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时间:2023-08-24 17:17:24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1

一、景观模型对园林设计课程的辅助功能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本身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在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的空间感和现场感不足,所以在空间场地布局时常常不合理,对于各园林要素的体量、大小、比例等缺乏客观认识,只能凭主观的想象和推测来进行大概的设计。很多学校也安排了专业实习课进行实地采风。这种直观、具象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空间感和现场感大有裨益,但是统筹安排麻烦,不能随时进行,也受到经费和天气的限制等,为此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园林景观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和补充。

园林景观模型是二维平面图纸的三维体现,它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出平面布局、空间关系、色彩质感、比例尺度等平面图纸无法直观表达的内容。同时可以看出地形塑造和交通流线等的合理性,因此对于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调整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采用模型进行辅助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1.可用来制作园林景观模型的材料选择面很大

对于学生而言,卡纸、KT板、吹塑板、木板等都是常用的模型材料。这些材料在制作时操作较为方便,同时费用也较为经济,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在教室中即可进行,因此对于教学来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十分便利。

2.模型对于园林空间和体量的还原度较高

工作模型对于质感、色彩的展现有所限制,但是对于各个空间和各园林要素的体量展现还是很全面和直观的,而空间关系和体量尺度是学生设计时最难把握的,所以在教学中随堂进行对于学生的空间感的提升很有好处。

3.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完全地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时,大量的图纸对其来说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但当加入模型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从而发现一些在图纸上难以自行发现的问题,进行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模型很好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改图的负担。

二、园林景观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1.园林景观模型概念

园林景观模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通过对于设计场景等比例缩小而展现的实际场景,直观地表达设计效果和思想。对于公园景观设计、街头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公共空间绿地设计、专用场地绿地设计等各类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独特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功能、结构、形态、材料、构造、细部大样等的思考过程和成果展示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园林景观模型的类型和特点

园林景观模型类型很多,按照用途分,一般分为工作模型和展示模型两种。工作模型是在设计过程中辅助构思的重要手段。通常对于工艺的精细度要求不高,主要以体块模型为主,表现出构筑物或设计要素的体量、结构关系来思考空间结构关系、比例尺度问题等。而展示模型不同于工作模型,它是以具体设计完成的图纸为依据,依据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反映设计实际效果的模型,对于制作的工艺和精细程度要求比较高,色彩和肌理的表达也要比较到位,主要用于最终设计成果的直观展示。展示模型和工作模型是设计师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产物。

三、园林景观模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竖向设计的辅助

竖向设计是学生设计课学习的基础,也是难点。地形塑造对于整个园林设计而言是骨架,是基础。然而学生在图纸上标出的标高和等高线很少能够在脑海中有相对应的实际地形地貌。山体的高度是否合适?地形的高程分布是否合理?山体的体量大小是否合适?地形的塑造是否符合交通的布置和功能的开展?这些问题都很难用语言和平面图纸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就需要用地形模型进行辅助学习。地形模型无需做出构筑物和绿化,只需根据等高线做出山体及根据标高呈现出高差,把整个竖向地形呈现出来,来考察体量和高度的关系是否匹配,是否利于接下来的平面布局的安排,从而做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2.对场地布局和空间结构的辅助

学生经过学习都知道根据甲方要求和场地现状进行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然后再根据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进行场地要素布局。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要素布局过程中,各个设计要素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各设计要素的体量、比例、功能关系等都是很关键却又难把握的几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特别是大场景的整体空间想象能力更是不足,所以整个设计和场地环境及建筑间的空间关系是很复杂也很难通过平面图纸直接看出来的,此时如应用体块模型则可很直观形象地体现各设计要素间的空间、体量关系,便于发现场地布局设计中的问题,有利于调整设计要素布局到最佳。

3.对交通流线设置的辅助

交通流线是在做基本场地布局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对场地的布局结构有很大影响。学生对于交通流线的设置可以做到按部就班,做好基本的分级设置,但细节问题及使用功能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因为交通线路貌似可以从平面图上直接看出,但具体使用中是否方便,是否能够很好地为区块功能服务还是要结合空间区域关系才能全面的考虑。所以之前在教学时很少考虑要在三维空间中思考空间流线设置,很多学生在做交通流线设计时就好像在做“连连看”一样用线条连通各个功能区域,但具体的走线,各个分级支路设置是否合理确实要打个问号。所以除用模型思考空间、体量等问题以外,对于交通流线、结构的思考和修改也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这样推敲出来的交通流线才更符合实际功能需要。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战演练;模块教学;园林景观;动画

1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内涵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模块教学为主导,案例教学为手段、项目综合实战演练为考核标准,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其宗旨是理论知识坚持“实用”和“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做法是打破传统教学按理论体系划分章节、理论和实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知识体系为主线确定案例模块。

2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教学案例模块的划分

2.1 基础知识模块 ①标准几何体和扩展几何体建模: 方凳、餐桌、沙发、衣柜、足球、电视机、电冰箱,项链、手镯等物品的制做,主要练习3ds max建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材质的制做方法。②复合物体建模: 园桌、园凳、山体、草地、罗马柱、窗帘等物品的制做,主要练习3ds max建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材质的制做方法。③二维物体转三维物体建模:立体文字、花池、花坛、窗户、各种异形物体制做,主要练习3ds max建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材质贴图的使用。④三维物体修改建模:可编辑网格和可编辑多边形高级建。⑤材质与贴图:金属材质、墙面材质、水面材质、玻璃材质、多维子物体材质、自发光材质、混合材质的制做;位图、漫反射、不透明、光线跟踪等贴图参数设置。⑥灯光:室内灯光和室外灯光设置。⑦摄像机的设置:目标摄像机和自由摄像机的设置。⑧动画设置和渲染: 多诺米骨牌、天体运动、红旗飘飘、炸弹爆炸、喷泵、烟花、漫游、角色动画实例,主要学习关键帧动画、逐帧动画、路径约束动画、粒子动画和角色动画的制做。

2.2 技能训练模块 ①园林构件:园林建筑、园路、园林小品、雕塑、植物等制做。②园林景观动画设置。

2.3 综合实战演练模块 ①校园景观模型制做。②校园景观动画渲染输出。

3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要求

①理论教学不要单独进行,而是要穿插在实例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学习,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学必须在电脑机房进行,使用多媒体上课系统,边讲边练,提高教学效果。③在综合案例教学之前,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进行均衡分组,按班级人数分为4人小组,选定组长,由组长领取学习任务,负责安排小组的工作,先集体座谈讨论设计方案、制做流程、分工及时间分配。然后进行设计制做,按小组提交效果图或景观动画视频。这样一个完整实战演练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④考核可分笔试和上机实战演练二部分组成。笔试占40%,在期末考试时进行;实战演练占60%,在实战课上进行。

4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模块训练阶段(介绍3ds max/PS软件体系和操作方法),第二阶段为技能模块训练阶段(为演示和演练阶段),第三阶段为综合实战演练阶段(综合练习和成绩考核阶段)。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动画案例实战演练教学过程,包括:AutoCAD下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方案的设计,3ds max下进行场景建模,制做材质、打灯光和摄像机,设置动画,PS后期图片处理或AE视频处理。园林景观绿化方案 ,由小组商量选择题目或老师给定题目,根据园林专业课所学知识,手绘设计方案后,再转绘成电子版AtoCAD文件,检查修改无误后,交老师审检,通过后进入下一个环节,进行园林景观动画设计。老师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不发表过多的意见,只对同学在设计制做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和解释,这时候给同学们讲理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印象也最深。

5 实施《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遵循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向活动。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化者。第二,坚持理论“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结合实战演练过程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打破单一讲授理论的模式。选择在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原因时,再插入理论知识的讲解。第三,评价体系标准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6 总结

职业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倡“教、学、练”一体化,将教育的核心由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向着重视技能教育、职业教育方向转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做人、做事能力、学会团队合作精神。《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运量大、环保性好而成为大城市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首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3种敷设方式, 相对于地下线而言, 采用高架线在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工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周边交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不仅是城市空间景观中的重要特征,而且也是城市规划中的突出因素。它一旦建成,即成为强有力的标志并随之改变所在地域的原有景观特征。在未来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发展将体现在如何把握城市中日益增多的高架桥梁与周围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便捷适用的同时能保护和展现最好的特征和景色。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是线网规划“一环四线”组成部分,是通往董家口经济区的轨道交通快线,贯穿整个青岛西海岸新区,线路起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影视文化产业区、新区中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董家口经济区五个片区,线路所经片区规划人口密集,形成了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各组团间及黄岛区与青岛主城区和红岛经济区间的主要客流走廊。线路全长70.14km,其中地下线18.32km,高架线49.28km,地面线2.54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8座,高架站13座。本线高架桥梁长达50km,是典型的规划引导型线路,其景观美学设计要求比较突出。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对城市建筑的景观性要求较高,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意义重大。

2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景观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表现在客观的事物带给人感官美的享受。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审美,是以一个实实在在、功能性极强、结构全部外裸、各组成部分功能明确的结构实体作为审美客体,人们通过对高架桥梁的感受、知觉、表象等心理认知,启发联想,激发美的感受。高架桥梁的审美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合理、视觉结构美观、整体环境协调等方面。

高架桥梁结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结构,它的三维空间特点全部在人的视觉之内,没有隔断和装饰。远看时,看到的是高架桥梁与环境的整体形象;近看时,特别是走到桥下时,可能由于净空低而感到压抑,或者由于跨度小、桥墩数量多而感到零乱,也可能觉得桥梁、桥墩的造型优美,比例协调而舒畅。因此,高架桥梁结构在保证稳固的基础上,造型必须虚实相宜,线条简洁流畅,体量均匀,对比协调,受力明晰,赋予高架桥梁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美观服从于功能的前提下,要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必须力求研究好高架桥梁的每一个元素。这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人体视觉分析梁型、桥墩、桥高、桥梁跨度、桥高与跨度的比例关系、桥梁美化与周边的整体协调等方面,重点研究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自身的结构形式和景观美学设计。

