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

时间:2022-03-20 02:34:25

乡村建设

第1篇

按照县新乡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乡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

(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

(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3个村在年月日以前完成搬迁,和在年月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

(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和进行乡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

(4)“三清三改”工作,和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大坪组示范点,早子坑示范点,旱坑示范点,东坑示范点,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

(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

(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

(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

(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

(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

(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

(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

(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和,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等沿湖村组。

(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

(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麻坑和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

(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

(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

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年各村新乡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月底各村要上交年各村新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

(1)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乡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

(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

(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

(1)成立乡新乡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

(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3)密切与县新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乡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乡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

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乡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乡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结合乡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乡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

(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麻坑村落和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和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六)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1)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通过产业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利用库区老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开发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年内实现3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发,如庙坳生态旅游立体开发项目建设,油茶精品油加工厂建设,1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建设。

(2)继续兑现去年的新乡村建设六大优惠政策,乡里保证新乡村建设3万元以上的改路资金投入,2万元以上的改水改厕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全乡人大代表和乡村组干部在新乡村建设中的扶持力度,对非示范点的上述对象粉刷墙面的乡年内拿出1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给予外墙2元/平方米的补助。

(3)加强与县新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部门优势,通过项目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个重点村至少保证5万元以上新乡村建设资金投入。

(七)强化考评,加强激励。

(1)年全乡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实行千分制,其中新乡村建设工作占40的分值,通过新乡村建设工作来检验乡村班子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2篇

一、乡村现状

乡总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62人/平方公里。地处民武公路57公里向西3.8公里处,南临凉州四坝镇,西接永昌朱王堡镇,北靠红崖山,东和本县重兴乡隔河相望,是全县唯一一个三乡交界的乡镇。石羊河流域民勤属区应急项目2007年度10月8日已实施完备。全乡现辖10个行政村(高庙、沙滩、月牙、官沟、、金家庄、麻家湾、野潴湾、小西沟、煌辉新村)、59个社、2432户、11121人,2013年配水面积为24750亩。自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兴水治沙办教育、关井压田调结构、强工活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截止目前,全乡累计建成日光温室、拱棚共724座,率先在沙滩村和野潴湾三、四社实现了“户均一座棚”的建设目标,完成渠灌、管灌等低压管道埋压159.2公里,在管沟村完成大田滴灌1200亩,建成养殖小区11个。农机具制造、铸造、麦芽酿造业较为发达,有铸管厂1个,大型农具制造厂3个,麦芽厂1个。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一是以结构调整为主,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壮大规模、培育品牌”的思路,稳定粮食生产,突出温室蔬菜、暖棚养猪养羊养牛业发展,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2013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0000亩,辣椒、洋芋、洋葱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亩,种草2000亩;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14座,其中,历建522座日光温室定植率达96.8%,新建95座日光温室定植率达100%;小西沟整村推进建成养殖暖棚133座。二是加大劳务输出。2013年县上下达完成农民培训7000人次,有组织输出劳动力840人次,目前,全乡已完成农民培训7200人次,有组织输转9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50万元。

(二)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适度集中、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因社制宜编制规划,使全乡40%农户住房达到砖瓦村标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开展“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草粪堆)和“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在沙滩村实现“四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标准。在沙滩、月牙、官沟三社建成沼气池600座。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2%。

(三)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发展。一是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完成劳动力培训3200人,培养致富带头人155人(每社3人)。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特困户大病报销率达到100%;三是新建文化馆一处,改善文化体育设施条件,推进文化体育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全民素质。四是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使五保老人实现老有所养,对贫特户实行大病救助,使弱势群体得到保障。目前,全乡累计享受低保106户、30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7%;共有五保户23户,优抚对象26户;五是当年儿女结扎户5户,独生子女户12户,目前,全乡计生“两户”共925人全部享受医保补助,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99.8%。六是10个村委会全部建设有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室,共有10个卫生所,现已改建4个,尚有6个需要改建。七是新增加个体运输业30户。

(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一是培育务农务工农民,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使60名18—45岁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1—2门技能。二是广泛开展文化、科技、道德、法律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三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带动全乡人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市、县委组织部要求,选派5名机关干部到乡挂职,其中,副书记1名,科技副乡长1名,村支部第一书记3名;选派4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其中,村书记助理2名,村主任2名。

(五)新农村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一是用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二是健全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民主评议的各项制度,实现制度化、规模化和程序化。三是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构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秩序,村民满意度达95%以上。

(四)示范村沙滩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2个,生活垃圾收集池2个,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3个;二是建成日光温室323座;建成地膜垄作沟灌辣椒和葵花基地400亩;新建大拱棚30座;建成日光温室“一托一”小拱棚60座;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五、六社整社推进规模养殖70户;三是完成通村油路建设3公里,建成沼气30座,完成道路绿化6公里,新建占地2亩的蔬菜销售市场一处;四是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一处,购置图书0.5万册,全村集中地段设置立式垃圾箱5个,建成高标准“农家乐”小康住宅建设60户,对村卫生所进行维修,成立互助基金会1个;五是培养创业农民10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480人(次),现代农业高效实用技术普及培训480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利设施老化。全乡约有50多公里的输水渠道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水利续建和改造的任务艰巨;二是全乡除沙滩村形成日光温室产业外,其他各村还没有形成“一村一品”,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群众还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四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等、靠、要”的意识较强,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内涵知之甚少,有的概念混淆,单方面认为国家投资建设新农村。五是宣传力度不够深入,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四、2014年新农村建设目标

1、产业发展:在村二、三社建成日光温室140亩,在野潴湾村一、二、五、六社建成日光温室240亩,在村三、建成日光温室120亩。

2、基础设施:新建占地两亩的蔬菜销售市场3处,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6个。

3、社会公益事业:购置图书3万册。

4、农民培训:培养创业农民25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次),现代农业高效实用技术普及培训1200人(次)。

