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时间:2023-10-16 10:39:55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1

关键词: 体育;智育;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4-0330-03 文献标志码: A

目前,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不少,应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积极抓好体育启蒙教育。体育启蒙教育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是儿童形成最基本体育技能和后继体育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儿童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的良好铺垫;但体育启蒙教育概念尚未提出,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而且内容偏少。

1 启蒙教育及智育启蒙教育

1.1 启蒙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1.1.1 启蒙教育的概念

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周易》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古代一般把启蒙的学塾称为蒙学,蒙学就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朱熹非常重视蒙学教育[1],他亲自编写《小学》和《蒙学须知》2部蒙学教材,这就清楚地划分了童蒙与成人阶段的教育。由此可见,小学阶段,亦即蒙学所指的蒙养阶段,其年龄在8~15岁之间,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小学和初中阶段,而当今研究的体育启蒙教育多指幼儿和学前阶段的教育。

1.1.2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启蒙教育是一种关注人早期学习知识能力、关注人早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卡尔·威特说:“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你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千真万确。谁也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一颗苗树,要想茁壮挺拔,健康地成长,园丁早应成竹在胸,有科学、有计划地浇灌引导,并智慧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在其已歪曲变形时再来扶持修整,或根本放弃,任其自然。艾尔维修曾说:“人刚生下来差异不大,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教育不同,有的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才、毒才,即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孩子。”[2]反过来说,教育不得法,就可能毁灭一个孩子,所以,儿童启蒙教育相当重要。

1.2 智育启蒙教育

我国对启蒙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更多地体现在智育和德育上,尤其是智育,例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就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而当今社会对智育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智育启蒙教育都是高度重视。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的早期培养,从小让孩子识字、背唐诗、算数学题,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如思维训练班、英语启蒙班等。国家对智育启蒙教育也是科学化、系统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幼儿园到小学都系统地编写智育启蒙教育教材,并且按照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进行有层次地分科教学。这种分科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做到层层深入。

2 体育启蒙教育的提出与分析

2.1 体育启蒙教育的定义

结合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将体育启蒙教育定义如下:让儿童发现、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发挥体育活动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孩子体能和增进孩子健康,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即在幼儿、儿童时期,运用体育的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引导、启发、锻炼和传授的早期体育教育。

2.2 体育启蒙教育研究现状

同志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强调“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3]。由此可知,是非常重视体育启蒙教育的。严复[4]也非常重视体育启蒙教育,他认为:必须重视孩子身体健康,以发展体育教育为重点。他首先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母亲体质对子女的影响,认为母亲身体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孩子先天体质的好坏,认为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孩子智力和品德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关系他们未来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他吸收斯宾塞的广义体育思想,认为幼儿体育的实施应从身体养护和体育运动2个方面抓起,并以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等为理论依据,来指导幼儿的饮食、穿衣、睡眠及体育锻炼等,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人处在儿童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他们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注意力和记忆力相对较高,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可塑性较强,有利于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培养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以激发儿童对体育活动的渴望,并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适应能力[5]。

体育启蒙教育重要性体现在可有效地促进孩子说话、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业务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培养相当重要,为后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新的儿童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启蒙教育并没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者甚少。

2.3 缺乏体育启蒙教育导致的后果

2.3.1 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型、“豆芽”型体质数量有所增加,国民近视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通设施改变、活动空间减少、环境恶化、应试教育的影响,但缺乏体育启蒙教育是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缺乏必要的体育启蒙教育,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他们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虚度在毫无意义的玩耍和游戏中,未能激发儿童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2.3.2 缺乏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提升的能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素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体育课沦为“边缘”学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体育技能增长有限,体育人文知识简单肤浅,良好的体育基本技能和锻炼习惯无法形成,不利于其后继体育项目学习和身体素质继续提升。

2.3.3 体育项目的“重复教育”

由于对体育启蒙教育的不重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要么根本没有开设体育项目的教学,要么只是进行了简单、粗糙的体育教学。虽然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行动指南,但因其过于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所以指导作用有限,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启蒙教育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一项简单的体育技能或许4岁在学,9岁在学,12岁还在学。正确的“走” “跑” “跳”等基本动作,原本小学阶段就应该完全掌握的,但到了中学,甚至大学都还不会,并且由于错过了关键年龄,已经没法形成正确的跑跳技术动作,严重影响到中学、大学阶段的正常体育教学。这样就迫使中学和大学阶段进行体育项目的“重复教育”,导致效果甚微。时下兴起的“体育家教”热,一方面反映家长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重视,另一方面间接讽刺体育启蒙教育的薄弱和无力。

2.3.4 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列举了他在北京一所公园看到的群众锻炼的众生相:两位中年人面对大树做发力状,名曰气功;两位老太太竭尽全力把腿挂于树杈,说是拉韧带;一群老者聚集一起,张牙舞爪,这是太极。为什么群众体育和健身运动开展得如此不尽如人意,就在于国民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科学的、系统的体育启蒙教育,这样的负面影响是终身的,它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人不具备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要实现全民健身,就得充分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3 建议

3.1 形成全面启蒙教育思想,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启蒙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绝不应把智育启蒙教育作为唯一的启蒙教育目标,不然就会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应当重视儿童的全面启蒙教育。体育启蒙,让儿童学会体育基本技能和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美育启蒙,让儿童学会美术的基本技能和形成审美能力;德育启蒙,让儿童学会做人;劳动启蒙,让儿童学会劳动;生活启蒙,让儿童学会生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要对自己“每天四问”,其中第一问就是:“每天问自己,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这句话就道出体育启蒙对人生的重要性。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体育启蒙教育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说得多,做得少;因此,不能按教学计划开课,随意减少体育课节次,甚至停开体育课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让全社会、学校领导,特别是体育教育管理者,老师乃至家长都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和改变孩子在体育启蒙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体育启蒙教育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和提高,让体育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得以体现。

3.2 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提升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3.2.1 更新体育教育观念,充分重视体育启蒙教育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儿童健康和基本体育技能的形成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儿童主体地位[6]。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把儿童体育基本技能的形成和体育兴趣的养成放在中心地位。在体育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校医等人力资源的优势。在校外还可以发挥社会健身指导员作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3.2.2 注重体育启蒙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教育大计,重在教师”。毛振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现在所教的儿童,如果50年后依然无法获得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话,那么我们的儿童体育教学及儿童体育教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警示我们,提高体育启蒙教师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

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7],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积极开展研究课和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适时搞一些培训或专家讲学;鼓励体育教师学历进修,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3.3 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启蒙教育的硬件设施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现有体育器材,大多为“两基”验收期间购置,本来配置标准就低的器材又历经长久使用(尤其是室外器材),多已损坏,造成体育器材严重不足,部分地区极度匮乏,致使孩子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课程难以正常开设,这不仅不能适应“健康第一”的需求,也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再加之很多学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达标,体育场地不平整、简陋,这些都成为制约体育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硬件设施,加大对儿童体育教育的投入,是体育启蒙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3.4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全面实施体育启蒙教育

体育启蒙教育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硬件设施,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让他们在体育课的学习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形成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为后继体育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为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形成作好铺垫。

学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8-9]:1)教师要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感情上给予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从而创造良好的接受氛围;2)多开展以学生小组为主的游戏活动,缩短教师和儿童之间的距离,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让儿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3)教师要根据每个儿童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4)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鼓励儿童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儿童都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朱熹.大学章句: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

[2].体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04-01(3).

