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

时间:2024-03-18 14:41:08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培训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员工是组织的血液,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人才的新要求是传统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社会在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也客观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接受培训才不致落后于时代。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于人才的竞争,而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人才来源于“活到老,学到老”接受终生培训的员工之中。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

一、培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划的培训、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强,培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表现出来:培训能使企业和员工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够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能够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只有良好的培训方案才能更好地体现培训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培训现状

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现状及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须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庞大、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在国内,许多企业也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l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的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必然成为大家的共识,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订,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一收益,因此要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能够解决,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训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勾划出了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明了员工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在明确了培训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1)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

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其容易忘记,组织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2)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层次。这里所谓的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如开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3)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这里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他也可能不用。

3、培训者的选择。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能保证培训与实际工作相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组织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培训方案时,那么就要求助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4、确定受训者。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需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5、培训日期和时间的选择。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即使新员工进入组织时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组织的老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升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的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

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要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像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7、培训方法的选择。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③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④必要时应用板书。

(2)演示法。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要求:①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②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③示范完毕,让每个受训者试一试:④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及时的反馈。

(3)案例法。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①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②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③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四、结语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培训方案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①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②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亲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活到老,学到老",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③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④

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⑤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⑥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①

90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在1958年以前,在美国用朕邦政府的钱进行培训工作是受到禁止的,但该年"政府职工培训法"和它的修正案通过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增设了培训部门,在另一些机构较大地扩充了它们的规模,至1981年,经财政年度的统计数字说明,该年有492,314人上了政府培训计划的课程,总共支出的费用在3.7亿美元以上,且这还不包括军人和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支出②。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既使在1982年,英国经济处于增长缓慢时期,对八十家工商企业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调查结论说:"我们很受鼓舞地获悉在过去一、二年里培训计划遭受严重削减的情况很少。很多培训人员说,他们受到的巨大压力是必须对需要的每一笔经费提出正当的理由,但是仅有极少数培训人员在过去一年里要求的经费遭到拒绝。至少有十几个培训计划还增加了经费?quot;③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④第三,培训经费在公司里所占比重很大。在90年代初,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达到1.2亿美元,这一数额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公司每年花费2.25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这一费用占公司总开支的3%。⑤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曾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作过明确部署,要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

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⑥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quot;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了,需要开发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了能力,就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职务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预期中的职务大于现有的职能,则要求培训。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实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之所在,才能少走多路,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目的不明确,则易造成指导者、受训者偏离培训的期望,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了培训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培训的失败。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其它因素是有机结合的,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可能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其它的各个部分,使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成为可能。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如要成为"X"型人才,知识培训是其必要途径。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其容易忘记,组织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如骑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上面介绍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组织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组织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培训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为最佳。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握计划订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订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会出再培训的成本。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组织进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组织的老员工,对于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开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行政干预或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人意。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③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④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①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②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③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④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其缺点为:①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②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③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④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⑤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①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②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③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④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①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②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③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演示法的缺点为:①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演示;②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交更;③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2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①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②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③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它也不可避免优缺点并存。案例法的优点:①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模式;②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培训可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③作为一个简便方法,有利于使受培训者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每一个案例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缺乏普遍适用性,不一定能与培训目的很好吻合;②案例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每个问题都有相应案例的需求;③案例无论多么真实,但它毕竟是使受训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因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能象当事人那样承受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性。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员工培训是则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虽然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不一定为有效的培训方案,但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必须是系统考虑的培训方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一、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二、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三、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药,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个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破产,应找出失败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基层档案;培训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22-01

引言:档案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反映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工作记载了本单位在一段时期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可以作为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本单位领导掌握本阶段工作开展的情况,适时转换发展思路;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该单位一段时期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有助于上级部门给予一定的指导。而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所以,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教育,造就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是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充分认识档案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在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基层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是一种基础性资源,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为现实服务,为未来着想。针对长期以来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激励不足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创新精神不足、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潜能得不到完全发挥的问题,各单位除了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充分认识加强培训工作是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完善和优化其知识结构的需要,要把培训工作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抓好档案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会对档案工作乃至整个档案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大力宣传档案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通过培训教育帮助档案人员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接受培训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都是身兼数职,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仅凭自己的日常经验和口口相传的工作方式就从容上岗,极易导致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不够准确,不能够按时归档或整理不规范,甚至有文件丢失现象。

(二)因工作需要频繁变换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或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同,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随意应付了事的思想。

(三)档案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思路影响,不能与档案现代化管理联系起来,开发利用与需要脱节。部分档案工作者对于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或者满足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在接受新的技能后不懂得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或者缺乏应用的动力,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工作仍停留在简单、被动地整理、存档等管理层次上,在信息采集、加工、开发、传递与提供利用方面涉足很少,使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脱节。

(四)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未能正确认识到档案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培训教育纳入培训计划,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不规范,基层单位之间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管理现代化水平。从目前看,我国的基层档案管理大多数基础比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更加要求我们,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教育的措施建议

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主动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成为信息社会和档案学科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解决办法和得力措施要及早谋划,全面推进。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时紧时松,临时抱佛脚。要做到慢功出细活,细活出精品;要做强主业,不断创新;在创新上找窍门,出经验,赶进度,促落实。要组织安排档案业务培训、在培训上加大力度做好文章。

