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时间:2023-06-12 14:44:43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场地类别; 西安; 工程地质单元; 波速; 覆盖层厚度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西安市作为陕西省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建筑需求量巨大,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如何做好建筑物场地钻孔剪切波测试及场地类别划分,为拟建高大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是工程解决的首要课题[1]。

西安市位于西安市地处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的中南部,北部为渭河流域,东部有浐河、灞河流经市区,西南部有皂河过境,地貌形态丰富,地层结构各异,形成不同的地貌单元。由于地层结构的差异,造成剪切波速测试值的差异,因此,按照地貌单元,在考虑人工填土和饱和软黄土对地震动参数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并依据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对场地类别进行划分,对于日后建设工程场地的勘察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次讨论的范围为《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区涉及的区域(东至灞桥洪庆一带;南至长安区潏河;西与咸阳市交界;北至渭河南岸),涉及面积约1075km2。以下简称场地。

1 工程地质单元的划分(1)

西安城市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地貌。整个分区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三级划分:先按地貌及其成因形态分区,按二级地貌单元以及岩土体结构等进行二级分区,划分到亚区,最后根据工程地质问题划分,划分到段。

本区地貌分为:渭河冲积平原、浐灞河冲洪积平原、黄土塬前洪湖积台地、黄土塬、洪积扇五大成因类型。按照五大地貌类型,西安市共分为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浐灞河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区、黄土塬前洪湖积台地工程地质区、黄土塬工程地质区、洪积扇工程地质区等五大工程地质区,分别用Ⅰ、Ⅱ、Ⅲ、Ⅳ、Ⅴ表示。

按照土体结构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因此,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浐灞河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区、黄土塬前洪湖积台地工程地质区等三大区又可划分工程地质亚区。其中,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分为三个亚区,分为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工程地质亚区,分别为Ⅰ0、Ⅰ1、Ⅰ2表示;浐灞河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分为三个亚区,分为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工程地质亚区,分别用Ⅱ0、Ⅱ1、Ⅱ2表示;黄土塬前洪湖积台地工程地质区,分为五个亚区,即一级台地、二级台地、三级台地、四级台地、五级台地,分别为Ⅲ1、Ⅲ2、Ⅲ3、Ⅲ4、Ⅲ5表示。此外,还有少陵塬工程地质亚区(Ⅳ1)和洪积扇工程地质亚区(Ⅴ1)。全区共分为划分十三个亚区。见表1 和图1。

图1 工程地质分区图

2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由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500 m/s且其下卧各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 500m/s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为此,笔者收集了西安市地震小区划工作及以往工作中的深钻孔波速资料,合计256个钻孔。由于西安市地震小区划工作范围与本文场地范围一致,且按照1km×1km网格状布设钻孔,因此,孔位的分布已基本覆盖了西安市区。根据各孔的剪切波速值统计出各个工程地质亚区场地覆盖层厚度,见表1。

可以看出,场地内的覆盖层厚度均大于50m。

3场地土类型的划分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土类型划分为4 类(参看规范) 。当场地土为单一土层时 ,则土层类型即为场地土类型;当为多层土时 ,应根据各土层的厚度和类型综合判定 ,即根据各土层的性质及土层厚度在评价深度内所占权重综合判定[3]。

西安市的地层除上部为填土(杂填土、人工填土)外,下部为黄土状土、粉质粘土、粉土、古土壤、砂层、卵石、砾石层,每层的厚度及各个工程地质单元所含土类型均因沉积环境、地质时代和成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应依据20 m 深度与覆盖层厚度二者较小值的等效剪切波速来判定建筑场地的场地土类型。由于场地覆盖层厚度均大于50m,因此,按照规范要求,选取20m内的等效剪切波速作为划分场地类别的依据,将各个工程地质亚区20 m 深度内的 Vse作了统计,数值见表1。

表1 工程地质亚区波速统计表

工程地质区 工程地质亚区 500m/s波速埋藏深度 等效剪切波速

平均厚度

(m) 数据个数(个) 平均波速

(m) 数据个数(个)

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Ⅰ) 河漫滩工程地质亚区(Ⅰ0) 81 11 238 11

一级阶地工程地质亚区(Ⅰ1) 80 15 256 15

二级阶地工程地质亚区(Ⅰ2) 79 22 264 22

浐灞河冲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区(Ⅱ) 河漫滩工程地质亚区(Ⅱ0) 72 19 267 19

一级阶地工程地质亚区(Ⅱ1) 72 10 273 10

二级阶地工程地质亚区(Ⅱ2) 75 9 276 9

黄土塬前洪湖积台地工程地质区(Ⅲ) 一级台地工程地质亚区(Ⅲ1) 79 29 256 29

二级台地工程地质亚区(Ⅲ2) 78 80 268 80

三级台地工程地质亚区(Ⅲ3) 78 32 271 32

四级台地工程地质亚区(Ⅲ4) 76 6 264 6

五级台地工程地质亚区(Ⅲ5) 74 9 278 9

黄土塬工程地质区(Ⅳ) 少陵塬工程地质亚区(Ⅳ1) 68 9 284 9

洪积扇工程地质区(Ⅴ) 洪积扇工程地质亚区(Ⅴ1) 71 3 264 3

从表1可以看出,渭河河漫滩等效剪切波速均值小于250m/s,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平均等效剪切波速均大于250m/s,且逐渐变大;浐灞河内各工程地质单元的平均等效剪切波速均大于250m/s,同样逐渐增大,且均比渭河各亚区的高;塬前台地平均等效剪切波速大于250m/s,台地由低级到高级再到黄土塬波速总体趋势逐渐变大;洪积扇等效剪切波速仍大于250m/s,可能跟收集的测试数据量小有关。

综合判定,可知渭河河漫滩(I0)工程地质亚区为中软场地土,除渭河河漫滩(I0)工程地质亚区外的其它亚区,其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均大于250m/s,属中硬场地土。

4场地类别的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对建筑的场地类别的划分规则。

渭河河漫滩(I0)工程地质亚区中,其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均值为238m/s,属于250≧Vse≧140m/s,覆盖层厚度均值81m,属于大于50m档,属于III类建筑场地。

除渭河河漫滩(I0)工程地质亚区外的其它亚区,其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均大于250m/s,属中硬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均大于50m。因此,综合评价除I0工程地质亚区外的其它亚区属于II类建筑场地。但渭河一级阶地(I1)、浐灞河一级阶地(II1)、黄土塬前一级台地(III1)、二级台地(III2)、三级台地(III3)和四级台地(III4)工程地质亚区中的部分饱和软黄土区和人工填土区属于III类建筑场地。

5结语

西安市区按照地貌及地层结构和工程需要,分为五大工程地质区,13个工程地质亚区。综合分析收集的实测波速资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西安市的建筑场地类别分为II类和III类。除渭河河漫滩、少部分饱和软黄土区和人工填土区属III类建筑场地外,其余的均属于II类建筑场地,也就是说,西安绝大部分地区为 II类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本文在统计时,采用的是各工程地质单元内等效剪切波速的均值,在大的范围内对西安市的建筑场地类别和工程地质单元的关系进行了简单论述,并不足以代替每个具体场地,因此,仅在宏观方面作为参考,具体工程还需按照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作详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善金.钻孔剪切波测试及场地类别划分[J].山西:山西建筑,2003,29(4):61.

[2]徐正忠,王亚勇等.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5-17.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目前我国大多数矿山,留下大量未处理的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矿山的安全生产。采空区对工程的危害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冒落,产生气流冲击,对井下工作人员和设备产生重大伤害,而且可能引起地表沉陷和开裂,地面建筑物的陷落、倒塌及矿区地震等形式的严重地压灾害;另一个就是在矿山开采过程汇总,采空区围岩受爆破震动影响导致岩体裂隙发育,甚至贯通地表或连通老窿积水,发生透水事故,从而淹没坑道何工作面,造成损失。由此可见,采空区稳定性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工程概况

某大酒店高21层,由主楼及裙楼组成,主楼东西长42m,南北宽20m,框剪结构;裙楼位于主楼东、南、西三侧,外包尺寸东西长66m,南北宽43~50m,高度均为3层,框架结构,主、群楼均设一层地下室,彼此结构独立。

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分组为第二组。

场区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整体走向NE,倾向NW,倾角平缓,上覆第四系地层由黏性土组成,厚度约10m。场区共含煤21层,煤层总厚度5.32m,其中场地可采、局部可采煤层6层,场地位置实际开采煤层为17煤、20煤和21煤。场区内煤矿开采方法为走向长臂法,顶板管理为自由垮落法。各采煤工作面基本情况详见表1-1:

二、场地稳定性评价

1采煤沉陷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或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地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变形,对于该项目前期工程的拟建设场地,结合采煤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的特点、建筑物的地基承载能力、地基的允许变形量等对该场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1.1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的特点

位于采空区上的建筑物地基基础,与一般场地上的建筑物相比,有以下特点:

