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

时间:2023-11-15 11:19:54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经济学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其经济属性

建筑体是具有产品固定性、多样性、价值高、体型大和社会性的一种特殊商品,是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客体。建筑体的建设过程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和各因素的管理活动。建筑经济学是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经济分析,为建筑企业制定各种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改进措施提供经济上的依据。即在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材料和劳动消耗为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结合经济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

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往往各具特点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建筑企业要实现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等目标,施工企业须树立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念,选用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管理机构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的建设:

着重增强效益观念。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点和获取经济效益的源头。因此建筑企业要摆脱长期以来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管理机构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把握好决策时机,加快资金周转,讲究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工作效率、管理效率,从而赢得时间,赢得效益。

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种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是关系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人才不仅指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还包括那些懂建筑市场经营、懂施工技术、熟悉国际建筑条款、熟悉建筑成本核算、施工现场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一个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建筑业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知人善任,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环境,高度重视对工人、技术工人的培训,夯实技术进步基础,提供人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获取效益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实施严格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离不开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监理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并规定权限不得突破。

制定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目标

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程量。根据整体性施工组织方案(部分项目按优化后的工程量计算)、劳务承包单价、材料调查价、设备租赁单价进行二次预算,对地材、劳务用工等调查工程当地价格。根据二次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定额计算出材料消耗量、用工量和辅助成本的预算。用责任单价与工程数量结合,确定施工队责任成本控制总目标。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成本控制既定目标实施情况。

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要广泛采用包干制度,个人责任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工资的多少。按照工程总量和工期要求,制定出每个施工队和每人每天或每周的工作量,并根据施工质量合格率和单位材料耗用量定期考核每个施工队和每位职工的绩效情况,以求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在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单位材料耗用量,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和储存成本。

据行业统计,工程材料成本约占整个项目55%左右的资金比例,因此必须要严格监督材料的采购环节。实行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在满足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采购方采购质量合格、价格经济实惠的工程用料。同时要健全材料的收、发、领以及回收的制度,规范物资的接收、储备、使用和回收的管理。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规划和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各种材料的合理进场时间和数量,避免出现二次倒运材料的情况,并做好可循环使用的物资回收和清点工作。

(三)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因此提高编制质量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方案的选定不能简单的套用以往的类似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分析讨论,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来评定。搞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周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优化、工期总进度计划安排、机械设备效率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工程建设成本降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详实了解工程的各项资料

要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及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熟悉工程的每一个部位的详细资料,在

施工方案的确定时,应先比较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尽量选用比较经济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严控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尤其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每一位项目管理者的首要任务。要认真研究建筑工程的质量、工艺和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要因地制宜,靠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等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要真正实现投入少、效益高,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性条件。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适当加大投入力度,采购或者租赁一些必要的比较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企业施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密切配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需要,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的进度和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必须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使之得到有效保证。要加强企业全员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知识培训,要增加防护用品和措施的配备,要强化第三方监理制度和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易发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对安全事故实行责任制。

总结:认真研究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的相关性,将经济学理论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立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高职学生;施工合同;管理能力;索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腾飞。随着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行业要发展,企业要壮大,就必须依靠强大的人力资源作坚实后盾,因此,建筑工程专业的人力资源的储存与培养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我国成立和开办了多所高职院校,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内都设有建筑工程专业,如何选择和利用有效的培养途径对其专业的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合同管理能力以及索赔能力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1.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合同管理能力以及索赔意识培养问题分析

在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内,其所设置的建筑工程专业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时候,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当,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结构失衡;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极为单一;且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索赔能力等,没有为学生树立与工程、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施工合同管理、索赔意识,导致学生正式进入建筑企业工作之后,对企业所签署的施工合同的管理能力低下,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应用相关的索赔知识进行索赔,为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其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施工合同管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索赔能力的培养。以下对当前,我国高校工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主要分析。

1.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失衡

目前来说,在我国开设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内,其院校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相关合同管理的课程有所不当,具体来说,便是高校建筑专业虽然开设了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课程,但其课程中所包括的合同法和建筑法规的却是分别开设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环境之中,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容易引起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体系出现失衡、片面的现象,甚至是造成在教学后总出现问题之后,学校和企业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各项学习内容掌握方面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变化与不足。

1.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在一定程度推行了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众多的传统的问题。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题,教学分开、教学理论脱离实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明显,这种教学条件下,不仅难以及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反感、厌学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教学工作中有效的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整个应用教学体系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研究表明,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有九成以上的教师都未曾亲身参加过时间,这就造成了在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时间的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1.3教学考核手段简单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学考核主要是通过试卷考试为主的,其中体型也多是采用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以及计算题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虽然有效的考核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在实际情况上却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现象和缺陷,造成了整个学习实践无法得到落实。而且在工作中,由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极容易造成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而忽视了合同管理知识的广博性与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合同管理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1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根据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以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基础,加强合同法、建筑法规等基础课与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之间的联系,[1]在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结束后增加招投标与合同条款草拟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合同管理调研实践环节,强化合同管理实践。合同管理人才对招投标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内容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合同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强化学生对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学习和理解,熟悉示范文本,对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基本程序和相关规定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2.2教学方法

2.2.1通过课程设计,强化学生的工程索赔意识。相关专业教师在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学时,要将其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施工合同的索赔意识上,而培养学生索赔意识和索赔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虚拟的或者试剂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合同纠纷,让学生根据其纠纷情况,自己独立设计一套相应的索赔计划,并将其计划编写成索赔报告,充分利用和发挥出学生的专业背景,让其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具体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施工合同的索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2.2教师定岗挂职,丰富合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从教师身上入手,安排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和有特色的项目上进行实践,或者进行定岗挂职,丰富合同管理的实践经验,为理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和知识体系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合同管理软件,结合适当的招投标情景模拟,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角色。引入案例法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授课教师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运用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加深本课程内容,结合工程合同案例库的案例和工程合同管理实践讲解理论知识,增加课堂讨论和小组案例分析环节,采用小组讨论评比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

