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6 09:31:22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1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核设施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遵循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国家对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实行卫生监督制度。核设施的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都应依照规定编制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报告和执行预防性审批制度。

第二章放射卫生防护监督

第五条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实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称省级)两级管理。在实施监督时,执行卫生监督员制度。

第六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实施统一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定有关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

(二)负责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时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报告的审批;

(三)对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四)负责制定核设施事故国家医学应急计划;建立核事故国家医学应急救援体系并组织实施。

(五)组织全国核设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周围公众受照剂量及居民集中点的放射卫生监测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护并建立相应的档案数据库。

第七条核设施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实施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和退役阶段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报告的审评工作;

(二)组织制(修)定特定的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的实施办法;

(三)负责制定核设施事故省级医学应急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及执行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核设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工作场所及核设施的放射性流出物进行监督性监测;在核设施周围居民区设立放射卫生监测点,进行Υ累积剂量和饮用水、食品及空气中放射性活度测量;

(六)按规定定期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监测数据和资料。

第三章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第八条核设施主管部门负责所属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标准制定所属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规程和管理办法;

(二)指导、检查和督促所属核设施营运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对所属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并按规定提交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负责所属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五)协助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所属核设施实施放射卫生防护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放射防护机构直接负责所营运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规程,对所营运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安全负全面责任;

(三)接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和检查,按规定向核设施主管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有关资料和报告。

第四章预防性卫生审查

第十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按第四条规定编制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书经核设施主管部门审核后,提交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批,同时抄送核设施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一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报告书后,组织放射卫生防护专家进行审评,并在三个月内作出审核结论。经审核批准后,其批准书作为发放核设施建造、运行和退役许可证的参考条件之一。

第十二条核设施厂址应选择在人口密度较低、远离大型厂矿和人口中心的地区,拟建核设施的厂址应有周围半径50公里内实有人口的卫生学评价资料。

第十三条核设施厂址周围必须能满足设置非居住区和应急计划区(指需制定场外应急计划的核设施)的条件,并具备能配置足够的卫生医疗、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设施的条件,保证核设施事故时应急计划的实施。

第十四条核设施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个人剂量限值按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执行。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制定正常运行时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限值;对周围公众所造成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当量管理限值为:

核电厂0.25mSv

核供热厂0.10mSv

后处理厂0.25mSv

废物处置场0.25mSv

第十五条核设施运行前一年,营运单位应完成核设施周围公众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情况的调查;掌握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和关键居民组资料。监测和调查的范围应根据核设施的类型及环境的特点确定,其半径可取30-50公里。

第十六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就业前医学检查,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有关规定、标准进行鉴定,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并经专业培训合格者,方可向卫生行政部门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和委派放射工作。

第十七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在核设施运行前制定的《核事故场内应急计划》,经核安全部门批准后,其副本应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第十八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设立专门的放射防护机构,配备专职的放射防护人员,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具体负责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第十九条核设施营运单位根据实际和可能的辐射水平,将电离辐射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给予相应的标志:控制区红色,监督区橙色,非限制区绿色。

第二十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根据放射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条件,对其实施分类管理:

甲类:在此类工作条件下,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可能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三;

乙类:在此类工作条件下,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不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三,但可能超过年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

丙类:在此类工作条件下,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不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

第二十一条根据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提供切实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按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

第二十二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对处于甲类(必要时对乙类)工作条件下和进入控制区工作的人员实施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根据实际接受的剂量进行放射卫生防护评价。

放射工作人员佩带的个人剂量计类型应抄报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对超限值照射的人员,营运单位应建立审批制度,实施严格的个人剂量监督;对受到核事故或其它意外照射的人员应进行事故剂量调查,确定实际受照剂量,并进行放射卫生防护评价。

第二十四条营运单位应经常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放射水平监测,确保工作人员在符合防护要求的场所中工作。

第二十五条营运单位应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的项目应根据受照类型、程度和健康情况确定。甲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每年检查一次,乙丙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每两年检查一次。

第二十六条对受到超限值照射的人员,营运单位应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核设施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医学处理和随访观察。

第二十七条核设施放射工作人员的常规医学监督、超限值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及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治疗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医疗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八条核设施正常运行期间,营运单位必须对场外周围居民区进行有计划的常规放射性监测。监测的范围应当根据核设施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确定,其半径可取30-50公里。

第二十九条营运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建立健全控制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程序,确保排放符合要求。

第三十条核材料或乏燃料运输中,承运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放射防护措施,将辐射照射控制在可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确保承运人员和沿途公众的安全。

第三十一条营运单位每年须将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各类监测和检查结果编制成报告,经营运单位负责人审定和核设施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次年二月十日前(当工作人员受到事故或其它意外事件照射时应立即)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及后果给予处罚:

(一)拒绝接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二)拖延、隐瞒、谎报或拒绝报告有关资料和数据;

(三)管理不善,对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造成意外照射;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测;公众照射

放射诊疗技术的应用是医疗机构重要诊断和治疗措施之一,但因其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性危害,是放射工作人员、受照者和公众主要放射危害来源。为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了解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防护现状,做好放射卫生管理和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工作,对本市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共监测和调查放射诊疗机构32家,设备41台,分市直组(共7家,其中综合医院2家、荣军医院、中医院、妇保院、计生站、疾控中心各1家;共19台设备,其中医用加速器2台、PET-CT 1台,CT 4台、DR 2台、500mA X光机7台、乳腺机3台)与乡镇组(共25家,其中镇街道卫生院及其分院19家、企业医院1家、个体医院2家,牙科3家;共25台设备,其中CR 2台、500mA X光机15台,牙片机3台,200mA X光机5台)。

1.2方法:依据GBZ130―2002《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以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位、观察窗、电缆孔、外环境机房门口等操作位置和活动场所为检测点,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最高条件下采用BH3103B便携式χ-γ剂量率测量仪测量;现场调查安全操作和机房防护设施等放射卫生防护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本次共监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观察窗、电缆孔、外环境机房门等外照射566点,合格551点,合格率97.3%;其中市直组监测外照射239点,合格239点,合格率100%;乡镇组监测外照射327点,合格312点,不合格15点(均为朝向候诊区机房门),合格率95.4%;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观察窗全部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2.2依据GBZ130―2002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共调查评价32家放射诊疗机构安全操作与机房防护设施。安全操作:陪检者防护措施、受检者非照射部位防护措施、质量控制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合格率依次为62.5%、71.9%、93.8%、96.9%、96.9%。机房防护设施:通风排气设施、机房外窗合格率仅为62.5%、78.1%。机房设置位置、机房面积、机房防护厚度、机房内布置合理无杂物、“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受检者候诊位置选择恰当等各项基本合格。市直组各项合格率明显高于乡镇组。

3讨论

3.1调查结果显示放射诊疗机构外照射基本合格,操作位、观察窗照射量率全部合格,放射工作人员操作场所放射防护水平明显高于及机房外环境(包括机房门外、窗外)防护水平,说明放射诊疗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重视,有自我防护意识,防护设施逐渐完善,放射防护水平明显提高。

3.2安全操作是杜绝放射事故的重要手段,所调查单位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上墙公示,但日常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执行,有待卫生监督部门监督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受检者和陪检者防护措施、通风排气设施、机房外窗合格率较低,说明放射诊疗机构对受检者、陪检者及公众照射不够重视,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减小非正当照射,控制放射危害,预防放射随机性效应发生。同时不容忽视医疗照射正当化问题,本地区90万人口拥有40多台放射诊疗设备,并有逐年增长趋势,医疗照射明显增多,放射诊疗机构虽然多数已配备受检者防护用品,但大部分机构在放射诊疗过程中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公众照射和医疗照射正当化也是今后放射卫生监管重点。

3.3监测调查不合格单位主要为镇卫生院分院,这些单位使用200mA X光机,机房老旧,放射科工作量较小(曝光时间日平均不足10次),对于不合格项和调查问题医院领导高度重视,2家撤并放射科,3家计划购置500mAX光机和机房改造,3个镇卫生院计划购置CR、DR,均表示严格按照要求整改达标后申请验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为更好地做好放射诊疗工作有了质量保证。

通过监测调查,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均高度重视放射防护工作,为做好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丹枫,赵兰才编著,《辐射防护技术与管理》;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8

[2]GBZ130―2002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3]GBZ179-2006医疗照射防护基本要求

[4]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5]GB16348-1996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长效避孕针 宫内节育器 月经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44-02

在提倡以人为本,知情选择避孕节育的今天,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多种高效、简便、安全和可逆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供选择,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而药具避孕,更成为避孕节育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效避孕针不经肠道给药,免除了肝脏对激素的首过效应 。但长效避孕针对出血和凝血、脂代谢及生殖健康等影响,因注射时间长短而不一致。本文对连续注射国产长效避孕针避孕112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并与放置宫内节育器5年以上的112名育龄妇女进行对照,为评价注射长效避孕针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源

1.1.1 抽样 调查对象范围为河池市金城江区12个乡镇70085名已婚育龄妇女,在所有符合对象中采用系统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

1.1.2 注射组 2005年6月以前开始连续注射由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避孕5年以上,中间未更换其它避孕措施的112例育龄妇女。

1.1.3 放环组 2005年6月以前放置宫内节育器的112例育龄妇女。

1.2 观察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月经情况、孕产史、以往病史等。

1.2.2 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妇检查,必要时行B超检查、乳透检查和阴道镜检查。

1.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计数或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两组妇女年龄、体重、使用避孕措施平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妊娠次数、活产率等放环组明显高于注射组,两组受教育程度、烟酒嗜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x±s)

2.2 月经情况比较

2.2.1 两组月经周期及经期天数情况比较 两组间周期天数无明显差异(Z=-0.939,P=0.384),经期天数也无明显差异(Z=-1.583,P=0.111),具体数值详。见表2。

