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学学科特点

统计学学科特点

时间:2023-07-13 17:23:20

统计学学科特点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1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2

「关 键 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正 文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法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3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好本学科教学工作,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田间试验;生物统计;教学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两部分内容,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本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计算公式多且难记。而现在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农林职业院校文理兼招,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本课程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习中困难很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在充分认识本课程和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分析

1.课程特点分析“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理论性强,因为本课程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应用科学,与数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统计分析的理论来源于数理统计,如概率分布等,因此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二是公式多且复杂难记忆,不论是特征数的计算,还是概率分布的计算,或是方差分析,都有很多公式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如果不能掌握计算公式,则不可能完成统计分析。三是有很强的实践性,如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2.学生特点分析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现在的农林类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能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现在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都是文理兼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实际生产能力,对学习本课程是十分不利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上好绪论课,激起学生兴趣;二是把握教学过程,培养兴趣;三是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突出教学重点难点(1)专业术语、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是重点。原理、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三个难点。“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中概念、名词较多,如总体与样本、回归与相关、标准差与标准误等。而二项分布、t分布、F分布等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小概率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又是假设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这些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应属重中之重,应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恰当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对于计算公式,通过反复强调,增加印象,加强练习,强化记忆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强化。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理解。通过实践和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公式的运用是统计分析的关键,对计算公式正确合理的运用是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应使学生掌握各个公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免错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笔者尽量改进教学方法,综合采取启发式、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图表、PPT演示等增强直观性,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统计假设的步骤、方差分析的步骤等内容时,先通过实例说明每一个步骤,最后推出基本步骤。讲授直线回归和相关时,通过对比说明其各自特征、区别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总体和样本时,把一个班示作总体,将其中某几个示作样本等进行说明,使学生通过事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又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的学科,在加强理论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生物统计学中的各种设计方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才能被学生掌握,成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1.开展田间试验,提高学生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试验课题、拟订试验计划、实施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的问题,这既增强了学生进一步钻研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参与科研,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能力,又解决了实践教学的不足。笔者这几年主持的研究课题,如“弥渡县灯盏花漂浮育苗病害防控研究”“大理州烟草漂浮育苗病害防治试验”等都有学生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现在的生物统计中各种统计方法在计算机中都有相应的程序可以应用,如Excel、SAS程序等。因此,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相应程序的实践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程序的使用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既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又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汤赵云,田朋萍,张霞.《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2):82-83.

[2]杜瑞卿,杨建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6-28.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4

在现代的一些企业中,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此外,还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收集客户信息、市场信息以及各种信息的分类与整理等工作是保证市场营销管理方案编制具有一定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其有效执行性的关键所在。现阶段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市场营销管理技巧与方法的有效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针对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展开营销管理工作,促进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高。经过对大量市场营销经验进行总结我们发现,统计学的运用在市场营销中可以保证市场营销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的关键。

一、统计学理论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中,营销方案的制定等工作都需要将市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作为基础与前提。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以及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对市场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统计学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市场营销理论中应用统计学的基础

在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应对市场情况、产品信息以及企业自身产品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与企业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营销策划方案,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优势,这对于营销工作的展开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与调研市场实际情况时,应该结合相关统计学理论,这样可以真正实现科学的分析与调研。进一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需要,明确将要进行调研的对象以及目的,与科学统计方法相结合,真正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充分掌握市场的动向。在市场营销管理中,针对统计学应用的实际需求,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理论应该将重点放在统计学理论的应用上。一旦在企业营销管理中遇到了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有效运用统计学方法,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市场营销理论中应用统计学的必要性

总结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全球化的营销趋势,还是信息化小趋势,企业的营销决策都越来越倾向于及时、全面以及准确的方向发展,将这样的市场信息作为导向。统计学本身是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科学,贯穿于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在营销管理各个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营销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够做出及时的回应,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市场信息,在这些市场信息中找到有效的市场信息与情报,将其作为企业营销决策时主要的参考和依据。在多数情况下,支撑营销决策的信息需要充分借助于有效的数据分析,而进行数据分析最有效的一种工具就是统计学理论,它是一门可以对信息和数据进行研究和整理的学科,同时也是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应该对统计方法与理论进行充分的利用,以统计学知识为手段展开市场预测、市场调查以及市场分析,通过对市场信息的调查、预测和分析对市场进行认识、研究以及适应、驾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顺利的发展,使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市场营销管理中统计学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的宗旨是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如何测度顾客满意程度,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广泛流行的结合了统计学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本文还探讨了市场营销中如何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去进行市场细分;以及如何用主成分的统计特性去寻找企业产品与竞争厂商相似产品价格的近似线性关系,并以此作为订价依据。

(一)统计学应用应结合行业特点展开

在现代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统计学理论与知识应该与企业的行业特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应用。企业在研究市场销售特点时,应该着重研究其营销工作的具体特点,对统计学理论的方法与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再进行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在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进行统计学理论的相关应用。这里以制造业设备设计生产的相关企业为例,这种企业的市场销售具有一次性销售的特点,在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质量存在较高的要求,还会结合零部件供应、市场口碑调研以及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分析进行选择。这种产品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将客户需求的搜集以及目标客户群的收集作为销售工作中的重点,与目标客户群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针对实际的客户需求和产品特点展开市场分析。对广告受众和销售目标进行确定,使广告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最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得到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应用因企业所属行业销售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不同行业销售特点不同,统计学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市场营销管理中应该与行业销售特点相结合,在统计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摸清相关规律。比方说,在小食品的销售过程中,顺序变量、统计以及推断统计等方法的应用可以为该行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提供科学的市场信息,从而为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统计学方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快消品营销策划工作与市场规律相符合,与市场销售的实际特点相符合,真正使现代快消品企业的销售目标得到满足,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与不同行业产品的实际销售特点相结合,在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中分析统计学理论的研究方向,针对市场营销管理特点展开统计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在现代企业中科学应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得到需要的信息,使信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贴合,真正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得到满足。

(三)统计学分析与调研工作应得到不断强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重点放在统计学调研上,使统计学工作可以满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现代化企业当中,科学的市场调研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保障市场销售信息的有效传达。所以,统计学应用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统计学的应用对企业所属行业的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基础数据、统计逻辑学以及变量等内容对销售人员展开统计与分析,甄别信息的科学性。围绕准确详实的中心展开市场信息的分析与调研工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分析的科学性上,以此为基础展开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工作,通过这些使现代市场营销管理方案的制定得到保证,使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四)通过统计学知识的运用掌握市场营销的现状

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信息的动态科学掌握在营销管理中对企业营销方案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市场变化满足企业营销管理的需求。这样的现状要求企业中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可以对市场动态进行及时的掌握,通过统计学知识与统计学相关理论中的整理、调研等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与市场销售的实际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与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以及市场营销现状相结合,不断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对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的应用,使市场销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变得更加便捷与科学,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够为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在统计学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引导下促进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使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相关营销管理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三、市场部人员应加强统计学应用培训

面对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使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相关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应该在企业市场营销队伍中加强培训的力度,加强对统计学方法和理论的培训工作。与行业销售特点相结合,在培训中选择合理的统计学知识与理论。与此同时,应该针对人员的不同岗位展开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工作中需要的统计学知识与理论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比方说,针对企业中的市场调研人员和市场督察人员,应该在培训中加强对统计学信息收集与整理方法与内容的培训,针对企业中的市场部营销策划人员以及市场部经理,应加强对统计学统计分析方法与内容的培训。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不断提高。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5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45-03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它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来分析解释生物学中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生物统计学是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生物统计学,不仅提供设计科学试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同时,生物统计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广、概念多、公式多;加上学生缺乏背景知识,对该课程认识不够,使这门课程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记、难用的“四难”课程之称[1,2]。从2012年开始,我校生物统计学教研组针对课程特点,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训练,使学生由传统的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向掌握具体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目标上转变,将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转变为基础知识测试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源头上使教学模式向注重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上转变。经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努力,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笔者根据两年来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课程特点,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作如下总结。