2.3教学考核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最终的教学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口试,采用口试和笔试结合的考核办法。口试和笔试各占一定比例,口试可以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笔试可以考察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口试设答辩小组,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作为评委,由教务处、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监督、指导。专业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出题,答辩组的老师就所抽题签随机提问,学生在答辩时要注意该理论的实际意义、隐含意义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测试学生快速反应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决策能力。

3.结束语

在我国,由于工程索赔处于起步阶段,对工程索赔的认识不够金面、正确。在工程施工中,还存在业主忌讳索赔;承包商不仅索赔意识不强,而且不敢索赔;监理工程师不懂如何处索赔的现象。因此,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教师应该应对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类学生加强索赔理论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索赔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3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建筑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内容主要讲授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其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美学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本文针对建筑学、建筑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不同的专业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学有所参考借鉴。

一、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建筑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由于专业特点,此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课程设计所花时间较多,多少影响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而且不重视结构课程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都给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要让其清楚地了解结构课程的重要性。例如讲述一些建筑大师如赖特、奈尔维等都是先学结构后改行做建筑的故事,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好的建筑师必须掌握有关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才能设计出可实施的、优秀的建筑作品。因此,对建筑学专业学生要激发其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对结构比较熟悉,并能结合自己的建筑课程设计设计并绘制一些详细的节点构造详图。建筑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人才。此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房屋设计一般原理,具备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二是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原理,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弄清各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三是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绘制施工图以及熟练地识读施工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对建筑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建筑观,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对建筑工程或与建筑有关的组织、事务管理的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拥有管理的能力,同时必须懂建筑,能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建筑工程建造工作,并初步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科研和开发能力。这一点与建筑学、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对此专业学生来说,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获得形成管理能力的专业知识,因而要求其掌握的知识面要广,内容要尽可能丰富全面。

二、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将繁多的课程内容分清主次。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由于教材内容是针对全国编写且大多侧重于北方建筑结构构造设计,因此对于教材有些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写出要点和提纲,课堂上就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岭南湿热多雨的气候以及多丘陵的地理环境等地域性特点,教师应增加相应的建筑构造内容的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构造设计,公开展示,共同讨论,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建筑设计意识,使其设计的建筑作品更能契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具有地方特色。对于建筑工程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教师除了讲解建筑构造方面的基本内容外,还要重点讲述有关建筑、建筑历史以及建筑的平、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剖面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建筑文化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世界优秀的、经典的建筑图片,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建筑各个流派的建筑风格,进一步增强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解读建筑。教师在建筑设计部分可以采用建筑实例分析的方法,把平面设计、剖面设计、体型及立面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先总体讲解方案的构思及在构思中如何协调这三部分的关系,然后再讲这几部分在设计时如何运用构图原理和美学原则,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满足功能的要求,又获得理想的外部形象。教师要强调建筑艺术、功能要求、技术及经济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注意从建筑、结构、施工各方面看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建筑观,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配合建筑设计,处理好建筑、结构、施工、管理几方面的关系。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如在构造部分加入节能工业化建筑体系和节能措施,新型材料的内外装修构造,新型防水材料的屋面作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概念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1.重视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材中关于建筑设计、构造原理及节点详图等内容是通过文字叙述和平面示意图表述的,对于非建筑专业的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差,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本校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的体型组合、立面设计、构造作法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以丰富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建成图纸等将建筑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调整教材的部分秩序,并从理论上归纳总结。例如,教师在讲墙体构造时,利用校园内建筑物的外墙身为参照物,首先介绍基础以上檐口以下由哪些部分组成,其次根据热工、隔声、防火及层高要求决定墙厚及材料,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地震裂度等因素决定散水、防潮层、圈梁、檐口等类型、规格尺寸及构造作法。这种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际的授课方法,能达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精选各类典型工程实例来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建筑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师生针对教学内容从不同方向搜集知识信息,并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图书馆、校园网、建筑工地等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比如在讲楼梯设计这一章,由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时就已经进行了教学楼楼梯测绘,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涉览多种楼梯设计,深入到大宾馆、教学楼、宿舍等场所细心观察,分组参观楼梯形式,或是先自行设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扫描仪扫描大量不同类型的楼梯图片,讲评建筑史上著名的楼梯设计,然后评述学生的设计图。像房屋建筑学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让师生通过不同知识信息的融合、互补和交流,才能提高建筑设计创新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建筑构造原理本身并不难理解,但由于各种构造因房屋的使用要求不同,材料的性能不同,以及气候、地域、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差异而千变万化。这种多样性往往造成学生对构造原理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教学手段深化和巩固学生对构造原理的理解,如采取现场教学、参观建筑物、完成调查作业等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例如,教师在讲到建筑墙体装修构造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建筑内外墙装修构造的种类和做法,然后要求学生对校内和学校周围的建筑物进行调查,从中总结出常用墙体装修的类型和特点。教师还可在参观和调研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图表达能力。学生经过亲手绘制建筑构造图,既能对课堂讲授的知识深入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绘图的实际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将一些工程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者将工程中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实例补充到教学中,用以起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3.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创造力选题在内容上必须涵盖建筑设计部分和建筑构造部分。课程设计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时间为一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建筑构造部分时,每讲一部分都要布置相应的小型构造设计,例如要求学生进行墙体、楼板、屋顶等的构造设计。学生在课下完成这些作业,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又为课程设计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对于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几个设计题目,设计题目不仅要符合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在设计中查阅和熟悉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工作奠定基础。课程设计题目为6层以下砖混结构住宅、24班以下中小学教学楼、小型旅馆等。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或由学生自行拟定设计题目。对学生在设计中有新意和独创的想法予以肯定,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设计方案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实例分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确定设计方案。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根据此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房屋建筑学的课程设计与学生所进行的建筑设计课的课程设计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解决自己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并且由于每个人的设计方案各不相同,相应的建筑构造设计也各有千秋,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创性。通过两个课程设计的结合,既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四、结语房屋建筑学这门包含着技术和艺术的课程,内容广泛,实践性强,且与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采用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强调教书育人,它还关系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的问题,只有兼顾这两个方面,才能使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裴刚,沈粤,扈媛.房屋建筑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裴刚.非建筑学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1998,(1):27-28.

