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

时间:2022-04-03 14:04:36

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范文1

【关键词】挪威;戏剧教育;师资培养;幼儿园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0-0046-03

幼儿园如何开展戏剧教育活动?挪威幼教工作者对这个问题有较成熟的看法。本文将从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两方面介绍戏剧教育在挪威开展的情况,以供中国读者参考。

一、挪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的戏剧教育

在挪威,指导师范院校进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有两个,即《幼儿师范教育三年教学大纲(2003年)》(以下简称“《大纲》”)和《全国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任务纲要(2006年)》(以下简称“《纲要》”)。《大纲》的重点在于规范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内容。《纲要》则是对幼儿园工作内容的规定,体现了挪威政府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期望。幼儿园是大多数幼教专业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这些师范生必须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熟悉政府对幼儿园专业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

《大纲》规定了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开设戏剧教育课程的目的。戏剧是一门艺术。在西方文化中,最自发的戏剧形式就是儿童的游戏。师范生在踏上教师岗位后,如果具备相关的戏剧知识,就有可能找出儿童游戏中带有戏剧性的因素和结构,继而利用自己的戏剧知识为儿童的游戏提供支持。戏剧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提高戏剧表演的技巧和能力以及开展戏剧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使他们以后能够在幼儿园中开展高质量的戏剧教学活动。可见,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开设戏剧教育课程的目的一是提高师范生在戏剧表演方面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二是使师范生具有开展戏剧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提高戏剧表演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方面,《大纲》指出应该让师范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戏剧知识,了解戏剧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儿童的日常生活事件等变成戏剧教学活动的素材,将戏剧更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等等。在提高师范生开展戏剧教学活动的能力方面,《大纲》指出应该使师范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组织开展戏剧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够正确使用肢体和口头语言,使戏剧教学适应儿童的文化、语言以及其他需要,能与儿童一起利用游戏和即兴发挥等方式来丰富戏剧教学活动。

《大纲》也对师范生的互动和反思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在踏上教师岗位时能够评估和分析儿童戏剧,理解戏剧和戏剧游戏在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提高儿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能够反思戏剧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并且能做到因材施教,注意与幼儿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密切合作。

具体地说,在挪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除了学习戏剧相关知识外,戏剧教育课程还包括三个重要项目,分别是表演一台话剧或音乐剧、表演和反思“一个奇怪的人”以及开展戏剧教学活动。

第一个项目由4~5个师范生组成一个小组,为一群特定儿童排练一部长约10分钟的话剧或音乐剧。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师范生的戏剧知识和能力。小组成员要负责全部的工作,包括撰写剧本、演出、舞台和服装设计等。教师要为师范生提供指导,比如建议师范生多使用身体语言,而不是使用对白,以减轻台词设计的压力;鼓励师范生使用简单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舞台设计,以免他们将许多时间花费在舞台设计上,等等。

第二个项目是根据挪威戏剧教育家Kari Mjaaland Heggstad的研究确定的。每个师范生都要到幼儿园里为儿童表演“一个奇怪的人”。“一个奇怪的人”将突然出现在幼儿园里,向儿童提出各种问题,要求儿童思考,目的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和他们平时接触到的不同的成人,这让孩子们感到好奇,促使孩子们以新的方式来观察、倾听和感受世界。”〔1〕“奇怪的人”向儿童提出问题,但不限定答案。“正是这一点激动人心。这一角色是崭新的,并以不同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他知道幼儿园教师不知道的事情。”〔2〕扮演“奇怪的人”,这是对师范生在表演方面的重要训练。在扮演完“奇怪的人”后,师范生必须反思他们在扮演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这种自我反思是师范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第三个项目是开展戏剧教学活动。师范生要在为期5周的幼儿园实习期间完成这项工作。这也是一个小组项目。在开展戏剧教学活动时,师范生往往选择一种被称做“体验戏剧”的工作方式。“体验戏剧”是指围绕某一特定的材料或主题,设置若干场景,使用不同的技巧,以不同的方式来表演。〔3〕其中一个重要要求是师范生必须参与其中扮演角色,与儿童一起表演。〔4〕教师可以挑战儿童,为儿童带来灵感和动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在学业评估方面,以上各个项目均是评估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师范生的自我反思,包括反思个人实习期间的经历、开展戏剧教学活动的经验、扮演“一个奇怪的人”的经验等。多年来,挪威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者尝试了不同的评估方式,力图将师范生的学业成绩与实践和对实践的思考挂钩。目前这种尝试还在继续,尚未确定一种统一、恰当、有效的评估方式。

二、幼儿园中的戏剧教学活动

《纲要》没有单独提及戏剧,而是将戏剧与艺术、文化和交流合并在一起,也涉及到其他艺术形式,如视觉艺术、手工、音乐、舞蹈、文学、电影、建筑和设计等。《纲要》强调幼儿园要让儿童有机会充分体验艺术和文化,并能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通过欣赏丰富的艺术、文化和美好的事物,让孩子们得到感受、经历、试验、创新、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戏剧指的是观看戏剧和舞蹈表演,也指参加戏剧和舞蹈活动。

《纲要》明确规定,通过与艺术、文化和美好事物的接触,幼儿园应该使儿童:增强倾听的能力,通过对文化、艺术和美好事物的接触和反思来表达自己;增强自我认知和个体表达能力;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创造热情;提高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来学习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关于艺术工具、技巧和形式的基础知识,能更好地使用音乐、歌曲、舞蹈和戏剧来表达自我,等等。为此,《纲要》列出了许多对于幼儿园专业工作者的要求,如教师必须创造足够的空间,使成人和儿童都有可能享受和进行艺术活动;教师应该对艺术、文化和儿童游戏之间的联系有明确的认识,并保证为儿童开展有创意的游戏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提供戏剧扮演需要的服装等;教师还必须确保儿童有机会体验本国和其他国家的艺术和文化,如观看各种戏剧演出等。

在戏剧方面,要实现《纲要》的目标,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儿童有机会感受戏剧艺术和接触戏剧艺术家。幼儿园的儿童是否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取决于他们的居住地。挪威7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里往往有固定的剧院。一些较大的城市还有许多民间剧团,这些民间剧团有时可能会到小城市进行巡回演出。此外,挪威还有国家剧院,即“整个国家的剧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国家的剧团”一直在挪威全国巡回演出,为成年人和儿童表演戏剧。这都为儿童提供了观看戏剧演出的机会。

2003年,挪威议会颁布了第38号文件《文化书包》,目的是丰富挪威所有在校儿童的艺术和文化知识水平,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各种艺术和文化。随着《文化书包》的颁布,卑尔根市政府在2006年发起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活动――“文化背包”。该项目以学前儿童为目标,组织10所试点幼儿园成立“艺术银行”。感兴趣的艺术家可以把适合幼儿园儿童的艺术项目存放在“艺术银行”里,供儿童欣赏。自成立以来,“文化背包”效果显著,有可能会被推广到挪威全国。

在师范学习中要完成的三个项目对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时开展戏剧教学实践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带领儿童走出幼儿园去看专业的戏剧演出,也可以请演员到幼儿园表演戏剧,或者组织幼儿园工作人员自己排练戏剧,还可以组织儿童和成年人一起排练。如果儿童愿意,也可以表演给其他儿童或者家长看。由儿童参演的剧目一般为短剧,以儿童熟悉的故事或童话为主,有时也可以以一首诗、一个道具、一张图片或类似的物品为主题。排练通常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单纯死记硬背台词。通常做法是成年人说旁白,儿童进行表演。当然,儿童如果愿意,也可以说一些台词。

《纲要》指出,戏剧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儿童实现自我的内在价值,同时戏剧也是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挪威,幼儿园戏剧教学一般是生成性的,没有事先的计划。许多教师对是否应该主动开展戏剧教学活动仍然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教师应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参与儿童的戏剧游戏,这一问题尚在讨论之中。挪威的幼儿园很少强调开展正规的戏剧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挪威的相关法规中强调应该充分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然而,在了解了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学前教育后,挪威幼教工作者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初步掌握有关艺术工具、技巧和形式的基础知识。有计划地开展戏剧教学活动与尊重儿童的游戏自主性并不矛盾。教师应该利用合理方式,让儿童接触戏剧,在表达自我、创造自我时自如地运用戏剧形式。这是挪威幼教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2〕〔3〕KARI MJAALAND HEGGSTAD .7 veier til drama〔M〕.Bergen: Fagbokforlaget,2003:127,127,74.

〔4〕BRAANAAS NILS. Dramapedagogisk teori og historie〔M〕.Trondheim:Tapir Akademisk Forlag,2008:261.

