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礼仪

社会礼仪

时间:2023-01-19 23:20:46

社会礼仪

社会礼仪范文1

【关键词】《说文解字》;《礼》;社交社仪;素质教育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精华,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我们青少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受益者,但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本文试图从《说文解字》中去窥探一下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期望对我国现代的素质教育有一些启发。

上古社会是一个原始宗教礼制的奴隶社会,原始宗教、阶级观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古的社会的礼仪制度也无时不体现了这一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由此可知,礼仪在上古社会是有着严格的阶级分别的,是属于社会上层人民。社交礼仪也主要是在这些处于上层社会中的人群中进行的。从社会交际的场合和性质来区分,上古的社交礼仪可分为祭祀礼仪,行政礼仪和生活礼仪三大块。三大礼仪中,以宗教礼仪居于主要地位。《说文》在进行释义时,不仅直接引用了《周礼》中相当一部分来说明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一些社交倾向和禁忌。

一、祭祀礼仪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中国的上古社会是神权社会,实行原始宗教礼制并以此来管理国家。《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整个国家生活中的一件事。对天地自然是异常崇拜的。《说文》示部:“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祗,地祗,提出万物者也。”

礼的最初意义是祈福的行为。《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富也。”由于祈福的频繁,产生了一系列与祈福有关的字。如:“禧,礼吉也;,以真受福也;禄,福也;:福也;,祥也;祥,福也;祉,福也,助也;福,佑也;祗,敬也;,安福也;,神也。”为了达到祈福的美好愿望,祭祀礼仪应运而生,对祭祀人的穿着,祭祀的供品,祭祀的时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祭祀的服饰。

《说文》示部:“,戒,也。”这是对参加祭祀人的一个首要要求,洁身净体,以示对神的尊重。

《说文》衣部:“,蔽?也。《周礼》曰:‘王后之服衣。’郑玄注: ‘……从王祭先王则服衣。’”

《说文》衣部:“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乡。”天子与王后在祭祀先王时都有专门的礼服,以示对神灵的敬重。

2、祭祀的食物。

《说文》示部:“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用手拿着肉供奉给神。

《说文》酉部:“奠,置祭也。”用酒食祭奠。

《说文》示部:“礻比,以豚祠司命。从示,比声。汉律曰:‘祠礻比司命。’”祠:《周礼》郑注:“求福曰祷,求得曰祠。”小民遇病痛凶灾,则向司命神许愿求福,得求之后,如期还愿。礻比、祠就是还愿。

《说文》犬部:“,宗庙犬羹。犬肥者以之。”羹,《曲礼》曰:“凡祭宗庙之礼犬曰羹”

3、祭祀的时令。

《说文》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牲,用圭璧及皮。” 周代春天的祭祀叫做祠。这是由于用来祭祀的物品少,而仪式文词多的缘故。《礼记・月令》,农历二月,祭祀不用牲,而用玉器、毛皮和缯帛。《说文》示部:“(音月),夏祭也。”《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夏曰,秋曰,冬曰。”郑注:“此夏殷之祭名。周则春曰祠,夏曰。”

《说文》示部:“,谛祭也。从示,帝声。周礼曰:五岁一。”是审谛的祭祀。周朝的礼制说,五年奉行一次祭。谛祭,《段注》:“谛祭者,祭之审谛者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汉儒说鹅三。”一、郊祭之,即祭天,是王者之大祭。二、殷大祭之,天子诸侯宗庙的大祭。三、时祭之,宗庙四时祭之一。

《说文》示部:“(音峡),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从示合。周礼曰,三岁一。”关于大合祭,《春秋・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公羊传》曰:“大事者何?大也。大者何?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毁庙,是指直系亲属超过高祖的,自移神主到太庙中。

《说文》王部:“闰,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闰月,由剩的未分的时日组成的月份,五年闰两次。每月初一,行告祭之礼,天子居处于庙堂之中,闰月居处于正室门中。《周礼》说:“闰月,周王居处于正室门中,整一个月。”

4、祭祀的器具。

《说文》王部:“,圭。尺二寸,有,以祠宗庙者也。”圭,长一尺二寸,上端安有勺,是用来祭祀宗庙的礼器。

《说文》示部:“,”社肉,盛以蜃,故谓之。是祭过土地神的肉,用俗名大蚌蛤的蜃作的祭具装着,所以叫它“”。

5、祭祀的方式。

《说文》示部:“(音灌),灌祭也。”,用酒灌注在地上使神降下。灌祭:《书・洛诰》:“王入太室”孔颖达疏:“者灌也。五以圭酌P16之酒以献尸,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饮,谓之。”

《说文》示部:“,烧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虞书》曰:‘至于岱宗,。’”

6、出行礼仪。

《说文》示部:“,告祭也。” 天子诸侯将要出行时要举行礼。

《说文》示部:“,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周礼曰:于所徵之地。”。军队行进到了止息的地方,耽心怠慢了那里的神,就下马祭祀它们。路途中的祭祀统称礼。

二、行政礼仪

相对于祭祀礼仪,《说文》对于行政礼仪方面的记载较少。

《说文》王部:“,桓圭,公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郑注:“公,二王之后及王之上公。双植谓桓圭。桓即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使它的上面安定)也。桓圭,亦以桓为[音同转,指花纹]饰,圭长九寸。”

《说文》王部:“,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即大圭,长三尺,上端削薄,安上一个椎形的脑袋。《礼记・玉藻》:“天子”,郑注:“之言,挺然无所屈也。” 是天子所持的玉笏。

《说文》王部:“瑁,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诸侯来圭玉来朝拜天子的时候,天子用瑁玉来覆盖圭玉,象犁冠头覆盖在犁木上一样。

《周礼》说,“天子拿着瑁玉,方四寸”。

《说文》草部:“,茅藉也。礼曰:‘封诸侯以土,以白茅。’”当时礼制规定:天子把五色的土封给诸侯,用白茅作的席子包垫着。

《说文》草部:“,朝会束茅表位曰。《春秋国语》曰:‘致茅,表坐。’”君臣聚会的时候用茅草来标明位次。

三、生活礼仪

《说文》生活礼仪反应的范围很广,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看。

1、穿戴礼仪。

《说文》部:”(音夫),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天子,以象之。天子朱,诸侯赤,大夫葱衡。” ,蔽膝,相当于现在的围腰。天子用朱色蔽膝,诸侯用赤色蔽膝,大夫用青色蔽膝。

《说文》部:“袷,士无有袷。制如,缺四角。爵弁服,其色(音妹)。贱不得与裳同。司农曰:‘裳,色。’”士人的蔽膝没有而有袷,像酒,切四角。士人祭祀时,戴着雀形的帽子,穿着礼服,它们的颜色都是赤黄色。由于地位低贱,袷不能与下装颜色相同。司农说,下装是浅红色的。上古社会对于衣服的颜色有要求,等级不同,穿不同颜色的衣服。