〔4〕丁承朴,卜菁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结构教学的启示[J].时代建筑,1994,(2):38-40.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备 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施工 优化教学

建筑设备课程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重点课程。课程中涉及的内容既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对建筑设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一、建筑设备课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建筑设备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

建筑设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简单来讲就是对房屋建筑中的水、电、暖三个方面的知识。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建筑学中需要掌握的水、电、暖的设计要点。同时,建筑设备安装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与建筑各工种联系性很强的课程,是从事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和工程监理都需要学习的一门专业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建筑设备课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习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二)建筑设备课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建筑设备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是建筑中会遇到的水、电、暖等的设计和安装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型和专业性,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所具备的特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要培养的就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变能力的人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够面对不同的建筑情况进行设备安装服务。因此开设建筑设备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设备安装的能力。另外,建筑设备课程还是进行建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学好这门课是每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必须做到的事情。

二、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授课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包括水、电、暖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从事建筑设备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全的专业技能,最好讲授新知识点时能同时兼顾三者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够利于学生的融会贯通。除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外,教师还应该有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经验,能够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另外,学校在选择教师时可以选择一些有着丰富建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选择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教材

建筑设备课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针对建筑设备课程所编写的教材也不在少数,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应该注意选择一些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另外,建筑设备更新很快,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在选择建筑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建筑设备教材与建筑业的发展同步,在教材中应该收录一些专业的工程实例,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接触到一些建筑工程的实例,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三)采用先进的授课方式

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设备等一些先进的技术辅助课堂授课。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有很多的区别,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差,不容易进行思考,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建筑设备安装的过程,并且展示一些图片和工程的实例,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学生学习建筑设备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运用多媒体设备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能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四)运用实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学习建筑设备课程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一定的实例进行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课应该保持30%以上的比例,教师要特别注意强调建筑设备安装和建筑各专业工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优化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

很多中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都将“水、暖、电”三部分合成一本教材让同一位教师授课,但是每位教师的专业不同,很容易导致三部分教学内容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计划上,学校可尝试将“水”“暖”“电”三门课程独立开来,适当增加课时,并集中在同一学期进行授课,由水、暖、电专业对口的教师讲授。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大优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

三、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当前的一个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建筑工程施工,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建筑设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其实用性,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刘畅荣,王汉青,寇广孝.地方教学型大学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4).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丰富了建筑工程技术种类,拓展了建筑工程技术手段,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因此,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技术特点

1.1 建筑工程技术涵盖领域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涵盖的领域包括土建、采暖卫生、煤气工程、电梯与消防等方面,涉及的学科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技术等,每个领域内学科和理论知识又有交叉。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

1.2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对相关技术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科技人员在掌握已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最终成为能够应对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3 建筑工程技术更新速度快。

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联系日益紧密,建筑行业的合作和拓展不断加深。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吸收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有了迅猛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提高。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2.1 抗震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许多省市位于高烈度地区,防震、抗震工作量大,抗震形式较为严峻。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也发展和积累了一批先进的抗震技术。我国的建筑抗震技术取得的成果包括减震装置研制和使用、隔震结构隔震构件性能提高、隔震建筑安全能提升、建筑安全性和可修复性提高。抗震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有效提高了建筑抗震效果。

2.2防水防渗技术

近年来,我国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防水材料从单一的纸胎油毡逐步发展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密封材料等四大类产品体系。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由专业的防水施工队伍,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目前,建筑工程上使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比例逐渐增大,防水材料产品逐步向无毒型、环保型发展。

2.3 节能技术

我国的建筑技能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家以及建设、环保部门的重视程度较高,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并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照明、采暖和制冷项目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节能建筑示范区,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大范围使用的技术包括:围栏结构节能技术、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技术、光伏发电技术、浅层地温能地源热泵技术。节能技术的发展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3.1 建筑工程技术的高技术化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数量和规模上,转而更重视建筑工程的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我国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建筑技术向着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控制智能化的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建筑材料技术也向着高技术指标、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混凝土中预置填充树脂的毛细管,自动封闭和粘接裂缝;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预埋光纤,监测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位移。

3.2建筑工程技术的生态化

建筑工程技术的生态化是指利用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兼顾建筑工程质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建筑工程是我设计目标、过程和建筑工程的运行向着零污染、低能耗、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建筑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例如住宅小区中对建筑的隔声、隔热保温、降噪、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等,反映了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3.3建筑工程技术的智能化

在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建筑智能化有如下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建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强调建筑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并在建筑过程中予以体现,根据实际需求统筹规划、总体平衡,避免脱离实际追求不适用的系统先进性,强调选择技术和系统设备的适宜性。通过开发“信息设施运行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将建筑内各类信息设施的资源配置、技术性能、运行状态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处理和维护。

3.4 建筑工程技术现代化

建筑工程技术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批量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问题较多、技术进步缓慢,通过现代化、科学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方式,代替传统建筑行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以满足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

4 结束语

未来若干年,我国仍是建筑行业高速发展时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将逐步改变传统建筑行业,使建筑向着安全、舒适、便捷、节能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将向着高技术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依然需要不断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学习和掌握优秀建筑工程技术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 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 城市规划,1998,(6):10~21.

