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

时间:2023-12-25 15:34:21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1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韩国

1981年,韩国文教部对医学类大学开展的评估,可以看作是对临床医学专业最初的评估[1]。韩国大学教育协会于1996年,为实施对学科的评估认证制对医学科、牙学科、韩医学等专业,从教育目标、教育课程、学生、教师、设施与设备、管理等6个领域实施了评估认证[2]。1998年韩国医科大学校长协会和韩国医学教育学会共同建立了“韩国医科大学认证评估委员会”,开始实施二元化的医科大学评估认证制[3]。韩国实施民间和政府的二元评估认证及自律性评估认证等方面,有其独到的特色。本研究将韩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作为参照,以期发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韩国临床医学认证的现状

(一)认证主体。韩国大学教育协会1982年开始进行了5年一周期的大学综合评估,从1994年开始转为“大学综合评估认证制”。1996年实施了“医学学科评估认证制”,以此评估医学教育的质量。然而,随着韩国大学教育协会对医学学科的评估受到社会各界的诸多质疑,对构筑一个区别于韩国大学教育协会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展开了积极的讨论[4]。在此背景下民间机构开始逐渐成为临床医学认证的主体,该民间评估机构名称为“韩国医科大学评估认证委员会”,并于1995年5月公布了关于临床医学评估认证的实施计划,从1996年正式开始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认证[5]。(二)认证程序。首先是各大学进行自行评估,按自评报告书制定的书面评价,各大学的实地考察评估、制定及讨论各大学的评估报告书及对报告书、发表委员会的评估认证结果。韩国医科大学评估认证委员会为医学教育的评估认证所进行的实地考察评估具体内容如下:由7位专家组成的评估团对学校专业的运营体系、基本的医学教育课程、学生、教师、设施与设备、毕业后教育等6个领域进行具体而实际的评估。考察评估前仔细检验3个月前已递交的学校自评报告书,再实地考察确认其内容的过程。另外在评估中还包含对一般教师与学生进行的访谈和座谈[3]。(三)认证指标体系.首先,韩国医科大学认证评估委员会将评估项目缩减了许多,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受评大学的压力,只对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评估,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反应那些被评估大学的特点。第二,评估标准分成“必备标准”和“建议标准”。这是为了在适用评估标准的过程中尽量弥补所有大学单一化的缺陷,彰显出不同大学的特色。另外,将评估标准细分为与医学相关人文素质课程、学生的研究活动、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的分开、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师的分开,这都是为了突出医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而做出的努力(见附表)[6]。

二、韩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特征

(一)评估标准分成必备标准和建议标准。韩国临床专业评估指标一大亮点就是将评估标准分成必备标准与建议标准,以此弥补医科大学单一化的缺陷,彰显不同大学的特点。例如,把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2个必修标准以及在临床医学课程设置2个必修与2个建议标准。该指标包含一共5个领域的50个指标,其中60%以上属于建议标准,这意味着韩国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指标会呈现不同的差异,认证指标充分考虑着个别学校的特殊性。(二)以全部临床医学教育内容为评估对象。韩国在临床医学专业评估认证领域中包含了教育过程中的状况与条件、为达到可行目标而做出的资源投入程度、为体现大学的目的而投入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教育•研究•社会贡献的成就等广泛内容。这意味着医学教育评估认证不仅是为了达到教育成果的评估,还为了发现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并提供教育咨询,以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三)民间机构参与认证过程。通过民间评估机构与各个协会的协同参与,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的评估工作压力,凸显民间机构做出咨询机构的作用。韩国医科大学评估认证委员会的评估与政府主导的评估在性质、目标、标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它完善了现有的评估认证体系,并已成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现有的政府性评估为了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经费,重视等级,把着重点放在效率性与定量方面。而作为民间机构的评估则以医学教育质量得到质的提高为目的,把着重点放在评估对象的长期性、持续性等方面[3]。

三、启示

(一)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目前,中国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当中在指标领域和项目上比韩国要多一些,主要侧重于结果评估部分。以学生指标为例,可以看出在成绩评定体系、考试与学习间的关系、考试结果分析、考试管理、招募政策、新生入学、学生志愿、学生代表等在评估学生的过程当中过于显示出以结果为中心的评价。Suwanwela[7]主张从临床医学毕业生水平和临床医学的教育质量水平两个方面评定医学教育的质量水平。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质量要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达到大学毕业水平等进行综合比较测定,而对临床医学的教育质量要从教育方面的多种资源与教育过程来评定[7]。所以,为提高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水平,应贯彻在整个对临床医学这个特殊环境的评估,对临床医学的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估,以及对临床医学毕业生综合水平的评估等方面。(二)完善指标体系,尊重学校差异。韩国大学教育协会的认证标准则以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韩国医科大学认证评估委员会的认证标准以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构成。韩国把评估标准分成为必备标准和建议标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评估项目以便减轻评估对象大学的负担。中国医学教育规模大、层次多,很多大学临床专业的现状与定为差异较大,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的情况。应仔细分析指标体系当中整合相关各个领域的可能性、删除与对学校的评估重叠的部分,评估内容尽量保留与医学教育质量直接关联的要素。(三)积极探索民间机构对认证过程的参与。韩国专业的民间机构对医学教育的评估认证得到了韩国教育部和教育界的认可。对医学教育质量管理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医科大学和医学专家这一点上来看更具专业性和自律性的民间机构参与到评估认证过程是很重要的,并且随着教育医疗市场的开放,除了由政府主导有关质量管理政策以外,研究者认为也可以考虑民间自律性的机构对医学教育质量管理参与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金永一,金英明,催三摄,等.关于为医科大学评价的依据开发与其适用模型设定的研究[R].首尔: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1988.

[2][韩]杨恩培.医科大学评价认证基准的妥当度研究[D].首尔:延世大学,2000.

