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探究式教学方案

探究式教学方案

时间:2023-06-16 16:05:13

探究式教学方案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1

         1.协作式教学的原理依据

“协作教学”可以看到协作式教学历史和概念,其主要理念如下:协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研究人员,试验人员,教辅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就某个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如Knackendoffel, Robinson, Deshier & Schumaker 2000 年提出:协作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教育过程,不同专长的教师自愿组合在一起,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并研究出各种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监控,及时改进。…合作教学不单纯是一次具体协约教学模式,而是一整套实施程序。”具体地说,“是两位教师同时担任某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一同做教案,一同施教,一同监控所教班级学生每天的学习进度,保证其学习效果。” ( Barbara Flanagan, 2005 )。Jeanne Bauwens and Jack J. Hourcade, 1997 提出了三种协作教学方式:团队教学(team teaching), 辅助学习活动(suppor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和补充指导( complementary instruction)。协作教学的基本特点是:①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收到互助合作的效果。②根据学生向教师学习,相互学习和自我学习的不同学习途径,采用大班上课、分组讨论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既有集体的学习,又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能比较有效地使用人员、仪器、图书和设备。④教学小队的教师还可开展某些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水平。

协作式教学表达了一种理念,即系统整体的价值大于各子系统部分价值的总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应用协作式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协作工作的环境,把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协作教学研究、协作备课、协作辅导及协作评价等教学活动;从而寻求并创造一种协作效应――即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增长、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它不是多种教学因素简单相加的总和,通过协作效应,一些原来没有的或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开发出来,其教学效果、办学效益的非线性的增长,是一般资源互补所不可比拟的。

2.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的可行性

首先,处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发民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宽带网络象昔日的谢王堂前燕了,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电子白板也引入到了每个中、小学的每个教室,学校基本上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便携式电脑,这就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其次,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就为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提供了人员保证。

第三,MOODLE、E-LEARNING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也为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提供了技术保障,比如,笔者为了使学校的同仁更方便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据于课程式(Moodle)的网络教学模式,改写成一个据于班级模式的小型的教学平台。

3.协作式教学在初等学校初步应用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3.1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由于网络协作教学要求摆脱传统课堂面授“满堂灌”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机灌”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特别大。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导入的方式、讲授的表达方式、启发的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设计脚本的编写、网页的制作、相关网站的链接、网络资源库查询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虚拟实践的安排等等。这些内容有时是单个的教师所无法全部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得以解决。而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具体的协作教学的备课模式可以分以下几步:

3.1.1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学校为全校教师开设一个公共的聊天室,在此教师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语音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同时,也为每个学科的教研组开设同样功能的聊天室,以便于教研组的教师交流信息。

3.1.2学校或教研组规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比如一周一次,一次一到二节的内容。然后指定主备教师及辅助教师,当主备教师认为相关的内容需要其它学科的教师支援时,可以通过QQ、家校路路通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即时通信功能模块通知相关的教师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这样可以让各相关教师先行准备;然后,由教务处或教研组领导通知相应的教师在指定的时间里,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应的聊天式进行集体备课,当然先由主备人在“学科聊天室”说课:即说教学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 这个讨论的过程是集体备课中是关键点,也是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一场精彩的集体备课下来,就是一道富含学术营养的盛宴。最后,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1.3将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个人教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传用备课资源频道,以供后面的教师参考、学习。

3.1.4最终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形成一个公认的WEB交互式多媒体教案,以供相关的教师使用。

3.2教学阶段,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层面六个度的新课堂评价标准。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者和组织者。当教师带着“本本”走进教室时,教师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讲授知识点了,这个任务已经移交给了网络,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亲近感情,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传其道的效果。

协作式教学,本身就体现了就包含了整合的概念,从传统意义上讲,在有限现的45分钟的时间内,如果需要其他教师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借助于网络,通过集体备课,使这样的整合成为现实。比如,当物理教师讲授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当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是错误的”这样的语句不易理解,此时,主讲教师可以点击相应的视频让数学教师出现在电子白板上,由数学老师来讲授正比函数中的K与密度的关系,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了。一句话,通过使用屏幕录制软件(比如CamStudio、HyperCam等)、视频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视频、声频预先准备好,并做好相应的WEB交互式教案。这至少使得课堂教学在技术上达到了整合的要求。

协作式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学生层面的参与度和练习度是很容易掌控的。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课后作业,而学生提交作业既可以是传统的纸质的,也可以是以电子形式的。这样对于电子形式的作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作业作出实时反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学生的家长实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

一堂好课应该充分体现其自由度。协作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恰恰能使自由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其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方式是网络,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并辅之以时间倒置、时空踊跃等呈现方式。为需求各异的学生获取信息提供方便,这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激发动机、体验感知、领会创新、交流巩固等认识要求,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引发创新火花。

一堂好课还应该体现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师生在时空和容量上的互为拓展,是知识流动发展的渠道。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拓展到家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后选择在课堂上还没有透彻理解的内容进行再学习,与教师和同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再次的探讨和学习。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对于教师准备好的相应的提高内容进行自学。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桥梁施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54-01

随着桥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建设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市场的繁荣需要大量应用型的人才,作为社会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高校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这一重要任务,《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作为桥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研究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课程具有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琐碎,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多数院校该课程的教学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陈旧,不利于学生各种实用能力的培养,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目标是相悖的。所以必须开展教学改革,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桥梁施工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桥梁专业应用型人才。

