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时间:2024-01-08 11:29:08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绿色;畜禽产业;农业;面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023-02

近年来,邹城市突出将畜禽养殖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实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保障等措施的深入实施,加之畜禽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发展。

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生猪、肉鸭、肉牛和蛋鸡等畜禽养殖规模迅猛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有生猪养殖户823家、存栏42.4万头,牛养殖户114家、存栏4.5万头,羊养殖户225家、存栏39万只,家禽养殖户1797家、存养875万只,畜禽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

1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畜禽粪便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滞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成为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每头(只)猪、牛、羊、家禽的日排粪便量7.30kg、42.88kg、5.95kg和0.15kg计算,全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316万t。如果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等,污染物数量将更加庞大。由于畜禽粪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如果粪便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处理和利用,将严重危害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破坏生态环境。

1.1污染空气

粪便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氨、醇、甲烷等200多种有机恶臭物质,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刺激人畜呼吸道,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并降低畜禽生产能力。

1.2破坏水质

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灌溉,还会导致水中的鱼类及其他生物死亡。

1.3侵蚀土壤

畜禽粪便以及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以及氮、磷化合物,尤其是在饲料中氨基酸不平衡、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含量更高.

1.4危害生物

畜产品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尤其人畜共患病发生、蔓延,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2 造成污染的原因

2.1防污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大部分养殖户仍以家庭作坊式组织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并且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经过长期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

2.2防污制度不健全

尽管国家环保部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防治要求,但其条款多是原则性的,缺乏操作性、强制性,加上国家没有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是对上述标准以下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基本处于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治理工作难以规范有效开展。

2.3治污设施不齐全

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目前全市19家畜禽养殖企业办理环评手续的仅6家;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污染处理设施不规范,除个别养殖厂建设化粪池和沼气池外,多数未配套建设专门的治污设施,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2.4环境监管不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各级更多的是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养殖户小而散、环保执法力量有限的影响,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单靠环保部门一家之力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2.5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户为集中防病和促进畜禽快速生长,在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药物残留进一步加剧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3 治理污染的对策

3.1要建立严格的环境监管体制

对现有养殖企业和规模大户实行环境污染评估,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按照审批要求,对没有配套建设环保设施或设施简陋、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厂,实施限期治理并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对选址不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影响周边人居环境和水质安全的,责令限期整改或者转产、停产。对申请新建、改建、扩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认真落实镇街预审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在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建设畜禽养殖场。

3.2要大力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一是大力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二是大力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大力推行沼气处理畜禽粪便,在产生大量沼气清洁能源的同时,沼渣、沼液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三是大力推广粪便再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或者循环水清污,减少污水排放量;四是大力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对营养物质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五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自然养殖法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养殖技术,也是环保养殖、规模养殖、高效养殖相结合的一类新型养殖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对该养殖法要加大宣传引导和推广力度,通过示范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予以全面推广。

3.3要实施绿色环保养殖

充分整合散养户所占的有限资源和资金,通过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使用、集中服务,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尽量减少农村一家一户的养殖,并逐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的循环利用养殖模式,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在农村大力发展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沼渣沼液利用-有机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庭院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2

一、XX市畜禽养殖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市畜禽牛存栏达1.94万头、羊存栏2.57万只、猪8.32万头、禽类年末存栏15.84万只;全年牛出栏0.45万头、羊出栏3.61万只、生猪出栏9.11万头、禽类出笼41.01万羽。我市共有各类养殖大户400余户,其中规模养殖场达到144个,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个、年出栏300头以上规模养羊场11个、出年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97个、年存栏1万羽规模蛋禽场1个。这些养殖场大多数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据调查,绝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都建于对居民会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内,一些乡镇的畜禽养殖场甚至就建在居民区内,距离周边居民或水源地都比较近,由于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没有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尤其是散养的畜禽粪便直接排向鱼塘、沟渠、农田,再加上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对周边地区环境构成威胁,而且在部分乡镇已经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规模化养殖布局不合理。我市畜牧业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发展。但我市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畜禽养殖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个别乡镇只有几家养殖场,而有的乡镇却存在十几家,其中有的村都存在好几家,并且紧紧相连。畜禽所产生的排泄物较为集中,加之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囤积,对人和畜禽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不当。养殖者滥用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品,其产生的后果就是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及污染。

(三)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养殖业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农业和畜牧业的脱节,导致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不能及时还田消纳。我市乃至全州较为缺乏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而同时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产量大,价格低,从而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养殖场建设的监管力度不够。我市养殖场大多数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在养殖场新建过程中环保部门仅对部分大型养殖场进行环境测评,而且抓的不严,以致相关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

(五)规划建设不合理,缺乏前瞻性。早期建造的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选址、栏舍建设都缺乏前瞻性,布局建造随意,不少养殖场建在城镇近郊、村庄旁、河流溪沟畔。栏舍建设缺乏规划,多数是边发展边建设,布局凌乱,建造简陋、设施陈旧落后,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指导性政策及措施。州、市还未出台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养殖三区划分方案及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不足、资金缺乏、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现有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市大部分养殖场管理粗放、薄弱,绝大多数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之初,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大部分养殖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不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技术或购买环保设备。

(二)部门职责不清,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加大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度。如我市养殖污染防治财政项目实施主要由环保局实施,畜牧部门不了解。在监督过程中存在踢皮球,不能形成合力的情况。

(三)环境保护意识严重缺乏。全市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意识极差。对进行粪污治理改造缺乏主动性,不愿花钱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一心想着项目支持。同时部分养殖户忽视栏舍内部环境,对栏舍冲洗用水不注重控制,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随处堆放,不建造堆放设施,严重影响了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

(一)政策法规层面

1. 政府制定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政府要及时编制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由规划、环保、畜牧、水利等部门联合制定禁养、限养、适养三区划分方案。同时积极正确上级激励项目,制定本地区污染防治激励措施。

2. 加大资金扶持、治理和发展生态养殖业。政府应建立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研究环保型饲料和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及推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规模养殖户投资养殖污染治理,对积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规模养殖场、户,在养殖用地、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扶持。各级环保、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畜禽养殖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帮助争取项目,多渠道引进资金及技术,使治污技术早日服务于养殖业。

(二)综合管理层面

1. 合理规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建设。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化与建造新建养殖场在传统建场选址基础上,将粪污处理纳入规划之中。二是创新改进措施。选择安装先进控温、通风、光照、粪便清理、粪污再利用、消毒、污水处理设备及粪尿加工处理设备等。三是加强绿化。利用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达到降低温度、减少辐射、减少细菌和除尘除臭的目的。