[3][韩]杨恩培.医科大学评价认证制度与医学教育的质[M].首尔:延世大学出版社,2006:161-198.

[4][韩]李武想,徐德俊,金东邱,等.韩国医科大学认证评估的课题[R].首尔:韩国医科大学评估认证委员会,2002,13.

[5][韩]安德善.关于医科大学认证评估制度化方案的研究[R].首尔:医疗政策研究所,2003.

[6][韩]李锺盛,李武想.大学评价认证制度与医学教育评价[J].延世医学教育,2000,2(1):1-15.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2

临床医学科技成果的研究是依据人体生理或疾病的某些本质和规律,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提供对危害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措施,将为防治疾病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临床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将为临床科研、医疗技术的应用提供评价,促进诊疗技术的提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1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现有的指标体系根据其应用的范围和评价目的不同,采用的结构也不同。常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是构建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指标树,使指标之间的层次和关系一目了然[3]。指标体系一般分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反映本体系的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反映是实现目标层的具体指标,是构建体系的依据;第三层为指标层,从不同方面体现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1.2评价指标的筛选制定

现有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了科技水平、科技价值、成果效益等。根据临床医学领域的特点,在该体系中还加入了临床科室评价、患者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科技水平是评价一项科技成果的科学研究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了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难易程度四个二级指标。科学性采用的指标主要有临床应用技术设计的严密性、资料的完整性、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的合理性;创新性是指科技成果的新颖程度、技术改进程序;先进性是指科技成果在当代科技发展中达到的高度[4];难易程度采用的指标有研究难度和技术的成熟度。科技价值是评价一项科技成果实用性的重要指标[3],对衡量一项研究成果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有实际意义。主要包括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两个二级指标。学术价值采用的主要指标有对学科发展的影响、论著与专利、成果发表情况;应用价值包括了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情况。成果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二级指标。社会效益包括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技术提高、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经济效益是指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简接经济效益。以上指标是目前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在临床医学科技评价中应根据临床医疗特点和实际,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现临床医学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

2临床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普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1Delphi法

Delphi法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研制的一种直观预测技术,该方法属于专家集体评价法。由组织者设计科技成果评价的调查问卷,通过信函和电子邮件方式对有关专家进行专家咨询,组织者收集专家意见后,再反馈交换材料,使专家匿名地交流意见,通过几轮征询和反馈,专家们的意见逐渐集中,最后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集体评判结果。Delphi法作为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5]。

2.2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将研究中各指标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2.3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它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这是在综合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方法。目前,在国际上运用最多的评价工具是菲尔德的《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数据库[6]。另外,模糊综合评判法、变异系数法等其他统计方法也有应用。现在较多国家的科技成果评价都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外科技成果评价现状

美国的科技成果评价有立法保障,科技评价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办法相对成熟和完善,1993年美国103届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成果法案》,经克林顿签署成为一项正式法律,十多年来对世界各国的绩效评价管理影响深远[7]。该法案要求对年度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并将执行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白宫行政管理局则根据各机构的规划和绩效评估结果分配财政预算[8],使评估成为公众监督政府公共支出的手段———这就是后来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引入的“绩效评估”概念。法国在科技方面的评价活动找不到“评审”这个词,而是评估、评价(evalue)。对科技成果评估的目的是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法国科技成果评估多采用收益现值法[9]。德语里用的是“ScientificandTechnicalEvalua-tion”—科技评估,德国的科技评价侧重于对申请科研资助的科技项目的事前评估,而对于其成果的评价并不是评成果本身[10],而是把科技成果的转移程度作为对科研机构的自身能力评价的一个指标。日本没有“科技成果评估”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项目完成评估和后期评估,强调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评估方法运用了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和可持续性等5大评估指标评价项目的价值,该指标体系于1991年由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首先提出[11]。俄罗斯国家科研鉴定咨询中心规定,鉴定结论是申请鉴定者的私人产品,在没有专门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公开,也不能公开鉴定执行者的名单。但是,鉴定的申请者和鉴定承接者有权对作出质量低下的鉴定结论的鉴定者作出公开谴责[12]。

3.2国内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现状

从最早的《新产品新工艺鉴定暂行办法》以及1961年第一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到1994年第三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直至1997年我国第一个科技评估中心成立。这些制度的出台,对规范全国的科技评估活动、评估机构的建设、推动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科技评估中心王嘉提出当前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论模糊、不能满足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需求;对不同科研活动采取同一评价尺度;评审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评估活动开展少,缺乏政府的强势推动等[13]。湖南师范大学科技处潘晓雁认为,为了解决目前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其种种弊端,必须加快和深化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改革,努力建设一个全面完善、公正、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走出一条创新、务实、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科技评估发展之路[14]。李俊勇等应用Delphi法建立了“医学科研项目全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可对应用基础研究类型医学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价,也可在项目不同阶段独立应用,实施过程和产出指标还可反复使用;该指标体系可评价不同项目的同一阶段(横向比较)或同一项目的不同阶段(纵向比较);项目管理主体和项目执行主体均可应用[15]。王伟成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指标聚类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一套医学科研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和医学科研课题质量二级判别模型,并对福建医科大学10年间课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应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蒋宁,刘民进行了医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提出科研评价是对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科学研究系统的某种科研活动,达到科研目标程度的价值或绩效进行评判、估量的过程。因此,科研评价的对象包括所有的科研活动或科研现象[16]。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吴东、王玉民等对中国医药卫生关键技术选择与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医药卫生关键技术选择的三大原则即:需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他强调以最少的指标来反映医药卫生科技成果的内涵,只提出了3个一级指标:重要性、先进性、可行性;由重要性细分出3个二级指标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振兴生物医药产业,先进性包含前沿、创新性、高效性、辐射协同作用3个指标,可行性包含技术成熟度、经济承受力、社会可接受性3个指标[17]。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处炎苗等开展了医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益评价的研究主要运用专家会议法和专家问卷法进行调查,其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为:推广方式、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围绕医学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把评价的重心放在“主动推广”上,使评价结果有利于鼓励成果在鉴定或得奖后,经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主动推广,得到普遍掌握和广泛应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处黄毓文等提出当前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不足,利用Delphi法建立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类评价目标,完善各类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该指标体系设有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评价标准分2-5级不等[19]。第二军医大学杨一凤等运用专家咨询法,系统理论、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逐步回归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法,对军队医学科研项目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评价性质和目的,围绕构成军队医学科研成果的规律和特点,参照国内外课题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要素,征询专家意见,构建初级的评价指标体系[20]。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3

