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时间:2023-09-21 17:56:18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1

产业兴 乡村兴

按照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市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交流培训的通知”要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自学与思考,收获颇多,涉及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路径、具体举措、成功的经验、存在的短板全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下面结合自己驻村扶贫的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项行动”之一的“实力产业”行动谈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摆在我们每个扶贫工作队员面前的首要问题,通过这次培训自学,找到了答案和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省委书记应勇同志强调,推进乡村振兴,要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推进乡村振兴“三项行动”,做优“实力产业”符合孝感实际的决策部署。由此不难看出,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业增质增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产业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也就是说脱贫攻坚靠产业,乡村振兴更要靠产业。下面围绕大兴村产业发展谈点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要加强党建引领,激发村两委干事创业的活力。大兴村底子薄,村集体没有产业,经济收入缺乏;村民余均初、吴爱军、张国洲、骆云祥、吴波清等,虽有些种养殖产业,但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再加上土地瓶颈的制约,要发展产业受到土地要素困扰,要扩大规模受到土地用途的限制,也就是说农民自己的承包地不一定是想搞种植养殖就就一定能投资种养殖产业,村民感到困惑不能理解,部分村干部感到很无助,更无以应对。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发展产业的政策宣传到位;把存在的困难解释到位;把上级的精神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发动与组织功能,发挥村干部的“领头羊”作用,打消村民顾虑,调动村民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同时乡党委、政府也要给足政策方面的扶持和倾斜,引导大兴村的产业发展。

二要做到因地制宜,不一味复制、盲目上马。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实力产业行动”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本村特色,一切从村集体和村民实际出发、从本地的资源优势出发,借鉴适合本村发展的成功经验,量身打造,决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因势,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缺啥补啥。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宜工则工,根据副市长张志敏同志在培训辅导会上的要求,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培育产业发展方向,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操作性强,谋划大兴村产业发展。

三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村民自觉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大兴村要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从弱到强的飞跃,就一定不要纸上谈兵、好高骛远,一定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见,画大同心圆,一心做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已有产业要全力支持群众做大做强;广泛发动引导群众投资创业;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释放群众潜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扎实推进,推动大兴村产业发展。

四要注重创新发展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根据国内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无论是集体或个人,传统的单纯种植养殖产业,都无法摆脱效益低下甚至难以生存的困境,其结果是辛辛苦苦守住一亩三分地种搞植养殖不如进城打工,导致村里部分土地荒芜,劳力、土地等资源闲置浪费。由此,我们要注重创新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思维,推进农户承包土地、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等生产生活要素改革创新,有条件的村民投资发展产业,不具备条件的村民资产入股、打工,聚焦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型乡村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消费扶贫成果,逐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实施种养结合、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村级发展、产业增效、村民增收,创新大兴村产业发展。

五要筑巢引凤,创造条件引进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为本。村里要充分利用闲置多年的村小学、废弃多年的村礼堂、去年已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修整的塘堰、闲置土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地”等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房屋、水面、土地资源,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无偿地提供给有意向来村发展农业产业的人士,吸引有志向者来村投资兴业,竭尽全力地优化投资环境,为他们投资创业搭建平台,从而引进有投资创业需求的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四有人士、乡贤名流等各类人才汇集村里,为村里产业发展附能,让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大胆谋事创业。这样一来,既美化了村里的环境,又能带动村里发展、村民致富,助力大兴村产业发展。

总之,为了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大兴村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党的描绘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心一意谋产业,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产业链延伸、农产品价格倍增,提升效益增长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产业面,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只要锚定目标不放松,敢于担当谋产业,脚踏实地抓落实,大兴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大兴村的振兴之路一定不会遥远。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2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小偏整理了2020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作文汇总,欢迎参考借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一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二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1月21日《人民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19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三

乡村振兴战略是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洋家乐)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与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看,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书记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党员农家乐”、“党员文明户”、“党员责任牌、责任区”、“党员请您歇歇脚、上下楼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显眼,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15期《求是》)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3

扛起新时代经济特区大学生村官担当 在建设海南自贸区(港)实践中当先锋作表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员们:

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在学员论坛上发言,时间转瞬即逝,这三天一幕幕精彩画面将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记忆,课程学习内容极具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意义,且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实践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的三点体会。

一、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训,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有效手段。经过此次培训系统的学习了有关“农村工作”的一些理论知识及北山村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现身说法,使我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相当匮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农村工作丰富的业务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大学生村官应有的政治理论与素养、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二是提高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组织能力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及心理素质。提高这些素质首先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不断排除私心杂念和外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及诱惑,排除个人私欲所带来的烦恼和忧愁。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做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

二、要深刻认识开展“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实践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专题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通过参加动员部署会和专题学习,使我深刻理解和掌握此次活动的主题:广泛动员和深入组织全党员群众坚定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践行“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上勇当先锋,在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上做好表率,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上锐意创新,建功立业。通过开展专题活动达到以下目的:促进全党员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上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委部署和市区委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铸牢“五个过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坚决扛起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责任担当,奋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明确了此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使我对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入的认识,切实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加到此次活动中去。

三、学以致用,先谋后动,推动学习成果运用转化。

真学、真懂、真信,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真用上,落实到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推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工作上。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不断加深对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理解,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抓落实的不竭动力,转化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共同行动,确保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在学用结合、指导乡村基层工作实践上走在前,做表率。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热潮汇聚起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强大正能量。认真贯彻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和重大工作相结合,找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新部署,认真查找自身能力素质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学习领会,确保学习全覆盖;谋定而后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潮起海之南,改革再出发。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各位学员们,让我们以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勇当先锋,做好表率。

谢谢大家!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4

增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 辛文

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林放同志在全省党报系统河北新闻奖复评会议上的讲话 林放

到现场抓活鱼写好稿--简评《清苑两千干部下乡助农问策》短新闻 杨福山

增强竞争实力谋求更大发展--石家庄日报社报业发展探索 王贵海

精心制作家庭知识快餐 赵景宪

试谈党报专版的服务性 于利和

贬义成语莫乱用 王德彰

从苏联解体看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兼论我国加入WTO之后传媒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常梅

省级卫视台运行现状与对策 高福安,段录沛,李森池,刘灵,尤秀斌

登高望远高出一筹--《人民日报》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评论 王金海

"跳出河北"看河北--拓展河北经济新闻报道空间的实践与思考 郭文岭,张凤环,赵梦雱

从形象包装看媒体与环境的关系 孙慧英,朱彤彤

浅谈报纸周刊的策划 郭庆敏

尺幅之间风云变幻--浅谈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版的编排追求 周瑛平

"车"的读音 卢公

科技新闻要让人看懂 赵红梅,吴宏爱

新闻不可以策划 王玉水

抓住"关节点"--成功采访的要诀 顾晓平

娱乐休闲类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朱连学,张君琳

多一点辩证思维 田玉存

水穷云起柳暗花明--关于会议报道的辩证思考 张计友,陈海明

医学科技报道的上稿体会 王振岭

新世纪,副刊仍是报纸的风帆 韩永强

报纸副刊格调浅论 钱杰林

党报副刊功能之拓展 卢少广,陈静玉

"画"、"划"有别 欧阳文

新闻不应『炒作 孙志升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杜红梅

"眼睛"要有灵性 张利平

文学作品插图琐议 张建悦,赵东瑞

通讯员要学会探宝--兼谈新闻敏感 魏民,张洁

写呼声与建议稿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吕耀光

今天我们怎样做记者? 刘建英

叠床架屋举隅 石岩

"奇文"共欣赏 宋桂奇

诊治一段话的标点符号病 谢礼波

"尤""犹"辨 李栋臣

建立"学习型"管理机制--WTO向媒体提出什么?(3) 吴公剑

信息时代仍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向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进一言 刘保全

