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活动体会

社区活动体会

时间:2023-06-06 09:32:24

社区活动体会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1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一群人为了帮助山里的孩子而选择去山区支教,逐渐的,随着社会圈子的扩大,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和同学也加入到支教队伍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有时候,我内心也渴望去支教,希望能够从中锻炼自己,可有时候我又在想,我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这些山里孩子有过的苦,有过的累我也大体感同身受过,于是我开始怀疑,下乡支教是否真是为了锻炼,还是一个不必要的形式。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今年暑假,各高校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任务以及加强对自身的锻炼,我们xx三下乡小分队成立,共计12个成员,并经过一系列的前期筹备过程,最终确定于xx区xx镇鱼滩社区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生活。

7月31日上午10点,我们xx三下乡小分队在xx街道办事处结合,看着自己处于这么大的队伍中,并且即将开始10的支教生活,心里面虽然很期待,但还是充满了恐惧与担忧,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支教,害怕到时候没有课堂经验控制不住课堂秩序,害怕自己在真实的课堂中会放不开,害怕自己不能准确无误的给学生讲解玩知识点……总之,有好多好多的担忧!当天下午,我们跟随着此次活动总负责人王朋王书记到达了我们支教的目的地,说实话,这里环境很好,位于阿蓬江上游,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并且政府为我们安排好了吃住,完全不用自己操心,这待遇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可越是这样,我们心里的压力就越大,因为他们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而我们也自知如果没有更好的帮助到当地这些孩子和学生,不仅会辜负各部门负责人的辛苦布署,而且我们心里也会觉得过意不去。

从来没有从事过支教活动的我们对于这次活动来说算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初的一两天,教学任务是最迷茫的,由于学生没有到齐,人数并不理想,照原本的教学计划根本行不通;还有这些学生年级跨度太大,小的才开始上学前班,大的已经高一高二了,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辅导;再就是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身边教导,而身旁的爷爷奶奶也大都不识字,对孩子的关心也只求吃饱穿好,所以孩子们在素质教育这一块的知识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小队成员经过仔细商议,并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将所有学生分为3个班,6年级以下开一个班,主要进行素质教育和作业辅导,6年级单独来一个班,主要进行英语学科的学习,6年级以上的为一个班,因为他们的薄弱点为英语,所以主要进行英语重难点的讲解,另外是其它学科的作业辅导。在分好班后,我们又进行了人员分配,小队成员各行其是,提高效率,作下如此安排后,我们的支教生活逐渐步入正规,教学任务如期进行,之前的迷茫逐渐变得有目的,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

在这期间,我除了和我们的队长负责两次小学生的素质拓展课,还带3个6年级毕业生的英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因为把他们放在小学生所在班或初中生所在班都不合适,作为一个过渡班级的学生,只好抽出来单独辅导。因为他们小学都不学英语,而初中又刚好新增一门英语,为了给他们提前做一些学英语的铺垫,我主要教他们如何拼读音标、单词以及能够诵读一些简短的英语对话。其实好多音标我自己都不会读,但为了能够把这个任务进行下去,我便向一位英语专业的队友学习,最后再教给这几个学生。在教他们的过程中,我自己确实有好多之前没搞懂的问题都逐渐弄明白了。都说付出是会有回报的,我很乐意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需要的人,我也很高兴他们学会后回应给我的笑脸,就这样简单中却富含了满足。

我们的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我们在业务时间还会分小组到各学生家里走访,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接,并留下我们的联系方式以便他们有需要的能够及时沟通。同时我们队员自己凑钱买东西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和他们一起话话家常,了解他们的进况。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企业和蔬菜基地,并集体下农户作农业生产情况调查。经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对于当地有了大致了解,在合作中也增进了我们队员之间的友谊。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间10天的支教生活就结束了,我时常沉浸在支教生涯的某个画面,定格于某一个感人的瞬间。现在想来,在10天的支教过程中,和孩子们的关系从陌生到开始熟悉,再到慢慢深入了解,我发现支教生活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那么听话,那么好学,但有一点是每个小孩都是聪明的,天真的,虽然他们表现得很顽皮,但请不要责怪他们,因为这里是农村,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保存着最原始的那一份纯真!我们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想他们最渴望什么?最喜欢什么?只有这样,对以后的支教才会更加接地气,才会更受小孩子的欢迎!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2

认真落实分析检查阶段各项要求,深刻查摆突出问题: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严格按照乡委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社区实际,继续深化学习提高、注重抓好关键环节、坚持突出实践特色,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分析检查阶段时间比较紧迫,深刻查摆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民主评议,多方进行科学论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重点是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认真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总数50人以上的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做到了“四好”,把生活会主题确定好、把问题查找好、把准备工作做好、把生活会组织好。

领导班子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一是坚持实事求是。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以检查分析问题和清理科学发展思路为重点,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等。二是深刻检查分析。分析检查报告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切实做到查摆问题突出客观性、剖析原因突出深刻性、明确方向突出科学性、整改落实措施突出可操作性。三是反复修改完善。初稿形成后,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党支部会议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组织开展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认真组织民主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一是确定参评范围。坚持代表性、层次性和广泛性等原则,合理确定参评人员范围。二是明确评议内容。参加评议人员可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的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三是创新评议形式。要创新党内评议、表决评议、社会公众评议等群众评议形式,保证群众评议的有序开展。评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方式进行。四是重视评议意见。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分析检查顺利进行

切实做到领干部带头分析检查。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开展纳谏,带头起草分析检查报告,带头组织好群众评议,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表率。学习实践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紧密结合社区实际,精心组织好每项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党员敞开心扉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领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环境和氛围,确保分析检查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务求取得实效。

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查摆问题时,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各党支部分析检查各环节的督促指导,精心组织好每项活动。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评议、走访评议等方式,认真组织群众评议,并认真梳理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确保督促有力、指导有方、检查到位,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认真组织“回头看”。坚持把深化学习贯穿活动始终,在转段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衔接工作,在启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同时,要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认真搞好“回头看”,看规定环节到位没有,看基本要求落实没有,看党员干部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是否下了真功夫、对科学发展的理解和把握是否达到了新高度、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否有了新提高。在分析检查阶段,要继续组织党员干部通读、精读中央规定的书目,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中央、省州县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谋划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在深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问题查找更准、原因分析更透、发展思路更清、工作对策更实。广大党员干部要一如既往地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三农”工作。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3

