读为中心,以作品特色和思想的呈现为延展,以结构层次的挖掘为逻辑线索,《李鉴》的阐释可谓精到。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接受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带有主观能动性和批判精神的再创造活动。[12]而音乐欣赏是要在音乐形式内容的解读中寻求的思想的启迪和升华,把音乐作品描绘的意境与欣赏者的情感触动相对应[13],遵循创造美和接受美的规律是音乐欣赏阐释的基本准则,只有精到的乐意阐释才会触动品评音乐的美感境界。《李鉴》的阐释中注意了乐意内涵的直观性表达,如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合唱》的阐释中,《李鉴》从音乐主题的造型分析入手,结合启蒙主义的思想背景,将席勒的诗意和贝多芬的乐意进行了对照直至解读,展示出作品中“欢乐”的思想主旨,使听乐者感受到作品中崇高、雄伟、博大和恢宏的乐境,从而感染聆听者的思想,在忘我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精神的提升(《李鉴》第200页)。从这些阐释可以看出《李鉴》中的鉴乐思想,其主旨和终极目的是为接受对象精神境界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文中立意可见一斑。

《李鉴》其它方面的特点还有很多,如:谱例遴选适当、文笔流畅活泼、论述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等。这些特点都将使其“音乐欣赏”的诠释具有学科化、学术化、艺术化和可读性特色,必将使读者更能从中感受音乐欣赏的理论价值和艺术美育贡献。

当然,作为初尝音乐欣赏新形式的学科化实践,《李鉴》也并非完美无瑕。比如:从总体上看,它在细致展示音乐作品创作过程的同时,导致其背景知识部分的展开过于繁琐,这一“喧宾夺主”的“展开”影响了所要进行的技术解读等主体部分的展开;从局部来看,编者将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门德尔松的《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为室内乐的体裁,这显然不适合编者对室内乐体裁的界定;而局部比例失衡也限制了某些体裁解读的正常展开,如对音乐剧部分的阐释,《李鉴》只用了《演艺船》之“老人河”、《猫》之“回忆”、《音乐之声》之“孤独的牧羊人”三曲具有片面性无法全面展现处于“朝阳产业”发展态势中的音乐剧艺术的音乐风采。这些欠缺如能在将来的修订中予以调整和完善,可能会使《李鉴》走进更多的教学课堂,并为更多的赏乐者所喜欢。

参考文献

[1]赵沨.中外音乐欣赏-序[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

[2]钱仁康.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总序[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2-3.

[3]冯长春.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本质探微[J].中国音乐学,2000(3).

[4]晓耿. 简评《音乐欣赏手册》[J]. 人民音乐, 1982,(11).

[5]沈念慈.寓深于浅 博约相照——简评钱仁康的《音乐欣赏讲话》[J].人民音乐,1985(8).

[6]王震亚.世界现代音乐的投影——《现代音乐欣赏辞典》简介[J].中国音乐学,1998 (1). 汪申申.全方位了解现代音乐的良师益友——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J].人民音乐,1998 (2).

[7]刘诗嵘.误人子弟的“圣经”[J].人民音乐,1996(6).

[8]刘国杰.一本谬误百出放胆抄袭的教材——评《中国民族音乐欣赏》[J].中国音乐,1992 (4).

[9]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1 (3).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西方古曲音乐;赏析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大体上已经历了九年的音乐培养,应当具备了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重点是在原基础上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训练。用以训练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内容应当选取一些相对有一些难度的曲子,如中国古曲音乐和西方古曲音乐等。西方古曲音乐在人类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应予以重点处理。下面结合实际简要谈谈高中音乐课中西方古曲音乐欣赏的一些方法。

一、清晰西方音乐发展史主线,厘清教学思路

广义的西方古曲音乐历时三百多年,从被称为音乐之父的巴赫开始一直到印象派的大音乐家德彪西。在这一段时期中,出现了许多闪耀的音乐明星和音乐作品。可以说,这三个多世纪中,西方可谓音乐繁盛至极,成果丰硕。但高中阶段并非要把这些成果都拿出来欣赏,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高中生认知能力有局限。实际上,高中音乐课程不可能全部为西方古曲音乐,整个课程体系中只能拿出部分空间来容纳西方古典音乐,往往只是选取一些重头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甚至只是一个音乐名段。不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能仅仅为欣赏而欣赏,而要适当贯穿讲解一些音乐史的知识,从理论上提升学生鉴赏素养。笔者综合各家观点后,将西方古曲音乐史大致分为如下阶段: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然后按此划分规划欣赏课的内容,使教学的思路沿着音乐史的发展线条运行,最终使教学结构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快速掌握了西方古曲音乐史的知识,提升了音乐欣赏的理论素养。