关键词:中医院校;教学;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67-03

中医学作为一门服务于人类自身的自然科学性质,要求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质量保持永无止境的追求。但如何有效保证和持续提高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是困惑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问题。国家为持续有力地监控高校教学质量,教育部对各高校教育进行了全面评估,这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周期较长的外部评价形式,由于其评价范围全面、指标体系复杂、组织实施较为困难等要素,很难高频率、经常性地开展。然而教育质量保证的最根本动力在于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故如何充分学习借鉴高等教育评估构建由教研室至二级学院再至学校的阶梯式、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持续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评估的情况

1.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评估展开的主要模式与经验。由于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各异,其高等教育评估的方式也具有明显差异性,形成各自的行为模式。概括来说,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评估,从政府对评估活动的参与度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自主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集权模式和以荷兰为代表的元评估和以英国为代表的中介评估的政府指导模式。其评估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国家在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方向上应起到充分的主导作用,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制订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据。②教育评估的法制化、规范化、客观化、民主化、多样化、个性化应是基本的发展方向。③在教育评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行业学术专家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学术界自觉为其行业质量承担集体责任。④应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的监督。⑤应逐步构建集高等教育各利益方于一体的立体的教育评估系统,逐步实现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和评估程序的稳定化。⑥在评估过程中应特别突出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质量评估的重要性。⑦在开展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情和各类院校的特殊性和各个院校的个性化。

2.我国高校开展教育评估的现状分析。到目前为止,全国高等院校基本上全部接受了教学评估,从评估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院校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标准,教学评估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档案建设等方面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教育评估研究者对教育评估的本质、目的、对象、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组织与制度、方法、心理与调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此同时,我国先后对不同的本科学校分别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水平评估,评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被评学校明确和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重视对基本教学规律的认识与掌握,理清了教学工作的思路;②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教学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③促进了学校及有关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水平;④促进了学校完善、改进管理制度,实现了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不断增强高等学校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劲。⑤通过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二、教学质量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必要

无论是世界模式还是中国模式,高等教育评估教学质量评价范围虽全面,但因为指标体系复杂、组织实施较为困难等要素,很难高频率、经常性地开展。因而需要建立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系统的、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借鉴高校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觉地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此可将不定期评估转为定期评价。构建由教研室至二级学院再至学校的阶梯式、常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持续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学评价阶梯化内涵。“阶梯式”目前尚未明确定义,可理解为事物由较低层次逐渐向较高层次递进,将其运用至教学评价中意指评价由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校由低至高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

2.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涵。所谓教学评价常态化,是相对于教学评价的非常态化开展而言的,是指高等院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借鉴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理念和做法,自觉地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目的而进行的内部质量控制过程。所以,对于“教学评价常态化”内涵的把握,有四个层次的理解:①高等院校首先要有以教学为中心、将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主动开展内部质控的强烈意识。②要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③在行动上要经常性地开展质量评价活动。④在效果上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有效解决,这也是常态化开展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医院校教学评价常态化的特点。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构成我国医疗卫生的主体框架,两者均能为患者提供有效服务,然而两者的特色亦非常鲜明。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强调正确理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强调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学名医;强调建立中医的辩证思维方式,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临床问题等。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构建中医院校教学质量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为中医院校教学及其管理引入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的监控和常态化评价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①继承高等教育评估的指导方针。应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评价活动,要继承和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重视评价本身的导向性、诊断,目的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突出中医特色。新的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评普通意义上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一般特性,又要充分体现培养对象为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的本身的特点与规律。③能客观反映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无论是国际的、国家的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反映、引导、落实这些新变化、新要求、新趋势的有效手段之一,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自身应首先作出相应改变。因此,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能较好地反映出这一趋势和要求的重点内容。④评价指标的易操作性。指标体系中所设置的指标、考评的方法要注意能反映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简单易操作的特点,降低评价活动的难度,减少评价专家的工作量,为常态化开展评价活动创造条件。

2.评价内容。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内容:二级学院设置满足教学任务要求的情况、图书情报及信息检索的教学资源量、使用便利性、师资队伍结构、学科专业网站建设及学员使用情况、教材、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质量、学员满意率调查、领导重视程度、教学奖惩制度、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及落实情况、教学档案完整性及归档及时性、师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

3.步骤与方法。①文献调查。界定教学评价阶梯式、常态化等相关概念;解析中医学院各层次学生培养目标;收集目前已有的中医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同类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因果分析图法,对中医学院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归类。②遴选评价指标。在进行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分解和归类合并,结合教学评价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对中医学院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进行设置;遴选指标,初步形成中医学院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③专家论证与深度访谈。通过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拟定的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论证与专家的深度访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评价标准。④体系设施。在中医院校内设施该阶梯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⑤结果汇总、分析及形成报告。对相应结果进行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关报道。⑥总结。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四、中医院校开展教学评价常态化的意义

常态化开展高校内部的教学工作评价,是高等院校注重内涵建设的具体体现。它符合了高等教育重在提高质量的时代要求,对于进一步确立院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责、引导基层教学单位建立更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审查教学质量、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整改,有重要意义。故这要求我们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中医教学质量的持续培养,建立一个符合中医特色的常态化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慧仙.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4):27-28.