多年来,少先队组织一直依托学校开展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正从过去单一的学校教育向社会化教育转变,社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统计表明少年儿童的节假日时间占全年的__%。在假日里,他们大都渴望与小伙伴在一起活动,因此,开辟社区活动阵地是社区少先队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社区建立少先队活动阵地,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校内少先队工作通过社区少先队,从教育内容到形式、阵地得以向社会延伸和拓展,同时还有利于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作风传播到社会并服务与社会,最终形成学校和社区少先队工作全面活跃。社区教育阵地应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挖掘社区资源,力求通过社区教育这一途径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各方面的素质培养。社区少先队活动一般以“社区少先队小分队”活动为主,按照队员所在的居住地组建不分学校、不分年级,队员自定队名、自定计划、由社区志愿者担任小分队辅导员。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少先队中心工作,结合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展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队员的“小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大部分少先队员在学校里明白,要成为学校得一名好队员,应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但是,他们在家庭、在社区由于儿童的天性或者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对自己在这区中角色往往不太明白。针对这种情况,就需启发教育少年儿童,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必须加强自己行为规范的要求,做到敬老爱老、热爱劳动、热爱家庭;同时尽力让他们知道,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细胞,应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这样就对他们提出了做好一个小公民的要求,要求他们对社会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体现个体的价值所在。在队员们得到正确的认识后,开展讨论:我们少先队员在社区可以做些什么?从而引导他们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组成服务队、护绿队、爱心队,开展清洁公共场所、打扫楼道卫生、植树绿化,以及为孤寡老人、病残人士送温暖活动。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活动,教育队员把社区环境美当作一种队美的追求和荣誉。让少先队员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二、树立“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少先队员在学校长期处在以中队为单位的集体中。集体的力量往往是导致队员向上的舆论和动机,都争取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取得进步,因此,集体的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针对这个情况,在社区也应为队员创造一个集体,让他们置身于这个集体中巩固、深化、发展在学校表现出的各种良好品质。这个集体以居住地近为原则,不分年级自愿组合,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可以是“读书活动”——依托社区的活动场地,开设“阅读室”,在少先队员中组织“捐一本书,的百本书”活动;可以是“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信箱,通过板报、宣传单等,向社区宣传现代文明意识,共创安全文明小区,倡导社区文明新风;可以是“体育活动”,组织跳绳比赛、游戏活动等,提高队员身体素质,组织家庭体育比赛,让家长参与其中,倡导全民健身运动。

三、培养队员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少先队活动中应突出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将来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少年儿童年幼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新奇,对什么都会有自己的憧憬和向往。每当他们有一种欲望时总能大胆地去尝试、追求。在社区活动中就要让队员敢于而且乐于提出自己的各种见解,开展各式的活动,鼓励队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探索,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挖掘社区内的各种教育手段,形成教育合力。

充分运用社区的各种资源队少先队员进行教育,要注重挖掘社区的各种力量,不失时机地为队员创设受教育的机会。队员们在以“小公民”的身份广泛开展活动的同时,可以请社区的领导、党支部书记来学校为队员们做“少先队员应为社区精神文明做贡献”的专题报告,引导队员把单纯的玩玩动动向更高层面延伸,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出自己在社区中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公民职责的表现。另外,也应充分利用社区力量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供各种辅导和指导。队员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他们可能是学科教师、战士、离休干部、模范人物、各类能手,学问深、阅历广,即使是普通工人、农民也有一技之长。他们都可以是临时辅导员,队员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许多学校学不道的知识和本领。同时,定期安排学生慰问孤老或军烈属,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学会关怀他人、爱护他人,达到唤起做人的尊严和良知的目的。

以上这一切,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显示了社区教育的特殊功能,即丰富了队员的校外生活,又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智、添欢乐。因此,构建社区少先队教育阵地,将由过去的少先队组织“唱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跳集体舞”的局面,从而形成全社会来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成长。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4

社区体育活动方案一一、活动主题:打造健康型特色社区

二、活动时间:6月1日6月30日

三、活动地点:芙蓉社区(注:部分赛事将设在芙蓉小学)

四、活动内容:

1芙蓉社区打造健康型特色社区活动大会开幕式上,组织一支老年健身操队,经过精心排练,表演一支旋律欢快,舞姿优美的健身舞。

2在芙蓉社区的羽毛球俱乐部里举行羽毛球比赛

3在芙蓉社区的乒乓球馆举行乒乓球比赛

4在芙蓉广场举行中国象棋和围棋的比赛

5在芙蓉小区里面举行趣味拔河比赛

6在芙蓉社区的活动中心里举行趣味跳绳比赛

7在芙蓉小学的操场上举行田径运动会

8在闭幕式上由芙蓉小学的学生们表演一场晚会

五、活动要求:

(一)活动的领导和策划组织工作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芙蓉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负责并确定一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具体抓。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邀请市、区体育局领导和专家、教练到社区开展体育讲座,利用社区内的宣传墙报、专栏和广播深入持久地宣传《纲要》、《体育法》精神,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新闻媒体的联系

1.新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重视和加强宣传,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积极主动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构建立体宣传网络,扩大影响,为广大市民了解和参与体育健身搭建良好平台。

2.在广播电台开展健康型社区专题报道;健康型社区主题电视公益宣传片,宣传健康型社区系列活动,吸引别人参加。

3.在本市主要媒体上刊登主题专版

4.通过主题宣传招贴画、宣传展板、宣传栏、专家咨询、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和体育场所开展迎打造健康型特色社区活动主题宣传,同时充分发挥小区有线电视台、社区电子显示屏的覆盖优势,广泛开展宣传,让健康型特色社区深入民众,融入生活。

(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适合不同人群的活动

1.羽毛球设置多种比赛模式分老年组,中年组,青少年组

2.乒乓球设置多种比赛模式分老年组,中年组,青少年组

3.设置中国象棋和围棋比赛,主要以老年群体针对

4.趣味拔河属于全民健身任何人组团皆可参加

5.趣味跳绳针对所有人群

6.针对当地中小学生展开田径运动会

(四)写出书面总结上报。

认真做好材料收集汇总上报工作。各社区、各企业每次活动后第三天将材料报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材料包括:

(1)、全年文体工作计划

(2)、文体健身科普知识讲座文字材料;

(3)、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4)、活动情况简报;

(5)、全年文体健身活动总结

(五)宣传横幅及其他倡导运动的宣传标语。

1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

2时尚运动健康精彩每一天

3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4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

5学锻炼有益健康人人运动拥有健康

6天锻炼一刻钟健身快乐一辈子。

社区体育活动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社区是个大家庭,搞好社区文体活动,营造适宜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的和谐氛围,能够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增加居民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大家对社区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对推动新型的人际关系,营造相知、相识、相助的和谐社区具有促进作用。

20xx年双晨社区将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以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在全民积极参与下,在社区内形成健康向上,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对象:双晨社区居民

三、活动内容

1.成立文体协会

2.邻居节活动

3.马家堡半日游

4.新春乐赛

5.三八妇女节100周年联欢会

6.社区体育节

7.红五月歌唱比赛

8.欢度国庆节

9.迎新年联欢会

四、具体活动计划

(一)成立文体协会

成立社区文体协会,重新调整社区内几支文体队伍,登记造册。文体队伍负责人纳入社区文体协会成为协会领导小组成员,全年文体活动由文体协会统筹安排,活跃社区文化气氛,使社区内的文体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二)邻居节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区稳定,离不开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党员、居民代表带头,为困难家庭送温暖,为街坊老人送关怀,并在年底评选好邻居。组织居民以邻里为小组,开展邻里PK活动。

(三)马家堡半日游

举办马家堡辖区半日游活动,社区居民自愿报名。设置三条路线,人文景观,校园风光,经济发展。人文路线可以带居民走走胡同、小街,看看老马家堡依稀现存的风貌和建设后的马家堡新景色;校园路线带居民到辖区内中小学及大学参观;经济发展路线即参观搜宝大厦,北京南站,及辖区内主要公司单位。半日游活动增进居民对自己辖区的了解,在活动中也增强居民间的感情交流。

(四)新春乐赛

新春佳节之际,组织居民朋友参加赛,为居民提供娱乐空间,活跃社区气氛,活动中,增进居民朋友的交流互动。

(五)三八妇女节100周年联欢会

20xx年,是三八妇女节100周年,节日当天组织开展大型庆祝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上午室外文艺演出,下午室内妇女联欢,晚上播放电影。

