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3-07-11 17:36:04

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水利经济;水利现代化;水利建设

中图分类号:TV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08-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水利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经济的发展也尤为乐观,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效绩,同时在水利行业的运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江苏省靖江市拥有长江水域面积108.9km2,拥有长江岸线50.65km,处于沪宁长江水道的中心地段。同时,为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委政府1号文件、泰州市5号文件等,靖江市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等建设,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与高效利用、水环境治理与环保等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正是由于区位优势、条件优势和政府主导,靖江市依托水利资源,形成了船舶制造、机电及汽车配件等主要工业门类,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水利发展现状与成绩

水利发展必然提到水利经济学这个概念。水利经济是水利行业各类经济的总称,是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的一种行业经济,是水资源的整合利用、保护、管理以及旱涝灾害防治过程中各种社会生产的总和。他包含水利建设中内部及其相关联系的外部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水利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与民生背景下水利经济的发展。以靖江为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水利相关企业收益、水利环境收益、水利民生收益。正是靖江政府长期以注重水环境为前提,结合政策的辅助,才实现了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

水利发展成果:如何评价水利发展水平,目前主要依据水利现代化的标准。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利用现代思维转变人类传统水利观念,广泛采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工艺设施,新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方法和网络化新型系统装备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治防水污染,建立供需协调的发展机制和决策科学化、新型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靖江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步跟上了水利现代化设施配备,从除涝减灾到水生态保护体系,再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水利管理服务对应的系统设备。本文主要以靖江为例,在建设水利现代化背景下的水利事业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系布局。靖江市充分利用南临长江,北接界河的区域优势,大力开挖整治内部河道,形成县级、乡级、村级三级河道管理体系,纵横交错,互相贯通,并与长江、界河相连的江河一体,融为贯通的水系网络,为城乡供水、防洪除涝、航道养殖以及治理水环境奠定了基础。

2.初步建成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通过长江、界河等的综合治理,已经形成了以长江和结合堤防为屏障的防洪除涝体系,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靖江长江江港堤防长达95.69km,防洪能力达到设防标准。农村80%的区域达到了1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20%的区域达到了5~1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

3.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增强。靖江全面实行区域供水,开展了许多水资源调配方面的工程,实现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供给,重要工业和生活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0%和95%。在注重用水的同时,靖江市也关注节水工程的开展,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用水效率有所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46%。

4.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取得了初步实效。为加强靖江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监督力度,对城区河道进行疏浚驳砌,大力实施农村“双清”工程,且为了处理好垃圾问题,以防出现垃圾入水现象,市财政划拨专款用于河道管理经费补助,伴随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落成,工业、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靖江市的水利现代化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投入放在了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更新改造排涝站、灌溉站、防渗渠道等,农田灌排能力不断提高。

二、水利建设取得的效益

水利事业的发展,一定的投入是必要的。当政府投入或者自身融资时,要充分论证投入的产出,即效益。也就是涉及到水利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问题,国家、群体(行业)、单位(个人)三者目标取向理论上是一致的。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其次是水利行业发展的良性的运行,再次是单位和项目的个人的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高投入,靖江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环境和社会效益。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本源,随着人类对于优良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认为现代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必须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皆佳的城市,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水环境。靖江由于水环境整治滞后于开发,损失了不少亲水经济资源。近年来,靖江市政府在专门派专员前往新加坡学习水管理模式之后,针对靖江水利当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矛盾加剧的趋势,成功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水、治水经验,从污水处理入手,在民众中宣传环保意识,在规划中编制条例,在宏观层面进行机制改革。采取大力宣传人水和谐相处,形成亲水概念。编制并实行《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开展水利机制改革,科学利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城市科学发展。随着靖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政府工作的大力宣传下,人水和谐共处的新型人水关系形成,水文化理念将逐步扎根于人们的思维之中,形成强烈的亲水概念。同时,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地产价值被提升,并带动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水环境的治理,改善了城市环境,客观上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城市资产,高速地集聚城市财富,并可以以其丰富的经济实力反哺环境综合整治,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2.民生效益。在与水利相关的工业、服务业新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为靖江市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在水利经济新局势下,也有许多农民开始了创业之路。同时,靖江市的环境日益优越,人民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靖江的消费需求稳定增长,零售、餐饮等传统消费市场进一步巩固,文化、养老、健身等消费渐成热点,网络购物、仓储式销售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

3.企业经济效益。靖江依托水利优势,大力发展与水利船舶相关的工业与服务业,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自身优势资源结合,使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成功经济转型,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靖江企业发展的道路。靖江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而凭借水利资源的船舶行业积极转型,先后承建集装箱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汽配、电机等传统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投入,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依托港口货源优势,推进“两业融合”,延伸加工、配送等产业链条,“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也已经成为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伴随开放水平的提高,港口开放功能日益强化。在四大联检机构的正式运行中,建成靖江港进港专用航道,疏港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港口经济的发展无疑带动了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同时,增加外向输出。

正是企业响应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水利优势,才能开创水利工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为今天靖江市工业、服务业新型发展做好了准备。

三、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水利事业 服务地方经济 独特作用

中图分类号:F41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98-0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水利事业处于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总体上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依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依然是水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快发展,随着水资源条件的不断变化,随着治水实践的深入开展,我们还将遇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抓住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下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能力、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水利事业要进一步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独特作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着力提高地方水利统筹管理水平

1.科学制定地方水利管理体制。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1)建立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与监督职能,实行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建立健全部门协凋配合机制。明晰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责权,积极探索流域管理的协商协调机制。(2)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家水权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及其配套制度,全面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建立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覆盖各行各业的总量控制指标与用水定额指标,大力加强需水管理,鼓励水权的合理流转,规范转让行为,全面加强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健全地下水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与节约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3)进一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强行政区域涉水行政事务的综合管理,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统筹水源地建设、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工作,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2.科学制定地方水利补偿体制。(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修复、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相结合,统筹考虑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领域的生态补偿问题。(2)开展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和方法研究,针对一般性生产生活、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资源开发等引发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体系。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资金筹集机制,确定资金来源,拓宽资金渠道,特别是要研究制定财政和税收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补偿资金,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生态补偿的有效途径和办法。(3)完善和落实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理清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排污费、水能资源有偿使用费等收费制度和收费标准,制定有关管理办法。(4)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区域协作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和对农民的扶持力度,研究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方式及相关协商机制。

3.科学制定地方水利价格体制。水价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杠杆。(1)抓住地方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理顺资源价格的时机,建立既充分体现地方水资源紧缺状况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兼顾社会可承受度,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2)综合考虑地方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与终端用户承受能力,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按照促进节约用水和降低农民水费支出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行水利工程水价加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加快完善计量设施,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实行以供定需、定额灌溉、节约转让、超用加价的经济激励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3)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合理调整非农业供水水价,继续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缺水城市要实行高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加强水价管理,完善水价制度体系,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成本监审等配套政策,整顿水价秩序。

二、着力增强地方水利投资力度

1.制定科学的水利投资制度。水利的基础地位和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公共财政投入是水利投资的主渠道。(1)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抓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用好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农资金两个渠道,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资,保持重点水利工程相关系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2)完善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民办公助”投入机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认真做好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等工作,积极争取扩大水利资金来源。增加地方水利投入,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努力提高政府基础设施投入山水利投资的比重。(3)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水利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对水利建设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

