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时间:2023-08-07 17:31:54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景观;设计;创意;元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在城市规划及其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将从概念和案例两方面来初步探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

1. 1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的概念

在中国,景观一词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当时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的名词。在丁圆的《景观设计概论》中指出: “景观( Landscape) 指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但是从创意的角度来看,现代景观创意设计的定义则更为具体,主要指通过对景观中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行创意化设计,从而获得与原有的景致所不一样的效果。

1. 2 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的案例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2010 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10 年ASLA 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2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

2. 1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

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园路是引导人们在景观区中进行玩赏的驻足空间,其设计与景区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相结合而共同组成园林景观。所以,园林道路也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以及走向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国内著名西溪湿地公园中,其园路设计就非常具有创意特色,一条50 m 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因而其创意化设计兼顾了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功能性质两个方面,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如图1 所示。再如,德国里姆景观公园的园路设计,用笔直的路径和轴线切过大块的草坪,打破原来单一的静止状态,产生流动的感觉,同时也产生层次空间的变化,给人们一种规整又不失协调的感觉。

园路设计首先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需要因地制宜而有明确的方向性,因为作为园林的导向脉络,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人的景观体验。在园路设计中,主路要能贯穿整个园区,联系到各个风景点,从而形成景区的骨架,而支路和小径则可以蜿蜒绵长,以增加游赏情致。此外,园路设计还必须要遵循协调原则,即其设计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吻合,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体的景观设计。但是园路并非只能进行中规中矩的设计,除了主次分明和协调原则以外,园路还可以进行各种创意变化,例如在整体走向上具有一定弯曲度,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或者在园路两旁进行一定的装饰和点缀,使其更具对比与协调,营造视觉的感染力。

2. 2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

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

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德国里姆景观公园草坪中的铺装很有创意,几块石碑坐落在草坪上,更加显示出硬质与软质的对比,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非常巧妙。

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关注质感、色彩、尺度等方面的设计因素,好的铺装设计既有指引功能,又具审美意境,可为整体景观增添设计效果。创意化的铺装设计还可在其纹路上进行丰富想象,使得一般材质性的铺装设计更具视觉审美感。

2. 3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水景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艺术中的设计难点,但也常是点睛之笔。水的形态多种多样,设计师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水景的特点,那将会给整体景观增添更多的情趣。

例如,在国内著名长兴仙山湖公园中,其仙山湖水域面积约为10 km2。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

仙山湖景区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仙山湖景区生态环境非常的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其地貌景观非常的独特,各种生物丰富而繁茂,还云集了很多非常珍稀的天鹅在此安家,这是极为难得的自然生态现象,在视觉上有着极强的创意化特征,给人带来了清新、自然、舒畅的感受。

2. 4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植物

植物是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植物的景观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在具体的景观植物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适当的设计与规划,并遵循相应的形式美规则,如对比与协调原则、均衡与稳定原则、比例与尺度原则、节奏与韵律原则等等。

例如,在长兴仙山湖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中,其创意设计也主要根据生态化元素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兴仙山湖湿地历史悠久,在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逐渐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因此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重大的影响。仙山湖的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物复种、有害植物清除等措施,对仙山湖湿地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浙江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因此,整个湿地公园不仅仅在规划原则上具有创意性,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非常独特。再如: 俞孔坚教授设计的天津桥园公园,利用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独具特色。

3 结语

总之,景观设计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概念,并涉及多种学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其具体的分类则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此外,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园路、铺装、水景与植物等要素也非常重要,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在这些设计要素上进行相关的创意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可给整体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效果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邵力民. 景观设计[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87-88.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2

1观音塘湿地公园设计概况

重庆观音塘湿地公园是一个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公园,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文化、美学和生态等功能的湿地公园。1.1地理位置及区域社会条件一首“玉映重壁山映山,双河连江源为源。常思状元报国志,笑看璧玉谱新篇”,将整个璧山的风土风貌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城区的璧南河畔,因地处观音塘地区而得名。公园占地40.5公顷,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中国西部湿地公园之典范。公园倾注“自然、文化与未来”的概念,兼具“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吸纳璧山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山、水、林、园完美结合的绿色生态湿地公园。公园充分体现“生态休闲娱乐”“湿地科普教育”“历史文化传承”三大功能,是具有璧山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科普湿地。整个湿地公园从空间上来说由两部分组成,即绿色空间与建筑空间[6]。公园内共有以川东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仿古建筑9座。具有特色的彩绘亭、楼、阁等,分别以“蓬莱仙境”“凉伞云遮”“虎蜂马迹”等“璧山八景”命名。湿地公园植物品种繁多,已种植植物品种677种,其中水生植物、旱生植物更是刷新了国内城市湿地公园植物品种数量的纪录。1.2资源特色湿地公园属于一种耗散系统,其中的草地、林地、水体及农田等生态单元承接着自然生境与生态服务的两大功能,对于净化空气、调温调湿、降生减噪、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景观系统健康运作、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等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7]。因此,它的资源特色也极其丰富,对于人们而言它不仅具有视觉上的观赏价值,还具有文化上的教育价值,更具有身心上的保健功能。1.2.1观赏价值湿地公园通过草地、林地、水体、廊桥、建筑等在视觉上为人们构建了一幅三维的立体画面,使人们流连忘返。引进国外的珍稀品种如黄色水鸢尾、马兰眼子菜、紫色再力花、纸莎草(图2)等,这些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观赏花卉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场的视觉盛宴。1.2.2科普活动与文化活动属性的契合湿地公园担负着一个城市中青少年儿童的自然生态教育重任,它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8]。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雅具有生态教育的潜质。老师可以通过湿地公园里的森林、河流、农田、郊野等为儿童讲解生态知识,使之了解大自然的构成,熟悉各种植物的属性与习作。同时,这些植物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如松柏类代表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牡丹视为繁荣兴旺的象征等。湿地公园通过科普活动来体现文化价值,而它的文化价值又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意义,二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1.2.3休闲游憩活动最重要的是它的休闲游憩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迫切需要在工作之余有一片温馨舒适的天地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生活压力。而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来实现这个愿望,它通过营造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环境,令人们暂时放开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享受植物景观带来的惬意,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怡情养性[9]。

2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实践

2.1生态设计的含义生态学家瑞恩和考恩在1996年首先提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10]。这种协调我们概括为就是遵循自然、尊重生物多样性、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干涉、建设更加生态的景观。2.2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理念好的理念是设计的精髓,它不但会反映设计思想更会凸显文化价值,通过对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概况可以概括出它的生态理念就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条件下,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的干涉,使其自然资源更好的发挥它的效用,建设以“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景观生态设计。2.2.1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湿地生态系统生存着大量的动植物,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保护和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当务之急就是提高监管水平,对于湿地系统中突然出现的某些动植物品种数量增长过快要做好切实深入的调查,充分发掘当地特色的动植物品种,需引进外来的物种要综合考虑其属性,有效地控制农林牧有害生物,增强生态服务系统,为各种生物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2.2.2减少人为干涉湿地公园是在一定的场地上进行的,人为的活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它的设计,有些湿地公园过多地考虑人为因素,从而使景观原本的自然特质减弱了。由于人为的因素,自然正逐渐被剥夺了生产力、自我调节能力、对生命的承载能力。在减少人为干预的同时要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美国西部人口稀少,周围到处是荒野,其湿地公园很少掺杂人工的雕琢,有一种很强的自然魅力。因此,美国人喜欢把他们的湿地园林景观自豪地称之为国家公园。如大沼泽地国家公园、红杉树国家公园等。2.2.3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从古至今我们都在谈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质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人只是自然系统中最优异的要素,人的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的变化,所以要求人应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创造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具备的至善环境[11]。景观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感受,使设计为人服务,让大众易于接受,此种设计理念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对于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的设计我们要达到在建筑空间上“以人为本”,绿色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天人合一”。这两者就是互为图底的关系,也是构建湿地公园的必备要素。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们生态建设机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人为本则是人文生态的栖息所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城市的必要条件。2.3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构建的原则从观音塘湿地公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构建的基本原则就是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实用性。四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四性运用得炉火纯青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景观设计。2.3.1科学性科学性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建设中是基础。没有科学性,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了。科学性的核心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而师法自然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在湿地景观生态设计中我们忌讳在南方设计北方的植物景观,在北方设计南方植物景观,这种方法既会加重经济负担也会造成植物损失。所谓施法自然就是要熟悉自然界的南、北植物物种及自然的植物景观的生态属性,如密林、疏林、树丛、灌丛、纯林、混交林、林窗、林中空地、自然群落、草匍、湿地等。2.3.2艺术性艺术性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建设中是主体,没有艺术性的景观生态设计便缺乏生命力,它主要是通过统一、均衡、调和、韵律四大原则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中发挥作用。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时,树形、色彩、质地、比例和线条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出多样性,但又需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从而产生统一感。这样会使整个设计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的设计会使人感觉杂乱无章,甚至感到支离破碎、缺乏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看不出设计的重点。只有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取得成功与突破。均衡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上体现得较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品种搭配在一起要按均衡的原则来组景,会显得稳定、和谐。如观音塘湿地公园的亲水栈道入口两旁的再力花(图3),左右相互对称,或插以落羽杉以视均衡。对于生态景观规划,更多的是体现调和的原则。调和让人产生柔和、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相似性和一致性,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设计时用差异和变化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让人产生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如观音塘湿地公园的落差30米的叠水瀑布与主体水景形成一动一静的效果(图4),因此,对于湿地景观生态规划人们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在景观生态设计中,各种植物的种植与规划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从而产生韵律感。在观音塘湿地公园中到处都印证了这一原则,各种植物成排或成组地栽植(图5),一条道上间隔的种植不同品种的植物尽显其变化及多样,犹如琴键上音符一样。2.3.3文化性文化性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建设中是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一具只有躯体的壳。我国古人在造园中对于植物的生态规划运用独具匠心,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文化意趣的景观设计,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就是最好的案例。观音塘湿地公园不管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带有典型的川东文化特点,植物景观上大量栽植黄葛树、北碚榕、南川木菠萝、山桐子、连香树、青榨槭、喜树、缙云槭等重庆树种,既丰富了植物品种更体现了突出了川渝文化[12]。2.3.4实用性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建设中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植物景观的功能上面。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温调湿、降声减噪、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由于植物的种种功能特性,使得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规划尤为重要。