[2] 孟慧.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354.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6

关键词:信息时代; 工业建筑; 建筑教育; 教学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information era,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esign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ccident developed countries,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b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lls o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information era;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91-02

1引言

200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全国工业建筑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单位有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通过这次会议交流,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工业建筑设计院越来越重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项目中的地位,年轻的建筑师们对工业建筑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工业建筑精品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设计项目[1],经过建筑师匠心独具改造后的内部空间让参观者都颇为感动。但是,不可否认,近几年来,业界对工业建筑的教育关注不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体系中依然忽视了工业建筑教育,在这次研讨会上仅有2~3所大学建筑院系的代表与会,该现象反映了工业建筑教育在我国高校建筑教育中受到忽视的现状。

2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工业建筑的成就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建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建筑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1新兴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高新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类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断涌现,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等。这些新兴的工业园区都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除了生产建筑之外,还有完善的办公、娱乐、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辅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设计了优美的厂区环境,把生产、工作与生活设施综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城市现代风貌。

2.1.2 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改建、扩建的生产需要,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厂房内部空间环境引入人性化的设计,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产效率。

2.1.3 工业建筑结构类型趋向多样化

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形式,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结构、空间网架结构、轻型钢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空间膜结构等结构体系以及压型钢板墙体和屋面体系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

2.1.4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得到重视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目前,尚有一些因工艺落后而废弃的工业建筑其建造质量仍能满足其他用途。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工厂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挖潜改造,重新焕发青春,如长春一汽大众新厂。旧城中的老厂有的易地重建,有的旧貌换新颜,如前文所提到的1933老场坊的改造,将已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现已改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时尚之都。

2.2 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已从早期以加工业为主,转型为以电子信息工业、化学、生物、金属机械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建筑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3]:生态、节能、省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人类工程学的应用以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趋势;高科技化及多元化的趋势;文化性趋势。

2.3 我国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与过去相比,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建筑在观念方面、体制方面、技术方面和教育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这里固然有各专业工业设计院在“以工艺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建筑师们普遍认为工业建筑仅仅在工艺流程之外依附结构“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对工业建筑创作缺乏热情等原因,但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界对工业建筑教育的忽视却更值得我们深思。

3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工业建筑教育

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就是建筑师技术水平的体现,而建筑师的技术水平与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业建筑教育的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全面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解决我国高等院校的工业建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3.1我国高校建筑院系工业建筑教育的现状

3.1.1 课程开设方面

国内大多数高校建筑院系不重视或完全忽视了工业建筑的教育。据统计,在我国设置了建筑院系的高校已超过60所,但在这些院校的建筑学教育中,基本上取消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和相关的课程设计。根据调查,只有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大学等不到十所高校的建筑院系开设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高校建筑教育对工业建筑的忽视造成了优秀工业建筑设计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导致我国工业建筑创作思想领域一直处于比较低沉的局面。

3.1.2 教学师资力量方面

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备工业建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只是具有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现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工业建筑教学的需求。

3.1.3 教辅教材方面

与工业建筑相关的教材严重匮乏,现有的教材内容旧,技术落后,所讲述的创作思想远远滞后于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课程的教学需要。目前,市面上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作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等相关的参考书籍寥寥无几。

3.2加强工业建筑类型特色教育,培养宽口径设计人才的建议与对策

3.2.1 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

建筑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拓宽专业,增加社会适应性,构建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为途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建筑设计人才。

3.2.2 重视工业建筑教育,加强学生对工业建筑的全面认识

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工业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工业建筑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工业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加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处理好工业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3.2.3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思想

工业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无论旧工业的改造还是新工业的开发,工业建筑始终与城市规划、环保、节能、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可通过在建筑设计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建筑理论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环境,探索高舒适、低能耗建筑设计,探索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生态、艺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3.2.4 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

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生产工艺、管理高度科学化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条件、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也应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上表现为注重营造室内外环境。

3.2.5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校开设工业建筑设计课程时,聘请设计院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设备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讲授各学科与工业建筑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设计院现有的工业建筑项目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真题真做”;学校与设计部门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毕业设计时将学生分派到设计院去,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工业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加深对工业建筑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

3.2.6 建筑教育是终身的教育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随时吸取新的创作思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整合专业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工业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工业建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我国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计理论、技术、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吴良镛先生在《北京宪章》中提倡“全方位教育”,并指出“未来建筑事业的开拓、创造以及建筑学术的发展寄希望于建筑教育的发展与新一代建筑师的成长”[5]。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国工业建筑创作的整体水平,应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此,我们建议高校建筑院系重视和加强工业建筑教育,呼吁更多的建筑大师、建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工程界有经验的工程师,都来参与我国高校建筑院系的工业建筑教育事业,共同开创我国工业建筑设计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崇新.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J].工业建筑,2008,38(10) :4-7.

[2] 费麟.中国工业建筑面临新世纪挑战[J].新建筑,2004,(03):4-10.