表2 注射组与放环组使用5年以上月经周期及经期的变化

2.2.2 两组间月经量及痛经情况比较 两组间月经量比较有明显差异(Z=-7.532,P=0.000),注射组月经量多者的比率由注射前的29.5%下降到注射后的1.8%;两组间痛经情况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Z=-2.205,P=0.031),注射组痛经情况有所改善,无痛经的比率从注射前的81.2%(91/112)增加至92%(103/112),具体数值详。见表3。

表3 注射组与放环组使用5年以上前后月经量及痛经情况的变化

3 讨论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知情选择避孕节育的今天,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多种高效、简便、安全和可逆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供选择,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而药具避孕,更是避孕节育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复方长效避孕针含有天然雌激素配伍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作用。由于与复方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合成雌激素相比,复方长效避孕针中的雌激素更接近生理,激素水平类似正常排卵月经周期的雌激素,而不像口服避孕药是连续的雌激素水平[1],且活性较低。其对出血和凝血、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甚微,不经肠道给药,免除了肝脏对激素的首过效应[2] 。复方长效避孕针不但克服了单一孕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还可使月经血量减少、较好的控制月经周期 [1-3]。此外,还能降低贫血、盆腔炎、宫外孕的发生率,减轻痛经及经前期紧张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引起的月经过多有治疗作用[3-4]。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可恢复生育的避孕方法,它具有安全、长效、简便、经济、可逆等特点,也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应用的宫内节育器(IUD) 均为带铜宫内节育器。铜是一种杀剂,抑制活动力和顶体酶活化[5] ,在宫腔内溶蚀所产生的生化作用改变了宫腔内环境,从而妨碍运行,抑制、杀伤,抗孕卵着床及正常发育,达到抗生育效应[6]。

任何一种避孕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副反应问题,注射复方长效避孕针可以出现不规则出血等一些副反应,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出血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会逐渐减少。与此相反,一些报道认为大部分长期应用避孕针避孕的妇女月经规律。美国多中心的研究证实,大部分用MPA/E2C长效避孕针的妇女第1个周期后月经规律,平均28天,比用OC的妇女出血天数多,但其出血量及天数等于或少于健康人及不用激素避孕的人[7]。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同样也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如放置带铜IUD后的前3-6个月会出现出血量增多和出血时间延长的常见现象,还可能会加重痛经[8] ,但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轻[9]。

研究观察以放置宫内节育器对象为对照组,通过两组不同避孕方法使用后比较,结果说明:注射长效避孕针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逆的避孕措施,注射长效避孕针5年以上是安全的。其表现在:能调整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减少经量,还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因此,注射复方长效避孕针在对其他节育方法不适宜,又需长期避孕者尤为适用[10] 。

满足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基本需求,是完成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我们不但要提供高效、简便、安全和可逆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给广大育龄妇女选择,更应注重定期随访、检查,为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雷贞武. 注射避孕针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3):136-137.

[2]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研究部,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北京人口出版社,2002.8.33-34.

[3]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研究部,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北京人口出版社,2002.8:39-44.

[4]顾世光等主编. 生殖健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12-513

[5]马润玫主译.妇产科医师行医必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37.

[6]梁持正.放置MCu功能性IUD 24个月临床效果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3(2):109-111.

[7]常 青. 长效避孕针DMPA及MPA/E2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国外计划生育医学分册2002,21(2):69-71.

[8]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研究部,避孕方法使用的选择性实用建议:北京人口出版社,2003:54.

[9]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研究部,避孕方法选用的医学标准:北京人口出版社,2002.8:69.

[10]马润玫主译.妇产科医师行医必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33.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4

为了加强科室管理,落实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各项政策与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放射科拟开展以下一些工作:1、积极配合卫生部及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内人人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年”活动。1利用早交班时间或其它时间,把卫生部及医院对开展“医院管理年”的活动的各项要求、政策、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科室每一个人,做到人人皆知、积极参与。

2组织科内所有人员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3积极配合及参加“医院管理年”各项活动。

2、根据卫生部及医院“医院管理年”的活动要求,结合放射科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自查工作。1检查放射科依法行医的情况,主要检查诊断报告书写、值班等工作岗位各级医师依法行医情况,主要包括医师资格、医师执业证书及其它依法行医情况。

2检查规范行医执行情况,主要检查各个工作岗位对病人的服务态度。

3检查病人进行X线检查时,对病人及家属等的防护情况。

4检查放射科诊断报告是否按要求及时发出。

5检查放射科病人预约时间情况。6自查医疗收费、一次性耗材使用及消毒情况,主要检查是否乱收费、多收费、加重病人的负担,一次性医疗耗材品是否重复使用,介入诊断手术室消毒情况等。

3、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对科内的不足之处进行整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1进修医生、研究生、实习生及试用期医生在放射科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本科合法行医的医师在场指导,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及试用期医生不排单独值班。

2放射科诊断报告只能由本科有合法行医的医师才能签发。

3规范放射科的医疗工作,要按放射科的医疗常规进行,包括阅片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诊断报告签发制度,交接班制度,各项大型设备的操作制度及放射科医疗质量控制等。

4门诊透视工作岗位医师一定要按时上下班。

5尽量减少放射科检查预约时间,开展检查预约服务。尽量减少病人的检查流程。6放射科诊断报告应按要求及时发出:常规检查在30分钟内发出诊断报告,大型设备检查诊断报告48小时内发出。7加强病人X线防护工作,在X线或CT检查时,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X线检查有危害,并对陪护家属一定要进行穿防护衣等进行防护,对于小孩性腺、甲状腺等X线敏感部位一定要进行防护。

8坚决执行市政府执行的“医疗收费”标准,不乱收费,重复收费。9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耗材的使用原则,不重复使用,特别是CT、MRI及血管造影的高压注射器针筒,不能重复、多次使用,要按规定使用。

10加强放射科医疗消毒工作,特别是介入放射器材的消毒工作。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5

7月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成功进行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长程摇摆试车。

本次试车是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进行的第101次试车。参试人员在圆满完成该型号第100次试车任务之后,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在长达280秒的摇摆动作中,发动机工况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着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再迈新台阶。

本次试车是该发动机伺服机构状态改进后的首次热摇摆试车。主要考核试车台摇摆控制系统及发动机长时间工作能力。发动机所执行的摇摆动作是历次试车中经历时间最长、项目考核最完备、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次,充分考核了发动机及伺服机构在摇摆热试车条件下的适应性。

(航讯)

航天科工中标亚运会信息安全系统项目

日前,广州市公安局组织了第16届亚运会安保技术系统建设招标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706所顺利中标信息安全系统相关建设项目。这是该所继圆满完成奥运安保科技系统信息安全分系统建设项目以来,成功中标的又一个国际大型赛事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设项目。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706所在该专业技术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经过奥运赛事的检验,该所研制的信息安全产品具备较强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被证明完全可以满足大型赛事安保所需。将于明年在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赛事信息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此次成功中标是该所积极推广奥运科技成果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为进一步推广电子票证系统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航讯)

湖南航天高新材料与装备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068基地湖南航天高新材料与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应运而生。这是068基地根据集团公司中长期规划和基地的发展战略,适应集团公司高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基地打造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的“50亿企业”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基地整体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该研发中心的成立,将促进068基地乃至集团公司在高新材料技术研发领域迈上新台阶,推动科技研发和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进,进一步推进集团公司高新材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集团公司高新材料产业发展牵引与支持工程,该研发中心将以从事高新材料及装备科研生产的企业为依托,采取自主开发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等方式,以科研成果工程化开发为基础,以技术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为重点,开展相关研究,解决高新材料及装备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问题。

(航讯)

航天科工获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创新大奖

在7月11日~12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暨首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最高的创新指数获得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第一名,并同时获得3项大奖: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创造特别奖、组织管理奖、自主创新十大人物奖。

2008年9月,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批准,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组织开展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评价”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评价工作也是我国首次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的主题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几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情况,展示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总结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规律,表彰在自主创新诸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杰出人物,进一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更加深人广泛地开展,加快实现我国从制造工厂向创新大国的转变。

(航讯)

航天结构复合材料研究首次进入国家“973计划”

日前,由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06所在内的8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973计划”)――“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通过评审,申报成功。这标志着306所在结构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迈入了国内一流水平。该项目的申报成功,也赋予306所结构复合材料专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极大地提高了该所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了解,“先进复合材料空天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是国家“973计划”内唯一一个复合材料技术项目。该项目以大型飞机、航天飞行器等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重大专项为需求牵引,提出总体技术基础研究方案,从2008年开始论证工作。项目相关科研人员认真分析目前困扰国内外复合材料基础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国内复合材料应用现状,最终完成项目的申报。

(航讯)

首届中美空间监测技术研讨会举办

为了更好地交流中美两国在空间监测领域的技术与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和美国海军天文台前任台长P.K.Seidelmann教授联合倡议的首届“中美空间监测技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这是中美两个航天大国的有关专家首次在空间监测技术领域开展学术交流。

来自美国航宇局、空军研究实验室、科罗拉多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和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50余位中外专家,就空间监测的技术、方法、理论和相关结果等课题展开交流。专家认为此次研讨会“对促进中美双方在空间监测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非常有益”。

(航讯)

风云三号A星全球用户有望实时接收卫星资料

日前,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获悉,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的全球直收站用户有望直接接收处理该卫星资料。

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数据共享工作。但由于风云三号A星载荷数量多、原始数据量庞大,对进行运算处理的计算机配置和要求非常离,因此一般直收站用户无法实时接收处理风云三号卫星资料,只能依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共享平台延时获取数据资料。