Drama Education in Norway

Siv Φdemotland

(Education Faculty, Bergen University College)

戏剧教育范文2

“”前开设戏剧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十分有限,戏剧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这些戏剧专业人才中从事戏剧教育者为数很少,从事普及性、通识化戏剧基础教育的人才就少之更少。改革开放至最近十年间,许多艺术类高校和普通综合类大学纷纷开设了戏剧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也与日俱增。而与之相反,专业戏剧院团对人才的需求量锐减,成百上千的戏剧专业毕业生无专业对口单位就业,戏剧人才供远大于求。一些戏剧专业毕业生转而考虑从事戏剧教学,但遗憾的是这些表演型、创作型人才由于专业培养模式的限制,并非马上就可以从事戏剧教育与教学。因为从事戏剧教学需要更加全面的戏剧知识与技能,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需要通识戏剧领域及人文领域的相关知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戏剧专业的教师,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即使是从名牌戏剧院校毕业的戏剧编、导、演及舞美设计专业的学生,若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戏剧各专业教师,都要在进入教学岗位后经过多年历练,以补充欠缺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达到专业教学的需要。因此,无论是面对各类高校还是基础教育,戏剧师资在能力与知识结构上的基本要求,构建复合型、通识化的戏剧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拓宽戏剧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就业渠道,是目前的戏剧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所说的高校“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是在通识教育和戏剧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将戏剧艺术的各方面戏剧知识融会贯通,来培养全面的完整的,能够从事各层次戏剧艺术教育的专门人才。随着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不仅仅高校有需求,未来中小学在戏剧艺术教育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不断加大,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在未来的基础教育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另外,在高校实施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对于戏剧艺术事业来讲,并不是一种办学风潮,而是一种恒久的文化传承,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应该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大中小学等机构、社区,发挥戏剧艺术创造性想象力,去观照生活、关心社会、关注人的思想与心灵,发挥戏剧艺术启迪与教化的功能,服务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戏剧艺术的有效传播。因此,“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戏剧文化传承的后继有人、连续不断,取决于高校推行“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一)欧美戏剧艺术教育的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戏剧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已经数十年。他们面向全社会,涉及全体社会人群。在学校,戏剧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校的戏剧艺术教育也是世界领先,拥有丰富的戏剧艺术教育经验,他们的高校戏剧演出活动和相关课程很早就已在美国高校中开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戏剧强国,这与其戏剧教育的普及化有密切关系。美国的戏剧高等教育在重视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戏剧人才的同时,同样重视戏剧普及教育。在全美大中小学校开设戏剧欣赏和戏剧公共课,有的院校将戏剧公共课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戏剧的理念、方式及效果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进而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1994年美国组织制定了国家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StandardforArtsEducation),将戏剧与音乐、视觉艺术、舞蹈三门艺术一并列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在这个“标准”中,还提供了戏剧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标要求供实际运用,并认为戏剧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表达、合作、想象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戏剧教育在德国校园也广泛开展。他们认识到戏剧具有丰富的人文教化价值,它与教育的结缘由来已久。戏剧演出活动在德国校园中盛行。师生们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德国各地区的教育部门在教育政策方面拥有很大的自。20世纪90年代,戏剧以正式课程的形式逐步进入到德国的高中,作为全部课程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戏剧课程确立了在高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戏剧课程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戏剧的历史、特征、意义等理论知识,从中可以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风貌,同时也能在戏剧实践活动中获得各种经验。

(二)通识戏剧教育人才的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们所要培养的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是能够运用戏剧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从事各层次院校戏剧课程教学方式的人才。我们要培养的通识戏剧教艺术教育人才,是在所营造的戏剧情境中实现不同教学活动的互动推进,最终完成学习知识和促进教育事业;我们要培养的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将戏剧艺术作为一门工具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人本身,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思想、感情与创意,养成合作精神;我们要培养的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是掌握戏剧艺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熟悉戏剧表演的流程,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我们要培养的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不是艺术训练和表演专职人才,而是能够运用戏剧技巧于课堂教学的人才,在戏剧活动过程中能使参与者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协作能力的综合戏剧艺术教育人才。目前,相对于戏剧表演专业的成熟,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处在起步阶段,在国内仅有上海戏剧学院开设的艺术教育专业,中央戏剧学院开设的戏剧教育专业,云南艺术学院开设的应用戏剧教育专业,拥有的毕业生也不过百人。面对社会市场的大量需求,高校也应该及时转变单一培养人才方向,调整或开办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专业是大势所趋。

二、立足区位优势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明确通识戏剧教育方向,打破单一教学模式。

高校通识戏剧艺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基于当前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戏剧艺术教育的现状、文化市场以及用人单位需求而建立的命题。仅就辽宁而言,2004年至今我省内已有14所大学开办本科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其中包括两所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编剧)专业,一所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三所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舞美设计专业。这些本科高等院校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然而这些教学基本文件大都借鉴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内容来设定,专业的核心教材多直接选用于这些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基本趋同。但这样的翻版克隆,由于受到我省各高校师资、学苗、经费以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人才培养的差距可想而知,自然也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应认清地方区位的优势与劣势,打破目前单一的戏剧教育模式,适当保留我省部分高校高精尖戏剧创作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积极构建地方高校“通识戏剧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体系,尽早培养出能够适合市场需求的戏剧人才。以地方高校的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基地为原点,向大中小学以及社会各个领域输送通识戏剧艺术人才,在原专业化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还原戏剧艺术综合性,从戏剧(编剧、导演、表演、舞美)创作转向戏剧教育,能够从事高校、中小学戏剧艺术教育教学、同时可以胜任企事业单位或社区等各类活动的组织,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力强的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

(二)发挥戏剧启迪教育的功用,开拓戏剧课堂新天地

戏剧艺术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纠葛、冲突、对抗等生活真相都是戏剧艺术的源泉。事实上,每个人生存在世界上,就像演员一样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人们从戏剧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体验着不同的人生。戏剧能够陶冶性情,这是审美教育的目标之一。戏剧能够宣泄情感、陶冶性情,具有净化功能。通识戏剧艺术教育是最富有激情的艺术,体验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性情通过一些外部条件的熏陶而得以改善乃至升华,戏剧因而打动人心、震撼心魄。在人类修养德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美育是一条有效途径。戏剧艺术拥有巨大的力量,它通过美,有意识地培养个性,直通心灵深处。戏剧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独特功能,将为学生素质的培养,健全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塑造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在我国大中小学校开设专门的戏剧课程已经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具体深入的落实与实施,指日可待。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探索开展戏剧艺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如根据自身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本地资源,开设戏剧课程。实际上,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哑剧等多种类型。同时,戏剧教育本身就是综合艺术,范围包括剧本创作、表演、导演、舞美等,创作内容丰富,艺术想象的空间无限。可以在中小学校开设选修课和兴趣班来进行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表演艺术,情境教学也是借鉴戏剧教学法的一种形式。有情有趣的情境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形象化学习的载体。借助戏剧艺术情境化的方法,可以运用于数、理、化、史、地、政各科教学之中,可以使整个课堂勃勃生机。情境教学的生动、形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建设高质量的通识戏剧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学科体系,开办好专业方向,问题的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通识戏剧艺术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强化戏剧为教育服务的理念,从事戏剧教育的教师必须掌握娴熟的戏剧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灯光、服装、化装、道具)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戏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教育,而非单一的才艺培养。通识戏剧艺术教育培养的教师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戏剧艺术教育活动,要以人格教育为目标,不仅培养有戏剧技巧和戏剧理论知识的人,还要培养一个健全的国民。教育教学中角色扮演、欣赏与演出戏剧的经验等,强调的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及创意的表现。戏剧教育是使人回归本性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全面地认识戏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专业化的“通识戏剧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依靠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有力的推动,依赖于有远见卓识的高校戏剧专业的领导者积极地构建,才能早日形成规模。非专业化的通识戏剧教育的师资建设,可以从专题讲座、活动交流、课题研究、校园剧编写与排练指导、社区戏剧活动组织培训、举办戏剧节等等形式入手,建设良好的通识戏剧艺术教育氛围,激发各层次教师的工作热情,以教学实践为依托,组织和指导教师进行戏剧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深化对通识戏剧艺术教育的再认识,提高教师的戏剧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戏剧教育范文3

关键词:舞台美术教育 实验戏剧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45-02

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最早设置于我国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内,有比较完整的综合教育体系,有导演、表演、视听语言等不同的学习创作排演与基础知识等内容。在学术中,“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的名字被定义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与国外的“演出艺术设计”相对应,国内的舞台美术教育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苏热潮之后,进入稳步发展的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学生就业仅围绕国家与地方院团以及电视台等地,全国也只有不到十家院校开设此专业,如今国内近四十所高校都有戏剧影视美术类专业,发展极其迅猛,但是显现出与社会行业的对接有效性不足,造成一方面剧团以及戏剧研究所缺人才、缺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差、无市场的局面。四川美术学院作为全国美术院校中率先开设“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下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院校、西南地区舞台设计的领先专业,需要通过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形成对自我专业的重新审视与发掘,而针对“实验戏剧”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研究,是我们尝试的探索方向!