(1)建筑物的地基范围不同。一般建筑物地基的深度为地基沉降计算影响深度,宽度为以应力扩散角向下扩散至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为止,对于先建后采的建筑物,从开采矿物底板到地面各岩层的移动与变形都对建筑物有影响,其平面范围视建筑物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对于先采后建的建筑物,则建筑物的地基范围在深度上则较非采动影响区的同类建筑物的地基深度深,但较先建后采的建筑物的地基深度却要浅的多。

(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组成不同。一般建筑物,地基变形主要是沉降,基本上是地基土受建筑物荷载压缩和固结所致;而采空区上建筑物地基,其沉降变形除地基土本身的压缩和固结变形外,还会受采空区岩、土层的变形和移动制约,除垂直方向的下沉外、还有由于非建筑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地基土扭曲。

(3)地基中应力状态不同。一般建筑物会在原自重应力场中形成因其重量产生的附加应力;而采空区上建筑物除其自重引起的附加应力外,还存在由于采矿引起的附加应力。

(4)建筑物地基沉降稳定所需的时间不同。一般建筑物地基沉降稳定的时间为地基土的压缩和固结所需要的时间;而采空区上的建筑物,地基稳定时间还受到地表残余沉陷所需的时间制约。

1.2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的承载能力

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除受建筑物自身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外,还受到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场影响。建议采用地基的临塑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其计算公式为:

(2-1)

式中: 为地基的临塑荷载,kPa;

为基础埋深范围内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为基础埋深,m;

为基础底面下土的粘聚力,kPa;

为基础底面下土的内摩擦角,°;

、 为地基承载力系数,可以查表确定(林在贯等.岩土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鉴于地表的残余移动变形仍然可能达到较大水平且采煤沉陷区地基条件比较复杂,建议在预计的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破坏等级超过Ⅰ级的采煤沉陷区域,进一步加大其地基承载力设计标准值,采用提高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2-2)

式中, 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为按临塑荷载计算的基地承载力标准值,kPa;

为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对基础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建筑物可按表2-1选用(表中L为建筑物独立单元长度,H为建筑物基础底面至檐口的高度)。

表2-1 采煤沉陷区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

地基土的类型 值

砾砂、粗砂、中砂 1.20 1.50

细砂、粉砂、砂质粉土 1.50 1.80

粘质粉土、粉质粘土、粘土 1.40 1.75

1.3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的允许变形量

地基土层承受上部建筑物的荷载,必然会产生变形,从而引起建筑物基础沉降。当场地土质坚实时,地基的沉降较小,对工程正常使用影响小;但若地基为软弱土层且厚薄不均,或地基下方隐伏有老采空区破碎岩体而受到建筑物附加荷载扰动失稳时,地基将发生严重的沉降和不均匀下沉,其结果将影响建筑物的正常、安全的使用。因此,在采煤沉陷区上兴建建筑物,在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条件中,满足地基变形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防止因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开裂与损坏,必须对地基变形特别是不均匀下沉加以控制,要求地基的变形值Δ应满足:

(2-3)

式中, 为地基允许沉降与变形值,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和地基土的类别确定。不同建筑物地基的允许变形值,我国建筑部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结语

采动影响区拟建建筑物的处理措施包括采空区治理、地基基础处理与设计及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抗采动影响设计。该场地对应的地下采空区尚未完全、充分垮落,拟建工程属于先建后采类工程建设活动,为确保拟建建筑物的功能可靠、结构安全,建议应对上述部分房屋对应的采空区进行注浆治理,同时建筑物的设计应采取一定的抗采动影响措施。

参考文献

[1]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氡浓度;保障;居民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氡(222Rn)是放射性核素镭衰变形成的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其与肺癌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低层建筑物室内氡主要来自地基的土壤和岩石,一般占室内氡的 90%左右。据统计,其全国低层建筑物室内氡浓度超过 148Bq/m3限值的比率为 12%。我国以环境氡为目的的调查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开展了区域放射性调查与室内氡调查相配合的工作[2]。近年来,我国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研究课题也已启动[3]。

1土壤中氡浓度的测定方法及步骤

土壤中氡浓度测定的关键是取决于从土壤中采集的空气的质量高低。此次测定所用仪器为FD216环境氡测量仪,属于闪烁瓶检测法

表1 主要检测仪器一览表

1.1布置测量点

在业主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上拟建建筑物范围内布设测量点时,应布设间距 10 m 的网格线,其网格线交点即为测量点,其中当遇到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 m,但是测量点数总数不应少于 16 个,且测量点应覆盖整个拟建建筑物的范围。

1.2 成孔

每个孔的直径宜为 20~40 mm,且孔深宜为 500~800 mm。每个测量点均应采用专用钢钎打孔,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取样器进行取样,当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时应进行密闭,避免过多大气渗入孔中,干扰测量结果;然后将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进行抽气,一般进行抽气 3~5 次。如遇雨天应在雨后 24 h 后进行取样。

2实例分析

2.1建筑场地概况

场地用途:天津湾C地块住宅工程

场地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南北大街与古海道交口

场地面积:C地块地上总建筑面积241432 m3

此次选取的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原有建筑物已经全部被拆除,场地平坦。据该场地岩土工程勘查资料,建筑场地的土壤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和少量的第四纪沉积土层[4]。

2.2测点布置

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工程地点的土壤氡测定目的在于发现土壤氡浓度的异常点。大量资料表明,土壤氡来自土壤本身和深层的地质断裂构造两方面,因此,当土壤氡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须分清两者的作用大小,此时进行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测定是必要的。对于I类民用建筑工程而言,当土壤的放射性内照射指数(IRa)大于1.0或外照射指数(Ir)大于1.3时,原土再作为回填土已不合适,也没有必要继续使用,而采取更换回填土的办法,简便易行,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也就是说,Ⅰ类民用建筑工程要求采用放射性内照射指数(IRa)不大于1.0、外照射指数(L)不大于1.3的土壤作为回填土使用[5]。

2.3测量结果

从防氡降氡角度出发,工程设计关心的地面范围,仅限于可能影响到建筑物室内环境的地面区域,包括建筑物基础所占有的地面部分,以及工程设计中与建筑物相沟通的各种地下通道、地下管线预留沟槽、空洞等所占有的地面部分等。只要这些通道、沟槽、空洞与建筑物相连,那么,其中的氡气就可能相互串通,最终对建筑物的空间造成污染。因此,建筑物施工所涉及的这些地面区域,设计人员均应对其土壤中的氡浓度情况予以关注。

表1 测量结果分析

3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的防治措施

土壤氡水平高时,为阻止氡气通道,可以采取多种工程措施,但比较起来,采取地下防水工程的处理方式最好,因为这样既可以防氡,又可以防止地下水,事半功倍,降低成本。况且,地下防水工程措施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做得很好。只是土壤氡浓度特别高时。才要求采取综合的防氡工程措施。在实施防氡基础工程措施时,要加强土壤氡泄露监督,保证工程质量。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浅(特别是多雨季节)难以进行土壤氡浓度测量。有些地方土壤层很薄,基层全为石头,同样难以进行土壤氡浓度测量。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测量氡析出率的办法了解地下氡的析出情况。实际上,对室内影响的大小决定于土壤氡的析出率。

结论

建筑物室内氡主要源于地下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有地质构造断层的区域也会出现土壤氡浓度高的情况,因此,民用建筑在设计前应了解土壤氡水平。通过工程开始前的调查,可以知道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区域是否已进行过土壤氡测定,及测定的结果如何。工程设计勘察阶段应进行土壤氡现场测定。

参考文献:

[1] 苏晓书,肖德涛,杨彬华. 基于MSP430的多探头核辐射剂量率仪研制[J]. 现代电子技术,2011(05):118-119.

