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旅游市场预测

乡村旅游市场预测

时间:2024-04-26 11:22:24

乡村旅游市场预测

第1篇

【关键词】趋势外推 贵州 喀斯特 乡村旅游

一、由趋势外推法到问题的提出

趋势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方法的总称,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其理论要点体现为:一是决定事物过去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该事物未来的发展,其变化,不会太大;二是事物发展过程一般都是渐进式的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据这种规律推导,就可以预测出它的未来趋势和状态。因此,趋势外推的含义可以定义为:依据经济事物的历史数据,先描述出散点图,辅之以数学模型,进而预测出未来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数值,是一种探索型的预测法。

由上述可推断,趋势外推理论有两个假设和两个核心环节。“两个假设”:一是预测对象的发展趋势不变;二是预测对象的发展过程是渐变,而不是突变。“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找到合适的趋势拟合曲线方程;二是确定趋势曲线方程中的参数。进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针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可以通过选择差分法,而采用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中的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第二,其中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表达式为:其中y:观察值;:估计值或预测值;t:年次;k,a,b:待定参数。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事物过去发展状况的因素中,选取对当前该事物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因素a,而且是以b的幂指数次方来影响,同时随着时间t的推进a与b的取值是不断变化的;第三,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过程中,参数a,b,c,d…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旅游主体、不同的发展事情可能代表不同的影响因素,比如: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用因素;经济利益能否持续化因素;社会文化是否达到生态效益;旅游核心产品或旅游有形产品等产品因素在旅游者当中的吸引程度等等;第四,最终确定的因变量yt+1可由前面几期的数据来拟合求出。

二、趋势外推法与贵州喀斯特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

趋势外推法作为一种最为常用的经济预测方法,是一种利用过去来推测未来状态的方法。由于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外推法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经济发展虽有跳跃式,但主要是渐进的。通过对贵州省大量乡村旅游发展过程的总结,人们发现其中的发展过程很多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我们掌握这种经济的过去发展规律,就可以遵循这种规律进行推导,以确定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未来,这就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外推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外推法所基于的如下两个假设前提是能够吻合乡村旅游发展过程需要的,其一: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经济的未来发展,变化是不大的;其二: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属于渐进变化,而不是跳跃式、无规则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形式和参与主体结构图的变化,结合趋势外推原理新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便呼之欲出。

三、趋势外推对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指导——HB理念

1.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回顾

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同时,贵州乡村旅游目前主要采取了五种体制和模式,如下所述:

(1)以股份制为主的“天龙模式”:平坝县天龙镇以特有的“屯堡文化”资源,提出了“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镇政府负责旅游规划、保护资源、协调关系等软环境建设;成立旅游公司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包装等硬件建设,同时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市场。对于以天龙村为核心景区的“屯堡文化”资源,按村民房屋庭院所处的位置、观光价值,在村民自愿原则下,折算成资源股纳入统筹管理,按章分红。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开发经营手工艺品、参加“地戏”表演、导游解说等活动,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已有超过80%的村民成为股东并参与乡村旅游业。

(2)以出租反包制为主的“金山模式”: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引进客商落户金山村,成立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以每亩800元年租金向农户租赁连片低产旱地和荒坡,首期工程已建成近千亩生态农业观光园、3000平方米竹木结构的亭台楼阁,推出集观光、休闲、娱乐、食宿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引来游人如织。目前,金山村已有130多户农民土地出租后,又被公司反包给他们分户经营,农民从中又增加了一笔承包费收入。

(3)以协会合作制为主的“董公寺模式”:遵义市红花岗区董公寺镇,在总结过去开展“农家乐”经营中各自为政、低档次恶性竞争的弊端后,引导各村先后成立起旅游等协会开展自律和新一轮发展工作,同时采取“支部+协会”办法,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帮助解决协会活动场所、启动经费等困难,并组织协会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各种乡村旅游节、研讨会、餐饮竞赛等活动,使全镇旅游业升级换代,走上了服务配套的“山庄型”发展新台阶。

(4)以工分制为主的“郎德模式”:该村以“国宝”级的苗寨文物和苗族歌舞表演为特色资源,全民参与旅游业,村里根据每个村民所能担当的角色,制定不同工分标准,制作相应工分牌。游客来到寨门口,男女老幼闻声而出,或参加欢迎仪式、或参加节目表演,活动结束时,分别到发牌人那里现场领取工分牌,作为日后结算分红的根据。这种管理体制在苗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民办公助制为主的“卡蒲模式”:平塘县卡蒲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前景看好,但受到资金和人才制约,启动困难。该县制定出规划后,采取部门对口扶持办法,开展村民培训、水电路建设、房屋庭院包装、改厕改圈改厨建沼气池等工作,对旅游餐饮接待户还配送电冰箱等设备,帮助村民开发民族餐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如今,卡蒲村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四方来客,乡村旅游业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以上模式是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以村寨为载体、农民为主体,它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不同的喀斯特地区,其开发乡村旅游固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所依托的开发理念肯定不能苟同,应依据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具体条件为根本做适当调整。

2.HB理念的探索

(1)新的发展观——HB理念。HB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短视盲目的资源利用方式,认识到乡村旅游真正的限制因素不是资金,不是客源,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且有度的开发。因此,HB理念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求建立新的旅游发展评估体系,以“可持续”为宗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确立真正能够体现旅游发展“质量”的各项指标,比如人均消费额,游客的逗留天数,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等。要确实体现旅游发展从“粗放”向“集约”,旅游战略从“硬”向“软”的转变,最终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政策无论制定的多好,取得成效还得依靠贯彻和落实,所以该评估标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从根本上遏制盲目的项目投资。其次,旅游资源的增量开发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盘活和再利用同样需要重视。开源和节流并举才是有效的资源配置之道。因此在对新项目审批从严的同时,要鼓励对既有资源的保护和深度开发,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HB理念指导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盲目地随市场而动是现在很多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通病,须知消费者的需求总是瞬息万变的,供给商不能总是处在被动适应的地位,而是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真正从长远利益考虑本地或本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产品的开发。而HB理念下的产品要求其在开发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准则,根据当地资源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地设计适合本地情况的旅游产品,同时注重相关资源的配套建设。比如一个以风土人情见长的小城,就不能盲目跟风以商务会展旅游为重。

而在具体的项目规划时,需要谨慎地控制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每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仔细的成本效益计算,明确责权才能动工。可以成立一个专业评估机构,由市政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其评估结果对该项目能否上马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3)HB理念下政府角色的演变。HB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市场经济并不融洽。在现实中,想要依靠市场或企业的力量去实现HB理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仍然是推进旅游业模式转变的主导力量。新形势下政府角色的扮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贯彻“和谐平衡”的新型发展观,从宏观上控制整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节奏与进度;第二,落实更为合理的新的“旅游资源评估体系”的建立;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后是在产品开发上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严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保持对整个旅游的客观立场。惟有如此,才能克服“补偿性反馈”,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系统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HB理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其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它以“和谐Harmonious”为灵魂,以“平衡Balance”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是如何控制“游客规模”,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来增加旅游收入;不再是经济性指标单方面的“突飞猛进”,而是包括生态、社会等各项指标的全面进步。整个旅游系统将在“适当的速度”下螺旋式地前进,从而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

趋势外推理论指导下的HB开发理念关系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7.

[3]陈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民族出版社,2007,11.

[4]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2007,(4).

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质量;游客感知;少数民族地区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景观、文化环境和生活场景为资源,融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它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内旅游市场上重要的旅游形式。国内已有很多旅游研究者对其概念、特征、类型等进行了探讨。根据开发形式和资源禀赋特点可将其分为乡村农家乐、农庄或农场旅游、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根据地理区位和目标市场等特征的不同又将其分为城郊型、景郊型及老少边贫型。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人们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乡村旅游市场消费主体的游客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行为特征、出游动机、旅游满意度等方面。

研究者利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中“感知利得—感知利失”的价值维度划分方法,对城市周边型的乡村农家乐旅游游客的感知价值模型进行了研究。www.133229.COm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产品质量感知的要素有哪些?农家乐旅游与农庄旅游虽同为乡村旅游,但在开发的规模与经营尺度及旅游功能与吸引物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为组合乡村旅游产品其质量各要素的游客感知水平是否相同?带着这些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从乡村旅游产品消费流程中筛选出游客质量感知较敏感的代表性因子构成测评体系,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概念结构

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是指游客在乡村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质量属性表现的综合评价。一些早期的旅游质量感知研究倾向于将旅游产品单纯地看作是一系列旅游服务的组合,从而把感知旅游质量的评价内容局限在旅游服务的表现上,事实上,旅游产品综合形象及其资源特征也对旅游质量感知有积极的影响。由旅游质量感知而形成的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区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娱乐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综合评价。

综合文献回顾资料,根据游客休闲农庄旅游经历中接触的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等质量影响因素,设计出游客调查问卷。其中,外部综合形象感知是指游客对乡村旅游经历的景观、环境卫生、文化氛围、安全性等方面的优秀程度的总体判断;核心吸引资源感知包括本地区传统民族餐饮、土特产品、交通便捷程度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感知;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感知以农庄商品经营人员、管理人员及食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感知进行测评;农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引导标志系统、公共休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的使用感知来测评。

