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

时间:2022-02-13 16:13:19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

【关键词】中职 旅游英语 教学现状 教学实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出入境旅游业务大幅增加,带动了整个社会对旅游业中既懂旅游又懂外语的人才的需求。于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旅游专业应运而生。而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显得重要,因为他们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导游行业或到星级饭店工作,所以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英语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与其他基础英语不同的特殊性。旅游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涉外饭店工作还是英语导游工作,提供的都是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服务过程中都会涉及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将旅游英语仅仅看做是专门用途的英语是不够的。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是一门着重应用的专业外语。它不仅综合了英语的基本特点和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特点,而且是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兴起和存在的源泉。所以,相对常规英语,旅游英语有着自己的特点:

1.旅游英语的语言特征。旅游英语具有专业名词多、知识面宽、词汇量大、口语表达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口语性是区别其它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旅游业中,尤其是涉外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均是通过直接与外宾进行交流而提供服务。他们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是语言服务,这种语言服务不同于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国籍人之间的交流与谈话,它是不允许存在诸如语法或语音各方面的错误的。因此,涉外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能交流、会沟通,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专业知识做到精细到位的讲解,使外宾心神领会,并且要求学生掌握通俗易懂、纯正准确、地道规范的语言,从而拉近自己与游客间的距离,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亲切化,工作得以高质量成功地完成。

2.旅游英语的跨学科性。旅游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课,也是一门旅游课,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地质、宗教、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要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旅游专业英语教师要有双重的学科知识,既要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3.旅游英语的文化差异。旅游业的发展,形式多样,而旅游英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既可以与外国游客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又能够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来到中国的世界人民不感到孤单,能够很好地领略中国的文化内涵及风土人情。旅游英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与游客之间建立的一种纽带和交流桥梁,通过这种纽带和交流桥梁,才能让游客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所以对语言服务要求高。又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传统习惯,所以在介绍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它民族的传统习惯。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懂得,各族人民在交流中要求同存异,既有文化差异又要兼容并包。

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旅游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旅游英语更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而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旅游英语的教学还处于不断摸索、改革和总结的阶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师生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生源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群体构成相当特殊,普遍来自于初中阶段的后进生,还有部分学生中学都未毕业,更甚的是部分学生是打工回来复读的。他们年龄参差不齐,基础良莠不分,尤其英语功底不扎实,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几项技能没有明确的概念。基础不好的暗示让学生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然后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厌恶。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主动性差,兴趣的缺乏导致学习目标无法树立,进而忽视学习;二是学习意志薄弱,不良习惯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愿完成学习任务;三是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多数同学会产生自卑心理及自弃心理;四是部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存在抵触和排斥心理,学习的失败感让学生讨厌任课教师,导致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2.师资严重不足。旅游英语的教学,既包括英语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包括旅游专业知识的传授,但鉴于旅游专业的边缘性,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旅游英语课程的现任教师毕业于师范专业的英语教育专业,虽然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功底,但对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只能说是一知半解,不能讲深讲透,于是授课重点就放在了常规的语法、单词等内容上,采取了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来教授旅游英语,从而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导致就业时脱轨。

3.教学形式不妥。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实践教学经历,尤其是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在教学形式上凭借主观想象,不主动去了解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实际英语需求,教学和实践脱节。

三、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1.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双师型”的师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要求担任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更多的旅游实践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深入了解旅行社、饭店、景点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进。旅游英语的侧重点在于以口头方式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它的形成又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它要求参与交际的人在语言、修辞、文化、心理、情感、语言的敏感性及对事物的态度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知识及交际技能的转换。打破常规语言教学已成为一种必需,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交际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已在旅游英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⑴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是一种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体系。它是一个包括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活动、教学技巧及有关教和学的一般性原则的系统工程,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交际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首先选择来源于现实的语言材料。旅游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与外宾进行流畅有效的交流,因此必须抛弃单纯的语法、单词学习方法,使用真实的旅游业教学材料,如国外旅游景点现场文字、原版旅游管理教材、旅游杂志、电视广播、现场录音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导游,引导学生提前体验从业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相关服务行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尽快适应宾馆外宾的接待工作。其次,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交际活动的直接参加者,所以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及交互能力,尽量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在掌握语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切实体会语言的得体性及真实性,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中肯评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再次,旅游英语中应进行文化渗透。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语言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一种社会的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交际内容涉及的背景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并与本族语言及文化中类似的情景加以比较,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语言、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外语国家的了解。

⑵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是指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在听看、对话、谈话和表演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使学生在对语言材料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有意识记忆,并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与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与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活思维,从而加深理解学习材料,获得语感。

除了实践性很强的交际教学法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充分发挥无意识活动的作用,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相应地,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借鉴:首先,可利用很直观的声音或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及展示情景。音响效果能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便于学生想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如果能使用具有图、文、声并茂功能的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较为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其次,环境是学习的客观因素之一,但根据语言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征,我们可以克服没有真实语言环境的障碍,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组织学生创设交际情景,自然地把自己置于真实情景中,从而促使大脑轻松自如地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猜谜语、编故事、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使得学生在激烈的气氛中既锻炼了口语,也提高了交际能力。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情景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活动的难易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进其间。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形成最佳连接,从而推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运用灵活的现代化教学法,有效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他们专业对口的英语方面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成为在社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纪俊超: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2

关键词: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24-03

2011年和2012年两届“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的成功举办,吸引了世界各地友人到新疆投资、旅游。翻译工作关系到国际形象,必须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改变新疆以往的国际形象,对外宣传新疆的巨大成就,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手段。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翻译人才的培养要创新培养思路,注重实用,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旅游翻译人才。这是新疆对外宣传的要求,更是新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的迫切需要。

新疆旅游翻译水平较低以及译文混乱已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而对旅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发展现状,提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改变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发展困境、优化传播效果、改善新疆国际形象。

一、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发展现状

新疆旅游翻译的主体是旅游业中的外语导游,部分高校教师、外语翻译人员作为补充。本文主要探讨新疆旅游活动中从事翻译的主体一涉外导游。

旅游翻译活动服务水平的好坏给地区及国家形象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表现。随着新疆入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外国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简单的语言交流和日常交际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活动和地区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一)结构失衡,阶段数量不足

新疆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06万人次,2011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30万人次,2012年接待149万人次。目前,新疆持证导游总人数约1.3万,其中外语类导游约1400人,主要是英语导游,使用小语种如韩语、法语、德语的导游人员寥寥无几,仅占2%。新疆旅游淡旺季明显,通常是6-9月旅游人数集中爆发,旅游翻译人才阶段数量不足。大多数国际旅行社为了应对外语导游缺口,旺季时会提前从新疆大学等高校招聘一批学生导游担任兼职,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旺季旅游翻译人才的缺口,但也制约了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翻译质量的提高。

新疆外语导游队伍中初级导游占绝大多数,而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外语导游极度缺乏,结构不合理。每年报考中高级导游的中文和外语导游比例较为悬殊。如2012年报考中文中级导游142人,外语中级导游15人;报考中文高级导游38人,外语高级导游2人。这反映出新疆旅游发展与高层次旅游翻译人才之间的矛盾。由于现行的分级制度对导游没有明显的激励作用,等级晋级和导游的薪酬、福利并无直接联系,致使高端旅游翻译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高层次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

(二)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市场化行为,导致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愿为旅游翻译人才的中长期发展买单,阻碍了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致使旅游翻译人才发展面临尴尬的局面。新疆入境客源每年仅有一两个高峰,旅行社更喜欢雇用临时外语导游以满足其需要。由于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较低,旅游业对翻译人才缺乏吸引力。新疆外语导游大部分来源于新疆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暑期临时兼职导游,毕业后很少有大学生愿意长期从事旅游业。兼职导游的存在,虽然有助于旅游市场的自由调节,提高导游的综合收入,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导游职业素质的提高和高端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

翻译活动事关社会责任和国家大局。仅从旅游企业的营利和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考量这项工作,远远无法满足和适应新时期国家“走出去”战略发展的需要。高端旅游翻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新疆旅游界的共识。