[3]涂纪亮.爱尔维修的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60-168.

[4]张成云,瞿静.严复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105-107.

[5]费战斗.论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81-84.

[6]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6-50.

[7]叶联生,张亮.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6):139.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狼外婆(小红帽)故事 启蒙教育 同一性 相异性

狼外婆(小红帽)故事是典型的带有启蒙性质、用于教养儿童的家庭故事类型。童话故事在中西方广泛流传,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具有同一性和相异性。狼外婆(小红帽)故事都有教育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的社会功能,其中潜藏着中西方教育孩子的一些传统观念。中国的狼外婆故事强调了教育孩子“闭门守家”这一传统观念,也体现出了当孩子面对敌人时那种顽强的精神。西方的小红帽童话则鼓励孩子大胆“走出去”,但面对敌人的威慑,孩子的自救能力比中国的稍有逊色。比较两地的童话故事,对我们学习借鉴童话故事中积极方面的启蒙教育方式有所帮助。

一、狼外婆(小红帽)故事的启蒙教育功能

在中国,狼外婆故事在民间流传中又称“老虎妈子”、“虎姑婆”、“老虎外婆”、“人熊家婆”、“狨巴”故事等。在丁乃通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这一故事以同名编为“AT333C”型。故事基本情节为:一天,母亲因为思念外婆或其它原因去看望外婆,出门时对孩子强调说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母亲半路遇狼(或虎)被吃;狼(或虎)假扮成母亲(或外婆)来到孩子的家门口,骗孩子说自己是母亲(或外婆),要求孩子开门。狼(或虎)以狡猾的言语骗过小孩子而进门,晚上睡觉时狼(或虎)吃了同它睡在一头的小孩子,被大孩子发现。大孩子要求出去解手,得到允许后逃离房间。大孩子爬到树上(或楼上)躲藏,但被狼(或虎)发现。大孩子巧用自己的智慧,最终战胜了狼(或虎)。在西方,《格林童话》中“小红帽”童话流传的范围之广,可以说西方童话的典范。基本情节为:一天,小红帽带着蛋糕和葡萄酒送给生病的奶奶,走之前,妈妈对小红帽下达了“在路上要好好走,不要跑,也不要离开大路”的禁令。小红帽在路上遇到了狼,狼把她带到森林深入,她在采花的同时,狼吃了她的奶奶。小红帽进屋后发现奶奶是假扮的,随后被狼吃了。猎人在屋里发现了狼,用剪刀剪开狼的肚子,救出了小红帽和奶奶。小红帽把大石头放进狼的肚子,狼摔死了。

中西方相隔遥远,但两地流传的狼外婆(小红帽)故事都拥有相似的母题:动物假扮亲人的模样欺骗孩子;幼小的孩子因为轻信他人,因而生命受到威胁;有孩子最终获救,用智慧杀死了动物。由童话故事的母题和基本情节可以看出,童话故事潜在着非常现实的启蒙教育功能。启蒙一般是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教育在广义上是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启蒙教育是指人的发展处于幼儿期,运用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全面地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主要包括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狼外婆(小红帽)故事恰恰韵含了这种启蒙教育功能,幼儿在母亲或外婆怀里听故事的时候已慢慢地受启发,间接地学习了很多生活技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

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中西方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产生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教育孩子要独立生活、怎样面对隐伏着重重危险的社会和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

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在中西方的传播,对于受传者来说,不会有环境、性别、年龄等的差异,对受传者的教育有着广泛的全民性。故事在传承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为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者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听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技能。狼外婆故事在传承过程中,传播者(人民大众)充当教师的角色,运用口耳相传这种简单的教育手段,形象生动地给孩子传授怎么识别凶恶、面对危险怎样逃脱等应变能力,提高了孩子的知识、智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使年幼的孩子能牢牢汲取故事中的惨痛教训,能够辨明是非,增长一些人生的经验。

二、中西方故事对孩子启蒙教育的同一性

狼外婆(小红帽)童话故事都以狼作为邪恶的象征,怎样识别假外婆在中西方童话故事中都有一定的描述,其意在教孩子怎样辨别事物真伪,对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狼与孩子隔门对话的情节中,大孩子通过外婆的头上有无戴“蓝头巾”、脸上有无“黑雀疮”、腿上有无“扎腿带儿”等外貌特征,识别出了屋外的外婆不是真外婆。反映出了大孩子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狼的狡猾。西方童话中的小红帽进入奶奶家后,与假奶奶展开了一段对话,也是通过外貌特征“大耳朵”、“大手”、“大眼睛”、“大嘴巴”发现了屋内的奶奶不是自己的真奶奶,但这时狼已跳下床将小红帽一口吞到了肚子。中西方的童话故事都在有意教育孩子不要被外表所迷惑,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狼在屋内,也采用了不同方式来隐藏自己本来的面目,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狼穿上外婆的衣服,坐在木桶上隐藏尾巴。西方童话中的狼用蚊帐遮掩其面貌,然后瞒过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相信了狼就是她的外婆。中国狼外婆故事中 “小孩子”的结局对教育孩子有非常好的警示作用,没有辨别事物的真像就让其进入自己的空间,终究会酿成大错。同时也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别人骗人的方法,及早防护,避免自己上当受骗。

故事里的孩子发现外婆是假的之后,设法逃离了险境,最后用智慧杀死了动物。其意为培养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遇到凶险能借取故事的经验及时处理问题。两地从小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智育培养,因为智育对社会发展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西方学者夸美纽斯认为对儿童的智育培养要在人生的头6年,宜尽早让孩子开始对自然事物、自然科学常识、社会科学知识、音乐知识、语言和绘画写字等知识的学习,全方位发展孩子的智力。”中西方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对孩子智力的培养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让孩子从小感受社会的复杂,积累经验,为迎接以后艰辛的人生做准备。

三、中西方故事对孩子启蒙教育的相异性

从中西方流传的狼外婆(小红帽)童话虽然具有相似的母题,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有一定的相同性,但在某些方面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虎外婆”故事记载:“金仔、银仔,你们都长大了,能照料自己了。妈妈要去一趟外婆家,你们好好在家呆着,千万别出来,妈妈见了外婆,马上回来接你们。”故事中出门去看望外婆的是他们的母亲,母亲出门时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间接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西方《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童话载:一天,妈妈对小红帽说:“来,小红帽,这里有一块蛋糕和一瓶葡萄酒,快给奶奶送去,奶奶生病了。”童话中出门去看望外婆的是孩子,母亲只是教育孩子要沿着大路走,不要走小路,间接地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要求孩子呆在家里不出去,守好自己的家门,强调了“看家护宅”的安居观念,符合中国人营造平安稳定的伦理家庭特点。而西方,大家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作中得到快乐,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鼓励孩子大胆“走出去”,锻炼孩子实践的技能。