本文采用访谈法、田野调查、抽样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游客感知进行了调查研究。论文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展开论述。假设一:所有相关指标题项是相互独立的,且所有相关指标题项在旅游者的游玩过程中都是受关注并可感知的;假设二:旅游者在消费中的旅游质量感知具有相互关联性。

三、实证研究分析

本文采用访谈、田野调查、抽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

1 调查对象

新疆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级区域。农牧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较大。新疆昌吉州与首府乌鲁木齐毗邻,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主管部门确立了其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区的地位。

杜氏农庄是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个典型案例。农庄位于新疆昌吉市北郊,成立于1996年,距昌吉12千米、乌市36千米,总占地面积1800亩,是全疆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游玩项目最多的康体、娱乐乡村旅游地,属国家4a级著名乡村旅游景区,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按8个功能区划分为:野炊区、哈萨克风情园、荷芳园区、渔村烧烤区、运动康体健身区、农家院区、古街观赏购物区、养殖区,具有同时容纳1000人以上住宿及5000人游园的承载能力。同时,新疆杜氏旅游农庄首开新疆“四季旅游”的先河,休闲娱乐活动十分丰富。农庄开设了龙舟、游船、竹筏、射箭、网球、(独轮、双人、三人)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沙滩排球、马车、织布、磨米、磨面、绿荫足球等20多个娱乐项目;在此可以住在农家四合院,体验睡农家炕的感觉,感受邻里和睦的亲情;可以吃上地地道道的农家饭菜;占地60亩的畜牧养殖小区,采取原始的放养方式,不仅为游客提供绿色无污染的畜产品,而且为游客提供了畜牧养殖观光。2006年,杜庄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800万元。

本文选择此点为研究地点,以在此地游玩的旅游者为调查对象,辅以景区内部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访谈法,研究该景区游客的社会特征及游客对其旅游经历质量感知的评价。

2 问卷设计

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掌握的一手资料,结合文献研究设计出了游客调查表。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社会统计特征资料。第二部分是乡村旅游景区游客感知评价资料,该部分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格式,用20个陈述句分别描述了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后的满意度等不同质量层面的个人感知。所有测评题项均表述为积极措辞,这有助于降低受测者出现默许、断言和一致性偏见的可能性。请受测的旅游者填写对20个陈述句的同意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3代表既不同意也不反对,5代表完全同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24份,经检查剔除漏填、绝大多数答案一致等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89.3%。

3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场实地考察阶段,时间为2007年6月10日至12日,笔者分别对昌吉州旅游局和杜氏旅游度假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主要任务是进行管理人员访谈,了解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同时对典型示范点的旅游过程进行实际考察。掌握了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 概况及杜氏农庄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经营状况。第二阶段为游客问卷预调查阶段。时间为2007年6月20日至25日。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与杜氏农庄旅游的特点设计了游客问卷调查表,在景区及工作单位附近随机发放了30份问卷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修正了问卷设计中的缺陷项,最终形成较合理的调查表。第三阶段为游客现场抽样调查阶段。时间为2007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期间采用调查人员现场发放并收回问卷和委托景区服务人员发放并收回问卷两种方式,对现场的旅游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4 分析方法

采用spssll.5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统计方法主要有(1)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2)kmo测度及巴特利特球检验,用于量表因子的效度分析;(3)因子分析,用于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四、结果分

完成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后,进入结果分析阶段。首先对本次调查的游客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对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然后进行游客感知质量分析,主要从感知指标总体水平和单项感知维度的两个层面,通过游客社会特征与感知水平的比较及中西部游客感知质量的比较进行分析讨论。

1 游客样本描述

旅游者的社会特征是旅游地市场营销中目标市场选择的重要细分标准。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昌吉州乡村旅游者中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结构方面以中青年人数最多,其中18—45岁的旅游者占总量的78.5%。受教育程度方面大学学历人数比重最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及职高层次。月收入水平方面1201—2000元人数最多,其次是601—1200元及2000元以上旅游者并列为第二位。职业构成方面企业职工所占比重最大,达44%。最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旅游者的家庭所在地构成,从数据资料来看,昌吉州乡村旅游者中乌鲁木齐地区人数比例最大,占到50.5%,其次是昌吉地区,占32%,这两个主要客源地总和达82.5%。由此可见,昌吉州乡村旅游客源以乌昌地区城镇居民为主体,家庭型聚会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出游形式占主导。

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利用spassll.5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用kmo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为0.9031,表示量表有较高的可靠性;kmo为0.898,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巴特利特球检验显著,说明研究可适用于因子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感知指标总体分析

对问卷中的感知指标总体进行描述统计。由结果可知,乡村旅游质量20个题项的游客感知总体均值为3.28,其中题项“我喜欢这里的乡村田园景色”的感知均值最大,为3.71,说明景区点的乡村旅游环境得到游客的认可;购买乡村土特产品的感知题项值最小,为2.85,表明在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方面等尚有较多不足。结合游客本次旅游经历是否满意的调查题项分析,发现满意度总体均值为3.39,选择满意程度为一般和同意的分别占44%和38%(见图1)。这些都说明游客对本度假村的整体感知水平为良,在产品开发经营等方面尚需不断完善。

(2)感知维度分析

在spassll.5中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其中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共旋转了25次。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以特征根大于等于1为抽取原则,选择题项因子负荷值大于0.4为标准,得到由18个题项构成的4个因子,每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8.15%,将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旅游者感知价值的4个维度。具体结果见表2。

在这4个感知维度中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资源的感知水平最低,总平均值仅为3.0475,这就要求本地乡村旅游经营者及管理者在资源特色的挖掘与产品的开发方面加强力度。具体来说,一是应大力开发和生产乡土特色的旅游商品,二是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对回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展示。相对而言,游客对本农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整体外部综合形象感知水平较高,说明经营者在乡村环境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卫生治理、旅游安全管理、游览解说服务建设与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是相匹配的。

(3)旅游质量感知差异分析

游客的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特征会对其质量感知的形成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游客的家庭所在地、性别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对质量感知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

a 收入水平对感知的影响

个人收入水平是产生乡村旅游需求的前提,也是实现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游客出游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以个人收入水平为自变量,以感知因子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总体来看,收入水平较低的游客(600元以下)其旅游质量感知的4个维度水平最高(均值为3.612),收入水平在601—1200元之间的游客感知的均值却最低(均值为3.157)。结合分析中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检验值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庄旅游核心吸引资源质量的感知差异较大,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游客感知水平最低,而对农庄旅游基础设施质量,不同收入水平游客感知差异不显著。对于乡村农庄旅游综合外部形象感知的娱乐活动丰富程度的感知收入水平差异较显著。对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维度,不同收入水平游客的感知差异较显著。

分析其原因发现,处于两端的游客收入水平与感知均值呈反向变化与出游能力有关。收入水平较低的人平时旅游的机会较少,对旅游产品的消费经验少而预期期望值较低,相对而言,调查地旅游经营整体水平较好的条件下其感知水平较高,而收入水平高的游客平时出游机会多,见多识广而比较出的感知水平不高;收入水平中等偏下的游客有过一定的旅游经历但总体出游机会少,对乡村旅游怀有较高的期望值,游玩中某些方面的不尽如人意就会对其质量感知带来较大的影响,调查时段正处于本地乡村旅游旺季,游客量较大,农庄旅游接待方面的漏洞较多,投诉量增加,因此影响到这些类型游客的感知。

b 家庭所在地与性别对感知的影响

乡村旅游是本地短途休闲旅游的主要方式。调查发现乡村旅游游客群体主要集中在昌吉和乌鲁木齐地区,其他地点人数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重点分析昌吉和乌鲁木齐地区游客对本农庄旅游的感知。统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乌鲁木齐地区游客对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旅游基础设施、外部综合形象、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维度的感知水平高于昌吉地区游客,而对乡村旅游核心吸引资源维度的感知水平低于昌吉地 区游客。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旅游点位于昌吉市境内,昌吉地区游客对其资源特色有自豪感,感知水平较高,对其他维度要求的期望值高;乌鲁木齐地区游客在此游玩的消费水平高,参与项目多,获得的旅游经历较多,而表现出感知水平高。

性别方面,女性对本地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4个维度感知水平都高于男性(见表4)。这一结果可能与女性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特点有关。与日常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乡村旅游经历给她们带来的心理刺激强于男性,参观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品尝少数民族风味饮食等多种旅游项目产生了较强的愉悦感,因此形成的整体旅游质量感知水平高于男性。

4 与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比较研究

乡村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在我国经济基础不同地区表现性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改进乡村旅游供给质量,提高整体供给水平。国内学者张迪(2006)对浙江临安白沙村和安吉大溪村的城市周边型乡村农家乐旅游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其研究量表中与本次调查相同的旅游需求六要素项目进行了比较研究(见表5)。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中乡村旅游接待的购物、交通、住宿、餐饮方面游客感知水平低于中部发达地区。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中部地区经济发达,旅游基础条件优于新疆,同时经济发展的差异又带来个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如游客样本特征方面,中部地区个人较高收入水平所占比率高于新疆乡村游客,中部地区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者占42.4%,而新疆乡村旅游游客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者仅占25%。这些差异对质量感知的影响就表现为少数民族地区游客对住宿、餐饮价格的感知较为敏感,整体水平低于中部游客。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基础的差距也造成了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缓慢,乡村旅游购物品开发滞后,从而影响游客对乡村土特产品感知水平。