“实验戏剧”课程群建设主要是在借鉴其他院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经验和凝练四川美术学院自身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课程建设思路和理论框架,“优化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整合要素,突出特色,凝练改革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高年级课程建设及目标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和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和艺术观念的培养,探索本学科多元发展我的道路,促进专业美术学院内“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努力达到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育模式都以戏剧或影视的综合学科为主,不仅设置了舞台设计,还包括舞台化妆、舞台服装、舞台绘景、舞台技术、演艺影像设计以及艺术管理等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和完整,因培养目的不同,我院借鉴其一部分课程模式以及培养体系进行专业建设,解决了课程的递进性学习内容不够充分,设置上缺乏联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程体系,弥补戏剧观念不足和组织协调能力匮乏的诸多问题,还利用课程群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完善,按照学科特点进行“视像戏剧”的培养训练,学生完善实验戏剧课程中的景片、道具、服装等元素,将视觉作品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立运用综合表演来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优化目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自身的教学体系,培养“将理论转化为文化艺术生产力和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区别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教育,完善戏剧影视学类应用型学科教学模式。

国际上诸多国家的舞台美术教育同样值得借鉴,例如意大利,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就设置在美术学院内,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顺序性,意大利的舞台设计专业比较注重于技能训练,并十分注重案头工作,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四年学习全部跟随所选导师,部分课程实验性强,在创作上手段和风格上比较多样。而日本的多摩艺术学院艺能美术科的学生则要具备掌握不同于以往三维性设计的时空观和方法论,每年进行两次公演,强化技术能力,提高实战技巧。美术学院内设置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其有利的方面,由于与绘画、雕塑、装饰美术同属造型艺术范畴,各专业学生较易交流、沟通,相互影响;当然,短处也显而易见,例如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容易接触到演员和导演,极少舞台经验和戏剧知识。我院开设“实验戏剧”课程就是弥补国内国际在戏剧影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上的短板,以创作实践带动基础及专业课程,在应用中强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面向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新优势和特色。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方案进一步适应重庆乃至全国演出艺术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打破盲目借鉴戏剧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发展瓶颈。以实验为突破、技术为核心,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变化:

一、开辟了美术学院开设实验戏剧教学的途径

影视动画学院以创新人才培养与促进技术发展为目标,通过开设实验戏剧教学,整合共享各方资源,以学生培养为核心,聚焦视觉与实验在教学中的发展融合,致力于研教结合、寓教于研的实体联盟,以美术学为源,以戏剧学为本,以视觉设计和戏剧美术设计专业转型,强化空间创意、舞台制景、影像表现,戏剧编剧与导演等学科的演出艺术实践,将戏剧表演与导演课程同艺术设计课程与策划管理课程进行有机搭配与组合,形成以实验戏剧展演为成果的特色课程群,从而开辟了美术学院开设实验戏剧教学的途径。

二、构建了演出艺术人才多维协同培养体系

为培养演出艺术行业发展需求的现代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通过跨界交叉与融合,构建艺术人才多维协同培养体系。 在专业维,由单一专业人才培养转为行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交叉协同培养;在国内维,由师资、教材引入为主的院校合作与实验戏剧双年展项目为教学、科研、组织、评价全方位的跨区域协同,提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了“大视觉艺术空间场”演出艺术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

以学生、教师共同开展“大视觉艺术空间场”的演出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找到了自身专业定位同培养工程人才最佳契合点,形成实验戏剧课程集群、创新力量自发组合、共同投入资源、为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的成功模式,以视觉协同实验进行课程设置与项目实施,将“大视觉”作为自身学科特色的发展方向,以“空间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与就业的标准,在实践中求突破,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这些改革和举措带来的变化弥补了学生戏剧观念不足和组织协调能力匮乏的根本问题,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最早设置于戏剧学院内,戏剧学院有比较完整的综合演出艺术形态,有导演、表演等不同的学习创作排演体系,学生对整体观演空间和配合协作有基本的认识,作为美术学院内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弥补学生的戏剧观念,依托戏剧影视学的系统开设实验戏剧课程,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如此,学院还针对之前在高年级课程设置中,递进性学习内容不够充分,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联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强化综合表演与视像戏剧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参照戏剧学院的表演课程以及话剧、戏曲的培养体系,而是按照学科特点进行“视像戏剧”的培养训练,学生完善实验戏剧课程中的景片、道具、服装等元素,将视觉作品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立运用综合表演来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优化目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自身的教学体系。

戏剧教育范文4

【关键词】教育戏剧 环境教育 传播效果

教育戏剧是一种以戏剧为媒介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学者林枚君概括其过程为,在自然开放的教室中,由一位领导者,运用发问的技巧、讲故事或用道具引起参与者兴趣并透过肢体律动、即席默剧、五官感受及情境对话等各种教学策略鼓励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且运用自己的身体与声音去表达。团体互动中,每一位参与者必须去面对、探索且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情境,由此体验生活,了解人我关系,建立自信,进而成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统合者与社会的参与者。①

今年7月,笔者实习所在的公益机构,组织一次针对26名儿童(10-13岁)的生态教育活动。经过讨论,笔者和同事决定结合已有的有机农场生态探访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戏剧活动,并希望通过该活动的实施,探索教育戏剧应用于环境教育的效果。

一、教育戏剧与环境教育的内涵

1、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在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以及后来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实践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赫兹-麦恩斯的创造力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②

不同学者对教育戏剧的定义稍有不同:Cottell认为,教育戏剧是儿童将自己融入到经验学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儿童运用想象力,增加创意表达,通过动作、手势、临时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多面的人类经验。③台湾学者陈韵文认为教育戏剧是指在教育场域中的戏剧活动:它通常由教师指导,将戏剧视为教育工具,由师生共同参与并创造,不以最终展演为目的。④学者张生泉认为,教育戏剧是指运用戏剧技巧从事教育的一个门类、一种方式。

综合多位学者的定义,教育戏剧可被理解为把戏剧与剧场技巧用于教育功能的一种教学应用媒介。教育戏剧中的策略多种多样,主要有:即兴表演、暖身、说故事、戏剧性游戏、定格画面、集体绘画、声音轨迹、扮演呈现等。⑤

2、环境教育

1970年夏天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森市林业学院召开的有关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表述环境教育的定义:“环境教育是一个价值认识、概念澄清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技能和态度。对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说,这些技能和态度是必要的手段。”⑥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环境教育的内涵也相应变化: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专家认为,在该会议之前,环境教育主体还局限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会议之后,环境教育从内外部两方面重新定向。就外部而言,环境教育要重新思考它与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社会、科学及技术的联系,从中获得支持和帮助。也就是说现在的环境教育把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将环境问题置于现实社会各种关系和领域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全球观、目的、目标、指导原则、策略、方法、资料等。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纲要2005-2014》中建议教育者将艺术元素融入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教育项目中,并提出可将戏剧加入到教学环节中。

研究者Marie为了检验教育戏剧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尝试将教育戏剧策略融入环境教育的课程中,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做出尝试。研究结果证明,教育戏剧能够帮助儿童更好认识、理解有关垃圾不当处理以及正确回收的知识;同时,教育戏剧对发展积极情绪,帮助儿童表达个人对环境的想法,对自身角色的思考有显著作用;另外,积极参与环保类教育戏剧对于在戏剧之外开展环保实践,以及学习相关技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⑧

二、研究方法

虽然有关教育戏剧的研究多采用“前测—后测”实验方法。具有实证研究的优势,但因为存在无法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等问题,所以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本文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方法。

笔者与同事经过讨论修改,最终确定教育戏剧方案如下:一、有关有机农业的知识讲解;二、与戏剧情境扮演相关的暖身游戏;三、以故事为背景的教育戏剧创作。

戏剧策略一:集体绘画——所有参与者根据描述,想象美丽村昔日景象,并将之绘制在白纸上。

戏剧策略二:定格画面——参与者分成四人一组,分别扮演老农、庄稼、土地和害虫。四人模拟农民施肥的定格画面。

戏剧策略三——教师入戏。助教扮演专家,再次回到村子里,助教依次走到每个学员身边,让学员以农民身份演出与专家再次相见的场景

第四部分:分享讨论。

借鉴Marie Jeanne McNaughton的研究中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估标准,按照知识概念认知效果、对所探讨议题的态度与个人生活方式、改善环境状况的实际行动三方面进行教学观察,探讨教育戏剧融入环境教育之后的教学效果。⑨

