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学习技巧

化学学习技巧

时间:2023-11-22 11:07:37

化学学习技巧

第1篇

关键词: 高三化学复习 学习方法 技巧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教师的复习思路,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何搞好这一年的化学复习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技巧。

一、注重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学生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对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学生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在高考考场上,学会仅是一方面,学生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能避免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第2篇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型。在信息技术没有被认知和使用的年代,练习课几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枯燥乏味,效率极低。如今,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去探究。练习课由于没有新课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如果只单一地练习,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练习课中,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如对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奏好练习课的“序曲”,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从而优化练习课的教学。比如,在上一年级的“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时,我在课前就利用动画设计了一个活动情境:动态出示了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的两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并由他们向学生提出挑战:“听说你们已经学习了‘8和9的加减法’,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考验?”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挑战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小精灵逐一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练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练前的知识回顾

练习课通常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在练习课开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概念、公式、规律进行回忆、梳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铺垫。学生往往在新课时记住了概念本身,至于探索知识的过程,可能记忆已经模糊不清,特别是学的概念多了之后,就容易混淆,就算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再多么善于比划,也难以直观形象地把概念、公式、规律的形成过程表达出来。这时巧用信息技术,再现概念、公式、规律形成的过程,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知识。例如,在四年级“直线、线段、射线”的练习课中,我在学生对这三种线进行判断之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直线、线段和射线,再现三种线的特征:先自上而下飞入一条直直的线,两端一直延伸到屏幕的尽头,让学生说出“直线”的名称;接着,在这条直线上任意点两个点并闪烁,接着截取两点之间的线段,平移到原直线下方,让学生说出“线段”的名称;最后在直线上任意点一点并闪烁,从这点开始延伸射线,再把这条射线平移到线段下方,让学生说出“射线”的名称。这样,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用动画演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三种线之间的区别,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为下面的练习奠定基础。

三、巧用信息技术加大练习的密度

练习课中需要做练习的题目数量通常要比新课中的多一些。如何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又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疲劳厌倦?信息技术的音、形、色、动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在练习课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不仅能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质量。练习课的习题如果用课件出示,教师就要事先在备课时做好课件,准备大量的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操作题等,并将习题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通过情境,逐一展示。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题目,而且形式多样,还可以及时反馈,特别是对题目的多种思路,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一一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比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练得轻松,练得快乐。这样巧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比如,在三年级“可能性”的练习课上,教师让学生判断“地球每天都在转动”这种现象。书上只给了一幅静止的画面(如下图),而对于这部分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并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在文字下面链接了一小段地球自转和绕着太阳转的视频,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地球确实是绕着太阳转动的,而且自身也在转动。于是,学生对这道题马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又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

四、巧用信息技术优化习题的对比

在练习课上,经常要将习题进行对比,特别是新课学习往往会受旧的相关知识干扰,容易使学生混淆。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后,判断几个正方体堆成的新立体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体时,学生对看得见的正方体能数出来,对被遮挡的正方体却往往忽视掉。于是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道对比题(如右图),并且一层一层、一块一块地散开,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数出正方体的个数,效果非常好。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以它形象具体、操作方便、能保存再使用等优势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在数学练习课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巧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 变“苦练”为“乐练”。

第3篇

【关键词】化学总复习;后阶段;技巧

【Abstract】It is important stage of genenral review in the final of entrance test of chemistry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You can quickly make a progress on your students if you do it great first,reduce the scope of review;second,do a good job of focus questions; third ,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Key words】General review of chemistry ; The final phase ; Technique

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可以在总复习阶段内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化学科总复习时牵涉的范围很广,知识点很分散。刚复习时,学生的思维还很乱;不能梳理出各知识的条理和联系。很多学生买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整天做大量的题目,搞题海战术。结果越搞越乱。其实,通过缩小复习范围、抓住中考命题热点、紧抓几种关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措施就能使化学知识明朗化、细致化,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一般是常规复习,各学校用的复习资料、采用的复习方法基本雷同。第三阶段的复习最能体现出各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各学校的特点。以下是我在历年中考后阶段复习的一些做法。