调查还显示,新疆乡村旅游游客在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旅游卫生条件、娱乐活动丰富性和乡村旅游解说介绍方面的总体感知水平优于中部发达地区。分析其原因发现,因双方在乡村旅游游客抽样的调查地点及乡村旅游经营类型的选择上有较大差异。新疆杜氏农庄旅游度假村位于乌市近郊,场地规模大,经营规范,内部管理统一有度,投资额较大,开发了诸如水上拓展训练、农家生产生活方式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游览项目,整体经营水平较高。中部地区调查地点位于浙江省临安地区,为乡村农家乐经营模式,其多为小规模家庭经营,综合开发与营销能力有限,整体经营水平不高。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庄旅游点为对象,对其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影响游客城郊型农庄乡村旅游质量感知的要素主要是乡村旅游区的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

这一结果对经营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经营者可以根据旅游质量管理和游客感知要素设定相应的管理层次,通过清晰的管理边界及有效措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所得到的各要素因子的游客感知水平分析,农庄的经营管理层可以发现现实中存在问题的环节,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提高经营质量。

如通过分析还发现旅游农庄中乡村土特产品购买是游客感知水平最低的一项。现场调查也发现农庄中设计的几处购物点所销售的主要是新疆民族手工艺品,种类与新疆多数旅游景点或旅游集市上相同。访谈中了解到到此游乐的城镇居民想在此地买到的是新鲜、绿色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对现场陈列的旅游购物品不感兴趣。鉴于此,农庄应对其购物点销售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在提高感知水平的同时,也创造更多效益。在4个感知要素中还要关注的是农庄的餐饮服务质量。因旅游旺季游客数量较多,中午就餐排队等位现象较严重,也引起游客的不满。建议经营者采取设计临时就餐点或提供不同档次餐饮品种等措施解决这一质量节点问题。

第二,对比分析表明,游客收入水平对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和核心吸引资源的总体感知水平差异较大;而家庭所在地方面表现为乌鲁木齐地区游客总体质量感知水平高于昌吉地区游客;性别方面表现为女性的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水平高于男性。

收入水平对比分析的结果提醒农庄经营者,游客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在基本功能性要素如餐饮接待、土特产品购买等方面,应提供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产品,如设计“全鱼宴”、“农家福”等高档餐饮品种,既能满足一部分高收入游客求新求奇的消费需求,又能减弱前文所述的午餐拥挤现象。

家庭所在地及性别对比分析的结果也为农庄经营者提供了有益的营销信息。针对乌市及女性游客感知水平高的特点,经营者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展乌鲁木齐这一新疆最大城市居民市场,并可增加设计一些适合女性游客的参与性游乐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第3篇

一、搭建旅游消费维权服务平台

我们着力对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传统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革新和完善。使12315从一张桌子、一部电话、8小时内人工值班,8小时外电脑留言的运行模式,发展成为拥有9个受理岗位、配备现代化设备、信息网络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消费维权申诉举报指挥中心。选派24名近两年招录的本科毕业生公务员为12315受理员。12315指挥中心按照“两个坚持”,做到了“三个承诺”。“两个坚持”即坚持全省统一受理,市县分级处理:坚持全天候24小时人工值班值勤。在全省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只要拨打12315投诉电话保证有人接听。“三个承诺”即向消费者承诺件件投诉有回声,事事处理有着落:承诺市区执法人员30分钟内到达现场,郊区和乡村执法人员60分钟内到达现场;承诺普通话、海南话和英语三种语言接听和受理,保证服务到位。我们还与联通和移动公司合作。在游客手机上开通了进岛12315信息温馨提示。全面强化12315与消费者维权3・15网站的密切协作,积极推进12315进旅游景区、进旅游购物点、进游客消费场所,并在美兰机场、博鳌、天涯海角、南山等著名旅游景区设立了工商所,竭诚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自2007年2月实行12315申诉举报中心24小时人工值班值勤以来,受理旅游消费申诉、咨询量成倍增加。如今,海南工商12315已成为全省家喻户晓的品牌和旅游消费维权的服务平台。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工商系统12315行政执法体系先进单位、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构筑旅游食品广告监管网络

旅游市场食品消费安全和旅游广告经营规范关系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设立了省工商局食品检测中心和广告监测中心。建立健全了食品市场准入、食品质量监测、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问题追溯、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一整套长效监管机制。食品检测中心可开展的食品检测项目已达近百个,自2007年成立至今,共抽检蔬菜、肉类、干菜、海干产品、米面制品、调味品、零食等食品13202批次,及时发现不合格食品953批次。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食品18500公斤,销毁不合格食品11.8吨。每月编发一期《食品检测快讯》,向社会消费警示236期,确保了旅游市场食品的消费安全。此外,我们还为各市县工商局配备了食品安全流动检测车,每个工商所都配备一套食品快速检测箱。以食品检测中心为核心、以食品安全流动检测车为辐射,覆盖全省范围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已形成。

广告监测中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媒体广告监测系统,对全省包括报纸和电视广播媒体在内的319家媒体广告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每周编发一期《广告监测信息》,为查处违法广告提供证据。2008年,共查处涉嫌旅游违法广告2500多条,旅游违法广告得到及时遏制,有效地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

三、设置旅游企业注册绿色通道

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发展”为宗旨,着力改进工商注册窗口服务方式。在注册窗口设立了旅游企业办事“绿色通道”:把注册资金在200万元以下的旅游企业登记权下放给市县办理:为省内知名旅行企业颁发了优先服务证,提供预约上门、特事特办等优质服务: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前期立项、开发、办照等工作,主动联络、全程跟踪;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到注册窗口工作: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的便民服务。

据统计,近两年来,旅游企业办理登记,按时办结率为100%,提前办结率为98.75%。

四、服务乡村生态休闲特色旅游

乡村生态休闲游是海南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游客醉在生态、乐在民俗、恋在美食。近几年,我们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商标注册、完善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海口、三亚、文昌、定安、澄迈等地各具特色旅游休闲农庄诚信规范经营:着力扶持海口火山口地区休闲农庄、星辉村乡村主题公园等上千个旅游休闲农庄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健康发展。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上门传授商标知识等多种有效形式,指导一些有条件的农庄注册了“南山寿果”、“飘香芒果鸡”、“南岛槟榔”、“曲口生蚝”等一大批商标品牌,提高了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了旅游品牌效应。

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是万泉河下游的一个自然村。3年前,该村主要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我们利用南强村良好的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宣传推介,帮助南强村引进合作公司和培育南强村农民经纪人,采用“公司+农户”新模式开发了竹排游项目,使该村成为博鳌镇独特的旅游景点,村民收入翻番。南强村因此成为全省乡村生态游的示范点,

五、实行旅游市场监管目标管理

为实行旅游市场目标化管理,我们制定了8个工作目标:(1)固定经营场所的商户必须证照齐全、亮照经营;(2)旅游景点、旅游购物点、海鲜排档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管;(3)旅游景点、旅游购物点和海鲜大排档必须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消费警示牌;(4)旅游经营者必须公开服务项目和服务收费标准,做到明码标价:(5)海鲜大排档和旅游购物点必须建立进货台账;(6)旅行社、导游、司机支付“人头费”、“带团费”等商业贿赂行为一经发现,坚决查处;(7)杜绝“套老乡包厢购物”现象(指经营者把游客带到其经营场所内专门设置的单独包间,以老乡的身份诱导游客购买其产品的行为);(8)所有投诉必须得到及时处理,把旅游购物、海鲜排档、旅游景点作为监管重点,努力消除死角和盲点。

一是不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针对不同时期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查处四黑(黑社、黑店、黑导、黑车)、查处零负团费、查处海鲜大排档欺客宰客、查处旅游珠宝玉器购物点欺诈行为等专项行动:开展黄金周、节假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2007年以来,共取缔黑社16家、

黑店40家:责令31家海鲜大排档停业整顿:对游客投诉较多的8家珠宝销售店进行重罚,对4家屡教不改的珠宝销售店予以取缔。全系统共检查旅游经营户13250户,查处旅游违规违法案件2128起,取缔违法旅游经营户1325户。

二是实行9分倒扣预警退市机制。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结合违法查处结果、消费者申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建立监管对象档案,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监管,按照不同信用类别分别实施扶持、警示、限制、制裁的管理措施。创新实行了9分倒扣预警退市机制,把旅游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细化为若干种,相应规定每种行为的扣分标准,对年度内被扣满9分的经营者,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在日常监管中,采取网上动态监管的方式,全面掌握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情况,以“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为目标,全面加强市场巡查,建立健全市场巡查长效机制。同时,实行违法违规黄牌、红牌公示制度。被红牌公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高管人员,三年内不得担任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高管人员。2008年,全系统共公示诚实守信旅游经营户558户,向社会公布了22家诚实守信与8家存在欺诈行为的海鲜排档。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信用公布、信用推荐、信用奖惩”等方式,使诚实守信经营者得到实惠,失信违规经营者受到打击。