《说文》丝部:“(音其),帛苍艾色。《诗》:‘缟衣巾。’” 是未嫁女所穿的衣服。

《说文》髟(音标)部:“(音抓),丧结。《礼》:女子衰,则不。” 是妇人丧时的发髻。《礼经》规定,女子在服斩衰、齐(音咨)衰丧服期间,扎丧髻。丧则不扎丧髻。

2、佩饰的礼仪。

《说文》王部:“,三玉二石也。《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音忙),四玉一石;侯用;伯用埒(音列),玉石半相埒也。” 全是纯粹的玉;即三分是玉,二分是石头的玉石;是四分是玉,一分是石头的玉石;埒是玉石各一半,二者相等的玉石。《周礼》规定:天子用“全”作为装饰品,上公用“”,侯用“”;伯用“埒”。

《说文》王部:“珩,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一组玉佩中横在最上的玉器,是用来节制佩玉者行步的。

《说文》王部:“王綦,弁饰,往往冒玉也。”弁是一种礼帽。分皮弁、爵弁。皮弁用皮革制成,为武冠,用于田猎或征战;爵弁用布制成,为文冠,用于祭祀。《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郑注:“会,缝中也。读如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 。

《说文》巾部: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周礼》说,天子诸侯的席子,有用黑白斧形图案的绣边装饰物。

3、其他礼仪。

《说文》口部:“唁音艳,生也。《诗》曰:‘归唁卫侯’” 唁即遭遇丧事的生者之意。《诗经》说:“回去慰问亡国的卫侯。”

《说文》部:“金(音俺),低头也。《春秋传》曰:‘迎于门,金之而已。’” 《春秋左传》说:“对在门口迎接卫侯的大夫,卫侯只是点点头罢了。”

《说文》手部:“,提也。”王筠《句读》:“《曲礼》:‘长者与之提。’注云:‘提,谓牵引将行。’”即搀扶着老人,为老年人引路。

《说文》广部:“庠,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庠是掌管礼仪的官敬养老人的地方。夏代叫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四、结语

从以上可知,上古的社会交往活动以祭祀为主,因此,祭祀礼仪在整个社会交际礼仪中比重最大,也最为完美。也即一定的文化形式是一定经济主体的反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近一步发展,祭祀礼仪不断简化,行政礼仪和生活礼仪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礼仪,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善于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营养,因地制宜地用于教学实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将是我们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 .岳麓书社,2001年

社会礼仪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 教育 社会

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中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规范完整的社会体系。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角色的认知问题

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认清自己学生的角色,但是与其角色相匹配的礼仪常识并不是很清楚。当今大学生能够正视学生的礼仪重要性,接受大学开设相关礼仪方面的课程。第二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校园礼仪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第三,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礼仪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很大作用。尽管上述都说明学生对礼仪能够正视,但实际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礼仪相悖,表现出的言谈举止出现礼仪的缺失,例如大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现象,违反课堂秩序,随便说话,玩手机甚至接打手机的现象,玩游戏,吃东西,无视老师的存在,或者在仪容仪表上打扮不符合大学生规范,衣着不合体,有的学生甚至违反学校的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并且不在意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调被尊重,却不曾考虑尊重他人,在人际关系和交往中不能正确的处理和维护,这些都是表明当今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严重缺乏和社会公德的严重缺失。

2、角色的地位受限

在高校,教师一般完成授课任务的其他事项主要精力都放在教科研,而不是非常重视学生在礼仪上面的熏陶和发展,并且有的教师本身对待礼仪也不是非常重视,自身也常常不修边幅,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有的教师当着学生的面还大吵大叫,不遵守学校对教师的规章要求,所以在高校内没有良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有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并不是非常融洽,通过教师来感染学生的作用不强。

3、礼仪互动场域缺失

从现在高校环境来看,礼仪的场域建设并不完善,对教师的礼仪培训和修养提升缺乏教育,很多老师出身并不是在师范类院校毕业,而是通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教师没有涉及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礼仪等常识,这样的教师在礼仪方面有所缺失。第二是开展的礼仪相关的活动不多,在很多高校中开展礼仪活动仅是流于形式而且频率相对少,不能对当代大学生在礼仪教育中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探究

1、在新时代中礼仪与时俱进,避免功利性

礼仪的教育应该具备时代性特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首先,礼仪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内涵,立足于传统礼仪并且要进行与时代相符的礼仪更新,与社会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继承并且发展,在人们交往中从理解和尊重出发,加强人们之间精神和心里的交往,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相处的人们身心愉悦,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再者,礼仪教会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中相关道德和功利性的诱惑等能够明辨,在高校中学生学习礼仪更要提相处人的本性善良,营造和谐氛围。

2、构建合理的礼仪层次并普及知识

对礼仪的共性知识要让大学生知道礼仪常识,作为必修课给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的熏陶,学习中外礼仪文化,做到知书达理,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另外,礼仪要根据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职场礼仪的学习,包括日常礼仪,就业礼仪以及商务礼仪等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礼仪的培养需要结合日常的养成教育,礼仪素养的提升要结合日常的大学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通过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礼仪融入于日常的生活当中,根据礼仪的原则让学生认真的把握,体会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交往原则,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真诚的相待,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强化自身礼仪修养,注重自身德行操守,让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加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3、创建礼仪教育的环境,提升育人空间

要想创设良好的礼仪育人环境,提高礼仪教育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以便提升教学的优化育人。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强调教师的师德,规范教师在校园的言谈举止和行为素养,让教师知行合一,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该感染学生的礼仪,通过构建礼仪环境来让学生受到熏陶。第二,校园内的文明建设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环境,礼仪的精神文明是指在精神和教学活动的背景或者叫做精神环境的条件,校园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礼仪在社会中的善良和和谐等因素进行提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设新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现代礼仪深入到师生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第三,将礼仪教育纳入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课程中也应该添加丰富的礼仪教育内容,遗憾的是,目前的教材中这一内容却被忽视,无疑造成了大学礼仪教育的断层。通过将礼仪与道德教育密切联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礼仪的现代价值,进一步解除他们对礼仪的“惑”,将礼仪的伦理学价值与其他专业的礼仪课程相融合,摆脱简单的说教,让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礼仪知识,模仿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礼仪素质。

三、结语

总之,结合上述提出的相关观点和建议,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学校要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素质锻炼和礼仪指导,引导和指正大学生践行社会的礼仪,传递礼仪知识,形成为个人所用的规范和行为,开发学生的善良与善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宏亮.韩国的礼仪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6).