1.缩小范围,明确考点

总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很多学生有这种感觉,总觉得化学科的内容很多,很杂,复习这么久了好像什么也没有记下来,一时处于混乱的状况。中考又临近了,一下子紧张起来。结果,越是紧张,复习效果越差。这个时候教师要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叫学生们拿出做过的模拟题、历年的中考题等,以一种具体题型为例,进行专题讲解。比如说,以计算题为例,让学生观察每一份试题里的计算题,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结果,学生们发现计算题不外乎这些内容:通过一个化学式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或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另外就是通过一个图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得出已知量,然后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样一来计算题的范围缩小了,明确了。并且计算题都有具体的书写格式,只要按照书写格式对号入座就能把计算题做出来。原来有很多学生怕计算题,总认为计算题很杂、很难。现在明确了,信心大增了,复习效果就有明显提高。并能腾出花费在计算题上的大量时间用于复习其他内容。

2.抓住命题热点,做好针对性复习

现在各地的中考命题热点都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颖、灵活,不但增加了开放性而且融入了探究性。以下是这几年中考命题常出现的十种命题热点。①命题时,对概念和原理的考察已经走出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②对单质和化合物的考察,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③化学用语的记忆、书写、意义和应用仍是重要考点。④仪器名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实验评价是必考内容。⑤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化学问题,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方案进行处理,作出推断和迁移的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考点。⑥计算题的难度降低了,但逐步做到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并注重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察。⑦用跨学科综合知识命题,现在很流行。⑧将当前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而将答题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大纲范围内。这种“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已成为时尚。⑨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命题喜欢的内容。⑩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命题时,重视考察环境污染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总复习的后阶段,主要是针对以上的热门考点挑选出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试题,浓缩其精华编排成试卷,牵涉到某一个热门考点的题目可以在同一份试卷中反复出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同时一次又一次培养学生学会保持良好心态,不心慌、不浮躁,认真审题,做好每一道题目。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次的反思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短时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3.紧抓关键物质,以点带面

纵观历年的中考题,我们发现有那么几种“明星物质”,每一年的中考题它们都有份“登场”在总复习的后阶段,我们要抓紧这几种物质。强调学生要记住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性质、变化以及用途,还要理解好由这些物质可能引申出来的问题。例如:碳酸钠这种物质。学生们要知道它叫纯碱但不是碱而是一种盐,原因是它不含氢氧根离子。但它的溶液能表现出碱的性质,而且它的碳酸根既能跟一些离子形成沉淀又能遇酸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它在鉴别、除杂、推导、实验等题型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强调学生们一定要对这些“明星物质“融会贯通。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

在全国上下掀起实施新课标的活动中,自己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到这项伟大的课改实践活动中去,以顺应时代之潮流。以下各点是本人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学之始终;通过探究问题,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方案是为了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旨在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中学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基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课程改革理念如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体现于课堂,再理想的课程改革都不会成功。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融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践,比推出新的理念更加富有创造性,任务也更加艰巨。

1.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观念

化学新课标着眼于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的等同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2.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的编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使用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猜迷、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于一些自主学生探究实验,应首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下准备,包括阅读课本、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通过讨论理清实验思路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等。在实验课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动脑去思考自己做得到的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哪怕是有偏差的结论。当然学生如果做实验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恰当的指导。

2.2创设自由空间,培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探究意识,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中更应如此。

3.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学之始终

实施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3.1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3.2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如在教学“NO和NO2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学到SO2、SO3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氧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再如由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减灾意识。

4.通过探究问题,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我们在学习的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概括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章的时,不妨让学生调查一次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因素造成空气的污染?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微格教学;舞蹈技巧;应用

在舞蹈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相关动作,老师一般是首先让学生进行动作模仿,然后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指导评价,经过指导纠正之后,练习舞蹈动作,进而掌握舞蹈技术。但是,众所周知,一个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基本上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出现错误,很难掌握其中的技巧,进而影响学生的掌握程度。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正好解决了整个问题,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重点讨论数字化微格教学在舞蹈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微格教学的概念

数字化微格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存储、网络、传输、视音频监控等技术进行教学讲解。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在规范舞蹈技巧之前,根据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所要进行的舞蹈课程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舞蹈分解动作进行动作练习,通过舞蹈动作练习,老师进行动作评价,找出学生动作中的不足,纠正和规范学生的动作,然后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快速、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最终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二、数字化微格教学在舞蹈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教学方法和技巧更加人性化

利用数字化微格进行舞蹈技巧教学,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老师的“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一般是向学生讲解舞蹈技巧的相关知识,然后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很难掌握舞蹈技巧要领。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通过网络媒体、计算机相关技术、音视频技术进行动作分解讲解,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白每个动作之间是如何衔接,更快地掌握舞蹈技巧,抓住舞蹈动作的要领。这个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舞蹈技巧。