2. 提高养殖环保意识。环保、畜牧等部门针对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重要性进行宣传,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畜禽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养殖者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 建立联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通力协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严把新建养殖场防疫条件的准入关,建设一个,达标一个。严格执行畜禽场建设的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相关制度,对不遵守法规制度的,对不符合要求的,该整改的整改、该搬迁的搬迁、该关闭的关闭。

(三)技术层面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3

关键词:畜牧养殖;针对;环境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9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由原来的个体散养逐渐走向集约化的大型养殖,越来越多的规模养殖户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畜禽养殖量的增大,还意味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商人逐利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定理,但是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现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来看,大多数的养殖户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重,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已成了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结合我国的国情,翻阅的大量的中外文献,现做出以下总结。

1 畜牧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现状

管理力度不足,污染治理得不到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和思想共同进步,我国政府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此,我国已在全国各地设立的相关部门对养殖业的污水处理进行监督以及管理,但是这些地方政府机关监督力度往往不够强,使环境污水排放问题得不到解决,助长了当地养殖户不治理粪污的气焰,使他们在排放污水时更无所顾忌,更加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社会造成了负担。

养殖人员缺乏环保意识。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就是养殖人员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人员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会加强对污水及牲畜代谢废物的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养殖人员缺乏环保意识,就会只注意怎么获得利益,对污水粪便随意排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不仅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给附近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 针对畜牧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制定措施

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督及管理。国家已在各地设立了相关的监督部门,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这些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切实做好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管理问题,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各大养殖企业怎么处理这些污染问题,做好各养殖企业的管理问题。各级政府要把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兑现措施。

做好治理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指导工作。要有效的治理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只靠监督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定期的工作指导,教给养殖人员如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需结合当地养殖企业的内情,遵循防治结合的理念,为其提供合理的技术指导,引导当地的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制定合理的污水排放措施。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就是体现在不合理的排污上,污水的任意排放及牲畜代谢废物的不合理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制定合理的排污措施是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在处理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污水及牲畜粪便采用沉淀池、沼气池等低成本方法,同时,采用栅栏厌氧等工艺,使污水及牲畜粪便的处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还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另外,还可以根据养殖地的特点,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科研成果,合理的设一些生态池种植绿狐尾藻,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研制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步的不仅只有经济,还有人们的思想。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伤害也会逐渐被人们所注意并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收入,所带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很严峻,幸而我国政府较早的发现了此问题,并及时设立了相关的处理部门,并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政策,使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得到的控制。

参考文献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4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以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效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2007年,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供应偏紧的形势下,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部署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使生猪生产得到了有效恢复,保障了猪肉市场供应,维护了社会稳定。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8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19.79亿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同时,生猪生产事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城镇居民“菜篮子”的稳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促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加快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为主线,以增加供给、保障安全、调优结构、促进转型为重点,强化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和动物防疫手段,努力提高生猪等畜禽生产总量、规模养殖比重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二)任务目标。20*年,全市畜牧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体系,完成两个一百”,即: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00个,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出栏标准化畜禽60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万吨。到2010年底,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化养殖小区达到500个,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无公害畜产品达到100个,绿色畜产品达到10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三、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

发展生猪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电[2007]53号文)要求,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稳定和加快全市生猪生产。

(一)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抓好能繁母猪生产是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国家实行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能繁母猪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市畜牧、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兑现到养殖户手中。

(二)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坚持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对母猪保险实行单独核算,保额、保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暂不调整。财政部门要保证配套保险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畜牧部门和有关保险机构要加大宣传,开展规模养猪场单独入保、养猪协会入保和养猪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动员养猪户积极参保,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

(三)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生猪生产发展的趋势。2007年,我市经农业部批复实施了7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565万元。20*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这一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猪饲养方式,加快生猪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生猪生产综合水平。

(四)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20*年,国家和省财政将对我市落实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168万元,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开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种猪给予补贴,推进生猪品种改良。市畜牧、财政部门要结合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际,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落实工作,引导种猪生产企业扩大养殖规模,新建、扩建原良种猪繁殖场,以满足我市生猪生产对种猪的需求,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四、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方针,引导饲养者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发展畜牧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20*年全市新建各类畜牧小区100个(牛10个,生猪40个,家禽50个)。采取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利用沼气处理、制作有机肥料等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

(二)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猪生产,稳定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家畜。发挥山区、平原、沿湖区域的不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鸡、肉兔、水禽、蛋鸡及特种养殖业,不断优化畜牧业品种和区域结构,促进各类畜禽平衡发展。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饲养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加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

(四)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盈泰集团、春藤公司、龙海松花、张汪名鸭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发挥田园绿色肉牛养殖合作社、民族力源肉牛养殖合作社、春蕴生猪养殖协会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扶持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社、养殖协会,紧密组织饲养场(户)、加工运销企业、投入供应企业、技术信息单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带动农民参与合作养殖,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五、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扎实做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增配移动智能识读器、电脑等信息器材,不断强化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免疫基础,加强消毒灭源,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应急演练和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健全依法防疫、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防控责任体系,明确政府、职能部门、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推进依法防疫工作。强化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收购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劣、违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投入饲养环节,确保畜禽饲养安全和畜产品质量。

(三)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畜牧兽医工作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稳定基层防疫队伍,保证防疫工作需要。全面实施《部级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和《基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防疫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典型,创新发展模式,并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市里成立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规划制定、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落实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解决好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用地、资金融通、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5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畜产品消费总体低迷,生产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提高畜牧业竞争力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对畜牧养殖提出了更高的饲养标准。

1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

1)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些基础设施落后、饲养管理粗放、规模小、效益低的养殖场户,已先后被淘汰出局,依然挺立潮头的养殖企业则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的现代农业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养殖场户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规模在逐渐扩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畜产品质量逐渐提高。

2)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重生产、轻环保的理念正在改变,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粪尿四溢、污染环境的现象已不多见。符合条件的养殖用地越来越少,对养殖用地的审批更加严格,一地难求的局面更加普遍。

3)畜产品消费增长乏力,利润较低。国内国外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剧,肉类、奶制品受国外进出口产品影响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畜禽养殖场户盈利能力不佳。

