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与文化管理

艺术与文化管理

时间:2024-01-09 11:16:57

艺术与文化管理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作用;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上,而怎样真正实现并且提高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核心因素便是要注重文化艺术管理作用的发挥[1]。文化艺术的管理是以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对各类艺术的种类和特点进行总结之后依据市场的反应进行的管理活动,要想更好地进行文化艺术管理,需要对其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根据理论知识不断深化实践的力度,不断进行实践摸索,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1文化艺术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1.1文化艺术管理的概念介绍

文化艺术管理就是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全方面的控制,加入人为的因素使其能够呈现出预期的结果,该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以及团队精神、情感管理[2-3]。文化艺术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对文化艺术进行全方面管理的过程,能够为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盈利性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

1.2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目前来说,文化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其发展可持续性和系统性都不足,因而,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例如文化产业从业企业较少,且较为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而且,产业较为小众盈利能力较差,缺乏经验引导极易走入发展瓶颈;大部分文化产业生产销售的艺术品不能满足大众对艺术的追求等。文化艺术管理则能够规范文化产业的管理,为文化产业确立发展方向,并为文化产业提供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系统化的管理办法。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文化艺术的作用,只有文化艺术管理能够打破以往传统文化产业的束缚,通过对文化产业的规划使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进而提升竞争力,获得更加平稳、高效的发展路径[4]。一方面来说,文化艺术管理丰富了管理工作重点内容,通过优化科研项目经费,健全了科研项目的管理机构和基建办公环境,同时也为文化产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建立相关的研究基地和课题项目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管理强化了文化产业的学术价值,深化了文化产业的服务大局意识,加强了文化产业在产品上的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使文化产业的时效性科研成果更深层次地彰显文化产业的价值,为推动文化产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2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简单来说就是不同于其他产品销售的盈利性产业,用来盈利的产品是具有一定艺术性质的产品[5]。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大多都是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的,而且现在进行文化艺术管理的人员大多都是由企业的领导人,或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者进行转型的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工作进展的不尽人意,使得文化市场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1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我国的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时间较晚,因而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对文化产业的规范化运营缺乏基础的认识和重视。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较少,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的制度法规也较少,导致文化产业市场较为混乱,缺乏正常运行的秩序和良好的环境保障。除此之外,文化产业企业内部也缺乏对流程、运营规范性的制度文件,而且很多管理人员的思想都比较传统,无法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出及时的转变,就使得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2.2相关管理人员权责不明且管理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现在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也就日渐显现出来,现在的发展局势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是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加强文化艺术管理,目前在任命管理人员上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管理人员都不具备比较专业的业务能力,就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6]。目前的文化艺术管理在任命管理人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不利于产业的发展。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对创新型理念的应用,对于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比较高,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够及时转化观念,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效率。

2.3缺乏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文化产业简单来说就是不同于其他产品销售的盈利性产业,用来盈利的产品是具有一定艺术性质的产品。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大多都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而且现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由企业的领导人或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者转型而来,使得文化市场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在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3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策略

3.1转变文化艺术管理理念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活。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人民接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来文化,对于这些文化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文化的根基,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要加强对文化艺术的管理,利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行实际性的管理,真正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利用微博、微信、QQ、电视、报纸等渠道分享一些软文、宣传语进行文化艺术管理概念及重要性的宣传,或者组织一些专题培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通过一些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加深民众的认识。

3.2创新丰富文化艺术产品种类

缺乏符合大众审美和艺术性的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无法盈利、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文化产业应该及时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利用面对面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消费者对于市场产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引进具有创新能力或者文艺细胞的人才开展产品创作工作。还要选择更加优良的宣传团队和管理团队对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宣传,为产品提供更加合适的销售方式,进而使产品得到消费者的喜爱。除此之外,在进行文化艺术管理时要积极调整相关产业管理机制,选用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充分提高文化产业相关运营企业的效率和收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奥运会吉祥物采用征集、综合评定的方式择优、择新意选择就是为了创新文化艺术产品。

3.3落实文化艺术管理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人民在不断地接受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来文化,对于这些文化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就会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破坏传统文化的根基。不能够很好地维护传统的文化底蕴,就会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要加强文化艺术的管理,利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行实质性的管理,真正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进行文化艺术管理时要积极地进行企业管理机制,选用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充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企业的收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西方文化的发展经验来看,进行有效的文化艺术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也应该及时转变现有的文化艺术管理方式,结合传统文化,根据现在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摸索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艺术管理方式。例如加强对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进出口的产品可以增加一些国画或是油画等艺术产品,还可以构建书画爱好者的分享平台,由此来给大众增加接受文化信息的机会,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4引入先进管理方式

合理利用国家政策能够使文化艺术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能够加强企业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方式,从国家到企业都设定专门的文化艺术管理机构,明确各管理人员的权责,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并依照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文化艺术管理方式,使其能够更加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2

基于工作分析提取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岗位特征要素

1.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内容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文化艺术企业高层管理者除了对企业整体环境进行评估和把握外,还制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选拔人才,对企业的文化艺术策划、组织与经营等各环节进行规划、统筹与运作,并站在全行业的角度审视把握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例如,制定文化企业组织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具体组织、实施、落实文化艺术机构的事业发展安排,实现发展目标;对外代表本文化企业与演出经纪公司、剧场或其他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谈判,签署相关商务合同;采取有效营销手段,完成文化艺术产品的推广,达到销售目标;为文化艺术创作、表演提供一切必要的后勤支持;向社会本组织的重要信息,参与必要的公关工作,协助理事会或董事会筹款等。

2.文化艺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

由于文化自身的特性,文化艺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是“文化”,是精神产品。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承担着崇高的精神传承,承担着公民的社会职能;作为商品生产者,文化艺术产业又必须在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遵循产业化运作的一般要求。总之,文化艺术领域发展的基本历史和创作特点要求文化艺术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艺术专业知识;文化企业内部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教育培训,以及运作经营的演出策划、营销宣传、对外合作等要求文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并不断塑造公正无私、谦和、宽容的领导者品性;文化艺术产品的精神属性、公民社会职能要求艺术机构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与艺术的精神品位和社会职能相关的人文知识素养。此外,文化艺术企业高层管理者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欲望,有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把握航向、瞅准机会、适时出击的决断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鉴于上述分析,就完成基本岗位职责工作来看,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的岗位特质包括19项,分别为:责任心、敏感性、观众培育、艺术价值开发、专业素养、战略性思维、德行垂范、运作把控、创新意识、沟通能力、授权赋能、引领驾驭、多元文化认知、自我控制、主动性、乐观谦和、捕捉机遇、谈判艺术和适应能力。

