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家乐规划

农家乐规划

时间:2023-06-06 08:58:58

农家乐规划

农家乐规划范文1

关键词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问题;对策;浙江

中图分类号F592.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377-03

为了引导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规范发展,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带动作用,2007年12月浙江省开始实施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根据农家乐特点和市场特性,从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来认定。迄今为止,全省累计认定“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145个、“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点”145个;评定高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148家,其中四星级126家、五星级22家。通过星级划分与评定,转变过去只是“钓鱼、打牌、搓麻将、喝茶、聊天、吃顿饭”的农家乐经营方式,使浙江农家乐营销方式日益成熟。许多旅游村(点)纷纷举办各类赏花节,如桃花节、樱花节、杜鹃花节、荷花节;举办采摘农产品的枇杷节、杨梅节、葡萄节,或举办融文化于一体的品茶节、“开洋节”祭祀仪式等活动。浙江省已涌现了一大批周边环境好、农耕文化浓、接待设施全、体验项目多、服务质量优的农家乐旅游村、点(农庄、山庄、渔庄等),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富有乡村特色的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之地。

浙江省农家乐的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开展,使得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竞争趋向理性,发展趋向优质,促进了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仅2009年,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创造直接营业收入超过49亿元,同比增长20.55%,平均每户农户增收4万多元,极大增加了浙江省旅游经济的效益,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1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现状

虽然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范与引导,农家乐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差;从业人员知识欠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内容单一,管理不规范;建设无序,缺少规划;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突出等。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将饭店宾馆的星级评定标准引入农家乐休闲旅游管理之中,出台并实施了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即对农家乐进行等级划分,分类、分等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综合评价。对农家乐进行星级划分与评定,大多都是从经营场地、服务设施、环保安全、服务项目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规范和明确地要求,提高农家乐休闲旅游规范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1]。农家乐休闲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出台顺应了农家乐蓬勃发展的态势,符合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引导农家乐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1浙江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政策及标准

为进一步促进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规范和提升,2005年10月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之后又相继出台《浙江省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村认定办法》《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点认定办法》和《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这些政策对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点)、四、五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和精品培育项目评定和创建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不仅规范了浙江省各地农家乐的建设和管理,还进一步提高了浙江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

《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对农家乐的吃、住、玩都设定了量化的规范标准。标准通过对农家乐经营户(点)的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要求、特色项目6个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进行综合评判,评定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等次。用1颗五角星(符号为“”)表示一星级,以此类推,最高级别为五星级,星级越高,表示旅游服务档次越高。农家乐经营户(点)星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一、二星级由所在县农办会同县旅游局负责评定,三星级由所在市农办会同市旅游局负责评定,四、五星级由省农办会同省旅游局负责评定。农家乐星级评定有效期限为3年。期满进行复评,每年复核1次。这样可有效地监督农家乐经营户(点)的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

1.2其他地方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情况

自2000年以来,农家乐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农家乐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卫生、环保等诸多问题,各地政府也认识到了对农家乐休闲旅游进行统一监管和指导的重要性。2004年3月上海市了国内首个《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地方标准,其后,北京了《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村评定标准》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成都也于2004年6月开始实施《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成都市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地方标准。这些地区通过制定地方性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意义

自2003年以来,国内众多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农家乐地方标准。浙江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开展给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和实施,对规范和引导农家乐发展、提高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

2.1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农家乐经营者对经营场地、客房、厨房、餐厅、公共厕所等设施,按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经专门设计,按服务功能进行布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2.2安全管理明显提升

农家乐经营户(点)根据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机制,备有紧急疏散通道;建立住宿游客登记制度,建立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制度;制定游客安全事故及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2.3环境保护科学合理

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开展,使农民群众更加注重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农家乐经营户(点)不仅在农家乐经营范围内积极实施绿化美化、卫生改厕等项目,还安排专人打扫经营场地,维持场地无垃圾、无异味的良好环境;对生活污水及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环保设施做好防渗、密封等工作。同时,农家乐经营户(点)也开始加强保护经营服务活动周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建筑物[2]。

2.4服务水平跨跃发展

农家乐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对服务理念的认识不深。农家乐经营户(点)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从经营业主到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都做了详细规定,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培训,并设置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电话和意见薄,促使农家乐经营户(点)及时改进服务,促进农家乐人性化交流式服务的发展。

2.5品牌培育积极创建

按照《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的要求,农家乐休闲旅游必须做到设施齐备、安全有序、卫生达标、服务规范。近几年,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农家乐发展得到了提升,还涌现了一大批服务质量好、基础设施硬、娱乐活动多的农家乐经营户(点)。这些农家乐具有较强龙头示范和带动作用、较高品牌享誉度、较好发展前景,促进了浙江农家乐精品化发展,推进了浙江省农家乐特色品牌的创建[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开展对农家乐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农家乐休闲旅游迈向标准化发展的关键一步。由于目前我国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成长阶段,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处于较低的层次,农家乐休闲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3.1农家乐经营户对标准了解程度不高

浙江省2009年农家乐经营户10 877户,现在高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仅148家,占总数的1.36%。从这个比例中可以看到,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对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的参与程度偏低。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和评定工作是政府主导型的活动,每年浙江省农办为农家乐积极参与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4]。但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大部分农家乐层次较低,高星级农家乐还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农家乐其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各方面都达不到星级划分与评定的标准,农家乐经营者又不愿意增加投资改善其软硬条件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有些农家乐经营者对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致使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

3.2标准内容与农家乐发展实践存在脱钩现象

由于标准的制定存在时间滞后性、人为主观性等问题,这些标准对于日益发展变化的农家乐来说,往往出现不能操作,或者是标准制定不全面的问题。比如,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环境容量问题,致使经营较好的农家乐日接待游客量远远超出了其接待能力,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5]。

3.3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和细化

农家乐旅游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但是针对农家乐星级评定的标准却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来规范这些活动的服务要求。此外,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多元化,也使现有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较少。现有农家乐休闲旅游划分与评定标准还存在标准条例不够细化和量化的问题,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经营服务活动等能保护好周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建筑物”规定较泛,没有细化和量化如何保护、保护效果怎样等问题。

3.4划分与评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现行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有效期是3年,期满进行复评,每年复核1次。虽然实行了年度复核制度,但在实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监督和日常监管,有一些农家乐经营者到了复核时期就做表面工作应付相关部门审查,致使本来是为了提升农家乐经营服务质量的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成了服务质量差、经营管理不完善的农家乐经营户的保护伞。因此,现行的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要加强监管工作的规定,并严格实行动态淘汰机制。

4浙江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对策

4.1加强星级划分与评定管理部门的建设

以实施星级农家乐的划分与评定为契机,星级划分与评定管理部门要完善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加强职能部门建设。加强星级划分与评定队伍,对星级划分与评定队伍定期进行教育培训,了解最新知识和农家乐发展动态。同时,开展对农家乐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农家乐经营户申报星级评定工作。

4.2完善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体系

制订完善的星级农家乐划分与评定内容和质量标准,分门别类细化评星内容,注重农家乐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划分与评定标准适应农家乐市场的环境变化与竞争的要求。加快制订住宿型星级农家乐、精品星级农家乐、主题星级农家乐、星级农家乐等配套标准,逐步建立完善适应不同类型星级农家乐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升规范化水平,引导和促进星级农家乐业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同时,制订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处理、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标准,使农家乐活动的相关标准构成一个结构合理、覆盖广泛、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