2.制定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水利建没与管理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1)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巾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2)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水管体制改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意见。(3)着力加强河湖管理。结合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确定流域和重要江河湖泊开发利用和纳污的控制性指标,尽快编制重要河流水域、岸线利用规划,制定相应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为加强涉河涉水事务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3.制定科学的农村水利建设制度。(1)建立农村水利良性发展机制必须深化农利水利改革。一是按照“政府规划、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对农利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没,逐步完善国有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与用水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三是按照“谁投资、准受益、准所有”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责任。(2)在符合规划、履行审批程序的前提下,鼓励群众独资、合资兴办小型水利工程。允许乡村集体组织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转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转让获得的资金用于当地水利建设。改进项目资金分配办法,用激励机制增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活力。(3)农村水利服务体系是水利工作的根基,必须建立起有利于鼓励、保护和引导农村水利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切实落实农村水管单位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大力推进管养分离。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结合各地水资源特点和工作需要,改革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明确水利站的公益性质和管理体制,明确人员编制,落实人员和经费。结合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破损严重的问题,改进管理设施和技术装备,改善农村水利工作条件。依托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渔业、种植等多种经营;依托专业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拓展防汛抗旱、农机服务、技术咨询等业务,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农村水利单位就业,同时加强在职职工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三、着力推进地方水利发展转型升级

1.水利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和丰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要根据全球气候变化给水资源条件带来的影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工作部署,不断调整水利发展定位,优化水利发展布局,进一步强化水利作为地方重要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水资源特点、水利工程已有基础,认真总结基层和群众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具有流域、区域特色的水利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水利资源应坚持可持续利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仅要保障水贤源可持续利用,还要发挥水资源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还要维护利益相关者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结构调整、水权分配和流转等力面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保障城乡供水安全,还要统筹城乡间、区域问、行业间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

3.水利建设应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地方中长期发展目标,统筹谋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布局,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继续推进重要支流治理,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洪体系。加快在建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步伐,抓紧开工建设一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水平。加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工作力度,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和生态补水工程,搞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受损生态。要充分认识水利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着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促发展的工作,持续提升水利基础保障能力。

4.水利事业应坚持深化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实践的深入,水利改革将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改革攻坚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力争在水资源管珲休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水价形成机制、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机遇,及时出台有利于水利长远发展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逐步扩大改革范围。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有关方面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成果。

四、着力提升地方水利依法行政的能力

1.加强依法行政是贯彻地方科学治水、管水的重要保障。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改革与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发展各个方面。为此,要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同时,积极创新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要求水利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必然涉及到水利体制、机制、内容、手段和方式的转变,需要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和推动。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做法和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贯彻到政策法规的建设实施中,落实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的行动中,科学发展就有了切实的制度保障。依法行政和增强政府执行力,在水利发展与改革全局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把握水利立法的规律性、增强创造性,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先进的治水理念固定下来,为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强化水行政执法,提高政府执行力,保障这些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同时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理沦创新和实践创新,增强水利立法的前瞻性。

2.加强依法行政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实现经济腾飞、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关系错综复杂。这种特征在水利领域,表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过程中,涉水事务的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人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复杂,涉水的利益冲突日益增多。随着水资源稀缺性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协调与水相关的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增大,要通过依法行政规范的涉水社会行为更加多种多样,迫切需要提高应对复杂局而的能力。善于通过水利立法从源头上调整各种涉水利益关系,通过水行政执法从实施环节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特别要注意依法行政的公正性,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在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保证依法行政的公平和公正,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3.加强依法行政是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是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民生水利,加强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要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民生水利问题,特别是水量分配、水资源用途转化、水资源保护、水事纠纷处理等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民生水利日益推进,水利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依法行政成为体现民意、维护民情、保障民权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不同要求,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群体对民生水利的不同期盼,建立及时、准确反映人民群众水利需求的工作机制,建立全面、配套、完善的民生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推进民生水利长效发展的体制机制。

4.加强依法行政是全面履行水利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供水保障,同时要强化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解决目前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利用、水生态恶化的问题,解决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解决侵占水域、岸线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违规建设工程进而威胁行洪安全的问题,等等。经济社会越发展,水利社会管理的任务越重,面临的环境越复杂;越到基层,社会管理任务越重。加强依法行政,能够有效地加强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规范水事活动,保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同时也促进水利部门树立权威,强化社会对水行政管理的认识,促进社会守法意识提高。把加强社会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集中力量搞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执法监督,正确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管理与自我约束、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政府权力与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的关系,规范和约束全社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田水利 问题 必要性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上中游,清水河上游的六盘山东北部,属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灌区植被稀疏,林带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春季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

一、农田水利现状

原州区境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有水库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扬水灌区、高效节水补灌区五种类型的灌区,现状灌溉面积为19.05万亩。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3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3.2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0.99亿m3。水库水源工程截止2008年,已有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同时完成了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贺家湾、西梁小(一)型水库2座。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6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贺家湾、青石峡、郭庙、陈家沟、毛家沟、海子峡、上店子、大马庄、潘家庄、杨达沟、黑洞沟、二营、清溪沟、吴庄、蒋河等15座小(一)型水库和蒋口、曹河、马庄、陕庄、杨庄、饮马河、上饮河、杨郎南门等8座小(二)型水库。至2008年已完成二营、杨达沟、黑洞沟等3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葫芦河流域有水库4座,包括张易、雨洛沟等小(一)型水库2座,宋洼、驼隆沟等小(二)型水库2座。截止2008年张易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

茹河流域有水库3座,包括康沟、崾岘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即小湾水库。

1.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主要包括有自流灌溉条件的沈家河、冬至河、二营、张易、康沟、上店子、郭庙、大马庄、陈家沟、毛家沟、青石峡、潘家庄、曹河、雨洛沟和陀隆沟等15座水库。这15座水库总的集水面积为948.1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水库灌区可灌面积9.44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45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km,已砌护106km,完好率26.1%;支渠151km,已砌护93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km,已砌护199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较差,缺少必要的测水量水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维修资金缺乏,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由于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kg,处于较低水平。各水库的基本情况及灌区的基本情况见表3-1。

2.扬黄灌区

包括固海扬黄十二干渠的七~二十五支渠的19条支渠,和固扩十二干渠的一~六支渠、十八~二十四支渠11条支渠,共计30条支渠,支渠全长41.385Km,斗渠长60.54Km,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截止2008年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3.小型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有清河镇、中河乡、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井灌区。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清河镇14眼、中河乡26眼,彭堡镇137眼,头营镇189眼,三营镇152眼,开城镇4眼,张易镇13眼(其中分布在沈家河灌区及固海扩灌区做为补充水源的机井127眼),大口井121眼(其中清河镇10眼,开城镇3眼,张易104眼,河川4眼)。机井主要分布在原州区境内清水河流域的中河乡、彭堡镇、清河镇、头营镇和三营镇,井深在100~18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为30~50m3/h,大口井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流域和南部山区的张易镇、开城镇,单井出水量为30m3/h。项目区可灌面积7.52万亩,实灌面积5.73万亩。灌区现有渠道77.47km,已砌护57.4km,配套低压管道27.16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4.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12万亩。骨干坝62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仅0.15万亩。

5.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寨科、炭山、官厅、河川等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37万亩,

二、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才能具备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现有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老化失修严重,不能正常运行,减少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项目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目前,项目区的工程完好30%左右,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缺乏末级农渠,在此之前,全部为土渠;斗渠全部以土渠输水,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

2.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

目前,在库灌区中,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40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400m3,水分生产率仅为0.25kg/m3。在井灌区中,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怜,大多数都是土渠,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农业种植成本大,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3.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使水源不能更好的利用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上,多年来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乡村承担,存在着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近年来,灌区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经营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末级渠道管理,在管理运行中尚存在着体制不顺,中间环节多,协调衔接不够。