在开始讲解西方古典音乐时候如笔者上述所讲己经为学生勾勒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西方音乐发展史,这时的学生大概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基于此,笔者在讲解巴洛克时期的时候事先会大概的描述一下什么是“巴洛克”,什么是艺术中“巴洛克风格”这些基本的概念,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只是做一些概念性的描述。接着会对巴洛克音乐的艺术风格做一个大概描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何为巴罗克”这一基本概念,下来会进入对于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的一般性讲述,期间会涉及到“音乐之父”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和威尔第等人,还会讲述到这一时期的音乐类别和特征。在这一前提铺垫完成后就会进入对重点音乐家和作品的稍微详细的讲解阶段,选巴赫为例,因为巴赫的作品数量较为庞大,所以会选取被世人公认的名曲如《卡农曲》《托卡塔曲》、《哥德堡变奏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曲集》和《马太受难曲》等做一个概述性的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热情,笔者在讲完这些后会不时的穿插一些如巴赫终生未婚这样的一些逸闻轶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艺术家本人伟大的艺术气质的感知,然后,笔者会选取教材或者笔者自选的上述名曲的一些精彩片段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播放让学生切身感受巴洛克音乐中的严谨对位法的艺术风格而后让学生阐述自身的看法。在让学生熟悉了上述的课程进行方式后,对于以后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现代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的讲解会依次进行但也会进行一些根据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所讲内容的粗细和方式相应的会做一些有利于学生接受的调整。

二、多学科交叉,辅助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音乐也如此。音乐与当时的社会风貌、民族习俗、政治、经济、文学、科技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世上根本没有完全独立的音乐。当前享誉世界的贝多芬名曲《第九交响乐》原本就与文学相依相生。德国文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时期为“狂飘突进”时期,其领袖之一叫希勒,他写了一首诗叫《欢乐颂》,当时的音乐家贝多芬为之谱曲,在创作过程中,由于音乐天才灵感的触发,贝多芬最终写成了具有四个乐章的宏大交响乐――《第九交响乐》;此外,巴赫的音乐带着浓浓的基督教味道,瓦格纳的歌剧完全就是音乐与文学、表演艺术等多艺术的融合产物,而一些现代乐器的创制和使用,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音乐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始终于各学科相关联,在各学科的影响和促进下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音乐时,应适当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比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在听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想象拿破伦领军驰骋的壮观凄美景象。结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赏析,可以使学生对相应的音乐有更好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赏析

各个学生音乐天赋自有差异,再加上从小成长的环境以及后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可能存在的种种差别,导致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不一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因材施教,将赏析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对应要求不同的学生。比如对同一首乐曲,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其实现知识串联性的赏析,即听懂音乐节奏和旋律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其中包含的故事;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只需要要求其感受到节奏和旋律带来的或其他心理反应即可。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3

【论文摘 要】音乐可以起到熏陶个人性情、培养个人高尚情操以及形成个人高雅审美趣味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学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的最主要形式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课以其直观的感受力、给学生切身体验等优势,成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欣赏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发掘。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现状、探索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音乐教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音乐欣赏在高等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改变他们学的驱动力。只有当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愿意深入学习。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同学们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美妙及其带给人的感官享受,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主动学习,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音乐具有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道德的作用,音乐带给同学的情感共鸣,可以让学生浑然忘我,与音乐蓦然契合,给同学们带来情感的震撼与交响。乐曲中的感情,全部转化为听众的体验,使听众完全随音乐的流动而沉醉,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它带给人们的绝对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人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飞腾、翱翔,从而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华。

3、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者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及阅历的差异,会带来他们在音乐欣赏上的差异,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他们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具有音乐鉴赏能力的人,应该能听优雅的古典音乐,也能接受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甚至能够记忆经典乐章的乐谱。最终达到能分析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作品独创性、表现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欣赏,可使学生在不断的聆听、感受、总结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1、音乐欣赏课在各高等院校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大重要途径,理应受到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视,但是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高校极少。而且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学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看懂五线谱,学唱几首歌曲,欣赏一些音乐作品。

