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运动教案

运动教案

时间:2022-09-09 11:33:50

运动教案

运动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

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研究不同物质形态间扩散速度快慢

组织:个人或分组

方案:比较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速度,并得出结论

运动教案范文2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全体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教职工体质,培养学校教职工团队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我校工会特举办本次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本次趣味运动会共设置八个组别16个单项和2个集体竞赛项目,希望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二、活动时间、地点:

2017年12月26(第十七周周二)下午3:20,地点;田径场。

集体项目:3:20—3:35 个人单项:3:35—4:10

三、活动方式:个人单项竞技和集体合作的趣味运动项目。

四、参与人员:全体教职工。

五、活动筹备:

1.总负责:校工会、体育组;

2.摄像、宣传:办公室;

3.奖品发放:总务处;

六、活动分组

1.个人项目组别:

男甲:38周岁以下 女甲:33周岁以下

男乙:39-45周岁女乙:34-37周岁

男丙:46-50周岁女丙:38-45周岁

男丁:51周岁以上 女丁:46周岁以上

2、集体项目组别划分:

行政组、初一级部、初二级部、初三级部和初四级部共五个代表队。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组的教师,列入年级组报名。

分管年级的干部,列入年级组报名。

七、比赛项目设置

1.集体项目:抱球迎面接力跑、集体跳大绳

2.个人单项:

女甲组:跳绳、实 心 球;男甲组:实 心 球

女乙组:踢 毽 子、羽毛球掷远;男乙组:羽毛球掷远

女丙组:足式保龄球、篮球投篮;男丙组:篮球投篮

女丁组:夹乒乓球、飞镖打靶;男丁组:飞镖打靶

八、主要规则说明:

(一)集体项目:

1.抱球迎面接力跑:每组选10人,男4人、女6人,20米距离两面各成一路纵队站5人,比赛开始后(以哨声为信号),由起点第一名队员同时抱住二个蓝球起跑,到达赛道另一端后,将球交给对面第一个队员,10名队员依次接力完成比赛,用时少组名次列前。

比赛规则:(1)所有参赛队员必须站在线后起跑;(2)整个比赛过程中,球始终不能落地,如中途落地,则谁丢谁捡,在哪里丢哪里捡起继续比赛;(3)交接球时,需双手传递球,不准以抛接的方式进行传递; (4)如有犯规现象,则加团体时间,犯规一次加5秒,依次类推。

2.集体跳大绳:以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每队10人,男、女比例不限,其中2人摇绳,其余8名参赛人员列队在绳中间一起跳跃。若有人在跳的过程中失误,致使摇绳中断,则此次不记数,重新摇绳比赛继续进行,计数接上次暂停数继续计数。跳长绳比赛规定时间为2分钟,以成功跳过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如果次数相等,则以失败次数少组列前,如果再相等,则并列。

2、个人项目:

甲组:

实心球(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跳绳:一分钟跳绳个数多者名次列前,单绕或双绕都行(只能用一种);

乙组:

踢毽子:一分钟踢毽子个数多者名次列前,单腿踢或双腿踢均可;

羽毛球掷远:每人三次机会,取最远成绩,距离远者名次列前;

丙组:

篮球投篮:在罚球线处开始投篮,自己投球自己抢板,没进可以在篮底接着投,投进后必须返回罚球线再次开始,30秒时间内投中篮的个数多者胜,如果个数相同,先比赛者(以到场候赛先后为准)名次列前。

足式保龄球:参赛距离5米,将一个球放在线后每人只限踢三次,累计瓶子打倒数多者名次列前,打倒瓶数相等,先比赛者(以到场候赛先后为准)名次列前。瓶子的摆放是1-5阶梯式摆放。

丁组:

夹乒乓球:比赛时间为30秒,在2张桌子上各放一个小筐,里面有1个乒乓球的小筐放在1张桌子,一个为空的放在另一张桌子上(距离1米,),用筷子从有球的筐里向空的筐里夹运球,在1分钟内以运球多者名次列前,球数相同,先比赛者(以到场候赛先后为准)名次列前(途中球如果掉到地上可以就近捡起继续比赛)。

