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

时间:2023-06-06 09:30:19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

一、 总体规划理念

通过对全院的总体规划使医院新老医疗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充分发挥出经济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温馨高效、和谐简约、格调高雅”的主体思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就医环境。便利病人的就医路线,创造舒适的候诊、治疗空间,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及设施,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自身的保健卫生条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医院的使用者——人的活动。作为来医院看病的病人,应体验到最舒适和便利的流线安排;作为长期住院的病人和这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以享受到最宜人和轻松的环境氛围。无论是室内共享大厅,还是医院室外的开放庭院和广场,都给人带来了自由的交流和活动空间。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合理使用空间,发挥空间的有效性,提高经济效率,符合经济投资和面积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分期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精神,细致考虑目前的建设与远期建设的连贯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各期无缝衔接。

二、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

总体规划的医院占地面积约为61900平方米,建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将达到约103500平方米,床位数将达到1020床,最终形成功能完善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总体规划以院区原有病房楼和医技楼为基础,在原医技楼基础上加建放疗中心。医技楼南侧为新建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51700平方米,其中门急诊部分满足未来院区所有门急诊量,并有一定的发展预留空间。病房部分的设计从7层至16层共450床,以满足未来院区病房的需求。综合楼还设计了部分医技科室,作为对未来院区医技的发展用房。综合楼建设约80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可容纳机动车约160辆,并设有约2000平方米的设备机房。有风雨连廊将原医技楼,原有病房楼和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相连,使病人可在室内环境完成所有就诊过程。该区域形成整个院区的医疗区,资源整合,相互联系,功能比较完备。 原有病房楼北侧地块规划为院区的后勤用地,新建后勤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9600平方米,包括后勤,行政办公,洗衣房,库房,职工食堂,营养食堂,职工宿舍等综合功能,并充分考虑其处在健康路和健康西路转角处的沿街城市景观。宿舍部分位于三层至五层,日照可满足规范要求。医院区西侧为新征地块,规划中在新建门急诊综合楼西侧的地块建设科技实验楼,建筑面积约为96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6200平方米,地下为34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可容纳机动车90辆,其建筑设计造型考虑于门急诊综合楼相呼应,沿宁海路形成一体的现代化院区形象。在原用病房楼西侧的地块建设康复病房楼,建筑面积约为6600平方米,拟设床位200床。康复楼南侧为集中景观绿化,方便康复病人休息散步。整个布局贯彻功能分区合理,用地疏密有致,分期实施,节约成本,有效运行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思路有效可行。

三、医院的交通组织规划

医院主入口位于宁海路上,人车交通繁杂,总体规划需着重通过对医院的入口、广场、道路、院内步行道路规划,力求实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动静分开的思想为医院提供高效、安全的立体交通体系。本工程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来组织交通出入口及广场的相互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

1、医院的出入口设置

综合实际使用情况,沿健康路设置住院入口。沿宁海路东侧设置医院的门急诊出入口,西侧设置一个次入口。在健康西路上设后勤出入口,在基地西侧设一个附属出入口,以方便康复病房住院探视;出入口的设置,使人流得以合理流通,互不影响。

2、全院的交通组织

规划的全院道路最终形成四纵四横的格局,比较规整合理,由宁海路上的主入口进入院区为院区的一条主轴线,入口处设置环形回车道路,将车流导向东西侧,并可直接到达门诊入口前,结合景观绿化和铺地,形成入口广场。车行道主要由四周环通的道路解决,并作为院区的消防环道,科学合理,易于管理。

3、功能交通组织

门诊病人由宁海路上的门急诊出入口进入,通过环形道路,即可快捷的到达门诊入口。也可由环道导向至地下车库或地面停车场。急诊急救由门急诊出入口进入,通过环道分流方便快速的到达急诊部。住院探视人员入口由设在健康路上的住院入口进入由环路方便的到达病房楼住院大厅。物流流线由后勤出入口进入定期、定时、定线路作业,废弃物及污物流线夜间作业。

4、停车设置

根据国家及地方规范要求,全院将规划机动车510辆,其中地下停车160辆设在门急诊综合楼地下室,另有90辆设在新建科技实验楼地下室,其余为地面停车260辆,分散于门诊,急诊,病房,后勤等各功能区,而在西侧地块设置相对集中的地面停车场。根据救护车的使用特点,设计中集中布置在抢救区域前的场地。规划非机动车停车4000辆,设置在门急诊综合楼南侧,原病房楼西侧和北侧,不影响城市景观,使用相对方便。

四、总体规划分期建设需考虑事项

由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是一所1921年建立的历史悠久的老院,规划中需保留基地内现有的医技楼和病房楼。近期建设两栋楼:新建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新建后勤综合楼。考虑建设过程中,医院资源的整合过渡,需分步建设:首先拆除原有门急诊楼,同时征下沿宁海路的商务楼,迁入门急诊部临时过渡,然后建设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在拆除的门诊楼场地留出大面积的绿化用地。待综合楼竣工,再将门急诊部迁入,并拆除临时征下的商务楼。然后拆除原发电机房,迁入新建病房楼中,在原发电机房的场地建设新建后勤综合楼。同时征下西侧地块,作为集中地面停车场地。 远期根据院方发展情况,拟在西侧地块规划建设科技实验楼和康复病房楼。建设完成后达到床位数1020床,功能进一步完善。

五、总体规划环境与景观需注意事项

医院的整个基地为相对规整的四边形,地势平坦。建筑必须与环境 相结合,用景观来丰富建筑空间。沿健康路是一个开敞的空间,设置了开阔的院前广场空间,环境丰富,并可起到人流的导向性,通过广场与绿化结合,形成人们休闲和活动的开放空间,有着美化沿街景观作用,同时该广场位于新建的病房楼南侧,使住院病人及就诊病人能够得到良好的院内环境,清新的空气,减少患者焦虑。沿宁海路的主入口特别设置了回车广场。此广场与沿健康路的开放广场相连,视线完全开放,形成了非常开阔的入口景观视野。拟建的康复病房楼南侧形成大规模集中绿化用地,相对比较安静,可设计园林式景观,结合不同树种,布置雕塑,艺术灯具等小品,绿化作为康复住院病人休闲活动,散步疗养的场地,可供住院病人作为康复的医疗方式,又可达到美化医院的效果,达到绿化资源共享的目的。基地四周均布置绿化带,既可作为院区隔离公路噪声的生态屏障,又可净化改善整个院区的空气环境,美化医院的城市形象。在建筑物的周边用绿化环绕,建筑在绿化中生存,绿化衬托建筑。整个基地环境优美温馨,给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就医环境及愉悦的心情。规划全院绿地率将达到45%。

六、总体规划需考虑其他事项

1、总体消防

建设完成后的建筑间距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全院主体交通形成消防环道,消防车可以方便的到达每个建筑物,建筑物四周设有4米以上的环通消防道路(利用车行道路),新建门急诊医急病房楼高层部分的东南、西北部分外墙直接落地,相应的设置了消防登高场地。

2、日照分析

主要建筑朝向均为南北向,根据日照分析原有病房楼,新建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新建康复病房楼病房部分均满足大寒日的3小时以上日照要求,日照符合规范要求。规划中新建建筑对医院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由当地规划部门提供综合日照分析。根据日照分析后勤综合楼宿舍部分(3-5层)能满足规范的日照要求。

3、给水、排水

给水 水源取自院区原有市政给水管,分别从其东面的健康路和南面的宁海路引入,为二路供水。院区给水管呈环状布置,以满足新建工程(高层建筑)的生活、消防需要。设置消防贮水池有待方案细化确定,各建筑物生活给水由院区给水管分枝引入。 排水体制以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分流考虑。分别接入院区雨污水排水系统。 大楼污废水均集中排入院区污水处理站,并按环评要求,经有效处理达标后排往城市污水管。

4 、电气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2

设计原则

结合综合医院的特点,设计遵循3大原则:

*人性化、生态化

设计围绕患者及老年人群,将“人性化”作为设计的核心宗旨,以满足患者及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创造轻松、愉悦的就医环境。重视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引入植物、新鲜空气、阳光,构建绿色、健康、舒适、亲切的“园林式”就医环境和养老氛围。

另外,紧扣生态理念,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有效利用能源,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利用各部分的庭院和中厅实现室内自然通风,通过阳光走廊等手法实现太阳能的利用。

*分隔、分离、分开

根据病源的流行、传播的三角形关系,病原、宿主、环境3个方面相互起作用,将此3方面分隔、分离、分开可降低或停止病源的扩散。

*洁污分区、医患分流

设计中首先考虑了明晰的功能分区,并注重医疗区内各建筑物间的合理间距,在处理好人流、物流交通,解决好洁污分区、分流的同时,保证各建筑物内的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基本条件,在向患者提供优质治疗环境的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便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总体布局

规划结合医院新址的长方形用地,同时考虑到院内各大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设计方案将门诊楼及医技楼退后规划用地红线55m,设计于用地中部,既减轻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又将医院主体城市道路相对隔离,形成了一个从城市空间进入医院的过渡空间,并且解决了就医人流及车流的集散需求。

门诊与医技楼、病房楼之间通过13m宽的“医院主街”连接,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病房楼位于地块北侧,结合地形布置,其中500床为综合住院,500床为养老设置,同时兼顾床位紧张时的临时转换。

楼体南北朝向,自然通风良好。由于用地原有医院正在使用,方案计划将先建东侧病房楼,建成后拆除原有用地上的旧建筑,再建设西侧病房楼,用地西南侧布置VIP贵宾病房楼。此区域相对安静且与门诊医技的联系密切。东南角布置洗衣房、后勤库房、员工宿舍等院内保障部门后勤区。

交通流线

由于尚稷路为城市主要干道,西行车辆需掉头才可入院。若将主要入口设置在此,会形成交通拥堵。并且整个用地呈南北长、东西短之态势,若将入口放于草滩西路北侧,将使入院后的人员流线过长。经过分析,规划方案将主出入口设于草滩七路,便于与市区联系,主入口正对门诊大厅,形成整体的医疗步行系统,入院后的人群流线最短。入口南侧设有办公区独立院落。急诊入口设于主入口北侧,既独立使用又与门诊部联系。北侧设有病房楼的单独出入口,使探视人员直接到达,而减少与门诊病患的交叉。南侧设有后勤及污物出入口。尽量减少对院区其他部门的干扰。地下室设有可容纳1600辆汽车的停车库,并有直接通往门诊楼的电梯,为前来就医的病患及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

