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

时间:2023-08-10 17:25:04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1

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诊断、治疗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是众多医学技术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包括X线、CT、MR、超声、窥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临床对影像学数据信息分析技术需求的增高,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1]。医学影像信息学指基于临床医学影像存储与通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临床影像分析、数据处理的技术管理系统,主要发挥收集和处理患者放射科的登记、分诊、影像诊断报告以及放射科的各项信息查询等临床医疗信息的作用[2]。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无胶片化。临床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相辅相承,共同促进、共同完善,本文主要对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的关系展开探讨,以下是本次研究全部内容。

1.资料

1.1三维CT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医学放射成像技术能够简单、直观的反应患者身体内部脏器、骨头等病变情况,极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度及精密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存储量大、分析速度快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信息的数字化转变,简化了医学影像分析难度,提高了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成像图片的质量,并且有助于医学影像图像数据的系统化管理,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有助于医学信息系统化管理[3]。

具体应用实例包括三维CT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其图像分辨率、数据采集速度、射线利用率、人体射线吸收剂量分别向着更高、更快、更高、更低的方向发展,现代临床应用的锥型束螺旋CT即随着平板(2D)检测器的发展,影像学的发展逐渐解决了传统医学放射成像不能解决的全身或者较长身体部位的检查问题,锥型束螺旋CT重建算法极大的提高了医学影像质量[4]。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实时X线平板(2D)检测器技术逐渐成熟,克服了传统组合断层成像数据采集速度慢、噪声干扰和几何失真等问题,获得高质量的实时数字X-线图像,丰富和发展了临床数字放射摄影和真三维CT图像信息采集[5]。

1.2多源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受信息采集时间、螺旋速度等限制,很难对运动心脏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患者及临床医学对医学影像的需求及要求不断增长,这些均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学工作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改革,为了克服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的上述不足,科学工作者逐渐将医学影像信息学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2005年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CT检测器应用而生,该检测技术解决了单源螺旋CT检测器不能解决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情况的观察,但是双源螺旋CT则不存在精确重建的算法,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问题,多源锥束成像装置应用而生,这一技术发展得益于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精准控制多个X射线管,进而实现了同时获取多投影角下的投影数据信息,这重建[6]。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向着更加快速、精准、方便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医学影像信息存储量,同时能够实现影像信息的远程分析。

1.3电子扫描CT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电子扫描CT是采用扫描电子束X射线进行医学影像信息采集的医疗器械,该设备依靠阴极X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束沿轴线加速与聚焦进行的顺序触发式扫描,能够应用于动态心脏检查。但是传统电子扫描CT成像检测器上不能装防散射栅叶片,因此不能保证医学图像质量由于散射而受到影响,同时检测器上香蕉形的放射剖面严重降低了系统的几何剂量效率,此外传统X线管的功率比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大体形的病人应用,受环境影响较大[7]。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逐渐克服了电子扫描CT的上述不足,综合了锥束螺旋CT与电子扫描CT的共同优点,对电子扫描CT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了一个供小动物成像用的电子束微型,并改进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子扫描CT图像质量差、几何效率低、信噪比大等缺点。电子扫描CT的发展同时刺激了椎束变螺旋CT理论的发展。

2.讨论

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对医学放射图像的数字化分析与存储,这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节省了医疗成本,同时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存储节省了存储空间,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而且克服了传统图像储存存在的图片因长时间存放而褪色、失真等问题,降低了医院信息管理费用,而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导致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极大的增大了医院的经济收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简化了医生的工作内容,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及准确度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医院对典型病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及管理,同时实现了全面的医疗技术交流,有助于医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相辅相承,共同发展。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一方面无形的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医学技术的快速、精准、方便、廉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徐崇强.数字化X线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13-115.

[2]曹厚德.医学影像网格技术―医学影像数据共享的新动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2):115-116.

[3]李小虎,束宏敏,李晓,等.医学影像学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方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3(10):30-36.

[4]张建年.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42-143.

[5]谢显孝,张勇.数字化X线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2):75-76.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2

关键词:放射科;医技人员;业务素质;能力提升

放射科技术人员在根据临床请检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配合诊断人员进行治疗的机器操作,确保摄影质量,并配合诊断人员共同完成应急抢救工作[1]。放射科医技人员的工作是客观的将患者身体本身的状况,通过影像技术客观、精确的可视化,为诊断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工作内容侧重实际影像机器操作技术,不对病理结果进行判断。由于医技人员不直接对影像结果进行诊断,仅仅是起到诊断医生的辅助作用,但放射影像结果直接会影响到主诊医生判断的准确性,工作职责重大。放射科医技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同等重要,其业务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1放射科医技人员的重要性

1.1代表医院窗口形象 放射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之一[2]。由于工作面对社会人员数量大、种类多,与医院多科室存在协同治疗的关系。射科医技人员作为放射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形象也代表了医院的工作特点和服务作风。患者及家属对放射人员的评价和宣传,其他同行对医院的宣传,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和行业形象。

1.2直接面对患者关系 放射科医技人员直接服务于患者,在工作中需要与患者直接沟通,并协助其调整姿势,向其讲解注意事项。由于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本身存在心里焦虑等因素,在面对面沟通中,稍不注意会发生误解和冲突[3]。一旦发生医患冲突,医技人员首当其冲。医技人员如何处理冲突,关系到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或者化解,这也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形成影响。

1.3医生诊断根据来源 放射科医技人员所形成的影像资料将不可见的身体内部结构可视化,是诊断医生进行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医技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规范,直接关系到影像资料是否准确、清晰的反应医生关注的问题,这也将直接关系到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1.4服务全院临床科室 放射科形成的医学影像资料已成为诊断普遍应用的手段,几乎大部分的临床科室都需要放射科的影像资料作为诊断依据。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从事机器操作的医技人员的工作,几乎间接为全院临床科室服务。

2医技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

2.1优秀的专业技能 放射科医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关系到影像资料的准确和清晰度。尽管医技人员机器的操作和成像具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但成像效果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设置方法,均会导致效果差异。放射科医技人员不仅要精通操作,对成像和机器运作基本原理也应有一定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2过硬的心理素质 由于放射科医技人员工作量大,在单调重复的机器操作工作中容易产生情绪上的不耐烦。同时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4],放射科医技人员往往会直接面临医患矛盾。对于自身的情绪以及外在引起的情绪波动,医技人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自我调整,否则会引起相关的矛盾冲突升级,不利于医院的服务形象。

2.3负责的工作态度 放射科医技人员是医院医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合理权益,而工作态度是服务质量保障的根源。只有具备而来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确保技术上准确、态度上热情。

2.4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工作中,放射科医技人员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患者及家属的关系、与临床科室主诊医生的关系、与本科室诊断医生的关系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化解跟着误会和冲突,尤其是跟患者沟通中最为重要[5]。实际工作表面,很多矛盾冲突都是由误解而来,而这其中沟通不畅是主因。

