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

时间:2023-08-07 17:30:44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1

一、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一)社交能力使人们获取信息的必备本领

社交活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信息只能通过与外界接触才能获得,而这种接触就需要人们具有社交能力。有了社交能力,便可以多交朋友,多参与社交活动,多获得重要信息。信息联系着现代社会生产的所有部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信息就是财富。不断获取和及时利用信息,有利于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反之,缺乏应有信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就会不知所向,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社交能力是衡量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要求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培养多种能力,而社交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了社交能力,便能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从中学会与人合作,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互相砥砺,锻炼才干;能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能探索人生,陶冶情操,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社交能力是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更好地学习,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条件

有了社交能力,人们在社会的文明交往中,能得到周围许多人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能靠大家的智慧和集体的协作,妥善解决好人际间的的各种矛盾,避免和消除一些误会与隔阂,减少一些烦恼与忧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深感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群际关系(行业关系和社区关系)、代际关系和其他关系。为此,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一)、课内课外结合,培养社交能力

1、提出任务,预习排练

教学开始,教师作简要动员,向学生指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基本步骤和放法,接着安排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预习任务,即布置预习课文的思考题,比如,交往有哪些礼仪?列举身边事例说明什么是交往和文明交往?什么是社交能力?怎样培养社交能力?怎样尊重帮助他人?怎样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二是排练任务。即从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任务出发,要求学生做好下列排练,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出来。比如,人们社交活动中所通行的礼节;讲述古往今来现实生活中人们文明交往的事例或故事;运用相声、小品等形式表现出人们的社交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做好演讲准备,选好材料,写好台词,落实人员,组织排练,达到能够公开演讲的程度。

2、寓教于乐,演中求学

预习排练不仅当为演讲任务,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是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的实践过程。参与排练活动的学生,严格按编导的要求,训练好社交活动的每个言行,活动本身就是社交活动行为的规范化过程,也是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观众对表演的视听过程,又是社交活动的师范教育过程和社交能力的特殊培训过程。就学生搜集材料而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我国各族人民与日本、美国等社交活动的通行礼节;身边人们尊老爱幼的事迹。还可以运用相声、小品等形式对不文明的交往行为进行恰当批评,让学生在笑声中受教育、明是非、长见识,潜移默化地学会文明交往,培养社交能力。

3、师生共学,明理导行

学生演讲后,不宜草率了事,应该在演讲活动结束之前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准备下一次课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全面达到本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通过讨论明确下列说法存在的问题。同学甲说:“讲究文明礼貌是区区小事,无关紧要,那些都是虚伪客套,没必要去学。”同学乙说:“同学之间只要相互合得来、对劲、讲友情,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要求以理服人,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正确领会课文内容,明确社交活动中必须讲究文明礼貌,交友既要讲友情,又要将批评,需要交诤友。

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一定需要而相互联系的活动。文明交往能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和才干;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能避免和消除误会与隔阂,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搞好人际关系是增进群体团结的基础,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是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文明交往,必须逐步扩大交往范围,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社交能力。

第三,使学生明确培养社交能力的基本做法与要求。培养社交能力,就要掌

握基本社交理论,通过社交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遵守文明交往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热心助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发展平等、团结、有爱、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小主人。

4、由内到外,引导践行

在以课内理论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社交品质。要求学生以班级学习小组或以团小组为单位,开展下列活动:一是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几件称心如意的好事;二是在学校做几件尊

敬老师的好事,如自觉清理教室及清洁区、主动帮老师搬实验器材等;三是组织助人为乐小组,在社会上随机做一些扶老携幼助人好事。最后要做好这一课学习情况的小结,通过检查测试、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进行单项训练,培养社交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既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综合训练,又要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某些技能的单项训练。鉴于社交能力体现在社交活动中的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因此与人交际需要对方与自己有基本一致的某些需要,在交往中才会有共同语言,形成自觉互动,更需要自己有开朗的性格、渊博的知识、坦诚的胸怀、良好的品德、艺术的语言和庄重的举止。这些因素大多是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单项训练才能形成的。象谈话技巧、举止行为技巧之类。

1、语言表达技能训练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做到在谈话中,能向对方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确切意图。语言表达能力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交流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训练方式精彩纷呈,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可能性,主要有下列做法:

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演讲活动。比如,复习提问,指名回答问题;预习课文,交流心得的群体讨论;轮换上台内容自选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定时选题,各自准备的专题发言;创设情景,抽签准备的即兴演讲;确立正、反方论题,各抒己见的专题辩论等都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组织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实际运用社交语言。比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直接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了解实况,发表看法,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非语言行为技能训练(情商素质训练)

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表情达意,除用语言之外,就是非语言行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情商素质。”它包括体态语言、体距语等。社交实践表明,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每一行为举止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显示出未曾表达的寓意。因而培养社交能力还要加强非语言行为技能训练,以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主要做法有:

第一, 体态语言是通过头部、五官、手势等方面的表情、动作来表达。有位老师就严格按照人际交往礼节,让学生把迎进、问好、请坐、端茶、交谈、再见等技能一一练会,并指导学生学会用点头、脸色、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学生毕业到服务行业就业后深感受益。

第二,注意体距训练。人际间保持一定距离是一种静态的无声交流。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一个尺码。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赫尔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种:一是亲密距离,从皮肤接触到18寸左右;二是个人距离18寸到4尺左右;三是社交距离4尺到12尺左右;四是公众距离12尺以上。事实表明,两个人能轻松愉快地交谈的最佳距离是不超过5.5尺,并且同坐在一边为益;开会时大家围着圆桌周围座,位置不分主次,彼此没有压力,就能随意交谈,人际关系必然亲切;若按地位高低排座,就会使人有压抑感,难以沟通,人际关系也显得不够亲切。因此应该教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恰当的距离。

第四,重视其他非语言行为训练。它包括个人的品德、情感、服饰、仪表、风度及个人交往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等,这些既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单项训练,又要思想品德课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优势。

四、运用实践锻炼法培养社交能力

实践锻炼法就是引导学生以课文及课内拓展的社交理论为指导,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交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社交理论处理人际关系,能逐步使学生学会同个种人打交道,正确处理好血缘、地缘、业缘等不同人际关系,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寻找机会,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社交能力,尽可能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像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活动、生产劳动、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活动、联欢会等,都是培养社交能力的好放法。

五、运用多方合作法培养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2

1.1行为层

在实际岗位工作中,依据受训人员培训后的行为变化,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这就是行为层评估。考查培训效果的过程中,行为层是一项最重要的测评指标。对行为层进行评估,往往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在培训前后对受训人员的行为差别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上级、同事、下属或客户等对受训人员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观察。对行为层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对于受训人员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等,下属和同事往往会进行对比。

1.2效果层

对受训人员的行为效果进行评估,这是将评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企业将重点考核培训对经营成果做出的贡献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涉及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等。通过分析这些组织指标,便于企业了解培训产生的收益。