(一)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八项工作,通常称为档案工作的八个业务环节,这每个环节的要求、标准都不一样,在培训时必须针对各环节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同时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适度培养,了解档案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提高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对档案人员进行档案工作的基本法律宣传,使他们遵守法律、法律和方针政策,认识到单位档案潜在的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自觉参与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二)要在培训方式上下功夫。继续坚持以会代训、专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大效果、提高质量,不但要培训好业务骨干,更要培训一批档案管理人员,注重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单位领导应重视档案工作员的素质培养,为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力开展档案学术活动以及有关社会活动,邀请档案专家来单位授课、指导。或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工作体会,积极派档案人员参加培训,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管理经验,以不断充实档案管理水平。

(三)要在培训创新上下功夫。?创新培训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网络化时代的大势,应用最先进的培训手段,努力提升培训水平。比如应用网络教学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要认真学习掌握档案工作新动态,着力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工作认识水平,做到在思想上认同,工作中主动;另一方面,理清档案工作责任,细化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奖惩,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档案是一种“活资源”,对于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坚持档案“贵在利用”,努力用好、用活档案资源,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基础工作,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以及避免出现档案丢失或者档案标题不明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这样才能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

⒖嘉南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4

【摘要】文章从介绍培训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培训及培训方案设计的重要性,接着进行培训需求的企业分析、工作分析、个人分析,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以培训目标为指南,对培训方案的其它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指出设计培训方案时应着重于哪些方面,根据具体情况择优处理,确定一个初步方案,再对培训方案评估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

【关键词】企业培训;培训方案;培训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员工是企业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企业的竞争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对此所有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但系统地掌握多门专业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更受重视,也更受企业的亲睐,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无法做到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社会在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环境也客观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时时刻刻都要接受培训才不致落后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竞争,而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人才来源于“活到老,学到老”接受终生培训的员工之中。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培训:是指企业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培训:是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

培训:是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

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而对于现代企业的要求就必须对员工实施终身培训。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内,大多数企业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已经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工作只有在企业效益好时才顺利进行,效益不好时,首先削减的经费就是培训费用,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还在,培训对企业的效益影响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的,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企业分析。企业分析指确定企业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企业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企业未来在技术上及企业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企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或根据员工的职涯发展规划,制定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你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职务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预期中的职务大于现有的职能,则要求培训。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知识培训,这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如要成为复合型人才,知识培训是其必要途径。虽然知识培训简单易行,但其容易忘记,企业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效果不好是可以预见的。

技能培训,这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如骑车、游泳等。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素质培训,这是企业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上面介绍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企业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企业的领导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当员工培训员工时,由于频繁接触,一种团队精神便在企业中自然形成,而且,这样做也锻炼了培训指导者本人的领导才能,当企业业务繁忙,企业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工作出色的人员并不一定能培训出一个同样工作出色的员工,因为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外部培训资源恰好大多数是熟悉成人学习理论的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企业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企业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企业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4.确定受训者

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企业的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企业的历史和企业文化,不了解企业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须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企业的新员工,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些培训毫无意义。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虽然培训内容决定了大体上的受训者,但并不等于说这些就是受训者,还应从确定的这些大体上的受训者的角度看其是否适合受训。首先看这些人对培训是否感兴趣,若不感兴趣则不易让其受训,因为没有积极性,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另一方面,要看其个性特点,有些个性是天生的,既使通过培训能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他仍不适合于该工作,则他属于要换岗位,而不是需要培训。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许多公司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如许多公司把计划定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生产,却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他事故,代价更高,再如有些公司把培训定在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而此时其实并不需要培训,却不知在需要培训时进行再培训却需要出再培训的成本。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第一,新员工加盟企业。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了解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企业需要的一切技能,这种培训也叫“岗前”培训。

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虽然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老员工,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升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也叫“转岗”培训。

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也叫适应性培训。

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行政干预或其它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人意,这种培训也可以称为“应急”培训。

6.培训方法的选择

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2)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4)必要时应用板书。

讲授法虽是培训中应用最普及的一种方法,但它既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陷。讲授法的优点:1)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2)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3)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4)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教育培训。其缺点为:1)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受训者无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2)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3)只是教师讲授,没有反馈;4)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5)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1)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2)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3)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4)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演示法用于教学同样优点与缺点并存。其优点为:1)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2)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3)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演示法的缺点为:1)适用的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演示;2)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教学场所的变更;3)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1)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2)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3)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作为一个教学方式它也不可避免优缺点并存。案例法的优点:1)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考模式;2)在个案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培训可得到另一些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原则;3)作为一个简便方法,有利于使受培训者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4)每一个案例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缺乏普遍适用性,不一定能与培训目的很好吻合;5)案例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每个问题都有相应案例的需求;6)案例无论多么真实,但它毕竟是使受训者以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因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能象当事人那样承受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性。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员工培训是则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甄于完善。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1)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2)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3)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药,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个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破产,应找出失败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咨询研究团队 新员工培训 学习工作化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新员工的培训都是人力资源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对于咨询研究团队来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经过严格的招聘流程筛选出的优秀学生,如何能让他们顺利、快速地融入到新的工作,并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责任。