[3] 袁渊.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5.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投资源更加多样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使用者,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应高度重视业主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从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立项阶段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有业主方的参与,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业主方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一、业主方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和目标

1、管理任务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业主方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协调和组织、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

2、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目标包括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质量目标是指业主方通过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设备质量、材料质量、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符合先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环境质量要求;进度目标是指加强各个环节和阶段的施工进度管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完工;投资目标是指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项目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影响,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项目管理推行较晚,在很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业主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业主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不规范、项目招标流于形式、决策规划阶段论证不全面盲目进行施工建设,并且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由非专业人员或者非稳定法人参与管理,经常出现以命令方式而不是科学管理方式为准的现象[2],给建筑工程项目造成巨大损失,造成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

三、建筑工程项目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措施

1、纵向项目管理措施

纵向项目管理是指业主方参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从建筑工程项目的筹划立项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回收投资的整个过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使用阶段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施工阶段的内容作为业主方项目管理目标,在施工建设阶段应做好生产准备、建设实施、施工准备和规划设计,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基于动态的目标控制管理,分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分解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目标控制计划方案;其次,密切关注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实际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资金消耗情况[3],和建筑工程项目目标作比较,分析差距,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管理计划,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2、横向项目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结合职责分配图和组织结构图,分析人员需求,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建设。

(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贯彻《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条例》,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配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

(3)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业主方项目投资管理主要是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等合同要求条件下,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消耗和投资管理通过协调、控制、组织、计划等方式实现预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尽量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业主方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业主方应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在规划设计阶段,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设计提出意见,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施工建设阶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和现场实际情况,仔细检查建筑材料质量是否满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并且参考相关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各道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控制盒防范措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利用率。

(5)进度管理

业主方项目进度管理主要是指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衔接关系、持续时间、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仔细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在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进度管理计划,并且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和进度管理之间的关系[4]。

(6)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是约定建设方、施工方、业主方等各参与方之间义务和权利的协议,业主方应做好合同管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业主方应从合同谈判到合同执行结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密切关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行情况,减少合同风险,确保按量、按质、按期的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目标。

(7)协调管理

协调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调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配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以信息沟通交流为基础,通过反馈、处理、辨别和取得有效信息,协调建筑工程各个环节。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蓬勃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庞大,业主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做好纵向和横向项目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进行综合、全面的项目管理,使建筑工程项目符合市场经济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志伟. 工程项目业主方全面合同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林. 建设工程业主方多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8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策略分析

建筑企业在对建筑经济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建筑施工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从而为加强和完善对建筑经济的管理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因此如何提高和完善我国的各大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的时效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市的建筑行业的发现情况,笔者认为建筑经济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从而提高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1.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往往会给建筑经济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由于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备和建筑的材料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因此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施工之前应该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制定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都要做出详细地预算。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员对建筑市场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活动,从而为制定建筑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建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的效果和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2]。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建筑施工的进度管理力度。建筑施工期间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如期地完成会大大地缩短建筑企业的施工周期,从而有效地减少建筑企业的建设资金成本。建筑企业在完善建筑经济管理方面应该对相关施工人员资源的管理和施工环境的改变以及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适度地控制和管理,从而做到从整体上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及时地加强对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

3.提高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成本科学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因此,如何更好地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建筑企业要及时地为建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建筑经济管理培训机会从而为提高资金建设的时效性提供保障。同时,由于当今的建筑市场变化非常快,因此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会面临着各种风险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的时效性需要建筑企业将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达到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的目标。如何完善对建筑经济的有效管理,从而增强资金建设的时效性成为了各大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重点。因此,在未来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该充分地结合实际情况,并且在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制定合乎实际的建筑经济管理措施,从而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付广冬 单位:吉林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9

随着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几乎是全方位的。包括为政府决策咨询的人才;制定国家、行业、地方的各种绿色建筑政策、标准、规范的人才;通过绿色建筑模拟分析、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开展建筑能耗检测、建筑能效评价,为各项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人才;了解绿色建筑技术原理、政策要求、绿色营销和相应绿色产品研发的人才;协调建设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绿色项目开发和内部机制调整的人才;针对政府与市场的需求,在设计院等机构从事绿色建筑政策、技术、设计等方面研究的人才;了解本行业技术最新发展与国家最新绿色导向,在金融投资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根据中国国情和特点,在科学研究院所研究适宜的新技术或产品,为建材、设备厂商研发新产品的人才;为物业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或在物业公司从事绿色物业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小区和公建等后期绿色运营的人才等。这就需要全社会不仅重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要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人才,还是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都存在着较大缺口,与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政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这就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已开始进入快车道,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大。绿色建筑涉及的领域广阔,不仅涉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还涉及政策、规划、设计、能源、水处理、施工、监理、结构、材料、暖通、设备、运营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和融汇。目前本领域内虽然拥有了较强的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具有专精的建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因为观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新能源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了解甚少,缺乏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观、系统的绿色建筑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具备“绿色”意识的建筑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操作经验和节能的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不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还有在绿色建筑的评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绿色检测人才,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加之对检测装备使用的不够熟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再者,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绿色建筑,由于缺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使得一些已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和节能,不能满足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要求。现有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经验积累等还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障碍。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

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升绿色建筑人才的职业素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从事绿色建筑的人员多由传统建筑从业人员转型而来,对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参加一些行业协会组织的关于绿色建筑内容的短期培训、项目实践和自学的方式展开,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能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强化和突击学习,造成绿色建筑知识的学习缺乏前瞻性,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甚至出现了部分拥有绿色建筑标识资格的评审专家对绿色建筑一些理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节能建筑或只需要墙体保温隔热的层面。因此,依靠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速绿色人才的培养来应对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应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是缓解绿色建筑人才不足、优化绿色建筑人才队伍的重要选择。随着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建筑绿色化和已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更新换代的任务更趋繁重,需要大批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行业人才,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的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氛围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绿色人才

在顺应时展趋势的要求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适应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过程各个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涉及规划、建筑、结构、材料、设备、能源、环境、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培养的人才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绿色建筑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与建筑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关联的技术问题。

2.紧贴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紧贴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如开设建筑节能专业,关注建筑节能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在原有各专业的基础上,在建筑工程活动的时间轴上与原有专业错开,克服原来各个专业的局部性和缺失;开设建筑材料专业,结合节材、节能、环保和太阳能光伏及建筑装修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原有施工类专业的基础上,讲授材料的各种性能,通过考虑材料的选用,节约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成本,实现节能环保,提升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讲授降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进的相关知识;开设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专业,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讲授相应的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的人才。