3医技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途径

3.1不断的自我学习 放射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技术不断的更新进步。放射科医技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且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学习。理解原理,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操作。除了相关的专业学习,放射科医技人员还应注重工作技巧的学习,如沟通的技巧等。

3.2注重工作中的总结 放射科医技人员工作有着明显的重复性特征,尽管可能造成工作本身单调乏味,但反复的操作可以让技术从量变发生质变。在工作过程中,放射科医技人员要进行积极的总结,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并积极的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3.3积极参与交流 不同人、不同单位对放射操作技术的认识不同,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除了与其他医技人员交流外,还应注重于放射科诊断医生和临床科室医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可以在工作中针对性更强。

3.4重视进修和培训 通过与其他医院的交流以及相关的培训,可以更好的了解放射技术的最新动态,引导自身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提升。

4结论

放射科医技人员由于其实用技术的特点,其重要性往往被轻视。放射科医技人员的由于直接面对社会人员,形象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其重要性并不比其他岗位低。这就要求放射科医技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素质。通过积极的自我学习和工作总结,并注重与身边和外部交流,多渠道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这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乃至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宽国,张道利,王长明.医技科室的特点及其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2,1(4):254-255.

[2]韩旭,徐东风,宗华.放射科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9,32(5):68-69.

[3]王明旭.医患关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3

英文名称: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671

国内刊号:61-1107/R

邮发代号:52-9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实用放射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坚持以术性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面向基层,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全面报道X线、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本刊受到广大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喜爱,读者和作者遍布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选入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4

[关键词] 放射治疗;X线照片;造影片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072-02

放射治疗是医院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放射治疗的质量主要由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及治疗质量三者融为一体。因此,影响它的质量的因素也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影像设备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和质的飞跃,如CT、DSA、CR等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治疗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也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影响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对放射治疗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使之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现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2008年2~6月所摄的普通X线片与造影片中按顺序抽取1 000张照片作为分析材料,其中,普通X线片800张,造影片200张;男613例,女387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

1.2 分析方法

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两组材料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评级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进行逐日、逐人、逐项评价,分类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并予以记录。并对每例评为乙级、丙级的CR影像出现的主要缺点进行统计。当意见不一致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统计。

2 结果

1 000张照片中,甲级片667张,占66.7%;乙级片245张,占24.5%;丙级片69张,占6.9%;废片19张,占1.9%,总体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照片质量评级标准。笔者对被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和分类:摄影条件不当造成降级的23张,占26.1%。其中因摄影条件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导致降级共计65张,占73.9%。说明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照片质量降级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指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定,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度量评价整个治疗过程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其具体过程是指通过对治疗设备和附属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修,对放疗部门规范指标进行监督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使之保持最佳水平,以达到质量保证的要求,并逐步完善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对放射治疗机构施治剂量的测量与对比是提高整个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诊断质量是影响放射治疗质量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组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原因分析,73.9%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26.1%是放射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由于后处理不当造成。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

3.1 严格质量控制程度

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放射科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网络。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工作点设立质控医师,具体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科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质控制度、标准和工作程序,并落实责任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质控记录,定期汇总评价,强化质控意识,完善自我检查和监督。

3.2 强化对放射设备的控制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尽管肿瘤的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同,但在不同放疗部门的5年存活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如果靶区剂量偏离最佳剂量的±5%,就有可能使原发肿瘤失控和并发症增加。为此在放射治疗中,要加强对放射设备的控制。干式激光打印机配用于放射时,由于激光胶片本底灰雾较高应注意相关摄影技术条件的选择。一般而言,应尽量选用低KV值,这样可减少胶片灰雾,并有效提高影像对比度。

3.3 统一评片标准

根据“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研讨制订的《4个部位7种影像质量标准草案》指导性文件精神,以一张标准X照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确的部位与位置、适当的密度和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小的失真度)和一般准则(满足要求、注释全准、无技术操作缺陷、用片分格射野得当、布局美观、密度适中等)为评片基础。我们为此应根据此条例制订详尽的高质量、高起点、适合本单位条件的评片标准。

3.4 全面提高技术员的素质

在放射治疗中,技术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我们为此要求技师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直线加速器技师考试大纲》自学,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新分配工作的技术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独立操作。选送技术员外出进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做到人人熟悉机器的操作、功能和性能,培养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准确录入患者信息,规范摆位,去除异物,合理选择条件,选择最佳时机,用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处理图像。

总之,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近年来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在日常检测和治疗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落实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确保治疗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肿瘤精确放射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9-346.

[2]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20-133.

[3]吴开良,蒋国梁,王鹏,等.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体积确定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3):188-191.

[4]余厚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一:间接数字化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20-622.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5

不为人知的“核战场”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核医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学科。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核医学的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而CT、MR、B超等检查主要是通过显示脏器或组织解剖形态学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没有硝烟的“核战场”

可以说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引起各种影像检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三个:1.显像剂、造影剂、对比剂等药物的化学成分影响,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2.放射性造成的辐射;3.进行检查时操作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与痛苦,甚至危险。而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所用的放射性药物中化学成分微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不会引起任何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其次诊断所用的核素主要发出的是γ射线,其特点是穿透能力强,而对身体的损伤小。比如,做核医学膀胱尿返流显像,患者所接受的吸收剂量仅仅是X线膀胱造影检查的1%。X线检查对患者都是安全的,何况核医学检查呢。再有就是核医学检查的过程仅仅是静脉注射或口服放射性药物,体积非常小,没有插管等操作造成的损伤、痛苦与风险。

尽管如此,核医学还是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以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核医学的用武之地

能了解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能了解和判定肿瘤的存在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的功能、血流和代谢。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也不同,种类非常多;而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常常是很少的几种。

1.骨显像:骨显像是核医学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占核医学显像工作量的1/3。它是将亲骨性的放射性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再通过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比较清楚地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所以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应用最多、最重要的是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对于一些容易早期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等患者治疗前的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2.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它具有简单、无创伤、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优点。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观察到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及心肌细胞的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看心肌是否有缺血存在。

3.肾动态显像:利用肾动态显像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以及肾功能受损程度,也可以判断尿路是否存在梗阻。肾动态显像还能够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GFR和ERPF是两个很重要的判断肾功能的参数值。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6

【关键词】基层医院;放射科;影像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数字影像医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医学影像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对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方面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放射科正从单一的学科渗透到各临床学科,在发挥医学领域发挥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而基层医院放射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放射科管理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去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

1 转变观念,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相互协作,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 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 分组管理 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2个组,即普放诊断技术组,CT、 MRI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多能”的目标。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问题的解决。

2.2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种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责任到人,机器专人维护保养。