飞镖打靶:每位选手投掷5镖,投中中心为100分,投中相邻区域取中间分(镖压在100分和80分之间,得分是90分)……。要求:选手在投镖过程中,双脚不能以任何方式踩踏或超越投镖线,如踩踏投镖线,此镖不计分数,不得重投;飞镖被镖靶弹回、坠落地面时,该镖不计分数,只给予1次重投机会,如再次脱靶,计0分。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名,得分相同,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九、奖励办法:

1. 单项录取前1/3名次,如果有的单项没报够三人,将取消此项比赛;

2. 集体项目录取前三名予以奖励。

十、报名办法及时间:

每人仅限报一个单项,可兼报一个集体项目。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报名,行政组集体项目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

请各单位于12月25日(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前将电子报名单通过腾讯通发送给体育组,过时不予编排。

运动教案范文3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小。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微小颗粒的作用就越激烈,而且撞击次数也加大,造成布朗运动越激烈。

5.布朗运动的发现及原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1)结合上面的讲解分析提问学生: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

综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1)固体颗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仍然是宏观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固体微小颗粒,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分子的;布朗运动不是固体颗粒中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撞击的不平衡性。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愈加激烈,在扩散现象中,也是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而这两种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这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三)课堂小结

1.要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2.知道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4.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内的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答案:C、D。

2.如图是观察记录做布朗运动的一个微粒的运动路线。从微粒在A点开始记录,每隔30秒记录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秒末时的位置[]。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

答案:C、D。

五、说明

运动教案范文4

为丰富全体教职工的课余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推进我校“和谐幸福校园”的深入开展,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和凝聚力,学校工会特举办2021年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地点:1月19日下午14:00—17:00,学校大操场

二、参加对象:全体教职工

三、活动形式:以年组为单位,由班主任推选一定数量的选手参加相应的比赛项目。每个项目设6个等次,从高分到低分分别是10、9、8、7、6、5分,计项目总分胜出为第一名,然后依次排列。

四、分组情况: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后勤组:

五、具体组织:

工会及体育组

六、活动项目及规则:

(一)快乐摇摆

规则:每组派3人参加。在参赛者腰部系上一个纸盒,纸盒上留出一个口子,内装10个乒乓球,通过身体的摆动将乒乓球从纸盒内抖出。参赛者不能用手或其他队员的帮助将乒乓球抖出。计时一分钟,抖出乒乓球最多或最短时间内将乒乓球全抖出的队伍名次列前。

(二)企鹅漫步

规则:每组派4人参加,分成两队进行接力。参赛者双腿夹一球,左右手分别拿一球,听到哨声向前冲刺,途中球掉落必须在掉落点拾起后,方可继续前进,最终用时少的队伍名次列前。

(三)坐地起身

(四)欢乐套套套

规则:根据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比赛的总得分排出各组的名次,然后各组按名次从高到低参加项目四(第一名组员先套)。每组每人1个圈,站在指定地点,套一定距离外的礼品,套住什么拿什么,套完为止。(组长可以替本组请假的、公出的队员套圈)

七、 注意事项:

1.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以免影响活动正常开展。

2.活动当天,请穿便于运动的服装、鞋子。

运动教案范文5

山西省怀仁县云东中学038300

【案例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范式。如何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所以感觉到很难。但最近的一次上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部分知识历来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这部分知识里,涉及面很广,特别是涉及到洋务运动的内容,有地主阶级中的两大派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两大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两大性质的企业封建性官僚企业和具有民族资本主义的性质的企业,有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所产生影响的两大评价等等。所以内容很多,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块比较难处理的部分。

为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比如针对评价洋务运动,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讨论赛: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么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错了呢?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进一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假如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朝官员,为了达到自救目的,你将会怎样做?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到教室,我按照预定的教学模式开始讲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比较复杂,经济术语多,专业性强,大家先大致浏览全文,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表现,进一步思考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变动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等。

生:开始认真的看书,归纳学生的思维也在跟着老师的思路有序的运转着。前两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到最后谈到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时,我建议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在总结时,我说:"不错,归纳的很好。"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

生: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个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老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呢?"