大人向孩子讲述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后,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弗洛依德认为:“童话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影响,表现出来便是动物恐怖症”狼外婆故事在笔者当地流传较盛,依稀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到晚上一般不敢出门,也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总害怕有狼来。而大人平常也会用这个故事来吓唬孩子,教育孩子要听话,不要调皮,不然把你送给狼吃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知、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开始发展,狼外婆故事中狼的凶恶形象或多或少使他们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孩子在心里会形成一道防护线,也形成了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陪护晚上不出门的习惯。

中国大部分地区流传的狼外婆故事有“孩子上树或上楼躲避狼”的情节,其实强调了对孩子体育的培养,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优良意志品质。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孩子发现外婆是狼,孩子采取了自救的方式逃离狼,随后运用自己的智慧除掉了狼。有些地区流传的故事是村里人除掉了狼,但还是孩子自己逃离了危险的处境,再借助别人的力量除掉狼,是一种自救到他救的方式。西方童话中小红帽发现了外婆是狼,没有来得及自救就被狼一口吞到肚子了,随后是一位猎人营救了小红帽,是一种他救到自救的方式。从上树或上楼、自救等方式可见,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大孩子”比西方“小红帽”表现得顽强勇敢一些,比西方的小红帽童话具有的教育意义更强烈,所反映的人生态度更积极。

四、结论与思考

从中西方狼外婆(小红帽)童话故事可以看出,中西方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各不同,使中西方家庭对教育孩子怎样识别事物的真伪的启蒙教育具有相同性,对教育孩子大胆“走出去”的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受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注重形象化教育,注重传统崇尚伦理道德的教育。从中国狼外婆故事在孩子面对敌人(狼)表现出来的镇定、勇敢,可以发现中国孩子在精神意志上的坚强,表现出中华民族镇定、聪慧等优秀品质,对中华民族儿女的性格、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传统启蒙教育也的不容忽视的弊端,存在负面影响。西方教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每个公民,不分男女,从幼年开始就要受教育,并提出了寓教学于游戏,实际锻炼和考试的教育方法。从小红帽童话看出家长重视学科学习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的课外实践。我们把狼外婆故事和小红帽童话相比较,总的来说,中西方的启蒙教育各具特色,我们要相互学习,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丁乃通(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 叶瑞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5] 许步曾.西方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教育开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园教育阶段”,也是“启蒙时代”。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界出于好奇心理,善于学习和模仿,而在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和传递的知识类型也会影响他们自身对外界的感知和后期的成长。

一、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特点

1.知识面广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对外界探知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教育的学习安排下,氛围也十分活泼轻松。一般以做游戏形式或者故事之类的情景模式传授知识。但是相对来说,灌输的知识也较多,例如,简单识字、唱歌、跳舞、常识相关的问题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事物也会成为教学知识,所以,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小班教育阶段、中班教育阶段、大班教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也会有差异。比如,小班一般是2.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外界处于萌芽状态,对外界很好奇,也是最好培养和开发大脑思维的最好阶段,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声像等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进行动态学习培养。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学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开始对外界有观点和看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相关事件故事的形成引发他们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综合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开启了孩子进入学习的大门,是开发大脑的最佳时期。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的引入探索

1.中华文化在启蒙时期的引入

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意识价值逐渐形成的阶段,被称为“启蒙时代”,此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行为意识和优秀文化知识注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些文化思想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则会启蒙并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以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如岳飞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发他们去思考和学习。根据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

2.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环境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向着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更多的是靠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二次开发!探索幼儿教育阶段的中华文化环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加以引入

根据教育所在地区文化加以引入,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提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精神。对于物质文化,一般用于孩子的互动,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例如剪纸、彩绘之类的。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之类都有所差异,所以也显示了教育的大体性和独特性!

(2)结合孩子的实际教育环境进行引入

虽然幼儿教育阶段是教育的第一道大门,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此教育阶段有着重大影响!当然知识对于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传播,在对幼儿园教育时期,应结合主观和客观环境灵活教学,所引入的地域文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应结合地域特点分享与之相关的典故,包括神话故事等,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陕西渭南的可结合“华山”,即“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加强孩子对正义和孝义的追求。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不仅加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也加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教育是兴国安邦之本,这句话从古至今一直都未落后。幼儿启蒙教育阶段的各种改革和创新,为孩子后期的教育做好了铺垫。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各个阶段对教育的创新都是对有生命的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广,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引入培养了孩子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教育环境的探索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01).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外启蒙教育 职业 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7-02

2012年9月至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实施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缺失。笔者针对此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赣州市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晚,制度不健全,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改革。

一 我国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通过“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失。而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更是少之又少。以笔者所在城市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笔者通过对赣州三中、黄金中学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完成问卷的学生赠送小礼品一份。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市几乎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职业启蒙教育,而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自身的职业特点也知之甚少,最后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对象可以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 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例如,日本的《学习纲要指导》,美国的《从学校到就业法案》,瑞士的《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及培训法》,它们都给职业启蒙教育起了保障作用,而且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早。例如,美国规定,孩子从六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渗透职业生涯理念;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并将规定从11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国外成熟经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特点,我国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和差异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教育,因此它必需服务于全体初中生,但同时我们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类似却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初中生是有思想、有见解的一个群体,教师应尊重其思想,并根据其职业兴趣、理想和抱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教育,使其构建积极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

2.实践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的灵魂在于其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切忌理想化和空论化。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性,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充分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职业构建,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并可以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主观上的一些职业认识,及时地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差异、城乡差异巨大。职业启蒙教育应具有普遍适应性,同时又应该针对城乡、南北等特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具体而言,普适性就是指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的理论指导、政策法规、基础能力训练应该具有普遍适应性,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针对性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普适性的职业启蒙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城乡差异,南北差异所造成的学生所需特殊技能及特殊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兴趣爱好、社会体验等,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相适应的辅导活动,传授相匹配的理论知识。

三 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1.国外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参考国外的职业启蒙教育书籍,以及一些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外发达国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执行职业启蒙教育。

第一,健全的法律制度。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把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写入法律法规,作为一种义务执行。

第二,专业的师资队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从事职业启蒙教育的老师应科班出身,而且还应是教师队伍中的高学历者。此外,他们还专门组织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老师把最新的职业知识、理念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第三,强有力的企业阵容。职业启蒙教育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更强调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达成一致,取得企业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还需要与多个企业联合,建立友好的合作制度。例如,日本和瑞典的学校就与周边的企业达成共识,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

2.我国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出发,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适合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第一,构建学校、企业、家庭一体化的职业启蒙教育。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三者缺一不可。必须有效整合三者的优势,使之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正能量。

学校教育: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活动课、公选课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职业的一些相关知识。总而言之,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理论,以及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职业发展动态和各种职业的特点,同时有效的认识和开发自身的优势。