2、准确评估培训的效果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

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洛丝特提出了一些建议:①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请受训人员填写相应的评估表。②让受训人员在开始培训之前谈谈希望学到什么。当培训结束时,让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同时对学到的什么进行讨论。③让受训人员通过不断的提问,阐述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④通过小测验对讲完的每一项新技能或新概念进行测试,确保这部分内容被每个受训人员所掌握。⑤对培训结果进行回顾,让受训人员对取得的培训成果进行证明。⑥培训结束后,让受训人员在5-10分钟的时间内书写如何运用培训成果,以及何时用。⑦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使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情况进行观察。⑧对培训前后员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⑨让受训人员写下在工作中哪些培训内容最有用,哪些培训内容最没用。⑩给受训人员安排一项工作任务,要求他们使用新知识和新技能。任务完成后,与每位受训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强学习。

3、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的方法

作为完整的职业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培训的内容,调整培训的模式。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企业只在反应层和学习层进行培训评估,根据新的质量体系管理要求,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培训评估。结合上述理论,本文加大了以往培训工作的估力度,同时应用了新的方法:

①培训结束后,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反应层进行评估,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培训科目、教员、收获大小等,在上述方面要求反应层做出真实的评价。

②根据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采用笔试或者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培训效果通过成绩进行评价。

③组织教员和学员在培训结束时,针对培训的内容和收获展开讨论和总结,学员之间彼此交流培训的心得,同时为今后的工作制定行动计划,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对于收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加的完美,最后要求参训人员写出相应的思想总结。

④通过回任工作考核的方式对行为层进行培训。对于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其回到工作岗位半年之后,随机选择一些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培训效果通常情况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训人员回任后的工作表现。通过采用实地考察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回任人员进行考核。培训部门派人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学员所在的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提前设计考察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采用直接领导对其进行口试的方法评估,同时对该员工的领导、同事,以及本人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便于了解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同时详细地了解其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对于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员工本人、同事、上级、下属等;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方面的进步情况,有无改变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否提高了业务能力等。

⑤结束培训评估后,将评估结果在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员工的直接上级和员工本人了解培训评估结果。通过了解培训评估结果,管理层重新设计或调整培训项目中不足的部分。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生 口语交际 应聘 礼仪形象 训练

当今社会,口语应聘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面试是成功求职的临门一脚。中职生即将走入社会,在将来的求职中,中职生光有学历证书和技术证书,未必就能在应聘时得到理想的职位――应聘者口才的优劣,形象礼仪的得体对成功求职起着重要的作用。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形象礼仪,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应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中职语文教学口语交际的培养及应聘礼仪形象的训练浅谈一些看法。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1.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中职毕业在口语应聘时顺利过关,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技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我采用讨论法教学。如:《项链》一文的教学,我把小说和口语教学结合在一块,让学生讨论女主人公的特点。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说。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就达到了教学口语表达的目的。

1.2 强化敢说训练,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多口语表达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有声有色。教学中,可采用简单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其愿意说,敢说。如:讲笑话、故事或作自我介绍等均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自我介绍的训练就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我,姓甚,名啥,X岁,毕业于XX,喜欢做什么,等等。这些话题相对轻松愉快,教师只要指导学生训练的方法,技巧对学生进行练习。然后针对学生训练的结果点评,指导,然后让学生再练。通过反复“讲、练、评、练”,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通过展示自己,能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应对突发的问题,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活跃,更让学生收获口语交际能力。

1.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需要设置一定的情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经历模仿、运用、再运用的知识积累过程,只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心情愉悦,乐于思维、加与思索,敢于表达。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现,如教学生口语应聘,就应针对性地指导,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招聘练习,先设定问题???,然后再由每位应聘者提出2-3个问题,最后根据回答情况给每位招聘者打分。应聘模拟结束后,每位同学总结自己的得失。这样,学生就可尽情讲练、感受、讨论、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可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又达到促进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2 培养口语交际与形象礼仪训练相结合

美国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部、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因此,形象设计与口语的应聘完美结合是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培养塑造形象礼仪

所谓形象就是指一个人的风度、仪态,是一个人气质修养、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美好形象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在应聘前,指导学生对用人单位进行多方面信息采集,对应聘者来说非常重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企业用人的特点,多方面多渠道获得对职业形象的感官能力。在应聘中注意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2.2 注意训练面试中的社交礼仪培养

在应聘求职过程中注重基本礼仪和技巧,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主考老师在面试中往往会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中表现出其特定的心理状态,教师指导学生应聘求职时,应注意社交礼仪的培养。着重训练:

(1)求职面试前的礼仪。如:头发干净自然,服饰大方,修剪指甲,不得涂指甲油。不带标新立异的饰物,擦亮皮鞋。注重培养学生注意个人的体型特点、发型特点、化妆特点(淡妆),服装款式要求、个性要求、心理要求、文化修养要求等有正确认识和作相应调整。(2)求职面试中的礼仪。如:进房先敲门,待人从容有礼,目视前方,面带微笑,主动、礼貌向主考官问好。回答问题语速适度、声音响亮、咬字清晰、不用过多手势,在交谈过程中时刻保持微笑,给人以自信感。(3)求职结束:礼貌地与主考官握手致谢,轻声起立并将椅拉回原位。

总之,面试中的走、站、坐姿、以及握手的技巧,眼光技巧的肢体语言,都要训练有素,要求:站有站姿,坐有坐相,何时何刻都要体现优雅大方、举止优雅。

2.3 注意提升语言沟通技巧及应答技巧的训练教学中,重点分析面试问题的类型以及问题涉及的目的进行针对性的立体训练。如:陈述时要用具体、生动、可信的实例展示自己的素质,不能用空洞的语言,诸如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来描述。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同应聘的工作有机结合,变不利为有利;适当表现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主考官提出的刁难性问题要冷静回答,避免手足无措。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根据行业和职业的要求,注重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口语交际形象礼仪训练,使其养成优雅举止,从而让中职生在应聘过程中抓住机遇,赢得主考官的好感,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就会让语文教学达到突出实效。

【参考文献】

[1] 林琼《中专生的口语交际教学》[J]

[2] 梁荣照《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其训练》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教育培训;经济效益

前言

培训经济效益是指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或消耗与成果、所费与所得之比。就中铁建企业来说,在项目中标进场后,组织施工之前,针对项目特点,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既能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各种资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能为项目二次经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很好的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然而当前部分项目施工中,项目负责部门往往忽视对项目施工人员上场后的培训,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工期延长,各个工作环节的滞缓,有的工作反复浪费人力物力,在最后却是无用功,这些情况最终使项目整体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一、工程项目中教育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

现在施工企业已经逐步演变为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向培训要效益。培训经济效益表现在多方面,集中体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材料损耗,减少安全事故上。培训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技术培训的人员,其工作效率要比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要高,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率要低。

