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时间:2023-11-10 10:18:08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分析

Abstract: the energy and resource shortage problem in the world are facing problems, and people's living cannot leave the building, so this paper of green building in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the hope that through designed to achieve true "green building", people and the nature.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提到“绿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花草树木等,立体实物绿化。而本文绿色建筑的“绿色”,指的是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合理设计、利用对人体无害并低能耗的生产和装修材料。绿色建筑即为节能环保型的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设计的建筑应尽可能节约能源,应用可再生资源,减轻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设计的建筑应为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学习提供更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设计的建筑应符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取”与“报”的平衡。

1 现状分析

1.1能源现状分析

我国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采暖和大型钢铁工业等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的首位为煤炭消耗量,其次是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但煤炭和石油是一次能源中的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能源,一旦用尽,势必影响国家的发展。

虽然在世界能源贮藏量中我国居于前位,但在世界能源消耗中我国也同样名列前茅,如果当今不注重能源的节约利用,那么在能源方面,我们将面临着能源消耗过大,入不敷出的情况,使我们的子孙面临少能源,甚至无能源可用的状况。我们要对子孙负责,节约能源,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以在建筑方面采用合理的设计,采用新技术应用到建筑保温、采暖等方面[1]。

1.2建筑能耗分析

从我国能源现状论述知道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不难发现消费量大,反应出了浪费量大的问题,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建筑能耗在国家消耗总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每年消耗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及钢材等)占世界消耗总量的40%以上;石油消耗3亿吨以上,煤炭消耗高达26亿吨以上。07年被评为“建材消耗量第一”、“污染排放量第一”的国家。

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使我们的地球永远是生机勃勃,使我们的家园环境优美,我们必须重视节能,在建筑领域优先采用节能环保的暖通及其他电气设备,采用自动感应的电气设备,达到人走设备关的低碳环保生活。

􀀁

2 理论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秉着节能、健康、自然、经济及适应性高的原则。

绿色建筑以节能为核心,在设计、选材、施工等环节实现低能耗,减少对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绿色建住设计应在温度、声、光及室内外环境方面营造一个使人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时应注重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将来技术的升级,应在设计时就为适应新技术的更新发展预留空间及操作接口[2]。

3 设计要点

3.1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因为建设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给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所以在设计中要减轻噪音、辐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在设计中选用低碳环保无毒的材料和装修涂料,合理设计采光、通风口,达到即美观又节能目的[3]。

3.2减低能耗

建筑能耗在国家消耗总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又一设计要点,减少能耗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注意减少建筑材料装车、运输及卸车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二是在建筑建成后注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建筑能耗对全球能源节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3注重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这些清洁能源,采用合理的设计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建筑内部热能。利用建筑过程中剩下的边角料(如木材、钢筋、保温材料、砖、水泥等)进行加工再利用,即减少了向外界环境排放建筑垃圾又降低了成本。对木材和保温材料等的可再生利用,减少了对大自然树木及其他资源的开采,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环境的负荷。

3.4注重建筑使用寿命

设计过程中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应该选用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耐久性建材,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材料的维护或更换,每一次的维护或更换都是对建筑的一种损伤。当然也不是选用耐久性越长的建筑材料越好,应该选用耐久性刚好等于建筑使用寿命建材,这样既保证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筑投资。

3.5注重经济性和适应性

一提到“绿色”,人们就会想到昂贵的建材,绿色蔬菜、绿色化肥、绿色材料等,所有和绿色有关的商品价格都很贵,为以后的改造留有操作接口,大大降低了后续的改造费用,所以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应注重经济性和适应性,从全局考虑减低成本。

4 措施和建议

要想使绿色建筑真正达到节能环保、舒适健康、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各专业人员配合一个工程的完成,不是靠某个个人完成的,是靠一个专业的团队。绿色建筑的设计是靠近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在设计的初期,就应该组织建设方、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结构工程师、预算师、暖通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及机械工程师等人员,就建筑设计进行研讨,预设出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利用专业加以解决。最后拿出完整的建筑方案[4]。

(2) 选用先进技术 原始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落后了,满足不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所以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上,应该选用新技术,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上都选用新工艺和新设备,考虑到环境的负荷,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理念着手设计。

(3) 制定激励办法 绿色建筑不像普通建筑,建造者不能马上回收全部效益,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不是很成功,政府部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如优先审批、减免部分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绿色建筑建造者的积极性[5]。

5 结语

做好建筑设计很难,要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就难上加难,希望从事建筑设计的工程师,通过本文的论述,能过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谨遵绿色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今后的设计中,真正做到完整的、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继红、范文莉.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建筑整合设计策略[J].工业建筑.2008(02)

[2] 吴向阳.绿色建筑设计的两种方式[J].建筑学报.2007(09)

[3] 叶青、卜增文.本土、低耗、精细――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06(11)

[4] 牛、李东寅.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07)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2

关键词:绿色施工 四节一环保 建筑工业化

1、绿色施工的概念与原则

1.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绿色施工的原则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应当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包括施工规划)设计(包括施工阶段的深化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机械与设备选择、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绿色施工必将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我国建筑构配件工厂进展还是比较快。但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基本停止,发展极为滞后。主要表现在:①建筑业粗放经营、浪费比较严重,未形成规模经济;②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贡献率较低;③建筑标准化,构配件标准化、体系化和通用化程度低;④施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一直存在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等现象;⑤建筑节能和环保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所以,当前建筑业在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积极积极推进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在具体实施中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结构设计要多样。采用混合结构、轻钢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灵活分割的多元需求;二是功能适用要现代。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资源材料,满足节能、防火、隔声、抗震等功能要求,建筑垃圾可回收循环;三是制造分工要合理。建立科学的构配件目录,制造与施工分离,提高制造和施工机械化水平,建立合作良好的总分包生产机制;四现场施工要环保。尽量采用统一模数构件,减少大规模湿作业,减低劳动强度,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工序质量可查可控,减少施工过程环境污染。

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仅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这四项上就大有节能潜力可挖。可缩短工期30%,周转材料节约80%,降低造价10%~15%以上。绿色施工理念整个贯穿在建筑工业化过程里,势必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绿色施工将促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在我国建筑、交通、工业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建筑能耗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左右,在三大领域居首位。目前我国存量建筑物达400多亿m2(其中节能建筑仅占1%),每年新建建筑物还在以17~18亿m2的速度增长。据2008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建筑钢材和水泥占全球产量的50%,消耗的木材占全球森林砍伐的49%。每年生产1t钢材需要30t自然资源,需要消耗6.56新水,消耗0.75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2.5t二氧化碳和2.9kg二氧化碳。生产1t水泥需要消耗1.57t黏土,需要1.07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0.7t二氧化碳和0.5kg二氧化硫。专家经过测算,如果我国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地球0.5%的森林砍伐量。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其能耗、原料消耗之大,产出的扬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之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首当其冲的行业。建筑企业通过绿色施工,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