4.3加强各管理机构的协调

农家乐休闲旅游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能存在交叉,给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标准和修改时要加强与质监部门、旅游部门的联系。在监督检查时,要加强与工商、药监、消防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6]。

4.4完善复评、复核检查制度

星级农家乐挂星后,授星管理部门应适时严格复评、复核机制,对发现的问题,限时纠正,对已走下坡路的星级农家乐,要提出改进建议,大力支持星级农家乐经济发展,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复评、复核工作应对大型农家乐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制订出具体的服务规程,从而明确和规范星级农家乐的服务产品。鼓励农家乐经营户建立完善的日检、周检和月检质量检查管理体系,由农家乐户主负责,实施全面督导检查。此外,还可以聘请业内同行、星级农家乐评定员或农家乐常住客人等,对星级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卫生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以便及时修正、改进星级农家乐的整体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4.5建立健全星级激励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对星级农家乐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星级农家乐打造一支有较高管理能力、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和质量意识的管理队伍,做好绩效考评和个性化激励,加强星级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取意识、自尊意识,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视各地的实际情况,依据市场规律建立浙江省星级农家乐的排名,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星级农家乐的优胜劣汰。

4.6培育星级农家乐品牌

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是规范农家乐发展的一种手段,应通过标准化发展,进一步发掘文化内涵,创造独特的星级农家乐品牌。通过制订实施星级农家乐(管理公司)等级评价标准,促进星级农家乐品牌提升。积极鼓励五星级农家乐融资等方式,实施星级农家乐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加强星级农家乐集团系统建设,保持标准一致性,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单体星级农家乐要注重市场定位,创造特色,保证服务质量,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竞争[7]。

4.7规范硬软件建设

星级农家乐的硬件设施有很大进步,但在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厨房、卫生间设施布局及操作流程、厨房煤气瓶放置和连接标准、客房卫生间“干湿分离”标准、电力线路安全标准、活动场所警示标志等方面,仍需要重点加以规范。

4.8星级农家乐要自觉纳入组织建设

星级农家乐要善于通过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促进会、农家乐合作社等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指导经营。经营者要按农家乐划分与评定内容标准开展经营。由农家乐组织代表农家乐经营者与旅行社、客运公司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利于各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协调好农家乐经营户与非经营户的关系,支持经营户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引导其他农户围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种养业,推进分工分业、共同致富。

5参考文献

[1] 谢凤云.论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57-59.

[2] 朱彬.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模式探析――以成都近郊“农家乐”旅游策划为例[J].中国电子商务,2010(8):285.

[3] 姜文华.重庆南岸区“农家乐”的建设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05-14007.

[4] 于涵.论吉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0(8):64.

[5] 张瑞,杨涟,何磊,等.云南省宾川县寺前村农家乐发展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7.

[6] 高润川,邹显树.农家乐: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3(4):31-32.

农家乐规划范文2

[论文内容提要]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良策。我国近年来农家乐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应当充分肯定,但大发展与大浪费、大污染并存,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深刻反思近年来全国农家乐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出路,对于促进我国农家乐旅游又快又好地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用以留宿过往客人,并为客人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农家乐”旅游的先河。此后,农家乐旅游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满足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的眼光。一些地方随之也兴起了“农家乐”旅游的热潮。在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上海等省市“农家乐”已形成了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一是“农家乐”经营户认识模糊,对发展乡村游的前景未抱乐观态度,只讲当前利益,不讲长远发展。经营上不够主动,缺乏技巧和营销意识。二是急于求成,破坏性开发现象严重。受急于求成思想的影响,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生态性原则被忽视,主观意志占了上风。在农家乐旅游开发中,要坚决反对绝对商品化,要坚持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三是贪大求洋,贪大贪快。近年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建“农家乐”项目的热潮,一些乡镇甚至有村村建“农家乐”的态势。但不少项目由于环境缺乏打造,尤其是自身缺乏特色,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建筑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片面求大、求洋,旅游方式缺乏参与性,让人感觉乡村出游与在城里住行没多大区别,降低了“农家乐”的吸引力、影响力,这种情况显然并不科学合理。

2.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性原则的缺失。一是相当多的农家乐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农家乐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在当前,一些“农家乐”定位不准,建筑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吃的是城里买的菜,住的与城里价格一样的标准间,多数时间也只是玩牌、聊天,片面求大、求洋,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农家乐活动存在“城市化”倾向。

二是未能很好地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农家乐开发随心所欲,特别是郊区农家乐大多按长官意志办,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造成项目设置的单调性和同质性。经营户普遍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面的扩张,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农家乐经营项目还比较原始单一,品位不高,仅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谷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凡座茶楼、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三是“农家乐”项目设计缺乏地方特色。由于无知和商业的利益驱使,农家乐旅游中,“乡、野、土”三味不浓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一些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旅游方式中“瞎编”农家乐;还有的景点所谓的开发者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当然的编造农家乐;也有一些地方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不考虑资源、市场等情况而任意开发、建设,导致农家乐缺乏品位、泛滥化、庸俗化。

3.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施工混乱无序。一是有规不依的现象比比皆是。农家乐旅游规划未能得到严格实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随意更改和违反规划盲目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零星建设,禁而不止,农家乐旅游综合开发率低的问题仍在不少地方存在。二是忽视地域性的生态要求。农家乐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难以复原。如果开发失当,事后再来纠正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各地的农家乐旅游资源蕴藏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景点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经营者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家乐开发一哄而起、遍地开花。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带动了新一轮农家乐热,一些农户看到农家乐生意火爆,在没有统一规划、市场预测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盲目开发,存在乱搭建、滥开发的现象。加上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特点,如果缺乏空间布局规划和发展体系规划的引导和指导,势必造成个别区域整个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处于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

4.农家乐保护与管理的缺位。一是对农家乐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不严。由于没有统一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开发监管机制,在开发中政府引导乏力,各地各自为阵,导致农家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致使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开发的许多项目雷同,模拟照搬别人的项目较多。还有一些农家乐景区虽然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也只停留在规划文本上,不依规划办事。二是规划管理体制层面上的混乱。农家乐旅游规划一直未能纳入到旅游规划管理职能部门的审批管理之内,而是由农业或林业部门一手操办,形成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有些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就会出现农家乐之间、农家乐与饭店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这类现象在景区的旅游饭店与农家乐之间尤为突出。三是存在破坏资源和环境现象。大部分农家乐的生态环境都比较好,随着农家乐的大力发展,游客大量的涌入,一些农家乐环境卫生条件越来越脏乱差,随意处理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和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这与回归自然这一旅游主题相背离。加上旅游立法、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开发者把农家乐旅游当成一种标签招徕游客,许多农家乐旅游点一开发就变味,理不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不仅造成农家乐旅游资源的永久性破坏,还对旅游者产生误导。

二、出路和对策

1.端正认识,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走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农家乐旅游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农家乐旅游项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急于求成将于事无补。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领导,将发展农家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将发展农家乐提升到培植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位置来抓,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当地现有农家乐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在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中扶持培育龙头,让其发挥标杆、示范作用。通过组建农家乐专业协会,提高其组织化程度。通过市场运作,行业规范,引导当地农家乐有序竞争,良性发展,逐渐形成气候。