4.原建渠道配套率低,量水设施不全,调控水能力差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4

承德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进步,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说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现在我们水利事业单位做好计工作,进而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是分析了在新时期应该怎么样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

[

关键词 ]新时期;如何做好;水利事业;统计工作

引言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系列统计改革工作,对部门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十一五期间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现在水利事业单位工作重点这之一就是做好水利统计工作,使是水利统计工作能够更好的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及保障。下面笔者分析了在新时期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如何做好水利统计工作。

一、全面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对水利统计工作重要性的分析

水利统计工作是我国现在水利事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我国各级水利部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当中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单位来说能够对水利事业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进行一个全面的反映,能够为我国水利工作的继续发展以及管理提供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持。从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当中我们能够看出,现在我国的各级水利部门都应该重视自身的水利统计工作,将水利统计工作的改革纳入到整个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当中来。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当中的统计工作体系,将水利事业单位当中统计工作的责任明确的落实到每个部门当中,对于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分配,制定合理的统计工作计划,聘用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及时的对工作当中的事情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及时的获得工作经验,发现统计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水利事业的服务质量。

二、建立科学的水利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新时期水利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提高事业单位统计的效率,对水利统计工作中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也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的。因此,在新时期水利事业单位比较适合采用以全面调查为主,以抽样抽样调查以及推算估算方案进行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来进行数据资源的收集,这样能够逐渐的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确立一个以经常性调查为主,以基准调查以及专题调查等相结合的调查统计制度。在进行调查的时候还需要建立一个水利工程数据调查的统一的报表,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对于各个基层单位重复的下达数据收集的任务。随着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水利数据统计工作当中来,进而能够逐步的在水利事业单位当中实现统计数据的基层直报、逐级审核以及适时更新以及同步共享的水利数据统计工作体系。

三、重视水利统计分析及预测

通过水利统计能够对水利事业当中的大量的基础性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以及各项专项的调查研究来进行一个综合分析以及专项的统计分析,这样能够对水利事业单位当中发展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一定的检测以及评估,特别是对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中那些重点开展的工作或者热点问题更加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得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更加有质量以及价值的分析研究报告。这些分析研究报告就可以作为水利事业单位管理以及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数据。水利事业单位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完全可以引进现在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统计方法来进行水利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进行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以便才能够更好的研究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需要及时地对我国水利发展的态势通过统计分析作出正确的评价以及质量监测系统。另外水利统计工作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说在水利事业单位中进行统计工作时需要注意水利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水利统计的成果要有着足够的重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水利发展的速度以及结构、能力和效益等进行分析,以促进水利工程的下一步开展。

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及基层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个优秀的水利统计队伍是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为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发展水利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统计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化并且相对稳定的统计骨干队伍。因此,在对水利统计队伍选取工作人员时,首先要选取具有着水利以及统计相关的专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需要对水利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养以及锻炼,使其统计工作能力逐步的提高,并且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给水利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动力。另外,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对统计人员关心,尽可能的帮助统计人员解决生活工作当中的后顾之忧,以保证水利统计队伍有着更加强盛的战斗力。

五、加强水利统计工作中数据质量的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水利统计的质量,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覆盖了水利调查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水利事业单位水利统计工作当中数据的采集、处理、汇总以及调查和评估等工作环节来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及严格的监督,对于数据质量控制的标准进行合理的确立。并且需要对水利统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质量教育,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在统计工作当中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加强了水利统计当中数据的质量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调查工作的质量。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事业对于我国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统计工作对于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很重要促进和保证作用。本文主要就是分析了怎么在新时期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的统计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迟慧.基层水利统计单位如何做好水利统计工作[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03:23-24.

[ 2 ] 董文虎.如何做好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 J ] .江苏水利,2000,06:10-11.

[3]欧阳爱侠.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12:36-37.

[ 4 ] 李义文.新时期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J ] .北京农业,2012,18:187.

[5]赵举霞.改进我国水利统计工作的思路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327+301.

[ 6 ] 屈静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统计工作的探讨分析[ J ] .中国外资,2011,15:53-54.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涉及的类型多,具有较强专业性,既有公益性单位,又有生产经营单位,更多的为二者混合形式的事业单位。由于水利部门各级单位采取的财务制度有所不同,因此财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等也有所区别,尤其当前一些单位“事企不分”,产权不明晰,难以界定单位资产,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弊端。

1、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规范的行为必须由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成,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当前大多水利事业单位已经在内部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内容简单、不易操作,且忽略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收入管理等重要的财务职能。

1.2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问题,例如编制会计凭证和审核、印鉴和支票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没有分离,缺乏必要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工作中存在较大舞弊风险,再加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单靠单位领导的行政监督手段,难以规范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

1.3配套资金到位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水利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呈现多元化,实行“国家、地方、受益地区”的三点式筹资方法。但是由于各地财政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中可能存在地方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水利建设资金的严重缺口,甚至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制约了水利项目的有计划实施。

1.4缺乏科学的资源整合

可以说,水利事业单位自身具有较大优势,水利基础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农业供水等,围绕“水资源”可以开展诸多工作。但是以当前水利部门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优质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开发与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水利部门缺乏必要的理财观念,信息采集与分析滞后,直接影响自身优势的发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但没有开发全新优势,甚至原有功能也逐渐消失。

2、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以我国长期发展规划来看,水利项目的投资仍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同时,水利部门的“政、事、企”分开是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加快国家参股改革也是水利部门管理体制的必经之路。一方面,以国有资产持有者的身份,加入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并通过协议或者合同形式明确国家与企业各方的权责利,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应对市场法则及自身经营目标,设立水利经济支柱;另一方面,选好时机,做到“事改企”,这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只有这一点做好了,才能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单位决策者、财务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2.2强化预算管理职能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开启后,将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明确划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建立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开展部门预算等。经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流量等有所增加,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加多,预算管理将更加受到重视,并贯穿于整个单位事业管理过程中,这给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并做到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发挥全面监督作用,对水利事业单位发展至关重要。

2.3逐步扩大理财范围

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理财,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资金的正常运转,扩大资金来源范围,做到开源节流:

(1) 强调水利资产的价值管理。以我国当前近三千亿的水利资源固定资产来看,大多数为公益工程,例如水库、堤坝、涵洞、闸坝、水土保持等工程,当基建工程完毕后,往往单位的财务账目中不再作出反映,不能及时体现其产生的效益和价值补偿等,因此必须加强资产的价值管理,适当反映其使用期间的账面价值,如磨损状况、当期评估价值等,利于今后工作的规划发展;

(2) 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随着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宝贵资源及科研成果,例如库区与河道两侧的土地使用权、泥沙开采权、水面养殖、水面航行权以及堤坝通行权等,再加上较多的水文地质资料、水利技术研究成果等宝贵资源,都给水利事业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3) 做好收费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统一增收机构,将原本分散的收费单元集中管理,明确职能和分工,实现征收机构的组织能力。同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加大各项费用的征收力度,提高资金流动率与使用率。通过提高水利工程的费用征收标准,可有效促进节约用水,并为水源工程建设筹集更多资金,建立科学、协调的费用征收体制。

2.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必要的审计行为,内部控制将不能发挥应有效果。做好单位内部审计,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内审人员,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其次,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处理单位内部审计和上级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各种矛盾冲突的发生,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再次,改变过去事后监督行为,实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的监督与决策作用;另外,做好内部审计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在单位内部从上到下树立审计意识,自觉遵守财务行为,理解、支持内审工作的全面开展。