4)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凸显。一是种养不配套导致畜禽粪便污染环境。近年来受土地资源的制约明显,大部分畜禽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农业生产种养脱节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缺乏有力机构将农民组织起来施用畜禽粪便,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制约、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有机肥生产加工、使用积极性不高,粪便还田利用有限,造成资源浪费并污染环境。二是管理不到位,造成选址、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曾经是环保部门的薄弱环节,据统计存在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批先建、污染治理措施和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由于选址不当和治污措施不配套等原因,造成养殖场和居民区混杂、甚至污染集中饮用水源等环境问题,环境隐患较大。三是缺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家总体战略。目前我国尚未针对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制定国家总体防治战略,现在技术规范类和行政管制类政策比较多,主要是罚款、排污收费、污染者赔偿等。虽然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有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但该法定位于“促进法”,且主要是面向工业企业的,对畜禽养殖企业就没有照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扶持政策方向,但缺少指标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在执行上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

2新常态下发展畜牧业的建议

一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产业链延伸是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是增强畜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前畜牧业规模效益不高,原因之一就是畜牧业产业链过短,因此畜牧业应牢牢扭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延伸畜牧产业链,做足特色打造品牌。二是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对新乡市而言,应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生态养殖,实现全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对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粪污治理力度。依据《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环保法,重点指导畜禽养殖场(区)做好沼气池、厌氧池、发酵池和排污沟等环保设施建设,保证粪便污染物经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对环保治理达到要求的养殖企业才能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加大技术推广,强化技术培训。力推科学化管理,狠抓品种改良,提高良种覆盖率,要大力推广生猪的无公害生产,牛羊科学饲养配套技术措施,缩短饲养周期,适时出栏,发展效益型畜牧业。进一步加大畜牧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畜禽养殖人员的综合养殖水平。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增加畜牧技术推广经费,标准化项目建设资金,粪污处理专项经费等,扶持地方龙头企业优先发展。

作者:王玉锋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6

    临潼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粮食生产大区和畜牧养殖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农业生产迅猛,但是,随着化肥、农药施量的逐年增加、不合理施用,农户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表现出来,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扭转农业发展模式,尽快摆脱长期以来单纯依靠数量发展农业的传统模式,区委、区政府未雨绸缪,在节能减排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上,加大宣传引导,实行政策扶持,领导包抓、典型引路和项目扶持等措施办法,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的治污意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安全,推动了循环农业在全区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临潼区连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步增加农机装备数量,使全区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85.7%,2/3以上的农业生产活动由农业机械来完成,其中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90%以上,新型机械提高了农作物综合利用转化率,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产增收。据统计,2011年,全区4.20万hm2夏粮机收面积达3.60万hm2,投入夏播农机11480台,其中硬茬播种机1314台,灭茬旋播机1472台,完成玉米机械播种面积3.15万hm2,机械化播种率达88%。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14万hm2,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3.5万hm2。秸秆禁烧率、利用率均达100%[1]。

    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型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转变。临潼区是畜牧养殖大区,年均畜类45万头,禽类270万只,年均产粪便114万t左右,资源十分丰富。群众通过粪便干式堆沤处理、湿式腐化处理、颗粒肥加工技术等措施,处理粪污84.58万t,占全区畜禽粪便处理的81.66%为科学养殖,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临潼区积极实施奶畜小区化养殖和生猪规模化养殖,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村节能减排,有效降低了畜牧面源污染。目前,全区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7978口,针对畜禽养殖场、大中型养殖厂建成100m3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16处,800m3大型沼气5个,建成沼气服务网点22个[1]。该项技术措施,处理粪便15.62万t,占全区畜禽粪便的15.62%。据测算,粪便转化为沼气,能量转化率高达87%,经厌氧发酵后的粪便80%~90%的有机物被去除,达到了粪便资源化、生态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有关数据表明,1口8m3沼气池,年可产沼气350~400m3,每户年可节约煤炭847kg,可节约肥料费300多元,可节约饲料300多元,节约农药费100多元。同时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改善了农村空气质量,改善了农村水环境,沼气可用于日常照明、做饭、保鲜果品、为大棚及畜舍提供热能;沼液可用作饲料添加剂、浸种、追肥;沼渣可用于农作物基肥,可有效增加种植效益,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临潼区在农业种植业上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施用无污染和低污染肥料,优先推广选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在23个街办285个行政村农户13.1万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2.6万hm2,建立配方肥样板示范田17个113.33hm2,制定玉米、小麦施肥配方化肥各6个,平均利用率35%~40%,平均每667m2减少化肥用量4kg,每年减少化肥施用量11429t。配方施肥建议卡和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5.7%以上。同时,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农药的使用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潼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通过开展相关的政策宣传、媒体引导、典型引路、逐步试点等措施办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当前我国倡导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通过宣传引导,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实际生产中,由于传统的劳作习惯的影响和生产水平较低因素的制约,群众对污染负面影响认识不清,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存在偏差,往往只是从方便自身生产出发,不能顾及整体环境效应,采取焚烧、排放等简单处置废弃物的办法,造成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加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临潼区规模养殖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近年来畜牧养殖效益不是十分景气,养殖户对建设污染处理工程总体缺乏投资热情,加之本区规模养殖有限,农户散养居多,同时由于农村村庄建设突飞猛进,造成一些养殖场(户)被宅基地包围等因素,因此,建设畜禽污染物处理设施难度将进一步加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规划,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才能有所突破。

    下一步的设想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全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全区农业发展的实际,下一步,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广大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完善畜牧养殖标准,加大治理力度,监测各类养殖场污染,开展环污治理,尽力帮助养殖场(户)做到干湿分离,达标排放,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分批完成奶畜、生猪养殖企业的排泄物治理。在中小规模养殖户中,推广应用成本低廉、简便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建设干粪收集、废(尿)水多级降价排放的治理工程,实现零排放。

    加强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测报手段,提高测报的准确度;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广应用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生物农药等,从源头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减少农药用量;大力推广“肥药双控”技术,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技术服务和科技知识普及,不断提高群众科学种养水平。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7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养殖业系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严重、生猪产品持续高价位运行等不利因素,以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业建设为主攻方向,保安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增收入、奠基础,保持了养殖业经济良好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养殖生产稳步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后,养殖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达96.7万吨,其中肉类产量46万吨、禽蛋产量18万吨、牛奶产量12万吨、水产品产量20.7万吨;出栏生猪280万头、出栏家禽1.5亿只、存栏奶牛4.3万头。家禽出栏量和奶牛存栏量位居全省第一、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四、生猪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七。养殖业一产产值预计达到160亿元。

二是扶持力度节节升级。准确把握政策要求,不断增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和竞争力,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预计全年共向国家和省争取标准化养殖、良种奶牛引进、技术推广等各类项目资金逾6500万元。认真落实《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预计市财政扶持资金达到2000万元,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渔业抗旱措施得力。今年上半年,渔业因旱造成的灾情较为严重。面对灾情,全市养殖业系统努力拼搏,狠抓救灾复产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迅速落实610万元中央财政渔业救灾专项资金,渔业生产在8月底前全面恢复。