2.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开发农家乐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农家乐旅游中去,农家乐旅游才能持续发展。要通过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和保护,将零星分散的地方文化和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项目群,形成供游客可参与的旅游产品,留住游客。同时,还要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资源,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3.提高农家乐旅游规划设计水平。科学规划是农家乐开发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彰显特色又是提升规划水平和品位的基础。农家乐是一个投入较小、市场较大、收益较快的旅游项目,要避免项目雷同、一哄而上、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就必须按照农家乐发展的趋势和旅游发展的大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既要适应大众消费,又要体现不同层次的消费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及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有序地发展,避免相互效仿、雷同,而培育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又是其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以差异和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和温馨营造氛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深度挖掘农家乐的内涵,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绝不能走“公园化、景区化”的道路。

4.打造农家乐精品,塑造区域整体品牌。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农家乐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特色,确定各自的具体主题,组织开发农家乐产品,将农家乐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开展农家乐既不能为满足少数客户要求而使之“城市化”,也并非越“土”越好,而要花大力气,逐步把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与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城乡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农家乐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其差异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因此,各地发展农家乐要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扩大农家乐的活动内容,增加农家乐的趣味性和参与性。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如植树节,土地日、环境保护日等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加深游客的印象和受教育的效果。

5.加强农家乐建设施工管理,确保农家乐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农家乐项目施工建设环节直接影响到农家乐的质量和效益。针对近年来农家乐项目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农家乐项目建设环节应做好施工管理。一是农家乐建设项目要严格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建设。二是加强对农家乐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三是坚持项目建设生态化原则。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应与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建建筑不得个体突出,独具一格,破坏整体氛围和美感,即所谓“开发建设性破坏”。建筑材料以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为主,其色彩、体量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村景交融,意味隽永,尽量降低白瓷砖建筑所占份额,控制使用有害或对环境不友好的石棉、杀虫剂以及有毒、腐蚀性和感染性物品,避免使用不可回收使用的一次性产品和塑料容器。建筑施工标准达到生态环保标准的“农家乐”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占有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6.加强对农家乐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农家乐旅游产业整体效益。农户在申请开办农家乐时必须四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经营许可证)俱全。“农家乐”协会有规范该项目的管理、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游客合法权益及村民基本利益合理体现等义务。协会应制定章程规范服务行为,坚持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宣传促销。对提出申请的农户坚持以“政治思想好、个人素质高、居住环境美、配套设施全”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审批,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不符合要求,不达标准的经营户进行摘牌并停止营业。可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对农家乐进行等级划分,从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要求和选择项目等几个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农户家中的客房在面积上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干净整洁、明亮通风是最基本的要求。

农家乐规划范文3

关键词:规范管理;提升发展;农家乐;浙江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12-02

引言

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五年来,给浙江农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09年,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6 412.1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达44.34亿元,游客在农家乐购买农产品等收入达4.7亿元。为了加强和改善对农家乐的管理,推进农家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浙江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村认定办法》、《浙江省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认定办法》、《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等政策文件;还积极培育发展农家乐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制定会规民约,营造公平环境,规范竞争行为,充分发挥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作用,对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范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许多管理和发展问题还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或者是原有规定不合时宜;同时,农家乐规范管理的监管也存在许多空白。因此,农家乐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监管方式以及农家乐自身发展条件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规范管理对提升浙江农家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浙江省农家乐数量不少,单体水平全国一流,但整体效果一般。因此,规范农家乐管理、提高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是实现浙江农家乐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规范管理对提升浙江农家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育精品农家乐整体提升农家乐形象。农家乐休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兴起时间比较短,农家乐项目中成规模、有影响的还比较少,相当一部分旅游者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在媒介上了解到,市民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农家乐休闲旅游区处于同质化,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培能精品及高星级农家乐有利于整体提升农家乐形象。

2.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集群发展。零散发展只能让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步履维艰,各级各部门要扶持建设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农家乐精品线路”等,推进农家乐集群发展,发挥集群效应。

3.健全协调机制规范服务监督。农家乐休闲旅游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对卫生、安全、消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农家乐休闲旅游管理涉及到农业、旅游、工商、卫生、消防、公安、环保、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服务不规范、监督不规范的现象。

4.加强环境保护解决清洁卫生问题。部分地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卫生状况难以令人满意。一些农家乐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这种发展状态对农家乐休闲旅游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必将导致环境的恶化,乡村风貌的破坏,产品质量的低劣。

二、浙江省农家乐规范管理现状分析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多次专题开会、下发文件部署工作。2010年8月26日,赵洪祝书记在全省村庄整治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吕祖善省长也提出,“要鼓励农民发展服务业,特别要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浙江省各县市也普遍加强了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协调组织,出台政策措施,安排专项资金。

(一)农家乐规范管理的积极作用

1.品牌培育有力。规范管理使得农家乐经营者品牌培育意识增强,大力发展品牌,促使一批龙头示范和带动作用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农家乐向精品农家乐发展,推进了浙江农家乐特色品牌创建。

2.服务水平提高。规范管理要求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培训,并设置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电话和意见簿,促进了农家乐人性化交流式服务发展。

3.安全管理重视。农家乐经营者根据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要求,制定游客安全事故及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使农家乐的管理更加规范和安全。

4.设施建设改善。农家乐经营者加强了对经营场地建设,改善了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使游客有了一个更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

5.环境保护加强。农家乐经营者对生活污水及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保护好经营服务活动周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建筑物。

(二)规范管理中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滞后。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体系滞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而且管理及工作人员主要是以当地居民为主。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导致服务质量较差,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2.配套设施不全。旅游区内参与性的娱乐项目相对较少,在有些农家乐休闲旅游景区内游客只能“走走、看看”,不能亲身体会农业劳作与收获的乐趣,达不到农家乐休闲旅游全面放松、休闲的效果。

3.集群发展不足。目前,浙江省大多数地方农家乐布局比较分散,即使相对集中的区域,也缺乏整体策划和规划,缺乏明确的主题,各家农家乐之间缺乏有机关联和分工协作,难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4.瓶颈制约严重。浙江省多数农家乐远离城镇,往往在建设用地规划红线以外,甚至在农用地中间,按照现有规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成片出让都很难办到。

5.带动能力不强。一些农家乐纯粹是路边饭店,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也没有与农业、农民、农居等形成产业链,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后三项内容开发不足,仍停留在吃饭打牌的初级阶段,带动能力不强。

6.清洁卫生较差。通过调查发现游客比较关心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对部分地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卫生状况难以令人满意。园内水池中果皮、纸屑随处可见,而且园内也没有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这些都会给景区的生态形象大打折扣,降低游客的旅游兴趣。

三、浙江省农家乐规范管理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

规范农家乐经营管理,有利于调动农家乐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有序的农家乐发展环境,推动农家乐提升发展。本文在分析农家乐规范管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农家乐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充实各级农旅办管理人员。近几年来,浙江各级农旅办的建设在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完善机构建设,健全工作网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营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内容涉及规划设计、信息宣传、报表统计、精品培育、评星授星、项目批复等,农旅办一般设在农办系统经济发展处(科),经济发展处(科)工作量大,而人员编制只有三四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量事加强农办系统经济发展处(科)队伍建设,壮大农旅办工作队伍。有条件的可以在农办单独设立农家乐产业处(科),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工作活力,是做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的基础。