一、BCC部门团队特征分析

1.知识型团队

BCC部门属于知识性团队,非常强调自主学习和高效率的工作。因为知识本身的难以模仿性,所以新员工培训不可能像工厂那样,有非常清晰的标准操作流程可以参考,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新员工的自主学习,人力资源部有责任将新员工的进步水平都拉到平均值以上。

2.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团队

BCC部门有近百名员工,硕博以上学历占96%,平均年龄30岁。每年的招聘学校范围比较稳定,新员工80%以上都来自人大、南开、北师大、北大和对外经贸。新员工素质整齐优秀,这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便利,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必须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设计新员工的培训方案,以确保其有效性。

3.项目为主的矩阵结构

BCC内部有6个处室,但处室的界限比较模糊,工作运行以项目组为单位,项目组规模从2人到15人不等,项目周期3个月到三年不等。所以,在这个矩阵结构中,必须注重发挥项目组长和老员工在培养新员工方面的作用。

4.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BCC有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在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知识的共享。项目管理中都有对团队建设和员工培养的相关规定,项目负责人对这项工作也充分重视。这些都为新员工培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二、基于“学习工作化”的新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学习工作化”,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学习过程并提升学习水平,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严格界限,利用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成果,并在后期工作中进行更加具体的应用。BCC基于“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为新员工设计了一整套培训方案,该培训方案持续时间为一整年。

1.目标

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满足BCC业务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度专业化的团队,使BC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持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新员工培训方案

(1)岗前集中培训。这是大部分机构实施新员工培训都会涉及的内容,BCC部门主要进行整体业务介绍、各业务模块介绍、智能管理模块介绍和入职前必备知识技能培训。

(2)识车培训。识车培训是BCC部门比较有特色的新员工培训内容,因为汽车和BCC的业务密切相关,一周的外出识车实践,配合识车指导对数据处理及报告写作工具的讲解,短短三周时间,就可以让新同事掌握基本工作流程。

(3)导师制。每个新员工入职后,BCC部门根据新员工的专业、兴趣方向、办公室等为其选择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或业务骨干作为固定导师,原则上采用一对一指导模式。除了业务上的指导,还要帮助制定新员工一年的学习、成长规划,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监督;另外,考虑到项目组的更换,新员工一年之内每进一个项目组,都会为其指定1名流动导师,指导新员工在项目组各项业务的开展。

(4)新员工成长卡片。人力资源部为每一名新员工制作新员工成长卡片,新员工在第一年内每参与一个项目、或每参与一项工作,都需填写成长卡片,由流动导师进行打分,人力资源部定期反馈。

3.培训考核

新员工培训考核时间设置在半年和一年,包括对工作软件使用技能的考核,也包括成长卡片的分数核定。每年都会进行“新人进步奖”的评选。

三、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连续三年新员工对培训方案的反馈,上述培训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员工满意度较高。该方案为新员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增强了新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总结与思考

新员工培训属于人力资源部的日常工作,但更应该是创新型的工作。本着为员工充分负责任的态度,只有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制定出更有实效的培训方案。对于BCC部门而言,培训工作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所以每年都在做改进。比如,流动导师制就是为了实现与具体项目工作更好地结合,在固定导师制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

反观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虽然很多看起来都是日常工作,甚至年年做、月月做、天天做,但恰恰这些工作更需要改进和创新,因为只要迅速改进,其成果便很快可以得到应用,从而能大大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效果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尹鸣.知识型团队及其建设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1,2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6

一、设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体系中其他因素的设置。而在设置培训目标中,员工的工作分析、个人分析以及饭店企业的组织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要明确员工未来需要从事的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饭店的培训目标。因此培训目标要进行细化、明确化、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二、选择培训内容

在明确了培训目标后,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饭店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1.知识培训

这是饭店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员工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大部分的就是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员工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饭店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但是饭店企业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培训层次上,还应结合其他知识的培训才有效果。

2.技能培训

这是饭店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所谓技能即指员工的操作能力。技能一旦学会,一般不容易忘记。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员工如何优秀,能力如何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饭店的技能培训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技能,在培训时要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异。

3.素质培训

这是饭店企业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

培训时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

三、确认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可分为内部培训教师和外部培训教师。内部培训教师包括饭店的管理者、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培训教师是指专业培训人员、专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等。

选择何种培训教师,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饭店的管理者、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饭店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饭店内的管理者是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同时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并以此表明自己的管理才能。所以,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饭店的管理者都是重要的内部培训资源。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也可以指导培训。但当饭店业务繁忙,饭店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则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外部培训教师可以根据饭店需求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培训教师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教师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了解饭店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从而提高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饭店的管理者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饭店员工培训的最佳方式是把外部培训教师与内部培训教师结合使用。

四、确定培训日期

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事实上,饭店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且往往步入一些误区,如许多饭店往往是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或在旅游淡季培训员工以防止影响生产经营。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因为未及时培训而造成员工服务质量下降或其他事故的发生,代价更高。因此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即时需要即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员工培训:

1.新员工入职

所有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饭店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既使新员工进入饭店前己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也必须了解饭店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差别。

2.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

虽然员工己经成为饭店的老员工,对于饭店的规章制度、饭店企业文化及现任的岗位职责都十分熟悉,但晋升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必然会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对于新岗位的准备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3.环境的改变