基于文献分析提取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岗位特征要素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Patricia Dewey在《从艺术管理到文化管理》一文中提及了关于艺术管理者胜任工作必不可少的素质的3个原则:对所选的艺术家、艺术形式要有深入了解并积极努力;对所从事艺术可能接触到的受众的文化历史背景、意识认知等社会背景要全方位知晓;具备使用正当的社会、政治和管理技能的能力,洞察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的前瞻力,独特的审美创新能力,并具备能在最适当的环境下把艺术呈现给最多数、最适宜受众的能力。Patricia Dewey还在第29届国际艺术理论政策会议上提出,管理全球体制变革和本土环境相互作用下的艺术组织应具备对外文化贸易交流能力、文化认知能力、培育观众能力及多渠道融资能力。台湾中山大学学者Shang-Ying Chen通过历史分析框架和组织情境分析框架归纳总结了当代艺术管理者应具备的计划、决策和战略管理等17项技能。向勇在《创意领导力》一书中提出了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素质内容,包括服务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等20项基础胜任力,以及文化行业经验、创意价值鉴别力等7项专业胜任力。谢大京、一丁在所著的《演艺业管理与运作》一书中认为,创新、博学、谦和、果敢是变革时代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王双春在《艺术管理―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中指出,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资本运作、媒介市场运作、战略思维、开拓能力、创新精神、熟悉国际惯例等能力素质。

以上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文化艺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经分析整理又得到18项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人员岗位特质,具体为审美辨别力、学习态度、执着追求、注重质量、文化营销力、个人影响力、政策运用力、创新思维、分析性思维、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公关能力、风险意识、诚实守信、公平正直、包容豁达、前瞻力和宽广视野。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确定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

本研究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0省市22位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进行了正式访谈,又获得3项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素质,分别为:勇于实践、想象力和科技运用。

根据上述得到的40项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素质要素,参考相关胜任特征编码词典,本研究课题组编制了《文化产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编码手册》。依照该编码手册对20份有效访谈文本进行胜任特征要素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频次、信度、效度、相关性、显著性检验等多元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23项文化产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要素,分别为捕捉机遇、多元文化认知、文化传播营销、战略性思维、引领驾驭、审美辨别力、创新思维、勇于实践、想象力、观众培育、沟通技巧、预判决策、谈判艺术、协调能力、敏感性、授权赋能、责任心、影响力、开拓精神、科技运用、艺术价值开发、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基于胜任特征的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者培养建议

高校是各类高层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的重要场所,针对当前文化艺术企业对高层管理者的迫切需求,可以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在硕士阶段分别设立相应的专业和学科,如试点培养艺术管理专业学位硕士(MAA,Master Of Arts Administration),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管理人才保障。因此,高校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与设计:

1.明确教学目的

传统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课程内容而展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学则把课程培养目标转化为确定的胜任特征中的一系列的能力,这使得教学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教学目的和方向更为精准、明确,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更有保证。

2.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设计是把课程培养目标、需培养的胜任力及教学任务结合起来,使开发的课程体系既能帮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又能评估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是围绕胜任特征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确保学习者在获得必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等综合能力之后,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传统的教学效果衡量标准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而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培养是考察学习者是否获得高绩效表现的能力。因此,应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毕业生实际工作表现效果进行调查,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个人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解,以评价课程是否有助于获取相关的胜任力。

总之,在文化艺术产业高层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借鉴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努力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优秀高层次管理者,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3

一、艺术管理学科―――艺术与管理结合的产物

通常我们认为,管理更多与经济、政治、利益分配等相关联。很少有人会认为艺术管理能够有效结合起来。然而事实上,艺术要想有效发展,就需要与管理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管理手段,实现对艺术活动内容与发展形式集约化管理。整个艺术管理实质上是艺术与管理相互结合,互相融合的产物。

而要想认识艺术管理学科,就要从管理的概念和定义出发。无论是哪一种管理理论流派,毋庸置疑,管理都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合理规划发展思路,通过科学化管理手段和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最优效果。简单的说,管理实质上是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资源的最优化分配,从而实现预期目的。而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要适当结合制约条件,实现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标的协调发展。在艺术领域中的艺术管理活动,不仅包括对艺术活动的拓展与演出,也包括推广艺术活动的资金支撑、队伍体系构建等。而整个艺术管理活动实质上是一系列整体发展、全面规划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的具体过程。尽管艺术管理是管理活动,但与其他管理活动相比,艺术管理对利益价值目标的把握上,更重视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具有自身的文化艺术特性。这是艺术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方式的最重要内容。

二、艺术管理学科的特点分析

1、传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

任何社会存在都是人们群众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中创造的。艺术、艺术管理都是这样。在传统艺术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吸收的先进艺术管理思想,而这些艺术中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借鉴,通过有效吸收,结合具体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创新。以往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的艺术管理思想,并不是所有部分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思想中有一大部分是符合我们现阶段发展需要的。因此,要想实现更好发展,需要我们对这些旧的思想做好传承和总结,同时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和超越。而在现阶段,要想做好艺术管理工作,我们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实践理论,结合发展现状,吸取发展过程中有益经验,从而建设一条适合艺术管理学科良好发展的具体道路。

2、文化性与科学性的有效融合

艺术管理学科实质上是艺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实质上融合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管理的科学特征。艺术管理学科在培养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在培养管理能力。事实上,艺术管理学科是文化与科学的有效结合,而艺术管理也要考虑到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不仅要认识到艺术管理过程中的文化性,还要重视在这一过程中的科学性。但艺术管理学科更加注重精神价值的发挥和应用,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做到文化性与科学性的良好融合,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和统一。

艺术管理学科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升华。具体而言则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相互融合,也是美与真实的最好融合。文化性与科学性是艺术管理学科的双重本质。但是在艺术管理过程中,文化性与科学性的地位不同,科学性是艺术管理的基本和本质,而文化艺术性则是其良好升华和融合。文化艺术性的良好发挥应该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作为管理科学的一部分,艺术管理有着自身的本质特征、运动规律,而这些内容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是无法分割的。也是我们实施艺术管理所必须坚持的。想要构建合理、高效的艺术管理学科,就应该充分做好文化性与科学性的有机融合与统一。而不能把两者分裂开来,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好二者相互借鉴与融合。