2.3 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GE单层螺旋CT、MRI、DR、CR激光打印机相互连接进行打印。我科采用PASA系统,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同时,将CT配置的柯达激光相机与爱克发DR 、CR系统配置的爱克发5302相机通过光纤互连,彼此互补,如其中一台相机出现故障,可以将影像传到另一台相机去打印,因此,我科从未出现过因相机故障检修造成病人等候的局面。(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3 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积极性。

3 科室内质量管理诊断

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天早晨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DR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7

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203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 放射学科是现代医院医学检查、诊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准确、高效地进行放射诊疗不仅能促进医务工作者的技能提升,还能降低医患的经济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本文对放射学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放射诊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71-02

放射技术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在当今医院中,尤其是综合性的医院,放射科是医疗技术科的组成部门,也是一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医院中的放射诊疗主要是指使用放射性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进行医学诊断、治疗以及检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医师要以影像为载体,以病患主诉、临床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等参数为依据,进行细致、准确地分析,以得出结论。不仅可以较好地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对临床科室起到支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运动医学科、骨科等科室的发展。

1放射学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存在,给放射学科在管理和运行上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难题。

1.1 管理模式分散

医院中的放射科一般设有CT室、透视室、摄片室等,而且被人为地分为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这种分散的模式,人为地割裂了不同诊疗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科室相互矛盾的诊疗结论,不仅给临床医师的工作增加了压力;反复的检查,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人才资源配备不合理

放射科室的人员配备与其他科室相比,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影像医学系统由传统X线、MRI、CT、超声、介入放射以及核医学影像系统,但是分散的管理模式和医护人才培训方式,造成影像医学医护人才资源配置紧张。这种紧张不仅表现在相应的人员数量短缺、更是相应需求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还会造成人员质量不优等矛盾。有的医院甚至要招聘临时人员代替技师进行放射护理工作。

1.3 技术能力不系统

现代医院的放射学科,不仅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影像及数字处理系统有着较高的知识掌握,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资源。但是,很多医院由于领导重视度不够,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没有一个固定、长远的规划,现有专职医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多,导致放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放射学科的发展要求。加之盲目追求放射设备硬件的现代化、高端化,忽视放射科学需要“软件”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造成“硬件”与”软件“之间对接矛盾,现代化的设备很多功能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医院和患者双方的经济成本。

1.4 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而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如果充分地激发出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很多医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承包”、“分件”,以完成任务作为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的发放依据,必然会导致医护人员将硬性指标作为首要完成的目标,影响人才学习、进步的积极性。而过于强调医师的“CT”、“MR”分科,各医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知识面狭窄、沟通存在障碍,造成人才的片面发展。

2 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2.1提高认识,重视人才培养

医院领导要提高认识,对放射学科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稳定、长期的培养计划。按工作要求去培训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对于现有的在职技术人员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来院指导、交流等不同的方式,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共同来提高放射学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2.2 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医院领导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放射学科集中、整合的重要性。要将CT、透视、摄片、介入放射科等一起融合在放射学科之中。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选准主攻方向,集中重点建设方向,提升放射科学整体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将X线、CT、MR等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在放射科内实行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浏览及管理,以无胶片化、无纸化的信息化模式取代传统放射科以胶片实物和手工方式进行的图像和文本存储、传输和管的管理模式)影像设备,通过PACS联网,将独立的各项影像设备整合在一起,将学科优势的聚合效应发挥到最大。

2.3 加强建设,实现队伍团队化

放射学科的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是学科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注重人才队伍的结构、知识水平及能力建设。不仅要将“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作为个人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注重团队的培养,凝聚团队的力量去促进放射学科的发展。

要大力开展学习型科室建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积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学习重点侧重于各类、各级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要树立榜样和先进,培养科室带头人,以榜样力量带动一流团队建设;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团队关系,发挥合力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配置工作,以解决放射工作人员的分散问题。

2.4 凝聚力量,开展协同工作

根据职能不同,现代放射学科是一个由放射诊断、放射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组成的,各个领域相互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可以成立急诊诊断小组、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影像指导治疗策略小组等,针对影像检查诊断需求、图像处理等进行资源合理利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急诊诊断小组可以缩短CT、X线的检查报告时间;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可以为临床提供一个移动而便捷的检查服务。

2.5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制度

准确和安全是放射学科的生命之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对资源进行有序管理,才能保证合理运用设备和资源。要以安全、准确、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一个由设备安全运行制度、影像诊断制度、介入治疗的常规制度、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组成的制度机制,引导学科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6 量化指标,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不同科室要根据职能任务、工作特点、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由“工作实绩、工作效率、治疗过程、医疗成本、患者满意度”为基本内容的长效考评机制。

各科室要针对不同工种,编制医师手册和技师手册,制定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设定绩效目标,科学、公正、透明地评价工作实绩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科室配备的HIS、RIS、PACS等结合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放射工作流程,提升医师诊疗水平,降低医院和患者的经济成本;确保医疗安全性,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医疗风险。

制定“患者满意度”和“医生随访”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医生的追求;将患者的反馈,看做医生查找不足和改进的动力。

[

参考文献]

[1] 谭孝华,王庆林,易秀英.军队医院放射学科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2):1199-1200.

[2] 廖钦,任海,宋彬,等.大型医院放射科科室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J].华西医学,2012(27):1265-1267.

[3] 陆叶珍,余华,张秀来.医院放射诊疗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4(5):112-113.

[4] 陈凯,赵池,徐兵.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问题探讨[J].大家健康,2013(12):313.

[5] 徐丽萍,沈根松.提高基层中医院放射科管理能力的实践体会[J].2013(4):412-414.

[6] 董大伟,平昭.体检康复专科医院放射科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983,989.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8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兰大二院”)放射科在2005年上线PACS,并于2012年升级为全院级PACS。在全院级PACS规划、设计阶段,医院就把三维影像及后处理功能融入到整个系统中。目前,全院有各类影像工作站300台,覆盖所有影像科室及临床科室。全院级PACS上线后,大大提升了医院的诊断质量,并对医院的诊疗流程产生了变革。放射科主任周俊林说,拥有强大后处理功能(特别是三维后处理)的全院级PACS的上线,大大提升了放射科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只要有数据,就可以实现想要的东西”

周俊林介绍,随着医学的进步,临床医生对影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影像科医生的诊断水平体现在对疾病的定位、定性和定效(疗效)评估上,非常强调疾病与手术病理的吻合程度,关注病灶从哪里起源、是哪种类型、是什么性质以及是哪个级别等。而临床医生更关注的是影像对手术病灶可切除性的评估。

周俊林说:“现在的多排螺旋CT、核磁共振都提供容积数据,医生完全可以根据需求,利用PACS平台,根据需要任意进行骨骼、韧带、软组织及血管内容的显示和观察,进行任意角度和任何组织的重建及仿真内窥镜的展示等,进行灌注成像及基物质的测定等功能方面的评估,而我们的设备仅仅是提供数据而已,只要拿到数据,在PACS系统就可以完美地实现我们想要的东西。”