日前,由华云星地通公司研发的FY-3A预处理国际软件包开发项目在京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风云三号A星直收站用户有望利用普通计算机实时对自行接收的风云三号A星资料进行预处理,大大提高了国际用户卫星资料处理的时效。

(航讯)

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携手四高校建立遥感应用新平台

7月16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4所大学合作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根据合作协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4所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成立遥感技术研发应用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分别与武汉大学联合成立遥感技术研发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成立雷达遥感应用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遥感技术定量应用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成立遥感应用示范中心。

今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4家高校将针对国产卫星数据源,共同研究和探讨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积累典型应用成果,大力推广国产遥感卫星数 据的应用,全力实现各中心的工作目标。

(航讯)

载人火箭课题获全国质量技术一等奖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组织完成的“载人火箭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2008年全国质量技术奖励大会一等奖,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对载人航天工程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工作的充分肯定。

本项研究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制订和实施了一整套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策略措施,为提高载人火箭可靠性指标,确保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圆满完成打下了基础。

载人火箭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探索了一条结合国情解决航天重点工程元器件保证问题的道路,花钱少,见效大,为全面建设我国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基础和管理模式。

(航讯)

中国第二代航天员开始选拔

中国第二代航天员的选拔早在6月初就已经秘密进入了临床医学初选程序。按照中国航天员以往选拔的惯例,在通过第一轮的资格审查以后,进入到医学初选阶段。也就是第二轮的选拔。在本轮选拔全部完成以后,留下来的航天员将会进入到以后的两轮选拔及复选阶段乃至定选阶段。这批选拔出的航天员将执行建立空间实验室等更为复杂的太空任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透露:“可能随着我们航天器的成熟,部分选拔条件不会像以前那么苛刻,而有的标准可能会更高一点。”他举例说,选拔第一代航天员的时候身高要求在1.65到1.72米之间,而现在放宽到了1.75米。

他表示,第二代航天员人数不一定很多,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也逐渐缩短航天员的选拔间隔,形成年龄不同的航天员梯队。

(人民网)

陆地观测卫星用户大会推广“国产星”数据应用

以“加强合作,扩大共享,共同促进国产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为主题,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办的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第三届用户大会于7月16日在京召开。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先后成功建设并运行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国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等4个大型地面系统和资源卫星数据单机处理系统等,数据处理涵盖高、中、低分辨率,宽广谱、高光谱,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各个谱段。目前,该中心正在建设国家电子政务资源卫星数据分中心,资源三号等卫星的地面系统方案论证工作正在大力推进,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民用数据中心的方案设计、立项评估工作已顺利完成。

截至6月底,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注册用户5200个,注册单位用户近2500家,其中与该中心签订保密协议,订购下载高分辨率数据的国内单位310家,我国陆地卫星数据分发突破百万景,存档资源卫星和环境卫星数据200余万景,积累了海量的珍贵数据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航讯)

美欧同意共同探测火星

美国航宇局和欧空局负责科学项目的官员近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同意制订一项联合计划,用以指导双方的联合火星探测工作,但并未具体说明将开展什么任务。声明说,双方制订了“火星探测联合倡议”,希望开始设计将在2016、2018和2020年发射的任务,其中包括“开展天体生物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其它重点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在20年代从火星取回样品的着陆器和轨道器”。

(江山)

NASA公布OCO发射失败原因

7月17日,NASA公布了“轨道碳观测台”(OCO)卫星发射失败的调查报告。2月24日这颗高级气候研究卫星由金牛座XL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但坠入了南极附近的海域。它是NASA首颗专用于测定地球的二氧化碳水平和研究人造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卫星。调查证实,火箭整流罩未能按指令分离,致使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并最终被毁。(阳光)

阿斯特里姆将设计货物回送型ATV飞船

近日阿斯特里姆德国公司同欧空局签订了价值2100万欧元(2920万美元)的一份合同。根据这份为期18个月的合同,阿斯特里姆德国公司将开始设计用于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输货物的一种不载人飞船。阿斯特里姆公司将论证如何对欧空局现有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进行改造,使其不只能用于单程运输,而是具备往返运输能力。

作为ATV研制的主承包商,阿斯特里姆公司称,若全面研制经费能在2011年批拨,ARV的首次货物回送飞行最早在2016年就可进行。ARV将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其前部将用于把有效载荷送回地面。该方案还可能会被用作研制欧洲载人飞船的基础。

(阳光)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可能无法按时实现

负责评估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奥古斯丁委员会8月14日向白宫提交初步报告称,如果美国航宇局的预算不能得到大幅提高。美国2020年重返月球的计划将无法按时实现。

奥古斯丁委员会指出,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总额达1080亿美元的10年预算已被削减大约300亿美元,在目前的预算情况下,美国不可能完成这一计划。

奥古斯丁委员会认为,即便能够增加资金,登陆月球也并非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最好选择,更经济、对公众更富有激励性的项目应该是登陆小行星及其他目的地;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登陆火星,但所需资金和技术目前还不具备。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任命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诺曼・奥古斯丁领衔的委员会重新评估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委员会预计于8月31日出台最终评估报告。

(社讯)

印将研制大型通信卫星

7月23日,印度政府批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设计研制一颗先进通信卫星。这颗大容量、多波束Ku波段和Ka波段卫星称为“静地星”11,预计将耗资1.04亿美元。卫星重4.5吨,比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以往建造的所有卫星都要重,约是目前在轨工作的11颗“印星”系列多用途卫星中任何一颗的两倍以上。卫星将在2011年年中由新型“静地卫星运载器”火箭发射。该型火箭拟在明年首次发射。

(阳光)

“猎鹰”1火箭进行首次商业发射

7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火箭在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奥麦利克岛上发射了马来西亚的“拉扎克星”小型对地观测卫星。卫星重约180千克,运行轨道高685千米、倾角9度。星上载有“中等孔径相机”,黑白分辨率约2.5米,彩色分辨率约5米。卫星将供商业、科研和政府用户使用,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勘探、林业、测绘、运输、公用设施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这是“猎鹰”1火箭的第五次发射。前三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本次发射是太空探索公司首次成功发射具有实 用功能的卫星和首次成功进行商业航天发射。

(阳光)

印美签航天协议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印期间,印美两国政府签署了有关科学、航天和武器与防务的三项合作协议。航天方面,两国签订了《技术保护协议》,将使印度运载火箭能发射美制和含美制部件的民用或非商业卫星,包括美国政府或学术机构的卫星或第三国航天机构和大学载有美制设备的卫星。由于部件和卫星需同印度火箭组装,《技术保护协议》规定美方可以进行监控,以保证相关设备不被扩散或不当使用。在另外签订一份《商业航天发射协议》之前,印尚不能进入美制商业卫星或第三国含美制部件商业卫星发射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

(阳光)

“斯波特”2即将退役

近日,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宣布,1990年发射、原拟使用3年的“斯波特”2对地观测卫星即将退役。卫星将通过一系列机动进入一个600千米×800千米的轨道。这条轨道将使卫星在25年内再入大气层。一些航天国家制订了旨在减缓地球轨道人造碎片生成的一项指南。对于低地轨道,指南要求退役卫星被移入弃星位置,以使其能在25年内被销毁。“斯波特”2虽早在指南2002年制订前很久便已发射,但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早已在执行指南的规则,2003年就曾将“斯波特”1送人类似轨道。

(江山)

印“月船”1故障引发航天安全担忧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称,由于星上一台重要的敏感器报废,该国去年10月发射的首颗探月卫星“月船”1可能会提前结束工作。该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为2年。报废的是一台恒星敏感器,用于卫星的精确指向。奈尔说,项目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很新颖的办法,使问题能得以克服,但如再出更多的故障将很难办。奈尔称,恒星敏感器失效是由太阳辐射过量引起的。

另据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报道,“月船”计划主任阿那度赖称,“月船”1恒星敏感器因太阳辐射过强报废引发了人们对印度航天员上天后安全的担忧。印准备在2015年前后派两名航天员上天执行该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阿那度赖说,强烈的太阳辐射会导致航天员丧生。因此,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研究加大“月船”2探测器辐射防护罩的厚度,对载人飞船的辐射防护技术进行试验。“月船”2拟在2012年~2013年发射,将向月面上部署一辆无人漫游车。

(江山)

阿联酋公司为维珍银河注资

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阿巴尔公司已同意向维珍集团下属的维珍银河公司投资2,8亿美元,由此取得维珍银河32%的股权。维珍银河公司的商业风险项目将采用“白衣骑士二号”载机和“太空船二号”飞行器。阿布扎比当局将投资为“白衣骑士二号”和“太空船二号”建设一座航天港,而此次股权投资正是该计划的一部分。由于维珍银河公司在美国注册,所以这笔投资尚需得到美国主管部门批准。此外,阿巴尔公司建设航天港的远期规划也需得到美技术出口监管部门批准。

维珍银河公司总裁怀特霍恩称,阿巴尔公司的投资意味着维珍银河公司已有足够的资金来完成首次商业飞行。这次飞行现定于2011年进行。维珍集团迄今已向维珍银河公司投资约1.3亿美元。据估计,包括首次商业飞行在内,项目总资本支出估计在3.5~4亿美元之间。维珍银河已从约300位未来太空游客那里收到约4000万美元的订金。每位游客的票价为20万美元。

(江山)

博尔登就任NASA局长

7月1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投票表决,一致批准航天员出身的退役海军陆战队少将查尔斯・博尔登担任NASA局长,使其成为NASA首位非洲裔局长和第二位出身航天员的局长。投票是在当天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升空后不久进行的。博尔登已于7月17日在NASA总部宣誓就职。他接替工程师和科学家出身的迈克尔・格里芬,成为NASA1958年成立以来的第12任局长。