(二)完善舞蹈评价系统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舞蹈经验和一些舞蹈印象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目标不明确、而且评价范围过于窄小,评价结果不客观,而且不全面。在舞蹈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之后,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制作舞蹈学生的动作练习影像,在公共平台上,让围观者进行点评,这样能够收集各个行业人士的点评,使最后的评价结果更加完善、全面、客观。

(三)提供舞蹈技巧反馈信息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收集舞蹈技巧反馈信息,能够更加直观、快速、节约时间。舞蹈学校的老师们能够随时点开微格练习影片,查看学生们的舞蹈练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进度进行教学方案决策;观看影片能够使老师直观地、迅速地找到学生动作中的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学生在观看自己的舞蹈练习影片,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动作错误,能够及时地进行动作改正。

(四)建立直观的档案记录舞蹈技巧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指导舞蹈技巧,可以为学生建立相关的舞蹈练习影片档案,这样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随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舞蹈技巧动作的练习情况。建立每一个学生的舞蹈练习影片档案,可以使学生能能够进行自主练习和评价,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及时有效地进行动作纠正,进而掌握舞蹈技巧。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进行舞蹈技巧教学指导,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等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利用微格进行教学记录,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状况进行动作纠正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动作模仿练习,根据自己的练习影片进行动作练习反馈,记录动作的不足,分析其中的要领,评价动作技巧,及时进行纠正。

三、舞蹈技巧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的意义

在舞蹈技巧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主要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①能够使教学方式和技巧更加优化,不仅改革了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和技术,同时也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加简单、明了的教学手段,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方法更新,使舞蹈教学更加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②优化了舞蹈教学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把定性与定量评价、集体与自我评价、议论与评价结合在一块,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综合的评价系统,使舞蹈教学的评价范围扩大了,同时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进行网络化与信息化的评价平台,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并且具有高度的可信度。③使舞蹈动作反馈信息更迅速、直观,不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练习影像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练习,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舞蹈技巧。④为学生创建了微格影像档案库,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学生即使是在老师不在的期间,也可以进行舞蹈动作练习,不断地根据练习影片进行动作纠正,根据其他人的点评,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掌握舞蹈技巧。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并进行详细的舞蹈动作分解和讲解,通过学生的练习进行动作指导和规范,及时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动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舞蹈技巧。

四、结语

在舞蹈技巧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能够把复杂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动作制成影像,帮助老师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动作纠正和练习。在数字化微格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是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规划,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一种能够直观的进行观察、示范、操作和反馈的练习模式。根据数字化微格教学,能够完善老师上课的舞蹈技巧知识点,并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练习能力,为学生的练习提高更加有效、科学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洪友.微格教学在高师体育教学中的借鉴[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第6篇

摘要:离开思维的导引作用,学习者在技巧训练上就会走很多的弯路,而对正确了解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意识路径的正确引导作用,会使学习者朝着正确的技巧方法前进,并最终获得面罩共鸣技巧。

关键词:心理思维;面罩共鸣;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5-01

在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有着的重要作用。面罩共鸣是学习者上口盖以上区域的共鸣,是每一个学习者技巧训练追求的目标,它使学习者具有声音明亮,富有穿透力,音色统一,歌唱轻松自如等优点。因此,近些年来,许多的专家、歌唱家对面罩共鸣的优点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尼古莱・盖达对于面罩共鸣这样说到:“声音必须通过喉咙并要置放于鼻子之上,而且,我们要让声音在所有的那些腔体里活动和运转。”这是对面罩共鸣充分的肯定。

1、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生理器官的明确指向性:获得面罩共鸣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习者要明确面罩共鸣的生理器官部位。面罩共鸣是指上口盖以上,两腮,太阳穴及额窦这一区域的共鸣。面罩共鸣是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获得的,它为声音的走向提供了良好的指向性。

2、心理思维对面罩共鸣集中“点”的认识指向。面罩共鸣技巧的训练就是在寻找额窦集中点的共鸣,在辅以加密气息的前提下,以加密的气息冲击共鸣点,来获得共鸣的效果,这种声音是随着集中点声音的扩散而扩散,是由点到面扩散开来。心理思维的指向是面罩共鸣的集中点,而不是口腔以及与发声有直接关系的喉咙与声带。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将意识集中于那一处生理部位,哪一处生理器官越紧张,这是技巧训练所不需要的。而面罩的集中点,额窦附近神经并不敏感,但为了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思维意识只能集中于此,集中指向的思维意识调节生理共鸣器官以及呼吸运动以获得点的感受为先决条件,在点的获得的基础上辅以加密气息,以气动带动声动,获得高位置面罩共鸣。思维的意识指向必须以丹田气的强大支持获得腹压及加密的气息的前提下,以点的位置为目的地,并在点的向前集中透出的方向指引下获得面罩共鸣。因此,思维的方式与方法是指引意识集中于获得点的目标总前提下,通过对各个生理发声器官的调节获得平衡来获取面罩共鸣技巧。