企业教育:学校应与周边企业达成共识,让企业认可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而设立的,并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做相关讲座,使学校和企业有利合作,发挥最大合力。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平和的心境,并及时了解和疏导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沟通和指导。让孩子了解自己,认可自己以及欣赏自己,并适时地给孩子做符合其年龄的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及自身特点,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相关政策的构建。我国地广人多,南北差距大,要全面实施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还必须依靠相关政策的支持。(1)将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制定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类教材。这样就能保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能接收到最基本的职业启蒙理论知识。(2)设立专职教师。职业启蒙教育应聘任专门的老师,而不应该由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代劳。作为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老师,他应该是接受过专门教育的高学历老师,并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当前的职业动态,真正把握和传授该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使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同时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3至6岁 幼儿舞蹈 启蒙教育 问题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舞蹈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普遍提前,学习舞蹈出现了热门化、低龄化的趋势。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在3至6岁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让幼儿追寻和享受舞蹈带来的愉悦,对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开展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舞蹈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内涵

学习任何一个学科,启蒙教育都很重要。要开展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舞蹈教育活动,有必要了解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内涵,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笔者将从启蒙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启蒙教育活动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启蒙教育活动的目的

从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目的上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启蒙。启蒙作为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使初学舞蹈的幼儿得到基本的、入门的舞蹈知识,启发他们对舞蹈最初的概念、最初的感受与理解。二是益智。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可以提前开发幼儿的小脑,帮助孩子观察事物,起到对幼儿益智的作用。3至6岁幼儿由于初学舞蹈,对舞蹈知识还比较陌生,易从观看、模仿,最后到认识理解。对幼儿而言,通过对舞蹈肢体语言渐进的了解,可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一定的改变,促使开朗活泼性格的形成。三是塑形。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启蒙塑形不仅可以塑造形体,帮助胖孩子减肥塑形,而且还有助于塑造、培养孩子的内在气质。

(二)启蒙教育活动的方法

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启蒙教育活动方法的分类上看,主要有三种:一是直观感受与思维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直观感受与思维想象的有机结合,简言之,就是让幼儿边看边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舞蹈学习是建立在直观感受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其情感体验则是通过思维理解完成舞蹈动作。在具体做法上,3至6岁幼儿舞蹈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本体感受,给孩子打开启发创意思维的一个小窗口。二是基本技能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之上,幼儿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动作、组合等基本舞蹈技能,用自身的形体动作加以表现,培养3至6岁幼儿舞蹈能力。三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不同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舞蹈教学的效果也各异,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因材施教,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可以促进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3至6岁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从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上看,这些问题分别是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

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是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很多幼儿家长的主观意愿误导着幼儿舞蹈教师的教学,与此同时,追求经济利润,教育观功利化严重,也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难以有序进行。如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口味,不注重幼儿自身舞蹈素质的培养,而是一味迎合家长意愿,这种常规性的舞蹈教育活动模式,有违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值得提倡。

(二)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育结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幼儿舞蹈教师的供给存在着严重不足,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舞蹈教学方法并不系统和正规,缺乏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教育机构过多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不尊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客观规律,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与此同时,轻视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情趣等,不顾及幼儿的身心健康,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现状不太乐观,严重影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

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也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面临困境。目前,幼儿舞蹈教学的教材内容没有得到统一,幼儿舞蹈教学机构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各类教材的出版者和编写者观点不一,有的教材把基本功的训练方法讲得很细,但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启蒙教育。而有的幼儿舞蹈教学教材是空讲理论,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社会上各类教材鱼目混杂,非常不利于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探索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三、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在了解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内涵,以及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身体的感知,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

身体的感知,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关键。舞蹈时孩子们的身体各个器官都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肢体语言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使身体灵活和协调,有助于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从幼儿的成长发育上看,幼儿的脊椎在 3 岁时刚定型,在开展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必须尊重3至6岁幼儿身体生长的规律,让幼儿首先认识身体的每个部位,感知身体的头、胸、腰、脚等各个部位,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身体语言。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着音乐的节奏,适时加入舞蹈动作,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幼儿意识到身体各部分的作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动起来,继而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主观参与到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来。

在具体做法上,应让幼儿在感知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建立“直”的意识,即身体直、手臂直和腿直。幼儿由于身体刚定型,因此对各部位的敏感度不高,为帮助幼儿在舞蹈训练初期即建立起身体直立意识,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形象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和模仿,如大树的直立、冰棍的直立、衣架的直立、楼梯的直立等,通过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依靠身体的肢体运动来表现生活,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

(二)身体的表达,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

身体的表达,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身心特点,有的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未知的好奇,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等,加上幼儿身体柔软,可塑性强,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就能在对幼儿进行舞蹈启蒙教育时,尽量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为参照,指引幼儿以身体动作表达出来,比如情绪变化时的喜怒哀乐、遇到阻碍或困难时的一种渴望,抑或是孩子自身的顽皮等天性,都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来,让幼儿学会思行合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编排肢体动作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教会幼儿分辨美与丑、好与坏,让幼儿从身体的自然表达逐渐过渡到对美的自觉追求。

一是动态。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3至6岁幼儿喜欢玩游戏,喜欢模仿小动物们的爬、飞等。这些动态的物象具有外在和可视的特点,总是能够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因此说,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应是动态的,激发幼儿用身体表达他们的好奇心的欲望。二是情趣。幼儿的生活是极富天真的童趣的。选择适合以舞蹈形式来表现的素材,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如在洗手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双手拍水,并往同伴身上洒水;在雨中用双脚不停地踩水;洗澡时接水往外洒等。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教师可设置情景小剧场,让幼儿在有情景的舞蹈环境中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三是情感。舞蹈具有感情和灵魂,而幼儿的内心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只是往往幼儿内心的情感不会那么直观地显现出来,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和揣摩才能发现。在教育幼儿舞蹈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将其用舞蹈形式表达出来。幼儿舞蹈形式简单优美,动作形象有趣,如表达“我爱你”“不上你的当”“我爱妈妈”等幼儿身上通常都会有的强烈情感。四是空间。舞蹈需要在一定空间的变化中完成,特别是即兴舞蹈,舞者要能在不同的空间变化中随心所欲地转换移动,所以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幼儿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比如能准确判断出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在实践中体会站、蹲、跳等空间转换。

(三)身体的创造,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

身体的创造,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3至6岁的幼儿通常充满好奇和幻想,在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的自由,从幼儿身体的创造入手,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创造力,对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而言,即兴舞蹈是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最好的形式之一,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知识技能水平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舞蹈创作的自信心,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努力。

具体说来,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即兴舞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即兴,二是命题即兴。其中,音乐即兴即随音乐有感而动,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创造的环境,由教师提供一段乐曲,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风格等,即兴演绎一段舞蹈,让幼儿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新。二是命题即兴,即教师指定一个形象、情景或事件,然后借助音乐,要求幼儿瞬间释放身体的动作,以表现特定的形象和内容。对于命题即兴,幼儿舞蹈启蒙教师应认真备课,考虑好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即兴创作,使幼儿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而积极投入到舞蹈学习创作中来,以此提升身体表达的艺术性。

结语

总之,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3至6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开展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遵从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针对3至6岁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通过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促进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措.浅议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J].文学教育(中),2014(6).

[2]刘力阁.浅谈在幼儿园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

[3]陈红.幼儿舞蹈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1).