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90以后出生的孩子已经不懂得民族的屈辱了,他们想的,做的,都是一种新思维,他们是和平年代中的宠儿,他们根本不懂的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国家是如何被列强蹂躏和瓜分的,不懂得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更不屑一顾,这同样也是民族的悲哀。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看到这种巨大的收获,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们共同在网上查阅了资料:"从根本上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是指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也就是说,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目的.甲午战争前洋务派的政策、战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多方面问题以及战争后洋务派对时代潮流的负面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到,属于封建势力洋务派,并不能完成引导中国近代化的任务,而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又逐渐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力量,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可以看成是洋务运动破产的重要标志。洋务运动的众多局限性,已经在甲午战争中暴露无遗,经过了甲午战争,洋务派已经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步代表,洋务运动也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主流。"下课铃在热烈而又有点严肃中响起来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还在沉思之中,但我知道这节课是成功的。

【反思】

一个小小的问题,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于备大纲,备教材,而在备学生方面略显欠缺。

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应该是育人为首的。

高一的学生处在一个由初中到高中心理的过渡阶段,处在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从高一我们老师就能正确的教导的话,我觉得三年甚至三十年甚至终身他都是受益匪浅的,好好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味的只是高呼优生率,达线率,只会适得其反,只会扭曲教育的真正内涵,只会摧残学生幼小的心灵……这方面的教训是数不胜数的。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我也觉得我真正懂得了历史,历史是一部书,更是一部育人题材的书。

误区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运动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驱动法;课程准备;课堂实施;总结评价

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较之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语法繁琐、界面枯燥,对高职学生而言,普遍觉得难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在繁琐地学习各种数据类型和输入输出格式时,丧失了学习的耐心和兴趣,以至于最终放弃C语言的学习。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C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较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有趣的例子中,同时保持各个例题之间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通过这一过程的C语言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尽早体验到较大程序的编写全过程。这就是项目化案例教学法。

一、课程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和撰写合适的案例。根据C语言的特点,把C语言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的基础阶段,包括数据类型、程序的基本结构、数组、函数等基本的语法运用。第二阶段为实战阶段,主要包括指针和结构体等语言要素。

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应该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接触程序的基本结构、数据类型、数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但不必追求系统化和细节化。这一阶段我们安排了一个“小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案例,通过语言注解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程序,对程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对程序语言的一些细节知识进行解释分析,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系统化。

通过基础阶段的学习,进入实战阶段,这一阶段可以提出较大的案例程序进行分析和联系,最后在适当的时候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要求学生看懂程序,能够修改程序的片断,观察程序的运行行为;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已有的程序去处理相似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全陌生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另外,我觉得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项目活动能够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所选案例能够全面包括各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已学过的和即将要学的。第二,此项目要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一般而言具有图形界面的问题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能有一个基于C语言、简单易学的图形界面编程框架,是最理想的。第三,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第四,能够让学生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选取的案例最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取自生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第五,项目内容要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实施阶段

课堂实施的第一阶段是案例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先由教师提出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基础阶段我们提出的案例是“简单计算器的编写”。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激起学生的思考,平时我们使用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运算,从来没有考虑过它是如何实现的,更没有想过今天自己要来编写一个程序,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个功能程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提出经典案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程序的功能和每条语句的作用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然后是在学生自我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在听取学生分析结果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剖析,指出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由案例引出新的知识点。最后全班讨论,归纳总结。在教师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开展全班讨论,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课堂实施的第二阶段是自主训练阶段。“训练”是学生强化技能操作和积累操作技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学生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指标是操作的准确率和速度。教师由易到难安排具有综合性技能的方案进行训练。学生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达到快速、准确掌握技能的目的。如,学生在分析第一阶段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对案例的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从简单到复杂,从修改到自主设计,不断改善程序、完善程序。

三、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项目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来说课后的总结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时学生要把交流讨论中的体会、收获及操作步骤撰写成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并通过进一步分析思考,梳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归纳尚待释疑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以便日后继续思考解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拓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自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教学时间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上面的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原来上机不愿打程序的学生,也愿意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另外,学生发现自己愿意去钻研每段代码的含义,觉得自己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学到传统课堂教学中得不到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不断学习探索和尝试各种新的教学理论,阅读有关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应用于实践。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激情,不断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运动教案范文7

教材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

教材分析:

《小车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四课,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3、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教学准备:带线绳的小车、螺母和垫圈(每小组各4个)、秒表、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生活视频,激发兴趣

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看视频,想一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以活动展开,获取新知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

师:谁能来说一说,小车的运动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可能与车轮的大小有关系。

生2:可能与车子的自身的重量。

生3:可能与拉力的大小有关系。

师:(在每位同学回答后及时追问)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生进一步猜测。)