3结语

通过对观音塘湿地公园建设的了解我们熟悉了对于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与原则,懂得要设计一个好的湿地公园应该从哪些方面探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利用植物景观重建因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受到破坏的地域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表现地域性文化精神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理论和实践证明,在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域环境下的设计手法和绿化模式,只有站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下,本着“以人文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分运用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与原则,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湿地公园。

作者:郭选昌 曾利荣 单位:重庆大学 艺术学院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象棋文化;公园;生态保护

1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概况

本项目位于马站镇偏北约2公里,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棋盘村。全村1000余户村民有70%以上爱好下象棋,且有一定的棋艺水平,显示了象棋受民众喜爱的程度。本项目规划面积为2932.24平方米。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所处位置气候湿润,年平均温度为17.9°,年降雨量1639毫米,无霜期296天。棋盘村是四季柚的发源地,还是马站镇最早引进蘑菇种植技术,建有标准化蘑菇示范园去,温州市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龙头山作为生态农业基地,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另外,棋盘村还以历史悠久的棋文化吸引人们的眼球,至今村里还保存着明末嘉靖年间制成的石棋盘,村里的老老少少闲暇之余还会在这对垒几局。有众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及古树名木,民居主要植栽山地围绕的山谷中,谷中以农田为主,山脚植被丰富。甬台温高速复线、省道从境内穿过。

2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2.1设计依据及原则

公园设计依据主要有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公园设计规范》、苍南县绿地系统主体规划、马站镇总体规划、马站镇棋盘村部级生态村建设规划以及机房提供1∶10000的地形图和设计人员现场勘查。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重构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营造自然绿色的湿地公园。强化公园的观赏性,创造宜人、优美的景观效果。公园的投资不应太大,对其设施和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可实施性和耐久性。对象棋文化以及当地民俗深入挖掘,在满足功能需求及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发展棋盘村,展现新农村建设的窗口。

2.2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定位

综合棋盘村的资源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绿地系统的作用,从当地的象棋文化、蘑菇种植、传统民俗、生态湿地、生态绿道的开发与保护等因素,将本案定位为一个集象棋文化、农业观光、湿地保护、户外野营、生态健身为一体的乡村主题公园。

2.3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构思

以中国象棋四大名局之首的“七星聚会”为设计主线结合区内原有地形地貌及历史文化遗存在该区设计七大主题功能区。沿着省道边上设计公园的主入口服务区以“车”为主题,象征该区为人流集散点四通八达。在原有蘑菇种植区形成蘑菇观光园以“象”为主题,刚好切合象走田的思路,体现农耕思路。在村委会的东南侧的原有水田区域设计生态湿地保护区,该区为本次设计的重点,以“将”为该区主题,再次阐明该区的重要性。以上三个分区为本次设计的核心。在核心区的有四大景观节点,犹如四大“卒”时刻保卫和辅助三大主棋。四大景观节点分别为自助旅游营地驿站区、四季柚采摘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生态保育区。

2.4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分区设计

环境容量的测算一般有三种方法:游道容量法、面积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综合考虑公园的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分布情况、交通状况和游览方式等因素,该设计环境容量采用游道容量法进行计算。游道容量法适合于地势较陡峭、成线性布局的景区。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总游线长度为2389米,以人均占有游路5米考虑,全年可游览天数为300天。根据环境容量的估算公式得出,其日环境容量为1240人,年环境容量为37.2万人。整个景区工设有七大功能主题区:主入口服务区、生态湿地保护区、蘑菇观光区、四季柚采摘区、自由旅游营地驿站区、现代农业观光园、生态保育区。

2.4.1主入口服务区

与省道相连接,以规则的中轴式打造主入口服务区的景观。入口设置提有“浙南象棋文化主题公园”字样的三开式的门坊。林荫道走廊穿过生态停车场来到开阔的入口广场及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两边布置对称式的树阵广场,左边有条道路延伸到休闲登山道。右侧道路则延伸到蘑菇园区。本案例的生态化停车场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充分运用植草砖、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各项举措,将整个停车场打造成生态的雨水收集基地。

2.4.2生态湿地保护区

生态湿地保护区位于村庄东南侧,主要结合耕地现状,以水系为主穿插整个湿地,根据景观功能需求设置木栈道、观赏平台、休闲亭廊、生态浮岛、棋盘广场、花田观光地等。整个区域分开放、半开放、封闭保育的空间。局部针对游人开放观赏体验,局部则需要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考虑,减少人为的干预。开放区域的棋盘广场可以设置景观小品,增加游人的参与度。半开放区域的木栈道区域则可以为游人提供一个观赏拍照的取景点。湿地保护区,主要考虑湿地生态的自我平衡、湿地植物的自然净化能力。本案例将生态湿地建设成园区的水体水质净化设施,园区各类配套设施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后得到的中水通过管道向湿地内的静塘排放。静塘相当于一处沉淀池,初步处理沉淀中水中含有的泥沙等杂质,以减轻整个湿地淤积情况。经过初步沉淀的水体利用地势高差向生态塘流动,生态塘内种植了大量可净化、吸附、吸收水体中含有的P、N等元素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竹、美人蕉、水葱、慈姑、睡莲、荷花、鸢尾、花叶芦竹、再力花等。不仅如此项目设计人员还在水位较深不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设置了人工生态浮岛,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提高了湿地内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对净化和改善湿地内水质起到了提升作用。与此同时人工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景观模拟了自然湖泊中的小岛和离岸浅滩,将整个湿地的景观线向水体中央推移。各类水生植物在春末夏初都处于盛花期,色彩缤纷的花朵使得整个生态湿地成为园区的景观中心,吸引游客前来驻足观赏。

2.4.3蘑菇观光区

蘑菇是马站镇的支柱产业,享誉全国,拥有“中国蘑菇之乡”的美誉。蘑菇更是棋盘村的产业特色,建有标准化蘑菇示范园区,温州市无公害蘑菇生产基地。

2.4.4四季柚采摘区

四季柚是马站镇的支柱产业,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的美誉。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产业优势,在本案中设立四季柚采摘区,可以让游客采摘到新鲜的四季柚,使游客在体验劳动乐趣的同时,还能品尝自己劳动成果。

2.4.5现代农业观光园

现代农业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而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场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可以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拓活动场所,提供服务设施,招揽游客增加收入。

2.4.6自由旅游营地驿站区

自助游是新兴的一种自由便利、时间安排随意的旅游方式。受当代民众的青睐。无论老少,都可以体验,享受到自由、深入、有特色的旅游体验。成为未来旅游的一个主要趋势。本区域内主要以疏林草地作为景观布局方式,耐践踏的游憩型草坪为前来露营的游客提供了安营扎寨的良好条件,而大面积草坪中零星布置的大乔木如:雪松、香樟等为游客提供了相对较为隐僻的活动场所。同时在此区域公共厕所、路灯、供电箱、超市等配套设备也为露营的游客提供了便利。

2.4.7生态保育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除了提供人类活动的空间,还需要还原自然一个有自我治愈的保育空间。避免人为活动的干预。生态保育是人类对自然最大限度的保护。对自然生态链的多样化及平衡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生态公园的重要功能,就是保护该区域内原有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将人为影响降至最低,本案例在园区东北的山丘设置了一处面积较大的生态保育区,一方面隔离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原本山林的破坏,另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当地四季柚植株资源。

3结语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cing mechanism of scenic area, this paper thinks about the ticket pricing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wetland park through the willingness payment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case comparison method, the cost input method and the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 Taking the Haiz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cenic planning is carried out and the price of the wetland park is set at 60-80 Yuan through analysis.

P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门票价格;定价方法

Key words: urban wetland park;ticket price;pric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57-03

1 景区收费定价机制

目前国内外旅游景区的收费定价方法多样,考虑的依据主要有资源品位、成本投入、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同类型景区收费水平的比较等。本文采用意愿支付调查法、案例比较法、成本投入法、模型计算法四种方法,以如下几种途径所得出的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珠湿地公园”)的合理收费水平:①调查问卷和相关利益者现场访谈的统计结果。②案例景区的价格水平,包括国内外湿地公园和广东省内生态型景区的定价水平。③海珠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本投入和游客量。④学者针对景区收费定价的相关研究成果。

2 湿地公园门票定价方法

2.1 意愿支付调查法

在旅游产品市场上,该方法是基于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理解和认可程度来决定价值,而不是产品的实际价值。因此,该方法以游客感受为中心,研究其对票价的预期和消费意愿。通过对公园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对政府部门代表的访谈,计算游客意愿支付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得出收费价格应在30-80元。

2.2 案例比较法

2.2.1 国内外湿地公园案例比较

根据官方网站和旅游信息网页资料整理,国内外湿地公园的收费情况如下: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50元;杭州西溪湿地公园80元;香港湿地公园30港币(约为24元);广州南沙湿地公园50元;美国奥兰多湿地公园个人5美元(约为30元),私家车辆(约为60元)。可以看出,入园价格最高的是80元/人,因此,海珠湿地公园的收费价格不能高于同类型景区的定价水平,最高定价80元。

2.2.2 国外国家公园案例比较

刘鹏飞等2011年研究[1]表明,美国国家公园收费价格占人均月收入比例不超过1%。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也把这个数值作为衡量景区收费高低的一个依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的数据,2015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2896元。当收费价格占月人均可支配收入1%,理想定价约为30元。

综上案例比较,海珠湿地公园的定价可在30-80元之间。

2.3 成本投入法

对于资源依托型景区,收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实际资金投入,包括人财物投入,是客观有形、可计量的,也是景区收费价格的基础。二是景区的资源价值。[2]以海珠湿地公园的经营成本和资源价值为基础成本,均摊到进园游客上,即得收费的价格水平。