第3篇

(一)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

经群众选举出的五名村委会委员,通过“两推一选”全部进入村党支部,全部实行交叉兼职,书记主任由xx同志一人兼,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赵大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组织健全、不超职数。选出的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43岁,地域分布合理,每村一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大专以上2人,高中1人。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工作。村党支部的决议、决定村委会能认真执行,村委会研究决定的事项能及时向党支部汇报。由于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高度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村两委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共青团、民兵、妇女、调解、村集体经济等组织负责人。半年来,各配套组织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且成效明显。按照村两委工作规则开展工作,认真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村两委干部人手一份村两委工作规则,认真学习,对照落实。村两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村两委自身建设制度都在工作中得到落实。xx村按照乡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考勤考绩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所有村干部一律排名值班,实行点名制度,无故缺岗者每天扣款10元,年底奖惩兑现。

(二)加强党员教育,全面开展“”。

从2004年起,xx村党支部全面恢复了“”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党员大会,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坚持每季度上一次党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电化教育活动。每月按照普通党员两角,干部党员四角按时收缴党费。进一步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去年26名党员上岗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了调整,村党支部与上岗党员签订了上岗合同,明确上岗党员职责范围、权利义务,上岗党员认真履行职责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获得群众好评。

(三)认真实施“双培双带”,积极发展党员。

xx村速生杨面积1800多亩,是全市20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基础。村党支部利用速生杨基地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建立了示范地块,成立了速生杨专业协会,设立了协会党小组,10月份又设立了协会支部,由xx兼任支部书记。xx村党员严重老龄化,50岁以上党员68人,占全体党员的85%,1980年前发展入的党60人,占75%。自1999年7月以来,已有五年未发展新党员。根据这种情况,吸收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致富本领的人参加到党组织中来,已成为当务之急。截止到现在,已有12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5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3人被确定了发展对象,2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发展党员中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等四项制度,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四)大力加强阵地建设。

原先村室被确定为危房,必须拆除。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10月重新翻盖了5间村室并进行了装修,订做了各种牌子,制作了党建图版,添置了桌椅等办公设备,村室一跃为全乡最好。今年8月村两委研究决定再筹资2.5万元,再盖4间办公室,现已完工,正在装修,阵地建设再上台阶,力争达到全市一流水平。

(五)做好了设立党总支工作。

第4篇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为渝东南、渝东北的贫困区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助了一臂之力,测绘及规划质量是顺利推进复垦项目的技术保障。***作为在测绘行业奋斗了21年的亲历者,见证了2000年以来测绘行业的发展及复垦项目为贫困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在实际操作中,遵循农户自愿原则,包装的项目多为农村闲置、老旧的宅基地及附属用地复垦项目。复垦项目分为三个实施阶段,含前期测量、规划设计、竣工测量。项目竣工实施面积形成地票,然后在重庆市土地交易所招、拍、挂,交易的地票价款扣除建设用地复垦成本后,净收益的85%归宅基地使用权人,15%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使用权人拿到的金额约12-15万元/亩;同时,复垦后的新增耕地也为年度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来源。

重庆大面积开展复垦项目始于2012年,以1:1万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控制,据实测量面积为补偿依据。复垦项目片块点多分散,大院子权属认定因参建方配合不紧密、沟通不到位等因素,容易出现局部权属误划的问题导致信访上访事件。他以高度的责任心、成熟的专业技术、细致的做事风格、高效的沟通能力、廉洁自律的作风开展各项测量工作,确保每个片块的图、数、实地三者一致。前期测量的权属调查、意愿、面积、片块照片、测量的精细度,直接关系到后续规划质量和实施效果,项目竣工后的有效交易面积。

单位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控制质量。各阶段测绘产品必须通过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合格后方可提交下一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项目质量。他深耕技术,从技术员到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最终质量检查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经常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外部培训,2012年取得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2016年评为测绘高级工程师,2019年取得原住建部监理工程师。他经常活跃在生产第一线,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他负责的项目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

自开展复垦项目以来,在贫困区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原来的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积累了大量资金,便响应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搞乡村振兴建设,扩建村级公路、风貌整治,建设乡村健身公园、步道,流转土地搞乡村振兴产业,农村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健身有场地,农民分红有依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时光荏苒。扶贫阶段已过去,乡村振兴正当时,复垦工作仍继续。我们要坚持地勘测绘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工作精神,雕琢每一个项目,保质量出精品,为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

***

2021年10月12日

第5篇

xx村位于乔建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18公里,村四周被大石山包围,进村要经过一段盘山村路,山陡路险,下雨天出入比较困难。全村有两个自然屯,共有4个村民小组,148户,总人口680人。**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有5人。村委现有3名定工干部,17名党员。

全村耕地面积427亩,全部为旱地,其中甘蔗面积370亩,玉米地50亩、菜地7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0元。绝大部分群众还住在“下住禽畜上住人”的木板房。

xx村小学现有一栋二层的教学楼,有一个篮球场。现有三个教学班(

一、

三、五年级),在校生89人,小学生入学率100%。但学校教学用房严重不足,没有“五室”,图书、仪器、体育器材严重不足,没有文化宣传栏,与“两基”达标有较大的差距。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年至**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xx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xx村经济发展规划

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逐步形成符合xx村地理环境新的龙头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引导种植优良品种。xx村地处大石山区深处,土地贫脊,干旱少雨,只适宜种植甘蔗、玉米等旱地作物。通过引导群众种植优良新品种,提高单产产量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引导群众种植苦丁茶、竹子、肥牛树以及金银花等中草药材,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养殖业。针对xx村山多地少的特点,大力发展饲养母猪,圈养黑山羊、黄牛,以及推广养殖鸽子和土鸡,每年增加母猪10头,黑山羊100只,黄牛100头,土鸡500只。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遂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目标,即“三分之一”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三分之一农民从事畜牧养殖业,三分之一农民进城打工。加大村委会对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落实补助,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劳务对接,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组织和就业信息,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到**年,全村转移农村劳动力150人,实现劳务收入50万元。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调整贫困户的推进方案,将全村的贫困户按行业特点,贫困原因分类,加大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着重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新产业,培育新的致富项目,提高“造血”功能。搞好对贫困户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到**年,全村要完成13户贫困户81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二)xx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好进村的道路,抓住这次自治区大石山区大会战的有利时机,把进村道路修好,协助有关部门规划好道路用地,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早日修好进村的四级道路。

