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

时间:2023-10-09 16:15:21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1

关键词:图形设计;设计思维;理念教学

在信息高速运转的今天,一切视觉映像充斥的我们的视觉感官,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语言就是图形信息,它日益成为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无论是在传统的设计形态中,还是在影视、网络、数字产品、生产生活展示上,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语言形式正发挥着长远的效应,以其形象信息履行设计服务,并前所未有地展示了其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图形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高校的图形设计课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时代需求,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并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图形设计课程作为传统艺术课程,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随着专业方向的改革,成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程,旨在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形象创造能力。图形设计教学是学生步入专业设计的基础和铺垫,通过思维训练和造型训练来拓展思维,并熟练掌握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图形设计,使图形语言更为丰富和开阔,具备专业综合创意设计的能力。

1 图形设计课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校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相对西方的设计培养起步要晚,它是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逐渐成长的,作为新兴独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没有符合实际教学的配套科学体系,各个高校在图形设计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效果上也不尽相同,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许多高校的图形设计课程过于片面重视学生的思维模式训练,而不重视学生设计实践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过于单一,没有系统的课程设计。图形设计教学应该不断完善教学过程,重视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注意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学会能够运用各种绘画及媒体方式进行创作,实现从设计思维和创意到形象化图形语言的转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丰富其创新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图形设计教学效果。现代高校在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理念教学没有系统的统筹,教师对图形设计教学只是单纯的按照大纲和培养方案完成,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设计方案,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信息辅助设计途径都没有明确的专项课题设计,缺乏图形设计课的理念教学。高校图形设计课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掘新的理念教学模式,结合设计实践进行设计创造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国际设计教育发展的趋势。

2 高校视觉图形设计课的理念教学培养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一种文化状态,它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产业,从形式、题材内容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变化,视觉传达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也远远超出了基础教学的范畴。因此,高校的视觉传达图形教育要符合时代的基本诉求,树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完善基础图形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断探讨图形设计的理念设计教学,使图设计课程的更具技术化和素质化,提升了学生综合设计的竞争力。

2.1 在高校视觉图形设计教学中,注重现代图形思维理念的培养

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各种学科相互交叉,画种相互借鉴渗透,视觉图形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不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不断相互借鉴和融合,使视觉图形设计不仅具有了强烈的视觉面貌,也对现代基础图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的视觉图形设计教学要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统筹基础图形的思维理念培养,注意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的意象表现空间,丰富多元意识的视觉建设。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完善高校视觉设计教育体系。近年来,各种视觉图像设计展览越来越重视高校的组织规模,使高校的视觉图形设计教育的思维理念不仅越来越贴近国际化,而且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对图形设计课程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对高校图形设计的教学观念和结构格局都有了深刻的影响。

2.2 在高校视觉图形设计教学中,注重现代图形技术理念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快速运转,世界方方面面都充满了数字图形的新视觉传达和视觉符号的新概念,数码技术已经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阶段,科学技术成为视觉图形设计赖以生存的土壤。数字技术的高端实践能力,艺术的仿真的高效性,都为传统的绘画图形艺术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的图形设计教育也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重视学生传统手绘造型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技术软件的图形辅助设计教学,建立各种视觉图形映像媒介的意识沟通。

2.3 在高校视觉图形设计教学中,注重现代图形文化理念的培养

目前,国际图形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民族化、本土化,无论是洋溢传统意蕴的国际盛世会展,还是各种大中型设计大赛,设计本土文化的当代表达已经成为视觉图形设计突显个性品质的基础。社会生活永远都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中国传统的艺术神韵,蕴含的文化思想都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也成为主导当代中国社会与时俱进的活文化、先进文化。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形态意识都为丰富和创新图形语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因此,高校视觉图形教学要注重文化理念的培养,用系统的课程及文化思维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内涵。

2.4 在高校视觉图形设计教学中,注重现代图形造型理念的培养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是应试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设计基本功较差,在图形的造型设计方面无论是意识还是专业技术表现能力都相对薄弱,所以在课程衔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造型理念的培养,强化传统手绘图形技法训练和信息技术图形的创造意识,强化他们的图形图像设计的整合能力。

综上所述,增强图形设计基础领域的理念教学,改善传统基础图形训练课程的保守教学方式,结合科技教学、智能教学,拓展图形设计教研的概念范畴,完善基础业务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实验、实践树立具有学科特色的概念教学模式。同时,引导课程的衔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完整、有效、灵活的课型理念链条,更好的完善高校视觉传达应用领域的实践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楠.设计思维与方法[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2

【关键词】视觉;传达;教学;改革

1、“匠”与“师”的对比,后劲更足

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专科院校注重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的“匠”。我们以“广告设计师”、“品牌设计师”作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当然“师”的概念不是空谈,为此在培养方案的编写上,需要特别注重思维的训练。比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结合市场在前期投标所要求的创意,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增开了专项创意训练模块,致力培养学生在方案前期的快速思维表达能力,着眼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思维和方法的基础研究。通过学习该模块,丰富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如何将发散思维统一在系统化应用实际设计中,为后续课程及专业设计提供全方位的思维训练及设计方法。实际上,概念设计课题的研究最现实的意义是目前在设计界出现的“工匠型”设计人员的有效解决途径。盲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是当今浮燥毕业生的一种普遍问题。

2、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优化提前导入

重视围绕专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初级和高级阶段都注重对课程与设计市场的连接,特色课程需要聘请业界资深人士为客座教授进行讲座形式的实践型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主导去进行社会实践,关注周边情感事件,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对行业的发展判断及批评能力,尽可能走向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前沿。课程设置强调基础专业知识的牢和创新型专业知识的意,课程结构相互承接,呼应、影响,使每一门课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链中产生作用,并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境界。在大学一年级分为两个专业设计方向(广告,品牌),专业方向与学生的兴趣点一致,从入学即决定其发展方向,使基础阶段的学习更好地与专业关联,有目的性的编排基础课程,否则课程的设置缺少特点,训练的指向性不明确,使基础课程变得空泛无力。