[2]王静.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社会礼仪范文3

公民社会不是一群没有尊严、没有教养的乌合之众能够建立的 。

5月4日,北京天安门举行了“首都中学生18岁成人宣誓仪式暨青春奥运行动风采展示活动”,不管其具体情形如何,这次活动至少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表达文明的欲求--成人宣誓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冠礼与笄礼,即成年礼。

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盛行于世的礼仪都表达了人们追求文明的理想。现代礼仪也不例外,它在传达公民社会应有的文明方面最具表现力,然而当今中国还没有国人大致认同的现代礼仪。

历史上,中国曾被视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只要读一点历史,就可以知道我们祖先在3000年前所达到的高度文明:

父母给长到20岁的男孩子举行冠礼,给15岁的女孩子举行笄礼,取表字,告诉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开始担当成人的职责;用六道仪节完成婚礼;士人之间有专门的士相见礼,以此表达友情的高洁非功利;为表达尊贤敬老,举行乡饮酒礼;置聘礼以教诸侯相接敬让;国际交往时列国使节吟诵诗经表达各自对对方国家的礼节 这在《左传》中连篇累牍;我们的祖先在歌舞之中进行射箭比赛,即乡射礼和大射礼,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指的就是从射礼的竞技表象中挖掘礼让虔敬之义;如此等等。

《礼记.曲礼》中记载大量古代礼仪,以饮食的仪容为例,食礼告诫人们吃饭时不要把饭窝成一团搁在碗里,喝汤的时候别让汤倾流不止,咀嚼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把咬过的鱼肉放回食盘,不要当众剔牙等等。类似的礼仪内容也出现在中世纪晚期的一些礼貌教本之类的书籍中,但只要想一想伟大的莎士比亚和达·芬奇每天吃的都是手抓饭,就可以知道西方文明的后起,16世纪的思想巨人蒙田曾经自我批评说:“有时候,一赶忙,我会把自己的手指咬住。”作为餐具的叉子直到18世纪以后才在欧洲流行开来。正是这种差距,我们的祖先之国被称作礼仪之邦!

毫无疑问,在前现代世界上,中国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也深受中国传统礼仪的熏染,例如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今日日本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国古代礼仪的痕迹。然而,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却因种种因缘沦亡草泽。

如今,面对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必须考虑重建现代礼仪,这种重建不是食古不化地套用,也不是食洋不化地照抄。从重建礼仪的思路上说,由于文明的标准往往随时代而变,作为其承载者的礼仪也就因此变迁。我们要研究传统礼仪和外国合乎国情的礼仪如何创造性转化,还要细致地把握这些礼仪如何与民俗融合,不仅如此,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礼仪恰恰可能从民俗中再生才最具生命力。

从内容上说,现代礼仪至少应该包括四大类:家庭生活类(一般日常生活、节日生活、家庭祭祀);社会交往类;职业工作类;政治生活类。具体而言,家庭生活礼仪应当包括一切与生老病死相关的礼仪,例如出生礼、成年礼,以及婚丧食节喜祭诸礼;社会交往礼仪应该包括往来迎送诸礼仪;职业工作礼仪包括求、辞职礼、与各类同事相处礼等;政治生活礼仪包括与开会、选举、谈判、外交、军队等相关的礼仪;另外还有一些杂礼。

有些礼仪需要一定的载体,包括礼具、礼所、礼人,例如在特定的场合要穿特定的服装,特定的礼仪必须在特定的地点举行,需特定的人来主持等等。

但这些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所在,最核心的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元素,现代礼仪应该包涵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应该涵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勇敢、谦逊、理性、稳重、慷慨、真情、和平非暴力……礼应当是一切美德的承载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接榫者。

梁实秋先生曾说过:“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礼好。”极端压抑个性、践踏自由、摧残尊严的礼仪并不能代表礼仪的真精神--即使在古代也是政治生活不正常所致,必须摒弃。

社会礼仪范文4

优雅,我们的追求

二、 活动背景:

为了让我们大学生活的的充实,也让我院全体学生能在以后的社交场合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在集体面前有一个更好的形象,让大家能更好更出色的交往,不断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 活动目的:

学习社交礼仪,规范自己行为!

四、 活动介绍:

本次活动由电信学院纪检部主办各部协办,由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张彦歌老师主讲的一次讲座,由电信学院各班同学参加听取学习,首先由张老师给我们讲社交礼仪中的重要事项和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让我们先全面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我们能进行一次全面的了解社交礼仪,以及对我们的重要性,会上我们全体学生可以和张老师共同讨论生活中在各个场合出现的礼仪问题,也可以向张老师提问自己还不明白的一些礼仪事项,本次活动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进行.

五、 活动主体:

主讲老师:张彦歌老师

活动时间:12月9日晚上6:30(暂定)

活动地点:报告厅或阶梯教室(目前待定)

活动对象:电信学院全体学生

活动嘉宾:电信学院院长、书记及部分辅导员

六、 活动负责人:

主办方:电信学院学生会

承办方:电信学院学生会纪检部

协办方:电信学院学生会其他各部门

七、 活动宣传:

1.海报宣传,通过海报的张贴形式来宣传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会宣传部给本次活动做出几张宣传海报,将海报张贴在五号教学楼的大厅我院学生会的海报张贴栏里,以方便本院学生进行了解。

2.班级宣传,通过个班班长进行班级里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我们把本次活动直接跟各班班长讲述清楚,再让各班班长把本次活动在班级跟自己班的学生讲清楚。

3.纪检部宣传,通过我们纪检部对各班宣传,主要是通过我们纪检部的所有成员直接到各个班级跟各个班级的学生讲清楚,这样有利于各班学生的全面了解,还可以解答一些小问题。

八、 活动开展:

(一)时间安排

1、宣传阶段;

2、准备阶段;

3、举办阶段;

12月9日晚上6:30(暂定)

(二)前期安排

1、与张老师把本次讲座进行全面讨论所讲的类容和讲座形式;

2、申请学校阶梯教室或报告厅;

3、讨论本次活动的大体流程;

4、讨论人员的大体安排和工作的安排;

5、活动参加人员的安排和各班参加的人数;

6、嘉宾邀请,包括电信学院院长,书记和全体导员;

7、主持人的选定;

8、礼仪队的人数和场上的安排;

(三)活动实施

1、提前去看阶梯教室或报告厅的设备和场地;

活动的前两天去看看申请下来的阶梯教室或报告厅,看看里面的音响设备和话筒设备是否正常,有无一些小问题,有的及时解决或者向学校报告情况,让学校给以解决。

2、活动中要来的的学生的接待和安置;

首先,要知道各班需要来的大致人数;

其次,对各班人数在场的座次的详细安排;

最后,活动当天各班学生的接待和安置,各班的参赛学生先在会场外面进行站队看多少人数,站好之后由纪检部干事班每个班带到指定的地点,各班学生在自己的指定地点坐下等讲座的开始。

3、开场前设备调试;

在活动开始前让学生会再一次的把教室的设备调试一下,看看有无问题,包括前面看的设备。

4、开始前主持人和张老师的沟通交流;

在开始之前由主持人和张老师的沟通交流,确认一下所讲的信息和主持人的开场白以及中间的一些环节。

5、讲座的开始;

当参加人数到齐后,先由预先选的主持人宣布本次讲座的开始,简单介绍到场的嘉宾,再介绍主讲老师的一些基本信息,大致描述一下本次活动。

当主持人说完下台后张老师就可以开始本次的讲座,讲座一开始由张老师对社交礼仪的全面讲解,中间张老师会把礼仪里面的一些基本动作和一些要注意的问题让礼仪展示给在场的同学观看,让参加的同学能更好的了解社交礼仪,了解社交礼仪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讲解的时间可以在一个小时以上,把我们所想要了解东西基本了解一下,时间的长短可以有张老师自己把握,内容是老师自己提前给我们准备好的。