1、教育培训可使工作人员科学的操作生产机械及设备,提高生产机械设备利用率,进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能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节约成本。职工经过教育与培训,不仅文化知识水平会有明显提高,而且其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也明显增强。由于工人生产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他们不仅可以操作某些职工(指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的)根本不能操作的机器设备(尤其是现代化的高精尖设备),而且可能在同一时间开动多台设备进行生产,即通过扩大生产资料推动量,也能更科学的操作生产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减少设备故障及损坏维修情况,即节约成本,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项目员工教育培训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一般来说,随着工人教育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文明生产的开展,将有效地杜绝和减少各种生产事故,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的窝工、返工现象。在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部门组织工人进行技术教育培训,讲解施工的关键点注意事项,讲解施工中的工序避免窝工出现,讲解本工程运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标准,对既有工艺标准做到统一规范避免返工的现象。经过统一培训后便于对施工工艺标准改进和技术改造的实现,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又使建筑质量稳步上升。产品质量得到保证,项目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培训在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对项目员工的培训中物资的培训也是重要的一环。让其了解项目物资管理机构、管理规制,物资质量卡控、限额发料、核算核销、余料回收利用措施,对施工合同内物资收入与施工图需用量和定测消耗量和实际消耗量的量、价差收支对比分析。培训能减少物资消耗,能控制项目物资管理责任成本、开辟增收节支渠道,实现物资管理创效,从而提供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

4、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带来的危害可能是令人追悔莫及的。工程项目施工属于危险作业,无数惨痛的教训都说明,项目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仅危及生命安全,造成大量财产方面的损失,而且将严重损害施工企业的形象,其有形的、无形的损失远远高于未雨绸缪的先期投入。部分施工项目之所以不惜“血本”抓安全,就在于经营者学会了算大帐:抓安全生产不只是投入,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安全培训能解决不安全的因素,加强安全管理,使之不发生各种事故,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使得生产经营性投入不受到损失,实现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也是一种经济效益。在某企业曾发生一起事故,给企业的利润和产值造成了损失,而后来采取了措施,进行了安全投入,治理了事故隐患,加强了安全管理,杜绝了类似事故的发生。这可以将前次事故损失数视为安全投资后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某项目施工中,缺乏对外包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接触网架线施工中,一工人从接触线上摔下重伤,项目花去巨额医疗费用,在解决后续赔偿问题时,也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并且对现场施工人员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并因施工进度缓慢,导致业主警告。如刚开始就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是完全可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工程项目中教育培训的不经济问题

虽然教育培训对施工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培训实施不力,或许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经济亏损。培训失利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项目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项目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理解培训就是投资就是收益。项目管理者的关注和支持是培训工作能否完成的关键。员工培训与开发不是一项无回报的开支,而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然而在施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把资金、物质成本看的比智力成本更为重要,表现在:①由于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比其他类型的投资回报更难量化,从而更容易遭到管理层的反对;②由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滞后性等因素,管理层更愿意投资那些容易衡量或反馈时间短的培训开发课程;③将培训与开发视为一项开支或员工福利,而非投资。当效益不好时,组织首先砍掉的就是员工培训与开发预算。目前,施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往往只根据临时的施工生产需要而简短培训或者技术交底,没有科学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开展了一定的培训工作,但是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的需求分析工作没有跟上。施工单位需要培训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是与现场的结合,怎样运用理论来解决施工现场在出现的具体问题,怎样更好的安排施工,怎样去完成单项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而非根据项目特点就决定了哪些员工进行哪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实际上,对于工作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其专业技能欠缺,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培训方式单一

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培训的方式不注重,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认为培训只要内容符合就可以,不讲究方法,无法吸引受训人员,培训效果不好。施工项目培训究其原因是培训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对培训的内容也知之甚少,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很多培训人员也还习惯于单纯的理论教授,没有熟练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

三、工程项目中教育培训的优化措施

1、树立系统工程的培训理念

施工单位、项目领导要树立价值管理坚持精细化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树立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念。一是将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培训不仅仅是办班,要保证质量,必须建立系统的概念,形成一种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的培训文化,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流程和有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员工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二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培训环节,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内容开发、培训组织实施与制度保障、培训效果评估与监督反馈。在培训中,要注意各环节间的关联。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系统思考,统筹兼顾,从整体角度来协调和把握培训工作,从而使这项系统工程在结果上达到最佳效果。

2、调查分析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前提条件,当今建筑环境日益严峻,施工企业从单位领导、项目部负责人、各部门及各专业都急需要培训。由于培训者个性的差异与需求,导致了他们在培训中“各取所需”的意向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培训前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找出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胜任能力之间的差距,在培训中充分考虑员工差异因素,按需施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员量体裁衣,满足学员个性化培训需求,使培训从一般普及为主向个性提高为主的转变,提高培训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创新项目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积极性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培训方法,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培训中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现场模拟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模拟有机结合,使员工身临其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尝试“角色互换”,分工种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员工结合自身实际备好课,上讲台讲课;开展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理论考核、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激发员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业务、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针对以往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吸引力不强的状况,引入多种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操作技能比赛、事故演练,增强青工处理突发事故的实际动手能力;积极推进导师带徒活动,适当给予师傅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充分发挥师傅的实践经验优势,做好传、帮、带;适当开展换岗轮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4、重点抓好工人进场后的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

工人进场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尤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落实责任,未经教育培训的决不允许上岗。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施工单位的班前教育,要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四电”基础施工、主体施工、房建专业装饰装修施工),结合当日施工内容,天气如雨天、暑期施工和冬季施工的特点等情况进行,在安全教育的同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要组织各工种负责人和安全员进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冬季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交底、周边环境影响的安全技术交底、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安全技术交底、消防设施的安全技术交底等。经常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施工理论知识、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劳动保护知识、消防等知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的能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工程单位竞争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利润空间变窄,以前单一规模经济粗放管理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取得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培训,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培训加强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斌.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建筑经济, 2010(12).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沟通 能力 训练 教学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8-02

1 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及障碍分析

人际沟通与交流,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最迫切的需要。若想有所作为,善于沟通是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癖好、生活习惯、成长环境不同,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实属不易,一旦处理不善可能产生各种交往障碍甚而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现在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交际范围较窄,同学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情感交流。

1.1 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过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社会由于先进的通讯工具陆续出现,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指代替嘴巴进行交流,甚至有人因此出现了抵触语言交流、无法与他人相处等沟通障碍。一些被称为“电子控”“低头族”“拇指族”的青年人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的沟通问题,甚至恐惧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沟通能力衰退现象。但这些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多数人们觉得,这只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心理专家们建议,更多地与人当面交流,而不是躲在电子设备背后,会更有利于年轻人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1.2 大学生的孤独心态,引发“分享障碍”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处于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和意识的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发生人际沟通与交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竞争和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也有独生子女养成的“以自我为主、唯我独尊”的习惯个性问题,还有缺乏对人际沟通交流的充分认识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障碍。多年独自成长的经历,促使很多学生在成年后养成了过度自我的思维习惯,当遇到好的事物时更多的是想到“独占”而非“分享”,以至于在群体生活中难以融入其中,易给他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进而引发与群体中其他人,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沟通障碍。