三、焦点访谈

教育戏剧活动后,笔者随机挑选8名学员进行焦点访谈。问题围绕学员对有机农业概念的认知,对这次生态环保教学活动的态度,个人生活方式的反思以及改善环境的行为几大问题展开。访谈结果总结如下:

1、教育戏剧帮助更好理解有机农业知识

指导者首先询问受访者什么是有机农业,受访者回答比较清楚且不忘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联系。当问到“是怎样记住这些新概念”时,参与者全都提到了在农场的戏剧活动,认为教育戏剧具有很强的学习启发力:“我扮演过“土壤”,在表演“施肥”时,我扮演得很痛苦,因为我感到总是施肥,土壤真的会受到很大破坏。”

2、对有机农业议题持有浓厚兴趣

环境教育并不是教学生死记硬背环境知识和生态道德准则,而是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通过陶冶个体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关心自然、对自然负责的道德品质,因此指导者通过访问了解学员对有机农业的态度和想法。

指导者问学员,农民有没有错。学员听到这一话题,争先恐后开始讨论。有学员说“我一直认为不是农民的错,他老了,没什么文化,再加上没人帮他种田,如果不用化肥,他自己也没办法干那么多农活。”指导者追问:“可是一直使用化肥,对乡村环境影响是很大的,农民生活不能没有收入,可是乡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很难很难,农民怎样能够种好地的同时保护环境呢?”

该问题引发所有人的沉默思考。不久,有学员打破沉默:“找专家帮忙种田,不是找专家卖化肥给他们。”“农民是种粮食给我们吃的,应该像工作有工资一样,得到很好的待遇。”“应该帮助他们学习更好的技术”。有学员提出,“出台法律,禁止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肥、农药,只要出现推销化肥的人就是违法的。”另一个学员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对农民而言,掌握有机农业技术,争取人力支持,问题还是没解决。

从学员的回答中发现,他们对于有机农业的利弊逐渐脱离了个人的简单情绪和简单是非判断,而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理性思考,并开始寻找解决方式。

3、从个人和社会角度建立了改善环境的行动意识和目标

环境教育的目标中,将对环境问题的反思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必不可少的。指导者说,虽然在教育戏剧活动中,故事围绕一个虚构的场景进行,但是相似的故事正在中国的乡村不断上演,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学员们有何针对个人和社会的行动建议?

有学员认为,以后一定在购买蔬果的时候仔细辨认,不吃施过化肥,虽然好看,但不健康的食物;也有学员,在课后向家人介绍了使用化肥农药种植的食物的危害。另有一名对生物知识感兴趣的初中生认为,他在活动结束后,和父母在网上一起找寻有关有机农业的资料,他说,如果有机会能把这些知识早告诉农民,让他们了解化肥使用与有机农业之间的利弊得失就好了。他的话启发了其他人,有人说“组织志愿者培训农民。”有的说“自己要去做志愿者帮助他们种地,还可以尝试最新鲜的瓜果蔬菜。”虽然在短短时间内,以及目前现实条件下,学员们只能在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希望类似的活动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延续,学生也能被赋予更多亲身设计、参与环保行动的机会。

四、结论与不足

本文针对的是一次以有机农业、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戏剧活动的行动研究,借鉴国外学者研究中的评价标准,考察利用教育戏剧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发现,不论对知识点的认知、对教育戏剧活动的态度以及课程后改善环境状况的实际行动来看,此次教育戏剧活动取得了积极效果。

然而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在代表性与效度方面仍有局限。未来应结合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定量方法,了解教育戏剧在环境教育应用中产生的效果;其次,现有研究是针对教育戏剧应用于青少年课外环保教育的,未来需要针对教育戏剧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在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采用更加深入的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①林玫君:《创造性戏剧之理论与实务研究》[M].台北:供学出版社,2003:156-157

②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7

③Cottrell,J.(1987).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grades 426. Lincolnwood,IL: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④陈韵文,《英国教育戏剧的发展脉络》[J].《戏剧学刊》,2006(3):39-62

⑤张生泉,《论“教育戏剧”的理念》[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9(3):26

⑥王民、蔚东英、霍志玲,《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3

⑦Re-orien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

nt..Summary Report of the Inter-re-

gional Workshop[R].1995,Athens

⑧Marie Jeanne McNaughton. Educational drama in the teaching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04,10(2):142

⑨Marie Jeanne McNaughton.Educ-

ational.drama i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co pedag-

ogy in action.Culture & Society,2010(3):297

戏剧教育范文5

(一)锻炼儿童的动作行为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大部分都是在室内进行,而有限的教学空间容易是儿童产生较强的拘束心理,这样就会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为孩子提供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是解除孩子拘束心理的有效手段。适当的戏剧教学穿插能够使儿童通过戏剧表演,并且表演中的每个动作都能够刺激儿童的神经发育,提儿童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比如小表演蝌蚪找妈妈戏剧,儿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理,锻炼儿童如何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提高儿童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儿童在特殊情境下对自身肢体动作的控制能力。

(二)锻炼思维能力

传统的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只是能够浅层次的刺激儿童的思维,而戏剧表演能够深层次的锻炼儿童的思维,包括思维的灵活度好和连贯性。戏剧表演对于儿童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儿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记忆力。通过戏剧情节的反复强化记忆,还能提高儿童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戏剧训练能够将儿童的思维成长同语言成长同步协调进行,进一步促进儿童的成熟速度。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

根据长期幼儿教育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幼儿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要让儿童感到对于自己的客观存在,也就是幼儿教育不能将儿童放在比成人低一层次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鼓励儿童开口说话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戏剧表演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语言表达,比如常见的三个和尚戏剧表演活动,让儿童通过体会三个和尚挑水的心理活动来提高儿童对于具体词汇的理解程度,强化学前儿童对于相近词汇的辨析能力,并且三个和尚这种在儿童日常接触文化中常见的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强其集体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调动儿童全身的感觉器官,实现对于儿童语言体系的充分刺激。

(四)锻炼儿童的组织能力

在戏剧法教学过程中,孩子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戏剧表演中,在戏剧表演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既有效摆脱了严肃的课堂学习氛围,也使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为自由的展现内心的思想,通过在戏剧学习中与其他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建立起孩子在机体中的组织能力。在戏剧法骄傲学中,孩子之间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有效实现了对戏剧内容的组织与表演,并在戏剧的表演过程中,对孩子的组织能力进行充分锻炼。戏剧法教学在对孩子的组织能力进行锻炼的同时,还会在孩子内心中建立起责任意识,并在戏剧课程的组织表演中将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进而激发孩子对戏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表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时,该童话戏剧表演由于人数较多,而且都是同时出现,能够很好的锻炼儿童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各个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整个戏剧的表演。并且能够通过自导自演来更深的领悟戏剧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基础。

(五)总结

戏剧教学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戏剧教学以而实现课程内容的教学。从语言学习与组织能力锻炼的角度分析,戏剧教学法通过将儿童安排到戏剧的实际表演中,使儿童能够通过对戏剧对话进行认知,并从简单的词汇学习上升至语句的学习与锻炼,因此通过戏剧教学,儿童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戏剧学习过程中,戏剧学习这一创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儿童参加进来,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证戏剧法教学的教学质量。幼儿语言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心理活动,及时采用合适的戏剧教学来丰富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手段,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周涛 单位:贵阳学院教育系