3、心理思维对声音“过渡”、“转换”意识路径的导引。声乐技巧训练者对于一般的技巧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认识和功底。但却对高音的解决却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一筹莫展。原因是对声乐技巧中的过渡、转换技巧还没有掌握。这一技巧的重要性是每个声乐学习者都能亲身意识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思维的作用首先要使学习者明确的是:转换、过渡的真正理论含义和声音的美学特征。转换与过渡是歌唱学习者为获得统一的声音问题提供的技巧。因为,声乐学习者在一定的声音音域范围内的音色是统一的,而换了音域声音就会变了音色,有时会出现声音破裂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习者更多依据的是技巧训练课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必须对技巧的概念与词汇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找到获得技巧的合适方法。因此,对于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为学习者现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学习者的思维意识指向进行实践。有时,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打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例如:教师拿化学里的酸碱ph值的测定对转换、过渡进行比喻。“你看ph试纸当接触到酸时,纸会慢慢阴过,逐渐变红。而不是一下子变红。”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历立刻在大脑里回忆起化学课上对酸的ph值的测定实验的具体表象,然后通过大脑的加工形成新的过渡形象而应用于技巧实践。所以,思维对学习者意识的导引是通过技巧的概念与词汇的理解,达到对歌唱生理的调节获得转换技巧的。因此,思维对转换技巧的实现提供的是正确意识路径的目的性,从而获得正确技巧路径的过程,其间借助于思维的概念、词汇、具体形象进行分析、概括想象等心理加工,以思维意识的指导,达到获得转换技巧的目的。

通过以上思维对面罩共鸣技巧训练的作用分析可知,离开思维的导引作用,学习者对正确技巧的理解及实践便会失去目的性,这将使学习者走很多的弯路,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欲走越远。只有对面罩共鸣具体的生理器官部位明确,对面罩共鸣的“点”有集中的意识,对声音的转换与过渡有了明确的意识指向,学习者才能朝着正确的技巧方法前进,并最终获得面罩共鸣技巧。面罩共鸣是在良好的腹式呼吸的条件下获得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尽管各自具有各自的训练方法与特征,但必须以发展和变化的思维去看待技巧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气息支持及面罩共鸣还不足以说获得了技巧,还要在训练中对行腔咬字进行训练和把握,并将三方面技巧结合起来应用于技巧的实践才能获得优美的艺术声音。

参考文献:

[1]罗杰姆・汉涅斯.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330、109.

第7篇

一、强化学生积极情感激发,为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是较为关键的。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获得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深入。首先,教师要民主地对待学生,经常深入学生中,听取学生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意见建议,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与教学模式优化结合起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和教师接近,乐于学习语文。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多鼓励,无论是学习成绩的进步、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是学习态度的转变,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励的抓手,尤其要针对中后进生进行激励,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成长,不仅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还做他们生活中的益友,积极帮助他们化解困难,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强化语文学习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

一些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少,但是实际成效并不明显,这与学生学习技巧掌握不足有关。良好的学习技巧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节省时间与精力,提高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技巧指导,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首先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预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向学生传授了五步学习法,通过读、思、看、做、记五个步骤,将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解决在课前,将学习重难点提炼出来,并定期总结预习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其次,笔者强化了学生理解记忆方面的技巧指导,帮助学生运用更科学便捷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成效。框架记忆法是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重点推荐的记忆方法,要求学生将相关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前后连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框架机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找到相对应的坐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科学系统、有条理地进行语文记忆,增强实际记忆效果。另外,笔者在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复习轮次方面也提高了效率,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为依据,合理地划分第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巩固等不同的时间间隔,统筹安排学习时间,结合人脑记忆特点,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生获得了语文学习方面的许多技巧,对于提高学习成效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还向学生介绍阅读提炼法、提纲作文法等学习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作文构思能力,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这些学习技巧既可以是他人成功经验,又可以是师生共同研究、立足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的“土”方法。总之,这些技巧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帮助意义。