《桥梁工程施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桥梁工程施工教学多采用板书或PPT授课,授课方式单一,较为枯燥,加之施工过程多为动态过程,施工课程具有“内容抽象、知识琐碎、实践性强”等特点,现实生活并不常见,即使配合图片、视频和动画教学,也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较为具体的印象,致使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此外,《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主导课堂,整个教学活动都按照教师的节奏进行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乏沟通,各种疑问和想法无法及时表达,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基于上述原因,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方法。

二、考核方式单一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多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侧重理论基础知识,这种考核方式具有“时间固定化、题型模式化、答案和评分标准化”等特点,笔试虽然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考高分的同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毕业设计答辩中暴露出的问题更为严重,许多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在答辩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答辩问题联系起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另外,笔试试卷皆由教师命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纸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会令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积累而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考前突击上,学习过于目的化、功利化。所以,对于《桥梁工程施工》这种致力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必须开发更合理、更有效的考核方式。

三、《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方案

1.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知识的受众,教学的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1.1增强学生动力,激活教学主体

课前教师将课程内容精简提炼,列出教学思路和大纲,学生在课前就已明确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桥梁施工常备式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应明确指出,学习目标即认识脚手架、起重设备、混凝土设备等各种施工设备,无需记忆大量文字,只需理解各种设备的构造、用途和特点,明确目标使学生不再迷茫,有的放矢,并产生完成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1.2开展任务式教学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切换为以学生为主的“任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前教师应为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例如,各种梁式桥的施工过程等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将这部分内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完成自学,并制作课件进行课堂讲授,给每一位同学提供站上讲台的机会,其他同学对讲解过程进行评价打分,各学习小组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就可以保证每一位同学在课上课下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种任务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查阅资料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心理素质。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桥梁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培养应用型的桥梁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1拓展认识实习内容

以往认识实习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已建成桥梁,认识桥梁结构体系、熟悉桥跨结构和桥梁墩台的构造,亦会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播放教学视频等活动,一般不会涉及到桥梁施工过程。为加强认识实习对专业课教学的服务功能,学校应该积极拓展认识实习内容,例如组织学生进入工法展览馆参观,工法展览馆中有按比例制作的各种施工设备、实体工程模型,还可展示施工过程和工程做法,可以为后续的桥梁施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积极开辟生产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管理

生产实习是桥梁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然而目前由于安全管理、教学计划等的限制造成桥梁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紧张、实习时间较短和实习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对此,学校每年应多联系几个实习单位,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分批分阶段地赴不同工地轮换实习,以确保学生能够尽可能深入地参与到多种桥型的施工和同种桥型的各个施工阶段中。

3.开发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为避免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效果,建议取消笔试,开发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3.1侧重学习过程考核

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时对学生进行考评,特别是开展任务式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情况、课上讲解情况、课堂讨论情况以及学生的评价打分均列入考评范围,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而非考前突击。

3.2开展模型制作竞赛

模型制作竞赛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动手制作展示桥梁施工过程的动态模型,并进行演示和讲解,竞赛结果列入最终成绩。模型制作竞赛活动可以弥补图片、视频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的形象思维;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组织答辩

课程结束后教师可组织课程内容答辩。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应就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提问,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限时回答,并做好相关答辩记录,答辩结果列入最终成绩。答辩可以全方位地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亦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答辩这种考核方式弥补了笔试的不足,可以展示学生个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考核的公平。

四、结论

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出发,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不足和弊端,提出了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开发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扎实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查阅资料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均有所提高,真正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桥梁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克宾.桥梁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红兵,胡爱珍.基于就业导向的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实践表明,学案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对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案式”教学原理

“学案式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前给学生设计好的学案组织课堂教学进程,学生则以学案为载体,依据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探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案式课堂教学”以“学案”为先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地说,老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作为导航,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然后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完成对知识的探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互动

“学案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有其相辅相成的共同之处。其中以学案引导学生自读课本,探求新知识,做尝试性题目,并及时反馈信息,便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预设的内容和问题以及巩固练习题重点突出,教师精讲点拨,提高了课堂容量,增加了课堂密度。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巩固训练加强了教学目标任务的落实。学案给学生留下了可供思考、复习的材料,便于教学积累。学案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给学生留有拓展创新的空间。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取加工知识、独立的学习活动为特征,以实现创新发展为目标。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学术性自由的民主性、因材施教的的差异性、质疑解疑的尝试性、鼓励创新的拓展性原则。所以,“学案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在探究性知识的学习中运用学案教学可以称为上乘之选。

三、语文课堂探究性学案式教学模式初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具体过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读全文,探究目标――探寻研讨,寻找根据――提升认识,更新知识――拓展研究,课外延伸――成果展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一种新奇、有吸引力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途径可如下:其一利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及视听声像等上课软件,刺激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器官。

2.通读全文,探究目标

通读全文只要求略读,在此基础上探究学习目标。传统的语文课堂,常常在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立刻出示学习目标,这样会在无形中将学生放在既定的框架中,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因为同样的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感悟甚至最终的评价,会有所不同,他们的探究方式和所求得的研究结果也必然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探究并确立学习目标成为探究模式的重要步骤。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课文的读、看、想的过程中自己确立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必然会主动的多角度,多侧重的去探讨原因,或者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或侧重于分析其语言、行动、神态,或者着重于时代背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会在这个目标的确立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展现。