    由上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水利事业地位日益凸显,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十分重要,应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前提下,适应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制度要求,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技巧、新方法,理顺改革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促进水利事业单位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6

1海委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现状

多年来,海委对委属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事项实行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水利部《中央级水利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委财务处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管理的权限履行报批手续。委审计处通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履行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监管职责。近年来,海委深入推进事企改革,积极理顺事企关系。实施了华水、中水和龙网公司3大企业与原事业单位的分离,经过企业的整合重组,初步建立了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委机关另外9家投资规模较小的经营实体,日常的经营管理主要由相关事业单位承担,管理模式为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委属企业的经营利润,主要通过劳务输出、技术咨询、房屋租赁等形式回报给海委及其相关事业单位,以补充事业经费的不足。

2海委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海委历来十分重视对外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始终把委属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海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委紧紧抓住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强了委属企业的发展研究与资产管理工作,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委属企业在改革中不断成熟、发展和壮大,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流域水利事业的发展。

2.1积极推进事企改革,初步理顺了事企关系多年来,委属企业主要由事业单位代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多为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这种管理模式对海委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矛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行政化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显现。比如,业务单一、经营范围狭窄,资本结构不尽合理,资本规模较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资本运作能力较弱,企业制度缺乏、监管弱化、不能较好地履行出资人的管理职责,等等。因此,事业单位代管企业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委属企业的发展。经过深入研究,2011年7月海委开始实施事企改革方案,委属3大公司脱离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行企业的独立运营,初步理顺了事企关系。

2.2组建企业集团,促进了委属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有效配置委属企业资源,2008年海委研究制定了《水利部海委改制组建企业集团实施方案》,经过历时3年多的工作,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以下简称华水集团)的改制重组工作于2011年5月全面完成。新组建的华水集团,以天津华北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水利部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德州工程总公司、唐山市潘家口水利水电工程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天津中海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中水科技咨询公司和天津市龙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控股子公司。企业集团的组建,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资本运营、技术开发、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资源在集团内部合理配置,发挥资源积聚效应和资本运作协同效应;有利于将出资人、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建立权益、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3整合维修养护公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适应水管体制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维修养护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维修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以维修养护企业为主的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所属子公司水利部漳卫南局德州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组建完成。之后,开展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整合工作,漳卫南局的维修养护企业全部整合到德州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工程维修养护公司的长远发展。

2.4实行委机关事业单位代管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企业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海委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地提升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2011年以来,会计集中核算又扩展到了委机关各事业单位所管的小企业。目前,委机关9家小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已全部归入综合管理中心会计核算科。委属小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一是节省财会人员,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二是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对国有经营性资产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3海委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委在对外经营性投资的管理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委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对委属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还不够:从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应大力发展委属经济,增强创收能力。目前,委属企业还存在着体制不顺、战略不明、定位不准、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而且我国目前已处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与实施期,如何保持委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经济政策、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2)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事项实行审批制度,但是,因缺乏委属事业单位和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具体办法,对于相关的对外投资内部决策和监管程序不太明确,很难保障经营性投资的可行性。另外,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还未出台,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管理人员的收入不挂钩,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对委属企业的管理还应更加规范:在对委属企业的管理方面,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责权利不清,过于监督、疏于监督两种情况并存,难以较好地履行出资人的管理职责。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4进一步加强海委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在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工作的建议如下。

4.1深入研究委经济发展战略,保持委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组织有关部门或单位,在深入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对外经营性投资、事业和企业运行现状等实际情况,进行有关专题的研究。

(1)委对外经营性投资的管理体制研究:结合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有关政策,研究建立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的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体制。

(2)委属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与委属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发展委属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而委属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事业单位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可从企业的股权结构、人力资源、技术支撑、收益分配等方面,研究一定时期内这种相关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以及提高事企、企企之间关联度的具体措施。

(3)委属经济结构与增长点研究:研究委属经济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以及怎样进一步拓展创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委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良经营性资产的盘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委属经济发展人才开发战略研究:委属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应研究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高层、中层、低层)、人才类型(管理型、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等)、开发方式(培养、引进等)。另外,对如何充分使用好现有事业在编人员、企业管理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等方面的问题,也应一并研究。研究成果应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实用性。对委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委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对外经营性投资管理水平,应制定下列内部管理制度:

(1)制定委属事业单位和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办法:为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工作,应依照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出台一套相关的对外投资内部决策和监管制度,对事业单位和委属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进行把关,保障经营性投资的可行性。

(2)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尽快出台委属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引进激励与惩罚机制,切实改变目前委属企业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要管理人员的思想境界、事业追求和职业操守来经营的状况。

(3)制定对外投资收益分配办法:按照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对外经营性投资收益分配的相关办法。进一步明确从事企业工作的事业单位人员兼职不兼薪,对外投资收益用于弥补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

4.3规范企业管理,促进委属企业健康发展对委属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应做好下列工作:

(1)制定委属企业管理办法:依照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海委实际,制定委属企业管理办法。明确人事、财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职责,具体规定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及其决策程序等内容。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7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水利发展与改革和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刚才,张维明同志传达了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马永民同志对今年以来的水利工作和明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意见,讲以下几点:一、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切实重视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

近年来,我县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全县人民大力发展水利事业的热情,水利整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许多建设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工程乃至国家工程。马头拦河闸、冷庙拦河闸、节水灌溉、灌区配套、水库除险加固、沂沭河护岸及水土保持、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由于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县的水利事业与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水源紧缺。由于我县没有大中型水库,导致地表水源紧缺,每年水稻生产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到上游水库购买。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底子不厚,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我县很大一部分水利骨干工程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长期运行,老化、退化、失修严重,工程效益锐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下降。三是体制和机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投入渠道减少,管理方式不活,改革步伐缓慢,发展后劲不足。四是还没有真正形成全民保护水、节约水的大环境,我县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仍然沿袭大水漫灌的传统,水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兴修水利,根除水害,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水已经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还是工业的命脉、人类生存的命脉、国民经济的命脉。总书记指出:“加强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总理强调:“水利工作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充分说明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水利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水利事业、深化水利改革,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找准问题,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推进水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提高我县水利工作整体水平

按照省委、省政府“既不怕旱、又不怕涝”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发展实际研究确定:20__年前,全县水利工作要基本实现“七大目标”、突出“五项重点”,深化“三项改革”。

(一)“七大目标”:

一是以沂沭河为依托大搞水源工程建设,形成平原水库体系,实现自有当家水源目标。二是农业用水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形成节水型农业大环境。三是工业用水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四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逐步实现全县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群众用上卫生水,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五是积极投身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搞好沭河、白马河的规划、设计、建设,提升县城形象。六是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基础,全面实现我县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标准化水利格局。七是按照上级规划和部署,全面提高我县骨干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我县防洪整体安全。

(二)“五项重点”:

1、拦蓄水工程。一是李庄拦河闸改建工程。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经过多方努力,李庄拦河闸改建项目已作为配套工程列入刘家道口枢纽工程之中,这项工程的实施对解决我县没有当家水,形成平原水库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积极参与这项工程建设,并搞好服务。二是沭河龙门橡胶坝工程。龙门橡胶坝工程的防洪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已顺利通过淮委专家组的审查,现已上报省发改委和水利厅。这项工程一方面可以涵养水土,优化县城东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拦蓄水,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三是加快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我县东部为丘岭地区,水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搞好小水库除险加固是增加我县马陵山区水源和保证防洪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县农业生产连年丰收,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在今后的农民致富和小康社会建设中,还必须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畜饮水、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工程整体效益。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搞好急需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县里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程:一是对马头、清泉寺、李庄三大灌区80公里主干渠进行清淤。二是搞好郯城镇会师及大旺、红花乡黑龙潭、泉源乡前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搞好杨集、庙山、沙墩三乡镇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四是搞好红花乡1000亩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早规划、早部署、早动手,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防汛抗旱。多年来,我县始终把防汛与抗旱作为水利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搞好防汛抗旱工作,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防汛抗旱涉及到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始终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防汛 保安的大局观念,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确保每年的防汛工作万无一失,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4、水利规费征收。水费、河道维护费、水资源费和水保“两费”,是国家规定的法定水利规费,是水利工程配套资金的重要来源,是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规费的宣传和征收力度,强化征收措施,要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水法》和省政府的128、135号令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配套文件进行征收,逐步使规费征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5、民营水利。民营水利是当前和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水利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重视和支持民营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激发和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经营水利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后劲,促进民营水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三项改革”:

1、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工程管理体制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一方面,国家和集体对众多的各类水利工程办不了、管不好的局面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农民想办、想管又无权办、无权管。责、权、利不明的管理体制,不仅导致水利设施退化、老化、失修,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也为增加水利投入带来了困难。因此,只有通过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工程效益,才能促进农业和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全县经济的更快发展。今后,一要推进以拍卖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对于不宜拍卖的水利工程,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采取承包和租赁的形式对外出让使用权。二要鼓励农民自办水利。三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各项改革制度和实施细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2、进一步深化农业灌溉供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县原有的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体制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20__年,我县就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出台了《关于全县农业灌溉供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体制改革方案》,形成了以水利供水站为龙头,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管理,所有用水户自愿参加的供水管理和水费计收网络。方案实施以来,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工作进展缓慢。进行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今后农业灌区生存发展的出路。水利等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3、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增加投入是做好水利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确保水利投入不断增长。要抓住一切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投资政策,锲而不舍地争项目,跑资金,采取倾斜政策,逐步提高水利建设的投资比重。要加强资金管理,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本着“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适应新的形势,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拓宽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水利事业。要鼓励有条件的国有水利资产盘活变现。对跑马岭、鹁鸽涧、黑龙潭等小水库要积极采取有效形式,进行改革。要全面放开经营性水利建设项目,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尽快建立和完善水利资金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的新机制。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水利发展与改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严肃对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这一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明确领导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把水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靠上抓。

二要搞好水利事业发展规划。要立足于实际,放眼于长远,要以水利发展与改革作为总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水利“十一五”规划。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8

关键词:工程水, 资源水利,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

二、水利工程想资源水利发展的必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其他一切便没有了意义。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于水资源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业污水也在不断增加,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形势影响之下,既使大力兴建水利工程也无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只有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需求。这种做法也顺应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与区别

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开发的适量问题。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采取的是有多少开发多少的方式,忽视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片面重视开发水资源、治水害而兴修水利的目的而忽视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三是侧重政府对水资源的行政管理而忽视市场对水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

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不是无限制的开发水资源,而是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施工单位,不仅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而且加强了对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保护。

资源型水利与工程型水利主要区别在于:工程水利重视的是水利工程的数量,资源水利则是在重视水利工程数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具体来说,重视工程的数量,更重视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建设,更重视工程的管理;重视工程措施,更重视非工程措施。

四、采取措施,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1.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支撑体系

(1)深化机构改革,强化水行政的政府行为和宏观调控职能。重点强化经济战略研究、政策法规、科研教育、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机构的建设,以便更宏观地、战略地决策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深化流域机构改革,强化流域职能。其体制应该是与重新确立的职能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作用。

(3)深化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强化服务职能。按照水利产业化的要求,推进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水利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是水管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搞得好坏关系到水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现在我们的水管单位都是事业单位,但全额拨款的几乎没有,差额也少的可怜,可以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在改革中一方面将水管单位尽早全面推向市场,走企业化管理经营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多数水管单位存有社会效益和生产经营双重性的问题,对公益性部分,国家和地方应给予相应的补偿。

(4)深化水利企业改革,把水利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从水利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把企业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制定鼓励政策,对流域的水资源实行滚动、梯级、综合开发,通过综合的配套改革和一系列措施,增强水利企业的活力,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2.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完善水资源机构和队伍建设

特别是在水资源的质与量的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的管理与保护。还必须从法规、机构和体制上作出努力,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首先在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充实业务骨干,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升水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以加强对资源水利各项业务工作能力的提高。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资源水利的科研与教育以及勘测设计等业务部门,制定这方面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推动资源水利的快速发展。

3.强化产业建设,完善运行机制

从总体上说,当前水利行业尚未完全摆脱旧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己严重阻碍着水利的发展。因此必须强化水利产业化建设,转换运行机制,采取多种综合有效措施,尽快建立起以责任、投资、管理、价格、保险等为重点的水利发展新机制,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基础产业发展,使水利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建立严格的规划、设计、投资、管理、经营等决策风险责任制。把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有机的结合起来,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

(2)建立防洪保安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和内部扯皮的问题,除害兴利结合,开源节流并重。

(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要按照《水利产业政策》规定及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广辟投入渠道,加强运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综合工程,走建设、管理、开发、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路子。

(4)建立价格机制。

五、结束语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9

水利经济属于经济学中的基础性的概念,它本身应当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搞好水利经济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按经济规律办事,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国家财力有限底子薄,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基本特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就要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善于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杠杆和效益原则管理经济,又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两者不应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

各行各业有各行各业的经济问题,比方说农业有农业经济,农村还有农村经济,林业有林业经济,当然水利有水利经济。关于水利经济的定义,各方人士可能有各种不同意见,我的看法是,水利经济应当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经营的整个经济活动,或者简言之,治水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总和。水利经济不能等同于综合经营,综合经营是否水利经济的组成部分,我看不要去争论和研究,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人民日报曾报道过煤炭产业以外的多种经营,煤炭系统谓之非煤产业。

纺织行业也有过类似的报道。我认为把主业和非主业分开,这种划分是正确的。这样水利应当有水利产业和非水利产业之分。综合经营就不应当属于水利经济的范畴,而是非水产业的范畴。但是我们有些报道很容易引起人的误解,比如,经济工作要由一把手亲自抓,经济工作搞不上去的要撤掉一把手,并将水利经济产值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

那么首先讲清楚这里的经济工作内涵是什么,从报道看它指的是某某县水利局办起了87家工商企业,所谓要对水利经济实行风险抵押承包,也只能是对工商企业,有人认为某某水利局成了工业局。如果水利局真的成了工业局,那么水利局的职能就值得研究了。这样的省级水利经济先进县应当称之为水利产业先进县更为确切。所以作为水利局的一把手抓经济工作没有错,但关键是抓什么样的经济工作,它绝不能离开水利行业的特点。

总之,既然各行各业都有各行各业的经济,那么这个经济就应当带有行业的特点。作为部门和行业经济,最终的目的是要以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最佳的经济效果。实际上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除了研究自身的经济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各自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如何使本部门和行业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47年来,水利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对水利经济问题未能引起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上就议论水利投入很大,但浪费也很大。不讲经济规律,不讲价值法则,不讲投入产出,粗放建设、粗放管理,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