2、确定本课研究的任务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板书:假设)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假设都是正确的呢,(生:实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实验用品:小车,泡沫板当做路面,螺母当做重物放在车厢中,垫圈放在绳子的一端拉动小车,计算器和秒表(介绍用法)。

‚当在一个实验中如果有很多个影响实验的因素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公平性,通常会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都保持不变。

ƒ大家想一想,你认为在实验中哪一个因素需要改变,哪些因素要始终保持不变?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请小组内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设计实验,制定填写实验方案。

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追问,解决问题)

①改变拉力的实验:保持不变的是小车运行的距离,确定起点;小车的载重量;改变的条件是垫圈的数量;逐个增加或减少垫圈的数量。

②改变载重大小的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小车运行的距离,确定起点;改变的条件是载重量的大小,要逐个增加或减少螺母数量。

5、师提出实验要求:

实验时保持距离不变;路面不变

‚不能用手推或拉,保持小车直线行走

ƒ为减小误差,应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

④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及时填写记录单

三、学生活动、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设计来进行实验。(板书:实验)

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作好适时地指导。

四、交流汇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同学们已经完成实验,那个小组愿意把实验记录展示给大家。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我们通过得出结论:(板书:结论)(填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

载重越重,小车运动得越慢,载重越轻,小车运动得越快。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学生谈收获。主要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六、拓展

师:同学们的学习收获真丰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极限越野的小视频,让我们来看看赛车手是怎样比赛的。(播放视频)小车行使速度的快慢,不仅和拉力、载重量有关,还跟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探究方法继续研究 。

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

拉力

载重量

车轮

路面

坡度

摩擦力…

实验

拉力{小

结论

载重量{小

《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单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拉力)有关。

(载重量\拉力)越大,小车越(快\慢),

(载重量\拉力)越小,小车越(快\慢)。

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实验记录:(注意:螺母是重物,放在小车里)

(螺母\垫圈)

量(个)

小车运动的时间(秒)

第一次

测量

第二次

测量

第三次

测量

平均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 (载重量\拉力)越大,小车越(

),

运动教案范文8

从容说课

本节讲述“分子热运动”.在讲分子运动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让学生好奇,接下来通过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硫酸铜和清水扩散实验,说明扩散现象和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还通过实物演示知道除气体、液体有扩散现象,固体也有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对“想想议议”的讨论得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再通过铅柱演示实验,证实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那么学生对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师]请看投影,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投影]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请看录像.

[录像]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投影.

[投影]

课本图15.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布置作业

P1061,2.

五、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运动教案范文9

关键词:案例教学;互动;启迪;体育硕士;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66-04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05年开始在全国21所高校试点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授予4届学生体育硕士学位,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体育高层次应用人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旨在提高体育工作者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针对性强,职业背景明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是以体育领域的职业为依据,设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四个职业背景的专业领域。在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体育职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注重实务训练。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对学位获得者从事体育工作岗位专业技术专业工作能力的认定,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实现体育硕士培养目标服务,是摆在我们体育硕士培养单位以及各位课任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领域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对其他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的教育实践发展历程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最佳手段之一。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教学中来,汲取其成功经验,有助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也有助于体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1.1案例教学概念的理解

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具有实例性的课程实习,而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式的新型教学形式”’。所谓案例教学,又称为情景教学,在体育硕士培养中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典型体育案例,将学生带入训练、康复、体育教学、赛事组织等方面特定的事件,深入教练员、体育教师、赛事管理和策划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管理人员等角色,结合与体育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就案例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以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最早是由哈佛医学院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的。院长华莱士·唐哈姆是一位由案例法培养出来的律师,他看到了在行政管理领域使用案例的重要性,并全力推动哈佛商学院开展案例教学,由此奠定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由于具有生动形象的知识表现和丰富具体的实践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专业学位教育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和关注。

1.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1.2.1案例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的中心不是教师,也不是案例,更不是由故事而产生的各种论题本身,而是学生,是所有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而不是主演,其主要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说、敢参与辩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对象是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经历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管理人员,他们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对欠缺,平时缺乏的就是这种敢想、敢说、敢争论的能力和交流平台。因此,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给他们一个交流、辩论和智慧碰撞的平台,借以提升他们分析实际体育工作中存在的或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也不是教师教学生的范本,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发学习的工具,要努力让学生掌握案例、驾驭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启发学生思想、增强信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案例教学转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中,学生是始终是关注的中心和主角,教师则成为辅助人员和配角。