3.探寻研讨,寻找根据

这一步是加深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习目标由学生讨论提出之后,不是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析,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理解,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我探索研讨,这个过程就是探究学习过程。在探寻研讨,寻找根据的过程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课本、图书馆、互联网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

4.拓展提高,更新知识

课堂上,学生自我探究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形成相对正确的结论有所收获;二是可能产生一定的新的疑问。前者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同去归类、研究,讨论、交流。交流中,学生的理由的充分阐述必然会对另一部分学生产生影响,改变其看法,必然会使所有的学生再一次深入解读课文,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正确的理解。这个理解过程就是拓展提高,更新知识的过程。

5.专题研究,向课外延伸

为了加深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或形成书面作文,向课外延伸。教师可根据课文抛出内涵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主开辟渠道,最终产生自己的学习成果――课题作文。

比如,学习《挣第一笔钱》后,让学生们探究作者的人生观;再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对部队的演说》、《中国公民18年级毕业赠言》,总结出《演说类文章的特点》,还有些课文,对人物的理解或细节描写存在争议,让学生自己去搜寻那些有争论的观点,做出为什么赞成那种观点的专题研究。这种研究不要急于求成,可以给学生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查阅、写作,然后再将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6.成果展示

学生的专题研究或者作文,需要教师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在作文课上品评,也可以发表在校园报上;既可以放在校园的展览窗上展览,也可以放在教室的一角挂着。不论哪种形式,一个目的:给予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一个鼓励和期待。

四、结语

运用探究性学案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他打破了以传统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力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吴书正.“学案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0,(10).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4

关键词: 电子档案袋 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引言

与传统的档案袋相比,电子档案袋有明显的时代性优势,它更能适应现代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如何使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发挥作用,促进探究性学习,是许多教育研究专家和学者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并取得了一些理论上及现实实践效果;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更多有关电子档案袋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性成果,对于我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电子档案袋和探究性学习概述

1.1电子档案袋

有关电子档案袋的概念有很多,它们都从某些方面解释了电子档案袋的特点。电子档案袋:“电子档案袋是由老师和学生收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如文章,美术作品,文学作品,试卷,评语,调查记录、照片等;可以是一学年的,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的。”①

电子档案袋是一种新型的收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相关信息的资料,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以灵活地整理资料组织形式,根据自己的思路以便在将来各方面管理与运用。电子档案袋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2探究性学习

学者们公认探究性学习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但不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2)搜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4)求证过程;(5)获得社会认识和发表研究成果。”②学习者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五要素”开展学习活动,认真体会“五要素”的要领,并注重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实践行为,确保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质量地进行信息的组织和自我知识的构建,确保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2.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具有任务驱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协作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特点,正确理解这几个特点对于深入实施探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任务驱动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任务往往是开放式的,即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任务学习者通过主动接受任务,让学生在顺利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手段,无形中就激发了学习者的探究原动力,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增长的快乐。

2.2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侧重于学生的学,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的。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探索和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体系,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2.3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也是要求具有开放性的。

2.4协作性

探究性学习通常是以协作探究为方式基础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任务往往较杂而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求很多学习者参与其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一个团体,通过明确分工,制定任务完成计划方案,学习者相互配合,进行定期交流。

2.5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学生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感官,通过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过程的始终。

2.6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与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相比较,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3.电子档案袋探究性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3.1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缺陷

自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电子档案袋的使用使学生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能力,但学生原有的知识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所需的知识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原有知识模式,不断适应探究性学习所具备的知识模式;与此同时,学生在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学生之间的能力有区别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电子档案袋探究性学习中面临各种困难。

3.2评价机制的制约

评价机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二是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现阶段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要根据探究需要发生改变。而现行的评价机制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不相适应的,在当前用于学生评价的评价机制中,书面笔试似乎还是当前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学生成绩直接影响教师的荣誉,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这就对探究性学习形成严峻的挑战。

3.3对探究活动的指导不够

在当前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探究活动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只适合少数能力较高的学生,而对于大多学生尤其是对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讲难度过大,甚至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实验怎么设计。由电子档案袋的所拥有的功能,我们会发现,目前没能填补教材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不足,不能对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

3.4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

人们的行为总是由其观念所决定的,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现在很多学生及老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应试,而探究性学习无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自然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老师在教学中也因为这些观念而对开展探究性学习失去动力。

3.5教师素养的制约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档案袋本身没有提供提高教师素养方面的功能,只是提供教师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平台。在开放的课堂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会临时各种问题,而教师无法预料到学生可能存在和遇到哪些问题,所以老师无法提前预设好全部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随机应变的教学方式,否则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3.6客观条件的限制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就目前来说,很多学校在这方面还是没有达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很多学校还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而没能使用、管理好电子档案袋,一些学校甚至没能使用电子档案袋,这就给探究性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4.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4.1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为学习的一种测量工具,可以准确地评估学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为探究性学习研究中间研究过程环节提供有效的评价参考,确保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提出、搜集证据、信息处理、求证过程等过程要素在科学合理研究范围内进行,及时掌握准确的过程信息,也为总结性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基础。总结性评价能为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成果进行肯定,并对研究出的成果进行未来的展望等。

4.2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

学习策略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前提,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是重视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把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做好。从K12使用的情况来看,电子档案袋没有更多地从结构性策略角度来研究,结果偏离了电子档案袋在学习方面的本质,只能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成果,并提供已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反馈而已。针对当前的形式,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把部分心思放在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上,才不至于在研究电子档案袋时失去方向。