三、强化教学方式手段改革,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有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要强化教学方式手段的转进,以更自主和素质化的教学模式、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帮助学生更牢固地要掌握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运用方面,笔者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对语文教材进行信息补充,尤其是补充学生缺乏感知经验的事物、景观、科普内容,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实现学习效率提高的目标。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笔者运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投入,参与性更高。为了配合这一模式的改革,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对思考提纲进行研究分析,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要积极开动脑筋,相互交流探讨,在民主、平等、热烈、浓厚的氛围中对语文学习进行研究分析,提高学习成果的完善程度。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充分激发,并且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到学习互动中,相对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更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针对一些复习内容,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客串教师角色进行讲解。新颖的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了形象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强化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促进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抓住了学困生转化,就等于抓住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心理疏导、基础弥补、技巧辅导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对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效。首先在思想上要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走出封闭,相信自己,主动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其次,要帮助学生系统分析在语文学习基础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安排优秀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回顾,在最短的时间内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残缺的环节得以有效链接。另外,还要强化对学困生群体的技巧指导,即不仅要在班级整体范畴内开展语文学习技巧指导,还要对他们量身定做实用,如怎样夯实基础知识、怎样进行片段训练、如何强化阅读效果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全体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要从情感、技巧、方式和特殊群体转化等方面综合入手,多措并举地实现初中语文学习的高效性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充分重视学法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目标相一致,对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的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不仅可以掌握学习技巧,而且能够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是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给予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技巧,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除了与教师进行互动之外,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也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许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足与自己缺乏学习技巧、学习效率低下等方面有关,停滞不前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降低。有学法指导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有助于学生重获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二、紧扣教学重点流程与环节,充分发挥学法指导促进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应当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之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发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学法指导。

一是强化预习方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明确预习内容,要将字词基础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作为基础性预习内容,且必须在课前掌握。其次,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侧重于对课文内容方面的思考分析,利用课前预习时间初步熟悉教材内容。另外,笔者指导学生注意预习成果的积累,每一次预习活动之后,都将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内容整理出来,在课堂学习中和其他学生交流讨论,作为质疑的内容。预习中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也注意积累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是强化合作学习技巧指导。首先为每一个小组明确一名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牵头负责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其次,笔者要求每一个小组在开展探究的时候,既要分工协作,又要独立思考,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观点,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遇到不一致的方面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够体现独立思考,又能够相互协作、集聚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成果的有效性。

三是强化记忆技巧指导。笔者重点向学生推荐了形象记忆法、联动记忆法、轮次记忆法等先进的记忆技巧。形象记忆法侧重于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如将唐宋家的姓氏连起来编成一句顺口溜,提高了记忆的形象性。联动记忆法是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新授知识联系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前后连贯、框架结构的知识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记忆会联动巩固多个知识点,这样的记忆技巧对于复习环节更为有效。轮次记忆法则是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指导学生分轮次开展知识的复习巩固,加深记忆的牢固程度。

第9篇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职教育

钢琴是乐曲中的“王者”,钢琴艺术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钢琴伴奏是一项需要综合性技能的学科,只有强化钢琴伴奏的基本功,才能结合教学的实际,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从而达到较高的钢琴弹奏水平。

一、中职教育中钢琴伴奏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钢琴专业的教学现状,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示范,讲解钢琴伴奏的要点和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钢琴伴奏的弹奏技巧,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十分普遍,相对合理。但是往往也是这样的情况,老师会忽略学生对钢琴伴奏的具体掌握情况,而只是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一步一步的深化教学,这时候一旦学生无法跟上学习的节奏,则很有可能落下很多钢琴演奏的技巧,而且钢琴伴奏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课堂的练习时间往往达不到设定的目标,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跟进课堂的学习,在实际的钢琴伴奏的操作中,形成钢琴伴奏脱节的现象。其次,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钢琴伴奏的教学还被传统的框架约束,无法形成教学的创新,老师对于钢琴伴奏的教学都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学习,或者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首又一首的钢琴伴奏技巧,大量的练习能提高钢琴伴奏的技巧,但是却无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不能形成举一反三,因而也打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作用

1、提高审美能力。钢琴伴奏的学习是一个提高个人审美的方式,在中等职业艺术学校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即兴伴奏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让思维跟着音乐的节奏不断的跳跃,同时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和钢琴伴奏的练习中自由的抒发自身的情感,在音乐的海洋中驰骋,并且学生能够在钢琴伴奏的训练中,利用恰到好处的速度、力度、音色以及表情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展现出歌曲的风格特点,表达出歌曲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钢琴伴奏的练习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价值,在积极地情绪的影响下,感知到音乐带来的美好,走进音乐的世界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的情绪,从精神上得到净化和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并且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人格和精神,塑造一个更加完美的形象。