景观环境

根据医院用地布局的特点,采用院落围合式将楼体与环境相融合,园林化布置,自然形成门诊前广场——门诊大厅——门诊间庭院——医技楼庭院——医疗主街景观——养老设施场地——后勤花园。各个部分的庭院与建筑组成“园林式”的绿色建筑与绿色环境。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采光,又增添了人性化的氛围,对舒缓患者的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及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单体设计

*门诊医技楼

采用“枝状”布置各科室,使其形成盲端。各科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北侧盲端布置急诊科室,与急诊入口联系密切,门诊间围合成的庭院拥有良好的环境与自然通风,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各科室入口设有集中候诊区。医技科室与门诊相互交错布置,使病患的治疗路线短捷。医疗主街中设有4部自动扶梯,方便患者到达各个科室。

*住院楼

住院楼分两栋设置,结合地形呈折线形式。采用双内廊、大进深的对称布局。一层除住院大厅外,设有中心供应室,二、三层设有产房、ICU及中心手术部。手术部的污物通过污物电梯直接回收至中心供应室。在手术层与病房层之间设有技术管道层,便于上下水及净化空调的设置。每楼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中部设有垂直交通枢纽,两侧配有兼做消防电梯的污物梯。护士站设于中部,工作区相对独立。每个护理单元中还设有可直接通风采光的四季中厅,即使在走廊也可让病患感受外部自然的光线和环境。方案将大部分病房设于南侧,使病房获得良好的日照,使患者心理得到极大舒缓,便于病患的康复。

*VIP病房楼

楼内医护设施配套全面。病房均为套间,为有高端服务需求的患者提供多样化的病房。北侧的一栋也可作为专家公寓使用。

*后勤辅助综合楼

此楼除设置办公用房外,均为医院后勤服务的洗衣房、库房及员工宿舍等。

建筑造型

造型设计突出现代医院的特征,将新的文脉、符号、材料与机理组合,体块相互穿插,高低错落,并采用玻璃与砖墙虚实对比,给人以简洁、宁静、沉稳、舒适的感觉,彰显医院在草滩生态园中的特色。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功能分区;

前言

医院作为人类社会功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不同于其它建筑的特殊场所,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挽救都与医院联系在一起。现代医院建筑作为生态城市的公共单元,见证了人类繁衍、生存、发展的过程,并作为人类的一种工作与特殊的生活环境,在规划与设计中比其它民用建筑更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和特殊性。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注重生态文化理念的研究和运用是21世纪医院发展与建设的必然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学术启迪意义。同时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以岽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体现生态文化的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种设计理念,它的创意哲理和方法是牛态建筑学,其出发点是从现实和未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应用生态原理和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的目益重视,我国的医疗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医院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所以如何设计建设绿色生态人性化的医院成为设计师目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工程概况

杭州市妇女医院位于钱江新城南翼近江单元内,为上城区沿江公共中心区块,杭州市妇女医院东北临规划商务办公用地,西临现状新塘河,西南侧有一规划的城市公共绿地。南临规划一号,支路与三号支路。项目用地平整,无拆迁,用地条件良好,适宜于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杭州市妇女医院的发展远景定位立足杭州,面向全省,满足妇产大专科病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高端服务需求,同时满足钱江新城内的普通病人的基本医疗需求,项目建设用地1.5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总床位数为600张。如图1

图1工程概况

2、设计理念

2、1以人为本

重视患者的隐私和宜人、明辨的医疗环境,借助各种空间组合,结合水面,创造清新的医疗环境。综合考虑患者利益,强调整体建筑的舒适性、隐私性、实用性、明辨性。

2、2绿色空间

在用地条件较为紧张的条件下,建筑布局紧凑,最大限度的塑造绿地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医院,将绿色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让患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更多提供给患者自然的空间和可以恢复的景观环境。从屋顶花园、空中庭院和集中绿地、沿河绿带,营造出绿色和谐的院区(如图2)。

图2

2、3高效先进

通过高性能和高效率的设施设计与先进的医疗手法相结合,提供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与服务,方便医疗人员对患者就诊,利用功能强、高效率的专业设施设计,形成具有亲和力的医疗环境。根据医疗的需要,布局医院功能,减少医务人员的服务和患者就诊的距离。结合现状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布置垂直交通核和确定电梯的数量。医院的设计理念从可实施性出发,注重控制减少运营成本,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式,降低建设成本。紧凑的布局,有效的缩短了部门间的动线,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益,实现后期运营的节约效果。

3、项目现状分析

1)突出医院的服务性特征,注重主要城市立面和道路节点的形象设计。

2)重视周边环境:由于项目建设用地西侧紧临新塘河,西南侧还有规划的城市公共绿地,因此设计时重点结合病房的朝向和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条件,力图营造出和谐的绿色医院。

3)合理的交通组织:由于地块的限制,同时相邻的一号和三号支路的等级相同,所以合理组织医院的各出入口,显得相当重要。

4、总体规划设计

4、1总体规划思路:

考虑到工程用地的形状和相对较为紧张的情况,和基地周边的情况:(西南侧的城市公共绿地和西侧的沿河绿地以及规划中的跨河人流步行桥的设置(图3))我们通过与人行桥相对应的院区中心庭院与绿地结合,将建筑的总体和绿地空间均设计为一字形,并相互间隔布置,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可有利于建筑整体形象,同时也让人流得到最简单最有效的组织。另一方面也使得建筑空间丰富并且和景观绿地得以最大化的融合。

图3 总体规划

4、2功能区块规划:

通过设于三号路的主要入口与规划河道人行桥的轴线将功能区分为南北二个区块(图4)。南侧为沿两侧城市道路的门诊楼,并靠近两条道路入口,可方便面日常门诊人员就诊。北侧主要为病房楼与医技楼,将将病房按置基地内侧并靠近沿河绿地和城市公共绿地部位。可以让住院的病人可以得到较为安静和良好的休憩景观环境。医技楼主要置于门诊楼北侧及住院楼的底部,同时连廊与门诊相连,可以让病房手术和门诊化验的病人很方便的可以到达。

图4功能区块规划

5、建筑规划设计

5.1功能分区

清晰合理的功能区域,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内部流程,提高使用效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

5、1、1门诊

门诊临近主入口,为六层建筑。门诊模块以中庭为核心,呈U形布局,大大缩短了水平交通距离,又保证了门诊功能的相对独立性。门诊采用分层挂号收费,模块化布局,通用诊室,可根据需要灵活分配。各部门可以有效快速地互相联系又不互相干扰,同时模块化布局为医院更新改造、发展留有最大可能通过医院交通主轴和空中连廊可便捷的到达医技和住院部分。

5、1、2急诊、急救

急诊、急救分设独立出入口。在一号路上设置急救车出入口。分区明确,分为急诊、急救、留观三区,便于合理组织人流和提供就医人员的可识别性,提高急救效率。急救部设1间手术室。

5、1、3医技

医技部位于院区北侧及住院楼底部,共六层(不含技术层),成为整个医疗综合体的核心区域,服务半径最小,与医院的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均有良好的可达性,实现资源共享。一层为理疗中心,二层为血透中心,内窥镜和常规医技功能检查,三层为生殖中心和放射科(含X光,CT,DSA,MR等),四层为检验科,血库,病理科。五层为一个ICU区域(11床),一个CCU区域(10床)手术部(11间)六层为新生儿科和产房。地下室为中心供应、药剂科、中心药房总务库房。

5、1、4住院部

住院部布置在医疗区北侧,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和广场。住院部由VIP病房和普通病房组成。VIP病房共2个护理单元,普通病房共14个护理单元,总床位600床。VIP病房单元位于病房楼的顶部,有最好的景观视线,并有独立的观光电梯到达。住院楼以板式的建筑形象体现建筑群体的典雅气质,南侧布置的病房拥有良好的景观通风面。从病房向外均可以看到公共绿地和沿河景观带。

5、1、5其它配套部门

将感染科布置于基地的南侧靠急诊处的半地下空间,位置安全合理,对周边影响减至最低。医护及后勤工作人员通过东侧的工作出入口到达地下室集中更衣区,经连廊和电梯到达各个工作区域。清洁供应物品在后勤区设专用卸货区,经地下室洁净走道,供应电梯到达各部门。中心供应设专用洁梯连接手术中心。污物通过专用污梯运输至地下室,通过污物走道送达污物收集中心分类打包,外送。行政综合楼包括行政、会议、教学等功能,位于病房大楼的底部有专门的电梯和门厅到达,与其它功能无干扰,同时也可享用到较好的阳光和景观。

5、1、6电梯设置分析

考虑医院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电梯。门诊部分设三部电梯和一组自动扶梯,能迅速的将病人送达各楼层,住院部设六补病人电梯,3台vip专用观光电梯一部药梯一部洁净梯和一部污物梯,医技辅助部分设三部电梯和一个污物电梯行政办公单独设门厅并设有二部专用电梯

5、2灯光标志工程以及色彩分区

本医院为综合性医院,为方便病人以及探视等外来人员及本院职工识别方向,医院统一设计图案文字加色彩诱导标志。门诊部、入口大厅、电梯候梯厅、各科室入口、医技部入口、住院处入口厅,及各交通枢纽布置导向标志,(包括安全疏散标志)。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病房各护理单元以不同颜色的扶手色带区分不同部门,各科室入口处以及护理单元护士站以灯光色彩标志区分不同部门。各种无障碍设施,包括停车位、电梯、卫生间、电话问等设有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各类工程管网均按国家有关标准涂刷不同颜色油漆便于维修管理。

6、结束语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字:建筑设计功能规划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钱江新城南翼近江单元内,西临现状新塘河,西南侧有一规划的城市公共绿地。南临规划一号支路与三号支路。项目地块平整,无拆迁,用地条件良好,项目建设用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7.4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2.46万平方米,设计总床位数为600张。

