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具设计方案

家具设计方案

时间:2023-06-07 09:10:01

家具设计方案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唐朝吉祥图案 当代家纺图案设计 传承 创新

1 家纺图案设计对唐朝吉祥图案的应用

家纺图案设计中对唐朝吉祥图案的应用十分显著。在现代家居纺织品的图案中,有很多图案设计就是对唐朝吉祥图案的借鉴,从而使家居纺织品更加具有民族精神,进而拉近消费者与设计者的距离。在传统的唐朝吉祥图案中,福、禄、寿、喜、财、吉是比较核心的内容。而家纺图案设计不仅继承了这些核心设计观念,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所以,现代的很多吉祥图案不仅具有唐朝的遗风,还展现出了时代的个性。就拿“五福捧寿”这个吉祥图案来说,就在很多家纺图案设计中得到了应用。而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案,就是唐代吉祥图案在家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此外,“祥云”这种图案是纹和吉祥文字的结合,在唐朝象征着吉祥美好,并常用在建筑窗棂上被应用。而在现代的很多床品和窗帘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吉祥图案。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唐朝吉祥图案在家纺图案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 唐朝吉祥图案在当代家纺图案设计中的传承研究

2.1 传承的理念分析

在家纺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想要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传承,就要具有取其“形”、延其“意”和传其“神”的设计理念。首先,“形”是图案造型的最基本的元素,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并进行了文化蕴涵的表现。所以,设计者想要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继承,就需要进行其形状的选取。其次,唐朝吉祥图案普遍带有着吉祥的寓意,所以才能够得到广泛流传。而丰富的寓意还是吉祥图案的重要特征,所以设计者在进行唐朝吉祥图案传承时,就应该进行这些图案寓意的延伸,进而进行图案灵魂继承。再者,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都讲究是否能够传“神”。而“神”的传达不仅能够体现图案的寓意,还能够使图案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所以,家纺图案设计者想要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传承,就需要进行图案“神”的传达[2]。

2.2 传承的方法分析

在进行家纺图案的设计时,想要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传承,就需要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

首先,设计者可以借助汉字的谐音进行唐朝图案中传统寓意的传承。就比如“鱼”与“余”是同音,所以人们常用莲花和鱼组成的吉祥图案来表现“连年有余”的寓意。其次,设计者可以将几种唐朝吉祥图案组合起来,从而进行图案寓意的表达。而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综合表达法,具有着使图案更丰富的特点。再者,唐代吉祥图案往往带有设计者很强的主观意识,所以设计者可以传承这种自由随意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唐朝吉祥图案新的寓意,从而完成对唐朝吉祥图案的传承。

3 当代家纺图案设计对唐朝吉祥图案的创新研究

3.1 创新的理念分析

在进行当代家纺图案设计时,设计者需要拥有进行唐朝吉祥图案创新的理念进行图案的应用。一方面设计者需要对唐朝吉祥图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来自设计者内心的创意。另一方面,设计者要保证创新理念与利益的分离,进而使唐朝吉祥图案的创新应用更具有意义。再者,设计者要具有融合多种文化的观念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创新应用,进而使唐朝吉祥图案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时尚品味。

3.2 创新的方法分析

想要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创新设计,设计者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创新方法。首先,设计者要进行唐朝吉祥图案中的造型元素的提取,进而使复杂的图案得到一定程度简化的同时,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而时尚且个性的图案设计方法是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设计者可以进行多种唐朝吉祥图案寓意的融合,进而进行家纺图案的设计。而这样设计出的图案不仅将具有多种寓意,还会具有一定的新意。再者,设计者要在唐朝吉祥图案中融入时代元素,进而使吉祥图案拥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从而完成对唐朝吉祥图案的创新设计。

结语

总而言之,唐朝吉祥图案的应用,使人们对家纺产品具有了一定的亲切感,进而促进了家纺设计的发展。而当代家纺图案设计在应用唐朝吉祥图案过程中进行的创新,又使得家纺图案拥有了更多的时代精神,进而促进了家纺设计的国际化发展。所以,对于从事家纺图案设计的设计者来说,不仅要掌握传承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还要掌握传统吉祥图案的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在家纺图案设计中更好地进行唐朝吉祥图案的应用。

参考文献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明清家具;纹案;现代家具;设计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进步,人们对家具的造型需求也有所增长,将传统纹案应用于现代家具的造型里,这种家具既有传统家具的端庄、大气,也有现代家具的美观、时尚,创造了符合现代人生活要求和审美要求的新风格家具。

一、明清家具传统纹案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明清家具传统纹案在家具造型与结构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明清家具突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家具艺术创造优秀代表。装饰运用于造型之中,精辟而又不失朴素大方,注重自然美,以简练大方获胜。木质优良,做工细腻,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是明式家具的特点。精工细作,以雕刻、镶嵌、镀金过于太繁琐,雕刻冗长,反映丰富的象征,吉祥图案是清代家具的特点。明清家具的传统纹案主要包括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等。动物纹:人们通过各种动物或传说的中神灵来表达吉祥和尊贵的寓意,从而成为明清家具的重要纹案;植物纹:人们通过各类花草植物作装饰,其中卷草图案使用非常广泛,取其中的品质来寄寓人的思想,如莲花代表圣洁、洁净表现出宁为玉碎无畏的精神等;几何图案:几千年来为皇帝,平民之爱。人们通过汉字来表达追求吉祥、长寿、财富等良好愿望,几何图案在精炼简化的几千年历史文化,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二、现代家具设计的造型与功能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具受到西方国家家具的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断增强,家具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现代家具要与工作和生活相结合,家具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基于当代用户的生活环境状况,心里需求、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展开设计满足用户各方面需求,家具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用具,还要充当艺术品,装饰品给家里增加温馨感和美感,这是现代家具设计的基本要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家具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同时又追求造型的艺术感,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被人们称为“实用的工艺品”,现代家具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作为物质产品,它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实际需求,人们工作生活等方面从休息存储到方便人们用餐,都有相应的家具供人们使用,现代家具的多功能性是很有必要的,一件家具有许多用途。

三、如何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体现明清家具传统纹案

(一)间接引入体现明清家具传统纹案

明清家具传统纹案的样式极其丰富,形式美感强,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是当今时代,我们必须适应新的时代,新的需求,新的技术,将其融入到现代家具中,要创建一个新的风格家具,传统模式的几何图案,回纹,方胜纹,石榴,动物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花边可以间接地引入家具装饰图案。

(二)简化、变形体现明清家具传统纹案

有些传统纹案的样式比较繁琐,尤其是清式家具纹案太过于复杂,雕刻繁缛,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家具的审美需求,所以我们要通过对传统纹案的简化,变形、提炼来形成符合现代人需要的纹案样式,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家具中,其繁琐、精密的榫卯结构,进行简化,或重新设计,来增强家具的可拆卸性,与现代工具相结合,采用新型材料,如亚克力,金属,皮革等,这样既不失去传统纹案的美感,又能体现传统纹案的独特艺术。

(三)拼接、搭配重构新的图案体现明清家具传统纹案

现代家具对传统家具纹案的应用要加以创新和发展,单一的纹饰样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用现代家具的设计思维对传统家具图案进行改造,采用对称、重叠、夸张、变形手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图案风格,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从而体现人们对现代家具的功能和审美的结合。用现代的手法对传统家具纹饰的根本内涵加以提炼出来,表达在现代家具,创造出具有传统特色的现代家具。中国传统家具是现代家具的基础,是明清时期传统文化的特征。现代家具是时代潮流与方向的结合,形成元素与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生活与工作相结合,吸取传统的造型元素和文化符号,同时又与现代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使它具有明清家具的端庄大气,造型简洁、做工细腻、结构严谨,自然美的艺术效果,同时又要符合现代家具的简约时尚风格,运用现代家具设计理念对传统家具设计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对传统家具纹案进行提炼,重构,创新并以现代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纹案样式完美的融入现代家具中,现代家具设计理念创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明清家具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模式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复制,一味地照抄模仿,要不断的改造纹案样式,创造出新的并与当代用户需求为中心点和着落点,采用现代工艺和技术,现代材料并以现代审美为标准,符合现代人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现代家具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2]郭希孟.明清家具鉴赏:榫卯之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创意产业 家具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38-01

创意产业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是文化艺术设计和商品生产的结合,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为目的的新兴产业。它强调创意和创新,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由于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产业人才还不能适应我国创意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高校的设计专业将是创意产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平台。

实践教学是家具设计课程中重要的环节。希望通过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快速发展的家具行业培养高层次的设计研发人才。家具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选题、调查与分析、方案的确定、模型制作、设计的完善。下面将围绕这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题的选择

(一)自拟课题

这类题目自由度、选择的范围较大。但往往只是对造型的改良设计,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小。我们可以把命题范围扩大,只给概念性的限定。如:椅子的设计,可以延伸为对“坐”的设计,只需满足“座”的功能即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竞赛课题

这类题目既允许学生发挥创造性,又能和实际的项目进行结合。通过设计大赛可以检验学生的水平,有助于学生进入良好的设计状态,锻炼学生设计的感悟能力和把握能力。在强化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为其成为一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设计师做铺垫。