4.3积极做好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工作

我国探究性学习才刚刚起步,有效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更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很少接触到电子档案袋,要想使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传授学生有关电子档案袋的知识。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电子档案袋,使学生知道电子档案袋给探究性学习带来诸多方面的便捷,鼓励学生利用电子档案袋来探究问题。

4.4不断完善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体系

目前在研究电子档案袋时,国内有些学者只是从国外和个别案例出发,只是在较浅层面上研究电子档案袋,没有在深层次上有所突破,也没有从我国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从而不能得到适用于我国学生学习的电子档案袋,对电子档案袋的内涵、功能和发展前景没有深入的研究。当前电子档案袋在我国使用期间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不仅使电子档案袋在使用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没有及时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给电子档案袋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我国电子档案袋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5处理电子档案袋各个功能的关系

海伦・巴莱特曾说:“在过分关注档案袋评价功能的研究中,我们正丢失了一个用来支持深层次学习、‘故事’(学习案例)学习的档案袋应有的强大功能,结果造成了电子档案袋仅仅是罗列学习技巧等方面的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应该支持学习反馈和合作环境。”这说明了当前电子档案袋在利用过程中没有处理各个功能的关系,不利于电子档案袋的长远发展。在电子档案袋的研究中要处理好电子档案袋的各个功能的关系。

结语

电子档案袋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给教学带来许多方便,但是作为一种辅的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平衡其在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探究性学习的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避免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而相对于国外来说,电子档案袋在我国发展时间短、起步晚,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任何事物的出现我们都希望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就目前来说,电子档案袋的出现和使用在探究性学习方面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学生使用较少,师生对其本质认识上不全面,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没有完整的相关学习策略的指导,没有相关研究队伍等。要想使电子档案袋在探究性学习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积极作用,起到促进探究性学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是值得关注的课题之一,然而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我们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研究原则,做好各个环节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工作,不断获得有关基于电子档案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新进展。

注释:

①李政峰,李冬梅.电子档案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

②谷生华.探究型学习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大伟.电子档案袋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9,(7,8):25-27.

[2]顾小清.基于电子学档的终身学习评估及能力认证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0,(5):10-15.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案 有意义接受学习 探究性学习

背景:我市、区教研室常开展“同课异构”的主题活动,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常迥然不同,课后展开的大讨论常令授课、听课教师获益匪浅。以下为我听两节《Flas制作初步》“同课异构”课的感悟,与同仁交流。

教学过程简叙:

教师1语言生动,讲解细致,在遇到学生难理解的“专业术语”时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轻松理解。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个知识点都采取细致讲解、步步演示的方法,事先将许多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一一列举,并给出解决的方法。学生由于被打了充分的“预防针”,在实际制作动画的过程中,给人感觉比较顺利。

教师2运用一个网页形式的学案贯穿课堂,主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学案上设计了课堂的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并针对难点,给予了适当提示。在学生探究一个“运用引导层的知识让对象a做出空中翻腾的特效,紧接着又贴着运动中的对象b一起按共同的路径运动”任务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问题,即随机应变地给予了演示讲解。

感悟:两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根据教材和学情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融合探究式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

一、去糟粕,取精华――建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也分机械的和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整合、内化,通过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它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建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比如说教师2由“对象的‘直线运动’如何转为‘曲线运动’”来引出“引导层”知识时,采用了讲授法和对比法,由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直线运动)建构新知(曲线运动)。这部分内容由于形象化程度较高,学生能轻松理解,体现了有意义接受学习方式的优势。

二、时刻警惕走回老路上――避免机械式的接受学习

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虽然知道机械式的接受学习的缺点,但是由于习惯的力量,走着走着又回到老路上了――“满堂灌”或“半堂灌”。

比如说教师1:在讲解“图片”和“影片剪辑”两个元件概念时,将“图片”比喻成初级演员,而将“影片剪辑”比喻成资深演员。同时,将“‘图片’制作一段帧动画转变成‘影片剪辑’的过程”比喻成“初级演员向资深演员的转型”,让学生轻松领悟“专业术语”。在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步步演示、滴滴讲解的方式,并且将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事先展示并自问自答地给出解决方法,使学生少了“犯错―探索―纠错―感悟”的学习过程。虽然学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但在以后的学习中,若没有教师陪伴左右,他们又将如何面对困难?

三、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

人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生命就没有停止过探究,探究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一个小孩想知道蚯蚓如何在地下生活”和“一组科学家探究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从本质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由于已有经验与基础知识的差异,探究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教师的责任与作用: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

四、学案穿针引线――巧妙融合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具有知识容量大、结构好、效率高,以及易调控等优点;而自主探究学习具有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优点。如何让两者巧妙融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2展示了她的尝试――让学案来做桥梁。

“学案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编写出一份学案,供学生预习、探究和巩固拓展。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与未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评析,从而使学生达到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由于学案的引导,给足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学中先自己尝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学案的启发下去探求知识背后的规律和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学习过程以‘任务型’为主”,这为尝试进行“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便利。