“没有放射科医生参与,就做不了全面评估”

“PACS系统间接实现了多种影像的整合及融合,这一切,使得我们是在融合影像的基础上做出影像评估,兼顾了多种影像技术、形态和功能、局部和整体,评估也更准确。”周俊林说,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使得放射科医生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不能用传统的断面成像思维去评估某一区域、某一病灶,而是要站在整体的高度看待影像。

全院级PACS给科室带来的改变,周俊林深有体会。他说,在上线系统之前,放射科给临床科室的感觉就是照相馆,而现在,在全院每周五六个正式的多学科讨论中,几乎每个讨论都会请放射科医生参加,因为“没有放射科医生们帮他们做影像的解读、分析,他们自己可能是一知半解,至少会理解不全面。比如在腹部、消化领域,没有多学科讨论就不能做手术,而没有放射科医生的参与,就做不了全面评估。”

“提升诊断质量,变革诊疗流程”

2012年兰大二院上线全院级PACS,选择了北京思创贯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创科技”)的产品。全院级PACS上线两年来,周俊林觉得这套系统速度很快,对业务流程的改善帮助很大,三维及后处理平台的功能及效果完全达到设备带的专业工作站水平。他说:“影像高级后处理技术的融入带来的不仅仅是临床诊断质量的飞跃,更实现了对全院PACS流程的深入变革,开启了医院PACS诊断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新时代。”

对于产品的选择,他有自己的理解:国产品牌跟国外品牌技术差不多,而且还不会存在国外大品牌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并且,性价比和后期维护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与思创科技合作已有两年,周俊林显然很满意自己当初的决定,他说:“我们可以提很多个性化的要求,他们都会想办法帮我们实现。完全可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合我们自己医院的方案,让系统跟我们医院现有的设备和系统实现无缝融合。”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9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大部分疾病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而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些治疗手段也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并且医学影像学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些疾病治疗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们与内外科治疗结合成为捍卫人类健康的有力武器。为普及大部分非专业人员对医学影像学的了解,笔者特作了以下关于医学影像、超声、介入超声的关系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医学知识。

关键词:医学影像;超声;介入超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USG)和Y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eology)。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y),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这样,就大大地扩展了本学科的工作内容,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近2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影像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影像诊断学也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常规X线正在从胶片转向计算机放射摄影(CR)或更为先进的直接数字化摄影(DR)的数字化时代。诞生时即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CT、MR则发展速度更为惊人。CT已从早期的单纯的头颅CT发展为超高速多排螺旋CT、电子束CT。在速度提高的同时,扫描最薄层厚也从早期的10mm到现在的0.5mm,最高图像分辨率也达到了1024*1024。这些使CT的应用不仅在于早期横断面呈像,同时可以作细腻的三维重建,模拟内窥镜,手术立体定向,CT血管呈像(CTA)。MR也从早期的永磁体、低场强发展到现在的超导、高场强,分辨率在常规扫描时间下提高了数千倍,磁共振血管呈像(MRA)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同时灌注、弥散、功能呈像以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正在研究发展之中。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已与X线、CT、磁共振、核素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五大医学影像手段。

声波是一种机械能的表现形式。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一般用赫兹表示,简写为Hz。频率在2000Hz以上的声波即为超声波。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医用诊断超声波的发生与接收,均由特制的探头来完成,它能把电能和声能互相转换。按照超声回声显示方法来分类,超声诊断仪可分为脉冲回声式和频移回声式两大类型。脉冲回声式超声诊断仪包括幅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A型超声仪,简称A超)、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仪,简称B超)以及回声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仪,简称M超)。频移回声式超声诊断仪(D型超声仪)包括频移示波型超声诊断仪(脉冲波式和连续波式多普勒)彩色编码频移回声式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简称彩超)等。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以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已与X线、CT、磁共振、核素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五大医学影像手段。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以及器官的超声解剖学的研究。超声诊断是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因此它的基础是病理解剖学形态改变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的声学变化。超声检查可获得各脏器断面图像,此即为诊断的形态学基础,能够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二、功能性检测。超生图像可显示由于脏器、组织的生理变化而出现的相应规律性变化,如胆囊收缩、胃排空、胃肠道蠕动、膈肌运动、卵巢功能性变化及心脏的舒缩。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心脏及其他脏器血管的血流变化,以判断其功能状况。三、介入性超声。包括内窥镜超声和术中超声,介入性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使得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组织学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还进一步开展了一些临床治疗,开辟了超声诊断、治疗在临床医学的新领地。

介入超声技术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定的。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施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效果。与其他影像学介入手段相比,由于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准确、便捷、无辐射、费用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型介入性超声内镜,在进行穿刺过程中,内镜视野和超声视野同步,超声影像上可以显示穿刺进针的全过程,精确控制针尖在病变内的位置,使穿刺准确安全,大大提高了可以穿刺的范围。同时彩色多普勒在介入性超声内镜中的应用,有效地区分血管和非血管结构,保证了穿刺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学者更多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介入性超声内镜的肿瘤治疗,如光动力治疗、射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组织间放疗等。

介入性超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些疾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不可取代的治疗方法。同时,医学影像学的整体水平的发展为患者诊疗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患者可权衡各种手段的利弊作出更为合适的选择。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夏稻子.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孙思予.电子内镜超声诊断及介入技术.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10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于1982年1月召开第一届国际PACS讨论会,标志着PACS的研究、开发与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PACS的规模逐步开展起来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PACS进入了发展的初期阶段,当时大多数系统是小型PACS,主要是将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设备进行连接,以胶片的数字化为目标,实现医学影像的传输和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该阶段自DICOM3.0标准形成后,尤其1995年后商用大型PACS的问世,突出表现在以实现整个医院的网络化为目标,通过同医学信息系统(HIS)的整合,提高读片诊断的效率,并方便临床其他科室的应用。目前,各医院和厂商都十分注重产品在互联互通上的性能,IHE测试作为该领域的权威机构,自2008年进入中国以来,通过其专业的测试方案,为规范PACS提高互联互通以改进交换和共享临床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医改促使医院建设逐步从建设数字化医院向组成数字化医院集团方向发展,因此,开发区域化PACS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方向。

科室级PACS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生的影像检查手段从最初的X线起步,到今天的CT、超声、核磁,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被应用到医学中,其所带来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整合”需求也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为实现这一需求,PACS建设进入到了它的第一阶段――科室级PACS。

科室级PACS给放射科带来的是管理和技术支持,因此,PACS成为了放射科日常工作和发展的必需品。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这样的大型三甲医院,PACS的最初建设就是从科室级PACS入手的。