(三)实际项目课题

借助企业提供的实践课题与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项目的整个设计制作流程,这样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直接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设计项目实践中获得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学生在参与实际的项目的同时,对设计会有更进一步实质性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设计是一个妥协的过程,想要把设计变成产品,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二、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设计调查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一,是设计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包括:产品的调查和对用户的调查。其中,产品调查涉及产品的功能、材料、造型、技术、人机、使用方式及使用环境。用户调查需要考虑生活方式、使用动机、审美情趣、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要学会过滤、筛选并加以提炼和整合,最终得到主要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我们的设计定位。这个过程很重要,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现在的学生往往做得不够,信息基本都来自于网络,信息量少且片面,缺乏真实性,对资料的整理分析不够深入,没有起到设计依据的作用。

三、方案的确定

方案构思是整个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手绘草图需要快速准确地表达设计的意图,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一对一辅导,与学生一起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运用各种创造技法,多途径探求可能解决设计问题的新方案。通过这个过程,老师可以把握每个学生设计的能力及优势,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最终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最佳的设计方案,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模型的制作

模型是将设计方案、设计创意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的一种途径。它能直观地展示我们设计的成果,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模型的制作由于条件有限,目前只是做一些粗模、草模,这个阶段学生分小组完成,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模型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参与制作,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设计最终表达的过程,对材料、结构、工艺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设计的完善

借助草模,对方案进行反复推敲与修改,最终选定可进行深入设计的方案,并完善方案的细节设计,进行色彩、人机、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这个步骤往往被学生忽略,一般都认为模型制作完成,设计便随之结束,所以,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草模来完善设计方案。

在创意产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应该培养出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文武双全”的设计人才,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创意产业背景下社会对家具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柏鸣.家具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然而,产品的设计,尤其是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手段,则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目前,计算机辅助产品的设计绘图、设计计算、加工制造、生产规划已得到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初见成效,而产品开发初期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却远远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为此,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所用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概括为下述四大类型。

一、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教授提出,他们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设计的一般模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技术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制定的机械产品方案设计进程模式,基本上沿用了德国标准VDI2221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许多设计学者在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时还借鉴和引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1)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2)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3)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应用归纳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设计目标,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由于每个设计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亦存在差异。下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1.1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描述“产品解”,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解。

1.2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将设计划分成辅助方法和信息交换两个方面,利用Nijssen信息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图形符号、具有内容丰富的语义模型结构、可以描述集成条件、可以划分约束类型、可以实现关系间的任意结合等特点,将设计方法解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设计过程中不同抽象层间信息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文献将语义设计网作为设计工具,在其开发的活性语义设计网ASK中,采用结点和线条组成的网络描述设计,结点表示元件化的单元(如设计任务、功能、构件或加工设备等),线条用以调整和定义结点间不同的语义关系,由此为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结果预先建立模型,使早期设计要求的定义到每一个结构的具体描述均可由关系间的定义表达,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1.3“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

将方案的“构思”具体描述为:根据合适的功能结构,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结构中的分功能由“结构元素”实现,并将“结构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述所有的“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再定量地描述所有“结构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结构示意图。Ro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结构元素(KE)”、“功能结构元素(FKE)”、“联接结构元素(VKE)”、“结构零件(KT)”、“结构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述结构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若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述,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从设计方法学的观点出发,将明确了设计任务后的设计工作分为三步:1)获取功能和功能结构(简称为“功能”);2)寻找效应(简称为“效应”);3)寻找结构(简称为“构形规则”)。并用下述四种策略描述机械产品构思阶段的工作流程:策略1:分别考虑“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因此,可以在各个工作步骤中分别创建变型方案,由此产生广泛的原理解谱。策略2:“效应”与“构形规则”(包括设计者创建的规则)关联,单独考虑功能(通常与设计任务相关)。此时,辨别典型的构形规则及其所属效应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产生的方案谱远远少于策略1的方案谱。策略3:“功能”、“效应”、“构形规则”三者密切相关。适用于功能、效应和构形规则间没有选择余地、具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超小型机械、特大型机械、价值高的功能零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零部件等等。策略4:针对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化求解。该策略从已有的零件出发,通过零件间不同的排序和连接,获得预期功能。

1.4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Kotaetal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行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1.5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二、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述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能够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生产能力、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的可调整性,由此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成本。Feldmann将描述设计任务的功能化产品结构分为四层,(1)产品(2)功能组成(3)主要功能组件(4)功能元件。并采用面向应用的结构化特征目录,对功能元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同时研制出适合于产品开发早期和设计初期使用的工具软件STRAT。

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有新型解的专用功能只是少数,因此,在专用机械设计中采用功能化的产品结构,对于评价专用机械的设计、制造风险十分有利。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联接和配合部),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CAD技术,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并利用专家知识和C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以设计为目录作为选择变异机械结构的工具,提出将设计的解元素进行完整的、结构化的编排,形成解集设计目录。并在解集设计目录中列出评论每一个解的附加信息,非常有利于设计工程师选择解元素。

根据机械零部件的联接特征,将其归纳成四种类型:1)元件间直接定位,并具有自调整性的部件;2)结构上具有共性的组合件;3)具有嵌套式结构及嵌套式元件的联接;4)具有模块化结构和模块化元件的联接。并采用准符号表示典型元件和元件间的连接规则,由此实现元件间联接的算法化和概念的可视化。

在进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中,用“功能建立”模块对功能进行分解,并规定功能分解的最佳“粒化”程度是功能与机构型式的一一对应。“结构建立”模块则作为功能解的选择对象以便于实现映射算法。

三、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产品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量和决策,完成机构的型、数综合。欲实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研究知识的自动获取、表达、集成、协调、管理和使用。为此,国内外设计学者针对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知识的自动化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下述几种。

3.1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简称功能元)将机构进行分类,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元和机构类别,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利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自然选择和有性繁殖使生物体得以演化的原理,在机构方案设计中,运用网络图论方法将机构的结构表达为拓扑图,再通过编码技术,把机构的结构和性能转化为个体染色体的二进制数串,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适应值,运用生物进化理论控制繁殖机制,通过选择、交叉、突然变异等手段,淘汰适应值低的不适应个体,以极快的进化过程得到适应性最优的个体,即最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构方案。

3.2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述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合,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在研制复杂产品方案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MDSS中,将规则、框架、过程和神经网络等知识表示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设计中不同类型知识的描述。将多种单一的知识表达方法(规则、框架和过程),按面向对象的编程原则,用框架的槽表示对象的属性,用规则表示对象的动态特征,用过程表示知识的处理,组成一种混合型的知识表达型式,并成功地研制出“面向对象的数控龙门铣床变速箱方案设计智能系统GBCDIS”和“变速箱结构设计专家系统GBSDES”。

3.3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

在联轴器的CAD系统中,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NEXPERT-OBJECT,借助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为设计者进行联轴器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广泛且可靠的设计方法谱。则利用NEXPERT描述直线导轨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识进行设计的内容,由此寻求出基于知识的解,并开发出直线导轨设计专家系统。

3.4设计目录法

构造了“功能模块”、“功能元解”和“机构组”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并将这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作为机械传动原理方案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库和开发设计的辅助工具。

3.5基于实例的方法

在研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采用基本谓词描述设计要求、设计条件和选取的方案,用框架结构描述“工程实例”和各种“概念实体”,通过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产生候选解来配匹产品的设计要求。

四、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理论,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

在利用数学系统理论的同时,考虑了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学VDI2221,研制出适合于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MUSE。

在进行自动取款机设计时,把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概括为“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三个阶段,并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CAD尖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1)产品规划—构思产品。其任务是确定产品的外部特性,如色彩、形状、表面质量、人机工程等等,并将最初的设想用CAD立体模型表示出,建立能够体现整个产品外形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建立,借助于数据帽和三维鼠标,用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这一环境中,并且能够迅速地生成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立体模型是检测外部形状效果的依据,也是几何图形显示设计变量的依据,同时还是开发过程中各类分析的基础。2)开发—设计产品。该阶段主要根据“系统合成”原理,在立体模型上配置和集成解元素,解元素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基本元素,如螺栓、轴或轮毂联接等;也可以是复合元素,如机、电、电子部件、控制技术或软件组成的传动系统;还可以是要求、特性、形状等等。将实现功能的关键性解元素配置到立体模型上之后,即可对产品的配置(设计模型中解元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产品配置分析是综合“产品规划”和“开发”结果的重要手段。3)生产规划—加工和装配产品。在这一阶段中,主要论述了装配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提出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解元素在相应位置的装配过程,即通过虚拟装配模型揭示造形和装配间的关系,由此发现难点和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为将CAD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的三个阶段,可以使设计过程的综合与分析在“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规划”中连续地交替进行。因此,可以较早地发现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使产品在开发进程中不断地细化和完善。

我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重点研究了按时序合成的机构组合方案设计专家系统,并借助于具有高性能图形和交换处理能力的OpenGL技术,在三维环境中从各个角度对专家系统设计出的方案进行观察,如运动中机构间的衔接状况是否产生冲突等等。