(六)社区体育节

四月份,举办社区体育节,根据社区居民具体情况,开展趣味运动会,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调动居民积极性,增加居民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运动会项目以趣味性为主,活动量适中,老少皆宜。如跳绳,拔河,踢毽子,自行车慢骑等。

(七)红五月歌唱比赛

5月份,举办红五月歌唱比赛,比赛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10名。

(八)欢度国庆节

十一国庆节期间,举办我与祖国共成长舞蹈专场,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共同庆祝祖国华诞,以此形式进行爱国宣传,弘扬爱国热情。

(九)迎新年联欢会

新年到来之际,举办社区居民新年联欢会,拉近居民间感情。

五、活动要求

20xx年,双晨社区将始终坚持以社区为群体,以文化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的方针,充分调动文体队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才华,带领居民群众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文明楼门,文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得与辖区单位配合,寻求他们的支持,搞好社区的文化工作,在以往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社区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凝聚力在于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使社区的文化活动成为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丰富充实居民的社区生活,强身健体,拉近居民间感情,凝心聚力,营造愉快的生活氛围。希望通过一系列精彩活动的开展,能够吸引辖区内更多居民参与到我们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活动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人文柯城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活动阵地,健全活动队伍,开展特色活动为重点,传播先进文化,提倡健康新理念,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展现社区居民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为把我区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打好基础。

二、活动主题

20xx年文体进社区的活动主题是:改陋习、树新风、创文明。

三、活动内容

建设和开辟更多的面向广大居民、便于居民参与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树立一批社区文体服务中心建设的典型,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广场文化、俱乐部、体育场、健身站(点)等文体阵地,组织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图书进社区、文体培训进社区、文体活动、文体队伍进社区活动。重点抓好节庆假日的社区文体活动,提高群众文体活动水平。

(一)开展好四送体育进社区活动,即一送体育制度进社区,制定体育指导员管理、器材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制度;二送体育活动进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以街道为单位的特色体育项目展演,抓好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及晨(晚)练点的建设;三送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四送科学健身方法进社区,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单宣传健身知识,积极倡导科学锻炼。

(二)通过杭州湾激情文化广场,组织所辖社区和辖区内的单位、学校轮流参与演出,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努力办好柯城区第一届社区艺术节和柯城区第一届社区运动会,力争通过活动的举办,发现优秀文、体人才,促进文体两类活动上档次、创特色,同时带动全区各个层面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通过文体指导员进社区,组织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的业余文体队伍,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加的各类文体活动和文体信息服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宣传改陋习、树新风、创文明。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开展图书馆服务进社区及社区读书活动。区公共图书馆深入社区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宣传图书馆知识,开展图书销售、图书评价及好书推荐活动。组织社区各图书馆、图书室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使用交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改、树、创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在社区居民中形成好读书、求上进、讲文明的良好风气。

四、活动安排

(一)3月至6月为制定工作计划与组织准备阶段,文体指导员进社区启动仪式,杭州湾激情文化广场启动,社区运动会举办,同时区文化馆投入到社区调研,发掘各类文艺人才,组织各种文艺队伍,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

(二)7月至11月,协调社区内各单位组织好杭州湾激情文化广场演出活动,举办1~2期文体培训,筹备并举办柯城区第一届社区艺术节。开展图书馆服务进社区及社区读书活动。

(三)11月至12月,开展社区文体信息服务周活动,帮助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文体信息服务点,深入开展文体信息服务活动。同时,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大家谈活动。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5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的社会单位,它是基于同类型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开展社区体育有助于人们间联络感情、改善邻里关系及社区环境、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充实和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形成和谐社区中起到突出的作用。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文明病”在我国迅速蔓延;高度竞争的社会使人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心理疾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治病花钱已顺理成章,居民从自身利益出发,投身于体育活动,并把家人也推向运动场;社会逐渐趋于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福利、文化活动、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方面对社区有极大的依赖性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可以使人们得到对集体、社会的信赖感、依托感,在和睦欢乐的气氛中,享受到生活的归属感和稳定感,人们因愉悦感和而情满胸臆,使个体获得社会健康。我国社区体育起步较晚,发展跟不上需求。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活动大部分还只能在社区空地、公园或路边空地进行,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社区体育参与和社区体育自身的发展。

社区体育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指,通过社区体育的开展促进社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依赖―掠夺―和谐等几个阶段。“和谐论”是人类理性对社会实践的反思,是人的“超自然性”的胜利。“和谐论”也是人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与道德提升。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追求社会发展,再到追求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良性发展,反映了人类理性认识的跃升。社区体育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作用在,人通过社区开展丰富的健身活动而融入大自然的和谐环境中,社区体育将引导人们走出家门,走向户外,体验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意境,从而是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注重人居环境优化,促进人与城的和谐。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和谐,最重要的是人与城的和谐。随着社区体育环境的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广大人民将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体育更要注重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社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体育和谐体现在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上。在体育的育人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传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并在体育过程中真正体现“公平竞争”、“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体育理念,可以不断完善人们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贯彻“普惠”原则,用现代社区体育文化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不断改进自身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让每一个居民从社区体育的发展中感受并享受到城市发展成果;在为大多数居民提供体育服务的同时,依托社区,真情面对、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和问题,使各方利益得到维护。同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促进社区人与人的和谐。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关键要使公平正义得到弘扬,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城市服务网络全覆盖。

社会的主体是人。同样,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人。要使社会和谐,必须要使构成社会的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社区体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协调好群际冲突。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往往会结成一定社团、组织,以摆脱个体的人的脆弱性。社区体育不仅带动了社区成员的参与,而且带动了家庭体育活动的发展,以至推动了整个群众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通过社区服务的带动,承认和保护了个人的合理的需求和利益。人是评价社会活动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尺度。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社区体育恰恰能发挥这一体育的本质功能。同时,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协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社区成员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由于兴趣相同而相识、相知、相和。

人的解放和发展程度可以作为社会和谐认知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人是包括社会和谐关系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心。人的解放和发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内在逻辑进程,而且凸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和谐状态。体育的目的和功能之一就在于促进人的健康。人的发展包括了身心发展两个方面,其中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体育能够改善人的大脑的代谢机能,为神经系统的工作创造适宜的兴奋状态,从而为人的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础。促进身体发展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之一,这是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比拟的。社区体育将尽显体育的本质功能,同时,随着社区体育多样化的丰富发展,将更加满足社区成员的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关系,是构筑和谐社区体育的基本前提。社区是代表整个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政府和社区成员的关系,是指导、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政府要指导社区居委会等管理机构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回归社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工作,纠正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减轻社区居委会的负担,营造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环境。社区体育的和谐重在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社会管理。在制定社区体育计划时,政府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集中民智,达成共识;在推进社区体育过程中,尤其在解决居民区健身环境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使居民群众尽可能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并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创建社区体育工作的标准,使社区体育充分体现基层民主的充分发展、政府与居民关系融洽的和谐社会。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休闲体育活动,对提高市民修养水平也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活动有规则的限制和文明礼貌要求,能够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人。同时,体育活动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与继承。人们在社区体育活动中追求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通过社区体育使社区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采用精神文明小区为重点的工作方式,将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作为评价指标,使得社区体育的社会地位的到认可,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强化社区意识。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社区体育因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能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娱乐、社会交往以及自我成就的实现等多种需要,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多种需求。(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6