(三)小语种人才稀缺,人才外流

入境旅游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小语种旅游翻译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短板。新疆高校主要教授英语、俄语和日语,小语种导游如韩语导游主要来源于从东北地区招聘的一批高中毕业的朝鲜族人。他们因与韩国游客有着方言上的差异,语言交流有一定困难,同时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疆文化了解不深,无法起到对外宣传良好新疆国际形象的作用。

其他语种如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的导游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相关客源不稳定且不成规模,市场需求饱和,仅靠带团难以维持生计,导致小语种导游很难长期在新疆谋生,大部分小语种导游不得不外流到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入境游客人数将达到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目前,新疆所拥有的外语导游数量和等级结构已经很难应对如此强劲的形势,旅游翻译人才的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新疆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的需要。

(四)培训滞后,制约人才发展

培养高层次旅游翻译人才必须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校翻译人才教学体系与现实脱离,教学模式陈旧,相对滞后,致使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先天培养不足;加之后续外语培训几乎为零,更阻碍了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成长。

翻译具有浓厚的区域色彩。不对新疆特色进行深入学习,是很难成为合格的旅游翻译人才的。不同类型的文本烙有不同民族的传统语言文化特征,而带有不同语言文化特征的文本对翻译活动必然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新疆高校纷纷设立旅游专业,设置了外语相关课程,但相关研究不足、教师缺乏、教材不适用等问题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节。新疆旅游专业外语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外语专业教师,个别是旅游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结果是学外语的不懂旅游,学旅游的外语又不过关。特色教材匮乏,制约了新疆旅游翻译教学。旅游院校开设英语课程采用全国通用教材:《英语导游教程》、《导游英语情景口语》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等。此类教材中极少涉及新疆本土历史文化的信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造成了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先天缺陷。

旅游企业应为翻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然而现实却差强人意。只有部分新疆国际旅行社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淡季开展在岗培训,属于查遗补缺的类型。目前,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旅游方面的培训,侧重于导游服务技能,而外语培训处于真空状态。外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场规模不允许企业长期雇佣大批翻译人员。旅游企业注重眼前利益,不愿付出太多的代价去长期培养翻译人才。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关于新疆旅游的汉语资料很多,而外语资料却很少。仅一些新疆观光图册中零星标注部分英文翻译。短缺的外语资料既满足不了外国友人的需求,也不利于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成长。虽然自治区旅游局在外语导游考试时会发放一些英文资料,但他们只是复印了《新疆导游英文词》相关旅游景点材料,附上生词表,再加上几个问答题或注解,不具备教材编写需要的规范化、科学化模式。

二、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厘清认识,加大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相关部门对旅游翻译人才缺乏文化战略意识,导致长期培训缺乏规划,对新疆旅游翻译人才的特殊作用定位不清,未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短期行为,势必导致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培养的混乱、低质化,从而影响新疆入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旅游翻译人才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培养,站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制度,用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推动新疆旅游翻译人才队伍的迅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改善旅游翻译人才现有的生存环境,建立健全中长期人才培养机制,将绩效考评与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紧密挂钩。规范企业对旅游翻译人员的收入分配方案,将他们的工资与服务水平、自身素质挂钩。

(二)加大特色研究,改变教学模式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是不同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向另一个文化传播、传播和交融的过程。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个性常常会带来翻译的障碍。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而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任何学科理论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母体和特定国情、区情的需要。历史、文化等如何通过翻译对外宣传,逐步消解西方世界对新疆的偏见和误解,是新疆旅游翻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要加大新疆英语翻译相关研究,把握新疆旅游英语资料的特殊性,运用科学方法重构新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区形象。从学科建设出发,加强与疆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共同研究、探讨新疆旅游英译的指导性理论问题,建构新疆对外宣传翻译的宏观理论体系。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设立新疆旅游英译的研究课题,对新疆历史、文化等翻译问题进行探讨,形成新疆旅游英译的新的理论体系。

2 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新疆现有旅游外语教材进行全面的修订,重点突出有关新疆本土元素的内容,出版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旅游外语教材,打破新疆本土化外语教材的空白。

目前,新疆小语种人才欠缺,而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文化交流却急需此类人才。可与内地相关院校建立基于英语专业基础的小语种人才培养,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新疆旅游发展做好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和输送工作。

(三)强化现有人才培养,建立终身学习观念

对现有旅游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要制定留住人才的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防止人才外流。建议由旅游相关部门、旅行社和高校建立互动及协助机制。尽快建立旅游翻译人才培训基地,外语院校和培训机构应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克服学院式、封闭式教学模式,共同开发相关培训课程、开发教学软件和建立交流平台。培养新形势所需要的旅游翻译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旅游翻译人才,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提高翻译能力,如安排学生担任“亚欧博览会”的志愿者服务外国游客,使学生了解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研的能力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淡季时,选派较为优秀的旅游翻译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和提高,必要时可选派至内地外语院校进修学习,亦可外派出国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对现有旅游翻译人员建立长期轮训的机制。旅游职能部门可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继续教育及旅游翻译人员评聘制度,通过奖惩制度促使旅游翻译人才脱颖而出,为新疆旅游大发展做好铺垫。

(四)成立翻译网站,加强中译外译者交流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远程教育将成为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培养的快捷手段。目前,新疆还未建立特色翻译网络,建议旅游相关部门或协会尽快建立适合新疆特色的翻译网络,为旅游翻译人员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对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新型旅游翻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成立新疆官方外语宣传网站,运用新型传媒手段,如微博、微信、飞信等,加强新疆对外宣传的力度。搭建疆内外、国内外旅游翻译人员交流平台。通过现代化手段全方位地对外宣传新疆、介绍新疆,树立新时期新疆的良好国际形象。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3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英汉双语;英语教学

H319

语料库(corpus, 复数为corpora)是指一个电子文本集,具体地讲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采集而来的、能够代表一种语言或者某种语言的变体或文类的电子文本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百万词级以上的各种类型,各种语言,不同功能的语料库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双语/平行语料库中的语料来自于两种语言,而且相互对应,也就是说两种语言互为译文。这样的语料库对外语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 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国内学者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应用于阅读、写作和词汇等的教学,如朱瑜发表的《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郭书彩的《语料库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二是将平行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实践,如秦洪武、王克非发表的《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自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红楼梦》中英文本用于翻译教学的课堂设计》;三是将语料库应用于特殊用途应用教学,如医学英语、外贸英语等,如施称,章国英《医学英语语料库在ESP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语料库以其语料的真实性语丰富性,作为一种语言资源,能够方便地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真实语言使用的规律和情境。

二、 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意义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社会与文化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频频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交流与合作,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意义重大。这项工作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 旅游语料的特征

旅游资料是了解一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的翻译文本能够起到推动对外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作用;而错误的文本则阻碍对外文化交流,甚至引起误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旅游资料中包含很多具有本国和本地区特色的语言,这些语言的准确翻译至关重要。

2.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应用方面,双语平行语料库可以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工作、词典编纂等方面。具体到内蒙古地区而言,内蒙古自治区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但是据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有关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与社会风俗文化的外文译本数量稀少,且水平参差不齐,主要特色事物名称译名不统一,译文内容模糊晦涩等问题比比皆是。同时内蒙古地区很多旅游资料中涉及蒙古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词汇,但在翻译的过程中,部分译者由于不懂蒙语,简单地将这些词汇用汉语拼音处理,这样的译法既不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又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特色。从而失去了宣传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功能。因此,本研究拟建立一个语言准确、针对性强、语境丰富、检索便捷的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平行语料库,从而提高内蒙古旅游资料翻译质量,提升自治区的对外宣传能力,进而达到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内蒙古旅游资料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可以为译者提供可靠的辅助翻译平台,并且保证了我区旅游资料英语译文的相对准确性和统一性。