将构造标准模块、产品整体构造及其制造工艺和使用说明的拟订(见图1)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建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快速成型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表达与神经网络(应用于各个阶段求解过程需要的场合)结合应用。指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应尽可能地将多媒体图形处理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例如三维图形(立体模型)代替装配、拆卸和设计联接件时所需的立体结构想象力等等。

利用智能型CAD系统SIGRAPH-DESIGN作为开发平台,将产品的开发过程分为概念设计、装配设计和零件设计,并以变量设计技术为基础,建立了胶印机凸轮连杆机构的概念模型。从文献介绍的研究工作看,其概念模型是在确定了机构型、数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软件SIGRAPH-DESIGN提供的变量设计功能,使原理图随着机构的结构参数变化而变化,并将概念模型的参数传递给下一级的装配模型、零件设计。

五、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使设计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视具有某种功能的实现为一个结构模块,通过结构模块的组合,实现产品的方案设计。对于特定种类的机械产品,由于其组成部分的功能较为明确且相对稳定,结构模块的划分比较容易,因此,采用结构模块化方法进行方案设计较为合适。由于实体与功能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实体通常可以实现若干种功能,一个功能往往又可通过若干种实体予以实现。因此,若将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用于一般意义的产品方案设计,结构模块的划分和选用都比较困难,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广博的多学科领域知识。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通常无法采用纯数学演算的方法进行,也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而需根据产品特征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借助于设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决策。因此,欲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必须解决计算机存储和运用产品设计知识和专家设计决策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由此形成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目前,智能化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三维图形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直观性较好,开发初期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到设计中,但系统性较差,且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的合理确定,要求软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或者有丰富经验的设计者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各类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如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中,划分结构模块时就蕴含有系统化思想,建立产品特征及设计方法知识库和推理机时,通常也需运用系统化和结构模块化方法,此外,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同时又是方案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之一。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具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83-01

家具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训练的基本目的,在造型设计的基础上了解家具所能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是课程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1]。将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的课程教学,有助于这一目的实现。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家具设计教学体系过于强调西方艺术理论及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学生热衷于西方的艺术形式。这不仅是对本土设计文化的忽视,更是我国艺术教育的缺失。反观北欧的家具设计,一直坚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家具。其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消化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家具设计的现代化和个性化[2]。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将其引入家具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3]。

二、教学设计

(一)基础理论教学。本课程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形式开展。为保障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实施,在前期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家具发展史,风格类型及演变,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家具的结构类型及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等。课堂作业包括临摹练习,造型草图设计等。其中,要求每位学生自选某一家具设计相关主题进行3-5分钟的主题汇报,主题内容包括国内外知名家具品牌、当代的家具设计师,近期的设计展等。

(二)教学任务的布置。设计实践的主题为“民间艺术@现代家具设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的某一民间艺术形式,提取视觉元素,运用到现代家具的造型设计中。

(三)教学任务的实施。设计实施过程共分为5阶段:

1.市场调研及汇报。首先要求学生完成2000字左右的前期市场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所选民间艺术简介;(2)视觉元素提炼的思路;(3)个人的设计构思、设计方向和创新点等。调研报告可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展示。然后要求学生进行3-5分钟的汇报,通过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后期设计方向。

2.设计方案图。要求学生完成概念方案不少于20套,用手绘透视效果图表现,方案草图应能清楚地表达设计方案的造型、结构和色彩关系。有必要的可适当增加其他图样或文字进行说明,以便尽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并最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3.优化设计。对最终确定的1个方案展开优化及深入设计。(1)要求学生用CAD绘制结构装配图,并标注完整的尺寸。图样需按比例绘制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必要的局部详图等。(2)CAD绘制全部部件图或零件图。

4.模型制作及效果展示。要求学生按照缩小比例制作实物模型,以展示家具的立体造型。用3D软件完成产品效果图,并通过环境场景图展示整体效果,最后通过平面软件设计展板,以便后期的成果展示及课程作业存档。

5.成果汇报及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上台汇报,全面展示课程成果。汇报内容包括3个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设计主题的确定,分析问题阶段――设计构思及方案优化,解决问题阶段――模型及效果图展示。

教学评价的成绩由4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占30%,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40%,展示效果占10%。这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锻炼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结语

本课程通过将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教学,加深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设计过程的演练,锻炼了创新思维。在设计作品中,有的将民间艺术的图形和色彩元素用于家具的装饰化处理,有的将民间艺术的造型元素进行移植和同构设计,创造出全新的家具形态,也有的将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性和生态性应用到家具设计中,赋予家具深刻的文化内涵[4]。

参考文献:

[1]郭文礼.地域文化导入家具与陈设艺术课程的研究――以维吾尔族木雕家具为例[J].装饰,2015(12).

[2]徐颖婷.透过民间艺术看后工业时代的中国家具艺术[J].艺术评论,2012(11).

[3]刘菲.民艺装饰元素在现代环境中的应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4]许世虎,张婧.民间艺术吉祥图案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3,34(14).

作者简介:

钱 宇(1982-),男,安徽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攻环境设计;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6

四代机研发门槛已经降低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土耳其公布四代机的设计方案,我们第一个反应是很惊讶。因为众所周知,第四代战斗机相比以前的各代战斗机,其技术难度大、研制成本高,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此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现在韩国、日本、土耳其甚至于伊朗和印度尼西亚等航空工业实力并不算很强的中等规模国家,都开始研制所谓的第四代战斗机或称隐身战斗机,这是什么原因?

王正平教授(以下简称王):首先,这些国家搞隐身战斗机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美国在研制出F-22和F-35战斗机之后,所谓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大家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比较透彻了。对于大国而言,要研制争夺空中优势的第四代战斗机,那就是双发重型的F-22,如果是一个小国家的话,它做出来的中型或者轻型四代机,一定就是类似F-35这样的。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已经看到这点了。还有第二个原因,以前世界市场上对于中小国家而言,最为适合的第三代主力战斗机是F-16,还有一些国家使用二代机F-4或F-5。而目前一个趋势很清晰,美国已经将F-16的生产线彻底关闭了、停产了。F-16作为目前各国的主力战斗机,已经面临要被下一代战斗机替换的情况了。那么对于土耳其、韩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而言,就必须考虑空军主力战斗机的更新换代问题。而目前已有的最适合这些中等规模新兴航空国家的中型多用途第四代战斗机是F-35,但它太贵太复杂,对于有些国家而言难以获得。这几个国家就开始考虑,能不能利用已有的先进雷达、航电、武器等技术,研制一款与F-35概念相同、功能类似、性能接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这种新飞机出来以后,会在技术和性能上与现有的F-16等典型三代机拉开明显代差,并作为所在国空军的最主力作战机型,生产出较大批量来,成为未来几十年空军的中坚力量。

记:这是否意味着隐身战斗机的研制门槛已经降低了?

王:实际上,美国作为技术先行者,当它把F_22和F-35做出来之后,就为这些后来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参考学习的技术范本和标准,气动研究、隐身布局研究等这些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已经由美国来完成了,这些中等新兴国家可以跟随美国来研制四代机,这的确在实质上大大降低了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门槛。因此隐身战斗机不再是美、俄这样具有雄厚的航空工业基础研究实力国家的专利,各国都可以借鉴先行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研制第四代战斗机。

而如果新兴国家不追随美国的脚步,想走自己的路,提出完全不同的新方案,那么就必须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其吃透搞清楚,这不但需要大量时间去试验和验证,同时对国家的航空工业基础科研水平也有极高要求。这对于新兴航空工业国家而言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从早期方案到新方案,设计水平明显提高

记:这次土耳其公布四代机方案很让人惊讶,但大家都知道四代机研制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几天就拿出来,您能否讲讲土耳其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搞四代机计划的?

王:土耳其从2006年起,就开始着手研制隐身战斗机,当时最早是宣布与韩国合作,参与韩国的KF-X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研制计划。后来土耳其又表示不和韩国合作了'打算自己独力去研制第四代战斗机,也曾先后提出了好几个方案。

记:您能否从外形气动布局等方面,分析一下土耳其最早搞的第四代战斗机方案和这次公开的几个方案的不同?