PACS提升放射科工作效率

科室级PACS解决了放射科医学影像数字化后的影像存储和调用问题,让医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避免了传统胶质片子不方便携带、冲洗耗时和存储占用空间而产生的问题。

过去,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患者片子冲洗出来以后,送到读片医生那里,医生才能写报告,因此读片医生必须等片子。这不仅影响放射科的工作效率,而且医院因此需要将医生分组管理。应用PACS后,放射科“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在放射科照了片子后,所有图像集中到一个医生手里,根据图像给出一个整体的综合报告,毫无疑问这个报告比以前的报告更准确。

“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放还体现在用条形码标识拍摄片子的措施上。医生在为患者拍完片子后,会给患者一个条形码,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储存在条形码上面,他们拿这个条形码扫描,取结果,最后他们所拍片子的信息变成了一个数字。

PACS有助于放射科的管理工作

科室级PACS带给放射科的不仅是一个图像系统,它的RIS所附带的部分OA功能对放射科做行政管理工作有特别大的帮助。对放射科的管理者来说,需要查看每天医院检查科的预约情况。如果患者约的时间比较长,那么管理者需要督促工作人员加班尽量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PACS的质控和统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放射科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过去每天靠数小纸条来统计工作量,现在这些变得非常简单了。

PACS在放射科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

放射科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过去部门工作人员看片子教学,片子非常旧,现在基于PACS的教学系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所有影像资料包括患者数据都在PACS里面,医生查找起来会非常方便和快捷。

“信息孤岛”浮出水面

虽然,科室级PACS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但由于影像科室的影像资料无法在院内其它科室的信息系统内进行数据交换,使得整个医院处于“信息孤岛”之中,这给各类临床应用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信息孤岛,成为医院PACS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全院级PACS的建设

随着PACS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医院内各影像科室的PACS走向统一,全院级PACS成为应用主流,并在技术上实现全面升级。

影像诊疗过程的标准化、网络化

将各影像设备的影像数据通过DICOM/DICOM GATE、HL7标准及IHE规范转变为集中存储、数据共享,将传统的工作流程转变为网络化、自动化集中统一的PACS/RIS模式。这种影像诊疗过程的标准化、网络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传递,它使得所有数据能够快速传输。

一体化平台技术

传统科室级PACS多采用C/S架构,对IT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缺少灵活性和开放性。而采用了B/S架构的全院级PACS系统,将所有产品整合在统一的、高度模块化的平台上,保证了不同模块间界面的一致性,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并降低学习成本。例如在武警总医院投入使用的PACS系统,它的B/S架构能够直接实现和支持全院范围内联网终端对影像的访问和调阅。系统运行后,客户端实现零维护,大大降低了武警总医院IT系统的运营成本。

全院级PACS缓解医院“信息孤岛”问题

对于全院级PACS,通过与HIS系统的无缝对接来缓解医院内部“信息孤岛”是其重要任务。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例,医院在2012年9月完成了全院级PACS系统建设,信息孤岛的缓解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院临床的工作效率,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说:“目前,医院口腔中心80台牙椅旁均配有工作站,患者一做完检查,检查影像就能快速地被推送到工作站,不仅提升了医院工作效率,也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虽然,全院级PACS通过技术进步缓解了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然而我国各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这使得医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PACS走向区域化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发展。

区域PACS建设

区域PACS是指覆盖多家医疗机构的、可同构也可异构的、能够实现区域内患者影像资料的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规范的医学影像服务,包括存储、调阅和重现。支持远程医学影像业务,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解决了一定范围内不同医院之间影像互认的问题,从而满足了资料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的需要。

目前,我国各地已建立多个区域影像中心,比如上海松江区域影像医疗联合体、北京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它们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服务均等化。

区域PACS与全院PACS的区别

不少人认为区域PACS系统是全院PACS系统的一个延伸:只要把网络铺好,把数据中心建好,再把医院里的PACS服务器放到数据中心,把其它医院的设备连接进来就行了。事实远不是这样,区域PACS系统和全院PACS系统存在着不少区别:

网络环境不同:全院PACS系统运行在医院局域网中,区域PACS系统则要运行在各类广域公共网络、医疗专网、虚拟专用网等环境下。

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一家医院只有一套全院PACS系统,不存在异构系统并行的情况;而在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中,很可能面临区域内不同医院已有各自的PACS系统,即异构PACS系统并行的情况。

系统覆盖的机构、用户和管理水平不同:全院PACS系统运行在一家医院(可能包括一些分院),覆盖的规模有限;区域PACS系统覆盖范围更广,可能会涉及到数十家医疗机构的数千个终端用户、甚至会涉及到更广泛的普通居民,并且不同机构的用户使用特点和维护管理的水平也难以统一。

患者管理机制不同:全院PACS系统通常采用与本医院HIS/EMR等系统一致的患者管理机制,可以方便地实现本院患者信息的统一标识和管理;

业务流程不同:全院PACS系统只管理本院的影像业务流程和影像检查数据,区域PACS系统则需要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无缝地共享影像检查流程和数据,需要满足不同机构的医务人员按需访问其它机构的影像数据、共同完成影像诊断的需求。

数据管理机制不同:全院PACS系统往往只有一套数据库,一套数据管理软件,可以从容应对本医院内影像及相关数据的采集、修改、删除、备份等管理功能;区域PACS系统则往往有多个节点、多套数据库、多套数据管理软件,系统需要能够自动处理来自不同机构的不同数据管理软件的数据,实现统一的采集、管理、备份以及同步更新等功能。

区域PACS技术特点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区别,促使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必须引入新的技术和标准,才能够突破全院PACS系统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年间,国内外不少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新需求,在其新一代的产品中逐渐应用新的技术,为整个PACS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这些新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场景包括:

全Web的PACS/RIS架构:它可以让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同水平的系统管理者方便地部署、使用和维护成百上千的PACS/RIS终端,PACS/RIS系统的所有应用功能(尤其是在医院PACS系统诊断工作站上所提供的各类影像后处理功能)无需绑定于某个工作站,用户可以在区域PACS网络内自由地按需、按权限访问数据、完成诊断工作。

影像自适应传输技术(即“Streaming”技术):针对不同网络带宽,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带宽下自动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影像访问和调阅,以满足区域PACS系统中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影像实时调阅需求。

协同工作和沟通机制:提供远程资料共享、远程影像诊断、虚拟影像科室、远程影像教育等全新的网络化服务模式。针对这一目标,区域PACS系统平台中需要提供完全不同于全院PACS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

符合IHE集成规范的接口和流程:PACS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在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它需要与本医院的HIS、EMR等系统整合,而在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则会面临更复杂的异构信息系统整合的问题,既要连接不同医疗机构的不同PACS系统,又要与不同的HIS/EMR系统整合。