3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城市高架桥梁一般位于城市交通走廊,位置显要,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交通的同时,对城市景观及拥堵的城市空间有着强烈的压迫和割裂作用,因此桥梁的景观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架桥梁景观问题是现代交通对环境提出的新问题,并已经发展为一门新型学科。但桥梁景观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桥梁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与其它建筑比较起来,其景观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

这一点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工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与一般城市道路高架相比,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对结构刚度的要求明显高于城市道路高架桥,这就使得在满足强度条件的前提下,桥墩的最小截面尺寸要大于相应的道路高架桥;同时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桥面较窄,因此桥墩截面尺寸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这一切都导致了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在桥梁景观的处理上难度较大。通过以往的设计经验并结合本工程设计实践,本文认为桥梁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并综合这些因素确定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3.1桥梁自身的功能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大都采用无缝线路,当梁体与钢轨之间有相对温差或相对竖向变形时,都会引起钢轨的附加应力,研究表明尤其对于简支桥梁结构,当桥墩的线刚度小于一定的数值时,由于桥墩变形引起的钢轨附加应力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出现钢轨破坏的严重问题,因此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桥墩的最小线刚度要求。

3.2桥梁空间和场所精神的营造

桥梁空间是具有明显秩序感的城市空间,即按几何形态学原理进行布局的流动性空间构成。所以桥梁空间的韵律感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节拍和韵律给人的感受不同,这就是场所精神。优美的旋律才能打动人,而良好的桥梁空间秩序才能形成有冲击力的场所精神。从宏观的空间关系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来推敲桥跨的比例和变化,使整个桥梁在与周边城市空间及环境相适应的节奏和空间序列中协调共生,从而形成和谐而极具生命张力的场所精神。

桥梁的建设是和环境景观、绿化处理紧密结合的,这一点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充分重视,表现在高架桥梁的桥下绿化带一般都比较宽,从而以较大范围的绿化来淡化桥梁对城市空间的不利影响。

3.3桥梁合理的建筑尺度和细部刻画

桥梁因其自身结构特点往往是粗线条的,细部缺失,尺度感差。而人作为在城市生活的主体,对高架桥梁的观察一般是以正常视角来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桥梁的整体的宏观旋律和节奏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筑尺度和细部的刻画。在设计中根据人体尺度及视觉要求来平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力求实现统一、均衡,使桥梁在具有宏大气魄的同时,又具有温暖而和谐的亲和力。

3.4桥梁的材质和色彩

材质和色彩虽然是依附于大的建筑空间和细部尺度的表皮,但它们却是给人直接印象的重要元素,材质和色彩犹如人的衣着,合理的搭配则会显得得体,与建筑空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而优美的景观效果。

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

4.1 标准梁构造形式及景观设计

梁部结构设计应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架设,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中常用的截面形式主要有单箱单室箱梁、组合箱梁、U梁等几种形式。根据以上分析,本线初步确定以下几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研究。

4.1.1单线U梁并置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两片单线U梁并置形式,U梁高1.8m,梁体内、外侧腹板均采用流线弧形外观,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单线U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建筑高度低,U型梁比箱梁建筑高度低1.5m左右,有利于上跨立交;结构受力需要的主梁上翼缘可兼做检修及旅客紧急疏散通道,下部空间可布置通信、信号、电力电缆等管线,截面利用率高;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降噪效果好,对比其他箱形梁,U梁腹板具有阻隔轮轨噪音的作用,U梁没有列车振动引起的箱梁体内的混响噪音;U梁为开口断面,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方案缺点:横向刚度相对较弱,动力特性稍差,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在渡线区段及较大跨度节点桥处,需转换梁型;墩顶盖梁横向尺寸较大,需施加预应力。

4.1.2组合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组合箱梁截面形式,箱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组合箱梁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组合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组合箱梁,受力清晰,施工工艺成熟;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

方案缺点:结构整体刚度较弱,行车动力条件稍差;受跨越能力限制,跨越较大的城市道路及河流处又要变为整体箱梁;后期桥面板、横隔板的浇筑工作量较大;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的维修检查。

4.1.3单箱单室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形式,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如图3所示:

图3 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单箱单室箱梁截面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徐变上拱小,结构动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强,适应跨路口的需要;适应性好,可方便的用于区间曲线、渡线段。

方案缺点:梁体自重较大,运架设备的要求较高;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4.1.4综合比选

标准梁综合比较表 表1

梁型

比较项目 单线U 梁 组合箱梁 单箱单室箱梁

景观 景观好 景观差 景观一般

对带配线线路适应性 较差 好 好

力学性能 开口薄壁截面,抗扭性能略差 横向整体性略差 整体刚度好,结构动力性能好

适宜施工方法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与车站衔接适应性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仅适用侧式车站

预制梁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运输

噪声与振动 噪声小,腹板可起到部分声屏障作用、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小、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大、振动小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均为可行方案。但结合线路沿线区域规划、周边环境及景观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降噪明显的单线U梁并置方案。

4.2 墩柱景观美学设计

桥墩作为高架桥梁的承重结构,是高架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和大范围连续布置,使得其极易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线高架区间贯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多个功能板块,结合桥梁上部结构断面形式以及沿线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主要构思以下三种墩形方案。

圆端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Y形墩

图4 墩柱方案综合比选图

由于城市有限的用地和复杂的环境,桥墩多应做的精巧,体量不应过大。桥墩形状可以采用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的横截面。在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桥墩对视线的通透性影响最小,其次是正方形桥墩,矩形桥墩在不同视角方向对视线通透性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并且程度大于前两者。

圆端形截面墩柱与梁部流线形外观协调性好,建成后整体景观效果好。矩形截面墩柱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受力较好。矩形截面墩柱,墩顶采用“Y”形,墩顶盖梁可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减少了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但此墩形适应墩高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本线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的圆端形截面墩柱,在直线段设置凹槽。

4.3 高架桥梁跨度景观美学设计

4.3.1人的视觉特点分析

视觉特性是分析景观问题的出发点,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依据,在道路空间中,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是不同的。人的视线特点:人眼的水平视角为30°~40°( 正常中央视角区域),人眼的余光视角可达150°左右,但是超过正常视角以外的两侧余光视角范围内,人眼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减弱而只能凭感觉去感知物体的大致外轮廓。人眼的垂直视角在-15°~60°左右,当俯角超过60°时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迅速减弱。

人在室外由远及近地观察物体时,在远处,看到的是物体的整体比例关系,这是对物体的外轮廓判定。当人走近物体时,随着视线的拉近,逐渐看到物体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比例关系起限定作用的约束元素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近处看到的是物体细部构成的尺度关系,即物体构成的比例划分,这是对物体的细节尺度判定。

对于桥梁而言,当从较远距离观察时,视觉就侧重于桥梁跨度与高度之间的整体外轮廓比例关系;当从较近距离观察时,视线焦点主要集中在桥梁的构配件尺度方面。

4.3.2高架桥梁标准跨径研究

本工程高架线路较长,标准梁跨的数量较多。标准跨径应结合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技术经济及桥梁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跨径过小导致桥墩过多,既影响景观,又影响施工速度;跨径过大,梁高的增加将较为明显,同时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根据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经验,标准梁跨度基本在25~35m之间,具体应根据城市桥梁建设环境综合分析。本线以1km桥长为研究对象,对25m、30m、35m三种跨度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比选, 单从材料指标的角度分析,30m跨度较为经济合理,因此,本线推荐30m跨度为高架桥梁的基本跨径。

4.3.3高架桥梁整体比例关系景观美学研究

根据青岛轨道交通高架桥设计的工程实践,标准梁的经济跨度为30m,因此本文分析中以30m作为桥梁整体比例关系研究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具有黄金分割比(1:1.618)的长方形是比例最优美的。在工程实践中,对于由桥墩和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而言,一般不可能获得如此理想的高宽比,常见的是(1:2.3)的比例,经过人们的认知实践,公认为也是比例匀称的。在上述均方根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桥梁整体比例关系进行修正――桥高的修正。

修正的原因:在实际环境中,桥梁在视野中所占的比例随着视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地表地貌的变化所占视野比例增大,地表地貌的变化对桥梁的外轮廓有着修饰和修改的作用。人距离桥梁越远,对于桥梁的高跨比例判定能力越低。人近距离观察桥梁时,由于桥梁对人视线角度的遮挡,空间视线的切割影响 压抑感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桥梁高度和梁底板面的宽度。在保证了将桥梁在近距离范围内对人的心理压抑感减小到最小之后,需要对所得的高跨比例做一个适当的调整,使之尽可能的与实际现场观感效果接近。

图5 墩高小于10m时视觉效果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墩高在lOm以下时,不论是由桥墩与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的比例还是此中最佳水平视角方位内的部分,比例都欠佳,过于扁平。而且,此时在正常视距上(道路边缘),人眼对桥身的仰视视角在12°~17°,占据了垂直视野中正中的主要部分,显得较为压抑。较明显,因此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压抑感。

当墩高在10 ~14m附近时,对视觉效果压抑的影响比较不明显,当桥高低于这个范围时,对人的视线有明显的压抑作用,而当桥高高于这个范围时,对于减轻视线压抑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实体框定的空间具有理想的高宽比,但最佳水平视角范围内的空间显瘦高,且此时墩高又过高,从而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桥梁高跨比例为1:2.5时,桥孔的整体比例显得比较舒展,桥高与跨度的比例也和我们一般的视觉习惯相吻合。在外形的稳定感及造型的美观之间取得了平衡,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如图6所示:

图6 桥梁整体比例适宜的实景照片

桥梁的高度太低的时候会对视线有明显的遮挡,同时人的视觉心理也会有非常强烈的压抑感,如图7所示:

图7 桥梁高度太低的实景照片

在跨度相同的情况下,桥梁的高度过高,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采用接近正方形的1:1.4的比例明显不如采用工艺设计中广泛使用的1:2.5给人的稳定感强。如图8所示:

图8 桥梁高度过高的实景照片

综合分析,从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议高架桥梁高跨比例为1:2.5。

4.4 高架桥梁美化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的美学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整体环境景观与绿化处理是紧密结合的,要体现高架桥梁的设计功能与美观,只有与环境协调、相融,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美。

首先是桥墩的绿化,桥墩绿化可以使桥梁产生与周围的环境共生的互动关系,其处理方式包括在墩身种植爬藤植物,在桥底和墩柱周围铺植草坪、花池、绿化带,并种植喜阴的绿色植物,在有条件的地段,结合墩柱设计竖向的花槽或者竖向的片状绿化,提高桥梁的绿化覆盖程度。然后是桥梁周围环境的绿化,在桥梁周围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隔离带或更大面积的绿色草坪,使桥梁的景观有更加优美的背景环境作衬托,从而提高桥梁的景观欣赏指数,达到优化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考虑再细致些,有条件时可以对梁身细部优化处理,包括桥梁构配件的尺度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处理。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对桥梁的构配件细部进行更加细致的构思,并加以装饰手法的运用,以提高桥梁细节的可观赏性,从而达到对桥梁的优化效果。

最终的景观设计目标要求高架桥梁自然和谐的融入背景环境, 使得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可以感受轨道交通的快捷便利, 而周边的居民、行人、司机等感受不到高架桥梁带来的干扰与困扰。

5 结语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景观工程;成本控制;控制途径;方法

1概述

住宅景观通常包括硬景(园路、水景、景观平台、室外儿童游乐区域、中心广场和造型小品等)和软景(乔木、灌木、地被和草皮植物),不仅仅能塑造良好的小区生活环境,也是开发商宣传营销的重要资本[1]。如何节约成本,合理控制开发过程中的景观工程造价,首先要了解景观工程造价的组成。本文以一个中档住宅小区造价指标分析进行说明。从以上数据看,硬景和软景各占半壁江山,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应以硬景的土建部分和软景的乔木部分作为首要控制的重点:硬景的土建部分主要由水景和大面积铺装面构成,控制的核心在于适当的水景布置和大面积铺装面材料的档次等;软景的主要控制方向则是大型乔木的树种选择、数量布置、规格选用等。本文拟从项目开发流程的角度,将景观成本控制的重心融合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采购、现场施工、结算等不同阶段来进行说明。

2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景观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不同思路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达70%以上,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期建设的工期和成本[2]。方案设计主要控制方向应为软硬景比例、造型小品的数量和平面布置、绿化工程中灌木、地被、草皮和大乔木的比例。景观成本控制重心在于设计方案的前期策划,必须做好充足的调研和讨论,确定正确的定位,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2.1方案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的产品定位决定了景观风格。在已限定好计划的目标成本下,设计首先应解决好空间及功能布局,其中基本的功能需求及场地现有矛盾是需要解决的重点。“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如果不妥善考虑场地现有资源条件,任凭设计师或天马行空的想法,或照抄其他楼盘设计,必将面临大量对现有场地的调整,产生大量无效成本,不可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3]。基此,特别需要注意以下5点:(1)示范区和居住区采用不同建造标准达到重点突出的同时兼顾成本,示范区和居住区建设标准的不同势在必行。以业内公认的龙湖地产景观工程为例:示范区以创造观赏性和情景性的主题为主,不考虑小区居民的生活使用功能。在园林构成上以软景为主,绿化可占到全区面积的70%以上。示范区的景观特点是密植的多层绿化,以大乔木、高密度的灌木、小乔和部品小景与时令花卉相结合,打造完美的观赏风景,其造价为非示范区2~3倍。目前各大地产普遍采用此模式,示范区景观工程造价指标常常达到1000元/m2以上。(2)合理控制软硬景、水景比例从以往景观工程造价单方经济指标的分析来看,硬景造价指标往往高于软景造价指标,通常比例为55∶45左右。因此,根据常规经验结合项目情况合理分配软硬景比例十分重要。当软景、硬景和水景比例为6∶3∶1时,景观成本比较合理。水景仅可作为画龙点睛,烘托景观的效果和品位运用,如考虑建造成本、后期物业的维护和使用成本角度出发则不可大量使用。(3)控制大乔木使用,加强草坪与灌木的搭配层次大规格乔木普遍单价在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为有效控制成本应从合理地使用大规格乔木做起,大乔在示范区和主入口等重点区域作为点睛之笔使用。其它地区应加草皮、地被和中小型乔木、灌木的层次搭配,尽量利用场地的高差加上不同种类的灌木,营造出赏心悦目的层次空间,同时因草皮、地被和灌木单方成本造价较低,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4)合理分配成本景观工程通常分为“中心区域和大面区域”两级结构,主入口、中心景观、轴线景观节点作为中心区域,其它景观节点根据空间大小和服务半径,分散布置为大面区域。重要的景观节点、主入口、示范区一般占整个景观项目面积在30%以内而能体现出整个景观工程70%的效果,为保证楼盘的品质在这些核心位置需要加大成本投入,甚至可以使用一些高档材料来提升品质。而占项目70%的其他一般大面区域则应适当控制成本[4]。(5)注意不同产品类型的景观规划方案区别景观设计方案需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空间布置和用地条件。高层住宅楼间距大,可作为重点布置一些核心景观节点并配合布置大量绿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低层的住宅和别墅类项目往往建筑密度大,楼间距小,则配上行道树和小绿篱等普通树种即可。对于有天然水域或者山坡地等比较复杂的地形,景观方案设计一定要取长补短、善加利用。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应做到尽量利用并融合原生态的地质情况辅助加以适当的人造景观,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表现出不俗的效果。

2.2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扩初图纸出来后,应尽快按照图纸进行工程量测算,将测算成果与限额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如有突破,应在进行成本分析后提出具体合理化意见,并根据该意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可偏重于景观工程的硬景部分的工程量占比的多少及相应使用的主材档次是否合理;软景部分的主要大乔木是否过多过大,树种档次是否过高等等。景观材料不分贵贱,好的设计不过分追求材料的档次而在于能够合理巧妙地组合应用。尽量多采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材料,少用进口或昂贵的材料,注意做好层次与颜色搭配,廉价的材料也能达到优秀的设计效果。2.2.1材料的选择(1)石材石材厚度的选择花岗岩在人行道铺地、墙面、楼梯梯面时一般选用20mm厚;在用于花池、泳池、景墙压顶、楼梯踏面一般选用30mm厚;在用于车行道一般选用35mm~40mm厚。石材供应地选择尽量选择当地的景观石材,可以在成本控制和景观特色上达到双赢的效果。(2)木材铺地一般选用30mm~50mm厚,常用的木材种类有以下几种:①菠萝格,价格在12000元/m3左右;②加拿大红雪松,价格在7000元/m3左右;③芬兰木,价格在5000元/m3左右;④俄罗斯樟子松,价格在3000元/m3左右。前两种属于天然防腐木,后两种需进行人工防腐处理,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使用环境的情况综合进行比较后再选定使用何种木材。(3)新型材料的选用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景观材料也不断推陈出新。新型材料相对传统材料拥有更好的性价比,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型材料,应该对材料市场长期保持关注。2.2.2构造做法在一些大面积的铺装上常用的构造做法上应注意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确定做法,尽量按照原有地形资源来进行设计,利用场地历史痕迹来营造原生态的场地效果,可大量节约成本,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按标准模数设计不随心所欲的设计材料规格,尽量采用工厂加工标准模数来降低施工材料损耗。以石材为例:30cm、60cm、90cm模数为最经济的出材模数,损耗最低。同时现场施工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合理的利用边角材料。园区道路设计应从使用便利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不宜为了效果弯曲绕路,否则将在施工时造成材料损耗和人工费用过高同时也可能导致后期业主不按路线直接踩踏绿化,物业养护困难。2.2.3软景植物的选择(1)通常大乔木占总苗木造价超过60%,因此首先应重视大乔木的选择方案;(2)苗木成本分配重点顺序一般按下列顺序:主景树—普通树—小乔—大灌—中、小球灌—地被—草皮;(3)主景植物可以从大中型乔、灌、地被、攀沿、草皮中选择,主要选择的标准为“低成本、绿量大、易栽易活”等因素,应注意:没有廉价的植物,只有难看的搭配;(4)部分小区可以取消“行道树”概念,改以植物群落布置,树种可以采用大量普通或者“偏冠”乔灌木组合栽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而又不影响大局效果。