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员工培训新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与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饭店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4.满足补救的需要

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

五、营造培训环境

要使培训富有成效,饭店必须认真考虑员工培训所需的学习环境。这包括物质环境和感情环境。促进学习的物质环境包括参加培训者可以很容易的到达培训地点;温度和噪音得到控制;座位舒服,并可以随意摆放;有会议室,也要有小组活动的空间;技术设备配备,如录像机、电脑;色彩宜人的装饰。

饭店企业也不能忽视感情环境的辅助作用。部门主管、经理甚至员工都会对培训工作的成败产生很大影响。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在暗示学习的价值和效果。如果培训前对培训是一种支持和鼓励的氛围,接受培训者将会对培训的效用持积极的态度,进而会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在工作中运用这些新技能。反之亦然。培训后的环境,也极为重要。培训效果将会受到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后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在技能的运用过程中,如果饭店继续给受训者以反馈,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培训转化,这样,受训者对职业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运用程度会大大提高。

六、落实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预算既可以按照完成计划培训任务实际所需要的经费来计算,如聘请培训教师、租用教室、购买书籍和教学设备用具等所需的费用,也可以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来提取,如香格里拉饭店集团按每年员工工资的5%来提取培训费。

七、确定受训员工

根据饭店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员工。

1.新员工受训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饭店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饭店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饭店相关政策以及饭店的业务和同事。一般来讲新员工进入饭店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饭店环境,饭店企业必须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

2.在职员工受训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

八、完善培训方法

饭店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饭店常用的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远程培训法等。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1.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讲授知识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必要时应用板书。

2.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示范完毕,让每个受训者试做;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3.案例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20世纪20年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用于教学有三个基本要求:(1)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称为掩饰,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2)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3)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4.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和案例分析很相似,都是建立在一些受训者将有可能遇到的真实的、与工作有关的经历的基础上。案例分析通常只是阅读、讨论或分析,而角色表演是要表演出来。参加者会得到一些他们将要扮演的角色的有限资料,然后被要求“演出”具体的情景。如培训酒水服务责任的时候,可以让一位受训者扮演酒吧服务员,另一个扮演喝醉了酒的客人。两个人开始表演酒吧服务中拒绝给客人更多酒水时发生的对话。一些外向的、好交际的人喜欢参加角色表演,但一些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表演。设计角色表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到受训者。如果受训者不喜欢角色表演,最好选择案例分析等其他方法。

九、评价培训效果

培训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做出有效的培训决策所必须的说明性和评价性的信息。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培训项目的好坏,而是收集可以不断改善培训效果的信息。对饭店培训的评价,是收集、分析及比较受训员工在培训前后,他们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或工作态度上的改变是否与培训目标相符合。人力资源培训大师科克帕瑞克建议,评估培训效果应该从四个层面去衡量,即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

1.反应

要衡量这个标准,饭店应该评价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这种方法只能提供少量的评价信息,也是在培训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培训者发给受训者问卷或满意度调查表,了解他们对培训课程的喜欢程度。

2.学习

对学习进行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受训者是否学会了培训目标所要求规定的原则、技巧、事实和态度。这种评价可能包括笔试或对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反应。

3.行为

衡量行为必须衡量员工培训结束后学习转化的实际工作绩效。回到工作岗位后的行为表现通常是依据与培训目标有关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价来进行衡量的。评价信息是通过向受训者、主管、同事和顾客发放采访问卷或管理问卷来收集的。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在培训刚刚结束后,一次是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7

关键词:培训方案 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信息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①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②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亲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不断通过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社会在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也客观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时时刻刻都要接受培训才不致落后于时代。组织的竞争归根结蒂于人才的竞争,而适应于社会发展的人才来源于"活到老,学到老"接受终生培训的员工之中。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③

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④

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⑤

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⑥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①

90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在国外,政府和其它组织都十分重视培训,培训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并且公款用于培训已成为合法的举措。在1958年以前,在美国用朕邦政府的钱进行培训工作是受到禁止的,但该年"政府职工培训法"和它的修正案通过以后,一些政府机构增设了培训部门,在另一些机构较大地扩充了它们的规模,至1981年,经财政年度的统计数字说明,该年有492,314人上了政府培训计划的课程,总共支出的费用在3.7亿美元以上,且这还不包括军人和邮局工作人员的培训支出②。其次,愿意支出培训经费,培训计划的经费不断增加。既使在1982年,英国经济处于增长缓慢时期,对八十家工商企业进行管理人员培训的调查结论说:"我们很受鼓舞地获悉在过去一、二年里培训计划遭受严重削减的情况很少。很多培训人员说,他们受到的巨大压力是必须对需要的每一笔经费提出正当的理由,但是仅有极少数培训人员在过去一年里要求的经费遭到拒绝。至少有十几个培训计划还增加了经费?quot;③有资料显示,美国100名员工以上的组织在1992年的培训开支为450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了12%。④第三,培训经费在公司里所占比重很大。在90年代初,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花费达到1.2亿美元,这一数额占公司工资总额的3.6%,美国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公司每年花费2.25亿美元用于员工培训,这一费用占公司总开支的3%。⑤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倍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曾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作过明确部署,要把培养企业家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和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争取用3~5年时间,系统地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企业家。⑥目前,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是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监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quot;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职务"和"职能"二者都是变量,当职能提高了,需要开发职务,使两者保持一致;当职务超过了能力,就需要进行培训,开发职能,使两者复归一致。由于培训的对象是员工,能否做好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培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因此,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8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经营形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异军突起,环顾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连锁超市压倒百货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连锁经营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更应该注重对业内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连锁经营的人才优势,有利于雇用优秀的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 

