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无形资产的贬值

无形资产的贬值

时间:2023-06-28 17:32:42

无形资产的贬值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本贬值 补偿机制 补偿策略

在劳动者整个生命周期内,人力资本不可避免地因知识更新、科学技术进步、承载者身体健康程度下降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贬值。劳动者在职业生涯期间,其人力资本的存量必须要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才能支撑劳动者的工作行为。因此,对于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存量来说,投资和补偿必须大于贬值,使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必须动态地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产生较高的生产效率,创造社会经济价值。人力资本的动态积累属性以及存在的贬值现象,决定了劳动者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对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进行保值、增值的努力,以应对其人力资本存量产生的贬损。

人力资本贬值的内涵及表现

(一)人力资本贬值的内涵

在经济学领域,“贬值”一词更多地与货币联系在一起,表述为货币贬值。关于人力资本贬值的概念及定义,由于人力资本存在形态的特殊性,加之其概念内涵的不稳定性和外延的不确定性,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导致人力资本发生贬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纬度去考量人力资本贬值,其认识必然是不尽相同的。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本贬值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本贬值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承载者价值存量的下降和减小,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人力资本贬值包含着人力资本价值下降的贬值和源自人力资本承载者健康存量贬损引发的贬值两层含义,即从人力资本市场价值的下降和人力资本承载者使用价值下降两个维度来考量。二是与资本增值一样,人力资本贬值也是市场的常态。人力资本贬值集中体现为人力资本承载者收入下降、获取收入能力下降以及拓展收入空间的能力下降三个方面。三是人力资本存量发生贬损,既可能是其市场价值下降,也可能是承载者生产率下降导致使用价值下降,还可能是市场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发生下降引发的贬值,贬值发生的维度和过程较为复杂。

(二)人力资本贬值的表现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本,在市场交易中其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或价值具有不稳定性,其价值存量总是伴随着内、外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力资本的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在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其存量价值会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负增长变化,即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消耗、闲置和浪费而导致其价值存量产生贬损。任何形式的人力资本贬值最终都体现在承载者收入的减少,如人力资本的承载者失去收入来源、获取收入能力降低以及拓展收入空间的能力弱化等。现实的经济社会中,部分人力资本承载者往往会因不能就业、失业、自动放弃工作或因病、伤、残疾、犯罪服刑等诸多因素暂时或永久性退出市场,使承载者失去收入来源,导致其人力资本发生贬值。

另一层面,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加快了社会的发展,旧有的人力资本不断被新技术、新工艺所淘汰,人力资本承载者面临的市场风险和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更是加剧了人力资本承载者的就业压力,承载者无法获得与其人力资本存量相匹配的收入水平,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充分就业、人职不匹配、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因素,导致在强烈的就业需求下,人力资本承载者合意的收入水平降低,收入机会减少,收入量下降,承载者获取收入能力以及拓展收入空间的能力进一步弱化,其人力资本价值存量要素在不同层面发生不同程度的贬值。

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塞尔(Jacob·Mincer)在《人力资本研究》中指出人力资本贬值是年龄(时间)的一个函数,人力资本贬值最初是负的,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贬值开始缓慢增加,而当达到较高年龄时,贬值出现加剧。雅各布·明塞尔将完成正规学校教育后的人力资本投资看作是应对人力资本贬值的一种补偿型投资,并提出了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模型中,I表示对承载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比率,投资来源可能是公共部门、雇佣者或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D表示人力资本发生的贬值率,OS表示人力资本承载者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P点为人力资本投资与贬值的平衡点,SP代表人力资本承载者的工作胜任期。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用公式可表示为:(I-D)≥0,其中(I-D)为人力资本承载者工作期间追加的人力资本投资减去人力资本贬值的净值。

雅各布·明塞尔认为,只有在P点左侧,即人力资本投资率大于贬值率时,承载者的工作胜任度比较理想;而在P点右侧,人力资本贬值率已超过投资率,承载者应该离职或者退休。这也说明了,人力资本承载者年龄越大,其人力资本投资比如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越小,因为承载者的预期受益时间较短,而投资机会成本却很大,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率曲线是年龄的减函数。承载者年龄越大,人力资本贬值幅度就越大,故人力资本贬值率曲线是年龄的增函数,特别在承载者年龄较大时,人力资本贬值率曲线变得非常陡峭,表明人力资本贬值迅速增加。

雅各布·明塞尔的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考虑到了较为清晰地展示了人力资本贬值与追加投资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从该理论模型可以看出,使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条件就是:承载者在工作期间的人力资本投资率应该大于其人力资本贬值率,即(I-D)≥0。但是,该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人们进入市场后接受在职培训不一定都是为了补偿正规教育投资的贬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承载者能够胜任工作岗位需求从而真正将人力资本投入生产以获得收益。其次,面对承载者进入市场后的人力资本发生的贬值,承载者不仅会采取后期的追加投资进行补偿,还会主动采取预先的防范型投资,以防止人力资本发生贬值。最后,在人力资本贬值率与投资率相等的时点P右侧,承载者是否留在人力资本市场是不能确定的。因为承载者未必达到退休年龄,仍然能够留在企业中被雇佣,承载者可以通过改变投资比率,即通过后续投资来应对实际的人力资本的贬值;承载者也可能放任其人力资本产生的贬值,不为补偿承载者追加任何投资,但继续留在市场,直至退休。

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本的贬值状况,因此针对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在理论解释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本补偿与投资方式时,不仅要很好地应用明塞尔教授的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这个非常实用的工具,也必须要考虑到人力资本载体的主观能动性。基于上述考虑,韩利红在其研究中从加强职工在职培训、促进人力资本迁移与流动、重视健康投资,延缓人力资本衰退等角度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贬值以及应对贬值的投资补偿策略,并从人力资本承载者投资主动性的角度修正了雅各布·明塞尔的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进一步阐释了后续投资对人力资本贬值的补偿,如图2所示。

韩利红认为,知识更新加快、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加速了人力资本贬值,因此人力资本贬值率曲线应由图2中的D变为D`,曲线坡度变得更为陡峭,这种变化导致人力资本承载者的工作胜任期从SP缩短到SP`,承载者的人力资本很有可能被限制或者更早退出市场。承载者要想工作到正常的退休年龄,就必须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补偿力度,即增大对人力资本追加投资的程度,后续追加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应由图中的I变为I`,这样就能将承载者工作的胜任期间延长至原有水平SP,使既有人力资本避免了贬值的风险,从而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和增值。

人力资本具有动态累积属性,又存在着贬值造成的减少,因此承载者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需要对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进行保值增值的努力。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模型的提出以及对其进行的修正与完善,非常科学地界定了这种努力的方向,不仅为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了防范可能产生人力资本贬值以及补偿已经发生的人力资本贬值的策略选择。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对人力资本承载者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适度流动、健康投入以及有效激励等就成为防范或补偿人力资本贬值,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机制

针对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人力资本贬值,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人不断追求进步与自我完善的诉求,要求全社会必须积极地应对人力资本贬值,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发展系统中便会形成特定的人力资本贬值补偿机制,以消解因人力资本贬值造成的对个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根据应对人力资本贬值的补偿投资主体不同,力资本贬值补偿机制一般可分为内在补偿机制和外在补偿机制。

(一)内在补偿机制

人力资本贬值的内在补偿机制即指承载者为应对自身人力资本贬值而自发启动的“自补偿”机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潜在动机,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具有“主动性”特征,在社会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面对自身人力资本的贬值或产生贬值的可能,承载者首先会下意识地启动应对自身人力资本贬值的“自补偿”机制,即内在补偿机制,以避免使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旦承载者意识到自身人力资本存量发生贬损或存在存量下降的风险,承载者往往会主动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通过自我“充电”、“干中学”等方式提升自己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还可以通过变换工作、单位或迁徙流动等方式来避免人力资本的闲置或浪费,尽可能规避其人力资本产生贬值的风险,承载者这种自觉主动选择的过程,就是对人力资本进行的再投资补偿。此外,提及人力资本,绝不能仅仅重视知识、技能、能力、健康等价值构成要素,还需特别注意人的态度、动机、兴趣、社会声誉等因素,这些在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中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却制约着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益,会影响到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人的学习、工作动机越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多,生产、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学习、工作的动机和能力增长之间的动态相长关系使得人力资本存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增值,并能够有效地抵御人力资本贬值。

面对人力资本贬值风险,较强的学习、工作动机能够促使承载者自觉启动人力资本的“自补偿”机制,而较强的学习、工作动机一方面来源于内在激励,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外在激励程度。如果承载者受到良好的激励,其工作、生产效率往往会倍增,人力资本就能在使用或消费中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这种适应性和创造性实质上是一种内生性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是对人力资本贬值的补偿,而且能降低人力资本贬值的速度。由此可见,承载者的非智力因素在人力资本内在的“自补偿”机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即便是外在的补偿机制也必须要通过承载者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对承载者的态度、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外在补偿机制

人力资本贬值的外在补偿机制是指国家、社会、企业等主体为应对国民、企业员工等人力资本贬值而启动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投资补偿机制。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本因其价值提升而逐步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成为实现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个人追求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政府则追求社会收益最大化。但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生产领域频繁发生的人力资本贬值现象及其日益加剧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企业利润的良性增长。人力资本贬值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会造成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成为阻碍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

人力资本是一种可再生性的资源,针对人力资本贬值的客观存在,政府、社会和企业会主动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对人力资本承载者进行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终身学习等再投资手段,使他(她)们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体系,掌握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补偿产生的人力资本贬值,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和增值。人力资本贬值的外在补偿机制由国家、社会、企业等主体共同建立并组织实施,并由一定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和高效性,往往能调动各方力量有效应对人力资本贬值,降低人力资本的贬值风险,加快人力资本的增值速度。

人力资本贬值补偿策略选择

引发人力资本贬值的原因不同、人力资本存量贬损形式的差异决定了相关投资主体投资策略选择具有差异性。针对人力资本贬值,无论是内在“自补偿”机制,还是外在宏观补偿机制,追加投资以补偿人力资本贬值采用的策略不外乎防范型投资和补偿型投资两种,二者分别或共同成为应对人力资本贬值的主要策略。防范型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可能存在人力资本发生贬值的风险,为防止人力资本发生贬值而预先采取的投资决策。防范型投资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防患于未然”,针对可能发生人力资本存量贬损,通过事先的投资预防,降低存量贬损风险。

防范型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确保获得既有投资的预期收益,但实际的投资结果有三种可能的情形:第一,实际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超过既有的预期总收益,人力资本增值;第二,投资失败,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无法避免地发生了;第三,实际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恰好与既有投资预期总收益相等,人力资本保值。补偿型人力资本投资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人力资本存量贬损,需要承载者和其他人力资本收益主体不断追加后续的投资,以维持、改善承载者生产能力、收入水平和获得收入机会等,弥补因人力资本贬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使既有人力资本存量恢复或超过原有水平,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补偿型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及时阻止人力资本存量下降或者延缓贬值的加剧,使收益至少恢复到原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点的预期收益水平。补偿型人力资本投资结果也可以使人力资本保值或增值,但是补偿型人力资本投资一旦失败,人力资本贬值的趋势就无法逆转,因此进行补偿型投资时的科学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防范型人力资本投资还是补偿型人力资本投资,其投资形式不外乎对人力资本承载者的学习能力、技术技能、生产能力、工作效能、能力空间配置等几种投资形式,两种投资策略都旨在保证既有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至少获得既定的预期收益,即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和增值。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引发人力资本贬值的原因复杂多样,人力资本发生贬值往往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贬值的过程也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因此,针对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贬值,在投资补偿策略的选择上也是迥异的。如人力资本闲置,其发生贬值的风险就较大,采取防范型投资是必要的,如果闲置期间人力资本正发生着存量贬损,则就需要及时做补偿型投资。针对人力资本承载者非正常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以及发生的人力资本不可逆贬值,其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事实已无法逆转,后续补偿型投资已经没有意义,应对这种类型的人力资本贬值,关键是要尽量防止人力资本发生不可逆贬值,即要事先采取防范型投资策略。表1是应对各种原因引发不同类型人力资本贬值的投资策略选择一览。