2、强化钢琴演奏技巧。钢琴演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表演艺术,在很多的钢琴伴奏中都是临时即兴的演奏,因而需要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创新性,高水平的演奏技巧能让音乐的表演更加的美好的和顺利,这是由于在钢琴伴奏中,如果伴奏者没有较高的演奏水平,那么无法用双手展示出音乐的美妙,无法展现出音乐的创新性。因而,可见钢琴的演奏技巧的重要性,钢琴的演奏技巧是伴奏的基础,只有掌握高潮的钢琴的演奏技巧才能在钢琴伴奏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钢琴的演奏水平与伴奏的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克服在钢琴伴奏中的障碍,那么才能在钢琴伴奏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在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中不仅是提高伴奏的水平,也是在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准,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具备即兴的伴奏技巧。在钢琴伴奏的教学中,也要掌握和声的技巧,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教学中只有具备传统的和声基础才能掌握更多的风格、更多类型的伴奏织体,具有良好的旋律的分析能力,强化钢琴演奏的技巧。

三、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方法

1、重视钢琴理论课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在中等职业艺术学校中的钢琴伴奏的学习意义重大,学好钢琴即兴伴奏也是掌握一门重要的专业,因而要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技巧。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首先要重视钢琴理论课和基础技能的学习,理论课会教导学生大量的音乐乐理知识和各种曲风以及伴奏的技巧,只有掌握歌曲的基本知识,才能更进一步联系钢琴即兴伴奏。在钢琴理论课的学习中还要学会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和弦,以及恰当的伴奏织体,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的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才能正式开始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练习,因而,学习五线谱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五线谱的学习对于学生又是一重大的难题,重视五线谱的学习,掌握其中的音乐符号也就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的一大部分,掌握钢琴理论是钢琴即兴演奏的基础。钢琴基本演奏技能也是进行伴奏的前提,钢琴伴奏需要有良好的独立演奏的水平和技巧,要学会自主的控制键盘,并且能够掌握正确的琴声表达的方法,通过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快速的在钢琴演奏中表达出来。

2、学习伴奏练习技巧。在钢琴伴奏中有着很多基础的技巧,其中包括音量力度的控制、节奏与速度的掌握、踏板的使用,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中要教导学生掌握以上的技巧,才能更好的表现出钢琴即兴演奏的水平。在学习音量力度的控制时,要教导学生了解音量相对性改变的概念,要掌握环境与音响之间的平衡音量,从而控制好钢琴伴奏的合理的音量,表达出作曲者的意图和情感。其次要掌控好钢琴即兴演奏的节奏和速度,在钢琴节奏的教学中要要求学生首先确定钢琴弹奏的速度,并且在记忆中烙印写这个节奏和速度,在钢琴演奏中一直保持同一速度,只要掌握好了这一要求,也就掌握好了钢琴演奏的节奏,同时也要灵活的运用和调整节奏的变化,从实际情况出发,配合演唱者的速度的变化。还有就是在钢琴演奏中踏板也是基本功之一,要掌握踏板的运用才能更好的演奏出完美的歌曲,在踏板的使用中要正确的掌握延音踏板、勤换踏板等,达到演奏的最佳效果,同时更好的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也有利于演奏的情感表达。

3、注重即兴伴奏演奏的练习。在钢琴即兴演奏中就是考验临场应变能力和发挥能力,大量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技巧,并且通过适当创新的方法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那么就能更快的让学生掌握钢琴伴奏的技巧,教师能在学生实践的钢琴即兴演奏中发现学生的演奏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因而,老师要提供学生即兴伴奏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技巧,更好的与歌曲进行融合。

在即兴伴奏演奏中要掌握不同歌曲的不同的演奏方法,对于抒情性质的歌曲要学会理解歌曲中的内容和曲式结构,从而掌握歌曲应有的伴奏节奏和音量的力度,并且在实际的感情演奏中,掌握好和弦的运用,就能达到更好的演奏水平。在钢琴即兴伴奏中也可以使用奥地利著名钢琴家车尔尼的作品599,对于学生来说这部作品的结构较为简洁、清晰、明朗,适合初级的钢琴即兴伴奏的练习,而且在练习到后面部分时其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掌握高水平,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的技巧,通过学生反复和大量的联系钢琴即兴伴奏,最终实现钢琴演奏的高技巧和水平,能更好的完成钢琴的进行伴奏,充分的融汇到歌曲中,展现出歌曲综合性的特点。