3.1新材料的使用可以切实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造价。

据分析将钢筋强度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钢材10%,将性能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用量30%,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0.5%森林采伐量。设计中使用工业废料制作的空心砌体做维护,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保温,可以大大降低冬季供暖能耗。绿色施工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材料的更新和环保性材料的出现。

建筑市场已经出现再生塑料生产的复合塑料模板,可以代替木模板,周转次数能到50次,和木模板比较,周转后不吸水变形,而且成本便宜;同时,复合塑料模板100%采用可再生塑料为原料,可以回收利用大量塑料垃圾,减少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塑料模板在建筑施工中如果普遍使用,不但能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而且能为地球保护大片森林。

3.2绿色施工的要求必然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中专门增列了“绿色施工技术”一章,其中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沫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技术、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这14项绿色新技术的中心思想主要是四节一环保,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真正做到施工的绿色环保。

4 绿色施工的社会意义

发展绿色施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保证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总之,传统的建筑施工高能耗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对人的生存非常不利;新的绿色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环境的保护,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要逐步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切实保护好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晓妹,付凌云.绿色施工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2009(08).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3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题六“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课题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八“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形式下急待解决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结构体系的评价研究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不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条件及应用对象下最适宜的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材技术分析与评价则是在对我国各种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及可再生利用性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主要研究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各种绿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适生植物种类,建筑外环境、建筑体以及室内绿化配置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4

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意识的加强,世界各国陆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揭开了人类文

>> 论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融合 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结合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设计 地域性建筑元素的认知与应用研究 关于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研究 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设计分析 地域性民族建筑的新节能模式探讨 建筑施工中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韶关市园林景观地域性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 基于地域性特征的公仔旅游纪念品应用性研究 基于整体地域建筑理论进行超高层地域性创作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旅游风景区旅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建筑地域性的“低技术”表达 基于节能环保的建筑节能中绿色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地域性哥特建筑的影响因素研究 建筑的文化及地域性研究 广西地域性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地域性研究初探 赣傩生态艺术符号在地域性视觉设计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夏逸平,夏禹,华雪.绿色节能建筑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J].中国环境管理,2010,(05).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S].

[4]维艾普新材料.绿色建筑示范区助力城市绿色发展[EB/OL].http://.

[5]张文奎,孟春舫,袁树人,于代文.人文地理学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6]李成斌.批判地域建筑观初探――浅析哈尔滨“欧陆风”现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06).

[7]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8]徐振强.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研究与顶层政策设计建议[J].建设科技,2014,(01).

[9]宋凌,马欣伯,宫玮.关于我国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政策的探究[J].

[10]冯琳.我国智慧建筑应注重绿色节能[N].中国工商报,20151218.

[11]东方雨虹.关于我国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政策的探究[EB/OL].http://.

[12]张骏.东北地区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09).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5

关键词: 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发展战略目标。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建筑规模持续以5%-8%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10亿多平方米的新建筑,城市建筑排放已经成为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绿色建筑有技术评价而无碳排放评价的问题,对绿色建筑的减碳进行量化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绿色星级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主要阶段的重要低碳技术策略的总结,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指标,对这些技术的效用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实现绿色星级建筑技术策略“低碳实效”的显性化。该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碳排放进行测算,为建筑业低碳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同时为实现我国全局性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建筑碳排放因素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基于低碳节能建筑的基本原理进行集成设计,要综合考虑外界环境、绿色能源、规划场地、建筑景观、室内环境、技术措施、具体构造、设备选型等因素。总之,在建筑系统中的节能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外部条件、技术设备系统、建筑主体等三方面要素。

1、低碳技术运行的外部条件

在低碳节能技术设计中,建筑物外部环境和条件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舒适度与能耗,但同时也可以为低碳节能技术提供能源支持,为改善室外条件,降低能源消耗发挥重要作用。

2、低碳技术设备

在建筑热环境中可采用的技术设备系统种类繁多,按照技术设备系统的特点可以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按照技术设备所使用的能源和功用可分为采暖系统、制冷系统、电力系统、照明系统,供水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

3、建筑结构本体

在建筑低碳设计中,一些重要的建筑部位和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为人提供一个围护结构,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并且其技术性能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以及人们的舒适度。所以在建筑低碳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好建筑要素。

3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本次绿色建筑减碳量化研究是通过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3.1绿色建筑能耗模拟

本次计算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座绿色建筑,包括七座高层建筑和三座多层建筑,其中一星级建筑一座,二星级建筑五座,三星级建筑四座,所选取算例的计算结果基本能代表天津市绿色建筑现有的能耗水平。

表1 项目概况

类型 序号 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绿建星级

高层建筑 1 107125 142 31 二星

2 158903 190 44 二星

3 200000 250 54 二星

4 110300 130 28 一星

5 119700 160 34 二星

6 121826 180 31 三星

7 160401 176 39 二星

多层建筑 1 5175 15 4 三星

2 3467 15 2 三星

3 14186 47.8 9 三星

(1)eQuest软件介绍

本项目的能耗模拟分析采用了eQuest软件,该软件是基于DOE-2的图形化界面软件,DOE-2是在美国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和电力研究院的资助下,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和J.J. Hirsch及其联盟(Associates)共同开发。该软件适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能模拟全年8760小时逐时能耗。

(2)建筑能耗模拟的基本原理

用来模拟建筑能耗的数学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

a.输入变量,包括可控制的变量和无法控制的变量(如天气参数)

b.系统结构和特性,即对于建筑系统的物理描述(如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空调系统的特性等)

c.输出变量,系统对于输入变量的反应,通常指能耗。在输入变量和系统结构和特性这两个部分确定之后,输出变量(能耗)就可以得以确定。

建模方法从建筑系统和部件的物理描述开始,例如,建筑几何尺寸、地理位、围护结构传热特性、设备类型和运行时间表、空调系统类型、建筑运行时间表、冷热源设备等。建筑的峰值和平均能耗就可以用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和模拟。

(3)模型简化

为了便于模拟计算,对模拟进行一些简化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合并参数、功能布局相同的楼层;

② 同一朝向的周边区合并成同一个区;

③ 内部区域参数、功能相同的,合并成同一个分区;

④ 保证每个朝向的窗户面积与实际相同,不用按图纸尺寸画出。

(4)模拟结果

表2 能耗模拟结果

类型 序号 单位面积能耗

高层建筑 1 123.95

2 114.23

3 119.18

4 126.28

5 121.66

6 117.1

7 128.42

多层建筑 1 69.8

2 52.4

3 117.3

3.2碳排放计算结果

对于CO2排放量的计算,根据模拟的电消耗量估算,CO2排放量=电消耗量×电排放因子。

据《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所提供的天津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本次选取的电力排放因子取值为0.8733kgCO2/kWh。