戏剧教育范文6

一、教育戏剧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目前世界戏剧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曾经有报道称,美国现在有超过一千所大学(学院)设立戏剧系,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即使没有戏剧系(专业),也设有戏剧艺术欣赏与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大学中,戏剧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是无法分割的,校园剧场和完整的戏剧创作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各个组成部分。这些实践成果是以多种戏剧创作方法予以实现的———既有常规戏剧创作的排演,也有其他创作方法的实践,其中就包括大量“教育性戏剧”、“教育剧场”学习结果的呈现。许多高校都会举办年度的戏剧演出季,这些规模和质量都有一定水平的活动,甚至可以成为学校所在的学区内的主要戏剧活动。教育戏剧不只是在西方发达的国家有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在亚洲各国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研究、探索如何把教育戏剧的方法融入到普通的教育中去,如何借助戏剧艺术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美育的熏陶。在菲律宾、柬埔寨、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都有专业的教师从事教育戏剧工作。我国的香港、台湾早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起步。台湾的一些大学也积极响应“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改革,已经成立了教育戏剧研究系,特招中小学教师进修“教育戏剧课程”,着力于带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用戏剧技巧”,充分调动学生们在学习上的互动积极性,由此使教育活动更富于成果,同时也使教师在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香港,戏剧教育获得了和台湾一样的重视。在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支持下,由香港演艺学院、教育机构、协会、团体联合组成了香港教育戏剧论坛(TEFO)。同时,香港教育局推行“发展初中戏剧教育”种子计划,开始为初中学生提供三年的戏剧教育课程。2007年在香港举办了国际戏剧\剧场与教育联盟(IDEA)会议。戏剧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学教育大纲。香港在戏剧知识的普及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很多综合性院校里都开设了专门的戏剧选修课,并由本校的戏剧系或剧社来负责这项戏剧普及工作,它们面向全校范围开设戏剧欣赏的公共课。因此,很多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受到的戏剧的教育和熏陶使得他们很多人爱上了戏剧,工作之余更愿意加入业余剧社,继续将戏剧发扬光大,也有很多人毕业后从事起戏剧教育的研究。

在我国大陆,最早介绍西方的教育剧场的是教育家孙家琇先生1984年发表于《外国戏剧》上的《关于英国的TIE》一文。1995年,李婴宁教授访问巴西戏剧家奥古斯都•伯奥,发表的《风云世界的民众剧场:AugustoBoal访问记》,以及她赴英国研习教育性戏剧课程后,发表的《英国的戏剧教育和剧场教育》是首次向国内介绍教育性戏剧的文章。此后,孙惠柱教授引进的“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研究中心”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创立社会表演学专业研究生项目,并在此后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交流、综合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与戏剧学的交叉结合的实践和研究。2005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设立艺术(戏剧)教育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云南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也相继开办了戏剧教育专业。这几所专业戏剧艺术高校着力培养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在普通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应用戏剧实践活动,培养了中国首批从事教育性戏剧的基础教学、实践和研究人才。与此同时,近年来许多省市的文化部门、专业协会和一些高校在不断举办“青年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节”等戏剧活动,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校园剧社成立了。在每年一度的校园戏剧节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参与,这样的氛围,也为“教育性戏剧”、“应用性戏剧”在高校中的开展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在高校中应用与推广的意义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教育戏剧”是用来发展个人、社会,以及人文教育为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完成戏剧演出,或创作一出舞台剧不是最终的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教育”,在于参与戏剧活动时的同学们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能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能够探索、发掘自身的潜力,在戏剧活动的参与中建立道德观、价值观,让学生的心灵与精神得到健康的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增加他们的自我理解力,努力培养与他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会多角度的思考;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习运用戏剧的形式体会个人的成长,让他们发展属于自己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建立起应有的自信的有效途径。把高校作为推广与实践的阵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戏剧专业院校要承担为教育戏剧培育“火种”的责任我们前面介绍过,目前国内开设戏剧教育(“教育戏剧”)专业的院校还为数不多,并且局限在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几家权威的专业戏剧院校。为了落实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中最新的指示精神,大力提升戏剧艺术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的比重和认知程度,拓宽戏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借助欧美成熟、系统的“教育性戏剧”的理论与实践,让戏剧艺术为各类教育服务,发挥戏剧艺术更大的功用。就目前而言,应该以这些专业戏剧院校做为策源地,培育优良“火种”,并在适当时机,向条件成熟的专业艺术学院、高等师范类院校辐射、散播,不断推进戏剧教育(“教育戏剧”)专业的开办,以形成燎原之势。国家和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扶持戏剧教育专业的开办,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证戏剧艺术教育(“教育戏剧”)专业的教学质量。惟其如此才能在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后,戏剧艺术才能在各阶段的普通教育中真正发挥美育和育人的作用。

(二)推广教育戏剧方法,创新普通高校戏剧课程与活动模式目前国内非专业各普通高校(中小学)的戏剧课程还囿于戏剧知识的介绍与传授,戏剧活动还沿用着常规的剧目排练(片段、课本剧)、完成演出为主要目的的方式来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活动模式亟待改革。未来高校或中小学非专业的戏剧课程讲授和戏剧活动,应该大力引进新的戏剧实践方法和观念,努力改变我们以往对非专业戏剧艺术教育与戏剧活动的认识。戏剧活动不应该单单为了演出一整的戏,真正的价值往往体现于创造性的戏剧活动过程之中。教育戏剧、教育剧场的理论与实践引入恰恰可以改变目前的状况。教育性戏剧的实践方法面向的是所有学生,戏剧艺术作为一种媒介,它以戏剧游戏、故事创作、即兴表演、肢体律动、扮演角色等为主要方式;同时把戏剧制作(创作、组织、出演、引导、设计等)、戏剧分享(演出、呈现、扮演、展现)和戏剧鉴赏(观赏、反映、评论)等各个不同阶段的体验全部融入到教育活动之中。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遵守纪律与约定的习惯。认识戏剧和表演艺术,提升综合审美的能力等。综上所述,具有创新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戏剧、教育剧场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是符合当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模式,历经欧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如能在借鉴欧美、以及港台地区教育戏剧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的成功经验,努力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广泛普及与推广,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普通高校将会出现戏剧课程教授手段和实践方式全新的局面,使校园戏剧文化更加富于创造性,更加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作者:安怡刘昊宸单位:沈阳音乐学院教授 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戏剧教育范文7

关键词:戏剧;素质;创新

戏剧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类的性情,是传统至今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的丰富遗产。何谓戏剧?在日常的娱乐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去欣赏话剧或者是歌剧,这些都是属于戏剧的范畴。戏剧的定义是指人们用语言、动作、音乐、舞蹈以及借助一定的道具诸如提线木偶等形式表达出来,并成功地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表达一个场景等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除了话剧和歌剧之外,舞台剧、音乐剧以及我国传统的木偶戏也属于戏剧的一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早从戏剧诞生之日起,其就与人类文明活动密不可分。无论是古希腊的悲剧、戏剧,还是我国传统民间的戏曲,在其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都是经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在对人性的展示和对文化的推动上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戏剧的这一特性,奠定其在人类艺术领域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自然而然地使其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戏剧教育的意义

有人说过:“戏剧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综合美学的大工程”,相比于其他学科的设置,戏剧教育更注重于大学生情感方面。戏剧教学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发现、掌握和控制个人情感以及了解他人情感。它能使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使自卑的心灵变得自信,使高傲的心灵变得谦逊。总而言之,戏剧教育就是令大学生的人生多了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戏剧教育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他们的人格品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背景下,戏剧教育的功能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和了解,也越来越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我舞台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创新和培养团队互信互助、团结共进的合作精神。因此,发挥戏剧教育的各种优势,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拓展,为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戏剧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戏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

总所周知,戏剧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达到叙事、描景的目的,源于其取材于社会,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延伸出来的艺术形式。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课堂中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由于缺少生活的历练,等到进入大学时,导致其产生诸多不适应感。而戏剧正具备将生活中的人和事戏剧化,排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功地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者融为一体,让大学生们可以在舞台下看台上人生百态,品人生百味无常。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戏剧作品就是一本活的人生教科书,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思想感化,领悟人生,并且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二)戏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奋进精神

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我们看到舞台上精彩的演员表演、生动的场景布置以及不绝于耳的动人音乐,是否会想到其背后付出多少的艰辛和努力。演员们为了排好一部话剧,需要数遍甚至数十遍的排练,走位、对白一一都需要精准的设置,同时一部好的戏剧更需要台上所有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才能达到最真实、最强烈的舞台效果。长年累月的不断训练、好不倦怠的精益求精精神造就了戏剧舞台上一个又一个的大师。这些大师通过自己在台上的表现以及台下所付出的努力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使其在接受戏剧教育的同时,精神也得到相应的洗礼,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以这种积极奋进的精神不断地成长着。

(三)戏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文化品位

如今的高校提倡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每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博学多才、专业精湛的素质。而戏剧正是一项集合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体育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参加校园内的一些戏剧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博大精深的戏剧艺术,也为大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发展提供了一扇敞亮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同时提升他们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

三、高校戏剧教育的创新

从高校目前的戏剧教学水平来看,还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是通过对书本的解读以及知识性内容的灌输,这就致使高校的戏剧教育变成文学赏析,失去了戏剧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戏剧教育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戏剧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根据戏剧教育教学专业的特点和具体的表现,通过打破传统戏剧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大学生们自主地创作、发挥。学生们可以自行组织几个小组进行导演、设计、制作、表演等,并定期地在课上展现学习成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戏剧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了解美以及掌握戏剧与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艺术发展的关系。在高校美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发挥戏剧教育的优势,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涵养、培育他们的戏剧审美以及实践能力,熏陶高校学生的艺术气质,进而使大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人格特征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恒.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戏剧类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1).