"国家"二字成蛇足 蠡人

媒体在案件侦破报道中的伦理选择 刘丁香

创新,广播电视媒体的燃眉之急 路焕银

寻找重大主题经济报道的形象视角 赵清华

外国专家知道中国"亩"有多大? 秦岭

加快后续改革培育竞争优势--展望广电集团的启动运作 马来顺,阎江,黄朝耕

成功尽从难处得切莫妄向易中求--我学做新闻工作走过的道路 林放

五十年回望--一个新闻老兵的旅程 高峰

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的必经之路--与农民交朋友 王云龙

做冷静的促进派--评"解读廊坊"系列报道 牛增慧

浅谈电视镜头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阎胜利,段春林

科普电视片的公众意识--电视片《面向21世纪的城市形象》创作体会 郑超英

如何办好我省电视旅游节目 边毅明

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竞争 林苑,刘彦萍

关于科技报道的选题 焦新活,张增海

知情与稳定--浅谈舆论监督的倾向性 臧建民,石蓬勃

呼唤舆论监督保护 曹洪智

浅谈都市报新闻的平民化取向--兼评《燕赵都市报》的几次新闻策划 韩自贤

地方电视台怎样办好农村节目 柯天梅,王志军

工笔画是什么"味"? 王连杰

"行风热线"的定位、特色与风格 李倩

增加经济内容延伸报道深度--新形势下国际广播报道走向 孙立宏

对广播综艺节目前景的思考 赵爽

关于晚报改革的几点浅见 芮华

报纸副刊舆论导向三题 潘石

文化记者应具备四种能力 李萍

经济报道应注重前瞻性 赵永枝,白志宏

抓重点、找特色、析难点--关于搞好经济宣传典型报道的几点思考 睢斌斌

扬长避短抓头条--浅谈地市报市场竞争对策 李元元,吕纹果

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师益友--浅谈《共产党员》杂志的特色 李琳琳,贾美淑

略论宣传规律与新闻规律的结合 赵伟志,安慧敏

编辑应避免犯"理科错误" 李庆荣

求新图变,迎接新兴媒体的挑战 王贵海

抗战时期的与新华社 万京华

浅议判断新闻价值能力的必要和提高 吴晓向

论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一) 丁柏铨,李卫红

对谁说,说者谁,说什么,怎么说——提高传播技巧,增强传播效果 赵振宇

新中国成立后的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史话之四 蓝鸿文

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的典型人物定位 张海沙

新闻写作中的『求异法 高中山

新闻语言的运用与表达 王晓红

大众文化面向大众——对2006年河北电视台春节晚会创作的思考和回顾 卢敬爱

导向性针对性成长性——新闻策划选材三要点 李建荣

像瞎子一样摸一回大象 翟兆华

对媒体策划活动的几点认识 刘利钧

地市党报的现状与走向 秦泽凡

做好企业新闻的两个"抓手" 翟振刚

农业新闻呼唤"原生态" 熊杰

都市报名人讣闻报道特色分析 单姗

浅谈当前经济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孙玉双

都市报:关注农民工服务新农村 陈强,郑贵兰

消息结构与表达方式选择安排 靖鸣

记者当执史管笔 齐梅鹿

准确简洁是最美 魏春梅

《史镜》,以特色彰显活力——关于《书刊报》实施精品栏目带动战略的思考 段震江,阎志峰

窥《环球时报》人文关怀之一斑 高超

浅析新闻娱乐化的负面效应 赵振军,冯豪博

新闻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赵聚江

浅论网络检索技巧 赵晓蕊

从凤凰卫视看电视媒介品牌竞争的制胜之道 郭琳

论我国电视妇女节目的边缘化生存 田锋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的观众参与 敦一夫

电视述评节目的选题特色 冯亚兵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提高 孔京利

浅谈画面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李强

嘉宾访谈类直播节目主持浅说 吕雪芳,郭津,郭丽英

地方台对上报道要知己知彼 王维新,高海燕

浅谈主持人与听众的沟通和交流 高静

合作,使广播在竞争中强壮自己 彭博,田晓东,段东平

论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张晓丽,樊蓉

新农村建设莫忘舆论监督 王献金

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助力和谐社会建设——编辑《议政与建言》版的几点体会 张素娟,霍晓丽

市井深处写荣辱繁世之中厘风气——《燕赵都市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记者如何在新闻采写中避免侵权责任 刘照辉

都市报如何应对假日 许志刚,贾俊秋

节目评估买片制的构建与思考 秦魁峰

通讯员写稿要做到『四个一 杨亚丽

对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一点感悟 苏龙,陈英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5

2.火灾无情人有情——《河南省消防条例〈修订草案〉》审议纪实白献民

3.用百姓的尺度考量人大工作孙常永,白献民,张艳芳

4.信息动态

5.人大建设发挥代表小组作用增强人大工作活力

6.当代表就要为社会尽责翟立军,刘静

7.一项决定出台记熊正良

8."三个强化"提高建议办理实效李东方,陶鸿

9.人大"加压"办议案屈博

10.办理建议不力人大明确说"不"李华东,牛营军,李桂云

11.洪水无情人大有爱——西峡县人大抗击"7.24"特大洪灾掠影刘忠林,周晓伟

12.让《人大建设》在内乡开花结果朱浩记,石景华,苗长庚

13."民情日记"架起连心桥申丽娟

14.打造乡村卫生风景线柳英昆,胡高平

15.代表连心架『天桥郭德朝,郭航

16.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新汝州李全胜

17.疯狂炒股走上不归路梁军

18.试论检察举报制度的完善范景松,王瑜坤

19.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思考李春强,曹春丽

20.浅谈应急管理的法律保障张秀芹

21.浅析渎职犯罪的预防杨爱萍,安晓红

22.改进人大代表述职工作的思考周大林,郭文正

23.人大委托调查的进步与期待杨维立,许晓蕊

24.我当代表我带头王合喜,周成,毛立

25.人大专题询问亟待深入人大建设李发军

26.人大代表释永信毛文伟,燕韬

27.把职工和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毛文伟,燕韬

1.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张建昌,韩建萍

2.加强深度报道推动人大宣传工作邵卫科,韩建萍

3.提供活动平台激发代表履职热情白献民

4.立法,推动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邵卫科,韩建萍

5.信息动态

6.准确站位尽职尽责求实求效段腊梅

7.扎实做好新时期地方人大工作

8."三抓"促议案办理增实效李东方

9.探索新路子促代表履职尽责薛献府

10.让低保阳光洒遍每个角落杨省林,宋永奎

11.人大代表约见制度观察黄兴旺

12.规范专项报告程序增强人大监督实效耕夫

13.人大评议情切切部门整改硕果累张祥君

14.人大信箱情牵民生娄秀芹,袁瑞霞,鲁娜

15.代表建议引出农村新天地姚伟田,苏振学,鲍建伟

16."创优争先"龙乡大地换新颜吴振涛

17.人大建设三门峡市农村教学点调查杨成武,张根星

18.基层主导财政支农机制更适宜熊正良

19.发挥检察职能维护和谐稳定王爱武

20.法官职业生存状况浅析张永辉,杨德兴

21.浅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皮的完善李雯

22.人大代表应主动履职尽责唐金明,张万庆

23.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适用李金铠

24.一路走来一路歌——记郑州市人大代表李刚邵卫科,王志平

25.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王化雨,林波

26.做农改试验的探索者易新生,胡高平

27.视察报告应当"可视化"庞清涛,李春锋

28.提高视察质量要"五到位"杨和法

29.行政决策要有前瞻性杨叶茂,马瑞杰

30.中平能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毛文伟,王娟丽

31.我会带来一个完美的新杜康张静,李永庆

1.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白献民

2.代表调解,六载涉诉终言和邵卫科,白献民

3.信息动态

4.铁代生副主任带队开展执法检查人大建设李亚倬

5.中国预算公开路线图田必耀

6.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扎实做好人大工作邵卫科,刘彦彬

7.灵活监督出成效胡高平,柳英昆,欧阳新平

8.人大助推县乡收支改革吴振涛

9.总把北湖比西湖屈博

10.专题询问值得期待滕修福

11.共筑网吧"防火墙"和平,刘婷婷

12.要点汇聚民意范德胜

13.一步一脚印一年一台阶——宜阳县人大监督"五五"普法工作掠影张松文

14.笔耕不辍为人大罗景山,孙治刚

15.热潮涌动赫连岐山,孔飞

16.让人大工作"活"起来张祥君

17.一条红线贯始终熊正良

18.提高素质注重艺术——做人大办公室工作的体会齐国忠

19.人大建设勤学善思好写稿——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杜建伟

20.代表说话真管用齐国强,宋幸福,田建敏

21.健全制度,让举报人不再恐惧张中梅,刘英团

22.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状况调查郭德朝,赵金超

23."污点查询",给企业戴上"紧箍"张胜利,王汇

24.教育家离农村有多远董国雷

25.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杨雪

26.对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主体权益的认识赵家春

27.无证驾驶受伤的工伤认定探析王冰

28.代表述职:提升履职效果的"催化剂"杨和法

29.尽职尽责不言悔朱浩记,于千飞,朱金豪

30."航母"金星开创中国啤酒新时代闫亚磊

5.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护航白献民,李阳

6.立法:合力"疏导"网络洪流李阳,白献民

7.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造开封新"名片"李东方,马戈,由忠礼

8.南湾湖畔听"新闻"——访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铁璜白献民

9.评议监督促和谐李建平,彭云飞

10.人大代表"挑刺"校园安全张法志,孟岸东

11.数千选民投票罢免获刑人大代表杨华云

12.畅通代表工作的"经络"人大建设王开凡,石一骅

13.代表谱写人民调解新篇章曹越迪

14."老国策"摆起"信息宴"赵从清,曾建伟,张冬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6

一、**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镇北部距离**镇镇区6km,包含7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966.7公顷。**村委会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公共设施相对完善,还附有加油站和酒店等设施。西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道路网较为体系。**村委会作为**镇镇二级中心发展村之依托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发展本村自身的优质水果和经济林种植,加强旅游度假以及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扩张。

**村委会有常住户数495户,常住人口2039人。乡村从业人员共1183人,其中第一产业866人、二三产317人。

1.产业发展情况:**村拥有耕地面积10503亩,主要种植福橙、香蕉、咖啡、番石榴等水果;专业种养合作社12个,大规模农业种植户28个,长安村和洋道村各自新建集中养殖场1处;**咖啡风情小镇坐落在**村委会侯臣村,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全村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数有40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和单位有51个,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有20户。

2.生态环境情况:**村委会全村的畜禽粪便利用率达80%,农田节水灌溉面积7915亩。全村共布置垃圾池16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月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45吨,使用化肥量为98.8千克/亩,农药使用量为0.62千克/亩。

3.乡风建设情况:**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在村民方使使用的地方,每个自然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布局形成各自的活动中心,并结合各个自然村的公共活动场地形成自然村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进行绿化建设。布置室外休闲和健身场地,新建商店、晒场、排球场、篮球场等公建。全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5个,图书室、文化馆7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7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年情况送礼次数约为20次。

4.乡村治理情况:全村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85%,一年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场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6场次,全村共有党员75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为62人。

5.生活水平情况: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新农合参保人数200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750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18人,留守老人2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为40%,其他大部分也是采取水塔进行集中供水,卫生厕所改建率为95%,公路100%通达,互联网普及率为90%,拥有大于60平方米的卫生室1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0户,巩固户9户,已有17户全面脱贫。