[4]周骏.管窥铃木教学法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若干启示[J].黄河之声,2014(5).

[5]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6]王红蕾.浅谈儿童二胡的启蒙教学[J].音乐时空,2014(9).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6

“童蒙养正”渐兴起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乐乐摇晃着脑袋,朗朗吟诵着《弟子规》,三字古训伴随稚嫩童声落入耳中,听来别有一番纯真韵味。若问乐乐喜不喜欢这些传统文化,他会大声地告诉你:“喜欢,因为这些句子很好听,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自2012年冬至初学至今,这个5岁的小男孩已经与国学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晚餐后的半小时,都是专属于他与爸爸妈妈的“亲子国学时间”。每当这时,全家就会共读《三字经》、《弟子规》绘本,或是观看动画版《中华德育故事》,玩角色扮演小游戏,互动方式新颖又有趣。问及教育目的,乐乐妈妈坦言:“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孩子难免任性、娇气,让儿子诵读传统经典,并不是非让他背下来,而是希望他能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获良好品行。”

相比较而言,嘟嘟与传统文化结伴的时间更长。3岁报读水墨画兴趣班,5岁学书法,3年的“书画”熏陶,已让她出落成文静、乖巧的小淑女。幼儿园的“才艺廊”陈列着嘟嘟的作品:楷书临摹《静夜思》,配以自创水墨丹青,古朴写意又不失童心童趣。谈到女儿的这一兴趣爱好,身为高中语文老师的妈妈极为赞许:“都说字如其人、画如其心,我希望女儿可以‘方方正正做人,简单优雅生活’,而这正是让她学习书画艺术的初衷。”

事实上,像乐乐、嘟嘟父母这样支持孩子学习经典国学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最新调查显示,有78%的家长表示,只要有机会就会让孩子接触、学习一些经典国学。另外,有12%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正在学习经典国学。这股日渐兴起的国学启蒙热潮,将长久以来“英语热、钢琴火”的“西化格局”悄然打破,为中国幼教市场送来了最地道纯正的“中国风”。

探究国学启蒙之热

教育启蒙缘何重新拾起“老传统”?知名亲子专家、心理咨询师仇志鑫认为,在如今相对浮躁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经典的育儿精髓更能够打动人心。“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狭隘。他们整天面对的是电视、电脑、数码玩具,缺乏活力与热情;接受的是‘4对1’甚至‘6对1’的教育模式,缺乏对长辈的恭敬和孝心。人们发现,学习西方文化并不能解决许多精神层面的问题,便会转身回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寻求智慧和帮助。”

仇志鑫解释说,国学的精髓是和谐、仁爱、平等,不忽视个体差异,学习国学就是在学习做人和处世的道理。“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诵力最强的阶段,如果在此时选取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对孩子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将帮助他们形成一生为人处世的底色,对成长大有裨益。”

国学启蒙应“学之有道”

不过,在孩子们热学国学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有报道称,不少父母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有些父母不考虑孩子是否适龄、是否感兴趣,盲目选报书画班、古琴班;个别父母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

有多年书画研习经验的姚舒云老师对此感触颇深,她一直认为,国学启蒙不能被狭义化,国学启蒙不仅仅是记诵经典、学习琴棋书画,它还包括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的培养,父母不仅要让孩子亲近国学传统,更要让他们领悟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以书画学习为例,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书法家、国画师,而是立足于美育,培养孩子对艺术之美的敏感,培养孩子的性情、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四个原则亲近国学

正如育儿专家所言,国学的相当部分,是让孩子们懂得欣赏民族艺术,有心神相通的领会能力。下面的四个原则,我认为比较好。

1.科学适龄

国学启蒙讲究“适龄适宜”。诵读经典可以在3周岁时开展,形式以亲子诵读为主,建议爸爸妈妈在引领孩子诵读经典的同时,通过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为孩子做浅显讲解。此外,读经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建议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的顺序安排孩子进行诵读。琴棋书画学习方面,以4至5岁开始为宜。这个时间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传统文化开始有一些粗浅的理解,并且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手指与身体的协调性逐步增强,能较快掌握握笔、书写、绘画、抚琴、对弈的要求。

2.言传身教

时下,有不少父母自己没有机会好好学习国学经典,也没有良好的艺术熏陶,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不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为孩子进行国学启蒙,建议爸爸妈妈也应该重拾传统文化,和孩子一起诵读、赏析,将经典中的规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弟子规》中有言,“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教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家后脱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乱扔乱放。如果平常父母也能够这样以身作则,在教孩子的时候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3.边玩边学

传统艺术的学习,最重要是让孩子喜欢。结合孩子的天性,国学教育可以适当“游戏化”,即让孩子边玩边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

时下,有很多童谣、儿歌版的《三字经》,可以让孩子学唱,加上舞蹈动作,孩子一定会充满兴趣;民俗绘本阅读、角色扮演、亲子手工、书画民乐赏析,则能加深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爸爸妈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情节,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去理解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4.创设环境

给孩子创设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也很重要。可以不时给孩子讲传统文化故事,读读《三字经》、《弟子规》,让传统文化的精神一点点渗入;或是在孩子的房间里挂一些励志的楹联,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这些健康积极、引人向上的名言时刻激励孩子。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7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发展认识

蒙台梭利教育法来到我国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在我国是极为盛行的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模式。它的理念和它的精华早已经被大数人认可,在很多城市都有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者有的幼儿园会开设蒙台梭利班。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课程内容主要是从感觉教育、语言教育、纪律教育、计数教学四个方面展开。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实行的原则和方法上注重环境的作用和教师的作用,但是要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担任了协助的角色。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的认识及感悟,应该着眼于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追求儿童的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改变儿童的缺点甚至是发挥孩子的潜能。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依据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及儿童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是世界上女性学前教育家第一人,她是一位毕业于罗马大学的医学博士,最初是致力于研究智障儿童的诊治、培训、康复等,后来转而投身研究正常儿童的潜能教育。

蒙台梭利在1909 年完成《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并于1912 年在美国出版,此书一出很快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流传,并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有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很受各国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与认可;随后,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世界各地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界引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变革。

中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时间虽短,但是国人对其认可度极高。恰好与我国当时推行的教育改革相适应,在我国很快掀起了一股“蒙台梭利热”,不仅成立了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中国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蒙台梭利工作室等,很多幼儿园还开设了蒙台梭利班,也有很多城市直接开设众多蒙台梭利幼儿园。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内容和方法

1.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教育理论以及自己亲身的教育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后为儿童确立了全面的教育内容。

首先是感觉教育。由于学前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处于敏感时期和认知时期,正是感觉培养的最佳时期。如果说眼睛是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那感官就是开启孩子智力和灵魂的金钥匙。