四是疫病防控扎实有效。紧扣“零疫情”的防控目标,召开了全市春防、秋防会议,扎实开展春季集中免疫和夏季猪病防控行动,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全市累计领发各类强制免疫疫苗6100万毫升,免疫家禽1亿多万只、家畜350万头。免费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1.5万支,发放免疫证8000本,有效降低了狂犬病发生和染人的风险。

五是安全监管年年给力。继续强化畜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一体化监督和系统化管理,先后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整治”、“绿箭护农”、“夏季监管行动”、“超市专项执法”、“逃验打击专项整治”、“重大节日市场专项检查”等系列执法活动,持续保持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全年出动执法人员9200人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8起,没收销毁“注水”等各类问题肉5万公斤。

六是渔政管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渔业船舶检验工作质量大检查等活动,认真排查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首次在大房郢水库、永丰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积极探索“以渔养水,以渔净水”的长效机制。巢湖禁渔期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巢湖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是交流平台实现拓展。分别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兽医大会,搭建了业内交流、合作的平台。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龙虾节和第五届龙虾经济暨经济圈休闲渔业论坛,与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共同签署了《经济圈城市现代渔业框架合作协议》,向社会了《经济圈休闲渔业度假指南》,不断加强经济圈城市的渔业交流与合作。

八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以评选表彰、专题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奉献日、慰问走访、唱红歌、法律知识竞赛等十项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为市养殖业“十二五”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取得了明显实效。

回顾今年,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主要有:土地资源要素供给矛盾日渐突出;养殖业污染防治压力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猪价持续高价位运行;旱灾对渔业后续影响凸显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力争全市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养殖业一产产值达到170亿元。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工作思路

紧抓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项目落户,实现区域内养殖业协调发展。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养殖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产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深入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养殖业,着力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养殖业,拓展养殖业功能,不断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大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畜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养殖业产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集群。

(三)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补政策,严格落实国家机动渔船燃油费补贴政策;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的生态养殖、良种繁育、科技推广、资源保护、产品加工、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项目;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后养殖业实际,做好市政府现代农业扶持政策的修订工作,力争奖补条款设置更加合理,充分发挥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投资现代养殖业。

二是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抓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突出重大项目引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政策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服务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等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招商活动,积极引进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提升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项目建设协调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投资和建成投产。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8

关键词:畜禽养殖;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1

引言

自2016年起,甘肃省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58个部级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有需求的地区发展扶持养殖业,努力提高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然而,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任意堆放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甘肃省也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规划,在发展养殖经济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方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甘肃省畜禽养殖现状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t。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t和16.04万t,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甘肃省2015年对重点农业污染单位1786家的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见图1~3。

调查发现,甘肃省80%养殖场多集中武威、陇南、平凉、张掖等偏远贫困地区,通过传统的发酵还田利用率不足30%;同时受收集运输能力、收集方式的影响,综合利用率很低。大多数畜禽粪污未经处理后直接排放,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的化合物会污染土壤环境,还会造成周水体的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 规模化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定义及内容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是根据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方式,贯穿畜禽养殖业的各个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技术、先进的清粪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4]。

3 畜禽养殖粪污的清洁生产措施初探

畜禽养殖场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平衡,以达到治理污染、开发能源和综合利用的效果。实现甘肃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 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处理措施

减量化处理主要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粪污的数量和容积,使其便于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研究表明,畜禽粪污及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均与饲料的组成成分有关。为了减少畜禽粪污的排放量,要选购消化率高、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绿色饲料[5];然后对畜禽的营养需求进行精准估测,科学合理配置饲料[6];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应用新技术或使用添加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7]。从饲料使用的源头入手,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

3.2 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措施

禽养殖粪污的传统处理是通过发酵还田利用,因此为了保证粪污还田利用时,作物能最大程度利用粪污养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主要有:物理处理法。通过干燥、烘干等方式,使畜禽粪污除臭、杀菌灭卵,达到卫生防疫标准以及商品肥料与饲料的使用要求;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与粪污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反应,将其氧化成 CO2 和 H2O,有效杀灭病菌、降低有机物含量,同时保留粪污内含有营养成分[8];生物处理法,主要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使微生物快速分解粪污中的有机质,进而抑制或杀死病菌、虫卵等有害物。畜禽粪污经过生物发酵腐熟后,便成为无害、无臭的优质有机肥料,是目前常用的粪污处理方式。

3.3 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措施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应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统一的原则,实现物尽其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饲料化。目前用畜禽粪污直接作为饲料主要是鸡粪,经加工饲料化处理后可用于饲喂动物。然而,由于动物性废弃物的饲料化存在适口性差、能量低、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等安全隐患,不值得提倡[9];能源化。畜禽粪污能源化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将产生的沼气用于采暖、照明、发电等,是最廉价环保的能源,同时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除此之外,由于畜禽粪污中C、H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燃烧特性,还可以作为能源原料用于焚烧产热[10];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在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沼气发酵残余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饲料的功能,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饲料-肥料-能源-环境”复合生态工程,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1]。

4 结语

甘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将污染物治理由末端控制转变为全过程控制,建立与现代化畜禽养殖相适应对的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秉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可璐.畜禽粪污处理能源化,农村养殖可以告别脏乱差[N].人民日报,2017-01-04.

[2]陈金红,张恒军,许振成,方战强,姚道生,王双陆.河源市推行清洁生产策略研究[J].广州化工,2011(06):120-122.

[3]刘汀.畜牧养殖业污染分析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境,2009(01):69-71,76.

[4]李建华.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方热军,汤少勋.生态营养学理论与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J].饲料研究,2002(1):30.

[6]颜新春.环境污染与生态营养饲料[J].四川畜牧兽医,2000(1): 18-19.

[7]黄兴国,戚咸理,贺建华.控制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J].饲料安全,2003(8).

[8]郭时金,付石军.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J].家禽科学,2013(11):42-47.

[9]吴启发.畜牧业发展中畜禽粪污的危害、治理与利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0(08):21-24.