加强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自来水引进各家各户,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困难。

发动群众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拟通过请有关技术人员寻找水源,钻挖水井,建设抽水灌溉设施3-5处,进一步提高xx村的抗灾生产能力。

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建设硬化村道,力争到**年硬化率达到85%以上。

(三)xx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力争到**年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年。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村广播电视、图书馆和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村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村卫生所达到合格标准。到**年,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四)xx村乡风文明建设规划:

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从未成年开始,进行持续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农村劳动力全员参加技能培训。每年组织

二、三次科技培训,聘请市级、县级和镇级专家、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免费科技培训,或组织村民到县城、镇政府集中免费培训,解答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村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加强群众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一点,镇里投一点,县里投一点的“三点”投入方式在村部建设文化学习活动室。

(五)xx村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xx村耕地面积比较少,旧房空房多、乱堆乱放乱倒现象严重,猪、牛粪随处可见,臭气熏天,人居环境较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逐步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广泛宣传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在条件成熟时实行全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四是实施村主干道和支道的平整和硬化工作,美化村路,方便群众出入。五是进行一步加强沼气池建设和“三改”建设,力争在

二、三年内实现沼气池和“三改”入户率95%。六是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六)xx村民主管理规划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五、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6篇

第一条为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乡村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除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乡村。

凡是乡村规划、居民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镇企业建设以及其他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乡村,是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所有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及不同规模的村庄及其所辖范围。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规定设乡村建设管理机构或者设专人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在乡村建设中,提倡结合当地特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

第二章乡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乡(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依据,所有的乡村都必须编制规划,按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和下达的用地指标,安排乡村建设用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第八条乡村规划分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应与县城规划、县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确定乡村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建设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乡、村分级制定,具体安排乡村的各项建设。

第九条乡村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十条乡(镇)总体规划与建设规划,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乡村规划一经批准,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乡村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对涉及乡村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依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乡村建筑面积在三百平方米以上,单项工程土建总投资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工程设计选址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上述标准以下设计选址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单项工程超过二千平方米或者土建投资二百万元以上的设计选址,须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和公用设施,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按本条例第十二条权限规定报批。取得选址意见书后,再按土地管理权限和批报程序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村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住宅,必须由本人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个人建房申请表。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非耕土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核发建房许可证。

凡需要使用耕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规划选址意见书后,依照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提出用地申请,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到土地管理部门履行用地手续,并按规定交纳税费。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现场定位放线后,方可开工。

第十五条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临时用地,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签发临时用地许可证,按土地审批权限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在批准的临时用地上不准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筑物。

第十六条乡村建设必须节约用地,提倡按规划建楼房,有条件的应当多建楼房。

必须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凡空闲面积过大和进深过长的宅基地均应规划插建,原使用户符合建房条件的应就地插建。

第十七条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村均应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和管理乡村建设档案。

第三章乡村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八条乡村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应坚持质量标准。凡乡村楼房及跨度、跨径在九米以上或者高度在四点五米以上的建筑工程,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应遵循国家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和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第十九条凡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不得更改。确需修改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较大变更,还应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施工,不得偷工减料,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第二十一条承担乡村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在乡村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除承担房屋修缮外,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技术等级资质证书或者其他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在村庄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的房屋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暂时没有规划的,由村确定位置、房基标高和房屋建筑形式。

第二十三条凡需改变乡所在地建筑物使用性质,变更规划部门审定的方案,必须经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乡村规划区内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自取得开工批准文件之日起一年内开工。逾期未开工的,批准文件自行失效。

第二十四条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乡村单层平瓦房住宅以外的建设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工程竣工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第四章乡村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五条在乡村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必须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乡镇企业应合理布局,防治污染,不得破坏生态环境。新建、扩建、改建的乡镇企业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碴及其他有害物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乡村内的矿产资源、风景资源、文化古迹、军事设施、国家测绘标志、地下管道、电力设施、通讯线路和其他公用设施,不得损坏。

第二十七条乡村应重视道路、排水和抗御灾害等设施建设,并保持完好。

第二十八条从乡村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必须用于乡村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九条乡村环境卫生工作,必须有人负责,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不得乱倒乱堆粪便、垃圾、柴草和建筑材料。广场、集市、学校、车站、影剧院等较大公共场所,应设置必要的环卫设施。环卫设施不得侵占破坏。

第三十条未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乡村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三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保护乡村饮用水源,逐步做到集中供水或者自来水入户,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二条乡村建设规划区内应搞好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在乡村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在乡村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乡村规划的,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建筑物或者没收非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已影响乡村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投资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十倍的罚款:

(一)未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而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五条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损坏乡村房屋、公共设施,情节较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赔偿,并根据情况处以一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对在乡村规划内的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乱堆粪便、垃圾、柴草或者建筑材料,破坏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十元至一百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负责赔偿。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投资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以及拒绝、妨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侮辱、殴打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7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新乡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提升新乡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

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目标任务,蕴含着生产集约高效、生活低碳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等生态文明要素。新乡村建设这几年,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同新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产业导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融入到农业发展、村民增收和乡村社会等各方面,才能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实现新乡村建设的发展目标。

(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温州的重要任务

三个强省是“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按照领头人的要求就是建设美好乡村,如果乡村都建设不起来,怎么会有美好城市,所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城市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

温州省按照中央“四化”同步要求,提出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举措。以城乡统筹为方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工业化提升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夯实农业基础;就是要通过城镇化带动乡村、加强乡村建设,着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一体化创新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村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形成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乡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低耗、低排放的乡村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乡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乡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乡村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和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新型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乡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