3、目标建设性与方法性的有机统一

构建艺术管理学科,就必须要知道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目标。这是学科建设的切入点。而在建设过程中,更是要树立正确的建设方法和方针。要依据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目标,选择有利于艺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路线,针对发展对象,选择正确认识艺术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层面。充分使用正确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结合信息科学、决策控制论等科学手段,通过批判吸收的具体理念,为艺术管理学科发展拓展新的发展思路。通过学科的有效整合,最终实现艺术管理学科更好更快发展。

三、艺术管理学科的社会价值分析

尽管艺术管理这一学科概念,在近年来才被广泛宣传,但这一学科在艺术活动产生之后就已经出现。艺术这门学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思想表现和社会观念的最好表现。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文化活动,背后实质上都与公众活动有关,同时比如通过诗歌、戏曲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将这一系列内容合理保存下来,最终有利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同时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和风气的形成。

艺术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致使整个艺术活动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大量不良文化现象出现。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艺术管理,整个艺术活动现场混论无序,只有通过高效的艺术管理才能确保艺术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艺术活动并非只能有一部分人享有,应该是全民所共有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才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而艺术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实质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文化资源,也体现了文化艺术应有的意义和使命。扩大了艺术文化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而这也能有效推动文化长远发展,延续了整个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建议

档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管理好档案是维护本地域文化特色及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工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的不言而喻的。国家文化部原部长蔡武曾指出:“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的确,艺术档案主要是指艺术单位与艺术工作人员在艺术的创作、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以及声像等各种各样形式的历史资料记录。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基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乡镇举办文化活动的次数日益频繁,随之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大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把文化艺术档案收集好、管理好、利用好,这是一项为今后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乃至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同时搞好文化站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不但是当前文化站工作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现状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相对比较落后,设备不齐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以来,现在好多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如今是今非昔比,可是只有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变化甚少,管理依然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手工管理水平上。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配备设施严重的不足。至今尚未建立独立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大部分都选用艺术档案与办公室行政档案放置在一起,给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建立专门的艺术档案管理室十分必要,并且目前尚存的艺术档案资料已经逐渐开始老化,甚至出现严重破损的现象,如果继续与行政档案混合在一起,工作过程中文件的翻动难免会造成档案损害。

2.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队伍薄弱,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强。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由于受所处的地理环境、当地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造成建设档案管理室的资金投入缺乏现象。另外,乡镇文化艺术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培训等,甚至出现一些管理人员经常更换,缺乏固定性,这些因素严重导致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缺失。

3.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业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属于基层工作,这也决定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机构的不合理性,对于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均由管理室工作人员所担任,没有特定的专业人员,导致目前所收集的文化艺术档案不齐全,管理的内容主要侧重与文字资料,关于图片、声像等方面的资料甚是少见,这一系列的因素均造成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严重滞后。

二、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的反应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揭示着乡镇文化演变的整个过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文化艺术档案是当地文化最原始的材料记录,有助于后代人对先前文化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就是为了保存这种原始材料的工具,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同时还是群众从事文化活动的真实反映,真真切切的记录着整个文化活动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2.乡镇文化艺术档案具有浓重的地方特彩,是一个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代表者,不过文化艺术活动的进行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否则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艺术单位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研究、教育等活动中对文字,图像等资料的记载,它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力度逐渐开始提高,且高质量的艺术产品不断的涌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受到各界艺术家和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三、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视,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乡镇政府必须成立专门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及时归档工作,保证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另外,还需建立和逐步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日常评估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用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

2.加强资金投入,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此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促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

3.加强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提供综合素质。目前,乡镇档案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造成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此外,在网络日益突出的时代,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4.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核心,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不断“改进、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促进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发展的脚步,早日使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的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与社会事业进步和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近年来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必须增加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做好基础的服务工作,以便于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既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艺术管理教育;民办高校特色;探索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166-02

纵观全球,艺术管理教育作为规范的术语,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已经50年有余,而中国的艺术管理学科仅有20多年,尚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并处于初创与逐步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以及相关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国的民办高校相对公立院校更应该高度关注并积极创立艺术管理专业,培育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全能人才,并把艺术管理专业转变为目前国内最有吸引力的学科之一,来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的步伐。

一、国内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状况

从1983年起,我国一些高校意识到艺术管理专业及人才的重要,开始致力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二十一世纪初, 随着文化浪潮复兴,全国一些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艺术管理专业,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主,开始系统培养适应文化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管理人才。随着2005年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创立,我国拥有艺术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成为此专业研究交流、信息沟通、学习创新的平台。 近些年,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不仅艺术类高校纷纷创办艺术管理系或专业,一些综合类、经管类大专院校也都以学科交叉的形式开创文化产业、艺术管理类专业,来满足未来商品市场尤其是文化领域对专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艺术管理已然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但由于发展时间短,专业人士缺乏,完整且规范的专业体系还尚未建立健全,可以说,全力发展艺术管理专业及培养其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二、我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解码

艺术管理,不仅是对艺术本身的组织、协调、管制与治理,还包括对艺术领域内的人员、物品、财力、乃至时间统筹和信息管理。因此,艺术管理不仅需要经济学所必备的敏感力及观察力,还需要有对任何领域涉及艺术外延与内涵的理解力、洞察力、鉴赏力,甚至对各类型文化组织或机构都需要有相应的了解,并掌握相关信息资源。综合多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肩负一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今艺术管理对人员的要求和解码。而对于相对弱势的民办高校,要想建立艺术管理专业及培养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与国内甚至国际公立大专院校公平竞争,就应该把握上情与下情:了解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动向;掌握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感知文化领域浓厚艺术环境或氛围;充分研究文化领域对艺术管理人员从业要素的要求;还要走进地方文化市场,体察基层文产管理优劣实情,让文产专业学生在不断加强艺术管理基础知识之余,还要逐渐培养学生对艺术管理案例的实际运用。培养符合现代文化产业的多功能,高效率人才,才能具备更多优势,与公办高等院校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平等竞争,取得就业机会。

