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时间:2022-03-06 03:21:48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1

1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2.2.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糖尿病病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DN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9:13,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3.14±8.63)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例,初中以上14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5:17,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4.25±9.03)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例,初中以上12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积极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及血糖指标;保持病房卫生与空气的流通等。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环境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并定时予以通风换气,加强对室内病菌的监测,以降低感染风险;②心理干预: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易于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并使用温和、平缓的语气向患者说明负面情绪给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主观上控制自身情绪,同时加强与其家属间的沟通,使患者得到家人的支持与关心;耐心向其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疏导其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③饮食护理: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④运动指导:可指导患者做一定量运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肾内脂肪的沉积,可以使尿蛋白的排泄率下降。

1.3观察判定指标

心理状态评定: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分值与心理状态成反比。观察并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各项生化指标(BUN、SCr、UAER)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SDS评分(27.71±5.8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4.52±7.34)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2两组生化指标及血压水平对比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及血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DN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较为多见,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且预后差等特点,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护理人员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与医生医术有关,而且还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密切相关,故优化糖尿病肾病优质护理措施对DN患者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84例DN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予优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SDS评分显著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表明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为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及精神、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极易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并使用温和、平缓的语气向患者说明负面情绪给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主观上控制自身情绪。通过分析两组生化指标及血压水平可知,研究组BUN、SCr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对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予以科学健康的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严格控制患者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指导其做一定量的运动,从而改善其血液循环,减少肾内脂肪的沉积,并降低尿蛋白的排泄率。另外黄玲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服务应用于DN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积极性。原因分析为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室环境,使患者感受来自护士的关爱,对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不仅可缓解其负面情绪,而且还可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也就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关于DN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质量,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4结语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他们的年龄为32-63岁,平均年龄为(43.5±6.3)岁。他们的病程为0.8-13年,平均病程为(5.2±1.3)年。根据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全部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

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定期随访,掌握患者的饮食、睡眠、用药、体育锻炼、病情变化等情况,并测量他们的各项指标;

(2)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容易发生的并发症、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对他们开展知识讲座,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再针对患者不明白的问题一一解答,发放一些相关健康手册,让他们回家阅读;

(3)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要有效控制血糖,就要加强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饮食计划。主食可以选淀粉类食物,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禁烟酒,不可食用过多糖类食物,还要少进高脂肪的食物。饭后一小时可交代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散步等,运动可促进糖氧化,让胰岛素敏感度增强,可帮助血糖下降。但在运动时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每个星期五次为宜,每次半个小时,若感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

(4)药物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护士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规范使用药物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在注射胰岛素时,要掌握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等,注射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并避免注射后发生低血糖。有效的干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皮肤抵抗力下降,最容易发生糖尿病足,一旦皮肤破损,很容易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因此,要做好足部卫生工作,同时还要注意低血糖并发症发生,告知一旦发生低血糖的急救方法;(5)心理干预。患者发生糖尿病,需要漫长的治疗过程,难免产生烦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和他们有效沟通、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让病情尽快恢复。

2结果

观察组通过干预护理后,较对照组对糖尿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1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对护理干预感到满意,只有1例患者不满意,而对照组只有15例患者感到满意,6例患者不满意。由此可见,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循证医学理论;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疗效果除了与药物的效果、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关之外,还与患者的自身管理息息相关[1]。为了观察循证医学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本院医护人员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医学组和常规医学组,每组80例。循证医学组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55±2.12)岁,平均体重(66.13±0.36)kg,平均病程(5.12±1.44)年;常规医学组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8.64±2.36)岁,平均体重(65.92±0.44)kg,平均病程(5.66±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医学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护理方法。每日常规查房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每日按时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血糖,叮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查房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不做额外健康宣教和知识讲座。循证医学组在常规医学组的基础上,加以循证医学护理。具体如下。1.2.1饮食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与其他患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患者每日摄入糖分的控制,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原则是既能满足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对血糖进行调节。为患者制定具体的营养食谱,向提供患者多样化的饮食选择。1.2.2运动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做好运动指导。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身体对抗性较强类型的激烈运动,建议患者进行散步等有氧轻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20min左右,于餐后1h进行,1次/d。应当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提醒患者空腹时不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可以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一旦出现低血糖可以迅速补充。1.2.3血糖监测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血糖监测,并且告知患者定时监测自身血糖的重要性。每日测量血糖后,患者应当主动记录数据,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血糖水平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并将记录的血糖情况交与医护人员以供参考。医护人员在得知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后,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并给予解决的措施。1.2.4心理护理糖尿病是慢性病,其病程漫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医护人员应当每日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并关注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和信心。1.2.5健康知识指导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并将血糖控制成功的病例与患者分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及血糖控制效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比较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护理后循证医学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三高”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3]。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糖尿病病程漫长,后续并发症较多,且临床上无法对该病进行根治,只能对其进行控制和延缓其病程的发展[4]。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所以对于血糖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自身管理紧密相关。循证医学理论是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也是未来临床护理的发展方向[5]。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从饮食、运动、心理和疾病治疗、健康指导五个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让患者在护理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便于患者更好地学习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医学理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信任度,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了病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广琴.循证护理在Ⅱ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4(2):195.