1.3 沟通障碍导致极端的伤害事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并引发了多个极端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主观因素,表现为学生内心存在胆小、害羞、自卑、自负、嫉妒、多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存在性别限制、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交流和沟通难度的增大等问题。

鉴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当他们面临生活和学习困难时,一方面无人倾诉、无处发泄,从而产生孤独、绝望的负面情绪甚至自杀;另一方面则是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头脑不冷静,故意激化矛盾,甚至出现伤害事件。因此,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寻求更好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尽快走出人生的困境和低谷。

2 进行课堂沟通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使一个人获得认知自我、理解和调节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也是衡量高校能否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急迫性。

(1)目前大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大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大学生在不久后的将来都要面对用人市场的考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业是大学生的头等任务。那么,接受怎样的教育内容,能够对其顺利就业有所推动,则是高校教育直接面对的焦点问题。

(3)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又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自我的成长经历中同样欠缺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专门教育,因此往往缺乏沟通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4)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新生代青年所面对的问题,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周围的社会关系简单,在少年成长阶段缺乏与同龄人较多的交际和沟通实践经历;他们在家庭中也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独立意识较强,但并不意味着其独立生活和沟通实践能力也能与之相匹配,相反可能还会造成一些矛盾和问题。

(5)学生的日常沟通已出现日渐庸俗化的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部分大学生不能主动参加健康、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还有少部分学生在沟通中更加注重自我的实际利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拉帮结派、沉湎于小团体活动、重娱乐享受轻奉献付出等现象,而当他们面临实际困难和危机时,却无法获得来自朋友、伙伴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在确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向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问题。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与“沟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大学生沟通能力评价机制,借以增强大学生对人际沟通的科学认知。但是,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习,这些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沟通活动,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体验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从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情境模拟、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

现在,已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职业培训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例如体验式培训,它作为当今欧美非常流行且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是指个人首先通过亲身参与某项活动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并分享个人体验、提升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体验式培训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知识及能力的过程。这种方式更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情景,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练,以实现能力提升的目的。

3.1 采用体验式训练对于推动学生进行沟通技巧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实践背景和环境,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沟通角色,可有效提高其实际沟通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自我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训练到位、适应性强,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技巧,可促使学生沟通能力快速提升。

3.2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类型

3.2.1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培养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以及执行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在人际关系中各种类型的沟通案例,要求学生从中提炼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不过,作为目前最广泛被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所采用的题材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案例选择得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切实反映学生的沟通问题,教师所讲授的沟通技巧内容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2.2 情境模拟体验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从而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

由于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兴趣爱好相一致,可使教学活动具有内驱力、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课堂活动开展后,学生在老师的点评和辅导下,也能对在活动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纠正偏颇、克服障碍。

3.2.3 引入组织竞争机制

通过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训练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小组名称、宣传口号、LOGO标识、组歌等,激励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竞争、主动表现、努力争取获得奖励和荣誉。这种训练方法一方面可以客观上营造一个小团体的沟通氛围,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壁垒,提高他们的组织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通过积累良好的课堂表现,认真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获得较好的修课成绩。

3.2.4 游戏教学法

实训游戏活动,可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拥有高超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建立人际间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归属感,而且也能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理需求,同时缓解学生因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其他情绪负面因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当前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学生社会活动范围和能力的不断拓展,高校在针对其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不断创新,摒弃固有的教育观念,顺应社会潮流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探索最为适合指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33-35.

[2] 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

[3] 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99-201.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6

1.满足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需求

面对不断发展的税收科学事业,我们需要对应其不断的创新改变税务干部人员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工作技能得到提升,才能有效的承担日常的工作责任。在税收事业持续发展中,不断严格化的执法力度,以及不断细致化的管理方式,都对税务干部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针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两个核心业务工作内容,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大力促进税务系统的人员管理工作,保障税务干部的职业能力素养在工作职责要求标准范围内。

2.满足税务干部税收业务需求

不同的税收岗位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其培训内容差异性较大,对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我们首先进行具体的、系统的设计,在统一化的专业培训工作下,采取分级培训工作,注重工作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满足了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及培训质量需求

由于税收工作具有组织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因此其工作开展前提就是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自身的职业能力要过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纳税服务工作,才能推动纳税服务体系朝着文明、现代、规范的方向构建,促进税收现代化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培训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纳税服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纳税服务培训中,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培训工作无法满足税务干部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培训工作前无法全面掌握税务干部的不同工作时间,不同级别,及个人的知识掌握熟练度,无法对应的开展培训工作,导致纳税服务培训无法落到点上,形式化的教学现象较严重,无法对其日常工作起到实际作用。二是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差;对于实际的培训工作,教师往往只是开展理论的说教,针对需要实训的课程,也往往只能采取案列教学的策略,参训人员在其中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解决提升参训人员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导致其显示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实现最终的培训教学目标。三是培训工作中有时未能正确定位教、学角色;传统的授课方式也经常被应用到纳税服务的培训工作中,以教师主体控制为主的弊端阻碍了参训人员提升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的水平。应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学员课堂热烈的讨论、分享式的经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解决纳税服务实际工作中的疑点、难点。

(二)改进纳税服务培训的策略

1.推进研讨式培训教学方式

开展税务干部研讨式培训教学工作,主要是针对其具体的税收征管问题开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探索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讨式教学过程来推动税务干部的职业知识能力掌握,同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传统的单调讲述式教学开展形式,开创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通过友好的交流,不仅能改善其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还能使学生们增长相关业务知识范围,

2.推进案例式培训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结合,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引出实际案例,并结合其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讲评。做到每个培训要点都能和实际的案例相联系,在相互讨论研究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采取案例结合教学方法,还可有效地促进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转化,促进实践的理论提升,完善纳税服务教学培训工作。

3.推进实训培训教学方式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7

【关键词】大线网 技能人才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和建设热潮,越来越多城市争先恐后地进入“地铁时代”,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地铁技能人才需求在10 万人以上,缺口相当巨大。如何对做好地铁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1 地铁技能人才内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地铁网络化的发展和快速扩充,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铁作为一个技术较为特殊,相对比较封闭的行业,长期以来,地铁行业人员流动率非常低,基本不存在人才竞争。但是随着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地铁相关人才需求的激增和新的地铁公司的进入,各类具有丰富地铁工作经验的员工成为挖角的重点对象。与巨大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怜的供给,特别是具备丰富经验的地铁技能人才更是稀缺。地铁技能人才缺乏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杭州、成都等新建地铁的城市,原来在地铁相关人才方面没有储备。其次,虽然北京、上海等地铁的历史比较悠久,有一些人员储备,但是由于新的技术、车型的使用,比如自动检票机、屏蔽门等,现有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知识和经验都需要更新。三是轨道交通是新行业,开展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目前全国有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院校有一百多所,但拥有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应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专业轨道交通人才出现紧缺现象在所难免。虽然企业和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共同组织一些培训项目可以缓解人才的不足,但是,这种培训周期较长,大多在半年到两年左右。因此,地铁技能人才的成长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内部培养。