二、设计理念

1.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借助各种空间组合,结合水面,创造清新的医疗环境。综合考虑患者利益,强调整体建筑的舒适性、隐私性、实用性、明辨性。

2.绿色空间―― 在用地条件较为紧张的条件下,建筑布局紧凑,最大限度的塑造绿地空间,将绿色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更多提供给患者自然的空间和可以恢复的景观环境。从屋顶花园、空中庭院和集中绿地、沿河绿带,营造出绿色和谐的院区。

3.高效先进――根据医疗的需要,布局医院功能,减少医务人员的服务和患者就诊的距离。结合现状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布置垂直交通,注重控制减少运营成本,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式,降低建设成本。

三、功能区块规划

方案通过设于三号路的急诊入口与规划中心庭院的轴线将功能区分为南北二个区块。南侧为沿两侧城市道路的门急诊楼,并在两侧城市道路分别设有门诊入口和急诊入口,可方便面日常门诊人员就诊。北侧主要为病房楼与医技楼,将将病房按置基地内侧并靠近沿河绿地和城市公共绿地部位。可以让住院的病人可以得到较为安静和良好的休憩景观环境。考虑到医技与住院部有较密切的联系故将医技楼主要置于门诊楼北侧及住院楼的底部,以减少流线的相互干扰。同时医技部分与门诊通过大厅相连,可以让病房手术和门诊化验的病人都可以方便的到达。

将行政后勤楼置于院区相对独立的西南侧,并通过连廊与各个功能区相连,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建筑外部空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各个功能区块相对独立,减小建筑的竖向交通压力。

四、交通组织

1.人流设计--充分考虑以患者便利性和可识别性为设计原则。

我们将门诊入口和急诊入口分别设在一号支路和三号支路上,并在入口处设有架空空间,留有较大的入口广场。这样既可以方便患者就诊,又可以避免不同人流间的相互交叉。

住院人流可以通过北侧区块间规划道路进入也可以通过南侧入口进入住院楼,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与日常门诊人流间的相互干扰。

医务人员可以从地下停车场直接通过医务电梯到达不同部门,或者进入各相关门厅,通过医务走廊进入病房路,基本达到了人车分流、医患分流。

2.车流设计

项目在三号路北侧和一号路上分别设有一个机动车出入口。并通过地块内侧沿建筑的环路将其连接,作为日常机动车的主要行驶道路,避免车流对院区人流的干扰,同时在两个出入附近分别设有地下车库出入口,方便机动车可以便捷的进出地下车库,避免对整个院区的干扰。

住院车流可以主要通过南侧地下车库入口进入,也可以通过南侧入口进入住院大厅,在住院部入口地面设少量停车位以方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消防车流可以通过城市道路和区块内环路及供消防车进入庭院的南侧和西侧的入口可以到达整个建筑的各个区域。

污物车流主要考虑污物在地下室处理后,通过区块北侧的地下室出入口运出,在管理上实现相对独立的服务流线。

五、景观分析

由于本项目地块南侧为规划的城市公共绿地和两侧的沿新塘河的公共绿地,同时由于本项目用地相对紧张,所以设计重点考虑院区对以上绿化景观的享用,考虑绿地的规模效应,我们将院区内的绿地与公共绿地和沿河绿化带进行了整合,同时建筑作了适当的退让,可以使院区得以最大化的享用最大化的绿地景观!

六、建筑设计

本工程为医疗类公共建筑。主楼22层,裙房6层,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按7度抗震设防措施设计。屋面防水等级II级。

1.建筑布局

建筑由中间门诊大厅建筑分成南北二大部分。北侧为医技和住院楼部分,南侧为门诊楼。

门诊楼:一层布置急诊急救中心,传染门诊,放射科。

二层布置门诊大厅,中西药房,门诊输液室

三层布置产科门诊区

四层布置妇科门诊区

五层布置生殖科和小综合科室。

六层布置妇女儿童宣教中心和vip诊室

住院楼与医技部分:

一层布置出入院大厅

二层布置餐厅

三层布置功能检查中心,门诊检验科,中心检验室

四层布置内窥镜中心,门诊人流手术区,妇科门诊小手术区

五层布置体检中心,病理科,血库

六层布置ICU和手术中心,其中手术室层高5.4M

七层为技术转换层

高层塔楼部分:八层为产房层,九层是新生儿科,十层为惠民病房层(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床位),十一至十五层为妇科病房,十六至二十层为产休病房层,二十一层,二十二层为VIP病房层。塔楼位于新塘河畔,面朝城市景观绿地;楼内每两层设置有多个公共露台,且在立面处理上加入了空中绿化,为病人创造舒适宁静的住院疗养环境。

行政楼共六层,一层是办公门厅与休闲吧及底层架空绿化,利用底层架空绿化是院内景观与城市集中绿地有机相联,引景入院。二层为普通办公室,三层为示教中心,四层图书阅览室和培训中心,五层是行政办公室,六层为会议中心,包含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和一个小会议室

2.无障碍设计

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均设置了宽度1.5米以上,坡度1/12的无障碍坡道,主要通道设双层扶手,上层0.9m高,下层0.65m高。并在住院部,门诊区和公共大厅的每个卫生间设置残疾人专用厕位。

3.竖向交通设计

门诊部分:楼梯:4部(均为防烟楼梯间)

电梯4部(其中两台电梯,两台自动扶梯)。

医技部分:楼梯:2部(均为防烟楼梯间)

电梯:3部(其中一台污物电梯兼做消防电梯,一部洁品专用电梯,一部客梯)

住院楼部分:电梯:12部(其中病人电梯6台,医生专用电梯2台,VIP专用电梯1台,污物电梯1台兼做消防电梯,餐梯1台兼做消防电梯,药梯1台)

货运升降机2台(用于食堂至餐厅备餐间食品运输)

楼梯:2部(均为防烟楼梯间)

行政楼部分:楼梯2部(封闭楼梯),电梯2部

4.立面设计

以写意的手法着力于对建筑意境的刻画。在庭院系统的构成基础上结合以青色陶板、浅色石材,深色玻璃等现代材料、工艺呼应粉墙黛瓦的水墨色建筑蕴味,把握黑白灰的大色调,让传统建筑的人文意境妥贴自然地浮现于现代建筑之中。力图以卓越的内在品质和底蕴深厚的空间意境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医疗建筑。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药品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医药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及衔接处理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5日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活动而储存的、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提供医疗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重要手段。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很大,对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药品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药品会计因此为加强药品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药学部对医院药品主要是起到事前和事中管理,药品会计则起到了事后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一、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背景

现在我国医院应用的会计制度是在1991年1月1日颁布的,由于深化医改、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及加强医药经济管理的需求,现行的医药会计制度已经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性。对于药品而言,现行的做法是药品收支分开核算,加剧了“以药养医”的假象,同时也不符合取消药品差价的趋势。因此,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迫切需要予以改革,财政部于2010年12月31日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

为了核算反映医院的药品增减变动情况,医院会计制度制定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不同的是新旧制度在某些核算上存在如下差别:

一是与药品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药品支出”一级科目,但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等一级明细科目,“药品”一级明细科目下再设置“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两个明细科目,并按中药、西药和中成药来进行明细核算。另外,此次变化较大的一点是,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即完全取消“药品进销差价”此科目。再者,现有的“医疗收入”、“医疗支出”的核算范围也有所扩大,包括了原有的“药品收入”、“药品支出”,避免了“药品受人”、“药品支出”这类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收入”和“支出”,结束了会计账目上的“药品收支”的假象,这样使医院的会计科目在核算方面更加简洁明了,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更能真实反映医院业务收支的实际情况。

二是与药品相关的会计核算规定不同。原《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管理的原则是:“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新制度并没有单列一项对药品的管理原则,只是在制度中对所有的库存物资,包括药品、卫生材料等做了一项统一规定:存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盘点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原《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按零售价进行核算,实际购进价与零售价的差额为进销差价。药库和药房都要核算药品进销差价,通常一家医院都会有西药库、中药库、西药房、中心药房和中药房,这样就会导致药库和药房都要计算统计药品进销差价,此外,月末按当月药品销售额和药品综合加成率(或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销售成本。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有时候还需要开发相关的软件或公式来计算,这样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还经常容易发生混乱的现象。新制度下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直接以药品的进价进行核算药品的出入库、领入和发出,而药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将会体现在医疗收入中的“药事服务费”明细科目中,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药品的来龙去脉,简化了月末核算药品销售工作,改变了现行药品“以药养医”的假象,符合现行医改的要求。

三、药品会计核算变化采取的衔接处理

在执行新制度前,药品会计需要会同药学部先对本单位药库、药房的药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对于清查出来的药品盘盈、盘亏、毁损,要按原制度规定处理完毕。由于新制度未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所以需要进行相关的衔接处理。另外,还需要药库、药房信息系统予以调整,在每月的药品进销存报表及库存报表增设“购进价”栏目,药学部上报给财务部门的药品财务报表格式更明晰。现主要将药品会计核算变化会计上应采取的衔接处理介绍如下:

将原账中“药品”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贷: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其中,结转“药品进销差价”是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现具体的处理如下:

第一步,计算差价率

西药差价率=西药差价/(西药库余额+门诊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余额)

草药差价率=草药差价/(草药库余额+门诊草药房余额)

第二步,计算药品成本

西药库药品成本=西药库余额×(1-西药差价率)

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门诊西药房余额×(1-西药差价率)

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住院西药房余额×(1-西药差价率)

草药库药品成本=草药库余额×(1-草药差价率)

门诊草药房药品成本=门诊草药房余额×(1-草药差价率)

第三步,计算药品进销差价

西药库进销差价=西药库余额-西药库药品成本

门诊西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西药房余额-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

住院西药房进销差价=住院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

草药库进销差价=草药库余额-草药库药品成本

门诊草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草药房余额-门诊草药房药品成本

第四步,结转药品进销差价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

-草药

经过“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的结转之后,原制度下的“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将无余额,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艳蓉.完善药品的会计核算,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12.6.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6