2、音乐欣赏课内容古板、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多高校的音乐教材选取缺乏特色,课程主要是对中外的古典音乐作品加以欣赏,授课方式模式化,课堂气氛沉闷,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老师将欣赏的作品先做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启迪和思想的升华。

3、教学理念与教学时间的矛盾。贯穿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对音乐的审美化欣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未实施音乐课程改革方案之前,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机构也十分重视音乐教学的建设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不同版本、不停内容的音乐教材,更有甚者,将音乐教材分为“沿海版”和“乡土版”,目的是想寻求一种更完善的途径,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教学上,除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教法外,侧重于“愉快教学”和“寓教于乐”的理念。以上状况无论优劣,究其一点,始终未将“审美”放在第一位;此外,音乐课本里有连贯的知识系统,但基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课程学习,仍难以真正掌握某一知识性内容。

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为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当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所推出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们要以兴趣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全体同学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这需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使同学们潜移默化的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这就要求音乐欣赏的环境:一要物质环境美。一个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心理学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使人们的言行在心理上起着很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学生进入的是接受音乐熏陶的音乐课堂,环境整洁安静,才会带着好的心境去接受教育。二要心理氛围轻松、和谐。教师的行为、语言、气质要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态应该做到“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首先教师应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其次,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以自己良好的音乐素养、扎实的音乐功底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自觉提高音乐审美意识。

2、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欣赏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作品也不断地创新、更新换代,学生更容易接受时代气息浓厚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那些既优美,能陶冶学生情操,又平实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美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投射到听觉活动中,自由地表现自我。在表现和创造中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

3、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博引各国各时代的经典音乐作品。学生已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音乐教材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注意积极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境界上作出更深的探索,既能上升到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与人文色彩充分融合,使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能够与相关的历史、文学等方面知识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进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中去,激发学生进行欣赏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篇目,老师要旁征博引,让学生广泛接触各国、各时代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参考文献: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 音乐教育 鉴赏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82

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鉴赏》又是高职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音乐鉴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世界当中美的事物,丰富学生的情感,对于强化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和优化,《音乐鉴赏》正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高职教育课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高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那么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音乐教育,显然是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在开展教学前,针对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特点、具有的音乐水平和鉴赏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具体认知和理解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和安排。例如在开展古典音乐教学时,由于古典音乐不像现代音乐那样受到学生的广泛认识和理解,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关古典音乐通俗性的教学,要适当地对教学理论进行简易化处理,把教学理论同古典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在教学教材选择方面,要选择艺术价值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代表性作品。教学内容上应该深入浅出,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通俗作品开始,然后到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教学难度从易到难,欣赏层次要不断提高。要先感性后理性,先听后欣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古典音乐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欣赏能力。

2 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欣赏音乐包含了音乐旋律、速度、包含的情感以及人生体验的欣赏,音乐对人感官的刺激,是由于美的声音所营造的虚拟的画面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通过情景构建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欣赏,要通过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时,首先在欣赏之前,可以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将音乐的开始、高潮以及尾声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对画面具体的构建,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思考、去欣赏。或者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在欣赏音乐之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欣赏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心得与体会的方式,总结欣赏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在欣赏音乐中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朗诵诗歌、散文讲解以及多媒体与音乐并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音乐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的欣赏具有一种全面的心理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3 根据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在高职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毕竟高职生还有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在音乐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根据教学对象进行授课内容的优化和创新,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音乐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综合运用的方式来完成该目标。

3.1 由声乐曲向器乐曲综合鉴赏能力培养

声乐比器乐简单,在教学欣赏过程中,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实现声乐向器乐作品递进的教学模式。声乐作品结构简单,因此在乐曲赏析过程中,声乐作品欣赏和接受都较容易,不仅易于欣赏,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有歌词音乐的欣赏,能较易了解音乐的表现、发展和欣赏规律,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音乐鉴赏授课,这样才能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2 由民族向西方综合性鉴赏能力培养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音乐虽然无国界,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习惯,音乐也是如此,它根深蒂固,与生俱来。如:在播放《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等民族乐曲的时候,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音乐,但是如果讲到真正的从内心去鉴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办法去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尤其是从欣赏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在作品结构的理解上,应该从基础音乐逐渐到西方音乐,要按照先容易后难的原则,要强调过程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3 由器乐独奏曲向交响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器乐乐曲欣赏相对复杂的音乐而言,可能相对容易,因此可以从整体上让学生对比较单一、简单的主题能够有所理解。例如在赏析贝多芬《月光曲》时,播放此乐曲,待学生对此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印象后,再讲解乐曲的音乐主题及曲式结构。在对贝多芬的器乐独奏曲有所了解后,再鉴赏他的交响曲,则大大降低了难度。

4 结束语

由于音乐在人类教育中的多重作用,现在的音乐美育越来越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音乐鉴赏》是高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高职学生――重要的受教育群体而言,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但音乐素养较之而言偏低,同时又急需要艺术教育的熏陶,因此,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和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7,(1).