3、专业核心课程结构优化、与市场实际逐步接轨

将部分课程细化,在行业发展日趋成熟,设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粗线条的课程结构已不适应今天的设计教学,更专业成为当今设计教学特点。主要的做法是将原主干课的综合课程分解,增加教学深度,加强单元案例练习,同时配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增加专业理论课程,使学生具有更好的专业后劲。在规范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保证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程,注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与特点,注意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信心,老师之间应相互交流教学计划与并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教案与课件互相交换传阅,必要时进行集体讨论,形成整体的基础构架。传统的各专业课程分开单独教学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此,在新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模式中,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群,教师则相应的形成课程教学组,教学组为全院各专业相关的课程提供教学服务。

4、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实践教学贯穿全课程教学。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确定在校外实训实习的为户外写生、艺术考察、项目实训毕业实习等,在校内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及设计工作训练的项目为项目实训、毕业设计与展览等,各种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系列,全面培养学生设计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多元化地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条件。造型艺术重在个性灵感,个人的天分尤其重要,设计艺术相对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性成分,注重设计教学的理性特征,在教学组织,课程要求,设置上采取先紧后松的模式,首先必须规范行为方式,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强调扎实功底上的自由个性发挥。

5、设计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课程的设计是关键起的一环,必须做到严格而科学,充分调动与挖掘学生的潜质,为专业学习作好充分的辅垫,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是个系统,从二维到三维,从创意到实际思维再到视觉设计,基础理论与设计哲学,在基础学习阶段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形成一个大基础与开放的知识结构。设计基础教学应与设计基础理论互动。在目前这种大规模的艺术设计教育格局下,艺术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有品味的人,即算是学生今后不从事具体的设计艺术实践,也使其受益终身,更深一层,当代设计艺术与现代艺术密切相关,基础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艺术探索的成果,与美术史设计史等产生必然的联系,这种相互关联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认识的深度,进而促进学养的积累与基础的进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另外,设计批评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判断的形成,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3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不同。通过“三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结合人文素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以及产学研项目实践,达到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互动转化,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关键词 :三创 视觉传达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 015) - 06- 0123 - 04

2012年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视觉传达设计从艺术设计专业中单列出来,作为独立专业进行招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了自己更为明确和直接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对视觉形态的审美能力和市场预测能力等,培养出市场能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着我们教育环节中的核心竞争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应用型院校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有其固有特色功能并与传统大学共同塑造国家可用人才,所以应用型设计教育的专业性加强其整合力度,重视人文艺术修养的训练,职业实践能力等培养,能够满足和适应国家社会发展、能够进行创业、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并在社会上有立身之地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2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的不足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也逐年上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变化还跟不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市场需求,学校注重根据教学大纲传授为主的知识能力框架,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根本无法完全应用于市场设计上,而企业市场需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如何将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和市场之间无缝接轨,促进我们探索“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之一。

1.3学生缺乏创造力与敏锐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创新的再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了束缚。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思想上注重设计的创新,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于懈怠,难以对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与观察,因而无法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创新最终沦为空想。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钻研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创造力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与独特的创造力,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只会填写答案的学生,在标准答案下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急需改革的一环。因此,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以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2“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的简称。创意:老师、学生具备创新的思想,进行教与学;创新:老师用创新实践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用创造性的实践行为自主学习;创业:老师教授学生以实际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与管理,培养具备设计制作、管理、创业的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对创业定义的理解不一,提出的创业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创业,主要代表是哈佛大学斯蒂文森(Stevenson)的定义,强调对机会的追求;从广义上讲创业,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注重个人的能力。与此相对应,本专业将创业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侧重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创意、创新与创业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业能力离不开创意创新能力,而创意创新能力又会体现在创业能力上。从创意过程中学习、好奇、灵敏。创意不会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从课堂视觉传达专业知识外学习创意的敏感度,培养对问题的探索,从已知的知识中,学习找到新观点。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互动过程中学习、热情、勇敢。从分组团队过程中,体验在团队创作过程中的投入指数,你是否能以兴奋的心情去接收任务,用乐观与热情的态度去感染他人。当困难来临时,会协助甚至鼓励他人,以积极与不服输的斗志,对未来与挑战永远兴致盎然。从实际项目过程中学习与合作。以期末大作业的创作过程为例,通过研讨交流和分工合作,增进学生们的观摩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忠实于自己工作所代表的价值,懂得团队合作的价值;在推销自己理念时也善于倾听与学习;不但扮演好在团队的角色;同时全力照顾团队中其他的伙伴。本专业推进“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视觉审美观和创造性潜力的发展。

3“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新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在广告装饰、文化传媒、网络等中小企业从事新媒体广告、平面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展示设计、品牌策划与执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就业目标的优势互补,重视学生的知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和方法,基本涵盖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尤其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拓展课,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重视拓宽学科基础,突出“三创”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和项目训练,增加专业认知、实践实训、素质拓展等学分,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化培养空间。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特长,选修专业拓展课程,强化专业目标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计划,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为保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创意、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优化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群的设置既要考虑到专业内在的综合性,又要考虑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2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3.2.1人文素养课程的优化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国际上已有近百年发展史,而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目前,较多专业理论知识是引入西方国家的,国内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当下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将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片面,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社会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如何做到视觉传达设计人文素养课程设计的本土化。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绘画等与视觉传达设计是紧密相连的,将其融入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精华,赋予视觉传达设计精神内涵,而并非是只懂设计技法的操作工匠。本专业在学科基础课程多采用翻转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意、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在公共基础课和拓展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美学教育,开设专业史论必修课程等(见表一)。以史为鉴,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元素、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能够较好地进行本土化视觉传承,更系统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为专业设计课程的创意、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人文素养课程的融入与优化,被赋予了“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形态新的时代面貌。

3.2.2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

专业课程构建了“人文素养+专业核心+实践项目”教学模块结构,来体现“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转化。核心应用型课程特色乃是培养专业一技之长,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为重要指标,这些课程强调视觉传达设计各种媒介应用与表现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强调以品牌设计与开发、交互界面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围绕核心能力及岗位需求,进行整合和优化为交互界面课程群和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群(见表二),明确了核心能力在相关课程中的体现,结合实际案例与应用技术项目的连贯与延伸,对现有核心课程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与拓展,逐渐减少课程课内总学时,加大课外调查、学习、设计与制作辅导。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寻找校外实习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广泛吸收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从新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对原有单一核心课程进行了优化,形成现在专业课程组之间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有机结合,开发大视觉核心应用型课程群。