教师2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个网页形式的学案“如何让Flash动起来”,学案中包含三大块:第一块内容是关于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的介绍;第二块内容是课堂基本任务:①对象的直线运动②对象的曲线运动③对象的圆形运动;第三块内容是课堂的拓展延伸任务,创意“上海世博会宣传动画”。学案中展示的学习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而教师在学案中提供的疑难点知识链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探究搭建了脚手架。学案中的“拓展延伸”栏目,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时的学习又是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但是,由于教师是在异校开课,事先对学情掌握不到位,导致探究遇挫。所以在学案的设计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及学生的基础去制定适宜的探究任务,选择有一定难度、新颖的问题,使探究具有价值和可行性。同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常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实时生成恰当的解决方法,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当然,这些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靠教师平时经验的积累、课后的反思,以及课堂的实践才能练就。

五、结语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知识的导航者”,切实地落实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自主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2.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和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探究学习

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广大体育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应该把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贯彻到课堂教学的层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达到会学习的改革要求。结合体育学科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也是探究型课程的一种类型。

1. 探究学习的含义

什么是探究学习?顾名思义,探究学习是一种非直接接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我国学者潘绍纬研究认为:探究学习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探究学习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1)探究学习必须有一个值得学生去探究的问题;(2)探究学习有其特殊的学习过程与方式;(3)探究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答案的。

2. 探究学习的组成要素

2.1 探究学习的目的。

探究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就是依靠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来 提高教学质量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真正理解探究学习的真谛。

2.2 探究学习的问题。

探究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探究的发端,没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就无需探究,也无从探究。

探究的问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问题必须是当前学习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是节外生枝的问题。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有时还是一个问题套一个问题,形成“问题串”。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动脑筋进行认真探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当然问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来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

(2)问题必须是有答案的,而且答案应是学生可以理解和合乎逻辑的。

2.3 探究学习的程度。

探究学习从问题出发,在学生们的探究下,最后得出教师预期的答案,其基本程序是:第一步,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第二步,搜集(实验、调查、操作等)与处理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或结论;第四步,表达与交流。

2.4 探究学习的方法。

探究学习有其特殊和相对固定的形式与方法。探究的形式主要有:集体讨论的形式、分组验证的形式等。探究学习方法主要有: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讨论问题、验证问题、总结问题、推导规律等。

3. 探究学习的意义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包含着许多深刻的文化现象和科学原理。如果要使学生一生都能享受体育文化并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就必须深入地进行体育学习。而对体育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就是这种深入学习的必要过程和重要方法。

(2)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探究学习可以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如帮助学生学会提出与论证假说、听取、分析与归纳各种意见的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学生终身体育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3)通过探究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探究学习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可以促进高质量的教材化。如对问题串和体育原理验证方法的开发,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讨论、分组学习等方法,因而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探究学习中,需要许多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也要求学生能够谦虚和冷静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因此探究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通过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探究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案例1,本人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首先教师放一段精彩的跳远比赛和跳高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思考跳远的起跳与以往学过的跳高的起跳有什么区别。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跳高主要是将动能尽可能地转化为势能,起跳的目的是使身体在向前快速跑动的基础上,迅速地改变运动方向,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脚以脚跟迅速滚动至前脚掌着地。而跳远则不同,它是用全脚掌积极下踏起跳板保持高的速度。其次,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区别。第三,如何使自己跳得更远,每位同学通过尝试性学习体验自己能否跳得更远,教师帮助其分析起跳踏板的动作、腾起的角度,帮助其解决问题,让其得出答案。

案例分析: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直接提出问题,跳远的起跳和跳高的起跳有何不同,引起学生直接思维。课前精心准备课件让学生自己观察、寻找答案,教师帮助引导其寻找答案。探究问题的难度适当,并与学生学习动机相一致。在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串”:如何跳得更远?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进行练习?把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摆脱了学生只跟不想的传统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案例2,本人在篮球教学中提出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教学时都是按拍在球的上方,按拍的具置有何区别?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动作,再由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行进间运球和原地运球的不同。紧跟着提问:要想行进间运球速度更快要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教师正确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一直是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现在教师通过设置各种疑点,让学生在练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分析问题,找出正确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 结论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标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逐渐消除高中英语教学“低效”,甚至“负效”现象,构建“有效”或“高效”的先进主流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要求实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为支撑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标准,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生接受式教育,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实施教学案一体化,以学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是进一步推进学科课程改革的具体化应用研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目标在于丰富新课程改革应用研究宝库,为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例。通过研究,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以期达到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

1、“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核心概念的界定

高中英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点拨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全程创造性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外语交际能力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本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3、流程解析:本模式教学流程包括“两条活动主线”(教师以案导学和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三个“教学时段”(课前、课堂和课后)。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重点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去探究,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寻找,结论由学生去总结。但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导学,虽然教师不在前台,而教师的“导学”始终融合于“学生自主探究”流程之中,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不俗表现”来折射教师“导学”的精妙之处。学生依托学案,进行学习探究的程序为:明确目标――依案自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当堂训练――拓展延伸――能力提升。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编制学案――创设情景――示案激趣――启思导练――精讲点拨――评价激励――教学反思。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此外,该模式还体现了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提升自身外语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自然生成精品学案和精品课堂等研究成果,实现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如下:

(1)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学案导学的第一步是出示学案,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伊始,教师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以旧启新,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2)合作探究,尝试解疑

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原有知识结构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经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对于疑难不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引导个体发言、同位商讨、小组讨论、同学辩论、教师点评等多维互动形式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时,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点拨或精讲,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抓住要害,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梳理语言知识,从而使新知和旧知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网络结构。在学生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