一、确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计划

2012年前,我校生物统计学,主要由数学专业的老师进行讲授,教学内容以数理统计为主。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仍然无法将统计学这一工具应用于生物学的相关领域。针对这一情况,学院领导研究决定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由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授课,教研组接到通知后进行了研究部署。笔者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首先将生物统计学课程定义为工具课。在确保这一基础后,笔者根据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将生物统计学的目标明确为:以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中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学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的意义;理解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法和常用统计模型的应用条件;掌握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掌握EXCEL和STATISTICA软件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生物学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笔者选择合适的课程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将生物统计学的课程重心放在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原理、掌握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上。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重点

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将生物统计学课程进行了梳理,主要以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最常用到的统计学知识为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和数据类型、总体和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概率和分布、统计推断、t检验、方差分析、数据转换、多重比较、相关和回归、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实验设计等。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基本原理,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EXCEL和STATISTICA软件,结合生物学实例掌握各类统计模型和检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得出统计检验结果,并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已掌握的生物学原理解释实验数据所产生的科学意义。此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将近年来生物学方面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统计学方法和原理做简单的普及,如将系统发生关系纳入形态数据中,检验形态特征进化的谱系依赖性;利用不同地理种群的生活史特征和形态特征计算物种的表型分化,结合遗传分化数据分析物种分化的原因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学生心中埋下进一步学习统计学的种子,为他们以后的科研和学习提供帮助。从教学内容上,笔者将以往所注重的统计原理介绍和统计模型推导的部分转变为让学生理解统计模型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内容上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上机实习的学习时间约占整个课时的50%。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生物统计学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一般方法,并利用EXCEL和STATISTICA软件综合分析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生物学实例教学,利用已发表文章的数据为训练内容,将课程所涉及的各类统计模型贯穿于实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科研项目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课程是学生的发展,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约[3]。这里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较多地体现在对教师和教材的关注上,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则更多地关注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获得,关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充满生机的学习、研究氛围,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4]。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针对生物统计学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乏味等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过程,笔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数据,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数据,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探究数据处理方式,应用已学习的统计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转变为教师讲授和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笔者将上课的地点安排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每次上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1~2课时的实例教学。从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个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的角色定位成课程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们在讲解t检验时,前1个课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的形式讲解t检验的应用条件和计算原理;其余2个课时,我们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实验和中学生考试成绩相关的数据,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并得出科学结论。在学习相关与回归时,我们要求学生将生物化学实验和生态学实验的数据拿到生物统计学上进行统计检验,如分子量和电泳迁移距离的实验数据,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分子量和电泳迁移距离的相关性,并预测已知迁移距离的蛋白质分子的分子量;通过卡方检验验证果蝇杂交结果是否符合实验预期等。我们通过对自己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和探究。

四、“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生物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学生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作用[5,6]。因此,笔者根据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将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实践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整个班级按照每6个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在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时,给每组同学收集一定的数据,采用研究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我们通过研究型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对提高学生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笔者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野外实习和大学生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训练中。教师根据已学过的统计学原理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开展野外调查和创新训练前,针对性地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已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数据的收集和采样工作,完成野外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实验数据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我们通过完整的实验设计、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门工具课,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注重实效,改革考核形式

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的目的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考试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主要偏重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原理和基本概念等,期末考试的成绩决定了这门课的最终成绩。在这种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往往是平时松、考前紧,考后不复习。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课程后也不能将具体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到今后的科研或教学实践中。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对学生进行准确、客观、公正地评定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最终考核成绩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由出勤和课后作业成绩组成)、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4%,主要是生物统计学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统计原理)和实验数据分析(占总成绩的36%,根据给定的实验数据,利用EXCEL和STATISTICA软件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

在教研组实施上述教学改革后,我院学生应用统计学处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大学生科研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不断地把统计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科学问题上,使他们形成了一个不断巩固统计学方法和学习新的统计学知识的良性循环中,对统计学的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总之,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的一系列改革,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从机械地学习生物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向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解决实际生物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问题上转变,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熟练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要不断学习统计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邹永梅.《生物统计学》课程建设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51-52.

[2]王春强,马巍,王洪才.高校《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课程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102.

[3]葛岳静.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看法(精品课程建设专家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3,(4):4-6.

[4]郭祥群,阮源萍,杨利民,黎朝.以学生主体的教学优化模式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4,增刊:1-4.

[5]洪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J].科技信息,2008,(12):201.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6

学校代码:11276

学校名称:南京工程学院

学校性质:省属高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校

学校层次:本科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二、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江苏省所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经过百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本科专业6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77个。学校拥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成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22项。

学校现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45个。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项目101项。目前,学校已建成众创空间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拥有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十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一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3年以来,学校年年被江苏省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近年又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积极为机械、电力、核工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

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原国家核工业部所属的南京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系,创建于1995年,2000年并入南京工程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2003年工艺美术系与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合并成立设计系;2006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设置】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动画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6人、博士在读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7.7%。

【科学研究】学院近五年完成立项课题116项,其中3项、省厅级38项,市厅级17项,校级58项。204篇,编写专著及教材27部,申请专利72项。教师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210次,其中获奖6项、获奖39项,省级获奖75项、市级获奖16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110项,其中17项,省级37项,市级13项、校级40项。

【优势特色】学院现拥有设计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1.8万平方米,实训中心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家具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视觉与信息设计工作室、产品与交互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首饰工作室、玉雕工作室、天印工作室、工具与技术陈列馆等。学院还拥有1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和1000平方米的影视动画活动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构架。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韩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优越的软、硬件办学条件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朝古都,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学院发展特色化的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长三角文化、科技、经济圈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发展开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学院秉承学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奋斗目标。依托南京工程学院工科背景为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嵌入现代设计教学,注重艺术与科学技术及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相融的应用型办学道路。 学院的教学体系,以现代设计知识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两翼的知识体系,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构建"大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多元合作,进行项目化教学,团队式的指导,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学、做、创"为一体的应用型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四、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与艺术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表达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以及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渗透;具有对各类产品形态、材料、工艺、结构等进行综合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工业设计领域内结构开发与系统设计、设计战略规划、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高等教学B、中外设计史、设计综合表达、工程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品牌考察、材料考察、生产考察、工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2、专业名称:产品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产品设计表达、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与工艺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设计美学、中外美术史、产品设计表达、产品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概念与实验、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产品专题设计一、产品专题设计二、产品专题设计三、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版面设计、展示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传统元素应用实践、时尚元素应用实践、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3、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的审美取向和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写生实习、装饰雕塑、广告摄影、专业考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计、各专业课程的市场调查及方案设计、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4、专业名称:环境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历史、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与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环境设计领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服务、建筑调研、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制图与CAD、中外建筑史、建筑室内设计初步、设计表达、装饰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景观植物学、外环境设施设计、建筑构造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材料与工艺实习、室内方向课程设计、景观方向课程设计、建筑测绘与调研、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5、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通识知识、工艺美术原理与方法及技能,具备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能力;能围绕陶瓷、珠宝首饰、玉石雕刻等工艺门类的材料、形态及加工制作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应用能力,能胜任陶瓷、玉雕、首饰、红木工艺等工艺美术领域的设计、制作、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图案、形态解析、书法、白描、玉石珠宝设计、金银饰品设计、陶瓷工艺设计、红木工艺形态设计、印染工艺、粘土材料与工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市场考察、玉石珠宝、金银首饰、陶艺、红木工艺的材料与工艺考察、设计实践、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珠宝首饰、玉石、陶瓷艺术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6、专业名称:动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动漫艺术设计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动画创作的理论与方法、动画创作专业知识和动画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设计的表达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以二维动画设计为主,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动漫造型设计、动漫场景设计、动漫剧作与分镜、动画运动规律、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影视后期、影视编导、FLASH动画设计 、三维动画设计、玩具造型、漫画创作、商业插画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写生实习、专业考察、二维短片创作I、二维短片创作II、科技竞赛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动画公司、影视传媒、网络多媒体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招生计划