首先明确超大型医院的概念。何谓超大型医院?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设定的建设规模限定为1000张床位,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建设1000床以上的综合医院,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医院根据市场需求或区域卫生规划的利好条件下,在新院迁建及老院改扩建项目中,均突破标准所设定的规模限制,大幅度的增加了床位数,由此我们可以定义超过1000床以上的规模的即为超大型医院。

超大型医院的特点及带来的一些问题

1.超大型医院高度集中了地区性的医疗资源,使之更有效率,更专业,更有竞争力。细数国内几所建成的超大型医院,如深圳滨海医院(2000床),无锡医疗中心(1500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300床)等无一不是整合当地最优质的卫生资源,并处于其区域中心及城市重要枢纽,定位较高,形成区域内医学中心及教育中心。

2.对于低级医疗机构,或周边同类医疗机构来说,超大型医院无疑具有掠夺性,指导及合作关系。

3.由于医院本身所具有的环境特点,超大型医院有一定的管理上的风险,超大型医院一般实行区域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治疗,从而细分病种并细分临床专科及亚专科,科室规模大且庞杂,对医院管理者来说面临着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及医疗模式的流程再造。

4.一旦形成超大规模后,就诊流线变长,交通人流复杂程度难以估计。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稳定的医疗体系模式确定对超大型医院设计最初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对1000床以上的综合医院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体系。

当前超大型医院建设存在着多种情况,如在一些大城市医院用地条件受到限制,只能在院区内改扩建增加床位数,或医院选择在新城区或在医院附近新征用地建设,医院用地四周沿城市道路,限制条件较少,并多以矩形或规则用地为主,有利于医疗过程的空间序列。后者为现在常见的新建超大型医院的主要方式之一,也为网格形医院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可实施条件,本文探讨的1000床以上超大型医院基本属于此类范畴。

传统的工字形和王字形的医院均以门诊在前、病房在后,医技居其中的形式布置,其中医技为十字中心,存在着穿科,物流,人流交叉或者交通瓶颈的现象,相对200-300张床位的小规模医院来说,由于门诊人数及医护人员较少,科室分布相对简单,这种布置方式基本可以满足。还有一种环形模式,主要以环形走道来串联门诊医技,在环形以外的区域可以作为内院或中心绿化,虽然解决了人行交叉的问题,但是对于超大型医院来说面积较大,其环形走道会造成流线偏长,病人往返医技,诊室时间较多,并不适合超大型医院的高效集约交通组织。

所以一旦医院上了规模以后,尤其是1000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来说,无论从科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人流,物流的走向,都非常繁杂,对消防,节能及对医院未来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为合理而且科学逻辑地排列,并能够满足医院功能内涵的体系与形态。多通道的运用其实早已在大型医院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譬如我们常见的医患分流,即使用了独立的医生通道,患患分流,洁污分流抑或二级医疗工艺流程中三区(污染区,准洁净区,洁净区),手术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感染门诊等分流,分区,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已在2009年12月1日实施,按医院建筑区域划分了低,中,高,极高四个区域。其中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对医院的疏导和限制提出了明确范围,多通道的使用较好解决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及隔离要求。

模块化的诊室单元从其平面布置来说,一般采用标准化诊室单元,病人和医生有单独的通道,在形成一个内庭院,有较好的内外环境,从节能角度来看模块化诊室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具有很大优越性。对于1000床左右的超大型医院其科室功能有可能会在若干年中调整,医技设备也有可能会逐步增加,采用模块化诊室可以统一柱网,在科室改造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单元的正常业务,便于封闭式管理。保证防疫安全,体系统一,结构管线建设成本低。为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当然模块化诊室的不足在于,模块成组布置的话对于稍显紧张的医疗用地来说会增加建筑密度。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网格形模式+医疗街串联门诊,医技,病房模块在用地面积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是切实可行,并且卓有成效的布局手法,可以做为1000床左右超大型医院主要体系之一。

网格形模式+医疗街串联门诊,医技,病房模块在山湾医院设计方案中运用山湾医院作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数最终确定为1000床,总建筑面积约140000m2,充分体现了网格形医院的特点,整个院区位于耙齿山西侧,北临芙蓉路,东接环山道,用地限制相对较少,适合网格形医院的布置,院区内部的主导人流,车流交通呈南北向分布。人流从南部环山路上的主入口进入。

院区主入口位于环山路上。中央设置人车分流的主入口。结合交通管理,既可减少相互干扰,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又利于通过入口广场创造开放的医院主入口景观。院区主入口可以通过门急诊人流和特需就诊人流,40米进深的开放性广场可以满足日门急诊总量5000人次的要求。院区次入口位于环山路西端,离主入口70米。次入口可以供住院探访人流,医护后勤办公人员进入。

医疗体系则充分贯穿了网格形高效集约的布局模式,以主轴贯穿门急诊医技,住院,管理办公和后勤功能单元,保持适当比例相对独立分布,同时通过贯通医院的医院街和连廊“聚合”在一起,使各功能单元都具有足够的人流,物流交换界面和通畅的彼此联系通道,避免了把不同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大型综合体建筑中所带来的流线混乱。

门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和特需病人空间分离,分区明确。网格形模式中的。如总体规划中西南向开敞的周边界面朝向天然河道的自然景观,各单体建筑共享中心亲水休闲广场:北部的高层可以屏蔽北向快速路的噪声污染与冬季寒风,围合式布局含纳景观广场,天然河道,背景山体所具备的优良的“风,光,水,气”等优质资源。门诊基本采用模块化诊室布置,以中心医疗街串联,较好的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问题。

以上介绍了1000床左右的医院模式,就2000床以上更大规模的超大型医院而言,以网格形模式的做法只能解决人流,物流交叉等问题,而单一的网格形门诊流程暴露出诸如挂号-就诊-检查环节形成人流高峰,大量患者聚集,容易形成交通瓶颈,辅助检查繁琐,病人来往于门诊和医技检查路线变长等弊端。以专病模式代替门诊模式,每个医疗中心都有各自相对应的门诊医技和住院单元,集中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率,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线,形成“院中院”。改专家门诊为专病门诊,医疗中心所形成的“院中院”模式,以解决大型现代医院人流车流物流管理复杂为目的,使门诊医技服务的流线模式,逐渐由大门诊医技向医疗中心模式发展,改专家门诊为专病门诊。

其次,医院建筑的生命周期在于其建筑功能模块和组织方式能否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对优势专科显著的超大型医院可以量身定制适合其“大综合,大专科”的医疗中心模式,采用标准单元模块,既能适合诊室单元,又可以适合医技单元等各种单元模块,并能及时的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增加建筑的生命周期,医疗中心模式结合模块化的布局方式,整个院区建筑各项规格统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可以进行同步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医疗中心模式目前国内建成的实例还不多,其建设模式对医院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医院财力,管理流程,医务人员的配置等问题,其布局特点还需在实际运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医疗中心模式在长征医院设计方案中运用

长征医院浦东新院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361,000m2,设置住院病床2000张(含300张VIP病房),整个工程按照整体整体规划设计,全面建设完成。作为2000床的新院,该项目具有前章节所述的超大型医院的特点即----病种被细化,规模超大使得就诊流线变,人流和功能复杂程度难以估计等问题,由于大医院显现出新的特性,我们在设计之初需要寻找更好的医院内部结构。

总体布局特点

在确定了以上医疗中心模式的前提下,我们依据项目所特有的地形特征对整个的布局进行了规划。整个基地被长滨河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长方形的地块。南侧墓地对基地使用者在视觉和心理感受上会造成较大的干扰。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院区主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并在南侧地块密植绿化,规避水平方向的不利视线。门诊医技楼沿地块北侧设置,以医疗中心与病房楼分组对应。沿地块南侧展开的连续阵列式布局,在绿树掩映下形成严谨大气的院区形象。

在病房楼的设置上,尽可能的降低层数,并沿规划河道设置于地块北侧,远离墓地,加上南侧门诊医技楼的遮挡,几乎可以遮蔽在高处远眺是的不利视线干扰。加上一二层架空,内院景观与沿河景观相互渗透呼应,成为贯穿院区的休闲景观长轴,营造出优美安静的住院环境。门诊和病房楼之间由二层的交通平台和三四层的连廊相互串接,联系紧密。急诊急救楼设置在地块的东南角,拥有独立的入口和交通流线,屋顶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直通屋面的电梯到达一层的抢救室,构成高效的救援系统。

高端病房和科研办公以一个80m高层加裙房的组合形态,作为门诊模块的延续和收尾设置在南侧。他们拥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且处于不同的方向,不会互相干扰,又保证了从金海路自西向东驶来的车辆,首先可以看到这座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宿舍教学区位于规划河道分割出来的北侧地块上,自成一区。避免了与医疗区域的相互干扰。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 医院规划设计 合理布局 可持续建设与环境共生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recent three design examp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verall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een concept into planning and design:1. In the new site layout; 2. Through the expansion, the reasonable use of the old building,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3. Terrain on the site of the rolling, for relief design, and environment coexistence.