参考文献:

1.Becker,Gary.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uy,1962

2.P·Ro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

3.R·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

4.黄维德,郗静.人力资本贬值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2)

5.唐晓云.人力资本的正常贬值和非正常贬值[J].中国中小企业,1998(9)

6.张亚莉,杨乃定.论企业人力资本贬值风险[J].科研管理,2000,21(4)

7.韩利红.人力资本贬值及投资补偿策略[J].江淮论坛,2005(3)

8.马杰,张斌.论人力资本贬值的方式、成因及防范[J].岭南学刊,2005(2)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2

【关键词】 机器设备评估 经济性贬值 计算

机器设备作为一类特殊的资产,具有价值量大、使用期限长、评估过程复杂、评估难度大的特点。在评估实践中又会出现参数系数较难获取和确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造成机器设备贬值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在评估实践中,被评估的机器设备,除了能被我们所观察到的有形损耗,还存在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无形损耗;而无形损耗又包括功能性贬值与经济性贬值两部分。所谓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使资产在实际使用上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导致的资产贬值。外部客观条件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如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新的经济方面的法律条文如节能法规的颁布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设备和行业的发展更新速度较以前大大加快,这就要求资产评估师在从事机器设备评估时应该对机器设备存在的经济性贬值给予更多的关注,以防评估价值出现失真。

一、出现经济性贬值的原因分析

在评估实务中,影响机器设备价值量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供需平衡原则是主导市场经济的一大法则。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方的供应。这种供应体现在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上,如果说因为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降低,那么该厂生产此类产品的设备就有可能停产,实际的产出小于设计的产出,即所谓的“生产能力的闲置”。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行业的升级换代,导致产品的销售数量和收入减少,从而引起设备的开工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从而引起设备的经济性贬值。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引起设备经济性贬值的方式。

2、生产要素提价,而产品售价的提升空间有限

生产要素主要就是指原材料、能源等,他们的价格属于生产成本的范畴,产品的价格属于收益的范畴。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收益,生产成本应尽量压缩,但是外购成本是企业无法掌控的。比如,美国汽车行业巨头某公司因为钢材的提价,汽车制造成本增加,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车价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其生产的汽车出现积压,从而相应的生产用机器设备也发生大量贬值。

3、资产的使用寿命受到相关政策的限制

资产的寿命包括物理寿命、经济寿命等,对于评估来说有价值的是资产的经济寿命。国家出于保护环境、产业升级、优化结构的目的,会从宏观政策上制定有关能源、环境保护的相关限制,从而导致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或者设置设备的使用年限,强制其报废。设备从物理方面来说可以继续生产,但实际中却不能继续使用。如我国众多生产含氟冰箱的中小企业,由于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含氟产品,企业相应的资产的使用寿命被缩短,造成相应的机器设备出现了经济性贬值。

二、常用的机器设备经济性贬值评估方法的介绍

目前常见的机器设备经济性贬值主要表现形式有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设备运营费用提高和市场竞争加剧。下面用差额现金流折现法加以阐述如何评估机器设备评估中的经济性贬值。

1、差额现金流折现法计算的评估方法和思路

所谓差额现金流折现法,是指评估人员通过测算未来实际现金流入和设备正常生产时的现金流入差额折现后,计算设备经济性贬值的方法。

2、评估公式

计算公式为:P=

其中:P系机器设备经济性贬值;r系所选取的折现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系收益计算年;A系基准经营净现金流;R系未来第t个收益期的预期经营净现金流;n系使用期限。

参数的确定方法:A:采用公司未受外界影响时的经营净现金流。R:采用公司以后年度经营净现金流,需要考虑经济性贬值对其的影响。r:折现率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中权益资本成本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取得,对债务资本成本采用基准日有效的五年期国内银行贷款利率加以确定,如果公司风险特征发生重大变化,应当使用变化后的年份作为预测期长度。n:设备的使用年限和相关法律规定的使用年限中较低者 3、评估思路

首先,合理预测公司在以后年度的经营净现金流。其次,求取公司不存在外部影响情况下的经营净现金流。再次,求取以后年度每年所减少的经营净现金流。最后,将减少的经营净现金流以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折现成基准日的现值,累加求和,求得评估基准日机器设备的经济性贬值。

4、差额现金流折现法计算机器设备的实例

A公司主要生产电脑显示器所需的托架。属于电脑显示器的上游产业,要了解A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状况并做出相应分析,首先需要对A公司的产品有所了解。A公司生产流程概括如下:根据客户的要求对原材料(专用钢带)进行裁剪,通过流水线加工形成一定的曲率并制作成网状托架。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往往承载着较大的风险:在行业状况好的时候或者说在终端产品存在较大的利润,由于该产业的专业化,其利润率会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然而,一旦行业状况下滑,终端产品变成低端消费品,它潜藏的巨大风险就会暴露出来,并且对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就A公司而言,其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品和材料。由于每个下游企业要求的托架都不一样,而公司的产品性质决定了其特殊性,所以可以认为每批都是定制的。每个下游企业要求的托架的曲率、宽度以及厚薄等技术指标都不一样。所以,其产品存在着不可替代性。当专为某一型号显示器制作的托架成品,在该型号的下游显示器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该型号产品后,基本上就不存在使用价值。由于公司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从成品和材料的利用看出,其成品和材料一旦呆滞报废,价值就会大幅下降,引起风险。

(2)上游产业。公司的主要原料是特种钢,其上游产业是技术钢厂,由于托架生产所需的钢材行业面较窄,该特种钢材产业基本由日本和德国的两大钢厂提供,形成了垄断,国内的相关企业无法满足特定需要,因而,原材料成本较高,由于成本的限制,试验阶段无法做到批量生产。

由于上游行业存在着垄断,材料风险很难转移到上游产业。一旦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不被行业所认可,其使用的特殊材料也会成为废品,但是其原签订定采购合同却不会因此而终止。在钢厂为完成合同所规定使用的钢材,A公司只能通过更改合同中钢带品种规避风险。但是在备料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报废风险和报废成本只能由企业自行承担。

(3)下游产业。公司的下游企业为显示器生产企业。显示器生产企业的下游是台式机生产企业。台式机生产企业面临的情况是:市场化程度较高;随着电脑的普及,生产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外部受到新型电视机如ipad、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其下游产业的风险和利润下滑也影响了A公司。现在公司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更好地开发市场,改善企业生存的环境。根据下游企业的情况,下游企业近年的利润下滑和市场份额的缩小已经成为必然,且公司必然受到影响。从上游产业可以看出,市场一旦淘汰某种电脑产品,涉及的报废的材料采购与成本的风险基本无法转嫁到上游企业。

(4)产品价格。根据下游企业的情况,下游企业近年的利润下滑和市场份额的缩小已经成为必然,且公司的业绩必然受到影响。这个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降价上,只能通过促销的方式来增加销量,评估人员进场评估时A公司近期产量上升,但是盈利情况仍比较差。这说明,降价因素对企业的利润已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5)技术和设备。近年传统的显示器生产技术已经受到了液晶技术、等离子技术的挑战。电脑台式机的市场份额已经在逐步萎缩。但是根据技术专家的分析,彻底淘汰传统技术和产品仍需要时间。在一段时间内,电脑台式机可以维持在一定的市场份额上,不会被彻底淘汰。公司的设备和工艺流程都是高度专业化的,均适合电脑的生产。一旦传统行业遭到淘汰或者公司停产处置,由于公司设备专业性高,其变现价值将会远远低于正常生产时的价值。

(6)年度实际经营净现金流的预测。经营净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与摊销+扣减税务影响后的利息费用+不影响现金支出的资产减值准备-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评估期-营运资本基期)。

(7)基准经营净现金流的确定。基准经营净现金流=基准税后营业利润×基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基准销量×基准单价×基准营业利润率×(1-所得税率)×基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8)折现率的确定。应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适度利用债务融资可以降低其资本成本。

(9)收益期限的确定。A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行的实际情况,期限的确定应为设备的使用年限和相关法律规定的使用年限中较低者。

(10)经济性贬值的确定。利用经济性贬值计算公式P=。经上述计算,因显示器行业技术进步导致A公司机器设备经济性贬值为X万元。

三、经济性贬值应注意的问题

1、对概念所作出的限制

鉴于经济性贬值的特殊性,它主要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才导致的贬值,而不是像实体性贬值涉及到设备的实际损耗。设备由于使用或操作不当达不到原有精度必然会造成开工不足,这是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在具体的评估实践中应该将其划为实体性贬值的范畴。

用重置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价值时经济性贬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因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上涨而产品价格未相应上涨的营运成本增加额和因销售市场、资金等因素而造成的设备开工不足的生产能力闲置损失额。这些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均要考虑到。

2、收益的整体性

鉴于机器设备这类资产的特殊性,在评估时要有整体的概念,比如在用重置成本法评估能计算出资产整体效益的企业、车间、生产线时,必须考虑经济性贬值对资产整体价值的影响, 而不是孤立的去考虑某一环节的经济性贬值。

3、计算中参数的确定

应当注意到各项参数、数据的选择都应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协调。因为经济效益决定着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数的取舍,特别是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在使用重置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时,应根据运营成本增加、生产能力闲置损失等方面的具体资料,作出相应的处理,不能不做任何分析拿来就用,必须结合该企业或该设备的经济效益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样得出的各项经济参数才会更为准确,最后得出的计算结果也才会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成本法作为机器设备评估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经济性贬值是用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资产评估实践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能否准确地核算出经济性贬值对于准确得出被评估机器设备的评估值有很大的影响。经济性贬值是由资产外部原因引起的,为评估过程所特有。如何对其进行准确核算则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S].2004.