2.3.1 根据实际资金成本投入计算

考虑适当的营业税率和利润水平,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计算方法为:p=■×(1+t)(1+r)(P为价格,C为成本,Q为游客量,t为营业税率,r为期望利润)。

根据海珠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2)的投资估算,平均每年的投入约为8000万元,加上人力、物力、自然景观维护、动物救助等方面投入,平均每年投入约需1亿元。据一般经验,景区的人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约需4500万元门票年收入来维持人力成本支出。

根据测算,公园年容量最大值约为420万人次。据同类型景区经验,年接待量可达约300万人次,去除免费入园的游客人次,购票入园约为80万人次/年(包括以优惠价入园的游客)。

湿地公园运营还需支付营业税3%(按文体业的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的税率等,综合税率计为6% 。因其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景区,并不着眼于门票经济,忽略期望利润。

根据以上,可计算得海珠湿地公园收费价格为:

p=■×(1+t)(1+r )=■×(1+6%)=59.625元

取整数60元作为收费价格,这是维持景区基本运营的价格水平。

2.3.2 综合旅游资源价值计算

景区定价时,除了用成本法来计算,景区资源价值也是定价的基础。海珠湿地地处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是我国非常特殊和罕见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类型,对该地区的水文调节、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广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海珠湿地的资源价值极高,收费价位可适当提高来体现资源价值量。

2.4 模型计算法

2.4.1 景区收费价格制定的影响因子和模型构建

景区收费价格的构成因素包括景区级别、景区规模、管理体制和产品类型;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行业环境。前人研究[3][4]对各因子与收费价格相关性M行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主要影响因子:景区等级、景区面积、管理体制、产品类型、产业环境和行业环境。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因子与收费价格的相关系数Pi(见表1)。

资料来源:黄潇婷,卢润德等人的研究结论,2007-2008。

计算理论价格的公式为:P=A×∑pixj其中,P为收费价格;A为常数,表示所代表的收费价格;∑pixj是计算各因素影响得分(i=1,2,3,4,5,6;j=1,2,3,4),最高4分,最低1分。

关于A值的计算。根据问卷调查获得游客认为合理的价格范围a1-a2,则取其中间值■,而l-4分的中间值为2.5分,得出 A=■/2.5根据具体景区的各指标,在表1中找到相应位置,进而根据公式计算出价格。

2.4.2 海珠湿地公园实证研究

海珠湿地公园已获批为部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级别等同于4A或5A级风景名胜区。

2015年广东省GDP约为72812亿元,其中旅游收入10365亿元(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布的数据),产业环境指标为:■×100%=■×100%=14%。广东省内部级湿地公园有星湖国家湿地公园、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根据表1可得表2。

根据前文游客意愿调查,收费价格在30-80元范围内浮动比较合理,可得A=(30+80)/(2*2.5)=22。根据公式可得出收费价格应为:P=A×■pixj=22×(0.4×4+0.09×3+0.23×2+0.15×1+0.02×3+0.11×2)≈61(元)

根据此模型计算的合理收费价格61元,在实际运营中,可根据产生的成本来浮动调整定价。

2.5 海珠湿地公园收费定价水平

通过四种定价方法测算,意愿支付调查法和案例比较法分析价格应在30-80元;成本投入法计算得出价格为60元,综合考虑资源价值,得出收费水平应在60元以上较为合适;模型计算法得出收费价格最合理值为61元。

3 收费价格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3.1 主导因素原则

构成收费价格的基本元素太多,不可能对其一一穷尽,因此只能取一些主要因素作为构成价格的基本点。

3.2 资源等级与价格相符原则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景区收费价格要根据价值等级实行分等定价。海珠湿地公园的资源价值非常大,对其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属于部级湿地公园,比一般的城市公园价格(5-30元)略高是合理的。

3.3 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

每个公民都享有旅游资源的权利,因此景区收费价格的确定,须讲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公益性,海珠湿地本是城市的一部分,应造福于民,若收费太高,则剥夺了城市居民享受自然的权利;二是宣传教育性,湿地博物馆、湿地文化长廊等设施对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极大教育意义,应对特定对象免费。

3.4 要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

尽管景区门票收入远远不能和维持旅游资源价值的投入相提并论,但是合理的收入对湿地保护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因此收费价格应按照有利于资源保护和适度开放的原则核定。

3.5 要合理补偿大环境建设价值

湿地公园开发属于政府主导型,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交通、电力、通讯等条件,以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因此,价格构成中可适当包含投资回报,如资源保护费、宣传教育费。

3.6 确定最高限价原则

景点资源不仅仅是商品,而应让公众参观完景点有自豪感,而不是高消费的感觉,从而使游客望而却步。

结合收费价格制定的基本原则,考虑到湿地公园旅游容量有限,以及湿地资源维护成本较高等因素,海珠湿地公园的收费价格可定在60-80元之间。

参考文献:

[1]刘鹏飞,梁留科,刘英.中美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5):109.

[2]柏宁,臧岩.旅游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1):26-29.

[3]黄潇婷.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5):73-78.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湿地公园 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湿地(英文:wetland)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无数的动物,植物都是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独有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湿地保护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就是保护湿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生态的重要环节,建设湿地公园是发挥湿地功能与效益的重要途径[2]。

然而由于人们对湿地认识的局限以及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相脱节,而且湿地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认识还不够,科学理论还不够完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园内自然形成的堤、岛、浅滩等湿地地貌景观特征不明显甚至缺失[4],景观硬质化导致水陆过渡空间的缺失;植物景观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5];湿地公园景观没有考虑区域文化元素,与区域湿地文化脱节[6]。因此,在接下来我们要以可持续设计为原则,以湿地为主题,建立不同功能、风格及性质的景观设施,将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自然保护有机结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及构成要素

1.1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弘扬湿地文化、湿地功能利用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是指以湿地为对象的景观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建设与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人们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方式,湿地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1.2.1 城市湿地水体景观

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是最重要的,湿地中近60%的景观以水体景观为主体。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湿地水域景观、湿地岸带景观及近岸路域景观三部分构成。水域景观主要通过水深、流速、水质等水体性质来表现水体或静或动、或缓或急、或碧波粼粼或汹涌澎湃的特点,形成如滩涂、沙洲、池塘、亲水栈道、园桥等静景以及溪涧、喷泉、飞瀑等动景。岸带景观是受水位、潮汐等影响形成的浅滩、沙洲和滩涂等景观,以及不同的驳岸类型,如块石驳岸、砾石缓坡驳岸、沙滩岸带、植物岸带等,展示或凹或凸、或曲或直、或虚或实、或连续或间断的线性岸带景观[8-9]。近岸陆域景观主要是指为方便游人观赏的亲水台阶、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组织游览路线的近岸道路景观(如汀步、园桥)和提升湿地意境的人造景观小品等[3]。

1.2.2 城市湿地生物景观

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通过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配置来表现。根据湿地植物的形、干、枝、叶、花、果等观赏要素,塑造不同季相特征的湿地植被景观。如春赏鸢尾、荇菜花;夏观荷花、凤眼莲;秋游香蒲、芦苇荡等。利用湿地植被的簇生、丛生、片生等分布特点,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法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景观形态,例如湿地植物迷宫、植物景观雕塑等[6]。湿地动物景观的主体主要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观赏鱼类等组成。动物是湿地公园的可移动景观,为湿地公园增添生机。根据湿地水鸟的生活规律,动观其放飞、归巢等场面,静赏潜水的游禽、觅食的涉禽以及不同水鸟的环志特点。湿地中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能够满足游人对富有自然野趣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1.2.3 城市湿地文化景观

湿地文化景观就是在湿地原有的生态特征下,体现区域的民俗传统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体现湿地环境有的场景、意境[8]。湿地公园的人文景观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人类利用湿地的各种生产方式所形成的渔猎文化、稻田文化、苇田文化,以及受此影响而形成的饮食文化、住宅文化、服饰文化等。(2)人类改造湿地所留下的印迹,如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古运河、古桥梁、堤坝、古建筑等水利工程和临水建筑等硬质景观。(3)与其他文化相交融形成的文化结晶,如与文学艺术交融形成的历代文人墨客、王侯将相赞美湿地的诗词歌赋,描绘湿地风情的书法字画,受区域文化影响形成的母亲河文化,山歌、舞蹈等民族文化和纪念凭吊的习俗文化,以及见证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等。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特点及原则

2.1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以及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它同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为主体,以陆地为辅,绝大部分的观赏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

(2)湿地生态的脆弱性。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3)湿地景观设计的延伸性和连贯性。湿地公园景观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其本身的生态过程, 还必须考虑湿地与集水区域毗邻海岸及陆地的复杂连带关系。

2.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首先应该重点突出湿地景观,同时还要尽量维持湿地的自然风貌, 为公众创造一个零距离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应从湿地的蓄洪防旱、净化污水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出发,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乡土植物、土壤和其他自然资源,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尽量做对环境破坏及影响最小的设计。

(2)以人为本原则 园内景观应满足人的亲水特性,提供多种可直接欣赏水景的途径,创造足够的可参与、体验的场所和机会,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全面感受水的魅力,应针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不可达性和湿地植物多以草本为主的局限性,注重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接性以及适当配置乔木使游廊达到遮荫的效果。

(3)美学原则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湿地公园景观要体现出立体美感,就要求设计师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营造出形式美,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体系,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物质材料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景观产生共鸣感。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要善于利用景观美学创造形式美,既注重整体设计的共通感,又要着眼于局部;在周围的建筑群、雕塑等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质感和传统意境,既要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敢于对现代西方艺术进行大胆尝试,以营造融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形式美感。

3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大致分为:湿地保育区、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以及服务管理区等[9]。湿地保育区属于原生态保护,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景观建设内容较少。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集中在湿地体验区和功能展示区以及服务管理区。

3.1 湿地体验区景观设计

湿地体验区主要是公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集中的区域,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地形改造、联通水文等工程,来营造出浅滩、沼泽、溪流、喷泉、瀑布、河流片段等湿地景观形态[10-11],从而让人们体验湿地独特的水体景观、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以及示范湿地合理利用。

3.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湿地生态功能多样、生态效益显著[14],湿地公园景观展示的生态功能主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水质环境等功能。因此在功能展示区可以通过构建表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通过配置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设置供游人出入的亲水栈道,来达到维持湿地功能和为人类提供优美景观的双重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比较污水经过湿地前后的水质视觉效果,来展示湿地公园对水质的净化功能。对于维持生物多样展示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配置乡土物种,通过招引湿地鸟类、昆虫来维持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3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属于硬质景观,是为了方便游人而设计的能够烘托湿地自然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便于游人能够更好地组织游览路线。主要有景亭、水榭、舫、园桥、游廊、木栅道以及景观小品等[15-16]。

4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错综复杂、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参考文献:

[1]崔心红.建设湿地园林,改善生态环境―――上海市湿地园林建设的探索[J].中国园林,2002,11(6):15-17.