6、互动环节;

当张老师把所讲内容全部讲完,我们就进行互动环节,这个环节的开始是由主持人来操作,可以吧前一部分演讲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再从现场找一些同学发表一些自己的疑问让张老师来解答,可以用举手方式来。

提问的学生可以对自己不太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或者是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社交问题进行请教,当每个学生把自己想要问的问题问完以后张老师就可以对每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7、活动结束场上人员的离场;

当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的结束时,让主持人宣布先让主讲老师和嘉宾首先离场,在组织学生的离场。

8、活动结束的善后工作;

可以让生活部帮忙把场地的卫生简单的打扫一下,再组织人把设备检查和一些东西复位,和教室的归还。

(四)注意事项

1、参加人数要尽量提前或准时到场;

2、到场的安排人员坐下要尽量节省时间,以免人多拥挤;

3、开始时和开始中间的会场秩序;

4、互动环节的会场秩序;

5、设备问题的及时处理;

九、 经费预算:

宣传海报(此项由学生会宣传部负责)

活动策划的打印(6份左右)

邀请函(10份左右)

会场嘉宾的茶水(一箱矿泉水)

十、 活动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1、主讲老师到来的时间和所讲的时间;

2、嘉宾到来的人数和联系;

3、主讲老师的课件和主持人的准备工作;

4、主办部纪检部人员的工作安排;

5、学生会协办部门在活动时的工作的安排;

十一、 突发事件的处理:

1、若人数来的不是很多;

在活动快开始之前看看哪个班来的人少,可以再让那班再从班多叫些人,以场地坐满为准。

2、主讲老师临时有事来的晚来一点;

可以在老师没到的情况下先放一些提前准备的礼仪视频。

3、讲座中底下出现纪律混乱;

会场四周可以安排纪检部或其他部的人,到时候可以维持一下到场纪律,必要的时候制止一下到场同学的一些行为。

4、如果设备在活动中出现问题;

在开始之前先检查好设备,前面可以安排一个网络部了解设备的人员,到时候对设备进行调试。

5、有些学生在活动没有结束想离开;

社会礼仪范文5

【关键词】服务行业;礼仪培训;服务意识

“衣食足应晓荣辱,仓廪实当知礼节”。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当今社会,礼仪更是一个现代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最直接体现,是人生品味修养最直接的写照。现代社会对礼仪的要求越来越广泛,礼仪规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业对礼仪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个充满文明礼貌服务的窗口行业会给服务和被服务者带来愉悦,给企业带来效益,给社会带来和谐,给人类带来进步。总之,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礼仪服务培训是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那么,如何实施服务行业的短期礼仪培训呢?

一、以全社会作为大背景,以各服务行业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整合资源,全面拓展礼仪服务新途径

(一)提高全社会对礼仪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和渴求。当物质生活极大满足后,人民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尤其对服务行业已经开始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承担地方人才短期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适时地大张旗鼓地宣传礼仪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二)服务行业的领导要更新管理理念,不要埋头追求效益,要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礼仪服务在整个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不要忽视一个微笑,一句礼貌用语,要比具体工作人员更清醒地认识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同时把定期和不定期的礼仪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监督落实,使之持续并且长效。

(三)充分依托当地职业学校教师资源,为当地服务业做好服务培训。职业学校要搞好社会调查,对各行业的培训需求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的放矢,与各行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培训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职能,满足社会各界各行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服好务。

二、服务行业短期礼仪培训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服务人员对礼仪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服务礼仪实际上就是在服务过程中对别人表示尊重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尊重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尊重我们服务人员自身。

所谓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对服务工作怎么看。通俗地讲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为社会工作,为单位工作,为公民工作,为人民服务。全社会就是一个相互服务的整体体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双向的,无所不在的,是神圣又崇高的,是都不可或缺的。老师今天在为学员搞培训,老师是在为学员服务,明天老师去银行办业务,学员又在为老师服务。因此要教育服务人员首先对工作要有崇高感,其次要有平等感,要有爱,然后才会有慈善有宽容,才有礼仪。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的服务意识比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更重要。它会使服务人员更好地爱岗敬业,勤俭自强,甘于奉献。所以有没有服务意识,有没有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在培训工作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树立了"自知之明、善解人意、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会赢得社会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二)短期礼仪规范服务培训的具体内容

1.针对社会服务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短期培训的短时高效的性质,短期培训应严格区别于在校学历教育学生的系统的礼仪教育。社会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普遍来自于社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对礼仪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接受过正规的礼仪训练。少数受过礼仪教育的服务人员,当把课堂上的礼仪理论与具体的行业工作对照起来,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而工作的需要,他们又不可能像在校生那样长期的作在校园里接受系统的礼仪培训,因此,在培训内容及具体操作上,要充分考虑短期培训所具有的特点确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2.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要把各行业的短期培训任务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中去,并在具体工作中根据社会各行业不同需求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各行业也应对自己的礼仪服务培训做出计划,并按照实施,以提高行业的服务形象。要明确培训目的,努力达到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改善自己的仪容仪表,懂得设计与本行业相适应的服务形象,明晰市场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并掌握礼仪技巧,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培训内容,把礼仪基本技能与具体行业特点紧密结合。通过掌握仪表仪容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塑造出自己专业的,优雅的符合本行业特点的职业形象,同时注意掌握礼仪规范的站姿、坐姿和步态等规范的仪态和举止,全面了解并掌握本行业服务过程中的必备礼节,并逐步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来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短时高效为培训核心,以长期实施监督、行为养成为培训目的。学校与企业联手打场礼仪培训的持久战。具体可采用集中授课,理论结合实际,可在课堂上集中强化进行站立走以及微笑等的模拟训练,反复说出服务礼貌用语,同时结合情境训练,让学员尽快从心理上接受并进入服务角色。礼仪是一门行为科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二十一次的重复。因此,如何把课堂上的理论化为日后自觉的行为习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岗位上的监督和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综合起来看,服务行业的短期礼仪培训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服务行业与培训学校互相服务、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一件好事情。只要全社会都能提高认识,各司其职,相信我们国家的服务行业必会盛放文明和谐之花朵!