三、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思路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遵循了“现实与规范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即在搜集现存真实语料的基础上,对双语语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内蒙古旅游资料中涉及很多少数民族事物,汉语中流传的表述都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翻译过来的,往往存在不同的版本和译法,经由这些汉语译文翻译的英语译本,与源语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再加上多数译者对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理解不深,主要凭借汉语译文去了解,因此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也含混不清,导致英文表述不准确。因此,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对现有的汉语和英语语料进行校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料库的作用。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涵盖了景点介绍、解说词、传统与风俗、历史人文、宗教等相关内容。语料来源有书籍、宣传材料、旅游企业、网络。部分语料本身为双语语料,部分语料为英文原著,对应翻译形成了汉语语料,或汉语资料对应翻译形成了英文语料。此外,语料中涉及到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与特色事物的表达均由专家进行了审校,确保准确。本语料库的英汉双语语料全部进行了句级对齐处理,能够使用双语检索工具进行平行检索。

四、 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向着实用、专业的方向发展。通用英语的教学比例下降,学术英语教学被提上日程,出现在各高校的培养方案中,与此同时,各专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在建设和完善中。将内蒙古旅游双语资料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外语教学服务本地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

语料库的特点是大而全,涵盖了尽可能多的真实语料。而双语平行语料库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双语的平行对齐问题,因此在选择语料的时候更加挑剔。同时,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是为旅游与外宣从业者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撰写相关英文解说、介绍、导游等材料,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不准确甚至错误的中英文语料都进行了矫正勘误。经过这样严格的选择与校对的语料库,完全可以跟教材相媲美,甚至在使用中具有更多优势。内蒙古旅游资料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语料库作为旅游与外宣英汉语言资源

无论是旅游专业、对外传播专业还是英语专业,从事旅游与外宣工作都是各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在进行专业英Z教学过程中,涉及内蒙古旅游与外宣的内容,完全可以通过语料库检索的方式,从中提取范例进行教学。

例如,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呼和浩特导游词的撰写时,可以使用Paraconc对语料库进行关键词“呼和浩特”的检索,软件会自动检索出含有“呼和浩特”的中英文句对。这些句对可以作为语言资源用于教学。

2. 民族特色词汇教学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习俗、传统等相关表达数量众多,这些表达和词汇在英语中并没有准确的对应词,不同译者也在实践中使用了不同翻译方法,导致外国游客理解上的偏差,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经过勘误和校对的语料,在民族特色词汇的翻译方面采取了统一的标准,并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审校。将这些词汇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更快地统一翻译标准,使这些词汇的英文译本逐渐统一,使民族特色事物在对外宣传中以统一的英文名称出现,有利于文化对外传播。

3. 检索查询

双语平行语料库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提供检索查询。当学习者在练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翻译难题,通过平行检索软件,能够很方便地提取到已有语料的对应翻译。具有5万句对规模的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基本涵盖了内蒙古境内所有旅游景点介绍以及内蒙古主体少数民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知识,能够基本满足一般需要。

五、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与汉族相比,在国际传播中基本处于失语状态。但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深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外宣传以及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内蒙古旅游资料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为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将会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瑜,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09,3。

[2]郭书彩的语料库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教育探索》2009.9

[3]秦洪武、王克非,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中国翻译》2007,5

[4]自建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红楼梦》中英文本用于翻译教学的课堂设计《外国语言文学》2003,9

[5]施称,章国英,医学英语语料库在ESP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15,1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4

[关键词]翻译学科 吉林旅游 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88-0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旅游业已成为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和谐的战略性产业。根据《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五年之后,我省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东北亚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胜地。

为了达到旅游强省的目标,我省不断投入巨资打造旅游项目,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以2013年为例,我省旅游收入达1477亿元,占GDP的11.37%,然而,国外旅游的收入仅为30亿元,据统计,境外游客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以及长白山地区,由此可见,英语国家的旅游人数在吉林省旅游收入中的贡献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欧美国家和英语国家的游客应该是吉林省扩大旅游市场的重要的利益增长点。

我国的翻译行业正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一支重要的文化产业。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始于2007年,这成为了翻译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培养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翻译人才的基础。2009年,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国家审核通过,标志着我省开始了翻译学科的建设,2010年、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和华侨外院先后通过国家审核,建立翻译学科。

一、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与交际翻译理论

旅游翻译属于跨语言、跨文化的学科,也属于应用型翻译,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包括由宏观―中观―微观的理论体系。宏观上的应用翻译学包括应用翻译研究的建构及研究范畴体系和方法论。比如旅游翻译就是应用翻译研究体系中的一个具体的门类。中观理论意为“不同文类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特别是结合具体门类进行的研究,如旅游翻译策略、公示牌翻译策略等。微观研究往往需要联系翻译的实践来进行,如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翻译旅游书面资料的方法,研究在翻译理论指导下把汉语的旅游财校翻译成英语的问题等等。

伴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蓬勃壮大,我们需要把更多大量的旅游景c资料翻译成外文,尤其是英语,因此,英译旅游景点资料这项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发挥着向外国参观者介绍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作用。但是,不难发现,在我国英译旅游资料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待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和解决。分析原因,可以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译者对旅游景点资料功能的忽略,比如寒暄功能、表情功能、指称功能、诉求功能等等。翻译绝不是简单地把词翻译成词、句子翻译成句子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要适应不同受众,根据不同文本的功能的改变形式来进行翻译。因此,在进行旅游景点资料翻译时,我们必须将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也放在翻译的标准之列。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翻译的完善,因此,旅游翻译行业必须发挥其实用性的功能,从宏观上来看,要能够积极地宣传我国的国际形象、物产资源以及历史文化,以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参观访问;从微观上能够让每一位来自国外的游客了解并懂得整个旅游过程中的行程安排、车票或机票的信息;能够正确理解并填写相关的合同及表格;能够正确解读每一处景点或是每一处公示牌。

英国知名翻译家彼得纽马特提出了著名的交际翻译理论。所谓交际理论,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兼顾原文精髓的前提下,使译文达到如同原文对源语读者一样的效果。交际翻译理论的重点是根据译文目的语的语用方式、语言特点和文化信息,对原文本进行重新建构和梳理。相对来说,在进行交际翻译时,翻译者比较自由,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对原文本进行解释说明,对问题进行注释以排除歧义,有时甚至可以改正原文本的错误。这就要求翻译者要具有母语和目的语方面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有灵活应变、适当转换的能力。

二、旅游翻译核心要求及翻译策略

(一)旅游翻译的核心要求

众所周知,旅游翻译属于应用型翻译,也属于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范畴,因此,要特别注意译文语言地道,用词得当,效果明显。同时还必须发挥其实用的具体功能,既可以介绍本地(国)的旅游景点以宣传国家形象,来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时也能让外国游客看懂旅游的行程安排、旅游时的机场或车站的屏幕预告,正确填写旅游合同表格。由于旅游翻译的目的是服务于旅游业,也就是要以旅游者为导向,因此,旅游翻译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的特点,并要考虑游客、旅游市场、资料出版、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翻译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规范。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旅游英语有着与众不同的自身特点。中国翻译学家陈刚指出:旅游翻译的过程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扩心理、跨时空的交际活动。彼得纽马克也认为,旅游资料的翻译需要体现四大功能:1.宣传推介旅游景点的功能;2.介绍旅游地历史与文化的功能;3.审美的功能;4.吸引众多游客来旅游地游览并激发游客游览兴趣,同时还要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并且能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美感享受所施的行为。总体来说,旅游文本翻译所涉及到的内容纷繁复杂,其重点和难点是就是景点翻译,因为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是最具旅游文体特点的。旅游景点文本的翻译,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也就是要通过译文,让潜在的国外游客了解该地的风土人情吸引他们前来游览,使他们能够领略我国各个景点的旅游资源以及和次景点相关的文化及历史知识,激发他们来我国旅游的兴趣,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译者必须在翻译前做好功课,极大程度地了解译文的目的功能,以及了解目标读者的理解水平。