当前区域PACS的几种模式

根据目前国内外区域PACS系统的发展趋势,从技术角度,我们将区域PACS系统的发展模式大致总结如下:

1. 全区域采用统一PACS系统的模式,可称为“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多见于政府主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政府主管部门从总体上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替换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PACS系统并联网成区域PACS系统。

2. 多套PACS系统共存并整合运行的模式,可称为“整合模式”,是根据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基础和发展需求的不同,综合采用新建、替换或保留原有PACS系统等多种方式,再通过系统整合构建起的区域PACS系统。

3. 以托管或租用的方式提供部分或全部PACS服务的模式,以前称为“ASP模式”,现在可以归为“云服务模式”。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发现,由于其自身IT建设和管理的人才和经验不足,自行建设和维护区域PACS系统是一件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高、实施风险高的“三高”工程,本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一些专业PACS厂商开始为这些机构提供托管或租用方式的PACS系统,即由这些厂商构建区域PACS云数据中心,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全部或部分PACS服务。

从运行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区域PACS比较有特点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大集中影像存储模式:上海影像医疗联合体联合了上海34家市级医院,采用“产生后即上传”的大集中影像存储模式,各医院RIS/PACS每天新产生的影像报告和影像信息在当天就全部上传至中心端,以实现医院间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共享。

跨机构医疗共同体模式: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是北大医疗共同体的一部分,北大人民医院与地方中心医院联合,辐射到该地区的基层医院,为其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服务。

除以上模式外,还有影像虚拟读片中心开放平台模式和县乡一体化模式。

区域PACS助力远程医疗

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在大医院人挤为患的背景下,仍被冷落。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成为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方针。国内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区域医疗的探索,试图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面向患者的远程医疗,对高质量影像需求迫切,而区域PACS可以把海量影像跨地域集成,让大医院的专家为在小医院做检查的患者做会诊。这种基于“高保真影像及时共享”开展跨地域远程会诊的服务,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维重建技术

作为PACS系统的功能之一,三维重建技术是目前影像发展较为前沿的技术。它一改传统平面图像不容易理解、缺乏空间感的局限性,让影像变得更为直观,回归到了立体的人。

3D影像的广泛应用

过去我们看的片子是平面的,把人体影像切成一片一片看,而3D影像的出现使人回到立体的状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今天,三维影像在临床、教学和科研都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对一些疾病的诊断,3D影像优势明显。在某些非平面、不规则结构下,3D影像可以直接用于诊断,如耳区的听小骨、半规骨,传统的平面图像是看不出问题的,3D影像则让医生可以看得更直观,多角度去观察病灶,避免疏忽。

在辅助手术方面,3D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让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3D影像可以给学生呈现更为直观和动态的三维画面,不仅展现了外部形态,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相互关系,传统的平面图像很难做到这些,需要学生自己去在脑子中想象人体器官的空间形态。

在科研方面,三维后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数字人体”。国内一些医疗研究机构在做这个项目,国际上也有很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在做该项目。项目大致过程是,首先把标准男性人体和女性人体冻起来后切片,然后再把切片跟实际CT扫描的影像对应起来,最后把所有薄层扫描的CT图像做薄层扫描重建,形成一个高度逼真的三维立体的“数字人体”模型。

PACS发展走向区域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11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探索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的影响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发展和完善、最佳证据数据库的产生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是道德准则和公理在医学上的体现,是先进的临床医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的需要[1]。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有深远影响:促进临床疾病医疗决策科学化和学科发展;提高临床医生业务素质;培养医生发现临床难题、关注科学发展水平的能力;加强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改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为培训一支素养良好的医学影像教师提供有力保障;为影像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实现卫生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方便病人进行自身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影像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影像学生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实习中碰到问题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 循证医学对医学影像教学的要求

2.1 循证医学对放射科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

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和逻辑方法的查证、评估以及运用最新原始文献的技能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自身素质非常重要。放射科医生应把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创始人SACKETT对实践循证医学者的四项要求贯穿于影像医学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早期接触和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可为他们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全面准确掌握病人病情,避免盲目、教条使用最佳证据,结合国情与病情实现影像诊疗的个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循证医学尊重权威与专家的宝贵经验,但不把它们视为临床实践的惟一主要依据。循证医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病人准确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再好的证据也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放射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真实可靠、临床价值高、适用性强的诊疗证据,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医疗实践。同时要求放射科医学生必须进行踏实的临床基本训练,正确收集病史、查体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善于发现临床问题;注重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与时俱进,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

2.2 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

目前全国各学术机构意识到循证医学教学的必要性。1999 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循证医学机构“循证医学中心”。2000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合作开展循证医学项目研究[2]。由于循证医学涉及面广,对研究内容常需要动态追踪。因此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临床医生与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医学情报专业及统计学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也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3]。因此,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能促进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发展。

2.3 加强影像医学教师专业培训

循证医学是以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信息技术、最佳证据信息源(数据库)作为学科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临床医学模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和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选派中青年影像医学教师到专门学术机构或国外学习。只有在影像医学教师对循证医学整套理论和方法熟稔的基础上,才能将循证医学的“三原则”和实践循证医学的“五程式”[1]融于医学影像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并从论证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诊断措施中获得最佳证据,使学生充分领会循证医学理念,达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的。

3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观点,建立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当前影像学生临床思考和诊疗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放射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概念的融会贯通,能改变以个人临床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以病理生理学等实验或临床指标为评估标准的临床实验、以小范围或小规模临床研究为制定临床指导原则的传统医学模式,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并能在传统医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临床实践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强调根据证据做出医疗决策,而证据就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医学影像教学中同样要求将医生的个人专业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循证医学要求放射科医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尊重病人的意愿,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

所以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是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实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从群体宏观水平研究医疗决策证据能力,以及能用科学的最佳证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医生的要求。

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也是最优化个体诊疗原则对现代医生的要求。最优化个体治疗原则是循证医学的最大特点,即强调诊断治疗方案是最适合于个人的,近期或远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干预措施产生的效益远大于其危险性和成本[4]。

4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方法改进中的应用

影像医学是影像学生的必修课。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当今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教育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以及影像医学生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现代化医学影像教育管理相互配合的优势,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它是在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寓于医学影像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增加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教育和讨论性教学。并建立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开放的实验内容、开放的软件资源和开放的实验指导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实验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目的[5~7]。

所以,在实践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现实验室开放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循证医学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理论课和见习课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医学图像可同时与解剖图谱、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资料、超声结果、手术所见及病理图片对照。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课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活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养成科学的临床辩证思维习惯[8,9]。所以,PACS诊断工作实际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类同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即提出临床问题、寻找证据、结果分析、系统评价后的结果再服务于临床的全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为影像医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放射科医生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教学使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并能运用所学得循证医学知识客观评价原始文献,大大改善他们对待影像医学专业杂志文献的态度。为进一步提高影像医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放射科教师,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理念融于相关教学中,加强同国外同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多方位地促进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相,刘关键. 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8):636640.