突出乡村山水特色,注重山地、丘陵、田园之间的天然氛围与情景的塑造,创建休闲旅游小镇风貌。立足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二)达成历史与现代对话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展示乡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地域特色,体现乡土文化,突出时代特征。

(三)创造建筑与环境相融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建设重点,提升乡村整体建筑风貌,突出生态景观空间的营造,加强绿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休闲游的总体环境品质。

(四)现游乐与产业共生

开展多样化的经营开发模式,追求旅游、商业经济的双赢,提升区域经济价值。

四、案例分析

以温州曹平村为例,曹平村坐落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狮子岭山的山坳处,周边山峦起伏,内部盆地平缓,半坡密林、梯田地貌。村庄总用地面积为600公顷,常住人口1500人左右。区域交通便利,距离温州市区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曹平村紧邻泽雅风景区,自然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美。周边蕴含多处旅游资源,如景德寺、郭溪岭头村九龙山、天长岭古道等。

与《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温州市瓯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功能定位应为休闲及居住功能。 解读《瓯海区美丽乡村规划》内设计的3条精品线路主要位于泽雅城郊休闲功能区、梧白科技城和仙丽侨乡文化功能区内,游线主题分别是“千年古道 琦君故里”、“千年纸山 古村遗韵”、“十里花街 侨乡古寨”。这3条精品旅游线均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条件,利用了原有的人文景观作为游线品牌进行打造,即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能兼顾对原有传统文化的保护。 曹平村位于瓯海区美丽乡村规划中的瓯海中心区和郭瞿工贸新区内,区域坐拥岷岗风景区与3个大型山地公园,水系又与三湿地相连接,自然景观资源优越,距离主城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基于此在该片区域内可寻找适当的发展思路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优势:区域内自然生态资源优越;农家乐产业起步发展较早;与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

劣势:农家乐产业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产业特色性无深入挖掘;

根据设计构思所阐述的内容,集合现状实际情况,确定曹平发展为“一轴四核、网状发展”。

主轴指发展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才能更好的发展美丽乡村,进而吸引人流。网状发展包括以下四方面:

3、休闲度假: 为周边地区游客或来温旅游的游客提供周末短期旅游,商务会晤、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生活度假方式。 4、生态观光:以自然山、水、田园为背景,构建生态观光园,展现乡村的民俗神韵和乡土文化特色。结合现代果园、茶园、公共服务设施等,完善并提高生态理念。

本案针对建设曹平美丽乡村,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筑改造

首先汲取郭溪、泽雅片区的房屋建筑特色,将传统建筑风貌引入到此次的房屋修饰中,通过墙体、屋面等大观赏面将区域特色进行表达。在细部位置着重精细化处理,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箱结合,通过门、窗、墀头等位置的修饰,使得整体建筑的风貌区域完善。在建筑周边绿地位置合理布置景观绿化和小品,最终呈现出优美、古朴的建筑风貌。

居住类建筑主要包括民宿、度假酒店等建筑。此类建筑多利用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建设,应利用中式古民居的建造特点,以修复、加固为主,避免对建筑构件的盲目更换。在建设过程中重点保留原有的建筑符号如块石垒墙、小青瓦、木质门窗等,利用新材料做旧的手法,将老旧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修补。 公共类建筑主要包括艺术工作室、酒吧烧烤屋、游客接待中心等建筑。此类建筑应与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区别性,部分建筑可适当改建以突出其功能重点,着重考虑原有建筑的形式布局,如酒吧烧烤屋可利用好原有建筑的庭院环境,将景观与建筑更为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营造独院独户的休闲环境。建筑元素除中式传统符号外,可加入一些现代因子,丰富观感。

(二)遵循 “拆迁与整治并举” 原则, 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治理

针对影响当地环境的因素复杂及居民生活垃圾多样、 整体环境 “脏、 乱、 差” 的现象, 并结合潜在因素的影响, 乡村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首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水、 电、 路、 通讯、 文化休闲广场、 生活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争取实所有建成中心村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全覆盖, 广电网、 电信网、 互联网等通村到户, 并逐步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卫生改厕等全面覆盖。其次, 美化绿化村庄, 开展以 “干净、 整洁、 有序、 美观” 为主要目标的整洁行动。在村庄整治的行动中, 建立并完善违法建设的三级防控体系, 依法拆除违法乱搭建筑物, 对可视范围内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 破旧房屋,秉持 “能拆则拆, 不拆则改” 的原则, 使其更换新颜、 展现新貌。同时, 积极开展以村庄道路、 家庭院落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村内主干道、 公共场所、 人行道等公共场地的美化绿化工程。再次, 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规定期限内, 清理村内、 村外生活垃圾, 清除河道、 沟塘内废物渣土;治理村内柴草、 杂物乱堆乱放, 村道两侧的私搭乱建;加强村庄环卫专业队伍建设, 采取“户集、 村收村运、 镇处理” 的模式, 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每个行政村垃圾处理要有保洁队伍、 环卫设施、 经费保障、 工作制度, 确保乡村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努力将所有村庄建设成村容洁净、 生态良好、 空气清新的美丽乡村。最后, 规范畜禽养殖工作, 控制畜禽污染, 鼓励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大型畜禽养殖工厂, 实现动物粪尿、 沼渣、 圈舍废弃物制肥的规模化;严格控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 防止城市污染向乡村地区转移;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等。

(三)生态绿化

1、林相改造

根据村所特色,采用新造、补植、封育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对现有植被不造成破坏,保留当地优势树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并在观景台附近种植合适数量的彩叶树种,例如红枫林、乌桕林、水杉、栾树林、枫香林、樱花林等,增加色彩的变化与植物的多样性,且减少视觉的疲劳感。最终能达到一地一景,一景一画的效果,让游人卸下城市中生活压力,放松心情,融入自然。