(4)评价激励,当堂训练

学生在自学、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教师应大力表扬;不明白的,要鼓励其大胆去探索。“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知能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矫正,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5)知识拓展,创造运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内化知识点,进一步延伸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是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

三、学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和种类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学案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做到“学教合一”,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过程。学案的内容一般分为学习目标和要求、问题探析、基础训练、课内摘录和拓展提升。编制时要注意: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做到一目了然。二是以语言知识为主,从问题的内容着手,使之问题化,体现学生学习体验过程和梯度逻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量不在于多,一课时一般8开一张(一面留下空白),书本例题学生在书本中参照,书本练习题合理选用;空白处用于课内学生摘要、习题探讨、课后感悟和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自己补充习题。

高中英语学案的类型从学习时段设计为三种:

(1) 预习学案:用于指导学生预习, 在课前的适当时间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提前预习。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联系,熟悉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以便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提高自学能力。

(2 ) 课堂学案:用于课堂学习, “学案”中所提的问题,并没有加以解答,迫使学生展开思维,积极思考。但有很多问题,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无法解决。学生就会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钻研、讨论、听讲,主动用脑。

(3) 复习学案:用于课后检测、单元知识点归纳等

(4) 扩展学案:与所学相关的语言背景材料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课型实际需要编写学案,如阅读学案、写作学案、听力学案、词汇学案、语法学案等。

四、“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价值取向

1、“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使课堂教学成了开放的,发散的,迁移发展式的积极思维王国,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有了长期的自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必然随之大幅度提高。而更重要的的收获在于几年、十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机械的“书橱”,知识的“容器”,而是会学习、有头脑、有胆识的高素质人才。

2、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使高效课堂教学的成为可能。该模式是在遵循中学英语教学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对课堂结构和学习方式进行重要的变革。因此,变革后的课堂结构清晰、简洁,更加科学,突出学生主体,优化合作方式,关注教学实效,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从过程上看,学生的参与充明显提高了,尤其是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从习惯养成上看,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作业、合作学习、交流互动、质疑与争辨、知识整理等习惯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从学习体验上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3、“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都从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学习主动性强,探究意识强。加之学案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了梯度导学、导练等

学习内容,使各类学生知识上学有所得,能力上学有长进,学有所长。该模式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有效地抑制了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4、“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模式确实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倾注了集体的心血.。集体备课编写学案、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年轻教师大胆创新、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等都体现了课题研究的群体性。教师直接接受来自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施教思路更加开阔。同时,它使教师摆脱了个体经验、习惯定势和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更加科学地导学施教。青年教师在与老教师一起通研教材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大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熟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探求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体验、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借鉴、交流,密切配合,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该模式不仅能提高英语学科整体教学质量,而且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促使教育科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和追求,进而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自然一批外语教学名师也会随之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L]

[2]教育部. 2003.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3]李陆林.2011.关于小学英语“四学三练”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8):42-47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8

摘要: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2010年全面展开,我校是课改实验校历经三载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教好的成绩。现将我校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物理科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学案导案的编制以及模式结构呈现给大家共享。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 探究式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新课标要求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备课要写教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作业布置等环节,教师清楚的,但学生却不甚明了,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缺少应有主动权,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2]。

(二)“导学学案”的编写原则

先学后教,先学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凭着一本教材,让学生自学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和第二次编译,即:为学生设计导学案,我们称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情的调查把握,与学生一起进行“导学学案”的编写工作。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模式结构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1.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 :尝试解疑“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问。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4.总结归纳,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5.检测训练,知识迁移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四)“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提供学案导学――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学案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9

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以案例为载体

在案例交往式教学过程中,案例是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知识的载体。案例质量的高低是案例交往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为此,案例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 真实性。案例必须源于历史或现实社会生活,是从历史或现实生活实践中提取的,且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 针对性。所选案例与学生身边和周围的事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案例的参与者有的年龄要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才会引起关注、兴趣。

3 时效性。案例应是新发生的事,学生爱听,也容易缩短教师与学生在年龄上的差距。

4 典型性。所选案例应是同类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5 探究性。案例不能过于简单,应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这才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案例的内容简单,学生观点一致,不存在什么问题或争议的话,这样的案例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些有激烈观点的冲突,没有处理方法和结论的案例,往往内涵丰富,它能吸引学生透过各种表面现象,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面深入探讨,共同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

6 目标性。在案例交往式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知识体系。

7 自主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二)以交往为本质

案例交往式教学仍然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其统一的实质是交往。这种交往同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参与者。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对独立,各自属于不同角色,又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1、教师在交往中扮演“导演”的角色。

(1)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点拨、评论等各种巧妙的手段,使探究、讨论、发言过程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生动活泼的健康发展。

(2)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讨论中陈述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人的观点,展开争论以至形成共识,教师在其中起着促进的作用,鼓励学生创新,支持不同意见交锋,促进探究向纵深发展。

(3)由居高临下倾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仔细“倾听”,创设和谐情景,促进学生探究。教师不是思想的主宰者,真理的垄断者,而是通过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启发、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

2、学生在交往中扮演“主演”的角色。

(1)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提供与教学相关的案例材料。

(2)学生提供探究角度,提出假设。

(3)学生收集和发现材料,展开探究活动。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

3、师生间的相互交往。

这种交往体现在互动性和互惠性。互动性既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互惠性既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

(三)以探究过程为根本任务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解析背诵。案例交往式教学以探究过程为根本任务,强调过程重于结论,强调批判反思的过程而非教条的结论,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样也意味着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案例交往式教学法的操作环节