(二)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在统计英语本族语游客对译文打分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得分最高的译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译文都是按照英语文章的逻辑方式和信息的最佳关联度翻译而成的。因此,旅游翻译应避免使用中国式的行文特点,要努力满足国外游客的要求,多采用归化译法。同时也需要注意,旅游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应是具体文化信息的有效传达,并要满足国外游客对相P文化内容的理解需求。总而言之,旅游翻译不仅要使翻译的语言对接流畅,更要使译语与所处的文化对接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旅游欲望,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翻译学科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方面,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由于最近几年翻译教学发展迅速,导致很多院校师资的培养都跟不上;还有很多院校尚未建立科学而系统的翻译课程体系,大多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研究型硕士的课程体系上;此外,在培养方案上也没有按照翻译专业硕士(MTI)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且在当前的翻译教学活动中,大多没有脱离翻译文本,研讨的问题多集中于语言的转换,并没有立足翻译的实践,脱离了翻译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并未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因此,很难在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方面,尤其是与其联系密切的旅游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吉林省高等院校旅游翻译硕士学科的建设

英语旅游翻译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英语翻译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使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具有跨文化意识,掌握相关跨文化知识,既能够克服单一的民族中心主义,又能够避免模式泛化以及民族偏见;2.能够熟练自如地论证翻译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原则、途径、技巧及具体内容。

决定旅游产品的内在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潜力的因素既包括旅游资源的外在景观,更更注重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由于文化内涵是我国旅游业的灵魂,高质量的旅游文本的翻译和高素质的旅游口译人员的培养便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加强我省旅游翻译学科的建设变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旅游翻译学科的建设需要建立明确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等方面。

(一)优化旅游翻译教材的建设与课程的设置

在1988年,我国翻译学家桂诗春曾经指出,在我国翻译教材建设方面,当时大多数的翻译教材侧重理论,内容比较侧重书面语的翻译知识。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现在的翻译教材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翻译学家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各大出版社也非常重视相关书籍的出版,数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初步满足了高校翻译教学需要。据统计,旅游英语教材、词典和读物的出版,已经达到500多部。目前,我国旅游英语翻译教材出版的不足之处是对于学术写作与学术演讲的翻译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双语教材、英文原版教材与MIT教材混为一谈;近三年内,MIT旅游英语教材只有一本出版,所以在旅游翻译授课的过程中所选择教材的余地比较小,旅游翻译专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语言习得也有待于进一步融合。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的MTI的课程设置与研究型硕士类似,翻译专业或MTI课程存在的问题基本都是“两多两少”:两多指的是理论研究型的课程比较多,文学欣赏累的课程比较多;“两少”指的是实践性的课程比较少,翻译技术类的课程也比较少。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设置旅游翻译课程的时候,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将旅游翻译的专业优势与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建立起实践与教学均衡发展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科特点、我省现实的地域特色及市场需求,建立富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

(二)完善旅游翻译教学的师资

想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翻译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是具备“双技能”知识。为此,首先在旅游翻译学科建设方面,各高校需要定期组织关于旅游英语方面的教育培训,还要利用“校企合作”的项目为教师提供接触并了解旅游工作实践的机会,以便于增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与社会实践岗位要求的结合。其次,高等院校可以组建由英语翻译教师和旅游专业教师组成的梯队,同时参与教学,以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各个高等院校可以试着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旅游与翻译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学生可以进行跨系选课等行而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比如,可以聘用英语外籍教师,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旅游翻译共同研究的方法,设计口头采访问题等形式研究国外游客对吉林省本土旅游文化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三)创新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旅游翻译教学要侧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因此,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在理论层面,应该联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应该创设各种实践教学平台,也就是通过各种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翻译机会,比如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的培训基地以及导游资格证考试鉴定基地等。

【参考文献】

[1]王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5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英语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中国旅游资源的魅力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据WTO统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将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目前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既精通英语而又深谙中西文化和熟练掌握旅游知识的专业人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正是培养这种实用人才的苗圃,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对外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对旅游英语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真正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的新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使旅游英语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高职教育以培养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语言环境在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著名语言学家S.P.Cord 说过:“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外语学习的环境。”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来教,因此并不具备英语学习的宏观环境,只能依靠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微观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育活动之中,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

1.高职学生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二是从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三是来自于社会在职或无职的,为了提高学历的学生。生源复杂,入学成绩以及英语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家庭背景、生活、学习经历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热情。针对2014年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学生的调查显示,286名高职生中,仅83人表示对英语感兴趣,占总数的29%;其中,包括旅游专业在内的高职生中,曾出国旅游的只有4人,占总数的1.3%;这286名学生中,有近100人表示,由于家境贫寒、居住偏远等原因,从未有旅游经历,占到总数的35%。从此看出,高职学生从前所受的教育、环境、经历等也造成英语,特别是口语教育推行困难,导致“哑巴英语”现象较为显著,因此加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困难。

2.激发兴趣,创设口语表达的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即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或说,教学中缺乏互动的情景,普遍运用“问答式”教学法,要改变学生这种“哑巴英语”的现状,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想说、敢说的环境,例如,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5分钟课前英语值日报告或英语演讲,内容可以是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简短幽默的笑话、难忘的旅游经历等等,既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避免老师在课堂上唱“ 独角戏,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这种语言环境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课后还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学唱英语歌、编排英语话剧、举办英语晚会等形式,多鼓励学生开口,帮助学生克服胆怯、恐惧的心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消化、吸收和巩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情景交际。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表达,学生仅通过机械记忆单词、句子并不能实现语言表达的最终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富有真实性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听、看、说和表演,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提高运用语言知识和获得语感的能力。情景式教学在旅游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因为旅游英语口语训练很多都是在特定场合下发生的,如入住宾馆,饭店进餐,景点讲解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想象力以达到学习的目的。甚至,教师可以利用职业教育平台的优势,将课堂“搬”进实训室,在3D旅游模拟室、酒店前台、餐厅、客房等地方教学,通过身临其境的模拟,与学生一同探讨和练习,这样的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能有效加深教学印象,提高学习效率,转变学习动机,由表层的应付考试转变为深层次的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习态度也会由被动式的“ 要我学 ” 转变为主动式的“ 我要学 ”。

以南凡主编的《旅游英语》Unit 10 Seeing off The Tour Group 为例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著名的风景图片,并插入Auld Langsyne(友谊地久天长) 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以视听为前奏,暗示学生此次导游服务即将结束,风景优美的图片则是回顾了这几天的行程,而动听的乐曲则表达了友谊和惜别之情。播放时间5-10分钟为宜,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引出当天的新课――如何致英语欢送辞?从而使学生对欢送词中应包括景点回顾、表达惜别之情、征询意见、道歉以及表达美好祝愿等有了生动直观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进行铺垫。

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的和手段。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边学边用。例如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根据教学主题收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注重获取背景知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并分派不同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就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意义、课文的篇章结构、作者观点、短语与单词的用法以及难句的理解等方面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分工合作,互帮互学,达到共同进步。在学生对课文获取足够的语言知识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进一步挖掘主题意义,将讨论的主题延伸,与社会现实、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对于英语基础较差、兴趣不浓的学生,教师甚至可以安排一些更前卫、活泼的任务,例如,教师选取一首活泼简短、适合学生难度的英文歌曲,让学生课后查找并抄写歌词,注解生词并学会旋律,再由教师在课堂上教唱和翻译歌词。甚至,教师可以视学生的热情程度,变学生为施教者,放手让程度稍好的学生自己安排要学习的英文歌。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样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突破了传统式教学的程式化和枯燥感,学生能获得成就感,也提高了积极性。

2.交流是实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通过任务型练习为学生创造真正交流的机会。以《旅游英语》Unit 2 On the Way to the Hotel 为例,课文中讲述了导游在机场迎客之后,在送游客到酒店途中致欢迎辞的过程。通过细致的讲授,学生基本理解了英语欢迎辞应包括的要点后,在操练巩固环节,我就向学生布置以下任务:模拟机场迎客并致欢迎辞。学生结合实际,分派角色,很快就进入了情景对话。

Tour guide: 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China! I’m Wang Fang,your local guide,please call me Kate.My mobile phone number is 1359033267.And this is our driver,Tom.During the following two days,we’ll show you to many beautiful places.Tom,please say a few words to us,OK?