2、宅旁绿景

在民宅旁增加彩叶树与花卉,增加村中心村民居住区绿化,提升总体环境质量。景观的设置与建筑相协调,使其二者合为一体。在种植上,采用少量的彩叶树与花卉,在单一的建筑体系上,加强其立体感与层次感,并考虑季节性树种与花卉的搭配,让每一季都能焕发出崭新的气息。

3、田园风光 增强自然休息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扬长避短,取优补弱。对原有的农田生态不予以破坏,并对其农作物种类加以富丰,使每个季节都能有成熟的农作物供游人欣赏与采摘。充分利用与发挥其农田的最大化优势。且增加花卉与少量的彩叶树种,补充其色彩上过为单一的不足,丰富植物的多样性,满足游人对色彩上的需求。

(四)生态观光农业

规划生态果园与茶园。果树是园区景观的构成主体,通过果树群体的斑块镶嵌式布局,展现不同种类果树的季相变化;采摘区内,以果树为主,在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和果品生产的前提下,注重果树景观的营造,通过整形修剪调整果树树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果树的果、花、叶、枝、干、皮、根的形状或色泽,适当选栽一些观赏果树。同时,曹平在新开辟的茶园上引进优质、高产的茶苗。并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开发精制茶叶、礼品茶叶、特供茶叶等精深加工。同时,积极开发“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的茶园生态旅游,塑造体验式休闲旅游品牌。

(五)科学经营并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全国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发展成为建设文化产业。乡村的文化资源传统且丰富,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和传承,还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将资源优势成功转变为乡村的产业优势,科学经营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帮助当地村民树立起文化产业意识,从而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的光明通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民间艺术的起源地正是乡村,它的种类繁多,遍布全国各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群的不同需求。在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科学经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帮助乡村走上文化富民、文化兴业之路。其一,为了更好地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我们需要将乡村的集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及工艺品的精髓,积极占领文化产业市场,通过科学的经营模式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四川的蜀锦、山西的绒绣、山东的绢花等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及科学经营,不仅收获了可观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大大增加了乡村的知名度。其二,我们可以大力推进乡村的单体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如潍坊的风筝、杨家埠的年画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对乡村的这一系列文化单品实施批量生产,将其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为当地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第8篇

一、进展情况:

区位于市北城区,农村地区位于合淮公路以西45平方公里范围内,辖2个乡镇,1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5万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全区立足于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目标,加大村庄规划整治力度,以“统筹发展、分类指导,政府助推、农民主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和措施,全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2013年,全区力争打造2—3个中心村的美好乡村建设,着力做好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工作。至目前,区美好办共组织召开工作推进和协调会14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2次,启动并建设示范点3个(分别为乡东瞿、和镇岗西村东风村民组),安排美好乡村建设项目9个,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3亿元,其中投入美好乡村建设项目专项经费8015.8万元(争取市级补贴经费15.8万元),已拨付美好乡村项目资金363.6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改造工程。

1、房屋改造。按照农户自选原则,由农户自行聘请施工队伍,在乡东瞿对意向申报房屋改造的142户房屋进行精确测量,预计投入资金550万元。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14户,包括屋面粉刷、危房改造,其中竣工验收47户约8650平方米(总费用待审计报告出来后确认),其余户正待验收。镇岗西村东风组房屋改造项目共涉及52户,在经过前期规划设计及招投标后,目前已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已完成改造50户,平整村内休闲广场2个、停车场1个,村内道路修建、门前及道路绿化、危旧房改造等工程正在进行中。

2、绿化改造。根据绿化设计方案,一是完成了乡东瞿路和东瞿门前绿化景观栽、补植工作,工程总价约23万元,主要补植香樟树、桔子、柿子、石榴、李子等树木;二是通过政府招投标完成了东瞿路灌溉渠护坡绿化约1100平方的草皮补植工程,投入资金9.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东瞿绿化档次。

3、村庄环境整治。为配套房屋改造及绿化工程效果,对乡东瞿村、镇东风村民组两个示范点的村庄范围内小草堆、小粪堆、小厕所、小猪圈、小垃圾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拆除和清理,投入资金约62万元,清理2.2公里河道淤泥,清运各类垃圾200余吨,使村庄整治效果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乡艺术村“五小”整治工作也于近日正式启动。

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道路亮化工程。通过争取市新农村建设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方式,实施了东瞿村庄亮化工程和镇雷水路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投入资金约30万元,新装128盏太阳能路灯,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过渠桥维修工程。投入资金约4.1万元,对乡东瞿村庄内20座过渠桥进行了维修、加固、粉刷,同时更换渠道破损U型预制板。三是人行道板铺设工程。投入资金约9.8万元,完成了东瞿路1.7公里的人行道板铺设延伸工程。四是新建生态停车场。投资约130万元,在乡东瞿、汪堰、风景、柴冲等村兴建四座生态停车场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五是公共环卫建设。为配套我区重大节庆活动的举办,完善“美好乡村”公共环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12万元,在乡汪堰村堰西、卫冲村民组新建两座公共厕所。

5、厂棚整治。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大村庄厂房、棚户的整治力度,对不符合水源保护区及农村环境整治要求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对无证经营的棚户动员搬迁撤离。目前乡村庄内2座厂房已全部搬迁;镇十张村14户棚户区的活动板房已全部建成,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

(二)着力打造“艺术村”。

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积极打造乡艺术家创意村,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有高品位、上档次的艺术家聚集村落。目前,已有香榭画廊等为代表,以摄影文艺沙龙、雕塑、陶艺等为内容的13户艺术家先后入驻。区财政先期投入150多万元,完善配套艺术村及试点村的电网、停车场和绿化景观改造及污水管网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明年举办桃花节、牡丹节、西瓜节等节庆活动夯实基础。

(三)做好美好乡村结对帮扶工作。

为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建设的帮扶力度,区美好办制订了《区美好乡村建设联系帮扶制度》,通过前期对两个乡镇摸底排查和多次协调,共明确98家农户、14家残疾人创业脱贫户、29家示范户以及34家农家乐餐饮企业作为帮扶对象,由区领导、区直部门和街道,按每位领导或每单位帮扶2-4名帮扶对象的标准,对帮扶对象采取上门慰问、现场解答、政策支持、引导发展等方式进行帮扶。至目前,区招商局、法院、民政局等数十家单位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区民政局与帮扶户进行走访帮扶,区法院还将支部活动搬到帮扶点上,将党组织温暖带到困难党员户家中。