一、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确保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为完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居民的参与率,柳背桥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到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社区党组织、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为一体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制定文体工作计划、方案和要求,妥善解决文体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党员在新形势下为文体工作增光添彩的新方法。通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切实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 整合和优化社区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现有四处晨练点和一处坝坝舞练习点,分别在树语城小区、中建厂小区、办公楼前、钟表公司厂区和福源来广场;其中,中建厂小区和办公楼前晨练点还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设有健身路径,较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晨练、晚练场地。同时,社区与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相互联动,相互优化,真正实行了资源共享,强身健体,共建和谐,以居民满意为目标的社区文体工作资源整合。为推动社区文体活动项目,拓宽文体活动阵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资源基础。同时,社区内建有市民学校,社区及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还建有图书室以及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满足了社区不同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的阵地资源。其次,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社区文体各种活动队伍。社区干部通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掌握了社区文体人才资源,以社区党员为龙头,发动、鼓励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社区文体队伍和活动中来。建立了社区人才资源库,成立了社区文体、钓鱼、书画等协会组织;同时还组建了社区腰鼓队、太极拳剑队、舞蹈队、川牌队、乒乓球队、健身操队、象棋队等文体活动队伍。这些队伍的建立,繁荣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社区民心。同时,也有力地抑制了xx组织及民族分裂势力的浸入。

三、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

为推动社区文体工作的全面发展,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搭建社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学习教育的平台。并不断探索,选准适合社区居民的活动载体,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2010年,社区制定了文体工作活动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年年有比赛”。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1、一月社区开展迎春游园活动

2、二月社区文体协会开展音乐会

3、三月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舞会

4、四月社区钓鱼协会开展活动

5、五月开展志愿者服务日活动

6、六月开展读书月活动。

7、七月开展健身操比赛活动。

8、八月开展学生离校不离教活动

9、九月参加街道老协柔力球比赛活动

10、十月(1)开展文体活动周活动(2)举办庆祝“国庆节”文艺表演。(3)开展“九九重阳节”老人活动。

四、选准载体,活跃社区文化。

1、以“文化型”社区为契机,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2、立足市民学校,抓好居民法制、卫生、文化、科普等方面的教育。

3、聘请社区各类专业人才,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理想、文明、科普、法律、道德”等教育,努力使居民受教育面达75%以上。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7

关键词:需求;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19-04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是社区公共领域的一种形式,是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重要场域,是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构建所依托的载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不同阶层构成的异质性社区所引发的多元需求及文化冲突、社区人口增多以及流动性增加带来社区成员的不安全感、高层住宅和狭小的公共空间使居民交往减少给社区共同体建设带来诸多困难、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生活的特征是由空间、文化等因素决定。所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不仅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和谐城市社会构建的基础。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主体是社区居民,城市社区的人口构成决定了社区文化空间资源建设要满足多元的社区需求。本文以北京市某街道为例,通过26个社区520名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资源需求的调查,探讨需求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实现的路径。

一、社区文化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现状

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文化的构成:(1)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会所)包括:文化康乐设施(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康乐健身活动)、图书阅览科技活动设施、老年人活动设施、青少年之家;(2)体育场包括环形跑道运动场,建筑与室内场馆;(3)文化广场包括户外健身场地、集会、露天表演、救灾场所等。调查显示(见表1):有41.8%的居民表示会使用文化资源,其中经常使用的为23.6%,18.1%的居民表示只有周末会使用。差不多58.3%的居民表示不经常使用文化资源,除了有些居民表示没有时间外,总结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大多数居民认为文化体育设施不够用,都是些老人和孩子在用,适合年轻人的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居民表示现有的一些文化资源形同虚设,如阅览室书籍少而陈旧、硬件设施缺少维护等;三是很多文化资源都是针对社区老年人的,适合其他群体的比较少。

表1 文化资源使用情况(单位:%)

二、社区居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

有关文化资源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6人次选择了室外活动场所,占调查人数的78.1%;268人次选择了室内活动室,占调查人数的51.5%;有258人次选择了增加体育设施,占调查人数的49.6%。社区居民将相关文化资源按需求的程度排序,分别为室外活动场所、室内活动室、图书室、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和健身房。从文化资源的需求结果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尤其是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方面的活动,因此,社区居民对室内外活动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对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活动室的增设。

(一)不同性别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下页表2)

第一,室外活动场是男女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公共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女性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9%、社区体育设施17.6%、社区室内活动室16.4%;男性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8%、社区室内活动室19.3%、社区体育设施17.1%。

第二,用性别变量和文化体育设施、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设施等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对室外活动场、社区图书室、社区体育设施以及社区健身房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差别,差别较为明显的是:社区室内活动室的需求――女性16.4%,男性19.3%;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女性15.2%;男性13.9%。

(二)不同年龄居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3)

第一,社区室外活动场是不同年龄段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公共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年龄小于18岁的居民年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5.7%、社区娱乐设施18.8%、社区室内活动室18.1%;19~39岁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8%、社区体育设施18.3%、社区室内活动室17.5%;40~59岁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4%、社区体育设施18.3%、社区室内活动室17.7%;60岁以上老年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6%、社区室内活动室19%、社区体育设施15.6%。

第二,青少年偏重社区娱乐设施,中青年偏爱体育设施,老年人偏爱社内活动。年龄差别相对来说有差异的选项分别为:娱乐设施――18岁以下青少年18.8%,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8%;体育设施――19~39岁,40~59岁的居民分别为18.3%、青少年和老年人分别为15.3%和15.6%。

(三)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4)

第一,室外活动场是选择最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来说,当地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4%、社区室内活动室18.1%、社区体育设施17.3%;流动人口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9.4%、社区室内活动室17.2%、社区体育设施17.8%。

第二,相比较而言,当地居民更偏爱室外活动室和室内活动室;流动人口比较偏爱室外活动场所和社区体育设施。用是否为当地居民变量和文化体育设施、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设施等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居民对体育设施、社区图书室、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室内活动室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差别,略有差别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的需求――当地居民年27%,流动人口29.4%;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当地居民14.4%;流动人口15.6%;健身房当地居民9.3%,流动人口7.2%。

(四)不同职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5)

第一,室外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高。机关干部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7.7%、社区体育设施20.3%、社区图书室18.8%;企事业单位职工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9%、室内活动室18.9%、社区体育设施17.6%;个体经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6%、社内活动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7.5%;外来务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7%、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6.7%;学生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5.8%、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8.2%;下岗工人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内活动室、室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均为20.8%;离退休人员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6.3%、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7.8%;自由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30.2%、室内活动室16.8%、图书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5%;其他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3.3%、体育设施18.6%、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6.3%。

第二,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下岗职工需求室内活动室,而机关干部却需求不大;自由职业者更需求室外活动场所,而下岗工人则相对需求较小;机关干部对社区图书室的需求最大,其他职业者较小;学生对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最大,个体经营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队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最大,自由职业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其他职业者对社区健身房的需求较大,企事业单位职工需求相对较小。

(五)不同文化程度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6)

第一,室外活动场选择比例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对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需求的前三排位情况:初中以下――室外活动场26.7%、室内活动室18.7%、社区体育设施17.6%;高中或中专――室外活动场29.1%、室内活动室18.8%、社区体育设施18%;大专――室外活动场28%、室内活动室18.3%、社区体育设施17.2%;本科及以上――室外活动室27.4%、室内活动室18.2%、娱乐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均为15.1%。