学校2017年面向江苏、安徽、湖南、河北、辽宁、江西、山西、福建等省计划招收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5个专业学生24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学制四年(本科),按艺术类招生。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生,学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需自备部分学习工具及材料。

六、录取办法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要求进行择优录取。

2、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3、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根据所在省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和文化统考,学校不单独组织考试。

4、艺术类专业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省控制线,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按照专业志愿级差2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

5、在同一专业录取中,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到低排序,对总和相同的考生按照文化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文化统考成绩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如仍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高分考生。

6、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招生咨询

联系电话:025-86118008 86118009

传真:025-86118600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电子信箱:zsb@njit.edu.cn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7

关键词: 会计学;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0  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决定会计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此项重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会计学专业大多由财经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创办,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绝大部分工科院校均设置了会计学专业。由于我国大多数财经院校的本科会计学专业以会计理论见长,因此工科院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了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1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育符合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迫切任务,而建设本科特色专业则成为各个高校在大众化时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竞争性等特性与企业的经营十分类似,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借鉴企业差异化战略理论,特色专业应是专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仅与众不同,而且还要优于自身的其他方面和其他院校该专业的相同方面[1]。据教育部2007年统计,会计学专业位居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第六位。

为了适应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需求,各高校必须加强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并对本科会计学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

2  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

随着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供求关系的紧张,与财经类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工科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各自的学校特色和定位为前提,整合优势资源,思考和调整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特色并不明显,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多与财经类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定位趋同  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功能定位及服务定位上依附、模仿财经院校或重点综合性大学,没有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特色定位,竞争意识薄弱,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供应的人才素质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据统计,目前地方工科院校中有70%左右的会计本科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些培养目标不仅定位不明晰,而且目标定位也过高[2]。

2.2 办学理念趋同  许多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理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业才能成为特色专业,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特色专业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例如,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所办的一些专业深受社会欢迎,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可见,社会广泛的承认,才是衡量特色专业的重要标准,社会不认可的专业是没有价值的。但许多工科院校在进行会计学专业建设时,未能以特色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模仿的成分多,追求形式的东西多,体现不出自身的特色。

2.3 课程设置趋同  大多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习惯性地以资深财经院校或重点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作为蓝本,稍做改动即成。刘爱东和易玄通过对我国13所重点大学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结果认为:与13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财经类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翻版,除学分分布有所不同外,其课程设置模式、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学分安排等基本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相同[3]。这样进行课程设置,对本校的学校特色和定位、地方社会需要等则考虑的很少。

因此,从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研究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情况,探讨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问题,期望为工科院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3  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特色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造船为主要特色的工科学校,近年来,正在实施的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给学校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凝炼的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三大特色(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化和现代成本控制)正是为了适应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船舶工业和海军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电算化的特色培养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而应该体现时代的要求,会计国际化的特色培养是由于我国船舶工业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环境的需要又是我国对外开放日益国际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现代成本控制特色是由于打造我国船舶工业等低成本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求。

3.1 会计电算化特色  秉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我们就提出工科院校办会计学本科专业应以“会计电算化”为特色,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又提出要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将其作为MIS(管理信息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中的一个子系统,不是简单的由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而应该是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通过确定会计电算化特色培养目标,设置会计电算化特色培养课程体系——由会计理论、计算机技术两个侧面和会计电算化一条主线组成,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8

(一)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就是通过对随机现象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找出这有限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并据此对整体相应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做出推断或判断的一门学科。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随机性,就是说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应当具有随机性,确定性现象不是数理统计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是有限性,就是说数理统计据以研究的随机现象数量表现的次数是有限的。三是数量性,即数理统计以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为主,而对随机现象质的研究为次。四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归纳法。最后,数理统计通过对小样本的研究以达到对整体的推断都具有一定的概率可靠性。用样本推断总体误差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数理统计不仅重在研究误差的大小,还指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从数理统计的学科特征来看,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数理统计从学科划分来说,应属于数学学科,但是其重在应用!而不是纯数学理论或方法的研究,故其采用的方法也就重在归纳法,而不是数学的演绎法。

综上所述,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数理统计是一门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的结果进行数量研究,并依之对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推断的应用数学学科。

(二)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从其研究的范围来说有三大领域: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首先,这三大领域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已很难分辨出哪个领域更重要些。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数据的分析要相对重要些。在对1900年和1910年美国两次农业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时,列宁曾指出:“全部问题,任务的全部困难在于,如何综合这些资料,才能确切地从政治上经济上说明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农户的整个情况。”这足见数据整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困扰我国统计研究的并不是数据的分析方法,而是缺少充分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造成无法用数据去检验或证实相应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次,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这众多的方法中,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和模型推断法。特别是大量观察法更成为统计学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方法之一,也可以说这是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根本区别之一,否则,统计学也就真的成了现代西方数理统计学了。随着统计学由早期的纯粹描述统计不断拓展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并重,直至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统计学应该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有不妥之处,但可足见推断统计学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推断统计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再次,统计学从其成为一门科学的那一天起,就把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但是,同时强调要以对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三)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特点的分析,可以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主要异同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从其研究目的来看,两者都重在揭示总体现象的数量规律性,而统计学更声称要以对总体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2.从其研究的途径来看,数理统计希望通过对总体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而统计学既希望通过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如果可能$或值得的话),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对构成总体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

3.从其研究的手段来看,数理统计主要依赖于小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而统计学或者说推断统计学主要依赖于大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

4.从其研究的主要范围来看,数理统计侧重于对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统计学不仅重视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且重视对所获得的总体全部数据的定量分析,同时,重视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方法的研究。

5.从其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数理机理而言,概率论是其共同的基础。特别是作为统计学基本方法之一的大量观察法,其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统计学中用大样本可以方便地推断出总体特征的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而无论是大数定律还是中心极限定理也都是数理统计的根基。

6.数理统计尽管强调应用性,但是它本身还是一门数学学科,重在应用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研究;统计学更侧重于对解决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方法本身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则由相应的理论统计学去研究,事实上,推断统计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正是数理统计的研究范畴之一。

从上述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及其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理念及其方法已对统计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但是,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毕竟是两门差异较大的学科,不可能简单地加以“统一”。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不可相互取代,也不可能像多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的那样,要建立所谓的大统计,或者说融合统计学,其实质就是要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融合起来。但是其融合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某些高校所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既有统计学的内容,也有数理统计的成分,不伦不类,细读之,其实就是数理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学内容的简单拼接。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中国统计学、统计学教材、统计教学的一大悲哀:迷失了自我,盲目地要“与西方接轨”。笔者认为要想理顺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关系,就必须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加以深入的研究。

(一)数理统计在统计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统计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统而计之”,就是人们对统计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当代的统计已不圄于“统而计之”的范畴。