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钢琴教育在我国普及,并且不断深入的发展,钢琴也成为了中等职业艺术学校的学习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钢琴的即兴伴奏需要在短时间内与其他人很好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歌曲,因而,在合作的练习,伴奏者要根据合作者的要求作出及时的调整,通过沟通才能更好的合作,因而,钢琴即兴伴奏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其次,钢琴伴奏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艺术舞台,随着我国娱乐行业不断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在很多大型小型的活动中都需要钢琴的即兴伴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再者钢琴的演奏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审美能力,因而,在钢琴伴奏的练习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音乐的表现性,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的提升音乐表现的能力。最后,钢琴即兴伴奏能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的能力以及全方面的音乐表现能力,其中包括节奏感、音乐感知力、视奏能力等,因此,在中等职业艺术学校钢琴教育中,能够提高学生全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总之,在中等职业艺术学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和方法,注重培养钢琴即兴演奏的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才能在钢琴演奏中发挥更好的水平,使钢琴的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世界的魅力。(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梁智源.浅论钢琴即兴伴奏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

[2]刘婷婷.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雏议[J].东北师范大学.2017,(0,5).

第10篇

【关键词】初等数学;代数;变形;解题;技巧

在数学的学习中,解题的过程能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加生动精彩,通过数学解题,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进一步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年来,在初等数学的考试中题目越来越灵活,特别是在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中,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解题时对有些题目采取正确的解题技巧,作出适当的变形,可以使解题过程充满趣味同时提高解题效率.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变形技巧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中或者是在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常常会通过适当的式求的方程的解.变形使问题简化.

二、三角函数化简的变形技巧

三角函数的化简就是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使之成为最简形式.而化简的最重要策略就是进行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中包含的公式多,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变化大,若探索不出解题规律,就会无从下手.克服方法有:(1)要能灵活的运用公式,熟记三角公式,深刻领会公式的实质,弄清公式的来龙去脉,不但会顺用公式,而且能逆用公式,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情况及派生公式,还要明确各类公式的主要作用;(2)要能掌握三角变换的基本规律,如化复为单,化不同角为同角,化异名为同名,化高次为低次,化多项为单项等;(3)要注意代数式恒等变形法则的作用,如乘法公式、因式分解、分式运算、根式运算、配方等.

三、代数中的变形技巧

代数学习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及其重要,在代数学习中,掌握好变形技巧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明确解题方向,简化问题.代数中常见的变形有对数变形,指数变形等等.

1.指数的变形技巧

2.对数的变形技巧

第11篇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艺术也不断发展。唢呐作为我国最具有特点的民族乐器之一,慢慢涌入人们的心中,我们不断地了解唢呐,不断地发展唢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的唢呐演奏家们把唢呐这种乐器由农村的野台子搬进了城市的舞台,由原来的鼓吹乐队的合奏逐渐改变成独奏、重奏、合奏、对奏、齐奏。中国的作曲家根据唢呐的演奏特点及音响效果,创作了更广泛流传的唢呐作品。如任同祥整理、创作的《一枝花》、《凤阳歌八板》,刘炳臣的《欢庆》、《拉呱》,范国忠的《胜利秧歌》、《吉庆有余》,张晓峰的《山村来了售货员》、《乡音美》,王高林的《山乡春》,周东朝的《黄土情》,刘英的《正月十五闹雪灯》、郝玉岐的《全家福》,葛礼道、尹开先的《社庆》,陈家齐的《天府好》等,由此改变了唢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到的唢呐曲是那么的欢快生动感人,不仅是演奏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唢呐本身也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

一、单吐

单吐(T)是“舌”技巧的基础,由于乐曲内容和情感的表达不同,单吐音在演奏时有强有弱,力度随乐曲的情感而变化。在演奏中,吹奏时口型不变,舌尖略向下弯曲,顶住哨口,当气流外冲时,迅速后收,在演奏时发“吐”字音的舌尖动作。

初步学习单吐时可能有一些困难,我们在学习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就能打好基础。我们在练习吐音时保持口腔内的干燥,集中精神演奏,就能达到好的声音效果。