[2] 位楠楠,刘卫,肖德涛,林俊,李燕,陈长虹,IIDA Astuo. 隧道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元素的粒径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2011(05):124-125.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技术

0.引言

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今天,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更为重要,只有控制好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而目前多数高层建筑中存在着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施工情况,这样就造成了梁柱节点处的施工难度增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是由A、B、C三栋高层建筑组成,其中A、C栋为地上28层,B栋为地上30层,地下1层,裙楼3层,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116800m2,建筑高度112.915m。该工程设计为多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中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50、C45、混凝土强度C40、C35、C30、C25,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25。

2.多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方案

当柱、核心筒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2级时(10MPa)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注。但考虑到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可能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可相应采用加插短筋(柱主筋数的0~50%)的方法进行补强。整个方案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当地下室外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柱和核心筒体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级差大于2级以上时,在柱、墙梁底向上10mm~15mm处设置水平施工缝,柱、墙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筑柱和核心简体混凝土到梁底面向上15mm处;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梁柱核心简体距离柱边梁上设置钢丝网片,应在支梁侧模前做好此工作;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顺序为:先核心筒体区梁、柱、墙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其次浇筑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分次浇筑),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分次浇筑)。必须在梁柱节点高区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为避免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入柱、核心筒墙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范围,以及防止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淌过远,造成浪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柱、核心筒墙、梁板节点处四周确定合适的距离(600mm)加设钢丝网。

3.混凝土浇筑方式及流程

混凝土的施工可根据一次浇注方量、浇注种类、混凝土供应情况、气温、机械及人员等情况,每个自然层采取分两次浇注或一次性浇注的方法。其具体方式及流程如下:(1)主体结构中每个自然层作为两个施工段:浇筑柱、核心筒墙混凝土(混凝土浇至梁底向上15mm处)安装梁、模板,梁板钢筋工程+浇筑梁、板混凝土。(2)每个自然层作为一个施工段,即柱、核心筒墙、梁、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顺序:浇筑核心筒墙浇筑柱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4.1确定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单位应提前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提出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技术指标(混凝土加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8h等)。同时应要求实验室考虑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灰比、减少含砂率、减少坍落度、增加石子含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作相应的调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按照相应技术要求进行试配制。试配后制作试块,测量坍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到28天进行强度试验。试验各项指标合格,开出各种配合比单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配合比投料搅拌混凝土。每次搅拌的混凝土要求沙、石料同一产地,水泥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外加剂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

4.2混凝土坍落度选择

在施工现场必须加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输送监督和调度工作。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控制好浇筑进度,确保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在初凝前整体浇筑完毕。同时在现场,应对每车混凝土都进行坍落度检测。

4.3混凝土的运输与浇注

混凝土运输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到浇筑地点。其混凝土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相应的规定。作为拦截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方式,钢丝网片的设置与梁板钢筋绑扎同时进行,位置位于在梁上距柱边距离600mm处,钢丝网片应绑扎牢固,能够抵抗混凝土浇注时的冲击力。浇筑时,先浇筑柱、核心筒墙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区;后浇筑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区,浇筑混凝土的原则允许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至梁上距柱边距离600mm,超过钢丝网片,不允许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入柱、核心筒墙区。对少量通过网眼渗入梁底的冷浆要及时处理干净。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同一层的混凝土,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问,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阶梯形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推进。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浇筑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混凝土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应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应及时,使其不会因温差和强度等级不同而产生收缩裂缝。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面层保持湿润状态为准,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养护,并尽可能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防水抗渗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14天;一般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天;后浇带混凝土养护不少于28天。

5.结语

总之,要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仅限于对工程图纸的了解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方法,材料强度,受弯构件承载力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已涵盖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和设计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本文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和水利工程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UT191一96)中关于受弯构件的结构设计方法、材料强度取值、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比较,供结构设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二、钢筋混凝土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比较

建筑工程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采用以下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水利工程对于基本组合,应采用以下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水利工程中对于偶然组合,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偶然作用分项系数可取为1.0;参与组合的某些可变作用,可根据各类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规定作适当折减;结构系数下d按规定取值。式中叭―结构重要性系数:建筑工程中规定对安全级别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级别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级别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水利工程中规定对结构安全级别分别为1,n,111级的结构及构件,可分别取1.1,1.0,0.9。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在抗震设计时,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下RE。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

―分别为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为―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标准值。

―设计状况系数,对应于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可分别取1.0,0.95,

0.85;

―结构系数,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均取1.2。

2荷载分项系数取值的比较

式(l)与式(2)的形式虽然相同,但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有所区别:建筑工程的基本组合中,在永久荷载分项系数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取1.2,在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则在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或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中都取1.4。水利工程的基本组合中,一般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0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则取1.2。

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表达式的比较对应的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建筑工程为M〔M。,而水利工程为叭.M簇M。。对于同一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结构安全级别相同时,假如在只有一个可变荷载作用下,当考虑各种系数后,按建筑工程表达式计算出来的M值一般都会略小于按水利工程表达式(持久状况)计算出来的下dM,而两者计算M。的方法基本一致,这样可满足水利工程的安全储备略高于建筑工程的要求。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构件,建筑工程需对一种主要可变荷载以外的其他可变荷载均乘以小于1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而水利工程的可变荷载不区分主要可变荷载,可变荷载均不需乘以可变荷载组合系数。显然,为M值比M值提高的幅度会比只有两种可变荷载作用情况下更大些,也可满足水利工程安全储备稍高的要求。

三、材料强度的取值

我国规范将结构构件抗力分项系数7。分解为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7。和钢筋材料分项系数下,,由于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离散程度不同,两种材料强度设计值的折减比例也不同,因此构件的实际受力性能变得不清楚。水利工程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中所用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质相同,只是各自使用的环境不同,结构可靠度的要求不同,所以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要求以及强度设计值的规定不同。两种规范中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比较见表1,钢筋强度设计值比较见表2。

表1

表2

3.1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比较从表1、表2的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50的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抗压及抗拉强度设计值均略小于水利工程的取值。这是由于二者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c.、k确定方法相同,对相同级别的混凝土其几,k取值相同,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存在 fcu.k的关系,而且材料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但两种规范规定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下。的取值不同,建筑工程中下。取1.4,水利工程的 则取1.35。但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50的混凝土,则是水利工程中的相同等级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小于建筑工程中的取值,也就是水利工程更加注重构件破坏时的延

性与承载力储备的协调,即延性差的构件,承载力储备随延性的降低而增大。

3.2钢筋强度设计值的比较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的HRB335,HRB4O()和RRB400级受力钢筋,两种规范中的y,取值都在1.10左右,根据同样的材料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之间的换算公式大,因此其材料设计值基本相同,只有HRB335钢筋在水利工程中的取值采用310N/mmZ,而建筑工程中是30()N/mmZ。

四、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4.1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比较

建筑工程与水利工程尽管各自承受荷载的性质、所处环境以及要求的设计使用年限等不同,但是关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却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l)最小配筋率的取值不同。在建筑工程中,最小配筋率p。lin取0•2%和0•45关伏两者中的较大值,而在水利工程中最小配筋率pmin的取值是0.20%(I级钢筋),0.15%(11,111级钢筋)。

(2)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的考虑。从规范公式可知,两本规范中关于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类似,只是符号表示有所不同。在建筑工程中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承载力的影响,需考虑系数a,(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和系数月,(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x与中和轴高度xC的比值),对于不超过CSO的混凝土,a,都取1.0,月,都取0.8,而C50以上的混凝土,这两个系数取值都会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减少。这种处理能适用混凝土强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也是多数国家规范采用的方法。而水利工程中则没有考虑系数a,和刀。的取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变化。

4.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比较

建筑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比较如下。

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从公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规范采用的公式主要区别如下:

(l)建筑工程的斜截面受剪计算公式里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改成了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关,以适应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斜截面计算的安全性;而水利工程的公式还是沿用建筑工程老规范的规定,采用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这对高强混凝土构件计算偏不安全。

(2)建筑工程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应范围有所扩大,不再仅限于矩形截面独立梁,而是适用于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独立梁,且箍筋项系数取为1.0;而水利工程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还是只适用于矩形截面独立梁,与其对应的箍筋项系数仍取1.25。

(3)建筑工程对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乘以0.8的系数,考虑了弯起钢筋受剪承载力的折减,也就是考虑到弯起钢筋与斜裂缝相交时,有可能已接近受压区,钢筋强度在斜截面受剪破坏时不可能全部发挥作用;而水利工程中则没有考虑弯起钢筋的受剪承载力系数。

(4)建筑工程采用的最小配箍率公式为O•24关伏v,考虑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影响,而水利工程的最小配箍率仅考虑与钢筋级别有关,对于I级钢筋取0.12%,11级钢筋取0.08%。以采用C20混凝土为例,建筑工程对I,n级钢筋计算出来的热、,mi。分别为0.126%和0.088%,基本接近于水利工程中的最小配箍率;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取C25,C3o,C35时其对应的I,11级钢筋计算出来的几v,。i,,分别为0.145%和0.010%,0.163%和0.011%,0.179%和0.013%。由此可见,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最小配箍率的要求也得逐渐提高。

综合上述原因,建筑工程的Vu值比水利工程计算出的砚值小20%左右,但由于水利工程中需要把剪力设计值乘以7。的系数,也就是把剪力设计值提高了20%,实际上二者的安全可靠性也就非常接近。

五、结论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如何解决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带来的水资源用量剧增与水资源补充量剧减、土地需求量剧增与土地面积剧减、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环境局部破坏和污染越来越重等之间的矛盾,使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及其生态环境建设同步、稳定和协调的发展,建立起一个新的、相对稳定不变或逐渐增加的水土资源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系统及其生态平衡环境,为开发建设项目的稳步、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已成为当今开发建设项目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平凉城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分类

⑴城区土地利用分布状况:经调查统计分析,根据平凉市城区城市建设现状总面积33.68km2,其中城市建筑面积20.65km2(包括行政、事业、企业、军事、卫生、学校等单位),占61.34%;公共广场面积0.53 km2,占1.57%,交通道路面积7.28km2,占21.62%;园林绿地及其它面积5.22km2,占15.5%。

⑵城区土地地质状况:本研究中对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分类,主要根据水土资源流失强度、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下垫面材质及其成因、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共分为以下十一类:

硬化区:主要包括建筑、场院、道路等硬化区,总面积23.18km2。

区:主要包括建筑工地区和沙质、土质路面场地等,总面积1.51km2。

③弃渣区:主要为以建筑物基础开挖、场地平整过程中的余土、建筑废料和废旧建筑物拆除后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等松散体堆积地面主体的固体废弃物堆积区,总占地面积1.03km2。

④开挖区:主要为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建筑物基础开挖面、场地平整过程中形成的开挖地面及借土和采沙、采石过程中形成的山体开挖地面,总开挖面积约0.23km2。

⑤填筑区:主要为城市及城郊的路堤、河堤、坝体、坡地场院边坡等碾压填筑面,总面积0.16km2。

⑥冲刷区:主要为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地面洪水等的排水沟渠与排水河道,总占地面积约0.12km2。

⑦绿化区:主要为城市内和城市近郊的公园、广场、单位、住宅、街路等绿化地面,总面积约3.16km2。

⑧种植区:主要包括城内树林、花草、苗圃及草地,总面积2.17km2。

⑨撂荒区:主要为城市与城郊长期荒芜闲置的未利用土地和难利用土地,以及征而不用、多年闲置、荒芜的城市与城郊建筑土地,总面积约1.45km2。

⑩蓄水区:主要为城郊天然形成的水泉、湖泊、积水塘和人工建造的蓄水池、水库等长期或永久积水、拦水、存水、蓄水等用的水域水面,总面积约0.57km2。

其它区:除以上类区外,还有停产、关闭、到闭的厂矿工业区,总面积约0.1km2。

3. 平凉市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⑴平凉市城区水资源流失状况

①平凉市城区水资源构成:城市水资源由地下水资源、河川径流水资源和天然降雨水资源三部分构成。其中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及其下游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最大,河川径流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此,天然降雨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最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及其下游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平凉市城区年水资源总量为19507×104m3,其中城市地下水资源占6.5%,河川径流水资源占86.99%,天然降雨水资源占6.5%。

②水资源流失状况:城市水资源流失,根据造成流失的原因或形成流失的因素,主要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面洪水三种类型。工业废水又分为建筑废水和生产废水两种形式。建筑废水主要包括基坑排水、设备试验排水、建筑物冲洗清洁排水和建筑养护过程中的少量水流失;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各种商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并排入河道中的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废水,据统计,平凉市城区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1085×104m3。生活污水排量在城市排水总量中所占比例大,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再生和重复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如用于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灌溉、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如火电厂发电冷却、混凝土构件预制厂生产养护等用水)。据统计,平凉市城区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13×104m3。城市地面洪水主要产生于城市建筑、场院、道路等硬化区域的建筑物屋面和硬化地面表面,占城市地面洪水总量或城市水资源流失总量的91.27%,据统计,平凉城区年均地面洪水约1270×104m3。

③水资源流失总量:经分析,平凉市城区水资源年流失总量约为2968×104m3。

⑵平凉市城区土壤侵蚀与土资源流失状况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7

关键词:地铁,盾构,穿越,建筑群,控制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shenzhen metro line 2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shield in the complex of buildings across the shallow and recla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rough the shield construction in before and after the techn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overcome the reclamation complex geological and groundwater is big tides engineering problem, successfully through the shallow base brickconcrete building complex.

Key words: the subway, shield, through, buildings, 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55.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地铁主要在城市市区穿行,地铁施工就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地面的建构筑物,尤其区间隧道经常需下穿建筑物。一旦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沉降控制不好,往往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开裂甚至倒塌的事故。现在盾构机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盾构技术,对地表的沉降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但在复杂的填海区,地质复杂、地下水受潮汐的影响大,且地表为浅基砖混结构的建筑物,对沉降尤其敏感,下穿时需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安全穿越。

2、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某标段盾构区间东~水区间土建工程范围包括区间隧道以及区间隧道范围的联络通道、泵房土建工程。区间左线长1061.718m,右线长1057.35m,区间单线隧道总长2119.068m,设置区间联络通道及泵房一座。

本区间左右线为分修的两条单线隧道,位于南水路和蛇口步行街下方。线路从水湾站出发,沿南水路向东穿行,经过蛇口步行街向南偏东方向穿行,直至东角头站。左、右线线间距为12.0~13.2m。

东~区间主要穿越砾(砂)质粘土层,基底为砾(砂)质粘土,地下水丰富,顶板砂层地段易涌水,局部钻孔和砾(砂)质粘土见强~中等风化岩碎块,上部建筑物以天然地基为主。盾构区间右线无正穿的建筑物,盾构区间左线正穿约10栋建筑物,主要为砖混结构,层数4~5层,基础主要为条形基础,埋深约2~3m。

3. 盾构穿越建筑物技术措施及实施效果

3.1 工程重难点

该区间隧道主要穿越砾砂、砾质粘土层,部分隧道围岩中存在球状风化体,球状风化体的体积相对较小,在事前的地质钻探过程中难以精确地全部勘察清楚,因此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往往在较松软的介质,如残积的砂质粘性土中,会突然碰到小体积的非常坚硬的球状体;将会造成隧道管片破损、隧道中心线偏移盾构机损坏、盾构机停机等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同时地下水较丰富,区间隧道从多根管线和多栋浅基础民用建筑下方穿越,现场踏勘发现,区间上方浅基建筑及管线建成时间长,已有老化、破损情况,对地面沉降非常敏感。在掘进过程中不慎,土体塌方导致地面沉降,引起隧道上方管线、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开裂,或上方土体隆起,危及管线及建筑安全。

3.2.1到达建筑物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盾构掘进参数

为了使盾构安全、顺利的旁穿或下穿本标段建筑物,盾构在掘进时收集掘进技术参数 (如土压、推进速度、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配比、二次补浆的位置、频率、注入量、浆液材料选择和注入压力等),提前为左线盾构下穿和侧穿建筑物做准备。

通过对盾构推进参数的试验和分析,为盾构安全、顺利的旁穿或下穿建筑物提供切实可行的包括土压、推进速度、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配比以及二次补浆的位置、频率、注入量、浆液材料选择和注入压力等技术参数和措施。

(2)刀具配置

刀盘是利用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混合含水地层开挖隧道的经验和技术的成果进行设计的。刀盘辐条上安装了标准刮刀和先行撕裂刀。刀具的形状和位置便于开挖和排渣。

3.2.2 盾构通过建筑物过程中掘进控制技术措施

根据其他标段在深圳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经验,结合相对应的初始试验段地表沉降情况,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降低隧道上方土层的沉降量。

1、合理设置土压力,防止超挖

在盾构推进的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土压力值,从而科学合理的设置土压力值及相宜的推进速度等参数,防止超挖,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盾构即将穿越的海马楼、南水步行街商铺、华达大厦等建筑物,盾构覆土厚度为10.11m~13.29m ,沉降控制标准要求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提高正面土压力的设定值,一般正面土压力设定值为刀盘中心地层的静止土压力值的1.4倍,并根据沉降监测结果进行适量的微调。

2、土的改良

使得盾构机能顺利通过砂质粘土、全强花岗岩复杂地段,为了有效地改良渣土性能,盾构机上配备分别独立的泡沫注入系统,膨润土添加系统,用以在不同地层中掘进时改良渣土的性能。

3、穿越时降低推进速度,保证推进速度的恒定、稳定,严格控制盾构推进方向,减少纠偏,特别是大量值纠偏。

① 盾构推进速度对地面的隆沉变形有明显的影响。

盾构推进速度与正面土仓压力、千斤顶推力、土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应综合考虑。

穿越时的推进速度控制在10~30mm/min,日掘进量为6-8环。过快的推进速度,将增加对土体的扰动。

② 严格控制出土量,做到进尺量与出土量的均衡,考虑到本区间开挖断面基本为全断面砂质粘土和全强风化岩,每次出土时将出土量保持与车斗上沿持平,并通过试验计算出土的松散系数,使每环出土量符合计算值。除量的控制外,还要对坚持对每环土样进行地质水文分析,发现与开挖断面地质情况不符时,则马上采取措施。

③ 在推进至建筑物之前将盾构的姿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在盾构机穿越建筑物前,对控制网及井下、隧道内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盾构机根据测得的姿态,将轴线误差调整到小于10mm,以准确的姿态进行推进。

由于施工机械的精度、人工控制的误差、土层的不均匀性以及盾构本身设计轴线的曲率变化等原因,盾构推进过程中其轴线不可能始终与隧道轴线平行,即盾构姿态会随盾构的推进而变化。盾构姿态的变化包括水平姿态变化以及竖直姿态变化,其变化将在盾构四周产生空洞区和扰动挤压区,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在穿越建筑物的推进过程中,间隔一定距离测量一次盾构机的姿态偏差,盾构操作手根据偏差及时调整盾构机的推进方向,尽可能减少纠偏,特别是要杜绝大量值纠偏,适当降低推进速度,从而保证盾构机平稳地穿越建筑物。