2.完善农家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注重农家乐的标准化工作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推行对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经营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保证农家乐的健康发展。农家乐的规范和提升应从准入制度入手,从颁布标准入手,将鼓励与发展相结合,避免走弯路。其次要完善星级农家乐划分与评定内容和质量标准,分门类别细化评星内容,逐步建立完善适应不同类型星级农家乐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升规范化水平,引导和促进星级农家乐业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3.引导农家乐丰富营销手段。农家乐休闲旅游以家庭、商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对旅游时间的选择,多在双休日、节假日,因此,对国内旅游者来说,春节前后、元旦前后、“五一”前后、国庆前后以及学校放寒暑假期间,成为休闲旅游的主要时间。农家乐经营者要会选择时间宣传,采取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策划一些活动,扩大知名度。如与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做一些专题采风;与旅行社联手,组织主题旅游或亲子体验活动;到长三角大中城市,开展专场推介会,展示民间文化魅力;根据产业特点,举办四季农事节庆活动;利用“浙江农家乐”网站、浙江农民信箱和其他旅游网站等网络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与汽车4S店、车友会、俱乐部合作开展激情自驾游活动等,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农家乐,打响浙江农家乐品牌。

4.做好农家乐精细化产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拉动了农产品消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农业特色街等成为休闲消费的时尚。现阶段,要让客人回头,就需要把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每个环节上生产精细化产品。农家乐休闲旅游要与农耕文化、农民技能运动等融合在一起,抓好主题公园、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等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产品,让消费者在玩乐中增加阅历、陶冶性情,享受人生、健全体魄。农家乐经营者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设计不同的产品。产品因每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爱好不同应实施多元化战略,采取“中档优先,兼顾低高档”的模式,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农家乐休闲旅游需求。

5.着力从软硬件上下工夫。要根据不同地区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发展一批环境资源优越、主题特色鲜明、乡村风味浓厚、经营服务水平较高的农家乐经营点。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形成不同档次、不同形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农家乐业态。要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规范发展水平。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增加投入,优化支持环节,创新支持方式,整合利用相关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对农家乐集聚发展区,要协调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跟进,加大交通、旅游、卫生、安全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农家乐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葛慧君.在全省农家乐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R].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

农家乐规划范文4

为了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进一步规范“农家乐”产业发展,拓展城乡居民休闲新领域,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加快发展“农家乐”产业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旅游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农户家庭自主经营兼顾租赁经营,以培育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农家乐”特色村(点)为载体,依托农村自然生态、大漠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餐饮和沙漠、水域等休闲娱乐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业主自主经营,力争使“农家乐”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抓手,成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新产业。

(二)工作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城区近郊、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内建成“农家乐”产业一条街;力争建成10个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建成10个以上具有相当规模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全区规模化“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0户以上,“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00人以上;“农家乐”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率明显增加。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家庭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位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以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景点。

(二)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原则。找准定位,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促进其规模化发展;统筹谋划农业、农民、农村的需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三)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则。发展“农家乐”产业必须注重地方特色和资源合理利用,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和发展“农家乐”产品,形成风格,打造品牌。

(四)坚持安全发展、规范经营的原则。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业主、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农家乐”经营主体的管理和引导,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区“农家乐”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全区小城镇建设整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分不同地理分布和农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布局合理、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找准定位,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农家乐”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规划在城区近郊、公路沿线、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形成发展“农家乐”产业一条街,打造一批有特色、成规模、上档次、环境卫生条件好的产业集群。牛家梁、、芹河、孟家湾、小纪汗、麻黄梁、鱼河、古塔等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编制出符合本乡镇发展“农家乐”产业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改变陈旧、雷同的发展模式,在创特色、创品牌上下功夫。在发展类型上,要形成特色餐饮型(如经营羊肉、狗肉、野猪肉、水煮鱼等)、休闲娱乐型(如经营垂钓、、跑马等)、旅游观光型(如捆绑开发文物文化、自然风光、生态农业、采摘等旅游观光项目)、度假综合型(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互相补充、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发展规模上,形成以大型农家山庄、文化村落等为龙头,中小型家庭接待户、“农家乐”一条街等为补充的大中小相结合的产业层次。在经营模式上,鼓励发展对外承包经营、村组集体股份制和“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在经营理念上,要打好特色、文化、绿色三张牌,充分挖掘陕北地方小吃和古村、古镇的文化底蕴,体现风沙草滩、河谷川道、黄土丘陵不同地域特色,在经营项目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展示个性特点。

(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要整合各种资源,重点结合“三化一片林”、“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油路”、“农村电气化”、“一村一品”、重点村建设等工程项目,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为“农家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基础设施、镇村改造、生态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等项目,要向“农家乐”发展区域倾斜;文化特色镇村、农村社区卫生网点建设等要向“农家乐”发展区域相对集中和延伸。

(四)加强规范化服务和管理。由区商贸办牵头,组织区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卫生、文化、畜牧、国土、工商、环保、公安等部门,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实行严格的审核准入制度和等级评定制度。加大对“农家乐”有序发展的引导力度,制定完善“农家乐”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从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推进“农家乐”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逐步培育和发展“农家乐”协会或游客接待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农家乐”服务质量投诉制度,强化对“农家乐”服务质量的监督,进行有效的动态化管理。

(五)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农家乐”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减免办证费用。对于符合条件的,应主动、快捷、优质地为经营业主办理相关证照。对规模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综合经营户,可申报农业龙头企业,经审定后,在政策上享受与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待遇。同时,在发展“农家乐”产业的过程中,要严禁出现非法占用耕地、林地和非法建设现象。

(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政府将加大对“农家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一定资金,主要用于“农家乐”发展重点区域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房改造和营业设施补助等。积极探索“农家乐”经营户贷款的有效担保方式,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农家乐”提供贷款和担保,有效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信贷问题。

(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以每年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为抓手,重点开展烹饪技术、餐饮住宿服务、接待礼仪以及食品卫生控制、安全生产等业务培训,组织“农家乐”从业人员学习风土人情、休闲旅游管理等知识,逐步将“农家乐”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掌握服务技能和营销知识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

(八)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要在严格依法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重视挖掘陕北秧歌、唢呐、说书等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特色,丰富“农家乐”的文化内涵。以体现大漠风情为重点,大力实施“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示范工程,培育一批以农民家庭为主要经营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打响“农家乐”产业特色村(点)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宣传资源,通过网络、电视和平面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整体包装和重点宣传。要加强与区上各旅行社的合作,捆绑现有旅游线路,开发旅游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农家乐规划范文5

一、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优势与机遇

“农家乐”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被泛称为乡村游,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农业旅游资源、地方民俗文化、周边旅游景点等为旅游资源,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它凸现了现代农业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人们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农家乐”旅游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都市人追逐的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朝阳产业。在开发“农家乐”项目,发展“农家乐”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地理区位优势。乡是典型的城郊乡,与县城仅一河之隔,最大的两条支流沅水、酉水在此交汇,古有“楚蜀通津”之称,船来舟往,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岸边,农家庭院错落有致,瓜果飘香,炊烟袅袅,乡土气息浓厚。

(二)旅游资源优势。除了共享县城旅游资源外,境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旅游资源,有距县城二十里、位于现黔中郡村内的黔中郡古城遗址和以墓盘山为主的拥有大小古墓40余座的古墓葬群;有抗日战争时期曾建行辕的立新村白云山垂钓休闲娱乐山庄;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省政府曾迁来乡佰陵路;教育界知名人士王晴川曾在创办“七·七”小学,省立中学也设在,交通部川黔联运处亦在此开办了扶轮中学,原长江水利学校的前身“省立第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也曾于1941年设在。