当然这也不是水利部门一家的教训。要了解水利经济必须首先弄清水利经济的性质,水利包括了两类不同性质的事业:一类属于纯社会公益和半公益事业,如防洪除涝和灌溉、生活供水、航运等。另一类属于经营性事业,如发电、工业供水等等。由于水利有非盈利和盈利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事业,所以水利经济要研究宏观和微观两大类经济效益,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有形和无形、正效益和负效益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效益。从总体讲水利的效益可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类,并力求达到这三者的兼顾和统一。从水利部门的性质来看,水利部门属于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是特殊的基础产业部门。

小平同志指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我们水利干部长期以来没有能够深入地研究水利经济,不讲求投入产出,不熟悉成本核算,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都十分薄弱。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缺乏经营思想和意识。

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利服务的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事业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水利经济问题更值得我们水利行业重点和深入去研究。当前水利经济工作的重点,我个人认为首先应研究如何提高现有工程的效益,如何保持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功能和生产能力,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益;如何用好国家和人民来之不易的资金(包括广大农民群众的集资和投劳),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立高效益的水利经济,这是我们水利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关于水利产业和水利产业经济

要弄清楚水利产业经济,首先要明确水利产业和水利基础产业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两者有不同的内涵和范畴,从广义讲水利产业可以包括水利基础产业,但水利基础产业不能包括整个水利产业。早在1990年中央领导同志就强调指出:水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得认真研究水利的问题。

水利要作为基础产业,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重要性。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经济、科技领导部门应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粮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应该未雨绸缪。这些重要指示极其深刻地揭示了水利的性质,精辟地论述了水利的战略地位和改革的方向。

所谓基础产业一般是泛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所以,它是国民经济中最根本,即作为根基的事业。它是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总称。基础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原材料、动力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电力、化学、机械工业等;基础设施又可称基础结构,是指为工业和农业等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如供水、动力、邮电通讯、交通以及教育和科研、卫生等基础建设。

在经济建设中,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它是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先行和保证作用,由于它的建设投资多、周期长,所以基础设施建设都是超前发展的。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基础工业越发达,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便越有成效,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条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水利而言,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一个要素,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供给水就成为国家基础设施中最根本的一项基础设施。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水利排列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充分表明水利基础设施已成为国家基础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没有水利基础设施就谈不上水利基础产业,这就是水利基础产业与水利产业不同的内涵所在。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受制于自然条件,并带有公益性质,所以它既是弱质基础产业,又是贡献率最高的基础产业。水利作为产业应从广义上来认识和理解,它除包括水利基础产业以外,包括了

一、

二、三类不同的产业。

根据水利行业的特点和资源的优势,利用水土资源可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林果等第一类产业,利用水利行业的技术设备可以发展机械、机电、电子等第二类产业,利用水利工程及设施可以发展通信、旅游、餐饮和宾馆等服务性的第三类产业。比如,江苏无锡等地利用行业的水土、人才、技术资源,大力发展供水、供电、供油、水运、仓储、码头、建筑设计施工等;发展水利产业经济所包含的范围有:石油产品、农业机械、办公用品、广告、租赁、房地产、餐饮业等,就包含了第二和第三产业。

再如,四川水利电力厅永安水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水力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水利资产的整体优势,发展区域水利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以电力生产供应(水火并举)、城乡供水、灌溉、水利渔业和综合经营为支柱的水电产业一体化的经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立一整套严密、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以生产经营多元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行为规范化为目标,建设成为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水利产业股份企业。水利部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的各类产业,应属于广义的水利产业或非水产业的范畴。

三、关于水利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将水利作为一种产业来对待,理论上也缺乏研究,水利又历来作为公共和公益事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水利很有必要向产业化转型,走综合开发和规模经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路子。

水利作为产业虽然包括了各类产业,但水利走向产业化,应以水利基础产业为重点,如果离开了水利基础设施就不是水利产业化了。因此,水利产业化应立足于水利行业主管水资源的优势,对水资源及其工程设施进行产业化经营,并依靠发电、供水等支柱产业来发展主导产业,壮大基础产业。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从过去单一为农业服务转变为全社会全方位服务的大水利,这是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对水利基础产业进行改造、重组和提高,使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能适应市场经济,或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使水利实现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有了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才能形成规模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并从产业化走向集团化,才能适应市场和走向市场。水利作为产业是生产力的范畴,走向产业化就不仅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生产方式。新晨

水利实现产业化经营,这也是适应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有效途径,而且是水利事业的第二次创业。

为了保护和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使用有限的水资源,水利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要实现水利产业化,就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经济组织,过去水没有作为产品,所以也没有作为商品,现在原水与商品水也是分割的,供水增值的效益回不到水利上,没有将发电、灌溉、供水等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10

党中央、国务院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就加强人才工作作出了重大决策,全面阐明了中央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会后,水利部党组立即召开了扩大会,对部属单位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出了部署。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经验,研究探讨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机制和方法,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开展,决定召开这次全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座谈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本世纪的头*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都必须以人才为基础、为保障,都需要以人才工作来推动、来支持。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时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才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今年*月*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审议通过了一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提出了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月*日,中组部专门召开会议,对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部署,贺国强同志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整体联动,相互协调,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水利大业,人才为本。近些年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有关工作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这个新思路可以总结为: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治水思路的指导下,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对淮河洪水进行科学防控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我国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水调沙,推动黄河综合治理与管理的有益创新;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成功进行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为缓解城市用水严重困难、修复生态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批高质量的水利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符合中央的治水方针,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人是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主体,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实践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完成新时期水利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几年来,我部人事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从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的需要出发,不断在选拔培养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改善队伍结构、改革体制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四大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水利发展的状况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利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实现水利发展的新跨越,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水利人才队伍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素质偏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与水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承担水利发展重任的水利领导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的水利职工队伍。要从实际出发,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对水利和对人事人才等方面工作的要求上来,增强做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各级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地做好水利人事人才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更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做好人才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好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水利人才工作纳入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也就是说,在制定水利发展规划的同时,也要搞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提出水利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对人才的需求;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人才工作导向。要把促进人才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分析水利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找出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十一五”水利人才资源规划。水利部党组最近决定,在水利系统全面开展队伍建设调研活动,并组建了强有力的调研组,已经开始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使水利人才队伍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深化各类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做好水利人才工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克服官本位意识,克服把能否当官及职位大小作为判断是否是人才及人才作用大小的依据的思想意识,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制度,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挖掘出来;就是要走出干部人事工作就是“管人”的思想误区,坚持以人为本,在继续注重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服务;就是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水利部党组在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水利行业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在着眼于形成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良好环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总结前*次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目前,我部正在进行第五次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数量比往年增多,并且首次将单位正职岗位纳入竞争范围。同时,要制定领导班子实行聘任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要以《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为重点,把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总书记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保证。并提出考核领导干部,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变化;既要看硬件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联系水利工作实际,就是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利人事人才工作,就是要按照科学的政绩观去正确地评价人才。要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研究领导干部、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分类科学的评价标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类人才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选拔和使用好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人事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按照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行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事业发展相适应、与个人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我们这次在进行水利系统队伍建设状况调研工作中,要对水利系统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情况全面进行了解,并针对存在问题,研究措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同时,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探索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福利待遇的办法。

(五)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

总书记强调:“人才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确立党管人才原则的根本着眼点。”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干部人事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深化和扩展。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在整个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因此,我们水利系统的各级组织要充分认识党管人才原则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牢固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准确把握和解决好党管人才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原则、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水利事业中来。

三、把握大局,全面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水利部门面临的问题很多,肩负的任务很重。人事人才工作要在水利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找准位置,自觉地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主动围绕水利工作的大局开展工作。