Tom: Hello,everyone! I’m Tom,your driver.Nice to meet you! You see I’m strong and helpful.I have more than 10 years of driving experience,so you’re in very safe hands.My mobile number is 1234567.If you need any help,please do tell me!

Tourists: Of course,we will.

Tour guide: During the next few days,we’ll take the same blue bus,so please remember the number on the license tag,it’s 0055.Once again,it’s 0055.Have you got it? If you have any special requests,please tell me.I’m at your service.Now we’re driving straight to the hotel,Blue Sky Hotel…

通过分角色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自主、自发、自觉的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

1.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更多的外语导游人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加强教学手段的更新。加强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各展所长、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以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和对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的认识;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英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跨专业深造;加快引进旅游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将有利于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促进复合型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旅游部门或酒店等相关行业聘请一些具有良好的英语素养,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交流会;加强与各类院校、企业的合作与联系,通过多种方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校企结合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因材施教。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专业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材,另一方面,也可选择国际上认可的通用教材,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确定一些外文期刊、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并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学校和地方实情,有针对性地组织并编写校本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会合作,互教互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关爱每一个学生,运用赏识教学,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等情感障碍,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学困生要一视同仁,积极鼓励帮助他们找出自身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纠正学生错误过程中,教师要克制情绪,注意用语,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师的眼光不应局限在教好某个单词、某一课上,而应看到英语教学的全局任务,要帮助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充分利用网络,创设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声光配套、音形结合中再现真实世界、直观生动地学习语言与文化,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并给予讲解和练习,对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正确引导学生安全通过Internet与英语国家的人和英语学习者进行交流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语言学习环境,围绕未来人才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专业知识的训练力度,通过真实的情景交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英语交际技能。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特长,以学会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5.合理布置和制定考核方案。考核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改革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种反馈方法,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提问、情景表演、单元考试、出勤等,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结合英语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层次把握题型、题量、难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四、结语

中国要实现在2020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而高职院校又是专门培养服务社会的各种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把旅游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涉外旅游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旅游人才,以推进地方区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英汉对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贺玲.实用旅游英语[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6.

[3]南凡.旅游英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4]余慧,王力坚.情景教学的应用与延伸[N].英语学习辅导报. 2005.10.

[5]杨敏.情景教学―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6]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6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一、翻译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中国各民族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生存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准确的民族文化翻译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产物,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时代特征。目前对于文化的理论界定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个体文化论;第二,跨文化交际论;第三,文化区域论。大致以文化—语言文化—国度语言文化—民族语言文化—方言文化—区域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的模式体现其丰富的内涵走向。文化的沟通需要一定的载体,它们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翻译展现外族异域的政治宗教、人文地理和民风民俗的多彩画卷。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活动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笔者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册资料翻译策略,研究了在其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翻译工作。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准确的英文翻译,不仅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翻译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功能翻译理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的莱思(K.Reiss)、弗米尔(H.J.Vermeer)、曼特瑞(J.H.Manttarix)和诺德(C.nord)等学者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此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包括莱思提出的文本型与翻译策略论,曼特瑞提出的翻译行动论,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翻译为本语篇分析理论。

弗米尔认为翻译是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是一种人类的活动。根据行为理论,他将人类的活动定义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发生在给定情境下的行为。鉴于任何情境都是镶嵌于文化的大环境之中的,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功能取向差异。因此,功能翻译理论与以往的语言学或对等理论相比,在源语文本的角色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弗米尔曾经说过,翻译就是在目标语文化中重现源语语言文化所提供的某些信息。他提出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奠定了功能语言派理论的基础,创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彻底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是否对等,而是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划。无论何种翻译,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弗米尔这样解释“目的准则”: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应该为此目的服务。由此,目的准则指:译、释、读、写皆遵循某种方式,此方式可让文本、译本在其使用的环境下运行。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一种“交际活动”和“跨文化活动”,涉及翻译发起人、译者、译文接受者等因素。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描述与应用翻译的实际要求和内容十分契合,因为在应用翻译领域,不论是对外宣传还是经贸活动,其中的文化交流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所以通过分析旅游资料各类型文本目的、功能和特征,就可以运用功能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旅游翻译实践。

三、翻译材料的文本的类型和功能分析

根据莱思的观点,文本类型有三种: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操作型(operative),莱思总结了各类型文本的特点和它与翻译方法之间的联系。三种文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分别为“内容”、“形式”和“效果”。每一种文本至少具有三种功效中的一种,并且只有一种功能居主导地位,另外两种居从属或次要地位,语言和文化的选择都应为实现此功能而服务。

旅游文本有别于参考资料(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再现)或者诗歌(力求源语艺术形式的再现)等文本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传达景点信息和感染旅游者,这种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从属于文本所要达到的言外效果”。按照莱思的观点,文本概念、文本类型和文本的翻译目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文本类型理论可以帮助翻译人员确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

分析旅游文本的特点在于更加准确地确定旅游文本的功能,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旅游文本对景点的宣传、推介作用不可小觑,因其具有信息性、启迪性和促销性等特点,是海外旅游者对特定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定位、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客观、精确、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者旅游信息,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次要功能是兼具唤情的特点,这一点在旅游广告中的体现尤为突出。

(一)翻译目的

功能翻译中的术语skopos通常指译文的交际目的。民俗文化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目的是产生一种对于英语文本接受者具有交际作用的文本,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形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拥有一份详尽的翻译纲要。

(二)翻译纲要

诺德认为翻译纲要可以说明需要何种类型的翻译。文本所探讨的主要是版式固定、附有彩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小册子。作为译者的指导纲要,民俗文化对外宣传材料音译的翻译纲要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预期的文本功能:信息、感染功能。译文和原文功能大体相同。信息功能指的是提供关于中国民俗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特有景点等方面的信息。感染功能指的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推介和提升中国形象。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小册子应该包含这个民族的各方面的内容介绍,例如风俗节庆、建筑的历史和风格特色、民族传统服饰、礼仪风俗特色等,并且为了更好地让西方读者理解个别异国风情,在恰当的地方应附上图片解释和说明,增强渲染和说服力。

2.预期的译文接受者:包括想了解中国、来华旅游、投资贸易、从事文化交流等外国人士、团体或者组织。他们大多缺乏关于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的背景知识。不同的文化背景读者,需要不同的译文。因此,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交际需要和由此产生的期待心理,适度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或者相应删减一些对于目标读者来说过于冗长的信息。译文应该在接受者身上产生预期的反应。例如不少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严峻形势,这些民俗文化亟待应承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拓宽宣传渠道,招商引资,将文化特色推向世界,因此必须在传统的文化翻译版本上作出修缮,使其既具文化特色又具商业发展特色。

3.文本制作或者接受的动机。译员应该分清对外宣传册子的具体制作动机,是对外的一般性文字介绍,是吸引旅游客源,还是招商引资等。只有确定了文本制作的动机,才能确定优先传递的信息。民俗文化宣传不应该止步于对文化的阐释和说明,当它与对外宣传相结合时,就必须具有可观性和可推崇性,将其与不同的外界文化相融,让读者得到文化异同感之外的喜悦之情。

4.对外宣传材料英译的翻译策略。根据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应产生对于文本接受者具有交际作用的目标文本,实现译文的信息和感染功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译者坚持不懈地合作和批评,以求得切合文意的成果。

四、结语

当前,中国的入境游发展迅速,把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外国游客与日俱增。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性的发展契机,传播独特的中国民俗文化,使中国走向世界是我们对外宣传的重点。要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就必须对旅游资料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充分考虑文本的功能特征和翻译策略的关系。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对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人和西方人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信息传播方式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思维模式、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民俗文化翻译难免有些生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增删或者改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性改译等,实现具体的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Routledge Publishing.1994.

[2]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t.Jeromy Publishing,2001.