三、主要成效:

美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把“能不能干出成效”、“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工作首要出发点,在投入上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在实施中坚持群众主体,政府辅助,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和响应,极大的推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科学编制规划,促使乡村建设得到合理布局。

建设美好乡村,规划是龙头。目前已编制或正在编制中的规划有6个。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坚持规划全覆盖,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念,把农村的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做到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按照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中心村的标准,因地制宜设置了20多个中心村,推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村集中。同时,依据《区美好乡村建设2014—2017年规划纲要》,对城镇控制性详规、中心村美好乡村规划方案等阶段性成果进行细致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二)宣传氛围浓厚,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建设“美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区、乡、村三级利用编印简报、宣传栏、党员学习会等形式,对美好乡村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多次组织党员、村民组长到创建成功的一些兄弟市、县参观学习,全区上下共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美好乡村示范点8批,400余人次;制作标牌横幅100余条(块);开辟专栏近20个;走访群众100余户,500余人;先后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10多次,传达省、市、区的文件要求,播放美好乡村专题片,让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有个直观感受,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突出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工作中遇到涉及农户自身利益的房屋拆迁、改造、门前道路修建等工作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先确定1—2户作为试点,整治效果显现出来后,再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建的方式,使农户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极大的推进了工作的开展。在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房屋设计、拆迁等征求群众意见,发挥群众代表作用,真正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产业文化深度融合,促进乡村品质得到提升。

区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在近年来逐渐流行的农村艺术文化上寻求新的突破,对乡艺术家创意村进行深度挖掘,鼓励一大批艺术家落户,吸引市民前来观光,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提升了当地农户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各级政府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诸如孟德山庄、禾润生态园、霖湖山庄等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区的美好乡村建设,有意识地保护和挖掘历史人文景观,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留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结合农村的特殊地理位置,重点设计了“亮化工程”、“五小”整治和“绿色行动”三大工作载体,在原有的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粉刷和亮化,修旧房变新区,在庭院和道路边植树绿化,房前屋后重点开展“五小”整治,既节省了资金,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本色,为今后开展农村特色休闲观光旅游打下基础。

(四)强化保障措施,促进合力共建美好乡村。

1、成立组织,健全机构。区委、区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区农林水务局设办公室,设立了经济发展指导组、规划建设指导组等7个工作指导组,从农林水务局等部门抽调专人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出台了《区美好乡村建设2014—2017年规划纲要》,制订了《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区美好乡村建设联系帮扶制度》、《区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等5项工作制度,健全了工作调度、督查考核、结对帮扶共建、考评激励等机制,明确各部门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职能和具体要求。

2、整合资金,增加投入。区政府将建设、环保、土地、农林等多个项目均纳入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安排范围,计划每年整合各类资金4000万元投入使用,由区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经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3、加强督查,落实监管。在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督促检查既是保证工程项目进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区、乡、村三级联手,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几十次定期、不定期的排查、走访,到一线与农户座谈,以群众为主体,尊重相关群众意愿,收集了大量的有利建议,促使活动按正确的道路发展,少走了不少弯路。

四、今后工作计划安排

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和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中心村环境整治项目。

1、乡东瞿整治续建项目。根据规划设计方案,加快推进剩余28户的农户房屋改造和已经完工的90多户验收工作;

2、村庄整治项目。该项目由省住建厅帮扶,省规划设计院负责项目设计,主要是对面积28959平方米的房屋进行刷白,修建门前道路,村庄内进行绿化,铺设污水管网,兴建人工湿地等设施。

3、镇岗西村东风组改造项目。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下一步除继续对村庄内剩余农户房屋进行美化改造外,做好房屋改造工程的验收审核工作,同时结合开办农家乐、水塘改造、菜园重整、道路修建、绿化提升等项目,加强对村庄环境的整治提升。

(二)农民休闲娱乐项目。

1、自行车绿道项目。该项目修建一条宽4.5米,长6公里的沥青路,预计年底完工。

2、乡农民体育水上游乐公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搬迁安置费用6384万元。在市规委会批准规划方案后尽快组织实施,争取2013年底开园。

(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乡域主干道岗杨路修建项目。乡目前仅有一条宽约7米的三国城路与外界相连,为保障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美好乡村建设路网畅通,拟新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岗杨路,项目总概算3688万元,修建宽7米,总长约5.4公里的沥青路。该项目由区重点局实施。

2、镇岗西良余新村岗西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是对镇岗西良余新村进行整治,改造村庄道路墙面,提升绿化增加亮化,修建环组道路等工程,该项目预计在年底前完工。

(四)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继续鼓励部门、街道与乡镇帮扶对象之间的结对工作,发掘和总结帮扶过程中好的方法、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宣传部门的报道进行广泛宣传,增强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扩展美好建设的影响面。区美好办将根据各部门和单位的帮扶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五)打造两条美好乡村建设精品路线。

第9篇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把当前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是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计而形成的,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制约的生产生活方式、认知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以及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组织结构、劳动创造等在内的文化累积的总和与文化特质。乡村文化建设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为基础,以培育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为主体,包括设施、内容、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的、有内容、有主体的乡村文化形态的建设。

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至少包含以下内涵:一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并能够提高农村发展能力的文化,二是能够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三是能够塑造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文化,四是能够保存、延续、创新传统文化精髓并融合现代化精神的文化。

二、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群众对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大特点:

(一)文化资源相对丰富

长沙县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名人荟萃,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黄兴、徐特立、许光达、田汉、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上下求索,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长沙县绿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森林植被满目苍翠,有国家3A级名胜景区石燕湖,有省级森林公园大山冲,有高峻耸拔的影珠山,景致迷人的丰梅岭,有如梦幻般仙境的白石洞,有风景秀丽的浏阳河风光……更有诸多风景名胜的神奇传说。