4、采取合理的注浆措施

(1)由于同步注浆为流动的单液浆液,注入时是完全没有自立性的物体,容易流失到尾隙处的其他部位,因而注入的区域,特别是管片背面的上顶部位很难充填到,如图2-1,加上同步注浆浆液固结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地下水的稀释,致使早期强度下降,使得隧道上方的土体向未充填到的空隙滑动、坍塌,从而导致地表产生较大的沉降。

图2-1 同步注浆模式图

如前所述,同步注浆后,在管片背后将留下未充填到的部位4(见图2-1),在采取同步注浆后,采用二次补浆的方法及时充填该部位,达到充填完全的目的,如图2-2。

图2-2 二次补浆模式图

(2)同步注浆配比(单位Kg)

水泥(kg) 粉煤灰(kg) 膨润土(kg) 砂(kg) 水(kg) 外加剂

80~140 380~240 60~50 710~930 460~470 按需要根据试验加入

根据刀盘开挖直径和管片外径,可以按下式计算出一环管片空腔的注浆量。

V=π/4×L×(D12- D22)

式中:V —— 一环注浆量(m3)

L —— 一环距离(m) D1—— 刀盘外径(m)D2—— 管片外径(m)

代入相关数据,可得:

V=π/4×1.5×(6.282-62)=4.04m3/环

(3)每环的压浆量一般为空隙的120%~200%,根据以往盾构推进的相关经验及深圳地铁前期盾构推进经验,一般每环的注浆量为建筑空隙的120%,即4.8m3即可满足地面沉降的要求。但考虑到沿线建筑物地面沉降控制标准高,盾构穿越楼群期间盾构推进同步注浆量控制在5.0~5.5m3,注浆损耗率以10%计。另外考虑到隧道开挖断面土层富含水,水压较高,故注浆压力是在注浆处水土压力的基础上提高1~2kg/cm2,并应使浆液不进入土仓和压坏管片或不因注浆压力过大造成地面隆起。

综合各项因素,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0.4Mpa。胶凝时间控制在5h以内。

(4)二次注浆时间原则上在管片退出台车前进行,正常10环补浆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次注浆单独配备注浆泵,注浆前凿穿管片吊装孔外侧保护层,安装专用注浆接头。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一般为0.2~0.4MPa。

5、控制好盾构姿态,确保盾尾间隙均匀

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以往的经验显示,盾构推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不好易造成盾尾处漏浆,地面沉降,因此在盾构穿越建筑物地区期间,确保盾构推进轴线与设计轴线相吻合,盾尾四周间隙均匀。另外通过加大盾尾油脂压注量来防止浆液通过盾尾流失。同时油脂全部采用北京合东双和上海斯科琦油脂,预计每掘进4环,将用一桶油脂。

6、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盾构连续穿越

盾构推进过程中长时间的停机易造成地面大量的沉降,为了确保24小时连续推进,在穿越前对盾构机及其它辅助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检修。对盾构机上现存的机械故障和缺陷,会同设备供应商和专家共同检测修理,并对可能产生的故障预先做好修理准备,对主要设备零件备件,减少在过建筑物段停机检修的风险。

① 同步注浆注浆管全部疏通,确保过建筑物期间正常注浆。

② 盾尾油脂汽阀检查,能正常开启关闭。

③ 集中检查。

④ 冷却水管检查。

⑤ 对分别通往开挖仓面、土仓、螺旋输送机的各路泡沫管进行疏通,保证膨润土、泡沫能及时输送。

⑥ 所有油、水管检查,排除渗漏。

⑦ 辅助设备,包括行车、电瓶车、拌浆机、运浆车全面检查加油。

7、在盾构机试验段阶段,对盾构的各个工艺流程尤其是注浆工艺进行24小时监控,及时记录实际发生的各项数据。

3.2.3建筑物地表沉降控制指标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对于不同的监测对象和不同的监测控制标准,分别采用如下标准:

地面沉降极限值控制在+10mm和-30mm以内;地表沉降、隆起位移平均速率控制在1mm/d,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在3mm/d以内;报警值定为+8mm,-24mm以内。

3.2.4实施效果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8

地震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地震是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断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上部结构的破坏,二是地基失效。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每一次地震灾难都让岩土工程9币和结构工程师们扼腕浩叹:在自然灾害面前,岩土工程师能做什么?

“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是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最初环节,旨在给结构工程师们疹断拟建工程场地的各种“症状”、提供相关设计参数,岩土报告中地震效应评价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震害研究的实践表明,一次地震导致的灾害在空间分布上总有其不均一性,除了结构本身因素外,地质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岩土工程师选择和判别地质环境,评价地震效应,是进行建筑(构筑)物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人员是根据岩土工程师提供的岩土勘探报告,按照不同的地质环境及其可能出现的震害的影响,进行不同标准的设防,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投资,满足抗震安全的目的。然而,有些岩土勘察报告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以下简称为《抗规》)第3.3节、第4章相关规定,特别是没有按照《抗规》中第1.0.2条、第4.1.9条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第5.7.2的强制性要求进行分析评价。对地震效应的评价缺乏科学数据支撑,甚至抗震概念不清晰,随意性较大。

例如,1)岩土勘察报告在无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报告的依据下,随意降低或提高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和设防分类标准。2)岩土勘察时未做剪切波速的试验,凭经验进行场地土类别的划分。3)某住宅小区用地不到0.2km2,同一场地内各栋建筑的地基土类别不同,有II类、III类,缺乏地震效应评价的基本概念。4)石灰岩地区岩层起伏面高差较大,不加分析就判定其为不利地段或危险地段。本文针对岩土勘察过程中地震效应评价所涉及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2几个概念的厘定

要正确、合理地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对其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厘定是十分必要的。

2.1场地与地基

一般情况下,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在抗震设计中,场地是“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的“工程群体”所在地。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地震反应谱是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对于某个实际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和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对场地的界定,是文献中提出的“地震工程地质单元”的概念,即同一场地在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可能对地震动影响上都有相同或相近作用的场地土。可按不同尺度来划分,一般情况其范围以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地基是指建筑物基础下主要持力层的岩土,包括压缩层或影响层。我国多次强烈的地震的震害经验表明,在遭受破坏的建筑中,因地基失效导致的破坏也不少见,这些地基主要有饱和松砂、软弱黏性土和成岩状态严重不均匀的土层组成。而大量的一般天然地基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天然地基抗震验算中,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调整,其调整系数一般在1.1至1.5。

2.2场地土地震效应

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的破坏,还有场地条件的因素。包括场地地震动效应和场地破坏效应,地基土的介质效应和地基效应的综合即为地震效应。场地地震动效应,主要为抗震设防验算与构造提供依据。在岩土勘察的分析中,主要以场地土类别、不利地段等因素进行描述,场地破坏效应主要为场地选择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提供依据。在岩土勘察的分析中,主要以有利地段、一般地段、不利地段、危险地段进行描述。不利地段主要指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的场地。《抗规》明确规定:对不利地段应提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危险地段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抗规》明确规定: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2.3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设防类别’

在我国2001年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四代区划图)就包括了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A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B1),这是我国抗震设计的基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以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中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为基础编制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是以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即Tg)为基准编制的,考虑了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的影晌,与设计地震分组相当。

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是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表述,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见表1。

建筑抗震设防,除了按建筑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外,还要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进行设计,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在抗震设计中,将建筑分为四大类,即特殊设防类(简称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和适度设防类(丁类)。不同设防标准的建筑确定其地震作用时的依据不同,故勘察时进行评价的标准应与之匹配。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见表2。

3 场地土地震效应评价

3.1如何划分场地对建筑抗震有利与不利?