[2]孙惠柱.高等戏剧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景[J]戏剧艺术,2004(1).

[3]施毅.高校戏剧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大家,2010(7).

[4]刘文辉.自我镜像人生预演成人仪式 ——论校园戏剧与青年学生的自我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1(8).

戏剧教育范文8

对戏剧教育的执着与忠诚

熊佛西从小爱好戏剧,大学毕业后,父亲要他跟着做生意,他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院拜世界戏剧大师马修士为师,专修戏剧,成了马修士门下一名勤奋的学生。这时 他对戏剧就不是一种自发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自觉的事业追求。他立下宏愿,回国后 要为振兴中华而献身。三年后,他拿着硕士文凭回到祖国,各用人单位抢着聘他。他毅 然接受了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的聘请,到戏剧系当主任、教授,开始了戏剧教育的生 涯。

熊佛西走进“艺专”戏剧系,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重重的困难和挑战。当 时,外有黑暗的社会势力的摧残,政府欠薪,内有思想的混乱,教师离职,学生迷茫。 他以顽强的毅力,冲破了层层障碍,苦干了一年,戏剧系面貌大为改观,工作大有起色 。这却招来了军阀政府敌意的目光,说“戏剧系都是共产党”,强令解散。大革命前夕 ,北洋军阀覆灭前的疯狂屠杀,熊佛西陷入彷徨苦闷之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 愤怒地自编自导了四幕话剧《蟋蟀》,抨击军阀互相恶斗残杀。话剧触怒了施暴政的张 作霖,他被捕入狱三天。当奉系军阀被赶出北京时,熊佛西便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 人安危,为恢复戏剧系四处奔走,终于获得批准,立即召回已分散的师生,又重新投入 建设戏剧系的忙碌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前线去,到大 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此时熊佛西也深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话剧远离大众、只局限于 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应晏阳初平民教育会的邀请,于1932年1 月率领部分师生奔赴河北定县农村开展戏剧大众化的实验,在农村开办戏剧学习班,建 立农村剧团,培训农村演员,搞得轰轰烈烈,其成果震惊中外剧坛。可是,“七·七” 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实验基地又被摧毁,他又只能痛心地离开定县,流亡西南。 但他仍心系戏剧教育。1938年,他流亡到成都。1939年8月,新兴的四川省戏剧教育实 验学校成立,熊佛西任校长,已经中止了的戏剧教育在抗战洪流中又继续了。熊佛西应 着时代的脉搏,适应抗战的需要,充分发挥戏剧的功能,使它成为锋利的战斗武器,担 负起宣传抗战、动员民众的社会责任。这样,学校又成立了“攘外必安内”的反动当局 的眼中钉。1941年,四川省参议院通过决议解散“省剧校”。“省剧校”解散后,熊佛 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但仍不忘戏剧教育。抗战一胜利,他便来到上海,应顾仲彝的邀 请到上海戏剧学校任教授。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战后重建戏剧教育的工作中去,想 不到还没到一年,市参议会便以“节约开支”为名“裁撤”“剧校”,上海滩并没有因 抗战的胜利而天开云散。在乌云笼罩下,熊佛西勇敢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驳斥“裁撤 剧校”的种种谬论,与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裁撤剧校”,坚决支持 学生的护校斗争。学校保留下来了,校长顾仲彝被逼走了,田汉、洪深等力举熊佛西任 校长,他又一次在风波中挑起了这副重担。然而他面临的是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扣发 经费、不给校址、通辑学生的事情接踵而来。“教职工则当空卖绝,不能得一饱。”( 注:《遗爱在心总难忘——原四川省剧校在蓉校友集合追念熊佛西校长纪实》,《戏剧 艺术》1982年第2期)熊佛西和大家一样穷困潦倒,和师生团结苦干,靠每周举行公演卖 艺得来几文钱,买点山芋熬稀饭糊口度日,如此困境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了,熊佛西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八个大字,意气风发 地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创办新的戏剧教育。他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 戏剧教育的体制、教师队伍,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体制、剧场和图书馆等方面 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作出了他特有的贡献。

在漫长而崎岖的戏剧教育的征程上,熊佛西义无反顾地走过来了,立下了一座令人瞩 目的丰碑。

大胆开拓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凡事来了都习惯按常规走路,若要 突破这个模式,就必须具备开放的文化心理,在价值观念上、生活和工作方式上有个根 本性的转变。1922年,熊佛西进“艺专”,拥护“国剧运动”,主张戏剧系办成戏曲科 班;拥护新兴戏剧,主张戏剧系办成新兴学府。戏剧系应何去何从,年轻的系主任熊佛 西不以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办学方向,而是走民主的道路,组织师生进行辩论,这表现了 他的胸怀与气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做法经过辩论,使大家认定戏剧系应是训练各方 面人才的大本营,是新兴戏剧的实验中心。确定了办学的方向后,熊佛西一切从实践出 发,探索着新兴话剧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新路子、新体制。

“艺专”戏剧系在城里办学,定县农村该如何办戏剧教育?他深入农村后,敏锐地感到 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式的,一种是社会式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非重视 社会式的教育不可,而戏剧又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在娱乐中给人以教育。 在农村“戏剧简直是农民的唯一教育”。(注:熊佛西《大众化之实验》,《熊佛西戏 剧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为了充分发挥戏剧社会教育作用,在内容上他创作 了一批“农民剧本”;在形式上根据农民看戏剧的习惯创建了农村露天剧场,创造了一 套演出方法,很有效地通过戏剧给农民以新的思想文化教育。在学校式的教育方面,受 条件限制,不能办戏剧学校,他就开办戏剧培训班,将那些对戏剧有浓厚兴趣又有表演 才能的农村青年,招来培训,培训后回到村里去组织农村剧团,这方法很有效,很快农 村剧团在定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个新兴的农民戏剧运动,使戏剧大众化实验有了新的 开拓、新的发展。左联一开始就把大众化当作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号召全体盟员到农 村、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去普及革命文学,但左联的戏剧大众化,还只是为大众写戏, 到大众中演戏,演戏给大众看。而熊佛西是教会农民写戏、演戏,农民与农民、演农民 ,演给农民看,这是彻底的大众化,是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熊佛西的创新成果在农村开 辟了戏剧大众化的新天地,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抗战期间,熊佛西在动乱中创办了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形式的急剧变化催生了 他的新理念:“戏剧在战时是锋利的战争武器,在平时是有力的教育工具。”(注:熊 佛西《五年来的抗战戏剧》,同上)“这个学校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校。它是适应抗战需 要的一个新兴社会教育的机构。”“它是后方抗战宣传的一个枢纽,也可以说这个学校 的成立,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战时教育的建设,对于敌人是一个文化炸弹的还击!”(注 :转引熊佛西研究小组《熊佛西传略》,《现代戏剧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12月版)在风雨飘摇中,熊佛西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让学生只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拉 出去,担负宣传抗战的责任。他们组织剧团在城里公演,激发民气;到农村巡演,唤醒 民众;到部队去演出,鼓舞士气。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生与教师连成 一气,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由此我们看到,熊佛西对抗战时的戏剧教育有着新的思路 ,教育完全与社会的抗战洪流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戏剧的战斗武器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熊佛西深知戏剧是要靠对戏剧教育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来办,所以必须爱 惜人才、尊重教师。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要办一个高水平的学 校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平时,还 是在战时,他都荟萃了一批戏剧精英,像曹禺、陈白尘、欧阳予倩、叶丁易、靳以、杨 村彬、佘上沅、陈治策等,都曾在他任校长的学校里任教。他还广泛地聘请名演员和国 外艺术家来校讲课或演出,多方招贤纳士,这既充实了教学力量,又活跃了艺术空气和 艺术气氛。社会上的许多新鲜东西及时地进入了课堂,增强了戏剧教育的活力,使学校 与社会息息相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是主体。熊佛西爱学生是有名的,对学生讲话都说“我的 孩子们”,这说明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有的学生 没有经济来源,无法上学,他就用自己的薪金供他们读书;有的进步学生遭到反动当局 迫害,他就冒着风险把他们保护起来,转移出去;学生没有蚊帐,他出钱买;学生食堂 缺粮食,就将自己家里的存粮送给食堂。作为教授、校长,熊佛西在戏剧教育史上树立 了高尚的师德风范。