(二)群众活动精彩纷呈

在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上,农民不仅被动地观赏,还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近年来,长沙县农民自发组织了各种文艺骨干队伍和社团,其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剧场、曲艺社、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皮影协会、村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等形成了文化活动的规模和特色。2010年8月份,长沙县20个乡镇相继在五彩星沙文化广场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艺晚会,将长沙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2010年7月,第九届“汉语桥”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开幕,此次活动以“家”为载体,以“家文化”为主线,以“魅力汉语,精彩世博”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长沙县的文化魅力。

(三)农村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大

农村文化内容包括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科技辅导、法制讲座、时政宣传、旅游观光等,呈现出一种大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农村文化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以举行“全民健身宣传周”、“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形成农村的民俗民间体育的特色。长沙县黄兴镇已成为知名的“龙舟艺术之乡”;长沙县江背镇成为了知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门球之乡”;榔梨镇、果园镇已成为“群众体育之乡”。此外,星沙镇的龙狮,双江镇的滚灯车,榔梨镇的腰鼓队,跳马乡的高跷,安沙乡的采莲船,春华乡的篮球等独具地方特色和民间体育魅力,提高了农村体育人口,扩大了农村文化内涵。

三、长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底蕴发掘不够

长沙县具备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经济功能的深度认识,致使该县的文化底蕴发掘不够。忽略了文化渗透政治、催生经济的作用,忽略了文化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强大支撑作用,追根溯源文化脉络、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品牌不力。

一个时期以来,看电视、打麻将、串门等成为了村民最为普遍的文化生活形式,而看报、上网、看电影等活动比例不大。集体文化生活逐渐萎缩,除少量的电影下乡、文化下乡以外,无其他集体文化活动,近七成的村民从未参加过集体文化活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文化传统活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像舞龙、舞狮、划龙舟、唱花鼓戏等一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活动渐渐淡离大众视野。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地方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

(二)农村文化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被边缘化,乡镇文化设施和场地建设更为匮乏。在追求GDP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几乎无人问津,农村文化力量逐渐削弱,乡镇文化站大多有名无实,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三)农村文化欠缺自我造血功能

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利用重大节日或者文化下乡,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这种送演出、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的“送”文化模式,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都不大,针对性不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培育、发展“乡土文化”为突破口,注重扶植培养农民艺术人才,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增强文化产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将“送”文化模式与“种”文化模式结合起来,建立起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

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是增强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事业的界限,明确与之对应的责任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不断增加政府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事业要更加积极地进入市场,全面接受市场运作,令其不断壮大。两者分开经营,政府主导文化事业的发展,市场刺激文化产业的繁荣。

结合我县实际,现阶段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要畅通文化部门的垂直领导体系,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地位,特别要突出乡镇、街道等基层文化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当前经济发展占主导的形势下,基层文化部门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到民族传承、人民素质全面提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勇于担当,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水平。

(二)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化解资金制约难题

受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水平限制,政府投资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最主要的部分。但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尽可能吸收社会资金,争取更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中来。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援助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促使各项文化资源尽量向农村倾斜。大力开展“文化下乡”等支援活动,做到村民喜爱什么送什么、村民需要什么送什么,不断提高援助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加大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宣传,增加农民愿意听、愿意看、愿意读的内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文化产业,开拓和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三)因地制宜组织文化活动,发展特色文化

文化的独特性决定着它的持久魅力。新农村文化要想赢得持久乃至永恒的生命力,必须具备内在的特色。

结合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总体形势和我县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我县可着力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舞龙、舞狮、弹词、杂技、皮影戏、唱花鼓戏、划龙舟等民俗艺术和民俗表演,弘扬挑花、剪纸、石雕、泥塑、浮雕、堆花等民间工艺。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人文传统,突出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树立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带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四)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

城乡统筹既要统筹经济,也要统筹文化。我县在着力强化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全力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强县,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托起经济硬实力的进一步腾飞。

要积极搭建城乡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发展城市文化的力度和强度来发展农村文化,以农村先进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来繁荣城市文化,既要促进城市优秀文化向农村加快流动,也要促进优秀的农村文化迈进广阔的城市市场,实现城乡优秀文化与文化市场的共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寻找到现代市场因子,为城市文化寻找到散发着陈年美味的历史因子。借助“文化共享”、“文化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城市文化下乡。鼓励并扶持民间艺术团体的成立壮大,促进农村文化更高频率、更加自信地“进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业和旅游业,增强农村文化内部的“造血”功能。特别要发挥乡镇、街道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充分利用阵地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展有偿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把文化活动与经营文化产品、乡村旅游、科技活动等结合起来,利用本地文化经营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快速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燮.农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J].知识经济,2010,(12).

[2]周维功,仕超.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张秀隆.以创新精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来宾市实施“三求”惠农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广西,2010,(11).

[4]卢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阅读环境的营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

[5]马永信.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决策探索,2010,(10).

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夏店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家园、美乡村、奔小康”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绿色为乡村振兴的原色、底色和主色,以“1+6 +X”为主要路径,着力打造森林乡村,整合全镇休闲农业项目、特色村资源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养生休闲等多种业态整合发展,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个绿色中心集镇”:就是全面做好镇区绿化,以镇政府为中心,重点实施街道两旁绿化,驻镇单位门前、庭院绿化等;“六个特色乡村”:一是森林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改善,重点建设南邯集中居住区。二是森林乡村+提升集体产业经济,重点建设西石经济林种植区。三是森林乡村+乡村旅游,重点建设马喊休闲旅游村。四是森林乡村+融合提升县域品位,重点建设“村居典范、七彩范岭”新村。五是森林乡村+采煤沉陷治理示范,重点对北田漳采煤沉陷新村进行治理。六是森林乡村+通道整体提档,重点对沁长线大平段道路进行提档升级。通过高标准建设西石、马喊、南邯、大平、范岭、北田漳这六个森林乡村示范村,从而带动全镇森林乡村建设。“X”就是一个绿化点一个特色,一个示范村一个主题,打造森林乡村建设的“夏店范式”。