[10]杨明珍.规模养牛场粪污厌氧发酵制沼气工程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072-11073.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9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和形成的共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市畜牧水产局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水产业工作全局,立足职能,不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完善思路,牢牢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市畜牧水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这一时期成为畜牧水产业工作力度最大、发展最快、广大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坚持准确把握提高畜牧水产业生产能力这个主题,努力提高畜牧水产业生产水平。突出打造畜牧水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强化项目带动作用,调动了农民、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养殖业的积极性。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畜禽产品总量名列全省第三,水产品总量名列全省第二(水产为淡水渔业),肉牛、肉羊等特色养殖全面发展,特色水产业不断壮大。“中华鳖优势产业带”、“西北部山区冷水资源产业带”两大产业带得到了快速发展。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新阶段畜牧水产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现代养殖业、优质畜牧业、特色水产业为总体方向,实施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一带六区”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格局:“京广线”两侧的瘦肉猪经济开发带,禽蛋业经济区、乳业经济区、肉鸡经济区、肉牛经济区、肉羊经济区、渔业经济区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效益稳定提高,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教兴牧(渔)战略的实施。深化畜牧水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实施牧渔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快牧渔科技进村服务建设,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牧渔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开展畜牧水产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家进社”、“辅导员进社”行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标准化生产、质量监管、市场准入为主要抓手,全面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动物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市场信息三项体系建设,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县级检测机构逐步建立,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无公害动物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实行动物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推进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动物产品抽检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全力开展了以农资打假、打击非法添加物、整顿市场秩序为重点内容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专项活动。逐步构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动物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六大以来,我市奶业、生猪、禽蛋养殖业每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上升。2008年所占比重高达40%。奶牛、瘦肉型猪、禽蛋、肉羊、肉鸡五大产业龙型经济已初具规模,显现出极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市上规模或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有近200多家,年产值40多亿元。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畜牧水产养殖业清洁机制进程。全力组织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21411个畜禽及水产污染源普查对象全部进行了入户调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录入、审核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了数据分析工作。同时积极承担了农业部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的测算工作。大力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修复了渔业资源。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了养殖业投入品对农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污染。积极谋求在养殖和环保领域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ES公司)合作,并促成该公司将*确定为实施CDM项目的重点地区和中国北方试点地区。努力实现养殖业清洁生产,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坚持把畜牧水产业重点工程作为建设现代畜牧水产业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畜牧水产业装备水平。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强化项目带动作用,调动了农民、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养殖业的积极性。实施了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蛋鸡养殖标准化建设、冻精补贴和胚胎移植项目、原种猪场建设、乡镇兽医站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规模化养殖、良繁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发挥了支撑和服务作用。把养殖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载体,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饲料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养殖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

----坚持把防疫减灾作为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并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指挥系统。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连续四年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又在涿州启动了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和试点工作,3年内,全市可实现所有牲畜全部佩戴二维码标识,配齐识读、出票打印等相关设备,建立起完善的养殖档案,实现数据传输与检索利用网络化,建立起系统完整、运转有序、符合国家要求的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坚持把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依法行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效维护农村稳定。坚决贯彻落实各级涉农政策措施,加强涉农项目管理,项目立项、申报、审批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以加强专项治理、综合执法为重点,加大畜牧水产执法力度,深入推进畜牧水产依法行政,畜牧、兽医、水产专项执法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强畜牧水产业系统行风建设,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职业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把有效应对和处置重大情况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养殖业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奥运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开展迎奥运动物卫生安全年活动。不断加强进京动物、动物产品的全程监管,在全市逐步筛选出26个供京(含1个供奥)企业,实行驻场监管、批批检测。确保了奥运期间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应对并处置了三鹿奶粉事件,通过积极落实政策措施,全力落实各项资金补贴,全面引导并促进奶业规模生产的恢复,积极筹建奶农协会,进一步保护奶农利益,加快行业自律步伐等措施,努力将全市乳品行业及奶牛养殖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持了养殖业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应急准备工作。利用市政府拨付的100万元猪流感防控经费,购置了应急指挥、办公等必要设备,储备了消毒药品、防护服、消毒机等防疫物资。抽调全局精干力量,组建了猪流感疫情应急预备队,开展应急培训,并将于近期在清苑县组织应急演练,全面备战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

通过学习调研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市畜牧水产局党组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在推进全市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一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是我市畜牧水产业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必须坚持的首要任务,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围绕科学发展来确立、畜牧水产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科学发展来制定、畜牧水产业的工作成效通过科学发展来检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市畜牧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畜牧水产系统干部队伍的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推进畜牧水产事业建设。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畜牧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思路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方向上,坚持市场取向,积极转变职能,推进畜牧水产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改革思路上,抓住畜牧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努力消除影响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推进上,注意处理好畜牧水产业生产方式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承受度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三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将统筹兼顾做为畜牧水产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要牢牢地把握发展规律、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畜牧水产业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把握好阶段性工作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又要以点带面,兼顾其他。二是统筹管理与服务。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既要坚持市场导向,又要加强宏观调控;既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又要重视软环境建设。三是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注意政策的衔接和配套,既要满足兼顾大多数人利益需求,又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既要依法行政、坚持原则,又要注意态度、讲究方法。四是统筹兼顾业务发展与自身建设。既要狠抓业务工作,又要坚持不懈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四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适应生产力发展。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其基本点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畜牧水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畜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促使了种植业为养殖业更好服务,有效带动了全市农民收入的增长。

五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畜牧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不断加大畜牧水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把畜牧水产业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上来,才使得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六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保障农民的权益,作为深化各项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改革实践表明,农村的各项改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各级“服务三农”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畜牧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看,市畜牧水产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定的、自觉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但无论是在畜牧水产局自身建设上,还是畜牧水产业发展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意识还不够牢固。对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加快全市畜牧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还不够强,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还不多。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意识还不强烈,缺乏自我加压、奋发赶超先进的进取精神。一些干部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的信心不足,在困难面前有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理由多、查找自身差距少,推动全市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还缺乏有效办法。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牧、渔业生产主要指标,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渔业产业素质,行业服务水平等均有差距。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统筹协调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畜牧业是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继续加大牧渔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产品加工增值率、龙头企业竞争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行业外向度差距较大。

(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工作重点的把握上,对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力量比较大,对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增强动物产品市场竞争力,虽然抓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当前省、市的要求以及市场发展、消费变化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特别是在创新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近年来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充分暴露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差距。