(阳光)

奥巴马接见阿波罗航天员

7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见了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这一天是人类首次登月40周年纪念日。1969年的这一天,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上月面,迈出了“一个人的一小步和人类的一大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NASA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人们在重温这段历史的同时,也展望着航天事业的未来。奥巴马在接见时称赞了三位航天员以及参与阿波罗任务的其它人员,称他们激励了整整一代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发誓将为NASA提供支持,以使子孙后代能追随他们的足迹。他说,阿波罗11号的登月壮举“表明美国人能做到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在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下,先后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阳光)

奥巴马可能将卫星转回商务部管辖

在开始对美国航天政策进行彻底评审之际,奥巴马政府已表示可以考虑把商业通信卫星从《美国军品清单》中撤除。这一转变可能使美国卫星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美国军品清单》是一部登记簿,开列了由美国国务院监管的各项敏感技术。根据1999年生效的一项美国法律,商业通信卫星被纳入到该清单之中。从那时起,美国航天设备制造商就一直抱怨说这使它们丧失了市场机会,甚至连美国军事机构也有许多人声称此举损害了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从而危害了国家安全。

6月份,众议院通过了《2010和2010财年外交关系授权法案》下的立法,赋予奥巴马政府将商业卫星从《美国军品清单》中撤除的权限。该法案现正在等待由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

标准-3 Block IB导弹完成关键设计审查

雷锡恩公司研制的SM-3 Block IB项目近日完成了关键设计审查,这为该型导弹2010年的飞行试验以及最终部署在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扫清了障碍。

与现役的SM-3 Block IA型导弹相比,Block IB型导弹进行了重大改进,最大特点是安装了具有先进信号处理功能的双色红外导引头,这大大增强了该型导弹的远程目标获取与识别能力。此外,该导弹采用的推力可调的姿轨控系统增强了导弹的飞行灵活性,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雨丝)

美国SDB Ⅱ炸弹进行导引头设计技术成熟度试验

为验证SDB Ⅱ炸弹导引头的技术成熟度,其制造商雷锡恩公司在2个星期的时间内进行了21次系留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引头的设计已经达到技术成熟度第6级水平,完全可应用到武器研制中。

试验是在埃格林空军基地进行的,该基地既是美国空军的武器计划管理中心,也是许多武器的试验场。试验中,载机采用的是美国陆军的UH-1直升机,与采用战斗机作平台相比,使用UH-1直升机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可使导引头离目标的更近。

SDB Ⅱ是重量为113千克级、可全天时和全天候攻击移动目标的精确制导武器。该弹采用三模制导,分别是毫米波 雷达、半主动激光和红外成像。

(雨丝)

美国成功验证精确攻击导弹打击机动目标能力

网火公司最近完成了非瞄准线发射系统精确攻击导弹首次针对移动目标的飞行试验。试验中,该导弹从非瞄准线发射系统的箱式发射单元发射,然后启动弹载非制冷成像红外导引头探测和跟踪一辆夹杂在其他车辆中行进的T-72坦克,导弹最终在距发射位置9千米处直接命中目标。

非瞄准线发射系统可以从指挥与控制中心接收目标信息,然后将其转发给箱式发射单元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以进行初步目标指示。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仍然会继续接收来自指挥与控制中心的目标指示信息。该导弹所具备的这种运动目标打击能力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尚属首次。非瞄准线发射系统一旦装备,它将为美国旅级作战队和巡逻艇提供前所未有的运动目标打击能力。

(雨丝)

土耳其研制“闪电”地地战术导弹

据简氏防务周刊7月16日报道,土耳其Roketsan公司正在研制射程为150千米的J-600T“闪电”地地战术导弹。导弹运载/发射车及补给车均使用“曼”式26.372 6×6越野卡车底盘,利用起重机将导弹装到单轨发射器上。

此外,土耳其SAGE研发公司也在研制名为“托罗斯”(230毫米)和“托罗斯”(260毫米)的多管火箭炮系统,以满足土耳其地面部队司令部的作战需求。但随着Roketsan公司4管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统及150千米地地战术导弹的引入,“托罗斯”多管火箭炮的研究工作可能已全面停止。

(雨丝)

俄罗斯潜射布拉瓦导弹第11次试射失败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7月15日按计划进行的新型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SLBM)试射失败。试验中,该导弹从位于白海的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战略核潜艇上发射,在飞行的第一阶段遇到故障后自毁。

布拉瓦导弹目前进行了11次发射,6次以失败告终。然而,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国防部仍将根据计划在2009年进行5次布拉瓦导弹的试射,并在年底让导弹服役。

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携带多达10枚再入飞行器弹头,射程超过8000千米。这种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弹道导弹计划部署在“北风”级战略核潜艇七。俄罗斯军队希望布拉瓦导弹成为除白杨-M陆基弹道导弹之外的另外一种“三位一体”核武器。

(雨丝)

“进步”M67飞船升空

7月24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进步”M67货运飞船。船上载有2.5吨补给物资,包括推进剂、氧气、水、备件和科学设备等。由于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推迟,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前的自主飞行时间延长为5天。奋进号7月28日离开空间站,而“进步”M67在一天后与空间站对接。

(江山)

印度将与MDBA公司联合研制新型防空导弹

据印度国防部透露,欧洲著名的导弹研制商MDBA公司将与印度联合研制一种低空快速反应导弹。导弹研发项目已经名为Maitri计划,由MBDA公司、印度防御发展组织以及印度动力有限公司构成三方研制团队。该导弹将用来取代苏联为印度提供的OSA-AK地空导弹系统,后者目前正在印度海军和空军服役。

(雨丝)

以色列成功试验反导系统

以色列国防部7月15日表示,成功试验了“铁穹”反导系统。如果武装分子从加沙地带或黎巴嫩南部发射导弹,该系统能够将其拦截并摧毁。据悉,以色列已经在南部地区部署导弹,以对付统治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预计该系统将在未来几个月将进行更多的试验。“铁穹”系统由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用于拦截和摧毁喀秋莎和卡桑等短程火箭弹。这一系统由雷达、控制系统、发射系统和拦截系统构成。“铁穹”系统预计2010年在边境部署和投入使用。

(雨丝)

法国进行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拦截试验

据MBDA公司网站7月15日报道,法国武器装备总代表处、法国空军和MBDA在7月8日进行了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的拦截试验,试验中,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对海面飞行高度只有几米的弱信号目标成功进行了拦截。此次试验旨在验证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系统在保护沿海区域防御敌人来自海上发射的进攻的能力。

米卡导弹已经连续成功地完成从垂直发射装置中的第15次发射。这次拦截试验的成功,证明了该导弹的极大可靠性及其高精度制导。同时也证实了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独特的能力,如末制导模式,其导引头既可以采用红外导引头又可以采用雷达型导引头,以及近炸引信可以在非常低的高度甚至在海平面上截获弱信号目标。

目前,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的海军型已被两家出口客户订购,另外一家订购了其地面改进型。

(雨丝)

美国空军积极推进双任务空中优势导弹项目

为了能在F-22和F-35战斗机的内部弹舱挂载多任务导弹,美国国防部正在积极推进双任务空中优势导弹项目。目的是在2024年左右战斗机可承担AGM-88“哈姆”反辐射任务以及AIM-120中远距拦射任务。尽管2010财年该项目的拨款情况并不乐观,但空军非常看好,并正在大力推进,并准备将海军对这类导弹的性能指标结合起来。

为了在战斗机的内部悬挂,双任务空中优势导弹的尺寸不能大于AIM-120。预计至少有两家公司参与原理样机的设计和飞行试验阶段的竞争,其中包括雷锡恩公司,另一竞标者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阿连特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目前还不清楚波音公司是否参与竞标。此外美国空军还表示,该项目将尽可能应用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DAR PA)所从事的相关研究成果。DARPA在2010年将开始“三目标终结者”项目,明年的预算为700万美元。该项目除了可攻击双任务空中优势导弹覆盖的目标范围外,还可攻击地面的无源目标。

(雨丝)

以色列研制新型滑翔炸弹

据简氏防务周刊7月10日报道,以色列飞机工业(IAI)公司在巴黎航展上展示了一种新型灵巧滑翔炸弹。

该炸弹名为中程激光制导炸弹,还处于研制的初级阶段。据称,该炸弹能够完成精确打击和近空支援任务,所能攻击的目标包括建筑物、小型掩体、时敏目标以及机动目标等,具有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及弹道控制能力。

(雨丝)

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毒刺空空导弹

据防务新闻网报道,美国已批准向台湾出售价值为4530万美元的171枚毒刺空空导弹。这批导弹将安装在2008年10月份批准向台湾出售的新型AH-64D“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上。除了171枚导弹,台湾还将采购24枚系留飞行训练弹、68个空空弹发射架、7个升降发射台,两套数字发射架试验装置、60套冷却液储存配件、3套发射架仿真装置及配件。美国航空及导弹指挥订约中心、陆军订约指挥部、红石兵工厂正在进行签约活动。

(雨丝)

美国计划开始研发新型反舰导弹

美国DARPA和海军研究署6月30日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以研制一种能够无需舰艇帮助、能独立自主发现和攻击目标的新型“远程反舰导弹”。如果该项目进展顺利,美国将得到一种先进的、高速的、且能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采用Mk 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的反舰导弹。

RGM-84“鱼叉”反舰导弹是目前美国海军水面舰艇装备的唯一反舰导弹,安装在巡洋舰和早期型号驱逐舰艉部的X型发射架上。1995年,海军取消了BGM-109“战斧”导弹反舰型的研制,转而研制对陆攻击型,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发射。(雨丝)