通过计算对比,得到高层和多层公共建筑不同星级绿色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以及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表3 绿色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模拟结果比较

星级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KWh) 二氧化碳排放量(kg)

一星(高层) 126.28 110.28

二星(高层) 121.49 106.10

三星(高层) 117.10 102.26

三星(多层) 79.83 69.72

星级建筑平均值 109.03 95.22

3.3天津市绿色建筑与普通公共建筑碳排放数据对比分析

本次选取了部分国家办公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能耗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的监测值, 本次共选取天津市一般公共建筑样本17个,大型公共建筑样本33个。通过计算,得到的公共建筑年运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与计算数据进行比对。

表4 不同星级绿色建筑与普通节能公共建筑相比的减碳量

星级 二氧化碳排放量

(kg/(m2.a)) 减碳量(%)

一般公共建筑 100.07 ---

大型公共建筑 155.81 ---

一星(高层) 110.28 29.22

二星(高层) 106.10 31.91

三星(高层) 102.26 34.36

三星(多层) 69.72 30.33

星级建筑平均值 95.22 30.43

4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公共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研究做了整理,并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对多个不同绿建星级公共建筑进行碳排放量计算。通过与天津市典型公共建筑能耗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绿色建筑与天津市完成两步节能公共建筑碳排放数据对比。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绿色公共建筑运营阶段减碳量约为29.22%~34.36%。

参考文献:

[1] 尚春静, 张智慧.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工程管理学报, 2010, 24(1):7-12.

[2] 朱, 陈莹.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案例. 清华大学学报, 2010, 50(3):330-334.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6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A

Research on Incremental Cost Management of

Green Building Based on FAHP Appraisal

Zhou Bin

(Jiangme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GuangDong,529000)

Abstract: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idea of saving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and also is the multi-objective integrated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the incremental cost of green building caused by using its power savi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ill lead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st.Therefore, promoting green building has encountered many challenges under the not yet mature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 in China.First, by using the incremental cost theory, the author analysis categories and specific each factor cost factor that cause green building incremental cost. Then,selecting the green building ,the ypical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invited green building cost management experts to evaluate each incremental cost factors, by using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of green building incremental cost calculate and evaluate synthetically, get all the factors index of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ntrol quality, and can calculate the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in the overall incremental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condition, for green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control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 Words: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Green Building;Incremental Cost;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同时对生态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据建设部对建筑的耗能相关统计,现在建筑开发耗能已经占到社会终端能耗的27.6%[1],参照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开发耗能将会到达终端能耗的33%[1],.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形成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但是绿色建筑的开发工作受制于初期投资的增加,尤其对于开发商来说属于增量成本的范围[2],投资者和消费者还没有将绿色建筑的开发效益与自身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建筑的开发进程。绿色建筑开发的关键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科学的开发管理措施来协调质量与建造成本增量之间的矛盾,并对增量成本的总量进行控制[3]。本文针对此问题,从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出发,结合中国典型绿色建筑工程案例,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因素,并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为绿色建筑开发过程中的造价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的构建和研究方法

1.1增量成本理论与增量成本计算原则

1.1.1增量成本理论

国外定义的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包括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4]。软成本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成本和绿色咨询费用、调试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模拟分析费用。而我国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其中绿色建筑咨询成本包括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费用、模拟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等。认证成本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收取,目前项目注册费用为1000元,设计标识为5万元,运营标识为15万元[5]。

1.1.2增量成本计算原则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5]。针对绿色建筑的特殊性,本文研究认为分析增量成本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确定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的起算点是增量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增量成本的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设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一般是指绿色建筑相对于达到国家或者所在地强制性节能标准基础的同类型建筑增加的成本[4],即当前国家或者地方的节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当前、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方案产品为基准成本。其中,节能增量成本占的比例最大[6],因而要加以重视,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执行50%的节能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已经率先执行了65%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因此,结合不同地区需合理确定增量成本起算点。

(2)增量成本要基于合理的技术方案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虽然对增量成本的计算影响不大,但却威胁到增量成本的真实性,为保证研究的效度,本文研究的建筑项目为被国家评为二星级的绿色建筑,其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征求各领域专家意见实施的,技术方案比较合理,按其计算分析增量成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的确定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中评估标准,我们可以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和其他绿色建筑开发措施7大类去分析评价绿色建筑,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定指标的子系统,经过整理得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表(见表1)。

表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表

1.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价因素要求

为了从总体上反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状况,评价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指标的可查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的任何指标都应相对稳定,易变、无法把握的指标都不能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如新材料价格、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寿命等[15]。二是指标的可比性:所选的指标应能在不同时间、不同范围内进行比较,如舒适度、光环境等。三是指标的定量性:对于定性的指标要利用专家意见进行数据的定量。

1.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基本思想

模糊层次分析法(f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法的综合[16]。层次分析法通过将问题层次化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进行综合计算,对所分析做出评价或决策[17]。从上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看,绝大多数是相关的;如节能与能源利用与运营管理、环境负荷和绿化等等[18]。因指标彼此关系的复杂性,随之产生了模糊性,因此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分析法则可实现全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示为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19]。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对AHP模型中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处理,使定性问题定量化,以便进行统一规范的数量化处理,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复杂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进行全面的定量化计算评价。

2基于FAHP评价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实证研究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指标体系,明确指标体系的层次关系和各级指标的权重;而对各层次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则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确定[20]

2.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地下3层,地上13层,其中1~2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入口大堂和配套商业;2~3层为办公用房;4~12层为标准办公层,13层为高级商务办公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9991.45 m2,地下建筑面积(含地下车库)为13630 m2。本项目通过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并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绿色建筑二星级,其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结果[5]见表2。

2.2建立评价指标体集

建立评价指标集是指将评价指标集按性质相近分成不同层次。本文建立第一级指标分别为,表示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7个影响因素;

表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结果[5]

第二级指标集分别为:

2.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集

本文所确定的各级指标均需确定其对上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即权重。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两两对比法。对各层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其中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比较某一层中指标对上一层某一个指标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由专家对同一层中的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果构成判断矩阵。为将相对重要性数量化,采用l~9标度。对于同一层次n个评价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 (见表3)。

表3具体值

对判断矩阵A按行求和并归一化处理,可得权重矩阵。运用判断矩阵A和权重矩阵W可以求出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性一致性比值C.R.,进行一致性检验,C.R.