[2]国家林业局.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3]崔丽娟,王义飞,张曼胤,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38(2):17-20.

[4]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利学报,2003,34(8):117-121.

[5]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18-23.

[6]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31(10):63-68.

[7]王思元,牛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37-140.

[8]但新球,骆林川.湿地公园规划新理念及应用――以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3):4-7.

[9]国家林业局.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10]Mark T S, Heather C V, Steve W. Exploiting the attributes of regional ecosystems for landscape design: The ro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0(3): 201-205.

[11]吕咏,陈克林.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对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启示[J].湿地科学,2006,4(4):268-273.

[12]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25-250.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6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植物园的涵义

植物园这一称谓是伴随近代欧洲植物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专业术语,就我国来说,植物园这一称谓实际上是一个外来的术语。这一术语产生以后,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和含义。虽然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不尽相同,当前对其定义的认同中,由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提出的:“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巧、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这一定义最为受到人们的认同。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植物园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集公益性、科普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等多重属性于一身的一种准研究机构。

2.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弹性”,换言之就是在下雨时能够蓄水、集水、净水、渗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蓄、集、净化的水资源释放并进行利用的雨洪管理理念。前国家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发展”。按照海绵城市的内涵和理念,其建设主要突出三个特征,一是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二是对已被破坏的水生态加以修复;三是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从本质上来说在于实现人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循环的和谐共处。

3.集雨型绿地涵义

所谓的集雨型绿地指的是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对雨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和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在一定降水量下消纳绿地自身产生的雨水径流,或者聚集一定量的绿地本身范围之外的雨水的绿地类型。简言之,就是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的技术使得此类绿地在满足原有绿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绿地管控自身范围内以及一定范围外的雨水的能力。从功能上来说,集雨型绿地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一是使得绿地范围内的季节性降水下渗以补偿地下水;二是通过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屋顶以及绿地范围外的道路、广场雨水径流进行收集;三是对蓄存的雨水进行利用。

二、海绵城市系统视角下的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探讨

1.植物园的功能定位

首先,综合。植物园的功能从定位上来说主要追求全面性,也即是突出综合。一般来说,在规划设计中,植物园除了要具有收集、引种、展示植物(尤其是湿生、水生植物)这一传统植物园的功能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水资源弹性,能够创造出可以有效平衡枯水期和丰水期带来的景观矛盾的最近似于自然的湿生和水生环境,进而实现植物园内部水资源的收集、净化以及利用。其次,主旨。主旨比较简单,就是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之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物园相应的主题特色园以及主题园组群。就集雨型植物园来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专门的区域展示植物在低影响开发设施下的生长状态。最后,其他功能。集雨型植物园的规划设计除了要满足消纳园内一定量的雨水外,还要满足消纳园外一定量的广场和建筑雨水径流的需求,经过院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特殊的种植池的净化以后可以对吸收的雨水加以利用。

2.植物园规划原则

首先,低影响原则。植物园的设计最核心的命题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水生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对场地的自然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 和评估,具体来说植物园规划设计初期要注意场地范围内各项水体,也即是能够及时涵养和渗透水源的区域。而在规划设计后期则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排水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园区不同功能需求的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雨水管理措施。其次,科学性原则。集雨型植物园的科学性主要集中在科学的规划设计、科学的大众植物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科学的植物学研究等方面。其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要在规划设计中按照这些要求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植物园能够满足植物学研究、植物知识科普的需要。再次,艺术性原则。植物园最终是要向公众开放的,因此,要强调游览时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因此,植物园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无论是院内的植物搭配、建筑、各种场地的位置均需要对虚实、疏密等加以考虑,以实现远景、近景的协调。最后,地域性原则。地域性特色则要求植物园规划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在构景中突出本土特色。例如,本土特色植物,现有建筑等。3.植物园低影响开发措施首先,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作用在于引导地表雨水径流向下流动,其主要涉及到地表径流汇集、土壤基质的吸水和透水功能等。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场地的现场地勘报告,因地制宜开展渗透系统规划设计。其次,净化系统。植物园对雨水的净化主要是通过生物生态法来实现的,也即是通过人工湿地来实现。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的流动方向,湿地可以分为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以及垂直潜流湿地,水平与垂直潜流湿地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再次,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所起的作用是将雨水汇集到处理雨水的其他系统设施中。常见的传输系统设施有植被渠、植被沟。此类传输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的明、暗渠而言具有成本低、可减缓雨水径流速度的优势。最后,存蓄与回用系统。存蓄与回用系统指的是在丰水期将雨水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后暂时储存起来,并在之后适时、适地加以回用的系统。存储系统主要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主要是可以与屋顶连接的雨水桶,地下主要是大型储水箱体。

三、海绵城市系统视角下的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案例——两个个集雨型植物园案例简介

1.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分析

首先,项目基本概况。辰山植物园地处上海市松江区余山山系中的辰山,因此得名辰山植物园,该园由上海市政府、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建,是一座集科研、游赏、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其占地总面积为207公顷,距上海市中心区的距离大约为35公里.其次,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上辰山植物园突出了综合性原则。植物园整体功能定位比较全面,没有偏向于某一主体功能定位,而是将其定位于游赏、科普、科研为一体的集雨型植物园,功能定位上突出综合性。再次,突出科普性。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中,在绿环围绕的中心设计了中心植物专类园区,其中以水生类植物、湿生类植物为专类园区的主要植物,同时也是辰山植物园主要的展示区,植物专类园区在突出江南水乡植物主题的同时也强调了科普性,在该园的特殊水生植物园的科普池中,就收集种植了诸如水稻等对人类有较大影响的水生植物。第四,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是辰山植物园的一大特色,也是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规划设计的艺术性主要着眼于提高植物园的可观赏性,同时也兼顾解决一定的生态问题。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中,在对场地进行地勘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取了三个最突出的设计元素:植物、山、水,分别对应园区的中心植物专类园区、辰山、以及专门用于引种外来植物的绿环这三个最为重要的空间设计要素,对这三个设计要素的合力规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不仅使得园区的观赏性大大增加,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场地中存在的水质低劣、土壤碱性偏重、以及地形不丰富造成的生境单一等问题。第五,优秀的水循环以及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水循环和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是辰山植物园规划设计中一大亮点。在植物园的西北侧有集中处理污水的设施;园区内的东湖、南湖、西湖等几个水体之间均相互连通,当丰水期园区水位过高时可以将多余的水排出园区,而在枯水期园区水源不足时则由净化后的水加以补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院内水位的调控。而对雨水的管理辰山植物园则主要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径流量来实现。在径流量的控制方面,绿环带区域地形变化的丰富性以及断面结构保证了雨水能够及时下渗,在经过地表和地表下的碎石层之后,雨水经由铺设在地下的渗管汇集到地下蓄水池中,这些被汇集起来的雨水在经过绿环的初步净化以后可以作为园区植物枯水期的灌溉用水加以回收利用。此外,辰山植物园内的温室等建筑物顶也对雨水的滞留起着一定的正面作用,与地表对径流的控制一起形成对雨水循环的有效控制。在径流污染的控制方面,植物园规划设计时通过对集雨面进行分层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对地表径流污水的水质改善。雨水在经过植被层、透水层、腐殖层、渗水层、透水层、储水层、以及土工布等之后得到较好的改善,达到较好的水质状态,从而改善植物园内的水体水质。上海市辰山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是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一个典范之作,无论是从整体规划设计层面,还是雨水的收集管理等方面,植物园对细节的考虑与规划设计都是超前的、科学的,是目前国内植物园中比较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集雨型植物园,对今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集雨型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2.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剖析

首先,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下文简称群力湿地公园)地处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内,占地面积大约为34公顷,建成于2010年11月。其总体规划图如下图2所示。其次,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自然性原则。该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原本是片被保护起来的湿地,在公园项目开工建设以前,为了恢复这一区域的生态,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先期整治。在项目规划设计中,该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们充分按照集雨型植物园规划设计的自然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对原有湿地进行保留,减少人工对湿地水体的加工程度。项目规划中保留了原有湿地的绝大部分作为确保湿地生境演替的基础,这种遵循自然的规划设计理念一方面降低了项目的工程量和成本,另一方面用自然力量来塑造景观本身更加凸显了公园的自然性。这与周围城市充满了人工元素的环境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人们提供了可供游览的一个理想的自然之地,无形中体现了公园的可观赏性。再次,公园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是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的一个突出特点,该公园以周围的过滤净化带作为设计的重点和核心,采取艺术性的设计手法塑造了观赏性极强的景观。通过地形塑造形成了高低不同且错落有致的山丘,以及面积和水深不同的水泡,这两种空间设计元素的不但大大丰富了公园周边的景观层次,为广大公众提供观赏游玩的空间和场所,同时的净化过滤渗透设计有效地将城市周围的雨水径流在汇入公园内部自然湿地前进行了一定的净化处理。而不同深度的水泡不仅为不同种类的水生、湿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同时也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参与亲水活动提供了平台。最后,公园较高的可游览性。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的位置决定了其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游览的理想场所,因此其在规划设计上着重体现了公园景观的可游览性。整个公园的游线安排、以及路网的规划设计和上下层流线的穿插使得游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游览公园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穿梭于山林水泡之间、创造出一种贴近自然的游憩体验;而空中栈桥、观鸟塔等建筑的融入,使人可远眺全园的美景,体会湿地带给人的舒适与震撼。在经过一连串的低影响开发系统的规划设计之后,不仅使得群力湿地公园这块城市自然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同时还在城市雨洪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收集、涵养、存储和利用雨水,甚至还可以补偿地下水。与此同时,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全,园内种植植物多是以呈现植物的野外自然状态为主。此外,公园内的道路铺装也采用了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材料,园区的建筑景观小品等也主要采用的是原生态材质来进行建造,整体景观形态在充满现代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自然的敬意。