3.更新课程体系,增添绿色元素

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及时将规划、设计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施工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施工技术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纳入课程之中。平时注重对现有绿色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如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安装、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找出与绿色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距,挖掘和塑造“绿色”元素。在建筑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为目标,课程内容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阶段建筑系统空间、不同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知识集成;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体系以及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如在确保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如何依靠建筑设备系统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依靠各种自然条件和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等。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开设“绿色建筑概论“”绿色设计理念与技术”“建筑能耗模拟与评价“”绿色施工技术“”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建材“”绿色水系景观“”新能源技术“”中水回用“”建筑设备系统安装和调试“”绿色建筑运营和管理”等课程来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4.注重师资培养,传播绿色理念

由于绿色建筑本身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要树立绿色建筑的理念,具备系统科学的思维、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各高职院校还没有专门从事绿色建筑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师需要进行持续充电和及时转型,除了到高校进行学历提升和专业深造外,可以到绿色建筑设计科学院、绿色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生产厂家、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公司和政府机构节能科研中心或建筑绿色建筑行业协会等机构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聘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开设绿色建筑的专题讲座和课程,让教师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前沿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选择绿色建筑的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点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去分析,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进行绿色建筑的环境分析和模拟,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虚拟仿真,把抽象、复杂的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重视绿色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绿色建筑产品演示实验室的建设,展示节能建筑材料与产品、绿色建筑节点构造模型;通过设置各种绿色建筑节能节点的样板间来建设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让学生了解节能、节点的做法,外墙外保温节点的做法,屋面节点的做法等;通过建筑节能检测实训室,让学生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建筑幕墙和门窗保温性能检测及建筑物的气密性测试,加深对一些技术参数的了解;也可多渠道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现场和工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跟踪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5.建设绿色校园,营造绿色环境

在校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对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单体的绿色建筑还是区域的低碳节能的环境组成的绿色校园本身就是活教材。无论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校区的改造,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建筑、道路结构形式,运用多种建筑、装饰、路面的新型和节能环保材料;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尽量将各类建筑的施工和装饰节点、围护结构、设备和管道外露,供学生观察学习;在一些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教学功能的要求,如在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站建设中将运行机房通过玻璃隔断供教学参观,在一些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部位留有观察和检测的位置;在建筑中合理设置绿色标识系统,形成有主线、有组织、有体系的标示与引导,并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节能性能参数置于大楼醒目处,也可制作一些宣传短片,通过精彩的解说与图示,全方位展示相关的技术亮点,并据此设计校园慢行线路来进行绿色建筑技术展示体验;结合信息平台或能耗管理平台集中展示绿色校园规划、绿色示范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环境监测、资源消耗监测等系统,通过触摸式屏幕,让学生以3D立体的视角来观察建筑仿真模型,深入了解感兴趣的绿色技术,从而让学生在绿色校园环境下,接受绿色建筑技术营造的环境熏陶,自觉主动地学习绿色建筑的知识和技能,并成为绿色建筑的传播者、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

6.构建绿色文化,践行绿色生活

通过深入研究行业文化、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内容,积极构建以绿色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绿色建筑体验系统、绿色人文展示系统、校园低碳慢行系统和绿色生活养成系统,精心打造绿色建筑体验馆等特色文化场馆,配置碳排放检测设施等,通过绿色建筑引领人感受绿色技术,通过绿色校园培育人传播绿色理念,通过绿色文化熏陶人践行绿色生活。

五、结语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10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现状;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装饰是用审美的观点, 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去美化建筑的空间, 从而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现代装饰设计是综合运用技术与艺术手段组织的理想的室内环境, 而建筑装饰施工是实现理想的室内环境技术手段中的一部分。作为培养建筑装饰应用技术为主的建筑装饰专业, 应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既要懂装饰设计, 又要懂装饰构造与施工,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潮流,以满足各种建筑室内功能和环境塑造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路线。尽管我国高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方面存在问题,探求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策略,为我国高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现状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往往采用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第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必须、够用”尺度把握不准。高校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时间设置不合理,建筑装饰实训时间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建筑装饰实训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第三,建筑装饰工程课程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建筑装饰工程课程教材完全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的,但是这种课程教材比较单一和枯燥,理论性知识较多,造成建筑装饰工程课程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另外,高等院校的建筑装饰工程课程教材与实际专业知识无法做到衔接,导致理论与实际想背离,二者无法形成有机的结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策略

教学观念的更新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人员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的关键,毕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工作主要是由老师来进行指导的。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老师往往在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水平方面存在着问题,实际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采用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仅使得学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兴趣大减,而且还严重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建筑装饰工程学习成绩。因此,加强老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人员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的重要环节。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高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深受其影响。为此,在实际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下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另外,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资料搜集工作,让学生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时,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宜,保持好传统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方法以及策略,充分发挥传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与多媒体信息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的作用,努力提高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质量。

形成自主学习氛围,加强课外教学辅导

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因此,老师在实际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创建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建筑装饰工程课外教学辅导。课外教学辅导作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的辅导性学习方式,可以弥补建筑装饰工程课内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学习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总之,形成自主学习氛围,加强课外教学辅导,是高校老师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的重要举措。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才可以将建筑装饰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水平。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需求。同时,高校可以实行建筑装饰工程工学结合教学机制,让学生充分理解建筑装饰工程理论的实际效用。为此,高校可以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建筑装饰工程人员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增强学生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实行“理实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装饰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建筑装饰实际技能,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建筑装饰运用做好铺垫。为此,高校实行“理实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定期聘请有知识有能力的校外人员进行建筑装饰知识培训,定期聘请建筑装饰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建筑装饰知识运用能力。其次,高校还应该努力制定工学结合的建筑装饰培养计划与方案,使得学生建筑装饰实训更加贴近实际与市场,满足市场对于学生建筑装饰学习需求。另外,高校还应该均增加学生建筑装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建筑装饰课程时间,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的符合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建筑装饰运用实际性。