2.4立评价结论集

设评价集,对第二级指标给一个相应的值。本文将评价集分为四级,用V={优,良,一般,差}的评价集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对应的取值分别为(9,7,5,3)。

2.5建立评价指标评判矩阵

评价矩阵又叫隶属度向量矩阵,是对评价项目集内对项目评定的一种模糊映射。根据评判集V,先对第二层指标集确定评价矩阵为 。其中表示对中指标评价第j个评语的隶属度。

2.6建立评判模型

评判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先从第二层开始,用权向量与;作模糊计算,得到相对于第一层指标Ui;的隶属向量

同理,对第一层指标计算得到目标层U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

计算综合分值。

2.7模糊综合评判

(1)由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两两对比,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其权重向量,结果见表4—11。

表4.准则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 C.R.=0.0143

表5 .对U1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表6.对U2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 0.0283

表7>对U3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386

表8.对U4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0

表9.对U5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Table 9.judgement matrix of U5 layer and results

注:C.R.=0.0132

表10。对U6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26

表11.对U7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43

表12. 各个指标权重和增量成本管理现状评价表

(2)由专家分别针对指标层打分评价,得到评价矩阵见表9。

根据以上数据,现在可以计算:,同理,,,,,,。

最后,计算综合得分:

=6.672

综合得分介于(5,7)之间,由评语集可以得出,该项目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介于良好和一般水平之间,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同时可以得到各个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层的权重值和管理控制评价表(见表12)。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管理措施。

3结论和建议

针对绿色建筑开发中的增量成本问题,利用增量成本理论,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实际绿色建筑项目,评价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定量的分析出各个增量成本因素的优劣情况,使相关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也得到了整体项目的绿色增量成本的控制情况,给项目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成本控制决策依据。

本文将综合分层次评价方法应用到分析评价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出项目的绿色增量成本单项因素控制情况以及整体的管理情况。其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控制有一定意义,进而能够推进绿色建筑开发的进程,下一步可以研究每个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影响幅度、每个指标的效益分析,也可以从价值工程角度去分析评价,同时可以研究每个影响因素对改善绿色建筑效果的敏感度等待。为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大明,郝有志,戴臻,基于增量成本的绿色建筑增量投资需求与融资机制研究[C].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56—258.

[2] 孙大明,苑麒,李菊,程凯 ,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C].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56—258.

[3] 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建筑科学,2009 25(4) :76—81.

[4] MaHui,WangJianting,Study on the economic externality of green building [J].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0 23(412) :2475 —2478.

[5] 孙大明,邵文晞,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J].建筑科学,2010 26(6) :91—94,100.

[6] Zhang Xiaodan,Xiao Yuejun,Research on the LCC Modelof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Building[J].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9 31(12) :144 —148.

[7]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AlonsoM. Martinez J -MSantonja V ,LopezP, Duato J,Power Saving in Regula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Built with High-Degree Switches[J].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mposiuml,2005 18(14) :1535-1545.

[9] Yi Sun,Yu Wen li, Power Saving in Regula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Built with High-Degree Switches[J].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0 6:26—28.

[10] Jafer E O'FlynnB O'Mathuna C,Spinar R,A Study of the RF Characteristics for Wireless Sensor Deployment in Building Environment[J].Sensor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2009 21(8) :206—211.

[11] Sodja Anton,Zupancic Borut Duato,Some aspects of thermal and radiation flows modelling in buildings using Modelica [J].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2008 15(4):637—642.

[12]Chan K.K.P,Lau R.W.H,Distributed sound rendering for interac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J].Multimedia and Expo,2005 22(2) :1823 - 1826.

[13] Wirth TThiele L,Haustein T.,Braz O., Stefanik, J,LTE Amplify and Forward Relaying for Indoor Coverage Extension[J].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Fall,2010 4 :1—5.

[14] Lucuik M.,SeguinP.,Reid A.,Material and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Building Insulation: How Much is Enough?[J].EIC Climate Change Technology,2007 15(1) :1-13.

[15] James F Peters,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Patterns [J].2003 2 :808—811.

[16]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 14(2) :80—88.

[17] 周曼,沈涛,周荣坤,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标准适用性分析中的应[J].电子学报,2010 38(3) :654—657.

[18] Sharaf Adel M,El-GammalAdel A,A Smart Dynamic Electric Energy Conservation VSC-Self Regulating Controller for Micro Hydro-Fuel Cell Green Scheme [J].Mathematical/Analytical Model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2010 21(6) :424—430.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7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1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成本效益分析是早期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学者Sidgwick , Marshall,Pigou等对此都有深人的研究。在建筑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是评估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的一种重要决策工具。它是运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各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货币化处理后做出的决策。其中成本主要包括时间、环境、设备、人力、交易、资金等投人的各类成本,而效益主要由不同手段、不同主体的成本投人产生的包括社会、集体、个人等效益。无论是对何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决策,首先都要对其成本利效益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采用经济价格为统一度量单位,即进行货币化处理。最后根据方案本身的情况分析它是否可行。方案的效益-成本比越高,则其可行性越大。本文将分析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成本投人和产出效益下的变化,研究绿色建筑的成本投人与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

2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构成

2.1绿色建筑成本

绿色建筑的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生产成本;二是附加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建设的全过程中,按照国家的相关硬性指标要求进行的高耗能设备及传统建筑材料的更替以及其他相关节能减碳的措施成本。目前我国针对绿色建筑建设的硬性指标要求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节能减排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其他质量评估标准,如《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国家和各省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满足这些硬性标准要求,通过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增加节能设备和措施等达到绿色减排目的。

附加成本应从两方面考虑:其一,业主方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律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绿色活动的依从成本(包括:相关绿色技术和设备的购买、建造、改造成本;绿色节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成本:绿色建筑的设计、认证、审批的交易成本等)以及在碳排放市场条件下的行为成本(包括:碳排放计量、研究、交易成本;碳排放量的控制成本;碳排放的相关税收如对碳排放超标的企业征收碳税等成本。其二,承包商在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附加成本(包括:质量控制成本和施工能耗控制成本,如建筑垃圾的处理成本,建筑噪音、粉尘、材料、劳动资源、施工机械合理使用的控制成本,节能设备的采购、安装成本等,其中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绿色节能设备的采购安装是承包商附加成本构成的重点)。结合以下成本内容的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变动公式可按如下表示:

式中,Cal为生产成本的增加,这里Cal为扣除原有设备残值和原有材料成本的节能减排措施成本,其中节能减排的措施成本包括: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成本以及新能源等节能设备的更新成本,节能材料的使用成本等;Ca2为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附加成本的增加,主要为业主方的依从成本、市场条件下的碳排放行为成本利承包商的附加成本之和;Cr:为绿色建筑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减少的成本,主要是减少消耗的化石燃料所需的成本、政府财政补贴带来的成本减少以及采取绿色设备和措施后节省的照明、通风等成本。则成本