(一)全面实施水利人才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围绕水利发展目标,突出重点,以高层次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水利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全面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上,重点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上下功夫;在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上,重点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上下功夫;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建设上,重点在知识更新增强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上,重点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创业能力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落实《*-*年水利行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举办专题研究班、短期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培训在职各类水利人才。要完善脱产学习、外出进修、岗位培训和对外交流等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改进教育培训的内容、机制和方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同时,要大力推进人才的交流锻炼工作。水利部近年来有计划地选派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年轻干部赴、新疆等西部地区以及张掖、绵阳市挂职锻炼,为开阔年轻干部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创造了条件,对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要总结经验,有计划地安排各类人才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要针对水利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的状况,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使各类人才在最适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在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上下功夫,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着重加强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教育,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真正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脚踏实地地完成好各项任务。在提高素质方面,要按照十六大要求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在优化结构方面,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注重考察干部的实际能力,大胆启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作风建设上,要全面贯彻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坚持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进一步树立领导班子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艰苦奋斗、联系群众、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增强团结方面,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使领导班子成员在同心同德基础上加强团结。要健全党内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贯彻民主集中制,夯实团结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

要着眼于水利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要从党的事业出发,做到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帮助他们,努力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特别要选派他们到困难大、环境艰苦、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摔打磨炼,在急难险重的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经受锻炼。通过培养和锻炼,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后备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三)努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

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是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的保证。总理在今年*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公务员的素质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要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这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们水利系统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域机构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工作后,水利部直接管理的公务员达到*多人,加上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共计*多人,占水利职工队伍的*.*%,是水利人才队伍中重要的管理人才力量。我们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依法行政能力;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诚信廉明,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要求,努力建设好水利系统公务员队伍。要完善公务员终身学习的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公务员队伍;按照分类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加强宏观指导,坚持“凡进必考”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实施办法,提高新录用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质量;组织开展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学习培训,全面加强公务员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依法行政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要认真解决公务员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水利公务员队伍为目标,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优化公务员成长环境,加大交流和轮岗工作力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四)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是水利人才队伍的主体,是理论知识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伟大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水利重点学科、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工程建设、高新技术、水利建设和发展,做好拔尖、创新高层次科研、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技专家和各专业领域里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使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要抓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工作。通过建立水利行业两院院士、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数据库,加强水利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动态管理,做好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推荐工作。要重视发挥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既要重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又要大胆启用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要努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和聘用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水利建设服务,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总之,要通过选拔、培养、吸引等途径,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五)大力培养水利技能人才

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人才,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部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地进行了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人数累积达到*多万人次。大规模地开展了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批技能人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水利行业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需要成千上万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树立全面的人才观,鼓励水利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岗位成才。要继续在水利行业开展“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全国水利技能大奖”的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水利特有工种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要研究加快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建立技师津贴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要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水利职工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成才。

另外,我们还要切实重视和抓好水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水利系统企业队伍状况发生了变化,截止去年底统计,水利系统企业在岗职工达*万人。抓好水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竞争上岗、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建立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约束制度,改进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六)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11

论文摘要:随着东营市 经济 社会 的快速发展,水利工作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水利 管理 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 农村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利事业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如何搞好水利工作,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部门当前和今后的头等大事。纵观近十几年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利用、管理等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水资源的应用已由原来的小区域的水资源的应用,发展到现在的跨地区、跨流域、跨部门的综合协调开发和应用,由原来的粗管粗放型,转变成了今天的科学管理节水型,由过去的单一部门建设转变为其他部门及企业等多渠道 投资 的参与。经过近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东营市自行走出了一条水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1众览全局,统筹规划

如何做好水利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是事关某个地区、某个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东营市是一座新建城市,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差,土质沙化,个乡镇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工 农业 生产生活一切用水主要依靠黄河水提供保障,输水以渠道方式进入大小水库后加以使用,由于水利设施简单而落后,小型水利渠系年久失修,致使农田灌溉采取大水漫灌,造成了黄河水资源极大的浪费。针对上述情况,东营市采取渠系配套工程进行整修防渗、衬砌处理,小型水库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建设东营水城储蓄黄河水,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给城市、乡镇工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了用水保障,减少了用水造成的经济负担,已成为群众喜爱的水利工程,产生了“小工程、大效益”的效应。

2多方投资,共同建造人水和谐社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水利建设的步伐加快,水利事业面貌已焕然一新,水利建设已得到社各界特别是农村的认可和赞同。但是,由于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方 财政 的资金投入相对也少,仅仅靠单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很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尽快改变东营市水利设施薄弱、资金短缺的问题,东营市积极引进其它方面的资金,大力发展地方水利,开发地方水资源,鼓励政府部门、乡镇积极参与水利建设。2005年东营市共开发大小水库30余座,新修输水渠道50余条,体现了水利工程“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社会各界相互参与共同打造一个人水和谐的东营。

3多种经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过去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东营市通过对全市的大小水利设施 调查 和摸底后,于2006年对靠近黄河水源比较近的乡镇及利用黄河水种养殖业大户进行了重大改革,大胆尝试经营与管理和探索的新路子,发展到今天,已拥有寿光蔬菜大棚基地、龙居镇桑葚基地、懂集镇蟠桃基地、广南、南郊、耿井水库绿色供水项目等,一方面既解决了水利工程运行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改善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职工的工资收入增加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使东营市的水利事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有效节水,保护水资源,推进东营市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近几年已对水资源采取了保护,但对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大,措施不够完善。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我们 水利 部门和水利工作者应把水资源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为此,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提高引黄渠首水费标准,减少水资源浪费

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用合理的水价调整保护水资源,黄河渠首 管理 部门在目前执行供水价格的基础上,在提高 农业 和非农业供水价格,应把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0.05元每立方米;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0.15元每立方米,并按引水量的100%征收水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4、2降低 工业 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限制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工艺和设备。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大的企业,如 电力 、造纸等;对重点行业推行节水工艺、技术、设备;加快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根据水资源条件,工业发展方向,对不同行业采取扶持或约束政策,合理制定水价标准,调整工业结构,通过 财政 补贴、 税收 优惠政策等,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进行节水改造和废水再次利用。

4、3回收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增强节水意识

4.3.1回收和重新利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提高水的使用效率的方法。城市 公共 用水,如:冲厕所、喷洒道路、 环境 卫生、市政工程等用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是目前大多用自来水,如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达标后,经过中水管网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洁、汽车清洗、居民冲厕及企业设备冷却用水等领域,一方面有利于减缓城市用水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提高环境质量。

4.3.2积极推广节水器具是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的重要手段。从东营市的实际出发,随着城市的发展, 人口 越来越多,吸取各城市节水器具推广经验,切实做好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和改造应作为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5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水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所有权属性及水资源凝结着广义或具体的人类劳动,应该加大水 教育 ,改变过去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重新认识水资源。

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12

今天下午召开的全市水利局长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上午召开的全市防汛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水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进各项水利工作顺利开展。刚才,各位局长和纪委史波书记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兴邦的大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市水利事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党的*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水利纳入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对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灌区改造等水利工作作出重要安排。今年1月份,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特别强调,防治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市委、市政府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抓好大水利、大水城规划建设,把更多的水资源保护和储备起来、开发和利用起来,建设以水为魂的最佳宜居城市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指明了方向。