(四)畜牧水产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难于适应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需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相对滞后。一方面,农民对现代养殖技术的集成化、简单化和技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投入不足,物质装备水平低,乡村两级技术人员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功能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有人员少,队伍不健全,应急工作任务较多等客观原因,也与目前科技推广体制机制不科学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畜牧水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五)在加强养殖业生态环境建设上,工作力度不强。我市是养殖业大市,但在规模养殖比例、专业技术普及、真正建立起养殖业清洁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养殖机具和渔业机械利用率偏低、能耗偏高。虽然在抓好养殖业生产的同时,对生态循环养殖、环境控制等促进畜牧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覆盖面还不广,成效还不明显,还没有形成全市畜牧水产业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六)自身建设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科学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同志还习惯于就生产抓生产,就技术抓技术,满足安于现状、满足完成任务,还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平时习惯性作法多,开拓性做法较少,考虑眼前工作多,长远打算还较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化;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控生产、推进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研究谋划工作的深度还不够,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的措施需要加强。抓落实的力度需要加大。工作作风转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和群众愿望缺乏深入了解。对科学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还不系统。少数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存在心浮气躁,工作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不强。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养和工作水平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针对上述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分析,我市畜牧水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养殖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物资消耗大,资源利用率低;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不高;畜牧水产科研、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从主观上查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学习和把握还不够准确。市畜牧水产局党组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重视的,但平时对政策和文件学习比较多,在工作繁忙时,对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的学习抓得不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理解还不够深入。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问题、指导实践还有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对增产、增收考虑多,对农民生活、生态养殖、循环经济考虑相对不足;对于年度性工作或急、难、险、重工作力度较大,对一些基础性、长远起作用的工作和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要求不够。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深入。虽然积极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得到进一步加深。但面对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和机关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存在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缺乏敢闯敢试、大胆破解的决心和勇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需要继续增强。对国家、省的政策方针和措施,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运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还受到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的束缚,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以改进。

三是自我加压、加快发展的精神状态还不够充分。对发展第一要务,在思想上是高度重视的,但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周边地市迅猛发展的势头缺乏深入系统的对比和研究。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的意识还不够牢固,思想还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倾向,还缺乏创新探索的意识,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缺乏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勇气。一些机关干部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四是推进科学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还不够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所改进,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运用有所欠缺,对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和局机关重要工作的摆布还不够科学。具体工作实践中,整体谋划、科学安排工作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全局一盘棋,统筹考虑,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不够。一些党员干部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成效。

三、推进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基本方略,把走特色养殖、现代化养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传统畜牧水产业向现代畜牧水产业转变的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努力打造畜牧强市,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推进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生态循环养殖业,扩大畜牧水产外向型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突出抓好畜牧水产业生产工作。肉类:以生猪生产为重点,落实好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引导,保护农民养殖积极性,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鸡蛋: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设规划,提高品牌化率,提升产业档次。奶业: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整顿奶业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规范奶业发展促进奶业振兴的意见》和《*市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站建设规划》,落实补贴政策,引导散养奶牛入区养殖,加快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步伐。严格场(区)建设标准,加强饲料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养殖,搞好疫病防控,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水产业: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滩涂等宜渔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健康化、生态化养殖模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加强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完善监管、检测和预警体系,将主要动物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奶站全面纳入监测范围,基本解决动物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违禁使用投入品问题。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防控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创新经营机制,鼓励乳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奶站,理顺奶站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购销关系,实现乳品加工企业、奶站、规模养殖场(区)有效衔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清洁机制和循环经济。一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养殖示范功能,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建设改造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现代化养殖场(区),形成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标准的应用率和带动能力,主要养殖产品规模生产全部实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生产。二是提高养殖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环境控制能力。对现有养殖小区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突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环保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对粪便、污物、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处理,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四)坚持实现打造畜牧养殖业强市目标,加快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按照构建优势产业、龙头带动、发展支撑、原料保障、品牌创新、政策扶持等六大体系的要求,突出发展乳品、肉类、渔类加工业,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建设为总抓手,认真抓好动物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争创品牌活动、企业家素质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实现打造畜牧水产养殖强市这一宏伟目标。

(五)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加快构建新型牧渔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牧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用好专项扶持资金,强化示范引导。允许农民依法以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政府资助的涉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等项目,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强涉农行业协会建设,培育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及其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对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引领、组织、服务和带动作用。支持发展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

(六)坚持项目带动原则,落实拉动内需的各项措施。利用国家大幅度增加投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项目跑办力度,力争实现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渔船燃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度增加。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和市外资金引导作用,抓好已签约和开工项目建设。搞好在建项目管理,使全市畜牧水产业项目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

(七)坚持科教兴牧(渔)战略,努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重点抓好养殖业科技进村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民素质提高。一是通过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实施养殖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技进村服务站建设,构建成果转化通道。二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重点扶持基层农技推广区域服务站建设,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带动作用,落实“阳光工程”农技培训计划,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农技培训的效果。四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将牧渔技术培训纳入全年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培训机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农业部、省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交流会议。五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规模场(区)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把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指导各规模场(区)生产人员边干边学,迅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六是发挥专业技术学会的作用,适时组织科技下乡和送技术送服务活动。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和组织生产管理人员短期观摩实习交流等活动,提高广大养殖户和生产人员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八)坚持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活学活用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连续制定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做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对接和落实,不断拓展政策的实施空间。认真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规模养殖补贴、奶牛小区建设补贴、政策性保险以及良种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加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乡镇基层站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监管。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精神,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求真务实、廉政勤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畜牧水产局更好地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制度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意识,立志全心全意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在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争当“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二)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领导水平。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领导班子清醒地分析形势,在工作谋划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抓重点抓大事的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的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力,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和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力弘扬总书记强调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善于解决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要牢固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真抓实干,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10

一、充分认识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国家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做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和决定力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强劲动力。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环境调控技术和生物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生产经营方式。设施农业节水、节地、节约资源,特别是可显著改变生产条件,基本不受气候影响,能够有效规避自然灾害,是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农业条件和生产方式、克服农业生产制约因素的现代技术。同时,设施农业可以充分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优化和延长产品上市时间,可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我县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土地贫乏、自然条件恶劣,从各个方面制约了全县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更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优势发挥到极致,是破解我县农业发展制约瓶颈的最有效举措,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去年以来,通过大力扶持引导,我县设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农民认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比不上周边县区,不加快发展,我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会越来越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各级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我县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全面落实中央政策的具体体现,作为大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具体抓手,以更高的认识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二、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发展思路

按照“一产抓特色”的要求,立足“科技增效、特色富民”的发展理念,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搞好示范,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优化资金、土地、科技、人力、政策等资源配置,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高质量、高效益的设施农业产业基地,着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和设施养殖,不断完善配套技术,强化农艺控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设施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二)发展目标

2012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2400亩,新增食用菌栽培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马铃薯网棚1000亩,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28个,新增肉牛规模养殖场5个,新建肉羊规模养殖场10个,新(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4个,全县设施农业发展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三)基本原则