熊佛西在办学过程中,处处表现了他对个人的承认与尊重。教育是树人的工程,在当 时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作为旧的文化意识, 不是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的,它还会顽强地以各种形式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 中,一遇上实际问题,就以共性淹没人的个性。熊佛西不然,凡事都要考虑人的个性。 在“艺专”戏剧系时,师生对办学方向分歧很大,他就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了个人 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了,还有极少数人不一致,他也不将大多数人或系主任 的意志强加于极少数人,而让少数人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去。熊佛西这样做,不是一个简 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文化观念问题。

戏剧教育范文9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戏剧;可行性及融入策略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素质教育,而其根本目的就是真正的实现各个级别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但能够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方法,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社会大众现阶段也越来越接受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了,下面我们就对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融入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戏剧教学方法的概述

(一)教育戏剧的来源与概念

教育戏剧这一概念并不是起源于我国的,是英文翻译过来的词汇,而近些年来教育戏剧在我国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我们对教育戏剧概念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其本质上就是由教育和戏剧这两大概念所共同组成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在教师教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可以有效应用教育戏剧的。作为一种在我国各个学科中应用的更加普遍的新兴教学方法,教育戏剧以角色代入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能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于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采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各类角色的情感和态度,学习多种知识,更加全面并且深层次地去理解学习到的知识,教育戏剧能够大大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教育戏剧理念和活动的具体形式

在很多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戏剧法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简单的认为其就是在现有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采用戏剧的形式即可,但这种理念是不够全面的,教育戏剧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并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但应用时还必须妥善地处理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将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戏剧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戏剧表演经验,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现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也能够逐步地掌握临时创造、角色扮演以及手势交流等表演方法。教育戏剧与戏剧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教育戏剧的核心内容便是借助戏剧专业的知识内容以及表演方法和技巧,使其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目标中的一种专业戏剧人才表演活动,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我等。在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上,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戏剧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教学中应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1]。教师进行教学时应在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格差异的基础上,科学的设计教学中的戏剧表演技巧和戏剧元素,科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在戏剧中可采取多样化的戏剧表演方法,如角色扮演、即兴表演、设置情境、互动交流以及热身游戏等,确保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在戏剧表演情境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具备更好的艺术综合素养。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方法的可行性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教育戏剧法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中都已经以渗透的方式逐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在一些基础学科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在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中,教育戏剧对这些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从对学生“智”向对学生“心”进行教育的转变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小学音乐课程已经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相关标准》等文件,这一文件中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有了更加详尽的要求,并且其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也给予了充分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小学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和人文性,同学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一定要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情操得到陶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应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传承下来,让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提升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采用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贯彻素养教育中的各项要求,并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从最初的专注于提升学生的智力素质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地转变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要培养孩子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2]。

(二)采取更加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仅仅依靠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来说,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上,让他们真正知道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戏剧法则是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更有热情的去学习新知识,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教育戏剧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音乐作为一种被大众所熟知的艺术形式,其教育工作一定不能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教学中也不能单纯的让学生去复制和模仿别人,要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到作品中的态度和情感,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创新。教育戏剧法主要有语言、体验、探究和实践等教学方式,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新时代下对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要求能够很好匹配,教学效果与所设立的教学目标也更加吻合,在认知、行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都设置了评价方法,充分的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置和编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素材和角色

角色扮演是教育戏剧法中的一种表演方法,这种表演方法与小学生活泼的性格特点是非常适应的,小学阶段都是非常愿意模仿别人的,而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去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教师从旁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避免出现对角色认知错乱和认知颠倒的问题,这样在进行歌唱表演时也会非常具有情感感染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性格特点和角色特性的基础上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角色,并且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表演和实践时间。教学中对于所有学生的表演情况应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能有差别待遇,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表演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安排角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纳学生的意见,很多孩子由于性格的原因会非常内向并且害羞,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战胜这种紧张。而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多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与儿童的审美喜好和心理成长规律相符合,但教学内容一定要具备明确的主体,可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绘画、舞蹈、朗诵和歌唱等,帮助学生们更加生动并且形象的表演出所有内容,所选取的教学素材要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同时要遵循容易表演以及容易演唱的原则[3]。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戏剧情境

首先,教师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构建出更加合理的戏剧情境。举例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儿童歌舞剧的戏剧表演形式,但由于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其整体的表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而要想更加接近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教学中还应采取一些特定的道具和技术手段。举例来说,有些情境是发生在黑夜中的,那么就可以采用蜡烛等道具来营造一种恐怖寂静的氛围,让观看者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同时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一些声效,比如说开门声、敲锣声和高跟鞋声,也能营造出一种阴森的氛围,学生也会更有热情去表演和观看作品,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密切配合,充分提升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学生表演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热情和信息,他们首先就必须相信这个情境是真实的,只有这样所展示出来的台词、舞蹈和音乐等内容才会被观众接受,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作品想要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同时对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所隐喻的内容也都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更熟练的表演技巧[4]。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教育戏剧教学方法的概述、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方法的可行性及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育戏剧法进行有效推广和大胆创新,从而实现我国教育事业中教育戏剧法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守红.浅谈戏剧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9,(31):94.

[2]丁霞.教育戏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9,(18):100.

[3]孔苏.方法论视域下教育戏剧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2):78-83.

戏剧教育范文10

一、本土戏曲走进高师学前教育课堂的必要性

 

中国的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由于中国有众多的民族,而各民族又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因此就出现了除“京剧”以外的其余地方剧种。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曲约有三百五十多种,如:江西的采茶戏、湖南的花鼓戏、河南的越剧、福建的梨园戏等等。中国是世界上剧种最多的国家,地方戏作为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某一地域的民俗与民风,因此形成了该地域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演出形式,它既继承着一定的传统的历史文化,又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它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由于时代的大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人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庞杂与新鲜,目前在我们的国家喜欢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好多年轻人都说不出都知道哪些剧种。更何谈会唱了!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而本土的戏曲又是中国戏曲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地方戏走进高师学前教育的课堂刻不容缓。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地方,而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否对幼儿有优质的教育、引导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在幼儿园里经常组织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知识的音乐活动,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从小就欣赏地方戏的优秀剧目与选段,了解地方戏的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从长远来看也更有利于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二、地方戏融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建议及措施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多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课上的选曲多以经典的中国作品为主,在中国戏曲的领域涉猎很少,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面向的是幼儿园的孩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国家希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应该多多的接触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戏曲,尤其是本省的地方戏曲,而拿黑龙江省的幼儿园来说,他们应该肩负着传承“龙江剧”的重要使命。因此对于黑龙江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渗入“龙江剧”是毋庸置疑的!龙江剧是我国年轻的戏曲种类之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的剧种。它是在以周恩来总理的“黑龙江不能没有地方戏”的倡导下成立起来的。它是在以二人转,拉场戏的元素为基础,吸收了东北自己的民间音乐,借鉴了兄弟戏曲剧种的一些表演程式,并进行了提炼与创新。在手绢、扇子、秧歌步的运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把说唱和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语言朴实易懂,表演粗犷、悄美,故事情节也多数来源于生活,音乐又有人们熟知的元素,很容易在当地有一定的观众,经过打磨逐渐丰富发展起来了龙江剧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为了能让我们本省的地方戏得到传承,在高师学前教育的课堂上渗入龙江剧很必要,为能很顺利的开展这项工作,应注意到以下的建议及措施。

 

(一)在课堂上普及龙江剧戏曲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龙江剧的经典剧目如《双锁山》、《荒唐宝玉》、《木兰传奇》、《梁红玉》、《鲜儿》等供学生们欣赏,由大家共同思考,从故事情节、戏曲的演唱形式、唱腔的特点、服饰妆扮的特点、舞台背景等多方面去探讨,让学生们从中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以及地方戏的独特魅力。经过教师梳理引出龙江剧的产生、带头人白淑贤、演出特色等一系列的知识,以及有哪些经典剧目等,使学生们初步了解龙江剧。

 

(二)选学经典剧目中的特色唱段

 

教师可以从经典剧目中选出优秀的唱段,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从声音的角度剖析其唱法与日常发声方法有哪些不同之处,应该如何调整,介绍龙江剧的唱腔结构形式有哪些不同。了解龙江剧的唱腔女生是以(红柳子)、男生是以(盘家乡)为主。音乐的唱腔是由主调贯穿并结合辅调的戏曲音乐形式。让学生反复模唱体会地方戏曲的唱腔特色。

 

(三)深刻挖掘所学唱段的艺术性

 