[3]樊嘉禄,贾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徐敏慧,董华.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对外宣传材料汉译英[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

[6]徐鲁亚.民族文化翻译策略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7

二语习得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早期研究是以教学为动机,起源于解决实际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包括四种理论范式,它们分别是:普遍语法理论范式、语言监控理论范式、文化合流理论范式和多元发展理论范式。1959年,乔姆斯基提出了“内在论”的语言认知理论;1978年,舒曼(Schumann)提出了“文化合流理论”;80年代初,克拉申把语言监控理论归纳为5项基本假设:自然习得与语言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语言监控调节假设、语言输人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多元发展模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多个发展方向。

一、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特殊性

目前,旅游院校生源较复杂,以桂林旅游学院2014届招生情况看,新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另一类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知识丰富的旅游从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其次,他们需要对中外相关的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方面的知识有丰富的积累;最后,旅游专业学生还需要对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旅游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的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基于前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综述和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本人尝试提出在不同理论范式下适合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1.普遍语法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尽管对于普遍语法理论人们还有争议,但它提倡的基因赋予人类对语言结构的习得能力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在模拟旅游行业环境下积累训练大量的语言知识,扩大旅游行业知识语料库的输入,结合旅游专业知识进行现场工作状况模拟,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意识在旅游行业知识方面的积累。

2.语言监控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语言意识。根据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语言的自然习得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充足的旅游行业语言环境。老师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使学生处在英语环境中;除课本外,老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创造与旅游行业有关的语言视听材料,补充有意义、内容生动有趣的旅游故事、外国习俗来扩大语言输入量;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应用于旅游行业的日常交际。

3.文化合流理论范式下习得英语国家文化。根据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旅游行业与国内外社会、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在英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以一种开放的思想去接受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和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后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

4.多元发展理论范式下分层习得英语知识。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考察学生现阶段的语言习得能力,遵循语言发展顺序;同时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推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具体而言,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具体要求和接受能力调整教材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了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照顾了落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也是促进旅游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不同的理论直接侧重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融合多种教学法交互使用,也产生了良好效果。针对旅游院校大学英语的专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酌情采用,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8

关键词:环境设计;酒店设计;人性化设计;和谐观

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旧的酒店空间形式与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旅客对新生活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提升酒店空间的设计品味,完善酒店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提升酒店环境服务的质量。对于现代酒店设计,人们有很多人性化的需求:空间的便捷性、通风、采光、保暖、隔音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满足旅客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要;实现酒店空间环境的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满足旅客健康、安全、舒适的酒店环境需求。笔者抛砖引玉,结合酒店设计的空间、材料、陈设等,进行如下思考:

1 现代酒店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现代酒店设计需要符合人的行为特征,在设计细节上注意人的舒适度与方便性,同时要考虑旅客的心理因素,创造使旅客心情舒畅、感官舒适的酒店空间。

1.1 空间规划的合理性

从科学的角度讲,目前的酒店设计存在平面布局不够合理、能源浪费较多、交通流线与使用功能紊乱、居室内配套设施与使用需要不相协调等问题。例如,餐桌与座椅的布置没有考虑背后通行的必要空间和旅客的使用空间;在过高的位置上摆放常用物品。这些都给旅客的住宿带来诸多不便,需要设计师深刻反思。

1.2 空间尺度的舒适性

舒适度主要是从“能否达到旅客的正常使用标准”来评价,设计中需要准确的尺度。因此,要深入了解旅客的基本生理和感官尺度,并将其作为确定酒店空间设计活动范围的依据。例如,人体动态尺寸与静态尺寸的设计把握、旅客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区域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差异,都会直接影响舒适程度。处理好酒店空间尺度与实际使用的和谐关系,是提高空间舒适度的关键。

1.3 空间私密的安全性

旅客需要更多的私密空间,特别是老年旅客,因生理衰退,需要独特的空间设计。酒店除功能合理、布局明确、有良好的私密性以外,还需要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尤其要注意客房与卫生间的私密性。实现合理的私密尺度和空间私密性,才能为旅客提供心理的安全性。

2 现代酒店材料的人性化设计

材料的质感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对于旅客而言,材料不仅需满足空间视觉表现与情感变化,还需考虑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满足旅客特殊的环境需求。

2.1 材料选用的安全性

酒店人性化设计的核心,首要是保障居住安全。当今很多材料存在环保隐患,苯、甲醛、氡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材料的不当选择可能造成隔热保温缺失,严重影响旅客的身心健康。同时,还需考虑地面材料的防滑性和易于清理,减少静态肌肉受力造成的劳作疲劳。

2.2 材料选用的功能性

要考虑室内保温隔热的控制、白天遮挡强光照的需要、对环境噪音的控制要求等。控制噪音的有效途径是界面材料对噪声的吸收、衰减,可以选用面层的各种矿棉板、岩棉板、石膏穿孔板、铝合金板等。同时,要考虑防火、防潮、防腐的要求。

3 现代酒店陈设的人性化设计

陈设的人性化设计,主要是酒店家具、设备、装饰织物、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处理。需要对家具的合理使用、设备的安全性、绿化功能的多重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考虑。

3.1 酒店陈设的合理选择

不宜放置较高的家具。对旅客而言,家具尽量采用周边式的布置,家具的适宜高度和开启方便是考虑的关键。应不用或少用折叠家具,也不宜使用过高大的组合家具。旅客喜欢稳健的家具造型,色彩宜和谐,以结合软硬家具为主,尽量避免棱角突出的家具。

3.2 酒店设备的注意事项

设施设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酒店环境的空气、声、光、热以及水质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厨卫的设施设备及排污管道,是细菌、病毒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在厨房不宜直接安装地漏设施,为防爬虫传播病菌及废气的污染,宜选有水封隔臭的类型。

3.3 酒店绿化的合理选配

绿化,可以帮助旅客缓解压力、调节情绪、陶冶情操,营造怡人的酒店氛围,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提高住宿质量。绿化能够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益于人的健康。一些植物如夹竹桃、梧桐、棕榈、大叶黄杨等可吸收有害气体,松、柏、樟桉等的分泌物有杀菌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有些花粉容易引起过敏,不益在客房内摆放开花植物。

4 现代酒店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实现现代酒店的环境和谐性、空间健康性。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完善:

4.1 加强酒店环境的安全性

例如,酒店地面特别是餐饮区地面,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铺装,以防止旅客发生滑倒现象;家具的无尖角处理,以及行进路线的无障碍设计,都避免了旅客行动中发生危险与磕碰;卫生间等特殊部位应设置扶手及防护设施,提高酒店使用的安全性。

4.2 合理改进酒店细节设计

实现酒店人性化,可采取坡度较缓的斜坡处理酒店的地面高差,在楼梯处及相应的部位设置扶手,使旅客行动方便;适宜的过道宽度,确保拄杖或轮椅可以通过;考虑门窗及开关的形式,便于老人使用;亦可设置自动通讯系统,方便旅客呼叫及与前台交流。

4.3 设置安全识别系统

设置可识别标示,避免过大酒店范围内不易辨别方向,提高旅客的识别能力;设置可视对话系统,为旅客客房独处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客房及卫生间设置自动报警及自动关闭装置,防止用电等操作遗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4.4 关注旅客们的身心健康

注重采光、自然通风,根据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设置;加强空间的私密性,保持居住安静,避免与其他旅客交往时产生摩擦;改善交流空间的设计,避免旅客独处时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5 结语

和谐语境下的酒店人性化设计是当今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体现了酒店对旅客的关心与帮助,也是人性化设计师必备的技术素养与责任感。相信在全社会人的共同关心与努力下,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将逐渐朝着更加系统化、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久的未来,现代酒店的设计会展现出空间深邃的文脉意境与格调,赋予酒店环境独特的灵性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的人文科学思考[DB/OL].中国建筑学会网.

[2] 崔龙雨,徐钊,郭晶.基于环保理念的室内空间环境营造探析[J].艺术科技,2014.

[3] 崔龙雨,徐钊.酒店陈设艺术与空间品质[J].现代装饰,2015.