1、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立足中东部乡镇产业基础、区位、经济等优势,充分发挥马莲滩农业科技园、馒头营胡氏菌业等设施农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打造三大设施种植区:一是打造中部设施农业观光园区。以张北镇、馒头营、郝家营、二台、二泉井、油篓沟等乡镇为重点,主要建设高标准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日光温室和食用菌大棚,发展高档精特蔬菜种植和食用菌栽培,并与蔬菜采摘、生态观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二是打造东部设施蔬菜产业带。以战海、三号、大囫囵、小二台、白庙滩等乡镇为重点,主要建设春秋蔬菜大棚,发展中高档错季蔬菜。三是打造西部设施花卉示范园。以大西湾乡为重点,建设冬暖式大棚,发展设施花卉种植,探索坝上地区花卉种植新路子。

2、政府引导,多元发展。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认真研究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服务措施和土地流转机制,为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全面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经营主体作用的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入股等形式,鼓励专业化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3、服务跟进,助推发展。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设施大棚建设和设施化生产等相关环节,做好科技指导、农技培训、农资服务等服务跟进工作,做到解难题、办实事,强服务、促发展。

4、因地制宜,高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为先,着力提高种植和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三、发展重点

(一)扩大提升设施蔬菜种植

各乡镇、特别是重点蔬菜种植乡镇要抓住我县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研究出台切实可行、措施得力、保障有力的扶持政策,积极采取农民自建、企业投建、入股合建等方式,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回乡创业人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投资建设蔬菜大棚,全力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促进蔬菜种植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低质低效的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年内,全县要发展标准化冬暖式大棚或日光温室300栋以上,面积达到1000亩;新建春秋棚1000—1500个,面积达到1500亩。冬暖式大棚建设重点抓好张北镇马连滩“生态人”农业科技园续建工程,配套建设蔬菜仓储、保鲜、加工等设施,种植细特蔬菜,搞好绿色有机认证,形成精品高端种植、保鲜仓储、精细加工、包装配送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同时与新民居建设、乡村游、农家游、体验游相结合,打造形成集现代农业生产、蔬菜采摘、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设施观光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建设以张北镇、馒头营乡、二泉井乡等蔬菜种植重点乡镇为主,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促进蔬菜种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春秋大棚建设以战海乡、二台镇、张北镇、三号乡等乡镇为重点,其他乡镇全力跟进,大力发展架豆、大棵西芹、樱桃西红柿等细特菜种植,促进全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二)培强拓展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节水、节肥、省地、省工等突出优势,属于新型朝阳产业。我县水资源缺乏、青壮年劳力少等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极为突出,必须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蔬菜产业扩品种、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举措来抓。年内,重点培强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乡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以及大河乡和张北镇食用菌栽培基地,新增栽培面积6万平米。各乡镇要紧紧依托以上基地,积极出台有力措施,学习借鉴,引凤筑巢,全力推进食用菌栽培,年内每个乡镇要建设1—2处食用菌栽培基地。

(三)着力推进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在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有效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切实转变传统畜牧养殖方式,加快规模养殖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设施化养殖,推进畜牧养殖走设施、规模、安全发展的路子。一是进一步加快奶牛规模养殖进程。各重点乡镇要积极扶持养殖大户联合建设中小型奶牛规模养殖场,年内全县力争新建50—300头规模养殖场10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大型现代化奶牛牧场建设,年内全县力争新建3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现代牧场18个,总数达到60个以上。同时,各乡镇和农牧局要积极引导协调养殖场和散养农户采取寄场托养、入场喂养、以牛入股等切实可行的模式,推进散养奶牛入场,有效破解目前场内奶牛数量少、场外奶牛散养成本高的矛盾现象和“双亏”问题。二是稳步推进肉牛羊舍饲规模养殖。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扶持大型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建设,年内新增肉牛规模养殖场5个,新建肉羊规模养殖场10个。在发展大型养殖场的同时,要大力扶持农户整村连片发展肉牛舍饲养殖,引导农民利用农村闲置房舍联合建设中小型圈舍,发展肉羊舍饲养殖,积极探索全面禁牧政策下加快养殖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扶持建设暖棚式规模养殖场,年内新(扩)建养猪场4个以上。

(四)发展壮大马铃薯网棚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马铃薯种植已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相配套,种薯型、食用型、加工型品种相结合的完整链条。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马铃薯网棚育种技术逐步成熟,种薯繁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积极发动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投资建设网棚,大力发展马铃薯原原种网棚种植,年内,全县要新增马铃薯育种网棚1000亩。油篓沟、白庙滩、张北镇、二台镇、台路沟等马铃薯种植重点乡镇要带头先行,率先发展,力争把我县打造成为北方地区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和中国北方薯都。

(五)探索发展设施花卉种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的绿化、美化要求日益提高,市场对鲜花卉的需求逐年加大,花卉种植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立足我县自然条件实际,下一步,要积极引进花卉设施化种植技术,克服自然气候制约。年内,以大西湾乡为重点,建设冬暖式大棚100亩,发展设施花卉种植,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成立由县委、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农牧、财政、水务、农开、扶贫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全面负责规划部署、综合协调、指导服务和督导考核等工作。各乡镇、特别是有建设任务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并抽调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合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二)加大政策扶持。要加大相关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强化信贷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各界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等经济实体投入为主体、农民集资入股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切实加大资金保障。2012年,要继续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资金,对设施大棚给予补贴。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按每棚占地1亩的标准建设的,每个棚补贴1万元;春秋蔬菜大棚和食用菌大棚均按每平米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奶牛规模养殖场继续按照每平米150元的标准进行圈舍补贴。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倾斜力度,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发改局要优先安排上级有关投资项目,农牧局要优先安排设施化生产项目,水务局要优先安排节水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办要积极争取产业化贴息扶持,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要在手续审批办理上给予倾斜,工商部门要在品牌注册、申报方面给予支持,金融部门要给予信贷支持。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11

1指导思想。

以污染最为严重的生猪生产为突破口,以粪污无害化处置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关键措施,加快畜禽养殖方式转变,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推进规范化生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实现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统筹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把节能减排贯穿到畜禽生产全过程,大力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全面推行畜禽健康养殖规范化生产。

二是积极策应生态经济区建设。依照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紧密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是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审批养殖用地。将畜禽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杜绝随意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化,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

3发展目标强化环境维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努力实现种养平衡和污染集中处置;积极鼓励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逐步缩小散养比例;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保证畜产品平安。年,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有效治理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发展体系

1抓紧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

根据土地拥有量、区位优势和环境承载量,依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要求,由市畜牧水产局会同环保局在年月日前制定我市畜牧业发展规划,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2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