1.2.2教学案例没有正确的答案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并不要求指向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而是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获得启示和意义。”案例教学最终目标不是告诉学生哪种训练方法好,哪种训练手段不对,不是给出什么赛事方案合理、什么赛事方案有缺陷的价值判断,也不是直接给出理想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教学方法好、什么指导方法科学、什么训练方法合理。一堂好的案例教学课不应提供所讨论、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应当在许多不同的答案之间搭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实践经验、知识、信息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如在讨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时,案例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关于这一训练原则不同认识的训练实践,在实践中既包括肯定的认识,也包括否定的认识,既要有正面的深入分析,也有反面的剖析。至于这一训练原则到底好还是不好,是否可行,优缺点是什么,都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训练或指导训练的经验和价值判断来做出选择,而不是案例直接提供选择。案例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尤其是不能带有任课教师的个人学术倾向性,否则容易给学生某种诱导,很可能导致学生讨论时不断揣摩案例中的意图或者揣摩教师的意图,呈一边倒现象。

在案例讨论中,没有思考、分析或判断某一种情况的确切的方法,找不到大家公认的、唯一的、最佳的选择,有的只是彼此的观点差异以及学生们对各自观点的强调和论证,有的只是论证的好与不好,而不是观点的正确与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坦诚自己的观点。

1.2.3教学案例应能引起争论

案例无一不蕴含有问题,具有困惑性,也正是由此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案例教学与一般授课不一样,目的不是要达成共识,而是要引起争论。案例应当提供给学生的是好奇争端、问题、选择、信息,以及依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做出选择的暗示性的路径,或者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和提示。譬如,关于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讨论,案例必须提供学生争论的话题,否则讨论中“风平浪静”,难起事端,案例必须带着“唯恐天下不乱”的目的呈现给学生。案例中既要有关于体制内运动员成功的事例,更应有国家女网运动员李娜等先在体制内后在体制外“单飞”成长的运动员成功的事例,也要有像丁俊辉等一直在体制外成长的个案,展现给学生的是不管哪一种训练体制,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至于哪一种更优秀,更适合我国国情,案例只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选择的信息,仅此足矣。

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去游说和争取更多的支持者。更要鼓励学生怀疑别人的观点并尽力予以批驳。在案例讨论中,衡量观点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够不被批驳倒,且能坚持到最后。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只有经过激烈的辩论,才能使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然后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工作,才能成为现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做,与其说是在鼓励学生去辩论,不如说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4案例教学以学生讨论为基础案例教学以学生广泛参与讨论为基础。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法宝”。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代表权威,学生对自己负责。案例讨论过程中,知识、信息、思想和观点在“教师一学生一学生一教师”之间双向、多重、交互流动,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思考、分析、概括、评论、辩论、说服等能力和自信心。学体育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有时会把问题简单化、极端化,此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掌握讨论的进程,为了避免讨论过于分散,甚至讨论偏题、走题,教师需在课堂上适时控制,对学生讨论的信息、思想和观点进行适当归纳或小结、提炼,以在更高层次上引导争论,甚至有时候需要打断一些无谓的、喋喋不休的细枝末节的争吵。

讨论中,最终话语权不在教师这手里,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公共话语,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起着补充和矫正的作用。讨论在教室的范围内逐步形成公共舆论乃至公共空间,能够逐步深化对学生所讨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2.5全息学习

案例教学中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应全神贯注地参与案例讨论。案例教学动员的是全体参与者的全部注意力;读、写、思、看、听、说、辩、疑、分析、判断、选择、决策、归纳、演绎、反应,等等。学生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积极参与讨论,并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潜在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案例的选择

2.1教学案例既要关注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也要与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环境相适应

教学案例中要关注体育学科领域前沿,要围绕竞技项目制胜规律、心理训练、运动营养、技战术诊断、重大赛事和城市互动、全民健身、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等体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写教学案例。传统教学长期囿于理论的钻研,往往容易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形成鸿沟,有时这鸿沟甚至难以跨越。案例教学一方面直击体育学科前沿,另一方面更关注我国正处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正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条例》以及阳光体育活动等现实需要,注重体育学科前沿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为理论运用于实践,使体育理论为竞技体育训练、大众健身、体育产业和学校体育发展服务搭建平台。