【Key Words】 Hospital planning and design properredistrib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coexistence

引 言

医院建设中,每块项目用地都是不同的,如何正确解读场地,并融入绿色设计的概念,是一个医疗项目发展定位与建成使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以下三种情况下规划布局的特色:(相关概念:绿色医院建筑 green hospital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提供健康、适用、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

一、在全新场地进行合理布局

这个类型的场地布置中,由于外在的限制较少,功能的布置以医疗流程展开。

特点1:采用分期实施的方式分配用地,利于前期场地的拆迁及建设经费的节约。

特点2:医疗街作为一期项目与二期项目的发展骨架,使医疗区内部的各种人流物流与原有院区秩序相融合,取得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案例名称:杭州萧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总体规划(图1)方案布局详解:

本项目基地为于萧山区义鹏镇新区义隆路以北,交通方便,场地平整。一期建设600床,二期总床位数达到1000床。

根据一期600床的规模,将门急诊、医技及一期住院部---这个医疗综合体,作为规划中一期建设的部分。(图2)

作为医院更新发展最快的医技部分将随床位数增加而扩展。二期建设可将诊区的医疗街继续向西延伸,进行二期病房及二期医技的建设。二期医技、病房均与一期医技、门急诊联系便捷。(图3)

院区东侧的综合办公楼一期兼顾生活用房,二期新建独立的生活楼,同时使得行政用房得到扩展,减少了一期的投入。北侧用地可作为二期科研用房的发展用地。

根据用地东西向狭长特点,及医疗建筑对于自然采光的要求,医疗区采用了东西向发展的布局形式。整个建筑群落尽量后退主干道,为大量人车流提供开敞的院前缓冲空间,同时开阔的绿化环境消除了病人对于医院拥挤、嘈杂的形象认识,提供了轻松舒适就医环境。

南侧义隆路开设医院主入口,其西侧为独立的急诊入口,开设急诊绿色通道,更加符合急诊快速、便捷的救治要求。西侧义蓬路设住院部探视入口,北侧规划路开设供应入口及污物出口。院区东侧设独立的办公区入口。

功能的布置以医疗流程展开。

医疗区内共设五个方体的门诊单元,由带有光庭的医疗街所串联,各单元间设一景观庭院。门诊采用模块化尽端式的布局形式,每个门诊单元内部靠近医疗街设置宽敞明亮的候诊区。医生交通及其办公区域处在模块的。

医院设计中考虑人性化设计因素,并在公共场所设有专门的休憩空间,提高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和亲切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沟通和休闲的机会。

自然通风是在风压或热压推动下的空气流动,自然通风是实现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手段,提高室内热舒适的重要途径。

靠近门诊及病房设置四层医技楼。住院楼十七层,其四层裙房分别设置急诊以及宜靠近病房布置的医技用房,上部十三层均为病房。各模块沿东西向的医疗街发展,使得病人就医的识别性更强,路线更为清晰明了。

二期病房结合二期医技靠近医疗街设置,高度13层,总床位约400床。靠近住院部设置三层的后勤保障楼,以架空连廊相联系。

医疗主街将门急诊、医技、病房各功能模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的医疗建筑群。

绿色设计理念:医院总体规划应满足医疗服务的功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人流、物流、信息流,选择恰当的建筑布局。体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卫生安全、经济高效。

二、老院区的扩建项目,改造现有建筑,建设新大楼,实现可持续滚动发展

这个类型的场地布置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现有建筑的拆除与利用,

新建筑与老建筑的关系,

分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不影响现有医疗业务而进行建设

特点1:现有陈旧建筑的拆除,保留,再利用。

特点2:合理安排工程的时序,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及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的前提下,分期完成

特点3:一期竣工后,拆除影响二期建设的建筑;工程全部竣工后,改造环境,使之符合新大楼的使用。

案例名称:邢台市第三医院整体改扩建规划方案(图4)方案布局详解:

工程位于邢台市中心,在现有院址拆迁后建设。考虑到医院整体功能布局的合理性,重点对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行性深入研究。(图5)

1. 对质量较好,不影响总体布局的现有建筑,予以保留,合理使用,并统筹考虑新旧建筑的协调统一。

2. 充分考虑医院北侧征地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又满足城市规划中建筑对道路交叉口对空间影响。病房楼布置于此,呈“之”字形,利于分期完成,并不影响北侧征用土地及房屋拆迁。

3. 一期建设内容为病房楼,医技及急救中心。在暂时保留原外科病房楼得前提下,可一次建成。病房楼搬入新楼后,拆迁外科病房楼,建设门诊。待工程全部竣工后,拆除老门诊楼,并改造院前广场,统一保留下的旧楼。

建设用地规整:

现有场地内建筑陈旧,有些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且年久失修的,拆除。腾空场地作为新建筑的基地。建造医院新的住院楼,医技科室和急诊部分。

大楼建成后,将医院现有病房置换到新大楼中,然后拆除旧病房楼。这样保障了医院的日常运转。

在拆除旧病房楼的基地上,建设医院新的门诊部分,将医院现有的门诊部分置换到新大楼中,然后拆除现有门诊楼建筑。

最后,将保留的一部分内容改造为适合新院区功能的建筑。

拆一步,建一步,拆一步,建一步,直至完成项目的扩建,整个扩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滚动建设的理念。保持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并带来了有保障的经济效益。

绿色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既是节地、节材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大拆乱建,避免浪费的控制条件。我国原有医院的改扩建工程需要对院区内原有建筑做客观分析与评价。对院区各建筑的结构主体、建筑物配件以及配套公用系统进行诊断分析,评定规划后赋予新使用功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符合使用安全,仍有改造使其符合使用功能的旧建筑;

“纳入规划项目”系指对旧建筑的利用,可根据院区总体规划要求予以保留或改变其原有使用性质,并纳入新的规划建设项目。

三、地形起伏大的场地上,因地势设计,融入自然环境。

这个类型的场地布置中,地形复杂,周围有优越景观资源,设计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及对人的尊重,整个建筑群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特点1:平整场地,减少土方平衡。

特点2:利用场地的变化造景,使得建筑宛若从地上生长出来一样,和谐共生。

特点3: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作为复杂地形的设计综合利益最大化依据

案例名称:福鼎市医院百胜新院区(图6)方案布局详解:

工程处于福鼎百胜新区最北段,基地周围形成面溪背山望海的山水格局,环境优美。用地三面环路,其中西侧道路江滨大道为连接新旧城区的大动脉。用地内山体落差较大,并且与南侧两条市政道路存在巨大高差。通过设计,我们力求塑造一所能够体现国际现代化医疗服务水平,集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图7)(图8)

场地分析

1.平整场地,减少土方平衡,控制造价,平衡功能与土方造价的关系。

基地北侧为原省道沙吕线路况较差,无法做为本项目的主要出入口。现有用地周围两条道路标高处于20到7米的范围内,而用地内标高均处于50米左右,所以我们必须对用地进行大的开挖整平才能与道路衔接,得以利用。医院的服务对象为病患或行动不便者,必须为其创造平缓舒适的人性化就医环境,如若投资控制上极力压低土方量,或形式上一味追求山地建筑的退台、错落,必然带来医疗功能的缺失,长远来讲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为患者带来极大不便。

在对用地内ABC三区进行了分析对比之后,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功能定位。A区作为医疗区使用,与两条干道顺畅衔接;B区作为相对清洁的行政办公及科研教学用地;C区若保持原状,整个用地土方量将达到260万方,平整后土方量达到290万方。

本次将C区平整至标高55米左右,并采用45度自然放坡,因岩体构造良好,通过简单的护坡处理即能防御因滑坡造成的灾害。本区域将来可顺畅的借助沙吕线作为出入口,为今后使用创造条件。两病房可设置桁(hang)架钢结构连廊与山顶平台水平连接,本区域地处高台之上,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院区当中,为患者提供一个难得的观景花园。

2. 我们结合用地,进行了多种可行方案的分析比较。作为复杂地形的设计综合利益最大化依据(图9)

方案一:

优点:门诊病房分别沿两条干道布局,医技围和于中心。病房有较好的南向采光及景观。

缺点:病房与干道距离较近,受到噪音影响大.另外,门诊入口广场及病房入口广场较为局促,若建筑后退,必然对用地中最高点进行大的开挖,而且也只能形成一个狭长的院前广场。由于沿滨河路形成高层的病房阵列,门诊及主入口部分相对于连接老城区的滨河大道及道路交叉口来说,被病房及山体围和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空间内,作为人流量最大的门诊与外部公共空间的对话被屏蔽。

方案二:

优点:门诊病房围和医技中心进行布局。病房有较好的南向采光及景观。整个建筑群落顺应山势前低后高。

缺点:病房大距离后置,会使得整个场地大面积的山体开挖,而且病房设置过深,与干道人车流线的联系产生不便。另外门诊入口仍然难于设置开阔畅通的院前广场。平面上多段转折的病房可以更好围和医技,但是会造成小环境的通风闭塞,病房内部走廊会产生曲折转弯,给推床及护士的护理带来不便。

方案三:

优点:门诊病房以正南向作为主朝向,充分利用道路交叉口的地势较低的用地,作为开阔的入口广场。

缺点:病房虽有南向采光,但是两病房产生自遮挡,其中一个病房的景观及午后采光受到影响。另外,作为整个建筑群落当中最大体量的病房部分过于局促,也过于集中,造成了建筑体量上的失衡。

最终方案:(图10)

将建筑群落依山就势正南向布局,通过裙房及主楼型体转折与两条干道产生呼应。将道路交叉口的用地充分利用,设置开阔的院前广场,利于大量人车流的缓冲集散;利用西侧用地设置开阔的住院部广场,更加合理的组织医院两大人车流线。两病房舒展流畅、和谐共生,即取得南向采光又能观山望海,将外部优美的环境引入到建筑中来。整个建筑群落坐北朝南,背山临水,无论是为老城区还是将来新城区的就诊人群,都呈现了积极迎合的建筑景观。

结 语

本方案以“生态医院”的主题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点滴之处都体现着对于医患的人文关怀。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看到绿树、蓝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激发其对生命的渴望和战胜病痛的意志,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医护人员常年工作于此,能身心舒畅,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通过我们的设计,为患者、医护人员、探视人员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绿色设计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维持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的土石方工程量和相应的建设投资,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破坏。对场地内具有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地形、地貌、水系和树木植被予以保护。

当前,我国正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作为我国能源消耗较高的公共服务机构,需要积极探索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和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中国绿色医院建设。我们期望通过此文为绿色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征求意见稿),2011.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医院;改造规划

医院是提供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通过强化医院整体结构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提高社会医疗服务效果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医院规划改造工程,并收到良好效果,但就其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对医院后期整体服务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医院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一、医院规划改造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对医院进行规划改造能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其规划改造行为的有效性。

1.以规划为指导,尊重原有秩序

考虑到综合医院通常处在城市中心地带,其周围交通情况复杂,因此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应该遵照本城市医疗卫生宏观规划的相关内容,充分协调本区域内医疗卫生水平、医院数量、医疗设施等,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整体性提高。