2 大线网发展下员工技术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员工专业技术深度不足

在大线网发展的背景下,往往涉及新线物资筹备、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等非技术性工作,部分员工逐渐忽视了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停留在了解概况或基本掌握的程度,对专业问题理解不深入。专业知识的结构只有面,而没有点和线的深入。部分技能员工感觉什么似乎都知道一点,但深入了解的不多,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小故障大家都能解决,但一旦涉及到某个非常专业或系统性的问题时,却很少有人能够解决。

2.2 员工实践经验不足

由于地铁技能人才供给的稀缺性,技能员工年轻化趋势明显,以新入司大中专生为主,新员工的工作时间短,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新线开通,也没有处理过较多大故障,导致实战经验有所欠缺。

2.3 员工针对性专业技术培训不足

多条线网的同时开通,有经验、技术强的员工忙于奔赴各条新线阵地,忽视了技能员工的培训,很多技能员工是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中自己摸索。

2.4 存在理论不能有效联系实际工作的情况

技能员工,特别是新入司的大中专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往往理论无法应用到实际的专业工作,面对专业设备问题无法独立解决。

3 各级别技能员工内部培养策略

为适应地铁大线网的技能人才保障需要,重点工作是加大对技能员工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排除现场故障的能力,为新线开通做好人才保障;在此过程中,创新培训方式,在技能岗位中推行“一专多能”培养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创新管理思路,在政策规定允许情况下,提供平台让广大员工在技术、技能等工作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3.1 初级技能员工的培养策略

初级工往往存在对地铁专业系统的整体概况了解不足,对具体元器件认识不够,对具备设备操作不熟悉,对设备故障信息认识不熟悉,对规范、专业用语不熟悉等等情况。对初级工的培养,一是抓好基础培训工作,如师徒带教、设备原理讲解、基本工器具使用培训等工作,其次是面对设备,做好图纸分析教育、常见故障情况辨别、日常巡视检修要点等,首先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再逐步对设备的深入认识。最后,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在制度上实现育人和用人一体化。

3.2 中级技能员工的培养策略

中级工对设备、系统有较好认识,但需进一步掌握设备内部原理的需求,在故障处理中,基本能判断故障部件,但不清楚具体故障原因,能组织日常检修工作但缺乏应变能力。因此,需要在培训中运用设备原理图纸等资料,结合设备实物,大力开展面向设备的各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理论课程学习,通过基础学科、检修工艺、应急预案等文本学习,烙进深刻印象。结合新线设备安装的机会,对中级工进行新工艺操作及维修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技能。另由于中级工普遍工作经验达三年以上,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将培养与使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培训的动力机制。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中,与评先、晋升、入户等直接挂钩。

3.3 高级技能员工的培养策略

高级工方面,表现为本专业素质过硬,但综合素质不高、综合技能不全面,对此情况需做好员工的各工种、小专业内的培训引导,定期召集此类员工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分析教育。建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岗位需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教法,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先进性,以公司改革和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关系层层分解,确立各个知识点,并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学模块,让高级工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模块学习。借鉴职业教育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实施培训目标管理。同时,要结合高级工缺乏培训积极性,厌倦传统讲座式、开会式和报告式等模式的特点,采用特点鲜明的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实操式等教学方法调动高级工的积极性;应用现代先进的投影、多媒体技术、实地操作等高级工感兴趣的教学手段进行培训,进而全面提高高级工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在地铁跨越式发展情况下,技能员工培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公司重点工作来开展,以新线开通对各层级员工需求为目标,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分层级、有计划地对各岗位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8

当大家还热衷于计算机、英语、职业资格证书等“硬培训”之时,一种针对个人形象、谈吐、气质的“软培训”开始显山露水,并日益受到白领人士的关注和青睐。对他们来说,拜访客户时如何着装得体、讲演时如何落落大方、与外宾打交道时如何彬彬有礼等,这些细节问题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当,轻则使人陷入尴尬境地,重则可能影响到“饭碗”。“软培训”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

“口才培训”悄然兴起

100%的成功=15%的专业知识+85%的人际沟通和口才等综合素质,这个成功学的公式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人际沟通与口才等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举足轻重的85%,恰恰是很多人成功的绊脚石。于是“讲话培训班”、“口才培训班”一经推出就受到白领青睐。据一培训班老师介绍,说话看似小菜一碟,人人都会,但当众讲话时落落大方、口若悬河,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办到。而如今,商务谈判、就职演讲、代表发言等,哪样不需要当众讲话?我们培养的就是普及型的“演说家”,不仅传授讲话的技巧,还为学员提供锻炼自信心的机会。很多学员表示,参加培训后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如和自信。

“礼仪培训”需求强劲

某商贸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郭先生谈起“礼仪培训”的迫切性,颇为感慨。一次公司下属和意大利客人会晤,仅仅因为用错了刀叉次序,就引来了对方的侧目,至今让郭先生记忆犹新。

目前国内企业懂国际礼仪的人才十分匮乏,对企业在国际商场中的发展极其不利。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和深入,国内了解和学习各国的商务礼仪和生活礼仪的需求呈旺盛增长态势。国际礼仪培训市场悄然启动,关于国际商务礼仪人才的培训需求呼之欲出,前景广阔。

商务礼仪培训包括访客接待与拜访礼仪、会议礼仪、会展礼仪、商务电话应对技巧、西餐礼仪、餐桌礼节、各国风俗文化等等。

礼仪培训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很多国外的礼仪培训师的薪水也十分不菲,年薪多在几十万元,而上百万元的也不在少数。而在国内,礼仪培训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本土的礼仪培训师十分稀缺,目前上海有一批外企高层人员的太太们,正从事着礼仪培训,她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礼仪方面有比较好的修炼,于是被一些大企业聘请过去当礼仪培训的临时讲师。由于本土礼仪培训师十分缺乏,培训公司不得不从日本花了80万元的年薪重金请来专家担任培训师。据介绍,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礼仪方面十分系统的教材,很多培训师还只能根据个人经验言传身教地进行授课。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在求职、就业和职位晋升的生涯中,15%靠的是专业技能,85%则取决于“软件”技能,也就是人的职业态度和社交技能,即对沟通、礼仪的熟练掌握。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软培训”的本质,是超越了浅层的知识、技能培训的范畴,更关注培训个体的深层需要。这是培训市场发展中一个可喜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科学性,要避免流于形式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9