王:从2006年土耳其公布的所谓隐身战斗机研制的早期方案和这回展出的几个方案来看,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从气动布局角度来看,土耳其早期四代机方案,在机翼、机身布局设计上,还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样式,只是在机头、机身外形上,加上了一点隐身设计的元素,属于采用隐身修形设计的三代改战斗机。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它没有像F-35等四代机那样,采用完全翼身融合式的机身和机翼设计,其机身和机翼虽然有一点融合设计,但主要结合和过渡段区分明显,机翼和机身明显是两部分。而新的设计方案不但减少了外形上的倒角、棱边、突起等设计,外表看上去非常干净平整,在气动设计和隐身外形设计方面,都达到了真正第四代隐身战斗机的标准。这显示出,从2006年到2013年这几年问,土耳其在隐身战斗机设计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记:您说的土耳其飞机设计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对于四代机之前的传统战斗机而言,飞机的总体布局设计的重点主要是机翼的设计和机翼与尾翼的匹配设计上,而机身则主要是想办法解决和满足重量、重心和装载的要求。因为传统战斗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因此特别讲究机翼和尾翼的匹配设计,而机身则是主要用来装东西的,因此更考虑装载设计。而现在第四代隐身战斗机采用高度翼身融合和一体化设计,其机翼和机身设计是一起来考虑的。此外,飞机的进排气结构,也要采用一体化设计。四代机的设计不再是机翼提供升力、机身提供装载这么简单,无论升力还是载荷设计都更复杂了,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这对战斗机设计技术和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土耳其四代机方案的技术变化上,可以明显看到其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种四代机设计方案,体现出较高水准

记:从展会现场的展板介绍来看,土耳其方面将其四代机设计的优点总结为四个方面“优越的杀伤力、更大的作战半径、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速度”,土耳其的四代机能够实现超声速巡航吗?它们的隐身性能如何?

王:从三个设计方案外形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双发常规布局的这个方案是在走F-22的路子,单发常规布局则更接近于F-35,而鸭式布局这个方案,则与其它我们看到的四代机方案不太一样,它倒是有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在里面。从超声速巡航角度来看,土耳其双发常规布局的设计方案,其机翼和尾翼是插在一起的,甚至于两个V形垂尾也是插在机翼和尾翼中间的,很明显采用了耦合设计,因此假如发动机动力足够的话,这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超声速巡航潜力的设计,土耳其的这个方案,是朝着超声速巡航的目标去的。

而单发常规布局方案,则是一种类似F-35的中型隐身四代机的设计,这是一种超声速战斗机,不一定要求其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从外形上看,它甚至比F-35更干净,隐身外形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它可能是一个纯粹空军用的战斗机,不用考虑舰载和垂直起降需求。

记:您这里提到它像F-35,最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方面公开宣称,说F-35具备有限的超声速巡航能力,应该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王:F-35战斗机是“联合攻击战斗机”,它一共有A、B、C三个型号,其中空军型的F-35A和海军陆战队的垂直起降型F-35B,都不太可能具备超声速巡航这个能力。目前有可能符合它这个说法的主要是海军舰载型的F-35C,它的翼展和机翼面积有较大增加,升阻比更好,如果少带一些载荷的话,它是完全有能力达到有限时间和航程的超声速巡航的。因为升力越高,就意味着飞机可以往更高空飞,高度更高,自然阻力越小,超声速巡航就更容易。

记:这次土耳其防务展上展出的三种方案中,您更看好哪个?觉得哪种方案胜出的可能性更大?

王:我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单发常规布局类似F-35的方案相对技术成熟度更高,发展难度更小,更具可行性,可能有更大机会胜出。

记:您怎么看待这次土耳其带来的三个四代机设计方案的水准?

王:从以前几个公布四代机方案的国家来看,他们的设计方案,带有那么一点预先研究的色彩,就是先做做看,先形成一个四代机的概念设计。比如日本的“心神”技术验证机就比较粗糙。而从土耳其这次公开的几个方案来看,显然不仅仅停留于预研这一阶段,而是具有很强的目标性,显然瞄准了工程应用,其设计细节考虑得很周到,方案很完整很细致。这说明土耳其是有做四代机的强烈意愿的。

记:从外形上看,土耳其的这几种四代机方案与F-35和F-22相比,似乎更修长一些?

王:的确如此,这几种方案的长细比比F-22更大,这主要是跟飞机的动力选择有关系,可能土耳其在发动机研制这一方面弱一些,它能拿得到的发动机肯定比不上F119或者F135,因此不得不采用更大长细比设计,以求减小飞行阻力。

记:看土耳其介绍其四代机方案的展板,我们看到其双发常规布局的方案,双垂尾的面积明显比F-22还要小,这是怎么做到的?

王:主要是采用主动控制技术,通过更精确和效率更高的舵面控制,可以增强飞机的操控效率和操稳特性,比如说提高飞机的航向稳定性,这样一来相应地就可以减小垂尾等舵面的面积。因为气动舵面要起到更大操纵效果,以前的办法主要就是增大其面积。现在有了主动控制技术,舵面能力更强了,就自然可以减小其尺寸和面积了。垂尾等舵面尺寸减小还有几个好处,比如说增强隐身能力,减小飞行阻力等。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更依赖于电传飞控和主动控制系统了,成本也相应上去了。比如F-35,你看到它的垂尾面积就比F-22明显更小。

记:根据资料显示,在F-35上,采用了分布式的机载液压系统和电静液作动器,最早还在NAsA的F-18研究机上做过相关技术验证,这个技术是不是也属于主动控制技术的一部分?

王:是的,以前的老飞机,用的是中央液压系统,你可以看到以前的老飞机上,液压管路沿机身到处分布,现在F-35采用分布式的系统,通过线缆将液压的电静液作动器连接起来,舵面作动器还是采用液压力进行控制,它使飞机的控制能力更强了。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土耳其的四代机也会选择这样的主动控制技术方案。

记:从单发常规布局方案和双发常规布局方案看,也有一个细节上的不同,就是一个边条更大一些,一个边条更短一些,这里面有什么名堂?

王:边条越大,大迎角机动增升能力就越强,但边条大了,巡航特性阻力就越大,对于超声速巡航和速度机动性能有不利影响;边条越小,则刚好相反,迎角机动能力会差一些,但对于超声速巡航更有利。这里面涉及一个设计的取舍问题,就要看用户更需要突出哪方面的能力了。

设计方案选型原则

记:这次土耳其带来了双发常规布局、单发常规布局和单发鸭式布局三种四代机的设计方案,我们知道美国在F-22和F-35两个项目立项之初,也提出过许多方案进行选型,甚至最初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设计方案参与选型竞争。战斗机设计方案选型的流程是什么?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王:战斗机的设计方案选型,最早就是研制公司内部的选型,比方说F 22最初开始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自己在内部就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然后这些方案进行模型风洞试验等各种测试,从中选出最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具有更大工程可行性的方案。公司内部选型结束后,就要进入竞争选型阶段。这一阶段各个国家航空工业体制不一样,因此各有不同。比如欧美国家,它就有好几个主要的飞机研制公司拿出各自的方案,制造出验证机进行选型对比试飞,通过实机对比考核后,看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能达到使用方需求,更符合需求的那一个胜出,进入正式研制流程。而有一些国家则是在其航空工业界内部形成几个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方案评比或者设计分析实验对比,拿出一个方案,对它进行发展,进入研制流程。

军方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飞机设计公司以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来实现其设计要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司内部的设计方案选择而言,它会在超前的理念和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平衡考虑,最后聚焦到一个满足设计指标同时具有工程可行性的方案上来。更具体来说,飞机设计方案选择必须要考虑动力选择,以土耳其为例,如果它的动力装置能拿到F-35的F135发动机,那么这个发动机推力相当大,就可以选择单局设计方案。如果我选择类似F-16的发动机F100或者更低推力级别的发动机,就可以选择双局设计方案。因此可以动力用先进的,飞机用较保守的成熟方案;也可以动力用保守的,飞机则使用先进的方案。这些设计方案的最终考量,一方面取决于使用方需求,一方面取决于工程实现的可能性。

从三代机到四代机:鸭式布局的变化

记:在第四代战斗机的选型方案中,我们依旧看到了不少鸭式布局的方案,这次土耳其展出的三种四代机方案中,也有一款鸭式布局方案。您认为,第四代战斗机的鸭式布局和第三代战斗机中的鸭式布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王:鸭式布局最早出现,主要是希望其起到增加气动效率的作用,它在最开始的时候还不叫鸭式布局,而是称为“近距耦合布局”。在近距耦合布局中,鸭翼位于机翼的前上方,这就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的鸭式布局,歼-10就是一个例子。但随着鸭式布局技术的发展,鸭翼会逐渐变小,并向前伸,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鸭式布局”,这个时候的鸭翼已经不像早期的近距耦合鸭翼一样,起到涡流发生器近距耦合增升的作用了,不再是以升力作用为主,而是以操纵和配平作用为主了。这里面最典型的设计方案是欧洲战斗机“台风”。

而对于第四代战斗机而言,鸭式布局的目的不再是提供增升或大迎角机动能力,而是提供配平和操纵能力,因为鸭翼前伸,距离飞机气动升力中心更远,力臂大,操纵效能就更高。设计思路和出发点都变得不一样了,不能因为其都采用鸭式布局就认为它们都是一样的。

记:您曾经提到过第四代战斗机的鸭翼与主翼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布置的,原因是什么?

王:除了鸭式布局演变,鸭翼更多充当操纵配平作用,不需要布置在前上方之外,水平布置还可以在超声速巡航的时候起作用,可以减小水平飞行中的气动阻力,因为水平飞行时,机翼和鸭翼之间相互的气流下洗造成的气动阻力还是蛮大的。

独具特色的“土耳其鸭”

记:您刚才提到土耳其四代机的鸭式布局方案很有特点,我发现它的垂尾布置的确跟歼-20有很大不同,您能否谈谈它的设计特点?