2.以服务为指导,尊重可行性原则

与其他单位相比,医院在社会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别,需要24小时的提供服务,因此其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天候接待特殊病人,并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因此在医院改造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拆、移、建”三要素的关系,在保证正常规划改造工作开展的同时,不会对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产生影响,保证医院业务水平。

3.以医院功能为指导,尊重协调性原则

在医院改造设计中,要从医院整体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强调医院的整体性,充分处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不断改造医院功能,协调各个区域功能。在改造设计中,充分结合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优化医院楼外部造型,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医院规划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1.工程案例简介

该医院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是一所融医、研、防、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用地面积为10亩,建筑总面积为4.96万平方米,年门诊量为48-50万人次。

2.工程案例综合性分析

(1)区位因素:该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地处城市经济繁华地带,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上,交通流量大。(2)交通因素:由于医院附近交通量大,导致门前公路时常出现堵塞情况,不仅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影响医院服务效果;从医院周围交通情况来看,缺少公共停车位,导致乱停乱摆现象屡见不鲜。(3)院区因素:医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王”字形分布,由于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没有预留发展用地,随着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大,导致医院建筑面积不足,部分科研室安插在角落里,导致医院功能区划分混乱。

3.规划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该医院在结构、区位上存在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人员分别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方案1: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1实施可划分为两个步骤,在第一阶段改造中,新建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内的太平间、供热机房、护理单元等移入新建大楼中;将原有的食堂、营养室、行政单位迁入南病房楼,并拆除原有的食堂、行政单位、供热机房等;最后逐步改善医院道路网络,以院区为基础,建立圆形通道,实现医院各个功能区的有效串联;在圆形通道的剩余土地上设置自行车棚与泊车位。

在第二阶段改造中,将现有门诊功能楼移入北病房楼,拆除门诊楼,并在原有门诊楼的基础上建立门诊医技综合楼。最后,重视对医院功能区的绿化改造,适当提高医院绿化面积,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在经过上述改造处理后,医院改造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1有效解决了该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优化了原有医疗流线,也能使医院的各个功能区之间划分的更加清晰,使患者在入院之后能得到优秀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原有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但该方案的缺点十分明显:只是在原有医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能彻底解决医院后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改造范围只局限在医院内部,不能解决医院门通拥堵的问题。

方案2: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2的核心就是将医院原有基地以南的20亩地作为发展用地,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处理,以满足医院功能区划分的需要。

在方案2可行性讨论中,业务主在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施工资金、住房环境、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2栋11楼的建筑模式,之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两个阶段的改造设计。第一阶段:建造新病房大楼。建立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的护理单位、太平间、供热机房等迁入新的大楼中;将原有的营养食堂与职工食堂合并,拆除原有营养食堂、太平间等;改造医院前道路网,设置专门的探视出入口,并将其设置在交通量较小的一侧,环节医院正门口的交通压力。第二阶段:拆除南病房楼,建立新的急诊楼;待急诊楼建立之后,移入原有门诊楼功能;拆除行政楼、修理楼,将原门诊楼设置位于行政楼。

在施工结束之后,医院具体功能区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2有效达到了医院功能区划分、改善医院门前交通环境等要求,并在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绿色植被,在划分公共停车位的同时也有效优化了医院内部环境;同时,医院楼高度能满足后期改扩建需要,满足后期医院发展要求。

但在该方案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的问题,但经业主一致讨论后,最终确定第二套改造方案。

从方案2的后期改造效果来看,该方案有效满足了医院功能改造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医院规划改造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具有应用情况进行讨论。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对医院各部功能区情况的改造与划分,并在不影响医院服务效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建筑功能。同时,要重视对医院内部的绿化设计,适当增加医院绿化面积,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妮.某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30):32-33.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 结核病;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定点医院;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6-0152-0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各级疾控中心为主建立的结核病控制体系(归口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结核病死亡率急剧下降,传染性肺结核的患病率明显下降[1]。随着社会发展、医疗环境及患者诉求的改变,归口管理下的结核病控制模式并不能适应我国所有地区,发展至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定点医院模式:每个县确定1家医院为定点医院,将结核病门诊(负责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登记)设置在定点医院,疾控中心负责追踪,后续随访管理,其他非定点医院负责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二是疾控中心模式:结核病门诊设在疾控中心,患者诊断、治疗、登记、后续管理均在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负责疫情报告和转诊。为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全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逐步建立由疾控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结核病防治服务新体系,共同应对结核病防治中的诸多挑战,即重点推广定点医院模式下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体系。

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办公室从2009年开始逐步试点探索推行由疾控中心统筹规划实施、定点医院负责诊疗管理的防治新体系,即实施定点医院模式下的结核病防治体系。本研究从结核病患者角度,通过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总结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定点医院领域的实施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定点医院模式下结核病防治工作体系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调查覆盖江西省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定点医院领域4个项目点(章贡区、遂川县、南昌县、袁州区),每个项目点调查20例,全省共调查80例。

1.2 调查方法

此研究为回顾性调查,主要采用电话模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如果患者方便到结核病门诊,则进行面对面调查。对象是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8月1日之前登记、4个项目点各20例完成全程治疗的患者(其中3例涂阳复治患者,5例初治涂阳患者,12例涂阴患者),按登记日期往前倒序各类患者选完为止,采用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办公室统一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就诊、治疗、管理、医技水平和治疗费用等满意度的调查,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省级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调查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肺结核患者一般情况

80例患者参与调查,年龄最小15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44.44±17.02)岁,男56例,女24例;职业分布农民57例,工人7例,学生5例,离退人员5例,商业服务2例,待业2例,民工1例,不详1例。患者来源分布:因症就诊44例,转诊24例,追踪4例,因症推荐7例,经体检发现1例。患者类型为涂阴肺结核48例,新涂阳肺结核2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12例。

2.2 患者治疗情况

共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问卷80份,问卷有效率100%。回答问卷问题中是否有人督导服药,74例(74/80,92.5%)患者回答有人监督,6例(6/80,7.5%)无人督导服药。有人督导服药时,10例患者(10/74, 13.52%)督导人员为医务人员,62例(62/74,83.78%)患者为家属督导员督导服药,1例患者(1/74,1.35%)为志愿者督导服药,1例患者(1/74,1.35%)为其他人员督导服药。

2.3 患者满意度

(1)对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环境的评价:1例不满意,19例认为一般,60例满意。门诊环境满意度为75.00%(60/80)。(2)对定点医院医护人员诊疗服务态度的评价:1例不满意,9例认为一般,70例满意。诊疗服务态度满意度为87.50%(70/80)。(3)对定点医院就诊流程的评价:2例不满意,10例认为一般,68例满意。就诊流程满意度为85.00%(68/80)。(4)对定点医院医生技术水平是否信任:16例认为一般,64例表示信任。对医生技术水平信任度为80.00%(64/80)。(5)对于医生所介绍的肺结核相关知识是否满意:1例不满意,13例认为一般,66例表示满意。对介绍肺结核相关知识满意度为82.50%(66/80)。(6)对于医生所介绍的肺结核知识对坚持服药是否产生影响?11例认为无影响,8例认为影响一般,61例认为有影响。认为定点医院医生所讲肺结核知识对自身坚持服药有影响的比例为76.25%(61/80)。(7)能否承担结核病治疗期间所有的费用:18例认为不能承担,30例认为还可以,32例认为能承担。能承担或还可以承担结核病治疗期间费用的患者比例为77.50%(62/80)。(8)亲属或朋友怀疑患结核病时是否愿意推荐其到定点医院就诊:1例认为不愿意,6例认为不一定,73例认为愿意。愿意推荐亲属或朋友到定点医院就诊结核病的比例为91.25%(73/80)。见表1。

3讨论

自2009年江西省实施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定点医院模式以来,患者对定点医院模式的8个方面(结核病门诊环境、医护人员接诊服务态度、就诊流程、医生技术水平、对医生介绍肺结核知识满意度、对医生介绍知识与自身坚持服药影响度、结核病治疗费用能否承受度、愿意推荐亲友到定点医院就诊)满意度(或持正向观点比例)均在75.00%以上,其中愿意推荐亲友到定点医院就诊比例最高(91.25%),对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环境满意度最低(75%),其余6个方面介于二者之间。以上研究表明,江西省全球基金项目地区定点医院模式下的结核病防治体系是可行的。

国内研究[2]提示,肺结核患者的诊疗行为通常受相关政策、患者的经济负担、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水平等影响。通过改进影响患者诊疗行为的因素,从而引导患者诊疗行为的改变。有关研究[3-5]表明,中国全球基金项目结核病定点医院模式实施取得显著成绩,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新形势下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提供经验借鉴;在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下,通过综合性医院和疾控中心分工合作,能够很好地完成各项规划工作,控制当地结核病疫情。定点医院模式下肺结核患者管理的各项指标能达到国家规划要求,能适应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需求,可因地制宜地推行。

同时有研究[6]表明,定点医院模式被调查地区患者延误时间较短,专科医院则较高。国内研究[7]显示,肺结核患者对定点医院模式下的结核病门诊环境、就诊流程、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结核病相关知识宣教、医疗技术水平、治疗费用的满意度分别为81.4%、78.4%、94.1%、92.2%、78.4%、41.2%。也有研究[8]认为,肺结核病患者对定点医院总体满意度较高,满意的患者比例为94.8%。广西两个项目县在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经费支持下成功建立和运行结核病定点医院防治模式,实施效果良好[9]。临桂县实施的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中,绝大部分患者对定点医院的诊疗过程持满意的态度[10]。

但也有研究[11-16]表明,结核病患者对定点医院模式总体比较认可,但定点医院仍需改进门诊环境和就诊流程,落实结核病诊治优惠政策,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和加强感染控制等。目前定点医院肺结核诊断、治疗和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医疗费造成患者经济负担重,不利于患者依从治疗,易导致耐药肺结核的产生。定点医院模式下,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工作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将面临着如何将定点医院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与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顺利衔接起来的考验。医院的专业技术优势、抗医疗纠纷能力和信誉度提高对实施定点医院模式有促进作用,但实施定点医院模式,经济方面将是一个主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其他问题都由此衍生而来。

总之,江西省全球基金项目地区定点医院模式下的结核病防治体系是可行的,但要在全省顺利实行定点医院模式下的结核病防治体系,需注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定点医院机构间的沟通协作。

[参考文献]

[1] 王宇.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1.