的减少Cr可表示为减少化石燃料消耗的成本、政府的财政补贴、绿色措施和设备节约的成本二者之和。

2.2绿色建筑效益

绿色建筑带来的最直接效益就是降低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

效益。在分析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和具体项目时,由于降绿色排放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评价因素,因此要把绿色建筑的减碳效益通过货币价值表现出来以便度量其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的另一个效益体现在进行绿色科技投人和绿色宣传时,社会和公众对开发绿色建筑的企业的认可程度和企业本身的知名度都将得到显著提升,由此绿色建筑带来的销售和自身品牌价值都将改变。结合以下成本内容的分析,绿色建筑的效益变动可按如下表示:

式中,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变动为 Pal,则Pal可表示为降绿色排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之和;Pa2为绿色建筑产品销售的变动,则效益的变动Pa2可表示为绿色建筑产品的销售额与原有建筑产品的销售额之差;在全社会的绿色潮流中,绿色建筑的业主和承包商其自身的社会认可程度和品牌效益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些效益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货币计量,则Pa3为绿色建筑带来的品牌价值效益变动。

3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

综合下述分析,可利用成本效益变化即通过绿色建筑的单位成本投人变化所产生的效益变化对绿色建筑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分析结果来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直观分析决策。分析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的计算结果为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即从效益和成本变化的角度来考虑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与产生效益比,并与传统建筑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具有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成本效益公式进行分析,需将效益和成本都进行货币化量化处理,最后可得出三种分析结果:

(1)若其比值大于1,则说明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能够产生较大的效益,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更佳;

(2)反之,若成本收益的结果小于1,则说明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产生的综合效益较小,不适用于在全社会推广;

(3)同时,利用成本效益公式来对传统建筑模式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将是评价绿色建筑成本效益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如若绿色建筑增加的单位成本投人带来的效益还不如传统建筑模式的成本效益,则绿色建筑在成本效益的角度下就没有在全社会推广的必要。

当然,在实际运用成本效益比进行分析时,除了可按照下述分析方法外,还需将效益和成本进行具体量化。

4结语

当前我国正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建筑是绿色经济时代建筑领域发展的重点。本文提出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意义,通过对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变动情况的货币化处理后,与传统建筑形式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得出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并依次评估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对绿色建筑在全社会的推广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菊,孙大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J].住宅科技,2008(4)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8

Abstract: In the today's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een house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green housing market.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market, technology, economy and policy, this paper uses the system dynamics princip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promotion of green residential, uses Vensim PLE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causal feedback, system flow chart, and the simulation of green residential market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Jiangsu green residential market will have a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supply and demand will continue to rise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the green house in the next few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green housing market were put forward.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a long-term incentiv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promote the consumer's cognitio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s should be set to different levels of incentives.

关键词:绿色住宅;市场推广;系统动力学

Key words: green residential;market promotion;system dynamics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31-04

0 引言

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而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绿色建筑发展存在外部性,导致市场推广不畅,供应和需求总体偏低,所以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推动市场发展。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措施影响下,我国的绿色建筑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累计已评出4071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4.72亿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2.92|m2,是公共建筑面积的1.7倍左右[1],但这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还相差甚远。另外,地理分布不均也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中绿建标识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整个西部地区的绿建标识项目很少。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比较早,在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及新加坡等都已形成了推动绿色建筑的有效机制。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Ayyoob Sharifi,Akito Murayama[2]和 Christopher Luederitz[3]等对评估绿色社区的原则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确定了绿色评价标准的核心方法和关键点。在国内,经济学专家和学者在研究绿色建筑时,大多集中研究绿色技术、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建筑的经济学属性、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方面,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张静芳运用博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绿色市场中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博弈,提出在我国绿色市场发展不完善及绿色意识缺乏的情况下,由于利益需求的差异,各市场主体都不愿主动承担绿色成本带来的利益损失,导致绿色市场动力不足[4]。金占勇、孙金颖、刘长滨等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探讨了在绿色住宅开发中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5]。

绿色住宅在我国发展才刚刚起步,本文主要通过系统动力学对绿色住宅市场进行仿真模拟,以辅助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或帮助开发商评估对绿色住宅的开发选择,让我国的绿色住宅市场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1 系统要素

推广绿色建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且错综复杂。因此,识别和研究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反馈机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系统动力学是主要研究和处理复杂系统中各要素的反馈机制,通过综合推理、建立模型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6]。

1.1 市场影响因素

①住宅需求。有需求才有供应的必要,绿色住宅的需求是绿色住宅市场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口的增长与住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住宅的需求是刚性的,这无疑也影响着绿色住宅的需求。

②住宅供给。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意愿是受短期利益所支配的,他们追求的是高回报和短周期。开发绿色住宅会产生经济外性,带来收益的减少,虽然政府对绿色住宅进行了补贴,但仍然很难使外部的经济内部化[7]。开发商对普通住宅和绿色住宅之间的博弈,影响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

③住宅销售价格。由于绿色住宅需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管理方法,导致其成本上升,进而使销售价格上升。绿色住宅销售价格是影响供给的直接因素,是衡量市场上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是否愿意支付建造成本的增加甚至是溢价支付的尺度。

1.2 技术影响因素

①绿色住宅的增量成本。大多数开发商在投资时,首先会考虑需要花多少钱才能建造一个符合标准的绿色住宅以及它能带来的效益[8]。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得绿色住宅的建造成本高于普通住宅,一般的,绿色住宅会比普通住宅成本增加5%-15%[9]。只有当绿色住宅与普通住宅的价格差高于其增量成本时,开发商才会考虑开发绿色住宅。

②绿色住宅市场溢价。绿色住宅市场溢价,是在控制住宅其他所有属性相同的情况下,开发商销售绿色住宅时销售价格超过同地段普通住宅的销售价格的部分,也即消费者支付的超过同地段普通住宅的价格[10]。一般来讲,绿色住宅市场溢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绿色住宅的接受程度,开发商从市场溢价中得到增量成本补偿,所以把市场溢价作为系统要素,对开发商的投资决策有很大意义。

1.3 经济影响因素

城市经济的发展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影响着市场的消费结构。根据调查显示,当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不接受5%的绿色产品的溢价[11],而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消费者100%购买绿色产品,其购买行为表现出绿色消费者的特征[12]。经济发展水平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消费水平通常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决定,所以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应该是系统考虑的变量。

1.4 政策影响因素

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目前政府在绿色建筑上的奖励主要是财政奖励,对不同级别的绿色建筑给予相应的补贴,2012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文中规定,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奖励标准: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m2,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m2[13]。

2 绿色住宅推广系统模型构建

2.1 因果关系图的建立

市场、技术、经济、政策四个子系统之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本文从这四个方面选取了相关变量,并结合绿色建筑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应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和绘制了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共建立了4条因果反馈回路:

①居民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新增住宅需求(+)住宅需求(+)新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宏观经济效益(+)地区GDP(+)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

该反馈链为正,属于增强型,表明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绿色住宅的市场的需求就越大。

②商品房价格(-)溢价率(-)市场接受程度(+)新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宏观经济效益(+)地区GDP(+)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新增住宅需求(+)住宅需求(-)供求比(+)商品房价格。

该反馈链为负,属于平衡型,表明商品房价格越高,绿色住宅的市场溢价就越低,绿色建筑的市场接受程度则越高,从而开发商会更多的开发绿色住宅,促进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

③绿色住宅增量成本(-)成本负担比(-)新建绿色住宅(+)市场占有率(-)绿色住宅增量成本。

反馈链为负,属于平衡型,表明绿色住宅的增量成本随着绿色住宅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会越来越小,绿色住宅规模会越来越大。

④绿色住宅市场溢价(+)溢价率(-)市场接受程度(+)新建绿色住宅(+)绿色住宅总量(-)绿色住宅增量成本(+)绿色住宅市场溢价。

该反馈链为负,属于平衡型,表明绿色住宅市场溢价越低,市场接受程度就越高,开发商会更多地开发绿色住宅,从而促进绿色住宅的发展。

2.2 存量流量图的建立

存量流量图是在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之上对系统更细致和深入的描述,它不仅能反映系统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能进一步刻画各变量的性质,它是一种结构化的表述,是通过图形来架起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桥梁。考虑到仿真的可操作性,将因果关系图进行简化处理,忽略了一些次要的、难以量化的因素,绘制的存量流量图如图2。

3 绿色住宅市场推广系统动力学模拟

由于在我国绿色建筑短暂的发展过程中,江苏省最具代表性,本文以江苏省的绿色住宅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绿色住宅市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模型构建前提为:①本文模拟运行时间为2008至2020年,时间间隔为1年;②假定2014年至202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为正常发展状态,不会出现大的波动;③本文以通常的绿色住宅的溢价率进行模拟,未考虑概念炒作情况。

3.1 模型有效性检验

据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模型的总体仿真应符合的标准为变量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0%,且大部分变量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6%。检验结果如表1。

由表1分析可知,各年度系统输出值和历史实际值的误差都在规定范围之内,所以建立的模型能够客观实际的反映真实情况。

3.2 模拟运行结果分析

①新建绿色住宅和绿色住宅总量变化趋势,如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的绿色住宅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8年,我国的绿色住宅市场刚刚起步,绿色住宅市场发展缓慢。201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绿色建筑开发及总量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体系和制度的完整,到2020年江苏省绿色建筑的数量必定会有很大增加,这说明绿色建筑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②供给和需求分析,如图4。

从图4可知江苏省绿色住宅的供给总量较为缓慢,而在2014年之后,住宅需求有大幅度上升之势,供求比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在未来几年内,江苏省住宅需求上升的速度将高于住宅供给的上升速度。

③市场占有率分析,如图5。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绿色住宅市场发展初期,绿色住宅的溢价率较高,说明在住宅市场上,消费者愿意为购买绿色住宅支付更高的价格,市场接受程度逐渐增加,2012年以后,溢价率下降,表明绿色住宅的额外支付价格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上升,市场迅速发展,说明了绿色住宅市场的可行性。

④财政补贴调控模拟。

文中政府财政补贴假设为80元/m2,假设政府补贴为0,模拟结果如图6,图7。

从图6图7中可以看出,假设2012年以后政府补贴为0,绿色住宅的市场占有率明显减少,绿色住宅总量也会明显减少,这说明财政补贴可以影响开发商的开发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绿色住宅的规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补贴前后绿色住宅的市场占有率会趋于相同,说明政府补贴会影响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速度。

⑤宏观经济调控模拟。

绿色住宅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本文将GDP增长率减低0.03,模拟结果如图8。

从图8中可知,降低GDP增长率使得建筑市鲎芰棵飨韵陆担这说明城市宏观经济直接影响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这也是绿色住宅地理分布不均的原因。因此,政府要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不同的激励政策。

4 总结

从模型仿真的结果看,江苏省绿色住宅市场在未来几年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供给和需求均将不断上升,伴随着绿色住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绿色住宅的认可度也将有很大提升。由于实现房地产业的绿色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较多,经济外部性较强,如果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绿色住宅市场的推广工作将很难快速进行。所以,发展绿色住宅市场,需要政府的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一下政策建议:①政府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手段设立合理的经济杠杆,用较少的财政支出撬动较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启动器的作用。②加强宣传,促进消费者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绿色住宅的观念,可以设立样板房,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防止开发商的恶意炒作。③绿色住宅的发展程度与地区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了实现绿色住宅的平衡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政府可以设置不同程度的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2]Ayyoob Sharifi,Akito Murayama. A critical review of seven selected neighborhoo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tools [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13(38):73-78.

[3]Christopher Luederitz, Daniel J. Lang , Henrik Von Wehrden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guiding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urban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3(118):40-52.

[4]张静芳.我国绿色市场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5]金占勇,孙金颖,刘长滨.基于外部性分析的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设计[J].建筑科学,2010,26(6):57-62.

[6]钟永光,贾晓菩,李旭,等.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杨杰,李洪砚,杨丽.面向绿色建筑推广的政府经济激励研究[Jl.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8(4):298-302.

[8]张巍,吕鹏,王英.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来自建筑业的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8(2):26-30.

[9]林敏.绿色建筑开发中多方利益主体行为分析[J].建筑经济,2012(12):63-66.

[10]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1]阎俊.影响绿色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其营销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2):56-58.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9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一、绿色建筑普及与推广

通过现在的社会形势能够让建筑设计师及房地产、工业开发商通过一些简单清晰的方法,可以明确的估算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深入挖掘出绿色建筑的经济特征,从而提高人民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观能动性。验证绿色建筑在环境、生态、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效益。使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经济回报的可能性认识有个深切了解,剖析绿色建筑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使公众从客观的被接受要发展绿色建筑,到主观意识上提倡发展绿色建筑,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