王:其实这个飞机应该可以看做是正常式布局,类似三翼面布局,因为垂尾不是像歼-20那样插在机翼旁边的,而是插在一个向后伸出的尾椎上,V形尾翼非常靠后,因此它的这个尾翼可以看做是垂尾和平尾的结合,既有平尾也有垂尾的作用。如果你把它前面的小鸭翼去掉,甚至有点跟美国的YF-23验证机接近了。这个飞机的设计优点就是隐身性能、飞行性能都会很不错,阻力小,付出的动力代价也小。在现在看来,这是目前各国已经公布的近十个四代机方案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这也体现出我刚才所说的,土耳其在四代机设计方案上,是下了很大工夫的,绝对不是只想拿出一个相对粗糙的研究方案,而是真想去做四代机。

记:您能否分析一下土耳其这次鸭式布局方案的鸭翼设计特点?它似乎与歼-20的设计也有很大不同。

王:从土耳其这次提出的鸭式布局方案来看,它的鸭翼面积很小,与机翼靠的更近,也是主要起到操纵作用。它的设计方案相对比较有特色,因为他独特的V形尾翼远远拖在后面,起到一定平尾的作用,因此鸭翼不用担负增升重任。它更像是苏-33和苏-30MKI这样三翼面布局飞机中的小鸭翼设计,在边条、操纵等方面都想起点作用,每个方面都有一定兼顾。从效果上看,土耳其鸭式布局方案的鸭翼设计,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其主要的气动能力,都体现在机翼和尾翼上了,鸭翼更多起到的是辅作用。

记:从鸭翼设计上看,土耳其鸭式布局四代机与韩国KF-X的四代机鸭式布局方案也有区别,前者没有切尖,而后者切尖了,这是为什么?

王:这主要是不同的设计需求决定的,主要看希望鸭翼起到一个什么作用,KF-X中的鸭翼又要操稳又要配平又要增升,想起很大的作用,自然面积就得大,因此翼展也就大了,这在巡航飞行的时候,气动阻力会相当大,因此就必须切尖;而土耳其的鸭式布局鸭翼面积较小,希望它起的作用也只是配平操稳,因此翼展小,就没必要切尖。所以可以看到,飞机设计的一些细微之处,体现出的是飞机性能设计的不同追求和侧重。

四代机为什么会有大航程

记:这次土耳其展出的四代机,特别在展板上强调其具有大航程特性。我们看到,就作战半径而言,目前展出的几种四代机,都提出了比同起飞重量等级的第三代战斗机更为优越的作战半径,比如中型三代机的作战半径一般不超过1500千米,而中型四代机则接近2000千米。这是怎么做到的?四代机有内置弹仓,这不是与更多的内部载油量相矛盾吗?

王:你看到第四代战斗机的航程明显超过了三代机,这首先是因为第四代战斗机有了更杰出的动力。四代机的发动机从推力水平、推进效率、油耗等指标来看,和三代机明显拉开了代差,是三代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四代机航程大,首先取决于更先进的新一代动力装置,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四代机采用了整体结构设计,特别是整体油箱设计,整体油箱自身零件少,结构简单,载油效率高,在同样的空间内,就可以装更多的油。不像以前战斗机的软油箱硬油箱,在机身各处都是,结果载油系数反而远远比不上采用整体油箱设计的四代机。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四代机的气动效率比如升阻比,比三代机也拉开了一代,升阻比好,油耗自然就低,飞得就更远,这也是四代机航程大的一个原因。

土耳其航空工业:能做出中型四代机

记:土耳其最近这些年航空工业发展很快,早先通过引进F-16的组装生产线,土耳其实现了对第三代战斗机的组装和维修自主,具有了初步的航空工业技术能力。近年来,以土耳其航空工业公司(英文缩写TAI)为代表的土耳其航空工业,又开始做长航时无人机、做武装直升机。从上届阿布扎比航展现场了解到的消息看,土耳其甚至能够组装和维修美制F100发动机。土耳其本打算与韩国联合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现在又打算自己来做。您觉得以目前土耳其航空工业的实力,以及考虑到它目前能获得的一些技术外援,土耳其能做好一款四代机吗?

王:如果要做出一个接近于F-35的中型多用途或者空中优势战斗机,具备一些四代机的能力的话,应该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因为土耳其的航空工业目前还是具备一些基础和能力的。比方说土耳其跟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合作,负责生产A380大型宽体客机、A400M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部分零部件。它能从空客这样的顶级航空工业企业那里,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比方说材料、加工和制造技术等。同时土耳其又是北约成员国,能组装F-16,它从北约方面也能得到很多先进的航空技术,并获得一些技术外援。正因为土耳其和美国的关系,以及它具备的一定航空工业基础,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也较为完备,因此美国才会把F-35的发动机F135这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发动机的部分研制工作交给土耳其来完成。土耳其参与了目前世界上几个顶尖的飞机研制项目,接触了最先进最尖端的航空前沿技术,这一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7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家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141-2

1 背景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首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提出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项目以来,校企合作模式就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内容,被提上国家日程。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更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高职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有声有色,然而针对室内设计专业,由于对口企业的规模限制和人才招聘任用方式的灵活性,导致传统方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很难深入贯彻执行。

2 室内设计专业特点及实施校企合作式课堂的必要性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对于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更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紧随时代潮流,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因此专业性和时效性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基本特点。

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情境,在相关岗位职责要求下完成设计方案,获得实际工作体验,增强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活学活用。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从企业中了解到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沿信息,弥补课堂中书本学习所无法触及到的知识层面。

对于企业来说,作为一个需要实时更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的行业,通过校企合作实践课程的加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设计方案能给企业注入活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的技能人才更适合企业的需要,有利于企业提前选拔人才,节省招聘成本。

3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家具设计与制图课程改革方案

3.1 问题提出

室内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与制图是一门较为考验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基础课程中所学到的各方面技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既有新意又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设计作品。然而,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和卖场的考察,学生在设计风格样式和家具材料使用上能基本掌握相关概念,而在此知识体系下产生的家具设计作品则更像是立体构成作业,想象力有余,可行性不强,对于家具成本的计算和制造技术缺乏直观经验。在进行室内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对于空间风格的把控能力较弱,方案深化程度不足,以至于设计作品缺乏态度和特色。如果以家具为着手点,由点及面、由小看大的延伸,开始整体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值得尝试的方法。因此,在家具设计课程的设中,就要着重加强对家具风格、类型、搭配以及定制家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等一系列设计能力的培养。

3.2 家具设计与制图课程改革方案

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找适合合作的家具制作工厂作为校企合作课堂的联合开发对象是首要任务。使学生在掌握家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根据家具风格、功能、造型、结构等设计要素进行家居设计与设计方案的表达,特别是具有结构与生产工艺设计为主的生产一线的现场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①课程教学目标:学会依据家具设计的步骤、方法进行家具设计;能完整表达家具设计方案的全部内容;学会根据家具设计要素进行家具设计及专业性的家具介绍;能徒手绘画或者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进行家具设计方案的表达;使用所学理论和手段对家具结构进行现场设计与表达。②课程内容设计(表1)。③课程实训主题的制定原则。首先,为了方便高职学生更好的抓住设计要点,课程所选择的实训主题要以最为常用、典型的项目为切入点。例如以设计儿童组合书柜或者电脑桌椅为主题,作为学生接触更多也更有亲身体验,容易找到设计的突破口,引发创作热情。其次,针对企业的商业性和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训主题还应考虑到作品的商业价值和企业的可利用性,避免流于空泛、抽象。例如企业已有的客户定制家具的订单作为学生实训的主题,前期包括客户的背景、空间尺度、风格以及功能要求都真实存在,学生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研,能帮助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横向学习,在此类实践项目中的全方位锻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④课程考核方法设计。基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资料的收集整合能力(能否有效的将收集的家具设计图正确归类及使用);与客户或者企业设计师的沟通能力(能否依托设计思路与甲方顺利沟通并得到相应的辅助信息);不同阶段的设计创意和图纸绘制(创意是否新颖并能得到客户认可,图纸绘制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制图标准,严谨清晰);设计说明及方案的阐述(能够流畅并有感染力的将设计产品进行推介)。任课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监管,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四个阶段的追踪考核,发现设计过程中每位同学遇到的问题和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这种分阶段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减少抄袭和临时抱佛脚等消极学习的不良现象。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更加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和能力,有目的的制定学习计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4 课程改革模式的繁衍

家具设计与制图课程的校企合作改革模式,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室内设计专业的居住空间设计、展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其它综合类课程中,合作的企业类型需要根据课程的不同进行调整。由于设计类企业规模偏小,需要学院支持,搭建校企合作企业平台,把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相关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以企业的需求推动相关的课程改革,为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形成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的良性互动,才能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 考 文 献

[1] 马扬扬.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彭亮.商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8

关键词:明式家具;纹饰图案;中式家具;传统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91-01

一、明式家具的纹饰图案

(一)纹饰题材

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许多都是传承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见到。不过,明代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长、万字、如意、龟背、曲尺,连环等纹。