[2]王云贵.高等医学课程模式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4

【摘要】临床能力的评估在医师职称晋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建立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建立临床能力数字化平台完善医师临床能力的评估方式。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且易于量化,便于推广。但也存在指标内容难确立,权重不易把握,以及数据集成方面的困难等。

关键词 医师;临床能力;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数字化平台

Establishment of A Digital Platform for Clinical Competency Assessment on Senior Physician/LUO Xiaonan,CAO Fei,ZHANG Ka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97-99

Abstract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in the doctor job title promotion.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 of clinical skills have been focused constantly in the hospital talent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current status of clinical skills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consummated by three steps. They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for clinical skills evaluation, the formulation of examine measu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digitizing platform of clinical skills for high grade professional title doctors. Lastly, the objective discussion is made for this research.

Key wordsDoctor; Clinical Skills;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s; Digitizing Plat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Training Department,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32,China

1研究背景

临床能力是医生对疾病诊疗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医患关系的感知能力。高级医师特指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主治医师是医生成长的中间阶段,主治医师群体是医院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学科带头人。所以,具有什么样临床能力的主治医师才有资格晋升高级医师,以及如何评估这种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近20年来,以美国为代表,开展了一系列模拟临床情境的评估,如标准化病人,临床多站考试,目标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其具有科学客观、公正可靠、量化精确等优点[2-3]。但是,这些方法费用高,而且能胜任标准化病人的人员很难培训。虽然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评价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医患关系等基本临床技能,但评价医学知识、临床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效果较差。

与国外相比,我国医师的临床能力评价缺乏量化标准。目前,国内对高级医师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局限在学历、资历、论文、课题等方面,大部分医院仍采用考试式、经验式、会议式的评价模式。尤其在高级医师职称晋升时出现论资排辈、重科研轻临床等不合理现象[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孙建方在2013年两会提案中说到:对不同的卫生人才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临床医师晋升制度中,应强化临床能力的考核,并将之作为晋升的主要指标,促使临床医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临床业务,提高临床水平,造福患者。因此,进一步完善临床能力评价方式,加强医师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内容

(1)建立综合医院高级医师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2)制定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测评办法;(3)整合开发综合医院高级医师临床能力评估考核数字化平台。

2.2研究方法

对高级医师的评价内容较广泛,但临床能力的评估是综合评价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并总结近年来临床能力考核的成功经验,进行框架体系的研究和评价指标的筛选,组织专家编写题库,制定考核办法,整合形成考、评结合的数字化平台。

3框架体系的搭建

3.1建立临床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实状况下的评估,主要是工作绩效考核;二是模拟状况下的测试,属于能力水平的预期判断。参考国内外大型综合医院的成功做法,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对三级甲等医院的评价要求,结合医院学科结构特点,设立“四横两纵”指标架构。“四横”由单项否决指标、数质量指标、考核指标、附加指标等四个大类横向指标组成。单项否决指标主要是指医生必备的条件指标,比如医生执照的注册,医德医风评价,既往医疗纠纷情况以及军队要求的其它硬性指标等。数质量指标是指等级医院评审中或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求的一些指标,比如年均收容量、年均手术量、年均门诊天数、甲级病案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等。考核指标主要针对医生的专科技能设置了考核项目,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现场实测。附加指标包括临床高新技术开展情况和参加大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情况,这部分可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设定。 “两纵”是指每个横向指标下设多个评价点的两级指标结构。通过小样本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指标内涵和评估标准,主要针对不同的考核指标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最后形成一套指标合理、方法科学、内容全面、标准公平、操作简便的指标体系。

3.2制定临床能力测评办法

在建立测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医院信息系统现有数据为工具进行测评。根据每个指标的专业定义,规定考核指标的元数据,定位考核数据的来源,评价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出新的数据需求,对医院现有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改进。采取标准化格式进行考核相关数据的集成。在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决策信息层建立医师测评信息集成平台,从HIS,CIS,LIS等子系统中提取测评相关数据,并根据指标的标准化定义,实现数据的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设计高效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以图形、表格、多媒体等可视化形式展现测评指标的分析结果。同时,该平台还装载测试题库和临床医学知识库,能够实现题库的动态维护;同时设计随机化程序,可在指定计算机终端实现试题的随机抽取。另外,实现客观试题的自动化阅卷功能。主观试题的评阅能够通过不同的终端,由专家在临床知识库的辅助下进行盲评,并通过该平台进行结果的自动汇总和分析。

3.3研发临床医师能力评估考核数字化平台

根据岗位要求和专家意见,设计绩效评估和能力测试两部分结果的汇总或加权处理方法,最后为每个测评对象形成一个综合的得分。特点是:(1)科学。所有考核项目和内容经过几轮专家论证,组织医生实测,确保科学合理;(2)客观。全部数据来源于信息系统,测试过程自动化,没有人为干预。

结合综合医院学科分类细的特点,按医院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调用相关数据,整合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和能力测评结果,建立综合医院高级医师临床能力评价考核数字化平台,由数字化平台自动化打分,进行医师的最终评价。

4研究进展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指标体系的建立,筛选出了科学合理的临床指标,同时也制定出了相应的测评办法,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现在已经完成了试题库的采集录入和临床技能考核数字化平台的设计。题库经过3年的实测考核,运转良好,能体现医生的临床能力水平测试。

该试题库系统所具备的特点及功能:(1)友好的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用户面对最多的软件界面,应当设置得美观大方;(2)能够对试题库进行维护。试题库的题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科室的需要及时更新;(3)能够完成不同科室人员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病理诊断、影像诊断、急救知识等知识;(4)能够实现试题的随机抽取以及自由选题两大功能。