[2]黄昌海.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5

关键词:鉴赏能力;教学;螺旋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78-1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接收,音乐的内涵学生就更无从理解,音乐教学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音乐欣鉴赏课面临的困难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流行音乐,要想让学生走进并喜欢上高雅音乐,并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实在是一大难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问题,笔者在开学初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大致原因如下:

1.大多数学生上音乐课都是以放松心情、消遣娱乐为目的,对于有古朴含义,有深刻内涵的古典音乐则表现出抵触情绪,认为听不懂,不想听,而他们平时听得音乐也多是以歌词直白、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为主。

2.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即使上过,高中的教材内容和初中的跨度也很大,内容上没有很好地衔接。学生参差不齐的音乐基础,普遍不高的音乐素养,都给进一步理解音乐带来阻碍,而有些学生连最基础的音乐常识都不知道,更有些学生连什么是音乐家什么是歌手都分不清,再加上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他们会觉得内容老土、缺乏时尚感,对音乐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

3.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大众传媒了解音乐的,社会的飞速发展,流行音乐对人们生活的无限渗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盲目追星,在音乐欣赏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正规的音乐学习就必然会受到干扰,负面影响加重。

4.俗话说“好家长胜过好老师”,父母对音乐的喜爱是非常容易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的,学生在幼年时期如果家中没有聆听音乐的氛围,这一习惯会在成年以后得到延续。不少学生正是缺乏这样的音乐熏陶。

二、针对困难的对策

1.音乐引导,激发兴趣。

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喜爱的特点,我们可以以流行音乐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们介绍莫扎特的音乐,如果直接让学生听他的经典作品《第四十交响曲》,学生很可能提不起兴趣。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先给学生播放了SHE的《不想长大》,结果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了,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这个时候再给学生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来说说这两个作品有什么关系,学生一下就能说出两个作品的曲调是一样的。在这个作品的引导下,让学生再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流行音乐是用了经典作品中的曲调,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

2.由浅入深,增强感染力。

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高中生,直接让他们听大部头的、距离现实生活遥远的交响曲、奏鸣曲等器乐作品,他们很难驾驭,会感觉无从下手。笔者在音乐课上把教材的顺序做了调整,按照先中国后外国,先近代后古代,先声乐后器乐的原则安排内容。笔者会先上歌曲部分,歌曲部分笔者是先上中国歌曲:中国通俗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时代之中国作品、音乐与民族之中国作品。再上外国歌曲,外国通俗音乐、音乐与时代之外国作品、音乐与民族之外国作品。从离学生时代近的音乐入手,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应用。循序渐进地走向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代音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音乐要素的作用,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

3.分享感受,领悟内涵。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由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就每组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提示,再让每组派代表就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总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理解,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自信心,同时对于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记忆也会格外深刻。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6

1.凭借流行音乐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产生之前,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了专业教学的声音。在内容方面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培养不予重视;在教学方面注重传统教学的规律与经验,对于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认识不予重视。课堂几乎采取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原本对音乐课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经历音乐课强压式教学后不再对音乐课感兴趣,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种负担。音乐课不应该死气沉沉,它应当像音乐一样充满快乐,音乐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升学考试一类的考核内容,学生上音乐课是一种等同于娱乐、消遣方式充满轻松活跃气氛的享受,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节奏紧凑,充满真情实意,并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曲。有些流行音乐在人群之间传唱,学生甚至未经教师传授就已经熟悉,利用流行音乐这个优点教师很容易就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不但不会使学生有生涩感,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有亲切感[2]。由流行音乐作引导让学生学习音乐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進入经典音乐教学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了解经典音乐含义,产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经典音乐的真谛。

许多流行音乐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旋律,它作为音乐首要要素有一定组织、节奏,学生有规律可循因此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旋律的相似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采用流行音乐深化教育内容