二、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在人们时不时的都能说上一句“注意节能、环保”这样的口号情况下,可见节能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建筑物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更应该引起建筑设计师的密切关注。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有关节约能源的规范规定是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开始的,这部规范提出从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角度来节约能源。仅仅提出了一些保证室内热环境的验算方法及要求,尚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但是让建筑设计师接触了节能意识。2005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推出,提出了要求建筑节能至少50%,建筑节能问题这才真正引起了建筑设计师的重视,才感觉到国家对于节能问题的执行力是刻不容缓的,在随后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才通过一些措施来实现建筑节能,再通过具体方法计算这些措施是否能达到建筑节能50%的效果。《绿色建筑评定标准》GB/T50378-2006的出台比较系统的讲述了绿色建筑的评定依据。综观这些规定标准陆续发行,说明我国对于建筑节能这一块的重视,因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建筑节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然而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节能的初步认识实施却是在节能标准推出后达十年之久。从建筑设计师真正开始实施建筑节能标准至今又有七八年了,在执行了建筑节能之后,我们城市中的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其经济效果如何呢?建筑设计师并没有一套相应的理论方法来验证。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只是盲目的根据国家一些标准法规来设计,只是要求能够满足国家规范标准即可。无法根据一定理论标准来评价自己设计出去的节能建筑是否真正经济可行,更别谈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如何了。作为建筑设计师的我有必要也有责任来搞清楚这个问题,因此选择了“从建筑设计角度谈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作为一个课题来讨论。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效益和费用分析理论

全寿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是指对给定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调查和评估在其生产、使用和消亡的过程中所对应的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社会成本。全寿命周期是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到绿色建筑领域,其基本概念可以简单地用图表2.1表述:

图表3.1全寿命分析示意图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类。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水等措施,虽使设计和建设成本有所增加,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采取减少污染、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等措施,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但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轻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改善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

图表3.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所谈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性主要基于以上所说的全寿命周期理论,在进行费用和效益分析时也是以其为依据。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外部性特点、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特点,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需以绿色建筑的特征为基础,在全寿命周期内,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使用功能,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的状态。在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中,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正是这样一种理论,将外部不经济(外部成本)、消费者剩余(外部收益)等思想与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相结合。费用效益分析是鉴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最普遍应用的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法是建立在帕累托(Parero)准则基础上,费用效益分析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总费用与总效益的比较,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这种方法决定了费用效益分析是一种既重要又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不仅要识别和估算项目发生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还要识别和估算项目引起的外部效果,例如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

四、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4.1“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中忽略有关“节地”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合理选址是决定建筑是否节地的首要条件,也是决定绿色建筑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达到节地的目的,绿色建筑在规划和建设中应符合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指标。由上述结论可以看出,节地这一环节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并没有选择余地,选址意见书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的,建设单位拿到土地以后,通过设计任务书把设计项目委托给某一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因此设计阶段一般都按照有关设计任务书的指标来优化完成设计的,与普通建筑对土地使用和优化的内容并无太大差异,尤其是在经济性方面的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为了突出重点,明确绿色建筑经济性,在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中不涉及关于“节地”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4.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节材与材料利用主要体现在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型结构所产生材料资源大幅度节约。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及利用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因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在整个绿色建筑生命周期里所占比重不大,集中体现在在初始投资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内容主要为可循环建材部分和废弃物原料及既有可利用结构、材料。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材料节约的费用、可循环建材的回收价值、可利用既有材料所节约的价值等。

4.3节能与能源利用中强调电能的节约与利用

降低能源消耗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控制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是我们建筑设计师应尽的基本职责。而空调系统与照明节电等的收益都可以通过电价的形式度量与评价。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的空调采暖、热水供应、照明等,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对促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上述可知,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间接受益,也体现在对电能的节约与利用上。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8-04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属于现场作业,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这与欧盟国家、日、韩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亿m2(建筑业统计年鉴),粗略估计施工产生垃圾达到4亿吨。

从绿色奥运到绿色世博,业内许多企业和专家在绿色施工、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来讲可以降本增效,对社会来说可以节能减排。施工现场指标体系量化管理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一)行业主管部门的需要

多年来行业内施工消耗的经验数据较少,不同类型的建筑每万平米建筑面积需要耗电多少度?耗水多少吨?产生建筑垃圾多少吨?其中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多少吨?以及我们通过施工管理、技术进步等措施能降低材料消耗的百分之多少等等,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作为制定行业管理规划、制度等政策性文件的支撑。

(二)项目研究的需要

绿色施工除了是节能减排环保的良心工程,实际上对于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项目,不论是成本控制、材料节约,还是规范管理、文明施工都是有需要的,特别是指标体系中垃圾的减量、材料损耗的降低、用电用水的定额控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直接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规范、导则的要求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第三章第。在国标针对“四节一环保”的具体指标中,有大量的指标也提出了量的要求。

2.《绿色施工导则》4 绿色施工要点中具体条款中也涉及到了量化指标的要求。

(四)示范工程创建的要求

1.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技术指标:

2.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环境保护部分):

(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能找出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工序、设备、材料、技术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指导行业发展。

(六)施工业的需要

施工企业近年来都在努力转型,希望摆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进步型,科技发展型转变,也因此,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推广要求日益提高。

同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科技研发的导向:指标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能找出能耗大、消耗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以及施工方式方法等,从这些点着手研发出的自主知识产权,既是节能环保有利社会的,也是市场需要推广比较容易的。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

(一)绿色施工管理标准

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标准的创新点为:

1.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2.制定绿色施工策划要求;

3.制定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4.规定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

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

6制定绿色施工控制措施;

7.制定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

8.提出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二)绿色施工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和《绿色施工导则》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我们已组织研究的几个绿色施工项目、企业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参考了部分类似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建议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1.界定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一个工程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现阶段我们是通过它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目标来判断的,而这个目标分定性的目标和定量的目标,其中定量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2.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结构设计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

学习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还参照了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等二十余个技术规范和文献资料,结合企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一)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标准的核心点为:(1)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要求;(2)制定了绿色施工策划要求;(3)制定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4)规定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6)制定了绿色施工控制措施;(7)制定了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8)提出了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2.相关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成果服务绿色施工。

(二)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组成:

1.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建议)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注: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4.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建议)

注:① 前两项之差指“实施绿色施工的增加成本”与“实施绿色施工的节约成本”之差;② 绿色施工应是降低施工造价的;③ 本指标体系暂无参考的目标数据,应以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对比

1.通过即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便于项目尽早采取措施,将对绿色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例:

图中,2号塔吊4月用电出现明显下降,抄表员及时向项目部反映了情况。

项目部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发现该塔吊覆盖范围超过80%以上的面积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只剩下零星砼工程,因此,材料运输大量减少。

项目部经过计算分析,决定拆除该台塔吊,虽然零星材料的垂直运输需要1号塔吊吊运后再二次转运增加了部分人工,但相对于2号塔吊的能耗和租赁费用,已是较大的节约。

2.通过一定时段的纵向分析,反映相关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效果。

例:

图为某项目2号栋混凝土用量统计。

可以看出,开工之初,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限额用料的现象,随着绿色施工管理的深入,混凝土的损耗得到控制,利用率提高。