尽管教学案例有许多文学作品的特征,但它仍然要与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学生的主要工作环境的整体情况相适应。对于体育硕士来说,教学案例就不能过多关注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不能过多的关注哲学理论,也不能有过多关注脱离我国实际的西方竞技运动管理模式,否则学生不熟悉,感觉离自己实际太遥远,从而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对于长期在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教学案例过多的关注专业运动队竞技运动训练,过多地关注非常专业的运动营养和运动疲劳恢复,过多的讲述关于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心理调整,赛事组织和管理等,必然使他们感觉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而退出讨论,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2.2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

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教学目标和主题是是案例教学的指挥棒,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目标和主题开展,因此目标是否明确,主题是否鲜明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当然,仅仅是有主题还不够,主题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案例要在故事内容和智力水平上具有较高水准,而不是将答案显现在字里行间,无须思考,一目了然。案例所呈现的故事必须蕴含着让读者欲罢不能,继续阅读又有一定的难度的理论内涵。但案例里的理论内涵和深度以及涉及的理论都要处于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师自身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因为案例教学中心虽然在学生,但教师还要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要对整个讨论起着引领作用,如果教师对所要讨论的理论还一知半解,那岂不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么?

2.3案例故事要有情节安排和创作

案例故事要有情节安排和创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埋设要讨论的问题。教学案例应至少提出一个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引起讨论和争论。教学案例应该具有足够赖以进行深入分析的信息,需要读者运用案例中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使读者能够理清思路,把握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案例“打破常规,敢于求变——罗雪娟的个性化训练方案”充分体现这一要求,作者在提供教练张亚东针对罗雪娟的个人具体隋况提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取得成功的例子的同时,也还提供了读者思考的余地,并预设了许多有待讨论的问题,诸如“什么是个性化训练计划?”、“这种个性化训练计划是否可行?”、“某个训练计划对这个运动员有效果,能否移植到其他运动员的训练中?”、“对于集体项目如何运用个性化训练计划?”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而只是提供一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信息。

2.4教学案例要有突出的问题和主角

教学案例要有突出的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有需要做出决策的故事主角,即教练员、体育教师、赛事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案例是要解决训练中的问题,还是管理中的问题,还是教学中的问题,或是竞赛中的问题,必须要很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案例中的问题必须是现实中亟待解决目前尚未有合适的解决办法的问题,或尚存在争议的问题。如关于心理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在有的项目中可能作用很明显,而在另一些项目中可能作用很小,究竟如何看待心理训练,如何处理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决策的人是谁,都需要在案例明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替换”或“换位思考”,“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为所扮演角色着想,打算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逼迫”学生在案例故事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3.1案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体育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注重的是学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对象是体育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必须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整体设计,明确谁去做、为什么、做什么以及为什么等问题。

3.2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备好案例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案例正文、案例附录、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教学手册。通过阅读,对案例中的任务、事件、结构、情节、问题、背景、数据、观点、结论、悬念以及埋设在行文背后的问题等都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情节演进,在每一个可能的转折点布置一定的问题一边引导或提示。教师要控制每一个单元的时间并及时做出提示,有时需要以提问的方式做出简要的归纳或小结,有时则要及时打断不必要的争吵或喋喋不休的阐述。要温习必要的理论或概念,以便在教学中及时加以说明。要对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正确的理解和心理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主讲人、者,而应当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主持人和仲裁者。

3.3学生必须事先进行案例预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可以使学生能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思考,使讨论更具有针对性,也能使讨论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还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预习中最起码应该掌握如下问题:

谁是决策者?将做出怎样的决策?

决策者的目标是提高训练效果,还是改善教学质量,还是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分别是什么?客观环境(约束因素、机会和挑战)怎样?决策者能够采取什么行动?将产生什么后果?如果你处在该位置将会怎么做?为什么?对这些问题存在哪些争议?这些争议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

4结语

案例教学对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有其他学科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体育学科毕竟有它的特殊性,一些深层次的运用规律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最高境界就是当学生在案例学习讨论之后,能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把握和利用信息,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增强解决体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体育改革创新及解决体育问题的积极性。这是案例教学的努力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规律,不断完善案例教学,以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名,张智勇,仝志辉,中国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2]叶明阳,案例教学的环节与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0(6):180.