二、双吐

双吐(TK)是用单吐的技巧与“库”的技巧综合运用的。口中先发出“吐”的技巧,再发出“库”的技巧。

在学习双吐的时候,不能心急。首先按照科学的方法练习,把每个发音要吹得很结实,确保音色的统一。双吐的演奏能够使乐曲更有颗粒性,把音乐作品推向高潮,让听众感受演奏者的激情。

三、三吐

三吐(TTK)是把唢呐技巧中的单吐与双吐相结合的一种技巧。演奏时,第一个音用单吐的方法演奏,舌尖略向下弯曲,顶住哨口,当气流外冲时,迅速后收,如发“吐”字音的舌尖动作。第二个音与第三个音是双吐的方法演奏,口中先发出“吐”的技巧,再发出“库”的技巧。

在练习三吐技巧时,要注重单吐的练习,单音演奏要标准,双吐音要有把握,一定要把每个音用科学的方法演奏,演奏方法正确了,才能发出短促有力的声音,使三吐技巧更有颗粒性。在乐曲中表现乐曲的欢快性,我认为,在学习完单吐与双吐技巧之后,再学习三吐效果会更好。

四、鸟叫技术技巧

《百鸟朝凤》是唢呐曲目中最优秀的乐曲之一,它的演奏是唢呐技术技巧的一个高峰。这首乐曲无论从难度还是音乐表现力来说都是唢呐的一个极点,这么有特色的一首乐曲一定有惊人的地方。

学习《百鸟朝凤》这首乐曲时,不仅要掌握唢呐的基本技术技巧,还要掌握以下几种技巧:一是舌冲音,该技巧的演奏效果,是模仿小燕子的叫声。演奏该技巧时,要使舌头进行伸缩控制哨片,用舌头快速伸缩产生的口腔气演奏。发出“打依”的口型,就能演奏出其效果。在学习此技巧时,不能心急,欲速则不达。在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后,慢速地练习,久之就会有好的效果,熟能生巧时就能表演出小燕子的叽叽叽叽的叫声。二是喷吐技巧:该技巧是模仿猫头鹰的叫声。在演奏时要利用泛音孔来演奏,首先熟练掌握泛音孔的吹奏。在泛音孔的基础上运用口腔内的气息发出“库库”口型,两者结合就能演奏喷吐,表现猫头鹰的叫声。三是花舌:在《百鸟朝凤》中的华彩乐段有蝉的叫声,就是由花舌演奏的。在演奏该技巧时,舌尖顶在上牙床,舌尖放松,用气息吹动舌尖发出“嘟噜”的声音,表现在炎热的夏天蝉的叫声。四是腹段音:运用丹田气、泛音孔、花舌三种技巧演奏。该技巧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鸟叫不方便记谱。

第12篇

一、巧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围绕课本教材实施教学活动,按照学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但由于缺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和适应社会中遇到了诸多阻碍。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培养核心素养,可以巧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每次课堂的开始就是与学生约法三章,设定奖惩制度,让他们自己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学生的心理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突出个人修养和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以“开学第一课”为例,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些别样的规章制度,了解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明确这一学期的学习目标,教尝试利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详细剖析,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然后,将这些内容以学习单的形式利用电子教室群发给学生,详尽的规章制度和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疑问和建议等以文件的方式再次发送给教师,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照顾到了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这种师生互动的模式,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入手,巧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通过电子教室功能开展一对一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

二、巧用微课制作技术,制作课堂学习素材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潮流,将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出微课的优势,更多地展现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微课制作技术,制作课堂学习素材,将课堂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入探究微课学习素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现以“个人档案”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难点是用键盘输入字符、保存文件以及Caps LOCK、Shift等功能键的使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键盘的正确指法,同时促使学生通过输入符号,体验如何在电脑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自己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熟悉微课制作方法和技巧,提前录制好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展现出教学重难点,即“操作键盘的正确指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然后再将微课视频导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微课视频,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自然而然可以使学生深刻掌握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微课素材教学的重要目的。

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出“微课”的优势,将微课资源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微课视频的学习,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三、巧用软件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教学过程中,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中,硬件资源指的是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而软件资源则指的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巧用技术,实现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软件功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多知识点是课本教材难以直观呈现出来的,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变得难上加难。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也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

所以,巧用技术,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适当发挥出软件功能的重要作用,利用软件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四、巧用编程技术,搭建合理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实现对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利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巧用编程技术,实现对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现以“建立学习资料库”为例,课堂教学后,教师利用编程技术,搭建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即在教学评价系统中设定“优秀”、“较好”、“有待改进”等关键词,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