[2]蕾,季梅丽,唐文娟.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6):670-672.

[3]陈风云.现代化手术室循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0-12.

[4]李秋萍,张郁澜,林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14(1):17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门诊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

近几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若不能有效的控制自身饮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为进一步讨论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为参考对象,对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做进一步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4.3±1.7)岁;对照组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8.6±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饮食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门诊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①建立患者服务档案,记录患者检查情况、护理情况,若患者未接受定期检查,通过电话及时提醒患者;②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其正确认识糖尿病;③评估患者治疗情况;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1];⑤告知患者低血糖处理办法;⑥用药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服用药物的正确剂量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1.3患者满意度统计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χ2值、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

2 结果

2.1患者血糖变化统计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3.08%(54/65),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20/3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终身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出现问题,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电解质等发生紊乱,遗传、环境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3]。从本文分析结果来看,门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P

本院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时,收到良好效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欧阳向君.门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20):146-147.

[2]赵英,张倩.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护理论著),2013,15(05):281-282.

[3]伍焕勉.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4(23):163-16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有效护理干预;糖尿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89-02

我国是糖尿病多发国,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9.7%以上,成人糖尿病总数近一个亿。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这一疾病的治疗以教育、自我监督、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运动、饮食治疗等为主,而这些项目均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1-2]。为此,该院对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48例患者进行了相关护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30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42±5.01)岁。其中1型糖尿病25例,2型糖尿病49例。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29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1.28±4.96)岁。其中1型糖尿病24例,2型糖尿病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有效护理干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定》,由该院内分泌科医疗组组建糖尿病护理管理团队,共分为4个小组,每组分设一名组长和两名组员。在健康教育方面,由安全教育小组执行相关计划,责任护士每周4次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集体授课,涵盖糖尿病治疗、饮食、运动、护理、降糖类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并发症预防、低血糖猝死、食指导等。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监督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评估;②对患者的健康知识体系,以查缺补漏为目的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成立糖尿病强化治疗小组,主要负责:①制定分层培训计划,安排月、季度考核;②采用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形式对护理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建立糖尿病静脉管理小组。静脉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静脉管理小组主要负责:①检查从事静脉治疗的护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理论及实践资质;②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标准,做到标准、操作、维护三统一;③培训护理人员学习PICC、静脉输液港等新兴技术。成立糖尿病心理护理管理小组,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主要责任为:①指导并监督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对一般心理治疗药物熟练掌握;③及时对有抑郁、焦虑倾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并通报全体护士,防止患者过激行为。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糖化红蛋白、三酰甘油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在血糖血脂方面,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4项检测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由于长期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器官如心脏、血管、神经、眼睛等都会受到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3]。1型糖尿病患者多出现多食、多尿、多饮及消瘦的“三高一少”症状,而2型糖尿病多表现为肥胖、全身疲乏无力[4]。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无法治愈,治疗以教育、自我监督、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运动、饮食治疗等为主,因为这一特殊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工作方法、医院环境、患者心理变化等原因,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往往不能奏效。一些患者将自身健康视为儿戏,对护理人员的警告、督导不放在心上,造成血糖的不稳定,一些患者自制力不足,在面对美食、烟酒等时不能自制,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5]。还有一些患者,不能养成监测血糖的良好习惯,血糖升高而不自知。针对这些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针对于此,我们需要从管理上制定一个能将护理干预成果最大化保留的干预办法。该院通过护理专项小组的建立,制定标准化、操作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有效护理干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在用药方面,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药物效果、服用方法,服用时督导患者按照正确的剂量服用,不可因自身“感觉”擅自加减药物。每次巡视时,都提醒患者检测自身血糖,培养自我检测的良好习惯。通过长时间的提醒、督导、家属协助,大部分患者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饮食方面,当前生活条件提高,人们摄入脂肪量也随之提高,这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6]。通过家属帮助,该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以下干预:①注意维生素、纤维等的补充;②胆固醇固定在300 g以内,尽量少食肥肉、动物内脏等,少食多餐。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患者面对美食的诱惑不能自制,该院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理论制定了行为干预计划及奖惩制度,适当开放一些食物并对此类患者加强了血糖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日常行为方面,随着手机等科技的发展,很多患者有晚睡的习惯,这对患者的健康不利[7]。在医院中,护理人员督导患者按时休息,锻炼。一些患者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尤其是一些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剧烈的运动会造成头晕、眼花、恶心等不良反应,该院护理人员尤其注意对此类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并建立医疗咨询平台组织同一地区的病友在出院后保持联系,共同锻炼;在心理干预方面,糖尿病患者长期患病,一些患者年龄较大,无法工作,对这一状态尤其反感,一些患者影响工作,心理焦虑。针对于此,该院护理人员加强了心里沟通,了解患者、帮助患者,协助患者保养自身,减少严重病变或并发症的产生,避免糖尿病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该研究中,在血糖血脂方面,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4项检测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景良洪,贺英,陈登蓉,等.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96-1997.