1、案例来源:教师应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案例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或学生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和有关媒体上通过观察和收集,然后加以整理、归纳,也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摘录或从网上下载,

(1)教师构建案例框架,让学生收集案例内容,使收集和探索案例时有明确的指向性。

(2)教师收集案例,让学生探究。

2、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在学习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在学习知识之后,还可以放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展示,呈现的方式有: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这是最主要的方式:学生讲述案例:教师介绍案例。

探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假设、师生讨论、总结评价四个阶段。

2.1、学生自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导演”,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自学教材目的是为案例探究提供理论依据。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储备,案例探究只能就事论事。

2.2提出问题假设,明确探究方向。为了让学生都能提问题,都会提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案例建立“三”问提问模式,既“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种问题假设。

2.3对问题假设进行讨论分析。

(1)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讨论和分析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少发表对问题的个人意见,但教师仍起“导演”作用:规范讨论秩序,要求学生做到:发言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热点焦点问题,教师不应回避。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教师可作适当介绍,以开拓学生思路,扩大学生视野: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和学生针锋相对均应避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中心发言人”的机会。

(2)讨论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10

    案例交往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案例交往式教学是指以案例为载体,以交往为本质,以探究过程为根本任务,

    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辩论与对话,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以案例为载体

    在案例交往式教学过程中,案例是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知识的载体。案例质量的高低是案例交往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为此,案例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真实性。案例必须源于历史或现实社会生活,是从历史或现实生活实践中提取的,且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针对性。所选案例与学生身边和周围的事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案例的参与者有的年龄要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才会引起关注、兴趣。

    3.时效性。案例应是新发生的事,学生爱听,也容易缩短教师与学生在年龄上的差距。

    4.典型性。所选案例应是同类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5.探究性。案例不能过于简单,应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这才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案例的内容简单,学生观点一致,不存在什么问题或争议的话,这样的案例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些有激烈观点的冲突,没有处理方法和结论的案例,往往内涵丰富,它能吸引学生透过各种表面现象,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面深入探讨,共同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

    6.目标性。在案例交往式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知识体系。

    7.自主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1)案例的选择应体现自主性,案例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提供的。

    (2)案例探究的过程应体现自主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力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现案例中的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探究问题的方案。

    (二)以交往为本质

    案例交往式教学仍然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其统一的实质是交往。这种交往同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参与者。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对独立,各自属于不同角色,又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1、教师在交往中扮演“导演”的角色。

    (1)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点拨、评论等各种巧妙的手段,使探究、讨论、发言过程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生动活泼的健康发展。

    (2)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讨论中陈述自己的观点,评论他人的观点,展开争论以至形成共识,教师在其中起着促进的作用,鼓励学生创新,支持不同意见交锋,促进探究向纵深发展。

    (3)由居高临下倾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仔细“倾听”,创设和谐情景,促进学生探究。教师不是思想的主宰者,真理的垄断者,而是通过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启发、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

    2、学生在交往中扮演“主演”的角色。

    (1)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提供与教学相关的案例材料。

    (2)学生提供探究角度,提出假设。

    (3)学生收集和发现材料,展开探究活动。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

    3、师生间的相互交往。

    这种交往体现在互动性和互惠性。互动性既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互惠性既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蜡烛的燃烧”,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以探究过程为根本任务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解析背诵。案例交往式教学以探究过程为根本任务,强调过程重于结论,强调批判反思的过程而非教条的结论,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样也意味着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案例交往式教学分可为以下几个阶段: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假设------收集发现材料------归纳分析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探”,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探究的过程是师生讨论过程,是师生相互倾听相互提问的过程,没有问,就没有探究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鼓励质疑,不唯书不唯上;要善待怪问错问,对于怪问、错问的学生,应肯定其勇气,并加以引导。对于深问的学生,教师可能一时难以回答,切不可搪塞敷衍,应诚恳地和学生一起讨论。

    案例交往式教学法的操作环节

    (一)选择和呈现案例

    1、案例来源:教师应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案例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或学生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和有关媒体上通过观察和收集,然后加以整理、归纳,也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摘录或从网上下载。

    (1)教师构建案例框架,让学生收集案例内容,使收集和探索案例时有明确的指向性。

    (2)教师收集案例,让学生探究。

    2、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在学习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在学习知识之后,还可以放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展示。呈现的方式有: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这是最主要的方式;学生讲述案例;教师介绍案例。

    (二)探究案例

    探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假设、师生讨论、总结评价四个阶段。

    1、学生自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导演”,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自学教材目的是为案例探究提供理论依据。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储备,案例探究只能就事论事。

    2、提出问题假设,明确探究方向。为了让学生都能提问题,都会提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案例建立“三”问提问模式,既“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种问题假设。

    3、对问题假设进行讨论分析。

    (1)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讨论和分析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阶段教

    师应少发表对问题的个人意见,但教师仍起“导演”作用:

    ①规范讨论秩序,要求学生做到:发言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一定要在平等的气氛中开展争论辩论……做到气氛活跃而不混乱。

    ②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热点焦点问题,教师不应回避。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教师可作适当介绍,以开拓学生思路,扩大学生视野。

    ③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和学生针锋相对均应避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中心发言人”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切忌发号施令或批评指责。对于部分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导他们。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11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

研究背景

思想品德课内容源于现实生活[1] ,既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现实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时,除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灌输外,也应强调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2]。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传统的单纯案例教学虽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却脱离了现实生活,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标准不相符。而探究式学习则是指从学习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调研分析、交流表达等探索活动,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本研究作者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发现,结合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但能够避免传统案例教学的弊端,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下文是具体的实施过程。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届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否合适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导向性等特点。以下是本研究课题实施的部份案例及问题。

案例一 2010年7月23日,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层首次强调坚决抵制“三俗”之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整治“三俗”之风的行动表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党中央抵制“三俗”之风的意义或者重要性?)