[4]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9

关键词: CBI教学理念 高专专门用途英语ESP 教学模式 旅游英语

一、CBI教学理念的内涵

CBI是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它把语言与内容融会贯通,通过英语将专业知识中的主题或特定的学科知识进行表达和阐释,从而将语言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有机结合,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二、CBI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情况,基于内容的CBI语言教学理念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模式、专题教学模式和辅助教学模式几种形式。

1.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教师既要了解语言的应用,又要对各种专业知识内容灵活掌握,以便进行专业讲解,更要选择学生专业和语言知识能力下的课程资料,使学生拓宽视野并较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

2.主题教学模式

语言教师借助语言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其从源语言资料中选择满足学生要求并吸引学生的形式多样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不断提升自我。

3.专题教学模式

专业教师或语言教师通过选择来自相关学科范围的教学材料,使用目标语展开专题讨论和研究,以此促使语言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4.辅助教学模式

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授课。语言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其与专业老师相互取长补短,在同种课程中共同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发展语言能力。

三、旅游英语课程ESP的教学模式――主题模式的应用

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旅游英语的性质,在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模式,强调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中心,帮助其独立确定和发挥主题内容。老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建和完成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情境操练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形成团队精神。CBI教学模式,特别是主题教学模式对旅游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CBI主题模式的含义

这一模式是CBI教学理念在各个层次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其通过设定主题及由此延伸的话题内容进行拓展教学。结合CBI的主题模式,在旅游知识传授过程中借助英语交际实景操练,环绕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组织教学,将酒店和景点等专业知识有机融入语言活动中。一般采用讨论、辩论、情景操练、展示、角色扮演等语言活动来进行语言教学,学生通过体验与实践,参与评论等来习得语言。

2.CBI主题模式的主要特征

主题模式是CBI教学理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其特点有:

(1)以满足学生要求为目标,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材料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2)作为目标语的资料内容保证其纯正地道的语言真实性,让学生能领略英语的独特魅力。

(3)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主题展开,突出主题在旅游英语中的中心地位,语言习得只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和媒介。

(4)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展示主题讲解时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评价和核定,更容易产生自豪感和自我满足感。

四、CBI教学模式对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构建的启示

CBI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内容,将旅游专业学习和英语习得相互融通,通过各种学科交叉运用,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它对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1.旅游英语的教材设置应注重合理性

选择高质量的旅游英语教材应注重教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分析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注重提高其英语实际操作和口语表达水平,使涉外旅游学生能尽快适应行业要求,体现职业性和合理性。

当前旅游英语专业教材有以下方面需不断完善:(1)教材语言应规范、地道而准确。在情境教学中利用英语掌握基础语用知识,让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得到同步发展。(2)教材的选用难度控制不当,具有较大随意性。教材内容要不简单要不复杂,与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不符,不能让其自由表达,使学生在涉外英语实际交际中个人特点和自我价值不能充分彰显。(3)教材内容没能将旅游专业知识和英语习得有机融合。旅游英语专业ESP教材要循序渐进,注重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巩固,行业特色职业内容和基础英语相互渗透,以及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2.旅游英语课程设置要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针对旅游行业特征和对从业人员适应不同需求的灵活变化性,旅游英语课程设置应采用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导的方式,一方面迎合社会职业发展要求,一方面将强化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旅游专业知识结构,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相结合。学生凭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环境中提升自我。课程设置中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实训项目相结合,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侧重主题模式教学应用,满足涉外旅游活动工作中的特殊要求。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实训项目相结合,在主题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团队化和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性,以此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在这种结合CBI理念下的ESP学科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培养旅游实用型人才的职业化、实践性和多元化。

3.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成为“双师型复合人才”

当前,英语教师大多采用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内容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则要求教师既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较全面地掌握旅游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其成为“双师型复合人才”,利用一切资源;如多媒体等网络平台不断提升自我,虚心好学,语言教师加强专业内容补充,专业课教师有效学习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两者融会贯通,采取合作式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4.主题教学策略的实施

(1)课程内容设计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课程内容设计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并根据学生具体的要求和兴趣开设CBI选修课,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基础英语知识。

(2)设定主题合作学习。

在以内容教学为依托的理念中拓展学科知识,通过设定的主题内容,学生自由组合小组,采取角色扮演、实景讲解、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在完成任务中相互协作,在个人需求与小组需求的矛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个人的交际与协作能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教学手段多样化。

CBI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利用声音、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料大大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实施主题、专题和辅助模式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际学习中进行多元化、跨学科的渗透教学,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4)创设教学情境,凸显真实应景性。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在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和学生需求上充分体现了真实性和社会性。在ESP教学中为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选设真实主题,尽量根据“原景重现”的原则,将真实的旅游情景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结合课堂中所学的英语技能应对各种实际涉外旅游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创设情境教学能促使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很好融合。情境对话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听说水平,通过在现实语言交流和社会实践的氛围中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迅速适应行业需求。

5.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定方式应针对授课目标和学科内容,考查学生基本的分析和思考技能,对教学指令和教学过程的清晰理解能力等。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评定依据应注重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否结合了自身的爱好特长,彰显个人特点;能否应对变化多样的各种涉外旅游活动;强调专业英语学习中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多元化的全面考核方式避免了只注重结果的形式主义,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契合,对实践专业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结语

ESP的旅游英语教学,应该以CBI理论作为指导,教师合理运用CBI主题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满足目标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在旅游行业英语学习阶段实施CBI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主题模式在旅游英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编写,以及师资培养、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仍需不断加强。CBI主题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新思路,是进行开展旅游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它对旅游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和效果的增强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娟.CBI模式及其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7(4):147-148.

[2]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5):75-78.

[3]蔡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0

关键词:翻译 跨文化交流 旅游经济 旅游资料 旅游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 带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资料的翻译也就成了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资料的翻译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 我国旅游资料的英译情况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拼写语法错误;措辞不当;滥用汉语拼音(中式英语);文化信息处理不当等等。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 其功能就是向读者亦即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 文化特色,引起游客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无所不有,极具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译文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有的译文的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有的译者强行按中文的句法进行翻译。那就无法达到其英译的目的——吸引游客。比如用hang foot building 来翻译吊脚楼让人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建筑物。下面就旅游业相关的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旅游资料的翻译

虽然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但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旅游资料中与其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在读者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如果译文不作任何改变照直翻译,不但令外国游客不知何意,而且还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翻译的目的。那么译者应适当地增减文化点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采用删减、释义、类比、改译等方法。

典故是旅游资料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结构固定,义在言外,已失去指称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 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moon rabbit ”而不译成“jade rabbit”?让人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旅游景点的翻译

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旅游文化的介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译者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有条件的最好作实事求是的实地考察。想办法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游兴。中国悠久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传奇等, 旅游资料中经常提到的许多风景名胜往往与他们有关。不增加说明,一般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有时候在翻译旅游资料中删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外国游客阅读这些资料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兴趣。

值得一提的就是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翻译选词时更应该慎重。比如说“楼”在英语中有许多个对应语,并不是可以随便调用的。浩然楼译为haoran mansion,是因为这是一座公馆大楼式的建筑,岳阳楼译为yueyang tower,因为其形状类似塔, 而天安门城楼是众所周知的类似检阅台、主席台的建筑,故译为the tian an men rostrum。

饮食文化的翻译

我国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菜系,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它的中、西文化差异、其原料成份及烹调方法等。如将韭菜合子译成chive box就会让人费解,何为“chive 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对应了“box”? 可见译者在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不禁想到了“dumpling”一词,其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 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table dump1ing。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笔者建议译为fried leek dumplings。

在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鱼steamed mandarin fish、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炖牛肉stewed beef 。音译+意译:麻婆豆腐 bean curd sichuan style、西苑饭店 xiyuan hotel。意译:红烧狮子头braised met ballswith brawn sauce、棕子pyramid -shaped dumpling 。

公示语的翻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都需要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然而,当海外旅游者来华发现“entrance visa”(凭票入内)、“feepark”(收费停车场)、“ticket office for”(补票处),off limits(旅客止步)等非规范英译的公示语时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北京,各街道路口都设置了路街名牌, 如“长安街”。路牌上汉语“长安街”置于汉语拼音“chang'an jie”之上组合共用。像这种路标中国人只看汉字就一目了然,而无看拼音的必要;海外旅游者不懂汉字,看了标注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明白这“j ie”意味着什么。如能将拼音chan g'anjie 的“jie”改用“ave”或“avenue”岂不更恰当。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色公示语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应用功能的不同直接导致英译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语气的差异。