1.统计作为人们认识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而每一个领域有其复杂多样性,若采用简单地“统”,即全面调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全面地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数量联系的规律性,又为现代社会管理所必需。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而然地为统计学所利用,即数理统计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点燃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科学思想火花——为用总体的部分去说明总体奠定了数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要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理念的形成,政府以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基于对全局数据的掌握,大大地推动了统计思想的发展,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统计这支“武器”进行开发,更重要的是从立法的角度对统计行为进行规范。在当今许多国家的统计法规中,都明确地规定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在我国1996年5月经修改后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章第十条就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就基于数理统计的推断原理。可见,数理统计的推断理念在统计实践中的地位已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单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事某一方面的全面调查,有时也没有必要通过全面调查以获得生产经营方面的全面数据资料,而抽样调查就足以提供相应可靠的数据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这也说明数理统计有着微观的现实需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活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微观统计应用中有着坚实的思想根基。

4.统计的理念,已不仅仅在于用历史数据描述历史的发展特征,而当代更强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去预测未来,而这种预测的基础同样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即从历史的时序数据中找出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把握未来的走向,即数理统计的分析原理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中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地位

随着数理统计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在统计思想中地位的确立,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重要地位也相应地得以确立。

1.大数定律为数理统计应用于统计学搭起了连接的纽带。大量观察法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大数定律又是大量观察法的基础。统计学若没有大量观察法的支撑,则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指标——平均数与相对数,则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可见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基础地位不容置疑。

2.中心极限定理为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关键在于掌握样本特征值的抽样分布,而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地大,得自未知总体的样本特征值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而,只要采用大量观察法获得足够多的随机样本数据,几乎就可以把数理统计的全部处理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统计学,这从另一个方面也间接地开辟了统计学的方法领域,其在现代推断统计学方法论中居于主导地位。

3.数理统计中样本抽样分布的理论,为现代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正交设计等方法的应用同样提供了方法上的理论保证。特别是正交设计在现实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据日本某些专家估计:“(日本)经济发展中至少有10%的功劳归于正交设计。”这足见数理统计的方法在统计方法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三)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不管数理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也不管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居于何种地位,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还是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中的地位。数理统计对数据的收集方法与整理方法的实际影响要比其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小得多。也就是说,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研究领域要比数理统计宽广得多。试图用数理统计取代统计学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同样试图用大统计学取代数理统计的观点也不正确,毕竟数理统计作为一门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也只能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面。

1.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仍然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前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不真实、不全面的统计数据,使国家的宏观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的统计检验,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可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全部工作的生命”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数理统计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的影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调查方式方法方面,即抽样调查如何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中得以突出和强调。

2.相同的原始统计数据,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所获得的整理资料可以完全不同,并由此对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这足以说明统计整理的重要性。但是数理统计在统计整理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毕竟,数理统计研究的依据是小样本,而统计学研究的依据的是大样本。假如统计学不是以大样本或总体的全部个体为研究依据,统计学也许就真的沦为数理统计了。

3.数理统计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是显著的。不仅体现在对大样本总体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总体分布型态的判断、一个总体参数与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正交设计等许多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描述统计学中最基本指标:平均数、相对数的计算原理等方面。也许真不可想象,若在现代统计方法的内容体系中缺少了数理统计的关于大样本的分析方法原理,将是怎样一种景象。

三、统计学传播理念的转变

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以及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作了分析之后,让我们再回到统计学知识传播的现实实践中来,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今后该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统计学知识传播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统计是什么。这是对统计的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宣传达到。在现代统计工作中,尽管“统而计之”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们的统计学教学与其它途径的统计知识的传播中,绝不能仅限于此。不仅要让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到统计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认识作用,而且要让他们了解统计在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经营预测、决策,以及对经济理论#经济模型、经济政策检验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和配合各级统计机构所开展的统计调查活动,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统计知识普及教育及统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开辟多途径多手段的统计知识传播途径。这是统计学传播的基础理念。

2.统计为什么,即让统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显然,这是对统计学传播的较高层次要求。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要知道统计的原理,这并不需要所有的公民都知晓。事实上,只能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可能真正理解,且其途径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的统计教学活动。由此就对高校的统计学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教授什么。笔者从事高校统计学教学多年,认为高校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解释统计方法的原理。高校统计学教学课堂不应过分地强调对统计知识的宣传和如何具体地从事统计活动,而应强调重视统计方法机理教学的传播理念,但这在我国现实的高校统计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形成。

3.怎么做统计,这是统计方法具体应用的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统计学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实际统计工作。如何收集、整理数据,如何用公式去计算某些指标等。显然,这样的工作中学生就可以胜任。而真正为什么要那样组织实施数据的调查、整理,为什么要那样计算。不仅老师介绍的不够!而且教材编写的深度也不够。

由此可见,统计知识的传播理念应大致界定在三个层面上:一是统计基本常识的传播。二是如何开展具体的统计活动。三是为什么那样开展统计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层面的传播对象是有差别的。知道统计是什么、怎么做统计,相对于懂得为什么要那样做统计,其要求是相当低的。也许只要会记数、会写字的居委会大妈,就可以从事数据的收集工作,而会套用公式的一个中学生就可以计算服从X*2分布的统计量的样本数值。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相应的数理统计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已变得异常简单,甚至一个孩童都可以教会使用统计处理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让学生懂得统计为什么就变得不重要了呢?正相反,在统计学的高校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就更重要了。

四、我国统计学教材改革的方向

从对统计学传播理念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改革现行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1.去除现行统计学教材中与数理统计相重复的内容,加强关于大样本的数理统计内容,即增加大样本统计分布的数理基础的内容。

2.强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内容的教学。尽管这两个定理是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由于其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不够,因为小样本问题才是数理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可能一带而过,而它们恰恰是联系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重要纽带。因此,在统计学教材中必须增加并突出其内容。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9

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不可相互取代,也不可能像多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的那样,要建立所谓的大统计,或者说融合统计学,其实质就是要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融合起来。但是其融合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某些高校所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既有统计学的内容,也有数理统计的成分,不伦不类,细读之,其实就是数理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学内容的简单拼接。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中国统计学、统计学教材、统计教学的一大悲哀:迷失了自我,盲目地要“与西方接轨”。笔者认为要想理顺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关系,就必须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加以深入的研究。

(一)数理统计在统计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统计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统而计之”,就是人们对统计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当代的统计已不圄于“统而计之”的范畴。

1.统计作为人们认识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而每一个领域有其复杂多样性,若采用简单地“统”,即全面调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全面地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数量联系的规律性,又为现代社会管理所必需。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而然地为统计学所利用,即数理统计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点燃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科学思想火花——为用总体的部分去说明总体奠定了数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要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理念的形成,政府以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基于对全局数据的掌握,大大地推动了统计思想的发展,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统计这支“武器”进行开发,更重要的是从立法的角度对统计行为进行规范。在当今许多国家的统计法规中,都明确地规定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在我国1996年5月经修改后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章第十条就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就基于数理统计的推断原理。可见,数理统计的推断理念在统计实践中的地位已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单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事某一方面的全面调查,有时也没有必要通过全面调查以获得生产经营方面的全面数据资料,而抽样调查就足以提供相应可靠的数据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这也说明数理统计有着微观的现实需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活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微观统计应用中有着坚实的思想根基。

4.统计的理念,已不仅仅在于用历史数据描述历史的发展特征,而当代更强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去预测未来,而这种预测的基础同样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即从历史的时序数据中找出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把握未来的走向,即数理统计的分析原理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中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地位

随着数理统计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在统计思想中地位的确立,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重要地位也相应地得以确立。

1.大数定律为数理统计应用于统计学搭起了连接的纽带。大量观察法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大数定律又是大量观察法的基础。统计学若没有大量观察法的支撑,则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指标——平均数与相对数,则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可见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基础地位不容置疑。