3招投标及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此阶段应对施工单位的报价加大审核力度,合理定价,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硬景平面和立面的铺装材料具有品种、规格不一、效果不同、产地繁多等特点,相同或类似的材料市场价格有相当大的偏差。另外各投标施工单位进货途径、运费、利润等均有不同,可能导致投标报价五花八门,从而影响评标结果,对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造成困难[5]。因此景观工程中大量采用部分主要材料甲方供贷的方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材料质量及保证外观效果的目的。即使采用甲供,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如同规格的大乔木可能市场价格差异巨大,这主要原因为大乔木十分注重树型,大乔木经常作为主景树,要求树形优美,冠幅大,能马上出效果,故不能单单以乔木的胸径、高度简单定价。因此对甲方采购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采购队伍应由设计、成本、工程专业人员共同参加,才能避免单纯从片面指标考虑买回断头树等影响效果情况,提高甲供材料的性价比。如采用乙供,则招标清单必须约定清楚具体的规格参数以及规格变更综合单价的调整方式,同时应在招标合同文件中对违约处罚条款进行明确规定。目前相当多的地产商如中庚、泰禾等自身已有建设苗圃基地,对景观工程中常用的批量同规格乔灌木进行种植。市场上差一两个规格乔木的单价相差较大,而这些规格差往往只需要一到两年的生长期,以2016年第一期福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6]上的价格为例说明。同样树种不同的规格价格相差极大,以小叶榄仁为例,只需要两三年的生长期就能让苗木价格提升几倍,所以从长远开发的角度,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苗圃基地可以大幅有效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设计实现的过程,重点在于合理有效控制现场签证和变更的发生,避免产生无效成本。对于设计变更应有严格的批审程序。设计变更的意向需经过造价成本部门的评估后报批并经过内部审批后实施。应注意审批时效,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应特别警惕变更引起施工单位借机进行恶意索赔,造价成本人员应对施工现场情况了如指掌,不能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鼓励施工单位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利用他们丰富的施工经验对设计成果提出优化和改进[7]。如果确实有产生效益可以予以分成奖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但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如果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则得不偿失。除了设计变更以外,对现场变化原因引起的签证要严格控制,尤其要把对土方工程等现场签证的审核要作为重点。

5项目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完成后,施工单位开始呈报结算。在结算审核中由于景观绿化工程的特殊性,应特别注意竣工现场实景与设计图纸的对照复核,现场实景可能与图纸有部分出入,应判断是否满足合同要求,未达到合同标准的严格按合同违约条款处罚。在实际工作中,绿化项目的数量和规格是容易产生纠纷的重灾区,应予以高度重视。完成结算后需尽快整理分析出各种成本技术经济指标,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总结得失,为后期其它新项目的成本测算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6总结

景观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中,以设计阶段为重点,招采及施工阶段为辅助。成本部门必须抓住成本控制的重心介入,在建设标准的定位、设计方案的制定,在施工图设计中做好优化建议反馈,在招采、施工阶段中严格控制目标成本的实现,才能完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孙学刚.SW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2]李恒.浅谈景观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J].河南建材,2009(5).

[3]高亚杰.住宅景观工程成本管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

[4]时昌安.明源地产:房地产景观成本管理浅析———合理投入实现产品高溢价[Z].明源地产研究院专栏,2012(2).

[5]孙震,孙湖燕.房地产小区园林景观营建成本的控制[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3(3):54-57.

[6]福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Z].2016(1).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园林园艺 工学一体 典型工作任务 就业导向性实训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48-01

随着园林园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开展,具有一定“就业导向性”课程的开发成为教改课题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环节。而为了最大化满足职业需要,教学活动之于就业导向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园林园艺专业《设计初步》就业导向性课程改革实施细则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细则制定展开,进而实现与相关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同步的学习目标。

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本课程立足对实际技能的培养,旨在将学生思维观念引入设计领域中,完成对前期各种基础学科资源的总和与提炼;掌握一定的园艺相关设计元素表现技法,掌握设计的初步知识,并能通过一定的艺术和人文修养把两者结合起来,最终运用于简单、初级的设计实例。由于中职、普高生源,普遍人文艺术修养薄弱,相关图纸表现能力欠缺,所以本课程强调徒手手绘的表现和练习,并贯穿课程始终;引导学生多看、多画、多练,以培养学生快速表现能力,掌握相对简单的效果图表现技巧。

本课程的工作任务由二条主线展开:

(1)徒手快速表现园林平面规划图与效果图。本环节重在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快速表现能力,以及对画面效果的整体控制能力的培养。本工作环节除理论知识点外,以大量素材搜集整理、临摹、写生实践为主。在此环节中,可穿插相关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课程与课程,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横向交叉可能性的探讨与实验。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以项目化实践主题形式为主,分别就地形线稿线稿绘制,植物线稿绘制,铺装线稿绘制,山石与水景线稿绘制,局部造景线稿绘制;以及单色效果图、彩色效果图等环节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讲求持之以恒的练习的进度,同时兼顾量的积累。

(2)对简单、小型的实景案例进行初步的设计。本环节通过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掌握各种造景元素表现和设计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体验简单实景设计案例的大致流程,切身体会到手绘技能和设计理论知识点到实际设计工作的情景转化,为以后《景观设计》、《庭院设计与施工》等课程的开展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主动的、开放的、接受的学习状态。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以项目化局部设计主题展开,其中包括:地形的设计与快速表现;植物材料的设计与快速表现;铺装的设计与快速表现;构筑物设计与快速表现;水体设计与快速表现;“空间”设计与快速表现等,其中以植物材料的设计与快速表现作为重点。以上实践项目的目标任务直指综合方案设计。实训内容注重大量手绘表达方法,设计意图手绘表达类型全部明确于最后的综合实践环节――风景景观设计实例;该实例选材要求设计元素相对完整,设计对象与内容相对简单,实践过程强化手绘技法对方案意图的表达。

2 工作与学习内容

2.1 工作内容

本专业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设计。其中本课程的主要工作就方案设计的“可视化”部分进行展开,同时也会设计部分详细设计内容。主要立足于设计思路的视觉化过程。

进行设计工作时,要考虑到所选用的全部设计要素,能用来加强和突出设计目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出所要求的环境质量。处理好一系列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众多设计要素与用地的关系,满足用户的要求。

这是一系列关于美学和综合技术的分析和创造性的思考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有助于设计者进行收集和利用全部与设计有关的因素,从而完成风景园艺的初步设计,并使设计尽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及审美与功能上的和谐。

2.2 学习内容

(1)徒手画技法:形体关系与线条造型,绘制地形线稿,绘制植物线稿,绘制铺装线稿,绘制山石与水景的线稿,绘制局部造景线稿,绘制平面图方案快速表现线稿,绘制立面图方案快速表现线稿,绘制剖面图方案快速表现线稿,绘制铅笔、钢笔单色线描效果图快速表现练习,绘制马克笔、彩色铅笔等彩色效果图表现练习。

(2)设计初步方法: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地形的设计与快速表现,植物材料的设计与快速表现,铺装的设计与快速表现,构筑物设计与快速表现,水体设计与快速表现,“空间”设计与快速表现,简单初步的设计综合实例。

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手绘快速表现的观察、思维及表达方式;了解基本的形体线稿表达规律;掌握各要素构图的特点、要求、规律、形式及手法;完成平面到空间,空间到平面的思维与视觉转换;了解现代设计发展脉络及风格化演变简史;理解现代设计的审美原则;初步掌握风景景观设计立意;掌握风景景观设计要素的布局原则;掌握风景景观设计元素的空间组织原则;初步掌握风景景观设计视觉化、方案化进程。

(2)技能目标:能使用整体全局的思维的方式进行观察、思考和表现;能运用透视原理,视觉组织法则表达空间关系;能快速表现各种造景元素;能快速完成风景景观设计方案中平面、立面、剖面的表现;能用铅笔、钢笔等工具快速完成设计方案中效果图的表现;能用铅笔、钢笔、马克笔、彩色铅笔等工具快速完成设计方案色效果图的表现;能运用基本设计原理,独立完成设计方案中地形、植物、铺装、构筑物、水体和空间的的设计;能够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搜集与整理等方案设计前期过程,独立制定初步的设计规划,并能运用手绘技法视觉化自己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6

关键词:花坛; 景观设计; 施工

Abstract:The parterre, came from the Roman scholars garden, is a kind of old flowers applying form. In the 16th century, it was widely used in the Italian garden, and in the 17th century, it reached climax in French Versailles palace, when the colorful carpet flower bed is widely used. The initial meaning of parterre is to plant the colorful flowers in the geometric shaped plantbed, using the group effect of flower to reflect designs, or a kind of flower application form when watching the beautiful flower scene.

Keywords: flower bed;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早期的花坛具有固定地点,随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由最初的平面地床或沉床(花坛植床稍低于地面)花坛拓展出斜面、立面及活动式等多种类型。现代工业的发展,为这古老的花卉应用形式带来了新的生机。花坛设计也要综合多种方面,才能使设计的花坛既有艺术美又与环境相协调。

虽然花坛在景观设计重要性中不及喷泉、假山、假树、植物等那样的举足轻重,但园林花坛在景观设计在某些时候也有它独特的方面,比如花坛的形态长存,而且保持良好,特别合适我国气候变化明显的地区,因此这些特质将成为设计师门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并得以长久的应用在园林中。设计师们如果适当地运用花坛景观设计,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高度艺术美学价值,还可以对园林景观的整体做很强的帮助,使设计更加具有美感,更加人性化。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构思立意要新,经得起群众磨

花坛景观设计不仅要有体态形式美,还要有深刻的内涵,经得起琢磨。只有表达一定意境和情趣,才能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观看者的共鸣,这才算得上高度成功的艺术作品。因此,设计要巧于构思,把设计师们的新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创意造型要别致新颖

花坛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工艺美术特点,所以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

无论哪类园林设计,都应体现时代精神,体现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既不能滞后于历史,也不能跨越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设计必须是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观的记载。 人工自然成一体 作为装饰,人工雕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而将人工与自然浑成一体,则是设计者们匠心之处。如在自然风景中、在古木巨树之下,设以自然山石修筑成的山石桌椅,体现自然之趣。近年来在广州园林中,常见在老榕树之下,塑以树根造型的圆凳,似在一片林木之下,自然形成的断根树桩,远看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极其自然。 体量合适有分寸 花坛景观设计作为园林之点缀,一般在体量上力求精巧,不可喧宾夺主,失去分寸。如园林灯具,在大型集广场中,可设置巨型灯具,以起到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庭院、林荫曲径旁边,则只适合放置小型园灯,不但体量要小,而且造型要更加精致。其他的大小,均应根据其所处的空间大小确定其体量。 功能技术要相符 花坛景观设计决大多数具有实用功能,因此除满足艺术造型美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例如花坛的高度,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有所变化。又如园林坐凳,应符合游人休息的尺度要求;又如园墙,应从围护要求来确定其高度及其他技术要求。 花坛设计与施工