2.1 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小学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却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难免会让这些心智尚未成长完全的孩子接触一些能够产生不良影响的流行歌曲,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端正欣赏观念,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比如在课堂上用经典歌曲与流行歌曲相互搭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欣赏、去总结,教师针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以歌曲为话题展开讨论,最后集体展示讨论内容及结果,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能力发展,有益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2.2 用经典歌曲打开心灵之门。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为学生后天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培养产生了非凡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学习精神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好的流行音乐可以与人产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演唱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3.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许多学生对于音乐认识只停留在个人爱好的层面,从来没有深入去了解音乐,但是流行音乐也是音乐派别之一,它也拥有音乐的基本骨架,教师通过流行音乐来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基础素养。音乐在特定环境下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文艺作品与音乐相结合时往往能将精神文化境界提升一个档次,能够将作品的表达效果更进一步具象化。

4.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7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8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音乐教育 音乐鉴赏

1 培养高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主要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高职生在国内同龄学生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实现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教育目标,对于如此巨大的学生队伍,要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是所有教育学者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从音乐中感受生活之美。①其次,音乐鉴赏能力能够表现为学生理解艺术的能力,想要使学生拥有艺术气息,就必须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2 高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现状

由于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时间不长,很多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还不具备较高的水平,更有一些学校学生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欣赏。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不断的加深力度,并且学生在此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让他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音乐鉴赏课刚刚开设,还不具备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音乐教师还不能深刻理解音乐鉴赏课堂的深刻教学意旨。②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个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探究出一套与所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进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3 培养高职学生音乐鉴赏力的策略

3.1 选择合适的教材,做好教学计划

首先,教材中承载了众多的知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材,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更好的教学,并且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当今市场上多样的教材种类,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与自身院校学生需求以及特点相符合的音乐鉴赏教材。同时,在对教材进行选择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教师这一主要因素,不同的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一定的教学习惯,③因此教材和教师教学方式之间也能够相适应,相匹配,这就是说,教材不但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还要与教师所具有的教学习惯相配合。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规划和安排。例如,在音乐鉴赏课程开启以前,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查,也可以给学生进行几次体验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通过体验课,将音乐鉴赏的有关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后,让学生进入更高水平音乐曲目的鉴赏中,这样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对所掌握的音乐基础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最后,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顺序的调整。教师可以在学生内部展开相应的调查,对学生所感兴趣的音乐教材进行了解,然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对课程进行设置。选取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通过此种方式不但确定了适合学生的教材,还使音乐教师找到了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教师处于主导位置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若是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显然与教学要求不相符合。开展音乐教育前,应该对学生所具有的特点、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水平进行分析,并做好评估,如果条件允许,将学生分成众多小组进行重点讨论,④之后按照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以及设计。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对音乐鉴赏课程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课程中去。

例如:在进行古典音乐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没有较深的理解以及认识,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平时多开展与古典音乐有关的教学,并简单地对教学理论进行讲解,把教育理论与古典音乐的鉴赏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选择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具有艺术价值、学生可以接受与理解的音乐作品。同时,教学内容应该由简单慢慢向复杂过渡,欣赏层次逐渐升高。此外,还应该先从感性的音乐鉴赏作品开始,然后再向理性过渡。让学生先听,再去欣赏。另外,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把古典音乐和一些其他音乐进行结合,使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音乐欣赏能力。

3.3 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内容包括音乐的速度、情感、人生体验以及旋律等,音乐能够对人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这主要是因为美的声音在学生的耳畔中,以此刺激大脑产生虚拟画面。⑤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创新教学方法。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景构建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渴望,并在头脑中构建众多不同的画面,引导学生主动的对音乐进行欣赏。

例如:在对《高山流水》这首古典名曲进行欣赏时,首先在开始欣赏以前,教师可以利用朗诵诗歌的形式,讲解音乐的高潮、开始和结尾部分,通过画面的构建,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欣赏以及联想。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音乐所具有的魅力,基本方式是把多媒体画面和音乐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对音乐所具有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进行感知。音乐欣赏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音乐的看法、体会以及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掌握音乐内容,分析清楚自身在对音乐进行欣赏时还存在哪些不足,并吸取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进而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⑥此种音乐欣赏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欣赏,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3.4 依照难易程度分层进行教学

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来优化以及创新授课内容,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音乐教师可以应用下述方法来进行教学。