2.中心极限定理为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关键在于掌握样本特征值的抽样分布,而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地大,得自未知总体的样本特征值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而,只要采用大量观察法获得足够多的随机样本数据,几乎就可以把数理统计的全部处理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统计学,这从另一个方面也间接地开辟了统计学的方法领域,其在现代推断统计学方法论中居于主导地位。3.数理统计中样本抽样分布的理论,为现代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正交设计等方法的应用同样提供了方法上的理论保证。特别是正交设计在现实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据日本某些专家估计:“(日本)经济发展中至少有10%的功劳归于正交设计。”这足见数理统计的方法在统计方法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三)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不管数理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也不管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居于何种地位,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还是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中的地位。数理统计对数据的收集方法与整理方法的实际影响要比其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小得多。也就是说,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研究领域要比数理统计宽广得多。试图用数理统计取代统计学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同样试图用大统计学取代数理统计的观点也不正确,毕竟数理统计作为一门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也只能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面。

1.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仍然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前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不真实、不全面的统计数据,使国家的宏观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的统计检验,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可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全部工作的生命”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数理统计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的影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调查方式方法方面,即抽样调查如何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中得以突出和强调。

2.相同的原始统计数据,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所获得的整理资料可以完全不同,并由此对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这足以说明统计整理的重要性。但是数理统计在统计整理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毕竟,数理统计研究的依据是小样本,而统计学研究的依据的是大样本。假如统计学不是以大样本或总体的全部个体为研究依据,统计学也许就真的沦为数理统计了。

3.数理统计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是显著的。不仅体现在对大样本总体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总体分布型态的判断、一个总体参数与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正交设计等许多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描述统计学中最基本指标:平均数、相对数的计算原理等方面。也许真不可想象,若在现代统计方法的内容体系中缺少了数理统计的关于大样本的分析方法原理,将是怎样一种景象。

二、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一)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就是通过对随机现象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找出这有限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并据此对整体相应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做出推断或判断的一门学科。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随机性,就是说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应当具有随机性,确定性现象不是数理统计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是有限性,就是说数理统计据以研究的随机现象数量表现的次数是有限的。三是数量性,即数理统计以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为主,而对随机现象质的研究为次。四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归纳法。最后,数理统计通过对小样本的研究以达到对整体的推断都具有一定的概率可靠性。用样本推断总体误差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数理统计不仅重在研究误差的大小,还指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从数理统计的学科特征来看,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数理统计从学科划分来说,应属于数学学科,但是其重在应用!而不是纯数学理论或方法的研究,故其采用的方法也就重在归纳法,而不是数学的演绎法。

综上所述,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数理统计是一门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的结果进行数量研究,并依之对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推断的应用数学学科。

(二)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从其研究的范围来说有三大领域: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首先,这三大领域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已很难分辨出哪个领域更重要些。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数据的分析要相对重要些。在对1900年和1910年美国两次农业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时,列宁曾指出:“全部问题,任务的全部困难在于,如何综合这些资料,才能确切地从政治上经济上说明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农户的整个情况。”这足见数据整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困扰我国统计研究的并不是数据的分析方法,而是缺少充分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造成无法用数据去检验或证实相应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次,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这众多的方法中,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和模型推断法。特别是大量观察法更成为统计学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方法之一,也可以说这是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根本区别之一,否则,统计学也就真的成了现代西方数理统计学了。随着统计学由早期的纯粹描述统计不断拓展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并重,直至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统计学应该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有不妥之处,但可足见推断统计学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推断统计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再次,统计学从其成为一门科学的那一天起,就把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但是,同时强调要以对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三)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特点的分析,可以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主要异同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从其研究目的来看,两者都重在揭示总体现象的数量规律性,而统计学更声称要以对总体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2.从其研究的途径来看,数理统计希望通过对总体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而统计学既希望通过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如果可能$或值得的话),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对构成总体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

3.从其研究的手段来看,数理统计主要依赖于小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而统计学或者说推断统计学主要依赖于大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

4.从其研究的主要范围来看,数理统计侧重于对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统计学不仅重视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且重视对所获得的总体全部数据的定量分析,同时,重视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方法的研究。

5.从其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数理机理而言,概率论是其共同的基础。特别是作为统计学基本方法之一的大量观察法,其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统计学中用大样本可以方便地推断出总体特征的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而无论是大数定律还是中心极限定理也都是数理统计的根基。

6.数理统计尽管强调应用性,但是它本身还是一门数学学科,重在应用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研究;统计学更侧重于对解决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方法本身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则由相应的理论统计学去研究,事实上,推断统计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正是数理统计的研究范畴之一。

从上述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及其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理念及其方法已对统计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但是,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毕竟是两门差异较大的学科,不可能简单地加以“统一”。

三、统计学传播理念的转变

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以及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作了分析之后,让我们再回到统计学知识传播的现实实践中来,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今后该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统计学知识传播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统计是什么。这是对统计的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宣传达到。在现代统计工作中,尽管“统而计之”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们的统计学教学与其它途径的统计知识的传播中,绝不能仅限于此。不仅要让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到统计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认识作用,而且要让他们了解统计在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经营预测、决策,以及对经济理论#经济模型、经济政策检验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和配合各级统计机构所开展的统计调查活动,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统计知识普及教育及统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开辟多途径多手段的统计知识传播途径。这是统计学传播的基础理念。

2.统计为什么,即让统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显然,这是对统计学传播的较高层次要求。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要知道统计的原理,这并不需要所有的公民都知晓。事实上,只能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可能真正理解,且其途径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的统计教学活动。由此就对高校的统计学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教授什么。笔者从事高校统计学教学多年,认为高校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解释统计方法的原理。高校统计学教学课堂不应过分地强调对统计知识的宣传和如何具体地从事统计活动,而应强调重视统计方法机理教学的传播理念,但这在我国现实的高校统计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形成。

3.怎么做统计,这是统计方法具体应用的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统计学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实际统计工作。如何收集、整理数据,如何用公式去计算某些指标等。显然,这样的工作中学生就可以胜任。而真正为什么要那样组织实施数据的调查、整理,为什么要那样计算。不仅老师介绍的不够!而且教材编写的深度也不够。

由此可见,统计知识的传播理念应大致界定在三个层面上:一是统计基本常识的传播。二是如何开展具体的统计活动。三是为什么那样开展统计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层面的传播对象是有差别的。知道统计是什么、怎么做统计,相对于懂得为什么要那样做统计,其要求是相当低的。也许只要会记数、会写字的居委会大妈,就可以从事数据的收集工作,而会套用公式的一个中学生就可以计算服从X*2分布的统计量的样本数值。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相应的数理统计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已变得异常简单,甚至一个孩童都可以教会使用统计处理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让学生懂得统计为什么就变得不重要了呢?正相反,在统计学的高校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就更重要了。

四、我国统计学教材改革的方向

从对统计学传播理念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改革现行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1.去除现行统计学教材中与数理统计相重复的内容,加强关于大样本的数理统计内容,即增加大样本统计分布的数理基础的内容。

2.强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内容的教学。尽管这两个定理是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由于其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不够,因为小样本问题才是数理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可能一带而过,而它们恰恰是联系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重要纽带。因此,在统计学教材中必须增加并突出其内容。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10

abstract: with an aim of educating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his paper states clearly what is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s for accounting major, points out objectives of building accounting major wit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the accounting major wit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s i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会计学;特色专业;专业建设

key words: accounting;major wit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s;school major building