6.调查问卷情况:全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随机走访50名村民,其中男性34名,女性16名;小于20岁的1名,20-35岁11人,35-55岁15人,50-60岁16人,60岁以上7人;未上过学的6人,小学、初中分别为8人、19人,高中或中专13人,大专及以上的4人;有村干部5人,镇干部1人,村民44人;有36人知道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占72%,14人不知道,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的讲解;村民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分别有17人、12人、11人;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是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医疗方便了、工作机会多了和上学容易了,分别有41、18、10、10;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生活费用,有27人,占54%;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多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共28人,占56%;认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最多的是资金、土地和技术,分别有36人、27人、26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的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供资金扶持、提高收入水平;大部分村民希望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进行培训。

二、**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镇北部距离**镇区18km,包含4个自然村,乡镇区域面积950公顷,常住户数386户,常住人口1838人;**村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大部分为林地,全村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基本没有二三产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1.产业发展情况:**村拥有耕地面积2440亩,林地面积6700亩,主要种植橡胶、槟郎和瓜菜;农民合作社4个,粮食机耕、机收面积1600亩。

2.生态环境情况:**村委会全村的畜禽粪便利用率达40%。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月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0吨,使用化肥量为19千克/亩,农药使用量为0.6千克/亩。

3.乡风建设情况:全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4个,图书室、文化馆1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年情况送礼次数约为15次。

4.乡村治理情况:全村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100%,一年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场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4场次,全村共有党员48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为1人。

5.生活水平情况: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新农合参保人数18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425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58人,留守老人12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卫生厕所改建率为70%,公路100%通达,互联网普及率为100%,拥有大于60平方米的卫生室2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37户,巩固户10户,到目前为止还有5户未脱贫;全村户籍户数为411户,外出户数25户,在本村从事二三产劳动力比重为12%。

6.调查问卷情况:全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随机走访50名村民,其中男性31名,女性19名;小于20岁的3名,20-35岁9人,35-55岁21人,50-60岁10人,60岁以上7人;未上过学的4人,小学、初中分别为4人、31人,高中或中专10人,大专及以上的1人;有村干部3人,镇村民47人;有30人知道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占60%,20人不知道,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的讲解;村民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分别有17人、15人;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是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医房子大了和上学容易,分别有36、16、6;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生活费用,有18人,占36%;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多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共20人,占40%;认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最多的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分别有33人、29人、28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的是提供资金扶持、、提供技术帮扶和提高收入水平;大部分村民希望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割胶技术进行培训。

三、乡村振兴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

经过深入乡村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通过对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的村和相对较差的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能力不足,投资力度不够,受有关政策和农村实际情况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依靠上级政府,农村自主建设积极性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无法满足现状村民的需求。

2.农村产业发展不够完善。经济发展较差的村由于自然因素制约,耕地不足,交通不便,无法合理发展二三产业来促进农村发展,也无法调整农作物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热带高效农业,基本都是基础种植,低效种植为主,整个产业发展较为单一。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目前也面临产业链较短,整体发展规划不够等问题。总体来说,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高,各产业无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3.农村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生活污水、垃圾,农药化肥和人畜粪便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现在农村的粪便综合利用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大节水灌溉的普及率。我县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的集中处理,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非常低,农村村民大部分都是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

4.农村人才严重不足,缺乏生产技能。一是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二是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足,大学生村官人数也严重缺乏;三是劳动力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出现劳动力不足,甚至撂荒等现象;四是农业生产技能不足,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自主学习不够,亟需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5. 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建议

报告明确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

1.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

3. 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当地特色农作物、农村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4. 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到基层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5.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坚定绿色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冬季瓜菜、优质水果等热带高效农业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7.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财政投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二是进一步降低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批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周期,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企业;三是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提高农民获得感。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2富平县统计局根据市局安排,抽选张桥镇原李村和巨贤村作为乡村振兴之路调研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调研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从业情况、农村环境、乡村治理、农民增收问题等开展调研,着重研究我县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张桥镇位于富平县城东南20公里处,与蒲城、西安阎良区、渭南临渭区接壤,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称,是富平县的东大门,辖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下辖11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人。张桥镇原李村和巨贤村,均属非贫困村。其中原李村为富平创建标准化、规模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示范样板村,该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较好成绩,是张桥镇乃至富平县样板村。巨贤村现已成立了产改小组,工作即将陆续开展。

(二)产业发展情况。原李村和巨贤村以甜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重要增收产业。富郁香甜瓜是当地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截止目前,原李村甜瓜种植面积800亩,单产1500-2000公斤,实现产值280万左右。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占地120亩。现代设施畜牧养殖设施3个,占地15亩。目前两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实现转移,主要从事种植业与畜牧业。 

(三)农村环境问题。通过对两个村的调研了解,目前两个村正按照渭南市相关政策和经验模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鼓励企业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领,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污水治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两个村基本上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受益的发展目标。

(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近年来,张桥镇立足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先行先试,通过规范乡规民约、整理家风家训等开展一系列活动举措,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文明新风尚,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多种措施提倡红白喜事简办,不仅减少了攀比浪费之风,也实现了“两降一省”,即降低了村民负担和亲友负担,做到了省时省事省力。同时也推动村民将孝道尽在平时,带动乡村更加文明和谐,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 

(五)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等情况。近年来,张桥镇紧紧围绕“建基地、兴市场、扶龙头、促营销、树品牌、保增收”的工作思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甜瓜种植,使原李、原马、三合、华张、巨贤、铁门、念田等村从传统、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甜瓜面积、产量逐年迅速增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甜瓜作为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良,甜瓜品质逐年提升。同时我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甜瓜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紧抓不放,重点扶持,强力发展,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下功夫,采取举办技术讲座、大型瓜菜推介会、致富能手表彰会、创建绿色通道等形式,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种植甜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甜瓜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全县甜瓜不出产地就卖上好价钱,甜瓜真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更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2006年取得了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证,2008年2万亩甜瓜被中国果业协会命为优质甜瓜生产基地,2009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富郁香”甜瓜商标,产品远销全国22个省、市。2014年已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二、富平县“三变”改革现状

(一)产改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3个、千村试点百村示范“三变”试点村16个(其中齐村镇董南村同时为产改村)共计18个,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其中贫困村12个),2017年产改及“三变”工作做的好的镇(街道)有庄里实验区、宫里镇、齐村镇。

(二)当前产改工作现状。

1、2018年陕西省农村“三变”改革“千村试点”行动,我县确定了18个村即:资源性资产村是庄里试验区三河村,到贤镇西仁村,张桥镇原李村,老庙镇老庙村,留古镇惠高村,淡村镇都村,薛镇赵老峪南村,流曲镇大岗村,曹村镇大渠村,宫里镇大樊村;经营性资产村是城关街道办南韩村,东华街道办怀阳村,齐村镇董南村;集体资产“空壳村”是刘集镇街北村,美原镇团结村,梅家坪镇车家村,薛镇安党村、赵老峪北村。要求以上各村,按照省市产改工作部署和安排,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三变”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各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创建1--2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如宫里镇大樊村、淡村镇中合村、张桥镇原李村,使镇域内其它村学有样板,做有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产改工作。

2、根据脱贫摘帽工作要求6月底以前,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不涉及贫困村(或贫困村较少)的镇(街道)要安排3—5个非贫困村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产改及“三变”试点工作,为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打好基础,2018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

(三)“三变”改革取得成效

1、大樊村模式。“三变”试点村宫里镇大樊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第三方机构介入,进行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股权设置,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该村模式有可复制、可借鉴之做法。该村现正在申请省级产改试点村。

2、城中(郊)村模式。庄里镇庄北村为城中村,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学习西安市高陵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富平县庄里实验区庄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庄北村模式的缺点是集体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等均无《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

三、富平县“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任务重

1、通过实施2017年度产改试点工作,全县大部分镇(办)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工作仅有粗浅认识。同时,今年产业扶贫办整合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先期安排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但目前仅有12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余70个贫困村未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影响贫困村产业脱贫项目实施。

2、根据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7]11号)文件精神,渭南市产改办要求全市每个县2018年底全面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3、产改及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涉及到农业、财政、国土、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诸多部门,目前仅有农业部门全力以赴抓此项工作,其余各部门认识尚未到位,工作中以参与或应付为主,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他部门对农村的投资、税费减负、项目建设及文化古迹(古树)评估等工作,农业部门无法独立完成。建议县上统筹将清产核资具体业务工作,交由相关部门单独完成,最终以镇(办)为单位交产改办汇总上报国家系统。

(二)工作时间紧

按照脱贫攻坚摘帽工作要求,2018年10月前,82个贫困村必须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现在仅12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受村级“两委”换届影响,目前贫困村仅有庄里镇、薛镇等召开了业务培训会,但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三)资金短缺

1、2017年开展产改及“三变”工作以来,县产改办牵头负责落实产改各项工作,到2018年元月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含非贫困村)。2017年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128号文件,要求由县财政拨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资金150万元,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落实到位。今年产改及清产核资工作各项费用仍无着落。

2、今年农业部等九部委要求开展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由于该项工作量大面宽,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省市会议要求,由县级部门具体业务指导、镇办配合、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该部分资金也需县财政予以解决。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3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研究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农村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根据市统计局统一安排,县统计局组织调查专班,于2018年5月21日-24日,赴黄堡镇寨湾村、店垭镇格栏坪村、马桥镇尧治河村,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调研方式,了解三地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

一、调查问卷情况

对3个村90人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乡镇干部占6%,村干部占13%,村民占63%,其他人员占18%。对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知晓率88.89%。按照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统计情况如下:

(一)对乡村振兴感兴趣的是

选择产业兴旺感的有26人,生态宜居21人,乡风文明14人,治理有效9人,生活富裕20人。

(二)认为家乡变化最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

认为工作机会多了有28人次,房子大了30人次,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81人次,医疗方便了66人次,上学容易了33人次,其他5人次。