三是大力推行重点行业监管新模式。海鲜排档和珠宝销售是游客投诉较多、纠纷常发的重点区域。对此,我们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推行海鲜排档“五个统一”和珠宝销售店“四个必须”的监管新模式。“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制作海鲜标示牌,标示牌上标有海鲜产品彩色图样,并相应标明价格和海鲜产品名称,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二是统一悬挂12315提示牌,提醒消费者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拨打12315电话投诉。三是统一悬挂海鲜排档经营规范要求,提醒经营者依法经营。四是统一使用经质监部门检验合格的电子秤具,杜绝短斤缺两行为发生。五是统一使用规范的四联点菜单点菜和结账,其中一联点菜单必须存档三个月以上,以备工商部门查询。“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在醒目地点向游客公开服务承诺。二是必须如实建立购销台账。三是必须在经营场所分柜台或划区域分类经营。四是上柜台的每一件珠宝必须具备珠宝玉器鉴定书、销售凭证和商品价格标签。新的监管模式实行以来,投诉量同比下降了52%,进一步净化了旅游消费环境。

六、强化工商干部队伍教育管理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日益国际化的旅游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部门的服务能力和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积极强化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着力提高工商队伍整体素质,为旅游市场监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抓“三有三好”主题教育活动。从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职业道德、荣辱观出发,在全系统精心组织开展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作风好、口碑好、形象好的“三有三好”主题教育活动,使工商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个人的理想信念、职业操守,养成清正廉洁的好品行。采取组织报告团巡回演讲、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辅导、心得交流、演讲比赛、观看教育警示片等丰富多彩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主题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

二是抓工商干部的高端培训。先后输送2名同志分别作为干部后备人才和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犹他大学和杜克大学参加专门培训:组织全省市县工商局长、省局机关处长到清华大学学习现代旅游经济管理等综合管理知识:选派25名工作能力强和成绩突出的基层工商所长前往南京、大连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汲取发达地区旅游市场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城市居民一种常态型的休闲方式,这符合我国旅游发展的趋向,即由传统观光旅游向深度休闲旅游渐变;由单纯的项目建设向大的基质环境优化转变,即通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基质环境的美化,使整个乡村环境成为一种重要的乡村旅游休闲吸引物。另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旅游小城镇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方向,使旅游小城镇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地域综合体。

一、开展生态循环旅游的现实意义

(一)多功能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展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资源环境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存在成本高、效益低,在给予农产品大量补贴的同时,重金属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

3.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种养结合的多功能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多种学科理论为支撑,为确保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协调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二)多功能循环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横向比较

种养结合多功能循环农业是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节约、高效、健康等多种功能,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叠加融合放大的先进农业发展方式。它遵循“绿色生产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持续性。

(三)发展背景

发展多功能生态循环农业的战略思考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工程学方法,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为目的,以生产全程清洁、废物资源利用、产品安全供给为方向,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手段,结合传统农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二、生态循环市场预测

(一)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及需求量

生态循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强,参与度高,对消M者有着较高的吸引力。其目标市场是面向社会全体消费者,产品在现阶段需求量较大,未来会有大的增长趋势。

(二)目前供应量及需求缺口数量

从市场现状来看,现阶段市场大多不具有特色,有极少数具有特色的企业还没有得到推广。构建生态农庄,打造生态循环经济体,同时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度,将娱乐与经济高效的联系起来。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人无我有”的原则开辟潜在市场,以独特的方式吸引人群。

(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地位

产品定位生态循环旅游产品,果树、土鸡、知了、池塘、鱼、鸭等一些生物的生长繁殖打造的生态经济循环体,同时设置的逮捕、射击等环节,注重顾客的参与感。

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近年来,高投资、高能耗的“石油农业”快速发展,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加重;且传统农村经济的增长是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及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样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兼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游览价值的旅游企业迫切为社会所需要,且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将会很快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

如今市场需求发展一改现今存在的一些仅依附于旅行社的农家院的简单设置,而是要求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和经济销售产品。设置的游客采摘瓜果、捕捉昆虫等一些娱乐活动,使游客在住宿的场所闲暇之余也能做到陶冶心情,参与互动的效果;同时种植的瓜果、放养的知了、饲养的土鸡、鱼鸭等一些生物也能在旅游淡季的时候作为企业产出售卖。

休闲农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几家初见规模的生态农场企业也正处于摸索状态。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竞争环境将相当激烈。

四、结语

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韵陶雅”为你整理了这篇文广旅体局11月工作小结及12月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县文广旅体局11月工作小结及12月工作安排

一、11月份工作小结

10月30日,2021磐安首届九山露营节在1220高二营地顺利举办。活动期间,FM93浙江交通之声单日触达3000万有车一族,交通旅游第一频率精准播送15天广播联播,口播引流共计78次;新媒体前期官媒招募、中期海报宣发,包括倒计时宣发;活动两天,一共10次朋友圈宣发,包括9宫格海报8次,官媒推送2次,短视频2次,后期活动通过10余家外媒宣传;中新网、中国网等核心官媒权威报道,提升全国影响力;网易新闻、浙江小时新闻、江南邮报、金华日报等持续报道,立足浙江发展,树立全省标杆;发布青梅尖1314露营地、1220高二营地、悬崖村星空营地等七个微露营目的地,吸引更多年轻群体,进一步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2021年浙江省青少年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于11月1日—2日在磐安县玉山镇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9支代表队200余名运动员参赛,赛事全程直播,国家、省、市媒体同时报道,带动了磐安全民健身、全域旅游推进,促进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2021年浙江省青少年举重冠军赛因疫情影响,推迟到12月份举办。

11月15日-17日,金华市“百千万”验收专家组组长方国庆带队到我县开展景区城验收工作,检查了环白云山康养旅居综合体项目接待中心、大盘山博物馆、云山书屋、云上美时、云山旅游集散中心、务观书巢、宝龙广场、青创园等点位,顺利完成验收。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做好本单位及文旅体企业疫情防控。

2.做好产业平台建设。

3.做好市场宣传营销。发布抖音短视频2条,微信短视频6条,公众号6篇;微博图文宣传3条;上刊金华日报一版《磐安发布首批7家露营基地》。完成“一起跨越最美山城”山区26县自驾线路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打call视频稿件以及相关准备工作。完成《春夏秋冬》杂志秋季版内容编写,11月底出刊

4.做好资源开发与非遗工作。 11月15日-17日,金华市“百千万”验收专家组组长方国庆带队到我县县城、新渥街道、盘峰乡、仁川镇、冷水镇、玉山镇、尚湖镇,大盘镇光明村、方前镇施家庄村、冷水镇朱山村、双溪乡金鹅村、史姆村、尖山镇里光洋村和大盘山博物馆开展景区城、景区镇、3A级景区村及国家3A景区创建验收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5.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加快十分钟阅读圈建设。云峰驿站完工并免费开放;新渥街道、方前镇图书分馆修装工程已完工;智慧书屋完成乡镇及县城点位基础施工。完成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文化场馆预约事项对接功能上线,完成25个旅游厕所百度点位及“找公厕”上线。

6.做好文旅市场管理工作。举办“有滋有味·食膳磐安”旅游餐饮烹饪大赛。

7.做好体育各项工作。完成2021年体育民生实事工程的场地建设任务,并全部录入省民生实事系统;磐安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于11月5号顺利完成,实际测试人数为730人,预计监测合格率达到93.5%以上。

8.做好文化馆各项工作。磐安县文化馆获评全国一级文化馆。继续开展各类公益培训和送文化进乡镇、进部队等活动以及文化馆场所、服装室免费开放服务。本月开展送培训96场;截至目前,已开展送培训586场,送戏下乡19场,场馆免费开放106次。

二、12月份工作安排

其他工作安排

1.开展党史学习系列活动。

2.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3.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做好招商引资接待外出考察工作。做好文旅在建项目进度推进。做好企业“三服务”工作。做好来磐影片拍摄服务。

4.做好资源开发与非遗工作。指导青简石屋、九间天、云心境等民宿完成等级民宿申报资料准备,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加快“山地公园”规划方案编制。

5.做好市场宣传营销。推出冬季康养旅游产品;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完成数字化改革晾晒指标自查工作;完成春夏秋冬杂志冬季版出刊;完成2021 浙江(四川)旅游交易会相关工作。

6.做好文旅市场管理工作。开展涉旅酒店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7.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完成星级文艺团队评选工作,完成A级旅游厕所奖补方案,完成文化基因口袋书制作。

8.做好体育各项工作。完成省运会相关场地验收。

9.做好文化馆各项工作。参加金华市“婺风遗韵一梦归婺州”悦夜之旅非遗展演;持续开展2021年文化馆第二期公益培训;开展“学党史 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越剧送戏下乡。

第6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WWW.133229.CoM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第7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就业效应;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09-03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立足于农村,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与其相关联或相近的概念还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等。但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有其最根本的特性――乡村性。这里“乡村”至少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1]:一是旅游活动的空间――乡村地域,区别于城市及(无人生活的)自然区域;二是旅游活动吸引物的主要特质――乡村文化(乡村性),存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乡村文化表现为乡村的建筑、服饰、食品、田野、果园、环境等物质方面,无形的乡村文化表现为乡村的制度、民俗、风俗、风情等精神方面,这种精神和物质的乡村文化就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核,与乡村文化无关的旅游都不能称为乡村旅游;三是旅游活动的受益者――乡村人,必须有乡村当地居民投资或参与或从中受益。“乡村性”的规定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融合,体现开发乡村旅游的深层价值,即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共同繁荣。本文正是基于“乡村性”这一前提分析探讨乡村旅游的就业效应问题。