[2] 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资产评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3

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央银行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国内外学界对人民币币值今后的变动趋势又展开了又一轮激烈的讨论。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低估。根据这样的研究结论,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国际收支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

但更有持人民币不会继续升值的观点,理论依据是目前中国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现象,货币超额供给与本币升值同时存在不可能是长期现象;从国内市场要素的课的性分析了人民币币值在中长期内如果升值将不利于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认为中国的要素价格偏低,不应靠本币升值来解决国际收支顺差。本人也持后一种观点,理由在于:1.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将会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而影响汇率,使汇率下跌。2.中国的外汇储备运用会日趋合理化,从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3.从利率平价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长期内有贬值的趋势。尽管由于升值预期、国际储备顺差继续增加、中国的GDP高速增长等原因,在短期内人民币币值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二、理论上本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

一国汇率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实质上是一国经济状况的体现,币值的高低反过来又会对该国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人民币币值的中长期贬值趋势对我国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它对西部省份贵州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讲,汇率贬值会对经济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汇率下降的收益表现在以下几点。(1)汇率贬值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已达到80%,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世界上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际,可见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口增加,出口创汇增加就会使GDP增加;(2)汇率贬值可以降低FDI的成本,更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流入境内;(3)会提高国内就业水平,出口的增加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FDI的增加也会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更多的失业问题。2005年普通高校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3%,算上农民我国失业率高达20%。可见,增加就业成为国内扼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汇率下降也会带来成本。(1)人民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中国进口的产品接近半数属于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能源和原材料,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学制品以及机械和交通设备等制成品的比重也是逐渐上升的,这些产品都是缺乏价格刚性的。本币贬值将使进口成本增加。(2)本币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境外投资。因为汇率升值直接导致境外直接投资成本增加,在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收回的本币利润将减少。

贵州属于西部省份,尽管开放程度不高,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会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尽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策略,溶入世界经济的环节中去。毫无疑问,本币币值降低也会对其经济产生影响。

三、贵州省经济状况及经济发展展望

贵州经济发展又具有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1.是贵州的资源禀赋优势。贵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而目前形成的旅游产品多为观光型产品,能适应高消费层游客的度假型、文化型产品仍然不足,海外游客所占的比重小。生物资源如“贵州三宝”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尚未走出国门。该省还有丰富的磷、镁、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但大部分资源都未充分开发利用。据悉,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截至2004年末,贵州煤炭利用量占累计探明贮量的比例仅为14.25%,开发潜力巨大。贵州凭借其优越的水能资源,要承担西电东送的任务。

2.区位优势。贵州地处西南部,是祖国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要充分利用该优势来发挥过境经济效益、输出经济效益和吸收经济效益。但到目前为止,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效益都未能得以实现。

3.生产力布局。贵州传统生产形成烟酒产业,三线建设形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产业,资源禀赋形成煤炭、磷矿、铝锭产业和西电东送形成电力产业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方面贵州省具有诸多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另一方面,贵州的经济发展又是全国最落后的。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经济基础薄弱,2003年贵州GDP为1344亿元,人均GDP为3500元。而同期全国GDP为9030元,贵州只占全国人均GDP的38.7%,在全国排列为倒数第一。全国财政收入同样处于挂末的位置。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2003年末,贵州比全国每平方公里多出85人。并且在贵州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占总人口的85%,大大高于全国58%的水平。(2)基础设施差。交通运输发展仍然滞后,目前,近四分之一的乡村还不通汽车,有的乡村还未通水通电,人畜饮水尚未解决;小城镇建设滞后,建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还不够完善和健全。(3)教育科技落后。科技投入少,科技人才缺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金的缺乏。

贵州省正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境外资金流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利用贵州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要努力扩大出口。这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四、人民币贬值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民贬值会对其产生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会吸引更多的FDI。贵州经济落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本币贬值使外资进入的成本降低,伴随着贵州投资环境的改善,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从而解决该省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急需的资金问题。有利于贵州出口贸易的增长。贵州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还比较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虽然呈不断上升趋势和,但质量和档次仍比较低,附加值不高。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胜,价格优势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有利于该省出口量的增加。本币升贬值有利于改善这个农业大省的就业状况。境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贸易出口量的增加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既可以解决高学历人口的失业问题,也可以安置很多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口。这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省而言尤为重要。同时,本币贬值也会对贵州经济发展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譬如进口原材料的成本提高等。但总体而言,收益是大于成本的。

五、结论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4

关键词:贬值;物理性损耗;功能性退化;经济性退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3-0060-07

一、前 言

2011年8月12日,《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判断提示:评估拉低住房销售”的文章②,对美国不动产评估业予以严厉指责。该文章认为过低的评估值是导致美国不动产市场低迷的原因之一。此文刊出后,引起了美国评估界与新闻界的口水大战③。这说明了评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估值问题,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许多先进的方法引入到评估体系中,在应用最为普遍的成本法中,其贬值的测算是最为关键的,但对这一概念的本质却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本研究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说明引发《华尔街日报》争论的原因。

hampton早就已经认识到贬值是一个关键而重要的社会现象,指出在高度膨胀和高增长的经济环境下,资产价值贬值的负面影响被高度正常增长率大大遮盖了。相反,在低膨胀和低增产情况下,贬值的问题就凸显其重要性。因此,贬值在战略财产管理中成为关键因子[1]。hartman、michael和cantwell认为成本法的难点在贬值,即使正确运用,由于数据的问题也使得成本法不独立与市场法。这一点gould也对此持肯定态度,并指出成本法的许多因素也需应用到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中。dixon、law和cooper指出贬值对于财产投资者是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多维的现象。laronge认为重置成本法(drc)是以成本有效方式达到等同效用,并从满意度的角度来描述价值损失,并指出在drc中必须明确一项财产未来有用的经济寿[2],但这是一个连皇家测量时协会(rics)也难以清楚阐明的难题。主要的问题在于“评估和评价标准”(the red book)和国际评估准则委理事会(ivsc)中要求评估师对三种贬值(obsolescence)形式——物理性贬值(physical obsolescence)、经济性贬值(economic obsolescence)和功能性贬值(functional obsolescence)进行主观调整这里是引用文献中的表达,相关的术语在后继发展中有所变动,下文将阐述。尤其是物理性损耗不应使用obsolescence,而应该使用deterioration。,但这种调整过程却缺少有效的指引。mansfield和pinder认为术语“贬值”指的是财产(property)价值的损失,它是两个不同的负面过程——物理磨损(deterioration)和退化(obsolescence)的函数。物理磨损是针对特定财产而言的,大部分可预测,除了一些最极端的例子,并且可以通过资本支出方式减慢或修复(reversed)。相反,退化是不可预测的,更具有概括性,不可能清晰表述[3]。

由于我国的评估准则以及注册考试教材中均未对贬值及其分类有相对一致性的解释,而国际评估准则也未得到各国的广泛应用,美国的uspap也未对之进行诠释。因此,贬值问题依然是一个对经济和财产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而悬而未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贬值的含义进行明确,同时为更好地指导评估实践,为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有必要通过文献梳理,提出贬值的分类框架。

二、目前通用的贬值分类

(一)国际评估准则和中国准则中的做法

国际评估准则(第八版)指出评估师通过把委估资产与现时等效资产进行比较,进而估算出贬值数额,贬值率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分别对下列因素分析——物理损耗(physical deterioration)、功能性退化(functional obsolescence)、外部退化(经济性退化)(external obsolescence)。对贬值的定义是指因腐蚀、技术变革、人们生活方式和品位的改变或环境的改变,使得资产的可用性下降,从而导致价值损失。贬值有时可以分为——因过时的设计或功能因素导致的减值;因设计结构不能满足现有规章要求导致的减值;因资产外部因素如使用者需求的改变导致的减值。

1.关于物理性损耗

国际评估准则(第八版)没有对物理性

贬值进行具体定义,但说明如下——在对被评估资产的物理损耗进行估计时,可以通过资产在过去的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来进行估算,包括因缺少维护而造成的磨损。另外,还有些其他的衡量方法,诸如通过估算修复资产或改良物的实体损耗所需话费的成本来衡量等。在估算物理损耗时,可以通过估算一些特定的折损要素及资产修复的承包商费用来获得,也可以通过与具有相似条件的资产的单位价值进行比较而获得。国际评估准则(第九版)中的定义与第八版比较,物理性损耗基本没有改变,而功能性和外部贬值都有所变动。具体表述如下——在任何情况下,对物理性和功能性贬值的调整需要反映与被评估资产相关的更高的维修成本和使得建筑适应拥有者的变化需求而缺少灵活性造成的损失。现时等效建筑和任何场地改良的成本都要进行贬值的调整,通过与可比的现时等效的建筑和其他场地改良对比得到。注册考试中指出,资产的物理性贬值,亦称为有形损耗,是指资产由于使用及自然力的作用导致的资产的物理性能的损耗或下降而引起的资产的价值损失。

这一定义的明确性没有问题,但是对资产的影响结果却不像定义那样易于被明确地识别出来。

2.关于功能性贬值

国际评估准则指出技术进步给新资产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其结果导致旧资产发生功能性贬值。现代的制造方法会使被评估资产与现时等效资产想比出现全部或部分贬值,采用优化过程分析可以对功能性贬值构成做出更好的解释。国际评估准则(第九版)修改为功能性贬值反映在技术上的任一改进或者占有者需求的改变,使得被评估的建筑或结构特征全部或部分成为多余的。

注册考试中陈述如下——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资产功能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它包括由于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采用,而使原有资产的建造成本超过现行建造成本的超支额,以及原有资产超过体现技术进步的同类资产的运营成本的超支额。

无论是国际第八版评估准则还是国内,都统一把功能性贬值界定在技术进步基础上,但在新版的评估准则中,却增加了由于占有者需求的改变使得功能闲置,按照以前的定义,这一类应该归属于外部贬值。

3.关于经济性贬值

国际评估准则指出外部因素导致资产的价值发生的贬值,该外部因素包括了经济条件的变化,它会导致由该资产生产制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或该资产的运营成本发生变化。外部因素还包括原料、公共设施和劳动力的成本以及可获得性发生了变化。国际评估准则(第九版)修改为外部贬值反映影响被评估资产权益价值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像所使用的材料或者该资产生产的产品其供需关系的变化,或者影响其经营的当地基础机构的变化。注册考试中指出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资产闲置、收益下降等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

看来国内定义基本上和国际评估准则第八版含义相同,而在新版评估准则中的定义更简略,内容也有所改变。因此,可以说,在界定是功能性贬值还是经济性贬值上,即使国际评估准则也处在斟酌调整阶段,而且趋向于将物理性与功能性贬值合并讨论。因为物理损耗所带来的必然是资产功能的下降,而所谓功能性贬值又如何能清晰辨别出功能下降是磨损造成的,还是技术更新导致的?进一步看,是否这三类包括了财产所有的价值损失?如果一项资产由于战略的角度而闲置,那么应该属于哪一类?从国内外定义上看,无法确定。

三、关于贬值分类的研究综述

derbes认为上述典型的分类是不合适的,因为当应用百分比来测量不可修复功能性退化和外部退化时,误差就会增长。但是要分析出贬值哪一部分是由于磨损造成的,哪一部分是风格和寿命退化造成的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4]。paul退化来自两种情况即经济的和功能的。经济性退化和财产的外部因素相关,功能性退化和财产自身因素相关[5]。可以说,对贬值的分类亦然是个未解的难题,当前成本途径的贬值分为三类:物理损耗、功能退化和外部退化。下面就从当前所普遍认可的三类继续分析学者的研究。

(一)物理性损耗

mason指出物理损耗是内在的,由于使用年限、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撕裂或者由于滥用或事故造成的损害。分为可置换(replacements)、残余rcn(replacement cost new)和损害(damage)。mansfield和pinder指出物理性

耗和物理性退化不同,物理损耗是可控的、可修复的、持续的,且损坏率可预测,退化是突然地,不与寿命相关,是未来的变化函数,不可预测[3]。laronge认为物理性损耗的概念是清晰的,但是却没有衡量这种贬值的具体指标,建议采用缺陷(defect 或者 deficiency)这个术语来说明损耗[6]。

(二)功能性退化

laronge认为在成本法中不可修复的功能退化是由于缺陷导致的,这与观点一致,并指出可利用资本化租金来计量这种损失[2]。mansfield,pinder通过文献对比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性退化的混淆,对于功能性退化有一个普遍的一致认识,主要是九十年代以后认识到功能性退化特征细化的必要性[3]。colwell和ramsland指出在不动产行业中出现的功能退化是由于技术变化引起的,特征价格模型提供了一种关于功能退化率或技术变化估计的实证分析模型[7]。

综上所述,大多数观点认为,功能性退化不同于物理性损耗,一般的把功能性贬值分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两类。而且都有学者建议采用术语缺陷一词来描述物理性损耗和功能性退化,但缺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物理性损耗是否会造成缺陷,如果是,那么物理性损耗是否对资产的功能有影响呢,或者说这种磨损效应是不是已经体现在功能性上呢?另一方面,功能退化如果仅仅考虑缺陷,那么由于技术、设计等导致的寿命降低,或者效率下降又该属于哪类贬值呢?这就产生了矛盾,可见对该问题的认识的统一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工程机械问题,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二是国外的评估源于不动产,所有的研究都多少带有不动产的痕迹,缺乏对评估中资产概念的全面认识,从而导致对贬值、退化以及功能性退化理解的片面。