[3]雷焕贵,段云青,中关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6):10-15.

[4]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50-51.

运动教案范文10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板书设计:

第24课

一、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2.兴起的标志3.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4.代表人物5.历史意义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2.的爆发——1919年5月4日

3.“六三”后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5.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呢?(五四青年节)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起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这场政治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则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唤醒了人们的沉睡的思想,促进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讲授新课:

问: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同北洋军阀进行了哪些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这些都是政治领域里的斗争,政治领域里的斗争必然要放映在思想领域里。新文化运动就是当时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领域里同封建势力的斗争。

(板书)一、新文化运动

任何一场运动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都是源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看书,课本正文的第一段及小字部分)

(板书)1.兴起的原因

一方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在政治上大搞独裁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为其复辟帝制服务,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另一方面,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破坏辛亥革命的同时,在思想文化上也支持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政策,这更助长了袁世凯的反动气焰。

在这两股反动势力的推动之下,一时间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于是就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板书)2.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其积极、向上、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朽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了,其后,《青年杂志》又改为《新青年》。《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想向人们宣扬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出新文化运动的这样内容。

(板书)3.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民主,又称为德先生(Democracy),指的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科学,又称(Science),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这样内容,是新文化运动两面最光辉的旗帜。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孔孟之道的儒家伦理学说。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学是指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结合起来的文学。这些思想的传播与一批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分不开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相关的小字部分,找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主张。

和同学一起总结。

那么,这场伟大的思想活动有何意义呢?

(板书)5.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2)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方面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当时思想界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使许多青年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当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一批先进的青年就逐渐接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板书)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进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第一个在中国打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底,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入一个新的时期。

思想领域里的斗争推动了政治领域的斗争,又是政治斗争的先声。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面对国家遭到、封建势力卖国求荣都义愤填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板书)二、五四爱国运动

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是源于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的,又有其直接原因。

(板书)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请同学阅读小字)5月3日,北京的报纸上登出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晚汇集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

(板书)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自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北洋军阀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前往赵家楼的曹汝霖住宅,学生不见曹汝霖,就防火烧了曹宅,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的学生宣布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凭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一腔燃烧的青春热血。五四青年勇敢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学的号角。中华民族的精神、理性、血气,在这一批年轻人的身上象火山般喷发了。他们呼唤着国人的觉醒和反抗,他们面对反动军阀的棍棒辗转从容,他们身上汇聚的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尊严,坚强和不屈。

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唤起了各界人民的爱国热情,“六三”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板书)3.“六三”后进入新阶段

上海的一些工人早在5月4日以后就投入了爱国运动。三友实业社的工人在“国耻日”罢工一天。6月5日以后,上海的很多工人陆续罢工,商人也相继罢市,大小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业”等揭帖。连理发店门上也贴着“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诸君不必光顾”的口号。从6月初开始,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许多城市的商人罢市。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样,从北京开始的,至此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也从北京转到了上海。

五四爱国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精神使其爱国行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板书)4.历史意义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

(2)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参与运动的阶级分析)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4)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历史转折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运动教案范文11

【摘要】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其明白:掌握平抛运动的概念必须弄清楚两点,一是初速度必须是水平的。二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这样学生不仅对该概念印象深刻,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高中;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1.课堂引入:一个偷猎者想用猎枪击伤树上的一只小猴,枪口和小猴在同一水平面上,偷猎者正瞄准小猴的时候,小猴想:你这笨蛋,等你子弹一出枪口我就松手往下掉,你还能打中我吗?展示问题情景后让学生对小猴的想法也感兴趣,并问学生小猴的想法行吗?从此引入新课教学。

2.分析事例探讨问题:在课堂上由让学生看教材上有关平抛运动概念的内容,看完书后教师演示一个实验(斜向上抛出一个粉笔头),让学生观察粉笔头的运动,接着展示问题1:“刚才抛出的粉笔头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吗?为什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讨论完后让一些学生来谈他们的观点。有的小组说粉笔头的运动不是平抛运动,其理由是粉笔头抛出时的初速度不是水平的。有的小组说粉笔头的运动不是平抛运动,其理由是粉笔头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不只是重力还有空气阻力。最后有关平抛运动概念是由学生自己得出,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其明白:掌握平抛运动的概念必须弄清楚两点,一是初速度必须是水平的。二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这样学生不仅对该概念印象深刻,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多方面能力。