    连锁企业人才培训的特点 

    系统内克隆 

    在一个连锁企业内,各分店遵循统一的标准,如服务标准、外观装饰、商品质量、价格等等,每家分店就如同从同一个模型中复制出来的。连锁企业在扩张发展时,培训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就是将新员工送到各家分店顶岗见习或者将老店中有能力的员工派到新店担任重要的角色,以指导和训练新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连锁企业可以在企业系统内成功克隆出它的各级员工。 

    波动的周期性 

    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面对客户的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并形成一定规律。因此,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地在各个时间段,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来安排工作人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才培训中,连锁企业可以利用客流量少的时候,轮流组织部分员工和钟点工进行在职培训。一来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二来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人数。这是连锁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的独特之处。利用这一点,连锁企业可以解决在职培训组织难、时间紧的问题。 

    培训层次的差异性 

    连锁企业对不同职位的人才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这就是培训层次的差异性。这一点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以致用,为而用学。反映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就是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人才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 

    培训是关系到企业今后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仅为了培养和训练企业眼前岗位上的空缺员工或眼前发展新店所需要的各种人员,更重要的是服从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并与企业各领导阶层的培养机制结合起来。满足这一要求,关键在于做好人才预测和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培训的工作。要考虑其最终效益,这是人才培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连锁经营的培训方法及内容 

    连锁经营的培训基本上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自我教育四种。实际培训中四种方法又分别用于不同的人员培训,各有各的优点和特点。更多时候,对于同一培训内容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或交替使用,通过几种培训方法的叠加效应和综合作用,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进行的,既要使新员工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也要使新员工充实特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认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准确考察新进人员的才能和特长,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其所长,发挥潜力。职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行为培训。基础教育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历史、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等等。以此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帮助员工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地融入企业文化。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往往由上司寻找出每个人需要加以培训的部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从时间上来说,在职培训可以理解为边工作边接受培训,不脱离工作岗位按照每个人的能力进行实践性教育,直到学会为止。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职务转换;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需要灌输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给员工。具体采用的培训办法根据培训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职务转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在各个岗位每隔一段时间的调动——即企业的横向交流。横向交流的好处是一来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员工之间相互协调和培训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二来管理层也可以发现下属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以便做到人尽其才。通常这种职务转换的培训,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的的培训方法:即师徒式培训。由岗位上熟练员工给职务转换的员工进行指导,或指定专人来做这项工作。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做起来也行之有效。另一种职务转换是员工晋级前的培训。晋级是企业人事管理的必然过程。一个员工晋升到未曾担任过的新职务时,总是需要一个适应与学习的过程。因此人事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培训。这类培训可在工作中进行,也可在空余时间进行,还可以根据晋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脱产培训的方法。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是指企业的员工暂时离开现职脱产到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以及别的企业参加为期较长的培训。脱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必须不断充电。进行脱产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把受训人员送到高等学校内学习一段时间,因为对于管理层来说,重要的是理论方面的提高,而不是实际操作的培训。因此,企业应于大专院校建立稳定密切的长期联系。除院校培训以外,另一个途径是送员工到外单位接受训练,开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派到外单位学习的目的是得到本公司较难得到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价值就体现不出来。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也称为自我启发式培训,指企业鼓励员工利用日常的空余时间各自学习。鼓励企业员工求上进的积极性,不施加个人压力,帮助员工顺利成长,这是员工教育组织者的成功经验。实行自我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做训练员工的工作了。这正是自我教育在员工训练中的价值所在。实行员工自我教育可以有效的把企业宗旨、经营目标、企业制度等在内的企业精神灌输给企业员工,并使之深深扎根于员工的脑海之中。日本松下公司的员工进行自我介绍时,往往一开口就是我是松下人,这就是他们把企业员工的自我教育作为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重视的结果。因此员工自我教育搞得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使员工与企业抱作一团,同生死共患难。这一点正是我国企业的一大缺陷。从这方面来讲,对员工教育的最本质目的是改变员工的思想。这应当成为衡量员工教育成功与否的准绳。 

    自我教育的方式有好多种,例如企业可以为员工创造一定的条件,征订一些报刊杂志和购买一些书籍,并定期组织员工交流心得,对其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还可以把这一活动同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还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函授、夜大、自考、资格证书等学习,企业可以有条件的为这部分员工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励员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与员工培训档案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了各种培训之后,还要看看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标准,这就需要对其加以考核;同时鉴于人才培训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考核制度 