台风战斗机首次成功进行宝石路Ⅳ精确制导炸弹投放试验

BAE系统公司和雷锡恩公司系统分公司成功完成了台风战斗机投放宝石路Ⅳ精确制导炸弹的首次试验。近期内还将进行15次投放试验以评估在不同的外挂任务构型、不同飞行高度和不同行速度条件下,如何安全投放炸弹及其投放包线。

该炸弹重226千克,采用了激光和GPS双模制导因而具备全天候打击能力。参加测试的飞机一次携带这种炸弹的数量可多达6枚。

(雨丝)

美国空军计划采购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

美国空军近期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项总额为230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采购12枚AGM-158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其中6枚用于研发飞行试验,另外6枚用于作战飞行试验。该导弹是一种隐身防区外导弹,基本型的最大攻击距离为370千米,而增程型的最大攻击距离可增加到920千米。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6

“萤火一号”由上海航天局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中科院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上海气象台也参加了此项工作。该探测器外壳为平行六面体,尺寸为750×750×600立方毫米,带有两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7.8米。配备有与地面联系的定向天线,探测器质量为110千克,设计寿命二年,包括飞往火星和环绕火星一年的时间。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技术代表,“萤火一号”设计负责人陈长亚指出,在研制期间中国需解决一些航天器在星际间控制的关键技术、自主工作技术和热控技术。陈长亚说,火星探测器的任务包括研究火星附近空间,寻找火星上水消失的原因,以及揭开地球类行星进化的特点。“萤火一号”将携带等离子体探测包,用于观测穿过火星大气层流星的照相机,光学成像仪,磁力计及其它仪器。当中国制造用于卫星的科研设备时,肯定会用到与欧空局合作的“双星计划”中的技术。

同时,在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正在生产“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该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设计师、总经理Γ.M.巴里舒克在接受《俄罗斯报》记者采访时说,设计任务书已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批准,预算经费按所需额度定期拨付。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在2009年10月,“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同中国旅伴一起搭乘“联盟2-1B”发射升空,并于2010年8月到达近地点高度为700千米、远地点高度77000千米和倾角5°的环绕火星轨道。2011年4月,经过几个月的机动飞行,“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着陆在火卫一“福波斯”上。

按照计划,“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从火卫一表面提取100立方厘米的土壤作为样本,这些样本将存放在返回装置的密封舱内。2011年8月探测器从火卫一表面升空开始返回地球。在2012年6月20日至7月15日期间,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着陆。这些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太阳系星球45亿年来的演变进程,研究其成分和理化特性可以得到关于火星卫星起源的数据以及太阳系微粒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数据。

“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的轨道飞行器组件将留在火卫一表面,在着陆区附近继续进行研究。这个组件上将装备作用半径15米的控制器、样品采集装置、用于土壤成分分析的频谱计、微型摄像机。此外。它还将从火卫一着陆点远程研究火星及火星附近空间的特性,测试记录微型陨石,揭示太阳风与火星周围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条件。

完成“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计划后,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计划2012年发射“火星研究卫星”,并于2015年将火星车释放到火星表面。

在现代深空探测竞争中要考虑成本因素,在俄罗斯暂时还没有发射自己的空间站前,需要考虑一项更具竞争力的火卫一探测计划。

无独有偶,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科学家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早在2004年,英国人安德鲁保尔和约翰泽涅斯基教授就提出“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探测计划”。设想中的航天器重310千克,装备类似“火卫一土壤”的探测器和离子发动机装置。首先飞到火卫二卫星轨道以便详细研究这颗卫星。然后飞向火卫一并空投到其表面一个小型重量为16千克的着陆装置。项目任务书包括获得火卫一和火卫二精确起源的数据,寻找它们与小行星的类似之处,研究火星与其它卫星的联系,寻找卫星组成中的挥发物,揭示火卫一上著名的沟槽现象等。

目前,英国Astrium公司正在进行火卫一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火卫二、火卫一卫星和在其上面的着陆,以及火卫一土壤试样的工艺演示验证。按照最新的说法,着陆装置应能从火卫一表面返回到轨道上,与轨道舱对接后能返回地球。因此可以看出,英国的研究计划几乎与“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计划完全一样。Astrium公司的主任项目工程师梅里-克拉勒确信将在2016年发射,飞行时间约三年。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7

一、市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目前,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

(一)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尘肺病、职业中毒是在我市病发的最主要职业病,今年以来,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断出矽肺2例、煤工尘肺5例。由于其迟发隐匿特点,预计实际发病数字要在此之上,对我市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隐患。

(二)职业病危害范围广。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

(三)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四)各县市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较多,返乡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还存在薄弱环节。

(五)根据外地情况,群发性职业病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一次性造成几十人患病,具有范围大、程度深、影响严重特点,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预防杜绝。

发现这些问题,除了职业病的病理特征和环境因素外,还在于:一是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一些用人单位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劳动者健康重视不够,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二是政府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县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关系,职业病防治未能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监管机构不健全,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合力。三是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不足。职业病预防、控制技术急需提高,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在我市将长期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人口结构将长期存在,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也将长期存在,特别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行业,改善工作环境需要时间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增高。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他们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病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病防治监管的难度。这些因素势必导致职业病防治的环境条件日益复杂,接触人口日益增多,隐患危害也将会日渐显现突出,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行政监管,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控制新发尘肺病病例增长速度,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显著减少,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隐患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

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

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

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按要求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防治。以控制煤工尘肺、矽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煤矿、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用2—3年的时间,对上述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尘肺病普查和粉尘危害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发病率。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小水泥厂、小煤矿、小冶金厂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冶炼、制药、电子、酿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的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病危害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

1、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培训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组织对卫生、安监、环保、劳动、工会等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各县市区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安监、劳动、环保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将职业病预防控制职能延伸到乡镇一级。

2、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加快培养职业卫生监督员的步伐,建立长效机制,从人才的准入、培训等渠道综合考虑,不断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开展对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锰中毒、汞中毒、职业性肿瘤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四)提高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强调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益,企业要将农民工等各类用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

加强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的行为从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解决职业病人权益纠纷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动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为职业病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精神关怀等。

四、部门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订地方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三)工会组织

1、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对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协调并督促用人单位解决。

2、协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完善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

3、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四)发展改革部门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工业信息化部门

1、在制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产业。

2、组织实施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七)环境保护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地方性辐射安全法规和政府规章,拟订技术标准,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负责辐射事故调查处理。

2、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3、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煤窑、小冶炼厂等。

(八)财政部门

根据本辖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科学技术部门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司法部门

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宣传部门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治工作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

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至少1—2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市卫生、安监等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1—2期职业卫生相关技术和职业卫生监督培训班,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作业场所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水平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每一个卫生监督机构至少要培养2—3名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指导当地职业卫生工作。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

(四)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探索预防重大职业中毒和核辐射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六)建立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

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建设职业病监测哨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先进的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推进各级职业病信息监测标准化建设。

(七)开展专项调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

开展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调查,构建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加强对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健康检查、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8

反卫星卫星攻击目标卫星有两种方式:一是同轨攻击,即将卫星送入与目标卫星相同的轨道,以较快速度冲撞攻击目标;二是由低轨道直接上升接近并破坏目标。异轨攻击,即作战时,通过其本身的光电控制设备控制反卫星拦截器,快速接近目标,并适时起爆炸药装置击毁卫星;或适时释放金属颗粒和碎片、气溶胶系干扰物,使得卫星上的光电器件工作失常,从而导致卫星星体脱离运行轨道而坠毁。

反卫星卫星携带不同的反卫星武器(“软杀伤”和“硬杀伤”武器),执行不同的战场任务:“软杀伤”通过破坏敌方卫星的传感器、通信设备、通信链路和供电电池板来毁伤目标,使得卫星暂时失效、工作性能降低或者彻底瘫痪,其对抗的主要手段是依靠电子干扰设备来干扰卫星的通信链路和无源干扰剂来干扰卫星的光电传染器。例如,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付美国的红外侦照卫星对其的过顶侦查,就控制其反卫星卫星对美国卫星上携带的超大倍率光学望远镜的镜片喷涂气溶干扰物,使美国卫星暂时致盲,从而干扰和破坏了它对本国的侦查行动。“硬杀伤”是通过攻击性武器的实体直接撞击卫星,从而达到摧毁卫星的目的。其对抗手段一是使用反卫星武器对卫星进行毁伤。如使用截击卫星或动能卫星直接碰撞目标;二是使用化学能或核能毁伤,如使用携带高能炸药或者核炸药战斗部的反卫星天雷和反卫星导弹等。在目标附近引爆并摧毁目标。

美俄两国所拥有的反卫星卫星及成功案例

美国从拥有卫星以来,一直致力于反卫武器的研发工作,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反卫星卫星,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是KEASAT动能反卫星卫星与XSS系列反卫星卫星。

KEASAT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阻断敌方卫星的能力而研发的动能反卫星卫星,它通过高速碰撞击毁敌方卫星。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推进器、摧毁装置、遮盖物和发射后援系统,利用自身雷达红外探测器跟踪并靠近目标卫星。美国于1996年完成了卫星上处理器和寻的装置的闭环和盘旋试验,包括验证碎片对敌方卫星的影响分析。美国空军近期还开发了一种反卫星卫星,该反卫星卫星可以接近敌方通信卫星,但不直接破坏通信卫星,而是采用无线电微波干扰的方式,干扰敌方的通信,从而达到中断敌人通信的目的。