二、乡村旅游的就业效应分析

(一)实证分析

乡村旅游的就业功能非常突出,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村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预测,一年接待量10万人次游客的休闲农业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2]。全国各地的实际发展也践明乡村旅游对农村劳动力的强大吸纳能力。目前,我国已经有2万多个村,约800万农民通过发展包括休闲农业在内的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之路。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市已有11个区(县) 50多个乡镇331个村开展了乡村民俗旅游接待工作,其直接从业人口4万人,特别是怀柔县的北宅村,已是京郊知名度假村,其农业休闲度假接待已使全村600余户、1 800余人安居乐业,同时,还为邻村提供了250多个就业岗位[3];河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2 300个村,56.5万农户约280万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致富;贵州省农村已有63万余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成都市仅从事“农家乐”旅游的直接从业人员3.6万,间接从业人员18万;桂林阳朔有1.2万户农民吃上了休闲农业饭;湖南浏阳中源人家全村40余户农家参加休闲农业旅游接待并致富;云南昆明西山团结村休闲农业已解决了2 183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4]。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总共有17 600多个“农家乐”经营点,南京市7个郊县2007年农家乐专业户已达107家,南京市郊县农民因旅游实现人均增收27元,提前完成了旅游农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5元的目标;从2006年起,上海乡村旅游年均增加就业岗位1.5万个;2006年,浙江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1 976个,经营农户总数11 596户,实现农民就业人口40万。预计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业将实现每年新增农村旅游直接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 [5]。截至2009年2月,武汉市共有乡村游经营单位989家,2008年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5亿元,带动1.56万名劳动力就业[6]。

从国际经验看,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 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农业旅游被作为乡村农民的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 在法国(1997),乡村度假地共接待了约3.15亿夜,拥有76 715家饭店,度假村有55 000张床位,有23 7558个露营地住所、41 868家可出租乡民居所、1 500个徒步旅行住所、21 466家B&B房,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的统计,近七年来一直采用乡村度假的旅游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旅游者占72%,更有15%的旅游者一直到同一个乡村度假[7]。

(二)作用机理

1.乡村旅游关联带动性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农村餐饮服务业、交通和物流运输业、商业、邮电电讯业、金触业、房地产业、建筑业、轻纺工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部门的发展。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就将产生另外3个关联就业机会[8]。乡村旅游还具有延伸价值,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极大地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为营造农村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投资的结果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可以在乡村旅游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就业。

2.乡村旅游就业门槛低、适应面广。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的行业层次极其众多,其中,有不少工作不需要很高很复杂的技术,许多工作农村劳动力只需短期培训后即可胜任,对于年老体弱的农村老人和妇女的就业有着很好的包容性,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就业提供了有效途径。

3.乡村旅游投入不大, 就业成本低。乡村旅游不需要大兴土木和投入巨资去培植景观,而是从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特点出发,利用本身优势给旅游者提供休闲旅游产品,因此创业投资不大。同时,农村劳动力可实现就地转移,可大大节省流动成本。

4.从业于乡村旅游实现就地转移,可免于面对异地转移的一系列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将面临诸如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心理归宿、娱憩需求等实际问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将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生活压力。从事乡村旅游属于农民就地就业、零距离赚钱,“离土不离乡”或“既不离土,又不离乡”,旅游旺季时,全力投入旅游经营活动,平时则可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照顾家庭。这样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符合目前中国农民的心理需求,农民乐于接受这种模式。

5.乡村旅游促使农村和农民市场角色的真正定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变农业生产资源为农业资本,变生态环境资源为生态资本,变农村民俗资源为农耕文化资本。可以使农民“足不出户就业创业、经营山水增收致富”的愿望成为现实,更能让农民不再是工业文明施舍的对象,而成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供给者,不再是四处游走的农民工,而成为农业资源和资本的经营者。农民成为农村市场的真正主人,他们又重新找回了农村生活的信心和价值。

(三)存在的问题

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存在。首先,在乡村旅游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大多较低,缺乏现代市场经营管理知识,他们大多数只能就业于乡村旅游岗位的较低端层次。其次,乡村旅游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倚严重。据笔者调查了解,在乡村旅游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八成以上是中老年人,乡村旅游极其缺乏对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力。再次,从业人员市场观念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易于安于现状,认为给游客提供食、宿、玩、赏等基本服务就是乡村旅游,旅游产品单一、呆板、趋同。最后,乡村旅游就业形象需改变。从事乡村旅游的形象地位一直以来不怎么被人们看好,在乡村地区倾向于认为这是不太正式、不太正统的职业,认为乡村旅游是农村老人和妇女干的事情。尤其是农村年轻劳动力不屑于从事这项工作,他们认为外出务工闯荡才更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远离家门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些问题的存在,极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长远高效。一方面,会遭遇外来冲击,让位于市场知识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大量专业人才的外来经营者,而当地农民渐渐退居乡村旅游的边缘化地带;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后继力量不足,会导致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停滞或衰败。

三、基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需要,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是一种趋势,有资源条件的地区要合理开发资源、积极开拓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没有资源条件但有市场条件的,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补足不够的条件,发展符合当地市场需要的旅游相关经济,带动农村就业。

2.要充分挖掘“乡村性”。“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生命,经营乡村旅游应该把最“土”的东西拿出来,不要避讳甚至排斥“土”。“乡村性”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应努力发现“乡村性”特色,充分利用好所有可能的“乡村性”,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坚定品牌观念,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形象,以品牌优势占领市场。

3.要做好人才规划。乡村旅游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问题不是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在我国乡村各地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乡村性旅游资源。而真正的差别是在于有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乡村旅游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现在和将来乡村旅游将会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竞争。所以,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长效转移,就必须切实重视人才问题,要对乡村旅游人员配置、人员需求变动、人员教育培训、人员管理以及人才开发投入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组织建设人才梯队,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后续力量。

4.要加强从业思想和技能教育培训。从业于乡村旅游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缺少服务、管理、投资和对当地文化深入了解等方面的知识,更缺乏高品位的经营理念,对乡村旅游的行业认识也远远不足。因此,首先要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明确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其次,要对从业人员进行语言、服务、管理、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必要的时候要灌输和培养职业化思想和技能,提高职业化程度;最后,要经常组织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掌握市场动态变化,强化市场意识,学习市场化运作。

参考文献:

[1] 杨敏.乡村旅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1-2.

[2] 王洋.乡村旅游魅力遍神州[N].中国旅游报,2007-01-05().

[3] 刘红玉.多功能视角下休闲农业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J]. 台湾农业探索,2009,(4).

[4] 杨载田.休闲农业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索[C]//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2007:204-207.

[5] 何可凝.以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多元化就业问题探讨[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8,(8).

[6] 国家农业发展网. 湖北武汉乡村旅游渐兴旺[EB/OL]..

第8篇

县长 周崇凝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县政府在上级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建设“心灵之岛、健康之岛、智慧之岛”和美丽健康幸福南澳的目标任务,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较大成效。

——抓转型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一是着力稳增长,经济发展持续稳健。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4亿元,比增7.1%;第三产业增加值8.4亿元,比增9.2%;农业总产值18.66亿元,比增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比增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亿元,比增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8亿元,比增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1亿元,比增23.2%;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8119万元,比增37.1%。大部分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二是着力促转型,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渔、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预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1.5∶43.5,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旅游业主导地位凸显,全年上岛游客5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分别比增10.5%和20.6%;国庆黄金周期间日入岛车辆最高峰1.5万辆,各项数据刷新记录。创建5A旅游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进展顺利,海岛生态旅游服务先进标准体系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与腾讯大粤网签订“智慧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新建一批环岛景观和宾馆酒店,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举办2017年中国旅游日汕头主会场、南澳岛首届相思花节、第二届“海上丝路”(南澳)国际商学院丝域挑战赛等大型活动,旅游竞争力和知名度继续提升,连续四届进入“广东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海洋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水产品总量18.74万吨,比增2.8%;其中养殖产量12.12万吨,比增8%;海洋捕捞产量6.37万吨,海洋捕捞双控成效较好。风电工业有序推进,预计全年风力发电3.9亿千瓦时,比增8%。重启对台贸易工作取得新突破,已完成4宗对台水产品交易。

三是着力优服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已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中青城投广东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南澳,编制《南澳•世界心灵岛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0)》,确定首期合作项目(2017-2019)预计投资50.7亿元。南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中青城投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中青城投广东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已注册,景区运营管理、总部基地和中国青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收购建设中国青旅海悦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抓建设补短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是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日益高效。牢固树立“规划先导”理念,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汕头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开展《南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指令性工作,编制完成八项控制性详规,全县控规覆盖率为59.9%,县城区控规覆盖率为50.8%;全力推进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城乡发展资源,加强重点中心镇的规划建设。

二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隆长线滨海旅游公路、中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完成县城瑞祥路南段、南中路改造项目。动工建设金澳路(国道539连接线、环城西二路),环岛公路大修全线路面主体工程、环城东路、金龙路、广新路、金山南路、隆澳大街以及深澳集镇部分道路可望在今年春节前改造完成投入使用。

三是“补短板”项目取得突破。汕头市中心医院南澳医院于4月正式挂牌,新住院大楼于6月正式启用,医疗急救中心、门诊综合楼、体检中心等项目动工建设。后江现代渔港(二级)已完成总投资的23.2%,云澳示范性渔港项目已被列入省海洋经济“十三五”规划。南澳岛引韩供水工程、“格兰云天”酒店等建成投入使用。投放新能源公交车75辆,公交电动化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新增南澳直达潮阳、潮南2条公交线路。