(1)从声乐曲培养向器乐曲培养过渡。声乐要比器乐的学习相对简单,在实际音乐欣赏教学时,可以根据先易后难这种教学原则,从声乐开始教学,然后再慢慢向器乐教学转变。声乐作品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所以学生在欣赏乐曲时,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声乐作品的旋律、速度以及情境。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高职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然后再进行授课,进而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⑦

(2)从民族声乐培养向西方声乐培养过渡。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音乐没有国界之分,但是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有的审美习惯,在音乐鉴赏方面也是如此。例如:播放《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以及《高山流水》等民族乐曲时,这些乐曲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较为熟悉,可是假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欣赏,那么就必需应用相应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这些作品,主要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去理解。在理解作品结构时,首先应该从基础音乐开始,然后再逐渐向西方音乐转化,应该遵守先容易后困难的教学原则,重点是对过程的适应性加以强调,进而使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3)从器乐独奏曲培养向交响音乐培养过渡。器乐独奏曲与交响音乐进行比较,器乐独奏曲相对较为简单,并且欣赏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感知较为简单的主体。例如:在对《月光曲》进行赏析时,当学生初步了解此音乐后,再向学生讲解这部乐曲的结构以及主题。当学生已经了解贝多芬所创作的器乐独奏曲之后,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这样学习难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音乐鉴赏这门课在高职院校中属于一门必修课程。在进行高职音乐教育时,将促进高职生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当作教育目标,这也成为众多工作教育者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课题,希望可以通过教育人员的努力和研究,使高职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注释

① 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z1):294-296.

② 曾懿.成功教育理念下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索[J].知识经济,2013(20):170-17.

③ 蔡立艳.高职音乐教育团系合一模式的实施探索[J].当代音乐,2015(31):50-51.

④ 诸葛文斐.新世纪我国职业音乐教育研究叙事与问题反思[J].音乐探索,2014(3):101-105.

⑤ 任红灵.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实施[J].音乐大观,2013(5):149-149.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音乐欣赏 重要性 音乐教学

一、音乐欣赏在高等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改变他们学的驱动力。只有当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愿意深入学习。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同学们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美妙及其带给人的感官享受,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主动学习,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音乐具有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道德的作用,音乐带给同学的情感共鸣,可以让学生浑然忘我,与音乐蓦然契合,给同学们带来情感的震撼与交响。乐曲中的感情,全部转化为听众的体验,使听众完全随音乐的流动而沉醉,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它带给人们的绝对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人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飞腾、翱翔,从而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华。

3、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者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及阅历的差异,会带来他们在音乐欣赏上的差异,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他们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具有音乐鉴赏能力的人,应该能听优雅的古典音乐,也能接受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甚至能够记忆经典乐章的乐谱。最终达到能分析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作品独创性、表现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欣赏,可使学生在不断的聆听、感受、总结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1、音乐欣赏课在各高等院校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大重要途径,理应受到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视,但是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高校极少。而且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学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看懂五线谱,学唱几首歌曲,欣赏一些音乐作品。

2、音乐欣赏课内容古板、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多高校的音乐教材选取缺乏特色,课程主要是对中外的古典音乐作品加以欣赏,授课方式模式化,课堂气氛沉闷,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老师将欣赏的作品先做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启迪和思想的升华。

3、教学理念与教学时间的矛盾。贯穿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对音乐的审美化欣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未实施音乐课程改革方案之前,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机构也十分重视音乐教学的建设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不同版本、不停内容的音乐教材,更有甚者,将音乐教材分为“沿海版”和“乡土版”,目的是想寻求一种更完善的途径,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教学上,除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教法外,侧重于“愉快教学”和“寓教于乐”的理念。以上状况无论优劣,究其一点,始终未将“审美”放在第一位;此外,音乐课本里有连贯的知识系统,但基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课程学习,仍难以真正掌握某一知识性内容。

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为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当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所推出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们要以兴趣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全体同学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这需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使同学们潜移默化的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这就要求音乐欣赏的环境:一要物质环境美。一个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心理学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使人们的言行在心理上起着很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学生进入的是接受音乐熏陶的音乐课堂,环境整洁安静,才会带着好的心境去接受教育。二要心理氛围轻松、和谐。教师的行为、语言、气质要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态应该做到“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首先教师应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其次,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以自己良好的音乐素养、扎实的音乐功底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自觉提高音

[1] [2] 