三、民办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作为精神食粮,对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艺术及艺术品的价值及其文化内涵。为优化文化管理需求,艺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被需要成为当务之急,这对艺术管理专业的在读学生确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也给艺术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民办高校而言,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真正地被重视起来。

(一)薄弱的师资是制约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

艺术教育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尤其美国艺术管理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然建立一个基本完善的教育体系,并针对不同学生需求,划分为连续性教育和非连续性教育。而且美国的艺术管理专业不仅仅存在于艺术文化领域,还包含经济管理领域。学生毕业,如果涉及经济或管理领域,即授予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如果是艺术人文领域,即授予MFA(艺术硕士)或MA学位。从此看来,美国的艺术高校在艺术管理专业上极为专业和细致。由此也可推断美国艺术教育管理专业的师资也一定充足和强大。纵观我艺术管理专业,发展初期,专业内部划分不细致,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单一,并且师资力量薄弱,民办高校更为凸显。大多数艺术管理专业教师是从艺术学或基础的声乐老师转化过来的,这些老师虽有较强的艺术史论知识或夯实的声乐背景,但知识储量单薄,对艺术管理专业认识并不深刻,对所涉及的课程更是丈二和尚,如此,很难培养出专业人才。再者,民办高校由于待遇问题,任课教师多为兼职,很多兼职教师又忙于其他工作,课时少成为学生抱怨所在。因此,既具备理论基础,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战的综合性师资,一直是困扰民办高校艺术管理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缺乏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与编排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6

一、研究戏曲艺术档案的历史发展是摸清档案管理底数的前提条件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戏曲艺术档案是在戏曲艺术成为重要文化表现形式后成为文化管理的内容。我国戏曲艺术的巅峰时期,当属拥有关汉卿等戏曲名家的元代。当时社会相对繁荣发展,百姓生活由物质需求逐步加入了对艺术文化的欣赏,戏曲艺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戏曲艺术档案及管理出现在我国近代。田汉等戏曲大家对戏曲艺术进行了深度的编纂与整理,戏曲艺术在近代逐渐有了一定的汇总与存储,这些都为后辈对戏曲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原始学术文献。当然,那时的戏曲艺术档案主要依托投身于艺术事业的民间个人,并无专业的学术研究部门或档案管理机构,艺术类档案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整理层面,且较为分散,系统性不够。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戏曲艺术都没有归档,尤其是地方戏曲艺术仅仅靠口口相传很难全貌延续。建国后,随着政治风波与经济风潮涌动的是文化艺术的发展。国家层面逐渐关注到了戏曲艺术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先后建立各种艺术档案博物馆,并交由专业人士进行鉴赏甄别与整理管理。政府通过定期的资金扶持,使戏曲艺术档案机构的运转有了源动力。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国对地方戏曲、民间戏剧等文化资料的兰台世界LANTAIWORLD考证与搜集也相继铺开。戏曲艺术档案逐渐有了固定的场馆、专业的管理者,同时在档案信息电子化方面做出了很有力的尝试,戏曲艺术档案的管理又延伸到电子网络空间,档案管理则由纸质转向了电子版,戏曲艺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到如今,戏曲艺术保护已经变成社会所公认的公共事业。更多的机构参与到戏曲艺术档案的搜集整理与保护中,且戏曲艺术档案已经成为学术界专业课题,研究与创新让戏曲艺术老树萌发新芽。不过也有隐忧,便是档案管理者的盲目参与,让戏曲艺术档案管理更加随性化,档案管理整体质量走低,戏曲艺术资源认定与价值传承遭遇很大争议与挑战。

二、剖析泛档案化背景下戏曲艺术档案的管理问题是补位档案管理弱势的必然要求

1.泛档案化导致档案管理规范性遭遇挑战。戏曲艺术在当前处于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其中不仅有正宗流派的各类戏曲艺术作品相继创新诞生,还有戏曲与民俗、戏曲与通俗等的杂烩式文化。如前所述,泛档案化便是盲目地将所有戏曲或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拓展归档于戏曲档案中,且分类随意、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化,导致戏曲艺术档案门槛降低。这种泛档案化的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在形式上或者调式上的相近,泛档案化概念性的诱引,让戏曲艺术档案界定产生极大的难度。再者,与两千年左右戏曲艺术档案对比,我们看到这些戏曲艺术档案从本质上已经发生位移,其形式化、边缘化现象严重,档案文档核心价值降低,更有本来属于优秀戏曲艺术的档案材料需要收录保护,但却因个人喜好或鉴定标准的差异化而弃之,造成戏曲艺术档案核心文化的遗失。2.泛档案化导致档案管理科学性遭遇质疑。在戏曲艺术不断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其原始性资料及不同版本的档案资源也在倍增。例如,《花木兰》便出现了京剧、豫剧、晋剧等门类之分。尤其是戏曲艺术档案更倾向于文档资料之上的影像资源,档案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一时之间给戏曲艺术档案归档形成很大的难度。面对于此,档案管理者有限的精力难以实现全覆盖,必然导致档案分类定性模糊。一些艺术类档案是按照名称及相关内容划分,也有的则按照区域剧种来划分,还有的按照受众人群来分,这些分类之间又有重叠,档案归类太过于随便,档案资料混杂不清,这些都使得后期在研究、调档时出现资料搜集不全等情况。有些十分珍贵的戏曲影像甚至被放置在普通分类中,艺术价值被湮没。倘若戏曲艺术档案管理长期听之任之,必然会致使戏曲艺术的遗失,必然会降低艺术传承的质量,戏曲档案管理流于形式。3.泛档案化导致档案保护全面性遭遇难题。鉴于戏曲艺术档案的特殊性,其图画、图书及音像制品很多。不同的档案资料对于保存环境等条件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如纸质版戏曲艺术档案要求环境必须是通风状态,且能密封保存,倘若一味堆积与散放,同时环境阴暗潮湿,珍贵档案纸质资料必然会发霉、起皱、浸泡等,一旦损毁无法弥补。同时,很多电子类文献资料则需要从技术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如硬盘必须防止在暴晒环境或潮湿环境,同时要做好备份工作,防止因为一时操作失当而格式化,档案资料就此无法修复,且这些破坏是永久性的。4.泛档案化导致档案人才专业性遭遇瓶颈。档案管理是高校文档类相关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而戏曲艺术档案的管理则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赋予与能力培养。普通的档案管理人员只能掌握一般性文献保护常识,对于戏曲类艺术档案的收集、分类、归档与管理能力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目前,高校教育虽然设置有档案管理课程,但在艺术档案领域的专业化指导仍然是空白状态。在档案馆等单位调研时,我们看到大多数的戏曲艺术档案管理者均是接受过高校一般性档案管理专业教育的学生,也有部分学历为相近管理专业,对档案管理的基本常识与技术要求掌握不够。可以说,戏曲艺术档案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珍贵的戏曲艺术无法得以封存,其传承价值大打折扣。同时,在常态化技能培训上缺乏考核激励机制,这使得艺术档案管理队伍始终处在较低水平。