总结:

“建筑装饰工程”是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先行课程应包括建筑装饰制图、室内设计原理、CAD等课程。因此安排建筑装饰工程这门课程要在学生已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和进行相关练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建筑室内外不同部位的装饰工程方法和工艺,但实质上还应结合设计、材料等内容才能将构造讲得更清晰透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通过合理的构造方式和施工技术的配合将设计意念以施工图的形式完美地体现出来的能力。我国高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教学人员应该创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策略,为我国高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桐. 建筑装饰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10(16)

[2] 蔡绍祥. 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木材加工机械, 2010(04)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11

关键词: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利好的同时众多院校中添加了建筑学专业。由于专业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弱等原因,大多数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都沿袭着建筑老“八校”的旧体系。但时代在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演变中,如果教学模式仍然停滞不前,就会导致教学不适于社会需求的矛盾产生。目前,部分建筑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对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模式进行探索性的调整和修改。通过借鉴国外建筑高校以及国内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年级的建筑学教学模式,重点对建筑学专业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修改和调整。本文以东北地区建筑学高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室”为新的教学探索模式,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提供些许帮助。

一、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动因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适用性要求及环境良好度等期望度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建筑师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高校是培养建筑师的摇篮,只有不断地对教学进行突破创新,才能培育出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建筑师。应当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下的新设备和新技术等,尤其是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应当将这些优势条件充分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得学生们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纯理论教学中,让他们更加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摆脱固有的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建筑创作思维。所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注定了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也应当是随之发展变化的。

(二)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的转变

我国建筑市场经历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时期,各个设计单位为了创造更好的效益,将建筑人才培养得更加专业化。当然,高效、高能的专业人才的出现创造了非常多的产值。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建筑人才的综合能力却越来越差,甚至大多数建筑设计师将施工图设计师和方案设计师划分为两个专业。这就造成了前期方案与后期施工交接不完善,方案设计师提出方案不考虑实施性,而施工图设计师惧怕复杂的造型等现象。而在国外,一个项目的建成,建筑师是从最初前期的方案设计到最终的施工全程跟踪完成的,这样才会使得建筑达到真正的高标准。而近两年国内建筑市场的惨淡,预示着我国的建筑市场的供需将会达到一个平稳的状态,那么对于一个项目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所以高校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当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注重建筑的基础上,将规划、景观、室内等建筑相关专业都有较深层次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设计课程,它是引领学生了解建筑、走向建筑,最终进行建筑创作的一个建筑学专业学生必经的过程。固有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延续几十年,虽有它自身的巨大优势,但仍然需要随着时展而改变。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这一方向的探索,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以及中央美院等已经开始在高校中建筑学的高年级成立类似设计工作室的模式,既可以传授相关建筑设计理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参加到真正的科研项目及实际工程当中。这一举措,能够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为未来的工作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初探

(一)既有教学模式分析

既有的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诸多优点,从专业入门的建筑初步课程到高年级的设计课程,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对所涉及的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设计原则进行灌输,力图达到对建筑设计的触类旁通。各个高校通过既有的教学模式培育了一批批的建筑人才。但同时通过对各届毕业生的调查,不难发现这种既有教学模式也存在着自身极大的缺陷。毕业生在就业后,无法第一时间适应新的工作,因为建筑设计工作的要求和难度是在学校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几乎未接触的,出现了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因为既有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基础,却甚少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更多的“纸上谈兵”使得学生虽有一身学问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对于既有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应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更应该进行符合发展需求的改革。

(二)新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对既有教学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后,我们应当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高年级学生在校最后的两年时间提前预演未来的工作角色,让教学更好地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所以,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以教学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以高年级建筑学专业学生为教授对象,每个工作室教师配置应当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组成。其中,讲师和助教来完成高年级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同时由副教授和教授进行科研项目及实际工程的教学指导。每个工作室的人数为10—15人,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好的专业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采取双向选择制度,每个工作室有自己的科研研究方向以及实践工程类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来进行建筑设计课程学习。我们看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学生提高了自我求学的欲望度,对于经验尚欠或是职称较低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而对于教授及副教授来说,有更专业的队伍为他们分担科研工作量以及实践工程绘图量。同时,对于工作室的建立应当根据院校所在地域、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生源情况等方面为依据,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以不切实际的改革。首先,一个学校的地域性注定了该区域的经济及特色发展状况,学校应当根据这些地域条件来进行特色学校的创办,使得大部分未来在本区域工作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其次,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室的建立,如果院校的名声大、师资力量强,建立这种工作室的可实施性也就越大。相反,当学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时,如果生硬地照搬这种工作室模式,学校要花大量资金去聘请校外兼职教授和副教授,因他们工作十分繁忙,对于这种兼职的教学会受到一定得影响,教学效果也会较差。第三,学校的生源情况也同样制约着工作室的建立,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并从中获益。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得他们无法跟上快速的设计进度,久而久之对建筑设计产生厌烦心理。