四、结语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大庆湿地;湖泡;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它能够很好地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蕴藏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物种的丰富多样性,是人类十分宝贵的自然财富。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湿地面积在逐渐缩减,从而使我国的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大庆市凭借出色的城市环境建设水平将湿地湖泡和城市建设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一、大庆市城市发展与湖泡生态自然条件概述大庆市是世界闻名的石油之城,也是大面积的湿地地带区。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21219平方千米,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总人口280万人。其中,湿地面积占120公顷,由包含黎明湖、周瞎泡、明湖、乘风湖、凤西湖等在内的153个天然湿地湖泡组成,所以也有“百湖之城”的美誉。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和举世闻名的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市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一方面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丰厚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将湿地湖泡巧妙融入到城市环境建设中,将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变为有力因素,从而产生了丰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景观是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而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大庆市的城市环境设计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湿地湖泡自然资源,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充分结合,形成美观、舒适、自然、趣味、和谐的城市景观,美化了生活环境,美化了城市。

二、湿地湖泡的生态环境设计融入大庆市总计有五大辖区,其中萨尔图区、让胡路区、龙凤区产业最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且每个区都有处于人口居住区的大型湿地湖泡。在这些湖泡的设计和改造工程中,大庆市发挥了因地制宜的作用力,充分突出了每个湖泡的自然特点和城市发展的建设需求,形成了景观性湖泊改造工程、娱乐性湖泡改造工程和综合性湖泡改造工程三大模式。在进行具体分类阐述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条件――水污染治理。水质是湿地湖泡生态质量的最基本元素,没有优良的水质作为基础,就无法使湖水达到景观和娱乐需求。大庆是著名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湖泡水质污染严重。所以必须要通过集中的水污染治理工程,使湖水质量达到景观和娱乐用水要求。其所运用的污水治理主要方法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治理生活用水、企业环保整治来治理工业用水、含油水体净化工程和强化湖泊复合净化工程来进行水体修复,效果十分显著。

1.景观性湖泡改造工程湿地湖泡作为自然景观,景观性是其最基本要素。景观性湖泡改造工程就是在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和突出湖泡的景观,美化湖泡的同时,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在这方面,要以龙凤区凤西湖改造项目为突出代表。凤西湖原名董家泡,处于龙凤区南部,北侧与龙凤大街、龙凤公园相邻,距龙凤区区政府3.2公里。长期以来,凤西湖一直作为龙凤区的污水与雨水承泄区,水质恶化严重,浑浊不堪、气味难闻。2005年,大庆市投入12347万元进行凤西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改造,规划总面积2.7平方千米,整治内容包括水截留处理、水体清淤、护岸、引排水、环境景观建设等方面,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环境治理与改造效果。在景观设计方面,董家泡和相邻的龙凤公园属于同一水域。设计者将凤西湖的景观建设主要集中在凤西湖北岸,与龙凤公园的景观相连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合二为一的景观带。在设计风格上,设计者采用了以柔性湖岸为主,刚性湖岸为辅的湖岸设计风格,凤西湖北部分布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小型岛屿,设计者充分利用这方面特点,以江南风格建筑群为景观主体,运用桥、堤等建筑形式将岛屿进行相连,从而形成了一片具有独特北方特色的江南景观带。

大庆地区与此相类似的景观性工程还有乘风湖生态区。乘风湖生态区一方面强化湿地的原本特色,另一方面突出湖泡的景观性,不仅在湖面周围建立起植被带和护栏、长廊、雕塑,并且还在湖面上通过填土工程建起一座湖心岛,成为了周围两万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娱乐性湖泡改造工程娱乐性湖泡改造工程,是指以自然湖泡为改造基础,及娱乐产业为目的改造建设工程。在这方面,大庆市让胡路区的明湖改造工程成绩较为突出。明湖原名王连科泡,位于大庆市西部让胡路区,西邻大庆市油田乐园,北临明湖苑小区和远望住宅区,东临铁人大道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2000年明湖改造工程被列入到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中来。明湖地区被设计规划成为一个以明湖水上乐园为核心的,适宜居住观光的娱乐产业带。目前,明湖已经建设成为了具游乐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城市湖泊。湖面景观包括明湖、湖心岛和湖畔公园三大主体,湖水面积占地210公顷。湖边上建造有生动多样的雕塑群,花坛、喷泉。湖上还有电瓶脚踏船、水战船、摩托艇等水上游乐设备。明湖岛屿占地30000平方米,建有沙滩游泳场、垂钓等游乐项目。同时,明湖周围照明设施多样,流光溢彩、华光环绕,湖水与灯光和周围夜间娱乐街道呼应,形成了夺目的晚间景观。

3.综合性湖泡改造工程综合性湖泡改造工程相对前面介绍的两者有所不同,它融合了景观性改造和娱乐性改造的工程性质,同时还融入了大型商业项目作为产业载体,形成了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城市地带,建设起来城市地标区域的同时,为该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方面,黎明湖的改造建设案例值得研究。黎明湖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属于城市政治和经济的最核心地带。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庆市就开始规划建设了以黎明湖为核心、黎明河为骨干的湖泡景观水系。通过多年建设,整个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并实现了宜居宜乐的理想效果。在景观性方面,黎明湖周围形成了以黎明湖带状公园、黎明湖公园、黎明湖水上公园以及周围城市建筑、灯光于一体的黎明湖城市景观带,城市、湖水、植被交相辉映,空气清新、风光宜人;在娱乐性方面,黎明湖溜冰场、黎明湖水上乐园、黎明湖冬季冰上乐园娱乐项目齐备。黎明湖的西北处,设立有一处可容纳数千名观众的风帆舞台,常年举办有各类大型文艺晚会和群众演出活动。在舞台周围还兴建有冰雕广场、篮球场、健身区、网球场等娱乐设施。从而使黎明湖的娱乐项目达到了数十项之多,四季欢乐、游人不绝;在商业性方面,众多商家看到了大庆市对黎明湖建设的重视力度,黎明湖周边商圈发展迅猛。大庆国际会展中心、毅腾商都、美食广场纷纷崛起,周边地带商业价值不断升级。不仅如此,黎明湖周边大庆石油学院、大庆实验中学的建设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的宜居性,从而使该地区成为了大庆市最具商业价值、城市生态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地带。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步伐在逐渐加快,从苏州、到徐州、到惠州,全国许多城市都通过湖泊改造工程优化了城市的面貌,增强了城市的活力,更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那么大庆市的湿地湖泡改造工程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发现和启示呢?首先必须要肯定的是,和一般城市湖泊不同,地处平原湿地的大庆地区确实在地理地貌方面相对特殊。由此,大庆市、以及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等城市湿地改造工程的成功,可以为我国很多湿地地区的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案例范本和建设经验。例如湖南西洞庭湖湿地、湖北洪湖湿地、海南东寨港湿地等。此外从大庆市湿地湖泡改造案例中我们能够发现,改造的主要策略和方法正是围绕着因地制宜、科学利用、绿色发展三点来进行展开的。在因地制宜方面,充分体现了对现有自然条件的准确认识与尊重,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实现科学结合。科学利用方面则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城市对湖泡的利用、实现湖泡对自身生态条件的景观和娱乐利用、以及湖泡对周围建筑设施的利用。从而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利用、以及对湖泡生态环境的改造最终实现绿色生态、绿色发展,这是每一位市民所希望看到的,更是整个社会所崇尚并发展的时代旋律。(责任编辑:贾明哲)

参考文献: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8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植物;水;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湿地公园的概念与特点

湿地公园是1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湿地公园与其他类型的公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建设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旨在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它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有区别的,区别之处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二、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保护优先

严格遵守与湿地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维护鸟类栖息地的完整性,严格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监测活动、科普和生态旅游活动经过认真规划,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生态恢复

加强区域自然环境恢复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地区整体环境质量。

(三)合理利用

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启智教育功能,开展科学研究、考察实习等科普教育和生态游憩活动;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功能,以上游城镇的中水补充湿地水源;合理利用湿地公园内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农业等乡土人文景观资源,适度开发休闲度假产业。

三、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方法

(一)水及其相关因子的景观特色塑造

在以往利用水的艺术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的艺术手法,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倒影成双、借景虚幻、优化画面、逆光剪影、动静相随和水里“广寒”等。这些艺术手法再和自然界气候上的天气状况如雨雾雪霜等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无穷的变化,造成无穷的景观,产生无穷的乐趣。动态的水景多姿多彩、声色并茂、变化无穷,可以柔和公园中硬的人造建筑物,从而给环境增加柔和色彩,同时水也代表着生命和生机,这有利于满足现代城市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内心渴望,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艺术享受。

(二)植物景观的营造

1、合理利用自然植物资源

深圳洪湖湿地公园开发利用当地的乡土野草进行植物造景,不仅在体现地域特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拓宽了园林植物的选择范围。适当引进合适的外来植物种类,可以增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配置构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的多层次立体模式,缔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模拟自然界中植物生态群落进行布置,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缔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水生植物景观规划