3.通过阶段分析,对比一定阶段内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实现动态目标管理。

区节电率对比图

电能消耗

某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各区用电统计。

可以看出,实际值较大比例的低于目标值,证明基础施工阶段节电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考虑适当调低目标值以增加积极性。

相对来说,生活办公区节电效果更好,分析该区采取的几项节电措施,可以作为重点措施在类似工程推广。

4.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实证

建筑改造――西安大华纱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占地面积1.5万m2,厂房建筑面积8.0万m2,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为2万m3,再利用8000m3。

在该项目上,进行了再生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采用移动破碎机对拆除建筑垃圾进行就地破碎,生产再生粗骨料5~31.5mm、再生细骨料1.0~5mm、再生粉料

①利用砖渣及废混凝土碎块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粗、细骨料,在施工现场可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外,也适用配制用于室内的砌筑和抹灰砂浆以及低于C25强度等级的绿色再生混凝土。

②由于砖渣来源于烧结砖其主要成分为烧粘土,含有大量的具有活性SiO2和Al2O3,使砖渣再生细骨料砂浆在相同水泥用量和拌合物性能相同条件下抗压强度优于天然砂浆,为再生细骨料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再生细骨料可应用于各种干混砂浆的配置。

③可通过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对再生骨料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扩大再生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范围,可更好体现再生骨料本身的潜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④必须加强在现场破碎再生骨料过程中对粉尘、噪声的控制,将二次污染控制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

5.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关键

定量控制是现阶段绿色施工的关键,绿色施工的关键是节能、减排!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节能怎么实现――用电计量、定额使用、鼓励新能源!

减排怎么实现――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

减少资源消耗怎么控制――定额用水,材料的限额领用,降低定额损耗!

降低污染排放怎么控制――中水回用,垃圾利用!

建筑企业的责任是实现和完善绿色施工标准化。现阶段,我们因为缺乏基本数据、绿色施工普及度不高以及深入度不够等原因,需要定量化来具体某些要求,以确保参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工程至少能达到基本要求,这是绿色施工初期阶段的体现。随着绿色施工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每一个工程都能满足现阶段提出的这些定量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创造更多更适宜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把绿色施工工作向前推动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施工导则[S].2007.

[2] 牛跃林,骆凤平,吴强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措 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20(3 ):268-270,283.

[3] 张利,田 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31(3):127- 130.

[4] 刘洪峰,廖小峰.谈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15,26(6):27-28.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5,27(1),97-100.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11

1.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护结构节能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3结论

绿色建筑研究分析范文12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原则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04-01

一、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同时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施工工艺更是花样繁多。而现代化绿色城市的提出,绿色环保的城市规划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施工规划更应朝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深入,而这也给建筑规划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文就针对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原则进行分析,就绿色施工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如何构建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展开研究。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原则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概念

相较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来说,因整体发展较慢,因此绿色施工的理念提出稍有滞后,对其的研究也不多。纵观我国很多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来看,对于绿色施工评价的还尚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和标准。所以,我们将绿色施工定义为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理念。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理念的具体体现,绿色施工不仅仅是封闭施工、避免扬尘,更设计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内容。

2、绿色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伴随着人们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二十一世纪,人们逐渐将目光放在回归自然、交通便利以及资源丰富的生态建设上,不仅要求要有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更希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与自然进一步的融合,以此来建造居住与工作的良好环境。事实上,因城市规划布局的进度加深,很多建筑都将成为规划的集中地区,建筑绿化区与自然生态区也要形成一体,而建设规划也要根据城市规划的整体来改造。总之,绿色建筑施工就是要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节能环保的绿色施工在近几年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其节能环保性主要就是指建筑细节上的节能型。绿色施工能够做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且使用的多为环保型的材料,能够有效的降低噪声、污染也很少。不仅如此,绿色施工更是结合了充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不仅降低了消耗,更实现了节能的目标,因此非常具有环保性。

二、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1、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由上述可知,绿色施工的评价指标体系原则与思路可以看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涉及到的内容较特殊。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体系建立时,应选择能够包含绿色施工多种要求的指标,包括四节一环保等政策的内容。其次,还要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竞技性指标,使得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结合,再加以管理方面的指标,最终实现经济性与管理性、四节一环保的完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绿色施工应充分体现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但通常,城市的生态规划与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也应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此在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应注重到不扰民、不吵民、不污染环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并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标准化作业,并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周围建筑、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确保周边环境卫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施工。

2、绿色施工的评价方法

要构建科学的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首要重点就是选择评价方法,一般来说施工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类型。使用定性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对系统指标进行选择,更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选择出科学的方式,而定量的方法则需要依靠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选择,包括变异系数法等众多方法。而我们通常会将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利用,达到互补的作用。首先,我们一般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对于建筑过程的决策问题、影响施工因素以及一些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实现利用少量信息让决策思维变得数学化,从而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绿色施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绿色施工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做出综合评价。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现状分析和具体解决措施

1、绿色施工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情况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绿色施工评价的具体实施还指停留在理论和表面,缺少统一的意见。首先,很多关于绿色施工指导文献和资料知识表面对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进行了阐述,而并没有深入进行定量的研究,缺乏统一、具体的绿色施工工艺标准的制定。其次,因绿色施工评价涉及到严格的数据指标、数据的获取和收集需要保证其严谨性和科学性,这就需要出台相关的全过程监督制度,也需要更多有资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而因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全过程的监督显得非常困难,因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选取不能得到统一,所以对于其内容和体系建立的实现还存在困难。再加上评价指标体系要以精确的数值作为评价标准,而当前我国的绿色施工技术还尚不成熟,因此,使用相同的评价体系并不适用全部类型的施工。

2、绿色施工问题解决方式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当前绿色施工评价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在实际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因工程项目较为单一,所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施工条件也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各项因素有所改变,评价指标的各项权重也各不相同,所以设置我们应设置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权重系数。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文件的基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以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施工人员汇报制度,加强对绿色施工的检查和监督,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聘请专家制定出全面、权威的指标体系,就各个项目的差异进行确定。最后,就绿色施工评价还应进行评定,已达到绿色施工的真正标准和需求,最终起到促进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绿色施工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活动深入开展,绿色施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对其的评价更是涉及到多个方面。就绿色施工评价的未来趋势来看,还将不断对不同种类的污染以及不同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高效的评价标准。其次,我们还应结合一些先进的设备、工艺以及方法,将这些因素都纳入到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中,并用合理的指标表现出来,以促进绿色施工发挥优势。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企业进行试点活动,以发现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应用在实践中的不足,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和优化。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人们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相信在未来,绿色施工还将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进一步运用在建筑工程中,以推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斌,张飞涟.绿色施工评价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 价值工程,2009,06:106-108.

[2] 王军翔.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 叶华平.适宜我国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 陈晓红.绿色施工及绿色施工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