——抓整治清源头,发展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创文强管”成效初显,获“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市容“六乱”现象,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创局面。建设数字城管云端监控系统,严厉查处违反城市管理法规行为。文明形象明显提升,城市管理考核连续七年位居全市第一名。我县荣获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后宅镇南光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镇。

二是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高品质美丽南澳展现雏形。“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其中金澳湾(海上丝路文化广场)成为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工建设;青澳美丽海湾、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镇村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青澳国家级海洋公园率先在全省完成总规编制;11条主要河流溪渠落实“河长制”;县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成为全市非中心城区唯一通过省无害化验收的区县;森林碳汇、造林抚育、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景观林建设初显成效;生活市场改造有新进展,山顶市场改造完成,云澳中心市场可望近期开工建设,全县生活市场全面实行食品安全检测。

三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在首要位置,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积极推进问题楼盘矛盾化解,做好全县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双盲”演练、督查约谈、挂牌督办、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加强对渔船渔港、建筑工地、危险货品存储场所安全监管以及小档口、小旅馆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抓改革破瓶颈,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深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警察中队”,推动“旅游+互联网”智慧旅游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合体、医共体”,完成全县医疗机构整体由汕头市中心医院托管工作;科学整合资源,县卫生监督所并入卫计局,设立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建立南澳县国地税合作领导小组,打造全市首个“互联网+税务”智能联合办税服务厅。深化环卫绿化管养机制改革,全县各镇(管委)及环岛公路卫生保洁基本实行市场化运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普惠金融工作,创新海岛特色信贷品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现部门登记信息快速联通。

——抓实事惠民生,人民幸福感不断提高

一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十一类民生支出9.6亿元,增长59.5%,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积极创造优质投资创业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群众收入,预计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万元,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1.44万元、农村居民1.16万元,分别增长8%和增长9.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100%通过了标准化学校复核,后宅、云澳、深澳全部通过教育强镇复评。全面开展创建“卫生强县”工作,汕头市中心医院南澳医院投入运作以来填补了多个医疗领域技术空白,各项业务指标明显增长,海岛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套建设。双拥工作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是城乡发展有效推进。精准扶贫有效推进,去年列入精准扶贫项目库的86个项目有效实施,五个省定贫困村完成整治规划和创建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克服历史征地遗留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顺利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历经两年多努力,完成5个主体村环境整治和154个工程建设,并通过省验收。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加快,8个示范村已进入项目施工阶段。

——抓队伍强作风,行政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各项部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出台《关于“抓作风促发展、抓创文树形象”为主题的大督查、大评议、大考核督查方案》,实施“大督查”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一门式”服务的做法。在全市率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介超市”,已受理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工程监理业务47宗,对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实行集中办公“并联审批”模式,切实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积极配合省开展县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异地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离任审计试点工作,规范运行。率先在全市完成标准化法援服务窗口建设。

代表们,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辛勤工作的结果;是驻岛部队、武警官兵、上级驻南澳单位、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全体人民代表、全县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缺少上规上限企业和“造血型”项目,旅游特色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不明显,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提升。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落后于时间进度,政策把握与部门协作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村级经济仍较薄弱。四是“三清三拆”力度不够,交通、旅游市场秩序还需加强,“脏乱差”等时有反复。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上级和县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心灵之岛、健康之岛、智慧之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发展“大旅游”“大健康”产业,认真谋划和实施“三大环岛工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升海岛形象,开启美丽健康幸福南澳建设新征程。

今年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农业总产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2018年,要突出谋划建设“三大环岛工程”,带动南澳形象、旅游景观、经济发展大提升。

环岛岸线整治工程。抓好已开工的“蓝色海湾”整治、青澳美丽海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后江现代渔港(二级)工程、长山尾填海等项目建设。如期推进海岸带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镇村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云澳示范性渔港项目。

环岛景观工程。加快推动青澳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东海岸高端旅游度假区休闲广场、环岛各公园、景区景点、景观平台、生态木栈道等项目建设。

环岛旅游工程。立足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南澳支线、金澳路、维也纳酒店、中国青旅海悦度假酒店以及与中青城投全域旅游合作开发项目建设。推进全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海岛生态旅游先进标准体系试点项目。推进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停车场建设和“厕所革命”。规范旅游公寓、特色民宿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为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创新,培育县域发展新支撑

做优滨海旅游业。深入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中青城投南澳旅游合作项目,打造心灵之岛、健康之岛、智慧之岛。修编《南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和《南澳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深入推进“南澳海岛生态旅游服务先进标准体系试点项目”建设,申报国家级试点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青澳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等项目建设,设计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高端旅游产品。扶持乡村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与渔农业融合发展,规范特色民宿、旅游公寓管理。培育“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做好“海丝明珠•魅力南澳”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建设,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做大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以健康疗养、电子商务、特色游乐、商贸服务、餐饮住宿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体系。以“供给侧结构调整”激活市场需求,加快星级高档酒店建设,提升经营档次、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网下融合。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化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提升“互联网+渔业+金融”信息服务水平。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做强现代渔农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推进传统渔农业创新升级。规划建设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的旅游功能,带动休闲渔业发展。引进推广水产良种育苗技术,发展“深蓝渔业”和深水网箱养殖。优化捕捞生产结构,鼓励渔业创新技术,引导渔民减船转产。培育和发展水产品深加工、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高精尖产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鼓励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向现代渔农业提供投融资等服务,助推发展高层次产业。

二、突出创新引领,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院”建设,发展海洋科研项目,把挖掘南澳海洋生物多样化跟产业、研发结合起来,发展“海洋+”产业。突出人才创新,制定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计划,加大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创新、创造、创业基地。突出项目创新,深入挖掘我县招商引资优势,对接政策、抢抓机遇,着力引进投资大、层次高、前景好、符合南澳生态发展理念的高科技项目和先进管理模式。

全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县。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围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提升生产标准,积极培育和推进品牌建设。树立品牌质量标杆,保护知识产权,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推动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和品牌发展之路。加大品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着力构建有利于优势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品牌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旅游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南澳旅游形象。

创新项目服务机制。加强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积极服务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实施“四集中”服务企业发展机制和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形成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抓好“投资、质量、工期、安全”控制,确保项目建设规范高效运行。

三、突出“创文强管”,丰富人文环境新内涵

抓好“创文强管”不松劲。围绕确保2019年夺得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称号的目标,迅速落实各项措施。提升社会管理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实施“绣花式”城市管理,压实镇村主体责任,深入推动县、镇、村三级联创。加强联合执法,继续加大“三清三拆”力度,强力整治市容“六乱”现象,通过持续严抓严管,抓出成效、管出习惯、养成自觉,形成城市管理常态化、法制化。坚持干部带头、全民行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活动,把南澳打造成志愿者之城、文明之城。

抓好乡村振兴不动摇。积极响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优化路网布局。完善道路建设,推进金澳路、环岛公路等道路建设,科学谋划和建设改造升级一批公路干线、支线,实现城乡道路“全网通”,通过路网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二是试点建设村史馆。主动与院校合作,挖掘古村落、古驿道、古手艺、古树名木、民俗风情和新工艺、新农村建设等农村资源优势,维护、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讲好农村故事,展现农村人文魅力,增强农村发展生命力。三是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谋划选准乡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发展“自己摘菜、做菜、吃菜”“自己捕鱼、煮鱼、吃鱼”的体验式农家乐、渔家乐,构建以健康疗养、农耕体验、农家餐饮住宿为支撑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打造乡村旅游康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走专业合作社模式,形成规模经营、融合发展。四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抓紧完成建设、整治规划修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等工作,持续抓好卫生保洁,提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果;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抓好平安建设不停步。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维护公序良俗,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一是努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旅游商贸环境,开展特色渔农产品、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健全市场诚信经营和监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二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严抓消防、渔业、交通、旅游安全管理,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全面推进“平安细胞”创建工作,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青少年教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提升综合管控能力。四是坚持在发展中消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社会治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提升风险预警预测预防能力。

四、突出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新时代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海岛生态旅游特色,做好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片区控制性详规、村庄规划和海洋生态示范区、海岸带保护等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围绕“三大环岛工程”,紧跟上级产业和政策导向,统筹编制项目规划,完善项目布局,打造特色线路、形成特色项目带。抓紧修改完善《南澳•世界心灵岛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0)》,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以生态容量确定开发建设规模,推动有序开发。深入实施“河长制”,完善水治理体系。管理好、保护好大气、土地、沙滩、岸线等自然资源。做好南澳岛候鸟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申报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等制度。积极探索并努力争取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生态示范镇村、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企业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绿色生态葬礼改革。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积极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青澳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整治项目和生态涵养林、国家森林公园升级建设。巩固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省无害化验收成果,推进海岛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垃圾压缩转运站、青澳污水处理厂扩容、云深两镇污水处理厂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造生态美丽海岛。

五、突出民生幸福,提升社会事业新水平

完善民生保障政策体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及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的就业统计和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深化社保扩面和征缴工作,及时做好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年度资格认证和调整发放。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待遇核发。继续做好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福利慈善、残疾人事业和动态低保工作。尽快落实适度普患型儿童福利制度。深入推进双拥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保障优抚对象生活。加强保障住房工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校园建设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步伐。推进“卫生强县”工作,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发展,加强院前急救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汕头市中心医院南澳医院管理服务。落实人口计生政策,提升二孩服务水平。发展文化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组织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提升文明形象。