洪湖公园是一个以荷花为主题花卉的深圳市市级公园。总面积59.15hm2,其中湖面面积26.69hm2,湖水按其流向由高到底分为三级湖面,分别是莲香湖、静逸湖、洪湖。种植荷花、睡莲、王莲及多种水生花卉品种200余种,每年生产盆荷和碗莲以及其他水生花卉近万盆。已成为华南较大的水生植物景观和品种资源基地。

(1)宽阔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植物配置注重整体效果,具有连续性,以量取胜,局部水体上大面积种植,营造片、面的景观效果。还要注意适当留出部分空旷水面,一般留出1/2到1/3水面来观赏倒影,这就像国画中的留白技法,这样才得到花影倒映、云行水底,轻风徐来、波光粼粼的动感透明且富生气的水景效果。如:莲香湖的荷花群落景观,在近万平方米的湖塘里遍植荷花给人壮观的视觉感受,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丽景观。

(2)狭小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面积较小的水体主要考虑近观效果,水面植物配置要更加精细,更注重植物单体的观赏效果,混置时更加注重植物株高、叶形、叶色及花期、花色的对比协调。配置中宜突出主题,或以观赏为主,或以野趣为主。以观赏为主应选择多花植物,栽植时可成片,可三五成群,也可孤植。野生品种可作为点缀,但要控制生长,避免过度繁殖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同时也要考虑水面的镜面效果,留出一部分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3、构建自然岸线植物景观

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布局中,平面上水边植物配置最忌等距离种植,应有疏有密,有远有近,多株成片;立面上可以有一定起伏,在配置上将水岸和水域景观统一考虑,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水生植物、耐水湿植物,形成高低错落,创造丰富的水岸立面景观和水体空间景观的协调和对比。当然,还可建立各种湿地植物种类分区组团,交叉隔离,随视线转换,构成粗犷和细致的成景组合,在不同园林空间组成片景、点景、孤景,使湿地植物具有强烈的亲水性。

(三)构建优美天际线、注重留白

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和协调,避免过多的主体。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采用多层次的配置,使林冠线有起伏,林缘线富有变化。种植成组团树种,以乔灌木组成复层林,错落栽植,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栽植于空间的边缘,形成优美的天际线,构成宜人的景色。同时注重融合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思想,在栈道、桥下、临水亭榭、建筑附近适宜位置留出水面,不栽植水生或湿生植物,从而达到点活空间的作用。留出的水面与植物的分界线形成的曲线美和阳光照耀下的闪光水面使看到的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四)地域文化回归与创新

1、不忽视“曾被历史遗忘”和“即将成为历史”的文化

一栋老宅,一棵古树,一个古村落和一个工厂等,如果仅从经济价值观考察,它们可能就是一些破旧的古物或建筑,一文不值,甚至认为是发展的障碍,但从文化沉淀的视野看,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却厚重丰润。规划设计不但要保护好已成为“历史幸运儿”的珍品,还要挖掘开发那些“曾被历史遗忘”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要关注公园场所内那些“即将成为历史”的历史见证。

中山市岐江公园是个类似湿地公园的开放绿地,在文化选择上做得非常出色,对“曾被历史遗忘” 和“即将成为历史”的近代工业文化资源进行了保护和挖掘,在体现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合理保护和利用场地内的历史遗物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体现有着最直观的影响,不但要展示公园内有形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要弘扬无形的历史文化资产。

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前是以农渔业生产为场地特征的农业生活区,

世代生活在此的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生产生活印迹,包括原始的农业耕作、撒网捕鱼、泛舟采莲等等,这些构成了镜湖景区独特、无形的文化资产,公园的规划设计对属于这片土地的、有历史价值的无形的文化资产进行保留和开发,通过开展“农家乐”、“农耕体验”、“捕鱼”、“泛舟采莲”等休闲活动,使得这些无形的文化资产得以再生,创作出特有的地域情节,延续镜湖地域文脉精神。

参考文献: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9

关键词:世博会; 后滩公园; 节约型景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park after the economical design of analysis, separately from the quarter of landscape, soil, and plant landscape, water-saving landscape material saving type landscape, energy-saving landscape,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everal aspects, for our country park economical landscape design to provide very good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world expo; Beach park after; Economical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世博园区西南角,黄浦江东岸与浦明路之间,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4公顷,场地内部主要为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污染较为严重,是典型的工业棕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作为上海世博园得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2010上海世博期间的绿地,会后也将进行保留,成为未来上海市的公共绿地。

世博后滩公园荣获了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最高荣誉奖——杰出奖,因为世博公园的设计“显示出对于低成本维护和高效运营的景观设计的崇拜”。通过设计以节约后期运营管理费用这也是节约型景观设计的目标。(图1)

图1: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平面图

1.节土型景观设计

规划区域内土壤以潮泥为主,其超过80%面积为硬质铺装所覆盖,土壤结构差,养分匮乏的同时也有部分土壤受到严重的油污污染,是典型的后工业棕地。在设计中通过对硬质铺装的清除、污染土壤的处理、清理基地内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对土壤进行疏松和养分的补给以及适地适树和透水性铺装在设计中的运用等处理手段,成功的将后工业棕地改造成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由于公园内土壤修复时间的紧迫,而生物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于土壤的污染处理是采用物理、化学和植物修复等多管齐下的方法,进行原位、异位处理。

为了使得土壤更适宜种植,添加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必要手段。土壤改良剂包括天然土壤改良剂和人工合成的土壤改良剂。天然土壤改良剂包括植物遗体、褐煤、泥炭等。一般人工改良剂价格较高,常利用厚20-25cm的黄壤和红壤作为种植土方式。在世博公园主要采用添加天然改良剂并局部覆盖优质的红壤种植土的方式。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污染的处理,使用较少的花费,将土壤改良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同时场地在竖向和地形塑造的过程中,利用人工内河湿地的挖方形成的土壤对场地内进行竖向调整,开挖内河湿地的土方量大约为10.3万m3,在场地内的竖向调整需要的土方量大约为3.4万m3,同时由于浦明路的建设大致需要6.7万m3的土方量,因此能大致实现场地内土方量的平衡。同时,在场地内部对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换土的工作也结合场地内的挖填方一并进行,进一步的节约资金。

2.节水型景观设计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中使用的是黄浦江水,使用过的水经过净化后再流回黄浦江,做到循环使用。水体净化总的策略分为两部分:控制直排入水的外部污染物,建立后滩公园内部的生态水净化系统。对于现状直接排入黄浦江的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进行截流,阻隔外部污染源。同时,对规划后的后滩公园内产生的污水进行截流,一部分污水通过建立污水管道连通城市污水管网排出,同时后滩公园内部建立的净化系统对一部分中水进行水净化处理,从而达到灌溉用水的标准。

后滩公园内部的生态水净化系统包括建立水处理站,以及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和水体的跌落以改善水质。后滩公园中的污水站是在原有污水泵站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位于清潭粉荷景点以南,他将对世博园区内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到人工内河湿地中或者直接供给世博园区内的植物灌溉以及硬质铺装的清洗用水。

在后滩公园中采用将雨水一部分渗透,一部分收集利用或排放相结合的方式。可先按一定重现期并根据植被、土壤、建筑、广场等周围环境状况设计渗透设施,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通过雨水管道进行收集,经过净化后排放到人工内河中。雨水下渗要求场地的透水性较高,可以先将所有的雨水渗透到地下,在地下某深度铺设盲管集水,然后排放或者循环利用。

3.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

在后滩公园的植被设计中,与公园的生态性设计和对水体净化的设计目标一致。采用有效的生态种植方案,从而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效益。基于对规划用地现状的分析,我们建议采取植被立体种植的方案,创造立体的、丰富的植被景观。具体有以下生态种植措施:

3.1植物种类选择

世博后滩公园分为四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均有所不同,以形成不同的空间特点和景观特色。在芦苇景观区以生态修复为主;在人工内河湿地中植物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对水体净化的目的;在梯地禾田景观区则主要以展示农耕文明以及建立农耕文化教育展示区。

不同的功能分区具有各自景观关注的重点,对植物的选择需要也有所不同,但是不同的功能区在植物的特性上具有相似性,即集乡土性、生产性和季节性等特点为一体。在滨江芦苇景观带中,大量的使用芦苇、乡土茅草和大量的野花,这些植物在上海容易生长,具有乡土气息,在净化水体的同时营造生态而优美的滨江水岸边际;在内河人工净化湿地,则大量使用漂浮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如水葱、兰草、纸莎草、水生美人蕉、芡实、燕子花、水芋、雨久花、慈姑、茭白、黄鸢尾、芦苇、水烛、芦苇、九节芒、旱伞草等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病原体具有吸附和吸收功能的植物,这些植物大多数为上海的乡土性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体的污染状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梯地禾田农耕文明的回味中,则利用传统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乡土植物等植物,不仅提供生产功能,同时也是反映农耕文明和提供农业科普教育展示场所,对雨水和经过部分净化的黄浦江水进行再次净化也是梯地禾田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部分植物的选择上是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的延续。

3.2垂直绿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10

关键词:湿地、干旱区、生态保育。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背景

1.1项目概况

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甘州区以北、黑河流域东侧,总占地面积46.02 平方公里,是河西走廊范围内、黑河沿线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约6.95 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拥有成片连续的天然湿地,包括河流水域、泛洪平原地湿地、草本沼泽、内陆盐沼等,湿地类型多样。

1.2湿地公园的价值

据统计,张掖市市域境内共有各类湿地315 万余亩。然而,多年的建设与开发中,肆意垦荒、过度放牧、填湖造房、埋池造路,使地下径流梗阻、地表植被破坏,再加之黑河流域跨省调水,挤占了中游大量生态用水,从而使张掖市大片湿地因缺少水源补给,湿地面积持续萎缩,生物多样性逐年锐减。

1.2.1黑河流域湿地的生态价值

黑河干流全长821 千米,河道流域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属极端干旱区。

黑河流域湿地主要集中在黑河出山口一带的张掖市境内。据统计,依托黑河形成的湿地共有316 万亩。这些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水防旱、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1.2.2规划湿地公园生态意义