三、探求泛档案化背景下戏曲艺术档案的管理路径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的根本保障

1.摆正档案管理导向,推动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理性化。戏曲艺术档案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把戏曲艺术的活的价值传承下来[2]58。戏曲艺术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其价值在于为戏曲艺术再现与文化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实体资源,同时也能促使戏曲艺术在传统经典之上继续创新,让艺术之树开满新花。戏曲艺术服务于社会与群众生活,为文明发展提供精神给养。故而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必须要秉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坚决摒弃泛档案化的理念误区,要立足优秀的戏曲艺术,辐射收纳能够辅助提升珍贵艺术档案价值的资源,让戏曲艺术在关注与支持下不断传承。同时,要通过大力宣传,鼓励更多的人通过专业化学习后投入到档案管理中去,或激励他们将珍贵的档案史料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档案分类管理。要不断挖掘民间戏曲艺术力量的潜力,实现政府引导、民间支持、全民覆盖的档案管理保护体系构建。2.论证衡定分类标准,规范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科学化。当前戏曲艺术类档案归档管理亟需相对统一科学的标准。在档案数目众多、涉及区域广泛及分类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要首先实现区域范围内档案管理标准的统一,并将其作为要求条文应用到各地档案馆或档案机构管理中。建议统一为四个类别:一是从档案的性质内容上来看,划为艺术作品、艺术评鉴、艺术教育等;二是从档案服务的范围及来源看,划为个体戏曲档案与团体戏曲档案;三是从档案的形式来看,划为纸质类档案、电子类档案;四是从档案的级别来看,划为珍存版档案、一般性档案等。如此等等,在实现统一要求归档后,戏曲艺术档案的价值将会在便捷的查询、欣赏与研究中得以最大化。3.突出艺术档案价值,引导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精准化。戏曲艺术档案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处理与技术条件下的存放管理,就会在漫长的环境变化中毁坏甚至损失不可恢复。在经过专业的分档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对档案的科学化保护。要切实加强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的质量,就要首先配备好戏曲艺术档案的基础用房及存储柜架,保证其能够应对各种外部异常条件下的档案保护,尤其要在防火、防潮及防毒层面达到国家存储环境标准。同时,对于电子类档案要做到多备份、勤杀毒,防止病毒侵入及U盘等格式化。还建议在戏曲艺术档案管理人员中施行分区责任追究制度,要求一旦发现有珍贵资料的伤损必须即刻做好修补与保存。4.强调档案管理质量,提升戏曲艺术档案人才专业化。戏曲艺术档案管理,保障在技术,主体在人才。一方面,建议高校在一般性档案课程中引入特殊档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从基础档案收集开始,通过业务流程熟悉、归档分类标准熟悉及档案管理技术支持等层面的专业性培训,实现专业型戏曲艺术档案人才的定向培养。对于已就业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专业文化与管理理念素养等方面的主题培训,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让其在工作中长进,在学习中增识,保证其在漫长而枯乏的职业生涯中做到严谨、细致,拥有远见卓识,致力于让老档案焕发新活力、新生命。再者,要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专项培训,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是必然,不断提升职业水平、服务档案事业才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关键。

四、小结

在中华艺术文化长河中,戏曲艺术是不可或缺的瑰宝。要想在泛档案化的形势下提效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就要摆正档案管理导向,推动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理性化,就要论证衡定分类标准,规范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科学化,就要突出艺术档案价值,引导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精准化,就要强调档案管理质量,提升戏曲艺术档案人才专业化,进而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提供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7

艺术档案主要是指艺术单位与艺术工作人员在艺术的创作、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以及声像等各种各样形式的历史资料记录。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基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举办文化活动的次数日益频繁,随之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大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为我国文化价值保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艺术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方式比较落实,管理设备不齐全。根据调查可知,我国目前各地文化艺术档案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不先进。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地文化艺术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我国各地文化艺术档案馆的发展却并没有与之适应,很多地方仍然与行政档案混合管理在一起,不仅给管理工作者带来不便同时直接影响文化艺术档案查提取和查阅。同时,相关配置设备不齐全不先进,也使得文化艺术资料保存不完整或丢失,很多资料已经出现老化变质的现象,由于技术设备不足,使其不法修补和转移,严重影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

(二)档案管理队伍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影响,也导致了我国整个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队伍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很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比较着重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比较容易忽视对文化艺术产业的记录和保存,得不到重视,缺乏资金投入,使其文化艺术档案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档案管理团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薄弱,责任心不够,甚至出现一个工作人员兼顾几项工作或部分工作无人负责现状,严重制约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发展。

(三)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使得各地对群众文化艺术记录和整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地区文化档案馆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关监管工作人员,很多文化艺术资料往往由技能素养不全面的工作人员全权负责,管理人员依据自身喜好不同而进行取舍整理,就出现了一定重文字轻图片、或重影像资料忽视文字描述等不同记录标准,直接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可用性和完整性。这样缺乏统一科学标准给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进步也给查阅群众带来不便。

2 艺术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艺术档案的不重视,文化馆的艺术档案是文化馆艺术活动的原始记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职业奉献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还需要一定的文化业务知识和档案管理能力。

(二)文化艺术档案馆的保管条件较差,大部分的文化艺术档案都难以长期保存,由于文化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等其载体的特征性,必须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县级的文化馆基本上不能达到该要求。县级许多文化馆由于各种原因,不仅没有档案室,而且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使得大量极有价值的资料散落或流失,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有的文化馆里虽然有档案管理人员,但也只是局限于一般性的收集资料,文化馆即使没有专职档案人员,也应该有相对稳定的兼职管理人员,并且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收集和中立档案,是一项十分繁重、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耐心、细心、诚心,应该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文化馆的艺术档案问题复杂,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文化馆艺术档案中声像、实物档案的创作者往往以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经常会出现不愿意整交档案给管理部门的现象。