其次是语言教育,由于学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形成的最佳时期,语言的养成是孩子实现高级心理活动的必需条件,语言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不仅仅包括口头语言训练还有简单的书写活动,因此她也很重视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然后是纪律教育,由于幼儿阶段是儿童的认知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纪律意识的形成利于其以后的发展。通过纪律教育来让孩子明白,自由都是相对的,是通过遵守一定的纪律来实现的,表现在孩子的外在行为上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懂礼貌或者良好教养。因此,纪律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孩子未来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是计数教学,由于幼儿在三岁时就已经具有了数数的意识,所以稍加训练和学习很容易学会计数。此时是儿童学习数字和计数的最佳时期,通过数数,数字练习,认识数学符号和数量关系等,可以实现对数字的学习。

2.实施方法

一是重视环境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形成认知观念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反映了环境的重要性,儿童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需要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

二是重视教师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传教授业解惑,使得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孩子的主动意识的培养,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来到我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短时间内掀起了“蒙台梭利”热,引起各方面社会人士的关注与认可。蒙台梭利教育法与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实现了最佳结合之后,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开启了一次新的变革。

首先是实现儿童的自我发展。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儿童的发展在幼儿阶段需要通过其自身的活动、锻炼、听、闻度、看等方式来实现。孩子应该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只是担任了协助者的角色,实现孩子的主动学习,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教学,不再是通过老师的说教来灌输思想。儿童自我发展是其潜在能力的自然表现,所以,发挥孩子潜能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儿童的自我发展。

其次是抓住并利用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的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会存在阶段性的敏感期,在特定的时期有特定的心理倾向,在特定时刻对某种事物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时对该事物的认知和学习是最快的,所以教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适应和合理利用这种敏感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虽然存在这许许多多的阶段性,但是却是连贯的,许多阶段统一成了孩子发展的连续性。

最后是重视儿童的活动。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把儿童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老师只是辅助作用的协助者,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实现对事物的认知和学习,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然的表现出来。儿童的活动是其实现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其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

四、结束语

蒙台梭利教育法通过与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有机结合之后,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贬低玩具的价值,比如要求幼儿按照设计的方法进行机械性训练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因此,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研究,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与当今的幼儿教育相结合,从而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儿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文.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13(7):88-89

[2]钱军.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8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幼儿

【abstract】the patriotism will be one great spiritual strength, our country constructs the request one generation to fill with the patriotic fervor to explore and develop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will start from the baby time, we should train them to insist the justice, will insist the truth, some pursu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s mind, will become a strong patriotic person for them and has the new times characteristic to have the ideal construction talented person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patriotic education; baby

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萌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志曾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把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当前独生子女中,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对孩子爱的情感培养。一味满足孩子物质和生活需要,使孩子养尊处优。这就自然唤不起孩子正常的爱的情感,从而使孩子形成一种自私的以我为中心的爱,这种爱当然就不能发展到爱同伴、爱家乡,更不能发展到爱祖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要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他们一颗赤诚的爱心和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对幼儿进行粗浅的、启蒙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1建设一支爱国的幼儿启蒙师资队伍

在幼儿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认识,教育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爱国启蒙教育的意识,才能热情投入到爱国启蒙教育中。组织教师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看图片展览,看《长征》 (讨论开展爱国启蒙教育对幼儿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幼儿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 (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讲座)等活动。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幼儿聚在一起,更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大家要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教师要向幼儿传授民族团结,民族和睦这些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在幼儿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的意义和认识,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把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变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要求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为幼儿做表率,在幼儿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渗透爱国启蒙教育

“爱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应该教些什么?如何定位?在博大精深的众多资源和题材中,提取出那些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这些都是幼儿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把幼儿期爱国启蒙教育目标的重点定为:培养幼儿初步具有爱父母、爱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德,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们应将爱国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切入口,以渗透教育为主渠道,在生活中、游戏中、节日活动中让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可感知的各种情景,让幼儿亲处其境。每周一早操前的升国旗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的常规项目,为了使每周开展的升旗仪式更有新意,成立幼儿军鼓乐队,精心设计升旗仪式的程序。

(1)在前一周末有轮到升旗的班级选出四名升旗手,并将名单交给主持人,主持人事先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准备讲话内容,升旗仪式开始,各班老师带领幼儿面向国旗站立,当嘹亮的《国歌》响起,两名升旗手高举国旗精神抖擞地进行升旗活动,让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两名礼貌小天使负责护旗、向国旗敬礼,全园教师、幼儿甚至送孩子来园的家长都注视着国旗高唱国歌,升旗完毕,将由老师或园长讲话,内容有来自电视新闻的我国重大事件或周围的好人好事,同时讲解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如国旗代表什么?五颗星象征什么等,让幼儿在隆重的升旗仪式中受到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国旗、尊敬国旗的情感。每逢节庆日或特别引起我国人民骄傲的日子,我们还结合节日的意义设计一些提问通过简短的号召性的语言让幼儿接受教育,例十一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8年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等等事情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利用一些比较重要的、充满民族气息的节日,专门组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庆祝或纪念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

(2)教育活动是一日生活的环节之一。大班幼儿开展了“美丽的祖国”主题教学活动,老师们通过录象、 图片、照片、欣赏、展览、讲述等手段让孩子了解祖国的民族,祖国的文化,祖国风貌,祖国的物产与工艺品,祖国的象征,祖国的生日等,在主题活动中孩子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知道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尊敬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情感,增强了幼儿做为中国人的目彖感。在庆“十一”活动中,组织小朋友举行“为祖国妈妈过生日”庆祝活动,通过点生日蜡烛,唱“祖国妈妈的生日,歌,如《党是太阳我是花》《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幼儿唱《一个妈妈的女儿》等歌曲。讲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对祖国妈妈说一句祝福话,分享蛋糕等系列活动,使幼儿获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的感性经验。又如清明节,通过组织幼儿制作小白花,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围绕着大型的英雄战斗场面浮雕,老师们想象地给孩子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战斗故事,让幼儿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使幼儿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 有的孩子说:长大了我要当,打败欺负我们中国人的大坏蛋。还有的孩子说:老师带我们看的浮雕上有位妈妈抱着娃娃还在打仗,听老师讲的故事我很感动……又如端午节我们给幼儿讲屈原的故事,组织幼儿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3)在活动区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可在班级中设立与此主题相关的区域活动,如“爱祖国、爱家乡主题展示区”可提供具有本土气息的活动材料及图片,让幼儿认识祖国及家乡的风土人情,还可设立“民族照相馆”“民族餐厅”了解祖国家乡的民风民情及特产小吃。

(4)每学期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外出参观,使幼儿了解家乡,了解人们的劳动与付出。通过观看记录城市变化的新旧照片展及直观的实例来感受家乡的变化,萌发幼儿热爱家乡之情、爱国之心。通过讲解名人的故事和亲身的所见所闻,激发幼儿对家乡——家乡的热爱。

(5)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孩子们在游戏中乐以我们游戏中精心设计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内容例中国地图拼图游戏:老师用硬纸板做中国地图,然后把地图按每个省份分开,再请幼儿拼成完整的地图,以了解祖国宽广辽阔,并加深幼儿对祖国地域的认识。开展建构游戏,搭建“北京天安门”、“可爱的幼儿园”等,加深对祖国、家乡、幼儿园的情感。智力游戏“中国之最”“祖国知识知多少”、“看谁说的英雄多”等,通过评比、比赛、亲子活动等等多途径激发幼儿玩的乐趣,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3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