在选择纹饰题材方面,明代工匠也甚为讲究场合。这使得明式家具的题材比较符合特定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对象的要求,而少牵强矫饰之嫌。同时他们还很注意题材与家具本身的结合,注重常见题材的具有新意的表现形式,在灵芝纹莲花宝座上我们不但看到了灵芝、莲花这两个沿用了千百年的纹饰形象,还看到了它们与家具形体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近似雕塑般的特有艺术效果。

(二)纹饰结构

明式家具的纹饰结构适应端正庄穆、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组织得比较严谨匀称、紧凑有序。明式家具的纹饰结构有着内在的组织逻辑,这种逻辑以程式化的“拐子”为表征。“拐子”的来源似可追溯到青铜器装饰和缠枝花,然而,将这些原型发展并定型化的纹饰结构,却无疑是明代工匠的创造。

(三)表现手法

明式家具纹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是相当高超的,其成功之处在与它无时不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明式家具多以名贵硬木制成,材料本身就带有优美雅致的色泽和纹理。因此工匠们往往只是在某些显眼的部位,如椅子的靠背板、桌案的牙子上进行小面积的装饰,雕刻一些花草瑞兽或镶嵌一块玉石等,使大块的素面与小块的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装饰的效果,又不破坏器体的完整性与自然美。

二、运用明代家具装饰图案风格进行现代中式家具设计

(一)对传统文化要有一定的认识

要想从明式家具装饰图案获得对现代中式家具设计思维启发,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底蕴,首先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明式家具图案的构造规律,才能在设计中熟练运用。决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作品要么只是简单的复古;要么流于形式,缺少亮点,设置会打破作品的整体而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

(二)设计中恰当地对传统元素直接引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需求在发生着变化,但在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中,总可以在传统元素中找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并加以直接引用,把传统元素与现代造型有机结合。

(三)对传统元素进变形归纳

传统元素中很多东西已不适合现代审美情趣的需要,在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方面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造型、色彩上的原貌,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精心抽象、归纳、简化或是延伸、丰富、夸张。例如在图案造型上继承传统,色彩上不拘泥于传统,而是进行归纳、简化使之更具现代感。

(四)结合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传统元素

传统繁琐的工艺与日趋稀少的用材显然已不适合现代家具工业的发展,所以在现代中式家具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不同而设计出繁简不同的图案、自由灵活或规整严谨的构图、丰富或简明的色彩。例如在木质材料上的简单镂空、雕刻图案;在玻璃材料上则可以设计复杂一些的蚀刻图案,对于人造板还可设计出一些色彩丰富细腻的拼花贴皮和覆膜图案。

(五)可以只引用传统元素中的文化情趣

在使用传统元素进行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表现形式美的同时,更要注意发扬图案中所包藏蕴涵的文化内涵,甚至可以在对传统元素中的文化内涵提炼以后随即抛开这些元素,结合现代精神加以演绎,只将传统元素中的优美寓意、情趣引入现代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再现于现代生活,这样也能使产品具有更多的“文化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档次。

当下,“简约”正是家具风格的大趋势,以简洁为首要特点的明式家具装饰图案对现代中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习传统文化,研究传统图案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学以致用。创造是基于历史的创造,基于传统的过程。面向世界的中国,更需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这正是我们今人重新正视五千年古老文明,重拾古代灿烂瑰宝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9

20世纪以来,中国早期印刷技术的起步和发展,是中国美术传播、艺术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主要体现在石印技术、胶印技术(黑白和彩色)的引进。这为美术传播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也为时的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专业舞台,使得艺术期刊的装帧设计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重要范例之。同时,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封面装帧设计中的图案运用,是与新文化运动文化思潮密切相关的。

通过对时大量关于“图案”技艺的介绍和分析,人们逐渐从其装饰属性和实用范围上,发现其中“图案”存在着许多概念及其内涵的关系。在此,我们不妨结合时的有关介绍,进行一个学术的梳理,以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案元素在具体实践中运用的独特性。

这里,我们关注“平面图案”和“书面”的关系,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平面图案的范围。在平面图案的领域,印刷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图案在新美术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显现,图案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

个重要思想和语言,而其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就是在“书面”中的表现,即涉及到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封面装帧。

关于中国早期艺术期刊,主要是指中国20世纪前期艺术、文化、时尚领域有关美术内容编辑和出版发行的杂志出版物。在此,需要对其内涵进行进步说明的是,在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新文化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大体上逐渐形成三方面的内容,

是生活时尚类,二是美育新学类,三是造型艺术类。从美化生活的实用性到艺术探索的学术性,艺术期刊逐渐在内容外延上呈现广义和狭义的倾向,同时数量和规模也发生明显的增加。因此,在时较为流行的时尚杂志和较为学术的艺术杂志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关于美术方面的时事插图、作品图片、翻译文章、艺术家介绍、展览讯息、艺术评论等内容,根据编辑者的立场、观点、趣味和角度不一,体现出来的艺术期刊面貌和特色多元丰富、各具特色。

清末时期的书籍装帧,基本上沿用了古籍线装书的题签形式。(图1)“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书籍和杂志的品种增加,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印刷技术和装订技术以及近代都市市民文化的影响,催化了现代装帧艺术的起步。其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逐渐从以往偏重制作工艺中解脱出来,向平面艺术领域拓展,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期刊作为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使美术作为新文化的部分,迅速融入大众社会、进入市场,艺术期刊的内容和装帧形式,也相应适合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传统“线装书”和新式“洋装书”新旧杂陈的格局有所改变。“自清末以来,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的。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书籍装帧艺术中,可以看到四方面的影响。(一)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精神的继承。(二)欧洲书籍装帧形式及欧洲绘画中的文化精神的影响。(三)日本书籍装帧艺术对中国书籍装帧的影响。(四)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美术对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大胆地吸收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最初的样态。”。

在这“最初的样态”之中,期刊的封面设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个方面。“期刊杂志的历史仅百余年。这百年来的前几十年的杂志封面还是极素净的,像古书之书面的作法,只在左上端贴一纸签,写上书名再无多余的装饰。只是到了‘新文化运动’以后,期刊杂志的封面装帧才慢慢地花样繁多起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期刊杂志也成为了种文化消费商品之后,它的外观的包装设计也必须同其他种类的商品样,花番心思投入一定的资金,以期达到最终将商品顺畅推销出去的目的……极力追求‘震撼性’与‘醒目性’,成为商家与美术设计者致的思路……”

在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封面设计“最初的样态”中,我们还能够发现两个独具特色的现象。一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许多文化人士积极参与艺术类书刊的编辑和发行工作,除了画家们的努力以外,这一时期作家们直接参与书刊的设计成为一大特色。这可能与“五四”时期形成的文人办出版社的传统密不可分。鲁迅、闻一多、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陈士文等都设计过封面。他们中有人还学过美术,设计风格从总体上说都没有脱离书卷气。这与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大有关系。由于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关于文化书刊的封面设计,从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未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鲁迅先生非常尊重画家的封面设计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有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陶、孙福熙等人。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强调书籍装帧作为

门独立的绘画艺术,其具有相对独立于书籍的内容的审美意味。(图2)(图3)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另外他在封信中又说“璇卿兄如作书面,不妨亳不切题,自行挥洒也。”

二是在美术家方面,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参与艺术期刊装帧设计的专业人士。设计人员主要由留学归国的美术家、本土商业美术家和传统画家组成。设计内容以西洋艺术、传统美术、美育时尚、时事漫画为主。设计范围涉及到封面、美术字、图版、版面设计、扉页、广告版面等内容环节。“从封面装帧看,首先在字体上起变化,由此发展到点、线、块面的装饰,直到图案、花草、人物等绘画手段的直接渗入。”以美术教育、社团和展览活动为创办和出版的动机,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反映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脉络,重在普及艺术和美化生活。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与其他美术书籍相比,中国早期美术期刊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快。同时与其他专业期刊相比,中国早期美术期刊视觉形式变化丰富,美术家自己参与设计。在这方面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先后有陶元庆、丰子恺、陈之佛、庞薰栗、钱君陶、孙福熙、司徒乔、叶灵凤、倪贻德、段平佑、陈秋草、方雪鸪、蒋兆和等人。

总之,“五四”运动以来,随着新的文化思想和新的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物的数量和规模有了全新的改观,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未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对于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本土的装帧设计家都想有所尝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面”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封面装帧,为近现代的中国文化人士和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他们文化理想和艺术趣味的

个独特的“舞台”,这些风采各异的装帧设计,同样也成为了他们艺术实践历程殊的“作品”――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封面装帧,无疑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重要的探索领域。

二、表现性图案

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装帧设计,作为重要的美术传播媒介,逐渐成为中国艺术界的一个交流窗口,有关的主办者和设计者,也十分看重其向大众传播美育、推广艺术的教化作用,不遗余力地力求装帧方面的新颖和别致,从中显现了关于艺术设计“表现性图案”方面的思考。

“表现性图案”,源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早期工艺美术家的言论和主张。他们将图案问题,从个时并未受到重视的装饰技艺,提升到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文化课题,将装饰性图案的“意匠”之说,提升到表现性图案的“新样式”之说。诸如