规划湿地公园位于黑河出山口河流冲击扇的边缘,受祁连山雪水融化后产生的地下径流影响,地下水位较高,形成湿地生态环境。

其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a.湿地“生境”最佳的区域

由于农田灌溉所进行的人工干预,导致场地地下水位高低不一。而不同地下水位适宜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相对于黑河河流湿地,规划区湿地类型更加多样,也因此形成了丰富的食物供给,适合飞禽类、两栖类动物的生存,可谓是黑河流域最佳的“生境”环境。

b.黑河水源调配的天然水库

规划区的水源补给部分来源于黑河河水渗透,同时其富余的地下水最终也将流入黑河。在丰水期黑河补充湿地水源,湿地的保水性使得在枯水期又回补黑河。随着核心区内农田转变为湿地,湿地的保水性有助于维护黑河全流域的用水安全。可以说规划区的湿地是黑河水源调配的天然水库。

2 场地现状概述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区。规划公园核心区主要由庚名干渠和新河两大水系构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部分小于1 米。核心区场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区内农田、沼泽、内陆盐沼镶嵌分布,地下水位较高,植被类型以芦苇和沼泽草甸为主,在植物种类系走廊平原最丰富的地带,展示了植物多样性的巨大价值和潜力。湿地及其周边的动物资源尤其是鸟类资源比较丰富。

3 现状问题分析

3.1湿地保育问题

3.1.1灌溉渠大量排水导致湿地缺水

场地内的庚名干渠、瓦窑干排、黑水沟历史上作为农业灌溉排水系统而存在。如今为恢复湿地生态功能,规划区内大面积实施了退耕还湿地措施,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原本干渠的灌溉功能已经丧失,而大量排水导致局部湿地缺水。

3.1.2局部雍水坝设计有待完善

由于不同植物生长的地下水位不同,雍水坝设计应同时考虑水面标高和水底标高,在筑坝蓄水的同时进行局部挖深,既保证水面效果,又不影响现状植物的生长。

3.1.3未进行生态容量计算

由于未进行生态容量计算,对核心区的游客量缺乏认识,也无法确定服务设施的数量与规模。肆意进行的规划建设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

3.2旅游开发问题

3.2.1旅游项目体系尚未构建

现状规划的旅游休闲项目主题不突出,休闲内容形式较少,部分休闲主题例如马术表演等与湿地休闲科普有冲突,部分景观设施例如水车等与湿地的自然人文气质不符。

3.2.2旅游服务设施不足

现状建成的木栈道、马道,由于缺少座椅、垃圾桶、厕所等必要的服务设施,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无法停留、休息。同时缺乏必要的餐饮、购物、休闲设施,不便于相关旅游活动的开发。

3.3景观营造问题

3.3.1缺乏明确的景观边界

规划区现状以312 国道和张靖公路为场地边界,由于公路两侧为连续的湿地、农田或林地,使得湿地公园核心区缺乏明确的景观边界,会造成游人场地认知困难。

3.3.2缺少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标志物

景观标志物是场地特征的集中表现,也是整个环境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具有极其重要的景观价值。

3.3.3重点区域缺少景观设计

现状场地南北两处雍水坝形成的水域缺少景观层次,以成片的牧草地为主。

3.4交通体系问题

3.4.1马道与栈道相冲突

现状建设马道局部地段与木栈道交叉,不利于构建系统化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体系。

3.4.2缺少机动车环路

现状的马道和木栈道,不通行机动车,作为湿地公园核心区,应拥有一条环通的辅道路,作为后勤和疏散通道。

3.4.3栈道线路单一

现状木栈道为东西向单一走线,沿线缺少局部环路,无法深入湿地进行观赏或开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功能较单一。

4 规划设计

4.1主题定位

在河西走廊黑河沿线上,以地下暗流形成的湿地为特色,集湿地科普观光与湿地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湿地公园核心游览区。

4.2方案特色

4.2.1尊重现状,顺势拓展

尊重现状建设的马道、木栈道、雍水坝形成的水面,顺势拓展,将马道与规划的机动车环路相接,将木栈道与规划的建筑相连,将水面在现状基础上造型。

4.2.2生态优先,最小干预

将湿地生态系统保育作为优先考虑,最小干预自然,尤其针对核心保育区,严格限制游憩活动设施和游憩内容。

4.2.3统筹水系,因势利导

规划在现状排水渠和雍水坝基础上,统筹水系统,将排水功能转移至湿地,变排水渠为保水渠,因势利导形成生态的湿地水环境。

4.2.4完善设施,宁缺毋滥

完善座椅、平台、厕所等游憩设施,设施设计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其形式与湿地环境的协调统一。

4.2.5丰富旅游,突出特色

丰富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增加旅游兴趣点,并通过景观设施和景观建筑体现张掖湿地戈壁流泉的特色。

4.3功能结构与总体布局

规划功能结构为“两核一轴”、“一环三区”。

4.3.1两核

依托开挖的南湖、北湖形成南北两个旅游核心。南湖以林地牧草构成的季节性湿地为特色,围绕湖区布置以休闲、探险、运动、游戏等功能,强调人与湿地之间的互动。北湖以芦苇沼泽构成的永久性湿地为特色,围绕湖区布置以科普、观赏、摄影、绘画等功能,强调人对湿地自然环境的尊重。

4.3.2一轴

在现状4.8 公里长的木栈道基础上,局部增加栈道线路,形成南湖游客中心至北湖鸟类科普长廊的湿地精品游览线,沿途将穿越牧草地、芦苇荡、沙枣林、水域鸟岛,观赏到不同的湿地动植物景观,从湿地的演替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3.3一环

一环为核心区内的机动车环路。规划利用现状建成的非机动车道和乡村土路联系成环,道路宽6 米,机非混行。环路主要承担核心区不同功能区的机动车联系,也是核心区的主要疏散道路。同时,局部路段还是周边农家乐的主要出入口。

4.3.4三区

三区分别为湿地科普区、湿地休闲区和控制区。

湿地科普区位于多条渠系的下游,地下水较充足,因此湿地类型多样。规划以生态保育为优先,以湿地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

湿地休闲区接近城区,且以季节性湿地为主,因此规划考虑在不影响湿地基本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将湿地与休闲活动充分结合,设置游客中心,并增加多种活动。

控制区为是核心区重要的景观带,承担着旅游服务、科研管理等功能,成为湿地休闲科普功能的拓展区域。

4.4旅游产品策划

4.4.1旅游人群产品构成

根据旅游资源和市场定位,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游客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市民大众和青少年为主的城市休闲人群,一类是以中高端消费人群和个性化散客为主的小众旅游人群。

4.4.2旅游项目库

本次规划本着以湿地保护为主,尊重现状、最小干预的原则,有条件的增加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客中心、湿地科普园、垂钓园、湿地拓展基地、观鸟塔、流泉社休闲艺术中心、观景设施、红金度假村、农家乐、湿地科研与管理中心。

4.4.3旅游线路策划

木栈道游线:利用现状木栈道结合规划进行功能与景观整合,形成完整的木栈道游线。漂流游线:利用现状河道结合局部开挖,形成完整的湿地漂流之旅。骑马游线:结合非机动车道提供骑马游湿地游线。电瓶车游线:串联重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快速抵达的电瓶车游线。

4.4.4旅游活动策划

环湿地自行车或长跑运动:沿湿地进行自行车竞速赛或长跑比赛,定期开展的品牌运动赛事,侧面宣传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科普自由行:围绕湿地开展文化教育、知识竞答、实践探索等一系列科普活动。湿地摄影、绘画大赛:描绘“荻花摇曳、百鸟竞翔”的湿地景观。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11

关键词: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071-03

一、景区标识系统概念阐述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是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包括景点解说、路径指示、导游线路等)的各种信息的表达和标志的符号。它是以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包括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等,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内容一般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对景区标识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成果集中在景区标识系统的概念构成、标识系统的构建和改善上,这为景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整体来看,国内的研究较国外晚,主要是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景区进行了实际的规划构建 。另外,在对标识系统的规划类别上,学者们将标识系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4]。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发展较好的湿地游,从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将其标识系统分为景点标识、路径标识、设施标识及安全警示标识四类。

二、杭州西溪湿地旅游标识系统现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的西部,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西溪是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罕见湿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由于公园面积较大,笔者选择了公园内几个主要景点的环形路线,对公园的标识系统进行调查,发现公园标识系统的设置具有一定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材合理,放置方式多样

由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较大,以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为主,因此,合理的旅游标识系统会对游客的游览活动提供直接的引导作用。从旅游标识系统的选材上来讲,标识牌的制作材料最好就地取材,既节省成本,又能与景区的环境相协调。西溪湿地标识的制作材料大多以木材为主,金属类为附属,只有需以图表显示的时候加以玻璃、乙烯基化合物相结合。同时,在标识的放置方式上,采用了蹲式、躺式、悬挂式等形式,使标识系统在无形中成为公园的旅游吸引物,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提高了游客的游览兴致。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公园标识的选材和设置方式的满意度都很高,满意度分别为86%和81.6%,远远超过了不满意的人数比例。

2.设施标识牌造型、色彩变化多样

旅游标识的造型、色彩应根据景点的不同性质进行相对应的变化。该公园景点之间沿途道路上的垃圾桶全部是天平模型,以杠杆支撑,两边各一个石质材料的桶,桶上面还分别有两个青铜金属制成的铲子样式的桶盖,增加了无数的趣味性。而在休息区,垃圾桶就又变成了平时大街上放置的木质材料垃圾桶。另外,旅游接待中心的标识采用鲜明的黄色绸缎材料,高高悬挂于接待中心建筑顶部,色泽突出,导向明确。这也成为游客对设施标识的满意度最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抽样问卷调查,23个游客最满意设施标识,满意度达到了46%,其次为安全警示标识,游客满意度为28%。