[2]李富军,袁军,姚战鹏,等. 关于临床科研管理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12(2):182.

[3]陈进,李幼平,李静. 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7):511514.

[4]刘学礼. 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5,18(12):4951.

[5]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 国内影像医学(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21(9):987990.

[6]袁荣涛,李宁毅. 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1):119110.

[7]于建中. 浅论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改革[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3):272.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12

参观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

带队老师:王平

月日,星期三,天气晴好。

下午点分,我们生物医学工程级全体同学,共名,在学校大门集合完毕。点分,我们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本次实习的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

在路途中,王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及重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参观实习中需要注意的纪律和要求。

我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习的重点在于各种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和设备,本次实习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中山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山路上,这家医院占地面积并不很大,但是它拥有的设备和仪器却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和放射治疗中心,具有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手段。因此,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对象选择了中山医院。

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秩序,避免高声喧哗,以免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随时留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中山医院。

这是闹市中的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大门,院落也不大,医院中心广场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后面的幕墙上书写着中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院内绿树成荫,间或有鲜花点缀其中,气氛祥和。原创:三三两两的病患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散步或聊天。我们的到来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毕竟医院里是难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的。

中山医院设备科的孙科长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安排。我们将依次参观放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影像研究室以及检验科等。在孙科长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参观实习。

一、放疗中心

放疗中心,即放射治疗中心,位于地下三层,中心建筑的墙体厚达米,均是一次灌注,无缝隙。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放射治疗兴起于世纪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射线、电子线及射线等进行局部治疗而达到摧毁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可减缓控制的肿瘤占发病总数的%,这样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适形调强”为主流的现代放疗,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为对于治疗部位的定位精确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疗又可以分为内照式、外照式、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据中山医院放疗中心的黄主任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可以提供放疗的医院共有多家,而达到饱和则需要多家医院。这说明放疗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普及,具有广阔前景。

中山医院的放疗中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计划站、后装机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疗室。病人首先要进行放疗定位,即确定放疗的针对范围,然后通过计划站进行计划,该过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相应采取内放或外放,内放即照射源发出射线,照射腔内管内肿瘤;外放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射线,进行治疗。

放疗中心拥有的主要放疗设备如下: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型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通过×射线透视观察,定位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治疗计划的必备设备。

特点:

⒈图像清晰:不论在低亮度,还是在高亮度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图像。

⒉各种模拟参数,显示精度高,重复性好。

⒊可自动设置机架角度,源皮距。

⒋影像增强器的扫描范围大,并可与光阑同步移动。

⒌具有末帧图像锁存功能。

操作方式:

全部模拟检查均可通过电视监测隔室操作,控制台具有控制、显示数据等功能。必要时可用手控器近台操作。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高剂量率遥控后装治疗机

后装技术最初只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后来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内肿瘤,即作为内照式与外照式之间的填充。目前后装技术使放疗对于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手术水平,甚至优于手术治疗,因此成为治疗腔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德国公司/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

是西门子公司专为调强治疗而研制的最新型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该机为全数字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可进行高质量放疗。意指高效,稳定可靠,调强和结构统一。新的固态化技术使的体积较之早期的减少了。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大大的节省机房面积,因而也就节省了机房造价。

中山医院购进这台设备耗资多万美金。该机可以发射两种射线(电子线和×射线)进行放疗。×射线可根据肿瘤深浅选择使用不同的档位,共分档。

南京东影公司头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头刀

南京东影公司体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体刀

(、)系统是应用于头部,或体部的×射线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产品。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使头部治疗和体部治疗一样精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刀。

头环及准直器

南京东影公司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

模拟激光定位系统是东影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的适用于×刀、适形放疗的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该系统是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可替代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专业肿瘤诊治机构、有实力的医疗单位,也使不适合彩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医疗机构有了拥有×刀、适形放疗手段的基本条件。

系统特点:

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

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避免了机械误差

精度高,重复定位误差极小成像效果很好

可直观方便地验证定位精度

结果更准确

更专业、更科学,患者更舒适

组成结构:

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

检测校验装置

校正精密量具

定位支架与定位腹膜

系统控制计算机

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性能指标:

综合定位误差可实际控制在之内

激光线可调整聚焦,标识位置激光线宽小于

重合激光线吻合误差小于

步长误差小于

南京东影公司—型三维常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系统特点:

通过接口,直接从、等主机上读取图像数据并解码成治疗计划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格式,大大缩短图像预处理时间,利用图像的高保真度进行窗口宽床位调整,使病灶的诊断和提取都相当方便

提供适形野的自动设置功能,系统可根据病灶的投影形状自动给出适形野的形状,即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挡块技术来实现,也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的多叶光栅来实现

提供了实际尺寸的适形野和挡块设计图,直接用于适形铅块或挡块的制作和加工

提供了射野的补偿调整设计,可用于多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制订

提供了进行电子线和×线混合照射的治疗计划设计功能

临床必备的质量保证系统

二、心血管治疗中心

中山医院的心血管治疗中心拥有心脏导管工作站、心脏介入治疗室等科室。主要设备有:

公司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以实现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是国际上唯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高效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独特的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术独特的智能化手柄技术配超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心电导管工作站

在线计算导管手术中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合新生儿、儿童、成人。开放式结构,使得同步处理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储能力,保存病人数据、波形和图形。开放式设计,自由输入或输出系统和多种临床数据系统,带有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图像存储和汇报功能,多种预置的分析软件,如:冠状动脉树报告软件,先天性心脏图片软件。连接传输图像。

心内电生理仪

心内治疗时,此仪器可以实时现实当前心内指标,心内活动状况,便于手术进行。

美国柯达公司型计算机×线摄影系统()

传统的普通放射学通过胶片获取与存贮信息,因此若胶片损坏,则图像消失。而是照片时信息存贮于影像板(板)上,经过计算机读取与转换形成数字化图像。因此,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调整,不仅可最佳显示被观察部位,而且可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可直接用激光相机记录信息于胶片上,不仅可提高胶片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激光相机与自动洗片机连接,减少操作程序,节约时间及人力。此外,数字化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储存,有利于长期保存。

该系统可在放射部门集中装载和处理多暗盒。只需在检查室或某个远程地点安装柯达远程操作面板,就可实现分散式工作流程。放射技师无需离开检查室就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并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就能够输入病人资料和检查数据,扫描条形码,把暗盒装到系统,然后回到安装了面板的检查室。在这里可调整影像质量,对其添加左右记号,对影像进行再处理,而后将其送到目的地供软拷贝检视、打印或存档。