[2] 李新旭,刘小秋,姜世闻,等. 定点医院诊治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下肺结核患者诊疗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6):718-723.

[3] 钟节鸣,韩永兴,何铁牛,等. 定点医院模式下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评估[J]. 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管理,2011,31(7):718-720.

[4] 竺丽梅,刘巧,虞浩,等. 江苏省结核病定点医院模式的患者管理质量分析[J]. 江苏预防医学,2013,24(6):33-35.

[5] 李峻,刘小秋,李雪,等. 中国全球基金项目结核病定点医院模式实施评价[J].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0):778-782.

[6] 阴佳,魏晓林,邹冠炀,等. 不同医防合作形式的结核病患者诊治现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4):407-409.

[7] 吴腾燕,韦所苏,刘飞鹰. 广西肺结核患者治疗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15,31(4):387-401.

[8] 贾环,赵新平,沈鑫,等. 上海市肺结核病患者诊疗服务过程满意度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25-27.

[9] 吴腾燕,刘飞鹰. 广西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防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管理,2014, 34(2):154-156.

[10] 吴腾燕,刘飞鹰,韦所苏,等. 广西临桂县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下患者满意度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7):621-623.

[11] 谢海波,陈森,刘莹娟,等. 定点医院模式下结核病患者满意度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0):773-777.

[12] 陈玮,雷世光,李杨,等. 贵州省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下满意度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8):5773-5775.

[13] 赵津,李仁忠. 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结核诊断治疗管理现况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13-17.

[14] 王黎霞,阮云洲,姜世闻,等. 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成本核算及补偿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2):45-49.

[15] 张慧,李新旭,王黎霞,等. 结核病防治机构参与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试点实施情况的定性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250-253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字:建筑设计 总体布局

中图分类号:TU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芦溪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项目新址位于芦溪县区,项目地块三面环路,北侧临江湾路,西侧临站前路,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整个地块地势平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处较为理想的医疗建设用地。

规划医院总建筑面积68625.4m2(包含地下室面积),其中二期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54184.45 m2(包含地下面积6506.74 m2),共设综合病房床位464床,地上十五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59.8米,为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传染病楼建筑面积:3865 m2,设传染病房床位60床;一期住院部(已建)建筑面积:14176m2(包含地下室面积)。项目建成后,医院将成为一座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流程便捷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二、总体规划

(一)功能布局

分析用地形态,结合交通及环境要素,同时考虑功能需要,本设计以相对集中的方式组织医疗功能,方便流程,同时节约用地。迁建工程由三组建筑组成,中部为二期医疗综合楼,北部为一期住院部(已建)及规划三期住院部,东南部设二期传染病楼。其中二期医疗综合楼主入口处设置广场及停车场,用地西侧设置为医院的预留发展用地。全院通过南北向的医疗主街相连,方便联系,同时形成医院的发展骨架。

(二)交通流线

分析周边道路等级,结合功能布局,全院共设三个出入口,其中南侧城市规划道路设主入口,口部正对门诊大厅,将门诊人流以最短的时间引入门诊大厅,西侧设急诊入口,主要引导急诊及污物流线。医院机动车在入口处就近停放或由就进的地下坡道进入地下车库,减少对院内其他流线的干扰。并在地块的东南侧设一个独立的传染病入口,北侧江湾路设为探视入口,在医院出入口与院内环路连接,形成车流在外、人流在内的流线特色。

医疗综合楼南侧设院前集散广场,药房入口、门诊入口、急诊入口、急救入口和儿科门诊入口依次展开,住院病人入口设在环境幽静的西南侧,各个入口之间通过场地内环形主干道相联系,在主入口处结合地形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考虑作为外来车辆的停放,医疗综合楼地下层设停车场,医疗综合楼设二个地下车库出入口,整个场地交通流线顺畅,车辆遵循右进右出的原则,体现了车流在外,人流在内的交通流线特点。

(三)空间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本工程着重景观空间与建筑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将环境设计围绕建筑形体展开,通过散布在门诊医技区域及医疗主街的绿化庭院和沿城市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及中心绿地,并充分利用原有自然环境,把园林绿化,硬质铺砖以及景观水系、主题小品等景观设计构成要素,以点线面等不同形态组合成多层次并适合建筑功能场景的立体生态景观系统。在主入通集散广场空间,以规整的硬质景观元素构成为主,既可满足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能衬托出建筑组群之宏伟大气,体现现代医院服务机构高效便捷,透明开放的形象,中心绿地和城市绿化带的景观设计则采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手法,建筑与环境互为对景,局部将水体引入建筑中来,使两者融为一体,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营造出园林式的绿化医院。

三、建筑设计

医疗综合楼:

医疗综合楼由门诊中心、急诊中心、医技中心、住院中心等组成,各功能区通过南北向医疗主街联系成有机整体,各功能区块既分又合,联系方便。门诊中心首层设门诊大厅、挂号收费、中西药房、输液大厅、门诊办公、儿科门诊,二至四层围绕大厅及绿化庭院设门诊各科室及分层挂号收费。一层设急诊中心和急救中心,与门诊人流车流互不干扰,急救入口设单独通道直达抢救室、急救手术室,体现现代急救概念,五至十五层为标准住院部,每层设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设44张床位,三层设一个日间护理单元,床位数38张,医疗综合楼总床位数为464张。

(一)功能布置

1.医疗综合楼:

地下一层平面设水泵房、配电房,发电机房及机动车停车库,可停车106辆。全楼污物由西侧专用出口直接到达室外运走,避免污物流线与其他流线相混淆。

一层平面设门诊大厅,挂号收费,中西药房,输液大厅,急诊、急救中心,儿科,门诊化验中心、中心供应室和住院大厅。急诊、急救大厅内设诊室、药房、拍片等用房,急救可直达抢救室。

二层平面设放射影像中心、妇产科、内科、计算机中心和B超。其中放射影像中心的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分开,使病人有良好的候诊环境,医务人员也相对自成一区域,做到互不干扰。

三层平面设ICU监护中心、手术室中心、检验中心、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超声中心、电生理中心、内窥镜中心,其中内窥镜中心采用双通道形式将医患分开。手术中心和ICU监护中心采用三通道布局,清洁通道与污染通道分开,便于洁污分流,使用过的污物器械经污染通道送至中心供应室,消毒处理后的干净器械则由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区。医务人员由专用通道换鞋更衣后进入手术区,病人则由另一通道经换车后进入手术区或监护中心。

四层平面设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专家门诊、手术室设备机房、报告厅及药库。

五至十五层为病房标准层,每层设一个病区,每个病区设44张床位,右侧设置主要交通核心,病区内部北侧设医护用房,病房大部分朝南向布置,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护士站设于病区中心部位并靠近主要交通核心,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护理流线,也方便护士站对进出人员的管理。病房以三人间和两人间为主,以满足不同档次患者的医疗需求。

2.传染病楼:

一层平面设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及传染病病区,共设传染病房床位60床,一部医梯和一部污物梯;病区内部北侧设医护用房,病房大部分朝南向布置,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护士站设于病区中心部位,,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护理流线,也方便护士站对进出人员的管理。病房以两人间和单人人间为主,满足传染病房的功能要求。

(二)造型设计

设计采用外弧内方的手法,体现建筑柔美姿态,展现芦溪县人民医院的动感气息。

在建筑立面的处理上,采用明快、简洁又不失对角边等细部的推敲及处理表现,色彩基调为米白色,主体采用真石漆,裙房采用石材,建筑沉稳饱和,色彩利旧弥新,主楼部分对立面肌理进行刻画,强调横向线条与裙房形成对比,达到沉稳、挺拔、硬朗的感官效果。整个建筑端庄典雅、精致尊贵、稳重大气且富有动态韵律感,凝重典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以及充满现代元素的设计理念,两者间完美结合以达到内在功能与外在表现的最大统一。设计采用单元模块的序列组合,形成统一而有变化的空间构图,展现大气、舒展的院区形象。把握多样统一的美学的原则,构筑形体完整,层次丰富的院区空间,表达了建筑在该区域的标志性形象。

(三)无障碍设计

全楼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建筑主要出入口均做防滑处理,设宽度≥1500,坡度1/12的坡道,坡道面均做防滑处理。

在踏步起始点及电梯门前铺设有触感提示的地面材料为视觉残疾者提供方便。

医疗综合楼门诊部设一台无障碍电梯,住院部设一台无障碍电梯。

门诊部一层设残疾人专用厕所一个,住院部每个护理单元均设无障碍病房一个,有关要求按JGJ50-2001设计。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1

1.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省、市疫苗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疫苗接种各项管理工作。把好疫苗质量关,规范进货渠道,加强内部专人管理(张丽莉负责),确保冷链及质量。小学托幼园所群体接种工作上报办公室批准后才能开展。

2.计免专线黄雪、王捍红、张丽莉协助做好“预防接种规范门诊”的申报工作,按要求开展登革热监测,以及日常散居儿童(有户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包括通知、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7岁以下儿童、周岁内儿童建卡率≥98%、“四苗”全程接种率≥95%,周岁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5%、及时率≥95%,儿童计免入保率≥98%等指标。

3.由庞健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对每月区疾控反馈的法定传染病名单认真访视,填写传染病访视表,乙类传染病访视率≥95%。协助站长开展指令性疫点处理工作,合格率100%。

4.儿保妇保专线梁可容负责辖区内7间托幼园所的集体儿童系统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以及散居儿童体检、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婴幼期保健保偿入保率≥95%,儿童系统管理率≥95%,新生儿访视率≥95%的要求。每季举办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科学育儿、常见病防治知识讲座。

5.1)妇保专线李纪梅要求必须加强与街道计生办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社区居委的支持配合,提高外地流动孕妇和随夫孕妇的建卡率、户籍孕妇的早孕(孕13周前)建卡率和重点项目中外街外区产妇访视数,以增加业务收入和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使围产保健建卡率≥95%,,早孕建卡率≥70%,,产后访视率≥95%,早孕期产后期保健保偿入保率≥95%。