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街区名称、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如:international departure 国际出发、internetcafe 网吧、drinking water 饮用水、shopping mall 购物商城、information 问询服务、carrental 租车服务。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紧急救援等方面, 如:turn right 向右转弯、slow 减速行驶、no parking严禁停车。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 严格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古语、俚语、术语。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场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一些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公示信息经确认实有必要保留,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旅游者中进行检验。在确认不会产生任何误解的情况下才可广泛应用。

总之,中国要实现在2020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 必须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分析其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恰当翻译旅游资料,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英语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千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1

根据教学过程划分,可细分为:引入相关语言材料,语言练习和语言输出。任务前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材料的准备阶段,让学生明确此次任务活动的目的、目标和要达到或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任务中阶段,也就是任务的实施过程,包括语言知识的练习和掌握;任务后阶段,也就是任务完成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对任务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以《发展汉语》中级听力I教材第29课《去哪里玩儿》为例,简单叙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听力课中的应用。任务前阶段:以“旅游”为中心话题的内容广泛,所以首先要确定此次任务的目标——即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听懂围绕“旅游”为话题的对话(例如订票、预定酒店、报团、交通工具等)能够运用旅游相关的汉语词汇流利地进行沟通交流。

在明确任务后,教师要确定训练和培养学生哪些既定的语言形式和语言项目,并为此做准备。同时,教师根据这次任务的目标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话题并准备相关材料。在学生准备的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跟旅游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有很多,例如涉及旅行社的有:报团、自费、项目、自由行、团餐等,涉及交通工具的有:卧铺、硬座、双飞、骑马等,学生可能会提前“预习”到文中所现语言项目,更加主动地习得本课语言重点难点,这也充分体现了任务的灵活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任务中阶段:任务的实施阶段,属于任务的中心环节,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任务的实施。

首先,以旅游为话题,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谈谈准备的收获,语言知识也好,相关的文化背景也好,总之让学生主动在课前谈一下这次任务准备所学所得。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把学生提到的相关重点词汇或语句、语篇书写到黑板上作为部分板书,如有学生提及的与本课语言点相关或重合,教师需要重点讲解。例如讲解“自由行”,先作解释,“自己选择去哪玩儿、住哪儿、吃什么、什么时间去,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对旅行做选择”,解释完后说两到三句话让学生去理解“自由行”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找学生造句,最后,教师说出文中出现“自由行”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其意思。

任务实施阶段,教师要认真去引导和观察,不要只关注文中出现内容而忽视学生所准备的知识,有时学生准备的要比书中的更贴近生活。在学习完本课的语言点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语言知识后,教师开始进行课文相关的听力训练,因为学生已经对本课语言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所以对课文的可接受能力有了提高,不会完全排斥成篇的听力输入和语篇的理解。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篇进行悉心讲解,在对成篇课文的练习完成后,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还可“听写”课文,即教师放录音,让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复读所听到的内容。任务后阶段: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和总结。

例如,针对某个语言形式错误的分析,哪些语言形式表达欠佳,在语段的理解上把重点放在哪里,针对这个话题的听力理解的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应反馈给学生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虽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任务型教学法在听力课上的实施需要较多的时间,这样一来难以控制教学进度,教学进程通常被延长,进程缓慢;另外,尽管重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但实施起来不易,很难做到把新旧知识、新旧技能有机结合,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作者:赵佳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旅行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2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

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初,应该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哪些课程适合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基本前提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一些研究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金融和营销理论的课程适合采用双语教学,这是因为双语教学能促进学生阅读更多国外的相关的理论书籍,有助于正确理解理论中的观点;还有那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也可采用双语教学,比如涉外酒店的服务用语与管理术语,国际旅行社的景点讲解以及其他服务用语。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

由于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但事实是,地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造成了不少学生对实行双语教学的抵触情绪。因此,应首先打好学生的英语功底,在一到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英语教育,由易到难,先开设酒店英语等实践性强的双语课程,使学生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的听力、口语、专业词汇的要求,再逐步开设适合双语教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由于我国旅游业处在急速发展的阶段,旅游高等教育需要的本土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而采用原版教材,由于教材创作的社会大背景差异,往往在语言障碍上面再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教材费用较贵。因此,许多双语教学专家、学者建议,不应全盘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而要多吸收国外原版教材的精华,结合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与国内教材共同使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也应如此,先积累教学经验,再积极借鉴国际旅游教育发展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来开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双语教材。

三、双语课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所在高校旅游系两门双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和酒店英语的教学工作,认为普通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应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键作用。这是由于双语课对学生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且信息量大,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教学软件能节约教师板书信息的时间,更能通过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英语听说氛围,这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写作乃至用英语进行思维。

(1)语言选择:中英文结合。在章节主题、术语和关键词部分以英文演示,要求学生能用英文说出这些部分,而对术语进行解释、案例说明以及具体的知识点内容,则以中文演示,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些学生因自己英语水平有限而有不敢碰原版英文教材的心理,还由于将英文表述的教材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母语,减轻了学生实际学习负担。同时,用英语集中演示某些知识点的做法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更好地完成双语课初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地道的英文术语。

(2)图片运用。在课件制作中引入相关的图片,可以起到形象化记忆。以英语演示的知识点的作用,在进行酒店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在涉外性旅游知识点的教学方面,单纯用语言介绍、描述术语、现象往往十分抽象,并且使本来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使用英语来理解,甚至复述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背景,显得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如在学习酒店商场部用语这一章时,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商品的实物图片,比如中国画《游春图》(SpringOuting)、《奔马图》(GallopingHorse)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以及篆刻艺术的介绍用语。而在课件的背景图片中使用与章节内容有关的酒店设施图片,有利于借助投影的放大效果,整个课堂营造了真实的酒店氛围,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文内容的发生背景里。比如为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欢迎或送别客人致辞,可以在课件演示中导入酒店大堂或餐厅的背景图片,并以相应的英文单词示之,这可以同时强化学生记住酒店各设施的英文名称。总之,图片是一座桥梁,沟通了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双语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双语课兼具专业课和语言课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专业课,观看导游现场讲解、酒店服务以及管理学、市场营销讲座的录影对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十分有益。而作为语言课,听、说能力的训练自然依赖于一定量的视频、音频信息的输入。然而,对于自主开发的双语课件来说,如何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对于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多插入国外专家的访谈、讲座,为了扫除语言带来的理解障碍,教师应该在播放视频资料前介绍访谈的背景,讲解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并掌握播放节奏,及时解释关键话语,若时间充裕,还应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用复述、转述和概括等语言学习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该部分专业知识的理解;对于注重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如酒店英语,多媒体资料的作用就更重要,基本的音频资料一般来源于教材配套的课文录音,比起音频资料,视频更形象、更立体,帮助学生即学即用,同时由于酒店服务方面的视频如果不是在真实状态下拍摄,十分难找,笔者通过剪辑电视电影,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主题一致或相近的视频资料,学生反映较好。比如在学习酒店面试一节,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面试应对语,还要学会运用面试规则,笔者通过剪辑《寻找幸福(thePursuitofHappyness)》里的面试经纪人实习生片断,让学生对使用英语进行面试交流的潜规则,尤其是着装规则有了更形象、生动的认识。我们应大力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大双语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利用视听教学手段来营造情景性、功能性的语言场景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排除语言障碍,理解学科知识。

2、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师坚持用全英语的方式授课,这是营造一个良好课堂语言氛围的最好办法。然而,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英语水平有限,采取两种语言逐步过渡的方法开展双语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前“warmup(热身)”提问课文内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问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词汇和简单易懂的句型。在讲解中,采用双语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能说出和听懂内容中以英语出现的旅游专业词汇、术语和行话,师生可以就这些关键词汇再进行母语探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