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危重和重大手术病人进行集中强化抢救、治疗的场所。国际上已经把的建立、床位数及设备完美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作为判断一个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山医院院设床位张,两个中央监护系统、每张床旁都配备了多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护、治疗系统。一大批精通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及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医师及护士,对危重及重大手术病人进行小时的连续、严密地监护处理,以保证病人各重要脏器功能的顺利恢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备一台监护仪、一台呼吸机,同时还配备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监护仪联网,在护士工作站进行统一监护。将重点监护病人和一般监护病人的监护信息分屏显示。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其中血压可分为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对于术后病患,有创血压的检测十分重要。

病室收治的对象为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

一心肌梗塞

二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

四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五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水肿、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重症肌无力

六肝、肾功能衰竭

七消化道大出血

八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后

病人一般平均住时间~天,病情复杂者~周。

四、心脏电生理研究室

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可以进行心电长期检测、运动实验及远程监护等。

美国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能长时间地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段,大大提高拾出率。心电工作站包括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对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利用导联系统,对心脏进行小时连续的检查和记录,全天平均万次心跳情况均可以得到记录。

对于一些特殊病人,为检查其心脏工作状况,需要进行运动实验,包括平板实验、倾斜实验等。这些运动实验可以检测运动情况下人体的心力储备能力。中山医院应用的伯利克平板运动机能检查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同时,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具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终端通过网络(电话网)连接到病人家中,可以实时读取病人的心电信息,而不需要病人离开家来到医院。这种远程监护是目前监护的发展趋势,它的方便性是最大优点。

五、心脏超声影像研究室

超声影像研究室可进行超和彩超检测。

B超是超声显像法的一种,利用探头向人体组织发射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同时将人体各种组织反射的超声波接收还原显示在特点的显示器上形成图像后由医师辨别人体器官是否发生病变,由于超对人体无损伤,准确率高,因此,超广泛地应用在医学临床上。B超的清晰度表现在所能显示光点灰阶级数的多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B超所能显示的灰阶级数也由最初的级发展到以上。各种新型探头如术中探头、腔内探头及多类高频探头的应用,也大大拓展了B超的应用范围。

中山医院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亚当)数字化黑白超声诊断系统。该设备在超声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腹部,妇产科,泌尿科,表浅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超声灰阶成像技术,原创:具有全声场极佳的穿透力、从近场至远场均匀细腻一致的卓越超声图像。系统通过宽频带变频探头群,优质的宽孔径可变技术和极佳的动态聚集等技术,达到了高精确度的优秀成像水平,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诊断。高质量图像及英寸高分辨率无闪烁显示器为超声医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为灰阶超声诊断系统中的精品,其新颖的外观,灵巧的操作台设计极具人机工程学特色,还具有轻便、易移动、多科室应用等特点并具有极强的升级能力。该系统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电影回放,内置的磁光盘驱动器可提供精确度极高的数字化图像及数据存储,并具有数字化网络功能。该系统具备多种数字化接口以方便超声医生作各种不同的后处理。

在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基础上引入彩色多普勒技术就形成了彩色超,简称彩超。彩超可以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其主要优点有: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了解血流的性质、方向与速度,能对血流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心脏彩超可以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晕厥查因、心律失常查因、小儿川崎病、心脏肿瘤、心包病变、甲亢性心脏病等,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体检方法。对心脏杂音的病因诊断可以提供直观的依据,是心脏病体检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可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中的检测,同时可指导心脏病的临床用药,还可帮助临床判断垂危病人心功能情况。

中山医院采用的是美国惠普公司的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这台设备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功能十分强大。

六、放射科

放射科日常进行各种常规透视摄片。此外还开展各种特殊检查,如消化道钡餐、钡灌肠、静脉肾孟造影、胆道造影、、脊髓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瘘道造影等。双螺旋检查,能对各类胸部、腹部、骨关节、颅脑疾病作出准确的检查,得到三维信息,能进行血管成像()以及介入治疗。通过同相关科室合作,可进行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血管疾病造影检查及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诊断”、“婴幼儿先心病造影检查及诊断”、“膝关节造影及支气管造影检查与诊断”等。

放射科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公司的通用×光机

主要用于对消化道、泌尿道等管腔进行透视成像。通过高压激发×线进行透视成像。具有影像增强器,连接影像工作站,可随时放大、缩小和标记,这是优于普通×线成像设备之处。

工作方式:

可三面接触病人,有利于检查或者四肢血管造影

床面在任何位置均可进行数字化或非数字化断层摄影

直觉式操作界面

内置式病人踏脚板

主要功能:

栅控透视能以最低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产生优异的图像

可进行脊柱和结肠重组

公司(已被与公司兼并)双层螺旋

公司的这台设备采用了其独有的技术,即发双层螺旋扫描技术。双层螺旋扫描比普通扫描成像更清晰,检测效果更好。本仪器使用水冷。在检测前,需要向病人静脉注入含碘的造影剂以便于成像。

拍片机

普通×线拍片机。连接系统,部分数字化。它是从传统相片向数字相片过渡阶段时期不可抛弃的设备。

柯达系统

计算机×线摄影()是×线摄影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线透过人体后,射到影像板上,并形成潜影,再将照过的影像板置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将图像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变成图像,此图像可用三种方法显示出来:

通过监视器(荧光屏)直接阅读

用多幅照相机直接将影像照到胶片上

用激光照相机直接将影像信号记录在胶片上。

影像的储存可采用光盘,磁带和磁盘,但以光盘储存最好,因为光盘储存的信息年以上也不会发生影像质量变化。

影像板的构造:

表面保护层,它可防止荧光屏受损伤,多采用聚脂树脂类纤维。

辉尽性荧光物质层,它在接受×线后产生辉尽性荧光,并形成潜影。采用的辉尽性荧光物质等与多聚体溶液混匀,均匀涂布在基板上,表面复以保护层。

基板,相当于×线片基,它既是辉尽性荧光物质的载体,又是保护层。多采用聚脂树脂作成纤维板,厚度在。基板为黑色,背面常加一层吸光层。

背面保护层,其材料和作用于表面保护层相同。据国外经验,一张影像板大约可用次。

的优点:

空间分辨力高

灵敏度高

射线量少,只是平片的

处理速度快而不需暗室处理

储存方便,可靠和时间长

虽然的效率不及,但它的低价位仍使它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选择。小型的医疗机构或者希望分阶段实施的单位可以购进,原创:当设备接近使用年限之后,再更换为。

七、检验科

检验科由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检验、基因诊断室及血库组成,现有实验室面积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余万元。检验科主要拥有大型全自动生化分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等设备。

检验科采取统一集中的方式放置设备仪器,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统一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精密电子仪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能忽略,尤其是湿度因素,不适当的湿度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这次参观实习,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平时只出现于书本上、图片中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参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复习、不断将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的过程。一些过去只知表面意义的名词终于在现实中得到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