(三)经济性(外部性)退化

德勤物业税服务组(deloitte & touche property tax services group)对经济性退化(economic obsolescence)的定义是——由于资产外部因子引起的价值损失,这些外部因子包括产品的需求降低、竞争的增加,原材料供应的变化、原材料、劳力或设施增加成本而没有对应的产品价格增加来抵消、通货膨胀、高利率、立法和环境条件。经济退化可以通过分析修复退化的成本、超额运营能力或无益性和外部因子对现值或未来收益的影响来量化。80年代的主要美国研究者,如wurtzbach和miles都认为当时没有充分地区分经济性退化和经济性贬值这两个术语的含义,用“退化”代替“贬值”是可能的,但他们所提出的利用位置退化来代替经济性退化的主张遭到了baum的批评。raftery认为退化(obsolescence)是人类感知和决策的函数,退化的分类也必须依赖于主观评价,要考虑各个相关方的效用特征和财产函数,因此作出客观的经济评价是困难的[8]。mansfield和pinder指出当经济性退化这个问题被广泛考虑后,就陷入子分类模糊、缓慢以及矛盾的评论,意见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3]。术语不统一的现象使得一些研究者难以分离出退化问题。

golton指出经济性退化的传统分析不能充分描述或解释各个不同成分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建立了结构退化、经济观点、使用观点和社会观点这四个方面的联系,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并把各个类别的相互联系用一个矩阵表示,使得类别之间的联系强度可以确定[9]。gould和smith从企业利润的角度给出了如何判定外部贬值存在的方法,并指出由于经济退化因子引起的资产使用价值的损失和物理损坏和功能退化是有区别的[10]。mansfield和pinder认为一个特定财产的贬值还会由于环境退化导致,环境退化的来源包括对健康有害的辐射、噪音、灰尘和气味等[3]。pomykacz提出了最小企业激励(required minimum entrepreneurial incentive,rmei)和额外最小企业激励(extra-minimum entrepreneurial incentive,emei))两个概念,以此来阐述外部性退化产生的本质。当成本高于市场价值时就存在外部性退化,外部性退化的准确性依赖于是否是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减去贬值还是市场价值减去贬值加上利润[11]。

可以看出,经济性退化术语的使用首先应该与经济性贬值术语相区分,这个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在描述外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时,使用退化来代替贬值更恰当。但术语退化以及经济性退化含义的不统一使得这一部分价值损失难以度量,资产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因素的众多,使得退化的

分类陷入模糊和矛盾之中。企业利润、市场价值以及市场的平衡性是判断是否存在退化的表征,在度量方法上,基本上是通过市场分析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同时也看到,不同的研究者虽然提出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但必然有一些共同因素需要考虑。

四、估计贬值时要考虑的因素以及贬值框架的提出

(一)市场信息

gould和smith认为评估师能正确运用三种评估途径,就必须研究市场,市场性外部退化只有对被评估资产的市场进行充分分析材能识别。市场退化是一种负的可行性,它是企业利润的相反数[10]。thomas指出社会趋势、经济状况、政府控制和管制以及环境条件是四个最基本的影响不动产价值的宏观力量,当社会、经济、政府和环境力量使得市场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外部退化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外部退化是偏离有效市场的结果。假设没有位置或环境损失,因此损失就是由于经济的下滑或者竞争性带来的[4]。国际评估准则指出,在没有充分的直接市场证据的情况下,重置成本法被认为是估算特殊资产价值的一种合适的方法,但是评估师在对现行重置成本和折旧率的考虑必须结合市场信息,这个方法与市场价值的概念是相通的,也是基于充分知情的理性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理论(虚拟)交易。对贬值率和未来经济寿命的估计会受到市场趋势和/或企业经营意图的影响。评估师应该洞察这些趋势和意图,并能够利用它们作为正确选择贬值率的依据。可以说,市场分析是评估的基础和根本,应该把市场分析纳入到评估的基本程序之中。

(二)技术因素

troxel强调技术先进性导致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使得机器有效性部分或全部过时。其中价格水平和成本曲线的变化、技术的失业、国际贸易冲突都是对技术改进有显著影响的经济因素[12]。diewert和wykoff研究也发现当有物化的或抽象的技术变化时,资产的价值也随之变化。功能性退化和物理性损耗所造成的贬值影响是相互作用的,不能简单地区分并计量,应该视为一个整体。

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社会当中,资产的更新换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因此技术对贬值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这一影响的估计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故探究技术与贬值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在评估仅仅简单地按照一个技术贬值率来衡量显然是过于粗糙了。

(三)企业利润

gould和smith研究了企业利润动因和外部退化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外部性贬值可视同为一种利润的减少[10]。pomykacz指出企业利润、动因以及外部贬值是有争议的话题,而且难以以经验证明,他利用宏观数据说明这三种经济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并揭示了企业利润、动因与外部退化之间的反向关系[11]。

企业的利润与外部性退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促使评估师不仅仅从资产本身去认识外部性退化的本质,而是站到企业管理的高度探求其产生的根源,这为研究外部性退化提供了新视角。

(四)税收

canary指出经济性退化可帮助工业主减少财产税[14]。cochran分析发现为了降低财产税收,公司希望被评估资产价值减少的速度大于正常贬值所允许的。正常的贬值规划考虑各种形式的功能退化,但经常不预测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这种变化或者说外部退化直接影响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15]。paul指出即使一个建筑有缺陷,这些缺陷会转换为财产税效应。实质上,所有的财产税系统,不管是否给予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或其他测量,都包含退化的价值概念[5]。

税收效应是任何资产和企业都无法避免的一个内容,贬值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在贬值的估算中,对于不同的交易方,评估师要给出税收效应的参考意见。

(五)贬值的分析框架

原有的三种分类实际上是互有重叠的,譬如由于磨损导致的资产功能下降,这时产生的贬值是计算在物理性损耗还是功能性退化之中呢?根据以往的定义,应该都可以,这样就重复计算了贬值量。原因是原有的分类把贬值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混淆了。另一方面功能一词不适于应用于资产的经济含义当中,它是从资产本身性能出发来定义的,而不是考虑其经济性,因此应该使用效用来说明资产的经济性。因此本文从工程学、机械原理以及经济原理出发,以资产效用和企业利润为目的,从导致贬值的原因进行分类,为评估师提供贬值的分析框架,如

表1所示。这一分析框架为评估师提供了一个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度量贬值的基础。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贬值已成为一个关键而重要的经济现象,在战略财产管理中成为关键因子。

(2)成本法的难点在贬值,由于数据问题使得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无法分割,而且贬值的计算也离不开市场数据,同时贬值也是三种方法的一部分。成本法中的成本不是会计中的概念,而是一个考虑未来盈利能力的成本。成本法不是成本的复合,而是对价值的测量。评估者必须确信在市场法中所选择的可比因素应反映相同的外部影响,如果不能就需要附加的判断。另外,租金选择、费用的估计以及恰当的折现或资本化的偏差都应该反映相同的市场外部影响。应该注意当经济或市场租金为评估资产建立而且随后的净经营收益可确定,总资本化率应该反映财产的内在风险。

(3)退化的范围是广泛的,有一系列不同类型,但在文献中关于这些子类的性质和边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大量关于退化的文献在试图对这一过程给出一个简明的、概括的定义中受到阻碍,并且决策者在战略政策制定和战术应用中对之理解不充分。这种术语不统一的的现象的继续使得一些研究者难以分离出退化问题。把外部退化分类有利于更清晰而准确地分析。

(4)对于功能性退化还是经济性退化的定义,即使国际评估准则也处在斟酌调整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退化是一个效用方面的相对下降。战略管理角度额退化譬如计划性退化也应该是贬值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无形资产

(5)物理性损耗是资产内在的原因导致的。功能性退化不同于物理性损耗,一般的把功能性贬值分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两类。功能性和损坏所造成的贬值影响是相互作用的,不能简单地区分并计量,应该视为一个整体。经济性退化术语的使用首先应该与经济性贬值术语相区分,这个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市场、技术、利润和税收是贬值估计中必然涉及的内容。

(6)外部退化是由于改进带来价值的消失,在评估中是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最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它独立于物理性损坏和功能性问题。基本的前提是外在性原则,外部退化通常在成本法中作为一个常规项,但是却只能用市场法和收益法来度量。这些外部影响通常认为是不可修复的,因为发生在财产边界的外部,超出其控制范围。

(二)建议

专业团体给出的术语退化的指引和建议需要彻底修改。从广义上来看,可以使用术语“贬值”作为一个全面概括的词汇来描述财产价值的损失。鉴于退化一词的泛义性以模糊性,不宜作为评估中一个全面衡量财产损失的术语,而从其概念上的含义来看,它应该是引起财产价值损失的原因,不是价值损失的表达。

贬值的分类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从效用的角度进行定义,而指导性文件需要的是给出贬值的分析框架和因素,涉及到每种因素如何计算。故应该把贬值分为内在贬值和外部贬值两种,内在因素像磨损、老化、技术进步等导致资产效用下降,外部的分为客观的和主观的两种。市场分析是评估的基础和根本,应该把市场分析纳入到评估的基本程序之中。在评估中分析贬值时,建议不要进行人为分类,而是如表1中框架所提出的,分析贬值的原因,在明晰原因的基础上去计量,这样才能够不重复、不漏项地把握贬值的内容。

参考文献:

[1]hampton l s,trophy or tombstone. a decade of depreciation in the central london office market[m].london, 1997.

[2]laronge j a.solving the functional obsolescence calculation question[j].the appraisal journal, 2000, 68(3): 327-339.

[3]mansfield j r,pinder j a."economic" and "functional" obsolescence: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s on valuation practice[j].property management, 2008, 26(3): 191-206.

[4]derbes m j.accrued depreciation redefined and reordered[j].the appraisal journal,1998,66(12):131-145.

[5]paul s h.the good news about obsolescence[n].national real estate investor, 2000-11-01.

[6]laronge j a,vandell k d.solving the functional obsolescence calculation question (part ii)[j].the appraisal journal, 2001, 69(2): 327-33.

[7]colwell p f

,ramsland m o.coping with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case of retail[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3, 26(1): 47-63.

[8]raftery j.principles of building economics[m].oxford: oxford,1991.

[9]grover r.land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m].london: e. & f.n. spon,1989.

[10]gould t r,smith h c.entrepreneurial profit incentive and market wide external obsolescence:are they mutually exclusive[j].the appraisal journal, 1995 , 63(1): 53.

[11]pomykacz m.defning and supporting entrepreneurial profit, entrepreneurial incentive, and external obsolescence[j].the appraisal journal,2009,75(3):348-357.

[12]troxel c e.economic influences of obsolesce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36,26(2):280-290.