[2] 周娜,侯爱和,刘丽,等.保护动机理论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4,31(4):6-10.

[3] 郑丽燕,唐宁娟,袁衬香,等.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84-85.

[4] 傅罗秀,刘晓野,苏晓玲,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31-33.

[5] 吴育平,章志琼.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9(8):37-38.

[6] 梁伟.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18(12):128-129.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 糖尿病足;康复护理;溃疡;愈合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89-01

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肢端的难治性溃疡、坏疽[1],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我科于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5例,在治疗基础病糖尿病的同时,加强患者足部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2~81岁,平均68.8岁;病程10 d~4个月,溃疡部位在足跟部13例、足背部7例,足趾5例,小腿部2例; 溃疡面积1.0 cm×1.0 cm~2.5 cm×2.5 cm。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3~28年。所有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全身治疗所有患者均监测血糖,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同时给予抗感染、改善神经功能及微循环等支持治疗。

1.2.2局部治疗庆大霉素针剂8 万U、短效胰岛毒40 U、苯妥英钠片0.1 g、山莨菪碱针10 mg混合后使用。首先以生理盐水冲洗溃疡部位,将混合药剂涂在患者溃疡创面上,无菌敷料覆盖,每日换药2~3次。

1.3护理对策

1.3.1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终身为疾病所困扰,并发糖尿病足后,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2],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提供热情的帮助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利于疾病的康复。

1.3.2 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3]。血糖下降过快患者可有生命危险,故应严密监测,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

1.3.3 护理过程中遵循无菌原则患者溃疡面换药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免降低换药治疗效果甚至发生院内继发感染。护理人员在换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换药动作要轻柔,以减轻患者痛苦。

1.3.4健康宣教

1.3.4.1糖尿病知识宣教患者在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基本了解糖尿病病因、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1.3.4.2足部护理宣教[4]①嘱患者每日温水洗脚, 保持足部卫生,洗脚时间不宜超过10 min,水温不宜过高,以接近体表温度为宜,忌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5]。洗脚后以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外用植物油。②防止微小损伤的发生。每日检查有无水泡或皮损,修剪趾甲不宜过短,选择松软、透气性好的棉袜,袜口不宜过紧。③不涂抹化学制剂,不赤脚行走,禁用火炉、热水袋、电热毯烤脚,以免发生烫伤[6]。④溃疡面愈合后,可穿松软的布制鞋。

2结果

经上述治疗4周后,19例患者溃疡面出现新鲜肉芽,愈合9例;8周后,23例患者溃疡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愈合16例。见表1。

表1患者经治疗后4周及8周后效果比较[n(%)]

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愈合率比较,*P

3讨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健康宣教,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加强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水平,还需要加强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综合理论知识的学习[7],以应对复杂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减轻患者的痛苦,辅助医生使治疗效果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董理丽,白小平,刁建华.糖尿病足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14(4):250-251.