国内外的地震宏观调查资料表明:不同岩土构成的同样地形条件的地震影响是不相同的。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和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饱和粉土、砂土液化等。《抗规》(2008版)将场地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三类,为勘察设计提供了综合地质、地形和地貌的定性依据(表3)。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中,经常遇到介于有利地段与不利地段之间存在“中软土”如何界定的问题,2010的新的《抗规》,对此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4.1.1条中将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四类。增加了一般地段,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在一些勘察报告中,场地开阔、平坦且地质均匀的中硬土层,只是下部岩层表面高差较大,在不考虑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不结合地形地貌、不考虑地基础型式和基础埋深,更不考虑可能采用的技术措施,便定之为“不利地段”,造成相关人员提出建筑必须避开的要求,这种划分和造成的后果,显然有失偏颇。划分场地对建筑抗震有利与不利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岩土特性的影响综合在一起加以评价,这是场地土对建筑抗震有利与不利的划分与地

基评价的根本区别,有利与不利地段主要考虑了不均匀地层的震害放大作用,是对场地类别划分的有益补充。

3.2如何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是在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必须进行的工作。《抗规》采用双参数分类方法,一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二是场地覆盖层厚度。

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依赖于实测剪切波速,测试方法有跨孔法、单孔法和面波速。对测试数量《抗规》明确规定:初勘时,测量的钻孔数量应为控制性钻孔数量的1/3―1/5,且不宜小于3个:详勘时,单栋建筑的剪切波速测量孔不宜小于2个,处于同一地质单元下的高层建筑群每栋建筑下不得小于1个。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30m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4确定。或根据地区经验,结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反推剪切波速。

式中,dO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间的较小值;十为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l为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的厚度,vsi为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剪切波速,n为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一般情况下,覆盖层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的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层中扣除。这样使场地土类别的判别更趋合理。

《抗规》将覆盖层厚度按0m、3m、5m、1 5m、50m、>80m分为八个档次,其上界面为设计地坪标高,下界面为基岩面。对无确切地质资料确定覆盖层厚度的场地,为划分场地类别布置的勘探孔,其深度应大于覆盖层厚度。对中软土,当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时,孔深应大于50m;对于软弱土,当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时,孔深应大于80m,并分层测定剪切波速。

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四类(表5)。

然而,在我们的工程勘察中对场地类别划分中经常出现下列问题

(1)波速测试工作量不足,滥用地区经验

高层建筑的剪切波速测试工作不足已是司空见惯,主要表现为小区的测试点不足和测试深度不足,譬如,有的剪切波速仅凭直观判别测至所谓的强风化岩顶面,而实测剪切波速远没达到500m/s的标准。更有甚者,按所谓的地区经验胡诌几个波速值计算,其后果可想而知。

特别地,受勘察深度影响,有时未能真正揭示覆盖层厚度。而未考虑区域地质资料的利用,必然影响场地类别的判定。

(2)未考虑场地现状与设计标高的矛盾

前文述及,等效剪切波速的测试及覆盖层厚度的确定,都是从“地面”开始,此地面是建筑物使用期间的地面(设计地面标高),而非勘察期间的现状地面。勘察阶段,场地的填挖工作多未展开,大填大挖现象并不鲜见,场地现状与规划标高相差径庭,若不考虑“地面”的真正含义,极可能产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后果。

(3)忽视基础埋深及地基处理的影响

建筑物基础通常有深基础和浅基础之分,GB50011―2001给出的建筑场地类别依据的是地面下20m范围内的地层性状和覆盖层厚度,对于高层建筑,往往有多层地下室,其基础埋深与天然地基的差异显而易见。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尚规定地下20m时土中加速度为地面加速的1/2~2/3,但我国仍沿有浅基础考虑,只能从其规定。

但对软弱场地,如大面积的、厚层的填方工程,因其不均匀性和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常会采用强夯法、挤密法或垫层法等处理措施,甚至采用“满堂红”的CFG桩处理。处理后,不仅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大幅度提高,其抗震性能也会得到很大改善,若仍沿用勘察期间的场地类别,必然减弱地基处理的技术意义和经济价值。

(4)对覆盖层厚度或等效剪切波速位于分界线附近的情况(相差15%)不加推敲

目前勘察单位采用的是单孔法,给出的往往是单孔等效剪切波速。如长沙某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5m,其中一孔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98m/s,其场地类别为II类,另一孔为132m/s,场地类别为III类。那么,如何确定其场地类别,按前者,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按后者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由此引起的结构总造价在15%以上。有的勘察报告采用场地内各地层波速平均值和土层平均厚度来计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对均匀场地而言其结果无大差异,对非均匀场地会弱化软弱地层的影响。

对此类问题,应根据《抗规》规定,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规范中提供了用于设计地震第一组的连续法插入方案(图1)。

3.3地震液化判别应注意什么?

当场地内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土时,除6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它包括3个方面:①判定场地土有无液化的可能性;②评价液化等级和危害程度:⑨提出抗液化措施的建议。

液化判别宜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判定,常用的手段有标准贯人试验、静力气触探和剪切波速。

初步判别考虑:①地质年代:②粘粒含量:③基础埋深、地下水埋深和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

根据地质年代与粘粒含量判别不易出错,但对③条往往忽视其作为天然地基的前提,同时对地下水位深度多采用勘察期间水位而忽视其为“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

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 m的范围内进行;对于采用桩基或埋深大干5 m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 m。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察点不小于3个且勘探孔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试验点的竖向间距宜为1.0~1.50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小于6点。当饱和土标准贯入实测锤击数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时,应判为液化土。

评价液化等级的基本方法是“逐点判别、按孔计算、综合评价”。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并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

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①地震液化判别的勘探点数量不足,判别深度及液化指数、液化等级计算错误。甚至于不足3个勘探点就进行液化判定或按错误分层进行液化评价。

②依据不充分:如未考虑建筑物的设防类别,进行液化判别时的地下水位深度未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最高水位而采用勘察期间的平均地下水位。

③对明确存在液化地基的场地,未结合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提出抗液化措施,或提供的措施不当。

3.4如何进行断裂地震工程分类?

地震往往与断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震的发生多是由于某一构造带全部或局部活动,导致地壳岩石断裂或原有断裂发生错动而引起。

资料表明,我国80%的破坏性地震同活动断裂,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断裂有关。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重大工程场地应进行活动断裂勘察。尤其是存在发震断裂时必须对其工程影响进行评价。

工程地质上一般将活动断裂界定于中更新世(戴联筠,1984),它是近代历史上有过活动和正在活动的断裂:全新活动断裂为在全新地质时期(10000a)内有过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今后一百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根据其活动性、平均活动速率和历史地震震级分为3级。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a来)发生过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a内可能发生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可定为发震断裂。

4结论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加强地震预防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震害实例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抗、救措施,人类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震的毁灭性打击,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在勘察阶段,运用科学手段,根据具体场址的地震、地质条件确定不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有利于增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和资金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1―2001)是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而颁布的国家标准,违犯现行规程、规范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点在推行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后将显得更为严峻。正确地理解规范、合理地运用规范,既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正是笔者不怕挂一漏万,从勘察角度对GBS001 1―2001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的初衷所在。

参考文献

[1]蒋溥。场地地震效应及其预测的某些考虑[J]。地震地质,1989,11(1):101~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1―2001(2008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林宗元主编。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上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北京。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9

【关键词】土石方施工;系统分析;土石方调配;施工管理

引言: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的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调配方案制定与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1 土方调配基本原则

(1)力求达到挖方与填方平衡和运距最短的原则;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的原则.进行土方调配,必须依据现场具体情况、有关技术资料、工期要求、土方施工方法与运输方法,综合上述原则,并经计算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调配方案.

(2)调配区的划分应与房屋或建筑物的位置相互协调,满足工程施工顺序和分期分批施工得要求,使近期施工与后期利用相结合;调配区的大小应使机械和车辆得功效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土方运距较大或场内土方不平衡时,可根据附近地形,考虑就近借土或弃土,作为一个独立得调配区。

(3)应力求达到挖方与填方基本平衡和就近调配,使挖方量与运距的乘机之和尽可能最小,即土方运输量或费用最小;土方调配应考虑近期施工与后期调配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分区与全场相结合的原则,还应尽可能与大型地下建筑物的施工相结合,以避免重复挖运和场地混乱;

(4)合理布置挖、填方分区线,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5)好土用在回填质量要求高的地区;土方调配应尽可能与城市规划和农田水利相结合,将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做到文明施工。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施工系统分析

本工程施工安排总体指导思想为: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工程工期、确保环保水保达标;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先进的机械和设备,科学组织,严格管理,优化配置,分段施工,分区布局,充分准备,精心施工。高标准控制工程、高水平建设工程、高效率完成工程,工程竣工全面满足要求。

2.1土石方开挖。

土石方开挖是将土和岩石进行松动、 破碎、 挖掘并运出的工程。挖是将土和岩石进行松动、 破碎、 挖掘并运出的工程。按岩土性质,土石方开挖分土方开挖和石方开挖。按施工环境是露天、地下或水下,分为明挖、洞挖和水下开挖。在水利工程中,土石方开挖广泛应用于场地平整和削坡,水工建筑物(水闸、 坝、 溢洪道、水电站厂房、泵站建筑物等)地基开挖,地下洞室(水工隧洞、地下厂房、各类平洞、竖井和斜井)开挖,河道、渠道、港口开挖及疏浚,填筑材料、建筑石料及混凝土骨料开采,围堰等临时建筑物或砌石、混凝土结构物的拆除等。

2.2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

2.2.1人工土、石方一般规则

1)挖土一律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起点,深度按图示尺寸计算

2)按不同的土壤类别、挖土深度、干湿土分别计算工程量。

3) 在同一槽、坑内或沟内有干、湿土时应分别计算,但使用定额时,按槽、坑或沟的全深计算。

2.2.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1)平整场地的界定 ――是指建筑场地自然地坪与设计室外标高高差±30cm人工挖、填土方及找平,便于进行施工放线。围墙、挡土墙、窨井、化粪池等不计平整场地。