[13]diewert w e,balk b m,fixlerd,et al.price an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m].bloomington:trafford press,2010.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5

相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而言,美元已经发生了持续且较大幅度的贬值,并且伴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启动新一轮宽松性货币政策以及未来加息预期的增强,美元下降的趋势还将延续。作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计价的核心货币,美元的弱化走势不仅引起了欧洲及亚洲国家的普遍担忧,而且也诱导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作出种种猜想。

一、美元贬值的规模与成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元疲软始自2002年,其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2年初到2004年末,以实际汇率计算,贸易加权的美元指数在此期间下跌了16%。到第二阶段,即伴随着美联储2005年8次决策会议8次加息,贸易加权的美元指数在2005年上升5%,也就是收回了此前34个月中三分之一的跌幅。不过,美元好景不长,从2006年年中到现在,美元重又回到了下跌的通道之中,如果从2002年初算起,总体上美元在过去5年半的时间里大约贬值了36%。目前,衡量美元与一篮子货币比价的美元指数跌至了78.3―78.5的区间,为15年来的最低位置。

众所周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所谓的N-1问题,即由于美元作为该体系的第N种货币――本位货币,美国因此失去了运用支出转换政策调整国际收支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其他国家同意将其货币在新的水平上钉住美元,美元的贬值才能够实现,因此,与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不同,包括亚洲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至今依然实行的是钉住美元政策。事实上,只要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针对美元的汇率管制不变,美元贬值对应其本币就没有广泛的意义。正是如此,目前的美元贬值主要是相对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币而言的。

美元之于欧洲货币,其贬值速率与幅度几乎超过了经济学家们的想象。目前,欧元兑美元已经冲至1.4以上的高位,占据着1999年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点位,英镑兑美元升至2.02以上的高点,美元跌至26年来谷底。无独有偶,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内已经贬值约13.9%的基础上,美元兑日元目前跌至1:117.2,处于近5年来的高位。另外,澳元和加元目前分别在0.89和0.98以上的强势位置与美元分庭抗礼。

美元如今再显颓势,直接原因在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由于优质抵押贷款门槛较高,大量信用程度较差的贷款者便转向次级贷款,该类贷款对信用要求程度不高,但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美国贷款人通过次贷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投资,房市繁荣时,借款人完全可以用投资收益还贷,但随着美国房市的萧条,房价的猛跌最终导致了借款人无力支付贷款利息,从而出现次贷危机,并且这一危机在2007年8月总爆发,导致美国和全球股市的狂跌与急剧波动。次贷危机的恶化伤及到国内经济肌体,进而迫使美联储最终终止了收缩性货币政策,并一下将基准利率从5.25%下调到4.75%,而且美联储可能未来再次降息。理论上而言,当美联储降息时,如果其他国家进行货币政策的同步和同向操作,无疑将会阻止本币升值的脚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等世界三大官方货币管理机构均在日前作出了维持本国利率不变的决定。一边是美联储独立减息;另一边是其他央行无所作为,各大货币对美元的利差随之扩大,从而驱动美元发生了新一轮的贬值。不仅如此,市场普遍认为,伴随着欧元区和英国通货膨胀的回升以及日本经济的持续回暖,三大央行很有可能在未来数月中选择加息(如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报告暗示,为了给经济降温,利率将在2008年年初前升至6.0%;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须田美矢子日前暗示,日本央行在不久后将寻求一次加息)。美元在同主要货币利差的扩大之中将会进一步走弱。

二、美元贬值的双面效应

由于承受不了全球性通胀以及货币需求之重,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退出了“美元本位”的位置,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英镑、日元等多元化现象。尽管如此,美元如今依然是目前国际经济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贸易的最主要计价货币,其币值的变化必然对各种经济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货币输出国的美国进行美元“倾销”无疑能够成为最大的赢家,即美元贬值可以增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从而减少其贸易逆差。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美元如果贬值20%―25%,将足以使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削减到2%,同时,美元的贬值还将减轻美国的大量对外债务。据英国《经济学家》报道,美元目前的贬值已经使得美国消除了几百亿美元的对外债务,正是如此,布什政府对弱势美元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是,美元贬值又是以冲抵其国内投资环境为代价的。过去几年,每年有3000亿美元从国外向美国投资,但在美元持续走弱的背景下,这笔钱很有可能不再进入或者说甚至抽回,这对于国内储蓄和投资缺口本来就非常大的美国经济而言当然不是好事情,久而久之必然会收窄S-I的转化通道。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是一个消费和进口大国,美元贬值还可能加大其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美国进口额可达2.4万亿美元,随着美元贬值,进口产品的价格必然上升,进而有可能推高美国的整体价格水平。

欧洲国家对于美元贬值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欧元区国家的投资者和其它中央银行对欧元的信心,从而增强欧元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同时,欧元升值还可以帮助欧元区国家抑制物价的上涨,降低通货膨胀,使欧洲央行得以放松银根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复苏;但另一方面,欧元的持续升值,必然导致欧洲公司出口成本增加,加重其出口的压力,进而削弱欧元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伤及欧洲经济。据欧洲中央银行测算,如果欧元升值5%并持续一年左右,欧元区全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9个百分点。基于此,欧洲央行理事会日前明确表示,欧元汇率现已达到“痛苦临界点”,欧洲国家领导人将在新的七大工业国会议上强力宣言,明确指出欧元不能充当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的变量调整工具。

在美元贬值的环境下,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成为了与美国贸易联系中的最主要贸易顺差的发生地。截止目前,在美国的贸易顺差中,中国约为1500亿美元;韩国约为130亿美元;日本为64亿美元。顺差的产生带来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的激增。为了平衡贸易关系,东亚国家开始大量买进美国国债,正是如此,美国5300多亿美元的经常性项目赤字中有4400多亿美元是由外国资本提供的,其中的三分之二来自亚洲。然而,有多大的外汇储备就必须释放多大的本币进行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的增加已经并会进一步削弱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和政策的独立性。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元储备价值将会严重缩水。以中国为例,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70%由美元资产组成,若按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7%计算,中国已经发生了6000多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

三、美元贬值与全球经济均衡

经济与贸易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解释,所谓“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指的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庞大,而其他一些经济体其中主要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则相对应地拥有较大的经常项目顺差。正因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7年第一次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着重指出,如果希望全球经济失衡得到有序解决,中期内美元就必须大幅贬值以稳定其贸易赤字和外债余额。[1]但与此同时,联合国经济事务部的《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该报告指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居高不下,美元贬值将导致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持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转而投资其他货币,这将使美元承受更大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无序调整。[2]

如前所述,美元贬值的确能够缓解美国的“双赤字”状况,从而一定程度上纠正全球经济失衡格局。美国商务部的资料表明,借助于美元贬值,美国2007财政年度前10个月的财政赤字下降为1573亿美元,远低于上财年同期的2396亿美元。不仅如此,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称,由于出口较进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美国贸易赤字已经由2007年年初的每月600多亿美元减少到如今每月的590亿美元左右,而且出现了逐月递减的趋势。但是,如果企图通过美元贬值达到全球经济实现均衡的目标不仅不现实,而且会将结果引向反面。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经常账赤字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要完全抹平这一窟窿,以实际汇率计,美元需要贬值20%―30%,但客观分析,美元如此大幅下跌可能并不符合逻辑。据计算,美元贬值20%意味着1欧元兑换1.50美元,1美元兑换94日元和6.4元人民币,而美元贬值30%对应的数字则分别为1.70、83和5.6。如果美元果真跌至如此水平,有关国家必然强烈反对,并大举干预汇市。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解决美国赤字乃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当然无济于事。更何况,全球化已经改变了汇率、贸易以及宏观经济影响之间的传导机制。国际清算银行和美联储近期所作的研究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转变。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贸易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目前已接近30%,市场份额的争夺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汇率调整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企业利润的起落,而非各国市场份额的消长。

进一步分析,美元贬值的速度与幅度如果过大和过快,其对全球经济的威胁也必然发生。一方面,美元长期疲软势必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即在其他国家对冲货币增加的情况下,出现流动性“过剩”演化为流动性“泛滥”的危险;另一方面,美元贬值速率过猛将增加风险溢价并使全球的泡沫性金融市场失常,即美元贬值将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相对于外国投资者变得廉价,从而吸引外国投资者大量买入,进而拉高这些资产的价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美元对欧元大幅贬值而言,由于中国实行盯住美元政策,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受到了抑制,结果造成了人民币对欧元实施了“间接性贬值”。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人民币对欧系(欧元、英镑)货币贬值了3%,这种结果非常容易引起欧洲对中国的不满。欧元区一直都是贸易惩罚的急先锋,无论是在鞋子、纺织品还是家电产品上,都对中国大打出手,如果美元贬值让欧洲企业在中国遭遇折损,欧洲将会采用更加严厉的手段来限制中国的货物进口。试想,即便美元贬值让美国赤字遁形消弭,但作为最大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与另一经济巨人的欧盟发生频繁龃龉,世界经济的均衡从何谈起?

四、美元贬值与“美元危机”

未来美元继续走软已经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了。标准普尔公司预计,美元汇率直到2011年才有望稳定下来,由此,许多人认为“强势美元”目前已经死亡,美元的持续贬值可能导致美元的“崩溃”。但笔者并不认同这种推断。

按照更为广义的理论,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决定了一国货币的软硬程度,其内在背景是,国家经济增长快,则产出能力提高,货币所对应的物质准备增加,因而币值走强。[3]虽然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冲击,但其基本面却是非常健康。据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最终修订数据显示,2007年第2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3.8%,为去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增幅,尽管这一增速略低于原来估计的4.0%,也低于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的3.9%,但远高于今年第一季度的0.6%。布什称,数据证明美国经济正“欣欣向荣”。无独有偶,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认为,2008年美国经济仍将维持在3%以上,从而成为阻止美元沦落的重要前提。

“美元危机论”实质上是说美元有可能会被欧元、英镑甚至日元所替代,直至退出目前的核心位置。不过,无论是欧盟还是日本,在经济增长上目前显然无法取代美国,亚洲(不含日本)的崛起也短时期内在经济总量上无法与美国匹敌,因此,短时期内美元崩溃是不大可能的。进一步而言,由于美元贬值,不少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确存在着“去美元化”现象,但必须看到,对于新兴市场或转型经济体而言,中央银行的声誉依然存在有限的市场认可度,钉住某个强势世界货币有利于维系其货币信心,有利于赢得汇率改革的时间。那么,除了美元,这些国家还能认同什么货币呢?

事实上,目前美元贬值并没有超出美国和美元持有国的承受范围,而一旦美元贬值出现恶化,各方力量都会投入干预的武器,毕竟美元的基本稳定牵涉着全球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如果美元贬值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过猛,他们将会义无返顾地抛出大量本币买进美元,进而从阻止美元下滑的速度;对于欧洲国家而言,统一的利率杠杆即借助于减息的力量就可以遏制美元贬值的节奏;而在美元生产国美国政府眼中,只要美元贬值助长并恶化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其大规模干预将不可避免。1977年9月到1978年10月1年多的时间里,受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加之经济的增长乏力,美国对外贸易由顺差滑入逆差,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出现了高达16%的大幅下跌。美元疲软导致进口价格大幅攀升,通货膨胀率一下子从原来的6%跃升到了8%以上,到1979年年底,通胀率更是进一步上升到了10%的水平。当年的10月6日,美联储开始实行非传统的新货币政策来消除通胀,即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哪怕导致利率水平大幅上升也在所不惜,美国货币当局入市干预了几次。而作为上次汇市干预的参与者,美联储前高官、国际经济研究所学者泰德・杜鲁门预言,5年之内美国政府必定会再度入市干预,不管是因为汇市秩序遭到破坏,还是因为美国再也无法承受伙伴国对其政策的批评。

因此,我们认为,本轮美元贬值并非经济基本面因素所致,美元走弱还属于货币当局“可控制的贬值”。同时,美元贬值仅是短期波动,未来继续走弱的空间仍将受到多种因素的抑制,特别是伴随着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增长,美元可能还会回到强势的位置上。

主要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世界经济展望[N].国际金融报,2007-5-15.

[2] 联合国经济事务部.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N].华尔街日报,2007-5-21.