(三)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

选择医疗保险的19人,请客送礼的25人,教育费用的13,生活费用的16人,农业生产投入的12人,选择其他的5人。

(四)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15人选择培育新型产业,21人选择发展集体经济,24人选择提高居民的文化教育素质,7人选择优化居住环境,2人选择增加就业,21人选择提高居民收入。

(五)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多选)

选择资金80人次,人才70人次,土地9人次,技术53人次,市场35人次,其他3人次。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期盼的是(多选)

选择提供资金扶持的60人次,提供技术帮扶的39人次,提供就业机会的20人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14人次,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16人次,改善住房条件的4人次,提高收入水平的19人次,处理好垃圾和污水的35人次,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的6人次,改善孩子教育条件的13人次,保护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的30人次,其他2人次。

(七)如果有培训,最想参加的培训

选择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41人,外出打工技能的6人,国家有关政策的17人,销售、营销技术的11人,借贷知识的2人,环保知识的12人,其他1人。

二、经验与启示

寨湾、格栏坪、尧治河三村在发展上,立足本村实际,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走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

(一)产业发展好。尧治河村矿产资源丰富,由矿起家,现已经形成以磷化工业为主,水电、白酒、旅游、配套餐饮服务业为辅的五大产业。格栏坪村种茶历史悠久,在茶上做文章,几乎家家有茶园,成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有3家,打造出了优质茶叶品牌,产品早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寨湾村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争取省、县补助资金350余万元,利用区位和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业农村生态乡村旅游。

(二)生态环境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村都大力发展旅游。2014年、2015年尧治河村、格兰坪村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前贫穷落后的寨湾村,如今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农业、农村、农民、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发展起来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和村民的素质、改变了村容村貌。

(三)乡风民风优。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2014年尧治河村出台《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办法》:对村民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办理中吸烟、喝酒等方方面面作了明文规定,进行了限制,在网络上被定格为“史上最牛村规”。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家庭文化氛围,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还大力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家训家教家风教育、评选十佳婆媳、十佳公婆、十佳儿女、五星文明户、四世同堂家庭、无烟家庭、无酗酒家庭等。

三、主要制约因素

(一)发展资金欠缺。资金的短缺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被部分调拨,削弱了通过资源交易取得建设资金的能力。

(二)人才回流难。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够强,存在后备不足、无人愿意干的窘困局面,学历高、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当村干部。

(三)公共服务资源差。在各级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打造本区域重点学校、重点医院的背景下,农村成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资源极为匮乏。很多村的小学数年前已经撤并,村民们只能将小孩送到其他村里小学或者镇里上学,有的干脆就地买房、租房,加重了农村教育的负担。村级卫生室都一般只有1名医生,要负责全村的基本卫生服务。与中心医院的专科医生相比,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工作量更大,待遇却偏低,影响了优秀医生到乡村服务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招贤纳士,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掀起我要去农村的新热潮。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uazi1717”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2020年工作总结、2021工作年计划、“十四五”规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2020年工作总结、2021工作年计划、“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我镇在县委、县镇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乡村振兴,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6年以来,墩集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连续4年增幅在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亿元;草莓销售额突破5.6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居可支配收入今年预计达13040元,特别是草莓产业园核心区人居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5455元。

一、镇域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墩集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结构从传统粮食种植向水果、蔬菜种植转变,目前已形成5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1万亩草莓种植基地,5000亩西瓜、甜瓜、火龙果、葡萄、油桃、花生、杂粮生产基地,1000亩稻虾供养基地,百亩食用菊栽培、黄花菜、工业丝瓜、浅水藕等多品种种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正在形成,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零”突破,新增注册企业121户;建立7个电商网点,实现线上交易1.2亿元;墩集、霸王两个集贸市场完成立体改造,新增个体经营户860户、农业专业合作社47户,新增2个大型超市,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发展畜禽养殖,全镇规模养殖户12户,每年生猪产量1.8万头;鹌鹑养殖4万只,实现产蛋量每天1000斤,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依托 “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发起“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七个不落、一个不少”“ 五级书记”遍访、挂牌督战等活动,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实施脱贫攻坚各项工程,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发生率由10.42%降至2019年 0.3%,2020年实现剩余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实现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7元,年均增长10.14%,实现稳定脱贫。

三、基础设施显著增强

一是“十三五”以来,墩集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5.6亿元,硬化道路502条,实现村村道路畅通、安装路灯1460盏;

二是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完成3.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 亩旱田改水田,目前

三是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完成7个村阵地改造升级,扩建界牌张村、石龙岗村办公大楼;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建成7个村级文化站、12个村文化休闲广场、5个法治广场、8个大舞台、图书室及农家书屋8个、电子阅览室8个;新建2520平方米医院综合楼,石龙岗村卫生室完成扩面改造;新建2260平方米中心幼儿园。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以“三大革命”为抓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取缔1300户养殖场、拆除废旧房屋及圈舍,户用旱厕改造1344户,新建公厕114;建设垃圾中转站 个、污水处理厂7个,铺设污水管网 米;组建“1+3”环境保洁队;关闭2家采石场、1家窑厂;完成79个自然庄全面完成“三清四拆”;24个自然庄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拆迁1383户,拆迁面积194875平方米,新建安置房 套,完成土地复垦2900 亩;建设7个美丽中心村。

四、民生福祉显著提高

建成1个为民服务大厅、7个为民服务全程工作站,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镇为民服务大厅2018年荣获市级“最佳服务大厅”荣誉称号;

扩建2520平方米的卫生院综合楼,建成7个标准化卫生室,配备99名镇村医生,完成 20161次家庭签约服务,建设260平方米的中医馆,连续5年实现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提质改造1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3个村级养老托残服务中心;实行低保动态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建成7个残疾人之家服务站,配齐7个村残疾人助理员,免费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0期、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械580件,及时兑现各项救助金,完成83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服务。

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健全镇村两级“一岗双责”食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组建18名食品安全监管“四员”网络,加大巡查处罚力度,办理各类案件158个,罚款21万元。受理各类投诉117起挽回损失40余万元。农村四员共18人,每年至少培训2次,对学校食堂,食杂店至少作到每月一次巡查,对4个加油站点每月巡查1次,对辖区卫生院两部电梯,砖厂三辆叉车随时跟踪检查确保安全保养期内运行。对辖区厨师,食品经营者,农村“四员',学校食品负责人每年至少培训两次。

社会保障:开训48次、实现进城就近就业823人,农村养老保险连续5年超额完成任务。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墩集镇中心校创编的空竹操在皖北地区首屈一指、女子足球2019年、2020年荣获宿州市比赛第一名,墩集中学2020年荣获“宿州市第三届文明校园”称号,墩集镇中学2017年获得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9年获得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教师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21名教师荣获省、市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是墩集镇发展突飞猛进、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工业项目较少,特色产业不优,农业发展不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双基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农村人口老龄化、优秀人才外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老龄化,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环境治理常态化管护机制尚需完善,群众自主自发保护环境意识尚未形成;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尚未形成,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任重道远。

第二章 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市县委部署,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重点聚焦基层党建、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民生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弱项、短板,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政策。2020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2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2.3%;固定资产投资投资6500万,同比累计增速7.2%;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200万元,草莓销售额突破3元,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持续用力紧盯“核心指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组织镇、村、组三级包保干部逐户逐人核查,确保问题动态清理。紧盯义务教育,开展送学上门、送教上门、送手机上门,确保线上线下无辍学;紧盯基本医疗,抓好“351”、“180”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全镇成立7个医务工作组,划片包户,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实现健康扶贫全覆盖;紧盯住房安全,通过住建所、政法专班、危房清零专班开展危房安全排查、整改,目前,全镇共实施危房改造65户、修缮293户;紧盯饮水安全,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整改供水管网3123米,更新改造130米深眼吃水井,为12户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是紧盯稳岗就业促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实施“春风”行动暨农民工回归工程,开展送岗位、送技术、送温暖等服务,把岗位送下乡,把收入送上门。实现贫困人口进城务工78人,居家就业120人,开发扶贫公益岗155个,组织技能培训3次289人次。

三是抓好产业发展促脱贫。抓好草莓产业、黄花菜项目、食用菊栽培、稻虾共养、浅水藕种植、光伏电站、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13户自主稳定脱贫,带动89名贫困户就地就业。

四是强化政策落实。实行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实现718户低保户1292人享受低保政策;上半年共发放特色种养业奖补261户60.7396万元;光伏收益分配964户48.2万元;雨露计划9.3万,教育资助9.05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62笔,267 万元,政府贴息23.5万元;实现家庭医生签约4293人,履约13726次。

五是精准精细做实基础信息。组织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388户,边缘户69户全覆盖走访,实行“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措施”,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系统信息和数据,规范扶贫手册填写,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六是抓整改促成效。以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即“354+N”问题整改为契机,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巩固脱贫成效。根据县委关于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部署,我镇共认领问题39个,通过制定“三项清单”,压实责任,目前已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到位。

(二)凝心聚力,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动一切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村级108个广播“大喇叭”、305个流动“小喇叭”、45辆疫情宣传车、发放疫情防控公告、通告及宣传单等30000余张,悬挂宣传标语100余条,建立5个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相关要求,充分调动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参与、配合疫情防控。

三是强化网格化管理。以自然庄为单位,由64个临时党支部书记,439名志愿者等担任疫情防控网格员,对439个网格7129户29718人进行管控,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行挂图作战,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局面。