[2]周健,齐玉芹,王福祯.糖尿病及并发糖尿病足的康复护理对策[J].现代康复,2001,5(1):152.

[3]张晓.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9,33(1):72.

[4]易敏,曹颜梅,谢萍.糖尿病足的护理及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70-71.

[5]吴敏.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11-2012.

[6]刘慧丽,孟凡威.10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4(5):110-111.

[7]廖梅娟,郭笑菊.42例糖尿病足的综合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94-195.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8

泌尿系感染为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显示,约有35%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而且多数迁延难愈。本科通过中药熏蒸治疗、有效护理和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反复发作起到良好效果,现将资料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体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5岁,均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药熏蒸2个疗程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法

以“八正散”方为主,根据患者辨证加减药物,按常规中药熬煮法熬煮,去渣取药汁约1000ml,倒入熏蒸盆中,熏蒸30min,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方药分析如下:八正散主要成分瞿麦、萹蓄利水通淋,凉血逐热,祛湿杀虫;木通降火利水通淋为主药;栀子、大黄引热下行;车前子、灯芯草、甘草清热利水,调和诸药止痛。本方重在清热利湿,泻火通淋,对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疗效。

2 护理

2.1 心理障碍的消除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因其症状所致,心里容易产生烦躁,且因病情易反复,故患者易因情志所致产生不利治疗因素,故此时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并为其制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情绪刺激,使患者产生积极配合治疗,相信痊愈的积极心态。

2.2 心理护理体育

可以根据条件给患者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听音乐、读报等方式都可以使患者身心愉悦地接受治疗。同时还需定时给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灌输合理有效的服药理念,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让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规律,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反复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2.3 熏蒸时的护理

指导患者准备好熏蒸用的用品,将煮沸之后准备好的中药溶液倒入熏蒸盆中,嘱患者排尿后熏蒸。持续30min,如熏蒸期间,中药药液温度降低可将中药药液再次加热。熏蒸结束后嘱患者清水清洗熏蒸部位。熏蒸过程中,注意中药药液温度,准确掌握熏蒸时患者蹲位的高度,避免烫伤皮肤。

2.4 患者生活指导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如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则易产生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可能,故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糖尿病指导,嘱其规律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严格控制血糖,争取血糖达标,同时还应指导患者经常换洗内衣,保持个人环境卫生,被褥、内衣应经阳光晾晒,全方面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反复发作。

体育

3 结果

所观察的45例患者中,有效42例,显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3.33%,显效率4.44%,无效率2.22%。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9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1]。长期的血糖波动以及患者对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恐惧,使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糖尿病的预后。而这种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上也较为常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也被广泛关注。提高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该病治疗的预后,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为此,特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影响糖尿病预后的心理因素及其心理需求,并对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9岁~78岁,平均(66.7±3.52)岁。2型糖尿病34例,1型糖尿病23例。文化程度文盲至大专。

1.2 方法 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以及与患者家属交谈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填表,从而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同时,以咨询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1)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烟酒嗜好、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情况;(2)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危害、预防糖尿病的方法,饮食、运动与糖尿病的关系,及药物疗法等。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并依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

2 结果

2.1 精神状况评估 60例患者中,焦虑15例,恐惧21例,抑郁4例,其他心理障碍10例,无明显心理障碍10例。存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达93.9%。

2.2 心理需求调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糖尿病复发的诱因及先兆症状的了解、担心严重的并发症,担心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病情加重的临床表现,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用药知识及注射技术等。

3 护理

3.1 焦虑及其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而焦虑,或对治疗的效果过分担心而出现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临床表现为食欲欠佳、睡眠质量差甚至拒绝治疗等。此时,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倾听是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方法。护理人员要作为患者的“诉苦”对象,注意倾听患者的顾虑,有针对性的解释、说明病情,并有计划地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以此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患者焦虑的情绪,从而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3.2 恐惧及其护理 恐惧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病情的过度担忧所造成的。患者产生恐惧情绪后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害怕见医生,对别人谈论该病极力回避,怕打针、吃药,多疑等。具体表现为对血糖测定、胰岛素注射产生持续及不必要的恐惧以及回避。对于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亦在于使患者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的个人情绪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并趋于正常,进而配合糖尿病的治疗。