“每一时代的工艺品,在装饰上,因为形态色彩手法等等,而看出了时的习尚、精神,与大众生活上苦乐同趣味,形成了每一时代的‘样式’。”

“总之,他们是在想创造一个‘样式’,一个跳跃在他们心底的‘新样式’。”“每个图案家,应该放弃个人的成见、陈旧的奢侈的‘老套’,而为大众谋点幸福,要为大众创造他们生活必需的工艺品;更要个与时代俱进的头脑,时常要考察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

“图案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一个雕琢的精致的花瓶,或块经年累月织成的挂饰上可以说明的,它是应该基础于大众的生活,直接地将技术和艺术与大众的思想和感情联系着,而产生出了有社会性的时代的式样。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材料,理解它的用途而加以考察的东西,不是仅拿浅薄的‘兴趣’两字所可解释的。”

“图案之成立,包含着‘实用’和‘美’两个要素,这两者的融合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协调,便是图案的特点。故图案在艺术部门中,决不是无谓的游戏,也不是一种表面装饰,而是与样式不可分离的生活艺术。”

这种所谓“样式”,伴随着传统的积淀和现时的时尚,其主要表现在相关图案设计中的人文追求和艺术追求。这方面具体体现,是在相应的平面图案设计中,充分运用绘画图案元素、文字图案元素和几何图案元素的形式语言和象征意味,而其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表现性图案”的运用。这种“表现性图案”,具体反映在对于象征性、时尚性和民族性方面的追求。

“表现性图案”,是指设计家基于图案作为一种融合传统与时尚的“新样式”,通过对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积淀的优秀的视觉元素的变体和改造,形成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装饰语言,并在美育教育中普及,在时尚流行中推广,使之成为特定社会和时代生活中的文化符号。(图4)(图5)

因此,“新样式”之所以能够成为“表现性图案”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中国现代的工艺美术家具有的时代意识。此即所谓艺术家具有“一个与时代俱进的头脑”以及“考察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事实上,“考察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这就是表现性图案的一个核心思想所在。

其中的所谓“新东西”是什么呢?这方面,雷圭元在《近今法兰西图案运动》中作生动而详尽的解释

“时社会的核心和表面,同时产业的重视,科学的发达,而急转地变化起来,一切生活习惯也发现了新天地,工厂的熏烟已延漫到了内地,人们的眼、心、手、足跟着机车、汽车、飞机急速地活动着。”

“周围着人们的,是理想的实现,印在人们的脑里的是动的、高速度的、几何形的、机械的轮廓,整齐而有规律的活动,电气眩目的闪亮,无线电的剌耳的声浪,不知不觉间,这些新的线和形,汇集在图案家的脑子里了。那商业和工业的竞争,而使图案家的心手跟着亦起来呼应着动的、机械的构成,产生了无数新的线条,新的色彩。”

因此,体现所谓“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的图案艺术,就是具有“产生了无数新的线条,新的色彩”的视觉形式。具体而言,即是在相关设计中,艺术家进行有如文字图案元素、几何图案元素和绘画图案元素的借鉴和创造,共同构成了“表现性图案”的重要内涵。这在20世纪前期我国的艺术期刊装帧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为我国的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借鉴和探索的经验。

关于“表现性图案”的命题,其主要学术来源之一,是20世纪前期中国工艺美术界对于“表现派美术工艺”的讨论和实践。1929年陈之佛撰写《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6卷第侣号,系统介绍欧洲的艺术设计新潮,包括德国的“包豪斯”的设计,这是中国较早介绍“包豪斯”的文章。所谓“表现派美术工艺”,其中涉及有关“表现性图案”的内容,其反映了时西方现代艺术对于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界以及相关艺术设计的影响。在上海大众书局1949年3月再版的孙蔚民《中西图案画法》中,也曾经有“表现派图案”之说。

表现性和抽象性,作为现代主义美术的两大基本特性,在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美术运动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在表现派艺术(如凡・高、高更的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和抽象派艺术(如塞尚的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中获得了集中的反映。其艺术特性贯穿于视觉艺术的多种领域。其中,现代艺术设计同样也与这些特性及思潮有关。关于书籍装帧中的“表现”的艺术方法,曾经有论者指出:

“强调表达设计者的内心情感。它往往不靠对客观世界‘再现’的魅力征服读者,而往往是靠象征、寓意、想象、联想等间接的‘形象内容’来表达设计创意。‘表现’的设计方法,在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已经常被应用。”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10

关键词:角色模型 产品设计 家具设计

一 引言

家具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在作者所在的院校,家具设计是产品设计(二)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半学期。其目标主要是通过完整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市场调研、设计定位和用户研究的方法,并能在实际设计中予以应用。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课中,由于大多为虚拟项目,没有真实的用户,学生并不重视调研,出现调研与设计脱节,甚至先设计后补做调研的情况。而在方案设计中也仅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围绕产品本身展开设计,在目标用户与设计结果之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联系。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此次家具设计课程中引入了角色模型(Personas)的概念,用以引导学生的设计。

二 基于角色模型的产品设计

(一)何为角色模型

角色模型(Personas)的运用源于戏剧中的角色描写(character description)。文学创作中的角色创造有一定的原型,而又超越原型本身。为了使角色有骨有肉,会对其外貌特征、衣着服饰、言行举止等进行细节描写。成功的人物塑造,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成分,但却能够让人觉得是真实存在的,仿佛就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基于这样的原理,在产品设计中引入角色模型的概念,在了解目标用户群的基础上,通过塑造一个或多个虚构的人物作为目标使用者,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这种设计的方法可称之为角色模型法。

可见,角色模型法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角色模型法通过构建角色、设定角色环境、讲述角色故事,形成特定的情境,使目标使用者更加具体形象,在设计团队成员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统一的设计目标。

(二)运用角色模型的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在不同的企业,产品设计的程序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可概括为五个步骤,即:设计调研、分析定位、概念方案设计、方案细化和模型制作。如(图1)所示。

若基于角色模型法进行产品设计,则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

1 角色构建,即人物的塑造。角色构建是在用户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构建角色之前要先明确设计的目标群体,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或桌面调查(desk research)的方法收集目标用户的资料,明确该群体的特征,并找出这一群体的若干典型人物。最后再以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为蓝本,结合该目标群体的共同特征构建角色,对角色进行深入刻画。刻画人物的角度没有定律,可根据人物特色和产品开发的需求而定。

2 根据角色定义产品,即进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包括根据角色的使用需求确定产品的使用情境和基本功能;根据角色的生活方式定义产品的视觉形象等。产品使用情境与基本功能的定位,通常是用一系列关键词或短语、语句表示,也可以依据5W2H法,快速设定产品化的条件:

Who――为谁设计?

Where――在什么场合使用?

When――何时使用?

Why――为什么设计?

What――做什么?

How――怎么使用?

How much――达到怎样的水平或标准?

而产品视觉形象的定位可以用情绪模板、材料模板、色彩模板、风格模板等将产品的材料、色彩、形式风格等构想具体化。

3 进行产品概念构思,其目的是将产品属性可视化。主要是根据产品定位,借助各种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仿生法、类比法等进行功能方式的创造,用草图的方式探索可能多的产品的功能、形态创意。

4 方案选择和细化。对概念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或方案之间的重组整合,选出几个方案进行细化发展。这一阶段要进一步明确产品的特征,并且要对照角色特征,反复进行方案的调整。方案的发展主要用详细的草图对细节进行推敲,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产品3D建模和渲染。同时要初步确定产品的工艺方案(CMF proposal),包括产品的外观色彩、材料、加工方法等。

5 模型制作。通过制作比例模型,可以进一步检验设计,并根据需要对产品进行人机测试、功能测试或用户测试,以便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调整,并准备结构设计和样品试制,直至生产准备。

由此可见,角色模型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调研和分析定位阶段,进而影响概念方案的设计和后续方案的发展,从而影响最终的设计结果。

三 家具设计教学实践

此次课程为期6周共72学时。参加的学生数共19人,分为6组(每3至4人为一组)。课程项目为虚拟项目,要求分别自定目标群体,并为该群体设计一组家具。为了使学生避免以往常见的凭个人主观想象进行方案设计的情况,决定尝试用角色模型法指导学生的设计,以期培养学生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意识。因此,在讲授角色模型法之后,学生就围绕项目要求,根据角色模型法的一般程序展开设计。课程的教学也是围绕项目的进度进行讲解与辅导。

这里以其中三组作品为例,介绍角色模型法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介绍角色构建、产品定位、方案设计与实物模型效果。

(一)第一组作品

1 角色构建

(1)目标群体:年轻小资白领,年龄:25-30岁。

(2)角色模型:Lina,女,27岁。

(3)角色描述:

作家、平面模特、自由职业。

在中国念完高中后随父母移居日本。

现在中国独自生活,工作的随意性让她有很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恬淡自然的生活,标准的80后文艺青年。喜欢的服饰、物品、风格都来自她一切尊崇自然的生活态度。如(图2)