一、花坛的设计参考因素

花坛在环境中可做为主景,也可做为配景。形式与色彩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在设计上也有广泛的选择性。花坛的设计首先应有风格、体量、形状诸方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应与花坛设置的广场、出入口及周围建筑的高低成比例。其次是花坛自身的特色。例如在民族风格的建筑前设计花坛,应选择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纹样和形式;在现代风格的建筑物前可设计有时代感的一些抽象图案,形式力求新颖。再考虑花坛自身的特色。

二、花坛具体介绍

花坛的形式有很多,根据花坛的不同类型分为不同的形式具体如下:

①根据花坛的外形轮廓分为圆形花坛、三角形花坛、方形花坛、平行四边形花坛。

②根据花坛在空间分布形式分为平面花坛、斜坡花坛、台阶花坛、高台花坛、多层式花坛、俯视花坛。

③根据花坛组合形式分为独立花坛、连续花坛、花坛群。

④根据花坛作用分为基础花坛、街道花坛、庭院花坛、厅内花坛、屏障花坛、节日花坛、雕塑花坛、饰物花坛、立体花坛、钟表花坛、移动花坛、季节花坛。

⑤根据花坛所应用的植物材料分为1、2年生草本花卉花坛、宿根

花卉花坛、球根花卉花坛、五色草花坛、混合式花坛。

⑥根据主体不同分为盛花花坛、模纹花坛、立体花坛。

以下将根据花坛的主体不同,对三大花坛的设计作下概述。

三、三大花坛的设计

1、盛花花坛的设计

1.1植物选择

盛花花坛以观花草本为主体,可以是一二年生花卉,也可用多年生球根或宿根花卉。可适当选用少量常绿、色叶及观花小灌木作辅助材料。适合作花坛的花卉应株丛紧密、着花繁茂。理想的植物材料在盛花时应完全覆盖枝叶,要求花期较长,开放一致,至少保持一个季节的观赏期。同种花卉群体配合时,除考虑花色外,也要考虑花的质感相协调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植株高度依种类不同而异,此外要移植容易,缓苗较快。

1.2花坛的色彩设计

用于色块设计的植物材料有很多,常见的小花灌木、彩叶植物和草花都可以使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季节合理配置,以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 1、生态学原则,色块设计既要考虑植物材料的生态习性,熟悉它们的观赏性能,还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群体美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造景原则,色块造景与其他植物景观设计一样,必须做到“景观与生态共生,美化与文化兼容”。 3.构图原则,用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处理好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韵律与节奏、主体与从属、均衡与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努力追求最佳植物景观效果。色块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4、图案形式,常用的图案形式有带状、放射状、波浪、圆弧状,方形、扇形、不规则形以及文字和数字图案等。在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与环境的轮廓走向相协调,与其他栽植植物相协调,如在大面积的草坪中,多采用带状、波浪状的图案;近方形的绿地中,常采用圆弧形、扇形的图案;宽阔的道路两边及大型绿化广场中,多采用椭圆形、放射状图案。其次,图案主题应与环境的主题相吻合。再次,图案的面积大小要与绿地面积大小相协调。 5、色彩搭配,布置色块时,红、橙、黄、绿、紫、白各色均可使用。单一色彩可体现规整的美;两种或几种色彩和谐搭配可体现丰富的美。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精心选择不同花色的花卉巧妙的搭配。如果有台座,花坛色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

1、3盛花花坛常用的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明。如三色堇紫色+浅黄色,橙色+蓝紫色,绿色+红色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并提高花坛明亮度,显得热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如白色建筑前用纯红色的花。

1.4色彩设计中还要注意其他一些问题:

在花坛色彩搭配中配色不宜过多,注意颜色对人的视觉及心理的影响。如冷暖色调,在应用时,冷色调要比暖色调的比例大些才能适度。花坛的色彩要和它的作用相结合考虑。装饰性花坛、节日花坛要与环境相协调,组织交通用的花坛要醒目,而基础花坛应与主体相配合,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不可喧宾夺主。同为红色的花卉,如天竺葵、一串红、一品红等,在明度上有差别,分别与黄早菊配用,效果不同,一品红红色较稳重,一串红较鲜明,而天竺葵较艳丽,后两种花卉直接与黄菊配合,也有明快的效果,而一品红与黄菊中加入白色的花卉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1.5图案设计

外部轮廓主要是几何图形或几何图形的组合。花坛大小要适度,观赏轴线适度。现代建筑的外形超于多样化、曲线化,在外形多变的建筑物前设置花坛,可用流线或折线构成外轮,对称,拟对称或自然式均可,以求与环境协调内部图案要简洁,轮廓明显。忌在有限的面积上设计繁琐的图案,要求有大色块的效果。一个花坛即使用色很少,但图案复杂则花色分散,不易体现整体块效果。盛花花坛可以是某一季节观赏,但至少保持一个季节内有较好的观赏效果。设计时可同时提出多季观赏的方案,可用同一图案更换花材,也可另设方案。

2、模纹花坛的设计

模纹花坛主要表现植物群体形成的华丽纹样,要求图案纹样精美细致,有长期的稳定性,可供较长时间观赏。

2.1植物选择

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对模纹花坛纹样表现有密切关系,是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低矮细密的植物才能形成精美细致的华丽图案。典型的模纹花坛材料如五色草类及矮黄杨都符合下述要求:

①以生长缓慢的多年生植物为主,如红绿草、白草等。一、二年生草花生长速度不同,图案不易稳定。

②以枝叶细小,株丛紧密,萌蘖性强,耐修剪的观叶植物为主。通过修剪可使图案纹样清晰,并维持较长的观赏期。枝叶粗大的材料不易形成精美的纹样。

2.2色彩设计

模纹花坛的色彩设计应以图案纹样为依据,用植物的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雅而精美。如选用五色草中红色的小叶红或紫褐色小叶黑与绿色的小叶绿描出各纹样的轮廓。

2.3图案设计

模纹花坛以突出内部纹样华丽为主,因而植床的外轮廓以线条简洁为宜,面积不易过大。内部纹样可较盛花花坛精细复杂些。但点缀及纹样不可过于窄细。设计条纹过窄则难于表现图案,纹样粗宽色彩才会鲜明,使图案清晰。内部图案可选择的内容广泛。

常见的有日晷花坛、时钟花坛及日历花坛等。

时钟花坛:用植物材料时钟表盘,中心安置电动时钟,指针高出花坛之上,可正确指示时间,设在斜坡上观赏效果好。

日历花坛:用植物材料成“年”“月”“日”或“星期”等字样,中间留出空间,用其他材料制成具体的数字填于空位,每日更换。日历花坛也宜设于斜坡上。

日晷花坛:设置在公园、广场有充分阳光照射的草地或广场上,用毛毡花坛组成日晷的底盘,在底盘的南方立一倾斜的指针,在晴天时指针的投影可从早7时至下午5时指出正确时间。

3、立体花坛的设计

立体花坛又名“植物马赛克”,起源于欧洲,是运用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红绿草类是立体花坛用最理想的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立体钢架上而形成的植物艺术造型。它通过巧妙运用各种不同植物的特性,创作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立体花坛作品因其千变的造型、多彩的植物包装,外加可以随意搬动,被誉为“城市活雕塑”“植物雕塑”。它代表了当今世界园艺的最高水准,被誉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葩。

立体花坛作品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需要集美术雕塑、建筑设计、园艺知识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它是在由钢架做成的基本形态结构上覆盖尼龙网等材料,将包裹了营养土的植株用各种有机介质附着在固定结构上,表面的植物覆盖率通常要达到80%以上,不同色彩的植株密布于三维立体的构架上,最终组成了五彩斑斓的立体花坛作品。

3.1花坛设计绘制

绘制花坛设计图时运用小钢笔墨线、水粉、水彩、彩笔等绘制均可。

3.2环境总平面图

绘制环境总平面图时应标出花坛所在环境的道路、建筑边界线、广场及绿地等,并绘出花坛平面轮廓。依面积大小有别,通常可造用1:100或1:1000的比例。

3.3花坛平面

绘制花坛平面时应表明花坛的图案纹样及所用植物材料。从花坛内部向外依次编号,并与图旁的植物材料表相对应,表内项目包括花卉的中文名、拉丁学名、株高、花色、花期、用花量等。若用花随季节变化需要换,也应在平面图及材料表中予以绘制或说明。

四、花坛植物种植施工

1、平面式花坛种植施工

1.1、整地翻耕

花卉栽培的土壤必须深厚、肥沃、疏松。因而在种植前,一定要先整地,除去杂物。如果栽植深根性花木,还要翻耕更深一些。如土质较差,则应将表层更换好土(30cm表土)。根据需要,施加适量肥性好而又持久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平面花坛,不一定呈水平状,它的形状也可以随地形、位置、环境自由处理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状,并带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平面花坛有单面观赏和多面观赏等多种形式。

平面花坛,一般采用青砖、红砖、石块或水泥预制作砌边,也有用草坪植物铺边的。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绿篱及低矮植物(如葱兰、麦冬)以及用矮栏杆围边以保护花坛免受人为破坏。

1.2、定点放线

在定点放线时,一般根据图纸规定直接用皮尺量好实际距离,用点线做出明显的标记。如花坛面积较大,可改用方格法放线。

1.3、起苗栽植

裸根苗应随起随栽,起苗应尽量注意保持根系完整。

掘带土花苗,如花圃畦地干燥,应事先灌浇苗地。如苗床土质过于松散,可用物轻轻捏实。掘起后,最好于阴凉处置放1~2天再运往栽植。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花苗土球松散,又可缓苗,有利其成活。盆栽花苗,栽植时,最好将盆退下,但应注意保证盆土不松散。

平面花坛,由于管理粗放,除采用幼苗直接移栽外,也可以在花坛内直接播种。出苗后,应及时进行间苗管理。同时应根据需要,适当施用追肥。追肥后应及时浇水,球根花卉,不可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否则会造成球根腐烂。

参考文献:

[1]林雪苹.浅谈立体花坛造景中植物应用.福建热作科技周刊,2007,32(3)

[2]王卓识.立体花坛造景应用现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

[3]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城市[A].风景园科的与发展论文集[C]. 2006.