3.2.3实践课程的优化

以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实习实训凸显“三创”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本专业实践课时比例占总学时的56.7%。其中课内实践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课程实训、综台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第二课堂的实验室、工作室、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践(见表三)。对学生完全开放实验室、工作室,学生课外自主实践项目操作;运行管理由本专业应用型教师主持负责,如手工创意实验室、交互界面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等;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分层次、分时间段的进驻学习,在工作室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竟费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另外,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关社会服务项目,吸收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以社会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设计技能和水平;并且作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确保广告设计公司、品牌策划与营销公司、交互设计公司的平衡与相互补充,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大视觉设计范围实践与实习实训需求,培养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根据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和优化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形成科研成果向教学活动积极渗透与转化的良性机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方面,不断推进国内国际间的校际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需要接触世界的设计前沿、设计潮流。鼓励和支持高年级学生参与国际专业竞赛项目、学分互认学习、教师互派访问学习以及学术论坛交流,并且尝试开展创业计划,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了解市场,理解视觉传达内涵,培养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4“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创”教学理念的推行,首先是优化教学师资团队。对现有团队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分析,通过柔性引进、外聘、企业兼职等方法进一步合理化师资队伍;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外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督导青年教师制定并实施教学和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有序推进“三创”教学理念。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政策,组织团队成语高质量有序地完成教学改革任务,坚持高职称的教师为学主授课;积极聘请行业内的设计师兼课教授,并担任实训项目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等。以逐步推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三创”应甩课程教学体系。最后,直甩型课程与直甩型教师团队建设。本专业开展以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为重要支撑作用的课程组,可以申报为应用型课程,结合应用型教师团队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主动性参与度高,突出创意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保障与评价体系等,同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5结语

纵观以上全文,通过“三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创意、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基础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三层次进阶培养,在不断深入探索和实施中,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激励机制,该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映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三创”人才模式对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

1.2013年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一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编号:13jyzd07)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4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扩招的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凸显出来,“批量”培养出来的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着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很难与社会接轨的现状。究其原因大多在于院校太注重书本的技术性传授,培养出的大学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实际操作水平却没怎么得到训练。社会形势迫使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该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求知而服务,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提出设立工作室制的建议,正是为了弥补以上不足。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它是一种以“工作室”为载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实训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强调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此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培养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才教学管理理念为目标,教学方法灵活,课程安排合理,有效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专业特色发展,它的出现己被国内外院校所采用,从国外先进的工作室教学经验和国内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来看,构建和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最佳平台和有益的补充,因此,关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的问题

然而,由于目前艺术设计教育仍处于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在“工作室”模式教学的实践领域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并且由于新理念存在着与传统教学理念强大惯性带来的冲突等因素,因此在此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1、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缺乏相互的有机联系,在实践教学上,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上的虚拟课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在实训室的建设上,项目设置单一,与课程之间不相连接,以致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模糊,很多资源闲置浪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常常局限于以校内教师为主导,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教师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等等现状致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轨,学生大多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实践动手能力弱,很难适应艺术设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视觉传达教育的传统培养模式在施教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在课改与项目化教学思想认同程度不一,必然会导致研究进度受到影响。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定期对课题组教师组织培训,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逐步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增强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3、工作室的项目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即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社会的业务项目,这是保证工作室基本运行资金的主要方面,导师必须要有争取到项目的能力,并且在项目的选择上也需要考虑到工作室的教学和实际功能,做到以项目的设计研究带动教学,从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有开设设计类专业的高校720多所,其中大多都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许多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很难与社会接轨。社会形势迫使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该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求知而服务,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提出设立工作室制的建议,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培养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才教学管理理念为目标,教学方法灵活,课程安排合理,有效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从国外先进的工作室教学经验和国内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来看,构建和完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最佳平台,关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5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19-02

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参加学习的各年级本科、专科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管理以及如何根据我国社会人才需求来发展教育等,都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在设置专业过程中,其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基本还是采用传统课程内容,学校专业单一狭窄与社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矛盾日益激化;其次是教学模式方面,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真正的现代设计教育,由于基础薄弱,基本上都是吸收、引进、借鉴国外发展成果。不管是工艺美术教育、应用美术教育,还是装饰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都是走跳跃式发展道路,照搬照抄国外教学模式,没有从本国国情出发,缺乏创新性,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这些问题出现和历史文化因素有关,但也的确是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漏洞缺陷,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反思,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内容,改革以后的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建设新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应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专业人才,这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首先,注重教学实用性。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要把教学内容和科研、设计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广普及应用专业教学成果,体现其实用价值。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学的辐射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产学结合,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术和生产的互动交流,把教育成果推向市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法有如下三点:

1.立足于行业发展情况,从本专业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科研、设计实践成果,推动课程内容改革创新。如“写生”专业课可以和“摄影基础”课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获得专业认知。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艺术创意素养,全面有效掌握视觉设计专业知识。

2.让学生多动手,同时还要勤思考,把艺术设计知识应用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手绘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设计能力;不仅要突出艺术性,还要注重实用性,设计创作必须要根据专业设计要求进行。

3.学校可以举办毕业生创作展,提高学生艺术创作实践能力。由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提供专业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促进其素质能力发展。

其次,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把课程内容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改进专业教学工作,由教学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重点课程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点:

1.从学生就业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改进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以及高素质专业实用型人才。严格按照专业发展要求,开设一些重点课程,像“创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基于市场实际需要,制订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验教学建设。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开发重点课程,辅之以基础课程、实验课程、专业理论课和素质培养选修课,构建艺术创意和专业设计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整体规划应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创作设计能力以及实验活动。

3.根据科研要求来设置课程,完善知识模块设计,加强重点课程体系建设,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设计有机结合,开设多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课程设计、广告设计、企业视觉形象识别设计、艺术概论、图形创意等,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对于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际效果。