参考文献:

社会礼仪范文6

关键词:传统礼仪 消费社会 礼服造型设计

一、 社交礼仪与礼服是社会沟通的重要手段

礼服是指在某些特殊、重大或特定场合上参与者所穿着的服装。它源于近代西方上层社会的宫宴、家庭聚会、仪式庆典等社交礼仪活动时所穿的服装。礼仪服饰的穿着在西方国家历史上较为久远,划分较细,较为完善,这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蓬勃兴起,人们参与会务宴席、节目表演、仪式典礼等一些社交礼仪场合的活动越来越多。其场合下穿着的礼服越来越突显其重要地位。人们希望沟通,乐与交流,参与礼仪活动的兴趣越发的增强,民众接受了西方礼仪文化,尊重礼仪的同时也认同了西式礼服礼服。

与传统礼服相比,现代礼服不仅继承了传统礼服的华美、绚丽,更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状况下,发展为时尚文化的代表,风格或简约大气或盛大华丽。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礼仪服饰语言独特,最具服装文化艺术与技术的代表性,需求面越来越广泛。纵观礼服的发展,其经历了时装化、平民化、休闲化、个性化等多方位的演变,发展的今天成为服装类别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礼仪文化的差异

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服装审美存在很多差异。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突出以人为本。西方文化崇尚人体美,重视展示人体的性差异,不忌讳表现性感。如在设计女装时,露颈、露肩、露背、半胸,以紧缩腰围和垫臀来表现女性胴体曲线。在一些舞会、酒会的社交活动中参加者以站立为主的活动方式进行,使得礼服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现穿着者的着装魅力。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装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在歌舞宴会上,一般都是表演者站立,宾客坐立,很难展现参加者着装全貌。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民众接受了西洋礼仪、礼服,同时却忽略东方礼仪与服饰。近年来很多学者和服装界人士开始关注传统礼仪与现代礼服设计问题。

三、礼仪与礼服的研究现状

尽管礼仪与礼服相伴已久,但是20世纪以前的历史文献中却并无对于礼服的专门著述。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艾米丽・坡斯特在她编著《礼仪指南》中对礼仪、礼服中做了一些阐述,以社交礼仪为主,论述在何等场合上应穿何等样式的服装,也仅限于对现代商务礼仪做出的引导。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礼仪、礼服的发展几乎是停滞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礼服的研究逐渐增多,鲍璐在2008年发表了《浅析影响我国晚礼服设计因素》,她从市场前景,服装的设计要素,礼服的制作手法等方面来谈影响我国礼服设计发展问题。刘雪花也在2009年广西纺织科技上发表了对礼服设计分析。它主要是从服装的廓形设计,细节设计,和装饰设计等角度来谈礼服的,郭在《浅析女性礼服穿着文化》中谈到礼服、礼仪的发展是以西方礼仪及礼服的角度去谈。

在众家所言中,对礼服的现状研究多是以西式礼服样式为主,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以礼服设计的角度去研究礼服,而忽略了传统礼仪对礼服的重要作用。我国自古就是衣冠王国、礼仪之邦,事实上礼服根植于礼仪文化之上,礼服的穿法与用途要以不同的场合来进行。对于面料、款式、色彩要求不能求简单的统一。在传统礼仪中,礼服的穿着,实际上更是一种文化穿着体现。而传统礼仪和现代消费社会的礼服之间应该达成一种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默契。才利于我国的礼服发展,走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礼服之路。在融于世界的同时,表现出我国礼服文化韵味。

四、传统礼仪与现代消费社会礼服消费出现的差异研究

现代的礼服,多以西洋样式为主,在我国消费社会中,如何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礼服融合,既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又能与西式的礼服融会贯通走向世界,以下是从几个方面来思考研究的。

1.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礼制精神的体现的问题

中国的服装制度形成于夏商时期,完备于周朝,服装制度等级森严,各阶层服饰严禁混穿,是阶级地位的象征。在礼仪活动中,不同时节、场合的穿着更是有严格规定。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帝国清朝将千百年来的华夏衣冠丢去了,但是礼仪制度,依然很好的保持着,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革使汉装迷失了方向,但传统礼仪依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依附在礼仪制度之上的礼服,没有了具体的传统样式,在西风东进中全盘吸收了西洋礼服之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礼仪习俗又与之不能完全相融。服装没有了外在的型,但是礼制精神依然存在。它所表现在色彩、面料、装饰纹样上,他们之间的差异、用法及和现代社会的融合等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2.消费社会礼服市场的供需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礼服正以极快的速度推广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有待发掘的固定消费群与目前的晚礼服设计缺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缺。由于中国人比较保守、含蓄,若直接按西方的样式设计晚礼服,一定很难为人们所接受,所以要考虑到中国的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融人中国的服装元素多元化成为消费者的共同追求, 晚礼服生产厂商应针对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依年龄、身份、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等各种要素设计生产出适合各阶层穿着的晚礼服。

3.现代礼服版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款式设计是外在的表象,能引起人们注意力;版型设计是服装内在的结构处理,好的版型能够使穿着者从视觉到知觉均能感受到舒适、美观。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终引起消费欲望的关键是服装版型式样是否能恰到好处的烘托自己完美的一面。可以说只有好的版型设计,才能制作出美观、时尚的礼服。

礼服版型设计作为礼服制作过程中的首道工序,以服装效果图或服装成品为依据,是用来指导服装裁剪和生产及确定最终的穿着效果。在礼服板型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两类板型设计构成,即平面版型设计与立体版型设计。目前,国内企业常用制版方法以平面制版方法为主。

现在的版型师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出身多数是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工人,大都停留在单纯的技师阶段,缺少创作创新能力,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表现的过于墨守陈规,对于新事物、新理论表现的不够热情,难以在版型制作上取得突破。

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已不仅停留在衣服是否整洁、长短是否合适上,更多考虑的是服装的款式、版型、装饰等。总体来讲,就是对服装风格的认同度如何。服饰看起来是否时尚、穿起来是否舒适、,是否适合自己的气质,是关注的重点。对版型风格的认同与否,影响着穿着者的消费心里。一件服装,能否吸引人们目光,在于款式设计;但是穿着是否舒适、与人体结合是否美观,则归属于版型设计范畴。

版型风格是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一个重要保证,是商家和消费者不容忽视的,所以研究版型风格和风格延续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讲,都具有更实际的价值,好的版型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而风格的延续则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障。

影响版型风格设计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种方面,如设计师、制版师的素质、使用的技术与手段、服装的号型、生产加工等。国内服装企业多数处于发展阶段,一些企业比较重视设计风格,而忽略版型设计。对服装品牌而言,没有确立板型风格的服装,其品牌就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五、结束语

目前,代表东方文化特色的礼服―旗袍、唐装等在市场上的销售份额远低于西洋礼服的销量,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西服饰文化融合趋势也空前加强。开发传统文化,提升现代礼服设计水平,摆脱礼服全盘西化的设计现象,走一条时尚加民族的特色道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融入东方设计元素,让中国元素也跻身于国际时装界的发展。

对现代礼服版型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在版型创新过程中将服装结构设计、装饰、图案,色彩等进行实际应用,开发具有本土文化底蕴的礼服版型设计,势在必行。科技的进步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服装本身就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应用学科,完善服装产学结合化进程,让服装教育与技术结合,创造价值,是我们教育界中服装人的责任,也是服装产业的期盼。

参考文献:

社会礼仪范文7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是部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200多名、近2800名学生。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生活之路,始于‘礼’;学业之路,始于‘礼’;就业之路,始于‘礼’;人生之路,始于‘礼’。”该校校长孙兵说,“学生文明礼仪是外塑形象内提素养的重要工程,要想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优势,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礼仪教育不可缺。” 为此,2012年下半年起,学校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特聘专业授课教师及业内资深专家在南京市率先举办学生礼仪培训教育。该礼仪培训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进行系统、实用的校园礼仪和学生形象的培训。通过聆听讲座,集中与分散的培训与练习,学校礼仪队的示范以及全校点评等形式,让学生的行为举止,礼仪规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在学校各级各类评估验收中,学生的表现获得了验收组专家高度一致的好评,被誉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以下介绍是该校围绕职校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些做法。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夯实民族精神,落实生命教育,弘扬文明礼仪为前提,立足于主动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为抓手,夯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礼仪、走向社会实践礼仪、带动百千家庭传播礼仪”,来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目标