美国于2003年1月29日发射了重28千克的XSS-10卫星,该卫星具备“以编队的方式靠近另一颗卫星并拍摄图像”的功能,可从重复使用军用轨道器中释放,然后“高速尾随”敌方的目标卫星并伺机将其摧毁。XSS-10卫星也称“掠夺者”微卫星,它具有“钩住对方卫星”的特性,能够与敌方卫星对接并使其重新定向。2005年4月11日,美国又将XSS-11发射入轨。XSS-11重145千克,可以携带15千克推进剂,能以大于28度的倾角在2.4千米之外观测被逼近的目标卫星,同时具备在轨成像能力。XS S-11与位于同一轨道内的6-7个空间物体进行自主交会。这些空间物体包括失效的上面级和休眠卫星。XSS-11的首次交会是在上天后3-6周进行的。美国地面控制中心与任务初期的交会,但在后续的任务中会逐步减少参与,直至由XSS-11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交会。显然,XSS-11具有编队性质的试验,也有反卫星的能力。

俄罗斯宇宙号反卫星卫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它的强大衣钵,反卫星武器也不例外,只是因为俄罗斯经济实力下滑,近些年来,很少从事实验活动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俄罗斯的空间反卫星能力仍然不容小视。1968年10月19日,苏联就发射了宇宙248号卫星,次日又发射了宇宙249号卫星,这两颗卫星的发射时间相差24小时,而且进入了不同的椭圆轨道,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宇宙249号达到宇宙248的高度后,相距数百米,突然宇宙249号离开宇宙248号的轨道,之后它的战斗部发生爆炸,宇宙248号立即拍摄下爆炸时的情景,成功完成了试验。在1964年至1983年期间,苏联先后进行了20次“以星炸星”的反卫星试验,都取得了实验的预期目标。

反卫星卫星家族的新宠:小卫星编队作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器械的小型化、集成电路的大规模应用,传统的卫星做得更小更轻,这使得发射微型卫星等新概念飞行器成为可能,如果这种微小卫星具有了编队卫星的机动能力,靠近卫星,并跟踪军事卫星,将可执行太空防御任务。另外,不同小卫星相互组合,协同工作,不仅会大大提高其作战效能,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生存能力。同时,因为小卫星的体积小,质量轻,可以一箭多星进行发射,将卫星射入不同的轨道,经济实用,避免了大型卫星的诸多问题,因此小卫星更为人们所青睐。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国外军方正在以创新的军事概念,研究各种具有独特能力的小卫星编队系统。例如用于天基感知的卫星系统,执行可见光和红外地球成像、多光谱地球成像和地图绘制、目标探测与跟踪等任务预警小卫星,用于跟踪飞行中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战略导弹及其弹头;“后勤”卫星,在轨保持执行补给任务等。

小卫星编队在反卫星卫星中的应用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 高能天体物理, 黑洞, 空间天文

abstract :using the universe as a unique laboratory for probing the laws of physics in regimes not accessible on earth, such as the very early universe or strong gravity fields near the event horizon of a black hole, is a new common frontier between physics and astronomy. the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 mission is the first dedicated astronomy satellite in the 2006—2010 five-year plan for space science unveiled by the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the hxmt mission will perform a wide band (1—250 kev) all-sky survey with the best sensitivity and angular resolution in the hard x-ray range as a black hole finder and cosmic hard x-ray background observer, and make sensitive pointed timing and spectral observations for studying the underlying physics processes of black holes and other compact objects. fifteen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submission of the hxmt proposal based on a new imaging technique. it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china to see if the scientific opportunity created by such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finally grasped.

keywords :high-energy astrophysics, black hole, astronomy from space

1 x射线天文学的开拓

天体的高能辐射(x射线、γ射线)被地球大气吸收,必须在地外空间才能被观测到.1962年,美国科学工程公司一个青年核工程师贾科尼(r. giacconi),联合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用探空火箭把x射线计数器放到高空,探测月面被太阳照射时产生的荧光x射线,意外地在月亮和太阳以外的天区探测到一个很强的x射线源[1].当时用的x射线探测器不能成像,只能测得宽视场中的x射线光子计数,不能确定x射线天体的位置.1965年,在美国工作的日本学者小田(m. oda)提出准直器调制定位方法[2],可以利用简单的x射线计数器确定x射线源的方位.1966年,贾科尼、小田等将加了准直器的x射线探测器用火箭重新发射上天,测出这个x射线源在天蝎座,这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宇宙x射线源天蝎座x-1.1970年,采用这一技术的x射线天文卫星“uhuru(自由号)”上天.uhuru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x射线(2—20 kev)巡天,发现了400多个宇宙x射线源. 其后,贾科尼等发展了x射线掠射成像技术,发放了“爱因斯坦天文台”等x射线成像卫星,使x射线天文学走向成熟.2002年,贾科尼由于开拓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x射线天文学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2 硬x射线天文

对于研究天体极端条件下的高能过程,光子能量高于10—20 kev的硬x射线是比x射线更重要的窗口.例如,黑洞吸引周围物质形成吸积盘,其最后一个稳定轨道内边缘的温度达到数百万、上千万度,发射强烈的软x射线.而从吸积盘边缘到黑洞视界的高温等离子体温度高达数十亿度,这个区域主要发射比软x射线能量更高的硬x射线.所以,硬x射线是研究邻近黑洞强引力场区域时间、空间和物质性质的关键波段.而且很多巨型黑洞被尘埃包围,软x射线无法穿透,只能用硬x射线探测器去发现它们.上世级90年代初,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天体物理委员会在规划未来十年美国天体物理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高能天文观测存在一个重要的缺口,就是硬x射线波段,预期这个波段将是非常富有成果的领域,报告将硬x射线成像列为优先级最高的90年代空间高能项目;美国宇航局也把硬x射线巡天列为90年代空间高能天体物理的首要任务.

硬x射线成像比x射线成像困难得多.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了编码孔径成像技术, 它是用探测器阵列与编码孔板构成的编码孔径望远镜,记录不同方向入射的光子编码板投影的叠加,然后再借助于解调或者反演的数学方法求出影像.上世纪90年代,欧洲和美国先后开始研制编码孔径成像的硬x射线卫星.

3 直接解调方法

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直接解调方法[3],用简单成熟的硬件技术可以实现高分辨和高灵敏度硬x射线巡天.自从高斯发明最小二乘法以来,人们总是借助一些简化的最优化条件(如最小二乘条件、最大熵条件或最大似然条件)或线性数学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实现由观测数据到真实对象的反演;直接解调方法则应用非线性的数学手段,直接解原始的测量方程,实现反演成像.由于更充分地利用了数据中有关测量对象和测量仪器的信息,同样的数据经直接解调可以得到比传统方法好得多的反演结果.把直接解调技术运用于实验设计,可以突破仪器内禀分辨的限制,用简单的非成像探测器扫描观测,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成像.与复杂和昂贵的编码孔径成像系统相比,简单的准直探测器扫描数据直接解调成像的,分辨率高,同时噪音干扰被有效抑制,背景异常干净.直接解调方法提出之初,用低分辨的非成像探测器能实现高分辨成像难以被接受,曾被称为“魔术”,直接解调成像结果甚至被怀疑为弄虚作假.新方法取得认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论证了方法的数学基础;用地面实验和球载硬x射线望远镜飞行验证了直接解调成像的可行性;应用直接解调技术重新分析多种国际空间天文卫星的档案数据,大大提高了其结果的质量(利用一些非成像卫星的数据实现了高分辨成像,并获得一些重要的天文发现).经过十年左右的理论、实验和数据分析工作,国内外学者开始接受直接解调方法,例如,2002年7月,欧洲空间局在意大利举行空间科学暑期讲习班,将“直接解调方法”列为成像方法课程.

4 硬x射线天文卫星hxmt

199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室研制的非位置灵敏硬x射线探测器hapi-4(见图1),在高空气球飞行中对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进行扫描观测,利用直接解调技术实现了高分辨硬x射线成像[4].在此基础上,作为“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侯选项目,我们提出用成熟廉价的探测技术建造和发放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高空间分辨本领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的建议.hxmt望远镜由18个准直nai/csi 复合晶体单元构成,总面积为5000 cm2, 准直器视场为1°×6° ,探测能区为20—250 kev, 成像分辨率好于5角分.1994年5月,对该建议的评审结论是“ 空间高能x射线调制望远镜采用我国发展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如能确认则可望成为世界上第一台高能x射线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成像望远镜,在硬x射线天体的发现和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技术(硬件)储备较好.主要问题是作为核心的方法有待确认”.

经过多年时间,直接解调方法慢慢地被较多人认可.1998年,为利用直接解调新技术开拓空间天文前沿,44位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技术方面的学者(包括9位在海外的中国学者)联合提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建议书.2000年,973项目“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立项.2000—2005年,在973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合作建成hxmt望远镜主探测器1:1地面样机(见图2).地面样机对放射源扫描成像结果(如图3),证实了用hxmt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可行性.

5 硬x射线巡天

1993年提出的hxmt卫星项目,期望能在欧美之前,以好于5角分的分辨率实现硬x射线的首次成像巡天,发现大批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其他高能天体.当时,欧洲刚开始研制基于编码孔径成像技术的integral卫星,由2500个硬x射线/γ射线探测单元组成,总面积2500 cm2,设计的成像角分辨率为15角分.hxmt的成像分辨率和灵敏度比integral好得多,但技术难度和造价却低得多,领先实现硬x射线巡天是完全可能的. 可惜的是,由于对直接解调新方法的疑虑,hxmt项目立项被长期拖延,而integral卫星却于2002年成功发射上天.integral虽然不是为实现巡天设计的卫星,但鉴于硬x巡天的重要性,integral上天后用累积大量局部天区成像的方式努力实现大天区成像,发现了几十个以前没有看到的超大质量黑洞. 随后,2004年美国又发射了可以实现硬x射线巡天的编码孔径成像望远镜swift,角分辨率为14角分. 虽然hxmt仍然可以实现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和曝光均匀性比integral和swift更好的巡天,能发现更多的硬x射线天体,但中国实现人类首次硬x射线巡天的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已经丧失.