首先,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教师应当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根据社会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艺术创意和专业设计有机结合。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改变过去注重课本间接知识的教学模式,积极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新思想、新发明、新艺术形式、新生活方式等等,扩大专业教学知识面。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我们在设置相关课程时,必须要运用多种媒介,像电视、网络、手机等视听媒介;广播、音乐等听觉媒介;还有像报纸、书籍、名片、包装盒、手提袋、宣传册等纸制品媒介;服装、气球、飞机、轮船等活动媒介;路牌、横幅等空间媒介。通过这些媒介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其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上“视觉传达设计”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有深度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把学习成果用书面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分析,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加强改革创新。做法有五点:

1.采取分段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交流,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新意、内容形式丰富的课题范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析范例。先学生小组内部讨论,然后不同小组间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互动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让他们更好掌握专业知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基于专业知识学习要求,给学生布置一些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像产品推广、广告宣传、CI设计等,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充分考虑设计语言、创意构思、材料特点、技术手段、画面表达效果等因素,科学灵活使用点、线、面、颜色等图形语言以及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尤其是现代技术与媒介等,设计出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现代感的,既新颖又奇特的作品。

3.增强手绘及快速设计方案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的“采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解决-反思”的能力。不断地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及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环节联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参与过程辅导,并研讨交流,作出总结评价。

5.增加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依托学校实验资源、校外企业及实习基地建立的校企合作,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采取技术升级、专业设备更新、校企共建等方式,完善实验室的功能;专业设计实验基地具有系统性强、仿真度高、环境真实的特点,能满足教学、实验的设计开发需要,为专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高校,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任务更是重中之重。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探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将授课内容与时展的需求相结合,充分将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产品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将学校的有效资源与市场、企业相结合。如此优化教学的资源配置,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才能够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现有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中的一些落后现状进行给养和调整,才能真正做到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新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42.

[2]靳玉乐,田继万主编.教学改革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3]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2002:63.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6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是陕西省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音乐表演系、音乐教育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系7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江苏、福建、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十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计15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讲师48人;博士3人,硕士5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拥有11个实验室、3个专业展厅、4个排练室、1个音乐厅、1个虚拟演播厅以及1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陕西省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还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办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蒙格马利大学举办画展。学院先后有90多人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137多个(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22件次)、国际国内声乐和器乐大赛奖87余项。

招生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包含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现代壁画方向。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公共景观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材料与工艺、中国民间美术史、当代艺术思潮、数码图形处理、雕塑基础、陶瓷基础、雕塑表现、陶瓷表现、壁画基础、浮雕基础、壁画表现、浮雕表现等。

实践环节: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传统与现代艺术性陶艺、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现代壁画方向主要有:壁画设计与制作、壁画材料应用、壁画综合表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类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传输、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审美与技术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数字游戏3D设计方向、UI与游戏原画设计方向。

主要课程:3D模型基础、专业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I、专业设计基础Ⅱ、动画设计、数字影像技术、 3D动画设计与引擎测试、UI设计、动态图文设计、视觉表述。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职前定岗实习、行业考察、行业实习。

就业方向:动漫或游戏原画设计师、3D 游戏设计与制作岗位、APP 设计师、游戏UI界面设计师、商业插画师、多媒体制作师。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设计方法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设计”作为信息沟通和表达的形式,针对社会机构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价值或表达某种体验,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 平面设计、插图设计。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视觉传达基础、视觉表述、文本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插图综合设计、影像与设计、综合媒介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丝网印技术、插图与设计、图形创意等。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企业实训。

就业方向:媒体的版面设计、创意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及导入、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编辑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杂志编辑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广告创意策划、公共区域导视设计、平面媒体的插图设计、绘本设计、公共图形、时尚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等。

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能并重、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养”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文博等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中国画方向、自由视觉表现方向。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方法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油画、版画、设计、摄影、美术评论、自由绘画、综合艺术实践、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工笔技法、写意花鸟技法与写生、写意山水技法等课程。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民间美术考察、毕业考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艺术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承地方传统音乐、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现状需求,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方向: 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方向:二胡、竹笛、古筝、扬琴、琵琶、打击乐(排鼓、中国大鼓)等;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西洋乐器演奏专业方向: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双排键、打击乐(军鼓、爵士鼓)等专业。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剧、声乐艺术史、合唱与指挥、形体、重奏、合奏、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

实践环节:西安鼓乐排练、歌剧排练、声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专业比赛、校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毕业音乐会管理与实施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艺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工作者、艺术工作者。

专业方向: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中外乐器、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合唱、合唱指挥常识、歌曲编配与弹唱、电脑音乐创编以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技术应用类课程。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声乐及器乐作品排练、专业比赛、校内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毕业音乐会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管理、文艺表演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戏剧影视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策划与编剧、影视拍摄与制作。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艺术概论、影视概论、影视美学、视听语言、经典影片读解、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编剧理论、新媒体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概述等。影视策划与编剧方向课程:剧本策划与创意、剧本分析、剧本写作、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文案基础写作。影视拍摄与制作方向课程:短片创作、后期特效、纪录片创作、录音基础、新媒体技术与运用。

实践环节:专业采风、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影视短片创作、编剧、小剧场工作室实训项目以及影视自主创新训练项目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报考条件与录取原则

报考条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

录取原则

1.专业课成绩的使用:我校所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我校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成绩。

2.录取原则:除在陕西省编导类专业课统考过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外,其他各专业均按照文化课成绩过线,按照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校考考试内容

1.美术类:科目:素描、色彩。总分:200分。考试时间各科3小时。

2.音乐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内容如下:

3.戏剧影视文学: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认可河北大学考试内容。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知识。时间为3小时。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7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视角;视觉传达教育;改革策略

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点基地,其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教育目标,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等素质人才的重任。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我国高校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重点专业,也应围绕着创新教育特色推进教学的实践与创新,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设计人才。但是,结合我国高校实际,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现有的视觉传达创新教育导向性不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纷纷转变思路,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视觉传达教育改革进行探索,以探寻教育的突破口,满足创新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确保我国设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视觉传达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给了现代化设计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国内设计行业日趋成熟和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相信在未来,我国的设计行业将能更是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新的突破。据有关人力资源专家所言:在今后的国内经济市场,具有国际化设计理念的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将会成为企业青睐的对象。显而易见,各大高校应明确视觉传达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着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为此,高校必须要在如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中形成突破:

一是坚持教学理念的革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单位,他们是学习活动中的核心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应根据创新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以生为主体、以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二是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艰巨性。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的,需要经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优化等诸多方面的艰辛努力。这就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以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三是根据学生专业性发展实际需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师应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视觉传达教育改革策略

2.1 完善课程建设,凸显人专业培养特色

第一,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的新兴专业学科,其最初是由国外的部分艺术院校所设立的。作为一门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艺术学科专业,其集中呈现了“艺术和人文”的理念。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体现视觉与艺术指导间的联系性。进行两者的融合,并发挥出两者的合力。其次,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高校应适当地增添视觉传达专业发展史等方面的教学模块。如此一来,学生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视觉传达这门学科的艺术内涵,并充分意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特征,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与时代接轨、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事先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先进设计技能。

第二,完善教材的教学内容。教材是为课程实践而服务的,针对这一属性,高校在进行教材编撰时应体现出为教学课程实践服务的专业性原则,并制定出适合各种教育层面的通用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视觉传达教育专业性。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选择和制定新教材,而在内容的选择上面也应体现出专业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其次,还要明确教材内容的中心思想,合理地引入一些流行的设计因素,让教材不仅具备基础性,更能突出实践性和时代性。此外,在构建理念知识框架时要准确把握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并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内容设置顺序。

2.2 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实践性,教师必须要立足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不俗,综合测评中也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他们一旦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就会错漏百出,最后的开发效果可想而知。归根究底,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的实践锻炼机会太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平台和条件,加强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譬如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实习中真正参与项目开发,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研发和制作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设计、制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艺术构思和设计技术,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活动。从而反射到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市场变换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最终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3 实施项目教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与视觉传达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设计技术的转变。视觉传达设计不仅可以为社会大众呈现立体的三维效果,还可以使用自身所具备的信息化设计技术,实现对设计的模拟。也就是说,设计师可以和作品之间实现互动,并用不同的方式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从而改变作品的影像、造型和意义等。为此,高校除了要强化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教育外,还要把实践环节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实训项目中,利用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机器设备,动手制图、设计,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当然,学生也可以借助实训项目中的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所特有的表现手法,把声音、文字、图形等相关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得以全面的、多维度地展现出来。

3 结语

高等教育体系架构逐步调整与完善的大环境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能够跟上时代的列车,已成了有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满足艺术设计领域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相关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聚力发展和培养创新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胜利.探究视觉传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14(18).

[2] 周露露.论视觉传达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4(11).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8

字体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良必须顺应当前的实践要求,在教学体系中导入项目课题,实现系统的、科学的培养目的。论文通过对改良措施的论证,总结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关键词】

字体设计;实训教学;改革

时至今日,字体设计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不论是西方的字母文字还是东方的形音义文字,都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数字新媒体的视觉呈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字体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专业方向中字体设计的发展是整个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视觉传达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变革,字体设计仍然犹如一棵历史久远的青松屹立不倒,并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中,为新的技术、新的视觉带来了无穷的活力。虽然新的技术为字体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更多的表现形式,随着电脑数字化的普及,设计者可以直接在丰富的字体库中提取元素,随意地变形、增减、放大、缩小,轻松地做出3D等形式的特效字体,但是伴随设计效率的提高也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许多设计者不再经过设计草图的构思阶段,而是直接用电脑进行设计处理,这样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方案只能是昙花一现,毫无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当前的字体设计已经不是过去简单的字形变化和书法创作,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内涵、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和选择不同材质,来进行审美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设计。字体设计课程贯穿视觉传达专业方向的始终,渗透到书籍设计、版式编排、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等各门专业课程中,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视觉传达专业金字塔的屹立必须以字体设计作为最坚实的根基。民办大学的艺术设计学科必须以实践应用为根本,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将理论转换为市场实践,做出具有较好应用功能的设计。所以,字体设计这门课的理论课时较少,将教学重点偏向于实践,教师将市场中的实践课题导入课堂,实现构思(Conceive)、设计、实现和运作的CDIO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达到最终综合教育的目的。

二、字体设计课程实训的教学目的

字体设计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石,针对的是本科一年级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该课程包含专业理论讲授和实验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设计能力。在课程的实验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践应用的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课程中的理论与实验环节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字应用的发展历史,熟悉每种字体的风格特点和应用法则,熟练训练字体设计笔形变化、结构组织的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的构思特点、表现方法的规律,结合实践课题进行设计实验,通过单元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字体设计的创新能力。在专项课题实践中,教师将实践主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立足于市场需求,通过设计手段解决对应的问题,实现设计成果的呈现,并实现优秀作品的运作。

三、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

字体设计课程一直是视觉传达的专业基础课程。此门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的架构,随着市场要求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作出了调整和完善。

(一)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在设立初期,课程教学是以文字的基本结构练习为基础、字形变化为最终目的,主要偏重于美术字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只单纯地注重字体审美的层面,单纯地训练学生的构图、绘画的能力,并没有注重字体本身的含义。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通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字体基本结构书写训练。学生在这个训练阶段主要是掌握手写字体结构比例的均衡性,汉字结构练习以传统的米字格为基础,用黑体字和老宋字体作为基本字形。以理论讲解为导入,要求学生熟记字体结构的书写法则,然后用铅笔、直尺和黑色描线笔为主要书写工具进行结构训练的练习。在此训练过程中学生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字体结构的基本规律,这个阶段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第二个部分是字体结构的变形训练。学生在掌握字体基本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单字和组合字进行变形设计。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字体变形的基本法则,通过大量的变形练习实现熟能生巧的目的。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更偏重于字形结构,忽视了字体的功能性和综合的应用性,在整体教学中只有构思和设计的环节,并没有体现实现和运作的训练目的。所以,为了顺应当前的实践教学和新技术实现的要求,必须针对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良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生的培养工作。