第二,相比较而言,本科以上者较为需求社区图书室,其他项目差别不大。

三、需求视角下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的实现路径

(一)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的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需要根据社区构成特点并在评估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社区居民逐渐从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原来社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较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文化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短缺。二是城市社区成员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出现下岗工人,自由职业者,同时老年人增多,流动人口增多,不同的群体构成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不同。三是“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由单位文化向社会文化建设的转变,更强调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政府也从经济效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目前社区生活中需求,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如心理咨询室、社区图书室以及老年人的各种文化服务机构,尽管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以大多数社区居民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为规划标准成为必须。

(二)践行科学的公众参与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信息渠道不畅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规划的障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中一些专业动员参与的方法,如给社区居民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宣传、说服和建立关系,可以采用社区咨询站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介绍,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如建立社区网站、展板和广告宣传、招贴海报以及小区广播或者流动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选择家庭代表或楼道代表的方式改变过去居民参与环节薄弱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社区居民的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构建互助合作的参与式文化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决策和过程的介入旨在打破原有的专家和政府规划思路,由社区生活的主体如当地居民、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文化机构共同协商,针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评估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由社区主体参与决策并做出选择的高度介入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形式,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身所在社区文化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共识;以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这一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化和单位化的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规划模式很难适应现代较为复杂的混居社区类型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因此社区文化规划应该从自上而下的“被动参与”向参与式的现代文化资源规划模式转变。社区文化规划中可以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方法,在现有社区文化规划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另辟蹊径,通过动员资源协助社区创设各类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组织和机构。通过公共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实现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分享,建立多元化的、互构共建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模式。

(三)建立开放型社区,促进社区内外文化资源的共享

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人口密度大增,现代城市社区普遍面临空间狭小,可以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整合社区内外文化资源成为解决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协调社区内部文化资源促其相互开放,最大化的利用文化空间资源。YT街道所辖的地域内有很多机关单位,它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如各种室内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是不对外开放的。建议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错开时间段的相互利用,可有效改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的一边空置不用另一边不够用的现状。其次,建立对外开放的社区,促进社区与周边社区以及临近地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共享。文化资源共享是解决不同社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以地域为基础的社区总是镶嵌于一定的区域系统中,该区域系统所辖范围不仅指与其隶属于同一街道的其他居委会,也指其他街道及隶属于其中的居委会,或者是一些公共的文化社会资源,如城市区域的图书馆、文化广场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建立开放社区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是必要的。考虑社区周边文化资源现状从区域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促进文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8

社区在抓好辖区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将发展社区体育事业列为日常工作计划,把加强社区体育建设作为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成立了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退休体育老师为副组长,体育爱好者为成员的体育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体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主持召开2次居民体育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二是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体育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章程及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健身人员健康档案。让社区的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三是制定好计划,抓好落实。社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制定年度体育工作计划,使社区的体育工作按照计划要求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一年上一个台阶。四是加强了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点建设。社区结合辖区实际,成立了4个体育健身队、设立了5个体育活动点,并邀请了3名兼职体育骨干负责社区体育组织工作。到目前为止,在社区形成了“人人爱健康、人人爱锻炼”的良好健身氛围。

二、活动小型多样、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普及大众型体育健身活动

一是体育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大众健身队伍中来,社区居委会在体育活动的形势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1、“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多样的比赛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凭着“科学锻炼,全民健身,活跃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宗旨,举行了“XX年百官街道文化社区首届社区体育运动会”,共设8个项目,有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另外还邀请卧龙山庄社区、金鱼湾社区和东关越泉社区的女子气排球队前来参加比赛。体现在健身活动的群众参与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发动过程中,得到了社区许多退休教师、热心人士和各楼群居民积极配合,组织参赛,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到楼群和家庭。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在平时,我社区还利用节假期开展老少同乐的象棋赛,男、女气排球友谊赛,乒乓球邀请赛,自娱自乐的太极拳(剑)、木兰拳(剑)、健身(球)操比赛。

2、积极参加各个组织组办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年体协举办气排球联赛中女子一队、二队分别获得第二名,男子队获得第四名,上虞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上虞市体育发展总会联办的市“迎国庆”社区健身舞(操)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木兰协会组办的健身球比赛中获得优胜奖等。XX年上虞市首届“体彩”杯社区运动会的象棋中获得第一名,轮胎接力比赛中获得第四名。特别是在今年的上虞市第九届运动会的气排球比赛中我街道队获得双冠,在这男女的气排球队的队员中我社区的占了多数,尤其是女队都是我们社区的。还邀请市教体局的专业老师为居民进行体育知识、科学健身和体育技能的专业培训;每年2次在社区开展“文明锻炼、科学健身”的体育集中宣传活动。新颖的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人数占总人口的85以上,其中有500余人常年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广大居民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同时为社会治安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了孤独,消除了寂寞,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成为和谐社会的一角。

二是发挥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作用,提高社区体育活动质量。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居民身体素质的关键。因此,社区居委会在体育健身队和体育活动点配备了3名定点体育指导员,另外聘请了4名社区体育指导员,并建立完整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档案,随时为辖区居民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同时,社区居委会将体育健身队的4名负责人和居民中的体育教师、体育干部和体育积极分子作为社区体育骨干人员,邀请他们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工作,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三、整合资源、优化设施,实现社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和场地一直是制约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但我社区居委会知难而进,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资源共享、共联共建”的发展战略,打破了资金和场地的制约,推动社区体育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开拓体育场地。为了给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档次的体育设施和场所,社区居委会主动和上虞市体育发展中心联系,在社区成功的实现了资源共享:社区有任何活动都可以到体育场去举办,平时居民要锻炼和健身也可去体育场。

二是想方筹措,保障资金投入。为了保障体育经费的投入,社区居委会采取向社区内的共建单位求助,得到了共建单位的鼎力帮助和支持,使社区的体育活动得到很好的开展。

四、今后计划及打算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9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05-02

一、社区文化结构需要特色文化

党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指导思想。伴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发展方案的实施,形成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已成必然。社区:泛指地方政府规划管理地域范围内的民众居住,生活,工作的辖区。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构成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基层社区是政府施政的主要领域。社区公众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主要服务的群体。

社区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生活中,不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各种物质基础,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精神追求社区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文化现象的总和。其文化结构包含了社区的居住生态环境,文化活动的规模,活动场地和辅属设施硬件;社区群众主体在社区中约定的各种行为规范公约,规章制度;社区公众在生活交往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形为举止的文明程度,和睦的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状态等等内容。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是指社区文化活动中具有的典型艺术特色及组织活动的特点综合行为文化行为。是社区文化层面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社区文化体系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四个层次属性,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分别表现出来。深层次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文化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意识,精神品质方面的行为素质思想面貌,是普遍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现象的核心表现。社区特色活动的内在文化元素,决定其文化层次,也是考量社区文化活动品质和所具有的社会效益作用的标志。新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需要深层次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加强对社区文化深入认识,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教化宣传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学艺术素质,促进身心建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因此,社区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社区文化发展新特点