[3](美)保罗・克鲁格曼,张兆杰译.汇率的不稳定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Dollar Depreciation:Cause,Effects and Future Trends

Zhang Rui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veal the movement of major currenc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further provides evidence for China’s management concerned to adjust RMB exchange policy. Dollar depreciation, for the most part, is attributed to the dollar’s no simultaneous adjustment to the changes in the currencies of major economies and the government’s different path selection. As for different economies, obviously, dollar depreciation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s a result, the governmen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hold different stances. Although,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radual depreciation of dollar is favorable for the global economy to achieve equilibrium, excessively rapid pace may break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quilibrium. Therefore, dollar’s further depreciation would be limited. The “dollar crisis” is nothing but a pseudo-proposition.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6

关键词:美元贬值;中国经济;影响;对策建议

2002年以来,久居强势的“世界货币”美元一路狂跌。2007年9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更是火上浇油,对美国金融系统和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打击。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出现急剧下跌的态势,对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滑。

弱势美元(或美元贬值)究竟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目前在学术界还莫衷一是。多数学者强调美元贬值的消极影响(王光,2008;张明2007);也有的学者则认为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刘藏慎,2004)。但实际上,美元汇率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对美国经济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其货币贬值必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状况不容忽视。

一、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中国扩大利用外资额度

对外资而言,美元贬值之后,一方面中国仍可作为国际资本较佳的投资场所之一而发挥魅力;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随美元贬值而日甚,结果资本外逃减少,套汇资金内流增加。因此美元贬值对外资流人中国是一种激励。据商务部统计,自从2002年美元开始贬值以来,流入中国的外资就大幅度飙升。2008年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274亿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61.26%。如此高的增速表明,美元贬值正在促使国际游资流入中国。

从中国证券市场来看,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热衷的宝地。就中国内地a股市场而言,a股市场已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从资金来源上分析,人民币汇率、贸易顺差、a股走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刚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资正热切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随着美元持续贬值,预料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国际资金进入中国。

(二)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我国外贸“贫困化增长”即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已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一直走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的路子,出口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廉,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根据中国海关编制的贸易条件指数,1993—2003年中国的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12%,1995-2005年我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26%。

美元贬值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将使出口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状况有所缓解,会对那些高成本、低效率的企业和产品具有挤出效应,一定程度地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三)有利于中国的宏观调控

美元贬值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对出口产业而言是利空消息,但是对中国观经济调控而言并非坏事。第一,外需下降意味着消费和投资要在gdp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资源将更多地从贸易品部门流向非贸易品部门,这对恢复经济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中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到内需推动的转变是有益的;第二,外贸顺差的降低有助于缓解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从流动性供给的源头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增加,这对于遏制国内资产价泡沫继续膨胀是有利的。换句话说,美国经济下滑导致的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可以缓解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紧迫性将会有所下降。

(四)有利于扩大消费,提高中国国民的生活质量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确给老百姓在跟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首先,出境旅游和购物变得更加便宜。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直接降低了出境旅游和购物的成本,特别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国家和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其次,美元贬值会导致从美国等以美元结算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品,特别是进口汽车价格将大幅度下降。来自国外的一般进口商品相对价格更便宜,就是国外的奢侈品价格也大大降低。汇改以来,到2008年2月,中国从美国及相关国家进口品(特别是汽车)价格已下降12%以上。在美元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美系进口汽车及相关进口品价格仍将不断下降。

(五)有利于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

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表面上看,会提高出口成本,减少出口。但实际上,人民币升值会将那些主要依靠贬值、降价、廉价出口国内资源和产品的企业淘汰,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逐步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为龙头,打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美元贬值,对中国低效、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出口向高效、高附加值的质量型出口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不利影响

(一)减缓出口贸易,延缓经济发展速度

弱势美元将削弱美国的购买力,特别是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力。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对象国,可以肯定,美元贬值将使中国出口规模大大减少。法国巴黎银行证券公司中国——香港研究部主任埃尔温·桑夫特认为,由于美元持续贬值,“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幅度可能仅为19%(而2007年为25,7%),如果形势不好的话,增幅可能只有10%”。鉴于出口在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较大比例(约占30%),出口减缓将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美元疲软导致的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不容低估,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准备。首先,中国的出口增长在2008年的不确定性本来就很大。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积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0%,而汇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由于j曲线效应的存在,将会滞后一年左右时间。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露。此外,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特别是从2007年7月起降低了很多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直接压缩了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强。在本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2008年的出口前景已经非常微妙。如果美国经济下滑引起美国进口需求下降,那么综合以上因素,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有关研究显示,2007年净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约为40%。如果2008年出口萎缩,这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加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

从2002年到现在近6年,美元对欧元、加拿大元、澳元等货币的贬值幅度高达40%以上,与英镑的汇率也贬值近35%。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贬值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自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以来,至2008年4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累计幅度已经达到18.2%。但是,由于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的汇率又主要是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对于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而言,人民币对欧元实施了“间接性贬值”。两年多来,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分别贬值了8.2%和5.1%。这对于中国和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元大幅度对欧元贬值,无疑将会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目前,我国已成为涉及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欧洲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数已占到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左右,这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

(三)外汇储备损失,加大偿还外债风险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要币种,且高于许多国家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重,达70%之多。截至2008年2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约达1.65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以美元为主,这种不尽合理的币种结构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蕴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同时,中国外汇储备70%是投资以美元为计价的资产。中国用出口赚来的美元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有可能成为美元贬值最大的受害者。据估计,(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10%会使中国政府承受500亿美元的资本损失。很显然,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给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将造成的资产损失显而易见;同时,也会加大我国政府和企业偿还外债的风险。

(四)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元贬值客观上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对于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形成挑战。作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美元贬值,实际上也推动了人民币汇率上升。目前人民币利率已高于美元利率,我国面对投资增长过快以及通胀上升的压力,需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而美元处于降息周期,加上市场普遍有人民币升值预期,在人民币升值和息差收益的驱动下,国际投机资本将更多涌入中国,迫使央行投入更多的基础货币,加大中央政府操纵货币政策的难度,甚至会抵消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直接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除非中国政府采取更加自由的汇率政策,允许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幅度升值,否则,中国政府便需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购买美元以缓解市场压力。而不断增加人民币的投放,则意味着中国政府失去了通过紧缩银根来冷却过热的国民经济政策选择。这一点正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加速中国通货膨胀的步伐

通胀压力上升是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元贬值推动了中国通货膨胀加速形成。中国的通货膨胀在食品、居住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最为突出。自2007年5月cpi指数突破3%以来,6、7、8月指数迭创新高,11月指数更上涨6.9%,再创新高。中国这一轮物价上涨直接源于美元贬值所致。由于美元是包括能源、农产品、矿产在内众多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的计价货币,所谓食品、石油等价格的上涨,相当程度上来自美元汇率的疲软。美元汇率下降导致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中国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进口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造成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六)美元贬值为通胀的国际转移创造了渠道

2008年3月14日公布的美国2月cpi环比不变,同比增长4.0%,均低于预期水平;而之前3月11日公布的中国2月cpi同比上涨了8.7%,创10多年来的月度涨幅新高。根据3月12日公布的中国金融数据,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434亿元,同比少增1704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5.73%,比去年末和1月份分别下降0.37和1.01个百分点,“紧信贷”政策初显成效。但同时通胀压力仍在加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通胀中包含了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美元贬值引发了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飙升,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从而恶化了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外部金融生态,加速了中国通货膨胀的步伐。

三、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加大,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要采取积极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应该在如下方面加以改善:

(一)建立外贸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

选择一些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影响较大的若干种商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实施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统计分析对比;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尽快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等多种服务。

(二)扩大内需

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出口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发展重点应转向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调整结构,自主创新。我国单独靠出口拉动经济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应从以外需为主转向以内需为主,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为了扩大内需,一是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向消费,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消费倾斜;二是政府应当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保障和向低收入地区转移支付的支出;三是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流通环境,提高服务业gdp和吸收就业方面的比重。

(三)对欧盟、日本、东南亚的出口与进口匹配考虑适当调整

针对美元贬值后亚洲中长期发展的新问题尤其应加强亚洲区域的货币合作。由于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已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60%,而亚洲地区商品出口额中有40%消化在亚洲,加强区域合作,不仅可加快亚洲资金的内部良性循环,并能抵御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

(四)面对国际货币格局的变化,应考虑及时调整我国币种储备结构

根据流动、安全、增值的原则和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我国应当尽快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调整目前美元比例第一、欧元第二、日元第三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小规模减持美元,增持其他外汇储备。欧元比重因长期效益较为明显,可逐渐提高,这样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降低美元大幅度下跌所造成的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美元贬值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考虑设立财富基金,积极投资于风险更高、收益更大的金融产品。在美元不断贬值的今天,可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入非美元证券市场,选择赢利能力强、回报率高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是减少国家财政损失、避免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扩大化的良好途径之一。

(五)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促进进出口结构优化

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区域内的经贸合作,目前重点开发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东欧地区等新兴市场。适当降低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出口依存度,减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变化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目前我国国内能源供应偏紧、结构性矛盾加剧等问题,可适当限制一些资源性粗加工产品的出口,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来缓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反倾销等手段对我国出口所施加的压力。

(六)增加对我国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数量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高技术产品,以及资源性产品(如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的进口,以增加对我国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数量,减轻贸易伙伴国对我国施加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美元贬值对中国有利有弊[n],参考消息,2008-—03—27

[2]牛志强,娄丽雯,美元贬值的挑战[j],企业管理,2008(3)

[3] 刘彦哲,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7

【关键词】美元;贬值;影响;中国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震撼整个世界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强烈的金融海啸,美国经济随即出现了急剧衰退的现象。疮痍过后,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将经济衰退遏制为最低,美联储首先采取连续降息的措施。从危机爆发到2008年6月美国政府先后五次的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5.25%到3%,这种方法大大削弱了美元汇率,致使美元指数在此期间一路走低。2009年3月,美国银行业又传出盈利的消息,道琼斯等股票指数开始走强,此时,在危机中流入美国的避险资金开始流出,美元逐渐丧失了避险功能,从而持续连续下跌的走势。2011年8月的美国债务危机折射出美国经济复苏的艰难,此次债务危机也可能会导致美元的再次贬值。而美元贬值给中国贸易和经济带来的究竟是积极效能大于消极影响还是相反,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美元贬值利弊共存

不可否认,美元的贬值必将会导致中国出口部分减少,油价上涨,中国财富缩水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弊端。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美元贬值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是唯一确定的,它也能带来影响中国经贸的积极因素。因此美元贬值必将成为中国经贸的一次大的挑战,但也不乏是刺激中国贸易结构调整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消极影响

美元的贬值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带来的消极的影响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这一方面明显且不容置疑。这种“弊”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怎样形成的,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这四方面分别围绕美元贬值自身带来的刺激以及其贬值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带来的影响而展开。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通货膨胀加剧

美元的持续贬值必然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以及初级产品的价格猛涨,比如石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从而加剧中国的通货膨胀。这种弊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全球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大多以美元标价,而中国经济的软弱性表现出对经济全球化的过度依赖,中美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这些消极效能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特殊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众所周知,中国是原油有色金属以及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会不断的上升。在需求量和价格都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原料面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可想而知。然而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会造成的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购进价格指数上涨,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此外,由于世界上主要货币兑美元是浮动汇率,而人民币兑美元长期以来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美元的下跌必将导致其他非美元货币的币值上升,进而会导致其他非美元世界主要货币兑人民币升值,所以,中国还会出现一般产品的输入性通货膨胀。而美元的大量增发和流通,同样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致使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热钱流入了家装、地产和其他实体型商品领域或是股市,便出现了房价猛涨,楼市泡沫越吹越大,股市震荡加剧的各种非健康现象,这些也是造成通胀的一部分原因。