(二)当前字体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改良措施

在数字化时代,新的技术赋予了字体设计更多的含义,对字体的审美性、应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的信息由多种视觉元素进行呈现,其中字体是新媒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不论是在传统媒体中还是当前的新媒体中,字体的应用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字体是指各种文字、字母、数字、符号、标点及记号等的式样、风格和特点。设计字体是指在字体原型的基础上按视觉设计规律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字体。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也要顺应当前的技术要求,在教学体系中导入项目课题,采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模式,将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并明确地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实现系统的、科学的培养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跨学科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双重提高,因此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改良。

1、构思模式的改良

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中将字体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进行思考,只侧重于字体的审美性,无法满足字体的应用及推广,所以改良措施中首先要调整的就是构思模式,不再将字体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字体与品牌、市场结合,立足于综合性,从跨方向的角度进行设计构思,要求学生站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上,带有实践性的目的进行构思及创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2、设计方法的改良

在传统的字体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以手绘为单纯的设计实现手段,但是在新技术的要求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手绘设计的技能,更要掌握不同的新技术的实现手段,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软件实现字体形式的多种表现视觉,以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市场、不同数字载体的要求。既要实现传统字体设计的表现,又要进行软件的综合应用,以实现三维、四维的影音结合的视听表现,使设计的字体能应用于移动媒体、网络媒体、影音媒体等多种数字媒体中。

3、设计成果的实现与运作改良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不仅具备理论的讲授能力,更要具备实践的操作能力。教师必须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采取真题真做或假题真做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实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设计课题的运作,接受企业和市场的检验。在这个环节中,会让学生以企业标志、企业H5、App微平台、网页的设计为实战项目,最终将优秀的作品进行真正的运作。将国内外的比赛项目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将字体与包装、品牌相结合,设计综合性的案例,接受专业设计大赛的检验,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掌握最新的设计趋势和要求。

四、地域文化导入课题训练

在本次教学改良的实践中,将字体设计教学与地域特色紧密联系,运用具有实用性的课题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懂得字体设计不仅仅为张扬设计者的个人情绪,也要充分考虑受众对象的文化、审美等多种要求,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字体设计教学改良与实践的探索,使用生活中的课题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字体设计的最后阶段训练就是让学生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课堂教学实践延伸到社会实践中,解决相应的实践问题。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针对武汉的地域特色,要求学生分析武汉具有历史性的地名并进行地域性的特色设计,不仅字体结构要合理,更要突出地域的特色,最后以武汉名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在这个设计环节中,学生将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版式设计、色彩设计等综合知识进行整合,实现具备实践性的作品呈现。

五、字体设计课程案例库的完善

作为字体设计教学的辅助模式,案例库的建立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首先,案例库必须是开放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意地浏览;其次,案例库要定期进行更新,结合教学要求全球优秀的设计作品;最后,案例库是展现学生作品的平台,通过作品的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当前的技术特点,案例库的建设可以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将公众平台给学生,可以定期地进行互动学习,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库找到老师本人,疑难问题可以得到最快的答复与解决。

六、总结

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方向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必然的优势,但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设计技术要求,所以要结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教学理念培养新时代的设计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设计能力,更要掌握综合性的构思和运作能力,使设计不再仅限于课堂,而是通过实践性、真题真做或者假题真做的项目运作,实现课堂、市场、案例库三方面的整合教学,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思考和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融会贯通,提高跨专业的设计能力。

作者:彭娅菲 单位:武汉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克.新概念字体基础&应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17.

[2][美]吉姆斯.菲利奇著,胡心怡译.字体设计应用技术完全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美]特塞勒提斯,杨茂林译.新字体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英]KarenCheng.字体设计的规则与艺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5]应江勇.数字化生存时代的载体——手机新媒体[J].通信企业管理,2009(02).

[6]百度百科[EB/0L].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9

一、创意思维方法训练的设计教育改革的现状

过分的强调创意思维训练的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发展初期因为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直观效果曾经获得广泛好评与认同,也确实极大地推动了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进步,促进了创新教育意识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该导向也折射出我国高校设计教育中形式主义美学观深厚的根基与影响,并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渐渐显露。

首先,该导向对创新能力培养内涵理解错误,把创意思维训练视为实践创新设计教育的灵丹妙药甚至全部,导致实用主义的创意方法和形式语言技巧训练风行,忽视了专业基础和文化积累的综合能力培养,使创意思维训练有失去专业根基和营养的危险,尤其在我国招生体制重专业技能轻综合文化素养状况难以改变,年年扩招导致生源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更需要慎重对待与反思。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与求新求变,必须建立在基本的专业造型、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基础上。

其次,创新思维训练过于迷信新的设计方法技巧和建立在方法技巧上的创意想象训练,把观念转换后方法技巧学习和感觉经验的变化,当作创新本身(如“同构”的语言形态和方法技巧)。虽然表壳是新的,内核却仍是传统形式主义美学观在作祟,对形式和感觉意味的沉迷成为其重要目标和导向。我们知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已不仅是追求视觉形式的趣味和新颖,更是依附于这外在形式之上的内涵意义的创新表达。观念变革所导致的思想、方法的变化是创新的结果,但一旦成熟运用就只是方法原理而不再是创新本身。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想、行为过程和结果。如果把原理技巧作为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却忽视、轻视现代传达设计创意的本质是沟通意义的寻找和创造,显然本末倒置。

以创意思维训练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验也重视沟通,强调语意,呼唤市场价值,但由于对“创意”文化创造与沟通的理念不能很好把握,沉迷形式和感觉意味的求新求奇,对视觉语言深厚的文化、语言特性认识模糊,对市场和传播应用中设计的价值与地位混合,以致不能有效运用视觉语言丰富的文化语义和内蕴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创造、表达,造成学生在针对性的沟通和创意学习、研究上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在创意中言不达意、错谬百出。