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道路、医疗、教育、生态、饮水、食品安全、垃圾处理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继续推进去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再办好十项民生实事(详见附件)。

六、突出作风建设,营造务实高效新气象

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纠正“”的重要批示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坚决纠正“”特别是形式主义、。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大督查”机制,紧盯作风领域出现的老问题新情况,加强整改问责,形成常态化治理。加强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规范三公经费、办公用房、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管理。认真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努力研究破解事关全县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力促政策落实和经济发展。抓好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解决队伍中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干事创业队伍。

建设务实高效政府。抓好“放管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中介超市”“并联审批”“四集中”等机制的实施频率和覆盖面,优化办事程序,实现审批提速增效。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盘活资源,催生发展潜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南澳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发展实体经济。落实领导干部普遍联系群众制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建设法治南澳。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民主科学决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梳理,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二是增强法治观念。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积极开展“七五”普法,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三是自觉接受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办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各类议案、提案和建议。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让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一致、砥砺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建设美丽健康幸福南澳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8年十项民生实事情况

1.金澳路(国道G539连接线)新建工程

资金总额:1.25亿元

项目概况:全长1.074公里,按照二级公路设计时速40?/h进行设计,工期18个月,为县城南北走向的重要通道。

牵头单位:县交通局

2.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资金总额:0.54亿元

项目概况:对全县11条主要河流(沟渠)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河道总长度17.05公里。项目是落实“河长制”的重要工程保障,以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改善水环境,提升沿岸居民生活质量为总体目标,采取清淤、清违、清障及岸坡防护等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堤防加固,同时加强蓄洪和水土流失治理,兼顾工程安全与生态景观需要,基本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

3.医疗提升工程

资金总额:0.5亿元

项目概况:(1)120急救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成全县120统一指挥中心,配套指挥调度系统,补充完善急救设施,并在云澳、深澳、青澳分别建立三个急救站点,实现全县医疗急救15分钟“急救圈”。(2)南澳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将原县人民医院旧综合大楼改扩建为医院门诊、体检中心、业务培训基地、行政办公等多功能综合性大楼,预计2018年底完工。(3)重点人群免费健康检查。计划投资约500万元,为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和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4.教育提升工程

资金总额:0.22亿元

项目概况:(1)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计划投入1200万元,包括建设教育系统“三通二平台”,实施云澳、深澳、青澳区域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工程,开展教师技能提升培训等内容。(2)县第二中学校园改扩建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新建一幢2000平方米五层教学综合楼,建设运动场及配套300米塑胶跑道等。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5.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资金总额:0.06亿元

项目概况:(1)建设食品快速检测系统。在全县所有农贸市场建立食品快检室,配套流动快检车1辆,实现现场食品检测定性。(2)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区。在后宅镇选定区域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制定经营操作规范,培养一批食品安全标准化、诚信化管理的示范单位,建成我县食品消费的标志性场所。(3)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能力提升项目。对全县所有食品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促进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打造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品牌。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6.森林公园景观林改造

资金总额:0.08亿元

项目概况:结合低效林、碳汇林、水源涵养林种植改造,推进龟埕、黄花山水库、金交椅等片区景观林建设,充分发挥海岛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彩色林业”。

牵头单位:森林公园管委

7.美丽乡村建设

资金总额:1.25亿元

项目概况:以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打造独具海岛特色的“海韵乡村”为目标,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镇建设,补齐村居“九个一”建设项目短板。重点推进羊屿、前埔埕、城西、山顶渔村、山顶农村、龙地渔村、龙地农村等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做好三澳、吴平寨、后花园、金山、澳前、中柱、西畔、后兰、九溪澳、六都、南光等村的巩固提高工作。完成云澳、深澳两镇集镇生活市场、污水管网、市政道路等建设任务,改造隆澳中心市场、县城文化广场以及西山片区污水管网,带动全县镇村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8.残疾人康复中心

资金总额:0.04亿元

项目概况:在原县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服务对象为我县持证残疾儿童等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逐步实现我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牵头单位:县残联

9.饮水质量和安全工程项目

资金总额:0.06亿元

项目概况:以加强水源监控保护、优化水源调配、改善供水质量、改善农村供水为重点。(1)对全县8宗重点水库的实时视频监控,实现全县重点水库汛情水情安全监测工程,确保供水安全;(2)实施县城黄花山水库到北面坑水厂引水工程和重点水库反虹吸管工程,吸取水库表层清水输送到北面坑水厂规范制水;(3)对深澳镇松岭村和后宅镇龙地农村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改善农村供水条件;(4)做好山村分散供水点管理工作。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

10.县域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

第9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策

一、重庆乡村旅游资源基础及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潜在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欲望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传统的农业资源借助这种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附加值。重庆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为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重庆具有区别意识的乡村旅游自2000年才开始自主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6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76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24.69%,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9.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景区(点)数2470个,客房数总量74208张床位;全市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共12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人数5.3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2万人;到2010年,全市旅游农业游客总量将达到18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预计约占当年全市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8.5%,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带动、文化交流、信息流通和辐射功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目前,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五种:(1)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作为载体,全市的“农家乐”数量已多达365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占重庆乡村旅游旅游收入的85%左右。此外,还有部分乡村饭店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2)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该模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是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渝北)、重庆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北碚)、重庆市农业科技博物馆、巴南区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万州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等。(3)森林公园模式。该模式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形态。主要分布于南岸区南山、沙坪坝歌乐山、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等。(4)古镇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土家族摆手舞节、垫江牡丹节、三峡柑桔节、永川茶竹文化节、北碚静观腊梅节等。(5)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如南岸南山片区、长寿户片区、武隆仙女山片区、金佛山片区、东温泉片区等均属这种模式。

重庆是拥有8.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目前,重庆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生态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节事旅游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2)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入。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旅游活动内容。(3)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三、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首先,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强“一圈两翼”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架构“一环四走廊”的都市田园型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加速推进渝东南“乌江画廊/武陵山区”新农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从“单一”向“个性化”转型,旅游经营从“单体”向“规模化”升级。

其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体验性内涵,创造差异化的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特点,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意象和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意象,设立民俗风情区,开展一系列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文化体验恬动。

第三,维护乡村景观的原真性,避免出现围城效应,确保重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会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的演化与变迁。这会破坏乡村的原真性意象,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的动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乡村特色景观的传统性和原真性;必须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生态文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5)

第10篇

3月中旬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次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由新的猪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尚处于有限人传人阶段,不排除疫情形势更为严重的可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范工作。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对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电[2009]3号),对防控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把疫情拒之于市外。为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市政府成立由曹瑞荣副市长任组长,市长助理朱建军、卫生局局长钟起伸任副组长,财政、卫生、质监、药监、农业、旅游、工商、广电、建设、*报社、爱卫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卫生局,具体负责全市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防控工作。

各有关部门职责如下:

1、市卫生局:负责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方案,协调和指导实施;负责实施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按规定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上报;负责做好防病知识宣传,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2、市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监管,发现食品受到污染要及时查处和封存。

3、市药监局:负责甲型H1N1流感治疗药品的质量监管。

4、市农业局:负责生猪流感监测工作,组织动物防疫员指导养殖场(户)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的生猪,要及时诊断与处置,加大猪圈舍的定期消毒工作。

5、市工商局:加大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的监管,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的生猪肉要及时查处和封存。

6、市旅游局:严格执行国家旅游局关于旅行社暂停赴墨西哥旅游团业务的要求,并暂停接待由墨西哥或途径墨西哥来*的旅游团,负责督促指导各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点)等旅游接待单位,做好发生疫情的各项应对准备。

7、广电局、*报社:负责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8、市建设局:做好建筑工地民工的健康教育,宣传正确的预防知识。

9、市财政局:保证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疫情的救治设备、相关药品及防控工作的所需经费。

10、市人民医院(定点医院):负责成立医疗救治专家队伍,保证应急医疗救治工作高效运转;负责设置独立的病区,做到重症病人单人单病房;负责全市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的排查确诊工作。负责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住院救治工作;负责添置必要的救治医疗设备和救治药品。

11、市疾控中心:加大疫情监测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主动开展疫情搜索,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指导医疗机构提高疫情报告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和分析,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应及时核实并向市卫生局报告。

12、市卫生监督所:加强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的专项整治,落实餐饮业和饮用水卫生监督措施;开展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监督检查,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3、各医疗机构: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注意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排查,加大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乡镇卫生院及其它不具备甲型H1N1流感诊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甲型H1N1流感病临床诊断的病人不得截留治疗,要在登记报告后立即转至市人民医院作进一步诊治;要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疫情通过医院传播和扩散。

14、各乡镇政府:要加大对甲型H1N1流感病防控工作领导,协调辖区内有关单位做好防控工作;各乡镇和社区、村(居)委会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甲型H1N1流感病病人的发现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掌握,迅速报告。

二、加强疫病监测,做好应急准备

卫生部门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病例监测,特别是要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实行24小时监测网络直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市里已确定市人民医院为定点收治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诊断病例医院,市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准备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完善应急专家队伍,做好疫情调查处理、病人诊断、救治及医护人员防护的技术指导和准备工作,提升综合防治能力。加强应急值班,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旅行警示,加强旅游管理