5讨论

5.1本研究的优点

目前,我国高级医师的评价由于专业划分细、数据难统计、考官难选择等问题一直无法做到统一。高级医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科研和教学指标进行评估,临床能力无法合理体现,这对于临床医师是很不公平。近年来,这个问题不断凸显,本课题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的方式来评价医师的临床能力, 使得临床医师工作易于量化, 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本研究可以评估高级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条件,评价结果可用于人才考核、选拔、任用等方面,操作性强,运用广泛。其次,此方法便捷有效,易于推广。本研究是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各医院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特点进行加减,灵活性强。

5.2本研究的难点

5.2.1指标的确立首先,由于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医疗评价指标存在难统计、难统一、难评价等问题;其次,受学科、专业的差异性影响,导致横向比较时公平性难以把握;而且与科研、教学指标相比,医疗指标较“软”,不易量化,所以在选择指标时较难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

5.2.2权重的把握各临床科室由于专业的不同,医师临床技能和水平差异性较大,在对不同科室的医师进行横向比较时,主要要看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是否合理。因此权重的设置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请专业的统计学专家进行统一设计,以保证公平性。

5.2.3考核内容的确立我校三所附属医院的专业分科较细,亚专业众多,因此要特别注意出题专家的选择和专业划分的准确性,应尽量贴近临床实际。另外,由于分科细、题量大,导致录入和校对等任务量较大,需要反复核查,确保数据库的准确。

5.2.4测评数据的集成由于本研究开发的平台需要实现各类数据的汇总,因此医院必须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信息。但目前的测评数据都散布在医院网络的各个子系统中,要做到有效地集成和汇总还存在技术上的挑战。

5.3评价方式应以考核为主、考试为辅

在对医师临床能力评价时,应以考核为主、考试为辅,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又要评价绩效、态度。对技能、绩效、态度方面的评价应以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对知识方面的评价应以考试方式为主。此外,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通过面试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专家评审意见与考试成绩来衡量临床能力。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避免单一评价方式评价局限的缺点,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参考文献

[1]罗小楠,徐勇勇,刘鉴汶.我院晋升副主任医师者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介绍[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26-28.

[2]Epstein RM, Hundert EM. Defining and asses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J].JAMA, 2002,287(2):226-235.

[3]Kogan JR, Holmboe ES, Hauer KE. Tools for direct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 of medical trainees: a systematic eview[J].JAMA,2009,302(12):1316-1326.

[4]符晓婷,袁蕙芸.三级医院医师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J].人力资源,2012,16(4):68-71.

通信作者:

李维国: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

E-mail:xjyyylk2@fmmu.edu.cn

收稿日期:2014-10-16

修回日期:2014-11-23

责任编辑:刘兰辉

质量管理活动简讯

2014年12月23日,空军总医院组织驻京军队医院质量管理俱乐部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质量大会主题研讨暨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测方法”的沙龙活动,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306医院、307医院、309医院、二炮总医院等10所医院质量管理科主任及相关人员,共17人参加。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5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管理 教学评估

第一军医大学自2004 年8 月集体专业为广东省属高校,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和理念经历了巨大变化。为适应地方办学模式和要求,迎接即将到来的2007 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我校在保持部队院校优良作风的前提下,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育人为中心,以规范教学管理为切入口,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1-2]。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在坚持“质量建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文化立院”的办院宗旨下,以“迎评促建”为契机,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软硬件建设,强化教学意识,规范教学程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显著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本文总结我学院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效果。

1 宣传动员, 统一思想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基石

1. 1 明确思想, 统一认识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对本科教育的一次大检阅,是规范高等学校办学与管理,促进学校建立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措施,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充分认识到迎评促建对提高学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2006 年初学院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及工作小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制定了珠江医院《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对主要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学院上下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迎评促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院动员、全员动员, “人人皆知、人人过关”,全院同志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的同时,对本科评估的目的及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 2 明确任务, 统一方向

为迎接预评估,学院提出了“全员参与、领导当先、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全院一盘棋,成立了评建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机关工作组,督导小组,临床评建组,其中临床按照业务分工分了14 个组,每个组的任务都非常明确。稳抓评建重点:一是各种评估材料的准备;二是教员、学员的准备;三是硬件条件的准备。学院、教研室、三级学科三个层面按照评建要求准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 3 明确计划, 统一步骤

我院的迎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学院组织专家及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与校本部专家共同赴外院参观学习阶段;②学院组织评建专家集中学习,制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组织实施方案》,迎评工作全校动员阶段;③2008 年5 月份学校自查阶段;④2008 年7-8 月份请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⑤2008 年9 月份迎接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⑥2008 年12 月迎接教育部专家检查;⑦学校整改阶段。

根据各阶段要求,学院各部门从全员迎评知识掌握、教师学生培训、座谈会的准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迎评材料的整理等五个方面,积极准备,同时进行自查、自纠、自评,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根据学校两次自评的情况,外校专家模拟评估检查及广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情况,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作详细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处(室、部)、各教研室、科室的任务分工,制定了严格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

1. 4 明确细节和重点, 统一部署

由于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从为部队培养医科人才到为地方培养人才,面临人才培养对象,办校方针的转变,在行政、管理、教学等方面与地方院校存在差异。而采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根据我校参加外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经验,针对我校实际,加深评估方案中部分指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细节和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并统一进行部署落实。例如关于迎评材料的准备方面:明确了分卷材料要严格按一、二级指标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准备,对这部分内容应逐项准备,突出重点和特色。关于迎评准备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问题方面,强调了关键指标的准备是迎评资料准的重点,注意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对评估指标观测点中最易出现的问题,考察与考核中易出现的问题作等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Www.]