由于我们在以往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更多地强调社区活动人群是以爱好者、非职业化、离退休人员及其它闲散人员为主要活动对象的习惯方式,这样使社区活动形式化、自由化、兴趣化、短期化,久而久之形成有社区健身娱乐形式的小活动,无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大项目,存在着有活动无“文化”的现象,这些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造成了活动内容单一、行式简单、周期短暂,难以真正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随着新时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众的思想观念及对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都产生了新的变化。现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因地至宜的简陋形式,逐渐转变为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主寻求发展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主基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全体民众享受到精神文化产品服务,是我们文化工作方针和政策的宗旨。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掌握新时期历史阶段社会文化发展动态,充分了解社区文化活动的公共性,地域性,群众性的特征,将社区的文化活动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造福人类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层面紧密联系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培养广大居民对社会的正义使命感,让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适应新时期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趋势要求。

社区公益文化事业不应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是应该使基层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层次和效果,提升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切实维护和发展的高度上来。构建公共文化体系,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社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特色化,大众化,深度层次化是我们新时期基层文化活动的新特点,发展的新目标。

三、组织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群众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提高人民大众综合素质,这也是在公共文化体系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目的所在。注重开展群文理论的调研,总结交流社区文化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文化活动的形势状态,进行正确地科学指导,使社区各项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综合性考查调研,确定组建社区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的可行性,从人员配置、活动场所、活动内容、业务培训辅导、构想创意组织开展活动,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各种人才,建立规章制度,安排活动流程。加强配套服务,经费来源、人事管理等诸多细致工作落实到位,拓展文化活动受众层面,形成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组织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及富有现代文化形式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

例如: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社区“邻里节”系列文化活动,自2007年8月开始到现在已连续举办七届,并在每届 “邻里节”上都设有几项文化活动主题内容含盖了社区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金婚银婚盛典,各种类的文体竟赛活动,和谐邻里家常菜大赛,绿色东湖环保越野赛,欢乐社区歌舞展演,扶贫帮困捐助会,社区摄影书画展览”等等多种文化活动形式,活动开展期间东湖街道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商户,学校社团,社会文化机构,社区居民等各界人士涌跃支持参加,每年的“邻里节”成了辖区民众的文化大事,正是在这种在政府组织倡导下,动援社会各种因素力量参与,使社区公共文化活动走上了社区公众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文化自觉活动行为,其特点是以一项重点的特色社区文化活动为基点抓好落实,形成社区文化工作的亮点,使其在社区其它的社会文化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辐射开来,形成典型及示范作用,在普及开展群众社区文化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文化行式的文化活动并在社会社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开展下去,社区文化活动的持续性是这一行为文化行为存在的支点,文化活动的特色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的文化属性,决定了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理论中的特色性对群众文化提高的重要性,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这些连续系列化的多彩丰富高雅的社区文化活动,使社区内形成了邻里和睦,有礼有节,互相帮助,乐观向上的新风气。现阶段“邻里节”的社区文化特色形式已引起各方关注,国家文化部,广东省文化厅,深圳市等有关部门多次派人员参加,其组织形式,艺术特色,及广泛的社会效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东湖”邻里节“系列活动以成为深圳市社区特色文化重点活动之一,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系列之中,并将持续发展下去。这些硕果累累的社区文化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是新时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由政府主导,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协调发展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文化事业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将社区文化管理的方针政策和现有的方式进行改革,由单一的政府全部承揽社区文化管理方式向社会多元化参与方式转变;由单纯的社区文娱活动形式向文化多领域种类的行式转变。逐渐形成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表现方式以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民众为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动中来定位和调整自身社会角色,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以服务社会大众居民为主线,社会的各单位组织民众互相之间形成不同社会分工在社区的文化合作活动中又密切协商合作的新型社会组织关系。

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是重视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在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之中,社区群众喜欢参与欢迎,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是新时期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使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变成思想道德宣教的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阵地。民众在这里得到文化的知慧,文化的修导,文化的欢乐和文化的梦想。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央提出:文化要改革,文化要创新,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是我们文化为民的重要工作。(2013.3.8中央电视台)

结语:实践证明: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上,科学化管理的优秀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是我们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成功典范,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精髓,是民族团结凝聚力的基石,是发展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我国综合文化软实力展现的重要元素,发展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创新,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切实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各机构组织统一目标认识,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务,利用好特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区深层次的文化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真正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公报.2012年11,15.

[2]吴修祥.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浅论.文化大视野(第十四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1.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10

关键词:常州 社区体育 现状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07-04

1、前言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追求幸福生活已成为国民的共同意愿,通过愉快而健康的体育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城市社区体育作为城市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常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圈,经济发展较快,社区体育开展得也较早,是江苏唯一一个连续15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称号的城市。2008年常州市率先荣获江苏省体育强市的称号,目前正在向体育现代化目标前进。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更多的人在参与体育过程中提高对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常州市秉承“体育即民生”的理念,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2012年市政府更是将“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列入民生幸福工程之一,并明确了“全面启动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等4项内容;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探讨常州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及管理水平,对提高常州社区体育发展水平,为体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

以常州市区所属五辖区25个街道居民社区体育活动状况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的社区体育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

3.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在常州城市社区居住的16周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共发放居民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6份,有效率为84.3%;发放街道社区体育管理者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为100%。

3.3 访谈法

对部分社区体育管理者以及参加城市社区体育锻炼者进行访谈,了解常州市区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并分析处理。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常州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现状

4.1.1 组织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置

根据《体育法》、《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相关法规和文件精神,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是我国社区体育的主要组织管理部门,对辖区的社区体育有组织、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15个街道中(见表1),都建立有相应的社区体育工作管理机构,其中13个街道建立文体站(科)兼管,2个街道由社会事业科兼管。在所调查的15个街道中都把社区体育工作列入街道工作目标,但大多数没有具体的体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或计划不全。在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设置上,大多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这主要是为了减少人员编制和财政压力。这些都表明,我市各街道对社区体育工作较为重视,基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保证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4.1.2 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政府行政部门或企业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行政主导型,如街道各单项体协、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二是群众自发组织,组织程度松散的自主松散型,如各晨晚练活动点、辅导站、社区单项(人群)体协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常州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为晨晚练活动点,占63.3%;其次为体育健身小组、指导站、文体站等,占55.6%;排第三位的是体育协会,占22.2%;体育俱乐部最少,占11.1%。这说明目前群众自发组织的自主松散型等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在常州发展得较为成熟,表明目前常州市市民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并由零散活动变为有组织活动的自主性水平较高;体育俱乐部类组织较少,一方面说明适合人我市居民参与的体育俱乐部还较少;另一方面市民体育消费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与有经济条件参加俱乐部的群体不够集中有关,毕竟参与社区体育的主体为中老年人。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建立大众体育俱乐部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有效形式,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是解决社区体育难题的有效模式口]。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给予重视,积极宣传、组织和扶持建立人民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俱乐部,并引导其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4.1.3 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方式