    一是对理论水平进行考试,检查受训者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程度。二是实际操作考核,采用不定时的抽测或定期的技术比武。如营业员排列商品的规范性、对货柜上商品的了解程度、货物上架的规范操作和特殊商品的处理等等。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可以获得上岗证;同时,每次抽测,考核的结果应当与职工的效益挂起钩来,记入员工培训档案,作为奖金发放和升降职的依据。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在员工人事档案之外,还应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员工培训档案是企业人力资源库的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收集员工现有的培训资料,包括其文化水平、各种资格证书、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要求,然后进行统一整理,登记在案;第二,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订培训计划书,向人事部门申请。这一步主要是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第三,人事部门对员工自行制定的计划书的审核。人事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总体培训规划和人才需求方向以及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确定对该员工的培训计划书。第四,把员工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在案。应该说员工档案的建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困难尤为突出。然而建立培训档案是企业人才再培训尤其是连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训档案的建立需要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培训资料混乱的状况。 

    人才培训是我国连锁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此以往,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业大踏步前进,使我国连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瓶颈,因此重视培训工作,加大企业内部的培训力度,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经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1.[美]凯普着,金雨编译,没有任何借口——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2.扬剑、金国、金小玲编着,人力资源经理培训标准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1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9

关键词:供电企业 档案管理 培训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9年,国家档案局颁布了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对企业档案业务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工作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方法和技术指南。为更好地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2010年9月福建省档案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进一步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同时,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在供电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如何有效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档案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成为企业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1 加强县级供电企业档案专业培训的必要性

为有效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在服务信息化企业建设中的作用,龙岩电业局在档案“国家一级”标准基础上,对照《福建省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紧紧围绕档案工作组织与制度、档案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设施设备四大基础工作,率先在全省供电系统内开展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通过专业垂管带领县级供电企业开展档案规范化评估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手段、硬件设施等方面全面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这些都对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高标准、严要求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只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才能够满足岗位需求,《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对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档案人员应定期接受档案业务培训是要求之一。因此,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专业培训要充分考虑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结构特点基础上,注重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

2 现阶段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专业培训是企业在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培养成为管理专家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客观上受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限制,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步伐已远远落后于地市公司,也成为影响信息化企业建设的短板之一。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较为粗放,以及结构性缺员问题的影响,县级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相对于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等专业,档案管理专业并非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在人员配置、培训安排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弱势;且绝大多数县公司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深不透;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年纪较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除上岗取证培训外,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培训,造成档案管理人员很难跟上企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求。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现状出发,结合多年档案管理的经验,提出针对县级供电企业开展档案管理培训的有效途径。

3 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的有效途径

在企业培训工作总体要求下,档案管理培训应结合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现状及工作特点,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开展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培训,在实践基础上学习培训,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克服工学矛盾,有效提供业务技能水平。

3.1 开展专业集中培训

结合七个县(市)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在全省供电系统率先开展档案专业技术帮带,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档案管理培训班,学习和强化各类载体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期限划分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字档案的操作与运用,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场学习取长补短互为所用,提高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开展集中培训,可以合理集中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一次性将大量人员集中起来统一培训,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相互沟通、探讨,增强档案工作人员学习的系统性、专业性。

3.2 采取个别针对辅导

结合集中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果情况和新任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盲点的情况,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指导的培训方式,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给集中培训结束后有疑问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单独答疑和指导,并在后期工作中做好经验总结。各县级供电企业新任职档案管理人员到供电公司综合档案室进行跟班培训,学习国网公司、省公司有关档案管理标准和各类档案整编规则,做到手把手的传帮带,培训各类载体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及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实践操作。引导新任职档案管理人员独立完成文书、单项基建工程、全宗卷等档案整编工作。根据整编结果进行点评,汇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工作的对策和方法,短而快的提高新任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能力。

集中针对全体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短期综合培训,辐射面广,但是却不能兼顾到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此时,个别指导的培训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当有极少数新任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到工作中时,个别指导比组建业务学习班级来得更高效和更经济。所以个别指导也是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的一个重要手段。

3.3 实时在线及时答疑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档案管理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来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是当今档案管理培训的必要手段。根据全省供电系统统一采用《国家电网档案馆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优势,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在线数字档案检查、指导和督促,及时解决、梳理县级供电企业在日常档案工作存在的难点、疑点、定期通报各公司档案工作完成情况,在线指导各公司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在数档系统中完成文档、科档、会计、照片、实物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提高归档率、准确率和完整率。

3.4 以查代培整体提升

每年定期组织各县公司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互查工作,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检查兄弟单位各载体档案年度归档整理情况及归档及时率,部门立卷制度和档案月度绩效考核执行情况等。通过互查平台,了解各县公司档案管理现状,协助做好诊断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对接指导,发挥基础较好的县公司的辐射示范作用,以先进带落后的方式开展县公司之间的帮扶,带动管理基础较弱的县公司快速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在检查基础上,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沟通交流机会,形成比学赶超、取长补短互为所用的良好氛围,真正达到以查代培整体提升的效果。

3.5 上下协同夯实基础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国家档案、省市档案局、省电力公司等上级单位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档案工作新动态、新方向,掌握档案规章、标准和规范等,为档案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县级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现状,采取多种灵活培训方式和模式,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效。

参考文献:

[1]朱桂兰.浅析电力企业档案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10

关键词:企业、培训工作

一、企业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

(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二、当前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企业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一)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个方面。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企业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企业未来在技术上及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

(二)做好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当企业业务繁忙,企业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