(三)环境生态优势。乡有生态林21.9万亩,经济林0.75万亩,耕地面积2.85万亩,水面1.2万亩,可谓是“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特别是近郊区,有近三千亩的茶园,常年葱绿清新;五强溪水库蓄水期,在立新、朝瓦溪、穿衣溪、黔中郡等村形成大小库汊十余处,水面开发及后续开发潜力巨大;乡村整洁卫生,该乡制定出台了《县乡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正申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四)基础设施优势。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着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乡完成通畅工程148.8公里,通达工程14.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路网结构日益优化,特别是新农村示范村黔中郡村、朝瓦溪村,人行道全部得到硬化;投入80多万元完成了集镇自来水提质改造工程,集镇周边村自来水也已进户入池或凿井供水,近郊区的几个村全部完成农网改造。可以说,在已是路进村组、水电进户了。

(五)农业资源优势。乡是农业大乡,境内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薯类、黄豆、绿豆、油菜、花生、香瓜、西瓜等,沿河的朝瓦溪、立新、白羊坪、黔中郡等村建蔬菜大棚300余口,成为县城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蔬菜、西瓜、金秋梨、“郡府蜜柚”等已成了我乡的特色农产品;养殖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养鸡大户15户,养猪大户3户,养牛大户1户,养羊大户4户,水上养鱼户12户。特别是著名杂家水稻育种专家李必湖教授研究、试种的杂交水稻水上种植落户朝瓦溪境内酉水河面,水稻成熟时,金黄的稻谷漂在水面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上述优势外,也有着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大背景、大机遇,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机遇;二是全国各地的旅游形式呈现长线游向短线游转变机遇;三是县委政府提出的“旅游富县”战略机遇;四是越来越多的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投资机遇,等等。可以说,在开发和发展“农家乐”旅游,得天时,拥地利,一定大有可为。

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思路与规划

既然有着开发和发展“农家乐”的优势和机遇,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做好“农家乐”旅游文章呢?个人认为,要发展“农家乐”旅游,必须明确思路,做好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完善设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引导。在“旅游富县”战略中,开发和发展“农家乐”这一朝阳产业有着无限生机与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必须抓住机遇,鼓励和引导近郊区的农户改变发展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农舍庭院、田地林园、水库山塘等资源优势,采取合资或自主创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也可以包装开发项目,引进外来投资,发展当地“农家乐”。要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呼应“旅游富县”战略,强势营造氛围,聚集财力人气,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策推动,部门联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打开强乡富民之门。

(二)统一规划。“农家乐”要做到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应遵循“生态优先”、“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等原则,抓好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开发区域的规划。“农家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短程、近郊、交通便捷,所以,在开发和发展“农家乐”,宜集中在立新、黔中郡、穿衣溪、白羊坪和朝瓦溪等近郊区,不宜外扩或内延。二是开发项目的规划。“农家乐”旅游项目形式多样,有休闲度假、游玩观光、户外体验、民俗风情等,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应体现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项目的规划必须结合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农家乐”项目的规划,应以休闲度假和户外体验为主,让客人既能感受“拾得浮生半日闲”的轻松,又能体验田园劳作所得的收获。三是整体布局的规划。“农家乐”开发和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定位为“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就是以集镇为中心;“两带”就是打造酉水、沅水沿河旅游带和沿立新、朝瓦溪、白羊坪、穿衣溪、黔中郡公路旅游带;“三区”就是黔中郡—穿衣溪特色区、立新—白羊坪特色区和朝瓦溪—白田特色区。在具体规划中,还要引导经营户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客经商,无客务农,从而规避风险。

(三)突出特色。在市场经济中,特色就是生命力和竞争力,特色就是优势和品牌;要创品牌、形成竞争力,就必须突出特色。在开发和发展“农家乐”中,应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扬长避短。那么,的特色是什么呢?一是“近”,近郊优势应该是开发、发展“农家乐”最大特色,“农家乐”消费中,客人不会舍近求远,目前人气尚未聚集,“近”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家乐”起步迟、发展慢;二是“水”,旅游有“张家界看山,玩水”的营销理念,“水”是特色,也是特色。沅水最大的两条支流沅水、酉水在交汇,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五强溪水库蓄水期,库汊多,水面宽,景色美,这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水上游、养鱼、垂钓等项目;三是“茶”,是三大产茶区之一,现有茶园近3000亩,既可规划成生态观光旅游线路,也可成为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体验的“农家乐”项目;四是“菜”,在近郊村有菜地2000多亩,其中蔬菜大棚300余口,这既是“农家乐”餐饮绿色食品,又可为客人提供认种、现场采摘等体验;五是“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郡府蜜柚、板栗、西瓜、金秋梨、无籽葡萄等,既是馈赠佳品,也可为客人提供现场采摘体验。围绕这几个特色,设计和包装“农家乐”旅游项目,应该会有助于“农家乐”品牌的培育与打造的。

(四)重点开发。“一心两带三区”规划的实施有一个过程,当前应在“三区”中选择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项目重点开发、重点包装。首先,选择黔中郡—穿衣溪特色区的“黔中郡农家乐”作为开发重点,突出“水”特色,为“垂钓”爱好者提供场所;其次,选择白羊坪—立新特色区“圣金茶场”作为开发重点,突出“茶”特色,开发采茶—制茶—品茶一条龙体验项目;再次,选择朝瓦溪—白田特色区“鲫鱼背”作为开发重点,突出“菜”特色,开设认种菜地、现场采摘等项目。重点开发不是厚此薄彼,而是循序渐进、辐射带动,以点带面;在重点开发中既可着力渲染,突出特色,又可积累经验,聚集人气。

农家乐规划范文6

关键词: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1现状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安全缺乏保障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3.4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农家乐规划范文7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 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 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 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农家乐规划范文8

关键词: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宁波市

随着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迅速普及化,越来户,从业人数8067人,而到2008年6月份,全市农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农家乐旅游点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增至799户,从业人数达和较固定的旅游项目,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种多样10534人。对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调查显示,农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宁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以初中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正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中)学历者为主,极度缺乏高层次人才。其次,随升的转型阶段。因此,如何加强宁波市农家乐休闲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人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向深度发市,结果导致了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主展,实现其成功转型是当前宁波市新农村建设中一要以中老年为主,老龄化趋势异常明显。由于整体亟待解决的难题。素质较低,从业人员不了解旅游是一种产业,旅游景1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现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

据统计,目前宁波市已形成了一批诚信经营、规范管理、服务良好、特色明显的农家乐示范点、农业观光园和特色生态农庄,包括各类农家乐旅游点214个,从业农户799户,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9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市级农家乐特色点13个。2008年,宁波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504.5万人次,营业收人4.9亿元;2009年共接待游客647.6万人次,营业收入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和16.3。

伴随着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根据市农办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户720收稿日期:2011-03—02基金项目:宁波市旅游会展基地课题(jd080614);宁波大学教研项目(jyxmxzh200927)作者简介:周佳(199】一),女,浙江温州人;苏勇军(1973一),男,安徽合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点规划、建设、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宣传营销等环节薄弱,极大地限制了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游客消费意识的提高,这种粗放型的运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势必影响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整体水平。根据调研,宁波市目前紧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类。