幼儿园新“刚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责任,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责任。否则,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无法实现经常性、随时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抓好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将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发挥家长、社会各界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整个空间。

我们在家长、幼儿园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专题,向家长讲清我们开展爱国启蒙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与要求,经常向家长通报幼儿园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的宣传资料,使家园教育同步,从而使爱国教育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开展互动活动。例如,有的家长带小孩外出旅游,我们要求家长给孩子多拍几张祖国山水风景照,带到班里让小朋友们欣赏祖国美好的风光。动员家长有意识地给幼儿买民族英雄的图书,讲爱国主义的故事等。社会方面,我们尽可能利用社会各种渠道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意识,给他们以良好的影响。例如,配合教师开展植树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我们热爱家乡、美化祖国”的植树活动,让他们为绿化家乡种小树苗,激发其爱国之情。我认为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无穷尽的。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只有在平时教育工作中注意收集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细心观察,注意点滴,挖掘出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使幼儿爱国主义教育之花越开越盛。从小养成良好品德,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2期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9

【关键词】启蒙阶段;钢琴;音乐教学;教学强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06-02

在当今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启蒙阶段中融入钢琴这门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为儿童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增强其学习钢琴的能力非常必要,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牢基础。钢琴学习属于音乐教学范畴,在启蒙教育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人的音乐素养都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误认为学钢琴就是反复练习,这种做法反而使得儿童产生抵触情绪,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儿童钢琴学习的兴趣。

一、钢琴教学中影响儿童音乐兴趣的因素

(一)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长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一个孩子可能要同时上4到5个培训班,包括:音乐、美术、奥数、国际象棋和语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彻底沦为学习的机器,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产生厌倦情绪,即使孩子原来对钢琴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学好。

(二)教学模式落后

相对于国外,我国在音乐启蒙发展上比较晚,而且目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钢琴的学习。如今,我国钢琴教学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儿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给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很多儿童对于这种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启蒙教育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因此,在儿童钢琴学习,其启蒙老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儿童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对钢琴启蒙老师需求大,而启蒙钢琴教师缺少,很多启蒙培训机构和家长找不到优秀的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导致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启蒙教育培训和素质较低的人成为钢琴启蒙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欠缺。

二、培养儿童钢琴学习中兴趣的必要手段

(一)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听从儿童意见,给儿童合理报培训班。钢琴是乐器之王,其优美的旋律会吸引很多儿童的注意,促使儿童学习乐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够对钢琴的学习抱有积极的心态。

(二)丰富教学模式

我国的钢琴启蒙老师,应该摒弃陈旧教学模式,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丰富钢琴启蒙教学模式。例如,钢琴启蒙老师可以以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理论为创新基础,铃木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在20世纪中叶,由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创立。该教学法强调使用乐器有效的表达感情,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以及完善儿童的人格,同时,该教学法认为钢琴的学习不是单调的反复练习,而是应该为儿童多创造听的机会,即以听为主,促使儿童先学会模仿和听,这样孩子才能更深入的接触音乐、认识音乐和学习音乐,进而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三)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

教师专业素养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专业知识素养、教学素养、师德素养和心理素养,因此,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引进国外优秀的钢琴教师,以培养出更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教师。其次,借鉴国外优秀理论,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例如,降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该理论极具独特性,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采用全新、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同时,该理论认为,儿童不应为学而学,应以提升自我的音乐修养为目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套教学理论,那么一定能够使孩子的钢琴启蒙受到更好的教导。再者,教师一定要把自我师德培养好,尊重儿童,不因任何原因有差别的对待儿童。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心理素养,秉承着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使命,同时,以豁达的心态、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百折不挠的勇气、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等品质影响儿童,并以热爱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带动儿童。

(四)创新培养儿童音乐兴趣教学模式

1.合理编排课时。钢琴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儿童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儿童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钢琴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儿童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儿童性别、钢琴功底、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儿童,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儿童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钢琴知识。对钢琴功底较弱的儿童,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3.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儿童均认为,钢琴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等与钢琴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兴趣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钢琴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钢琴欣赏、音乐欣赏等内容,使得儿童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学习兴趣的培养。

4.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在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钢琴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钢琴游戏等方法,激发儿童对钢琴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钢琴启蒙教学不再单纯以学为主,而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兴趣为主,教师们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联想、模仿,从而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促使孩子体会到钢琴之美。钢琴的启蒙教育属于音乐领域,所以,为了强化儿童钢琴教学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从音乐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其次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孩子把儿童钢琴学习当成兴趣爱好来学习,而不是强逼的去枯燥、反复练习。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把孩子的钢琴教好。

参考文献:

[1]李荣辉.浅析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和作用[J].辽宁教育,2010(06).

[2]黄亚萍.学前儿童钢琴教育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3]李艳.浅谈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4]夏炜焱.儿童学习钢琴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04).

[5]卢蕾.论儿童学习钢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1).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10

关键词:幼儿学前 德育

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幼儿品德的教育的重视往往都不及智育。以至于在幼儿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社会适应性差,成为非个别现象,并令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十分担忧。

一、幼儿学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不完整。德育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在我国传统的德育中,它一般被概括为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近年来,有的学者又提出,德育的内容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亲社会培养等四个不同层次的部分构成。这四个层次的教育内容分别反应了人的社会特性构成的四个方面:政治特性、哲学特性、道德特性、和合群性。其中合群性(亲社会)的培养是整个德育中最基础的层面,也是幼儿教育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但在我们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得将普通教育学领域中的德育内容投射到幼儿教育德育领域中,即为“幼儿德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幼儿教育是“用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对幼儿进行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学范畴中,道德品质教育甚至是思想意识教育构成了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合群性教育没有被引入到幼儿教育中。

2、教育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幼儿教育不同于其它层次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因而,在这些层次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而幼儿教育则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教育,这种教育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家长。即在校是教师,在家是家长,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既缺一不可,也不可相互取代。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与家长间都有很好配合,各自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发现,有的学校与家长间则明显缺乏应有的沟通与配合,学校不管孩子在校外的一切,家长也是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把一切责任都交给了学校。甚至有的学校还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长个人的事,或把家长看作是教育的主体,自己则只有配合之责。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子女进了学校,教育子女的事就应该是学校了,自己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配角。这种学校靠家长,家长靠学校的现象,必然引起幼儿教育中出现真空地带。

3、教育目的不当。在目前的幼儿在教育中,教育目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受片面的成材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学校和家长都错误地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成材。这原本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标准才叫成材?那么,在许多家长(甚至是一些学校)眼里的成长标准是什么样的呢?在他们看来,成材就是要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考上大学、研究生,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能挣大钱,能光宗耀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不少学校和家长都把向幼儿多灌输文化知识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即重智育而轻德育。有的学校和家长甚至还错误地把德育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有的则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还不到教育的“时候”,这种自觉、不自觉的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思想观念,必然带来对德育教育的轻视。

4、环境教育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教育。幼儿活动的范围虽然比较单纯,一般都是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地方,与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受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识别能力差,他们对于来自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学校、家庭和周边环境中的许多不良行为的吸收则比较容易。因而,家长、老师的正面教育往往抵挡不住这些来自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正面教育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加强和改进幼儿学前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说明,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才能加强和改进幼儿德育教育呢?