2.美元贬值引发中国部分出口减少

美元贬值,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其升值必然会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中国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便会逐渐削弱,持有美元的购买者自然会放弃中国的产品,转而寻求别国替代品。而在此过程中受汇率波动影响最大的出口行业便是制造业。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为主,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企业换汇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优势丧失,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也会逐渐消失,从而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同时,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低端,竞争优势不强的行业,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人民币升值后,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单位价格将会提高,这将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但是,如果保持出口产品国际价格的不变,势必又会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于制造业从业人员来说受到严重影响的企业职工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甚至是失业的危险。从这几个角度来说,美元贬值所导致的人民币相对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不小的冲击。

3.人民币升值增加我国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大量廉价的商品进口的增加,部分国内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便丧失了竞争能力,从而无力竞争,致使这部分企业相继倒闭;由于出口受限,一些成本低,利润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相继倒闭,这样一来,会导致大量的劳动者失业,从而增加我国的国内就业压力。

4.美元贬值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合作

美元贬值不但增加了外贸经营的风险性,而且严重影响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挫伤外商的投资积极性。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同美元又存在长期稳定的联系,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导致了外商在我国购置设备投资建厂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而使其在我国投资的回报率不断降低。低回报率会打击外商在我国投资进行贸易合作的信心,进而转向其他国家投资。

(二)美元贬值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

尽管美元贬值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合作产生比较明显的消极作用,但是,在这种弊端下存在着的良好契机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积极效能主要体现在美元贬值本身带来的积极作用以及其贬值促使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带来的积极作用。

1.美元贬值本身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美元贬值可以成为带动中国部分出口增长的动力。一段时间以来,美元指数不断走低,这会间接造成一种状况,那就是美元兑日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不断贬值,进而造成世界主要货币兑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所以在欧洲,日本以及东南亚市场上,中国的出口企业还是占有价格优势的。在欧日等市场上的优势是如何产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占有成本和价格优势的,并且这些出口的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往往受消费者收入下降影响较小。其次,我国机械行业等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美元的贬值会使这一行业的竞争力不断的提升。再次由于美元贬值,美国的投资吸引力逐渐弱化,国际资本反而更加关注新兴市场的需求,这无疑会是我国扩大市场规模的新机遇,而投资必将带来新的工艺新的技术,这又会成为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新的契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进口压力便不断增加,对加工产品的进口量增长迅速。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增速减缓,而日本和欧盟增长却相对有所加快,我们必须要抓住美元贬值的机遇,在此时期努力改变我国对日本欧盟出口增长缓慢的态势,从而改善我国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而事实也表明,美元贬值确实促进了我国的一部分出口。中国海关总署2008年1月11日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堪的情形下,我国出口贸易依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这与美元汇率疲软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成本相对降低,竞争力增强是密不可分的。

2.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先,人民币的升值可以帮助我国有效的减缓贸易摩擦。长期以来,中国处于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之中,我国的这种巨额贸易顺差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近年来美国的337等贸易保护条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情况下,人民币适度升值会减少这种顺差,从而有效的缓解纠纷,优化贸易条件,使我国的贸易稳健健康的发展。其次,人民币升值可以显著降低我国的进口成本,增强我国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使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增强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生活水准。再次,美元贬值拉动的人民币升值不会全面打击我国的出口,相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出口结构。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和部分商品出口减少,资本会流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这会在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善资源的分配,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来,还会促进我国的出口转变经营机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的附加值也会随之增加。最后,这种人民币升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由于人民币升值,部分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而部分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这便会导致一种现象“商品多,人民币少”,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二、应对美元贬值的措施

面对这种机遇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如何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抓住机遇是研究的重点。事实证明,在挑战机遇并存的局势下,我们必须努力应对好由于美元贬值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人民币汇率小幅渐进升值

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并且要积极采取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调节机制等应对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透明度,稳定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并且加强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监管。这样,在这种小幅度稳定升值的前提下,不但不会过多影响我国的出口,而且还会改善贸易条件,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限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

过度的贸易顺差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必然会恶化贸易条件,不利于我国的贸易发展,所以一些适度的措施也必须应运而生。首先,我们要做到适时调整进出口关税。针对不同类别的出口产品,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取消出口税或征收出口税等措施。限制技术水平低工业落后以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出口,同时鼓励能源资源类产品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进口,这不但有助于缓和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出口企业优胜劣汰,改善我国贸易结构。其次,我们还可以适当的提高劳动力成本。这样一来便可以缓解各方面压力,从内在作用力的角度促进我国的贸易平衡。最后,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项措施主要可以抑制资源型行业快速增长,减少贸易顺差,有助于促进企业转向依靠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来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三)鼓励对外直接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购买国内紧缺的石油等矿产资源,以及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缓和我国资本流出和流入的不对称状况,改善贸易收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调整我国和其他伙伴国的关系,改善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三、结论

美元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促使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中国要想在全球贸易和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这一形势给中国经贸的发展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带给中国经贸更为巨大的各方面的压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牢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接受挑战,是我们在这次博弈上稳操胜券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丁斗.如果美国还不起中国钱[N].环球时报,2008.3.

[2]杨胜刚.国际金融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8

在当前的资产评估中,机器设备是除房地产外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形资产,特别在对工业企业的资产评估中,机器设备种类繁多,数以百计,构成各异。评估时通常需要逐台进行核查评定,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数据、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依次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有效的评估结论。

机器设备在不同的单位,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继续使用、长期闲置)或不同的评估目的(续用、抵押、转让变卖、清算拍卖),所用的评估方法,选用哪些数据、参数都会有所不同,因而评估结果也会有不小差别。评估时从资产评估的效率和相对合理角度看,按各种评估方法的特点,明确其最适宜发挥作用的范围选用好评估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和效率,免除评估方法选用不当形成的风险。

和其它资产的评估一样,机器设备评估方法主要为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三种。下面我们对其原理、适用范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简单分析。

一、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是根据目前公开市场上与被评估对象相似的或可比的参照物的价格来确定被评估对象的价格。如果参照物与被评估对象是不完全相同,则需要根据评估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差异对价值的影响作出调整。影响机器设备市场价值的主要是比较因素。比较因素是一个指标体系,它要能够全面反映影响价值的因素。不全面的或仅使用个别指标所作出的价值评估是不准确的。一般来说,设备的比较因素可分为四大类,即个别因素、交易因素、地域因素和时间因素。

市场比较法评估机器设备,要求有一个有效、公平的市场。有效是指市场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评估参照物在市场上的交易是活跃的。而公平是指市场应该具备公平交易的所有条件,买卖双方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在谨慎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并且假定这价格不受不适当刺激的影响。

市场比较法适用于市场发育较完善的地区,当存在有同类设备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或有较多的交易实例,是获取资产价值较为简捷的方法。但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在逐步健全的进程中,二手设备市场交易品种单调、频率不高,交易信息不透明,可采用案例贫乏,这限制了市场比较法在现实资产评估中的广泛运用。

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时,应注意评估的是机器设备的成交价,而不是一台持续使用的机器设备的完全重置成本,得出成交价后应加计运输费、安装调试费、设备基础费,安装调试时间较长的还应加计管理费用、资金成本等。一般用现金结算时,成交价会低,设备中哪一方运输也会影响价格。运用市场法评估不存在成新率、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问题。

二、收益法

机器设备的价值评估也可以使用收益法,即对机器设备未来产生的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作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基本公式如下:

P=∑R?I /r?I

式中:P——评估值

R?I——在第i年的净收益

r?I——第i年的折现率

或:

P=∑F?I/r?I

式中:F?I——在第i年的净现金流量

r?I——第i年的折现率

使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是:1、要能够确定和量化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2、能够确定资产合理的折现率。对于收益可以量化的机器设备,可用收益法评估,如生产线、成套化工设备等。

收益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充分考虑资产的各种贬值因素,并且,由于是用未来收益来衡量资产的价值,其结果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其局限性是,大多数设备因为所预测的现金流量是由包括房屋、机器设备在内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无形资产等整体资产带来的,很难量化到单台机器设备上。预测未来收益和确定折现率的主观因素较大,两者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时,应注意其收益期限不能是无限期;要考虑设备的技术含量、技术进步是否有提前淘汰被评估设备的可能性。稍有疏乎即将带来风险。

鉴于以上受到收益预测的限制等因素,故在评估工作中,收益法多作为一种补充法,用来确定设备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同时用来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无形资产。

三、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机器设备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成本法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资产的价值,它首先估算与评估对象完全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全新资产的成本。如果被评估对象是一台全新的设备或一个全新的工厂,则被评估对象的价值为它的重置成本。根据替代性原则,在进行资产交易时,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按市场标准重新购置或构建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被评估资产已经使用过,则应该从重置成本中扣减在使用进程中的自然磨损、技术进步或外部经济环境导致的各种贬值。因此,成本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和资产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将重置成本扣减各种贬值作为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P=R?C-D?P-D?F-D?E

式中:P——评估值

R?C——重置成本

D?P——实体性贬值?

D?F——功能性贬值?

D?E——经济性贬值

设备实体性贬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称为实体性贬值率,用α?p表示;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称为功能性贬值率和经济性贬值率,分别用α?F和α?E表示。因此以上公式可写成:

P=R?C-R?C×α?P-R?C×α?F-R?C×α?E

=R?C×[1-(α?P+α?F+α?E)]

公式中的(α?P+α?F+α?E)称为总贬值率或综合贬值率, 用α表示。因此有:

P=R?C×(1-α)

在评估中,通常将(1-α)称为成新率,用β表示。上述公式也可写成为:

P=R?C×β

使用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的核心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正确估算重置成本;二是合理确定各种贬值的因素,并量化贬值。

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包括购置或购建设备所发生的必要的合理的直接成本费用、间接成本费用和资金成本。

其中:

1、外购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自身的购置价格,运杂费和安装调试费。对设备安装调试较长的,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计算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占用资金成本。

2、进口机器设备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现行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FOB)、境外途中保险费、境外运杂费、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银行及其他手续费、国内运杂费、安装调试费等。如果是到岸价格(CIF),其中已包含了境外途中保险费和境外运杂费。在评估时要注意两种价格内涵的差别。

3、自制设备的重置成本主要包括“制造成本和相配比的期间费用(如应摊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型设备的合理制造利润;其他必要的费用(如设计、论证等前期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目前工厂产品成本计算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制造成本法,产品的成本是制造成本。而重置成本法评估机器设备要求估算的是该项机器设备的完全成本。忽视两者差别,在评估时如直接以企业自制设备的账面成本作为评估值,而漏计了应包含的相配比的期间费用,势必低估机器设备的评估值,带来风险。

设备成新率反映评估对象时的新旧程度,也就是机器设备的现时状态与设备全新状态的比率。设备成新率求取通常采用使用年限法、观察分析法和修复费用法等方法。

其中:

1、运用使用年限估测设备成新率时应注意:设备的总使用年限为正常负荷情况下的使用所限,而非自然使用年限,超负荷运转或负荷不够,都应在自然使用年限上结合生产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减。设备的尚可使用年限为正常负荷下使用年限。

2、运用观察分析法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多听取实际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介绍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和技术状况。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9

一、保持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应对人民币国际化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在现阶段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贬值预期引起的购买力下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等。随着近些年我国汇改的推进,人民币币值变动幅度逐渐放宽,而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机制。当前阶段,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货币超发影响,贬值预期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言十分必要。

二、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暗藏资本外流风险

国内民间资本对全球市场敏感度较高,部分大型私营企业近些年已完成海外布局。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民营企业国内投资形成反差,前者在上半年增长近60%,而后者投资累计增长出现明显下滑,今年6月份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这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项下暗藏的资本外流的监管。