2.1旅游决策型人才或旅游发展领头人这类人数量不一定要多,一个村一两个即可,但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信息灵,点子多,市场观念强,善于调查研究,具有旅游市场预测能力和业务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带领村民发展旅游。

2.2旅游经营管理型人才

这类人才要求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懂得政策法规;具有旅游市场观念,善于管理,长于经营,工作中知人善任;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办事细致认真。这类人才能够对农家乐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充分论证和策划创意,丰富旅游产品,设计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以扩大农家乐旅游开发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3民俗文化传承人才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各地和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也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亮点。在宁波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中发现,全市700多项农村民间艺术中,仅有200多种得到保留,而且其中不少种类仅仅是一个文本。因此,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迫切要求培养一大批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将这些濒危的民俗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并将其转化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持续引力。

2.4旅游服务型人才

这类人才需求最大,包括导游、餐饮服务员、安全保卫人员等。这类人才要求经过培训能掌握旅游基本知识和较规范的服务技能,有良好服务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体。

3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求政府高度重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并将其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的规划中。目前政府部门应该就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制定如下激励政策:一是鼓励在职各类人才提高学历政策,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晋升职称等级的政策,三是制定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四是制定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政策,五是制定完善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及基本保障的政策。同时由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协调,调整充实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农委、旅委等单位主抓,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教育、旅游、工商等部门通力协作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工作,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3.2发挥旅游院校作用。加强农家乐旅游人才培养旅游院校是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开发培养的主力军,在人才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最近几年,宁波市旅游教育发展迅速,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2o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8600余人。当前应重点发挥宁波市各旅游院校的作用,以培养知识密集型的管理层为目标,着重培养复合型、创新性的高级管理人才;紧紧围绕质量和特色办学,加大校企办班力度,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把宁波市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培养出适合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

3.3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内容根据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建设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如宁波市北仑区由于开展农家乐的村民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村民只关注促销,对提高服务水平重视不够,为此制定了《北仑区2006年乡村旅游培训工作方案》,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应该根据培训的对象与阶段,不断完善培训的内容:对分管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市县区长,开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如何发展农家乐旅游、农家乐旅游规划的编制、农家乐旅游资源产品开发与策划、农家乐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培训;对乡镇和村农家乐休闲旅游负责人,开展特色旅游乡镇村评定标准、农家乐发展与规范管理、农家乐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等内容培训;对农户和旅游示范点,开展农家乐发展与规范管理、农家乐食品卫生、农家乐餐饮服务规范、农家乐旅游管理安全分析、农家乐服务礼仪等培训。

3.4开展行业比赛,发掘特色人才为充分挖掘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短缺的特色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开展行业比赛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会同组织、宣传、旅游等部门,举办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湖(海)鲜大赛、农家乐厨艺大赛、农家乐导游技能大赛等行业性比赛。动员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参加,从中发现一批特色旅游人才并选送参加高层次技能培训和专业资格认定,为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5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农家乐休闲旅游部门要加强与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力争每年召开一场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招聘大会,积极引进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文化传承、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为促进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市场的有效运转,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流动,必须有旅游人才信息库作为支撑。目前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尽可能完整地搜集农家乐休闲旅游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资料,逐步形成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信息库,为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更多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3.6营造良好环境,有效留住人才首先,强化农村创业环境。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特别支持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其次,加大政府工作人员到农村挂职力度。

转变以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把真正有水平有能力有经验的机关干部派驻到农村,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指导力度,向农村干部传授现代化农家乐休闲旅游管理理念,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水平。再次,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医疗、养老等状况,丰富农村文娱活动和场所,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有效留住人才。

4小结

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虽然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人才队伍,严重制约了宁波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深入发展。为此,当前宁波市县区的组织、人事、旅游、农业、林业、教育等相关部门应通力协作,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引得进、流得动、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环境,建设一支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规划、营销、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为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成功转型。

农家乐规划范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合理开发、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家乐环境整治,切实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的发展水平,实现农家乐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至2012年底,基本完成现有大小农家乐环境污染整治,规模农家乐项目(单位餐位数在150个,床位数在20个以上)环保手续和环保设施全面落实,实现农家乐环保基础设施、环保管理水平、生态环保意识等“三大”提升。

三、工作内容

(一)全面落实农家乐环保管理制度。各地农办要会同发改、国土、规划、旅游、环保和农林牧渔等部门,科学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要严格执行农家乐环境准入制度。要加强农家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从空间、总量和项目环境准入上优化农家乐发展。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内不得审批农家乐项目,在限制准入区要严格控制农家乐的数量和规模。新、改、扩建农家乐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规模农家乐项目未经环保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的,要依法责令限期补办相关审批和验收手续。要落实规模农家乐排污许可制度。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督促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

(二)大力整治农家乐环境污染。要扎实推进农家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督促规模农家乐经营单位和非规模农家乐集聚村落实污水、垃圾、油烟等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整治农家乐废水污染。能纳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农家乐废水应在预处理后统一纳管处理,规模农家乐项目必须根据环评审批要求落实相应的污水防治措施,不具备纳管条件的非规模农家乐集聚村和小规模农家乐项目可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治理。二是整治生活、餐饮垃圾污染。要督促农家乐经营单位配置垃圾收集装置,并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日常保洁工作。三是整治厨房油烟污染。要督促和指导农家乐经营单位按照环保要求安装厨房油烟处理设施,减少厨房油烟污染。

(三)切实加强农家乐环境监管。各地要逐步将农家乐项目纳入环保部门监督监测范围,建立农家乐项目环境管理台账,采取专项检查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要加大对规模农家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范围内农家乐项目的查处。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方案阶段

各地要对辖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作进一步摸底调查,查清农家乐环境管理状况,形成农家乐环境管理情况调查表(详见附表)。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各地要按照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目标要求,制定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方案,确定拟整治的农家乐项目清单和具体整治要求。于2011年12月15日前将项目清单和实施方案报送市环保局、市农办和市旅游局。

(二)集中整治阶段

各地要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全面部署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加大环境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农家乐经营单位限期完成整改,确保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

各地对农家乐整治项目分批分阶段进行验收,形成工作台账资料,认真总结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于2012年11月15日前向市环保局报送工作总结。市环保局、市农办、市旅游局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抽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形成环保部门牵头,农办、旅游等有关部门配合的农家乐环境管理工作格局。各地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职责,加强工作协调,理顺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农家乐规划范文10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发展思路;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015-02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以及城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点。休闲农业园区正逐步成为城市居民近郊出游的主要好去处。但在农村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突出“休闲农业”特色,促进农村休闲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重点问题。

1 大龙山镇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宜秀区大龙山镇座落在安庆市北郊集贤关,紧临安庆市民航机场和铁路客运站,206国道穿境而过,合安高速安庆北出口坐落镇内。其历史悠久,是安庆市市区通往宿松、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市)的必经之地,也是皖西南通江入海的咽喉要道,素有“安庆关外第一镇”之称。大龙山镇为安庆市北部新城所在地,有农户6679户,21707人农业用地以水稻、油菜、蔬菜种植为主的耕地占323hm2;以桃、梨、枇杷等种植为主的园地占104hm2,以鱼、螃蟹养殖为主的水面占237.6hm2;以绿化苗木繁殖为主的林地133.3hm2;以生猪、山羊、蛋鸡、蛋鸭等畜禽养殖为主的大小规模户40多家。安庆市区1路、20路公交往返于镇与市区新老客运站,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正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近些年休闲农业在镇周边悄然兴起。以龙石、龙升、东旭、洪冲、振华、晓林蛋鸡养殖等为代表的种植、养殖型家庭农场10多家;以寅强淡水鱼养殖、石门湖鱼蟹养殖等为代表的休闲垂钓渔业3~4户,千亩梨园、千亩金银花、千亩花卉苗木等基地已初具规模;桃、枇杷、杨梅、大棚蔬菜等基地纷纷崛起,寅强休闲山庄、聚贤农庄、枫树岭农庄、绿色山庄等农家乐建设日新月异。