0 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决定会计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此项重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会计学专业大多由财经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创办,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绝大部分工科院校均设置了会计学专业。由于我国大多数财经院校的本科会计学专业以会计理论见长,因此工科院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了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1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育符合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迫切任务,而建设本科特色专业则成为各个高校在大众化时期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高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竞争性等特性与企业的经营十分类似,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借鉴企业差异化战略理论,特色专业应是专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仅与众不同,而且还要优于自身的其他方面和其他院校该专业的相同方面[1]。据教育部2007年统计,会计学专业位居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第六位。

为了适应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市场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需求,各高校必须加强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并对本科会计学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

2 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

随着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供求关系的紧张,与财经类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工科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各自的学校特色和定位为前提,整合优势资源,思考和调整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特色并不明显,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多与财经类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定位趋同 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功能定位及服务定位上依附、模仿财经院校或重点综合性大学,没有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特色定位,竞争意识薄弱,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供应的人才素质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据统计,目前地方工科院校中有70%左右的会计本科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些培养目标不仅定位不明晰,而且目标定位也过高[2]。

2.2 办学理念趋同 许多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理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业才能成为特色专业,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特色专业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例如,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所办的一些专业深受社会欢迎,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可见,社会广泛的承认,才是衡量特色专业的重要标准,社会不认可的专业是没有价值的。但许多工科院校在进行会计学专业建设时,未能以特色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模仿的成分多,追求形式的东西多,体现不出自身的特色。

2.3 课程设置趋同 大多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习惯性地以资深财经院校或重点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作为蓝本,稍做改动即成。刘爱东和易玄通过对我国13所重点大学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结果认为:与13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财经类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翻版,除学分分布有所不同外,其课程设置模式、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学分安排等基本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相同[3]。这样进行课程设置,对本校的学校特色和定位、地方社会需要等则考虑的很少。

因此,从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研究工科院校本科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江苏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情况,探讨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问题,期望为工科院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3 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特色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造船为主要特色的工科学校,近年来,正在实施的由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向世界第一造船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给学校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们凝炼的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三大特色(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化和现代成本控制)正是为了适应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船舶工业和海军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电算化的特色培养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而应该体现时代的要求,会计国际化的特色培养是由于我国船舶工业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环境的需要又是我国对外开放日益国际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现代成本控制特色是由于打造我国船舶工业等低成本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求。

3.1 会计电算化特色 秉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我们就提出工科院校办会计学本科专业应以“会计电算化”为特色,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又提出要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将其作为mis(管理信息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中的一个子系统,不是简单的由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而应该是会计信息的综合利用。通过确定会计电算化特色培养目标,设置会计电算化特色培养课程体系——由会计理论、计算机技术两个侧面和会计电算化一条主线组成,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2 会计国际化特色 2003年,在巩固已有会计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将会计电算化特色建设上升为会计信息系统特色建设,并进一步拓展会计国际化特色建设。我们在会计电算化特色培养的基础上启动了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会计国际化课程群》(包括管理会计(英语)、国际会计(英语)、财务分析等)。我们还利用与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sec)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会计国际化方面的能力。

3.3 现代成本控制特色 随着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大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需要,为了赢得低成本竞争优势,我们面向船舶行业,通过承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本工程”及所属大中型企业10余项成本控制科研项目,开展现代成本控制研究,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金舟”erp中交货期控制和成本控制两大控制主线均在“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所谓“影子工厂”就是数据层面、信息层面的模拟工厂,全面模拟8大管理职能,42项管理过程,159项管理活动。是将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版“金舟”erp软件及企业的数据抽象、改造,编制成教学版软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会计专业学生通过该实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使得学生能力培养从传统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提升了现代成本控制能力和素质,深化了会计电算化特色的培养。

4 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

针对工科院校办会计学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带动学术、教学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围绕“质量、水平、特色、效益”的目标注重创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根据会计的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结合我校特长,经过充分的教学研讨,确定将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化和现代成本控制作为我校会计学专业的特色来培养,以制造业为基本面向,立足船舶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开展管理创新。通过建设,在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化和现代成本控制三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实现与财经类院校会计学专业在特色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发展,使其在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中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5 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5.1 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工科院校办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应成为既会会计管理,又懂生产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成为以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化和现代成本控制为特色的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开发型会计专门人才,具有在企事业、会计事务所和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适应性的思路,制定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般是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在修订工作中,专门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了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思路:构建通识和大类基础平台,凝炼专业主干课程,柔性设置专业方向课。同时,为了及时向学生宣传专业培养方案,我们在第1、3、5、7学期分别开设“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应知应会”、“专业前沿动态”和“职业生涯展望”四门专门课程,每门安排4学时,由会计学专业首席负责人等向学生宣传、解释、说明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并将该项安排计入学分,从而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清楚了解自身专业的培养方案。

5.2 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5.2.1 在“会计理论、计算机技术两个侧面和会计电算化一条主线”构成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审计实务”、“资产评估”、“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会计”、“会计学专业文献阅读(英文)”、“纳税策划”、“现代成本控制”等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相关会计案例等课程。会计理论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英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国际比较会计(英文)、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手工会计实验等;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内容。

5.2.2 利用我校与澳大利亚la trobe university(ltu)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会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由赴ltu进修的教师采用双语教学,选用国际权威性的教材,中文版的教材仅作为辅助教材,逐步组织编写出版适应国际化会计教育的新教材;

5.2.3 增加选修课比重,调整知识结构;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选修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及未来就业的趋向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

5.3 重视特色教材建设 根据我们会计学专业三大特色定位的要求,自编再版《会计电算化——理论、方法与实践》、《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基础会计教程》、《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适合工科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的特色教材,及时引入自己教研、科研的成果,在自编教材中突出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并举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强化现代成本控制特色培养,修订出版国际比较会计讲义及其他课程群相关的习题集等,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5.4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我们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习与实训时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①采用“传统实验+特色实验”的实验教学思想。手工实验以传统实验为主,电算化特色实验主要是利用自主研发的“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进行。②构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手工会计实验强调“设计性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强调“综合性实验”。③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④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我们将会计实验室与经管类的其他实验室统筹规划、协调建设,成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会计学、影子工厂(含会计电算化实验)、物流管理、工业工程4个实验室)。

会计实验室分为传统的手工会计实验室(手工会计仿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与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即“影子工厂”实验室)合并建设,有效避免了传统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就是机房的现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007年获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经多届学生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在省内外多家高校推广应用,2008年获教育部自制仪器设备成果奖。

5.5 培育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网络课堂 在省级一类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的网站建设,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实现“构筑平台、分时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的自主式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研读课程内容,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6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5.6.1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培养+引智”,做好五个相结合。即:“名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学位+国外进修”相结合;“引智+国内高访”相结合(引智是把名家请进来,高访是到其他学校学);“科研+实践锻炼”相结合(实践锻炼主要是到企业实训);“平台+学院文化”相结合(教学、科研、硕博士点等平台,“团结、协作、和谐、高效”的经管院文化)。

5.6.2 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首先,采用政策牵引,体现有三个重奖。即:权威期刊论文与专著重奖;省部级及部级课题重奖;省部级及部级获奖重奖。其次,启动“人才工程”分层次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学与科研骨干。通过遴选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继续采取骨干教师进修班、出国培训、国内外访学、定向、委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历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以上学位、企业实训、参加学术交流、科研项目扶持等形式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最后,推行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以及专家、教授传帮带作用,对每一位青年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与培训业务档案,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实践环节的指导和道德素养培养,增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5.7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①利用我校与ltu合作办学,继续引进国外大学的先进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和教材,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经验;②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大力推进我校会计国际化特色的培养工作;③建立国际间的校际联系,引进国外高层次的教授、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或访问,或向国外派出高级访问学者,参与国外大学的教学和科研;④联合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展学术交流,及时掌握会计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