引导学生对剧本及所学唱段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了解剧中的人物及舞台特点。以此深刻了解龙江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出特点。要知道它是在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吸取了其它民间剧种的精华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我们闭上演一听龙江剧时就能听出有很多二人转和东北民间音乐的元素在里面。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们从语言、唱腔、表演动作、歌舞等多种方位的学习所选唱段。使学生们在了解龙江剧的基础上,尽量学些龙江剧的精髓。

 

(四)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学唱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演唱所学的曲目,唱完后先自己做下评价,然后其余组做下点评,指出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以此来提升他们对龙江剧的艺术修养和水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声音特色的不同,选择经典剧中的一场戏来学习并表演,使学生不但能看懂戏,还能分析人物角色的特点。并能掌握部分选段在舞台上的表演特点。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喜欢上龙江剧,爱唱龙江剧,能真正领会到龙江剧的韵与味。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龙江剧作为中国新兴的剧种,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黑龙江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份子有义务和责任去做一些努力,为本省龙江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戏剧教育范文11

一、价值导向功能

(一)价值观导向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身体和心理发展都趋于成熟,与此同时,新形势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而高校戏剧活动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隐性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即在审美体验中达到情感净化的作用。高校戏剧活动作为一种“离人最近的艺术”,不管是经典剧目还是原创剧目,都能使表演者和观看者在艺术感受中不自觉地抨击罪恶和恶习,感受崇高和高尚,进而摒弃的价值取向,肯定并趋同于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现道德的内化。

(二)审美同化功能

戏剧艺术是以其特殊的情感表现力发挥审美的同化作用,使观众与演员在这种情绪感染中形成特定的审美价值,即与某种社会普遍认可的审美价值发生情感上的同化。戏剧艺术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它是一种集语言、舞美、表演、人物塑造、情节创新、表演样式等为一体,融合主观与客观、感觉与知觉、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集中体验。高校戏剧活动的参与者既将戏剧活动当作审美对象,同时又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加诸于表演中,在表演中融合多层次的审美体验,进而实现审美价值上的情感同化。

二、修正自我意识功能

高校戏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修正自我意识的功能,这主要是由“戏剧”这一特定的艺术样式和“高校”本身的环境决定的。高校戏剧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通过成立社团、剧本创作、甄选演员等方式建立团队,既要合作共同完成编、导、演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要查阅大量资料,深化剧本认识;仔细体悟现实生活,揣摩角色、细节;克服胆怯心理,勇敢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戏剧活动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修正,帮助他们形成团结、合作、自信、自强等的健全人格。

三、隐性教育功能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戏剧是教育者,而观众是被教育者”。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创建者莫里哀(Moliere)指出:“戏剧在纠正错误方面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道德上,一本正经的最好说教常常不如讽刺作品的俏皮话有力量,要批评大部分人,没有什么东西赶得上把他们的缺点刻画出来。让这些缺点受到公众的哄笑,这是打击恶习最有效的方法。”显然,戏剧具有教育的功能。当前的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以集体灌输为手段,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第一课堂”已很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高校戏剧活动作为第二课堂以非强制性的隐性作用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综合塑造、熏陶大学生的人格,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人格、意识、角色的发展、完善功能

戏剧教育范文12

关键词:戏剧;艺术手法;体育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19-02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话剧、歌剧、舞剧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体育教学是按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

“戏剧”和“体育教学”二者结合,教师是关键,同时以场地、器材等进行辅助,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逐一说明。

一、教师≈编剧

一部引人入胜的戏剧,离不开编剧。一节好课,教学设计是关键。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就如同一名编剧,各个环节都要丝丝入扣,能够吸引学生,要让学生在自自然然中学到知识、顺理成章的掌握动作。

例如:蹲踞式起跑教学可以设计“猎豹捕食”的剧情,如下:

陆地上瞬间加速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因此以“猎豹捕食”作为蹲踞式起跑练习的剧情。学生两人一组,前面学生(模仿猎豹)采用蹲踞式起跑,听到信号后,后面学生采用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的投掷要领把沙包(食物)从前面学生的头上方投出去,前面学生(猎豹)迅速启动向前冲去,以最快的速度拾回沙包(食物)。

教学建议:

(1)学生双人一组,也可以多人站成一排集体练习,前面学生模仿“猎豹”,主要是体会快速启动和瞬间加速。后面学生“投食”,主要是体会投掷动作。

(2)“投食”的学生要用最大的力气将“食物”按直线投掷出去。

(3)“食物”可以是沙包、足球、排球、篮球等器材。

这个“剧情”设计比较适合三、四年级段的学生。要注意:剧情是为教学服务的,切忌为了“新奇”而脱离实际,并且各环节的衔接要顺理成章,不能牵强。

二、教师≈导演

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角色如何分配、进度,节奏如何把控等等都需要导演整体把握。而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几乎就是“导演”这个“角色”的翻版。调动学生情绪,安排站位,错误动作的纠正等都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调控和指导。最主要的是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一点教师要比导演更难,因为演员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而学生却是“白纸”一张,这就要看教师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临场应变的水平了。

例如:《武术――冲拳》的教学思路是:整个过程要具有武林特色,即:争夺三个称号“闪电手、快拳手、攻击王”。“闪电手”强调的是冲拳快速、准确;“快拳手”强调的是冲拳迅速、有力;“攻击王”强调的是技击含义。

第一个称号“闪电手”――抓教具塑料瓶。

第二个称号“快拳手”――击打教具塑料瓶。

第三个称号“攻击王”――击破纸张。

“剧情”吸引学生,教师再通过语言描述、场景布置慢慢引导学生进入到练习情境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尽情发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演员(配角)

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但是导演,还要甘当配角来衬托出主要演员(学生)。教学过程当中充满着变数,每个学生想法不同,不可能都按照一定的模式发展,所以教师这个配角必须能够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够让“主角”发挥得更好。

例如:在一年级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情景教学中,教师一会儿扮演“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学本领,一会儿又变成“大灰狼”来追“小兔子”,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尽快掌握不同跳跃动作的要领。

教师的角色是按照学生的需求而不断的改变,“无怨无悔做绿叶,心甘情愿衬红花”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这部戏中真实的写照。

四、一节课,一台戏

(一)开始部分,序幕拉开

“万事开头难”,如何让学生尽快“入戏”,开课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根据教师个人的能力,可分为语言描述和形体示范。

1.语言描述

“同学们,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8秒01的成绩获得亚军,这也是亚洲队伍在世锦赛4×100米接力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我们这节课就要模仿中国飞人在比赛中接力的情景,同学们要注意观察传接棒动作要领,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教师的描述要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学生们的兴趣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

2.形体示范

如果教师个人示范能力非常强,就可以自己直接表演。如:本课学习足球,教师在开课的时候可以颠着球上场,学生马上就会眼前一亮。这时再及时引导:“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或者是超过老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顺利进行下面的教学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制造“意外”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更考验教师的演技。如:在教“前滚翻、各种滚动”时,等学生站好队后,教师再从侧面跑步到队伍前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绊自己一下(当然要选择松软的场地,或者是前面放一块大垫子,向前跑的时候故意用脚绊一下大垫子的边缘),然后顺势做一个滚动或者是前滚翻动作,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一下就会被吸引过来。教师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讲解前滚翻、各种滚动的要领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二)基本部分,剧情展开

本部分学生是绝对的“主角”,教师所做的就是配合学生更好的表演。当然,“剧情”的设计要符合所教项目的特点。

首先要合理的布置好场地、安排学生站位、出示表演内容和要求(也就是主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各种规则)。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范畴内尽情的发挥了,教师只要适当的进行指导、营造练习、比赛的氛围即可。

例如:“攀爬障碍”项目的教学,剧情是:“我是特种兵”,学生模仿特种兵迅速通过各种不同的障碍解救“人质”,障碍有翻墙(横放跳箱)、绕过小树林(标志杆)、匍匐过障碍(低障碍),然后解救“人质”,跑回安全地带(如图)。

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一些战争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这样学生练习起来会更加的投入。

(三)结束谢幕,回味无穷

精彩的戏剧不能虎头蛇尾,要使人回味无穷,有意犹未尽之感。体育课教学的结束部分亦是如此,可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设计一些舒缓的情节,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例如:

春季,大地复苏,可以表演“种子”发芽(蹲下),破土而出(缓缓站起来),慢慢生长(身体伸直向上拉伸),然后随风摇摆。

夏季,可以做“雨中即景”的表演,用形体模仿下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秋季,风吹树叶慢慢地飘落,学生可用形体模仿树叶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冬季,雪花纷飞,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身体想象成片片白雪在空中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