4 讨论

4.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即俗称的“三高一低”[2]。它不仅可引起身体上的各种并发症,更能导致心理障碍,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正确的饮食控制及运动,更因为糖尿病需长期服药以及注射胰岛素带来的诸多不便,加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担。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正确而的心理疏导,将会逐渐形成焦虑、抑郁、愤怒等心理障碍。而这些因素又会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血糖升高而加重病情[3]。因此,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其心理需求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高达93.9%,且患者对糖尿病复发的诱因、先兆症状、并发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多项调查因素均有迫切的需求。在采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精神障碍状况均有改善。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随后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制订合理运动、饮食计划。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素萍.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2C):3320-3321.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10

方法:回顾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内容),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及血糖改善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压与血糖改善效果更佳,比较两组数据,P

结论: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压、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临床综合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40-0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为终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若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患者易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1]。相关研究指出,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理及心理舒适度,降低其并发症出现率,改善其血压、血糖情况,本文将研究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42~77岁不等,平均年龄54.5岁,病程2~10年不等,平均病程为4.1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5~80岁不等,平均年龄57.3岁,病程3~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4.3年。确定76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

1.2一般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血糖,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告知其用药的剂量、时间、方法以及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2],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防止感染,应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护理患者口腔,定时清洁其皮肤。实验组干预措施:定期测量该组患者的血糖与血压,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患者的压抑情绪消除,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多吃清淡食物,指导其合理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1.3判断标准。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根据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变化程度将疗效分为改善、较稳定、不稳定三种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率与血糖改善率。

1.4统计学分析。与7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相关的数据,应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3])进行统计学处理,用%表达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率与血糖改善率,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若P0.05,表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较小,P>0.05,认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分析。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中,17例改善良好,12例血压较稳定,9例改善不稳定,对照组患者中,10例改善良好,11例血压较稳定,17例改善不稳定,与对照组(55.27%)相比,实验组患者(76.32%)护理效果更佳,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分析。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中,18例改善良好,14例血糖较稳定,6例改善不稳定,对照组患者中,8例改善良好,12例血糖较稳定,18例改善不稳定,与对照组(52.63%)相比,实验组患者(84.21%)护理效果更佳,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尚无根治方法,该病症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做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时,应有效与其沟通,向患者讲解治疗与护理的必要性、程序及目的,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调整其饮食结构,不吃高脂食物,多吃芹菜、萝卜,补充钙、磷、铁、钠等微量元素,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适度锻炼,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研究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从血压改善情况看,对照组为55.27%,实验组为76.32%;从血压改善情况看,对照组为52.63%,实验组为84.21%,对比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值得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晋莲.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10):800-801

[2]邵素娟.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11):149-150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知信行理论;糖尿病;同伴支持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发生行为改变。但此种改变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即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知信行理论是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行(改变了不良生活行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参与治疗)是目的,患者对保持健康的行为已有明确的认识,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参与治疗。只有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健康危害行为。本文就两种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知、性、行的影响观察及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血糖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40例,高中以下15例,文盲5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合2010年版中华糖尿病学会(CDS)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近6个月内并发心脑血管意外,排除恶性肿瘤、妊娠糖尿病等患者;②居住在本院辖区内;③确诊糖尿病时间大于1个月;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同伴教育活动。

1.2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本院医生、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关糖尿病知识的讲解。

1.3实验组采用糖尿病同伴支持教育模式。实验组同伴教育模式小组组长的选择标准 ①患2型糖尿病病程大于1年,自身血糖控制良好, HbA1c

1.4同伴支持教育模式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30例患者分为3组,各有一位组长。利用我院健康教育室或当地社区居民活动室进行交流活动;活动争取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活动内容由我院糖尿病管理小组选择1个或2个主题进行;活动现场派1名糖尿病专科医生或护理人员督导;采取观看糖尿病教育影视资料、小组成员围绕主题讨论、交流血糖控制、饮食、运动经验等形式。

1.5两组患者均每个月3次活动,活动60~90min/次,共6次的健康教育。

1.6健康教育内容[2] 两组健康教育内容基本相同,包括①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运动注意事项、控制体重、戒烟限酒;③心理调适,消除消除患病之初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规律用药、定期测量血糖⑤糖尿病足的预防,足部护理知识;⑥胰岛素应用的意义、作用、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1.7观察评价指标 我院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知信行量表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识:科学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规范治疗及足部护理方面的30个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该量表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其中好:得分>28分;中:21~28分;差