第11篇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而复杂,所有的政策、措施,归根结底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智力等资源流向农村,加大城市科技、教育等方面为农村服务的力度,建立健全帮扶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必须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近年来,辽宁省坚持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初步探索出了“城乡结对帮扶”、“村企互助共建”、“科技教育支农”、“机关干部指导”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子。

“城乡结对帮扶”。就是城市党的基层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引导资金、信息、技术等发展要素向农村倾斜,坚持以城带乡,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解决。本溪县针对大多数农户有劳力、有土地,但没项目、没资金,想富不会富的实际,开展了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带领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县直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双结双带”活动,近3年累计投资5558.3万元,发展致富项目35**多个,有经营项目的农户达1.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1%,**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59元。庄河市开展了“百局包百村”活动,市直部门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成对子,近3年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协调贷款4**多万元,为农村解决生产发展难题1**多个,全市有家庭项目农户达85%。开原市**2个市直机关党组织与117个村级党组织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共投入资金8**多万元,帮助村党组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普遍建起了图书室、文化室和文化广场。沈阳市东陵区结合城郊的特点,把街道党组织与乡镇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街道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乡镇搞好干部培训,提供劳动力转移服务,抓好进城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据统计,目前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立帮扶对子6**0余对,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组织定点扶持3137个农村基层党组织,**07年投入资金1.6亿元,引进致富项目5**个,资助贫困户3.2万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

“村企互助共建”。就是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互助关系,村企之间优势互补,相互支持,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石桥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1116家,非公有制经济已占财政收入的90%。而与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相比,村级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迫切需要获得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和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市里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村企互助共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11家企业与2**个建制村结成了共建对子,企业向村里无偿提供资金****多万元,帮助修路、修桥、打井、维修村部、校舍;组织各类农业技术讲座80余次,向村民提供致富信息14**多条,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帮助村里上致富项目35个,为村里安排劳动力就业2.9万人。**06年以来,全省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共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企业赞助近2亿元,建成2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平均面积180.6平方米,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全省共有39**余个企业与村党组织建立互助关系,推进了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一方面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兴办公益事业,帮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企业充实职工队伍,营造发展环境,呈现出村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科技教育支农”。就是充分利用城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资源,坚持以智助农,强化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从**03年起,全省实施了乡村领导班子素质建设工程,省委组织部依托省内高校举办了3期全省农村党员干部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函授大专班,省、市、县财政和党费补助4**0万元,对3万名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农村实用人才。各地普遍在高等院校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06年以来,沈阳市共投入资金3**余万元,聘请专家学者1**余人次,依托高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45**多人次。为抓好培训工作,省、市、县三级财政每年筹资18**万元,专门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现在村干部中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的有36417人,占农村干部总数的65.3%;拥有稳定致富项目的301**,占总数的54%。与此同时,全省启动了省级优秀专家智力支农行动,省科协编写了《辽宁省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教材》,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群众之中,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新型农民;省委组织部编制了《省级优秀专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智力支持项目对接目录》,共有**0余名省市级优秀专家与162个涉农项目进行对接,推动了科技的普及和农民群众致富项目的发展。

“机关干部指导”。就是根据农村工作需要,有计划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担任驻村指导员,面对面地进行工作指导,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结合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省普遍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工作。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全省召开了选派机关干部开展驻村指导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把这项工作作为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下来。按照指导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干事不扰民的原则,每年从县乡机关选派1万余名优秀干部开展驻村指导工作,重点开展“四帮四促”,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的落实。即:帮助建设好的队伍,促进农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帮助拓宽致富门路,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帮助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帮助营造文明新风,促进民主法制意识和科学文明意识的增强。在**07年全省村级组织换届中,广大驻村干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同步推进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人才选进村班子,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目前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为46.1%,比上届增长12.1%;“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为51.6%,比上届增长8.6%。换届选举后,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任务转到指导先进村党组织“富而思进”,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现发展新跨越上;指导中等村党组织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追赶先进、力争上游上;指导后进村党组织“穷则思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上,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回顾这方面工作,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统筹发展,也包括党的建设的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突出的是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之中,在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统筹兼顾,整合城市资源,形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合力,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第12篇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农村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下面结合自己所包村实际,就美丽乡村建设谈几点体会:

***地处**镇北部,东邻*路,西靠*路,*路贯穿全村东西境域,区位优势明显。现有住户*户,居民*口人,村庄占地*亩,现有党员*名,村民代表*名,村两委“一肩挑”配套齐全。该村东西线主路4条,2.1万平方米,南北里巷占道9条,5.7万平方米,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立足本村实际,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建设工程以污水管道、村街硬化、环境美化为重点,全力组织实施。

一、明确建设任务、完善工作机制

凡事先抓规划,先做布局,做到统筹统领,村党总支部成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工作组,一肩挑任组长,责成2名专职干部全力推动此项工作,按照村庄范围,首先把村庄内主干道和里巷进行区域划分,坚持挂图作战,制做村庄工程建设示意图,将重点工作标图立项,依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所属点位责任区的工程任务进行标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有效指导,准确跟踪。

二、开展环境大清整活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本村范围大、主干路沿线长、人口多的实际状况,自今年3月起,雇用挖掘机、翻斗车等机械,对全村坑塘、街道、里巷环境全面进行综合整治。不留死角完成柴草木棒清理和生活垃圾运输,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施工。到目前已完成村街里巷硬化2.2万平米,植树300株,设置污水管道1100户。使村街环境得到改善。

三、组织宣传发动,上下形成共识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居民环境意识、保洁意识、责任意识的宣传,通过广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入户座谈等形式营造生态环境、宜居宜住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让党员,村民代表去带头示范、带头动员,让全村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实惠,更加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