确立德育工作以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力求通过德育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良好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基础,很好地发展其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校本德育教材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为切入点;以有效活动为推进;以情感体验为渗透。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可能出发,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校本性,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

诚然,在职业学校推进礼仪教育并不容易,成效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为此,2012年,学校结合礼仪教育,推出了礼仪情景剧赛演。这一情景剧比赛在学校所有班级第一轮PK后脱颖而出的七个班级之间进行的。剧情融校园礼仪和学生形象等十大基本要素,创作全部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整台演出体现出亲新自然、新颖活泼的气息。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热情,让礼仪“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2013年,学校结合礼仪教育,又推出了校园首届“绅士淑女”的评选。该评选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规范学生的礼仪和行为、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焕发出纯洁、真挚的人格魅力,做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受人尊敬、欢迎的人,做一个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人,从而促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更容易融入社会,不仅具备专业知识拥有生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持续发展,能健康全面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绅士和淑女。出台的评选标准,秉承了学校“明智、尚美”的校训解读,结合中国国学精神,着力从传统的“仁义礼智信” 加以现代诠释,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整个评选经历班级推荐、全校演讲、自我宣传、面试答辩四个环节。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早操后的五分钟是选手自由演讲时间,为了争取更多的票数,为了在最短时间展示自己的特点亮点,选手们费尽心思,克服紧张、害羞等种种障碍,站在操场主席台上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学校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流程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通过投票以及面试答辩,评选出10名绅士淑女人选。”

“六个结合”,推进文明礼仪教育

1.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功能。结合礼仪教育,我校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布置校园环境让校园内处处散发礼仪教育内容。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传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设立礼仪主题教育展板;设立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专用橱窗,宣传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故事等;在走廊上悬挂名人画像、礼仪警句,把礼仪教育的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制成版面悬挂,如“上课礼仪”、“师生礼仪”、“用餐礼仪”、“课间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让学生随时随地能看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明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文明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及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在相关课程如语文、英语、历史、艺术、体育等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礼仪教育叙写真情体验文章以达到教育的深层效果;英语学科结合其句型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集队时、练习时、示范时、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 礼仪教育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礼仪行为训练,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角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3.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学校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与家庭配合,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对学生的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开办家长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并给予及时矫正;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总结交流;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活动,填写家庭实践手册,通过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具体情况,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家尊老爱幼、待人处事、举止行为、卫生习惯、家务劳动等及时与学校沟通,最大限度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使礼仪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针对家长过分宠爱学生的行为,学生只知被动地接受爱,而不知如何感受爱和关爱他人的情况,学校提出了“饭桌上必须自觉为父母盛饭、拿筷,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重长辈,听从父母教育”、“记住父母生日,用自己良好的表现作为父母生日礼物”、“与邻里互谦互让,互帮互教,尊老爱幼”等要求。让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礼仪教育工作,学校了解了家庭对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反馈意见,促使学校不断调整活动方式、方法,和家庭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

4.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

常规管理、检查督导是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基础和保障。在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中,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考核,在班级中开展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在制度建设上,学校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初评,期中一中评,期终一总评,使礼仪训练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施效果,使学生内化形成良好习惯。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来校的机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打分,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利用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一个话题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文明与我同行”“诚信考试”等等;通过主题班会、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待人、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5.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学校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有哪些礼仪,以及礼仪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情感上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才可能自觉落实到行动中。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并换位思考,使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意义。如我校每年开展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体会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学习和实践礼仪的动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开展义务大扫除、敬老院的敬老爱老活动、“法律知识宣传员”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开展“爱绿护绿”志愿服务、义务清扫、““清明扫墓”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应注意哪些礼仪细节。

6.文明礼仪教育与榜样示范教育相结合

身教胜过言传。洛克曾说:“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在日常的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师表风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家长以自己的文明礼仪作示范,当文明家长,建和谐家庭。在学生中及时发现礼仪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并进行及时宣传,用身边的学生榜样营造出一种文明向上的氛围:在学校争做尊师爱友、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在家里争做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公共场所争做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经常邀请校外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身边的榜样人物到校作报告,以他们的良好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

社会礼仪范文8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明吃完早饭,又像往常一样在穿衣镜前整了整衣领,系好红领巾,还检查一下拉链是否拉好。妈妈在一旁笑着说:“又不是去参加演出,何必这么认真?”小明回答:“妈妈,良好的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到公共场所穿着就应该整洁、大方!”说完,他对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车站点,在站台上等车的还有好些人。不知谁喊了一声:“看,车来了!”人群一拥而上,把车门都堵住了。售票员阿姨连忙请大家排队上车,小明自觉地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车刚要开时,又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此时车上已经没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这个情景,连忙站起身说:“老奶奶,请您坐我的位置吧!”说着,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小明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知怎么回事,司机猛一刹车,小明重心不稳,不小心踩到了旁边一位阿姨的脚。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对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没关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车终于到了站点,再走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前面忽然传来一阵哄笑,小明一看,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围着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给他乱指方向,有的还朝他扔东西,小明连忙上前制止了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为,他扶着盲人叔叔,热情地把他送过了马路。

中午放学,小明和同学兴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了几个外国友人,看样子是来旅游的。同学兴奋地抓着小明的肩说:“嗨,那儿有老外,我们上去打个招呼吧!”小明说:“好啊,见到外宾就应该主动问好。”他们用刚学会的英语热情地向这些外国友人问好,其中两名外宾向小明打听天目湖怎么走,小明仔细地指点他们乘车路线,还向他们介绍了天目湖的主要景点。几位外国友人不住地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小朋友,真棒!”说着,还赠送了他们一人一份精致的小礼物。小明微笑着双手接过,又向他们回赠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后,妈妈责备小明:“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小明正想解释,忽然发觉妈妈今天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就问她怎么回事。原来早晨妈妈洗衣服后来不及脱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楼下阿姨家晒的被单淋湿了,她刚刚上门来和妈妈评理,难怪妈妈憋了一肚子气。小明想了一会儿,笑着对妈妈说:“好了,妈妈,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生气,待会儿我下楼给阿姨道个歉。”“什么?”妈妈睁大了眼睛,“为什么要给他们家道歉?早晨我晒衣服时,他们家又没晒被单。”小明耐心地对妈妈说:“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我们家住在楼上,要多为楼下邻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们家衣服掉下去,还是那位阿姨送上来的!”爸爸在一旁笑着说:“还是我们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学回家,妈妈兴冲冲地说:“今天我们不用烧晚饭了,你爸爸的同学请咱们吃晚饭。”“是那个杨叔叔吗?”小明问。“对,是他。”妈妈提醒小明,“他们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时可要注意啊!”小明说:“我知道了,在杨叔叔家我保证不谈与猪肉有关的内容。”妈妈笑了,叫小明赶紧去把作业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叔叔家。小明在门上轻轻地敲了三下,“谁呀?”屋里传出了杨叔叔的声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小明高声答到。门开了,杨叔叔微笑着站在门口,“欢迎你们来作客,快请进!”小明把妈妈准备好的礼物递给杨叔叔,和爸爸妈妈换好拖鞋,这才走进客厅。

晚餐丰盛极了,妈妈直夸女主人手艺好,杨叔叔也不住地给小明夹菜,小明总是笑着表示感谢。晚餐后,杨叔叔说:“小明,听说你很喜欢唱歌,对吗?我这里刚好有几张音乐会的入场券,待会儿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吧!”小明高兴地接过票,连声说:“谢谢叔叔!”