6 超越爱因斯坦

“超越爱因斯坦”是21世纪美国nasa的一个重大的空间科学计划,其科学目标是了解:(1)是什么驱动了宇宙大爆炸;(2)黑洞附近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性质;(3)什么是暗能量.“超越爱因斯坦”计划通过对宇宙大爆炸、黑洞和暗能量的空间科学观测,寻求物理科学新的突破.

hxmt是发现黑洞和研究致密天体强引力场中动力学与高能过程的强有力的实验装置.在“超越爱因斯坦”计划的下一代黑洞搜寻者(black hole finder prob)之前,hxmt能够以最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发现大批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其他未知类型高能天体,并研究宇宙硬x射线背景的性质. hxmt卫星的低能(1—15 kev)、中能(5—30 kev)和高能(20—250 kev)三个望远镜都是准直型探测器,直接解调扫描数据可以实现高分辨和高灵敏度成像以及对弥散源的成像;而大面积准直探测器又能获得特定天体目标的高统计和高信噪比数据,使hxmt既能实现大天区成像,又能通过宽波段时变和能谱观测研究天体高能过程,有机会为实现“超越爱因斯坦”的目标作出独到的贡献.

hxmt建议提出3年后,笔者之一于1996年8月初在香港召开的“21世纪华人天文学会议”上介绍了这个项目[5].报告的结束语说:“由于在硬x波段具有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和成像能力,hxmt卫星将对空间天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于中国,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去实现人类首次硬x射线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巡天,这也是对于中国科学界及其领导者的判断力、自信心与勇气的一个挑战”.

报告结束,来自台湾在美国nasa戈达特飞行中心工作的著名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丘宏义教授从头排的座位站了起来,兴奋地挥动着手臂说:“太好了,我们可以超过美国人了!”他接着讲了一个故事:小田因为发明x射线调制器实现x射线天体定位和第一颗x射线卫星上天而变得很有名气;当他从美国回到日本时,受到天皇接见.天皇问他:“小田先生,你发明的这个调制器有什么用处?”小田答道:“没有什么用处,最重要的用处就是能够得到陛下的接见!”

小田于1965年提出准直调制方法时,在美国光学杂志发表的文章篇幅不足一页, 次年用火箭飞行测得第一个宇宙x射线源,4年后,x射线卫星uhuru就升空了,实现了x射线巡天的开拓.我们在1992年建立直接解调方法,也用了1年时间由气球飞行实现了对天鹅座x-1的直接解调成像.但是,15年过去了,从丘先生激动地期待算起也已经过去了12年,至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工程立项还未能完成.作为在中国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十多年来我们不断地聆听要努力创新的教导,或承受没本事创新的指责,无缘体味小田式的幽默洒脱.面对激烈的国际竟争,我们仍然在努力着和祈望着新方法所提供的科学机遇不至于最终被完全地丧失掉.

参考文献

[1] giacconi r, gursky h, paolini f et al. phys. rev. lett., 1962, 9: 439

[2] oda m. appl. opt., 1965, 4: 143

[3] li t p, wu m. astrophys. space sci., 1994, 215: 213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10

1990年,日本政府在休斯顿举行的各国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地球新生计划”,该计划列出了今后100年可使地球环境新生的战略技术,这就是核聚变和宇宙太阳能发电。

所谓太阳能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法,利用当前的技术可将10%的光能转换成电能。为使发电过程不排放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物等气体、放射性废弃物及造成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人们期待着开发绿色发电技术。依靠太阳光发电不仅能满足人类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源,而且能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做出重大贡献。

但是,在地面上每平方米仅能获得约1千瓦的电力,而且太阳能的利用还要受天气因素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有人曾提出在日照充足的沙漠地带建造大规模太阳光发电站的设想,但在地面上夜间不能发电。

利用阳光发电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用太阳能在宇宙空间发电。1968年,美国人格雷齐尔提出了建造宇宙太阳能发电卫星的设想。他提出将卫星发射到静止轨道,然后利用微波将太阳电池获得的电力送到地面,这样人类便可获得无限的绿色能源。

静止轨道就是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圆形轨道。静止轨道上的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致的,即每日自转1周,所以从地面上看卫星总是处在同一位置上。而且静止轨道上的太阳光强度为地面上的大约14倍。除日食期间外,可以不分昼夜、不分季节和不管天气好坏进行发电,因此,在宇宙空间太阳能的利用率约是地面上利用率的10倍。

宇宙空间发电所得的电力用微波送往地面。送电用的微波是光波(即电磁波)的一种,属于卫星广播、微波炉、移动电话使用的波长范围。

满足美国的总电力需求

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美国能源部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合作,自1976年开始实施宇宙太阳能发电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有,假定21世纪之初美国所需的3亿千瓦电力全部由宇宙太阳能发电提供的话,会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还要将宇宙太阳能与火力、核能、核聚变等其他发电方法进行比较。

当时研究的发电卫星叫做“参考系统”,一颗卫星就是一个5公里×10公里的庞然大物,如果把它发射到静止轨道上,可发电500万千瓦。按每颗卫星总重量50000吨计算,每年发射2颗,在30年内计划总计要发射60颗卫星。

研究人员经过对用微波送电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能效等多方面考察,最终得出了应推进阳光发电卫星研究这一结论。但由于难以预测的巨大建造成本等问题,这项研究于1980年终止。

这一结果,使得世界各国对宇宙太阳发电的兴趣急剧降温。但是,随着近年来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对宇宙太阳发电的认识又有所改变,自80年代后期开始重新掀起了宇宙太阳发电热。在日本,1987年由国家公立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了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太阳发电卫星研究小组”。日本政府又于1990年成立了“SPS2000”宇宙太阳发电系统实用化研究小组,该小组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1997年又成立了既有理学、工学,又有法学和经济学方面人士参加的“太阳发电卫星研究会”。目前该研究会的事务局设在东京大学,正在从事研究信息的交换及对外信息的提供。1998年日本科技厅成立了宇宙太阳发电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其安全性及经济性问题。最近美国航天局重新开始了对宇宙太阳发电的研究,虽然对其成本问题尚未进行研究,但1998年后将会大幅增加研究经费,而且研究的进度将会加快。

日本的SPS2000计划

所谓SPS2000是指最迟到2000年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组建输出1000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卫星,首先把发射轨道定在赤道上空1100公里处,供电范围定在赤道附近的一些国家。该计划规定

:1)发电卫星将成为与地面发电厂的成本可以竞争的发电站;2)发电卫星建成后,它将发展为更大规模的发电系统。

迄今为止,由于SPS2000尚未列入正式的国家研究计划之中,因此,2000年就不能实现发射。但在以现有的技术设计的宇宙太阳发电系统中,SPS2000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宇宙太阳发电系统。

在SPS2000中所设计的太阳发电卫星是一个边长为336米的正三角棱柱体,柱的全长为303米,总重量为240吨,在棱柱体两个面上镶有太阳电池板,剩下的一面装设有发送微波的天线。卫星的骨架由铝管组成,骨架用机器人和自动组装机进行组装。卫星建成后由机器人进行保养,由于采用的是1100公里的低轨道,所以发出的电力仅够日本使用,但赤道附近的国家每天约有12次接收电力的机会。

太阳电池使用的是薄片状非晶硅太阳电池。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特点是重量轻、柔软性好、成本低、易批量生产。现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正在给这种非晶硅电池照射相当于宇宙空间30年所承受的电子射线、质子射线、离子束及紫外线,以研究其老化的程度。

太阳电池发的电被转换成微波后送往地面。以现在的技术,如果将100瓦的直流电转换成微波,要损失30%的能量。目前所制定的目标是将转换效率提高到75%。

送电效率约50%

在地面上接收微波需架设接收天线,接收天线可将卫星传送来的70%的微波转换成电能。因此在SPS2000计划中,太阳电池板发电的50%在地面上可得以利用。

微波送电时,受电设施需向卫星发射诱导信号,这样卫星便可向受电设施传送微波。一个地方的受电设施每2小时可接收到约230秒的微波。要想用微波接收全部电力需架设直径2公里的接收天线。这种规模大小的受电设施所得到的电力,可连续提供约250千瓦的电力。在日本,250千瓦是300个家庭的用电量。在SPS2000计划中,计划将受电设施建在赤道地区的无电村。

据测试,SPS2000计划中的微波受电地区局限于北纬3度-南纬3度的地带。目前已对坦桑尼亚、埃及、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厄瓜多尔、马尔代夫、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了预备调查。被调查的这些国家都很关注SPS2000计划,并愿意对受电设施的建设给予协作。

送电使用的微波频率为2.45千兆赫,这一频率处于卫星广播(约12千兆赫)和地面UHF广播(约0.77千兆赫)使用的电波频率之间。地面上送电的能量密度最高为0.0001瓦/米2,所以2.45千兆赫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例如法律规定,使用2.45千兆赫的

电子微波炉泄漏的微波,在离炉体5厘米的场所,应控制在0.0005瓦/米2以下。

但是电磁波对生态系统、地球环境的影响尚有很多不明了之处,长期送电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还需进行必要的研究。 移动电话小型化技术的诞生

目前人造卫星的制造成本为每吨100亿日元,如果按照现在掌握的宇宙技术制造SPS2000计划所需的重240吨的太阳发电卫星,需要约20000亿日元。1998年始建的国际空间站的总重量约460吨,预算为270亿美元。根据通产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规定,地面上太阳发电设施的成本已于1996年降至每千瓦约150万日元。如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建造与SPS2000相同的输出功率为10000千瓦的地面太阳发电站只需150亿日元,也就是说,用以往的宇宙技术建造太阳发电卫星是不经济的。