3.统一语言文字记载,图文结合、字迹清晰

西溪湿地的所有景点标识牌上都采用了中、英、韩、日4种语言,比起其他的景区,这确实是突出之处,给来此旅游的境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木质标牌上面的文字都采用阴面雕刻的形式加以记载,可以防止由于时间久远导致的字迹模糊、脱落现象。而且,在解说标识上采用图文结合样式,符合游客的审视角度,经调查发现,在25个喜欢解说标识的游客中,有72%是由于图文结合而喜欢该类标识的。

三、目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关于旅游标识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旅游规划也正处于发展与探究的阶段,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公园标识系统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识牌放置地点不恰当,导向不明确

标识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游客,因此,必须要让游客在第一时间能够找到标识的位置。然而,在公园售票口前的停车场处,却找不到停车的标识。后来才发现这个标识设置在竹林旁,完全被竹叶所遮盖住了。同时,路标牌设置的也不合理,“深潭口”的路标牌看起来哪里都有,很容易给游客一种进入迷宫的感觉,减少旅游兴致。而且,矮路灯标识设置的太矮,很少有游客往下看,这样刻在路灯的距离标识就很容易被忽略掉,起不到引导作用。同时在从西溪草堂返回的途中,会经过一条三叉路口,但是在这个交叉点却没有标识牌,因此很容易让游客迷惑,不知该走哪条道路。标识最基本的作用是要导向明确,公园内虽然有各景点的线路引导图,但是,图中的线路太烦琐,而且方位不明确,很难让人清晰而且快速地分辨指示方向。游客对公园的路径标识的满意率仅为18%,由此可见,公园标识的路径引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2. 解说标识信息内容不充分,科普含量低

公园内指路标识仅侧重于表示方向及前方目标,缺少表示出距目标的距离及步行所需时间。虽然矮路灯上有距离标注,但是这对游客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矮路灯并不是在各个沿途道路上都有的。同时,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随着湿地旅游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湿地知识,但是湿地公园内关于解说湿地知识的标牌很少,只是简单地介绍湿地的定义,无法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在不满意解说标识的26个游客当中,认为由于解说内容设计的不好从而导致对解说标识的不满意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了58%。

3.标牌受到损坏,管理力度不够

在湿地的大多数景点,标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的都不错,但是也有一些景点,标识受损严重,尤其是位于游船码头休息区的位置示意图,由于它是游客进入公园内的第一个位置示意图,也是了解其他景点分布的一个必要的途径,游客经常用手来触摸图示线路,时间久了,示意图上的景点间的线路以及所刻的景点名称就被摩擦脱落了,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西溪草堂位置示意图上,图上的“游船码头”的标识点已完全脱落,看不到了。另外,表示景点间距离的沿途金属小矮路灯,也有明显的锈迹,影响周围景点的美观。

四、改进的建议与方案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景区同样存在,虽然旅游标识在旅游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关旅游人员对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停留在一般水平,从总体上来讲,缺少与国际水平看齐的意识,因此,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置管理。

1.明确解说标牌的内容,合理放置标牌

解说标识系统属于动态标识,其主要目的是让游客了解景点的典故、概况、特色,因此,在表达上要求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内容的设定上一定要包含景区环境的基本概况、景点设施情况和文化内涵,将有利于游客了解的内容标注上去。同时,应该注重标牌的放置情况,比方说放在交叉路口比较显眼的位置,即将到达目的景点的主干道处以及代表性景点的必经之路,总之要让游客在第一时间清楚地明白自己下一步将通向哪里。对于西溪梅墅―西溪草堂―出口之间的三叉路口应该再增加设置一个标明出口的标牌,以便对游客加以引导。如图1所示,公园内在②、③处都设有标牌指示,但是在①处却没有任何的标识牌,虽然①处的岔道最后和主干道相汇于休息处,但是依然有必要在此处设立三个标识牌,一个指向西溪草堂方向,设置西溪草堂方向指示牌,另一个指向休息处方向,设置出口方向指示牌,这样就有利于从水阁方向返回的游客直接找到出口,避免走上岔道多走冤枉路。再一个标牌设置成厕所标牌,指向岔道厕所方向。

2.正确地选定标识形式,规范设计标识牌

旅游标识的形式方面,要考虑到应与当地的景点特色相符合,在保持当地原始的生态美的同时又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注入情感的、心理的、历史文化的因素,使旅游标识具有人情味,富于生命感,和所处环境与资源特色相一致。标识的尺寸应依据具体地点而定,距离以能看到为宜,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选用木料、石材或其他材料,在文字书写上也有一定的讲究,标牌内容要简练,文字要均匀,避免用单一的印刷形式表现,正文、段落之间有足够放入空隙,便于游客阅读。同时,最好能够图文结合,以便于游客理解。

3.管理维护标牌系统,及时进行评估反馈

任何设施设备都要靠管理人员的维护和保养才能使用的更长久,旅游标识更是如此,因为它所处的场合比较特殊,很容易受到来自自然及外界的损坏,一旦如此,就会影响景点的美观以及游客的游兴,因此,这就要求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中,时常四处巡逻,及时修复或更换受到破坏的标牌。同时要对标识有一个统计与分类,以便于制作出更多适合景区特点的标识。另一方面,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评估反馈,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作必要的修改,最后定稿,由专业人士及单位生产实施。同时也要对当前已经放置的旅游标识进行评估,比如,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发给游客,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游客”为第一原则对标识进行整治修改。

五、结语

通过对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的分析调查,发现西溪湿地现今的旅游标识系统在外观造型、放置方式、选材方面还是较为合理的,其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挥。但是,湿地公园的标识系统还是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内其他景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便成为今后景区管理者应该关注的事情。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旅游有关管理部门应提高对旅游标识作用的认识外,还应该设计出规范完整的与旅游景区环境相适应的旅游标识。同时,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不定时地对景点标识系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使其更加方便于游客。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胡道华.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86-87,123.

[2] 王丽梅. 旅游景区标识设计浅析[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6):81.

[3] 于曦颖.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部旅游解说系统的改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6): 554-556.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12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植物;水;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湿地公园的概念与特点

湿地公园是1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湿地公园与其他类型的公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建设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为前提,旨在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它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有区别的,区别之处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二、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保护优先

严格遵守与湿地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维护鸟类栖息地的完整性,严格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监测活动、科普和生态旅游活动经过认真规划,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生态恢复

加强区域自然环境恢复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地区整体环境质量。

(三)合理利用

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启智教育功能,开展科学研究、考察实习等科普教育和生态游憩活动;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功能,以上游城镇的中水补充湿地水源;合理利用湿地公园内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农业等乡土人文景观资源,适度开发休闲度假产业。

三、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方法

(一)水及其相关因子的景观特色塑造

在以往利用水的艺术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的艺术手法,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倒影成双、借景虚幻、优化画面、逆光剪影、动静相随和水里“广寒”等。这些艺术手法再和自然界气候上的天气状况如雨雾雪霜等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无穷的变化,造成无穷的景观,产生无穷的乐趣。动态的水景多姿多彩、声色并茂、变化无穷,可以柔和公园中硬的人造建筑物,从而给环境增加柔和色彩,同时水也代表着生命和生机,这有利于满足现代城市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内心渴望,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艺术享受。

(二)植物景观的营造

1、合理利用自然植物资源

深圳洪湖湿地公园开发利用当地的乡土野草进行植物造景,不仅在体现地域特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拓宽了园林植物的选择范围。适当引进合适的外来植物种类,可以增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植物配置构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的多层次立体模式,缔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模拟自然界中植物生态群落进行布置,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缔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水生植物景观规划

(1)宽阔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2)狭小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面积较小的水体主要考虑近观效果,水面植物配置要更加精细,更注重植物单体的观赏效果,混置时更加注重植物株高、叶形、叶色及花期、花色的对比协调。配置中宜突出主题,或以观赏为主,或以野趣为主。以观赏为主应选择多花植物,栽植时可成片,可三五成群,也可孤植。野生品种可作为点缀,但要控制生长,避免过度繁殖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同时也要考虑水面的镜面效果,留出一部分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3、构建自然岸线植物景观

在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布局中,平面上水边植物配置最忌等距离种植,应有疏有密,有远有近,多株成片;立面上可以有一定起伏,在配置上将水岸和水域景观统一考虑,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水生植物、耐水湿植物,形成高低错落,创造丰富的水岸立面景观和水体空间景观的协调和对比。当然,还可建立各种湿地植物种类分区组团,交叉隔离,随视线转换,构成粗犷和细致的成景组合,在不同园林空间组成片景、点景、孤景,使湿地植物具有强烈的亲水性。

(三)构建优美天际线、注重留白

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和协调,避免过多的主体。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采用多层次的配置,使林冠线有起伏,林缘线富有变化。种植成组团树种,以乔灌木组成复层林,错落栽植,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栽植于空间的边缘,形成优美的天际线,构成宜人的景色。同时注重融合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思想,在栈道、桥下、临水亭榭、建筑附近适宜位置留出水面,不栽植水生或湿生植物,从而达到点活空间的作用。留出的水面与植物的分界线形成的曲线美和阳光照耀下的闪光水面使看到的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四)地域文化回归与创新

1、不忽视“曾被历史遗忘”和“即将成为历史”的文化

一栋老宅,一棵古树,一个古村落和一个工厂等,如果仅从经济价值观考察,它们可能就是一些破旧的古物或建筑,一文不值,甚至认为是发展的障碍,但从文化沉淀的视野看,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却厚重丰润。规划设计不但要保护好已成为“历史幸运儿”的珍品,还要挖掘开发那些“曾被历史遗忘”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要关注公园场所内那些“即将成为历史”的历史见证。

中山市岐江公园是个类似湿地公园的开放绿地,在文化选择上做得非常出色,对“曾被历史遗忘” 和“即将成为历史”的近代工业文化资源进行了保护和挖掘,在体现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合理保护和利用场地内的历史遗物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体现有着最直观的影响,不但要展示公园内有形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要弘扬无形的历史文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