四是强化摸排重点人群底数。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走访排查居民7129户29718人,重点对出租房、空置房及境外返乡人员进行详细排查,截止6月30日,1月30日以来返乡人员湖北返回累计41人,武汉返回累计39人,途径武汉37人,北京返回12人,并严格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抓好返回人员的监控管理。

五是强化卡点管控。疫情防控前期,全镇共设置43个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对全镇与外省、外县交界处等道路实行封堵,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政策。

六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由分管副镇长牵头,各部门配合对全镇工业企业及手工作坊进行复工验收,为2个工业企业,3个小作坊,1个扶贫车间办理复工复产手续;党政领导亲自抓,把县内招工与疫情防控做到同部署、同落实,细化任务分解,截止目前共送工850人次,实现稳定就业286人,居家就业1500人;为5600人次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证明;全力打好草莓等农特产品增收保卫战,成立战“疫”帮困团,在疫情群防群控的同时,依托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采取线上宣传订购、线下专人配送扩大内销,同时积极协调县直相关部门为草莓“外出”办理99张通行证,草莓日销量增加近10000斤。

(三)强基固本,党建引领显实效

一是党建引领防疫阵地。坚持在防疫一线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党组织建在疫情阻击战场最前沿,设立战“疫”临时党支部64个,划定防疫网格439个,发动295名党员担任疫情防控网格员,做到一村一个指挥部,一庄一个党支部,一排一个网格员,确保疫情防控落实落细。

二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疫情期间共发动党员2400余人次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广泛发动党员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党员自愿捐款参与率100%,收到支持疫情防控党费1.78万,捐赠物资15万。

三是开展为民服务“送到家”活动。通过开展“四化服务” 即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对象网格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群众高效化,全力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送到家”服务开展以来,全镇共设立各类代办点41个,设置专职代办员10人,投入服务经费38.4万元。共开展送到家服务5160次,其中惠农政策送到家1565次,为群众代缴水电费服务2093次,代缴话费服务983次,代送快递412次、629件,代购代送农资107次、232件、50.3吨,代办养老保险3884人。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五个一批”即通过资产盘活一批、资源开发一批、项目支持一批、服务创收一批、产业促增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5.5万元。

(四)靶向整治,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一是常态化抓好环境整治。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利用三革办、公益岗、保洁员、应急分队、志愿者“1+4”环境保洁队,增配650个垃圾桶、2辆洒水车、2辆垃圾清运车和14辆保洁电动车,组织1500余人次,对全镇76个自然庄开展村庄清洁整治,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完成1146户户用旱厕、104个公厕整改工作,并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

二是加强污染源排查整治。上半年共查处“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7处,下发整改通知书5次,已整改5家,批评教育16人;检查各畜牧养殖户25户次,发现问题8个,已全面整改;整治黑臭水体112条,清理石梁河流域入河口沟渠污染源8处;完成界牌张张陶、恒庄、茅草董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污水管网610米。

三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周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村村通小喇叭、微博微信、宣传手册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讲文明、讲卫生、防疾病的良好习惯,建立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及农村公共场所虫蝇、鼠害消杀工作。

四是落实河长制工作。开展日常巡河工作,组织镇村各级河长、巡河员、保洁员对河道沟渠、废弃坑塘等进行集中整治,现已整治河道15公里,清除淤泥及漂浮物80余吨。

五是做好秸秆综禁工作。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宣传车68辆,悬挂宣传条幅350条,入户发放各类宣传单13503封,开通村村通小喇叭108个,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实行网格化包保制度,镇、村、组三级干部235人对全镇218个网格实行包保,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督查,镇纪委组织派出所、综禁办对所有禁烧人员在岗在位及履职情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督查,共发出通报8个,对履职不力干部处罚7人;坚持疏堵结合,全镇共实行打捆离田7.2万亩,粉碎还田2.3万亩,确保实现午季禁烧零火点。

(五)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资400万元扩建草莓园区工程,修建道路3条,桥涵11座,疏浚中沟7条;投资3000万实施26公里道路延伸工程;投资270万实施1500亩的旱改水项目已完工;疏浚周吴大沟2600米,新打2眼130米深眼井,维修桥涵7座;安装路灯116盏;污水管网扩建610米;投资3900万2.6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勘察、设计、规划论证工作;大贺美丽中心村、张陶美丽中心村、东尹美丽中心村正在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复垦1005亩,正在组卷885亩。

(六)综合治理,平安镇村再提升。

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对社会治安、乡村治理等重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专项整治,整治40个乱点乱象问题,办理线索6条,化解矛盾纠纷4起,掌控不稳定因素5条,;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成立“七无”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强化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开展 “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大小10余次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多元化解矛盾调纠纷活动,通过镇综治办、村治保会、调解会、乡贤五老志愿者及广大网格员的作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上半年,全镇共排查、接待各类矛盾纠纷87例,成功调解79例;扎实做好禁毒铲毒工作,深入学校、农村组织开展毒品危害教育6次,发放毒品危害宣传资料1000份,开展罂粟铲除专项5次,受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案件4起,铲除罂粟1236株。

(七)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福祉

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缴纳35567人,其中政府代缴贫困户2698人;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增至19886人,贫困户政府代缴1445人,做到“两保”全覆盖。计划生育服务政策落实有力,免费为 125对夫妇提供孕前健康检查,为符合条件83人办理奖扶扶助政策申报,免费开展出生缺陷宣传、免费落实节育措施、免费办理各类计划生育证件,发放各类优惠政策资金17.6万元;高度关注残疾人工作,发放残疾人各类补贴50万元、残疾人辅助器具15个,完成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16.5万元,完成就业扶持工程7人7000元,残疾人居家托养67人次,为7名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上半年共发放低保户各类补贴312.9万元、各类五保补助金59.8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55.2万元、孤儿补贴8.2万元。

(八)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以“四联四增”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张坚、赵忠永案为反面典型,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上半年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谈话3人,免职1人,立案1起,办理问题线索3个;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等进行督查,上半年共发各类通报17个。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赢。严格落实“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坚持网格化包保制度,摸清底数,严格管控,确保辖区无疫情。

(二)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抓好草莓产业、黄花菜种植加工、食用菊种植、稻虾共养、浅水藕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以界牌张村“一户一块田”试点示范工作;持续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个一批”工程,助力镇域经济。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突出抓好2.6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稳步推进大贺美丽中心村、张陶美丽中心村、东尹美丽中心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持续推进草莓园区扩建工程、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道路提标扩面等项目建设。

(四)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污染源排查整治、落实厕所常态化管护机制、河长制、湖长制,实行全年禁烧等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宜业新墩集。

(五)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抓好禁毒铲毒、扫黑除恶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文明创建、乡村治理试点等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六)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事业工作。统筹抓好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助残、技能培训、稳岗就业及各类救助工作,提升社会化保障水平,让老百姓真正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八)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加强对道路、食品、烟花爆竹、油站气站、预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生产管控工作。

第三章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阶段,是泗县抢抓实现全面振兴的攻坚期,更是墩集镇大有作为发展经济社会的机遇期。镇党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在认真思考、慎重斟酌的基础上,现对“十四五”提出以下展望:

一、“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逐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到2025年末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力争“翻两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努力实现全县争先、全域突破、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

二、“十四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234”,即:“一个引领、两个优化、三个突破、四个振兴”。具体地讲:

(一)始终坚持“一个引领”,即:党建引领发展协同作用发挥更加有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坚持党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鲜明导向,通过加强支部班子队伍建设、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五个一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基层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围绕“一抓双促”深入推进 “五面红旗村”争创、机关“红旗党支部”创建、非公“双强六好”党支部评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二)持续优化“两个环境”,即:优化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1.优化生态环境。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重要性深入人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逐步养成,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村庄环境逐步实现。加大污染源整治。铁腕治污。严控“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建设,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整治;严控养殖业污染源;坚持一站式处理、多点位布局,建设功能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严格落实秸秆综禁工作,实现环境优、机制优、乡风优、生活优的“四优”人居环境。为新汴河安全饮用水源地、石龙湖国家湿地水质达标贡献墩集力量。

2.优化营商环境。依托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级为民服务全程工作站,围绕“五减三改两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常态化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建成宜业宜居小镇。加强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建立扁平化服务群众制度,精简办事流程,推行网上办理和全程代办,让“最多跑一次”在“十四五”时期成为现实。

(三)务求实现“三个突破”,即:特色农业突破、工业企业突破、第三产业突破

1.“一产”实现从特色产业向主导产业突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高质量草莓示范基地。 “十四五”期间,做强做大草莓主导产业,园区四至将扩建南到草霸路、西至石梁河、北至新汴河、东至火箭沟,实现种植规模翻一番,达到2万亩,辐射霸王、汴河新、墩集等村3个行政村。完善产业基地的道路、桥涵、管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信息管理运营中心,统一收集基地各类信息,及时整合各类资源,确保基地高质量发展。在石梁河村小尹庄与大路口乡河平村小王庄位置建设跨宽18米、长120米景观大桥,与石头湖田园综合体有效衔接,实现草莓基地与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一体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打造三位一体产业链。培养技术人才,培育和引进育苗主体,从源头上解决生产难题,加强种植产中技术指导,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电商销售,加快“农超对接”,实现草莓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建立草莓深加工中心,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三位一体”产业链,把小草莓培育成为墩集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果。

2.二产实现点小量少向增量提质突破。营造“四最”营商环境,通过“四送一服”大力支持2个规上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积极谋划筹建墩集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园区规划、道路、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与工业企业符合当地实际、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墩集发展新引擎。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创新推动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谋划石梁河村小微产业园建设。建设草莓电商营销区、交易区、物流区、休闲娱乐区“四区”建设,打造集草莓育苗、生产、加工、营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草莓深加工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个。