3 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艺术档案管理的普遍状况,本文认为,加强档案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切实提高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文化艺术发展服务,各文化艺术单位应高度重视,把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入文化艺术单位的全面工作之中,纳入单位领导的职责范围,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范围,切实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全面推进文化艺术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综合保护开发利用,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保护和抢救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在抢救过去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加注重当前艺术档案的成果收集、整理和补充完善,为将来留下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料。二是要切实提高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文化艺术单位要注重对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促进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纷繁、杂碎,管理中首先要进行归类,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进行初步归类时就能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工作。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随机、细致,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有端正工作态度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要能随机采集,细致认真。在新形势下还要有创新意识、时代意识,注意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三是要切实加强艺术档案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采用标准化和最新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和管理方法是艺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共享,最终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注重馆藏资源的特色,对相关档案按标准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也要逐步从原件、复制品及文献汇编等传统服务,走向艺术档案的信息管理和网络管理,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焕发出新的无限生机。四是要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开创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要正确面对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时展的潮流,发挥艺术档案特有的长久生命力,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面向社会,走进大众。我们可以顺应现代人追“星”的心理需求,积极挖掘现有艺术档案的历史价值,举办诸如历史上各类明星、各大流派、各大画派……的生平事迹介绍、艺术档案资料展览、艺术流派讲座等,把封闭在库房的珍贵艺术档案变教育学生、引导时尚的活教材,把各类艺术档案馆办成社会的课堂和科研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艺术档案的独特优势,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开发艺术档案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创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记录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历史,保存艺术成品,造福后世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实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8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一、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特性

(一)内容丰富广泛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与其他社会性的活动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主要是来自于生活,是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群众文化有着岁月的沉淀,里面含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面也是非常的广。不能仅限制在某一方面,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化管理[1]。

(二)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在对群众文化艺术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起着非常至关的作用,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来保证文化艺术性继续延续下去。但是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施时难度系数较大,在进行个性管理的同时,主要是还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将它进行整合和规范化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提高群众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三)形象性与多样性

形象性及多样性在体现形式方面是有着不同的区别。针对这一综合性较强而且规模较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整理档案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时,更应该保存一些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剧本、音乐、乐谱、照片的等多种资料,在大型活动室包括音乐会和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求将声音、图案与文字三方面的统一性,这些形象特点都是取决于群众文化的本质、能够更加直观、形象体现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这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个不断增多,群众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很早就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样对未来学些文化艺术交流的有着很大的作用。一方面,群众文化的管理部门整个活动水平比较低,而且数量也是特别的多,不想去花时间与尽力整理,所以有很多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知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开展群众文化艺术也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所以很少将文化活动放在艺术档案里面[2]。

(二)归档问题复杂,缺少有效的收集手段

文化档案管理中的声像与实物档案的创作者一直都认为这些档案都是属于个人的,所以经常不希望交给档案管理部门。现如今,很多人们的商品意识足见增强,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艺术作品如果上交的话,只会觉得自己的作品存放不当,会成为永不见天日的作品,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将这些好的作品保存起来难度系数比较大,从而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处于放任白流的状态,这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档案管理是一个技术型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很强的训练人才进行保管。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来看的话,档案管理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每一年很多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是有限,大多数档案管理的专业的学生都想留在大城市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真正直接参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比较少,由于人手不足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所以档案管理效果也不是很好。

三、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

如今,单位负责人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样会导致大量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遗失。反之,如果单位领导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看重的话就会监督下属做好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文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群众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档案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基层群众文化艺术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专项资金支持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建立,资金将列入档案管理工作年度财务预算,进一步增加硬件设施,安全软件和硬件建设,完善艺术档案系统,创造一个好的档案工作氛围。

(二)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在收集文化艺术档案资料时,要保证文化艺术档案的完整性。组织文化艺术档案,应遵循文化艺术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化与艺术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方便存放和使用,也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载体分别进行备案。

(三)提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效地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实际工作的培训和管理,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行数据分类,通过整理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各种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形成文化艺术系统的档案系统。

参考文献: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9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在众多领域都已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而在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更需要建设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才能有效延长艺术档案的使用寿命,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与应用水平。

1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简述

文化艺术档案是为了建设文化文明社会而开展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见证,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等,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都有非常重要的欣赏价值与收藏意义,而文化艺术档案就是将涉及其中的文字、录音、实物和照片等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为后人留下更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共建文明社会[1]。实现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目标,就要求与当前计算机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结合起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储存模式,再与网络化连接,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信息库,其资源供社会享用。积极建设数字化文化艺术档案,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有效提高艺术档案利用率,将其记录并保存形成全新的文化艺术不动产,并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展示和传播,进一步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最大化的共享,结合当今网络传播面广、快速便捷的特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进一步满足。其次,能够保证一些悠久艺术档案良好保存的目的,其中涉及到的保存方式有文字、影像、数字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不会因为实体档案文件的损坏而失去利用价值。再者,还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一些异地保存的艺术档案数字化副本,就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档案资料的安全,预防因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而导致损坏。目前,非永久保管的艺术档案日益增多,在建设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中制作数字化母本加以保管,很大程度上环节了空间的保管压力,对于档案的移交工作等都有便捷化作用[2]。

2信息化环境背景下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措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创建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的前提,工作人员首先要遵循与数字化要求的基本原则,对文化艺术档案可行性进行分类,确定具体的周期与范围,并由此拟定相关的物力和人力投入方案。其次,要针对实物性的艺术档案做好筛选工作,比如材料的大小、规格,影像的清晰程度、具体数量,以及资料的易破损程度,都要进行详细的清点和登记。再者是对进行数字化的材料做好已数字化和物理存储的说明与标注,明确具体的来源信息。还有就是做好批量材料的存取以及复位工作,进一步保障材料的安全。最后是要确定储存的计算机硬盘容量和内存情况是否符合存储的要求。

2.2采集处理工作

艺术档案的实物要转变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与储存,那么采集与处理工作就非常重要。在进行采集时,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用扫描等技术手段,确保不同规格的材料达到同样的字体大小、字迹风格、清晰程度,尽可能恢复母本的原始性,又要适度参考当下应用的便捷性原则确保使用效果。同时还要做好纠偏、防污、压缩等处理。