[4]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1992No5

[5]周昆华.草花与城市园林[J].中国花卉园林,2004(5):32-33.

[6]金元元.草花造景营造城市生活新空间[J].中国园艺文摘,2009(1):40.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7

关键词:园林设计;虚拟技术;园林规划

随着VR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多个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其具有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的景观空间效果,深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青睐。这些VR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林设计师把控掌握设计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及方案的需求者更好地体验园林设计的场景,从而达到其设计目的。

1VR技术的相关理论

1.1VR技术的实际作用

VR技术的实际作用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1.1.1还原真实的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扫描进VR技术内,将环境真实地还原。还原的场景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是正有待形成的场景或者是遭受破坏的场景等。1.1.2创建不存在的环境。通过VR虚拟技术,可对需要构思设想的环境进行创设,比如一些玄幻小说中的场景,现实中永远都不存在,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1.1.3创建了真实存在的场景。实际上,人们都没有见到过类似于模拟环境,主要包括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一些微生物或者宏观的环境。利用VR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将其展现到人们面前,加深人们的理解[1]。

1.2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特征

1.2.1互动性特征。互动性指的是人们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特殊的现象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和各个元素之间形成交互行为。同时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元素形成特殊的定制,使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虚拟环境技术中可以使用的,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完成。1.2.2沉浸感特征。沉浸感从字面理解就是人们在使用虚拟环境技术时的体验感。利用虚拟环境技术,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用感官来体验的虚拟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感官效果,让顾客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和虚拟呈现的影像拉近距离。1.2.3想象力特征。想象力特征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环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判断推理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伴随着VR环境的应用而变得更加完善。

2VR技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1利用VR技术完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VR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将一些场景和人机交互的多维景观模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景观园林四季的体验计划,从而让园林景观更具有观赏、体验性,让顾客能够亲自感受园林设计中景观的照明设计、空间设计、风景等是否合理。能够通过多种方案之间的比较,让顾客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展示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能够给设计师更好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思维模式能够得到拓展[2]。2.1.2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多维全景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来展示方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利用VR技术可以把所设计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视化。方案放置VR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推敲,随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园内的区域节点、园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统一效果,也可更清晰地展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顾客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察意愿去进行项目欣赏,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景观设计,得到感官的互动体验,并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设计,更具有交互性[3]。2.1.3模拟施工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景观园林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模拟,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将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判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方案再到建设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的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安全隐患,最终实现施工方案的虚拟可视化。2.1.4有效降低成本。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特点在园林设计中展开应用和传统的建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传统建模的制作成本和打印成本,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的交互,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2.2建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能够将真实的场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设备场景在建模运行过程中的良好系统流畅性,因此,在设备运行前,需要对设置的三维场景模型具备的文件大小进行确认,否则可能会让虚拟技术在展开三维建模时出现中断,造成重复建模。此外,在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建模时,通常会利用AutoCAD以及3DSMAX相互配合,先利用AutoCAD软件推敲绘制整体平面环境,然后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建模。但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反复讨论和对比,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将园林中的各个元素相结合,精细化处理。因此,采用SketchUp技术在VR虚拟技术中会更加便捷。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应用

VR虚拟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主体,让客户能够更好欣赏环境和园林风景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展现的内涵,并且VR虚拟技术在对环境进行建模的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视野高度展开调整,会根据参观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逼真化的模拟,让欣赏者能够以自己正常的速度和步伐在园林中进行观赏,随心所欲地参观作品,做到人和环境的完美融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内涵

VR技术在园林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实践性不强、互动性不足、体验感不真实等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体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理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

3.1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园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授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合作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在此VR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类课程的理想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实的交互性。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

3.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VR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高授课过程的效率,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场景中的同一视角来共同观察和分析,抽象的问题也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解决。

4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如果想把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可以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把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利用VR设备,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并从中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对园林规划设计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兴趣所在[5]。

4.1VR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通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部分经典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感受作品设计的理念和优势。但是这些案例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案例中去观察和理解设计师的用意,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实现这类实践课堂真正的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因空间认知能力差、立体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之后的方案设计环节无从下手,或不知道自己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个才是最优方案。如何把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走入三维场景中,真正进入这些案例中去,通过VR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VR对于空间的还原与虚拟建模功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道具来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转换能力,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需要讲解的案例通过SketchUP建模后,用Enscape、Lumion等相关插件的转换和处理,建成VR教学资源库。在授课中,教师只需把这些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利用VR眼镜、手机或平板等工具,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观察案例的整体规划、道路交通、建筑风格、节点分布、植物种植等整体区域和任何角落,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4.2VR技术可充分展示园林景观作品

学生作业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通常会利用AutoCAD做平面,SketchUP或者3DSMAX建模,PS辅助做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时候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立体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方案中道路规划、节点设置、植物种植等是否合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在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依附于几个基础的制图工具是很难清晰、明确找出问题所在,只有真正进入空间内部,才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制作好的SU模型通过En-scape、Lumion等插件快速渲染转换成VR文件,在VR空间里去推敲自己的作品,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在审阅学生作业时,VR的体验感也会远远胜于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漫游动画来得更加直观便捷。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与甲方进行方案交流时,VR技术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甲方可以通过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路径游览和感受,也可以随心漫游在方案中感受设计效果。设计师和甲方可共同进入空间探讨方案的不足,根据甲方意愿不断完善、更新设计方案。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更方便非专业人士理解园林景观方案[6-7]。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关注。而虚拟环境技术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强化景观美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让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高飞.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8-20.

[2]仲琳洁.小城镇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1-13.

[3]吴圆圆,萍.VR技术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8(04):131-133.

[4]梁利东,江本赤,贾文友.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50-52.

[5]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6]孙漪南,李方正,李雄.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2):55-58.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8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已经应用于不同学科及课程领域,在《餐饮空间设计》课前由教师提出课程相关问题,例餐饮空间的类型、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学习,课上教师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和创作的模式体系。学生基本上根据项目实例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问题、设计方案。我校10级室内设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视觉符号在餐饮空间布局起到的作用,每个小组以视觉符号创作主题性餐饮空间,小组同学完成较好。这样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考察与汇报相结合的互动式方法的提出

在餐饮空间设计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教学,适当给学生上讲台讲的机会,课前把班级学生按小组布置到当地的不同餐饮空间考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遇到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所遇到困难,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教给学生更多的设计模式和方法,给予新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餐饮空间设计》这个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去进行考察,对本地的餐饮空间类型做简要整理,每个组都进行不同餐饮空间设计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写好考察报告及汇报PPT,再让每组学生对考察进行讨论、汇报。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能够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举一反三,一个设计方案变成多个,学生在激辩中还能互相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项目实例“公司制”情景模拟方法的提出

教师应多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专业问题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采用互动引导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把握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在餐饮空间设计课堂上把学生分成3或4人一组,模拟公司制下的设计团队,有设计主管、主案设计师、制图员、预算员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因此我们在模拟公司制的课堂上告诉学生先进的设计动态、流行得设计样式,梳理思路,把课堂环境模拟成工作环境,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课堂项目实例“公司制”情景模拟方法提出创新和积极的观点进行鼓励并给予横向和纵向的引导,开拓学生创作思路。

4.餐饮空间设计课程引进研讨型课堂方法的提出

“公司制”情景模拟方法的提出有利于在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上建立研讨型课堂机制的建立,在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研讨型课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因素,考虑满足学生合作活动、交谈活动、竞争活动和共存活动的不同需求。在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保证师生和生生的距离在个人距离范围内,有助于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我校10、11、12级室内设计学生餐饮空间课程实施了研讨性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针对南岗百合粥铺、专家公寓、小城故事烤肉等餐饮空间案例在课堂上与教师研讨方案、小组之间讨论,选取优秀方案分析总结等。餐饮空间设计课堂符合研讨型课堂概念的引入及方法的运用,学生应参与方案设计,有自己的主观设计意识,餐饮空间设计课堂研讨型教学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又保持了课堂教学原有的模式优势,具有平等民主性、互动合作性和研究创新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和创建独立的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和良好的环境,讨论式教学在此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对学习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研究显示了以教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半开放的姿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因此小组学习之间的研究、讨论教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餐饮空间设计课堂构架方式方法的提出

“课堂空间结构”是指学习空间的物理环境,包括课桌椅的布置、声光电环境、建筑区域划分等。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特点,课堂项目实例“公司制”情景模拟的引入,课堂的桌椅组合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课堂上多采用小组合作桌椅摆放方式。项目实例的引入在研讨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人对坐围成一圈,小组成员之间既便于接近又有目光接触,有利于讨论的进行。从长远来看,未来课堂的新型学习空间一定会基于经过实践验证过的较为成熟的框架进行开发并推广。