5.8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①强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利用会计学专业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要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报表的机会,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交流式开展课堂讨论,营造生动活泼、高效率的教学氛围。③进行考试改革,实行教考分离。考试均用试卷库抽样出的a、b卷及标准答案,要求主讲教师对考试结果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④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强化工作状态。每学期均提出教研活动计划,组织交流课程教学情况,举办学术讲座,撰写教研论文,讨论学校期中教学检查情况和学生反馈的意见,提出改进措施,期末总结本学期教学及考试情况。同时,结合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展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大比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6 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关系到毕业生在择业与未来发展中的竞争能力。通过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出一批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会计国际化、现代成本控制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11

关键词:经管专业统计学;跨学科;教学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的科学。当今大数据时代,无论是社会、自然或实验,凡有大量数据的出现,都要用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统计学是高校经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核心课程之一。因此提高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任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来自教学第一线、一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作者长期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另外,作者长期学生评教成绩位于学院前10%,教学改革工作一直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出版过《统计学》理论教材,编写完成《统计学实验指导书》,在该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上具有较多的心得体会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过程和感受,着重对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任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其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1关于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见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师资队伍导致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两个方面。因此其课程特点决定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以上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宜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经济管理实践中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方法并培养其正确的统计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企业对经济情况或实际问题真实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企业最后采用的相关优化方案或最终决策作为案例素材。因此,就要求任教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与经济管理统计决策相关的案例。显然,就要求教师熟悉并深刻理解案例中有关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个知识要点。这就要求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背景。而往往很多高校的经管专业负责人,没有意识到该课程鲜明的跨学科性。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往往由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样的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师资队伍,因为只有单一学科背景导致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1.2任课教师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

大量的教研教改文献强调,经管类涉及的统计学问题应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问题。教学内容应强调其鲜明的专业应用特征,应涉及信息管理、市场研究、质量控制、财务管理、风险投资、预测分析、数据挖掘、科学研究、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诸多方面。[1]而因为任课教师大多为数学系统计学教师的原因,经管理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教学内容主要以数理统计为主,教学过程以统计学公式的推导、统计方法的推理为主,教学中没有着重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于经济和管理的应用。

1.3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不足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学习目标是把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解决经济管理现象中的实际问题中去,而不仅仅只是理解和掌握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教学过程应恰当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增强学生对统计方法及理论的理解,提高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开设配套的统计学实验及实践课时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要求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应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应用各种软件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老师相关能力有如下两方面不足:1)不能正确选择适合于经管学院学生易学能懂的统计软件。一种情况就是把统计专业软件如SPSS或SAS应用于经管学院的实验室,甚至做与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学生同样的实验内容。经管学院的学生因为数学基础有限,而难以达到实验要求,也导致学生逐渐丧失统计学学习积极性。另一种情况是认为经管学院的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差而无法理解专业统计软件的应用,从而无法开展专业的统计学实验,造成实验环节的缺失。2)除了实验,实践环节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自行分组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有关课题,完成问卷设计、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分析,锻炼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2]。而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对于经管类的实际问题并不熟悉更不敏感。即便是有意识地开展了统计学实践活动,但很有可能因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而在实践过程指导中显得力不从心。

1.4缺乏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上实际存在很大不同。在研究型大学里,比较强调统计学概念和方法模型,对具体的应用技术除用于举例以外,不做专门介绍,而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方法原理可起相对持久的作用,所以要重点学习。比如在很多985年大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来如何设计一个新的统计学模型,因此课程设置上主要讲解典型的统计学模型,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的相关理论方法,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熟悉某个具体软件面向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研究型大学的这种模式的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无可厚非,这源于它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问题是这种理念在一般的普通大学里有拷贝的趋势,造成现有不同层次高校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显然很不合适。

2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2.1遴选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

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因为其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即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而要求一个老师能把这些综合知识很好地融合到一门课程中去,是很不容易的。然而经管类的统计学课程,又是经管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的任课教师的遴选,就必须要引起专业负责人足够的重视。选派的任课教师既要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又还需具有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学科背景。通常,数学学院的统计学老师,一般不会是本科阶段学习经济管理,而在硕士或博士阶段转学数学统计专业的。相反,在经管学院,本科甚至是硕士阶段学习数学,而后来转为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的老师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已系统地学过统计学的相关专业课程,并且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多的更新。那么,这些老师就能在具有统计学系统知识和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背景下,紧跟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适时更新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2完善教师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如若经管学院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统计学课程师资人选人数欠缺,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MOOC中国、雨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自学管理学、经济学、运营管理、ERP等经管学院专业的核心课程。还可以与经管学院的教师一起组建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团队。该团队成员的成员可以由数学学院的统计学教师、经济学专业教师、管理学专业教师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融合,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3教师主动钻研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经管专业的统计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与数学学院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实践环节具有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教师不能机械套用数学学院的实验软件和实验指导书。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师应尽力通过自学、访学、进修、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选择适合于本校经管专业学生的实验软件,并恰当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调研、翻转课堂等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应用的理解。此外,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利用已有的学习平台,如在线学习平台网站,记录学生在线上参加的调查问卷,试题练习,考试竞赛等内容,一是便于开设相同课程的老师可不断上传课程学习资料,来丰富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料;二是方便教师进行课程资料共享,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三是便于跟踪学生学习进展,了解当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为课堂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如何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起到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2.4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统计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3个学分48课时左右。为了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有关工具解决本专业涉及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发建设优质的教学内容,包括媒体素材、试题、专业案例、课件、常见问题解答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基于不同专业,加入各个专业最常用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学习。为推进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快速过渡,我们将针对专业特点,对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分配进行调整。在理论讲授和实践环节中,引入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相关教学手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为帮助同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介绍各自领域常用的、可应用于大型数据分析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重点强调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深入应用,结合案例式教学,开设提高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研究计划,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企业真实项目的专业问题。总之,通过立体化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教学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5创新学习方式。

积极在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创客空间、开放式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开设有关统计学的项目研究课题、真实的项目分析范例和创新实验项目等,营造统计学的创新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经济管理类方面的科研项目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涉及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复杂的主要特征。目前,很多高校经管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大多是数学学院委派而来的统计学专业任课教师,他们数理统计学知识系统、扎实,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从而导致对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不足,指导学生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建议专业负责人优先遴选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老师承担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同时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师,应主动完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钻研实践环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梦觉,龚曙明.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统计学学科特点范文12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综合性大学;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智能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的重要生长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明显。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南开大学于2005年开始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经过一年时间的缜密准备,2006年正式开始招生。该专业以信息学院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单位为学科依托,覆盖了这些学科上的多个博士点和硕士点。该专业面向前沿高技术,注重系统集成和相应的工程实施能力,以机器人技术等作为载体,强调学生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新兴交叉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没有成熟的教学计划可以遵循。特别是对智能科学这种前沿叉学科而言,如何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满足国民经济对于智能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该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另一方面,21世纪科学技术的交叉与综合,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及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建设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针对该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总结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优点与不足,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该专业面向前沿高技术的优势,根据应用型、开发型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强调课堂讲授与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制定教学体系和有关实验环节时,我们根据南开大学的办学特色,研究出一套既能够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的教学优势,又符合智能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2 兼顾专业特色与南开大学特点的教学计划设置

对于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能否扬长避短,制订出结构合理且便于实施的教学计划,是决定该专业建设成败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2.1 教学计划安排

南开大学信息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多个本科专业,学科交叉优势非常明显,这正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学科基础。此外,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在智能系统设计等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经验,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南开大学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方面开展的研究不多,要在认知理论等领域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种情形,在设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在机器人研究方面的优势,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系统设计与分析方面的能力,使其针对各种具体要求,能够选择合适的传感与执行器件,集成多种智能技术与策略,完成工程系统的设计。