2 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发展随意性较大 一些农户看到“农家乐”生意火爆,在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市场预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仓促上马。

2.2 休闲农业定位不高,没有特色,多而不精 种植基地、农家乐餐饮、休闲度假农庄等单打独斗、形式单一。

2.3 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的深层次开发与宣传。“农家乐”经营项目原始单一,仅局限于展示农家菜、农家景,提供餐饮服务,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和利用;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3 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3.1 强化引领,统筹规划

(1)农村休闲农业要乐起来,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和客源。因此,镇政府农发办、旅游办、经发办等部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深入调查研究,弄清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和客流量等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突出特色进行发展。

(2)要对全镇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布局等进行全面规划。结合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重点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以规划引导来凸显农家特色。必须紧紧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努力培育地方特色。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把特色农产品,如黄花梨、白玉枇杷、东魁杨梅、绿色蔬菜等赋予于休闲农业,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家庭农场优势,将经果特色种植与土鸡土鸭本猪养殖串联起来,规范种养技术规程,注册本土品牌,并进行产品包装,提升农产品档次,迎合人们追求天然绿色农产品的心理特点,增加对休闲游客的吸引力。

(3)旅游开发带动发展。通过对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开发建设,依托龙秋池景区、石门泛秋湖景、高校教育园地、安庆市烈士纪念公园、龙王庙、云峰寺等景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带动全镇农家乐的发展。以发展全域旅游规划旅游线路为纲,将各社区休闲观光农业有目的的串联起来。

3.2 整合农村现有资源,突出特色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让“农家乐”也走上产业化的路子,以村或散户联合的形式,组成农家乐生态旅游村,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休闲农业,统一安排,将地方特色产业有效整合起来,发挥各自功能,各取所需,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接待能力和水平,这样有利于共同抵御风险。

休闲农业发展可选择以下几种形式:(1)农家餐饮旅馆型。通过原汁原味的当地农家地方特色土菜来吸引游客,感受农家风味的需求。如绿色山庄土菜馆。(2)观光采摘型。整合千亩黄花梨、百亩枇杷园、百亩杨梅基地等,让游客亲手采摘生鲜水果,体验采摘乐趣。百华蔬菜大棚基地,让游客摘菜、做菜,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吸引城市市民来体验农耕文化生活。(3)休闲度假型。依托山水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满足城镇工薪阶层的市民短期度假要求。如聚贤山庄和寅强山庄、枫树岭农庄。(4)景区餐饮型。围绕龙秋池风景旅游区,突出亲近大自然,吸引游客来体验古朴农家生活,真正体验回归大自然的纯朴乡村生活。针对中心景区游客数量多、流动量大的特点,在主要中心景区附近开办农家乐,利用各具特色的农家菜满足过往游客短时吃住。要以基地采摘为核心、以体验农家菜饮食文化为抓手、以休闲度假山庄为依托,以旅游线路为串联,组建观赏、消费、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之路。

3.3 挖掘传统文化,彰显地方风情 努力培育休闲农业地方特色,多渠道加强媒介宣传,提高知名度。结合每年春季举办的梨花节活动,以龙山史前文化、古战场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为灵魂,以经果园、蔬菜基地、休闲农庄为依托,以黄花梨、白玉枇杷、东魁杨梅、土禽本猪为品牌,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单页、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推介休闲观光农业的当地特色。

4 结语

农家乐规划范文11

[论文提要]乡村旅游作为衡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促进衡阳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乡村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引起自然 环境 质量的下降。本文根据生态旅游学理论,对当前衡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成因,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衡阳是一个 农业 大市, 农村 旅游资源丰富,以欣赏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僻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为主要内容,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享受性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在衡阳快速兴起。据初步 统计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总数已达到了500多个,拥有7000多个床位,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左右。2007年接待200万余人次。2008年以来,衡阳乡村旅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衡阳市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急于求成,破坏性开发现象严重。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生态性原则被忽视,主观意志占了上风。在农家乐旅游开发中,要坚决反对绝对商品化,要坚持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 经济 性。近几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和不科学的盲目开发,许多开发商元视旅游资源承载力,一些地方商业化开发虽然成功了,但各种污染和破坏十分严重,农村生态已经失去了原貌。

2.相当多的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农家乐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当前,一些“农家乐”定位不准, 建筑 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吃的是城里买的菜,住的与城里价格一样的标准间,多数时间也只是玩牌、聊天,旅游方式缺乏参与性,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 文化 内涵,农家乐活动存在“城市化”倾向,让人感觉乡村出游就跟在城里住行没多大区别,降低了“农家乐”的吸引力、影响力。

3.没有贯彻因地制宜原则。郊区农家乐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造成项目设置的单调性和同质性。经营户普遍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面的扩张,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农家乐经营项目比较单一,品位不高,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间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几座茶楼、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如湖岭片区的农家乐项目几乎清一色的提供旅游、餐饮,功能雷同,项目单一。一些农家乐经营户一味寻求规模扩张,大兴土木,弃土从洋,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丢掉了“土”的情趣,脱离了农家乐的内涵。

4.乡村旅游项目设计缺乏地方特色。由于无知和商业的利益驱使,乡村旅游旅游中,“乡、野、土”三昧不浓的现象随处可见。如一些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旅游方式中“瞎编”农家乐;有的开发者为了降低 成本 ,自己想当然的编造农家乐;也有一些地方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不考虑资源、 市场 等情况而任意开发、建设,导致农家乐缺乏品位、泛滥化、庸俗化。

5.忽视地域性的生态要求。农家乐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难以复原。如果开发失当,事后再来纠正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各地的农家乐旅游资源蕴藏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景点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经营者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城郊农家乐开发连点成片的地区,生活垃圾没有很好处理。不少的景区不堪重负,特别是在春秋旅游休闲旺季,农家乐景区到处是烧烤,到处是废弃物,污烟瘴气,形成开发一处、损坏一处的恶性循环。

6.农家乐保护与 管理 的缺位。由于没有统一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开发监管机制,政府引导乏力,各地各自为阵,导致农家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致使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开发的许多项目雷同,模拟照搬别人的项目较多,把参天大树砍掉,挖几口人工湖、植几棵毛草、放几只野鸭就叫“湿地公园”,盲目无序开发严重。还有一些农家乐景区虽然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只停留在规划文本上。

7.乡村旅游的同构现象现象严重。由于乡村旅游主要依托衡阳主城区和南岳风景区,使得衡阳主城区周边5区4县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 人力 投入和资金投入都十分有限,多数经营者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养殖场加以美化和修饰,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同构性发展现象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旅游产品的同质竞争明显,削价竞争现象严重,游客的回头率不高。

二、乡村旅游开发问题的成因

1.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目前,在开发中主要是注重景区景点的开发,没有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机整合开发成旅游产业链,产品结构单一,特别是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衡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导向性投入较少,加之 融资 渠道不多, 社会 资金、民间资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部分重点景区建设滞后,部分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档次低,品位不高,多数资源仍处在潜在或半开发状态,没有完全形成现实的旅游产品。