从杨叔叔家出来,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体育场。这场音乐会真是精彩极了,小明听得如痴如醉,每场演出结束,他们都抱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里,小明兴奋地说:“今天过得真有意思!”

社会礼仪范文9

时间:2019年10月1日

地点:浏阳市北盛镇北盛仓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因为长沙市现在在创建文明城市,所以我们就文明礼仪这个问题展开了实践与调查。

走到大街上,发现到处都是垃圾,甚至还有厨房的剩菜,气味很难闻,影响了空气质量,也破坏了环境。有一个小朋友,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了,手里的冰淇淋纸却扔在了地下;

而垃圾桶旁的纸屑却没有一个人捡起;

有些人还从车里把纸屑扔到外面。我觉得,人们的环保意识应该大大的提高,应该好好的学习环保知识,不要等到“乱扔纸屑就罚款”才做到环保。

往前走,发现有一家商店开业了。因为我们这里是小镇,没有禁止放鞭炮,所以,因为这家商店开业,放了很多鞭炮,鞭炮的碎屑满地都是,严重影响了环境,也给人车行驶带来了不便。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措施,明令禁止放鞭炮,但是人们也应该有环保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

路边,许多的机动车都横七竖八地把在路边,造成了有些后来的机动车无地停靠,路边的行人不好行走。这些人难道就不能为别人想一想吗?只会想着自己怎样方便,却完全不管别人,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他们是后来的人,要是前面的人也同样让他们无地停车,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只要为别人想一点点,那情况就会好很多,我们的镇也会美很多。

来到超市,人来人往,大家都在挑选着商品。可我发现,超市的地面也不是很干净,有许多小碎屑,我有点纳闷:难道大家挑了东西立刻就用吗?想必并不是这样,只是人们一些小物品的纸屑,随手一扔,结果越积越多,就使超市的环境糟糕了很多。或许,你把手中的纸屑捏久一点,扔到垃圾桶里,超市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菜市场里,难免有些嘈杂,可却塑料袋飞舞。很多卖菜的人,还是在无偿提供塑料袋,使得白色污染严重。还有许多小商店,也是在无偿提供塑料袋。他们只是想省去一些麻烦,可这些省去的麻烦却破坏了环境,在糟糕的环境里生活,那日子过得不是同样难受吗?不要害怕那些麻烦,因为,你有偿提供一个塑料袋,反而使这个镇增添一丝文明的气息,一丝新鲜的空气。总有一天,人们都会理解的。

看见了那么多不文明的现象,其实,文明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有的。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过马路,她似乎是个盲人,走得很慢很慢,正要驶过的小汽车也停了下来,那辆小汽车的司机望着那位老奶奶,看着老奶奶慢慢地走,什么也没有说,直到老奶奶完全走到马路对面。那位小汽车司机完全可以在老奶奶过马路时按喇叭,让她快一些,可他没有,因为他不想吓着老奶奶。是的,多为别人想一点,这个镇就会多一缕文明的芳香,文明越积越多,也就会越来越香。

社会礼仪范文10

一、礼仪教育可以规范社会行为,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根据该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决定着他们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有人给出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在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循着特定的游戏规则。这些准则和规范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即我们所说的礼仪。任何人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三、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道德和礼仪密不可分,道德规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礼仪是人的道德意识外在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礼仪是道德的外化,传播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然而,在国家发展的一段时期里,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礼仪严重流失,加之前些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偏向应试教育,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礼仪教育,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平衡,使其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有机统一起来,最终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四、礼仪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社交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更多地学习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开设课程普及礼仪教育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比较重视书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而轻视实践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只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从家长或老师那里知道一些简单的礼仪礼节而已。对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针对大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开设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课程,讲授礼仪基本知识,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结合礼仪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

我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3.利用校园精品活动,拓展加强实践的第二课堂,深化礼仪教育

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学生礼仪大赛,以及与之相关的辩论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礼仪讲座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批评教育,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在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发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种氛围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

参考文献:

社会礼仪范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加强途径

一、礼仪的内涵

《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安邦治国之本。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论语・颜渊》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礼仪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记・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可见礼仪是促进人际和谐的助推器。管子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可见礼仪是立国兴邦的精神之本。

先人圣哲们关于“礼”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传统礼仪的精神内涵。由此观之,礼仪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安身立命、治世教民、礼尚往来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二、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向社会人转变,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人接物,懂得同各种文化人打交道,在不同场合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既能满足大学生走向职场的需要,又能促进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更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知书达礼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维持的,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礼仪修养。一些大学生公共场合服饰不当、语言粗俗、行为失范,人际交往不讲诚信,求职面试不懂规则,等等,损害了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指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严格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显得尤为迫切。应教育引导大学生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尚道德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吸收国际礼仪经验。

中国礼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取之不尽,是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生动教材。古人的礼仪教育从启蒙时期就开始了,《三字经》、《弟子规》、《童蒙训》、《孝经》等启蒙读物中关于修身养德、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占很大的篇幅。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借鉴国外的礼仪经验,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而且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大学生国际交往的能力。日本和韩国十分重视员工的礼仪和修养,把礼仪和修养提到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和存亡的高度。

2.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礼仪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礼仪教育应纳入大学生“两课”教育系统,使大学生系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国立联合大学的教育效果来看,接受系统礼仪知识教育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礼仪教育属于德育范畴,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还未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缺乏认识,更没有礼仪实践意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人际交往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礼仪教育必须纳入课堂教育。高职院校应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为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3.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首先,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延伸。家长要从小教育子女了解并遵从社会礼仪规范,讲礼节,懂礼貌,以礼待人,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家长也要做好表率,率先垂范,一个讲求礼仪的家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遵守礼仪的人。

其次,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制定必要的礼仪规范制度,发展健康的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遵守礼仪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最后,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礼仪修养的主要场所,要把礼仪教育引进课堂,并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体系。

这样,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必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

4.开展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实践活动。

人的行为是一个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如举办辩论赛、演讲赛、职业礼仪大赛、小品、礼仪专家学者讲座等,弘扬文明礼貌之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展示礼仪魅力,彰显大学生的时代风范。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社会礼仪范文12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1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总目标、分目标、实施途径、组织实施等提出了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这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明确了礼仪教育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实践证明,要将这个基础性工程夯实扎牢,必须要解决三个基本的认知问题。