(三)新教学模式的发展思路

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应有较为清晰的思路,首先,应具有创新性和职业性。这一点体现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建筑设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应站在人类环境改善的更高层面,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在建筑方面的相关应用。所以在校期间,对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应当融入更多绿色环保材料、能源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同时,未来的建筑师从业资格会越来越苛刻,建筑师担负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在校期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在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中表现在可以把部分建筑设计的题目转变成小型的实际项目,让学生从头至尾真正地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未来建筑师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感。第二,合理的课题选择是十分关键的,既要能够与未来的工作有所衔接,又要对重点难点的技术问题有所涉及。第三,应摒弃过去教学中老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应当采用更加灵活的交互式学习,让学生和教师把交流作为教学中的常态。尤其在高年级的建筑设计学习过程中,应当让学生跟随老师更多地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的同时还参与到了实践当中。当然,这种以教学结合设计实践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于根基尚浅,存在着许多制约性问题。首先,一般高校每个年级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人数在40—60人之间,如果以10—15人的学生数量为一个工作室规模,那么至少需要分成3个这样的工作室,这对于高校的师资力量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第二,每个工作室中教授和副教授作为带头人,必须同时具备科研和实践工作经验,不能只是做学术,那么工作室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第三,由于每个工作室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研究方向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会存在各个工作室发展不均衡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由于工作室对高年级学生开放,即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那么如何平衡两个年级的其他课程,而将学生共同没课的时间统筹起来进行工作室教学,也是一大难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些潜在的风险。

三、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既有教学大纲的调整与重构

大部分高校建筑学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题设置上多以建筑功能分类为主要原则,以建筑的规模大小及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序设置。这种设置只关注到了同类型建筑的共性方面,却忽略了自身的建筑特性,譬如建筑和周边场所的融合、建筑技术、建筑文脉及历史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对教学大纲的调整,结合“工作室”的教学新模式将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作为教学框架的主要支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即以建筑设计课作为主要支柱,设置相应的理论课分支,同时还要将技能培训作为基础。为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可将建筑设计课灵活地设置为必修、选修和专题研究等多种类型,提供更多地选择。教学大纲调整的重点在于设置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主干设计课程,但同时应注意避免知识的重复,应扩大设计体系的脉络和交叉。而对于选修课和专题研究两种类型的教学大纲则更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类设置。重构后的教学大纲应以职业教学为最终培养目标,并通过“工作室”模式得以实现。

(二)对实践教学部分的补充

明确以教学结合设计实践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新的模式改革,就应当将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作为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设置。所以,应当对欠缺的实践部分加以补充。这种实践教学的补充应当提前至大三就开始执行,同时应设置相应的考核和评分体系,来完成对实践程度的评估和跟踪,不能让实践仅仅流于形式。因此,“工作室”模式不仅仅完成理论教学,也同样作为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师应当带领高年级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际项目,从方案前期与甲方的沟通及方案创作,到中期的方案深化以及后期的施工图设计一体化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地称之为实践教学,也才能对未来的工作有所益处。

(三)“工作室”模式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任何体质都需要有合理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才会正常良好的运行,“工作室”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如果缺少适当的管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就会无法支撑,也就无从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当然,“工作室”模式中,主要管理者应当为教师,并培养出个别学生协同管理,同时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群体,但并不是唯一的评价者,还应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到考核评价中,给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当然,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总结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之间的区别,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也能在其中增加对学生的了解。

(四)对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既有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个体应有较高素质,而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来说,则应该要求每个工作室中的整个教师团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应当形成梯队式教师构成,即从教授到副教授,再到讲师以及助教,甚至还应有校外的工程师参与其中,这样完整的梯队才能更好地支撑起一个“工作室”。跟既有教学模式相比,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渊博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工作室中的带头人的要求会更高。这样,由教师团队中的带头人带领教师骨干,再由教师骨干带领年轻教师形成教师的高素质团队。

四、结语

教育是一个时代改变的主要推动力,教育不改革,社会无发展。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既有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总结其不符合现展需求之处,从而大力提倡采用以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室”模式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同等重要性,并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设计中,避免未来参加工作时无法融入其中等问题。建筑师的职责是为普罗大众创造出舒适、宜居的建筑环境,每个时代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应当时刻走在核心区。教学前沿,才能追赶上不断变化的人类内心需求。在不断对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积极分析建筑市场人才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等方面,为改革提供一个较为明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永东.以提高实战性为目标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58-159.

[2]刘长安,仝晖,周琮.以生态建筑学为导向的建筑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5):539-542.

[3]王德海,邱凌燕,彭昕.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2(2):267-268.

建筑工程和建筑学范文12

【关键词】工程检测 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

21世纪的到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检测对其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有利于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住宅的居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要进行长期地探索。

一、建筑工程的特点

建筑工程的特点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复杂。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包括了各个环节、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建筑施工的环境和建筑施工的技术以及自然因素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施工项目。许多的施工程序的前后都隐藏着各种工程项目,比如热水器的安装和空调的装置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建筑工程是由不同的建筑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各个建筑施工单位都能够做好相关的工作。最后,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范围广。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还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第二,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三,现代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先进的机械设备有利于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水平和质量。第四,环境因素的作用也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以及日照等等都会制约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工程检测作为一种检验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及时地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妥善地解决好。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因此,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保障工程质量。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而且还需要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提高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工程检测犹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一把标尺,工程检测可以及时地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能提高工程的效率。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通过工程检测进行有效地控制,可以缩短建筑工程建设的周期。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的建设当中,工程检测的实施可以间接地提高工程建筑参与人员的决策能力并且还可以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增多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紧,工程检测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竣工速度。

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作。工程检测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以及对部门子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这样既可以减少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又可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工程检测还可以方便建筑工程的参与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进行管理。

能够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工程检测的推行能够有效地避免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流入市场,消除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给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工程检测还可以及时地检验出偷工减料的建筑工程并对其进行适当地引导从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建筑市场氛围。

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为了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关企业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建筑房产公司要加强对建筑参与人员的管理。建筑工程参与人员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要从源头上进行克服,相关人员要对建筑工程的每个阶段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把关。

实施动态管理。建筑工程的整个周期是由许多个子项目和子工程组成的。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子项目和子工程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对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中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对其进行综合地管理,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建筑施工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以保障建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明确工程质量的目标。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工程检测的标准确定明确的建筑工程质量目标。在实际的施工各个阶段要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的目标来执行,通过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测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而且还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了一个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话题。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