其次,政策保障非常有力。中央和省委、市委就“三农”工作已连续五年一号文件,今年更是突出强调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情况下,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提出“五个三”的要求,即“三个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和“三个大幅度”。今年的全国“两会”,水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水利摆在重要位置,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中央基建投资将安排50亿元用于422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财政资金也将大幅度增加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专项补助。中央继续投资64亿元,加上地方配套72.4亿元,计划解决32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省九次党代会把水利和能源、交通并列为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进行了强调,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水利事业的投入,仅水库除险加固一项三年需投入2.4亿元,今年8373万元的补助资金已下拨各县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三,社会舆论广泛支持。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水利发展实惠,水利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随着全社会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观念空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全面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迫切期待,必将进一步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激发起全社会治水、兴水的热情。

第四,发展基础稳固扎实。“十五”以来全市水利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为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依托大水源、发展大水利、建设大水城、开通大水运构想的规划和实施,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搭建起了基本框架。

当前水利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全市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水系整治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并举,坚持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并重,重点加强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梯级开发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超前做好水利规划工作。加快水利发展,规划是基础。当前,全市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投资强度之高、建设任务之艰巨,都是前所未有。各级必须把规划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超前谋划水利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坚持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流域与区域、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做好大水城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村村通自来水、库区移民扶持等规划。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贯穿在规划中,加强规划思路、重大问题、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深入研究水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使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作细作优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深入搞好方案论证和项目储备,为加快水利建设打好规划基础。

(二)坚决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攻坚战。全市现有小型病险水库819座,全部被列入了省三年除险加固计划,其中今年需要完成的287座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汛前要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从当前工作开展情况看,总的来说的好的,各有关县区围绕各自承担的任务,不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工程建设质量好、进度快,部分县区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73座,居全省前列。但是,从当前整体进度来看,还很不理想,部分县区和乡镇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各级必须明确,用3年的时间全部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站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角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各县区水利局作为主管部门,一定要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加强组织,强化措施,加快进度,确保主汛期到来之前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完成今年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基础上,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深入做好今后两个年度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三)全力以赴搞好河道治理。我市有河道1800多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道251条,多为山洪性河道,遇到暴雨极易成灾,且堤防防洪标准普遍较低、险工险段多,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各级要积极强化措施,认真做好河道治理工作。一是加快东调续建工程建设。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临沂人民的关心和支持。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对淮河流域的洪水调度、兴利除害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涉及我市十个县区,项目多、战线长、要求高、任务重,各有关县区要把这项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协调配合,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二是按照省统一部署,5年内完成纳入全省治理规划的31条河道治理任务。三是以沂沭河为骨架,以祊河,汶河、蒙河等沂沭河大型支流为重点,对全市河道进行统一规划,分级治理,梯级开发,层层拦蓄。其中,在沂河、沭河、祊河上实施“三河六岸”梯级开发工程,在现有12座拦河闸坝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24座拦河闸坝,达到年调节蓄水10亿立方米,形成10万亩水面、10万亩湿地。

(四)毫不放松地抓好防汛工作。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上午召开的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在现状工程条件下,要狠抓防汛责任制等非工程措施的落实,认真落实各项防汛抢险的应急管理预案,进一步提高防汛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超前性。对防汛重点、难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要严防死守,确保出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要把开工加固的病险水库度汛作为重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抢工期,完成建设任务。对确实需要跨汛施工的,要制定周密的度汛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工程度汛安全。

(五)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兴水利、除水害是水利工作的基本内涵与全部职责所在,是水利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最直接体现。各级要在除水害保障民生安全的前提下,把兴水利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放在首位,搞好村村通自来水和饮水安全工作。要继续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建设发展路子,以联村供水和管网延伸为重点,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和原有工程的升级改造,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二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深入开展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水源工程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要大力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通过“两改一提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要全力抓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提高河道引排标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按照“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生态治水的原则,实施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五位一体”相协调的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形成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四是着力做好重点水利工程移民迁占、征地补偿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工作,严格按照政策兑付到位,加大工程项目扶持力度,尽快启动开展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工作,不断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六)进一步构建权威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一是继续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要认真履行《水法》赋予的职责,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权威负责”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其他市地相比明显滞后,这既有组织协调不力的问题,也有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认识不到位。今年底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是国家的统一要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务必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改革任务。水利部已经把这项改革与项目审批挂勾。各县区务必要高度重视,积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做到参谋到位、措施到位,详细陈述利弊关系,制定出台相应政策,确保按时完成改制任务。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发展机制。要按照“明晰产权、授权经营、抓大放小、规范运作”的基本思路,理顺水利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强化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继续深化供水价格改革,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优水高价、劣水低价,提高城市、工业用水价格,逐步理顺农业用水水价。要积极探索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加强水法制建设,严格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各级要进一步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强化权属管理,突出把好水资源论证关、取水许可关、水功能区划和排污口管理关、用水定额和节水指标控制关、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防洪影响评价关等“六个关口”,依法履行好水行政管理职能。要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大水利规费征管力度,把依法管理贯穿于治水管水的各个环节。要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河道违法建设、非法破堤取土、浪费水资源和人为水土流失等违法现象。

(七)深化改革,构建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支持。水利是公益性为主的基础设施,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关键是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有明确要求。各级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搞好地方资金配套,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要钱要物不如要一个好的政策,各级要在研究和争取政策上下工夫。水资源费和河道维护费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水利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各级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实现规费征收足额到位的问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配套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征收力度。三是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融资机制。要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鼓励发展各类用水户协会、水利联合体、合作社,充分调动群众投资、投劳干水利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谁管谁有”的原则,继续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盘活资产,吸引社会资金。要加强与国外技术和资金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积极探索有偿使用水利资金制度,要在政府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规则运营,以投资回报引导投资。要通过深化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水利资源、资产到水利资本的转变,积极搭建各级水利投融资平台。

(八)要进一步抓好党建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内外部环境。要大力加强水利行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全面加强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管理、关键岗位的监督,确保工程、资金、干部安全。要加强职工队伍的学习培训,强化宗旨教育、作风建设和效率建设,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富有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要加强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约束新机制,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确保机关工作规范、高效运转。要加强水利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营造有利于水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妥善做好工作,维护系统稳定。要深入做好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全市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水利经济

(一)要提高对发展水利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水利行业十分艰苦而清贫,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们,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奉献精神令人感动。我们这支队伍又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使全市水利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我们水利行业干部职工的付出与所得还不成比例,我市水利行业自身建设与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形成较大反差。特别是与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先进地区和省内同行业相比,与市内大部分行业相比,我们的差距都相当明显。在行业发展理念上,还存在较大误区,主要表现为:社会服务意识强,自身发展经营意识差;计划意识强、市场意识差;传统保守意识强、改革创新意识差。由于长期以来行业效益不高、实力不强,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部分水管单位欠发工资现象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到我们队伍的稳定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也使我们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壮大行业自身实力作为当前及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的前提下,立足行业优势,遵循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机制,整合行业资源,精心运作,使行业自身实力得到不断壮大,尽快摆脱行业贫困的局面。

(二)要明确发展途径,选准主攻方向。我市水利行业具有发展水利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是具有一批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开展水利经营活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二是具有独特的发展空间。供水市场是当前少数卖方市场之一,水利部门具有“近水楼台”的行业优势。三是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我市现有各类水利工程5万余处,其中,各类水库901座,总库容3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8.5亿立方米,大型灌区81处,水土资源相对丰富。其中直接属水利部门管理的水面就有20多万亩,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四是具有优良的发展环境。当前各级不断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市水利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重要时期,这也给水利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水利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按照“以水为本,多业并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思路,以水利设计施工、水库渔业、供水、发电、旅游为经营重点,走水路、发水财,努力开辟水利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