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基地、开发区、文化产业园、基本农田维护区内、一级公路、国道两边各1000米内区域、水库和水库聚水区、城区供水取水口水源控制区、山风景区、居民区(农村村庄、学校、医疗机构周边)500米内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为禁养区。

养殖密度大、防疫条件差、土地承载消纳粪污能力相对饱和、环境压力大的区域为限养区。养殖密度小、土地承载消纳粪污能力大、远离居民区、水电路较便利的区域为可养区。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外地实际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月日前划定外地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并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技术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把维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放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积极推行“猪—沼—果”猪—沼—草—猪”生态养殖等模式,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新建、改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需配套建设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设施;坚持人畜分离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尽快改变散养的生产方式,进入养殖小区饲养,促进养殖业走向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实现养殖污染集中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动物防疫水平。

三、严格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1切实把好准入关

今后,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禁止审批、新建、改扩建畜禽养殖场,供电部门不得为其架设通电设施。年月日前在可养区内暂停审批、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年月日起,可养区内新建或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凡规模达不到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各单位、各部门不得为其料理相关手续。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要符合当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兴办者在征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料理相关手续。具体为:畜牧水产部门料理备案手续;

涉及占用林地的林业部门料理使用林地审核手续;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需到国土部门料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用地手续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四类用地管理实施方法的通知》府发[]4号)文件进行操持;环保部门料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项目建成后,试运行3个月内应向环保部门申请对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2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必需先经乡镇同意后到环保部门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演讲,凡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不得开工建设。

2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落实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

3对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落实污染防治或关停搬迁措施

限养区和可养区内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排放的污染物必需符合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规范和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严禁买卖猪粪用于水面养鱼。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配合市环保、畜牧水产等部门加强对外地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的监督检查。对逾越规定排放规范或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由环保部门依法作出处分,并限期整改,被列为限期整改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定期演讲污染治理情况,治理完成后由环保部门会同畜牧水产部门、辖区乡镇(街道、管委会)组织验收。

对验收不合格的按每头生猪征收0.7元的排污费,并停止其养殖活动,直至验收合格为止。停止养殖活动期间,各有关部门要停止发放各级政策性补助补贴,并不得列入国家项目扶持对象。从年月日起,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排放规范的一律关闭停产。限养区和可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如未料理相应报备手续的依照府发[]4号文件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

限养区内要逐步降低生猪养殖密度,减少生猪饲养量,禁止新建生猪养殖场(小区)防止逾越当地环境接受能力。禁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由所在乡镇(街道、管委会)负责在年月底前撤除完毕或搬迁到可养区内,其中经市研究确定年内应拆除的碧山水库聚水区内的1个生猪养殖场和水库聚水区内的4个生猪养殖场必需在年1月底前撤除或搬迁完毕。

四、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实行畜牧业清洁生产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并摆上重要日程,作为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解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结合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意识,使生产、生活、环境相协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市政府成立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畜牧水产局、环保局、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国土局、建设局、卫生局、公安局、工商局、供电公司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水产局,王细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尽快开展畜禽养殖情况摸底调查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配合市环保、畜牧等部门,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外地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域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数量、养殖规模、污染状况等情况进行实地摸底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演讲市人民政府。

3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联动长效机制

市畜牧水产部门负责全市范围内畜牧业发展规划、防疫检疫以及畜禽养殖行为的监督管理,对环保验收不合格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得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市环保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畜禽养殖环境维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现有或新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排放污染物进行达标验收。市建设、国土、农业、林业、卫生、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相关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市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检查,确保政令疏通,取得实效。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范文12

畜牧养殖小区是指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从事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的小型区域。作为目前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及支持下,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日益发展壮大,但随着畜牧养殖小区的不断发展,在扩建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笔者对规范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部分畜牧养殖小区饲养户由于受传统养殖习惯的影响,对养殖场环保设施投放力度不够,没有对粪便、尿液等污物设置综合处理设施,对畜禽粪便随便堆放,致使污水乱流,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给公共卫生、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部分畜牧养殖小区没有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和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小、散、乱。场舍有的用砖垒,有的用土垒,其间距有大有小,朝向也不一致。这样的布局很难达到科学的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有的饲养户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于小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些饲养户为交通方便,把小区建在公路沿线,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外来车辆多和垃圾到处堆放,既无法为生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又给畜禽传染病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

3.防疫意识淡薄

部分畜牧养殖小区业主因专业技术水平低,防疫意识淡薄,具体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猪场无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畜禽没有制定免疫程序,想什么时候免疫就什么时候免疫,有的畜禽免疫后不作记本文由收集整理录,什么时候接种疫苗,接种剂量是多少,哪个厂家提供的疫苗,批次为何,全凭个人记忆。二是无定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有的畜主没坚持定期消毒、不实行带畜消毒,只在出售后空栏的情况下才进行消毒,但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都是随意使用,很难达到消毒效果。三是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措施很少落实。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是防止疫病传入和畜禽之间交叉感染最有效的办法。部分畜主没有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种猪、断奶仔猪、肥育猪混养相当普通。四是无害化处理不到位。部分养殖小区内无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畜禽有的做简单的深埋处理或就抛弃在池塘内,有的甚至将病死畜禽出售给不法商贩。五是发生疫情不及时上报。养殖小区内发生疫情时,部分畜主很少及时报告疫情,一般请社会的游医诊断,在无法控制疫情后,才被迫报告疫情,导致防疫监督机构无法及时掌握疫情,延误了防制时机。

二、畜牧养殖小区发展的措施

1.立足资源,科学决策,稳定发展

建设养殖小区,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养殖业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等因素,本着相对集中、重点突出、注重质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的独具特色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使其达到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及生产持续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形成科学合理的畜牧业生产发展格局。通过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真正实现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

2.慎重选址,周密规划,合理布局

养殖小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要离其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500米以上,离铁路、公路、居民区100米以上;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处里场所、医院等易污染场所300米以上;小区整体建设布局要科学合理,分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大部分。管理区、生产区应处上风向,废弃物处理区处下风向。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在建设养殖小区前,要请有关专家对小区的选址、建设规模、畜舍建设标准、生产区域布局等进行综合论证,对小区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资供应等方面做统一规划。保证小区建设符合防疫条件和养殖生产规定要求。

3.统一管理,严格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

小区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制度和档案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小区要建立综合服务机构,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养殖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疾病防治、统一污染治理和无害化处理、统一产品销售。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小区的养殖特点,建立卫生防疫制度、人员物品管理制度、畜禽出入制度、消毒制度和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等。并根据自身的养殖基础条件,制定操作规程、防疫程序、品种要求和产品质量等控制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