4、确定受训者

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企业的历史和企业文化等等都不了解,为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新员工加盟组织、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满足补救的需要进行培训。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设计培训方案,从制定培训目标到培训方法的选择以最终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这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因为任何一个好的培训方案必是一个由制定测评修改再测评再修改……实施的过程,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甄于完善。培训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

1、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从培训方案的本身来说的,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

2、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

3、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

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

四、结语

一切培训方案的设计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进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的分析与选择,并通过培训的评估和反馈进一步完善,这才是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11

企业教培综合体系的实践研究

专业管理的理念

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打造高效一流的员工队伍,我们秉承“全员培训,人人受益,追求实效,努力创新”的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生产工作的实际,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反馈,有总结,有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实践证明,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专业管理的范围

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新员工在见习期间的教育培训管理,引导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成才;充分利用原有教学场地和退役设备,创建现场模拟实训室,开拓教育培训新平台;丰富技术比武内容,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巩固安全知识掌握;有效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注重加强内部交流学习,鼓励技术改革创新;努力完善闭环反馈机制,做到有总结,有考评,不断提高员工教育培训质量。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对员工教育培训实施的具体情况,菏泽供电公司制定了新员工教育培训覆盖率、实训室建设达标率、技术比武合格率、安全知识达标率、外出培训综合利用率、PPT示范授课受益率等指标共计23项。其中,除教育培训优秀率指标目标值为90%外,其它各项指标目标值均为100%。

教培综合体系建设和实施的主要做法

组织机构

为保障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相关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了员工教育培训委员会(简称教培委员会)。教培委员会下设四个培训管理组(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组、实训室综合管理组、技能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管理组、综合教育培训管理组)和一个反馈总结组(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菏泽供电公司把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分为五个方面:新员工教育培训、实训室建设、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和信息反馈与评价。

新员工教育培训。新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新员工的教育培训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召开新员工见面会,进行入职前思想指导;集中学习《安规》等安全知识,为期二周;考试成绩90分及格,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参加指定工作;进入基层班组见习,充分利用现场生产实践机会,提升业务能力;轮岗锻炼。

(3)将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进行教育培训管理自我改进,编制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改进方案。

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建设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制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和综合使用管理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创建现场模拟实训室,开拓教育培训新平台”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根据实训室建设方案,从退役设备中挑选出所需的可用设备,进行处理检查,确保其达到培训要求;整理储备实训室培训所需的原材料,充分利用废旧原材料,既节约资源,又有效地储备了生产培训所需的原材料;统一编排制定实训室管理使用规定,报经本部门教培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实施;统一编制教育培训计划,报经本部门教培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实施。

(3)结合实训室建设及实训室综合利用管理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针对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并整理提炼出优秀经验,编制实训室综合管理改进方案。

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具体内容有:

(1)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教培委员会审批。

(2)“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精心策划,集思广益;技术比武,研究制定项目评分细则,报技能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管理组审议确定;安全知识竞赛,编制题库,制定方案,采用知识竞答方式,随机抽取参赛人员和竞答题目,提高参赛覆盖面;制订奖励考核制度,凡获得相应名次者均有相应的奖励,对不达标者,责令其认真练习,务必合格。

(3)结合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的实施情况,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针对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改进,整理提炼优秀经验,编制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实施改进方案。

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制定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实施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组织外出培训者做外出培训学习报告,加大外出培训收益力度;指导员工借用白色写字板,拓展现场培训新思路;积极开展PPT示范授课活动,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加强班组间交流学习,不定期开展优秀经验交流座谈会,提高公司内部交流速度;积极鼓励班组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作和QC活动;有效利用周安全生产分析会,开展集中培训学习。

(3)结合综合教育培训管理的开展实施情况,做好相关信息反馈。

(4)编制综合教育培训管理改进方案,自我改进。

信息反馈与评价。

(1)及时收集教培管理组反馈的信息,整理、分析,做好小组总结评价。

(2)做好整体总结评价,提炼优秀经验,指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编制综合改进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阅,纳入下一阶段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与控制

教培委员会不定期收集各小组在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完成程度和工作方案实施进展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中,由教培委员会负责在流程管控中进行评估。教培委员会不定期检查各管理组和反馈组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具体开展工作进程,结合绩效考核的依据对各项目组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体评估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效果。

存在问题

一是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涉及内容较多,在专业管理流程方面显得比较零散,这严重影响培训的质量。

二是专业管理的内容项目较多,不利于绩效考核工作中统一标准的制定,使得绩效考核的工作有些粗放。

改进策略

一是对管控流程改进。结合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的项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使管控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二是对绩效考核改进。针对该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开展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项目,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考评方法。

创建教育培训新平台

我公司对原有教学场地进行了整理和改建,利用退役设备,建立了模拟实际变电站(不含变压器)的教育培训实训室。利用该实训室,公司可以方便地对一线员工进行相关技能与实际操作的业务培训,不再受制于实际变电设备停电时间的影响,且安全性更高,实现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拓展现场培训

在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根据工作情况,有效利用开工会时机,针对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工作范围内的一次接线图画在写字板上,在图中将所做的安全措施和注意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迹予以标明,实地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向工作班成员交代清楚。这种方式有机地将现场工作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高了现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深了参培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效地保障了现场工作的安全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范文12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人才