[关键词] 商务英语培训 跨文化交流 语言交流 非语言交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已成为各国共识。近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涉外商务活动发展迅速,使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开始重视商务英语培训。商务英语培训是以语言为载体,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以企业商务人员和即将迈入职场的人员为目标,以商务活动中常用英语为重点的一种培训。其特点主要在于其培训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

但当前的商务英语培训基本上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是否足以培养能够成功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必备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先来谈谈跨国商务活动的实质问题。从客观现实来看,跨国的商务活动从表面看是跨国交际活动,从实质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跨文化人际交流的成败将决定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

根据baguley的定义,商务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技巧,从本质上讲有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双向交流过程。varner and beamer还进一步补充到,商务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交流是发生在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不同的商务文化背景的时候产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交流的障碍尤其突出,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想象交流是多麽困难的一件事。gibson也分析到,如果交流双方之间有太多不同的“文化干扰”,交流随时都可以被中断。

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对商业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交际是跨文化商业活动的出发点。

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跨文化交流通常包括各种经济商务主题。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商业人士应该对不同的文化价值保持相应的敏感度,以此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商人在不同国家文化的环境中交流成功。因而,理解文化对跨文化交流培训是重要的。

西方人与中国人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可分述如下:

1.寒暄方面

美国文化强调“人事分离”,感兴趣的是实质性问题。因此他们谈话涉及不相干的事情及了解对手的时间很少,短暂的寒暄后即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此外,美国人幽默感强,爱开玩笑。

2.交谈方面

强调时间表“专时专用”,注重直率和讲实话。再者喜欢反驳,公开表示其反对意见。

3.思维方面

美国人往往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较小的问题。大任务由一系列小的任务堆积而成,比如提出价格,包装,交货等等问题,再依次解决。

三、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交流既包括语言的交流也包括非语言的交流。

1.语言的交流是相当重要的

在语言的交流中,交流者不仅需要个人语言技能,如听、说、 读、 写,而且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如谈判、演示和说服等技能。商务英语培训应该把这些技巧贯穿于整个训练,尽可能设计一些模拟交流场景帮助训练者应用这些技巧。

(1)谈话技巧(speaking skills)。当非英语母语交流者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者之间进行沟通时,有效的谈话技巧十分重要。因为这种场景的交谈不仅要求通畅流利和准确达意,而且还应讲究一定的效率。adair特别强调了以下六个标准:清楚、 准备充分、 简单明了、 生动幽默、 表达自然、简练有效率。以上六点是给培训者提出准备谈话交流的明确标准,培训师应帮助他们用以上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谈话,在充分练习后进行点评,详细分析以上哪点做得更好,哪几点还需要改进。

(2)演示技巧(presentation skills)演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如产品演示、会议演示、个人总结演示等。在商界中,各种形式的演示都被看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率和灵活的交流方式。当然,这种演示交流往往既要求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交流技巧。许多商务人士发现,工作的成功绝大多数取决于他们能够组织好自己的观点并且有效地演示表达出来。因此,要想让培训者领悟这些演示技巧的精髓,应该在课堂上提供给培训者进行演示的机会,并且留心观察,帮助培训者找出演示中存在的交流技巧的问题,培训者应从亲自锻炼中掌握演示这一重要的交流技巧。

(3)高级的谈判技巧。(negotiation skills)谈判是一种双方或者是多方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协议而进行的商谈和商讨的过程。谈判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建立商务关系,同意进行谈判,交换信息,提问,选择,提出条件,商谈,达成一致和总结等。培训者必须明白谈判的任一阶段都可能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谈判的技巧均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培训者顺利展开谈判,应该在分析各国文化对谈判影响的基础上,多对他们进行模拟谈判的训练。

培训师可以要求培训者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模拟谈判,一组是英国商人,另一组则是中国商人。在交流时,培训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英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英国是high idv(individualism),low pdi(power distance)的文化,中国商人应当更多尊重英国商人的个人权利和决定。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想法,因为清楚直接的交流是low pdi英国文化的体现。

2.非语言交流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直接,两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1)面部表情。在东西方文化中,东方人比较含蓄,面部表情也不习惯过于直露;而西方人则较为直率,喜怒哀乐较易表现在脸上。比如美国人认为微笑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表示,而日本人在商业谈判中几乎很少微笑,只有谈判已近成功的尾声时才会展露笑容。日本人甚至会把随意的笑视为是不严肃甚至是嘲笑。再如眼神交流,美国人把直接的眼神接触视为诚实坦率的表示,闪移不定的眼神意味着不诚实和没礼貌,而日本人却认为不直视对方的眼神是表示尊重和谦逊。

(2)身体姿态。身体姿态,包括手势在内,在不同文化中差别是很大的。无意中做出的体语或手语,都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如我们大家熟知的“ok”手势,在美国表示“行,可以”,而在法国,这个手势的意思正相反,意味着没有价值的“零”,而在日本则代表“钱”。显然,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商业交际时,这个手势不可以滥用。又如见面时的体语,美国人可能会与对方拥抱,或拍对方的后背表示友好,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般是难以接受这样的见面方式的。再如中国人喜欢翘二郎腿,而中东地区的人会认为这是极大的失礼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脚底是人身体最低的最肮脏的部位,向谈判对方露出脚底无异于贬低和侮辱对方。

(3)空间与相互距离。个人空间的大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约定俗成。与东方人交谈的西方人,常常会觉得个人空间被入侵。研究者发现,美国人认为4英尺~12英尺是在正式场合进行洽谈的合理距离,而亚洲和阿拉伯文化中则较少考虑私人空间问题,他们会认为越近的距离会使关系越亲近。因此美国人与日本人谈话,很可能在无意中被日本人的“紧追不舍”逼得节节后退,造成喜剧般的效果。

由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跨文化交技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商务英语培训作为提高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有效的途径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跨国贸易感兴趣的朋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aguley, p.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for modern business[m].berkshire:mcgraw-hillbookcompany,1994

[2]varner, i and beamer,.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oston: irwin mcgraw-hill,1995

[3]janch,f.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3rd)[m].california:stage publications.inc,2001

[4]gibeon,r.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10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职业院校学生语文交际研究”成果,编号20110136。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感情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将来要承担小学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但通过调查得知,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交际口语能力弱,生活交际口语能力不规范,职业交际口语能力未得到有效开发。具体表现为:口语道德不规范,文明程度不够;口语表达不准确,态势语和交际场合不匹配;口语思维能力差,课堂上不能有效提问、积极回应;职业交际口语能力起点较低,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的基本功薄弱。[1]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协调配合,需要从学生就业发展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育学生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小学教育重视课内课外交流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因此,教师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和职业生涯的辉煌与暗淡。毋庸置疑,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处理好与学生及家长的各种复杂关系。此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同事和上级之间协调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缓解压力,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展示职业风采。可见,在目前就业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会有危机感,才能由消极或麻木状态,转化为积极进取状态,形成主动学习意识。