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的工科基础相对薄弱,缺乏与智能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如机械工程等。在这种大环境下,必须根据“智能科学与技术”本身的专业特点以及南开大学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以及教学计划,探索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南开大学本身的理科优势和在机器人等智能系统上的研究经验,并且带有显著工程科学特色的学科建设方法和本科培养模式。为此,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应该充分体现面向前沿高技术的特点,强调应用型、开发型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及实习安排等方面都必须具有科学而合理的实施方案,使将来的毕业生可以成为在相关领域的研发中迫切需要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应该也可以面向产业需求,在信息技术、智能家居、控制工程等领域从事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智能系统设计与集成等方面的教育、开发与研究工作;还可以在与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诸多方向继续深造。

需要强调的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不是自动化、计算机等现有专业的简单组合,而是面向前沿高技术,具有自己独特定位和完备教学计划的新兴交叉专业。在设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时,我们根据南开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智能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系统设计与分析方面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偏重工程技术素养方面的锻炼,最终将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主要针对智能系统中常见的传感与执行器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智能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通过开设传感器、运动控制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各种光、机、电器件特性,使他们能够针对不同场合下的各种具体应用对象合理选择各种传感与执行器件,如压电陶瓷、激光、声纳、液压等元件,将其进行集成后完成预定的单元任务,并进而分析、设计和实现机器人等各种综合性的智能系统。

实现上述目标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种常见的智能技术,并且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除了让学生学习认知科学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之外,本专业还特别开设了“智能技术”与“智能工程”等数门核心专业课程。此外,由于本专业侧重点在于工程实际应用,而各种智能技术必须具备一个起码的工程载体,因此,在课程计划中,除了讲授各种智能技术之外,还必须包含机械工程基础、工程光学基础等课程,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光学和机械传感与执行元件。其中,“工程光学基础”将主要介绍智能系统中主要的光学传感与执行器件,该课程配有相应的实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工程光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常用的光学检测和执行技术,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智能系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学器件和计算主要的光学参数。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我们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制订了合理的教学计划。该专业学生共需取得150个学分,方可获得工学本科学位。这些学分的具体分配如下:校公共必修课4分(926个学时),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院系公共必修课30.5个学分(659个学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电路基础、计算机程序语言等课程;专业必修课29个学分(498个学时),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技术、智能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为26,5个学分,学生可以从机器人学导论、数据结构、运动控制等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程来学习,为自己将来从事智能系统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任选课为 15个学分,这部分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部分专业必修课程都安排了实验或者上机,以通过实际应用增进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2 核心专业课程

对于南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智能技术”和“智能工程”等课程是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实现预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下将对这些专业课程进行具体介绍。

“智能技术”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包括6个学分。教学中既有理论讲授,还包括大量仿真训练与实验操作。该课程包括以下三部分:人工智能、计算智能与机器视觉。其中,人工智能以符号主义为主线讲授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计算智能以联接主义为主线讲授计算智能的基本思想、方法;而机器视觉是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方法,重点讲授机器视觉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通过智能技术的学习,力争使学生能够掌握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并配合一定的作业练习、上机实验等环节,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智能技术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能工程”是一门解剖实际智能系统设计与分析过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它与“智能技术”之间是前后承接的关系。该课程将通过分析典型的智能系统讲授各种智能技术在工程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总体而言,该课程面向智能系统的实际应用,着眼于使学生理解如何解决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问题。为此,将通过具体分析移动机器人、无线传感网络等实际智能系统,使学生了解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个组成单元,并更好地理解之前所学的信息检测与传感、信号处理、运动控制等技术以及各种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多种智能技术分析、设计和实现智能系统的能力。

2.3 教学计划实施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该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是现有研究生课程的下移,但不能完全沿用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否则,在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距将使本科生很难理解、消化、吸收授课内容。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强调授课内容突出重点,以点代面,着重讲授基本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尽量避免讲授枯燥的理论或过于抽象的内容。此外,为了适应学时方面的要求,智能技术和智能工程等课程重点讲授清楚一至两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透彻剖析一至两个智能系统,并通过随后的专业实践等课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的理解。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差异性非常大,很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新生综合症。此外,很多大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疑虑很多,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引导。基于上述原因,并考虑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难度较大,我们在该专业中引入了教授学业导师制度。即为该专业的各个班级分配一名学业导师,他们都是本专业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成果突出的中青年知名教授。其中,前两届学生的班导师曾分别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些班导师可以为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非常具体的意见,也可以引导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加速学生成才。

迄今为止,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现在,该专业已经有三届学生,教学情况良好,教授学业导师制度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初步的实践经验表明:我们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合理性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达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 实验和实践环境建设

3.1整体建设思路

作为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非常重视工程训练。因此,我们除了精心设置有关课程讲授基本理论,组织教学实习之外,还必须着眼于实验室的建设。通过创建高水平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测试、研究基本理论的场所,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能否获得一个高水平的实验环境,是“智能科学与技术”这个新专业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南开大学信息学院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机器人研究所现有的科研设备也可以为“智能技术科学”的本科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尽管如此,原有的实验室只能满足“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起步期的教学工作需要,而对于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如智能技术、智能工程等,需要有相关配套实验,因此必须创建一个高水平的实验环境,以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考虑到经费和实验面积两方面的限制,要想在短期内获得一个完全满意的实验环境,难度很大,因此需要采用分批次、循序渐进的方式建设智能专业的整体实验环境。一方面,通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规划并建设好“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以满足“智能技术”、“智能工程”等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机器人研究所等单位的实验条件,暂时缓解部分课程的实验压力。

3.2 “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

“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的主要作用是开设与智能系统有关的实验,以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所以,建设该实验室将重点考虑如何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实验条件,使学生通过大量实验操作掌握智能系统中测量、感知与执行的基本技术手段与方法,并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增强学生对所学习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深化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系统整体设计的技能,以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程创新性人才。

自南开大学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来,我们对于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长期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南开大学的学科特点及现有的实验室基础,我们规划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对各个实验计划进行了详细论证。在南开大学新专业建设经费的资助下,南开大学信息学院和教务处、设备处密切合作,筹集资金购置了相应的实验设备,初步建设完成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如表1所示,包括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磁悬浮系统、三自由度直升机、电梯群控系统等多套实验系统,这些设备可以基本满足智能技术、智能系统、专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需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实验环节,如电梯群智能控制调度及远程维护系列实验,是首次引入本科教学体系的实验课程。

3.3 以科研环境促进实验教学

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环境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想在短期内完善实验环境,使之能够完全满足“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的需要,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阔思路,采用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实验渠道,如借助外单位设备组织实验教学等。

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依托单位为信息学院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该所在机器人及相关技 术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行列,配置有移动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线传感网络等多套实验设备,承担了大量国家与省部级的研究项目,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该所良好的科研环境来促进实验教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地组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前来机器人所参观实习,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使学生初步认识机器人等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组成单元,为将来学习智能技术和智能工程等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机器人所进行各类演示性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智能技术。除此之外,为了切实提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学生进入大三,初步完成电子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我们逐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各类研究项目,鼓励他们应用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际工程系统,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3.4 专业实践环节设计

为了实现“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为学生安排充分合理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有关理论知识,提高设计与分析智能系统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本专业的信心。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对学生的实习环节进行了精心规划,在教学的后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教学计划中,“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专业实践”课程,主要目的是让智能专业的本科生进一步熟悉各类智能系统,针对磁悬浮、直升机等实验系统设计出合适的智能控制方法,并最终完成算法实现、系统性能测试、研究报告撰写、期末答辩等工作,力争使学生能够应用模糊控制、专家规则等智能控制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