通过对街道社区体育管理者的调查得知,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主要由小区服务部门管理,占55.6%;其次是街道、居委会管理,占44.4%;再者是各类体育协会管理,占33.3%;自主管理占22.2%。但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调查发现结果却与此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实际管理方面主要是自主管理。分析原因可知,一方面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建立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街道社区体协,但由于没有规定其明确职责,没有可依据的政策法规,加之本身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管理上依托小区服务中心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街道、居委会社区体育管理者大多数为兼职人员,社区体育工作只是其众多事务中的一项,因此实际管理主要是自主管理也就不足为奇。自主管理有活力,体现了城市社区体育组织自愿性、自发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但同时也具备组织能力不强、持久性不足和发展前景没有保障等明显弱点。有研究表明:单纯的“单位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方式运用到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上,达不到社区体育“共同建设、共同组织、共同享受”的理想效果。而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完全依靠社区居民的自主性来完成,在当前也存在许多障碍。因此,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管理机构在协调场地、提供业务指导、经费支持、协调各站点负责人和培训社会指导员等管理工作还需加强,不能只停留在“计划”与形式上,而应把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常州市形成了市、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四级体育管理网络体系,成为政府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支撑。但社区体育组织采用单向管理模式,社区体育建设中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社区体育行政管理主体内部横向联系不够,尤其是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不够,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体育规章、计划不健全或不具体;体育专门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社区体育活动的规模、水平和有效开展。

4.2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来源

由表2可知,目前常州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但社区体育仍以行政拨款为主来开展活动;与世界发达国家较普遍采用的俱乐部会员费形式相比较,常州市社区体育发展程度还不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自主意识等还有待加强,同时也表明常州市相关体育产业化是大有作为的。

4.3 社区体育指导员状况

近年来,常州市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级培训班、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等,不断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技能,推动了全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常州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900多人,按户籍人口数计算,全市每万人拥有数为30名,全省第一。每个健身点、俱乐部至少配备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据调查,目前常州社区体育指导员部级和一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较低;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点一线挂牌上岗,开展经常性指导的只占35.3%,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线指导率不高,还缺乏相关制度措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制约。因此,尽管常州社区体育指导员建设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相对于全市52.3%的体育人口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指导员数量、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4.4 常州居民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状况

4.4.1 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性别与年龄特征

据调查,常州市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性别比例中,男性为34.6%,女性为65.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分析认为,一方面我国实行女性早退休政策,使女性在空余时间上相对较多;其次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之一,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同时也与公园、广场和小区空地等场地较适宜开展受女性喜爱的广场舞等集体舞类项目有关,因此社区体育活动成为她们进行健康身心、增加交往的场所。

调查中发现,参与社区体育基本上以中老年和离退休人员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一年龄层的中老年人有了较多的空闲时间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关心自身的健康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健康危机感加大,他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他们既有时间、物质等条件,又有体育锻炼需求,参与社区体育基本上以中老年和离退休人员为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4.4.2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

从调查情况来看,常州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消遣娱乐、调节心情;交际会友、增进交流为主要动因。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夙愿,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完善的重要性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交往平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健康、娱乐身心、缓减压力,又有助于扩大情感交流、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生活质量。

4.4.3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地和项目选择

调查显示,常州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地呈非正规性、社区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公园广场、社区公共体育场所、社区内的空地绿地。这与当前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及常州市实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等有关。至2009年常州市区的51座公园就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免费开放市政类公园的城市;全市城区近60个广场的体育设施也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各街道社区晨晚练活动点也大多建在公园广场,环境优美、设施较齐全的公园广场自然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地;而据《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1―2012》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休闲空间半径偏小,休闲活动局限于家庭范围内,社区公共体育场所、社区内的空地绿地自然成为社区居民健身的重要场所。

关于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显示,常州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为:跑步或散步、健身路径、三小球、集体舞与健美操、太极武术类和三大球等。跑步或散步简便易行但健身效果显著成为居民首选;健身路径一般位于小区内或周边,便于居民活动;乒乓球作为国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自2008年常州连续五年承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以来,大师赛成为常州的城市名片,更是掀起“龙城羽毛球热”。这些都表明,常州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项目选择呈多样化趋势,但主要以简便易行、健身效果显著的项目为主,同时也受本地体育文化氛围的影响,项目趣味化、韵律性、时尚性、传统性等特点明显。

4.4.4 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频率

由表3可以看出,常州市经常性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较高,这表明常州居民健身意识强,这与近年来常州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和体育强市战略分不开的,更是常州能连续15年荣获“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的基础保障。

5、发展对策

5.1 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

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保障,为了促进社区体育组织健康发展,社区体育要健康运行,长足发展,必须将其纳入正式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体系,强化当前两个层次、三条系统的纵、横两方面联系,形成“条、块、片”的管理层次,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管理服务体系,可以尝试进行制度创新,转变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主体的观念,把社区体育的具体组织管理明确归由居委会,基层政府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5.2 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并加强维护管理现有的体育资源

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物质前提,当前常州市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相对较为固定,活动半径较小,基本上以生活区或居住区为中心进行锻炼和健身。各社区体育设施在质量、数量与种类都存在不足,仍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除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外,各街道、社区还应对现有体育资源进行联系协调,充分开发利用并加强维护管理有限的体育资源,规划好各健身点的活动场所,达到资源共享。应加大常州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补充实施办法》中扶持经费学校,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就近、便捷地参加健身活动的需求。

5.3 继续加大投入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

全民健身工程作为一项面向民生的民心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的设施建设费和事业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全社会办体育,多渠道筹集资金,走体育产业化的道路,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11

摘 要 本研究以唐山市社区体育管理现状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唐山市社区体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局限社区体育的发展因素,为唐山市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社区和谐发展增添力量。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管理

一、唐山市社区体育人员配置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唐山市社区体育管理者的管理者有41%处于41-50岁之间,25%的管理者在51-60岁之间,17%的管理者在31-40岁之间,而在社区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调查中,46.8%的社区管理者为大学学历,32.5%的管理者为高中或中专学历。作为社区体育的负责人,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或技能知识,了解体育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管理社区的方法,这不仅要求社区体育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在唐山市社区管理者调查中,管理者受教育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唐山市社区管理者职业特征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唐山市社区体育管理者中,有47%的管理者为兼职,即管理者同时管理社区其他工作,同时兼顾社区体育工作,而社区体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不仅和人有关,还要组织群体活动,还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社区体育管理者如果同时管理多项工作,必会忽略掉体育工作的细节,从而不利于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因而就出现了在具体的社区实际组织中,多是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形成,有79%的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而只有当居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社区就会加以引导,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这些组织进行交流或比赛,显而易见,这对于初步形成的社区组织是不公平的。

通过调查发现,唐山市社区只有20.1%的社区能常年坚持开展体育活动,25.6%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体育活动,而54.3%的社区不开展体育活动,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各个社区有了自己的体育活动组织后,会组织社区成员参加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组织的活动或比赛,针对社区本身组织的活动还有所欠缺。

三、唐山市社区体育规章制度

通过调查发现,唐山市社区只有16.7%的社区把社区体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且把作为社区体育纳入社区规章制度中,而科学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则需要以活动点为基地,政府牵头,社区作为依托和主体进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是社区体育有序进行的保证,而在对社区体育的组建进行调查时发现,49.3%的社区体育组织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17.4%的社区组织是由居委会帮助建立起来的,13.0%的社区体育组织是由街道办事处帮助建立起来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行政部门在对社区居民体育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被动,经过调查走访得知,当社区居民自发建立起来的体育组织人数到了一定规模或取得了成绩后,居委会会帮助社区居民进行一定的组织或物质帮助。

在社区对居民自发体育组织的帮助调查中,有17.3%的社区没有进行管理,在其他的社区体育组织中,社区多以登记注册或是协调场地为主,方便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而35.1%的社区与活动点的负责人有工作联系,如有表演或比赛等活动时,社区会联系活动点负责人,组织社区团体代表社区参加活动;31.6%的社区会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8%的社区会提供经费专门辅助社区居民活动。