二、创意思维训练环境引导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更新观念,倡导科学和理性精神

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治标应治本,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和研究,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面临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而核心就是要把科学、理性精神引入到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设计教育就还要走弯路。我们不缺少感性、技能培养的经验和实力,缺少的是理性和科学精神,而这是建造任何学科大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艺术教育几十年来失落最多,最珍贵的东西。关于科学和理性精神,由于我国艺术界长期来对西方文化的误读和太深的观念偏见,已经造成对其盲目轻视和排斥的大环境,似乎只要一提科学和理性就会扼杀艺术的直觉和灵感,即使承认其作用,也多限于纯粹技术范畴。这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西方艺术崇尚思想和创造的主流恰恰是以理性和科学精神为灵魂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艺术研究与实验,包括重视心灵感受和情感表达,追求人性觉醒、精神自由和解放的艺术主张,非但没有束缚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反而使艺术在更深层次上被感悟和认识。这种反思、变革和进步恰恰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科学和理性精神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设计教育中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倡导理性和科学研究精神在现代设计学科中的渗入,努力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2.建构动态科学的视觉传达课程教学和研究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10

在跟本身所处的专业分割的情况下摄影专业教学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学科的摄影摄像教育教学必需打破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技巧的教育中原来就有的闭塞性,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科目严密的联合在一起。不论在本学科的比较基础的课程还是比较核心的课程中都需要交叉摄影的运用,要把摄影当做其中紧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实践;创新

在视觉传达设计这门学科中摄影室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从来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学科专业的不断完善,摄影教学不但有了很大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一、把创新当做中心主导,用实践引导教学

对摄影技术的把握和运用是展现摄影教育的效果的主要体现上,而技术和运用都要把实验当成重要的方法,而视觉传达设计相同的也是把实践当做主要方式,把创新设计当做主导。因此在摄影教学中,必需加强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在练习实践和创作设计中锻炼的实际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将来能够成为设计师独自思考和创造创新认识,还有独自解开问题的实际去做的能力。在教育方法处理上,有一种很好的实验就是恰当的改变一下从前的作业推进形式和评价方式。可以把团队作业的形式推广为练习实践中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设计的练习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用来处理系统性难题的很好的一种方法,在摄影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增强在专业上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从而使得作业在展现方式上尽量的丰富,来达到专业创新的目标。可以把推广演讲的表达方式用在作业评价上,这样兼有学生思想的表述,也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设计师必要有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这样的交互性较强的教育环境中,也提供了实验教学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

二、重视艺术素质,把艺术和技术的美融合到一起

摄影教育从以往就比较侧重摄影的基本规律和对技术的研究学习,也更重视对器材的了解和实际使用,学生虽然对摄影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掌握,但是也创造不出出色的作品,更是对一些须要很长时间经验积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观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对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一些形态美感更是欠缺,对美的感触是对设计者审美观的基础,学生经过对形式形态的感觉从而形成的审美的经验和阅历,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众多的练习实践中慢慢形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摄影的实用技术和过程都有了重大的改变,从而使摄影相对于以前更加的快捷和简单方便。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摄影教育泽经过更简易的技术和知识,制造条件来增强对设计审美感的教育,来把摄影的艺术美和技术美和谐的结合到一起。

三、改良摄影的教育内容,增强体系化的联系

很久以来把绘画作为主要方法来进行锻炼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在摄影这项艺术出现和普及开之前,作为表达图形的唯一一种方法绘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摄影艺术出现之后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这种方法在设计的展现技巧和工作效率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整个信息工业的时代摄影作为较新的讯息表达上和互相传达方式等很多方面取代了绘画的影响,而摄影教育长久以来都疏忽了这里面直接关联的设立,致使包括在摄影教学内的所有学科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使得教学在专业内没有针对性。在跟本身所处的专业分割的情况下摄影专业教学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学科的摄影摄像教育教学必需打破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技巧的教育中原来就有的闭塞性,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科目严密的联合在一起。不论在本学科的比较基础的课程还是比较核心的课程中都需要交叉摄影的运用,要把摄影当做其中紧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教育学生们观察和解析事务的室把摄影当做基础工具,用摄影来加工处理和表述信息,从未在设计中加入摄影的语言表现,在摄影中加入设计的思维。

四、从纪实类摄影作品入手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怎样调整画面的内在元素,使照片能够拍出很多信息,能够让照片自己讲故事,要让学生多多学习出色的作品。要想获得一张既有故事和情绪又极具美感的照片,足够理性的调动和解析是很必要的,此外还需要很敏感的观察能力,调动整体的感觉,来全力的感知捕捉四周的事情和物体。而对于拍摄主题和题材的选择,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身边人和社会及世界的思索和关心,注重培养这些能力,对于理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的学习视觉传达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专业技巧的教育教学

在学习摄影的初始阶段,很多人都以为必需用一些很贵的器材才能够拍出出众的作品,固然,在摄影中器材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这种器材至上论,通常会让很多学习视觉传达的学生忽视了在一瞬间捕捉事物的能力和对美学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这个节点,应该让学习者明白一个概念,包括: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能力和敏捷的观察力还有足够强的构图能力和能够巧妙地利用光线的能力,这些都是能够拍摄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重要保证。总而言之,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中摄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摄影作为一种展示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展现方式的多元化,提升了作品的完整度,与此同时还能辅助学生了解到视觉和传播的中心概念,并且从很多方面调动了学生对美的认知还有想象力和洞察力。因此应该把摄影当成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很短的时间内想学习摄影肯定是不够的,怎样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结束后还能持续保持对摄影的习惯和爱好,自觉的继续学习,就要看任课老师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13,22.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11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艺术设计;重要性

1 美术基础课程简介

美术基础课程主要是针对广告、会展、环境、工业、服装等实用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等方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一些诸如美术视觉表达的基础训练,以便能够提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对视觉审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掌握并且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美术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绘画基础练习、绘画艺术资源借鉴及题画稿创意表现三个方面。其中,素描与设计素描是我们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学生往往会觉得有些单调,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它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线条和明暗等造型因素的综合运用,将内容形式和手段揉和在一起来表现对象的方法。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则属于感官。色彩与设计色彩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色彩关系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课程中将传统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创意色彩有机结合。既不完全否定传统的写实色彩,也要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我校在视觉语言课程的设置上分为视觉语言一和视觉语言二,囊括了三大构成的基本内容。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视觉语言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规律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设计法则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运用探讨式、启发式、发散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图片展示并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2 艺术设计专业简介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全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或者开设艺术设计的综合大学中来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中都要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创作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并达到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当然,艺术设计专业想要培养出的人才还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否则,就算是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可以说,所谓的艺术设计,重点还是在设计上,而不是所谓的将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书呆子”,相信企业也不需要这样的员工。因此,尽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不被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方面,仍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美术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美术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美术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师生观念、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师生观念上来说,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应把美术基础训练当作跨入大学的敲门砖,而是将其作为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增强艺术语言感染力的重要积淀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影响深远,具象、再现以及完整呈现似乎成了一层不变的标准。但在今天看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如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写线描表现能力的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进行空间界面和空间中各种物体之间的视觉关系表达能力的教学,综合应用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作。