2)平整场地范围 ――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调配施工措施

在计划管理中不仅计划切合实际,而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①实际调制:对施工进行集中而灵活的指挥,按照施工作业计划调度劳力、机桥、并对施工中临时发生的矛盾进行解决,从而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②加强足额管理。结合工地其体情况,制定切实的施工定额,实际多劳多得。③加强对机桥的维修管理,确保施工机械的经常保养与定期维修,提高机桥的完好率与出勤率,在施工中,按施工机桥的修理间隔期定额,结合施工进度情况,对所有机械做出统一的检修计划,既保证检修又不误工程施工。④注意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统计分析。工程队要设统计员,及时统计工程进度,以便发现工程进度是否拖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克服施工中的薄弱环节。

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应用

4.1本工程建设净用地面积为26549.4O,总建筑面积119472.8O,地上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97911.7O,住宅建筑面积94812.4O。地下设置一层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场,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所,平战转换通过临战封堵来完成。建筑物地下部分层高为5.4M,庭院广场地下部分层高为3.9M,上设置覆土层1.2M,室内外高差0.3M。地上建筑为8栋各18层的高层住宅,层高均为3.1M。

结构形式为纯地下室部分采用独立基础加抗水板,地下室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部分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体系采用框剪核心筒结构。本工程±0.000为490.00M,原土平均标高为488.00M,地下室平均开挖深度为-6.00M,计黄海高程484.00M左右。

4.2在严寒地区引水式电站中,引水渠道长达64.69km、流量100m3/s,在国内少有。电站压力管道长2.06km,未设置调压设施(地形限制),泄水槽落差大、弯道多,消能工布置和设计要求高。泄水槽和尾水渠衔接段因地形限制优化布置形式关键。渠道沿线地基探察点多、面广,前期和实施阶段均应进行深入细致勘探。沿线涵洞多、气象水文调查繁琐,泄流能力设计应充分。冬季引水发电渠道面临结冰问题,应进行深入论证,应加强电站冬季引水、排冰和发电运行研究。不同部门间调度管理繁琐、困难。

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意义

水能为自然界的再生性能源,随着水文循环,重复再生,水力发电在运行中不消耗燃料,运行管理费和发电成本远比燃煤电站低。水力发电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小,因此水力发电所获得的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法及应用等各个方面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较为先进,并且还在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水利水电专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我们的技术,使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土石方施工技术能够保持住不断进步的步伐。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10

关键词: 设计概算; 编制;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工程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额度的概略计算,是初步设计文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概算投资包括了水利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所需的全部费用。初步设计阶段对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形式、主要尺寸以及机电设备的型号、规格等均已确定。保证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拟建项目投资,对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至光主要的作用。设计概算是由造价人员根据相应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及说明、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概算定额 (或概算指标 )和概算编制规定、各项费用定额 (或取费标准 )、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 用科学的方法计算、编制和确定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建设费用的工程造价文件, 也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与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的投资金额, 是该工程建设的最高限额; 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施工图预算及编制招标标底报价、签订总承包合同和贷款合同及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设计概算的作用如此重要, 如何才能合理编制好设计概算呢? 以下对编制工作中遇到的几个较为特殊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根据工程混凝土试验资料合理拟定掺粉煤灰混凝土材料配合比问题分析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根据该工程设计要求,包括泵送混凝土在内的各不同规格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均要求掺粉煤灰, 但是, 在编制该工程的设计概算时, 没有合适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定额可参照, 为概算编制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经过积极探索并请教专家, 采取了参考该工程混凝土试验资料来拟定掺粉煤灰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方法, 确定不同规格混凝土的每 m3混凝土材料用量, 并在其基础上考虑扩大系数进行调整, 水泥扩大系数取 1.13, 粉煤灰、砂、碎石扩大系数取 1.1。通过这一方法, 很好地解决了无现成配合比定额可用的情况下, 合理确定配合比的问题。

二、根据具体设计级配确定坝体反滤料、粗砂碎石垫层及过渡料项目单价问题分析

在土石坝体填筑中, 坝体反滤料、粗砂碎石垫层及过渡料虽然都是采用砂石混合料进行填筑, 但因设计级配不同, 相应项目单价实际上是存在差异的。在多数设计概算编制中, 由于相应阶段的设计深度不够, 工程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反滤料、粗砂碎石垫层及过渡料 3个项目提出具体的设计级配, 造价人员编制概算时, 对不同设计级配的反滤料等项目笼统地按照定额统一选取相同的单价, 导致设计概算结果出现很大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细化设计指标, 根据具体设计级配进行计算, 才能确定过渡料等项目的单价。以某工程水库土石坝为例, 粗砂碎石垫层的实际设计级配为砂、碎石各占 50% (概算定额中分别为 20%、80% ), 笔者与设计人员进行细致沟通, 在明确粗砂碎石垫层的实际设计级配后, 通过计算, 得出适合本工程的粗砂碎石垫层单价为 76. 66元 /m3。而反滤料及过渡料只有设计级配的上、下包络线资料。根据包络线资料, 拟定该工程反滤层和过渡层的石料设计级配: 反滤层中砂占 10%, 碎石占 90%; 过渡层中碎石占75% , 块石占 25% 。通过计算, 确定了反滤层项目单价为 70.74元 /m3, 过渡层项目单价为 66.75元 /m3。

三、高塑性粘土填筑与普通粘土填筑的单价存在差异问题分析

高塑性粘土比较特殊,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该类粘土需向距工地约 54km 的特定土料场购买, 其粘土料的料场购买价为 48元 /t ,粘土密度为 1.97t/m3, 经折算后土料购买价为 94.56元 /m3, 运到工地材料结算价为 215元 /m3, 以该材料运到工地结算价进入项目单价综合分析计算, 高塑性粘土填筑项目单价为 376.12元 /m3。而一般的坝体粘土心墙填筑的项目单价为 31元 /m3, 两者之间的单价差异较大, 如果不对两者加以区分处理, 将导致设计概算结果出现偏差。

四、合理确定建筑安装工程综合税率问题分析

建筑业涉及的税种为营业税和附加税, 附加税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税。对于建筑业而言,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税均以营业税为计税基数,营业税为建筑业税金的基本税种。建筑业的营业税为价内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税率为 3% 。教育费附加以营业税税额为计征依据, 税率为 3%。城市维护建设税以营业税税额为计征依据, 其中建设项目在市区的, 税率为 7% ; 建设项目在县城、镇的, 税率为 5%; 建设项目在市区、县城或镇以外的, 税率为 1%。则建筑安装工程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综合税率为: 建设项目在市区的, 综合税率为 3.41%; 建设项目在县城镇的, 综合税率为 3.35%; 建设项目在市区或县城镇以外的, 综合税率为 3.22% 。因此, 建设地点虽然在市区或县城镇以外但其行政区域归属于市区或县城镇的工程, 其建筑安装工程综合税金应按 3 .35% 计算。如某在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其建设地点在距某市县城约 20km的高山地区, 但其仍属于城镇行政区域范围, 故按县城镇取税, 即取 3 .35%计算建筑安装工程综合税金。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11

关键词:山区地基;特点;处理措施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不断的得到发展,处理方法不断地成熟,为工程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但是山区地基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贵州山区地基比较复杂,处理难度大,对技术要求很高,要进一步完善山区地基处理技术,推动山区建筑的发展。

1 山区地基的特点

山区地基处理的前提就是充分认识山区地基的基本的特点,贵州山区地基具有如下特点:

1.1 山区基岩起伏大

山区基岩起伏变化大由于基岩起伏变化大,覆盖土层薄厚不均,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常会部分落在基岩上,而另一部分落在土层上。某小区场地就是此类地基状况的代表,小区依山而建,山体基岩出露在场地的东部,覆盖土层薄厚不均,局部还有基岩。

1.2 山区地表高差悬殊

山区地形高差一般较大,往往沟谷纵横,陡坡很多,因而平整场地时土石方工程量大,平整后常使同一建筑物的基础部分置于挖方区,而另一部分置于填方区;或一部分基础置于河漫滩,而另一部分基础置于土层上。某国际酒店,建造在河镇的土幢沟内,其商务酒店的基础就是部分置于挖方区,而另一部分置于填方区;某新城小区的5#,6#,7#商住楼的场地地基就是一部分座落于河漫滩的碎石土之上,而另一部分则座落于I级阶地的粉质粘土之上。

1.3 各种成因类型的土层很常见

这些岩土的力学性质往往差别很大,软硬不均,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分布有很大差异,土层厚度变化很大。“岩土性质复杂”很好的一个例子,同样也是在某园小区,场地内有白云岩中风化层和强风化层、有残积形成的含粉质土角砾、有坡积形成的粉质粘土、还有小溪冲积形成的细砂等。

1.4 大块孤石外露的地基

大块孤石常出现在山前洪积层或冰碳层中,在这类地层上勘探时不要把孤石误认为基岩。这类地基的变形条件对建筑物最为不利,在地基处理时,应使局部部位的变形与周围的变形条件相适应,否则极易在软硬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某中心小学宿办楼场地地基中,山前洪积形成的碎石层内就有大块孤石出露。