3.经营管理人才欠缺。乡村旅游是全市各种旅游发展方式中民间参与 投资 最多的旅游开发方式,也是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最广泛、最积极的一种方式。由于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投资低、规模小、门槛低,经营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导致了争抢游客现象时有发生,同一个项目的游览,不同经营点的收费标准不统一。

4.缺乏规划。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明确哪些资源是可以开发的,哪些是不能开发的,可以开发的资源需要讲究什么方式方法?这些宏观 指导 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衡阳市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 调查 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开发者急功近利,造成许多非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

5.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衡阳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小,农户经营者主动参与整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与旅行社联系疏松,衡阳市28家旅行社在市内游的线路中,对乡村旅游线路和景点景区很少作专门推介,游客对有关信息了解不多,难以产生旅游动机。

三、衡阳市发展乡村 旅游 的对策

1.先规划后建设,严禁无规划开发。衡阳市旅游 管理 部门要切实做好乡村旅游资源 调查 和评价,认真编制符合市情的乡村旅游规划。突出城市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项目之间的联动和协调,克服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盲目性,切实做好每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发 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增进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凡列入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景区(没有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必须尽早编制规划),严禁再发生无规划开发的事件,对那些违规开发造成生态 环境 污染者,应依法给予处罚。

2.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衡阳生态环境建设是确保衡阳旅游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开发中要尽量保持生态的原汁原味,反对建造大量的人造景观,控制区范围内的 建筑 物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沿江绿化、环城绿化和立体绿化工作;强化市民、居民和游客的环保知识 教育 ,搞好环境保护,搞好湘江自净能力建设,确保湘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拓宽 融资 渠道,增加旅游投入。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调动、利益驱动、 市场 推动的方式广泛融资。市级在生态保护、 交通 能源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和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搞好政府的引导性投人;精心包装旅游开发项目,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同时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灵活的机制广泛对外招商,通过资本运作,吸引国外资本、大财团大集团资本进入开发;采取拍卖经营权、出让产权、租赁、合资、入股等方式,以资源换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和 社会 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形成以民间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机制。

4.盘活现有人才,广纳外来人才。人才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和保证。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既要加强现有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使用好现有人才,又要积极引进急需的旅游专业管理者和经营者,造就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旅游知名企业家,实现人才、技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5.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耕地占用审批严格,违地、补偿、安量开支大。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对于处在旅游项目核心位置的耕地,或经营利用非占不可的耕地,应在前期工作尽早规划,并向国土部门咨询衔接,不能随意处置,避免触及政策“高压线”。

农家乐规划范文1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集中管理”的原则,依托景区资源,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以“农家餐饮、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渔)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推动全县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着力打造“一湖一河一洼”的农(渔)家乐发展格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总体部署,重点规划建设农(渔)家乐特色乡镇和专业村。湖景区重点发展渔家风情型、特色餐饮型、休闲度假型农(渔)家乐项目,大清河景观带重点发展汽车营地型、自助游型、河岸观光型农家乐项目,稻屯洼景区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型、湿地生态型、民俗文化型农(渔)家乐项目。

到2013年,全县发展农(渔)家乐500家(其中,二星级150家,三星级100家,四星级30家,五星级10家);依托农(渔)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省级休闲农(渔)业示范点4处,达到同时接待游客70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规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拉动就业1万人次。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农(渔)家乐项目真正成为沿湖、沿河乡镇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成为全县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镇、银山镇、老湖镇、商老庄乡为重点培育的农(渔)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每个乡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中连片”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每年重点培植2-3个农(渔)家乐休闲旅游专业村(每个专业村不少于20家);斑鸠店镇、州城镇、旧县乡、新湖乡、戴庙乡、彭集镇、接山乡每年每个乡镇培植1-2个农(渔)家乐休闲旅游专业村。

三、政策措施

(一)2010年安排100万元的农(渔)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后逐年递增,用于编制全县农(渔)家乐休闲旅游业规划,以及对乡镇、村和经营户的奖励扶持。

(二)对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村集体土地、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水产品基地,投资建设500万元以上的农(渔)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给予一定的扶持奖励。

(三)对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投资开发农(渔)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并且达到星级标准要求的,县里给予一定扶持。

1、利用农户私有住房、集体或国有闲置房屋改造经营的,经核实后,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扶持。

2、符合规划,新投资开发的农(渔)家乐项目,经核实后,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扶持。

(四)按照《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细则》,对新评定为二星、三星、四星、五星级的农家乐经营户分别给予0.2万元、0.5万元、1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星级晋升的按对应等级补足奖励资金)。

(五)对当年获得省、市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休闲农(渔)业示范点的镇村和经营单位,给予镇、村一次性奖励;同时对乡镇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给予奖励,省级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市级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

(六)充分利用湖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传统饮食、工艺等,开发具有我县特色的农(渔)家乐旅游商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七)经县旅游部门认定,对当年集中连片开发,并且达到星级标准要求,经营户总数超过30家的农(渔)家乐特色乡镇,超额部分按照每户1000元标准奖励乡镇。

(八)经县旅游部门认定,对当年集中连片开发,并且达到星级标准要求,经营户总数超过20家的农(渔)家乐专业村,一次性奖励村支部书记1万元。

(九)工商、卫生、建设、环保、物价、消防等部门对农(渔)家乐经营户办证,只收取工本费;水、电费按照农村居民住宅用水、用电标准收取。

(十)鼓励利用农户私有住房、集体或国有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经营农(渔)家乐,需占用土地的,优先予以安排。

(十一)农(渔)家乐经营户自开业之日起,月经营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5000元以上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中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由同级财政作为农(渔)家乐发展专项资金,全额用于扶持经营户,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50%的比例用于扶持经营户。

(十二)农村合作银行要积极为农(渔)家乐经营单位提供信贷支持,开展农(渔)家乐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解决农(渔)家乐发展中所需的小额贷款。

(十三)对评定合格的经营户,县旅游局颁发《农(渔)家乐经营许可证》,对从业人员发放“农(渔)家乐上岗证”,达到星级标准要求的,颁发星级牌照。

(十四)鼓励乡镇、村、经营户联合参与市场宣传促销,对组团参加省市县统一组织的推介促销活动的,每个参展摊位给予50%的摊位费补贴(年补贴金额不超过1万元)。鼓励旅行社带团到农(渔)家乐观光休闲,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五)农(渔)家乐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由景区管委会、旅游局共同负责,并会同财政、发改、审计及有关乡镇确认后,兑现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

奖励标准除已有明确规定的之外,按《县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暂行)》执行。

四、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机构。农(渔)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在全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落实责任,健全机构,科学规划布局,强力推进农(渔)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景区管委、旅游局要制定农(渔)家乐经营户建设验收标准,做好规划布局审核工作,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指导经营户规范经营,同时,联合县文明办、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抓好经营户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和食品卫生安全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协调各乡镇在农(渔)家乐发展重点村以及农(渔)家乐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建立农(渔)家乐协会或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服务。工商、物价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查违规违章经营,增强经营户文明诚信意识。水利、供电、电信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渔)家乐发展,在用水、用电和通讯等方面提供便利。环保、移民、水利、农业、水产等部门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方面,要尽力向农(渔)家乐项目倾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