4 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生作用及影响

4.1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美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让学生长期在美术基础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就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会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喜爱美术这一类艺术门类,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术基础,对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加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当然我们也足够相信,学生们能够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赶超一些在他们前面的人,使得他们自身得以提升,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美术基础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从事美术道路上的垫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4.2 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很多人都不理解美术基础为什么能够提高设计水平,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一个人具有坚实的美术基础,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了稳定的画功和很高超的欣赏能力,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够忽略掉美术基础教育,只有把好美术基础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设计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可以说,只有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拥有了坚实的美术基础,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出作品来,相信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也希望自己的设计水平能够有所提高,所以说我们就要更加重视美术基础教育,这是每一个从事美术教育的人都不能够忽视的。

总之,美术基础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教学的过程或许略显枯燥与乏味,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让艺术设计的学生们真正的喜欢上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更好的驰骋。

参考文献:

[1] 杜纪海.浅议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作用[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 周建,严明.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席跃良.色彩与设计色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12

关 键 词:设计基础 二维设计基础 空间拓展

一、基础课程对于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先导作用与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翻开设计教育史,设计基础课程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为历代设计教育者所重视。如1837年伦敦建立的英国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政府设计学校”,建校初期基础教学内容限定在临摹建筑细节和古代器物上,没有适应设计专业的特色和要求,办学效果欠佳,被认为是皇家美术学院的预科班。第二任校长戴斯以基础课程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人物素描,有效地将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分开,取得了成功。对世界设计教育影响深远的包豪斯也不例外,其基础课程被认为是最具意义和影响力的,作为“解放学生创造力,培养对自然材料的理解力”的课程被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伊顿、克利、康定斯基、纳吉及阿尔柏斯等都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基础课程,使设计教育不再作为美术教育的附庸,奠定了艺术教育加技术教育模式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学科,基础是其成长的基石,特别是设计教育步入成熟期的今天,基础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二、传统设计基础课程概述

长期以来,设计基础课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素描(全因素素描、设计素描等)、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基础、摄影基础等结构体系,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观念、审美意识、设计技巧等基本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已远远超出原有的范畴,形成了一种不断自我更新的文化形态,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设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学做出新的思考与回应,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学者西蒙教授所言,设计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只有倡导宽口径、大基础的教学理念,注重融会贯通,注重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二维设计基础概述

二维设计基础指将既有的形态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作为一门新诞生的基础课程,二维设计基础并非仅是名称上的调整,更是本质和理念上的提升。这一课程构建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融合前卫艺术成果和现代设计精神,指导学生在各种实验性视觉体验中探寻各种可能的视觉效果。包括从自然形态到具象形态,再到抽象形态以及组合图形的概括、提炼和整合的过程,给设计基础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观念和要素。二维设计基础内容宽泛、适用性强,注重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素质,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开端。它是一个载体,探索二维空间的视觉文法,集合了造型语言、造型方式、造型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基础训练的部分,又有应用设计的延伸,使二维设计基础能够突破拓展到三维、四维乃至多维设计空间。

四、二维设计基础的优势与特质

1.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注重基础知识间的延续性和支撑关系,从现有的图形、自然的事物以及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去寻找认识造型的基本方法,将形态创造、色彩运用规律及空间秩序组合等知识系统化,达到掌握视觉设计规律的教学目的。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符合设计学科不断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设计教育的目标不是思想灵性的丧失,思维的创造性训练应贯穿于设计基础教学的始终。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统合,二维设计基础通过空间维度的变化、造型的变形、色彩的表述、元素的集散组合及其他造型要素,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开发,使学生不断地获得灵感与顿悟。

2.教学理念的多维性和实验性

二维设计基础是以自由表现美为目的的学科,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表面形式美感的问题,着眼于包括结构、功能、创意等在内的整体设计内容,并随着一定的情感或理念的深化,将不可靠的感觉变成理性的视觉法则。将造型研究对象放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进行组合意识、空间意识、抽象意识、符号意识、设计意识等多维度的研究。一是精简,将自然物象简化,舍弃非本质细节,达到造型的单纯化和意象化,再升华到超越自然的意象创造;二是拆解,将自然形态分解为点、线、面、体等视觉造型因素,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结合和重构;三是变形,想象是创作的源泉,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客观物象本身包含着“启发想象”的暗示,把这些根据人的情感变化和想象力发挥获得的感受来进行夸张变形,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表现力和“得意忘形”的效果。二维设计基础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和束缚,为设计基础教育注入实验性的新鲜血液,学生不再默默无语、埋头应付,取而代之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思维争论和大胆实验,使基础训练变得活跃而有趣味。创造性灵感往往在实验摸索中闪现,二维设计基础让学生在没有主题先行的束缚下,对任何一个奇妙或荒诞的观念进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实验,逐渐了解自己,形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方式。

3.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与综合性

学生的专业素养并非取决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而在于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二维设计基础关注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全面地掌控课题训练的对象与范围。按单元分阶段地进行课题设计,构建一系列有机动态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注重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效应。如通过夸张对比、视觉推移、空间错落、形态组合重叠、具抽象转化等课题进入实物联想、科幻构想、异质同构、偷梁换柱等训练阶段,层层深入最终形成综合案例,避免了以往基础课程作业的千人一面。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创作手法,如利用数码相机,采集自然界、生活中各类图形元素,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造,寻求多种造型表达的可能性,从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基础课程当中。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技术基础的训练,还要求体现人文科学的特色和成果,要求学生以文字来表达和梳理自己的设计思维,注重作业内涵的表述和设计说明的撰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观念,提高对问题的阐述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帅民风.基础造型学教育课题初探.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