培养健康的口语交际心理,自信而阳光地交流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百分之九十来自农村,不同的家庭环境、生存状况、成长经历,对学生心理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第一是自卑。这类学生虽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但又不敢大方地与人交往,担心受到冷落与嘲笑。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出现脸红心跳、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现象。第二是冷漠。这部分学生从不主动参与口语交际,冷眼旁观,高高在上,虽然个人口语交际能力不一定差,但别人无法接近,也形成了交际障碍。第三是自傲。这部分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在交际过程中夸夸其谈,不顾对方。这类学生,交际素养欠缺,交际效果不理想。纠正这些现状,必须从课内和课外同时抓起。课外,班主任、辅导员要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交谈,必要时,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也可请草根人士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因自信而走向成功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己,在实践中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消除心理障碍。课内,教师必须重视主体之间的言语和心灵沟通,激发学生强烈的交际兴趣,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并彼此接纳,形成其乐融融的现代民主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体会到周围人的友好和成功的快乐。[2]要教育学生,自信、乐观、阳光,同时要谦逊、礼貌、热情,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

创造优质的口语交际环境,

实现口语训练量与质的同步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和机会,同时要保证口语交际环境的优质健康。[3]一个人在粗俗的语言环境中长期浸染,就会形成不健康的语言习惯,在健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语言则会变得文明得体。可见,学生口语训练的质与量同等重要。首先是课内训练。教师要转变观念,完成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转换,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创设说话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笔者上高职实用语文课,教完《泰坦尼克号》一文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那么,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让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因为问题有悬念,所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说话兴趣,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变得非常活跃,大家纷纷说出各种结局,有理想的,有悲惨的。笔者再次提问:你们从这些结果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发言的人就更多了,笔者有意叫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发言,谈得竟出人意料地好。本节课发言的学生超过半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怎样去说。因此,课内结合教学内容去训练学生,质优量大,效果很好。课外训练,作为课内训练的延伸,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平台。(1)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如:朗诵、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竞聘演说、招聘会现场模拟等,为学生创造锻炼提高的机会。首先,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参加人员要自下而上层层选拔,保证参与的广泛性。其次,要注重赛前的辅导和演练、赛中的点评和赛后的总结,让学生在比赛中进步,知道不足,明确方向,真正起到以活动促进提高的作用。(4)开设教师口语课,给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专业口语技能培训。笔者曾在中等师范学校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也亲身见证了这门课的良好效果。[4]校外,要组织实习、见习。近几年,由于应试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而忽略了教育实习,许多学校任由学生自行安排。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使学生基本失去了宝贵的实战演练机会。因此,必须重新重视。要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调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人往,促进他们进行积极的口语交际,让他们从直接的交际效果中发现问题,修正缺点,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以取得最佳的口语交际效果

当我们与人沟通时,语言内容固然很重要,但口语交际的风度、气质、个人的品德修养,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调查发现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能够礼貌、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的不到百分之五十。有些学生与人交流,只顾自己展示,不容对方插嘴;有的或神情猥琐,或姿态放肆。这些学生即使再滔滔不绝,也难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种现状不改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1)要通过课堂训练、课外讲座及开设口语交际选修课等形式,教育学生学会倾听。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口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一半时间在听。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会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有针对性的说话的前提基础。[5] (2)训练学生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可通过征集文明用语,在网上搜集礼貌用语,开展拒绝粗俗,文明用语的活动等,让学生学会礼貌得体地说话。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辩论节目、交友栏目、谈话栏目录像,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别人的口语[1]交际风度。(3)教师及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学会文明交际,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亲身体会文明的温暖。(4)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有关态势语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和谐、得体、自然的态势语才能在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训练综合思维能力,保证口语交际的流畅、灵活和深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口语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从内容方面讲,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高职师范专业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也是口语交际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训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逆向思维训练。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能力。本训练可采用学生轮流登台发表“反弹琵琶”演讲的训练方式。由教师框定命题方式,学生自由命题。针对其观念已显得陈旧,或传统理解原本就欠准确之处,反其原意而立论。如:“‘狐假虎威’何罪之有?”“‘黔驴技穷’错在谁?”等 。教学实践证明,逆向思维训练是学生最欢迎的训练手段之一 。训练中,往往一人登台,其他同学也兴趣盎然。尤其是遇到理论新颖而且确有深度的表述,课堂气氛更为活跃。(2)纵深思维训练。培养对问题做深入思考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由教师规定命题模式,由学生自由命题登台演讲。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忧思”、“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思考”等。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甚至“似是而非”的懒惰学风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3)多向思维训练。培养对问题做多向思考的能力和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的能力。可用发散式命题法。教师不限定思维程序,完全由学生自由畅想。如:“0的遐想”、“《长恨歌》主题之我见”等。(4)综合思维训练。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交流思想观点的能力。可采用以下方法:热点问题讨论法、棘手问题解答法、争议话题讨论法。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层次较低的争论,而且能有效地推动受训者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使表述水平明显提高。[6]在训练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意:将点评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轨迹方面,以引导学生对其思维活动的不足之处自我反思,至于其观点与结论的某些不当与失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一般不用做公开的否定,以免因观点冲突而导致心理不相容,甚至发生观点之争,结果反而忽视了思维训练的目的,使训练失去应有的效果。

提高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使他们适应未来职业和生活的需要,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多给他们希望,多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肯定会有可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金华.浅谈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王宏.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王青.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思路[J].教师,2009,8.

[4]刘嘉铭.五年制高职“口语交际训练 ”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初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5]教师口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11

【关键词】兴趣,自信心,目标整合,多样途径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写作训练,常常忽略了口语交际的基础作用。溯本求源,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理念的偏颇。

改革后的《新课程标准》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笔者认为提口语交际,与单提听话、说话有着很大的不同,既体现着观念的更新,又更具操作性,有利于提高语文听说教学的效率,是搞好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保证。纵观初一新教材的口语交际指导,大多是理论上的阐述和要求,因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

1.用榜样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

以发展学生听说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的语文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却很“紧”。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如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的交际故事,这些能说会道的例子既充分说明了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更能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平等理解合作中激发口语交际自信心

交际中发现有些学生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从出丑,怕一旦说错了就被同学嗤笑、抬不起头来,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例如: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训练题目是“成长的烦恼”在训练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暴露得尤为突出。“心病还得用心药来治”,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一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轻松的、自主的。二是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三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交流。四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的、积极的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一丝勇气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3.训练目标要走向整合,追求综合效应

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中,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所以常常有人讲,这个人很有修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无疑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虽在自我介绍时,其它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作出交流(如即席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等等,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4.打通教学和生活的隔阂,力求多样途径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