2 加强建设, 注重质量是迎评工作的核心

2. 1 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近年我院每年投入教学经费300 万元,进行各项教学基地,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办公设备的改进。新增了各项内外科教学式教室、外科操作技能训练室、外科手术室及动物实验用房共1450mm2。学院新增了数字化教室350mm2,用于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网络建设,教师课件及视频材料经归类上传方便学生自学和复习。所有临床课程纳入了计算机试题库管理。增加了师生互动园地,课外辅导专栏等,便于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学院2006 年申请了全国腹腔镜培训基地,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针对临床医学院部分科室人员结构欠合理,部分临床教研室师资队伍出现断层,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尚可,中级职称教师比例仍未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方案,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从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着手,以名优教师为示范,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每年进行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教研室、教学督导组、优秀教师点评的方法,迅速培养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学校及学院设立了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基金及发表教学论文,激发教学热情,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探索、课程建设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我院的双语教学及查房示范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通过上述措施,我院临床师资队伍稳定,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 2 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我院更是严抓教学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本科教学督导制度》、《临床实习考核办法》等制度和文件。内外妇儿科以第6 版教材为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特色和发展,重新编制了《临床医学教材》、《临床医学进展》,汇集各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要求授课教师对卫生部本科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再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探索热情。各科室及各教研室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秘书,整理各种教学档案及课件,教研室记录手册、临床教学记录手册、教学过程实时记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 3 严抓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评估成败。在传统的课堂观摩教学和临床实习评估工作基础上,我院进一步建立起符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督导委员会听课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汇报制度,院系教学状态评估与考试过程监控制度,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和试卷评估制度等,增强了教学质量意识,建设了教学质量文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4 严抓临床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成才关键,也是评估检查重点内容之一。为此,在强化训练的同时,学院编印了《临床实习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强化培训,对临床各科室常见技能内容进行了规范化整理汇编,并对各项技能设立考核标准。规范制作了包括外科无菌术,切开、缝合、止血、打结以及各种穿刺术等示范多媒体课件。录制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三级教学查房录像,各类外科手术操作多媒体材料等。建立实习医师外科操作手术室,购买试验动物,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专职操作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筛选病例进行实习医师“主刀”操作,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

3 归纳总结, 完善材料是迎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材料准备亦是一个艰巨而琐碎的工作,主要包括自评报告在内的背景材料,佐证材料和备查材料。材料准备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学院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更好地规划今后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持续发展[3]。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材料准备工作小组,学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有关材料,将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深刻领会评估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对有关材料进行全面收集、归纳和整理。各临床科室及教研室组织专人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并进行加工整理,一般由科室教学秘书或行政住院总医师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加工,进一步整理各项备查材料,撰写初步总结材料;材料审核小组专家则对照评估指标和要求对撰写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查,查漏补缺,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各教研室、各处室撰写自评报告,学院汇总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材料的准备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突出特色项目,注重内涵。备查材料目录,自评结果及多媒体汇报材料通过学院专家小组论证及大学,省专家小组评估检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科学性。各专项评估结合学校的教学状况、基本统计数据,自评报告等材料公正、客观;定性材料要有依据,具有说服力,定量材料要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专家组结合进校实地考察作出评判。

4.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积极作用

评估的过程是对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检验过程,完善的临床医学教学规章制度是保证评估成功的基础。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高素质、强适应” 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教学医院应与时俱进,更加科学、规范地加强医学教育管理,通过参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使医院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检查,我院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及科学管理工作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办学基础;强化教学体制创新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师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禹奇才, 罗三桂. 以评估为契机, 全面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3) : 23- 27.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6

1内科SP的选择

SP可以是有或无某些阳性体征的病人,也可以是健康人。他们是模拟病人或医学教学的特殊工具,在教学考试中首先扮演成病人,逼真地表现出病人的症状,供医学生问诊和体格检查,然后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分,最后给予信息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遗漏或错误之所在。由于SP必须同时具备病人和教师的双重职能,所以我校在选择SP的时候,要求具备以下条件:①要充分理解SP的职责及意义,自愿参加并热爱该项工作,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表现稳定,不随心所欲地发挥。②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理解、接受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剧本内容及评分标准。③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能够表现出真正的病人的病态感受、表情、声音与动作,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④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接受学生的碰触及检验。在进行问诊及检查时能够很专注,结束后能够准确回忆学生的表现,能直接给予学生回馈意见。⑤有较好的体力、记忆力、注意力,重复演出的表现完全相同,守时、可靠,可充分配合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2内科SP的专业培训

2.1培训案例的组织编写

2.1.1编写教学案例: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医生组成培训师资,撰写相关病案素材。选取能充分体现问诊技巧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教学对象,如心绞痛、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目的是营造一种真实的情景以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而不是用罕见的病例刁难学生。体格检查培训材料则以第七版内科学教材内容为依据。2.1.2案例形式:案例形式为医学生与SP的问诊对话及情景参照剧本,SP的语言应当口语化,贴近生活,避免医学术语,可加入适宜的表情和动作要求。医学生的台词除了按照问诊思路设计外,还应有一定的灵活度以训练SP的随机应变能力。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在剧本中必须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2.1.3评分标准:包括问诊内容评分、问诊技巧和综合表现评分两部分。每一部分均有细化的评分项目、固定分值并制成表格以便于操作。体格检查评分也细化为表格,按照内科学的统一要求执行。

2.2SP培训步骤2.2.1集中授课:学习SP的职责及意义,介绍医学教育的特点、SP应用现状等,调动SP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责任感。按照内科学的要求和临床工作特点,要求SP熟悉问诊的一般程序和思路,了解问诊的内容和技巧,以便配合和评价医学生的问诊过程。

2.2.2熟悉病案材料:每名SP掌握1~2个病例,由培训医师向其介绍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等,使SP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所需模拟的病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示教—讨论—互问—互查—提问—评估—总结流程进行。2.2.3模拟训练:由专业医师模拟不同水平的医学生与SP进行一对一训练,由培训者和SP分别评分并对比,并记录每次训练的成绩和评语,也可由实战演练。SP之间也可以互相观摩以取长补短。