1.8血液生化指标 空腹血糖(FBG)非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的判定标准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达标标准为3.9~7.2mmol/L、非空腹达标标准为≤10mmol/L,HbAlc以

1.9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后,对知信行影响比较,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知信行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教育前后问卷得分、血糖达标率比较,实验组患者问卷得分>28分及相关血糖指标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3]

随着我国已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达9240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如何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实施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当前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目前国内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仍以医患健康教育模式为主,传统的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被动参与,服从医生安排,患者的作用未重视,医生很难做到连续性随访。

同伴支持教育模式教传统的医患健康教育模式,其对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影响意义深远,潜移默化更具优势。医护人员全程参与监督活动,与小组长一起备课选题,组员与医护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防止糖尿病治疗的误区和错误信息的交流,知:搭建了医患间之间、患者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更有助于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信:同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利于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悦心情成员所获得的进步将有助于提高改变行为的信心;行:通过同伴支持小组组员互相交流成功经验,有助于引导向周围有经验的人学习,有利于发展社交的技能,有利于行为的效仿,有利于人际间的学习,有利于关爱他人和自己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伴健康教育后该组患者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控制率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升高,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该模式无需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技术,值得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鞠昌萍,孙子林,金晖,刘莉莉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9-2142.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护理;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89-0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征,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沉重负担。当血糖控制不良时,高血糖可以改变皮肤的状况,高血糖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并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易出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继而出现溃疡、坏疽,甚至截肢,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甚至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也日趋重要。现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探讨糖尿病皮肤病的预防与护理。

1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特点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皮肤和黏膜屏障作用减弱,表皮老化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皮下脂肪松弛,再生能力和弹性均降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波动,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血管发生病变。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60%~70%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周围血管性病变的亦占相当的比例。周围神经病变可致患者肢端皮肤的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患者皮肤疼痛、麻木、蚁行感、出汗减少、干燥,甚至皲裂,很容易发生外伤和感染。

当发生血管性疾病时,如微血管病变、大血管闭塞性疾病和动脉硬化性周围血管疾病,产生肢端血循环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营养物质缺乏、代谢障碍,导致纤维化、色素沉着、皮下脂肪坏死和皮肤萎缩,最后使表皮细胞坏死而形成溃疡。

另外,糖尿病使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降低,当糖尿病患者皮肤发生感染时,很容易扩散,发生各种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慢性并发症和器官功能损害,一旦发生感染,就不容易控制,加上主诉不明确,以至许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

2临床资料与护理

2.1临床资料

21例糖尿病皮肤受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55~76岁;其中皮肤瘙痒者8例,糖尿病足3例,压疮l例,水疱病3例,痈2例,碰伤后不愈4例。

2.2护理

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形成其他危险因素的共同基础。如果皮肤损伤,细菌会乘虚而入,偏高的糖分为细菌带来充足营养,使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感染。因此,患者要特别注意严格控制血糖,坚持服药治疗,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乐观情绪。每餐前测试尿糖,有条件的患者最好自备一部微量血糖测定仪,定期自测血糖,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避免各种诱发损伤的因素。护理时应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皮肤的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畦病变等慢性并发症。观察患者受损皮肤颜色、足部和足趾间有无皮肤破损、溃疡及溃疡的部位和深度。指导患者无论在室内或室外不应赤脚行走。老年人宜穿平底鞋,并经常检查鞋内是否有砂石、破洞,以防擦伤皮肤。部分患者对温度的感觉发生障碍,在接触高温物体时不知躲避,以致造成足部烫伤或烧伤。冬天使用器具保暖时注意不要烫伤,水温不宜超过50℃,热水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要加布套使用。

第三,定期做好皮肤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起床和睡前检查皮肤的习惯,特别是要留意足跟、足趾和足底等部位的色泽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对于足部的老茧、胼胝、鸡眼或足癣等足病应及时修治,不应用刀子割除或使用市面上销售的鸡眼胶布自行处理,以免患处皮肤损伤导致细菌感染。如发现红肿、水泡或损伤等异常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随便自行处理。

3结果

21例糖尿病皮肤受损患者在精心护理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地好转。

4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导致机体内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均发生紊乱,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周围神经组织可发生病变,出现皮肤疾病。糖尿病皮肤受损后病程长、难医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正规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保健,对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