2.3数据处理工作

这是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后进行的工作,对录入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核对与排序,提高后续管理工作和检索工作的便捷性。针对已经录入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录入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有卷件标题的要确保其相符,分类正确,核对标明数据与内容的一致性,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发现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情况下还要及时参照母本的内容进行验收,提高文化艺术档案的真实与可靠性。

2.4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

作为艺术档案信息数据储存介质、信息对象、管理系统的整合体,数据库包含了软件、数据管理员等,在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关系式数据库、非关系式数据库以及数据库技术结合,属于一项应用较广的数据库建设技术之一。主要通过数据模型为中心,融合相关的数字、图片、文字、字符、视频和声音等等,具备了数据量大、类型种类多、处理统一方便的优势,在应用和继续开发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艺术档案数据库中需要借助C/S和B/S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发,与主流服务设置形成无缝的集成,使其达到良好的控制管理效果。其中的C/S程度能够协助前期纸质档案信息、自动入库的管理,解决一些具备历史信息纸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B/S模式则为访问档案的人提供身份认证等信息检查,更方便地完成后续的浏览操作。

2.5数据备份处理

在经过验收后,合格的档案数据录入数据库以后要进行备份,一方面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弥补一些部门硬件配置不均衡完善的缺陷,数据备份很有必要。其中使用到的光盘通过存放数据要求和格式的分类,分为了只读光盘,如DVD、VCD等等,在进行储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的具体内容和所需要的容量,进而选择合适的光盘,备份完成以后要及时读盘,以确保备份的完整度[3]。

2.6共享管理系统

共享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特点是分级,属于对于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权限控制范畴,用来识别访问者具体的身份,并分配范围权限内的浏览对象。其中重要的作用是安全保障,这就涉及到安全保障系统,用以确保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正常合理使用,并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4]。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操作过程,防止出现违规、恶意攻击或盗取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加强了文化艺术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保障,也为后续维护工作的连续性打下良好的基础[5]。

3结语

总之,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其包含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内的诸多技术性要求,又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其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与安全性,那么工作人员就必须加大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的发展带来的福利,让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在保存、利用、传播文化艺术档案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数字化管理和实体管理机制,让文化艺术档案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传播,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燕.艺术档案资源数字化与管理探讨[J].四川戏剧,2016,11(4):150~151.

[2]潘革.艺术档案数字化的探索[J].数字兰台,2011,12(44):24~25.

[3]汪辉霞.浅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的数字化管理[J].大众文艺,2015,11(12):192~193.

[4]李树青.关于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戏剧丛刊,2014,32(5):98~99.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10

——题记

艺术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世纪西方艺术教育中提炼出来的,这与西方国家政府的艺术政策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自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的大学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如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英国的伦敦城市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①目前,美国的艺术管理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发展为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教育,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正处于起步阶段,就本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艺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管理既包括艺术行政管理又包括艺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艺术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满足艺术产品创作者的需求,只有达到二者的相对平衡,才会使整个艺术生产过程达到最优化。

1.艺术生产理论决定了艺术管理教育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础。”②艺术生产过程是艺术劳动者的劳动与艺术生产资料相结合,创作生产艺术产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是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要遵循最根本的生产规律。

对艺术生产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基础上,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管理理论对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因此,需要培养艺术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艺术市场的高度专业化要求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

面对竞争激烈的表演艺术市场,专业艺术团体的管理应是将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和机制,不应成为“体制改革”的对象,因为艺术院团亏损大多是经营性的亏损而非体制性的亏损。如能先解决好院团的管理问题,那么体制改革的绩效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艺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发展潜力的大小,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

目前表演团体的管理人员主要由专业艺术工作者转行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特别是营销方面)的培训和实践,院团管理人员缺少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对管理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人、管事”层面,对现代管理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无论在对内的财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对外的市场开拓、公共关系方面,都难以承担起推动整个院团发展的重任。

无论是表演团体还是演出经营机构,艺术管理人才都是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二、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

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

艺术是感性意识的融合,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若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客观认识感性的艺术及艺术形态,在理性、客观、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这样才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附加逻辑的理性规范。艺术管理专业恰是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交叉,找到二者的相交部分,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针对艺术市场的动态、规范、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这就是艺术管理专业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艺术市场运行中,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等施之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项目进行得专业、合理、有序、规范、系统,这就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

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带入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管理的理论融入艺术的知识领域里,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以管理领域的资深学术资格充当艺术管理的学科前沿专家。艺术管理学科要有一定的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的理论深度,同时要成为能够统筹、管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人员,这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相融合。

3.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平衡

这个学科特殊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特殊之二是因为它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只是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一个必备基础,社会实践的广泛参与和学生组织与策划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是其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通常是辅之以课堂学习,但艺术管理专业却是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因此,有可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会让他们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那种个性的竞争和形态的多元发展。实践与课堂教学始终是两条并行轨道,在艺术管理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延伸、不断拓展。也只有在这种双轨支撑下前进的学科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真正通向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三、对艺术管理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艺术管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 构建以艺术类公共基础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基础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实战,着力培养组织协调、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三大能力。

第一方面是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与本质。在这里,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

1.艺术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可以根据不同院校所针对的教学方向而定,如:音乐表演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传媒艺术等。而后在各自领域再开辟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类研究、鉴赏类评论和美学类认知等。

2.管理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文化学、战略管理学、营销策划学、项目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3.经济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

这三类学科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基础上,根据学生各自发展方向的不同再进行散射性的延续。

第二方面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实践写作和实践管理两方面。实践写作包括:项目策划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策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方面;实践管理则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方面。

实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确立的好坏。找到学生研究方向与实践载体相吻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容易的,因此,要通过长期的揣摩和历练,才能探索出符合研究方向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本身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管理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艺术管理教育也有其渊远的发展历史,植根于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沃土中。现在,我们国家刚刚种下了稚嫩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的教学滋润、特色的艺术滋养,这一粒粒种子将会厚积薄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发展态势。

现在,我国艺术管理学科已向国际化看齐,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专业的学术研究支撑下,培养学生的统筹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计划安排能力、甄别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构架合理学科布局、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注释: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11