2.3SP评估与考核主要评估SP的稳定性和评分的准确性、公平性。进行评估和考核后的SP才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考核是由专业医师模拟不同水平的医学生与SP反复演习,SP以标准化的方式呈现案例的疾病,能完成扮演逼真、评估公正、反馈标准等三种功能的SP方可以应用于临床教学和考试。3SP“角色”培训SP角色可分为三种:病人、评估者、教学指导者,其中病人角色为基本角色。需进行重点培训,以此为起点逐步深入展开。

3.1“病人”角色培训是受训者明确培训SP的首要目的是使其成为一个“真实的病人”。SP只有通过模拟真实的病人及其问题,才能发挥他的病人角色作用。模拟的真实性与否,决定了他的作用的好与坏。作为病人,SP感受为学生的接诊对象,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同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医患关系、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我院内科SP病人角色培训还包括一些特殊病例的扮演,如:急性呼吸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为学生学习处理复、困难的临床情况奠定基础。使之不仅能够为医学生训练临床基本技能提供帮助,而且能从心理、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角度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

3.2“评估者”角色培训以SP作为“评估者”在国外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在国内尚不普及。SP作为“评估者”的培训较作为“病人”具有更高的要求,SP通过自己的“病人”的客观感受,结合学生接诊的实际情况和评分标准,还必须关注学生在SP应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评估并精确地完成评估表。因此,培训教师针对不同场合要设计特殊的评估表,并详细地逐一解释评估表中的各个项目,让SP有意识地留心评估内容。SP的评估作用更表现在对学生临床技能进行标准化的考核过程中。

3.3教学指导者SP的第三个角色是充当教师或教学辅导员,这是SP培训中的最高程度。除了SP人员自身素质外,培训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4]。针对学生在问诊或查体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性指导。学生在询问或查体时,肯定会有遗漏或使用不规范的方法。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7

【关键词】 教学质量;教学评估;反馈信息

为了配合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同时也使我院的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我院将制定相关的评估指标,在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的前提下,重点主抓临床医学教学督导的信息反馈制[1]。

1 建立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制

众所周知,教学评估的反馈结果共有五项功能,而反馈指导这一项功能是五项当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它主要是通过教学评估结果所反馈回的信息结果来有效地指导师生间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可见,如果能正确、及时地将教学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则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在以前的教学评估中,我们通常只是采用了口头陈述的计分形式,就是将所有参与评估的人员的评分汇总来获取总分,再以口头的形式将总分上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但这种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足之处表现在:首先,参与评估的人员只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教师而进行打分,没有科学的谈话方式和依据;其次,对教师的评价过于片面,没有代表各个层面的人群;最后,评估结果在与教师的经济待遇上的联系不强,没有起到真正的以评促教的作用,评估前后的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改观。而座谈和书面反馈的形式恰恰可以弥补口头表述上的不足。

2 座谈、书面反馈评估的具体操作形式

在反馈评估机制中,主要通过座谈和书面两种形式进行反馈。通过座谈,可以将常被忽视的问题引导出来,再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书面反馈则可以通过可测量的文字表述将难组织的结果归纳到一起,从而起到合并总结结果的作用。这两种形式相结合,能更好的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得到最真实的质量监测结果。

2.1 反馈内容介绍 因临床教学的教学特点不同,一般采用座谈和书面反馈两种评估形式。在由教学管理者、学生代表、同行教师所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中运行这两种评估形式。他们对平时的课堂、实习和见习的三大环节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中的教师成员主要由退休和各处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人数约12人;根据学习成绩来选取优秀、中等、差等生,人数约18人。这些成员每学期要召开2-3次座谈,尤其是在学生第一次轮转后一定会准时召开。在座谈中,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几项指标进行分类讨论评分。每一项内容有七项打分标准,分别是“非常好、比较好、好、一般、差、比较差、非常差”,相对应的分数为“12、10、8、6、4、2、0”。在整个的评价中,共分为几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按上述的标准打分。

2.1.1 测评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学的目的、教学手段、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态度,教师的仪表、语言和整体时间安排等等。

2.1.2 测评实习教学质量,通过对轮转学生在某一科室的实习情况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医德情况和学生的总体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课前备课情况、知识广博程度、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学生的接受结果等方面进行测评。

2.2 反馈流程介绍 在书面反馈环节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成员会按照课程表来安排每位成员的具体检查时间,并上报到院里。然后,由院里统一制作测评计划发给各个处室,再由处室通知相关的教师提前做好准备。二是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不会事先通知要检查的教师,而是以抽查的形式临时下到各个教学课堂当中。但这种抽查方式一般只针对于学生反映最差或最好的老师。每学期都将有近70%的教师被随机抽查到。期末将检查的最终结果进行通报,并由处室根据本处室的情况开会进行总结。

3 对教学监控体系具体实施的预期目标

预测实施教学监控体系后,每年都将有多项评价标准与多条反馈意见。这些建议将会对教学质量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尤其是学生和教师也都相互得到提升,同时也将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3.1 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制成立以后,各科室的负责人不光要重视反馈结果,还要从根本入手,首抓教学质量,根据反馈评价标准中的每一项来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科室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有的科室可以将反馈结果低于80分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培训,通过在科室的试讲、反馈来完善测评结果中的不足[2]。还可以通过科室的这种训练,在第二次院里进行监控测评,使分数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制才能起到督促科室领导重视的作用。

3.2 将起到动员全院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的作用 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制如果能在全院形成一股积极的风气,那么,在这种机制的引导下,我院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飞速的提高。以前教学方法沉旧、古板,课堂活跃度调动得不够好,通过这种方式,会让更多的教师都运用新式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如启发式教学、实践演练性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明显活跃,才能使学生的兴趣被逐渐调动起来。由于教师备课时多数是死记硬背,不灵活,完全按教材中的条条框框去讲解,这样会导致学生感觉课堂乏味。有了督导制后,教师将都能积极地结合身边的医学案例去将经验传授给学生,使理论活跃起来,跳到了实践的高度[3]。尤其是如果教师经常注意校、内外的各种讲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利用课堂提问、考试出题的方式让每一堂讲座都能让约85%以上的学生参加,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裴冬辉.浅谈临床医学的实践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11,(03):277.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8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本科专业评估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进行,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专业评估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现已成为评价高校各类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国家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之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2012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先后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这一系列举措都说明了专业评估在促进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学科水平中的重要地位。