3.三产实现从零星布局向连点成线突破。以草莓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完善墩集、霸王两个集贸市场,完善交易功能,实现了聚人气、促影响的社会效果。电商产业实现新突破,依托草莓电商营销中心,完善7个行政村电商服务和运营中心,实现全镇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销售。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政府融资等多种渠道,尽最大努力打造草莓休闲农业、霸王古城文化产业、石龙湖湿地公园、魏正宾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便利的交通资源,串点成线,并与周边草庙油桃园、大路口田园综合体、石龙湖湿地相呼应,打造内联外延的“一日游”休闲旅游圈。

(四)全面促进“四个振兴”,即:经济振兴、人才振兴、教育振兴、文化振兴

1.经济振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十四五”期间,墩集镇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每年至少建成1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十四五”末全面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乡村。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打造,大力推广“一户一块田”改革,全面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为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转型、集约化种植夯实基础。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一村一品”格局不断壮大。大力支持稻虾共养、食用菌栽培、浅水藕种植、黄花菜种植、庭院经济、甜瓜、西瓜、火龙果、葡萄等水果种植,提高群众收入,做到藏富于民。工业再提升。通过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有新突破。三产再繁荣。完善墩集、霸王两个集贸市场交易功能,建设电商交易中心,打造电商交易平台,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聚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质的飞跃。

2.人才振兴:健全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通过招商引智、能人返乡和就地培育等方式,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培养渠道。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对返乡创业的各类人才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以草莓综合服务中心为基地,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特色人才培训,特别是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培养符合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招智引才。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人才创业兴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外来人才有想头、有赚头,真正做到招得来、留得住、有带动。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8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 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景观、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生产活动和乡村习俗风情为主要旅游内容的旅游项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由于具有较强的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服务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城市居民喜欢的热点旅游项目。辽宁省作为工业大省,城市化水平高,拥有旺盛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搞好乡村旅游开发不仅利于繁荣辽宁乡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改造老工业基地、树立辽宁旅游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概述

1.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

近年来,辽宁依靠其农业资源丰富,农村景观类型多样,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等,开发出一系列颇受欢迎的乡村旅游产品。辽宁的乡村旅游注重树立品牌,几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特色的新型的旅游项目。比如,辽宁省的沈阳农业博览园、大连金科生态园艺场、大连石河现代农业园区、大连弘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溪市虹鳟鱼良种场、本溪市绿色生态园、北宁闾山农业旅游区、风城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盘锦鑫安源绿色生态园等九个农业旅游项目,均获批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2.初步探索出符合辽宁实际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现在,辽宁乡村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并主要呈现出三种发展模式:一是“农家乐”旅游模式,农户利用自家的房院、自家种的菜、自家饲养的家禽等开发的集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旅游,如在沈阳市新城子区马刚乡的“农家乐”旅游就有113户;二是农园观光采摘模式,利用农村的果园、菜园、花圃等发展及观光采摘等于一体,如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就是利用村里的万亩果园,春季赏花观光,秋季采摘瓜果;三是农业科技旅游模式,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养殖场等开发的旅游,如沈阳新民市的中小学生实践基地。

3.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的乡村旅游地除在吃、住方面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较完善以外,其它方面服务设施落后,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科学规划,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宣传促销手段单一,对新的营销手段认识不够。这些都影响了辽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优势分析

(1)资源分析

辽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资源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辽宁以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以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为主,农村地理环境多样化,包括沿海,内陆,平原,山地丘陵等,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而且农林牧副渔品种齐全,农作物种类繁多,并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特产。例如大连的苹果、黄桃、海参、鲍鱼,辽西的李子、大枣、白梨,丹东的板栗,铁岭的榛子等等,物产十分丰富。二是人文资源优势。辽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典型的多元文化,少数民族达40多个,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大都保留在乡村。如富有特色的乡村劳作和生活方式、婚俗习惯、传统节日活动,高跷、二人转、秧歌、剪纸等民间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等。这些形成了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2)区位分析

辽宁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东南与朝鲜半岛一江之隔,距日本也较近,对外交往十分便利,水陆交通发达,是东北三省的海上出口,拥有全国最稠密的铁路和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以及四通八达的密集的公路网络,14个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连接,村村都通柏油路,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目前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数位于中心城市1小时~2小时车程内,比较适合省内游、城郊游等短途旅游。而且,随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高级阶段发展,辽宁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不仅吸引国内游客,而且对海外游客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3)政策分析

国家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把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这也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因而有助于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机遇分析

(1)政府支持

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大力倡导“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的旅游主题。在各级政府、旅游部门的主导下,中国的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对于发展辽宁的乡村旅游,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2)需求增加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持续高涨,休闲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国家公共假日的调整,也使省内游、城郊游等短途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体验乡野的农家生活,越来越被众多市民所接受。

3.战略对策

关于乡村旅游的种种问题和不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解决对策,各地都是根据自己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地区的调整。笔者认为各地区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区域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防止“四面开花”,归纳起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解决:

(1)提高认识,根除“病源”

政府决策者、旅游企业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和农村村民均要提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首先,正确理解发展乡村旅游现实意义和功能优势,认清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其次,充分认识农业不仅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而且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协调好旅游业与农业的关系,树立“以旅助农”、“农游合一”的开发理念。再次,对乡村旅游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要将辽宁乡村旅游办得使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的愉快、走的高兴,必须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3)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产品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所在,也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辽宁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而且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一是要突出辽宁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辽宁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等,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挖掘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乡村性”。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采取多种促销方式,大力提高知名度

旅游产品的营销对旅游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旅游者无法事先看到旅游产品本身,经营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有关旅游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活动。辽宁的乡村旅游应该采用多种促销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可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增加乡村旅游专题和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可以首先与旅行社合作,通过定价优惠,结盟合作,互惠互利等方法联合促销,借助中间商力量,使营销活动辐射范围更广,获取充足客源。

三、结论

乡村旅游是一项新的产业,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进行理智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辽宁的乡村旅游一定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红: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 2007(1)

[2]黄元春:浅谈我国乡村旅游.区域经济,2007(2)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9

2.淹水与风干过程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研究南方农业 陈祥,朱昌锋

3.百合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林敬晶,眭顺照,皮伟,秦华,李名扬,LinJingjing,SuiShunzhao,PiWei,QinHua,LiMingyang

4.信息荟萃

5.浅析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反常的原因陈仕高,杨征吉,蒲正国,田文华,杨兴国,吴英

6.10个秋萝卜品种比较试验司军,任雪松,宋洪元,杨萍,叶峥,赵文华,李成琼

7.青花菜品种在南亚热带地区的适宜性研究李向林,张兴无,黄静

8.特早熟肉扁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向国红,顾建中,黄建韶,王云,彭友林

9.绵阳地区茄果类蔬菜"春苗冬育"实用技术要点李绪良

10.无公害蔬菜施肥施药的关键技术陈天福

11.秋洋芋实用栽培技术黄振霖,赵雨佳,欧建龙,高静,杨忠国

12.马山杨梅结果大小年现象分析及对策王阿南,梁森苗

13.油-稻免耕抛栽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谢雪梅,肖晓华,刘春,谯青春,杨昌洪

14.再生稻丰产的相关因素及核心技术杨尚明,杨勋毅

15.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浅析佘兴蓉

16.水稻改良强化栽培技术张廷兵,杨树华,李四清,胡小琼

17.杂交中稻稀大窝问题及纠正对策张生学,杨忠武

18.渝东地区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趋势与防治对策敖淑平

19.关坝镇小麦白粉病发生及防治措施初探罗宗秀

20.免耕种植秋大豆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陈红,张继君,余国东,张晓春,张志良

21.红苕的科学贮藏技术童刚

22.翘嘴红鲌和黄颡鱼的池塘套养试验郑尚碧,罗从玲,谭爽,李海波

23.茭白的几种加工方法何永梅,皮登高

24.草莓陆地栽培技术王娟,徐洪梅,王帆,乔存金,窦丽

25.杨梅树秋冬季护理关键技术梁森苗,王建华

26.大宁党参高产栽培技术陈永春

27.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探析董永升,白雪,孙宏宇

28.竹笋保鲜及加工研究进展曾顺德,蒋明才,高飞虎,张超,习源,黄永川

29.RT-PCR技术及其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冯焱,何建,聂振朋,于莉娟,桑有顺

30.多效唑、矮壮素和比久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胡瑶,宋明,魏萍

31.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在柑橘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鲁振华,梁君

32.酵母培养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谢友慧,阮光琼,程必刚

33.农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的探讨刘葵容,甘义

34.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培养新型农民杨正军,黄连学,石胜兰

35.争先发展,黔江领跑"一翼"华大万

36.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王骞,黎智洪

37.浅谈新建农科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为例甘义,范德清,盈明余,李小琴,税小华