这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实践问题。但是,我们认为无论如何复杂和艰巨,尊重幼儿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按幼儿教育规律办事则是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即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设计都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理的特点。具体地说,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教育的启蒙性。幼儿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德育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即人性的启蒙。因而,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必须围绕“启蒙”这一核心。近年来,有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启蒙教育进一步细分为:主体性启蒙、情感性道德启蒙、养成性道德启蒙、活动性道德启蒙、协调性道德启蒙。这种细分对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的实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所谓主体性启蒙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情感性道德启蒙就是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使之逐步积极的情感经验。养成性道德启蒙则是要教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活动性道德启蒙,则是指将经过筛选的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德育准则和价值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或活动促进道德的发展。而协调性道德启蒙则是要教会幼儿正确地与周边的人和谐相处,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可朔性强、识别能力差。因而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情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3、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导师,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活最为重要的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

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俗话说得好: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好友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此外,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有条件的家长带孩子去旅游,去认识我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4、德育教育渗透于各个教学领域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教学领域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与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诸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1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行为 农村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重礼貌、讲文明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家长往往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加强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与培养,因此孩子的礼仪教育不尽如人意。眼下幼儿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在家里不尊重自己的家长、与他人交往不懂得谦让、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尤其在农村幼儿园,大部分的学生父母都忙着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往往都宠着自己孙子货孙女,更不用说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岁半-6岁。所以在幼儿园期间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创造和谐、文明的园内环境

在幼儿园内,积极创造和谐、文明的园内环境是对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一进入幼儿园,就对挂在墙上与礼仪相关的精美图片感到非常感兴趣,同时对图片上的标语非常好奇,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问自己的家长和老师,这些文明礼仪宣传标语是什么啊?在他们提问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说说这些标语的含义,这个过程是对孩子礼仪方面启蒙教育的过程,虽然他们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但我们要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同时在走廊处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文明礼仪格言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在走进幼儿园的时候看到“说普通话、做文明人”、“您好”、“谢谢”、“再见”、“上下楼梯请靠右走”等彩色卡通图片标牌;楼梯、走廊上的布置也彰显着礼仪启蒙教育的魅力。

二、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进行渗透

幼儿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洗漱如厕、进餐点心的时候,都有“礼仪好习惯儿歌”以进行指导与相伴,在各类学习活动中,老师要经常采用礼仪文学作品里优美的词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下面我和大家谈谈幼儿园的具体做法。

早晨来园的时候:让园内大班的幼儿做礼仪小标兵,迎接来园的幼儿和家长。

课前准备阶段:让园内中班或者大班幼儿充当礼仪小讲师,我们每一天都会请一位幼来示范一个方面的礼仪行为。

进餐的时候:在安排幼儿进餐的时候,我们可以渗透就餐方面的礼仪,每天坚持请一、两位幼儿做值日生,介绍就餐方面的礼仪,提示幼儿按就餐礼仪就餐,并且教育他们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能浪费。

午睡的时候:带领孩子们做午安礼,为他们创造温馨舒服的睡眠环境。

游戏的时候: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谦让别人。

晚上离园的时候:教师送离园的家长和小朋友,并主动、积极和小朋友再见。

虽然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进行渗透往往会感觉很繁琐,但是这种教育过程相对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说教要好得多,效果非常明显。

三、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教育力量,形成礼仪教育的合力。

在农村幼儿的礼仪启蒙教育过程中,要取得成功,往往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时刻都要注重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从而不定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礼仪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让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同时让家长为我园开展的礼仪启蒙教育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意见,我们都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对好的建议和意见实施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家长学校,我们将学校开展的讲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以周计划的形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地了解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安排的计划和方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为了让各位家长对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做到心中有数,在我园的家长天地周刊上刊登优秀家长在教育孩子礼仪方面的经验和总结,供其他家长进行学习和借鉴。

眼下农村幼儿园的学生,往往都由爷爷奶奶宠着,虽然爷爷奶奶在物质上面给予孩子的帮助,但在精神教育方面却十分的缺乏,甚至还有的爷爷奶奶生怕自己的孙子或孙女在外面受气,时时刻刻教育自己的孙子或孙女以自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谦让别人。时间久了,这些孩子就像个小王子和小公主似的,给教师在指导孩子礼仪教育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把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作为一个课题在研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让我们的启蒙教育在注重孩子行为养成、内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而作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农村幼儿的礼仪启蒙教育过程,肯定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教育过程,而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所以我们对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锻炼中体会到礼仪行为的特殊含义,从而不断内化礼仪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美国:琼・海因斯・莫尔.培养小绅士.专利文献出版社.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12

一、幼儿教育理念的发展分析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教育理念,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如何正确地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们教育界永恒的主题。

西方教育思想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如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批判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以自然哲学为理论基础,明确提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重儿童天性的发展,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强调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提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方面的教学必须是完整统一的,不容许有杂乱无章的现象和轻率的态度,而要实现这种完整统一的教学途径,就是要对教学作出适当的安排,根据儿童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建立一种合适的教学程序,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

搞好、搞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关系着现代化教育的成败。中国的教育要从“应试教育”的圈子中挣脱出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总之,教育理念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我们要了解大体的发展方向,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正确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幼儿教育理念的相关应用

1.认清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本质

幼儿园教育的管理本质是以孩子为中心开展的相关保育和教育的工作。认清这个本质,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幼儿教管工作的性质是相当关键的。

2.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关于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很多教育理念中都有不同的体现,但是经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将发现不少原则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现归纳如下: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基本方略。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不同学派的教育思想都贯穿着以人为本这一教育原则。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我国在新时期提出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方向改革,正是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包含着人性自然、教制完备、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自由开放等内容。

(2)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教育不应该搞“一刀切”模式,尤其是学前启蒙教育。每个孩子的发展潜质以及发展特质都不一样,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鼓励个性发展,善用启发技巧。

(3)平等教育。平等教育强调的是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启蒙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以社会上的世俗眼光看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好的师傅不怕没有成功的徒弟。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待每个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坚持平等的启蒙理念是每个幼儿能发其所用的指南针。孩子是个性的,教师应是耐心的。

(4)依法治教。教学治理应该是遵循法律的,我国在幼儿教管方面也都颁布了多部法律,如《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等。作为一名启蒙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应作出有违法律或伤害孩子的行为。依法治教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3.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发展模式

一个良好的发展模式事关个体幼儿园的成功与否,甚至生死存亡。在总结了多家幼儿园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园的发展历程和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加一”联创发展模式。

(1)自身发展。自身发展是该发展模式中的核心理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是从自身的发展开始,通过多方面的量变最终达到总体上的质变。幼儿园要有所发展必须得先从自身的内部矛盾开始,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一方面应该要具备完备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应该要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政策发展。政策发展是联创模式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发展中,我们遵循依法治教。政策发展的原则是顺应政策发展的具体反映,顺应政策发展的潮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关系,是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