第一条为加强对艺术档案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艺术档案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艺术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和监督指导下,文化部负责对全国文化系统艺术档案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第四条各级文行政管理部门应把艺术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整体发展规划,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第五条文化艺术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艺术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必要的经费,确保艺术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

文化艺术单位应把艺术档案工作作为工作总结、业务考核内容之一。

第六条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对在艺术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于违反《档案法》和本办法相关条款的行为,应依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七条文化艺术单位应建立健全艺术档案管理机构,设置艺术档案工作岗位,配备熟悉业务的专职艺术档案工作人员。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集中保管艺术档案的专门机构,负责征集、接收和保管本地区的艺术档案和有关的艺术档案资料。

第九条艺术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的艺术档案,对艺术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实施监督与指导。

第十条艺术档案工作人员应熟悉自己所保管的艺术档案,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编辑、整理、研究档案材料,以便于查找和利用。

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岗位培训。

第三章归档范围

第十一条艺术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包括: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社会文化,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艺术材料。

第十二条在国家主办的各类艺术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材料(包括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均属归档范围(艺术档案归档范围详见附件)。

业务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材料,也属归档范围。

第十三条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属国家所有的各种载体的艺术材料和实物,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

第十四条在文化艺术单位举办业务活动时,主办和承办单位应向本单位艺术档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并在活动结束后将所形成的属国家所有的全部艺术档案材料立卷归档,不得散失。

第十五条凡是为艺术创作、研究、教学和文化艺术活动参考而收集的图书、报刊、音像带、照片、剧本和有关文章材料等,均作为资料保存。

第四章收集与整理

第十六条收集艺术档案材料时,应保证艺术档案材料的完整。

整理艺术档案材料时,应遵循艺术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艺术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十七条艺术档案材料系统整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和载体分别进行立卷。

第十八条文化艺术单位应加强对名老艺人、艺术家档案材料和散失在社会上珍贵的艺术档案材料的搜集、征集和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艺术档案分类由大类、属类组成。大类应设业务类、个人业务类、综合类。具体属类应按照归档范围设置。

第二十条艺术档案材料应按内容、种类组卷。戏剧材料应按剧目分类组卷;音乐歌舞演出材料应按节目分类组卷;艺术科研材料应按科研专题分类组卷;艺术教育材料应按各专业课程分类组卷;社会文化、文化交流材料应按业务活动进行组卷。

对未完成艺术生产程序的艺术材料,整理时应单独存放,待完成后组卷归档。

第二十一条对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艺术档案材料进行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盒或盘)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

第二十二条反映和记录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并对以后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的艺术档案材料,应永久保存。在本单位组织或参与的重大的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一定艺术参考价值的艺术档案材料,应长期保存。

第五章管理与利用

第二十三条文化艺术单位应建立、健全艺术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把艺术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列入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

第二十四条艺术档案管理部门应配备足够的档案用房和档案柜架、装具,备有防火、防盗、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

第二十五条文化艺术单位被撤销合并的,应将原单位的艺术档案整理登记后,妥善移交给主管机关或接收单位,不得散失。

第二十六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档案受国家法律保护,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

艺术与文化管理范文1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趋势 艺术管理 启示

当前,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行业。加强艺术管理,向大众提供文化性、艺术性、精神性、娱乐性产品,将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艺术管理的内涵概述

(一)艺术管理内涵

艺术管理中的一种是侧重于艺术产业的政策性管理,如政府出台政策对美术品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学出版业、舞台表演业进行管理。艺术管理还有一种是对文化艺术产业自身的微观管理。本文所指是后者。文化艺术产业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影视、文化旅游、音像、艺术培训和艺术产业,对这7个产业的管理都叫艺术管理。

(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指以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广播、电视、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全面结合为特征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根本手段是创作、创造、创新,本质特征是情感逻辑和自由表达,产品具有文化性、艺术性、精神性、娱乐性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内涵是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数字内容产业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时代内涵,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艺术管理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微观管理,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事业发展为目的

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物质性。艺术管理应该把握人们的时代梦想,包括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关注人们的情感逻辑,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更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为艺术管理发展与创新提供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内容,创意为导向,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推动了艺术管理的发展,艺术管理的发展又使文化创意产业具备越来越多的创意特色。两者是相互交叉、相互依存、螺旋上升、共同进步的关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图书、音乐、美术、戏剧及艺术品等文化娱乐消费越来越大。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不少国家的强国发展战略,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行业。

步入21世纪,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益增高,政府不断出台新政,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效益明显。据统计,2011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计187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其中视觉艺术品出口93.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49.9%。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惊人,是历史最好时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1.8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具有非物质性,创意产品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所有文化创意产业都要以创意为动力,以“梦想”为导向,提供大众喜爱的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管理的启示

(一)艺术管理以“梦想”为导向

20世纪90年代,“韩流”在我国文化市场成席卷之势,诠释了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管理的启示。90年代,我国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人深感精神压力巨大,梦想追求安定、温馨、富足的生活。韩国影视剧画面的美轮美奂、生活场景温馨感人,这些正好满足了广大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这就是“韩流”成功的重要原因。

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演艺事业就要生产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如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让专业和业余青年歌手站在舞台上展示才艺,平等竞争,接受公开选拔,这一创意符合人们反对办事托关系的精神需求。青年男女站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舞台上展示了平等竞争、超越自我的现代精神和直面生活、勇于挑战的胆略智慧,所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深受人们青睐。

(二)艺术管理要以创意为动力

国内电视选秀类节目属于创意产业,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现场直播歌舞表演,选拔表现突出的选手,艺术管理与电视业的结合是很好的创意。此后,电视综艺节目纷纷涌现,丰富了电视荧屏,综艺节目收视率激增,我国的演艺事业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后来各电视台互相抄袭,创意匮乏,节目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电视选秀类节目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艺术管理者以创意为动力,使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大放光彩,随后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舞林大会》等节目,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艺术管理创新造星机制。明星不是天生的,推出一个明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成本高昂。艺术管理者创新造星机制,创新选秀节目,“超女”“快男”以低成本造星,效果明显,收获却相当可观。

艺术管理是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微观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以创意为动力,以“梦想”为导向,大量生产富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艺术产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这一发展趋势正是我们艺术管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蔡双立,梁强.创意产业需求诱导性变迁与发展机制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2]李思屈.审美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

[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