各出境旅游团社要将组织赴墨西哥等疫情严重国家的旅游团队和旅客住处及接待上述国家游客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市旅游局。落实旅游团队信息台帐制度,切实掌握相关游客信息动态。严格执行国家旅游局关于旅行社暂停赴墨西哥旅游组团业务的要求,并暂停接待由墨西哥或途径墨西哥来华的旅行团,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点)等旅游接待单位要按照卫生部门提出的要求,做好发生疫情的各项应对准备工作,加强国际、国内旅游业防控疫情信息沟通,主动了解掌握各国疫情发生情况及对旅行采取的限制措施。

四、抓好监测管理,加强生猪防疫

市农业局要全面开展生猪猪流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种猪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高风险散养户和生猪交易市场,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近期从相关国家输入的生猪及其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隐患。要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指导养殖场(户)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的生猪要及时诊断与处置。各乡镇要督促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并落实消毒制度,加大场区及周边环境消毒频率,特别是散养猪圈舍的定期消毒工作要落到实处。

五、加强物资储备,保障应急需要

市财政局要加大投入,安排好防控经费,卫生部门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对的物资储备,增加防护防疫用品、有效抗流感病毒药品和临床救治设备等储备,健全和完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的功能。

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

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实行畜禽圈养,加大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力度,推动卫生城镇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家庭大扫除,搞好城乡居民家庭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疫能力。

七、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第11篇

河北省休闲农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自发萌芽、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升4个阶段,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1]。目前,河北省已有252个乡镇1400多个村开发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5亿元,分别占全省旅游接待和收入总量的36%和11.7%,带动就业26万人。河北省在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如重视发展规划制定、推行标准化管理、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加强政策扶持等。虽然近几年河北省的休闲农业发展较快,但在政府投资、融资及政策扶持等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十二五”期间,河北省休闲农业将依据“政府推动、农民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思想,围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农为本、农旅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齐抓共管、营造环境”等4个方面,加强力度,细化措施,积极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休闲农业观光园增加500个以上,农村从事休闲农业人员达到15万人,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2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地宏观政策支持、控制与管理

虽然河北省旅游局与农业厅联组成立了全省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是只对乡村旅游尤其是农家乐型的乡村旅游有一定的管理,对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却处于零散管理、无序管理,最终形成无人管理的状态。目前无论是省农业厅还是省旅游局都没有相应的部门负责。同时,对于如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缺乏政策的支持和管理,也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能力,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景点开发一哄而上,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雷同,给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隐患。

2.2缺少专业性的行业组织开展业务指导和规范经营目前河北省还没有成立全省性的专业性行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范经营和发展壮大。休闲农业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发展过程中共需要专业性组织给予其一定的指导,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2.3规模小、收益低、品牌效应不高

河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中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一定的规模,如保定昌黎农业旅游示范园[2]、秦皇岛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内邱长寿百果庄园和顺平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等;其他大部分都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这些农业旅游规模较小,品牌效应差、经营分散、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建园指导思想存在误区。有的地区没有把休闲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很多景点的投资者为当地的居民,为了降低成本,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2)经营管理不规范。当前有的休闲农业“农”味不浓,存在“城市化”倾向[3]。由于高峰期游客太多,许多经营户开车到城里买菜;价格也存在与城市一比高低的趋势,这样的经营难以维持太长的生命力。另外,农业季节性很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别,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浪费。

2.4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产品单一

从目前来看,河北省休闲农业缺乏总体规划,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方法。基层领导虽然认识到了休闲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造成一些项目盲目跟风发展,非但没有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打乱了原有的经济格局。其中一部分农业观光区的经营管理理念存在想在相当严重的雷同化倾向,可提供的休闲娱乐产品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色彩,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再加上市场定位不明确、功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简单效仿存在很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2.5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不规范

总体来说,河北省休闲农业项目的整体经营管理理念较落后,管理也很不规范。

(1)现有的休闲农业项目其中一部分是由村、镇投资或村民自发组织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公司投资的,还有的是由民营资本或外资投资经营的,造成各个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休闲农业项目的管理人员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缺乏专门从事旅游业的专业人员;

(2)在餐饮、住宿、娱乐等安全和卫生方面还不规范;

(3)一些园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期利益,不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此外,休闲农业在很多地方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别,这更加大了经营管理的难度和规范性。

3调查实证分析

3.1模糊评判预测模型

人们在处理事件、选择对策、评价效益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问题复杂或定义不完善,不能用数值变量表达而用语言变量表达。例如:“一些”、“许多”、“大部分”等就是语言变量,这些语言变量就是模糊变量,其辞义是模糊集合。这种含有语言变量表达的预测(事件、策略、效益),成为模糊预测,模糊作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在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农业系统、资产评估等预测中,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4]。

3.2实证分析

河北省778个农户调查问卷的游客满意度统计结果。

4发展对策

4.1政府层面:加强政策扶持及引导

4.1.1政策支持一是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对发展休闲农业要给予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小额信贷等政策;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引导社会、民间及外来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已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民,带着资金、经验和信息回乡发展休闲农业;三是优化服务,相关部门要切实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项目审批等过程中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4.1.2发挥专业性的行业组织的作用,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专业行业组织的沟通优势,开展研究和指导工作,主动承担政府和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交流、密切合作,拓宽思路、创新方式,科学有效地为休闲农业企业提供所需的项目咨询、规划指导、活动策划、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企业科学、健康、有效地发展。

4.1.3转变职能,发挥市场带动作用政府主导下的休闲农业企业存在较多的约束,企业灵活性差,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河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该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性方向转变。政府提供宽松的政策扶持,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可持续提高。

4.2企业层面:抓机遇、瞄市场、突特色

4.2.1把握机遇,明确目标企业应在充分了解政府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目标和定位的基础上,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利用政策,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资金优势,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4.2.2瞄准市场,确定发展模式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特点和周边市场的发展状况,确定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对目标市场的消费偏好做深入的调研,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本地的发展模式。比如:发展模式是发展观光旅游型还是农事活动型,是休闲娱乐为主型还是农业采摘为主型等。

4.2.3突出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要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吸引顾客。

4.3农民本身: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为给休闲农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要着重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素质的休闲农业实用人才,对他们加强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环境教育等知识的学习,组织业主到先进地区开拓视野,不断增强业主自我发展、自我规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提升其综合素质。

第12篇

一、重要意义

*乡*村是*最原始最古老的羌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神秘的释比文化和羊皮鼓、口弦等一系列的原生态、舞蹈,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之一;同时*村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各类野生动植物和特色中药材、野生蘑菇等);再者我*村还拥有独特的旅游环境和丰厚旅游资源,是一个休闲娱乐的世外桃园。对*乡*村打造旅游度假村的开发建设,是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和*乡人民政府、*村两委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文理县、活力理县、和谐理县的一项重大工程,对加快理县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理县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设好理县的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1.项目名称

*旅游休闲度假村(以下简称“*度假村”)

2.发展定位

以理县享誉四川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休闲旅游的交相辉映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文化情趣为一体的具有省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四川、阿坝州旅游的一个新品牌。

3.总体目标

建设省级知名、州内前茅的旅游目的地;创造特色乡村和集现代化旅游规划建设的州级典范;实现历史与现代、生态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大发展,实现区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4.基本原则

符合《理县旅游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理县城乡总体规划,符合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发建设。生态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化发展相结合,景区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相结合。

(二)发展规划

将*旅游度假村建设成为州级前茅的旅游休闲度假村,使之成为带动理县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乡村增长极,进一步彰显理县的城市魅力,提升理县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开放度,成为理县建设省际性现代特色乡村旅游的重大示范工程。

1.规划格局

*旅游度假村将主要依托*坪的天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在原有丰厚而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略微改建完善使之成为能留住游客的圣地。

(1)*进一步修善。

(2)将*村所属*坪的草坪改建成为小型人工湖泊,在人工湖泊旁修建羌式木楼用以接待游客,作为供游客赏玩的娱乐的场所。在*面修建一处商贸居住区,用作游客居住和当地农民使用的商贸展销点。

(3)在*坪西北方向有很多斜坡地,利用这些土地种植青草,作为滑草场。

(4)在*坪的北偏西有一座山,此山山势斜缓,山上有一条河流,到了寒冬时节便大雪掩河,我们将此处作为滑雪场。

(5)在*坪正北方向三条河流,常年水流不断,我们将其中两条河道可用作漂流.

(6)第三条河流将其改道至北偏东的山上流下,依就原有地形顺势而下形成较为宏大的瀑布。

(7)*新寨背后500m处便另一处天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我们将其围建成为猎场,如金丝猴、野猪、野兔、野鸡等,可供游客赏玩。

(8)在*村正东方向岔路口便有一座羌碉,在羌碉前方有一条小河,我们将修建一座木板桥(情人桥),在河对岸是一座圣山,通过情人桥,沿悬岩石梯而上变可上山许愿求神。另外我们将计划开展一年一次“转山会”,此“转山会”融合羌族释比祭山活动和原生态舞蹈,感受羌寨魅力、感受羌寨风情、感受浓郁的羌风特色、感受古羌文化的传承,游*品别味风情,使游客能参与更多的休闲娱乐的项目。

2.投资建设平衡分析

经过测算,*度假村前期开发总投资约500万元,预计10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3.实施步骤

*旅游度假村的开发建设周期为5年,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2011—2012年),完成*旅游度假村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规划。在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尽可能地谋求招商引资,完成各项建设资金的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