6.结束语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9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开设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系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如何教授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培养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技能型人才,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3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1 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不高,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由于基础差,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又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1.2 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中职学生年龄为15~18岁,很多人是从初中就直接面对职业教育,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个别年龄小的,可能还会先就业后成年,因此,这个关键的3年里,学生会逐渐定型,形成一些固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好好把握这几年,在教授过程中,不光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的方法,还应该更多地传授他们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小孩子一样地幼稚和无所事事。

1.3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重要。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2 优化课堂教学

2.1 设计好绪论紧紧抓住学生

设计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绪论,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生动、直观的案例,是引起兴趣和注意的关键。

在绪论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成功的案例制作成课件,展现给同学们,对每一个景区的绿地规划,提炼出特点,使同学们有一个简单深刻的记忆。

如:友谊南路道路绿地,给同学们看一张友谊南路路侧绿带微地形起伏与植物配植的效果图,该图在绿地竖向设计上采用了新颖的地形起伏地和微地形起伏,通过人造高低不一的起伏地形,形成了绿化景观的舒缓起伏,从而营造出流畅自如、高低错落的自然园林景观效果。通过地形塑造,不仅使平面道路呈现出立体化效果,最重要的是整条道路绿化的绿量也平均增加了20%以上。

再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友谊南路路侧绿带树种与配植的3张效果图,在树种的选择上,这条道路共栽植24种树木,其中包括许多名优树种。常绿乔木有雪松、桧柏、白皮松等;落叶观赏乔木有千头椿、合欢、栾树、火炬、法国梧桐、馒头柳等;观花灌木有红叶李、红叶桃、紫叶矮樱等;常绿小灌木有丝兰、铺地柏、小叶黄杨等;可修剪小灌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在季相景观营造上,上述这些大乔木大多四季常绿,将形成冬季的主要风景;夏天相继开花的合欢树和栾树、春天开花的红花洋槐、秋天形成红叶风景的火炬树。这些树木不仅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环境、降低噪声污染的作用,还能起到丰富绿化的视觉效果。

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学习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将来能够独立设计小型园林设施和主要利用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协调关系。

2.2 优化教学方法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而中职学生对学过的园林知识往往掌握得不牢固,过一段时间自然忘得差不多了。这时,需要教师把以前学过的园林知识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整理出有条理、很清晰、有特点、很简单、好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学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更好地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服务。如:在讲解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时,结合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案例,归纳出园林绿地规划的设计流程,见表1:

通过上述的学习,同学们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现场进行模拟。比如:要建一个中山君怡花园,有的学生扮演中山君怡花园的开发商,有的学生扮演设计院的设计师。双方见面后进行沟通,把设计任务交给了设计师。设计师接受设计任务后,让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在课堂上,有演员,也有观众,每个同学都是评委。观看表演后,大家开始点评,围绕着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各抒己见。如设计师向开发商阐述方案的设计理念、平面功能布局及风格特点后,开发商询问植物种植设计有哪些特点,设计师回复植物配置以多植乔木作为基调,可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在楼间的经典部位以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点景,以产生以花取胜的特色来;以常绿、落叶树种综合搭配,寻求植物之间最佳的生态关系和美学关系。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很快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3 加强实践教学

3.1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必要教学环节,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掌握从科学与艺术等不同角度分析实例,学习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范例的设计手法。

如:在讲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中,是围绕“生态”为设计主线,体现环保和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植物配置突出“生态”和“芳水”这2个特点,通过植物来改善空气的质量、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等,以多植乔木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以花取胜的特色;在水里和湖岸,以种植水生植物与花灌木相结合来丰富水景,以产生“芳水”的个性来。所用的植物见表2。

通过上述对案例的分析,同学们可以学到在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必须确定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整套设计方案必须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布局和组织,使设计有特色、有个性,新颖独特,实实在在。只有这样的好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并有效地增加附加值。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学到植物的配置,掌握天津地区适地适树的树种。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有以下因素:①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②重视植物多样化。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能观赏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还能观赏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③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欣赏到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2 加强作图实践

通过作图,提高学生作图技巧,在作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设计理论的应用,在作图实践中领悟设计原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划设计风格,达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做法:一(下转第87页)(上接第79页)是结合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观摩总结各类园林绿地建造规律,评述各具体园林绿地的得失,收集成功案例的平面图、立面图;二是选一个规划设计相对好的园林绿地,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评述讨论,并与理论相结合,找出原设计图,细读原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进行第2次评述讨论,分析其得失,再以原地形图与设计交底要求学生进行园林规划和设计,在完成园林规划和设计后对比原始设计图,再次评述讨论。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设计图,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作图的技巧,而且还能发现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用心设计的目的。

总之,在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养,通过“观察、研究、作图、感悟”的综合教学实习过程,尽快提高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能力,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实用人才。(收稿;2012-12-20)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10

分析了景观工程中常见的水利问题,并以绣江河景观工程为例,进行了渗漏量分析、水量计算、护岸设计等相关分析。

关键词

河道景观工程;水资源;水面面积

为了景观效果考虑,河道景观工程常常会拓宽水面,拓宽水面增加了水体蒸发和下渗量,改变原有的水系平衡条件,是否会大大增加耗水量,甚至影响下游用水,需要进行水资源的论证。景观工程在河岸周边进行生态种植,增加美化效果,但同时,还需要考虑河道的行洪影响,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抵御高流速的冲击,保障安全行洪,同时保护种植植物。

1.案例简介

绣江河发源于章丘市明水诸泉,向北西方向至金盘村与西巴漏河汇流,向北经绣惠古城,由水寨辛丰村入小清河,是小清河的重要支流之一。景观工程位于绣江河章丘市浅井路到济青路段,设计河长3.5km,区域总面积约3493亩,其中景观面积2400亩。绣江河承担向下游输送灌溉用水的功能,目前仅存3~5米宽引水渠道,渠道采用垂直驳岸。面临的主要水利问题:一是确定是否做河道防渗工程,二是论证扩大水面面积是否对水资源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三是河道岸坡如何进行水利工程防护。

2.防渗措施分析

根据当地相关调查,河道下渗仅发生于泉水(即河道水源)的枯水期,下渗量占总来水量的12%~23%。地下水与景观水系可形成互补,地下水位较高时可对景观水系形成补给,地下水位低时,由河道水系补充地下水。另外,防渗工程造价高,并且破坏原有的河道-地下水联通性,将破坏这种互补关系,不利于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综上,确定绣江河景观河道不做防渗处理。

3.水面面积论证

来水量:绣江河水源主要为泉水和汛期上游雨洪水。泉水来源于章丘东南部石灰岩山区和淄博市西南石灰岩山区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属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地下水类型,具有典型的雨源型特征。泉水多年平均出流量0.76亿m3,其中流入绣江河3076万m3。由于泉水主要为降水入渗补给,泉水出流的丰水期较雨季有一定的延期,主要为每年的8~12月份,1~7月是泉水的枯水期。汛期来水主要考虑上游28km2汇水面积雨洪径流,多年平均来水量554万m3,集中于6~9月份。耗水量:绣江河景观工程耗水量主要为水面蒸发量、渗漏量和景观绿地灌溉量。蒸发量受气象条件影响,如气温、气压、日照等,计算中,采用当地实测月均水面蒸发能力计算。渗漏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较低的5~7月份,河道水补给地下水。绣江河设计水面50万m2,水面宽110~170m。蒸发:设计水面情景下,年蒸发量53万m3。渗漏:发生于泉水枯水期,设计水面下,年下渗量563万m3。景观灌溉:景观项目区内规划绿地面积1230亩,灌溉水源来自绣江河,年总需水量40万m3。不同来水条件下,绣江河可向下游放水量1753~3883万m3。景观设计水面下,丰水年,各月来水量均大于自然耗水量,均可向下游放水,但5月份放水量微小,来水全部截流,用于维持景观水面,6月份开始,放水量逐渐增多。多年平均来水情况下,5月份,水量不足,部分水面可能达不到要求深度,无放水。枯水年份,来水量不足,主要出现在5~6月份,全部水面均有可能达不到要求深度,可采取暂停游船措施,无放水。此文比较了将水面面积缩小为40万m2的水资源情况,结果表明,缩小水面情况下,水量不足的时间会缩短,但对整体结果影响不大,仍然存在5~6月份水量不足的情况。综合景观效果考虑,选择原水面设计方案。由分析可知,一是景观水面蓄水量较合理,占泉水来水量的3%~6%;二是景观水系耗水为蒸发和下渗量,年耗水量占总来水量的14%~25%(以下渗为主)。下渗水量可形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充,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三是景观水系对下游灌溉影响较小。通过水系可向下游输送75%~85%的来水量。景观水面设计合理。

4.河道水利防护

考虑河道设计流速、沿线地质条件、潮汐涨落,为保证渠道运行安全及滨河带生态景观效果,渠道边坡需采取生态防护措施。常用的生态护坡措施包括:铅丝石笼、生态土石笼袋、生态植草袋、生态植草砖、活体木桩、植草毯等。在绣江河水面较窄河段,设计A断面———渠底宽为45m,边坡坡度约为1∶4,子槽采用铅丝石笼和生态土石笼袋防护,边坡配合绿化建设,种植生态植草。在绣江河水面较宽河段,设计B断面———渠底宽为100m,边坡坡度约为1∶4,子槽采用铅丝石笼防护,边坡配合绿化建设活体木桩防护,采用植草护坡。