38.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培训技巧的应用与实践黄宏业,韦丽芳

39.南方农业 宁南县早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张慧

40.南川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建议王于泽

41.对巫溪县支农政策的思考谭兴和

1.硼肥施用对黄壤种植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胡蕾

2.夏秋季针形名茶加工技术研究彭萍,李中林,胡翔,侯渝嘉,吴全,邓敏,尹旭敏,敬延桃,徐进

3.遮光育苗对茎瘤芥先期抽苔及产量的影响刘正川,胡代文,高明泉,李娟,王淑兰

4.草莓根腐线虫病调查及种苗药剂处理防治试验陈桂平,陈开林,杨惠文,廖鉴湖,陈德华,廖玉章,曾少敏

5.不同遮荫水平对夏秋季茶叶原料品质的影响侯渝嘉,彭萍,李中林,胡翔,邓敏,敬廷桃,邬秀红

6.垫江白柚授粉品种筛选试验初报刘凤萍

7.中山菌素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蔡桂荣,薛志根

8.PP333对草石蚕脱毒试管苗生长与保存的影响刘弘,谭鹏浩

9.重庆市2007年水稻和玉米生产试验品种SSR分析刘捷

10.小叶丹参的核型分析李平,蔡鸣,石小刚,刘裕兰

11.非充分灌溉下柑橘相关酶体系变化的研究邓胜兴,曾明,罗光杰,张广越

12.重庆地区番茄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杨琦凤,尹贤贵,潘光辉,张赟

13.重庆市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技术黄华磊,宋敏,石有明,周燕,唐尚同

14.重庆市永川2008年梨生理落果原因分析及对策吴平原

15.蜂蜜梨、早香蜜梨的优良特性与栽培技术邱文华,李武义,许应明,陈小平

16.浅谈柑橘低产果园改造中技术策略的定位与运用宋祖能,韦丽芳,黄宏业

17.永川区优质杂交水稻宜香9号高产栽培技术肖体海

18.超甜玉米"世珍"无公害早熟栽培技术南方农业胡永德

19.白黄瓜的栽培技术要点赵学宁

20.彩色甜椒露地无公害栽培技术冉瑞碧hHTTp://

21.巨峰葡萄丰产优质栽培新方法袁志祥

22.春结球甘蓝未熟抽薹原因与预防何永梅,陈勇,李力

23.盆栽蔬菜及其种植关键技术杨贤智

24.香菇常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及防止王迪轩,皮登高

25.一代天使80天"九二"早球增产技术要点李启波,罗先卓,周安菊

26.看辣椒果实识病防病王迪轩

27.介绍香椿的几种深加工工艺盛平,何永梅

28.化学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合适剂量冯国民

29.棉花中后期优质高产喷肥法冯小鹿

30.花生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二法冯国民

31.生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防治卜新宇

32.夏季羊群安全管理七要洪学

33.对保障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陈廷建

34.浅谈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兴瑜

35.试论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黄生尧,陆幼平

36.糯玉米保鲜及加工研究进展曾顺德,蒋明才,张超,刁源

37.黔江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状及对策浅析周春梅

38.南方农业 浅谈扩大南川农业对外开放王于泽

39.浅析万州"金红"红心猕猴桃产业优势与发展对策马秀云,段念波

40.组培条件对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马小萍,熊丽,王祥宁,汪国鲜,张艺萍,范穆天

41.农村务农劳动力现状与对策——以开县临江镇为例夏绍清

42.秀山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杨秀洪

43.柚类新品种——红肉蜜柚胡宁三,蔡盛华,陆修闽,黄新忠

1.晚熟良种柚'徐家白柚'性状及栽培技术谢明权,谭雁飞,傅长安,谭锋,魏召新,程昌凤

2.巫山脆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黄明

3.新疆乌苏市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技术吾拉力对山别克

4.信息荟萃

5.BGB草莓专用微生物菌剂在草莓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干大木,赵小琴,周义,张海亮

6.桃蛀螟、吸果夜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付世军,周贤文,方正茂,张立

7.重庆市万州区引种'珀溪蜜柚'的实践与探讨熊绍清

8.番茄嫁接技术李志友

9.苏南地区稻后茬'润玉'甘蓝栽培技术毛忠良,吴国平,王建华

10.水稻塑盘旱育抛秧生长优势及关键技术文宏

11.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效应初探韩烨君,刘永贤,韦志耀,袁文,韦凤香

12.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关键技术南方农业 胡文明

13.重庆山区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不同密度的经济性分析周春云

14.不同时间夏伐对杂交桑生长能力的效应杨鸿雁,唐贞澜,莫崇友

15.石山地区烤烟高产栽培技术罗凤月,刘永贤,韦明球

16.卷烟加工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刘心泽,周远祥,王庆

17.橡皮树的盆栽技术黄凌云

18.鸡群啄癖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杨继琼,杨良辉

19.黄粉虫在河田鸡饲养中的应用研究鄢铮,林福忠,欧金顺

20.夏季常见猪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罗宗彬

21.武陵山区稻瘟病发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徐世秀,秦大宗

22.有机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唐宗琴

23.重庆市2009年油菜生产调查报告徐洪志,廖淑梅,曾川

24.重庆市南川区优质稻产业发展对策夏素梅

25.利用机械加工促进秀山县金银花产业发展周晓晖,庞有伦,周玉华,邓永骊,余小明

26.涪陵榨菜工业废水治理对策初探陈婷,邹雪梅,陈华春,肖静,肖冬梅

2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讨黄欣

28.秀山县中低产田土壤现状及综合改造措施覃忠,杨胜洪

29.重庆市巴南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鄢璐

30.三峡库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海螺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启示袁天泽

31.重庆市巫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许良德

32.利用沼气建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杨胜洪,覃忠

33.南方农业 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实践与探讨黄芳鹤

34.两次照射对根瘤菌耐酸碱盐的影响王庆,陈今朝,刘心泽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10

200例牙体牙髓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杨健(147)

中医在我国全科医学中的优势与作用钟盂良(148)

从社区家床探讨全科医生的作用陈波(150)

精确检测固定义齿基牙倒凹的方法潘灏(151)

开展“生命网”的社区服务,加强冠心病两级预防顼志敏胡大一等(152)

Ⅱ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及效果的研究顾加仁(154)

淮阴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对策刘传俊(156)

全科医生 居民就医行为分析和对策研究姜海霞(158)

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时单叶产钳应用58例分析蒋镌(159)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王文献秦益云(160)

中药汽疗农村常见病的调查与思考唐尧根(161)

电灼与5—氟脲嘧啶注射联合治疗尖锐湿疣黄晓华(162)

宁波市余姚农村婴幼儿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刘文江杨柳建发等(163)

原发性高血压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探讨仲崇星郭静萱等(165)

正常发育中的膝关节间隙的X线测量马超(167)

30例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事件终点期分析傅仲发(16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大孕周人流术前应用王静依王燕等(171)

前牙唇颈部开髓行根管治疗术的临床观察费小林凌英(172)

Ⅱ型糖尿病病人对治疗依从性的调查金朝晖李兴梅等(173)

左心房增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探讨傅心怡(174)

加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张兴祥孙峰(17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分析张静益(176)

中西医结合治疗持续性昏迷状态15例马春娣(177)

类白血病反应3例报告许伍华(178)

胃肠道疾病的超声与CT、MRI诊断及发展黄尚飞黄伟红(179)

妇娠期阑尾手术的护费春霞(183)

重症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周肖燕(184)

宫外孕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丁义萍(185)

颈椎病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毕晓玲(185)

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康复宋宏晖(186)

再障合并妊娠9例护理宋春垦甄瑞(187)

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体会陆惠琴郭晓葵(188)

肝癌患者行放射介入化疗的护理要点高金凤(188)

双腔导管留置67例在血透中护理应用金建芳邢慧等(189)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全科医生 翁琦(190)

护理管理者工作中的误区韩龙君(191)

采用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周珉(97)

在三级医院中设置全科医学科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要求杨秉辉(100)

重视全科医学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构建庄志祥范中一(102)

浅谈全科医学的入门教育林晓嵩邢文华(104)

全科医学生在社区实习的现状和对策高原张静珍等(106)

怎样做一名社区全科医生周安保许莉等(108)

加强政府领导大力发燕尾服社区卫生服务张企良王晓栋(110)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鲍勇(112)

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政策研究蒋忠严东明等(115)

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居民肿瘤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粟发沃肖秀云等(117)

超声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黄芳苑淑珍(119)

社区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工程的探讨蒋蓬徐荣范等(120)

如何协调门诊输液中的护患关系李玉梅(122)

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家庭镇痛治疗的几点感受余健(123)

对肇事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陆佩亚(124)

浅谈基层施工单位的健康教育姚静(125)

阻碍农村老年护理医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何耀明朱祖红等(126)

卡孕栓减少产后出血的研究朱丽萍(129)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周二英(131)HttP://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应用(附60例报告)张昌荣黑巧红等(132)

氯沙坦治疗老年微蛋白尿有效性观察常椿(134)

MTX治疗异位妊娠45例临床分析吕琴(135)

全科医生 胆囊管结石45例报告童振中(136)

持续老年房颤患者的无症状脑梗塞胡国梁王慧敏(137)

甘利欣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张晓芳周建丽等(138)

碘伏(PVP—1)处理创面的体会杨丽云(139)

浅谈所理程序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张素琴(140)

身材矮小的鉴别诊断与处理王建楠(141)

骨科领域骨组织工程学进展华锦明蔡丽君(143)

更新观念走进社区迎接新世纪金大鹏(105)

务实崇真狠抓人才培养推动全科医学发展何天德刘金田(107)

培养大专层次社区全科医师的思考杨耀孙张一东(109)

浅议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周宗藩(111)

社区服务对儿童保健发展的影响古桂雄崔伟(113)

小病在社区照顾大病进医院治疗:社区医疗实践体会石良汤仕忠(115)

徐州市居民对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认知分析顾淼龚幼龙(117)

我乡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体会李克仁(120)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唐尧根(122)

面向社区办好家床钱本初(124)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16例临床分析胡承光邢春根(125)

基层医院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60例抗菌治疗的体会宋道平(127)

608例甲状腺手术危急并发症分析栗耀华(129)

髂骨—骨膜复合瓣移植治疗外伤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分析(附11例?…苏庚洵冯宏伟(131)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全科医生 钱菊如(133)

脑出血合并肺炎60例临床分析赵玉红李冬艳(134)

消化性溃疡合并霉菌感染—附10例报告肖茂林刘丹峰(135)

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X线分析:附44例报告邓南华(136)

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30例疗效王晓东白琳(137)