2)日常围产建卡、产检、妇女保健门诊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做好原始资料记录。

3)对重点项目中散居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后常见妇科病诊治应积极与计生部门和妇科门诊医生联系,做好资料的搜集记录统计工作。

4)每季举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散居育龄妇女生育调节知识讲座、更年期保健知识讲座,每学年举办小学初高中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课。

6.小学专线王捍红继续做好小学生入学计免接种证的验证审核工作,并制定详细9月开学后百白破、乙肝疫苗的群体接种计划。二、医疗护理工作

1.把社区诊断①社区一般状况、②社会人口学诊断、③社区卫生资源诊断、④现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诊断、⑤慢非传染病流行病学诊断、⑥行为因素诊断)等六大方面的内容,逐步转化为市健康档案的基础资料,并录入罡正社区电脑系统的个人健康档案内(具体按区卫生局统一部署)。由蔡慧敏负责整理社区诊断的资料,并撰写论文。2)组织社区医生学习高血压糖尿病人随访册的填写要求,对病人实施规范化系统管理,并在管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具体分工为蔡慧敏负责长乐、广雅社区,付绍彬负责协和、环市西苑社区,庞健负责增埗、大岗元社区,杨健负责西湾东、西湾社区。

3.社区肿瘤每半年随访工作由庞健负责。8月将资料上报区疾控。三、康复、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

1.针对近期街道为特困户发放慈爱医疗卡的患者到中心就诊人次增多,中心将组织医务人员(医、护、药)学习有关持慈爱医疗卡就医的用药治疗规定,并积极向街道民政科搜集持卡人的资料,解释相关医疗救治的规定等,开展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

2.在中医科、康复科协助下,积极开展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

3.由付绍彬负责每季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随访工作,要求精神病人检出率≥总人口数6‰,精神病人管理率≥95%。四、健康教育

由蔡慧敏负责健康教育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每年度健康教育的大事记、计划总结、健教处方编写、义诊咨询等全面工作。

1)每季/每学年各专线健教讲座的资料、照片;

2)按医教科安排组织每月两次周二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课。

3)每季更换固定宣传栏内容;

4)社区控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有关健康教育资料;

5)根据季节特点,举办有关传染病防治的义诊咨询活动,内容主题围绕登革热、肠道传染病等;

6)在中医科协助下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站长:XXX

中西医结合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药品管理;销售管理;内审

药品是医院为了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消耗的比重很大,药品的储备与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药品的进销存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药品管理应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审计工作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应通过查阅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询问药品科、住院处、收费处、财务处,了解进、销、存全部管理流程及核算控制环节,并进行实地观察,对药品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分析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对药品科进行审计,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药品管理控制中的采购员、检验员、药库药房保管员、药房会计,都应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审计时应查看入库单及验收单,确认不同岗位的分工负责及相互牵制是否有效;其次要实行授权管理,医院药品的购入要有采购计划,并由授权人批准后,才可从规定的进货渠道购买药品;出库药品必须遵照医嘱与处方,由药剂人员准确发放。审计时要查看药品采购计划的审批、药剂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再次要健全验收、保管与出库手续,药房会计应及时进行行赊药、结账、报损等账务处理,保证正确反映库存药品的实际情况,审计的重点在药品管理的落实情况,查看库存明细账及出入库手续是否健全,账、卡能否及时登记,药品进销差价核算范围准确;最后是定期盘点与稽核,医院药品要根据使用量和药品有效期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加强交接清点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盘点工作应由药品科组织实施,同时应坚持每月与财务处稽核,财务部门的总账、分类账要与药库、药房的明细账核对。

我院由药品科负责对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各药房的领用药品及其他科室用药支出、药品的盘存以及退药、调价等每年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审计主要包括药品管理、销售管理、药品的盘点、损耗、调价、退库、退药等方面。

一、药品管理

我院设立西药库、中药库,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有关制度,药品的入库必须经过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签字后入库,报药品科主任、主管院长审核后上报财务处,经审核、出纳、财务主管签字后,一联由药库会计入账,一联交库房管理员。药品的出库,由药房及用药科室填写领药申请单,药品经发人、经领人、会计签字后出库,药品出入库手续齐全。

二、销售管理

(一)西药销售1、门诊西药房开设三个普通病人发药窗口和一个医保病人发药窗口。微机与门诊收费处联网,执行物价公告的物价标准,所有药品的价格由药房会计负责微机输入,设立密码,任何人不能随意调整价格,门诊收费处根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品种、数量,微机自动划价,生成药品金额。药房发药人员根据门诊病人处方,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处方设专人负责,每月汇总装订。门诊药房会计根据微机里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微机程序设有药品发放明细表,记载发出药品的品名、数量、金额及发药人、复核人,可以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药房会计每天不打印明细账,不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微机联网。由住院药房会计将药品的价格输入微机。各个病区在到住院药房领用药品之前,首先到住院收费处打印处方,住院收费处人员根据处方以病人为单位打印用药明细表,以科室为单位打印住院药品明细表,各病区将处方和明细表交到住院药房,住院药房售药人员发药并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住院药房会计每天详细统计处方的张数与金额,与各科室业务核算表进行核对,并将住院处方笺装订成册。

3、药房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二)中药销售。门诊、住院微机收费管理与中药房药品划价计费实行局部联网。中成药价格由中药房会计负责输入,草药发放由中药房专人负责划价后再进行收费,门诊和住院病人所用的中成药、中草药从门诊中药房领取。

1、在成药管理上。各病区在到中药房领用药品之前,先到住院处打印处方及各科室业务核算表,中药房发药人员先在微机里确认药品的耗用再发药,中药房会计月底与住院处的收入进行核对,住院处方由会计保管,以备日后查看。门诊病人取药先到收费处交费后才能拿药。会计根据微机确认的药品耗用,减少库存,每月打印药品发放明细账与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

2、在草药管理上。草药由专人负责划价,会计根据住院处方登记住院草药日销售额,然后把住院药方药费收据凭证于下午转到住院处,住院处把药费记入病人账户。月底会计将每天的销售额累计与实物进行金额核对。对门诊病人的草药销售,会计根据每天的日销售额累计出月销售额,同收费处打印的日报表、汇总表进行核对,核对正确登记入账,作为填制报表的依据。

三、药品的盘存

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流动性强、有效期限制、贵重药品单位价值高等特点。会计核算要求药房每月对药品进行盘点,清查药品的品种、数量,核算药品的金额,检查药品的实物金额与盘点金额是否相符,对溢缺的药品要分析并查明原因,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我院门诊西药房开设四个发药窗口,单独领药、发药,单独进行数量管理,每月盘点时,各窗口独立盘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会计把它们一一打印出来,窗口检查是否有输错的现象,确认输入正确后,会计再与微机里存储的每个药品的库存进行核对,如果库存有差异,微机会自动显示差异数额,窗口查明原因后会计重新调整库存,作为下月的期初余额,会计不做账务处理。药库盘点时,每月由药库会计打印出药品盘点表,再与库房实物进行核对。

四、损耗

按会计制度规定,每月药品损耗不得超过销售量的3‰。为了减少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损失,对药品发生的破损以及快要过期失效的药品,采购员及时与医药公司联系退换。

2009年共销售西药12,055万元,共损耗67,975.6元,损耗药品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6‰。其中,2009年西药房药品损耗为27,023.4元,住院药房为40,952.2元。2009年共销售中药1,686.7万元,药品损耗为1,303.9元,药品损耗占销售额的比率为0.01‰。药品的损耗量很低。

五、调价、退库管理

药品的零售价格由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价格调整必须根据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价通知方可调整,药库会计根据文件进行调价,并且通知药房进行相应调整。药房会计根据药库通知随时调整药品价格,根据执行时间,一个月汇总后上报财务处,给财务处附上一份调价汇总表,包括调价药品的品种、原价、现价、数量。药房对于涉及调价的药品先进行退回药库处理,再按调整后的价格重新作为领用药品,这样药房就不再进行调价的账务处理。

六、退药、调药管理

对病人退药工作的管理,各药房都能按照医院关于病人退药方面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当日发生的病人退药,首先找出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据核对相符后退药;对隔日发生的退药,必须由大夫开红处方,再到药房找出原处方,与病人的报销单核对后经药房负责人签字后予以退药。各药房之间发生的调药,数量不是太大,如果发现某种药品短缺,需从别的部门调药。调药是由发药部门的会计根据领药部门管库员的申请开具领票,由经发人、经领人、发药部门会计签字后,才能领药,领药部门管库员领药后把票据交给会计,各药房的会计在发生领药或发药的同时登记入账,月底将发药数与领药数累计,作为填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七、核对

为了做到药品的出入库数量相等,账账相符,药库与药房、药房与药房之间每月底就药品的入库与出库进行核对。抽查了我院2002年8月份药库与药房的会计凭证。门诊西药房药品领取单397张,药库出库单395张,会计报表金额相差25,009.6元。在2002年9月份报表上对此项数额进行了调整。门诊西药房退药单与药库对西药房的退药单为113张,金额为760,815.21元,数字相符。核对药库与住院药房之间的购入与支出,退药与退库数量、金额完全一致。门诊西药房报表中,往住院药房调出药品数为24,530元。住院药房报表中,从门诊西药房调入数为24,530元,金额相等。

八、会计报表的审查

药库会计与药房会计、制剂室会计对药品的出入库进行核对后,门诊药房会计与门诊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住院药房与住院收费处的收入进行核对后,根据药品购(领)、销、存金额统计月报表的格式,各部门正确填写会计报表,期末结存数与实物盘点数应该一致,并且与财务处药品科目的期末结存数相同。

通过对药品科的药库、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审计来看,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对药品的出入库核对、售出药品的核算、月末药品的盘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门诊西药房开设的窗口由两个增设到四个,各窗口单独设库,单独核算,药品品种繁多,会计工作量很大,基本上做到了照章办事,规范操作,客观地反映了药品采购、销售情况。随着审计制度化、内控制度逐渐健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稳步提高,内审作用得到了体现,逐步实现了当好领导助手,更好地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