1实施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的意义

1.1实施专业评估是实现专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是对办学专业的内在剖析,总结专业的建设背景、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与理想化标准相对照。

梳理出二者之间的差距,查找出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以此为突破点,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自身办学优势,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引导专业在正常轨道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科学发展。

1.2实施专业评估有利于建设特色高等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中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统一标准,而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各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发扬自身的学科优势,培养特色化人才。实施专业评估工作能够使高校与高校之间呈现区别化的专业设置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有利于各个高校明确自身专业的特长之处,避免学科和专业的重复建设,提高办学效率,有利于特色化教育体系的形成。

1.3实施专业评估有利于激发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施专业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估工作来积极带动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推动学校办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定位,以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同时,并进一步提高教学队伍素质和管理队伍素质,保障教学工作高质量进行。专业评估工作可促使学校的改革与未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统筹兼顾,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的指标解读与筹备工作

辽宁省高校新设本科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级指标(4项)主要有: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二级指标(13项)主要有: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结构与数量、专业建设负责人、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建设经费、质量监控制度体系、质量评价与反馈。

2.1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适应国家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具有明确清晰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符合专业定位的基础上,人才培养目标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并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校医疗器械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定位以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和我校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生物检测诊断、生物医用材料、有源医疗器械三个方向为主体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2专业教学团队

应建立一支稳定的年龄、职称、专业背景等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并保证教学团队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专业建设负责人在具备优秀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外,还应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等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鼓励和加强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及科研业务方面的作用。在此指导下,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了由15位专职教师、5位兼职教师构成的老中青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教学梯队,其中80%的教师专业背景与该专业相近。专业建设负责人是我校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三年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并积极参与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推广,三年内在国内重要专业领域学会上发表大会报告或担任主持人十余次,具有较好的专业学科影响力。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采取“内出外进”的相应措施及原则,其中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30余次,参加率达到100%。

2.3教学基本建设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9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10

摘要: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门,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对新医改下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改进对策,对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医院整理工作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 开发 问题 对策

一、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概念

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就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救治水平,通过对各级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使用各种激励方法,对隐藏在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身上的各种潜能进行挖掘,使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升华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的发挥其个人潜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缺少资金支持。目前,很多医院只停留在对员工的使用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这就直接造成了大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常年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领导片面的认为员工培训没有必要,对人才储备及人才长远规划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导致员工的培训工作常年停滞不前。

2.重视学历教育,轻视短期进修培训。医院领导在招聘及考核员工的时候,往往重视员工的学历,尤其是一味地强调员工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但是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或者短期的培训和进修,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短期的进修和培训,时间紧凑,但是更有针对性。而正规的全日制教育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所以二者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

3.培训缺乏完善有效的制度。医院在员工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没有长远的培训规划,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对培训效果的鉴定制度,使得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因为在管理培训机制上的不完善,造成培训工作不能和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相结合,在激励机制上也没有与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挂钩,使得培训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反而成为医院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鸡肋工作”。

4.培训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公立医院缺少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规划,培训学习大多临时安排,未对医院各种人才开发及储备规划进行分析,也没有与医院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无法体现医院和员工的实际需要,培训主要以大多数员工共同参加为主,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解决缺乏有力的指导,对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培养,对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缺乏补充。

5.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大多数公立医院未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评估机制不完善,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的重要性。第一,有的医院已经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却不知从何处着手进行评估。第二,培训评估不全面,与实际工作脱节。第三,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停留在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与医院的发展规划上。第四,培训效果评估的方式方法单一,缺少跟踪回访制度。第五,医院对培训评估缺乏系统的纪录,即使有关培训的内容都有所记录,但大多缺乏专业的管理,大多是零散的、无序的,没有建立培训信息系统。

三、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培训观念。医院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医院发展和壮大的关键所在。医疗卫生行业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手术以及医疗诊治手段日新月异,医院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都需要对行业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再教育再培训,而这些显然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只有通过平时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得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发展其实就是时刻学习和经常培训的过程,这就要求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不断培训学习的意识和理念,要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在员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才能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2.保证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资金投入。医院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工作上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资金投入。由于医院片面地强调成本控制,过多的考虑到人才流失造成的资金浪费,失去了资金投入的支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而发展缓慢。今后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3.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体系。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是支撑医院人才战略的重要保障,医院管理层必须要根据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医院发展的总体方向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第一,要根据医务人员以及行政后勤人员的专业技术及具体分工等特点实施专业培训,将个人的发展计划和医院的发展规划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提升医院员工整体素质。第二,要针对院领导、环节干部、普通科员三种不同的培训内容,建立各有侧重,因人而异的培训方式。第三,要创新培训模式,既要从外面聘请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讲座,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分批次将员工送去外面培训,有机的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

4.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评估的意义在于检测培训效果的好坏以及发现并解决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发展的好坏,也是衡量医院综合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的标准。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平培训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查与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进一步分析,作为将来培训计划的依据。培训评估可以采取目标评估、绩效评估、关键人物评价和效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联合使用,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取得相关数据,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做好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培训过程中,只有将培训内容和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视人才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适合医院发展的再教育培训体系,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定位与医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战略的积极作用,才能保持医院各项工作可持续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凤红,张新平.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医药

[2]葛万龙,王国华,李翠,等.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11

    1.1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使评估流于形式,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收集各类信息。

    2.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便于指出改进方向,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可比性原则通过观察评估结果,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习总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评估试运行

    4.1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分别是优秀(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差(1分)。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评估结果

    4.6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习总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特种医学学科评估范文12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