乐审美意识。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欣赏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作品也不断地创新、更新换代,学生更容易接受时代气息浓厚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那些既优美,能陶冶学生情操,又平实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美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投射到听觉活动中,自由地表现自我。在表现和创造中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室内乐;综合性大学;赏析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00-01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它区别于教堂音乐与歌剧音乐。室内乐在十七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这一类的乐曲是为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特殊阶级如皇室、贵族等创作的,而与一般市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古典主义时期是室内乐发展的黄金时代。维也纳古典乐派建立了真正的室内乐风格作品。海顿被誉为“四重奏之父”,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典型形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也将室内乐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作曲家们除了在传统的室内乐形式――弦乐四重奏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钢琴重奏、管乐重奏也是他们创作的重要室内乐形式。20世纪以来,室内乐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乐器,如打击乐器等,这些室内乐作品,反映出新的音乐色彩、节奏等。

与交响乐作品相比,室内乐没有它的恢宏气势;与独奏作品相比 ,室内乐也许不如它那么突出表现某件乐器。那么,室内乐的特点是什么呢?我想,文学家司汤达对弦乐四重奏形象而生动的一段形容能很好的体现室内乐的特点:“第一小提琴象是一位健谈的中年人,他总找话题来维持着谈话。第二小提琴是第一小提琴的朋友,他竭力设法强调第一小提琴话中的机智,很少表白自己,参加谈话时,只支持别人的意见而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大提琴是一位庄重的人,有学问而好讲道理,他用虽简单,然而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至于中提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维系着一家人的关系。” 室内乐就像朋友间友好的交谈,它细腻、精致而亲切。在室内乐演奏中,演奏者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独奏技巧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室内乐需要演奏者之间良好的默契配合。

室内乐,这一源自西方、历史悠久的音乐形式,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国内的古典音乐会中,外国优秀的室内乐组合把经典的室内乐作品带给中国听众。笔者一直在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室内乐课程是必修课程。来到上海大学工作后,就想把这种古典音乐形式介绍给同学们,于是开设了《世界抒情室内乐赏析》课程。几年下来,每次学生们较高的选课率都可以证明同学们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的重要形式――室内乐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

在《世界抒情室内乐赏析》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综合性大学学生的特点,笔者给学生们讲解西方各时期音乐、作曲家、作品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们对室内乐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从室内乐不同的演奏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室内乐音乐风格等方面出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欣赏室内乐作品。

一、室内乐演奏形式

在室内乐赏析课上,笔者主要给学生赏析器乐作品。首先,适当给学生介绍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它姊妹艺术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这些音乐以外知识的介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这一时期有所了解。另外,笔者把室内乐赏析分为钢琴重奏、弦乐重奏、管乐重奏三个部分,也是从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实际音乐欣赏能力考虑。

在钢琴室内乐部分,钢琴三重奏是最经典的一种室内乐形式之一。如贝多芬的《大公钢琴三重奏》等。贝多芬的《大公钢琴三重奏》是贝多芬献给他的学生兼挚友鲁道夫大公的。这首作品有一种宏大的气势,很好地展现了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这三种乐器各自的性能及音色特点,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绚烂无比的气息。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形式。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整体音乐形象有一个认识,从感性入手。此外,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音乐作品曲式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认识。

在弦乐室内乐部分,除了欣赏经典的弦乐四重奏外,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室内乐形式,如大提琴重奏。大提琴重奏是近年来风行欧美的一种新型的古典室内乐演奏方式,在我国也越来越多地被观众认识和喜爱。在课上,笔者给学生们欣赏的大提琴重奏《野蜂飞舞》。众所周知,《野蜂飞舞》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艺术小品,被很多乐器改编演奏过。选择这首作品的大提琴重奏版本,主要是因为大提琴音域、音色的特点能形象地刻画野蜂飞舞这一场景。

在管乐室内乐部分,又分为木管重奏和铜管重奏。除传统管乐形式外,还给学生们欣赏了萨克斯管这一新型的室内乐形式。萨克斯管与钢琴等乐器的发明时间相比,算是一种较新的乐器。它音色丰富,在爵士乐、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现在很多学生乐于在课余时间学习萨克斯。萨克斯管重奏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二、室内乐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是一首作品显现出的大体音乐特点。在室内乐赏析课上,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音乐风格入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这些作品的旋律,感受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对室内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风格类型:

(一)典雅明快型

这类音乐大多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曲调流畅,呈现出一种典雅的宫廷音乐气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具有这一特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莫扎特的《K525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是一首弦乐四重奏的经典之作,整部作品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气息,体现了莫扎特轻松、曲调富于歌唱性的音乐风格。