慢性肺心病心衰180例治疗体会曹双林(138)

中晚期胰腺癌及胰腺转移瘤的介入治疗一附:25例报告高鹏宇(139)

闭孔疝4例临床分析褚水祥宋文贵(141)

小肠平滑肌肉瘤9例诊断治疗体会范文阶陆立平(143)

综合治疗286例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体会王礼田(145)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27例临床分析杨敏(146)

继续医学教育向何处去?:医生们必须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佟维训(148)

健康,疾病与心理徐斌(149)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孙朝琪(150)

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李文涛(151)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庭式护理及体会陈翠婷(156)

脑梗塞病人的整体护理沈志梅凌桂萍(157)

暗示与暗示效应的科学性:批的丕理邪说马维祥(158)

发展全科医学是卫生服务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周东海(1)

加速培养全科医生深化医药卫生改革范中一包仕尧(3)

21世纪中国乡村家庭临终照护的伦理展望施榕(5)

试论全科医学发展的点与面方建伟(8)

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工作范畴与方式的探讨苏雪梅付春茂(10)

关于城市中小医院开办老年公寓的设想祝广平(12)

全科医生在院前急救的作用徐静(14)

全科医生生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孙永娟王秀珍(16)

曲阜市息陬乡开展全科医疗服务体会颜军就利(18)

全科医生 母乳喂养的社区医学吉桂雄孙朝琪(20)

金华市石门农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知晓率评价杜渐杨庆华(21)

苏州新区食品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分析及防治对策戴金华(22)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11

吉林省榆树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吉林省主要产粮大县(市),连续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的殊荣。这个市在全面推进集体土地承包权流转问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切实可行的管理与服务,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相统一的综合效益。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仍然还存在着亟待解决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现状与特点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行联产承包制以来,逐渐滋生和已经形成的新生事物,伴随着土地承包经营不断发展壮大。其现状与特点:一是土地流转户数增多,涉及土地面积较大。有近45%的农户出现土地转包,其势头强劲,转包面积50%以上,外出打工的农民基本都将承包地转包。二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转包和出租居多,农民将承包地租给承租人,承办方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给予补偿。三是农民多为自发自愿行为,履行合同手续的农户为数不多,导致土地纠纷居高不下。四是部分流转地块蜕变为非农建设用地,虽然目前数量不多,但已显现苗头。五是部分承租人短期行为严重,致使耕地质量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六是土地流转机制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规可循。进而,造成大量土地开发复垦受阻。

问题与原因

首先是地方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普遍问题认知度不足,监管不利,导致调控能力减弱,微观管理不细致。部分乡镇出现土地性质蜕变,土地用途管制失控,大面积借助土地流转搞“圈地热”和非农建设的现象。其次是乡镇干部对集体土地出现的流转现象知而不理,误认为是农民个人行为,耕地不撂荒不闲置就行,谁耕种和经营都是种地,无需大惊小怪。第三是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土地包给谁是我的承包权,无论是转包、出租、对换和委托代耕都是“合情合理”,结果出现问题才找政府。

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政府职能和管理机制,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乡镇政府要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注意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国家农村政策允许范围并受法律保护,政府应予以支持,从源头上杜绝操作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以中介无偿服务为主线,以监督管理为内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时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二是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采取“未动先行”和警钟长鸣的办法,严格遏制土地使用性质蜕变和“圈地运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吃饭和建设用地需求,有效促进农村安定团结。三是尽快制定相关制约程序,严格履行合同制度和签证手续。凡是把土地使用权交给村级组织进行统一流转的农户,乡(镇)村要协助开辟就业门路和多种经营。指导自愿互利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签订转让合同,由乡(镇)经营管理站和土地部门登记备案。四是加大乡(镇)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农民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二)坚持有序有效基本原则,提倡和推行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1.坚持维护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原则。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有效进行流转。允许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并存。

2.坚持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引导农民以依法、自愿、有偿和规模为基准进行土地流转。自在农民,经营权在承租者,土地所有权不变。

3.坚持农民自主、自愿原则。不搞行政命令和“一言堂”,农户之间按着各自实际情况和经营能力,自主选择和确定承包转让形式和补偿方法。提倡并发展农民群众创造的股田制、反租倒包、经营承包、租赁承包、委托代耕形式。

4.坚持集体经营组织为中介服务和跟踪监测为原则。村、组以及乡镇干部不干涉、不强迫,而是参与管理,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引导和监督。乡镇主要开展中介服务,跟踪管理工作。

5.坚持遵循相关政策和统揽全局为原则。以稳定土地承包30年不变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决不搞损害生态环境和土地掠夺式经营,土地流转合同期限一般不能低于3年,允许跨地区、跨乡镇、跨村屯进行土地流转。

6.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必定带来农村经济的生机活力,值得提倡和广泛推广。一是转包,是指承包者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以不超过剩余年限转包给他人,自己仍保留承包权,双方签订契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此项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二是转让,是指原承包者将未到期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性转让给集体或新的承包者,原承包人因转让而解除与集体经济组织订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由集体经济组织与新的承包者另外商定。三是租赁,是指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经营,并由承包方向农户支付租金。租赁经营可以打破所有制,行业行政区域界限。四是互换,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为方便生产与集体或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经批准相互交换土地经营权,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和管理。五是入股,是指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股权,农户凭股权入股,组成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公司,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或直接开发,农户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

从一定意义上讲,实施多样的土地流转形式是搞活放开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扩大流转范围要在鼓励农民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有效推进耕地向集约化经营集中,从而便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有效促进土地流转的合法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范文12

xx村总支书记—xx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昨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其他乡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xx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到强,还到我们前面老领导xx书记的xx区辣椒产业园参观了辣椒深加工生产车间,他们都用生动的实践语言给我们指明了可以探寻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向,浅谈昨天的观感,结合我村的实际,就我村集体经济发展及下一步如何壮大,给大家作如下汇报:

一、昨天参观的感受

昨天我们第一站是到湄潭黄家坝村,参观了他们4000多亩坝区的香葱基地,村的支书就是返乡创业的能人担任的。这个村主要是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找准销售渠道,明确了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他们的利益,干劲信心足。第二站是xx区xx镇辣椒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现代化辣椒深加工基地,把全区的主要农产品都集中到这里进行展示,在这里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产销对接的产品大面积展厅展示售卖和现场网络直播带货,认识到要干好农业,这还真是项技术活。同时听到实话,必须要有实力的大户加入合作社或者公司带动种植,合作社靠着村委几个人单独整是行不通的,他们园区附近用活了土地返租倒包的模式,土地掌握在合作社手中,流转给大户或公司,合作社收取租金,再次发动群众种植,这样合作社和群众都有收入。第三站是播州区永乐镇,参观了他们返租倒包另外一种模式,让贫困户认领公司流转的土地,与贵州省蔬菜集团合作种植蔬菜。第四站是到我们xx区xx镇的xx村,这个村抓住龙江这几年成为城郊结合部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利用修高速公路使得村集体得到的第一桶金,在致富能人杨建支书的带领下发展成为今天的xx控股集团,下辖5家企业,年产值6500多万元,这个村的支书是以前村主任三顾茅庐,才请来带动把该村的村集体经济搞得这样好,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生活,他们的村级组织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xx村振兴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有力支撑。

二、我村今年产业发展的历程

我村作为纯农业村,现在家庭零散经营模式下,土地效益较差,青壮劳动力外出创收效果更理想。壮大集体经济,是多方共赢的好路子。明年我们要抓住乡村振兴建设的机会,盘活土地资源,把集体经济搞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为村民家门口提供就业机会。

今年年初为了解决扶贫公司留下的虾蟹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让群众能够直接参与的产业,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多次讨论,依托我们的生态、水源优势,决定把田复垦种植优质杂交水稻,说干就干,我们在包村领导周宗飞镇长的带领下组织村委成员、党员、群众10余人到湄潭茅坝参观了他们的贡米生产基地,这次参观使大家感受至深,他们最贵的大米能卖到1000多元一斤,全部是机械化生产,与他们深入交流决定引进余香优2115贡米品种和技术回来试种。今年我们的水稻靠留在家里50—65的“土专家”种植出来了10多万斤,目前已经售卖了2万多斤大米,全部卖完预计收入30多万元。我们在镇领导共同集思广益下,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包装设计,同时被全区推选参加了上海进博会,为我们遵义馆来参加开幕式的200名上海老知青和嘉宾每人发放1斤装随手礼,目前大家在食堂吃的就是我们的大米。同时我们合作社今年还种植了 150亩辣椒、与xx村共同种植了135亩高粱。这三项产业为老百姓发放了20多万工资,外加10多万土地流转费。今年我村合作社发展产业的过程还是有很多酸甜苦辣,最重要的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还是要解决产销一体化的问题,才能带动群众种植信心,才能把“支部+合作社+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的发挥。

三、如何才能把集体经济做大的思考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支部。不管是昨天看的哪个村,都有一个很强大的支书,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苦干实干,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树立干部威信,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兴办村集体公益事业,增加群众获得感和强化集体观念。我们下一步要继续在选好领导班子和统一干部思想上下功夫,目前大家大多时间都是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克服没法搞的心态,多出去走走看看,开阔大家眼界,多寻发展思路和点子,想办法解决问题,制定村干部产业发展考评奖惩机制,倒逼大家干事创业。

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选得准。今天看的几个村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获得群众支持,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积极外出寻求机会合作,目前我们正在与我村名誉村长播州区国宇腊肉负责人廖国雨合作伙伴洽谈售卖大米和蔬菜的事情,解决销路问题,同时为我们合作社提供优质杂交稻种和技术指导,由我们来发动群众按照要求进行种植,合作社收购大米进行加工、包装、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