5.结语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11

根据大桥建设条件,主桥考虑在以下3类桥型方案中进行比选:梁桥方案、拱桥方案、斜拉桥方案。

1.1变截面连续梁桥方案

主桥采用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孔径布置为:35+60+35m,引桥采用30m跨径现浇箱梁。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闭合箱梁断面,主梁支点全高3.5m,跨中高度1.7m。桥墩采用花瓶型墩,设分离式承台。每个桥墩设置9根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方案特点:本方案紧密结合桥址区微丘的特征,结构上、下部比例协调,简洁明快,下部结构采用的花瓶型桥墩,于朴实的整体形态之中蕴藏变化,给人以沉稳大度、刚劲通透的视觉效果,主桥与引桥配合流畅,并且可以通过细部景观设计来提高桥梁总体景观效果。主梁采用的变截面混凝土现浇箱梁,是同等跨径最为经济的桥型,设计、施工经验丰富,有利于保证桥梁的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维修质量。

1.2下承式系杆拱桥方案

主桥采用下承式系杆拱,孔径布置为:1×70m,引桥采用30m跨径现浇箱梁。主桥上部结构采用纵横梁体系,整体桥面板,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全桥设3道直径80cm圆形钢管混凝土拱肋。横梁与系杆固结,吊杆采用预应力高强钢丝,拱肋间设3道钢结构横撑。主跨桥墩采用柱式桥墩,桩基础,桩基础顶设整体式承台,每个桥墩设置9根直径为150cm桩基础。方案特点:系杆拱桥造型美观,其结构具有拱桥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点。它由拱与梁两种结构形式共同承受荷载,充分发挥梁受弯、拱受压的结构性能,拱端的水平推力由拉杆承担,使拱端支座不产生水平推力。拱与弦之间用竖杆联结而成。系杆拱桥内部为超静定体系,外部则为静定体系,因此不会对墩台不均匀沉降产生影响。本桥型方案主桥景观效果突出,但与30m跨径引桥配合效果一般,施工难度较大且工期长,造价比普通梁桥要高,后期养护需定期更换竖杆等部件,维护费用较高。

1.3无背索竖琴式独塔斜拉桥方案

主桥采用无背索竖琴式独塔斜拉桥,孔径布置为:70+35m,引桥采用30m跨径现浇箱梁。本桥为两跨连续刚构体系,塔梁墩固结。主梁采用钢箱梁,梁高2.8m。索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断面,塔高65m,水平倾角65°,斜拉索共布置12根,单面平行布置。索塔基础采用前后肢型式,钢筋混凝土深基础,直径均为4m,深30m。主桥连续梁下桥墩采用花瓶墩,桩基础。方案特点:无背索独塔斜拉桥是一种造型新颖的桥梁结构型式,它打破了传统直塔斜拉桥设计理念。该种桥型利用塔柱向一侧倾斜来平衡另一侧索的索力,不设背索,整体效果像一把竖琴,造型独特、视觉冲击力强,建成后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本桥型方案景观效果突出,与引桥配合效果也较好,但施工难度较大且工期长,造价偏高,后期养护需定期更换斜拉索等部件,维护费用较高。

1.4主桥桥型方案比选

3个方案的综合比较详从方案比较表可以看出,无背索竖琴式独塔斜拉桥造型别致,景观效果最突出,但不足是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且后期维护难度大、费用高。下承式系杆拱桥方案主桥造型美观,但与引桥配合效果一般,施工难度较大,工期长,造价高且后期维护难度大、费用高;相比之下,变截面连续梁桥方案不仅结构简单,施工难度小,工期短,造价较低,而且其景观效果可以通过优化细部景观设计得到提高。综合以上因素,并结合地方相关意见,推荐主桥采用变截面连续梁桥方案。

2方案设计

2.1总体布置

全桥共分4联,左右分幅、对称布置。桥跨组合方式为:3×30+(35+60+35)+3×30+2×30,共长377m,左右幅桥之间设1m空隙。

2.2上部结构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断面,单幅桥宽18.5m。从左到右依次设置2.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0m(机非分隔带带)+11.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在人行道及机非分隔带道板下预留了管线通道。主梁支点全高2.8m,跨中高1.7m。引桥采用等截面现浇连续箱梁,梁高1.7m。主桥上部结构横断面。

2.3下部结构

桥墩采用柱式花瓶型墩,设整体式承台,每个桥墩设置4根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台,

2.4结构计算

(1)上部结构计算采用桥梁综合程序按照平面杆系理论,对箱梁进行内力和应力分析计算。

(2)纵向计算按实际的桥面宽度,计算横向车道数量,按车道荷载计算,根据规范横向折减,考虑冲击系数和1.15的横向偏载系数。

(3)连续箱梁设计计算时考虑温度梯度引起的效应,梁顶最大不均匀升温25℃,梁顶最大不均匀降温25℃。

(4)桥墩按集成刚度法进行水平力分配,钻孔桩按摩擦桩设计,桩身内力按m法计算。

(5)基础不均匀沉降按1.0cm考虑,设计时按其最不利情况进行组合。

2.5桥梁细部景观设计

本桥为城市跨线桥,对景观要求较高。主桥推荐方案采用的变截面连续梁,线条流畅,上、下部结构比例协调,与引桥30m现浇箱梁搭配相得益彰,同时下部结构桥墩采用花瓶型墩,既显得沉稳又赋予变化,桥下视觉效果通透,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除此之外,方案还考虑了桥面景观设计。首先,在桥上左右幅机非分隔带处分别设置一弧线拱小品,拱型简洁明快,犹如一对展翅飞翔的鸟儿,为本桥增添了几分生动。其次,人行道外侧栏杆设计成弧线形,增强桥梁整体效果。同时加强桥上照明设计,在栏杆外侧设置夜景照明灯柱,增强桥梁夜间景观效果。

3施工期间保通措施

本桥跨越现状长株高速公路,主桥、引桥采用搭设满堂支架或门架现浇施工,为保障施工期间长株高速正常通行,必须做好保通措施。具体措施有:

(1)跨越长株高速段采用搭设门架现浇施工,在上部结构施工时需搭设防落物网,防止施工器具、材料等掉落到长株高速上,影响车辆正常行驶;

(2)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告知措施,距离施工区域2km、1km设置施工标志,距离“前方2km施工预告标志”300m和200m位置处,分别设置80km/h、60km/h分级限速标志;

(3)在施工之前与交警和相关运营部门协调沟通,做好施工运营期间运营秩序的维护;

(4)建立好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置相关的交通指挥人员和安全巡视人员,明确安全职责。

4结语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12

关键词: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09-01

一、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当代景观设计作品因过多的追求外在形象,没有太多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更没有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加以很好的应用,以至于造成了全国各地景观设计作品“千园一面”的痛心景象。当代景观设计从业者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更多的学习和继承。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通过对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的研究,加以当代先进的设计理念,使得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得以继承与创新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服务。

二、中国古建筑彩画概述

中国传统古建筑多注重依靠色彩加以美化装饰,彩画起着保护建筑和美化建筑的双重作用,也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是建筑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因此,彩画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的艺术价值

昆明官渡古镇存有唐、宋、元、明、清时期众多古建筑资源,在这些古建筑的斗拱、门楣、柱壁、窗户之上,以及外檐木构架上都绘制有大量精美的彩画。并因其位于多民族聚集区和宗教区域内,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历经不断地演变,使其兼顾特点鲜明的地域性和宗教性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有:丰富的题材,精美的图案,广泛的内涵,独特的造型,灵活的运用,合理的布局,众多的色彩等特点,高超的艺术价值,足以为当代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充沛的养分。

四、彩画设计元素的提取及应用

(一)彩画元素在铺装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铺装造型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景观设计中通过铺装设计和铺装图案的应用来引导人流。箍头,位于建筑的檩、枋、梁彩画副箍头以内的位置,造型呈带状,例如可将彩画中的“金琢墨软观头活箍头”图案纹饰形式,运用到道路四周边缘铺装设计中。可将“金刚宝杵盒子”的纹饰图案,以浅浮雕的形式应用到道路中心图案铺装设计中去,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彩画设计元素加以创新性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地面铺装形式更加丰富,也可起到装饰美化作用,还能对彩画文化传承和发展尽以义务,同时也可以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彩画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灯具、树池、坐凳、音响、垃圾箱等景观小品也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点缀元素,除具有使用功能和提供相应的服务外,还兼具一定的美观性和特殊指向性的特点。例如可将“卷草纹”加以演化创新应用在景观灯具的外部装饰设计上,柔美的“卷草纹”线条以滕绕的图案形式依附于景观灯柱外观之上,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

(三)彩画色彩意向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官渡古镇古建筑彩画具有丰富的色彩配置,不同的图案纹饰也往往由不同的色彩组合加以绘制,因需求不尽相同而色彩搭配各异。可在植物造景时应用彩画中的一些色彩元素和图案元素加以设计。降魔云纹饰是平板枋运用最普遍的一种纹饰,由明式彩画里的降魔云纹演化而来,由升云和降云共同构成云纹饰,也可将“降魔云”的图案纹饰应用到绿化与铺装相交的边缘地带的图案造型设计中,既合理舒适,又兼具二方连续的整体性和连贯指向性审美特点。

(四)彩画材料肌理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是人对设计载体表面纹理特征感受的表达。不同材质肌理具有的肌理质感不尽相同。在彩画设计元素中,采用不同的质感肌理材料,能够展现出赋予新视觉变化的设计。例如在当代景观设计中,通过提取彩画设计元素产生的立面肌理效果,可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硬景(道路)和软景(植物造景)中,通过整体材料的肌理变化来表达现代广场的特征和场域,使其既有当代景观设计的魅力又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当代景观设计中能够结合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很多,在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对景观设计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将古建筑彩画文化科学合理地加以继承、创新和弘扬,最终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眼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合理地融入古建筑彩画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为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出具有特色鲜明、东方魅力的当代景观设计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广全.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