一、创建有效电力企业培训系统

第一,创建有效培训系统就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系统出发,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结合人力资本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系统。

第二,评价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要求和详细计划,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人力资本需求量和分布情况。采取评价培训计划,确保培训项目和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可行地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需要问题,提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本培育和储备工作。

第三,有效培训系统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在自我发展方面要求。所以,企业在设置培训项目时,既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也要想到和人力资本个人职业生涯相融合,体现人力资本素质提升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将人力资本个人发展投入到企业发展轨道中,充分激发人力资本参加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培训成效。

第四,执行培训时要和考核相结合,并提升对培训进程的注重程度。在培训进程中,需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在培训内容上,培训要聚焦企业实际问题,在培训进程中对培训和受训者一起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充分贯彻让培训和考核紧密结合的原则,使企业能通过培训获得利益。

二、设置有效电力企业培训方案

1.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内容、教师、对象、日期和时间、场所和设备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通过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大致架构出培训方案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实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通过需求分析明确员工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岗位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从而来确定培训对象。

(2)培训内容选择。在明确培训目标和期望后,就应该确保培训中所要涵盖传授的信息。虽然具体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涵盖三个层面,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应选择哪些层次培训内容需依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特征和培训需求分析来抉择。

(3)培训指导老师确定。培训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他们都有其特征、缺点,最终究竟选择何种资源要由培训内容及可运用资源来决定。

外聘老师选择范围大,可获取高品质培训师,对培训对象有吸引力,可提升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注意,营造气氛推进成效。其缺点是缺乏了解有风险,且可能使适用性降低,成本较高。

内聘老师主要资源是公司领导、专责、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其优点是有针对性,且有助于培训成效提升,互相熟悉交流顺畅,培训易于控制,成本低。缺点是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培训对象在培训中的参加态度。

(4)确认培训对象。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不同需求决定不同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认不同培训对象。在最需要的时间里选最需要的人进行培训,依据岗位在组织中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同时坚持员工愿望与组织需要相结合原则。

(5)培训日期的选择。通常状况下,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就要进行培训。

新进员工培训。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他们定要掌握企业运作中一些差别,并掌握一些技能;回避培训对象工作高峰期,选择不影响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比如:避开每月规定抄表日期、抢修高峰等。

新技术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要求对原有职工培训。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认需要培训哪些知识和技能,依据以往经验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出日程安排,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时间,进而判断培训提前期长短,依据电力行业工作特征对普及性培训采用“短、小、精”培训方式比较合适。

(6)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方法有多种,单对工作人员来说,比较适合的可分为三类。适宜知识类培训的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以掌握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性培训有工作指导法、演示法、工作轮换、个别指导;适宜综合性能力提升和开发参与式培训的有自学、案例分析法、事件处理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等。

2.培训方案具体实施计划

(1)改善企业各种编制员工技术技能,完善激励体制。主要是健全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体制,给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干事创业舞台,激起员工潜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要改善员工档案资料,让他们有归属感。

(2)健全培训目的考核办法、积分管理办法、持证上岗等制度,将培训和人才评价、岗位晋升、薪酬待遇融合起来,同时,拓展员工发展途径,开辟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激励员工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快乐工作。

(3)重视培训师和培训管理者建设。针对培训师资,可定期选拔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通过培训后回到单位担任培训师,也可以选出班组技能手担任本班组培训师。

(4)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可运用工作例会、交接班、班前班后会、设备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等契机,围绕岗位工作中难点问题实行学习交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带徒等活动。

(5)建设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单位要建设培训基地,基地配备各专业工种实操设备、仪器工机具,开发相关课件、集中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为员工实操学习培训提供场所。重点满足一线人员实操培训需求和任务,课程设计要依据各类专业岗位体系有序地开发。

(6)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生产力。对培训机构和企业来说,均是一项大难度任务。首先,需要培训机构对培训内容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对重点部分要有深入了解,可以从各种繁乱情况中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其次,对企业来说,定要由真正熟悉岗位工作的人员负责培训。对培训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有的培训转化为生产力可能要花费1-2年时间,并且这个转变一般将衍生成企业文化,这可能极大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进行电力企业培训方案评估和完善

培训方案测评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虑,培训方案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传授信息是否能被培训对象吸收,否则要考虑从传授方法和培训对象学习特征等各个方面因素来进行改进。从培训对象角度来考虑,观察学员培训前后行为转变是否与期望相同,掌握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度,学员在工作中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转变。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虑,即培训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成本需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培训方案收益则涵盖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

四、电力企业培训不求回报

应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培训效果,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到效果,并且培训进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对象素质不高、培训流程有阻碍、培训对象学习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培训效果应与绩效挂钩,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需提倡普及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相融合,前面所阐述的根本是普及性教育,还需强调个性化教育,如:(1)培训如何装表接电、业扩、输电线路、变电修试就需按照个性化方式培训,约见会谈。通过和学员个性化沟通,确定个人学习目标。(2)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明确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学习步调等。(3)监督指导。教师要掌握学习进度,并实行进度检查。学员有什么需要,或发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4)能力评价和测试。每个学员学习一个阶段或学习结束时应有总结性评价。(5)跟踪反馈,做好培训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