三、汇率改革如何实行,一步到位或循序渐进之声兼而有之

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近两年逐渐贬值是各位专家学者争相辩论的焦点,各方围绕应该一次性贬值到位还是有节奏的逐步贬值开展了讨论。部分专家认为,人民币可以实现一次性贬值。一是当前中国有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可以应对贬值过程中来自外部的资本冲击。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部分国家试图实现一次性贬值,却难守贬值底线,与其外储规模有关;二是我国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在资本管制情况下资金很难大规模外流;三是一次性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与此同时,部分专家则认为人民币一次性贬值难以实现。一是贬值预期难防贬值底线。一旦贬值预期形成,可能引发货币的连带效应,正如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大幅贬值便是因为难以控制目标底线,一旦冲破底线便会引起恐慌和进一步贬值。二是人民币贬值需把握时机。当前全球贸易萎缩,而我国贸易占全球的份额却不断上升,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有效促进出口。依据我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如果一次性大幅贬值将引起连锁反应,对中国和世界或将造成负面影响。目前较好的策略是实行审慎稳定的汇率政策。

四、国内结构性改革先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逐步到位

一国金融制度内生于该国产业结构,我国不应一味急于放开资本账户,而应首先实现结构性改革,从而减小未来我国资本流出压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事关效率和风险的平衡,如果开放过快,会引起风险,但如若不开放资本账户,将导致低效,因此,当下我国资本账户应循非线性流动逐步开放。

五、新兴经济体实力增强,新开发银行崭露头角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10

在9月的最后一天,美元兑欧元跌至八个月的低点78.41,而且第三季度美元指数创下2002年第二季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日益缩水的美元

在日元重回套息以及欧债危机升级等因素的支撑下。进入2010年的美元在年初迎来了一波不小的反弹,并且一路奔至6月的阶段性高点88.7。然而,伴随着美国陆续公布失业率等差强人意的重要经济数据以及欧洲央行债券购买计划的启动,美元又掉转直下,数据显示,与前期高点相比,截止目前美元已经自由落体式大跌11%。

美元的贬值带来了其它非美货币的大幅“被升值”。在欧洲,欧元在第三季度兑美元大涨约12%,创出2002年6月该季以来的新高;在澳洲,澳元在突破了6月低点以来的关键阻力位后,一直延续反弹走势并正在向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发起冲击;在美洲。巴西雷亚尔成为了与美元相衬的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之一,彭博资讯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初至今,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约35%;在亚洲,随着美元兑日元跌穿15年底线,日元相应地一路狂奔,资料显示,自今年4月以来,日元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0.2%。除了日元,亚洲其它国家货币也大幅持续升值,其中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接近13年以来的新高,新加坡元兑美元也摸至历史高点,韩元兑美元刷新半年以来的高位,人民币连续触及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高位。

美国的如意算盘

尽管目前的美元贬值与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等基本的经济生态相关,但很大程度上彰显出的却是美国政府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运用的策略与战略。

美联储推出的逆经济周期的持续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了驱动美元贬值的直接力量。从目前来看,美联储将继续维持零利率水平,而且为了防止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将重新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过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是美国政府不二的政策导向。事实上,美元的贬值已经让美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资料显示,从2007到2009年,由于美元贬值,3年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从7100亿美元降为3800亿美元。

借助于美元的缩水以向外输出通货膨胀从而达到撇除债务的目的是美国又一十分巧妙的政策安排。资料表明,目前美国累积债务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逼近其GDP的90%。一般而言,解决债务危机的正常途径是增收节支,实现财政盈余。然而,按照美国目前庞大的财政缺口。需要其财政调整幅度达到美国GDP的14%。这就意味着美国目前的所有税率都要翻番,而这显然是天方夜谭。不仅如此。由于美国“婴儿潮”一代出生的人口(7800万)陆续进入退休,相关财政支出将大幅增加,因此通过节省开支而消化债务之路似乎已经堵死。对此,美国政府只能将大量印刷钞票作为还债的最重要手段。

与出口与撇债相比,以美元贬值的力量刺激起国内的消费引擎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同样具有吸引力。作为对美国经济贡献率达70%的活跃因子,消费自金融危机后一直未见起色。据美国经济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至48.5点,退至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不仅如此,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居民平均储蓄率升至6.2%,距离6.4%的历史峰值仅一步之遥,充分显示了美国居民消费意愿的下降。在货币利率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之中的情态下。美联储只有通过美元贬值才能达到将货币之笼中的“老虎”驱赶出来的目的。

袭扰全球经济

与美国经济可以从美元贬值中全方位获益完全不同,全球经济可能会因此承受更多的磨砺和灾难。

全球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是美元贬值可视性最强的结果。资料显示,目前外国所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高达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将使各国蒙受巨大的损失。由于未来美元贬值更多地以实物形态呈现出来。同时汇率形态的贬值也成为常态,因此,各国外汇储备未来的缩水程度和频率将大大超乎从前。

国际金融市场因为美元贬值而发生剧烈波动是各国汇管当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美元的持续贬值和波动频繁。首先会直接导致外汇市场交易增加和各种货币之间汇率关系的频繁调整,从而引致外汇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会造成美元计价资产与其他币种计价资产相对价值的变化,投资者将因此对不同币种计价资产价值和收益率进行重估,并相应地调整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从而导致金融投机交易增加和资金的无序流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全球性传递是美元贬值衍生出的灾难性后果。由于美元中期下跌的趋势基本确立,以大宗商品、楼市等为代表的全球硬资产价格将会在流动性的推动下迎来新一轮上涨;值得指出的是,作为全球通货膨胀的前兆,黄金价格目前节节攀高,并且已经突破1300美元/盎司的大关,而伴随着未来不长的时间内黄金摸至1500美元/盎司,全球经济将承受新一轮通货膨胀的重压。

新兴国家可能成为美元贬值的最大受害者,主要表现为从美国溢出的大量资金将流向新兴经济体寻找投资洼地,从而推升新兴经济体国内资产价格的飙升,滋生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

货币战一触即发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11

进入2017年,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市场焦点。最近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出了不少新的外汇管理政策,可能对整个市场预期和具体换汇操作带来影响。但汇率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民众货币资产是否缩水的问题,汇率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的一种最直接博弈和分配形式。

看上去汇率是一个价格问题,实际上背后有其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汇率通常反应的是整个经济体发展状况,以及所有政策作用下的表现,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其趋势一旦形成,往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周期,而不是短时间内的波动(看图一就知道了)。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8年至1994年开启了一轮大贬值,历时16年,贬值近80%;1994年至2013年进入升值周期,历时19年,升值超过30%。

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讲,1978年至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符合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价值重估需求;1994年至2013年的升值,也符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能力迅速扩大的事实。

从当下的情况看,中国经济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国内资产价格普遍估值过高,自2014年初开始的这轮人民币贬值,并不是一个技术性贬值,对美元汇率的走低,甚至可能会持续五年、十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从此走向衰弱,就像1978年至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一样,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出了问题,而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历了两次最严重的恶性通胀,都发生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阶段。一次是1988年,另一次是1994年,这两年中国市场的通胀率分别达到了18.8%和24.1%。

目前影响人民币贬值幅度和速度的因素,一方面是预期,由于过去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贬值了2.4%、4.8%、6.8%,这种递进式贬值,形成了一个惯性预期,市场普遍预计2017年人民币贬值幅度可能会高于2016年,而预期对汇率的影响往往更大。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缩,全球各主要货币都处在对美元贬值的通道当中,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投资回报预期下降,吸引外资的能力有所减弱,汇率走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中国是一个出口占GDP比重越来越大的国家,2010年的时候出口占GDP的比重还不到10%,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2%。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不到6%(低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等垄断行业接近8%的利润率),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是贬值,而是升值,整个出口型制造业将创造不了什么利润。

在重振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下,如果实体制造业依然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企业主自然就不会追加投资。体现市场现金流的M1(流通中的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持续高企正在说明这一点,企业拿着巨额的现金,但就是不愿投资。如果处理不好,继续炒楼炒股或积极换汇在意料之中,之所谓“脱实向虚”。

实际上就在去年8月11日汇改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是贬值的,但对其他主要非美货币依然是升值的。

回过头去看,人民币汇率在本应该贬值的阶段没有贬值,比如次贷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全球都在想办法刺激出口,中国也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但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人民币甚至采取了跟美元固定的汇率,而在此期间,欧元、英镑对美元分别贬值了20%和30%。同期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实体经济成本迅速增加,尤其是在外部需求疲软、人民币汇率坚挺的情况下,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更加无法生存,中国经济的全面“脱实向虚”,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另一个数据是,就在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4.8%的背景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5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6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93%。

汇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于一国经济来说,是一盘大棋。比如像瑞士这样成熟和本币信用度极高的经济体,据瑞士《星期天报》,2016年瑞士央行平均每周要花掉12亿瑞郎来压低本币汇率。2016年脱欧期间,英镑一度大跌超过10%,但英国央行明确表示不会干预英镑的下跌,英国央行副行长Ben Broadbent去年10月份的时候说,英国脱欧公投以来的四个月英镑经历的大幅下跌充当了英国经济冲击吸收器的角色,英镑贬值有助于支撑经济。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12

2009年的宏观经济是有惊无险,V型翻转,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期。本轮经济周期的V型翻转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圣诞节我在美国休假,自然要购物逛“Mall”看电影,亲身体验了停车排队,交款排队,吃饭也要排队。美国的经济现状说明什么呢?在比较了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数据之后,我的结论是美国增长的“V型”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反转”,美中两国货币的联袂贬值稳定了全球经济!

先看看美国经济的“V型”:美国的季度环比经济增长速度在去年前三个季度为-6.2%、-0.7%和+2.2%,第四季度估计将达到+3%。环比增速从-6.2%到+3%,一个标准的V型曲线。美国经济呈V型走势的原因很多,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一是超额货币的发行,二是美元汇率的下降。无独有偶,中国经济的翻转也有两大政策支持:对内超发货币,对外货币贬值。

再从美元汇率的走势看,美元对主要国家的汇率从综合指数90以上急剧下滑到75左右,而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不变,被动地搭乘了美元贬值的“滑梯”。

客观结果是美中两国的货币联袂贬值,抑制了两国对外出口急剧下滑的趋势。超额货币刺激了本土经济的投资与消费,货币贬值刺激了对外出口的稳定与扩张,所以我们看到了美国经济的V型和中国经济的翻转。

但美国经济的两大政策工具在2010年都会发生反向作用,一是货币“刺激”政策面临“退出”,二是美元贬值趋势不再持续。

如果美国经济在2010年发生“二度衰退”,失业率攀升的压力极有可能迫使美国政府继续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即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土的就业机会,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形势的改善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贡献度排序一直是投资,出口,消费。目前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政府投资,这种投资驱动模式在2010年还会继续吗?在出口形势的改善受制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下,人民币继续追随美元就会由贬值转为升值,也会制约出口增长,此时政府投资若选择“淡出”,一要依靠拉动内需,二要有人“接棒”投资。

拉动内需将主要依靠城镇化,那么政府投资由谁接棒呢?这就提出了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接力赛”模式,在政府主导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建)”投资之外,可能“接棒”的投资领域依次为:房地产―制造业―其它产业。

投资驱动增长的“接力赛”或许正处于房地产的“接棒”之时,所以近期中国的房地产业风生水起,价格飙升。但是,前来“接棒”的房地产业如果跑得过快,就可能导致“丢棒”,从而使宏观经济脱离稳健增长的轨道。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经济虽然企稳,隐患依然未消,增长仍需稳健。所以应时刻牢记邓小平的至理名言:“天下大稳,才能得到天下大治,天下大治,才能得到天下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