4.1结合教材进行口语交际专题训练。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相应的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比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口语交际训练题目是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情景模拟交流,介绍大自然等。训练要求也提高到了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话通顺完整,能准确的表情达意上。

4.2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这种训练不是刻意的要求,引导矫正等往往要不留痕迹,要与课堂教学目标水融。例如:当学生争先恐后的讨论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这是老师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同学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12

制度不健全,培训工作创新乏力制度的不健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体现,在宏观层面,尽管国家强调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办学主旨,同时要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功能,但至今尚未建立大职业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与体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校内学术教育和社会培训如何有效衔接合理分工的制度也没有建立。在微观层面,现在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尚无法利用学校的合力顺利开展,片面地依赖开展培训工作的个别部门单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使培训业务宣传拓展和培训实践操作都遇到相应的阻碍,从而限制了培训工作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使得培训工作无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无法在培训体系架构、培训内容设计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有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CDIO企业培训模式基本路径

2000年,瑞典皇家工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历经4年的研究探索实践,组成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创造性提出了CDIO教育模式,该模式因其拥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技术型应用人才。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操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将教育过程放到具体情境之中体验学习,实施“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教育和学习”。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系统调研、构思,设计开发出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企业培训存在的劣势以及酒店企业很难接受并认可高校为其提供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的现状。CDIO的企业培训模式的基本路径是:系统构思培训方案,以需求调研分析为前提展开培训——设计培训课程包、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组建专兼职培训团队、融入体验式培训——考核、评估培训效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该路径具体解析如下:

(一)构思阶段

CDIO企业培训模式,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现存的实际问题”,把握企业的“症状”,并系统化构思“培训要解决的实际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培训工作。

1.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组织专家培训团队对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及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诊断,并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2.提供定制培训的具体课程包。根据访谈和调研,诊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提供服务渠道。发挥旅游学院校政企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帮助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管理者或基层员工根据需求提供赴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挂职、顶岗研修以及赴旅游院校学习深造的渠道。

4.旅游企业学历提升项目。发挥教育机构的特长,与人力密集型的酒店行业开展大专学历提升项目,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工作,对于酒店招聘来的员工,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在酒店组织开展成人高考前培训,通过成人高考的员工,由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在酒店进行课程讲授,通过课程考试的员工将获得成人高考学历。

(二)设计阶段

设计是CDIO培训工作最重要的阶段,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

1.模式设计。通过调研发现酒店真正的需求,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出哪些是理念方面的问题,哪些是知识或技能的问题,哪些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区分是应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还是具体课程培训,是学习渠道的提供还是其他学历教育的实施,还是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继而有针对性的再调整培训工作目标,量体裁衣并分阶段地为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供具体培训课程为例,可设计开发以下课程包供选择:(1)旅游企业管理层领导能力提升课程包,包括情商塑造与管理、高效沟通策略、激励管理、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执行力提升等课程。(2)旅游企业一线员工基本服务技能培训包,包括酒店职业规范礼仪、点菜员点菜技巧(膳食营养搭配)、餐饮服务技巧、客房服务技巧等课程。

2.培训团队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及培训课程的选择,确保最大化实现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团队中既有高校教师、又有行业高手,高校教师具备完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行业高手掌握行业前沿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动态,如此打造的培训团队,确保能够对培训企业科学把脉,并有机融合授课内容,取得最优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设计。根据培训课程和企业培训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法,改变单纯的知识讲授,增加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等多种培训方式,融入体验式培训,学习者通过在拓展性游戏等真实或仿真环境中的个性化活动,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三)实施阶段

1.培训实施过程。(1)教师方。教师由过去的学习支配者,转变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中心地位,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除每次课的主讲教师外,全程设有培训助教,讲学员采用分组的方式,一个助教负责6-8位学员,辅助专职培训教师完成对该组学员的作业布置、资料积累以及对学员的观察跟踪等辅助培训工作。(2)学员方。CDID理念注重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学员进行协作学习、游戏体验和沟通交流,形成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进行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3)企业方。企业方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尤其企业高层或是人力资源管理层要亲自参与培训全过程,认识到“培训不是万能的”,“不能依赖培训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但是要通过培训培养起员工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在当次培训结束过程中和结束之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跟踪、落实和反馈机制。

2.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培训课程由校内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因此首先要注意围绕培训目标系统设计培训内容,围绕重点解决的问题实施培训;同时在培训内容前后衔接上,避免内容的重复,注重内容的前后层级性渐进提高和能力培养的逻辑上升。(2)培训过程的资料积累。企业培训往往不能连续大课时量进行,往往需要多次、长线完成,因此尤其要注意培训过程材料的搜集整理,譬如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发言、拓展游戏的参与、课后作业的提交,以及不同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均由专业培训助教通过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资料的获取和保存,同时根据这些资料完成对每个学员的培训效果的全过程评估和考核,发现其进步点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下一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四)操作阶段

CDIO培训模式在“操作”阶段主要是通过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对组织效率进行提升等,以及对员工实施优胜劣汰。因此建立了四层评估体系,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即在企业培训结束的时候通过调查来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了解其反应和感受;第二层是学习层的评估,即对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来了解学员对于知识和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三层是行为层的评估,即衡量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改变,来判断培训对于员工的具体影响;第四层是结果层面的评估,即检验培训是否对于员工的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等起到了具体的作用。

CDIO企业培训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系统化构思和设计提高了培训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

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大多数是现有的通用的教材或一些资料,没有针对性,往往是针对每个“点”的单纯课程讲授,提供的主要是短期讲座方式,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更不能和具体酒店企业的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CDIO企业培训模式植根于建构主义理论,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和实施,系统化构思与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实施培训课程,开创了一种通过设计创造个性化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情感、信仰和感受的体验式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教育者给学习者提供主动学习体验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与技能相关的抽象理论概念,改变枯燥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职业能力获得快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提升得到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协助学习者在建构个人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知识结构得以建构和完善;通过在培训中与学员充分互动,“做中教”,以解决酒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保障了培训效果的针对性。

(二)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弥补了以往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以往培训者本身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培训教师队伍,基于CO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团队的打造,师资既包括高校资深教授、有着丰厚的理论功底;又包括行业一线总监经理、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一支培训队伍互为补充,弥补了以往高校培训理论强、实践弱的状况,带来良好的培训效果,打造了培训团队的口碑与品牌。

(三)体验式培训方式的融入激活了学员潜能

基于CDIO理念的培训模式,强调建立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确保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目标的实现。体验式培训方法的运用在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协助学员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实践(企业的具体活动)”的过程,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做中学”,相对于传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侧重通过即时的感受,提高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注重观念、态度,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绪中通过体验来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内在潜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完善的评估和反馈体系改变了以往培训环节的缺失,保障了培训效果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