教师演示教材上的实验(如图1),然后展示问题2:“同学们刚才观察到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且无论B球的初速度大还是小,A、B两球为什么总是同时落地?”问题3:“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讨论完后让一些学生来谈他们的观点。通过讨论后让学生明白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由于只受重力,加速度始终重力加速度g,因此A、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快慢是一样的。再让学生观察(图2),分析实验打在坐标纸上的平抛运动的轨迹,问题4:“你得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紧接着提问:问题5:“以初速度v0平抛出去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t后到哪儿去了?运动方向怎样?速度大小怎样?”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知道,请同学们研究怎样计算?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讨论完后让一些学生来谈他们的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梳理小结。然后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①位置坐标规律:x=v0ty=12gt2

②速度规律:

速度大小:vx=v0

vy=gtv=v2x+v2y

速度方向:tanθ=vyvx

3.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请学生解释学习新课前提出的问题中小猴的想法对吗?为什么?这样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如果能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肯定会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4.产生新问(学生课后探究):问题6:“同学们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困惑?”问题7:“我们在很高的地方以很大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将会落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课后探讨。通过第七问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运动教案范文12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教学重点。总理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它是清朝建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关于总理衙门的建立,我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即总理衙门建立的原因、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以及它的建立所带来的影响。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国内来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逐渐地由疑忌变为依赖。从国外来说,面对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也需要寻找能替他们效劳的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就多次要求清政府建立专门机构,由政府要员和他们进行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②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很大,它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地位高于六部,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方面事务,权力很大。③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政局的一次重大变动,对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洋务运动是又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教学难点。洋务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这对于师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法建议

1.关于"清朝政局的变动",建议教师紧扣"变动"一词,设计一些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如"清朝政局何时开始变动,为何要变,怎样变,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学生整理形成一个提纲挈领的知识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解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关于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两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即清政府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才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对世界毫无所知,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的集团。洋务派则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两派从表面上看似乎差异很大,但这仅仅是区别在对待外国事物上。对内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两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封建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洋务运动。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具:视频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于清政府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的势力,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垮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撑呢?(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引出课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

3.讲授新课(出示图片)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奕訢)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衙门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朝负责外交事务的中央一级的机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对英美、法等国的交涉都是由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办理。对此,外国人非常不满。他们多次要求清政府设中央一级的对外办事机构,由政府要员和他们直接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曾和洋人打过交道,而且很受外国人赏识的恭亲王奕訢充任办事大臣,主持各项事务。

总理衙门职权很大,它的地位高于中央的六部,起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大到经营铁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务,成为清廷的决策机构。

后来的事实证明,外国侵略者正是通过这一机构中国的清朝统治者施加影响,以达到通过清政府控制中国的目的。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引述鲁迅先生的《说面子》: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

约不很多。

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

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

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

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

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

风了。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

大清帝国就是这样在维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面子。

二、慈禧太后发动

1861年,咸丰死,臣辅政,慈禧勾结奕訢,发动,处死肃顺等三人,流放其余五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清军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

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需要依重汉族官僚曾国藩。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扩大了。

四、洋务运动

1.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洋务派主要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矿企业,制造船炮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訢,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那时候凡是和外国人有关的事都被称为"洋务",而这一派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被称为"洋务派"。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

①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让学生看"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PPT课件

③洋务派除办军事、民用工业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管理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衙门。

3.评价:

①洋务派所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所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外国淘汰下来的旧技术设备,所办工业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况且清朝统治者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已经被西方侵略者吓破了胆,还怎样谈得上什么"自强"。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企业也是官僚式的管理体制,企业中贪污腐化无所不有,等同于清朝的官场,因此,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也是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更谈不上什么"求富"。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结: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产物,其目的是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对付人民的革命运动。至于对外,他们早被洋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自强"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招牌。洋务运派办的工厂,技术上依赖于洋人,得到的多是过时的机器,落后的技术,这样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永远落后,又怎么能够强起来呢?

说到"求富",洋务派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管事人独断专行,挥霍、贪污样样干。当时有"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受用不尽"的说法,洋务派的"求富",最终不过是肥了自己,损了国家。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也曾经对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板书设计

一、清朝政局的变动

变动的根源:内外反动力量的变化和勾结

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内部夺权斗争)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二、洋务运动

原因:清王朝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