SPS2000使用地面上用的非晶体硅太阳电池实际上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其目的是将建设成本降到卫星制造与建设成本的1/100。目前人造卫星上使用的太阳电池与地面上使用的太阳电池的成本之比为100:1。

发电卫星其他的主体结构单元是微波接收天线和卫星骨架。SPS2000使用半导体元件将电力转换成微波。最近快速普及的移动电话为太阳发电卫星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移动电话也使用微波,移动电话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显示出微波发送与接收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革新如果得到利用,SPS2000微波送电使用的接收天线将会大大减小。

为降低宇宙空间的建设成本,需要开发无人自动组装技术。现在研究小组正在通过阳光发电进行组装SPS2000卫星骨架的实验。

宇宙太阳能发电将加速太空旅行时代的到来

目前就一般的发射成本而言,向围绕地球的较低轨道发射卫星,每公斤成本为100万日元。SPS现阶段的总重量为240吨,发射预算为2400亿日元。根据科技厅1996年对各领域的4000多名专家的“第6次技术预测调查”,2014年用火箭发射宇宙卫星的费用可降到目前的1/10以下。

如果实现发射低成本化,各种需求会应运而生。例如,宇宙旅行或许会商业化。假如以每公斤20000-30000日元计,60公斤重的人,花120万-180万日元便可实现去宇宙旅行的梦想。这种低价格还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宇宙太阳发电的实用化或许会与宇宙旅行商业化同时到来。

目前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正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试验装置,进行未来型宇宙运输系统的基础研究。1998年已进行了试验装置发动机的燃烧试验,计划很快进行飞行试验。

宇宙太阳发电是否能成为有用的系统

为实现太阳发电,就必须评价总能源收支情况。必须对卫星零部件制造、卫星发射升空及受电设施制造等项成本多少年可回收进行综合评价。

对造成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应进行综合评价。1996年庆应大学的吉冈完治教授等人假定,太阳能发电卫星的耐用年数为30年,并将其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其他发电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显示,1千瓦宇宙太阳发电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7克,煤炭火力发电为1225克,石油火力发电为846克,液化天然气火力发电为631克,核能发电为22克。在宇宙太阳发电的情况下,制作太阳电池、火箭及火箭燃料时还要产生二氧化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核能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最少,如果用宇宙太阳发电保证日本所用电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约占现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0。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1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病防治工作全局,从我县实际出发,借鉴有益经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强化用人单位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以尘肺、职业中毒、放射性疾病防治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切实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及防治专项经费,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体系,提高对职业危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使职业病危害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到年基本消除重大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尘肺病等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二)具体指标

到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在到10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率达到6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

到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份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到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达比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四、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开展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

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生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

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培训,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和必要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期限妥善保存。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用人单位应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者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作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的防治。以控制尘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开展尘肺病防治技术和发展规律调查研究。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粉尘危害严重,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水泥厂、小冶金厂,石英砂加工作坊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制药、冶练、纺织等行业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氰、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对生产设施、设备、场所进行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生产政策的职业病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实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治理工程,开展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

1、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构建职业病危害动态监督及监控预警体系,开展对矽肺,硅酸盐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2、健康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乡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职业病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等职业病防治网络。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与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基层专业人才。

3、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中央、省、市已有信息传输网络或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及时收集、分析相关动态信息,逐步实现职业病防治信息化,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规范管理。

4、加强联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监督网络。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培训,配备必要的设备,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工伤保险覆盖率。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健全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险待遇和标准,进一步探索工伤在预防职业病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职业病预防、补偿和康复制度。

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完善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行为的从严处罚。

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维护职业病病人合法权益。

(五)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将职业病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纳入我县普法计划范围,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责任,职业病防治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职业病防治的氛围,提高群众职业病防治意识,开展作业场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重点抓好石料开采、石料加工、化工、建筑等行业劳动者的培训。加强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行业、企业管理层和劳动者的培训,特别是中小企业负责人、职业病管理人员的培训。

五、部门职责

(一)县卫生局

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诊断,职业健康检查和救治。

(二)县安监局

1、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管理工作。

3、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4、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5、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三)县工会

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代表和组织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群众监督,开展劳动者保护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和防护能力,指导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在高危行业平等协商、鉴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制度。

(四)县发改委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交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义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县工商局

负责对无照或超范围进行涉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生产经营企业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查处。

(七)县环保局

1、负责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对辐射事故调查处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2、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冶炼厂等。

(八)县财政局

根据本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监督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县科技局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县司法局

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县广电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十二)县经贸局、工业园管委会

要对本系统本园区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使其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改革工艺,加强劳动者的健康防护措施,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体系,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各司其职,做好职业病防治监督工作。卫生、安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宣传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依据自己的职能,明确职责,制定职业卫生工作年度计划;要建立信息畅通,密切联系,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突出重点,严格监督执法。按照权责明确,监管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职业病防治监管工作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放射卫生工作计划范文12

“国际通信卫星”19的南侧太阳能帆板尽管已经展开,但已受到永久性损伤,将影响提供给卫星有效载荷使用的功率。一位官员说,南帆板似乎可留下一半的发电能力,而这意味着“国际通信卫星”19在其15年寿命期间的总发电功率可达到设计能力的75%。“国际通信卫星”19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建造,6月1日由海射公司的天顶3SL型火箭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海射公司射后表示,火箭整流罩内的传感器在起飞后72秒探测到一个尚未得到解释的压力事件,与2004年该火箭发射另一颗劳拉造卫星时出现的一个事件类似。2004年发射的那颗卫星有一侧帆板最终未能展开。海射公司和劳拉空间系统公司至今仍对事故原因各执一词。(阳光)

哈准许俄在拜科努尔进行涉及新落区的发射

6月15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表示,哈已准许俄在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两次涉及一个新火箭残骸落区的发射。俄哈两国迄今尚未就该新落区达成协议,导致原定5月23日在拜科努尔进行的欧洲“气象业务卫星”B卫星发射以及原定6月7日在那里进行的涉及白俄罗斯、加拿大和德国各一颗卫星及2颗俄罗斯卫星的另一次发射未能如期进行。哈方坚持说,要使用该落区,双方必须在1994年签署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租赁协议之外另签一项协议,并得到哈议会批准。哈航天局说,双方有关新协议的谈判始于2008年,但协议草案仍在起草之中。(江山)

美航宇局指望靠商业载人项目来增加驻站人数

美航宇局主管载人探测与运行任务署的副局长格斯顿’梅尔说,该局希望靠其“商业载人计划”来把国际空间站驻站人数从目前的6人增加到7人。他说,若国会愿意大幅增加该计划预算,这一目标最早在2017年就可实现。这将提高站上的研究能力,并提高空间站利用效率。为做到这一点,并保证美航宇局正在帮助工业界发展的私营载人运输工具能在2017年前投入飞行,“商业载人计划”2014年到2017年间每年将需要8亿美元以上的经费。国会2012财年给该计划的经费是4.06亿美元,不到NASA申请额的一半。2013财年的申请额是8.3亿美元,国会实际拨款额有望达到5.25亿美元。(江山)

美公司试验替代燃料火箭发动机

6月29日,美国加州航天推进集团有限公司对一台新型混合火箭发动机进行了约20秒的热试车,验证了据称可用于发展高效替代燃料运载火箭的技术。这种发动机采用液氧/石蜡作推进剂,直径56厘米。这是这台发动机的第5次试车。该公司称,采用这项混合推进技术的未来推进系统有望使火箭成本降低到现有火箭的10%~20%,而所用石蜡燃料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无毒,从而有益于环保。混合推进剂兼具液体和固体推进的优势,既有固体系统的简洁性,也有液体火箭的安全性。一旦点火,固体火箭通常不能中途关机。混合火箭正在方兴末艾的私营太空飞行行业发挥很大作用。维珍银河公司的亚轨道“太空船二号”飞船和内华达山脉公司正在争取美航宇局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服务的“追梦者”小型航天飞机都采用混合发动机。(阳光)

俄计划重启“空射”项目

据俄媒体日前报道,俄罗斯有意重新启动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遭搁置的“空中发射”项目,即使用重型运输机在空中发射运载火箭。俄计划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利用俄重型运输机和印尼的地面基础设施来实施这一计划。2006年,负责实施这一项目的俄空射航空航天公司与印尼一家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在印尼斯考滕群岛上的飞机场部署安-124-100VS“鲁斯兰”重型运输机,利用这里靠近赤道的有利地理位置实施空中火箭发射。空射航空航天公司的大股东飞行航空公司曾在2007年表示,这一项目已进入最后阶段,2010年将实施首次发射。但此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项目因缺乏后续资金而被搁置。但飞行航空公司一直没有放弃这个项目,并已投入近2500万美元资金。用飞机发射火箭比在地面发射同样重量有效载荷便宜20%~30%。(阳光)

美航宇局调整好奇号落区

6月11日,美航宇局宣布调整好奇号火星漫游车着陆区的大小和位置。新设定的椭圆形落区大小从原先的20千米×25千米压缩到7千米×20千米,中心点距盖尔坑中央夏普山比原先近了约6.5千米。好奇号探测任务又称“火星科学实验室”(MSL),耗资25亿美元。探测器于2011年11月发射,将在8月6日降落到火星上的盖尔陨石坑内,而坑内5千米高的夏普山将成为其探测目标。漫游车将利用先进的成套工具来搜集火星上可能一度存在微生物生命的迹象,任务时间2年(1个火星年)。落区调整将会把漫游车着陆后需行驶的距离缩短近一半,使之能提早数月到达山脚下。不过,落区的压缩也使漫游车落到夏普山山坡上的危险性加大。这种六轮漫游车将借助于火箭动力的“空中吊车”来帮助降落。(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