四、唐山市社区体育经费调查

只有25%的社区有体育经费,而85.5%的社区体育经费是以社区居民自己出资来维持日常活动所必需的花销,34.8%的经费来自于街道办事处,23.2%来自于体育活动组织较好的社区,他们通过参加各种表演或比赛来获得收益并用于日常体育活动,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行政部门对社区体育的投入较少,大部分居民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社区体育的运转。

五、唐山市社区体育场馆设施

从调查中发现,唐山市只有21.7%的社区拥有体育场馆,而在这些体育场馆中,93.3%是收费体育场馆,社区对这些场馆没有支配权,而在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的调查中,只有14.5%是通过收费对外开放的,社区居民只有通过消费才能到这些场馆进行活动。

社区体育成为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状况及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城市公民的身心健康及其文化氛围。我们应建立完善的科学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加大社区经费投入,进行专项的社区体育经费支出,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成本,培养专业性的社区体育管理人才。在政府资金扶持的同时,社区积极吸收商业化赞助,与商业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资助社区体育以及商业性质的投资,开发适应社区居民需要的体育消费市场。社区体育只有在科学管理下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才能持续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校级课题:QK001。

参考文献:

[1] 王凯珍.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74.

[2] 张洪谭.试论社区体育的称谓.特点及功能[J].体育与科学.2001.22(2):25-30.

[3] 赵金龙.齐齐哈尔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4-10.

社区活动体会范文12

关键词:社区;体育;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17-02

收稿日期:[HTSS]2006-12-03

作者简介:韩岳洋(1979-),男,哈尔滨人,助教,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和体育社会人文研究;周玉(1982-),女,哈尔滨人,助教,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和体育社会人文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群众参与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但现有的健身场地、场馆和公园难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要求,。居民的健身行为属于自发性质,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指导和组织。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群众的健身活动关心不够,缺少必要的投入和科学规划,这与城市的发展远景不相适应,也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搞好社区体育建设,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一、发展社区体育的重大意义

1.社区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国5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也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和满足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2.发展社区体育有利于增强群众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居民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良性竞争,也增加了居民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居民的竞争和合作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使人们整天忙于在工作单位与家庭之间奔波,无暇顾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趋于减少。这种被社会学家称为“城市沙漠化”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在,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社区体育正是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使人们集中在一起开展活动,给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人们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成为联系社区内人们情感的重要纽带。

3.社区体育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体育水平、民众体育素养现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竞技体育领域的成绩更可以很好地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社区体育的深入开展,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关心体育,受到体育运动的影响。当本国的国旗在世界大赛的奖台上冉冉升起时,全国的人都会受到鼓舞和感染,民族凝聚力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发展社区体育不仅能使更多的群众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体味运动赛场上运动员为国家争光的艰辛与付出,同时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4.社区体育能够满足贫困人群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扶持弱势群体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6年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约1 176万人,其中贫困职工占84%,约900万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贫困职工问题的解决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保证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然而,在这一大群人中,他们仅仅只有解决温饱的需要吗?参与体育活动进行健身活动也是这一人群的基本需求。在现代城市中不乏商业性的体育运动场所、器械,富有的人群可以通过参加这些商业性运动来满足其对体育的需求,而弱势群体无力支付参加这种体育活动的费用。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开展社区体育是最好的办法。发展社区体育,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向人们提供免费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械,能满足城市群众,特别是其中的贫困人群对体育活动的渴求,这也应该是扶持弱势群体的重要方面。

二、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构想

笔者以哈尔滨市为例,对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提出以下构想:

1.体育场馆要向社区开放,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学校和专业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为社区体育工作服务,这应该是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必须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上,以健身、娱乐和休闲为主,功能齐全,场馆建设多以生活圈进行布局,目的是方便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哈尔滨市近年来也兴建了许多体育运动场馆,但由于场馆规格较高,而且离居民集中生活区域较远,如红博世纪广场体育馆、哈师大江北校区体育场馆、哈尔滨商业大学江北校区体育场馆、黑龙江科技学院体育场馆等,都没有向社区开放。就是其他一些坐落在居民集中区里的体育场馆也很少向居民开放,普通居民难以进馆从事日常健身活动。由于哈尔滨市许多场馆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承接比赛、体育教学和商业活动,缺乏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功能,所以建成至今,一是利用率不高,过多闲置,从投入角度看也是严重浪费;二是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相脱离,很难形成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也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发展。社区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它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又会对竞技体育产生良好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推动社区体育的开展,哈尔滨不但应使现有场馆向社区开放,而且还应在场馆建设方面给予更大的投入,在场馆的功能和服务辐射面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真正方便市民。只有这样才符合时展的潮流。

2.建立社区俱乐部健身模式,推进全民健身

随着大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起与发展,体育俱乐部已成为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人们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体育的主要载体,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利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一种方便群众、行之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哈尔滨大部分市民的健身活动目前尚属无组织的自发行为,这说明政府在通过俱乐部形式进行全民健身指导方面的工作还很欠缺,政府行为过少。政府在支持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上,有许多工作可做:一是给予政策支持,允许一些体育院校和体育团体创办面向社区、面向民众的体育俱乐部,并出台一些扶持社区体育俱乐部生存发展的政策;二是给予资金支持,帮助筹集资金,解决贷款难、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三是给予场地支持,即一些体育场馆要向社会体育俱乐部开放,提倡和鼓励场馆所有部门大幅度减免场租费,并提供很好的服务。

3.完善社区体育辅导员培训制度,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国外大众体育组织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比如在日本,就有一支数量比例恰当、质量过硬、年龄结构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社区,以传授运动技能,传播体育知识、观念和开展大众体育为己任,在社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分六种:社区体育指导员、竞技体育指导员、商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策划指导员、少年体育指导员和休闲体育指导员。日本文部省和府县及市区镇村教委都设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委员会,体育指导员以兼职为主,大部分为义务工作人员,报酬很少。哈尔滨市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完善,缺少政府行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种类不健全,对于全民的健身工作指导较少,居民很难得到具有专业资格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引导和帮助。哈尔滨市要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投入到全民健身的工作中,真正服务于民。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设施资源,由高等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系负责培养较高层次的体育指导员,由普通高校体育部承担较低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另外,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完全可以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各个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将会成为社区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将会引领社区体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4.有效利用学校场馆设施,扩大社区体育活动空间

目前开展社区体育的最大难题就是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缺乏,这种状况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而影响了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此,各级体育部门应该向群众开放自己所属的体育场馆。但是,由于这些部门的场地数量少、规格较高,主要用于重要比赛和进行训练,有的由于实行了经营化管理,很难做到经常性、低收费向居民开放,因而难以满足居民健身、娱乐和休闲的需要。从全市来看,大、中、小学校体育场地的可利用性相对较高,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更好,学校的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之外,周末和假期未得到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是社区体育良好的载体,但这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学校维修、扩建体育场地。要求学校场地向居民开放,这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问题,又解决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场地问题,使两者都不必为场地犯愁,使学校和居民达到双赢的效果。

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们的全民健身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政府要提高对社区体育工作的认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积极引进先进经验,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投入和监管,健全场地设施,开放休闲健身设施资源,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社区体育工作,推进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英俊,李海.日本社区体育对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