(二)愉悦轻松型

这类音乐速度适中、旋律性很强、朗朗上口。其中的代表作品是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这一乐章的主题是来自舒伯特在1817年春天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这个作品轻松愉快、栩栩如生地描述了鳟鱼在水中的画面,音乐明朗愉悦。

(三)抒情悠扬型

这类音乐节奏舒缓、旋律极富歌唱性,如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也称《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第一部分的主题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这首民歌是柴可夫斯基在他妹妹的庄园度假时听到泥巴匠唱的一支歌,随即记下,后来运用到《如歌的行板》中。这首作品旋律悠扬抒情,广受人们的喜爱。

(四)紧张激烈型

这类音乐节奏感强、音域较宽,音乐对比幅度大。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在这首作品中,舒伯特通过对比的节奏、旋律、音乐力度刻画了死神和少女这两个极具对比的音乐形象,给欣赏者带来震撼。

三、结语

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室内乐赏析课,需要结合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安排。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也在不断总结一些经验。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方式外,还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引用一些流行歌曲中的室内乐音乐、给学生进行乐器实践课等方法,都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室内乐的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范文12

一、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在高师《西方音乐音史与作品欣赏》教材中体现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颁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而高校西方音乐史课程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素质培养,影响着中小学音乐师资能力水平,因此西音史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突出课程专业性时也应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需求。《计划》指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高等师范院校西音史课程在根据教材进度实施教学时,也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补充,将教学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相结合。

通过整理花城版、人教版、湘艺版三版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得知其中西方音乐作品涉及的主要时期有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普修教程》一书中出现的重要作品有《回声》《四季》《快乐的铁匠》《G弦上的咏叹调》《G大调弦乐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海顿小夜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摇篮曲》等。在西方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课程中,教师可把以上代表作品作为赏析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让师范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以及如何赏析这些作品的方法。

二、高师《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内容的补充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材是学生与教学的桥梁,教材内容是静态的,而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和安排教學内容。作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既要考虑学科知识专业性,也要充分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的需求,有效地将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内容与高校教学内容相结合。三版义务教育音乐教材部分内容在《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普修教程》教材中并未提及,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根据作品与作品、作品与人物、作品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西音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中引进相关内容作为教材补充和拓展,为师范生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做好铺垫。如《英雄凯旋歌》可作为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品欣赏补充;海顿《小夜曲》放进第10讲古典主义时期海顿的作品赏析中,托塞里《托塞里小夜曲》因其体裁一致同时也都以作曲家人物名字所命名,可与《海顿小夜曲》相对比,迪尼库的小提琴独奏曲《云雀》与海顿《D大调弦乐四重奏——云雀》描绘了同一种对象,可对比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引进第12讲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鳟鱼五重奏》可作为艺术歌曲《鳟鱼》学习后的拓展延伸;肖邦《A大调波兰舞曲》《降B大调马祖卡舞曲》《即兴幻想曲》、柴可夫斯基《雪橇》《六月—船歌》、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引进15讲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野蜂飞舞》引进第17讲浪漫主义时期交响诗、交响音画、音诗,该作曲家与《荒山之夜》的穆索尔斯基属于同一国家,两首作品都刻画了生动的音乐形象;《动物狂欢节》之《狮王》《袋鼠》《水族馆》,《阿尼特拉舞曲》《奥赛之死》取自《培尔金特组曲》,放进第19讲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组曲;《星光圆舞曲》《杜鹃圆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霍拉舞曲》《加伏特舞曲》《马刀舞曲》《闲聊波尔卡》可依情况作为21讲浪漫主义时期舞曲与进行曲的作品补充;《凯旋进行曲》选自威尔第歌剧《阿伊达》,《夏日泛舟海上》来自威尔第歌剧《弄臣》之“女人善变”的主题,可引进24讲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中;《糖果仙子舞曲》《木偶进行曲》《阿拉伯舞曲》属于舞剧《胡桃夹子》,《那不勒斯舞曲》是舞剧《天鹅湖》中著名乐曲,可作为25讲浪漫主义时期舞剧艺术的作品欣赏拓展。

三、高师音乐史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结合的建议

(一)高师西音史教学应明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基本内容

高师音乐师范教育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作为高校西音史教师,应了解《新课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三大性质、五大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四大教学领域等,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针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做出调整,体现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正确处理好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理念上不能落后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体现出师范性的特点。

(二)高师音乐史教学应配合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