(3)整治“三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请你谈谈青少年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整治“三俗”之风活动谈谈认识? )

案例二

材料一:在第三届全国公民道德模范评选颁奖典礼上,54位道德模范走上领奖台,他们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示范,展示了广大群众对传统美德的信守。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佛山女童小悦悦两次被货车辗轧,18个路人途径现场,竟无一人停下来救助,最后是拾荒老人陈贤妹救起小孩并找到其父母。

材料三:2011年底,一名妇女晕倒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行人道上,乘私家车途经此地的初二学生小吴与开车的亲属将妇女抬上车,送去医院救治。事后,小吴自己打的士离去。

(1)材料一属于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哪方面的内容?它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请你说说以上三份材料说明了什么?

(3)请运用珍爱生命和履行义务等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道德弘扬?

(4)真善美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创造,请问进行道德弘扬政府和青少年应承担什么责任?

1.2.2 实施方法

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验组首先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案例及问题,然后根据着重培养学生眼睛的观察力、大脑的判断力、自我语言的表达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能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识[3],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既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源于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又能达到思想品德课程高于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而对照组则采用经典的学习案例及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到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1.2.3 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与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8项,如表1所示,每项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前:上课10周,共收集调查问卷75份;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前:上课20周,共收集调查问卷150份(含期中75份),并对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目标的要求,本人在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学业水平测试,并深入分析150份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得到明显的提高(表1);对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结果说明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优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表1 满意度调查表

表2 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3 讨论

3.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非常必要,理由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所解决问题的答案,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案例教学法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新形势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因此,它将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对学习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而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能够很好地克服这种弊端,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有必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的教学模式。本研究表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此项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达到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以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取得良好成绩的学习效果。在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验、调查等多种形式,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生动变化,在探索与体验中实现成长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2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的意义是: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这种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成长;使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重温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者角色更突出。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初中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思考相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有利于班级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激发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对未知领域知识的探究精神,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许立.探究式教学理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09:137-138.

探究式教学方案范文12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学案教学 思考 探索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在学案指导下,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当学生拿到“学案”后,他们就能对课堂学习有所准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有了主动权和参与权。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讲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及问题的排除者;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被动听课的人,而是学习的展示者与参与者,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对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思考

1.思考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目的

首先,实现师生平等。“学案教学”在实践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了,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学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这样他们亲自加入到课堂学习中,确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做到了教学中师生平等。

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每课学案中都有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所以,有了学案学生在学习时就有了计划和目标。尤其在自主探究中,更启发学生学习时要实现的目标,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学习和创造。

再次,转化教师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而“学案教学”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把教师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移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进了教师角色转换,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编者、导者与拨者。

2.思考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意义

首先,“学案教学”方式使教学双方都获益。在“学案教学”的要求和指导下,教师在课下必须精心准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应对学生随时而来的“问题”,才能充分调控和驾驭化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做题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入良性学习轨道,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化学素养。

其次,“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但是“学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沟通模式,在这种模式指引下,课堂交流的信息形成了立体式网络。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展现了学生知识发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终,在“学案教学”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益将再上升一个台阶。

再次,“学案教学”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这样学习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自己学习、自己探索,同时学会了创造。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位置,这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和扬长避短。

二、对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探索

1.编写学案

编写学案是“学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学案的编写要在研读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准备工作做完就是编写学案了。编写学案时,应把以下内容纳入: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三大方面内容。其中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自主探究应包含探究的知识点、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现象、探究的结论及对探究问题的思考与交流。自我测评主要是教师在编写学案时编写的一些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试题,这些题目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下面展示一部分学案的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1)――自主探究部分

探究内容:金属与酸的反应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完成下表

小结:(1)比较上表反应现象,可以说明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面反应方程式的特点:他们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思考与交流

为了探究金属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快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稀盐酸;

②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相等的镁、锌、铁,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个试管口上。

观察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球膨胀最快的是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试管。

(3)通过该实验分析,实验室一般用锌而不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织展示

当学生把学案中的内容学习完了以后,就是展示环节了,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选择一名代表把学案中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做汇报的目的就是展示自学成果。接下来,针对展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案中的问题及学生的疑难问题一一解决。在展示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启发和指导,以推动课堂讨论进程。

3.解答问题

学生在展示环节及讨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就要以适当方法给予讲解,尤其要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关于问题的讲解不在多而在精。讲解完重难点内容后,教师还应对本章节内容进行针对性精讲、归纳和总结,提出学习要求与注意事项等。

4.布置作业

上面已论述过,学案中已经设计了一部分基础训练题与能力训练题,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留白,数量太多会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中,太少又起不到巩固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精选作业题,让学生按照既定标准完成。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且课上学生掌握得都很好,则可以不布置书面作业。总之,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要按照具体教学实践安排,做到合理、适度、恰当就可以。

参考文献:

[1]林杰.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