(4)角色生活故事:通过“Lina的一天”来描述角色典型的衣、食、住、行、娱乐、工作等活动。(图3)

早上8:00,空气清新的早晨,打开窗台上老式的收音机,听着深深浅浅的音乐,穿着舒适的棉麻质衣服。名牌?时尚?我不知道怎么定义。我只是选择适合我的生活方式的。

早上8:00至16:00,我喜欢干净、舒适、有质感的生活。即使工作中也不例外。微黄的台灯,牛皮纸包的本子和窗台上的野菊,会让我心情愉快地完成一天的写作。

下午16:00至18:00,昏昏沉沉的下午,非常适合一个人安静地喝茶看书。看着香炉里探出的一缕青烟,立柜上某个城市买回来的小摆件,墙角喃喃私语的花草,一切静谧中,思绪却热闹非凡。

我认为追求自然,还原自然是生活的本质。金钱、名利都不是我在乎的,我的能力足够支付我的生活所需。侍弄花草、拉手风琴,我都不是专业,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偶尔天气晴好,我会带上心爱的相机,行走伫立于闹市,记录他们的一切。

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角色人物所使用的物品和选择物品上的风格倾向,从她一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也不难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品位、生活态度,从而为产品的设计定位提供依据。

2 产品定位

在角色构建的基础上,根据角色人物的生活方式,将所设计的一组家具定位为“由椅子、茶几和搁物架围合成的轻松的阅读空间”。并且进一步从材质、色彩和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家具视觉形象的定位。如(图4)

(1)材质:实木,有质感。根据人物崇尚自然,追求传统自然而舒适的生活的特点,可选用的材料包括实木,皮革,藤,竹,陶瓷,玻璃,棉麻等。

(2)色彩:淡雅,有格调。选用天然的木色,淡黄的灯光,干净的白色,清新的黄绿,温暖,朴实淡雅,清新自然;整体感觉干净,色调统一,有格调。从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喜欢的生活用品中提炼颜色,也可以作为设计方案配色的参考。

(3)风格:简约,有品位。简约风格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的细节把握和推敲。在制作上更要求精工细作。

3 方案设计与实物模型效果

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构思阶段会产生多个关于功能与形态的草图方案,但是必须围绕“角色模型”与“产品定位”进行筛选,从多个草图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整合细化。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1:1的实物模型。从实物模型的效果上看,整体造型风格统一,符合预设的产品视觉形象,与角色人物的关联度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所限,在细节的把握与处理上还不够到位,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如(图5)

(二)其他两组作品

其他小组的设计也是围绕角色模型法的程序展开,分别进行角色构建、产品定位与方案设计。

1.根据角色人物喜欢阅读、上网、喝咖啡的习惯而设计的一组家具,包括:搁物架、椅子和边桌。如(图6)2.根据角色人物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沙发和茶几。这组沙发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而且其中的一件沙发也可以变为茶几,使用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如(图7)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11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非凡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治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碰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耙捣⒄沟穆霾耍残碓儆檬甑氖奔洌憧梢钥吹轿颐堑氖弊吧杓剖尤氲焦室涣魇弊吧杓剖Χ游椋材芸吹轿颐歉嗟墓食勖放啤N抑皇窍爰死此得魑侍猓?nbs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闻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经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把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拟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拟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把握从织物设计到?及干杓圃俚讲飞杓迫娴姆闹飞杓浦逗湍芰Γ蔽一谷衔颐撬嘌男乱淮矣梅闹飞杓剖鼍弑附先娴淖ㄒ邓匮允遣还坏模褂由弦幻胖匾闹鞲煽纬獭笆谐∮保耘嘌哂蠧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究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P27。“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轻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假如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手工印染(绞缬、蜡缬、夹缬)、刺绣、编织、织绵……等传统染织工艺的研究,并对这些传统染织工艺进行重新包装赋予其时代性和时尚性,设计出既有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又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家纺新产品。这些产品从目前的消费空间看既能满足国内部分宾馆饭店的非凡需要,及国内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生活品味消费群体的需求,又能满足国外消费者求新求异的要求,同时应对这些产品采用现代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树立中高档手工纯天然绿色产品形象。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市场策划和开发,逐步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并以此产品的成功,以点带面,在国际家纺市场确立中国高档家纺产品的地位。

家纺设计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不但涉及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还需要有纺织业整体技术实力作为技术支撑。当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调整家纺设计教育体系,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以提高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水平,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杨东辉《大有作为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纺织装饰科技》2/2001

家具设计方案范文12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设计营造;中西方家具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48-01

一、中国元素所包含的内容

(一)中式家具

每一件中式的家具都是有生命的,虽然或许只是整个空间的一个细节,但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决定这个地方的气质。

西方设计界认为:“没有中国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时下最时髦的一种家居风格,便是以西方的装饰风格和家具为主,混合入一到两件中式家具,往往产生极美的效果。事实上,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目前还可见到的中式家具,已经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所以也就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我们在关注中式家具的时候,除了考虑它的材质,恐怕应更注重其内在设计体现出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居智慧。

案:又细分为供案、画案、书案。供案通常在厅堂中陈设,多采用雕刻作装饰。案出现在神圣的场合,后来出现的画案、书案则是案类家具的生活化,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特点。

桌:中式家具里的桌子有长桌、方桌、书桌、炕桌等。厅堂方桌是一家的门面,通常要上好的硬木,造型稳重端庄,做工细致,装饰考究。桌面通常是1M的距离,这是中国古人的社交距离。

椅:中式家具的椅子,有太师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其中清太师椅最大,常放在正厅中。

(二)中式装饰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装饰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寓意人应不畏、不怕困难。同理,石榴象征多子多孙;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松鹤表示健康长寿。

(三)中式设计思想

中国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细琢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

1.宜设而设,精在体宜

在明清时代,“宜”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国内专家对其的解释是:“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

2.删繁去奢,绘事后素

删繁是指去除过于复杂的装饰,去奢其实也很重要。如今很多设计师一提到以人为本,就以为是“给脖子套张饼”,其实人在家居生活中的不便与方便是相辅相成的,过于奢侈地追求“一低头就能吃到脖子上的饼”,恐怕会起到负效果。

“绘事后素”是孔子的话,是他对美的一种看法。在孔子眼中,绘事是那种装扮出来的美丽效果,而素则是自然的、气质的美,孔子认为“素”要美于“绘事”。这体现了一种“大美无言,大象无形”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

二、中国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公共空间是一个建筑的核心。对于人的流线来说是一个枢纽;对于使用功能来说是一个集散地;对于空间形态来说是一个建筑的性格表达;公共空间需要美,需要反映文化的内涵,因为现代人必须花大多数时间利用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美,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内涵丰富,审美高尚的中式元素进入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当中,是一股涌动的潮流。

酒店在整体设计中全面采用中式风格的范例并不多,因为现代建筑多以西方的建筑理念为规范,但成功的尝试也不是没有,波特曼丽嘉酒店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他的造型就可以看出端倪,三栋大楼环抱而成,面南背北,是中国传统建筑学与风水学说的最好诠释,中国建筑最基本的特色是以长方形的空间为单元,加以组合而成整体。而中国的建筑却是有很多长方形根据其重要性,组合为一个层级分明的完整体系,所以中国建筑外观严肃而不失生动的趣味。

会所是近年来新兴的公共空间,但是它的审美趣味是面向大众的,通常是比较高档的,精致的,由于中式风格本身就是具有雍容华贵的气质,所以在很多的会所中都可以见到这种风格的建筑,装饰,摆设等。上海的新天地是最显见的地方。在新天地,中式风格与西式现代设计融合得非常和谐,新旧的组合也很流畅。

三、中国元素在居室空间中的运用

中庸曾经是中国人最信仰的生活哲理,其实现在也是如此,不过现在使用更多的一个词是适度。适度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在居室环境的设计中达到一种现代与古典的平衡也是一种艺术。一件旗袍,有人穿上就显雍容华贵,有人穿着也显端庄清雅,同样有人穿了会俗相毕露,这其实就是中式风格最迷人,也是最难把握的魅力,其考量的是一种内在的、隐含的气质。

传统的中式民居,是围合院落式布局,一般包含厅堂、卧房、书房三个主要区域。整体上有礼制的特点,在功能上更存宜人之处,房子的长、宽、高处于怎样的比例上,才能实现冬暖夏凉?陈家祠就给了答案。此外由五行八卦演发的阴阳平衡、气场圆通,都是中式空间的特色,所以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优点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节省能源”的世界思潮。

四、中国元素与室内设计完美结合

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室内设计当中去试一门必修的课题。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

纵观全文,在众多的现代家居设计元素中,中式风格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前几年欧洲古典主义比较流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如今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作品中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西方现代的钢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工业化的程度也很高,非常注重实用性与功能化。这对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是有冲突、有碰撞的,但却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实行"拿来主义"引用新式的制造工艺,形式上以包含中国元素的风格表现,便是中西合璧的解决之道。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元素都将会成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参考文献:

[1]甄伟肖,张琼.中国元素在室内设计空间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

[2]侯立萍,李晓东.对话中国元素[J].建筑知识.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