一、如何理解“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1]对礼仪内涵的认知,有几个需要厘清的问题:一是中国传统礼仪向现代转型中其内涵的变化,二是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与融通,三是中小学礼仪的独特定位。

1.我们现在谈的礼仪,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继承与现代转型的结果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其传统礼仪的内涵是非常宽广的,一是指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的总称;二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三是指礼节仪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中国传统之“礼”是道德、观念、制度、法律、人际关系、习俗、仪式等内容的混合体,是礼的集大成者。[2]我们现在谈的礼仪,已经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传统礼仪,那么它的内涵界定到底在哪,还需要我们做更深层的思考。就目前而言,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明礼诚信”,到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我国现代礼仪较多地被定位于道德的层面,社会公德中的那些最简单、最易于操作的部分,与礼仪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生活中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都可以称为礼仪。这里所说的“礼”的精神,更多偏重的是道德精神。也就是说,在现代语境里,礼仪既体现于一种道德精神状态,更体现于一种行为举止。礼仪是道德的外显窗口,美德是循礼的最高指向。

2.我们现在谈的礼仪,是中国文化与国际礼仪融通的结果

礼仪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礼仪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我们本民族特有的循礼方式和规则。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礼仪的国际性特征也在凸显。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礼仪借助国际交往平台形成国际礼仪通则,在言谈举止、服饰惯例、节日礼俗等方面对世界进行着广泛的渗透,这些规则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要走向世界,不可以无视国际礼规的存在。也因此,中国现代礼仪的内涵,必然不止是民族的,而且一定还是时代的和世界的。

3.我们现在谈的中小学教育中的礼仪,既是国家宏观层面所倡导的礼仪,又是中小学微观层面独特视域里的礼仪

国家层面所倡导的礼仪,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培育起来的道德精神和礼仪规范,其内涵具有完整性、规范性、国际性的特点,是在个人领域、社交领域、公务领域、商务领域、服务领域、涉外领域、习俗领域等方面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规定的全覆盖式的礼仪,它贯穿于人的终身礼仪学习的全过程;而中小学礼仪教育中的礼仪,是中小学生成长阶段必须明白的礼仪,它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科学地、系统地、有层次地进行构架的微观层面的礼仪。由于我国礼仪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目前对中小学礼仪的内涵界定尚不是很明晰,从而导致各校在推进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对礼仪的界定出现了许多问题,或外延扩大,或内涵缩小,教育的基本理念、运行模式差异很大,影响着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基本水准。

二、如何把握“礼仪教育”

这里谈的认知问题,不是常规意义上对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的认知,而是针对容易或正在产生误区的几个领域的认知问题。

1. 把握礼仪教育的着力点

礼仪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同时发力,能力与德性的平衡塑造。礼仪教育的着力点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礼仪知识,形成外在的礼仪形式;而是能不能在这个形式中注入礼仪的品质,使学生形成律己敬人的道德情感和秩序意识。因此,礼仪教育不能单纯以知识的掌握作为着力点,而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为着力点。目前,由于对礼仪教育理解的偏失,使得教育过程过于注重礼仪技能的灌输,如怎邮褂锰遄恕⑷绾问褂镁从铩⑷绾我潜碚洁、如何遵守秩序等,而较少关注德性的实践,对如何理解礼仪的精神,使用礼仪来表达律己敬人的情感,做得很不够,从而使礼仪学习颇显浅薄,呈现重形式轻内涵的弊端。在一些学校,礼仪教育是华丽丽的来,静悄悄的走。如果我们的礼仪教育不能给人以身心合一的情感和对人的礼敬,就缺失了最本质的人文情怀,教育的平衡点就出现了偏差。

2.重视礼仪教育的难点

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整合。当前我国礼仪教育中有许多困难,其中几个突出的难点直接影响着礼仪教育的水平。一是礼仪规范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仍然是旧礼已去,新礼未成,一些礼规靠约定俗成,一些礼规是西方舶来,还有些是传统与现代的杂糅。我们至今没有国家层面制定的《礼典》,在中小学礼仪教育中,甚至连最简单的国旗礼、校服礼、成人礼都没有现成的范本;二是师资队伍缺乏来源渠道。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没有礼仪这个学科和专业,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培养计划,中小学系统化的礼仪课程开设缺乏强有力的师资支撑;三是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材是实用礼仪知识的堆砌,无法从理论上厘清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个人礼仪与公共礼仪的关系;一些教材是互相借鉴,缺少研究与创新,甚至出现知识点不规范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材体系是学校礼仪教育的基础,要解决这些难点问题,需要政府层面、教育层面和全体公民的继续努力。

3.认识中小学礼仪教育的独特点

中小学礼仪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礼仪教育、职业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首先,它是一种奠基性教育,社会公德中与礼仪有着密切关联的那些最简单、最易于操作部分的掌握,必须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解决,以此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其次,它是一种习得式教育。需要反复学习、不断引导、贯穿始终,直至将知识沉淀为素质,将行为衍生为习惯,张口就来、伸手就有,举手投足、彬彬有礼;再次,它是一种系统性教育,需要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等方面集体发力,内容、形式、资源、机制共同支撑,直至学生礼遇环境、礼遇他人、礼遇社会的文明习惯整体形成。

三、如何科学构架中小学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尚处在探索阶段的一个新生领域,需要从中小学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等角度,厘清、界定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定义、功能、内容、特征和方法及其与相关领域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这就必须对当前国内中小学礼仪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更好地形成礼仪教育的共识,整合礼仪教育的内容,凝聚礼仪教育的力量,对礼仪教育进行科学的构架。

1.内容构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这是对我国礼x教育内容的新的宏观诠释。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家重大仪式礼仪、民俗礼仪、网络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仪容整洁,服饰得体、语言文明,举止优雅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要科学地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形成中小学各个年级的礼仪教材体系。

2.环境构架

礼仪教育的环境具有广泛性特征,包括人伦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生活环境,是一个全民教育工程。礼仪几乎可以对所有的社会生活进行约束,所有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对它进行影响。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全面布置,健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公民礼仪教育,培养全社会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习惯,让中小学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优美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国家整体之礼;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要认真处理夫妻、长幼、邻里关系,将礼仪体现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中小学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礼让中感受人伦之礼;中小学在整体教育活动中,要将“守礼”作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基本要求,使师生交往做到彬彬有礼,营造出律己敬人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校园之礼。

3.方法构架

一是将礼仪校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教学相结合。各校应尽可能地开设礼仪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并利用小学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高中的《思想政治》等相关课程渗透礼仪教育。二是将日常管理与学生自律相结合。要将礼仪规范写入日常管理的规则中,强调礼规的“刚性”约束力。比如对于国旗、国徽、国歌的礼仪;各种重大庆典的礼仪;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维护和使用的礼仪等,应专门设计并自上而下地强制执行,使学生养成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律。三是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抓住重要节庆日和公益活动的机遇,利用各类场所及传媒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四是将学生实践与教师引领相结合。要鼓励学生将礼仪知识用于学习和生活实践;加强教师礼仪培训,发挥教师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创新礼仪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习惯,真正做到寓礼仪教育于整体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蒋Z萍.礼仪的伦理学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