1.5 局部软弱土层

山区地基中常遇到河道沟谷的淤泥、细砂、古池塘、淤泥质粘性土等局部流塑一软塑的土层,虽一般面积不大,对建筑物的影响也是局部的,但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某中学2#公寓楼场地中就有一条宽3.00m左右、纵穿建筑物场地的沟渠,其内土层为饱和、软塑、中偏高压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的杂填土,与场地四周可塑-硬塑、中偏低压缩性的粉质粘土形成明显差别。

2 山区地基处理方法

针对以上几种不均匀地基的特点,可采取以下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2.1 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尽量采取浅埋基础

当地基上部土层的强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厚度,而其下分别为软弱土层和硬土层时,应优先采用浅基础较为经济合理;山区大多数建筑物场地地基的上部为强度较高、厚度大约2.00~3.00m可塑-硬塑的粉质粘土,而下部为承载力较低、厚度较大的软塑-可塑粉质粘土,工程实践中对多层建筑物均采用的是浅基础,图1为覆土层示意图。

2.2 换填垫层法

换填有两种,一种是以硬换软,另一种是以软换硬,其目的均是为了使建筑物均匀沉降,回填的材料要与周围天然好土的压缩性相近。在同一场地,硬地基土少,软地基土多,可以采用以软换硬的换土法。如某公司住宅楼,因其场地是在拆除的旧房地址之上,基坑开挖后,有一小部分地基土为旧房地基处理时形成的灰土垫层,和周围天然形成的粉质粘土相比,其强度较大、含水率低、压缩性低,因此地基处理时将这小部分灰土垫层挖除后,用和周围土质相同的粉质粘土进行分层碾压回填。而若在同一场地,软地基土少,硬地基土多,则宜采用硬换软的换土法,根据周围天然好土的性质,选用灰土或砂石等换填。这种地基情况在大多数浅基础地基中经常出现,如:场地内有废弃的枯井、古墓、沟渠等问题坑,处理的方法是将问题坑内的杂填土全部剔除,用3:7灰土进行分层碾压换填,或根据问题坑的特殊情况用毛石混凝土回填。另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软硬地基各占一半,其压缩性相差较大,则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与局部换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沉降缝的宽度不小于70mm。

2.3 桩基或复合地基

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或软弱土厚度较大的、或因地基沉降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相互影响时等等,一般采用各类桩进行处理。依据目前的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多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粉喷桩、旋喷桩、钻孔灌注桩等。在山区的开发区,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时,大多采用的是粉喷桩、旋喷桩、钻孔灌注桩,另还有CFG桩;对含水率和孔隙比比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也可采用砂桩、石灰桩等进行挤密。例如某体育局的体育教学综合楼由于其场地东部存在有软弱的粉质粘土层,就采用的是石灰桩对软弱部位进行地基处理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松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当软弱土厚度小于5m且水位较高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也可考虑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此方法能减少地基处理时开挖基坑的土方工程,可以节约人力和缩短工期。以上各种桩均应穿过软弱土层,将基础支撑在坚硬土(岩石)层上,使建筑物的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图2为桩基施工示意图。

2.4 设置褥垫

对于大块孤石出露的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50kPa、房屋为单层排架结构或一、二层砌体承重结构时,宜在基础与岩石接触部位,将其顶部削低,做厚度宜为300~500mm的褥垫,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等材料,夯填度应根据试验确定。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或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可适当调整建筑平面位置,也可采用结合结构措施综合处理。例如,某中小学宿办楼的地基处理,是将大块孤石顶部削低至基础设计标高下500mm,然后用和其周围土质相同的土夹石分层夯实做褥垫。

3 山区地基处理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针对山区不均匀地基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山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均比较复杂,地下水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设计、施工均应考虑这一特点。因此,必须应先查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才能对地基采取因地制宜的合理方案。

(2)为了保持山坡稳定和减少土方开挖,建筑物一般应沿冲沟和山坡布置,即平行于等高线方向布置。当挖方无困难时,一般以多挖少填为宜,但应考虑斜坡的稳定性。基础应浅埋,尽可能位于老土层上,因为挖方区地基承载力一般较填方区为高,基础可以作得小一些。同时,合理利用填土地基,对山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填土地基的关键是提高填土的密实度,因此,要统一规划,安排好平整场地、地基土压实处理及基础施工的综合方案,提高填土质量。

(3)充分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采取地基处理和建筑、结构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办法来解决不均匀地基的变形问题。

(4)山区建设软硬不均地基比较复杂,在设计时应考虑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差,谨慎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桩基础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选用什么样的桩型及工艺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具体条件确定。为了保证质量,应在现场进行桩的静载试验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

(5)建筑物的基(槽)坑开挖后,须按规范进行全面钎探,以查明场地内暗洪及软弱土夹层等的分布情况,同时在基础施工前,应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建设和施工单位联合进行验槽,经确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基础施工应作好隐蔽工程记录、特殊处理记录。

(6)山区建筑物,由于其地基土的不均匀性,应加强沉降观测。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就应设置好观测点,开始进行沉降观测,并对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山区建设处理软硬不均地基积累资料。

4 结 语

山区地基与普通地基不同,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针对山区地基的基本特点,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山区地基处理只有立足于实际,结合实际的工程特点和对地基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地基处理的最终目的,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定的地基。

参考文献

[1]刘华栋.浅谈山区构造物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J].山西建筑.2008(07).

[2]赵建永.山区不均匀地基上的基础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3).

[3]李邵同.山区建筑地基基础常见的主要问题与防治[J].中国西部科技.2006(01).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范文1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概念;地震效应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get to have in the operating process geotechnical parameter, and then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se parameters based types Suggestion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accurate, the specific geological material.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ere introduc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connaissance; Concepts; The earthquake effect

中图分类号:DF7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利用这门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是广大岩土工程师的追求。本文仅就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概念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各类土的设计参数,其报告质量对工程的安全和造价起到重要作用。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2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2.1勘探深度及勘探间距

影响勘探深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再者,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间距不同。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2.2野外地层划分

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素,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技术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是,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问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勘探质量。

2.3取样和原位测试

在采取Ⅰ,Ⅱ级原状土试样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腊,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入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有的勘察单位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层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3 室内土工试验工作方面

3.1室内测试

通常室内测试的问题主要是岩土样送达试验室后未及时开样测试,或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例如对要求饱和的土试样,未按规范要求达到饱和时间进行测试;固结试验的压力值达不到上覆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要求,很多测试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平行测试,提供的岩土报告可靠性差,出现很多与现场矛盾的数据;对于高烈度地区在规定的抗震判断深度范围内的粉土未做粉粘性含量测试。导致高粘性含量的粉土也判定为可液化土,造成投资浪费等现象。因此,土工试验室应及时将送达的土样进行开样测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3.2内业资料整理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前该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以下方面:

(1)对设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和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成果。勘察人员在录入试验数据的过程中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在勘察报告的编写过程中,试验数据及编录表的录入约占10~15%的时间,因此实现试验数据电子版本的通用及野外编录工作的电脑录入,可以大大提高勘察报告的编写速度。

3.3设计、勘察人员的互动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勘察报告中在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勘察和设计往往隶属不同的部门,勘察部门在勘察报告提交之后,就万事大吉;设计部门收到勘察报告时,只看剖面图、柱状图和岩土参数,对地基处理建议等重视不够。此外,勘察人员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偏重于查明岩土情况,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往往比较空泛,久而久之,设计人员对勘察建议重视程度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具体工程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作为勘察部门,勘察前应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部门。在进行勘察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建筑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做到目标明确,为设计部门提供详实有效的勘察资料。

4 岩土工程分析方面

4.1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地基均匀性评价都有明确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试图从定性定量方面作一些努力,与同行探讨。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平面和深度范围,根据工程勘察阶段和任务的不同,其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选址阶段,应首先确定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在整个工程和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评价。而在详勘阶段对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为评价范围,即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其深度评价范围,首先应明确拟建工程的用途、结构、荷载及发展、地区设防标准等多方面的情况,一般而言,应满足以下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对于条形基础为基础底面以下3倍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础底面以下1.5倍基础底面宽度,且评价深度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3)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

4.2关于地震效应的问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做剪切波速试验有明确规定,但这个规定没有区别强地震区和弱地震区,而且地基处理后其剪切波速值也发生了变化,场地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在岩土工程评价及地基设计时有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重要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的钻孔应达到覆盖层一定深度,其直接影响场地类别判定及建筑工程的抗震造价。对于液化判别,目前规范要求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以静力触探为辅,有经验的地区可采用剪切波速。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布置工作量,即可减少标准贯入击数偶然误差引起的差异。液化判定时,应对不少于6个液化判别点分别计算,综合判定;对于薄层有时会出现一层点数不够的情况,出现该情况时应采用静力触探或补充工作量来增加判别点情况,不宜轻易下结论,特别是对于出现一层仅有两个液化点且液化结论不同的情况,更应补充工作量来增加判别点。

4.3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岩土勘察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1]顾宝和、高大钊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